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中国人的名字别号》作者:吉常宏-3

作者:吉常宏 字数:10529 更新:2023-10-08 21:58:05

此拆春秋晋国介之推之姓名以为名字。据《左传·僖公二四年》载,晋文公封赏随从逃亡的群臣,介之推不去申述自己的功劳,文公竟也忘记,未加封赏。介之推遂与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文公寻访他,介之推不出,遂死于绵山。〔唐〕崔·黯字直卿汉代汲黯以“好直谏”著称。这是以其名为名,以其品德、事迹为字。“卿”既体现汲黯身分,也是字的缀饰。〔唐〕牛·僧孺字师黯汉汲黯字长孺。这是以其字为名,而以其名为字。〔宋〕许·仲宣字希粲东汉王粲字仲宣,是著名文学家,为“建安七子”之一。这是将王粲的字为名,而以其名为字。〔宋〕张·唐英字次功唐英,指唐代英国公徐勣(赐姓李,也作李勣,勣,同绩)。徐字懋功(也作茂功)。这是以李勣的朝代和封爵为名,而以其字为字。次,表示愿在李勣的行列中。〔元〕张·留孙字师汉汉代张良佐刘邦,因功封留侯。因是同姓,遂自认为古贤哲之后嗣而名“留孙”。字师汉,言师法汉代张良。〔元〕屈·继平字正卿此拆战国爱国诗人屈原之姓名以为名字。屈原名平,因与屈同姓,故以后嗣自居而名“继平”。屈原《离骚》中有“名予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之语,遂以“正”应“平”。王逸注云:“正,平也。”“卿”为时尚字饰,亦就春秋职官“正卿”之名,同时也为体现屈原“为楚怀王左徒”一事。〔元〕曹·知白字又元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齐名于时,世号“元白”。因取二人姓氏以为名字,以示景慕。〔明〕张·明道字希程宋代理学家程颢,死后人们私谥为明道先生。这是以其谥为名,将其姓为字。〔明〕张·西铭字希载宋理学家张载,曾著《西铭》,对后世颇有影响,因以其著作为名,而以其名为字。〔清〕阎·若璩〔qu渠〕字百诗三国应璩曾作《百一诗》讽谏大将军曹爽,有名于时。此取其著作为字,而以名为名。〔清〕邹·士随字景何西汉辩士随何,曾游说英布叛楚降汉,使项羽陷于孤立。慕其人,因袭其姓名。〔清〕梁·文濂字次周宋代周敦颐是理学的开山之祖,程颢、程颐都出自他的门下。他居于濂溪,人们尊之为濂溪先生。此取其居处为名,而将其姓氏为字。袭用前人姓名作为名字的方式,远不止这些,我们只能就常见者略加说明而已。好在凡所袭用者,多为贤哲名流,知名度较高,容易识辨,即便未出全姓名,也多可猜度。如南朝梁谢蔺字希如,一望而知是袭用蔺相如的姓名。又如明代孙炎字伯融,从炎、融二字上可知是炎帝祝融氏。但是,如果所景仰之人知名度不高,只限于一时一地,就不容易识别了。譬如宋代文学家秦观字少游。据他的二十八代孙、清人秦瀛重编《淮海先生年谱》说:“先生始入小学,父元化公游太学。归觐,言太学人物之盛,数称海陵王君观,高才力学,遂以其名名先生。”如果没有这份文献记载,我们还以为是反用《庄子·知北游》“外不观乎宇宙,内不知乎太初,是以不过乎昆仑,不游乎太虚”文意呢!又如民族英雄林则徐,字少穆。这自然是仰慕南朝陈的文学家徐陵了。徐陵字孝穆。但林则徐原字元抚。据施保鸿《闽杂记·林文忠公取名》载,林生时,恰值福建巡抚徐嗣曾簇拥全副仪仗经过其门,徐官声颇佳,很得士人拥护,所以林父为儿子取名“则徐”,字“元抚”,希望儿子能以徐嗣曾为榜样。后来才改字少穆,以徐陵为楷模。如无施氏这段记载,我们无论如何也难明字“元抚”的究竟,也无从了解名“则徐”的本意。第七节 记实志盛先秦时代以命名记事的很多。如《左传·隐公元年》所记郑国庄公生时难产,使其母姜氏受到惊扰,遂名寤生(即倒生,不是先出头)。鲁国庄公与其父桓公生日相同,遂名同生。这种名字组合方式,从字面上是不太容易找到它的内在联系的。有的能看到名与字的词汇意义的联系,但不知它是记事,有的根本就不能判定二者是什么关系。因为不论所记是什么事实,或是有特别纪念意义的盛事,但多为一人一家之事,不但范围小,而且主观色彩也太重,局外人怎能凭两个词就可以了解透彻呢。且看下面的例子。〔汉〕袁·贺字元服《风俗通义·正失》:“谨按元服名贺,汝南人也。祖父名原,为侍中。安帝加元服,百官会贺,临严垂出而孙适生,喜其嘉会,因名曰‘贺’,字‘元服’。”元是头,元服,头上所戴者,就是冠。加元服,是指举行冠礼。原来袁原临去朝贺小皇帝加冠礼时,恰好他的孙子出生了,为纪念这件盛事,所以才给孙子起名为“贺”,字“元服”。虽然我们可以猜出这是庆贺冠礼,但却不能明其所以然。还有,“服”是一个“一身多任”的词,它又特指丧服。居父母之丧叫“服中”。正因如此,外人不明其象,便生猜疑,袁贺的父亲从此为儿子字“元服”而受恶名。《正失》接着叙说道:俗说元服父字伯楚,为光禄勋,于服中生此子。时年长矣,不孝莫大于无后,故收举之。君子不隐其过,因以“服”为字。封建时代,居父母之丧夫妇是不能同房的。丧服中生子,无疑是自扬其过:不遵礼。袁伯楚为儿子的表字而受诬,只能怪这个记实的名字有歧义,太费猜测了。〔三国〕顾·雍字元叹《三国志·吴志·顾雍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雍从〔蔡〕伯喈学……伯喈贵异之,谓曰:‘卿必成致。今以吾名与卿。’故雍与伯喈同名,由此也。”按,伯喈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文学家蔡邕的字。蔡邕很器重顾雍,认为他将来必有成就,所以让顾与已同名。顾雍因为受到蔡邕的赞叹,故字元叹,雍同“邕”。“元”为美善之词。如果不了解顾与蔡这段关系,是无从“闻名知字”的。“元叹”与“雍”无什么意义联系。〔晋〕贾·充字公闾〔lu驴〕《晋书》本传谓,贾逵晚年始生贾充,“言后当有充闾之庆,故以为名字焉”。这是贾逵对儿子的希望,认定儿子将来必能光大门楣,使喜庆充满闾巷。但只就充、闾二字相联是难生此意的。尽管后来贺人家生儿子都用“充闾”、“充闾之庆”这个语典,但这是从整个故事生出来的。〔晋〕桓·温字元子《晋书》本传谓,桓温出生不久,温峤见之,“曰:‘此儿有奇骨,可试使啼。’及闻其声曰:‘真英物也!’〔桓〕彝以峤所赏,遂名之曰温。”因为温、元皆有和善义,遂就“温”而字“元子”。虽然我们能找出二者的语词义上的联系,但如不知这个故事,就难知道“温”是用的温峤的姓。〔唐〕张·鷟〔zhuo浊〕字文成《旧唐书·张荐传》、《朝野佥载》卷三皆谓,张鷟曾梦见紫色大鸟,“五彩成文……以告祖父,云:‘此吉祥也……此鸟为凤凰之佐,汝当为帝辅也。’遂以为名字焉”。(此据《朝野佥载》)我们仅能知道这种鸟是凤凰之类的瑞鸟,还可以推知它必身有五彩,从而知道字“文成”是取其五彩成文。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知道,这是幼年做梦,祖父以为是吉祥,将来必为皇帝的辅佐之臣,故“以为名字”志此盛事。〔宋〕张·耒〔lei磊〕字文潜《老学庵笔记》卷四:“张文潜生而有文在其手,曰‘耒’,故以为名,而字文潜。”这是说,因为有像“耒”的纹理藏在手掌中,所以才名耒字文潜。如就字面解,根本无法想到这上边去。像这类例子,我们还可以举出一些。如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字务观。从字面上看,我们会有两种解释:拆北宋著名词人秦观名字以为名字(秦字少游);取《列子·仲尼》“务外游不如务内观”文义以为名字。但是,《四朝闻见录》说,陆母梦秦观而生放翁,故以其字为名,而以其名为字。有了这一条佐证,我们就不能不否定取义《列子》的推想。即使如此,要不是《四朝闻见录》,我们就不知道拆秦观名字为名字是因陆母梦秦观而起。又如清人陈景范字亦韩。如果不是顾镇在《司业陈先生传》中说,陈之祖母韩氏,曾祖母范氏,其父“切顾本之思,故名之曰祖范,字亦韩”,我们还以为这是仰慕北宋的范仲淹和韩琦呢!顾镇的记述是可靠的。因为陈景范自字见复,这是取《诗·小雅·蓼莪〔liaoe钌俄〕》“父兮生我,母兮鞠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文意,也是怀思长亲鞠养抚育之恩的。总之,记实性的名字,单从字面上是难以了解其全部内涵的,必须有文献资料说明才行。第八节 概括经义自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东汉时期,儒家的典籍便成了家传户诵,老幼皆习的课本了。人们都熟悉了儒家的经典,逐渐就从中选取名字了。汉末三国已渐成风。如黄琼字世英,是取义于《诗·齐风·著》“尚之以琼英乎而”;李云字行祖,取义于《易·乾卦》“云行雨施”;王允字子师,取义于《诗·周颂·酌》“实维尔公允师”;赵云字子龙,取义《易·乾卦》“云从龙”;文钦字仲若,取义《书·尧典》“钦若昊天”;虞松字叔茂,取义《诗·小雅·天保》“如松柏之茂”;嵇康字叔夜,则是取《诗·周颂·昊天有成命》的“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全文。文意是说,成王虽然即王位,但不敢贪图安逸,仍是兢兢业业,深夜操劳。嵇康字叔夜,是正面说安乐,而暗用夙夜不懈来否定安乐。自南北朝而唐宋,而元明清,文人士大夫名字取义于儒家经典的,触目皆是。不但如此,而且愈来愈曲折复杂,愈来愈工巧奇特。从选取一词、一句或几句文意,而到一章书的文意;从选一书的几处文意而到几种书的文意。“闻名知字”,越来越不容易。我们不妨看一些具体的例子。〔唐〕柳·公权字诚悬《孟子·梁惠王上》:“权,然后知轻重。”《礼记·经解》:“故衡诚县不可欺以轻重。”县,古“悬”字。〔唐〕白·居易字乐天《礼记·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又《哀公问》:“不能安土,不能乐天。”安土即居易,故乐天。又陶潜《归去来辞》:“乐夫天命复奚疑。”〔宋〕陆·九叙字子仪《书·大禹谟》:“九功惟叙,九叙惟歌。”又《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宋〕苏·易简字太简《易·系辞上》:“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论语·雍也》:“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宋〕晁·端友字君成《孟子·离娄下》:“郑人使子濯〔zhuo茁〕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sheng圣〕矢而后反。”名字共四个字,用了《孟子》“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一章书。名“端友”即用“其取友必端”;字“君成”,即取“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直至“发乘矢而后反”,完成君命。北宋还有一个名叫江端友字子我的,也是用的这一章书。字“子我”者,即强调“我是尹公之他的端友”,“我不敢以私情而废君命”。清代人取经义为名字,甚至有比这更离奇的。〔清〕张·安茂字蓼匪《诗·周颂·良耜〔si寺〕》:“其镈〔bo 博〕斯赵,以薅〔hao蒿〕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从这几句诗我们可以看出,以“蓼”应“茂”是取荼蓼薅除掉,黍稷生长茂盛之意。但无端缀上一个“匪”字,就不免离奇突兀了,甚至可以说有点惊世骇俗。原来《诗·小雅·蓼莪》有“蓼蓼者莪,匪莪伊蒿”一语,便就“蓼”把“匪”字拉了过来。这个“匪”是“非”,不是后世的盗匪之“匪”。不过《良耜》中的“蓼”和《蓼莪》的“蓼”却不是一回事,前者是名词,一种杂草,后者是形容词,高大的样子。就因为书写形体相同,便将二者捏合在一起了。这难免有逞奇炫博之嫌。〔清〕唐·懋〔mao贸〕载字袖石《礼记·中庸》:“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一拳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华岳是山,故以“石”应“载”。以“石”应“载”,就是取“载华岳而不重”文意的。但为什么以“袖”饰“石”呢?那是因为经文将山比作拳石,遂因“拳”而及“袖”。但这个“袖”字并不是平空杜撰的,乃是取自宋代大书法家米芾〔fu伏〕爱石的故事。据《宋稗类钞》载,米芾在涟水做地方官时,因玩石而废政事,察使杨次公知其事,前往督察:至郡,正色言曰:“朝廷以千里付公,汲汲公务,犹惧有阙,那得终日弄石?”米径前,以手于左袖取一石,其状嵌空玲珑,峰峦洞壑皆具,色极清润。米举石宛转示杨,曰:“如此石安得不爱。”杨殊不顾,乃纳之左袖。又出一石……又纳之左袖。谁知杨次公也爱石,最后竟把米芾最珍奇的一块抢走了。文人好奇,遂从米芾这件韵事中拣出一个“袖”字,安在了经文的“拳石”上。清代人对表字的装饰字,很爱翻新,并不限于概括经义的名字上。例如夏维字四只。我们一看便知,这是取自《管子·牧民》“四维张则国令行”或《诗·小雅·节南山》“四方是维”。但缀饰用个“只”是什么意思呢?原来《楚辞》中语气词多用兮、些〔suo缩〕和只,而《大招》中恰有一句“名声若日,照四海只”,便因“四”就缀以“只”了。这在今天看来,十分离奇,因为现代汉语中,“只”作为量词的时候才能同数词结合。这种就表字的词义转折捏合饰字的作法,前代少见。第九节 使典用事这种名字组合方式,先秦没有,两汉也少见,唐宋才多起来。它取材于史传载记,诸子百家之书。有的与袭用经文相似,但大多数是含有故事情节的。举例如下:〔唐〕崔·护字殷功《吕氏春秋·古乐》:“殷汤即位,夏为无道……汤于是率六州以讨桀罪,功名大成,黔首安宁。汤乃命伊尹作为《大护》。”以“殷功”应“护”,言《大护》之乐,是歌颂殷之功绩的。〔唐〕陈·岩字梦臣《史记·殷本纪》:“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于傅险中。”司马贞索隐:“旧本作‘险’,亦作‘岩’也。”此事亦见《伪古文尚书·说命上》。〔唐〕李·商隐字义山《史记·伯夷叔齐列传》载,武王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商隐,即谓殷商之隐者,义山,即谓“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唐〕韩·偓〔wo沃〕字致尧《搜神记》卷一:“偓佺〔quan全〕者,槐山采药父也,好食松实,形体生毛,长七寸,两目更方,能飞行,逐走马。以松子遗〔wei未〕尧,尧不暇食。松者,简松也。时受服者,皆三百岁。”致尧,即指赠帝尧松子。亦见《列仙传》。〔宋〕方·导字夷吾《世说新语·言语》谓温峤为刘琨出使江东。当时东晋新建,朝纲不举,温深以为忧。既见丞相王导,“欢然言曰:‘江左自有管夷吾,此复何忧!’”夷吾即春秋时佐齐桓公称霸诸侯的管仲。温峤将王导比作管仲,故名导字夷吾。〔宋〕朱·敦儒字希真《后汉书·桓荣传》:“荣被服儒衣,温恭有蕴籍,辩明经义,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帝笑指之曰:‘此真儒生也!’”孔子有“君子儒”、“小人儒”之分,后世又有“俗儒”、“醇儒”之别,以“真”应“儒”,言作“真儒生”。〔宋〕余·允文字隐之《列女传》卷二《陶答子妻》载,陶答子为官,不顾名节,专务聚敛,家暴富。其妻劝谏道:“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犬彘〔zhi治〕不择食以肥其身,坐而须死耳。”陶答子不听,后果为盗所杀。以“隐之”应“文”,即欲效南山雾豹隐藏以保其文采,以喻洁身自爱。〔明〕徐·柱臣字题客《北梦琐言》卷一载:“唐宣公好儒,多与学士小殿从容议论,殿柱自题曰:‘乡贡进士李某。’”此明用“题柱”故事为名字,实则既欲中进士,又欲为朝廷柱石之臣。〔明〕陈·芹字子野《列子·杨朱》:“故野人之所安,野人之所美,谓天下无过者……昔人有美戎菽,甘枲〔xi洗〕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 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众哂〔shen审〕而怨之,其人大惭。”这是用“野人献芹”故事以为名字。〔明〕徐·石麟字宝摩《陈书·徐陵传》载,徐陵幼年即不凡,家人携以谒高僧宝志。“宝志手摩其顶曰:‘天上石麒麟也!’”〔明〕区〔ou欧〕·大相字用儒宋太祖改元乾德时,曾谕朝臣说,拟年号不可蹈袭前朝旧名。后见宫中铜镜上已早铸有“乾德”字样,以问窦仪。窦谓前蜀曾用此年号,此必蜀宫人带入者。验之果然。太祖慨叹道:“宰相须用读书人!”事见《续资治通鉴长编》①。读书人即儒者,故以“用儒”应“相”。〔清〕邵·[马风](同帆)字无恙《世说新语·排调》:“顾长康自荆州东归,与殷仲堪求布,中途遭风几败,乃至书于殷云:‘行人安稳,布无恙。’”〔清〕张·汉字月槎〔cha茶〕《博物志》卷十载,海滨有人见年年八月有浮槎自去自来,从不失期。此人欲探究竟,遂乘槎而去。十余日至一城池,见房舍中多织机之女,一男子饮牛于河边,因问此是何处。男子答云,归后问蜀中严君平自知。此人后至蜀,严告云:“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乃知所至之地是天汉(天河)。男子即俗说之牛郎星。故名汉字槎。因是八月乘槎,所以饰以“月”。杜甫《秋兴八首》亦有“奉使虚随八月槎”之语。〔清〕俞·樾〔yue月〕字荫甫《淮南子·人间训》:“武王荫暍〔he贺〕人于樾下。”高诱注:“樾下,众树之虚也。”按,暍人指中暑者。注释:①欧阳修《归田录》以为是陶谷对太祖问。文字亦小有出入。第十节 崇奉宗教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至南北朝而大盛,上至帝王卿相,下至贩夫走卒,皈〔gui归〕依膜拜,举国若狂。汉末起自民间的五斗米教,与先秦的道家和阴阳五行家,以及方士攀上关系后,逐渐成为道教。士大夫阶层中的名流也信奉起来,大书法家王羲之一家都信仰道教。唐代皇帝姓李,认老子李聃〔dan丹〕为祖宗,把道教当成了国教。在这种浓烈的宗教氛围中,人们命名取字也染上了宗教色彩。南北朝时期,上层人物以佛家名物为名字的,已蔚然成风,到了唐代,除仍有以佛家事物命名取字者而外,用道教事物为名字的也推广开来。可看下面的例证。〔北魏〕元·鸷〔zhi至〕字孔雀佛教菩萨中有孔雀明王,一头四臂,驾孔雀,性威猛。鸷为猛禽之称,故以孔雀相应。〔北魏〕张·整字菩提佛家的菩提,意思是道或觉,与“整”相应,意谓修道。〔北魏〕杨·津字罗汉津,指天象中的银河,亦称天汉,故以汉应津。因崇佛,所以就“汉”加“罗”,构成罗汉。罗汉为佛家阿罗汉的省称,意犹真人。〔梁〕王·僧辩字君才这是儒、佛合一。僧、君相对,辩、才相应。〔陈〕杨·僧明字弘照僧明,谓佛教昌盛。弘照,意欲佛教之光普照世间。〔隋〕李·则字僧法法、则义近。以“僧”饰“法”,是指实为佛法。〔唐〕王·维字摩诘维摩诘,佛家菩萨名。《旧唐书·文苑传下·王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因崇佛,故拆菩萨名为名字,以示皈依。〔唐〕李·国贞字南华唐天子认道家创始人李耳为始祖(道教也以李耳为始祖),故推崇道教,封庄周为南华真人,《庄子》被尊为《南华真经》。以“南华”应“国贞(祯)”,是将道教经典视为国家的祥瑞。其他如李抱真,孙处玄,常无名等,虽无字相衬,但也可以看出其浓重的道教色彩来。第十一节 采撷名篇采撷名篇佳作中的警策以为名字,南北朝时已很常见,至明清而大行。例证如下:〔梁〕袁·昂字千里《楚辞·卜居》:“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氾氾〔fan范〕若水中之凫乎?”〔陈〕虞·荔字山披《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被,通“披”。〔宋〕安·如山字汝止连姓取名。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大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然不动,即是静止,因《书·益稷》有“安汝止”之语,遂取以应“安如山”。字亦连姓成文。〔宋〕朱·嗣孟字道鸣韩愈《送孟东野序》:“臧孙辰、孟轲、荀卿,以道鸣者也。”〔元〕于·文传字寿道韩愈《师说》:“师,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久传不绝即是寿。〔明〕胡·东皋字汝登陶潜《归去来辞》:“登东皋而赋诗。”〔清〕高·凤翰字西园张说《恩敕丽正殿书院宴应制得林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清〕宋·端己字耻夫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诗:“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清〕钱·绮字映江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清〕张·孟词字腾蛟王勃《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清〕奚·疑字子复陶潜《归去来兮辞》:“乐夫天命复奚疑?”〔清〕戴·殿江字襟三王勃《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清〕夏·之蓉字芙裳《楚辞·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第十二节 离合名字利用汉字形体结构特点,将名拆开以为字。这样,合则为名,分则成字。例如:〔宋〕邵·晔字日华〔宋〕楼·字寿玉〔宋〕王·玠字介玉〔宋〕谢·翱字皋羽〔元〕许·恕字如心〔元〕许·舫字方舟〔明〕章·敞字尚文〔清〕林·佶字吉人〔清〕舒·位字立人〔清〕钱·侗字同人〔清〕姚·楗字建木〔清〕林·侗字同人〔清〕张·翚字羽军这种名字组合方式,从形体上看,二者关系即可一目了然。至于在意义上有无说法,那就要看拆的是什么字了。如“恕”拆为如心后,和“恕”的意义还能相关,古人解说“忠恕”时,曾有“中心为忠,如心为恕”之说。儒家以“推己及人”为恕,“如心”可以解为“如其心”,或“将己心比人心”。“位”拆为立人后,和“位”也可关联。位有安置于某处义,立人就是安置人于某处。《论语·雍也》有“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话,“立人”既联系了“位”,也表达了仁者之志。有的拆开后,虽能形成新词,但却不一定和原字有关联。如“敞”为尚文,“佶”为吉人,“舫”为方舟,等等。名字组合方式,并不止上述12种,但常见而比较复杂的,大致可以包容了。至于拆地名为名字(项元汴字子京),就原名加代词“之”补足文意为字(杜牧字牧之),将名作字(王僧孺字僧孺),等等,不须解说就可了解,所以我们也就不费辞了。名字组合方式,既是代代相承,又是代代创新。上代传给下代,后代继承前代,每经一代都多少添加点什么,名字组合方式也就逐渐丰富多样起来。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风尚、爱好,往往都会影响到名字。名字取材于什么,体现什么思想,都能显示时代的风貌。就是同一组合方式,也因所用的前加成分和后缀成分的不同,也同前代形成差异。如果将这众多的不同之点集中起来,便可看出各个时代的名字特征。下面我们将讨论这个问题。第四章 名字的时代特征命名取字是语用行为,和词汇关系尤为密切。在语言的三个构成要素——语音、语法和词汇当中,以词汇最为活跃,发展变化最迅速。伴随着社会情况的变化,新事物的出现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都会产生新词、新语来为人类交际服务。生活在不同历史时代的人,命名取字也受到他所处时代的制约和影响,名字往往带上时代特征。但这并不是说,每个人的名字都会染上历史色彩,这只是就宏观而言,具体到每个人,还须具体分析。在某一历史时代,总有那么一部分人的名字,会反映那一时代的风尚、习俗和一些思想观念,综合起来,便可窥见一个时代的历史风貌。以现代为例:40年代后期至50年代初,不少人叫解放,叫爱国、爱军,叫建设、建国,叫抗美、卫国、和平;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许多人叫跃进、超英,叫继红、育红、永红;60年代后期,人们又多叫卫东、小兵、红卫、爱武等等。这些名字的出现,无一不都和社会历史的变革、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以及人们思想现念的更新紧密相关。现代如此,古代也是如此。纵观上古、中古和近古,不少人的名字,也都反映了各自时代的风貌。下面我们把先秦、两汉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宋元明清等时代的名字特征做个概括的介绍。第一节 先秦两汉三国名字特征有文字史料可据的,殷商贵族多以天干为名。据《史记·殷本记》所记,殷开国主名天乙,就是史书上说的成汤。在成汤之前的先王中,有的用天干,有的不用。据《史记》所载世系,依次是:契、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振、微、报丁、报乙、报丙、主壬、主癸、天乙。但从汤以后,则全是以天干命名。如: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直至最后亡国的暴君纣王名叫辛。周人推翻殷王朝后,直到春秋时代,贵族们的名字还有殷人遗风,所不同的是增添了地支。如鲁僖公名申,襄公名午,蔡庄公名甲午,蔡昭公名申,卫戴公名申,晋定公名午。楚有公子申,卫有夏戊字丁,秦有白丙字乙,楚有公子壬夫字子辛,公子午字子庚,等等。春秋时代命名取字不尚文饰,多古朴之风,名字多取习见事物或常语。如鲁国展获字禽,楚公子鲂字子鱼,晋师旷字子野,朱张字子弓(施弓弦为张),秦公孙枝字子桑,鲁公子坚字子石。而且不避俗,这在后世是少见的。如:郑·灵公名夷,字子蛮,一字子貉〔he 合〕。晋·成公名黑臀。郑·献公名虿(今名蝎子)。齐·公孙虿字子尾(蝎毒在尾,故指实其特性)。郑·公孙虿字子[虫乔]①。鲁·孟孺子名彘。宋·司马耕字子牛。莱·正舆子字子马。莒·苑牧之字羊。其中像虿、彘、蛮、夷、貉和黑臀之类的名,在后世的小名中,或可看到,在大名(学名)中,人们是不会用的。就是马、牛、羊等字,后世在大名中也罕用了,但表示千里马或骏马一类的词,则应用极普遍。如骥、骢〔cong匆〕、骅、骝、骏,还有一个驹,在名字中都习见。这是因为文明程度提高了,追求典雅,忌讳一般的牲畜名或粗野名称的缘故。如果用动物为名字,也都是形象好,气质美,情操高尚或有灵性的,如虎豹熊罴〔pi皮〕,龙凤龟麟,鹏鸾鹤鸿之类。春秋时代一些记实性的名字,同样也表现了一种朴素无华的特色。如鲁桓公生庄公,因生日与桓公一样,便起名叫同。郑武公夫人姜氏生庄公时难产,很使姜氏受了些苦,起名叫寤生。寤就是[吾午]〔wu武〕,意思是指倒着出生的(不是先出头),不顺利。孔子的父母祷于尼丘山,生了孔子,而孔子的头生有缺陷,四周高,顶下陷,所以起名叫丘,字叫尼。古人管顶端积水的丘叫尼丘。《尔雅·释丘》说:“水潦所止曰泥丘。”后代也有不少名字是记实的,但所记都是吉祥的、有纪念意义的,或预示小儿将来不寻常的,很少有把生理特征或引起人痛苦回忆的事来命名的。像寤生这种名,也只有在小名中或者能找到,大名恐怕很少,但先秦却堂而皇之地作为大名。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7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