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圣经》中的修养智慧-7

作者:白山 字数:36659 更新:2023-10-08 20:23:25

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的愁苦把自己刺透了。小心啊,别让贿赂诱骗了你,别让财富把你引人歧途。”这段话告诫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物质水平高度发展的世界里,贪财是万恶的根源所在,我们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千万不要被财富引入歧途。下面的这个故事生动地诠释了“贪财是万恶之根”的道理。有一天早上,那斯鲁丁往市场的方向走,心情很悲伤,一个朋友问他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那斯鲁丁说:“不要问我!我非常伤心,非常沮丧,我可能会哭。”但是那个朋友坚持要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们从来没有看过你那么悲伤,你曾经经历过很多困难,包括财务上的困难或其他困难,但是我们从来没有看过你那么悲伤、那么沮丧,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到底发生了什么?”那斯鲁丁说:“两个星期以前,我的一个舅舅死了,他留给我100万。”那个朋友说:“那斯鲁丁,你疯了吗?如果你舅舅留100万给你,你应该高兴才对,而不是悲伤。”那斯鲁丁说:“是的,的确应该如此,但是上个礼拜,我的另外一个舅舅过世了,他留给我200万。”那个人说:“你真的是完全疯掉了,你应该跳舞、欣喜和庆祝,因为没有理由不高兴!你是这个镇上最快乐的人!”那斯鲁丁说:“这个我知道,但是我已经没有舅舅了,这使我悲伤。”众所周知,幸福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即使你有钱,也无法买到别人对你的尊敬,买不到真挚的爱情,买不到健康。金钱能够买到舒适,促进个人自由,但一旦掉到钱眼里,金钱就会束缚个人的自由。令人沮丧的是,金钱的诱惑常常与手头拥有的数目直接成正比例:你拥有越多,你就越想要,你需要就越多。正如亚里士多德对那些富人们所描写的那样:“他们生活的整个想法,是他们应该不断增加他们的金钱,或者无论如何不损失它。”尽管亚里士多德不可能宽恕那些财富获得者,然而他没有完全谴责他们。“一个美好生活必不可缺的是财富数目,财富数目是没有限制的”,他警告,“一旦你进入物质财富领域,很容易迷失你的方向”。如果你精打细算地安排自己的生活,那么很难相信,拥有200万美元的人能够视他自己为穷人,更可能陷入无法支付开销的麻烦之中,但在富有者中,这并不罕见,德里克就是其中的一位。41岁的房地产开发商德里克说:“虽然我拥有超过200万的财产,但我感到压力很大,我不能在每年15万英镑的基本收入的基础上使收支相抵。我想也许我正在失控,我总是苦于奔波,但我还是错过了好多约会。当我不得不做决定时,我感到好像有人把他的拳头塞进了我的肠子里并且不松手。午夜时,我会爬起床开始进行设计,我只是想让我平静下来。我无法睡觉,我无法停下来,然而我还是不能取得进步。”很明显,在德里克看来,他所取得的一切都没什么意义,他真的相信,当他达到他的金融目标时,他将感觉像一位国王。金钱已成为他的自尊和支柱,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替代物。他意识到金钱本身绝不可能让他得到幸福,并且一直到他重新界定他的价值观念和他的优先考虑事项为止,德里克将继续在成功边缘摇摆不定,将他的家庭和健康置于深渊边缘。迷恋金钱有多种表现方式,德里克只是体现出其中一点。然而,有一条把所有这些情况贯穿起来的共同的线索。在这一点,金钱作为美好生活的手段的价值消失了,金钱本身成了一种目的。当它被置于爱情、家庭、健康和个人幸福之前时,它总是倾向于腐烂。金钱的价值越是超出它的实际市场价值,这种腐烂就能越深入。同时,也不要养成无限制地省钱、存钱的坏习惯,这一点是每个聪明人都必须小心在意的。而且,对年轻人来说,生活过分节俭很可能会养成贪婪的习惯,在一个地方是美德的东西在另一个地方很可能变成邪恶。所以说,对金钱的崇拜是罪恶的渊源,对金钱的崇拜禁锢和压迫着人的灵魂,它关闭了通向慷慨大方地生活和行动的大门,因此,你要正确对待财富,切莫让财富把你引入歧途。【圣经箴言】不要觉得你必须吃尽一切美味。对任何食物都不要贪得无厌。如果你吃得过多,就会得病;如果你长期这样,就会经常胃疼。贪得无厌会给人带来死亡。不贪吃的人活得长久。寡妇的两个小钱:知足长乐才是生活的真谛有时候,人们会因为不会知足长乐而离开信仰的道路,从而他们饱尝痛苦,心灵扭曲。《圣经》里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瘦弱的妇人,对着摆在桌子上的两个小钱发呆。自从丈夫死了之后,她的日子并不好过,经常辛苦了半天,才能换得一顿温饱。想起丈夫,她幽幽地叹了一口气,丈夫生前是个忠心爱主的人,夫妻俩虽然贫困,日子倒也过得很平安很快乐。她不明白上帝为什么把她丈夫接去,不过她从来没有埋怨过,仍然和以前一样敬拜上帝,感谢上帝所赐的一切。尽管在邻居眼中,她只是个穷寡妇,常常要为生活辛苦忙碌,然而她总是看上去充满欢喜。寡妇拿起桌上的两个小钱,仔细收好,因为明天要到圣殿敬拜上帝,小钱是当时铜币中面额最小的,两个小钱只值一个大钱,实在算不了什么。“不过这是我的全部财产,也是我的一片心意。虽然奉献出去之后,还得做好几天工,才能赚到钱,但是《圣经》上说过,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主也说要为那永生的食物劳力。我只是一个穷寡妇,什么都不会,上帝却照顾我,从不撇弃我,让我每天都好好地活着,我不能为上帝做些什么,只能献上我全部的所有,来表示我的感谢。”妇人心中这样想着。这一天,耶稣跟他的门徒也来到圣殿,他在讲完道后,来到长廊坐下,观看百姓如何表达他们的虔诚之心。不一会儿,对面走过来一个人,身长穿着华丽的衣服,带着贵重的配饰,满脸的得意,显然是个有钱的大户,他带着一大袋的钱,投到箱子里,钱在箱子里滚动着发出“哗哗……哗哗”的声音,引起众人一阵的喧哗。又过了一会儿,另一个富翁也走来捐献钱财,他看见许多人在围观,便向四周的人微微地招手,然后也捐了很多钱。这时,来了一个比较穷的人,他看上去似乎是不能捐献多少钱给主,当他看见许多人注视他时,就不好意思地快速投了几个银钱进去。耶稣心里很难过,因为这些人的奉献不是发自内心的奉献圣地而仅仅是为自己的名声、为自己的地位、为自己的虚荣。就这样,耶稣看人们奉献看了很久,但始终没有一个能让他感动。耶稣所期待的那种单纯对神“爱的奉献”的人始终没有出现。人群渐渐散去,那些大户大富豪陆续离去。这时有一位妇人蹒跚地来到圣殿。她穿了一件很旧、很破的衣服,她的双手看起来很粗糙,因为她的丈夫死了以后,没有留给她任何产业,她必须辛苦地工作,才能维持生活。这位妇人就是只拥有两个小钱的穷寡妇。耶稣的门徒们知道这位穷寡妇绝对不会有金币,也不会有银币,他们甚至不相信她会有多余的钱来奉献。看她那个样子,便可以知道她非常需要一个小铜钱来为自己买食物和衣服。当他们看到她也走到奉献箱前要奉献时,都觉得很惊奇,但是穷寡妇却跪在那里虔诚地祷告道:“上帝呀!献上我这微薄的小钱,表明我对你的爱和敬拜。”然后,穷寡妇很庄重地将预备好的两个小钱投入奉献箱,她脸上泛着微笑,踩着轻松的步伐走了。不在意别人怎么看她,只知道她爱上帝,上帝也爱她,这样她的心就满足了。耶稣叫门徒过来,问他们道:“你们看见那个穷寡妇的奉献了吗?”门徒们点点头,耶稣接着说:“她实在是比所有的人奉献得更多!”门徒们惊奇地问道:“可是有许多人奉献了比她更多,是更多的金币呢!”耶稣说:“那些财主、有钱人是奉献了他们财富的一点点,他们还留下很多很多的钱为自己所享用,但是这位寡妇却是把她养生的钱,全部都献上了。”耶稣所在意的并不是一般人所看重的奉献有多少,他更看重人们奉献时的态度。因为奉献本身也是一种对上帝爱的响应,上帝并不缺钱用,他要的只是一颗真实虔诚的心。那些人不是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就是要维持自己的形象,要不然是另有所求作为交换条件或者以为上帝缺钱,给上帝一点钱算是补贴补贴。这位穷寡妇所献上的礼物虽然十分微小,但却得到了耶稣的称赞,因为她的奉献不是按照律法规定的金额,也不是故意表现自己的大方,而是完全出于爱上帝的心,出于她平和的心态和她的知足长乐。人们总是希望得到一些更好、更漂亮、更有趣或更令人激动的东西,这是相当正常的。但实际上他们无法满足自己的欲望。一定要设法避开由恐惧和欲望组成的陷阱,要按你喜爱的方式运用恐惧和欲望,别让恐惧和欲望控制你。如果你们不先控制自己的欲望,即使你们有钱,也不会得到幸福和快乐。所以,请记住:知足长乐才是你所最珍爱的,它将给予你最大的荣耀。【圣经箴言】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没有带来什么;我们又能从这个世界带走什么呢?因此,我们有的吃,有的穿,就该知足。那些终日只想发财的人便是掉在了诱惑里,被许多无知和有害的欲望抓住,最终必会沉没毁灭。诺亚的失败:生活中限制自己的酒精摄取量生活就是一连串我们通过生活才能理解的教训。在《圣经》中,诺亚是一个了不起的信心伟人,结束旧时代、创始新时代的大人物,他甚至被《圣经》称为完全人。但如今,洪水的灾祸已经过去了,旧时代已经结束了,全世界只剩下诺亚一家人,没有恶贯满盈的人跟诺亚比较了,他的“完全”也就完了,完全的诺亚也失败了。这是一项惨痛伤心的记载,一代伟人就这样跌倒了。这被《圣经》称为完全人的诺亚是经过上帝很长久的考验的。在那缺乏信仰的世代中;他专心信奉上帝,与上帝同行而遵行上帝的旨意。在整个世代只顾吃、喝、嫁、娶,只注重肉身方面之享乐的时候,诺亚一心以上帝的事为念。他整个人生的中心就是要完成上帝所托付给他的使命。在整个世代的人都不敬畏上帝的时候,诺亚仍顺服上帝的呼召,传义道120年之久;虽然没有人相信他所传的,诺亚却不改变他敬畏上帝的生活。他传道的实际日子可能还不止120年,因为在诺亚造方舟之前,已被上帝视为一个蒙恩的义人,可能在那时他已经开始为上帝作见证。诺亚的忠心,是曾经过长时间的考验的。他完成了从来没有人完成过的伟大使命,建造了一只方舟。可是这经得起长期考验的人,却在没有什么“考验”的时候失败了。诺亚是因饮酒而失败的。《圣经》上说:“诺亚做起农夫来,栽了一个葡萄园。他喝了园中的酒便醉了。”《圣经》里记载许多人因为吃喝而失败:亚当因吃了分别善恶果而犯罪,以扫为贪一碗红豆汤出卖长子名分,以色列人在旷野因吃喝问题多次发怨言,招惹上帝的怒气,还有《列王纪》中的神人,因没有遵从上帝的吩咐在伯特利吃喝而被狮子咬死。诺亚喝醉酒这一件事,对那些嗜酒如命的人是很好的警戒。美国曾进行过一项调查,发现74%的大学生是会醉酒的。在犯罪的记录上,与酒有关的罪犯占80%;有些严重案件,如杀人罪等,有40%与喝酒有关。这是在很清楚地告诉我们,醉酒能严重败坏人的德行。如果你有饮酒过量的不良习惯,现在,你该限制自己的酒精摄取量了。对许多决心要解决这一问题的人来说,这一点并不困难。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自己“要”减少饮酒量。如果你想要减少饮酒却无法做到的话,可参考下面的建议:一、为自己设定合理的限制在一个特定场合中,饮酒不超过某个限度,并严格遵守自己的决定。一天不超过两瓶啤酒或两杯鸡尾酒,就算是一种合理的限度。如果你设定了这个目标,并经常不超过限度,那么就已经证明了你能控制自己。许多人“再喝一杯”,是由于同伴都再喝一杯,或是由于有人逼他们再喝一杯,并不是他们自己想喝。当你已经到你自己设定的合理饮酒量时,你要很有礼貌地但也很坚定地拒绝超此限度。如果你是位慷慨的主人,你可给自己斟一杯水或果汁“加冰块”。没有人会注意到你喝的是酒还是水。二、慢慢喝细细品不要一口喝下一杯酒。选你喜欢的酒喝,而不是选“够劲”的酒喝。每啜一口酒,含在嘴里细细品味。三、稀释你的酒如果你喜欢喝烈性酒,不爱喝啤酒,那你就应该试着缓慢地啜酒,将喝一杯酒的时间拉长。不要直接将纯酒喝下去。在喝烈酒前先将烈酒倒入一个高杯中,加上滋养水、苏打水或凉白开水加以搅拌。这样,你可同时享受酒的香味,也可做出喝酒的样子来,使得喝一杯酒的时间延长了。四、不要独自一人喝酒为了减少饮酒的次数,应坚持自己只在社交场合中才喝酒,每天辛苦工作之余,有时候你会忍不住给自己倒杯酒轻松一下。但是许多以前曾经大量饮酒的人发现,来一杯咖啡或一杯茶,甚至是一杯软性饮料,也同一杯酒一样能够满足这种需要,而且,在辛苦工作之余喝点饮料,只不过是个习惯而已。真正能够使你轻松下来的可能是一张舒适的椅子、宽松的衣服、一张乐声轻柔的唱片、电视节目,或是一本好看的书。【圣经箴言】爱慕智慧的,父亲欣慰;结交娼妓的,倾家荡产。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打理好你的人脉人们往往受一些特别的影响,但他们不愿向老朋友谈的话,反向新交的朋友倾吐出来。《圣经》中说:“你不愿别人对你做的任何事情,都不要对别人做。”耶稣说:“你们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对待别人。”“你播种什么,你就会收获什么。”“你们要给人,就必有给你们的,并且用十足的升斗,连摇带按,上尖下流地倒在你们怀里;因为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这些讲述的都是人际关系和处世之道的问题。处世之道是后天养成的技巧,可以越练越精。就像有礼貌一样,是可以学的。哈蒙?蕾莉指出:“任何事情的失败,常常都可以归结为与他人打交道的失败。”缺乏交际能力的人,注定将与成功无缘。那么,怎样与人愉快相处,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呢?一、爱是一种技巧卡耐基在他的《交际成功奥秘》一书中写道:“不管是屠夫,或是面包师乃至宝座上的皇帝,统统都喜欢别人对我们表示好意。以德国皇帝为例,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他成了万恶不赦的罪人。在愤怒的人民中,却有个寡妇的小孩子写了一封非常单纯的信给他。这个小孩说,不管别人怎么样想,他会爱戴他的皇上。德皇深受感动,邀请这个孩子去做客。小孩去了,她母亲也同行,德皇与孩子的母亲竟然成婚。”俗话说:爱人者,人恒爱之。一个爱人的人,必能得到他人的爱。广施爱心,必能广得爱的回报,人际交往就会非常成功。法国画家夏尔丹说:“人类在探索太空,征服自然后,终将会发现自己还有一股更大的力量,那就是爱的力量,当这天来临时,人类文明将迈向一个新纪元。”来看一个案例:大连市公交汽车联运公司702路422号双层巴士司机黄志全,在行车途中突然心脏病发作,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强忍着自己的痛苦,做了三件事:--把巴士缓缓地靠向路边,并用最后的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把汽控车门打开,让乘客依次安全地下了车;--将发动机熄灭了,确保了巴士和乘客的安全。黄志全极其艰难地做完了这三件事,然后才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就这样,一名普通而平凡的公交司机,在自己生命最后一分钟里所做的也许并不惊天动地的三件事,却让现场许多人哭了。至今,人们都记着黄志全的名字。2005年印度洋海啸发生后,联合国人道救援事务负责人副秘书长扬?英格兰在随后不久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国际社会对海啸灾区的捐款空前踊跃,承诺捐助额不断上升,总计:政府捐助69.051亿万美元,民间捐助44.661亿万美元。大大超过了联合国在2004年收到的人道援助总额。贫穷的非洲国家向灾区表示慰问并援助;富有的西欧瑞典、挪威两国人民,为受灾国踊跃捐款。仅民间给海啸受灾国的捐款已经超过4亿瑞典克朗。从国王、首相到企业和私人都积极投入到捐款救助中,媒体更是进行全方位宣传。与民间的热情捐助相呼应,瑞典政府也捐助了5.36亿瑞典克朗。挪威各界的民间捐款也超过了2亿挪威克朗。挪威政府此前已经向灾区捐款1亿挪威克朗。为什么世界多数国家、不同民族都伸出关爱之手?其实这是世界上不同肤色心底发出生命挽起生命的呐喊!爱是人类的本性,关爱他人就是关爱我们自己!爱,是一种技巧,是开发交际能力的根本技巧,其他的技巧都派生于“爱”这一根本技巧。二、人情是一张支票每一个人的成功,都是以帮助他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养成乐于助人、广于助人的习惯,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偶然中帮助一个人,有时候很可能会给你带来难以想象的回报。美国有一本很畅销的小说《教父》,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殡仪馆老板的女儿受到流氓欺侮和殴打,法庭的判决对流氓毫发无损。在求助无门的情况下,殡仪馆老板硬着头皮去请求黑社会老大“考利昂老头儿”的帮助。考利昂毫不犹豫地出面替他们出了气,并不求回报。在日后的紧要关头,殡仪馆老板帮了他的大忙。可见,助人,就是助己。人情是一张支票,储蓄越多,收获越大。要充分开发交际能力,就必须做到乐于助人。三、对别人抱以亲切、友善的态度态度,是人对某事物的心理倾向,它是内心世界的核心。没有内在态度的改变,外在时不可能改变的。改变他人态度的奥秘,就在于首先改变自己的态度。态度是互动的。《圣经》上说:“你如何待人,人如何待你。”人们总是根据对方的态度来采取相应的态度。你对别人抱以亲切、友善的态度,那么对方就会回敬你同样亲切、友善的态度。态度的体现不过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然而,它却有着极大的魔力。吉拉德就深谙此道。吉拉德是美国公认的销售专家,他独创的一种有节奏、有频率的促销法为商界所称道,现在已被世界500强的许多公司所采用。他在推销汽车的过程中,总不会忘记细致地问清楚用户的联系地址。人尚未出门,“感谢惠顾”的感谢卡片便送到了对方手里。凡是自己认识的人,吉拉德都将其视为潜在的客户。他每年要给他们寄去12封信函,传送着一个销售员的一片关爱。每一次均以不同的设计、色彩和形式投递,信封上不出现与他的行业相关的名称,信函里看不到“请买我的汽车吧”这样的话。据统计,他每月要寄出1.5万封这种信函。在元月份的信函上,出现在客户面前的为喜庆气氛图案,“恭贺新禧”几个大字格外醒目,落款是“雪佛莱轿车乔伊?吉拉德上”,不提买卖之事,也没有其他多余的话。二月份通过信函向客户说上一句“请您享受快乐的情人节”,浓浓亲情,跃然纸上,令人感动。“祝您圣巴特利库节快乐”写在三月份的信函上,让爱尔兰人怦然心动。或许收件人来自波兰、捷克或别的国家,但这无关紧要,关键是吉拉德不忘向他们表示祝愿,时刻将他们记挂在心头。接下来的有四月、五月、六月……习惯成自然,每当新的一个月开始时,不少客户往往会对夫人这样问道:“收到吉拉德寄来的信函了吗?”当然,得到的回答都是肯定的。这样一来,吉拉德的名字一年当中有12次机会在愉悦的气氛里走进成千上万的家庭。客户出于感激之情,在打算买汽车时,往往第一个想到的是吉拉德。即使第二次购车,还是去找他。吉拉德深知得人心者得市场,懂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次性消费的顾客,而且每一个顾客都是人际关系网中的一个点,都有一个关系群。只要充分利用每一次机会,赢得顾客的心,就一定能成为最后的赢家。总而言之,如果我们真诚地关爱他人,他人就会真诚地关爱我们。而且,关爱他人的人必定会乐观开朗、心胸开阔、积极进取;反之则会自我封闭、自私自利、冷酷无情。【圣经箴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像同类动物聚在一起一样,人也要与跟自己合得来的人交朋友。天上的仙人:碰到衣衫破烂的人切不可怠慢善良、忠实的心里充满着爱的人,不断地给人间带来幸福。《圣经》上记述:有个人招待了一群客人,等客人离去,才发现他们原来是上帝派来的使者。从此,做父母的就教导孩子们说,碰到衣衫破烂或长相丑陋的人,切不可怠慢,而要帮助他,因为他可能是天上的仙人。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个故事,它所阐述的同样是这个道理:一个刮风的雨夜,一家旅店来了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妇。他们行李简陋,身无长物。那男的对旅店伙计说:“别的旅店全客满了,我们在贵处借住行吗?”年轻的伙计解释说:“城里同时在开三个会,所以全城到处客满。不过我也不忍心看你们二位没个落脚处。这样吧,我把自己的床让给你们。我自己在柜上搭个铺就行了。”第二天早上,老人付房钱时,对伙计说:“年轻人,你可以成为美国第一流旅馆的经理,兴许过些日子我要给你盖个大旅馆。”伙计听了,畅怀大笑。两年过去了。一天,年轻人收到了一封信,信里附着一张到纽约去的双程飞机票,邀请他回访他两年前接待的雨夜里的客人。年轻人来到了车水马龙的纽约,老人把他带到第5大街和34街交会处,指着一幢巍然屹立的高楼说:“年轻人,这就是为你盖的旅馆,请你当经理。”这位当年的年轻人就是现今纽约首屈一指的奥斯多利亚大饭店的经理乔治?波尔特,那位老人则是威廉?奥斯多先生。所以,待人要热情平等,一视同仁。这是《圣经》中对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你要搞好人际关系的基本要领。任何一个人都不要以“貌”取人,避免以“貌”取人给自己带来的不便。有时以貌取人会识错人,如果要想使自己交的朋友不是狐朋狗友,就必须从其他方面着手,而不是光以相貌就能决定一个人的为人处世和品质的。汉代杨雄曾说:“行轻则招辜,貌轻则招辱。”意思是说:行为举止轻率,就会招致罪过;衣饰相貌不整,就会招致羞辱。这句话的确非常有道理。古往今来,大家都知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道理,《三国演义》中也有这样的故事:道号水镜先生的司马德操曾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伏龙”即诸葛亮,“凤雏”即庞统。两人都是可安天下之才,但两人的境遇却截然不同:诸葛亮身居草庐,受刘备三顾而出;庞士元只身无主,前后两次向孙权、刘备求荐,均遭到冷落。看来上苍实在很不公平。究其原因,其实与诸葛亮、庞统二人的形象有关。孙权、刘备在见庞统之前,都久闻庞统大名,并都非常愿意与之相见。孙权说:“孤亦闻其明久矣。今既在此,可即请来相见。”刘备听说“江南名士庞统特来相投”,也特别的兴奋,“便教请人相见”,足见二人当时的急切心情。但他们两人所见到的庞统是个怎样的形象呢?庞统的相貌是“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貌甚丑陋。庞统衣着是“道袍竹冠,皂袍素履”,一副寒酸打扮。见到庞统的这副“尊容”,孙权“心中不喜”,刘备“心中不悦”。看来他们所喜欢的是庞统的“江南名士”之名.而不是“形容古怪”之人。另外,庞统的行为也很不检点,不注意必要的礼节,这也使他的整体形象受到严重的影响。他见刘备时“长揖不拜”,这对刘备来说确实有失礼节之处。还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一个大富翁,嗜酒如命。有一天他要去办一件非他去不可的事,可是他又担心仆人趁他不在的时候偷吃东西,或偷喝他的美酒。当然,富翁已经特别小心提防,他挑选的这个仆人长得一副呆头呆脑的模样,照理说不会太狡猾,也不懂得偷东西吃或找借口,虽然这样,但富翁还是小心翼翼,对仆人特别不放心。那个富翁临出门之前对仆人交代说:“你留下来看管房子。厨房里挂了一块猪肉,要看好,不要去动它。厨房旁边还有一只鸡,也不要去惹它。这些都要照顾好,不要让猫狗跑进来偷吃。”他又说:“那边有一个密封起来的瓮,里面装的是老鼠药,无论怎样都不能去碰它!”但是,那个富翁刚走没多长时间,仆人便把猪肉拿下来烤着吃了。接着又把鸡杀来吃,同时还一边喝着酒!仆人酒足饭饱之后,觉得十分痛快,便醉醺醺地躺在沙发上呼呼大睡起来。等富翁回来之后,看到仆人躺在沙发上睡觉,满身酒味。于是便叫醒他,问道:“我的鸡和猪肉到哪里去了?还有我的那瓮毒药到底怎么回事?”那个仆人开始号啕大哭,跪在地上说:“主人请饶了我!我确实遵照您的吩咐,尽力看管您的房子和所有东西。可是很不幸,有一只小猫跑过来,爬上厨房的屋顶,把那块猪肉叼去吃掉了。狗看到猫的举动后,也有样学样地把鸡咬到外面吃了。我很担心主人回来后会骂我或把我杀了,因此我就把那瓮毒药喝下去了。”由此可见,这个仆人虽然外表老实,但其实并非老实之人。所以,我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要以貌取人,因为有些人尽管看起来很愚蠢,但其实并不笨;有些人外表看起来很甜,却不见得如是。我们要看他们做事的方式和结果,才能从内心了解他们,不要光凭外表就断定一个人的好坏。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识人要看内心,不要被别人的外表蒙蔽了眼睛。【圣经箴言】有时候表面看来是占了便宜,实际上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朋友的禁忌:记住结交朋友贵在精而不在多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圣经》上说:“滥交朋友的,自取败坏;但有的朋友,比弟兄更亲密。”这说的就是择友的重要性。如果一个青年人不会选择朋友,就等于不能把握自己的前途。我们交朋友的目的一是让生活充实、丰富,能在工作之余有人一起娱乐、一起聊天;二是有利于工作,希望在工作上能得到朋友的帮助。很显然,朋友太多就不可能有太多时间去了解、交流,也就不可能建立真正的友谊,朋友之间没有一定的感情基础,那么就很难谈得上互相帮忙。所以生意场上认识的人多就好办事,那是未必的。没有一定的交往基础,别人是肯定不会帮你的,除非你自己有权有势,别人帮你是想得到回报。所以能结识一些相互欣赏、有情有义的工作朋友才是最好的,交朋友贵在精而不在多少。滥交朋友的人会给人一种生活缺乏原则的感觉。如果你以认识的朋友多为荣,那你肯定会主动去拉拢各种各样的人,只要有机会,你就会热情主动地结识。其实人际交往最忌讳大献殷勤,不卑不亢才是交际的首要原则,因为自尊是交往中首要的吸引力,如果抛弃自尊去讨好别人,肯定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而且一般以“交友多为荣”的人都希望结识更多的有钱有势的风云人物,而这些人最看不起故意讨好他们的人,因为他们见得最多的就是这种人。所以喜欢滥交朋友的人往往会失去自我。喜欢滥交朋友的人往往缺少真正的朋友。和朋友建立深厚的友谊需要各种努力,首先是要花一定的时间,即使你们青梅竹马,几年不联系也可能形同陌路。因为社会在变,人也在变,不经常交流肯定会产生隔阂。而喜欢滥交朋友的人是肯定认识不到友谊需要细心栽培,他们把朋友当做稻穗一样,以为认识了就像把稻穗捡回家里一样,以后想用就可以随时用。滥交朋友的人是不可能不断地付出的,他没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所以他的朋友都只是一些点头或者酒肉朋友。而且,万一不幸交了坏朋友,那你就危险了。所以,我们交朋友宜精不宜多,要悉心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工作朋友和生活朋友,而且要有一定的感情基础,工作上能鼎力相助,而不是建立在纯利益基础之上。一些生活中的朋友要多加联系,因为这些朋友都是些有着共同经历、经过时间考验的知心朋友,要留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不断加深友谊。这部分朋友是最可靠的,因为你们之间没有利益冲突,是一份最纯洁的友谊,任何时候,他们都能给你帮助。中国人向来都把义看得很重,许多人喜欢互相之间称兄道弟,醉心于哥们儿义气,喜欢依照武侠小说中的那些“侠客”们“拜把子式”的朋友关系,并认为这样的关系才是真正的朋友。其实,真正的朋友并非是这种讲哥们儿义气的朋友。什么是义气呢?从字面上讲,就是主持公道的意思。《辞源》解释为“刚正之气”。《现代汉语词典》则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从历史角度看,历史上对于讲义气、杀富济贫等英雄行为,也给予了热情的赞扬。朋友间的友谊也是同讲义气紧密联系的。大家都熟悉的古典小说《水浒》,写了梁山一百零八将的故事,可以说就是一部“义气传”。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也是历来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故事。毋庸讳言,“义气”作为反映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道德观念,曾经成为劳动人民团结互助,反抗封建统治的重要精神纽带,在历史上是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的。但是,作为哥们儿义气来讲,它却是一种基于无知和盲从,无情感基础的冲动,是一种非理智的行为,是与现代文明社会极不协调的行为。哥们儿义气往往也是以维护小团体利益为出发点,为了报恩或复仇,不惜牺牲和损害社会或他人的利益,对不是自己的“哥们儿”则不讲感情,不讲友谊,最终结果必然导致害人、害己、害社会,看下面的例子你就明白了。某单位火车司机和副司机两人,工作上是长期搭档的伙计,生活中是亲如兄弟的“哥们儿”,可就因为“哥们儿义气”太重,双方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天,两人当夜班执行调车作业,副司机在下半夜精力不济,打起盹来。司机出于“兄弟情谊”没有吭声,心想,自己多辛苦点就是了。谁知,睡意也渐渐向司机袭来,仅一分钟,机车就越过关闭的信号机,造成挤岔事故。事后,两人在总结事故教训时,都后悔不迭地异口同声说:“哥们儿义气害死人!”所谓“哥们儿义气”,就是为了朋友私情而抛弃原则的一种狭隘义气,说到底,是建立在利己主义思想基础之上的:你对我有恩,我对你有义,你给我好处,我给你报答,就是这么一种交换关系而已。因此,给有“哥们儿义气”的同志送上陈毅元帅的一句诗以劝勉:“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下面同样是一个因为讲哥们儿义气而最终把自己送进监狱的事例。原北京市门头沟区某镇财政所所长、小康办曹主任,因挪用公款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提起他,在门头沟区有很多人都知道。他担任镇财政所所长多年,又负责该镇招商引资工作,手中着实有点权力。为人又喜欢交朋友,愿意给朋友帮忙,因此,他在社会上交了许多“朋友”。“朋友”们提起曹某某也都竖起大拇指,这个人“够义气”。一天,一个朋友找到他,提出借一笔钱,为朋友帮忙注册一个公司,并许诺,该款用不了几天就还。他虽然心里为难,但为了给朋友帮忙,还是从镇财政所提取一张50万元支票交给了朋友,朋友用此款为他人注册了个人公司后将款归还给他,没过多久,此事案发。在检察人员对其进行讯问时,曹某某说出了心里话。他本人从事财务工作多年,明知将公款借给个人违反财经纪律。但出于哥们儿义气,为朋友帮忙,丧失了原则,做了糊涂事。此时他流下了悔恨的泪水。至此,我们不禁要问,一个受党培养教育多年的干部,为什么会沦为犯罪分子呢?曹主任从一个农民到国家干部,靠的是自己的积极努力和群众的信任。刚当上财政所所长的那段时间,他也确实是兢兢业业工作的,得到了群众和领导的肯定。他的变化是从负责该镇招商引资工作开始的。工作性质决定要和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经常需要请客送礼吃饭,也经常被别人请,在迎来送往之中,他找到了被追捧的感觉,虚荣心得到了充分的满足。时间长了,有些人就成了“朋友”。这个案子再次向世人敲响了警钟,要慎用手中的权力,哥们儿义气要不得,违法犯罪的事干不得。真正的朋友不是讲哥们儿义气,而是患难与共。应该是在你受伤时,会在第一时间找到你,然后什么都不说,就静静地陪在你的身边。等你哭完,他会告诉你,自己擦干眼泪,然后坚强面对。真正的朋友会在你骄傲自满时,毫不留情地泼你冷水;会在你沉溺于美好的幻想中不能自拔时,残忍地将你拉回现实;会在你功成名就时,默默地替你祝福。真正的朋友在彼此的面前,是不需要隐藏什么的。开心时,你们会夸张地大笑;悲伤时,你们会毫不掩饰地大哭;受了委屈时,你们会生气地破口大骂那些人。因为你们知道,在彼此的面前,你们不需要矜持,不需要坚强,不需要忍气吞声。你们知道,在彼此的面前,只要做自己就好。综上所述,最真的友谊莫过于彼此坦诚相待,倾诉心中的喜忧;真正的朋友是互相帮助,患难与共。所以说,交朋友贵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圣经箴言】一个真诚的朋友如同一剂良药,可以保证你的身体健康。参孙的失败婚姻:千万不可盲目落在情网中为了爱而想毁掉生活的意义是不明智的。应该懂得一旦大树倒下,爱情就失去了其攀缘物。这样,两个人会由爱中毁掉对方。根据《圣经》上的记述,参孙在婚姻上失败了。参孙在婚姻上失败的第一个原因,就是他没有谨慎地选择异性朋友。不论是非利士人的女子,是妓女,是不好的妇人,他都结交。这样没有选择地结交异性,怎能不在男女关系上失败?一个青年人怎样结交朋友对他的前途影响很大,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你结交一个坏朋友你多少总会受到他一点坏影响;如果你结交一个好朋友,也多少会受到一点好的影响,特别是在爱情方面更是如此,请看下面的小故事。小慧爱上小强的时候,小强已经有了深爱的女人,小慧明明知道在他心里已经没有多余的位置给自己,明明知道这三个人的爱情战争她是必输无疑的,可她还是克制不住自己去想他、爱他,尽管对方并没有把心思放在她身上。受不了一个人的单相思,受不了一个人的爱情煎熬,小慧终于决定对他表白。小强只是淡淡地说:“你知道,我已经有了爱的人。”他拒绝了小慧,这是小慧早已预见的结果,可是小慧却不后悔,心里想:爱终究是应该说出口的,无论结局是好是坏,毕竟自己努力争取了想要的爱情。小慧潇洒地笑着,告诉他说:“你不爱我没关系,爱情最初都是一个人开始的,我可以等你,等你爱上我的那一天。”小慧依旧和他保持着那种若明若暗的模糊关系,日子便在那样的相思中度过,他依旧回来找小慧,不同的是,他快乐的时候从来不找小慧,来找小慧一定是他和心爱的女人吵架之后。小慧的心慢慢有了许多细小的伤口,她常常想:自己到底算什么?想着自己那份孤独的爱情,她真有点动摇了,可那一点点的动摇又在见到他后被很快地摧毁。她不知道对方到底是怎么想的,他从不对小慧说爱,这多少令小慧有些失望,可小慧却从没想过推出这场三个人的爱情,直到有一天,小强粉碎了她的梦。他要结婚了,和那个他一直深爱的女人。小慧终于默默地离开了,想着自己不可以再爱他了,他已经是别人的人了,可心里无论如何也割舍不下。于是,小慧给他打电话,长久地沉默之后,小慧说:“我仍然会等你!”就这样,小慧的青春一直在等待中逝去,一年,两年……在等待他的日子里,小慧碰到了刘洋,一个很爱小慧的男人。小慧已经不再年轻,迫切地想要安定下来了,于是她答应了刘洋的求婚。她觉得刘洋和她一样,都是等待爱情的人,小慧深知这其中的苦。小慧打电话给小强,说她碰到了自己想嫁的男人,从此去拥有自己的爱情。可当他在电话里哭着告诉小慧,自己现在的婚姻是多么失败,求小慧别离开他,再等等他,他很快就会离婚娶小慧的时候,小慧再次心软。也许是想让自己的等待有结果,小慧终于伤害了刘洋,刘洋说:“我会等你!”离开的时候,刘洋伤感的眼神却深深刺痛了小慧的心。小强终于放弃了自己的家庭,但小慧和他在一起再也没有以前那种心跳的感觉,相反,小慧总是想起刘洋,想起那段和刘洋在一起踏实随意的日子。蓦然回首,爱在等待的过程中已经变质。小慧终于下定决心和小强分手,不再回头。小慧打电话给刘洋,刘洋却说:“对不起,我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新的爱情,因为,我等不起……”虽然这个故事只是成千上万爱情物语中的一个,但是表现的主旨与《圣经》中的故事所表达的如出一辙,结交同性的朋友要选择,结交异性的朋友更应当选择。参孙在这两方面都失败了。他无论选择同性或是异性朋友,都是一样随便。如果你要避免在婚姻上失败,第一步必须小心结交异性朋友;不但小心选择可以做朋友的异性,也要小心和他(她)们往来。这样你就已经在婚姻的路上奠下几分成功的基础。为什么参孙不肯在婚姻的事上接受父母的指导?因为他父母的意见不合他的口味。他看见一个非利士女子,就来禀告父母,要娶她为妻,他父母却对他说:“在你弟兄的儿女中,或在你本国的国民中,岂没有一个女子?何至你在未受割礼的非利士人中娶妻呢?”参孙听了心里很不舒服,他以为和父母商量是没有用的,他们总是会反对的,所以,他以后就不再和父母商量。结果参孙一生便被这件事绊倒了。有许多青年人在婚姻的事上不听从父母的指导,他们的心事也不跟父母交流,因为他们的父母不了解他们,所以只好暗中摸索自己的终身大事。这是青年人最大的危险。另外也有些太开通的父母,以为婚姻是儿女自己的事,所以一概不管,任由他们随心所欲地去做。但参孙有关心他的父母,愿意在男女的事上指导他,可是参孙不肯接受父母的指导,要完全由自己来选择。诚然,现在我们已经不再是封建时代,但虽然在这样文明的时代中,如果你还未成年,那么在男女的交往上仍应受父母的管束。即使你已经成年了,按法律可以在婚姻的事情上自主,但如果你在这件事上忽略了父母或长者的经验,就是自己的损失了。我们的父母在异性交往上,都比我们有经验,对于异性的心理,也比我们了解得多;并且在观察我们所喜爱的异性时,都会比较客观而准确得多。有少数父母是自私的,在儿女的婚事上为自己打算多过为儿女打算,但绝大多数的父母是真心爱他们的儿女,所以我们若以为听从父母的意见就是头脑不够开通,实在是错的。在生活中,多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择偶方面,更是要多听父母的意见,毕竟他们是过来人。如果我们的父母反对我们和某些异性结交,我们应当先客观地考虑一下他们的反对是否合理,千万不可盲目落在情网中,以致失去理智和判断力,最后给自己造成伤害。【圣经箴言】小心啊,别朝着邪恶的路走,未来的苦难警告你要远离它。助人就是助己:帮助他人会得到他人的帮助人与人之间相交往的结果就是把责任感强加在人的身上——一种不得不参与别人问题的任务。《圣经》上说:“助人就是助己。”热心帮助别人的人,很可能为自己带来幸运。看下面这个小故事: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劳累了一整天的他此时感到十分饥饿,但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怎么办呢?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当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打开房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儿却有点儿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求给他一口水喝。这位女子看到他很饥饿的样子,就拿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儿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多少钱?”年轻女子回答道:“一分钱也不用付。妈妈教导我们,施与爱心,不图回报。”男孩儿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说完男孩儿离开了这户人家。此时,他不仅感到自己浑身是劲儿,而且还看到上帝正朝他点头微笑,那种男子汉的豪气像山洪一样进发出来。其实,男孩儿本来是打算退学的。数年之后,那位年轻女子得了一种罕见的怪病,当地的医生对此束手无策。最后,她被转到大城市医治,由专家会诊治疗。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儿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了,他也参与了医治方案的制定。当看到病历上所写的病人的来历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霎时间闪过他的脑际,他马上起身直奔病房。来到病房,凯利医生一眼就认出床上躺着的病人就是那位曾帮助过他的恩人。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来治好恩人的病。从那天起,他就特别地关照这个病人。经过艰辛努力,手术成功了。凯利医生要求把医药费通知单送到他那里,在通知单的旁边,他签了字。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这位病人手中时,她不敢看,因为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去她的全部积蓄。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医药费——一满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医生”这个故事颇具传奇色彩,但是它告诉了我们一个生活中最朴素的道理:热心帮助别人,你才可能在需要的时候,得到别人的帮助。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么种下感情就会收获密切的关系。中国是礼仪之邦,历来讲究人情,讲究礼尚往来。那么平时多烧香,施恩于人,真情待人,在关键时刻定会有人伸出援助之手。一个人的一生,不过短短数十年;在此数十年中,都是一帆风顺毫无挫折的。大多数的人,都是五年一小变,十年一大变,有的从贫穷到富有,有的从富有到贫穷。人的境遇,无时无刻不在演变中,有的演变的进程慢,时间长;有的演变的时间短,进程快。于是才有所谓的富有,才有所谓的贫穷。从大体来说,人生境遇之所以变,是由于环境在变。四周的环境变化不停,就要想法应付以图自存。环境既日新月异,应付的方法,当然也要随之不同。人的能力无论如何高强,必有缺失,所以即使是英雄,也有潦倒之时。人的能力虽很平庸,然而有时也会因一时灵机所动,变成得意的人。人正当得意的时候,把一切看很平常很容易,是因为他很自负的缘故。如果你的境遇地位,与他相差不远,随时交往,当然无所得失;如果你的境遇地位不如他,多与交往,反而会发生势利的误会。这时,你虽极力巴结,多方效劳,但彼此的感情不会有多少增进。只有他转入逆境,以前友好之人,都眼睛朝上装做不相识的样子;以前车水马龙,现在则门可罗雀;以前一言九鼎,今天则哀求不灵;以前无往不利,今则动辄得咎。于是他的繁华梦醒了,对人的认识,也会比较清楚了。赢得好人缘还要有长远眼光,要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主动帮助,也就是去经常“烧香”。帮时不计回报,“该出手时就出手”,日积月累,留下来的都是好人缘。平时多烧香,有备无患,这是赢得好人缘的第一个原则。人是否可以遇上好的人情投资,要靠时机。你的素识之中,有没有怀才不遇的人?如果有,这就是冷庙,这个朋友,是个有灵的菩萨。你应该与热庙一样对待他,时常去烧烧香,逢到佳节,送些礼物。他是穷菩萨,你送的礼物,务求实惠。虽然他不会还礼,一旦他否极泰来,第一要还的人情账当然是你的。他有还账的能力时,你虽然不去请他也会自动还你。即使他仍在坎坷中,请求他帮你办事儿,他一定会尽力去完成,而且不惜乞援于人,实现他还人情账的心愿。所以平时多烧香,是有利长远而又稳健的人情投资。人情投资最忌讲近利。讲近利,就有如人情的买卖。对于这种情形,凡是讲骨气的人,就会觉得不高兴,即使勉强接受,心中也总不以为然。即使他想回报你,也不会让你占多少便宜的。你想多占一些人情上的便宜,必须在平时多烧香。靠个人力量以求发展,发展就有限;多与各方朋友结缘,则发展的前途没有止境。许多古圣先贤一再告诉我们,帮助他人不要图报答。因为这样就失去了帮助他人的意义。有人说:“帮助人是一种缘分。”这句话中蕴涵着更深一层的理解:人际间的缘分都是共有的,既没有你我之分,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当有人需要你帮一把时,你能搭把手帮一把就是一种回报,就是一种社会共有的缘分。有一种说法,叫做生活不需要技巧,讲的是人与人之间要以诚相待,不要怀着某种个人目的。因为一旦对方发现自己是被利用的工具,即使你对他再好,也不能消除他对你的敌意,并拒绝和你继续保持关系。所以,要获得真正成功的人际关系,就只能用爱心去和别人打交道。在这种情况下,你再去帮助他,他才会感到人间处处是美好。对别人的帮助,要落到具体的行动上,不要只停留在口头上。在《读者?文苑》栏目中,有这样一则故事:罗斯是位单身女子,住在华盛顿的一个闹市区。有一次,罗斯搬一只大箱子回家,因为电梯坏了,她只得自己扛着箱子上十二层楼。彼得是一个平时没事就在大街上闲逛、偶尔还闯点祸的人,这次他看到罗斯累得汗流满面,于是想上去帮助罗斯。罗斯并不相信彼得,以为他图谋不轨。彼得十分困惑,他花费了许多唇舌,想说明他的善良用心,却无济于事。罗斯拒绝了彼得,她将箱子从一层搬到二层后,就再也没有力气了,需不需要彼得的援手呢?罗斯感到矛盾极了。最终,还是在彼得的帮助下,箱子被搬上了十二层。为了表示自己的真诚,彼得只将箱子搬到罗斯的家门口,坚持不进去。后来,罗斯和彼得交上了朋友,一年后,双双踏上了红地毯。可见,帮助别人也离不开技巧。在具体的情景下,当你想帮助某个人时,你要注意具体方法,如何帮助他,才能使他真正得到你的帮助。一位残疾人坐在三轮车上上坡,因坡度较大,他费了很大的劲也没上去。好心的你走上前,想帮助他,便告诉他该怎样用力。你不知道,他此时最需要的,是你从后面推他一把,让他顺利通过这段道路。帮助别人,要坚持不懈,不能一时风,一时雨,凭自己的兴致来做。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现代社会,在金钱的冲击下,很多人的一举一动都在考虑着自己的利益,帮助别人且不易,坚持不懈地帮助别人更是奢谈,这也是社会为什么呼唤雷锋精神的真正原因。帮助别人,不要居功自傲。帮助时应注意:不要使对方觉得接受你的帮助是一种负担;帮助要做到自然得体,也就是说在当时对方或许无法强烈地感受到,但是日子越久越体会到你对他的关心,能够做到这一点是最理想的;帮忙时要高高兴兴,不可以心不甘、情不愿的。如果你在帮忙的时候,觉得很勉强,意识里存在着“这是为对方而做”的观念,一旦对方对你的帮助毫无反应,你一定大为生气。你会认为,我这样辛苦地帮你,你还不知感激,太不识好歹了!如此态度甚至想法不要表现出来。如果对方也是一个能为别人考虑的人,你对他的各种好处,他一定会铭记在心,一定会用别的方式来回报你。对于这种知恩图报的人,应该经常给他些帮助。人不是刺猬,难以合群;人是情感动物,需要彼此的互爱互助。忽视了感情的交流,会让人兴味索然,彼此的交情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你拉着我的手,我拉着他的手,他拉着你的手,这个世界就属于你我他大家的了。所以平常就要多帮助别人,不能看他人的笑话或对他人的难处视而不见,多跟朋友保持长期的联系,这样在自己遇到困难时才会有人帮忙。【圣经箴言】不要请不信任的人给你出主意,也不要给妒嫉你的人出主意。基督和魔鬼不能协调: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自己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的垂青。《圣经》上记录:哥林多教会由使徒保罗在布道时建立,但是由于诸种原因,教会内部问题丛生。于是,大约在西元55年,保罗去信纠正信徒分门结党与败坏道德的行为。在信中,使徒保罗要求哥林多教会的信徒防备异教的影响,不得与不信主的人同处。他说:“正义和邪恶怎能合作呢?光明和黑暗怎能共存呢?基督和魔鬼怎能协调呢?有信仰和无信仰的人有什么共同之处呢?上帝的圣殿和偶像怎能并立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基督徒和异教徒在信仰上完全不同,要维护基督教信仰的纯洁性,就必须坚决抵制各种异教思想的影响,这个道理就好比与魔鬼相处必然受到思想上的侵蚀。因此,要绝对与之对立。“基督和魔鬼不能协调”,那么我们与之不能协调的又是什么呢?那就是现实社会上存在着诸多的丑恶现象,如黄、赌、毒和其他违法犯罪行为等。作为一名受过文化教育和自我身心健全的成年人,这方面的抵制行为可以明智一些,但未成年人正处于成长期,很容易受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现象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家长,我们都应有责任和义务让自己的孩子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的影响。为了让我们的孩子有效地保护自己,应及时明确地告诉青少年一些所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自我保护的方法:1、了解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人员的特征,善于观察和识别坏人。2、记住可信赖的成年人的名字、电话,这样在遇到侵害时,可以及时寻求他们的帮助。3、学会拒绝不正当要求,坚决不与坏人同流合污。。4、学习一些必要的自卫术。5、独自在家时,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如有人撬门扒窗,应立即大声呼救或报警。必要时可拿出家里的菜刀、锤子作为武器,来震慑歹徒。6、如在路上遇到陌生人尾随,应想办法跑到人多的地方,或者躲避到其他安全的地方。7、迷路后,应及时联系警察,或者打电话给自己最信赖的人,不要向其他陌生人求助。8、上学、放学时,应与同学结伴而行,身上不要带过多的钱,不要携带珍贵物品,即使已经携带,也不要随意显露。晚上更不能单独行走,上晚自习应由家长接送。9、女孩子不要举止轻浮,着装不要显露过多,这些都会引起坏人的注意,招来不必要的麻烦。10、遭到坏人绑架、劫持、伤害等暴力侵害时,要大声呼救,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反击。11、少女在遇到强暴时,可采用抓、卡、咬等一切手段进行反击,千万不要因畏惧而任人摆布和蹂躏。因为坏人在实施犯罪时也有畏惧心理。如果力量对比悬殊反抗无用时,应择机而逃。难以脱身的,就与犯罪分子斗智、周旋、拖延,以让他人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营救。12、遭遇其他违法行为侵害时,或选择前述相应的保护方法,或者及时报警。13、应记住坏人的特征,以有利于司法机关破案。14、受到侵害后,应及时报案。报案越快,就越有利于破案。请告诉我们的孩子: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圣经箴言】要替不能说话的人发言,维护孤苦无助者的权益;要替他们辩护,秉公判决,为穷困贫乏的人伸冤。爱情到底是什么:爱情需要悉心创造和维护爱情是不按照逻辑发展的,所以必须时时注意它的变化。《圣经》上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赐;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他们要结连二人成为一体,丈夫不可离弃妻子。”耶稣说:“上帝所配合的人便不可分开。夫妇要相爱,丈夫要爱惜照顾他的妻子,如同基督爱惜他的教会,妻子当顺服她的丈夫。”爱情给我们带来的欢愉是无与伦比的。不过,要获得爱情,我们就必须付出精力和行动,因为爱情需要悉心创造和维护。良好的爱情关系不是自然产生的,它需要我们有意识的努力和行动。为了发展丰富的爱情关系,我们必须采取更为主动、更为积极的态度。爱情要求我们应该清楚地知道怎样才能使我们所爱的人幸福,这就需要我们怀有一颗忠诚的心,并能够真诚地奉献。最重要的是:爱情需要我们自觉自愿、轻松愉快地采取行动。没有行动而只有空谈甚至是抱怨、责备,双方就会渐渐地产生分歧,最终导致爱情的毁灭。爱情关系的发展绝不取决于命运,而是由爱情双方不断做出的承诺所控制的。在建立爱情关系的初期,我们都能清醒地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但是,尽管我们怀有良好的愿望,但时间的推移使不少人变得懒惰起来,他们对自己的行为给爱情关系所能产生的影响变得麻木了。爱情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朝着加深的方向发展,就是朝着破灭的方向发展。我们在爱情关系中所负的责任是不能间断的,因为爱情是一种感觉,一种连续不断的、温暖的、充满活力的感觉。你应该主动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以决定其命运。这样,你就不再是一个爱情行为中的被动者,而是积极追求爱情的人。此外,要建立一种强大的、持久的爱情关系,对于变化采取积极的态度是非常必要的。有些夫妻在爱情中遇到不少困难和障碍,其原因常常是他们顽固地抵抗应有的变化。他们害怕他们的爱情不够强韧、不够持久,不能对付变化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但是,真正的、持久的爱情关系应该有足够的灵活性,用现实、积极的态度欢迎爱情中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爱情关系在不断地变化和更新。我们必须正确地对待种种变化,一方面是我们自身的改变,另一方面是情人的变化。我们既不能惧怕自身的改变,也不能惧怕情人的变化。应该相信你的情人能够正确地对待你的变化,他对你的爱和信任足以抵消由于你的变化而带来的新问题,甚至是不快和恐惧。同时,当你发现情人的变化时,你也应该给予理解、尊重和自由。人们在爱情关系的变化中经历情感上的波折是必然的。一方面,它使我们产生不适应感,但另一方面,它又冲击了我们在长时间的夫妻关系中产生的厌倦感。为什么上帝不像造亚当那样,再用尘土造一个和他类似的女人?却要从亚当身上取一根肋骨造女人?也许,这正是要显明亚当与夏娃的亲密关系。亚当既然称妻子为骨中的骨,肉中的肉,还有什么能比这关系更亲密呢?这启示我们,男女有别,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也不要抱怨夫妻之间的差异,而是应该重视夫妻间的互补。男女爱情的产生和婚姻关系的巩固往往是由两类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一类因素是生活目标、价值观念和兴趣的共同性;另一类因素是性格、气质和才能的差异性。夫妻之间要有许多方面的“同”,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差异,除了相互适应,还有一个方式是“互补”,通过“互补”,以求夫妻更加和谐而一致。许多事实证明,在科学、文化界以及其他许多领域,天才人物往往具有一些显著的不同于一般人的素质,他们身上会有某些超群的、非典型的、反常的特点。他们为了弥补在爱情和家庭生活中的某些不平衡因素,因此,所寻求的配偶往往是一些智力平平,但在其他方面有显著优点的异性。这样,生活就恢复了平衡,克服和补偿了缺陷。夫妻之间的“互补”有许多基本形式,如:同位补偿,即通过相互激发和帮助,化短处为特长;异位补偿,就是在共同生活中扬长避短;升华补偿,就是在相互勉励和教育下,追求高尚的美德、伟大的理想,使双方都置身于更高的境界,凌驾于一切缺陷之上;群体补偿,就是以对方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因此,夫妻之间要谋求“共同”,也要谋求平衡,谋求“互补”。在择偶时应该这样,在婚后也要这样。互补往往不是自然形成的,而要自觉加以调节。为此,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手掌。”人也是这样。男女双方不论多么志同道合,在兴趣、爱好、性格、作风等方面总会存在差异,这是正常的,不必对此感到遗憾或不满。二、对差异要作具体分析,要看它表现在大的原则问题上,还是在日常生活小事上。例如,男女双方在理想方面差异很大,甚至背道而驰。这就很难“互补”,只有分道扬镳了。三、“互补”往往是同一事物不同侧面的结合,这些侧面,各有积极意义,也各有其不足之处,“互补”是积极意义上的结合。例如,进行一项开拓性的工作,既要勇敢大胆,又要仔细慎重,如果丈夫的性格侧重于前一方面,妻子的性格侧重于后一方面,那么这种“互补”是十分理想的。四、不能忽略差异方面的消极因素。消极因素的结合不是“互补”,而是“互撞”;不是相得益彰,而是相互抵消,这就不好了。五、夫妻“互补”还要具备一些条件。这主要是双方互敬互爱。互相尊敬,才能认识到对方的优点,从而以对方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因为相互爱恋,才能致力于实现完美的结合,而且努力保持一辈子。总之,爱情需要悉心创造和维护。爱情关系处于低潮,并不意味着爱情关系无法挽救,即使是最完美的爱情关系,它也有困难的时期。爱情关系中的困难或低潮的出现,只是要求双方用灵活、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变化。【圣经箴言】最重要的是要彼此真诚相爱,因为爱能消除许多罪过,要彼此殷勤接待,不可埋怨。建造通天塔:随时随地都要与同伴交流沟通自己无论怎样进步,如果不能使周围的人随着进步,这个人对于社会的贡献就是极为有限的。根据《圣经》上的说法,人类的祖先最初讲的是同一种语言。他们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发现了一块异常肥沃的土地,于是就在那里定居下来,建造起了繁华的巴比伦城。后来,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人们为自己的业绩感到骄傲,他们决定在巴比伦修一座通天的高塔,来传颂自己的赫赫威名,并作为集合全天下人的标记,以免分散。因为大家语言相通,同心协力,阶梯式的通天塔修建得非常顺利,很快就高耸入云。上帝耶和华得知此事,立即从天国下凡视察。上帝一看,又惊又怒,因为上帝是不允许凡人达到自己的高度的。于是,上帝决定让人世间的语言发生混乱,使人们互相言语不通。人们各自操起不同的语言,感情无法交流,思想很难统一,就难免出现互相猜疑,各执己见,争吵斗殴。这就是人类之间误解的开始。修造工程因语言纷争而停止,人类的团结力量消失了,通天塔终于半途而废。这就告诉我们:团队没有默契,不能发挥团队绩效,而团队没有交流沟通,也不可能达成共识。身为领导者,要能善用任何沟通的机会,甚至创造出更多的沟通途径,与成员充分交流。唯有领导者从自身做起,秉持对话的精神,有方法、有层次地激发员工发表意见和讨论,汇集经验与知识,才能凝聚团队共识。团队有共识,才能激发成员的力量,让成员心甘情愿地倾力打造企业的通天塔。一个人在生命的路途上前进时,若不随时与同伴交流沟通,便会很快落伍。因此,我们要积极地和别人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我们正处于一个讲究合作的时代,合作已成为人类生存的手段。因为科学知识向纵深方向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人们不可能再成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每个人都要借助他人的智慧完成自己人生的超越,于是这个世界充满了竞争与挑战,也充满了合作与快乐。英国的盖斯凯尔夫人在《玛丽?巴顿》一书中指出:“要是你有一个朋友,能把困难的问题分析得很清楚,知道应该怎样去对付;又能确定哪一个办法最聪明,最适当;一切的困难,到头来都迎刃而解,那真是再愉快不过的事。”看看下面的证据:一个大学生毕业后第一次上班,父亲把他拉到身边,送给他一张“为人清单”,其中有这么几条:别让小争端损害了大友谊;偶尔邀请排队排在你后面的人站到你前面;永远别做第一个开门出去的人;接受任何指示时至少确认两遍;可以生气,但要适时适所,以适当方式向适当对象恰如其分地生气;别太在意你的权利以至忘了你的风度;男人的劣根性是自我吹捧……一名西方商人在中国经商8年后认识到:在中国为人处事,特别要花心思,这是一个重人情胜过实效、不看僧面看佛面的国度。这一段话是,虽有失偏颇,但也不是没有根据的。很多时候,做人确实比做事重要,一个人缘好、有声誉的人,凡事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办成。反过来不少恃才傲物的人才就可能水土不服怀才不遇,荒废满腹经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指出:“学会共处”是对现代人的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学会共处是在全球化将成为21世纪重要特征,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互相依存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代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命题。它的原意是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共同工作。学会共处,有着同样深刻的内涵:一、了解自身,发现他人,尊重他人了解自己是认识他人的起点和基础,所谓“设身处地”,就是讲的“由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时,教育作为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也注重从了解他人、他国、他民族的过程中更深切地认识自己,认识本国、本民族,这种了解和认识,开始自家庭,普及于学校,延伸至社会,推而广之于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及其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等,并从这种深入的了解中,培养出人类的尊严感、责任心、同情心和对于祖国、同胞和人类的爱心。二、学会关心,学会分享,学会合作仁爱,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准则。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激烈竞争无疑给传统的群体主义、社会至上的价值观念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我们一方面要倡导在法律规范内的公平竞争,利用其有利于发挥个人首创精神和提高经济效益效率的积极方面,另一方面更要发扬和倡导先人后己、互相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三、学会平等对话,互相交流平等对话是互相尊重的体现,相互交流是彼此了解的前提,而这正是人际、国际和谐共处的基础。家庭之内,父母和子女之间如朋友般的思想交流不但是消除“代沟”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条件。四、学会用和平的、对话的、协商的、非暴力的方法处理矛盾,解决冲突这对于人际之间、群体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矛盾都同样适用。五、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学会共处,不只是学习一种社会关系,它也意味着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从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到当代世界倡导的“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无不指明了学会与自然“共处”的重要性。这种学习,像其他学习一样,也包括了知识、技能和态度、价值观念的学习和养成。作为年轻人学会共处与合作,主要不是从书本中学习,它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参与目标一致的社会活动,学会在各种“磨合”之中找到新的认同,确立新的共识,并从中获得实际的体验。【圣经箴言】一个真正的朋友会帮助你反对仇敌,并且在战斗中保护你。永远不要忘记这种在战斗中结成的伙伴,要和他共享胜利的果实。彼此相爱:发展一些健康而持久的亲密关系在确保终身幸福的所有努力之中,最重要的就是结交朋友。《圣经》上说:“你们要彼此相爱。从来没有人见过上帝。我们若彼此相爱,上帝就住在我们里面。”这就是要世人努力发展和别人之间的健康的和持久的亲密关系,这做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什么发展健康的和持久的亲密关系是一件困难的事呢?为什么人一心为自己打算却感到有种无法排遣的孤独呢?这是今天摆在人们面前的严肃问题,在当今世界上,科技发展,信息丰富,但是,亲密的人际关系和平静的独处却常常难以见到,个人生活变得苍白、空虚。在当今的社会里,缺少关爱,失去控制,如果没有坚定的自我感和稳定的亲密关系,就不会产生强烈的自信,生活也会因此而变得令人恐惧和抑郁。正如心理疗法专家斯坦芬妮?德玛克在她的《亲密与孤独》一书中指出的,许多情感问题的核心是没有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和自己建立亲密的关系。因此,你面临的挑战就是与你自己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这种关系应该充满信任、真诚、热情、尊重、安全、慷慨、灵活、乐观、宽容,因为这是你建立与他人良好关系的必由之路。通过了解你是谁,以及你何以成为现在的你,那么,你就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你理想中的人。为了与他人建立积极的健康的关系,首先你必须与自己建立一个积极的和健康的关系。如果你不爱你自己,不相信你自己,那么,你也不可能爱他人和相信他人,而爱和信任的情感是健康的人际关系的关键所在。许多人始终接受着这样的教育,即“自爱”和“爱他人”是互相冲突的,实际上,这种观点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自爱和爱他人并不排斥,它们互相联系,协同作用。你给自己的爱越多,你对别人的爱也就越多;反之亦然。“自私”与“自爱”并不是一回事。实际上,自私是由缺乏自爱引起的。如果你鄙视你的“自我”,认为它毫无价值可言,那么,你就会设法通过牺牲他人的利益来大肆攫取,以弥补这些个人空虚感和挫折感。相反,如果你十分珍惜和重视你的“自我”,那么,你的生活就会建立在有内心安全感的基础之上,这种安全感会给你自信,使你在行动中能无私助人,乐于奉献,珍惜和重视他人。这个观点在《圣经》的指示中得到了体现:“像爱你自己一样去爱你的邻人。”人道主义心理学家E.弗罗姆也对这个观点有过论述。尊重你自己的正直和独特,爱你自己,不能与对他人的爱和尊重分开。在这个意义上,爱是不可分的:为了你所爱的人的发展和幸福而努力奋斗,反过来也会提高你爱的能力。在生活中缺乏热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感到自己不被人爱。一个人感到自己不被人爱有很多原因。他也许认为自己是个可怕的人,因而没有一个人会喜欢;他也许从儿童时期起便习惯于比其他孩子得到更少的爱;或者事实上他就是一个谁也不爱的人。但是在最后这种情况下,其原因很可能在于早期不幸引起的自信心的缺乏。感到自己不被人爱的人会因此采取不同的态度。为了赢得别人的喜爱,他也许会做出种种出人意料的亲昵举动。在这种情况下,他很可能不会成功,因为这种亲昵举动的动机很容易被对方识破,而人类天性却偏偏容易将爱给予那些对此要求最低的人。因此,那种试图通过乐善好施的行为追逐爱的人,最终会因人们的忘恩负义而产生幻灭之感。绝大多数的人,不论男女,如果感到自己不被人爱,只能陷入怯弱的失望之中,仅仅在偶然的一丝羡慕和怨恨之中叹吁一番,于是这些人的生活变得自私自利,爱的缺失使他们缺乏安全感,而本能地回避这一感觉,结果造成了他们任凭习惯来左右自己。对于那些使自己成为单调生活的奴隶的人来说,他们的行为大多由对外在世界的恐惧所激起,他们以为,如果他们沿着早已走过的路走下去,就能避免撞上这个世界。比起那些在生活中总感到不安全的人来,那些带着安全感面对生活的人要幸福得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安全感本身有助于一个人逃离危险。一个无所畏惧的人当然也会遭遇到突发的灾难,但在经过了一番艰苦的拼搏之后,他可能会安然无恙,而另一个人则可能在荆棘之中暗自悲伤。不言而喻,这种有益的自信心具有无数形式,有的人对高山充满信心,有的人对大海不屑一顾,也有人在蓝天上翱翔自如。然而对生活的一般自信,更多地来自人们需要多少爱就接受多少爱的习惯。是接受的爱,而不是给予的爱,才产生了这一安全感,虽然它主要来自于相互的爱。严格说来,不仅爱,而且敬仰也有同样的效果。一些职业本身就能保证人们的敬仰,因而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如演员、牧师、演说家和政治家,越来越依赖于他人的喝彩。当他们从大众那里获得了他们应得的那份赞誉,他们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否则,他们便会感到不快,甚至独处一隅、自我封闭起来。大众的热情对于他们来说,胜过少数人的盛情厚意。父母喜欢孩子,而孩子则将他们的爱当做自然法则来接受。虽然这种爱对于孩子的幸福至关重要,但他并不看重它。他想象着大千世界,想象着他的历程中的冒险,想着他长大后将碰上的奇遇。不过,总有这么一种感觉存在于所有这些对外界关注的背后,这种感觉是:一旦灾难临头,父母就会尽其爱心来保护他。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一个缺乏父母之爱的孩子,很可能胆小怯懦,不爱冒险,他总感到惧怕,不敢再以欢快的心情去探究外部世界。这样的孩子可能在令人吃惊的小小年纪里就开始了对生与死、人类的命运等问题沉思默想。他变得性格内向,郁郁寡欢,以至于最后从一种哲学或神学中寻求虚假的慰藉。完美的爱给彼此以生命的活力。在爱中,每个人都愉快地接受,又自然而然地奉献;由于这种相互幸福的存在,每个人便会觉得这个世界其乐无穷。但在一种并不少见的爱中,一个人汲取他人的生命精华,接受别人的奉献的爱却毫无回报。有些生命力极强的人就属于这一类型,他们从一个又一个牺牲品那里榨取生命精华,使自己壮实起来、得意非凡,而那些他们赖以生存的人则日渐消瘦、颓废、意气沉沉。这类人把别人当做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和手段,而从不认为他们是目的本身。在某一时刻,或许他们认为自己是爱那些人的,但从根本上说,他们对那些人毫无兴致,而只关心能鼓动其活动的、也许是毫无人格的刺激物。不言而喻,这是由他们本性中的某种缺陷造成的。但要对此做出诊断或医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通常是与极大的野心相伴随的一种特征。彼此真正关怀的爱是真正的幸福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不仅是彼此幸福的手段,也是共同幸福的结合点。一个人,无论他在事业上的成就有多大,如果他把自己封闭在铁墙之内而无法扩展这种彼此关怀的爱,那么他便失去了生活的快乐。将爱排斥于自身之外的念头,一般来说是某种愤怒或对人类仇恨的结果,这种愤怒和仇恨产生的原因不外乎青年时代的不幸遭遇,或成年生活中的不公正待遇,或其他任何导致迫害狂的因素。综上所述,过分膨胀的自我好比一座监狱,如果你想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就必须从中逃脱出来,建立一些健康而持久的亲密关系。【圣经箴言】永远不要抛弃老朋友。你永远也找不到可以代替他的新人。友谊好像酒一样,愈是年深日久,就愈是芳香醇美。爱的力量:只有过所爱的生活才会充满激情爱欲永远推动我们超越自身。《圣经》上说:“爱的力量可以支配一切,改变一切。”许多在生活中的成功人士对此深信不疑。约翰?肯尼迪就是其中的一位。约翰?肯尼迪竞选参议员时,有一天坐车到波士顿。他看到一位老妇人准备独自过街,就叫司机停车,下车向她自我介绍,又亲切地牵着她的手送过街。有人问他说:“你真想囊括全部的选票吗?”肯尼迪回答说:“选战如此激烈,要是以一票之差落选,然后回想,因懒得下车去帮助这位老妇人,你会觉得是什么滋味?”肯尼迪帮助这位老妇人固然是出于多拉选票的目的,但是如果他心中没有爱心,也很难做出如此举动,或许,他竞选总统的成功正有赖于此。人是渺小的,但爱的力量却无比巨大,强大时可以支配一切,改变一切。有所爱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的生活是有激情的,因为他们的心灵是有寄托的。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本杰明?J.斯泰因的一篇文章《就试这么一天》,可供我们借鉴:下次出门去上班,不知道今天怎么过时,先别担忧。下定决心,采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去处事待人,就试这么一天。积极乐观一点儿,你也许会使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所改观。就试这么一天,对同事友善一些。把他们当做恩人来看待,好像你能留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全该归功于他们,因此幸得有他们做同事。就试这么一天,不再吹毛求疵,挑剔别人。设法找出每一件事物的优点,并且找出每一个跟你一起工作的人值得称赞的优点。就试这么一天,如果要纠正他人,就尽量以幽默示之,不要出言伤人;设身处地,就像要被纠正的人是自己一样。就试这么一天,不要求自己所做的事尽善尽美,也不再尝试打破纪录。称职地做好眼前的工作,不强自己所难。就试这么一天,如果自己对工作胜任有余,那就不必再不停地反躬自问:我的表现跟职位和酬薪是否相称?就试这么一天,心存感激,庆幸自己活在这个时代,无须在恶劣环境下做劳累讨厌的工作。为能在自由国度里工作而感恩不尽:“在这个国家里没有人强迫我工作。”就试这么一天,为自己有工作做、活得好而满心欢喜,庆幸自己不是在战壕里躲避枪弹,或是在医院里等待手术。就试这么一天,不去预期别人会如何对待你,不拿自己的酬薪地位跟别人比较,就因为你是你,所以你很高兴。就试这么一天,不计较事情“对我有什么好处”,只想在每件事情上你帮了什么忙。就试这么一天,下班后不再想今天做了些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做。反之,盼望傍晚到来,不管完成了什么都感到欣慰和满足。以上的这些建议和想法都不复杂,更不是天方夜谭。它们的好处是可以令你活得更有意义、更快乐。最重要的是,它们能使你心境平和,而这才是你最珍贵的东西。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爱心和激情不够的话,就按上述建议去实践吧。【圣经箴言】我即使有讲道的才能,有各种知识,能够洞悉各种奥秘,甚至有坚强的信心,能够移山倒海,但如果没有爱,就算不了什么。大卫的英明:只有宽容和豁达才是最光荣的当你宽容别人的时候,你就不会感到自己和别人站在敌对的位置上。《圣经》上说耶稣主张宽恕。耶稣说:“一个人打了你的脸,那么你要把另一边的脸伸过去让他打。”他从来都不主张复仇,因为他要你“爱你的敌人”。《圣经》中的所罗门王说过这样一句话:“忍耐体现聪慧,宽厚才是光荣。”在《圣经》里有很多强调要宽容的故事,其中多处讲述了大卫如何宽容、豁达的故事。扫罗追赶非利士人回来,探知大卫正在隐基底附近的荒野,就率领精锐部队3000人到“野山羊岩”东边搜索他。扫罗来到路旁羊栏附近一个山洞,进里面大解,刚好大卫和他的随从正躲在这洞的深处。大卫的部下对他说:“你的机会到了!耶和华告诉过你,他要把你的敌人交到你手中,你可以随意处置他。”大卫悄悄爬过去割下扫罗外袍的一角,扫罗毫不知晓。大卫又因这事心里不安,对部下说:“愿耶和华阻止我做出任何伤害主人的事,因为他是上帝选立的君王。”他终于说服了部下,使他们不去伤害扫罗。扫罗起来,走出山洞,要去赶路。大卫跟在他后面出来高喊:“陛下!”扫罗转过身来。大卫叩首拜他,说:“陛下为什么听信谗言,说我想伤害你呢?你自己看看吧,刚才在洞里,耶和华已把你交到我手中,我的部下要我杀你,我不忍,因为你是耶和华选立的王。请你看,我手中是你外袍的一角;我不难杀死你,但只割下这一块衣角。由此你应该相信,我没有背叛或伤害你的念头,虽然我没有做过对不起你的事,你却一直在搜寻我,要杀我。愿耶和华在你我之间判断是非,愿他主持公道,证明我没有一点儿伤害你的念头。请看以色列王要杀的是什么呢?要追赶的是什么呢?只是一条死狗,一只跳蚤而已,耶和华要判断和断定我们之间的是非。愿他详察,保护我,救我脱离你的手。”大卫说完这些话,扫罗说:“我儿大卫啊,那真的是你吗?”说着哭了起来。接着又说:“你是对的,我错了。我以怨待你,你却以恩待我。今天,你已经表现出你是多么善良,因为耶和华把我交到你手中,你却没有杀我。当人们抓到自己的仇敌时,怎么会让他平安离去呢?愿上帝因你今天向我做的事赐福给你!现在我已经知道你要做以色列的王,统治这个国家。你要指着耶和华的名答应我,你将保留我的后代,使我的名和我家族的名不至于灭亡。”大卫答应了扫罗的要求。事后,扫罗回家去,大卫和部下也回到他们躲藏的地方。大卫的仁慈、诚恳和大家风范确实令人叹服,后来他成为一个英明的君王。“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这是以色列的古训,大卫反其道而行之,正显示了其高尚风范。根据《圣经》上的记载,大卫在对待示每方面,也表现出了足够的豁达和宽容。示每是扫罗族基拉的儿子,是上帝的百姓,从没有贡献。他仇恨大卫,完全因他是扫罗的后人,与扫罗有亲属关系。扫罗因不专心遵从上帝的命令而被丢弃,另拥立大卫做以色列人的王。就单单因这缘故,示每也像扫罗那样把大卫当做仇敌。大卫之子押沙龙背叛他时,大卫全无防范,在匆忙中带着他的手下勇士和随从逃亡。示每趁大卫离开耶路撒冷时,一面咒骂,一面追赶,又用石头砍大卫和他的臣仆,说:“你流扫罗全家的血,接续他做王;耶和华把这罪归在你身上,将这国交给你儿子押沙龙。现在你自取其祸,因为你是流人血的坏人。”与大卫一同逃亡的洗鲁雅的儿子亚比筛忍耐不住,对大卫王说:“为死狗岂可咒骂我主我王呢?求你容我过去,割下他的头来。”大卫说:“洗鲁雅的儿子,我与你们有何关涉呢?他咒骂,是因耶和华吩咐的。”大卫并非没有力量反抗示每,他手下的任何一位勇士,都可以轻易地为他对付这小小的示每,但他却接受示每的侮辱,因他把这些看作是上帝的旨意。大卫可以随便打发一个人去将示每的头割下来。但大卫并不容许他的手下如此做,他忍受示每给他的凌辱,表现出了非常豁达的风度。示每根本不能与大卫相比。他没有为以色列人打过一次胜仗,未杀过一个敌人,反倒跟这位对上帝百姓大有贡献、屡胜强敌、使上帝选民的国度平定稳固的大卫为敌!他从没有将上帝的信息传给同胞,从未写过一句诗称颂上帝的作为,却会对这常常用诗章称颂上帝的大卫说咒骂侮辱的话。示每除了能毁谤与谩骂外,还能做什么?他很会乘人之危,不会拯人于危。他不但羞辱以色列人的神,还加增了他祖先的羞辱。示每说大卫是流人血的坏人,是流扫罗全家的血而接续做王的。这完全是颠倒是非、含血喷人的话。大卫根本不想杀扫罗家的人,反倒是扫罗一心要杀害大卫。他几次苦苦地追杀大卫,使大卫长久地生活在漂泊中。大卫虽有两次很好的机会,只要一举手就可杀死扫罗,但他没有那样做,不但自己不下手,且禁止手下杀扫罗。示每的话明显是有成见,因为示每是扫罗的后代,他见自己的先祖战败而死,不冷静地省察先祖的过失,引为鉴戒,却将一切过失推在大卫身上。而大卫只是静默地不作声,不回答示每的谩骂,不和他辩解。对于这种不可理喻的人,辩解是多余的,他可能反而更加断章取义地找你说话的把柄,以致引起更多的纠纷与是非。无论基督或使徒的教训,都是要我们待人宽容。耶稣说:“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人祷告。”使徒保罗说:“用爱心互相宽容。”看看大卫是怎样宽容示每的吧!既有恩慈又有智慧;既用爱心又用权势;公私兼顾,情理俱合。大卫虽是古人,他在运用爱心方面的成功,对于现代人,也有借鉴的意义。我们失势时受人侮辱、欺凌、诬赖,我们的心里有时有这样的一个意念:假如我有一日得势,我一定要报复,要给一些厉害让他们看看。可见我们的宽容常是迫不得已的,受环境所迫的。如果我们得势时,能宽恕那些原先恶待我们,用各种坏话诬赖我们的人,那么我们就真正地做到豁达宽容了。要仁慈对待别人的恶言相向,这样就能破坏恶人做坏事获得的乐趣。对于世上一些不明事理甚至是非不辨的人,我们只能替他们感到惋惜,不应该去责备他们。如果你真的有心想去帮助他们的话,你应该多去关怀他们,当然,如果可能的话,你可以通过与他们面对面的交谈,为他们指出一个正确的思考方法来。这样才是正确的做法,绝对不可以故意去取笑或责备对方。人都是按照各自的想法去行动的,而且每个人也希望每一件事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实施。但是,如果认为每一件事都非得照着自己的想法去进行不可的话,这样的人就是一个性情固执的人。每一个人都会认为自己是最正确的,但是,到底谁才是最正确的,这个问题不能单由一己之观点来评判。所以,如果因为和自己想法不同,就认为对方是傻瓜;因为和自己的追求不同,就认为对方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甚至加以迫害,这样的做法实在叫人难以苟同。每一个人都有权按照自己的思考去行动,每个人都应该怀着自己的追求,这是无可指责的,这也是一个正常社会的标准。下面四个要点,对你会有所帮助:一、原谅别人,去除怨天尤人的观念要以赤子之心待人,宽恕是不能分期付款的;“我今天喜欢你,但是明天就难说了。”这种态度不是宽恕之道。这是一种不易养成的习惯,却值得你去奋斗。二、原谅自己的错误这又是一项困难的事情,但是你能做到。原谅昨天的错误,养成充实今天生活的习惯。犯错可能是人们的失败,但宽恕却是人类的成就。莎士比亚说:“宽恕是超凡的行为。”三、策励自己,而非驱策别人想要模仿别人,只能使自己居于次席。记住,不承受压力,你无法成为伟人。你每天的自我感觉,都应该有所进步,这一点你完全可以做到。四、发掘自己的长处,不要老是把自己的短处记于心如果你每天都以失败感来折磨自己,你就是自己的大敌;如果你每天都充满信心,就可以尽量发挥你的长处。在这两种选择之间,你应该作出明智的决定。记住,你必须忘掉昨天;只要你能朝着当前的目标奋力不懈,就可以做到。你对当前的目标下的工夫愈多,就越没有时间回忆昨天的忧愁与痛楚。综上所述,宽容和豁达是人生的一种智慧,是建立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法宝。一个拥有宽容美德的人,能够对那些在意见、习惯和信仰方面与你不同的人表示友好和接受。宽容和豁达不仅对你的个人生活具有很大的价值,而且对你的事业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圣经箴言】宽宏大量有时会于己无益,然而终究会得到加倍的报偿。上帝的一生:学会独处,在自省中品味生命生活是一辆永无终点的公共车,当你买票上车后,很难说你会不会遇到旅伴。这个人出生在很少为人知晓的小村落,父母都是犹太人,母亲是个农家女。年纪很轻的时候,大家就看不起他,反对他。他的朋友抛弃他,其中还有一个出卖了他。他被交到敌人手中,受审判,为人嬉笑、嘲弄。他被钉在一个木头的十字架上,钉在两个强盗中间。他在世上拥有的唯一的一件外衣,被看守的士兵抓阄后分走。他死后被人从十字架上取下来,埋葬在一个借来的坟墓里。这个坟墓是他的一个朋友让出来的。1900多年后的今天,把全世界所有的陆军、海军,所有议会的议员,所有统治过人类的帝皇,都加起来,对地球上人类生活的影响力,远远不及这个孤独的人。以上文字,就是对耶稣一生最为朴素,却也最为华丽的描写。耶稣希望独自一人,是因为他可以更有力量,更安静来面对众人。他的单独一人退后一步,是为了反省自己,是为了可以有更大的冲击力。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们的生活里头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时候。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人紧张的经济社会,内心总是有意无意地担心自己有没有力量应付生活上的问题。可是只要我们每天拿出一点点时间独处,就能更镇定、更冷静、更有力,能够驾驭瞬息万变的局面。因为与世界单独在一起,所能得到的力量足可应付一切。可是,现代生活的一个大问题就是人们已经失去了独处的艺术。古人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独处时,虽然会有一点沉寂落寞,但会多一些思考和蕴藉;虽然会少一些欢歌笑语,但会多一些认知和感悟。独处是一门艺术,不懂这门艺术的人,就没有自己的灵魂生活,人生就会缺乏深邃和冷静。人一旦出头了,发达了,就容易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被人品评,被人嫉妒。因此,越是位居显要处,就越是要经常反躬自省,越是要讲究低调做人,融人大众之中。唯此,才能做到更有效地保护自己。有时候大凡做官的人,尤其是做高官的人,没有不想要有一个好结局的。然而很多时候却往往事与愿违。那么怎样才能保证自己有一个好收场呢?曾国藩以他身居高位的亲身体验,具体开出了三个药方,以防居官之败。曾国藩说,身居高位的规律,大约有三端,一是不参与,就像是与自己没有丝毫的交涉;二是没有结局,古人所说的“一天比一天谨慎,唯恐高位不长久”,身居高位、行走危险之地,而能够善终的人太少了;三是不胜任,唯恐自己不能胜任。《周易?鼎》上说:“鼎折断足,鼎中的食物便倾倒出来,这种情形很可怕。”说的就是不胜任。方苞说汉文帝做皇帝,时时谦让,像有不能居其位的意思,难道不是在不胜任这方面有体会吗?孟子说周公有与自己不合的人,仰天而思虑事情的原委,以致夜以继日,难道不是在唯恐没有结局的道理上有体会吗?越走向高位,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而惨败的结局就越多。那么,每升迁一次,就要以十倍于以前的谨慎心理来处理各种事务。他借用烈马驾车,绳索已朽,形容随时有翻车的可能。他详细阐述:国君把生杀予夺之权授给督抚将帅,如东家把银钱货物授给店中众位伙计。如果保举太滥,对国君的名器不甚爱惜,好比低价出售浪费财物,对东家的货财不甚爱惜一样。进而推之说:“偷人家的钱财,还说成是盗;何况是贪天之功以为是自己的力量。”曾国藩认为利用职权牟取私利,这就是违背了不干预之道,是注定要自食恶果的。一事想贪,则可能事事想贪;一时想贪,则可能时时想贪。从而陷自己于不利之地。至于不终、不胜,曾国藩则更是深有体会,他说:陆游说能长寿就像得到富贵一样。开始我不知道他的意思,就挤进老年人的行列中。我近来混了个虚浮的名誉,也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就得到了这个美好的声名了。古代的人获得大的名声的时候正是艰苦卓绝的时候,通常不能顺利地度过晚年。想到这些不禁害怕。想要准备写奏折把这些权力辞掉,不要再管辖这四省吧,害怕背上不胜其任、以小人居君子的罪名。正因为如此,曾国藩虽身居高位,也时时犹履薄冰,大功告成之日,更是感觉如蹈危局。倒使得曾国藩该得到的也得到了,不终也“终”了,不胜也“胜”了。所以说,学会独处,就学会了自省,也就学会了品味生命。【圣经箴言】能最终伴随你走过一生的只有你自己,能真正帮助你解决苦恼的仍是你自己。第七章:《圣经》中的励志智慧水流经管道的时候,它的形状是管道的形状;生命的泉水流经你的时候,它的形状就是你思想的形状。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因此,要改变命运,就要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就要改变思想。保罗改弦易辙:信念是人一生中巨大的动力信念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它可以推动你去做别人认为不可能成功的事情。《圣经》上是这样记录保罗的事迹的:保罗的原名叫扫罗,生于基利加的大数城,这座城建于一条名叫昔拿士河的河边,离海不远。扫罗本是拥有罗马国籍的犹太人,出生第8天,父母就按着旧约律法,为他行了割礼。他自小就守着严谨的犹太教,热心学习并遵守摩西的律法。当他年龄稍大时,父母就把他送到耶路撒冷做了法利赛人,跟着一位既著名又严格的法利赛教师迦马列学习旧约律法。扫罗是一个非常用功的学生,进步得很快,成绩也比同族里其他同年的人更好。到他成年时,他不仅熟悉旧约,严守律法,行为也循规蹈矩,按着祖宗遗传的犹太教规矩,热心侍奉神明。但是扫罗反对耶稣,迫害刚刚接受基督教义的基督徒。因为,当耶稣在各地传福音时,常常受到别人的反对,那时反对他最厉害的就是法利赛人。法利赛人总是夸耀自己超凡的宗教生活、对神的虔诚与对《圣经》知识的了解。他们空有许多知识,却不知道如何真正运用,甚至最后和祭司长商议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的,也是法利赛人。他们不认为耶稣就是上帝所差来的那位救赎他们的人,也不相信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与此同时,他们不仅杀害了耶稣,还逼迫跟从他的人。扫罗自幼就受法利赛人的教导,长大了自然而然也以为跟随耶稣就是与上帝作对。所以他想尽办法,去威逼迫害信耶稣的人。扫罗只要听见谁呼唤耶稣的名字,就知道谁是跟随耶稣的人,立刻不由分说地把他们拉到监狱去。有一天,扫罗去见大祭司,求大祭司写一封捉拿信耶稣的文书,让他带到大马士革的各会堂,诏告犹太人,凡是找到跟随耶稣的人,无论男女,都可以捆绑他们,带到耶路撒冷。扫罗就是如此厉害地逼迫所有跟随耶稣的人,他一个也不肯放过。当他求得这份文书后,就启程前往大马士革。在路上,扫罗很兴奋,他得到了权力,可以捉拿一切跟随耶稣的人,把他们带到耶路撒冷,投进监狱。就在他快到达目的地,接近中午的时候,忽然有光从天上四面照着他,他于是仆倒在地上。这时候,扫罗听见有声音对他说:“扫罗你为什么步步逼迫于我?”扫罗当即双目失明,问:“你是谁?”耶稣回答说:“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稣。”扫罗向来认为耶稣已经死了,他以为跟随耶稣的人是错的,是违反祖宗传统的,所以他逼迫那些跟随耶稣的人。他哪里想到,现在向他显现的这位神,就是他所逼迫之人的精神向导,并且竟然对他说,他逼迫的不是人,而是神自己,他的名就是耶稣。原来他逼迫那些跟随耶稣的人,就是逼迫耶稣,而且这位耶稣是真的死而复活了,并且是活在那些跟随他的人里面!现在扫罗不仅外面被阳光照着,他的内心也感觉照进了光来,知道他以前那样的逼迫信徒,完全是在抵挡上帝。他立刻问耶稣:“我当做什么?”耶稣对他说:“起来,进城去,你所当做的事,有人告诉你。”进了大马士革后,耶稣让一个名叫亚拿尼亚的信徒去见他,为他医好眼睛。扫罗于是受洗,做了耶稣的使徒。他此后改名为保罗,成为早期基督教向外邦传道的最重要的使徒之一。从扫罗到保罗,他的信仰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完全改弦易辙。我们从故事中很容易就明白:成功的程度取决于你的信念程度。心存疑惑,就会失败;相信胜利,必定成功。相信自己能移山的人,会成就事业;认为自己不能的人,一辈子一事无成。同样,一件发生在美国内战期间的奇特的故事,也可以说明信念的魔力。基督教信仰疗法的创造人玛丽?贝克?艾迪,当时认为生命中只有疾病、愁苦和不幸。她的第一任丈夫在婚后不久就去世了,第二任丈夫又抛弃她。她只有一个儿子,却由于贫病交加,不得不在他四岁那年就把他送走了。她不知道儿子的下落,以后有31年之久,都没有再见到过儿子。因为自己的健康状况不好,她一直对所谓的“信心治疗法”倍感兴趣。可是她生命中戏剧化的转折点,却发生在麻省的理安市。一个很冷的日子,她在城里走路时突然摔倒在结冰的路面上,而且昏了过去。她的脊椎受到了伤害,她不停地痉挛,医生甚至认为她活不长了。医生还说,即使奇迹出现而使她活命的话,她也绝对无法再行走了。躺在一张看来像是送终的床上,玛丽?贝克?艾迪打开《圣经》。她后来说,她读到《马太福音》里的句子:有人用担架抬着一个瘫子到耶稣跟前,耶稣对瘫子说,放心吧,你的罪赦了。起来,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那人就站起来,回家去了。耶稣的这几句话使她产生了一种力量,一种信仰,一种能够医治她的力量,使她“立刻下了床,开始行走”。“这种经验,”艾迪太太说,“就像引发牛顿灵感的那个苹果一样,使我发现自己怎样好起来,以及怎样地也能使别人做到这一点。我可以很有信心地说:一切的原因就在你的思想,而一切的影响力都是心理现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改变自己的信念,就能改变自己的生活。信念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健康,甚至能影响一个人的事业。勒格森?卡伊拉年轻时的故事是非常感人的,他的故事同样也证明了信念的神奇力量。勒格森仅有只够维持五天的食物,一本《圣经》和《天路历程》,一把用于防身的小斧头和一条毯子。带着这些,他急切地踏上了他的人生旅途。他将徒步从他的家乡尼亚萨兰的村庄向北穿过东非荒原到达开罗,在那儿他可以乘船到美国,开始他的大学教育。对勒格森来说,他的旅途源于他的一个梦想,不管是多么遥远,这个梦想促使他决心要接受教育。他希望能像他心目中的英雄亚伯拉罕?林肯那样,林肯虽然出身贫寒,却成为美国著名的总统,为解放黑人奴隶进行不懈的斗争。他想要像布克?T.华盛顿那样,是华盛顿打碎了奴隶制度的枷锁,成为一名伟大的改革者和教育家,为他自己和他的种族带来了希望和尊严。勒格森希望能像他心目中的这些英雄那样能改变世界,服务于全人类。不过,要实现他的目标,他需要受最好的教育,他知道只有在美国才能得到他需要的教育。不要去想勒格森名下毫无分文,也没有任何办法支付船票;不要去想勒格森根本不知道他要上哪所大学,也不知他会不会被大学接收;不要去想勒格森的旅途从开罗到华盛顿有3000英里之遥,途中有数百个部落,说着50多种语言,而且他对此一窍不通;不要去想所有这一切。勒格森还是出发了。他必须踏上征途。他一心只想着一定要踏上那片可以帮助他把握自己命运的土地,其他的一切都可以置之度外。他并非总是那么坚定。作为一个不大的男孩,他有时把自己的贫穷作为在学校没尽最大努力和不能成功的理由。对勒格森来说,他和村里的许多朋友一样,原本相信居住在尼亚萨兰卡荣谷镇的穷孩子学习只是在浪费时间。后来从传教士提供的书籍中他发现了亚伯拉罕?林肯和布克?T.华盛顿。他们的故事启发了他,使他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并且认识到接受教育是他实现梦想的第一步,于是他就有了徒步到开罗的想法。在崎岖的非洲大地上,艰难跋涉了整整五天以后,勒格森仅仅前进了25英里。食物吃光了,水也快喝完了,而且他身无分文。要想继续完成后面的2975英里的路程似乎是不可能了,但勒格森清楚地知道回头就是放弃,就是重新回到贫穷和无知。他对自己发誓:“不到美国我誓不罢休,除非我死了。”他继续前行。有时他与陌生人同行,但更多的时候则是孤独地步行。每到一个新的村庄他都非常小心,因为不知道当地人是敌意的还是友善的。有时他找到一份工作,暂时有栖身之处,但大多数夜晚却是风餐露宿。他依靠野果和其他植物维持生命。艰苦的旅途生活使他变得又瘦又弱。一次高烧使他病得很重。好心的陌生人用草药为他治疗,并给他提供了地方休息和养病。由于疲惫不堪和心灰意冷,勒格森几次都想放弃。他推断说:“回家也许会比继续这似乎愚蠢的旅途和冒险更好一些。”他并未回家,而是翻开了他的两本书,读着那熟悉的语句,他又恢复了对自己的信心,继续前行。从他开始这次冒险旅行已经有15个月的时间了,他走了近1000英里,到达了乌干达首都坎帕拉。此时,他的身体健壮起来,也有了更加明智的求生方法。他在坎帕拉待了六个月,干点零活,并且一有时间就到图书馆,贪婪地阅读各种书籍。在图书馆里他找到了一本文图并茂的美国大学指南书。其中的一幅插图深深地吸引了他。那是个看上去庄重而又友好的学院,位于华盛顿佛农山区的斯卡吉特峡谷学院成为勒格森请求的第一个具体院校,这似乎是不可能成功的,但他决定立即给学院的主任写封信,述说自己的境况,并向学院申请希望得到奖学金。因为担心可能不被斯卡吉特接收,勒格森决定在他的微薄积蓄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给院校寄去自己的申请。其实这大可不必,斯卡吉特的主任被这个年轻人的决心深深感动了,不仅接受了他的申请,还向他提供了奖学金和一份工作,其工资足够用以支付他上学期间的食宿费用。勒格森向着自己的梦想又前进了一大步,但更多的困难仍然阻挡着他的道路。要到美国去,勒格森必须具备护照和签证,但要得到护照他必须向美国政府提供确切的出生日期证明。更糟糕的是要拿到签证,他还需要证明他拥有支付自己往返美国的费用。勒格森只好再次拿起纸笔给他童年时起就曾教过他的传教士们写了求助信。结果传教士们通过政府渠道帮助他很快拿到了护照。然而,勒格森还是缺少领取签证所必须拥有的那笔航空费用。但他并不灰心,而是继续向开罗前进,他相信自己一定能通过某种途径得到自己需要的这笔钱。正是他非常坚信这一点,他花了自己仅有的一点积蓄买了一双新鞋,使自己不必光着脚走进学院的大门。几个月过去了,他勇敢的旅途事迹也渐渐地广为人知。当他身五分文、筋疲力尽地到达喀土穆时,关于他的传说已经在非洲大陆和华盛顿佛农山区广为流传。斯卡吉特峡谷学院的学生们在当地市民的帮助下,寄给勒格森6000美元,用以支付他来美国的费用。当他得知这些人的慷慨帮助后,勒格森疲惫地跪在地上,满怀喜悦和感激。最后,经过两年多的行程,勒格森终于来到了斯卡吉特峡谷学院。手持自己宝贵的两本书,他骄傲地跨进了学院高耸的大门。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9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