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影响一生的心态修养书处世经典-5

作者:方广 字数:28395 更新:2023-10-08 20:22:36

小老鼠找到了小猪,小猪友好地向它点头示意。老鼠对小猪说:“我能这样……还能那样……”小老鼠说啊说啊,却见小猪打了个哈欠,呼呼地睡着了。  小老鼠更不解了:为什么这么笨拙的小猪也对我的本领不屑一顾呢?  这时候,小猫无所事事地东游西逛,小老鼠高兴地对这只成天睡觉、晒太阳、打呼噜的小懒猫说:我能这样……还能那样……  小猫没说话,伸了个懒腰。小老鼠对小猫说:“我能将坚硬的木箱啃破,将成千上万的书咬成碎片……我的同伴们都非常佩服我,这你难道也能做到吗?”  小猫舔着嘴巴懒洋洋地说:不能,不会,我只知道我现在饿了,饿了就得找东西吃。  于是猫把小老鼠吃了。故事解读:  小老鼠自以为聪明,并到处游说它的聪明,以致到了它的天敌小猫面前,也这样自以为是炫耀它的聪明才智,但它的聪明才智并没有感动小猫,它反而成了小猫的送上门来的口中食。应用之道:  当你新进入一个机关,一切都是崭新而陌生的,这一阶段你最关键的任务并不是创出什么大的成绩来,而是要实现与领导和同事的人际磨合,为其所容纳。你莫要把力气用错了地方。只有先站得住脚,你才能够谈得上干事业。  记住,必须把处理好人际关系放在一个十分优先的地位,而对工作只要尽心尽力即可。刚走上岗位,往往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和工作阅历,许多事情还不知道、不明白或看不破、看不准,因此,你急于表现自己的行为只能显示自己的不成熟,并不能产生慑服众人的效果。甚至你的某些自鸣得意的小花招也逃不过领导的眼睛。  初来乍到,你不要过分表现自己的言行。你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使自己显得比别人更能干、更高明,但这只会增加同事的威胁感,联合起来对付你,使你陷于孤立窘境,甚至是在领导面前说你的坏话。  要知道,领导往往喜欢谦虚的下属,而不喜欢爱表现自己的下属。下属如果急于表现自己,会让领导觉得你好出风头、有个人主义倾向,不利于机关内部的团结和稳定,因而他肯定不会支持你。此外,急于表现自己,往往会使你得罪同事,由于领导要依靠这些熟悉情况的人干工作,他也会照顾一下他们的情绪,他很可能会批评你,给你一些小的教训,作为警示。  独立的见解是一个人胆识、经验、能力和态度的综合反映,领导决策时很希望下属出谋划策,想出一些“点子”借他参考。当然,这些见解并不一定被采纳,但它至少可以启发领导的思路,帮助领导修正他的决策。你要恰如其分地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只有这样,领导才能重视你。而对有明显缺陷的领导,积极配合其工作是上策。  有些领导原来基础就较差,专业知识不精。这样的领导,在下属心目中的位置并不高,但对下属的反映却格外敏感。你不妨抓住领导的这一弱点,借鉴他多年的工作经验,以你的才干弥补其专业知识的不足,在服从其决定的同时,主动献计献策,既积极配合领导工作,表现出对领导的尊重,又能适当展现自己的才华。  一般情况下,领导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才华出众的“精英”型下属身上,他们服从与否,直接决定领导的决策执行水平和质量。所以,如果你真有能力,正确的方法不是无视领导,而应认真去执行领导交办的任务,妥善地弥补领导的失误,在服从中显示你不凡的才智,这样,你就获得了优于他人的优势。  □ 旅馆里的老鼠  因为油漆住屋,戴维到附近一家很清静的小旅馆去避居几日。他带的行李只是一个装着两双袜子的雪茄烟盒,另有一份旧报纸包着一瓶酒,以备不时之需。  午夜左右,戴维忽然听到浴室中有一种奇怪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出来了一只小老鼠,它跳上镜台、嗅嗅他带来的那些东西。然后又跳下地,在地板上做了些怪异的老鼠体操,后来它又跑回浴室,〖FJF〗?NE04F??NE04F??ND127??ND127?〖FJJ〗不知忙些什么,终夜不停。  第二天早晨,戴维对打扫房间的女服务员说:“这间房里有老鼠,胆子很大,吵了我一夜。”  第74节:藏巧于拙(9)  女服务员说:“这旅馆里没有老鼠。这是头等旅馆,而且所有的房间都是刚油漆过。”  戴维下楼时对电梯司机说:“你们的女服务员倒真忠心。我告诉她说昨天晚上有只老鼠吵了我一夜。她说那是我的幻觉。”  电梯司机说:“她说的对。这里绝对没有老鼠!”  戴维的话一定被他们传开了。柜台服务员和门卫在戴维走过时都用怪异的眼光看他。此人只带两双袜子和一瓶酒来住旅馆,偏又在绝对不会有老鼠的旅馆里看见了老鼠!  无疑,戴维的行为替他博得了近乎荒诞的评语,那种娇惯任性的孩子或是孤傲固执的老人病夫所常得到的评语。  第二天晚上,那只小老鼠又出来了,照旧跳来跳去,活动一番。戴维决定采取行动。  第三天早晨,戴维到店里买了只老鼠笼和一小包咸肉。他把这两件东西包好,偷偷带进旅馆,不让当时值班的员工看见。第二天早上他起身时,看到老鼠在笼里,既是活的,又没有受伤。戴维不预备对任何人说什么。只打算把它连笼子提到楼下,放在柜台上,证明自己不是无中生有地瞎说。  但在准备走出房门时,他忽然想到:“慢着!我这样做,岂不是太无聊,而且很讨厌?是的!我所要做的是爽爽快快证明在这个所谓绝对没有老鼠的旅馆里确实有只老鼠,从而一举消灭它。我以雪茄烟盒装两双袜子,外带一瓶酒(现在只剩空瓶了)来住旅馆而博得怪人畸形的光彩。我这样做,是自贬身价,使我成为一个不惜以任何手段证明我没有错的器量狭窄、迂腐无聊的人……”  想到这,戴维赶快轻轻走回房间,把老鼠放出,让它从窗外宽阔的窗台跑到邻屋的屋顶上去。  半小时后,他下楼退掉房间,离开旅馆。出门时把空老鼠笼递给侍者。厅中的人都向戴维微笑点头,看着他推门而去。故事解读:  如果有朝一日,对某一件事你知道自己绝对正确,可以提出确实证据证明你不会错时,如果那是无关紧要的事,最好什么也别做。应用之道:  岁月流逝,人世更迭,许多人,在活到半生后,便突然注意到了心性的问题,即自我的日常心念与生活的关系。  所谓的心性,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善恶成分,好与坏,正确与错误,如何判断自我与外界关系的一种综合反映。  人是很奇怪的,对同样的一件事物,今天可能这样看,明天也可能就那样看。人生中的某些艰难与不顺,甚至危险与可怕的事件,往往也就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上事先形成了。  说“事先”是因为人的动态左右了许多事情。世间的不少事,皆是人为形成的,是人的动念起因,决定了那个后果。人想去谋利,想去得名,或想去做贼,或想变得崇高,这些想,都是“事先”动念。念先有了,事才会跟上。  而动什么念,向哪里去,就是心性了。  心性的外在表现,大多反映的是人的品行。  长期以来,人们把个人的品行过于社会化,个人品行的好坏,在更多的时候,只被强调为一个人社会公德如何。仿佛只有在公众的场合里,品行才能显示它的好坏,而对个体的自我无妨。  其实,心性最主要、最直接的,并不在对外部他人的影响力,而最严重的,是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如何,做事的成功与否,生活得是否美满,乃至悲欢离合的遭遇,都是在这个“心性”之中,由这个心性在作怪。  心性健康的人,会注意到阳光、友情、温暖,寻找到欢乐,不缺乏自我安慰的办法,并有回避危险的能力。在这个自然的层面上,好心性的人,会把日子过得舒畅,就是遇到挫折,也能自我调整,能较自然地处在一种对事物的全面理解中。  这种心性,使人保持了一种起码的生活基调,并能获得此生的和谐。  而心性糟糕的人,生活起来便会遇到问题,总是事多。往往也总处在不畅顺中,内心黯淡,日日阴郁。这种人,往往也是过分自利的人,人在过分自利的状态下,本身就是一种艰难,负担会很重。心性丑恶的人,自然常常存有不好的念头,生出不利于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容易走入偏狭,自身也会产生郁闷,步入迷雾,常与谬误为伴而不知,内心也总是阴云密布。这样的人,就是不做什么事,也已经活得很累,很不开心了。  第75节:藏巧于拙(10)  心性自然是指人的内心,连我们自己也并不一定每时每刻都能够看得很清楚。好的心性与坏的心性,也不是随时随地都能区分开的。但它却明明白白作用于一个人对事物和生活的整体看法,指导着人的每一个行为,紧密联系着人的喜怒哀乐。人的情感往往就从这里出发。人生的幸福与不幸福,命运的畅通与否,甚至你到底能做多大的事,你的成功与失败,在长时间的过程中,往往都取决于你自己的心性。  所以心性首先是一个人自己的事情,关系着自己的命运与实际的生活。其次才体现出影响他人与社会的那个外部品行——道德。  为了自己的幸福与命运的畅顺,我们应该随时注意自己的心性,有意地修炼出一种好的心性,以作为生活的保障。  □ “孤芳自赏”  古时候,在一个叫南岐的山谷中,那里的居民很少与山外的人交往。南岐的水很甜,但是缺碘,常年饮用这种水就会得大脖子病。南岐的居民,没有一个脖子不大的。  有一天,从山外来了一个人,这就使南岐轰动起来了。居民们扶老携幼都来围观。他们看着看着,就对外地人的脖子议论起来了,言语里充满了嘲讽:  “他大婶,你看那个人的脖子,嘻!”  “他二叔,真怪呀。他的脖子怎么那么细那么长,真是难看死了!”  “这么细的脖子,走到大街上该多丢丑!怎么也不用块围巾裹起来呢!”  “他的脖子干干巴巴的,准是得了什么病!”  外地人听了众人的话,就笑着说:“你们的脖子才有病呢!叫大脖子病。你们自己有病不说,反而来讥笑我的脖子,岂不是太令人感到可笑了!”  南岐人说:“我们全村人都是这样的脖子,这样肥肥胖胖的,多好看啊!你掏钱请我们去治,我们都不愿意呢!”故事解读:  古人说:“凡是自是,便少一是;有短护短,更添一短。”孤陋寡闻的南岐人,因为闭关自守而盲目自大,甚至发展到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地步。这种人的表现,无论如何也是不会令人欣赏的。应用之道: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如同南岐人一样,总是喜欢孤芳自赏,自以为是。一般来说,这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自命清高,我行我素。  这种类型的人觉得别人的行为习惯都是庸俗浅薄、低级无聊的,不值得与其接近,有点傲视一切的味道。即使有时想“迁就一下”,“屈驾俯就”他人,也显得极为不自然,别人也不愿意接受这种俯就,因此他就变得更独来独往了。  另一种是属于自己有某种特殊的习惯行为,即那些有怪僻的人。别人难以接纳,也不愿接触他。  要克服孤芳自赏的心理障碍,关键在于思想上能转弯,不能只想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不能对别人要求太严。  即使自己在某一方面有独到的见解或一技之长,也不能因此看不起别人。就整个社会而言,一个人的本事再大,知识再丰富,也永远是沧海一粟,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别人不会因为你孤僻就特别仰求于你,相反,却会因此而瞧不起你。这样,你不但不会有收获,还会带来心理负担。  至于有怪僻的人,要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使自己成为一个受别人欢迎的人。  当然,改变自己的孤僻性格要有一种持久恒心,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一种性格的改变是很不容易的,其原因就在于“习惯成自然”的缘故。但必须确信,如果有条件的话,性格是可以改变的,它会在主客观的相互作用中发生变化。  第76节:说话之道(1)  第八章 说话之道  □ 嘴上功夫很重要  理发师傅带了个徒弟。徒弟学艺3个月后,这天正式上岗,他给第一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留得太长。”徒弟不语。  师傅在一旁笑着解释:“头发长,使您显得含蓄,这叫藏而不露,很符合您的身份。”顾客听罢,高兴而去。  徒弟给第二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剪得太短。”徒弟无语。  师傅笑着解释:“头发短,使您显得精神、朴实、厚道,让人感到亲切。”顾客听了,欣喜而去。  徒弟给第三位顾客理完发,顾客一边交钱一边笑道:“花时间挺长的。”徒弟无言。  师傅笑着解释:“为‘首脑’多花点时间很有必要,您没听说:进门苍头秀土,出门白面书生?”顾客听罢,大笑而去。  徒弟给第四位顾客理完发,顾客一边付款一边笑道:“动作挺利索,20分钟就解决问题。”徒弟不知所措,沉默不语。  师傅笑着抢答:“如今,时间就是金钱,‘顶上功夫’速战速决,为您赢得了时间和金钱,您何乐而不为?”顾客听了,欢笑告辞。  晚上打烊。徒弟怯怯地问师傅:“您为什么处处替我说话?反过来,我没一次做对过。”  师傅宽厚地笑道:“不错,每一件事都包含着两重性,有对有错,有利有弊。我之所以在顾客面前鼓励你,作用有二:对顾客来说,是讨人家喜欢,因为谁都爱听吉言;对你而言,既是鼓励又是鞭策,因为万事开头难,我希望你以后把活做得更加漂亮。”  徒弟很受感动,从此,他越发刻苦学艺。日复一日,徒弟的技艺日益精湛。故事解读:  不仅要会干,也要会说。我们在日常办一件极普通的小事,由于说话水平不同,所获得的效果和回报也大不相同。应用之道:  无疑,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具有从容自如的说话信心,梦求自己能展示超凡脱俗的说话魅力。但是,我们须知,说话的信心和魅力如何,与说话的水平和技巧是休戚相关的。敢于说话而不善于说话不行;善于说话而不敢说话也不行。只有既敢于说话又善于说话,才能如虎添翼,锦上添花,产生良好的交际效果。  然而,不知我们的读者朋友曾否反躬自问:“我会说话吗?”这是一个看似十分简单而又颇为幼稚的问题。  所谓“会说话”,亦即善于说话,意指说话者能够准确自如,恰到好处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图等;能够把道理讲得条分缕析、形象生动;能够轻松自然、简洁明了地使他人听清和理解你的话语。同时,善于说话者能够从与他人的交谈之中,测定他人说话的意图,得到有益的启迪;而且还能够通过谈话,增加自己对他人的了解,跟他人建立十分良好、和谐的友情。由此可见,是否善于说话与是否敢于说话,二者均举足轻重,不可偏废。  是否敢说又善言,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事业乃至闲暇娱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生活中,敢于说话又善于说话的人,处处都受人喜爱和欢迎。他能使许多本不相识的陌路人走到一起,携手共进;能使许多志趣各异、性格有别的人互相了解,互相觉得彼此需要;能够排难解纷,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误会与隔阂;能使愁苦烦闷、郁郁寡欢者得到安慰,使悲观厌世、无思进取者得到鼓励;能够使自己周围的人变得更快乐、更聪明、更美好。  在工作及事业上,敢于说话又善于说话的人,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来说服他人,使工作顺利进行,左右逢源。可以说,说话的自信心与说话的魅力,是一个事业成功人士的必备条件。  在闲暇娱乐中,敢于说话又善于说话的人,能随时随地给生活增添乐趣。无论是与朋友结伴,还是与家人相聚,他都可以使人快快活活,令大家感到比上电影院、歌舞厅还能得到更多的乐趣。  同时,我们也常看到许多不敢说话、不善言辞的人所遇到的难堪、尴尬情形。他们的说话不能准确、完全地表达出自己的意图,让听者觉得十分吃力费神,更谈不上能使对方产生共鸣,或心悦诚服地接受其意见。这样就造成了交际上的种种困难,影响工作,影响生活,同时也给自己带来诸多苦恼。  敢于说话又善于说话的人,总是使人清清楚楚地明白自己的意图,而不敢说话又不善说话的人,则经常使人产生误解。敢于说话又善于说话的人,总可以很愉快地在各种场合取得成功,而不敢说话又不善说话的人,却不容易在谈话中使人信服,因而往往成为失败者,十分狼狈。由此可见,如何提高自己的说话信心和增强自己的说话魅力,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今天所生活的社会,是一个文化、科技与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社会生活变得愈来愈复杂,人与社会变得愈来愈密切,人们相互合作的需要也变得愈来愈增强。同时,社会往来已是必不可少,“离群独处”更是很不现实。因而,我们说话的信心与语言表达能力,对任何人来说都变得愈来愈重要。  第77节:说话之道(2)  我们每天、每时、每刻都可能会出现在一些不同的场合,而在这各种场合我们都需要说上几句适当的话。如果这几句话的确说得恰到好处,那就能帮我们很大的忙,帮我们解决许多问题,克服许多困难,消除许多麻烦,对我们的工作、生活都大有裨益。  总之,我们每个人都要下苦功夫增强自己的说话信心,提高自己的说话魅力。因为只有如此,才会避免在社交活动中出现失败,才会避免在工作、生活上的困难,才能促进自己事业的成功,使自己的生活变得色彩缤纷、舒心愉悦。  □ 真理也需要装饰  有一位国王,梦到自己的牙齿都掉光了。他召来智者为其解梦。这个耿直的智者愁眉苦脸地对国王说:“陛下,每掉一颗牙齿,就意味着您将会失去一个亲人。”国王听后勃然大怒:“你竟敢信口开河胡说八道,给我滚出去!”  国王不甘心,下令找来另一位智者。这位智者一脸喜气地对国王说:“高贵的陛下,您真有福气呀!这梦意味着您会比所有的亲人都长寿。”国王听后大喜,奖赏第二位智者100个金币。  年轻的礼宾官很不理解地问:“您对梦的解释其实同第一位智者的解释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为什么他受到的是重罚,而您得到的却是重奖呢?”  智者先讲了一个简短的寓言故事:“有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一丝不挂、满身污垢地去见国王。国王看后将她赶了出去。后来,这位姑娘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如出水芙蓉一般,穿上了漂亮的时装之后又去见国王。国王高兴地接见了她,并将其留在身边。这位姑娘的名字就叫‘真理’。”智者又说:“任何时候都要坚持讲真话,但人们听了赤裸裸的真理往往会觉得刺耳,所以,在说出真相的时候也要选择适当的方式。”故事解读:  说话、做事一定要讲究方法,对的并不一定能让人轻易接受。只有做得恰到好处,才能够很快地达到预期的效果。应用之道:  与人谈话态度如何,一定程度上决定你是否受人欢迎。一个与人和颜悦色交谈的人总能打动对方的心。那么,怎样才是良好的谈话态度呢?归纳起来有五点:  1.表现出兴趣  别人讲话时,要注意倾听,如果你望天望地望别处,或是玩弄着小物件、翻弄报纸书籍等等,别人就会以为你对他的话没有兴趣,会很扫兴。  在人多的时候,你还不能只对其中的一两个你熟悉的人发生兴趣,你要把注意力分配到所有的人身上;对于那些话说得很少,或是精神不太自在的人,你更要特别留神,找机会特别关照一下他们。你的注意、你的关心,对他们是一种尊重和安慰,正好把他们从冷落中挽救出来。  2.表示友善  如果你对别人表现出刻薄的神情,或者你对别人所谈的话表示冷淡或鄙视,那么对方谈话的兴趣也就消失了。  哪怕你不喜欢听他的话,或者你不同意他的意见,但是你对他本人还应该表示友善,不要因为他说了一句不得体不适当的话就否定了他的人格。你尊重他,并不妨碍你表示与他有不同的意见。没有经验的人,一听到不喜欢的话,立刻就表现出不快和不满来,把彼此的关系弄坏、搞僵,而失去了继续交谈、深入了解的机会。  3.轻松、快乐、幽默  真诚、温暖的微笑,是打开别人心灵的钥匙。人的心灵好像对温度有强烈的敏感,遇见抑郁的、冰冷的表情就凝结了起来,变硬了起来;但遇见了欢乐的、温暖的笑容就柔软了、融化了、活泼了。所以,真诚的、温暖的微笑,快乐的、生动的目光,舒畅的、悦耳的声调,就像明媚的阳光一样,使一切欣欣向荣,使谈话进行得生动活泼,使大家谈笑风生、心旷神怡。  至于幽默感,需要慢慢地培养,它是一种兴致的混合物,富于幽默的人,常常能使客厅中充满欢声笑语,有时一个笑语,或是两句妙语,就能驱散愁云、消弭敌意,化干戈为玉帛、化凶戾为吉祥。  4.适应别人  跟自己趣味相投的人在一起就舒服、话多得很,一遇见趣味不投的人就感到别扭、不想开口。像这样依着自己的脾气去接近别人,真正投机的人就少了。  第78节:说话之道(3)  跟别人谈话多关心别人,重视别人的口味,善于适应。有的人喜欢讲大道理,有的人喜欢高谈阔论,有的人喜欢娓娓而谈,有的人喜欢深思,有的人拙于应对,你都要能调节自己去迁就一下别人的兴趣与习惯。有满腹经纶的,让他尽情地宣泄;有守口如瓶的,由他吞吞吐吐;失意的,多给予一些安慰与同情;软弱的,多给予一点鼓舞和激励。假如对方对某一个问题发生特别强烈的兴趣,就让他在这方面继续发展,畅所欲言;假如对方对某一个问题不想多谈,就及时转换话题把谈话引到另一个方向,免得引起不快的局面。  5.谦虚有礼  谦虚有礼决不是说一些不着边际的客气话,谦虚有礼是一方面真诚地尊重对方、关心对方的需要,尽力避免伤害对方,另一方面严格地要求自己,对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带着一种“可能有错”的保留态度,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关心别人的感受和反应。  请记住吧,与人谈话态度的好坏,是你和别人谈话成功与否的关键。  □ 楚王葬马  楚庄王酷爱养马,把那些最心爱的马,都披上华丽的绸缎,养在金碧辉煌的厅堂里,睡清凉的席床,吃美味的枣肉。  有一只马因为长得太肥而死了。楚王命令全体大臣致哀,准备用棺椁装殓,一切排场按大夫的葬礼隆重举行。左右大臣纷纷劝谏他不要这样搞,楚王非但不听,还下了一道通令:“敢为葬马向我劝谏的,一律杀头。”  优孟听说了,闯进王宫就嚎啕大哭。楚庄王吃惊地问他为什么哭,优孟回答:“那匹死了的马啊,是大王最心爱的。像楚国这样一个堂堂大国,却只用一个大夫的葬礼来办马的丧事,未免太不像话。应使用国王的葬礼才对啊!”  楚王说:“照你看来,应该怎样呢?”  优孟回答:“我看应该用白玉做棺材,用红木做外椁,调遣大批士兵来挖个大坟坑,发动全城男女老幼来挑土。出丧那天,要齐国、赵国的使节在前面敲锣开道,让韩国、魏国的使节在后面摇幡招魂。建造一座祠堂,长年供奉它的牌位,还要追封它一个万户侯的谥号。这样,就可以让天下人都知道,原来大王把人看得很轻贱,而把马看得最贵重。”  楚王这时终于恍然大悟,知道这是优孟在含蓄地批评他,便说:“我的过错就这样大吗?好吧,那你说现在应该怎么办呢?”  优孟答到:“事情好办,依臣之见,用灶头为椁,铜锅为棺,放些花椒桂皮,生姜大蒜,把马肉炖得香喷喷的,让大家饱餐一顿,把它葬到人的肚子里。”故事解读:  对人做思想工作,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哪种方式最易使对方接受就采用哪种方式。而“将欲废之,必固兴之”,这一朴素的辩证法观点,是首先值得考虑的。应用之道:  我们一般在说服别人的时候,所常犯的错误,除了过分心急、不够耐心之外,就是我们并没有在说服的过程中,提高我们自己的认识。我们不外乎把我们说过的话说了又说,说来说去还是那一套,许多人不能说服别人,恐怕第一步就失败在自以为是上了。  因为没有关心别人的生活,没有细心地去研究别人的问题,就下了判断,自以为“一眼就看穿了别人”。就如医生,未详诊病情就下了诊断结论,结果是变“医”为“害”了。  在要说服别人以前,最重要的是把准备工作做好,先把别人的想法,别人的问题看清、摸准,反复研究、深思熟虑,在说服别人之前,多听、多看、多想、多分析,把别人的想法、做法和问题所在看得清清楚楚,使自己得到正确的判断。  假定我们的看法是对的,我们的意见是正确的,那么,在我们去说服别人的时候,我们可能犯些什么错误呢?首先,我们可能过分心急,巴不得别人听了我们的话,立刻点头说好,大为赞赏,向我们感激地说:“听你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或“你的话,真是一言警醒梦中人,倘若我早能向你请教,早能听到你的指点,那就不会惹出这么多麻烦了”。  是的,这种情形不能说没有。一个头脑清楚,眼光敏锐,而又善于表达自己意见的人,对别人常常会有这样的帮助。但实际上,这种情形是不太多的,在大多数场合,别人不会被我们一“说”就“服”的。我们应明白,别人的看法、想法、做法,不是一天形成的,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没有那么快就会改变自己的想法。即使别人肯听我们的话,甚至在听我们说话时,曾经大加赞赏,大为感动,说了许多使我们非常高兴的话,但回去仔细考虑之后,他们原先的想法,又可能再占上风。  第79节:说话之道(4)  何况,别人所接近的,也并非只有一人。别人所听到的,也并非只有一种意见。除了我们,别人,还有他们很熟悉的或很信任的家人、朋友,也许比我们更能说服他。  如果你操之过急,就会把意见强加于人,使问题更难解决。  另一方面,各人的思想不同,而这些思想及心里的成见是根深蒂固的,就像一座山,要移去这座山,就需要有“愚公”的魄力和勇气。  我们第一要耐烦、第二要耐烦、第三还是要耐烦。遇到不能说服别人、反而被别人抢白一顿的时候,不要生别人的气,更不能生自己的气,也不要泄气。说服别人也像愚公移山一样,今天挖开一角,明天铲平一块,今天解释清楚一个细节,明天说明一个要点,日积月累,相信是会解释清楚的、会说通的。  有的时候,别人实际上已经被我们说服了,但是在他的身后却存在庞大的力量,这个人拉住他的手,那个人扯住他的脚,因此,我们面对着的就不只是一个人,而是很多人,这时候,我们也应该增加我们的力量,介绍好的书给他看,请他去看一部很好的电影,也可以找几个见解和我们相同,口才比我们更好的人,和他做朋友,和他多谈谈各种问题。这样,双方在想法上,可能展开了拉锯战,就像一场“拔河比赛”。可是,正确的意见,总是会胜利的,除非你不再努力、不再坚持。  这样做,对你自己也不是没有好处的,可以使你本来正确的认识更细致、更丰富,可以使你对你本来看得清楚的问题,看得更深刻更透彻,当然也就同时锻炼了你的眼光、你的脑子和你的口才,增强了你说服别人的能力。  □ 不要在背后论人是非  《伊索寓言》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头狮子老了,病倒在山洞里。除了狐狸外,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来探望过他们的国王。狼因为对狐狸有所不满,就利用探病的机会在狮子面前诋毁狐狸。  狼说:“大王,您是百兽之王,大家都很尊敬、爱戴您!可是,您现在生病了,狐狸偏偏不来探望您,他一定是对大王心怀不满,所以才会这样怠慢您啊!……”  正说着,恰好狐狸赶来了,听见了狼说的最后几句话。一看见狐狸走进来,狮子就气愤地对着他大声怒吼起来,并说要给狐狸最严厉的惩罚。  狐狸请求狮子给自己一个解释的机会。他说:“到您这里来的动物,表面上看起来很关心您,可是,他们当中有谁像我这样为您不辞劳苦地四处奔走,寻找医生,问治病的方子的?”  狮子一听,便命令狐狸立刻把方子说出来。狐狸说:“只要把一只狼活剥了,趁热将他的皮披到您身上,大王的病很快就会好了!”  顷刻之间,刚才还在狮子面前活灵活现地说狐狸坏话的狼,就变成了一具死尸,躺在地上了。狐狸笑着说:“你不应该挑起主人的恶意,而应当引导主人发善心。”故事解读:  不要轻率地评价、讥讽别人。应用之道:  喜欢搬弄是非、挑拨怨仇,到处说别人坏话的人,最终都会使自己受害。即使能够伤到别人,那也只是暂时的,却不可能使自己长期受益。  俗话说:“纸里包不住火”,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说别人的坏话,迟早都会传到别人的耳朵里面去,结果必将引来仇恨和报复。  当你多说别人的好话时,不管是当面说的,还是背后说的,最后也都会传到别人那里去。而且,在背后多说人好话,比当面直接说的效果往往更好。这些好话也必将使你大大获益。  古人指出:“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有一番熏陶玉成之心,使人乐于为善。”他的意思是与其把天下之人都看成是坏人,不如把天下之人尽看成是好人。这样做的好处是以自己的真善美之心来熏陶别人,帮助他人也乐于形成向善的思想。  这条古老的名言在这里说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那就是人的心境完全取决于人的思想观念,当你看天下所有人都是坏人,都对你有不良企图的时候,你的心情肯定好不了,甚至都要问问自己的神经还是否正常,整天疑神疑鬼,简直是非人过的日子。但是,当你认为天下人都是好人,都会给你关心,给你帮助时,你的心情一定开朗,感觉每一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  第80节:说话之道(5)  所以,我们不妨采取这样一个原则,不要轻率地评价、讥讽别人。  生活中的有些事情,是不能用是非曲直把它说清楚的,抑或根本就没有必要去分出个是非高下。只有公堂之上的审判官才必须用是与非来评判受审者,为的是还给他自由或剥夺他的自由,那是一种无奈的职业。而我们在生活中,总希望活得轻松、自在,为什么要像法官那样费尽周折去定是非呢。所以定是非无非是争强好胜的心理在作祟,图自己一时的痛快,全然不顾他人的感受,对于那些生活上的鸡毛蒜皮之事,既使你对了他错了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结果并不见得是对方承认你聪明,反而倒是彼此在心上拉开了一段距离,影响了夫妻之情、手足之谊或朋友之间的和睦气氛。  有些人不但在生活上喜欢分出个是非曲直,而且在做学问时,也会犯讥讽古人的错误,总爱给古人们排个先后,评个高下,谈论中不禁口出狂言,养成不自量力的习气。凡是善于学习的人,对于别人的一点点优势特长都虚心领受,用心揣摸,总把它学到手,哪里有狂妄评判指摘的举动呢?  所以,不轻率地讥评别人,要紧的是在内心中戒除一个“傲”字,对待朋友、家人、古人都不能过于苛刻,处理事物时要处处留有分寸,看待周围的人时多从好处着眼,只要大是大非不乱,小是小非就不要去深究了。这样天长日久,在你身边必定会形成和谐顺畅的氛围。  □ 不逞口舌之快  东汉末年有个叫孔融的人,从小就十分聪颖,“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为后世所流传和称道。他非常能言善辩,这一点既给他带来了好处,也给他造成了祸害。  孔融10岁时,有一天跟随父亲到洛阳去。当时,洛阳城里有个叫李元礼的人很有才华,美誉如日中天。他于是对父亲说:“我想去见见李元礼先生。”  孔父大笑道:“多少达官贵人都见不到他,你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就不要再痴心妄想了。”  孔融很不以为然地说:“你只管带我去就行了,我保证一定能够见到他。”  到了李府门口,孔融对看门的侍者说:“我是李先生的亲戚,烦你进去通报一声。”  李元礼接见孔融父子之后,大惑不解,便问道:“小先生,你和我是什么亲戚呀?”  孔融笑着说:“从前,我的先人仲尼(孔子)和您的先人伯阳(老子)有师资之尊,所以我与你是通家之好,赛过寻常邻里。您能说我们不是亲戚吗?”  小孔融的寥寥数语,令李元礼不禁暗中啧啧称奇,从此对他刮目相看,视为奇才。后来孔融长大后,李元礼力排众议推荐他为京都大学之师,并视之为忘年之友。  不过,紧接着孔融锋芒太劲的言语,又为他英才多劫的人生埋下了沉重的伏笔,直至最终被曹操无情地贬黜。  当孔融正在和李元礼谈话时,碰巧太中大夫陈炜前来造访。李元礼的门人将刚才孔融的表现,绘声绘色地告诉了陈炜。陈炜一向老成持重,听后以略带轻视的口吻说:“小时候聪慧的人,长大以后未必如此。”  孔融立刻反唇相讥道:“想来太中大夫小时候一定是十分聪慧的啦!”  陈炜顿时唇紫髭翘,无语凝噎。但从此之后,他心中充满了对孔融的厌恶感。故事解读:  路不能乱走,话不可乱说,否则就会误入歧途,因言招祸。应用之道:  有一种人,反应快,口才好,心思灵敏,在生活或工作中和人有利益或意见的冲突时,往往能充分发挥辩才,把对方辩得脸红脖子粗,哑口无言。  这种人不管自己有理无理,一要用到嘴巴,他绝不会认输,而且也不会输,因为他有本事抓你语言上的漏洞,也会转移战场,四处攻击,让你毫无招架之力;虽然你有理,他无理,但你就是拿他没办法。  在辩论会、谈判桌上,这种人也许是个人才,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场合中,这种人反而会吃亏,因为日常生活和工作场合不是辩论场,也不是会议场和谈判桌,你面对的可能是能力强但口才差,或是能力差口才也差的人,你辩赢了前者,并不表示你的观点就是对的,你辩赢了后者,只凸显你是个好辩之徒罢了。  第81节:说话之道(6)  而一般常见的情形是,人们虽然不敢在言语上和你交锋,但对的事情大家心知肚明,反而会同情“辩”输的那个人,你的意见并不一定会得到支持,而且别人因为怕和你在言语上交锋,只好尽量回避你。如果你得理还不饶人,把对方“赶尽杀绝”,让他没有台阶下,那么你已种下一颗仇恨的种子,这对你绝对不是好事。  人有好口才不是坏事,但运用不当则会坏事,因此你若有好口才,建议你:  1.把口才用来说明事理,而不是用来战斗。不过当有人攻击你时,你当然可以“自卫”。  2.有好的口才,也必须要有相对的内涵,否则别人会笑你全身只有舌头最发达。  3.要驳倒对方,保卫自己的意见时,点到为止即可,切莫让对方“无地自容”,换句话说,要给对方台阶下。  4.别人得罪你时,你虽理直气壮,但也不必把对方骂得狗血淋头。  5.若自己的观点有错,要勇于认错,并接受对方的观点,切莫用辩论的技巧死命反击,因为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硬辩只会让人看不起你。  不过有好口才的人,常会因“所向无敌”而忽略收敛的重要,因为他把“逞口舌之快”当成一种“快乐”,这是这种人最大的悲哀。  □ 新媳妇进家门  卫国有户人家娶媳妇。婆家借来两匹马,加上自己家里的一匹,用三匹马驾着车,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十分隆重地去迎接新娘子。  到了新娘家,迎亲的人将新娘子搀上马车。一行人告别新媳妇的娘家人之后,就赶着马车往回走。  不料,坐在车上的新娘指着走在两边拉车的马问赶车的仆人说:“边上的两匹马是谁家的?”驾车人回答说:“是向别人家借来的。”  新娘又指着中间的马问:“这中间的马呢?”驾车人回答说:“是你婆家自己的。”新娘接着便说:“你若嫌车走得慢,要打就打两边的马,不要打中间的马。”  驾车人有些奇怪地看了看这位新媳妇。  迎亲的马车继续前进,终于到了新郎家。伴娘赶紧上前将新娘扶下了车。  新媳妇却对还不熟悉的伴娘吩咐说:“你平时在家做饭时,要记住,一做完饭就要把灶膛里的火熄掉,不然的话会失火的。”那位伴娘虽然碍着面子点了点头,心里却有点不高兴这个新媳妇的多嘴。  新媳妇进得家门,看到一个石臼放在堂前,于是立即吩咐旁边的人说:“快把这个石臼移到屋外的窗户下面去,放在这里妨碍别人走路。”婆家的人听了这个新娘子没有分寸又讲得不是时候的话,都不免在心里暗暗发笑,认为新娘子未免太爱讲话又太不会见机讲话了。  其实,这新媳妇所说的三件事,对婆家来说都是有好处的。可是她刚踏进婆家门就俨然以主妇自居、多嘴多舌的做法却引起了旁人的反感。故事解读:  一个人说话、办事,要有理有利有节,讲究场合和方式。如果不顾时机、不看对象,即使是好话,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应用之道:  古人说:“讷为君子,寡为小人”,祸从口出并不是不让人们说话,而告诫人们讲话一定要谨慎,常言说:“言多必失,谨开言,慢开口”;“会说话的想着说,应该怎样开口,都有一定的学问。”  普通人有一个共同的毛病:肚子里搁不住心事,有一点点喜怒哀乐之事,就总想找个人谈谈;更有甚者,不分时间、对象、场合,见什么人都把心事往外掏。  心理学家说,人若有心事,应该说出来,才不会在心内郁积,憋出病来。这个说法基本上是没错的,要说可以,但不能“随便”说。  之所以处理心事要这么慎重,是因为心事的倾吐会泄露一个人的脆弱面,这脆弱面会让人改变对你的印象,虽然有的人欣赏你“人性”的一面,但有的人却会因此而下意识地看不起你,最糟糕的是脆弱面被别人掌握住,会形成他日争斗时你的致命伤,这一点不一定会发生,但你必须预防。  其次,有些心事带有危险性与机密性,例如你在工作上承担的压力与牢骚,你对某人的不满与批评,当你快乐地倾吐这些心事时,有可能他日被人拿来当成修理你的武器,你是怎么吃亏的,连自己都不知道。  第82节:说话之道(7)  那么,对好朋友应该可以说说心事吧!答案还是:不可随便说出来,你要说的心事还是要有所筛选,因为你目前的“好”朋友未必也是你未来的“好”朋友,这一点你必须了解。  家人呢?能不能说?  不可随便说出来,假如你的配偶对你的心事的感受与反应并不是你能预期的,譬如说,她(他)因此对你产生误解,甚至把你的心事也说给别人听……  然而,闭紧心扉,心事“滴水不漏”也不是好事,因为这样你就成为一个城府深,心机沉,不可捉摸与亲近的人了。如果你本就是这样的人,那无太大关系,如果不是,给了别人这种印象是划不来的。  所以,偶尔也要说说无关紧要的“心事”给你周围的人听,以降低他们对你的揣测与戒心。  有些话可以公开谈,有些却只能私下说;有些话在这里能说,在那里就不能说;有些话这时候能说,那时候不能说;当着那些人能说,当着这些人就不能说。  □ 不要过分热情  有位先生,与太太的感情一直不错。但毕竟结婚的时间很长了,所以平时夫妻间的感情较为平淡。只有当他与朋友聚会或有其他事情需要向太太“请假”时,才会表现出热情如火的态度来。  这种举动,使他的太太很快形成了这样一种印象:只要丈夫对自己表现得很好时,就一定是“有求”于自己了。  一天晚餐时,这位先生突然对太太说:“亲爱的!你真是一个非常能干的女人,不但烹调技术越来越好了,而且把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我的确很幸运,娶了一位既美丽又能干的好太太!”  听了他的话,太太却毫无反应,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别说得那么好听了!你是不是明天又有什么事,又要晚回家了?那就赶快对我直说好了!”  这位先生感到很奇怪,说:“我最近什么事情都没有啊!你怎么会那样想呢?我是真心实意地认为你好,所以才会从心底里对你表示赞赏啊!”  “我才不信你的花言巧语呢!”太太还是一脸不屑的表情,“以前只有当你‘有求’于我的时候,才会对我说几句言不由衷的漂亮话。”  此时,这位先生才明白,原来是自己以前的表现使太太产生了误解。他赶忙解释说,自己因为最近读了一本有关爱情和婚姻的书,看到上面说夫妻间只有相互尊重、欣赏,才会生活得更幸福,正是这句话提醒了他,所以才会对太太表示赞赏。故事解读:  不要认为只要热情待人就一定能获得别人的好感,很多时候,别人之所以远离你,恰恰是因为你太热情了。应用之道:  一般说来,当我们和别人交往时,一旦别人对我们表现得过分热情,超过了一定程度,那么我们心里都会打上一个问号:“他到底想干什么呢?”  这是人类的一种普遍心理,不仅对熟悉的人是如此,陌生人的交往也是一样的。  比如说,当你走入一家商店时,如果售货员对你冷若冰霜,你就一定会不高兴;但是,如果售货员对你热情万分,嘘寒问暖,不停地与你搭讪,推荐、介绍各种商品,那么你也会感到浑身不自在。结果,你不但不愿意购买任何商品,而且很快就拂袖而去。  过分热情的售货员,往往会让人产生一种误解:“他一定是想多赚我的钱,或者是这里的商品不好卖,所以才会如此热情地向我介绍、推销的。”所以那些懂得销售技巧的人,都是十分善于把握分寸的人——既不冷漠淡然,也不过分热情。否则的话,就一定会遭到顾客的拒绝。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人际关系。如果你想受到别人的欢迎,积极主动的态度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过分热情。这样做,才更容易让人接纳你。  在与人交往中,有一个“度”的问题,即要注意掌握分寸,尽量做到恰到好处,否则便极容易“失度”,从而影响人际交往。  由于场合、年龄、性别、辈分以及交往的程度深浅等等方面的不同,热情也应该有档次、分寸上的区别。如在公开场合中,即使熟人、恋人相见,也不要旁若无人地高声纵情说笑,过度的亲昵举动则更不合适了。  不要认为只要热情待人就一定能获得别人的好感,很多时候,别人之所以远离你,恰恰是因为你太热情了,从而让人产生怀疑和误解的缘故。虽然说热情是人际交往的“升温剂”,但是倘若失控,温度超过了正常值,也会导致焚毁人际关系的悲剧发生。  第83节:说话之道(8)  在社交场合中,有的人怕受人冷落,更想急于和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就对人表现得十分积极、主动,好像与人已经认识了很久似的,无话不谈,没话找话。  这种人通常被人称为“自来熟”,而他们的这种表现,换来的常常是与自己所想要的完全相反的结果。付出和所得的不对等,经常使他们陷入痛苦之中。  有一位大学生,毕业后总想多多和别人交往。一进入单位,无论碰到谁他都拿出一副热情的态度,在各种社交场合中,他也总是寻找机会和人拉关系。  凡是和他有过一面之缘的人,有事想找他办,他也从未拒绝过,总是笑眯眯地说:“好的,让我想想办法。”  开始时,大家都以为这个年轻人肯帮助别人,十分慷慨好义,但时间一长,人们却发现他所答应的事情没有一件办成的。  这个人明明知道有很多事情自己根本帮不上忙,但为了和人拉关系,显得感情好,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别人的话“照单全收”。久而久之,人们便送给他一个绰号“老沙皇”,即“老撒谎”的谐音。  然而,这位大学生本人却在心里经常沾沾自喜,自以为得计,因为从表面上看来,他的“人缘不错”,“熟人很多”。殊不知,他只是和别人“混个脸熟”罢了,根本没有一个人愿意真心和他交往。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循序渐进、久而弥笃的。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不到一定的“火候”,人们之间的感情就不可能变深厚。  与人交往,不可刚一见面就表现得仿佛相交多年似的,更不要说话口无遮拦,太过随意。这种人际交往上的“揠苗助长”倾向,常常会导致彼此的关系早早夭折,迅速“死亡”。  “心急吃不得热豆腐”,人们之间的感情是慢慢培养起来的,也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越来越熟悉,越来越深厚。这是一条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  无论对爱情和友情来说,所谓“一见钟情”往往都是靠不住的,也是不可能长久的。尤其对于一般人来说,“自来熟”都会给人一种轻率、轻浮、不可信的坏印象。  □ 善意的“谎言”  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爱说大实话的人,什么事情他都照实说,所以,他不管到哪儿,总是被人赶走。这样,他变得一贫如洗,无处栖身。  最后,他来到一座修道院,指望着能被收容进去。修道院长见过他问明了原因以后,认为应该尊重那些“热爱真理,说实话”的人。于是,把他留在修道院里安顿下来。  修道院里有几头牲口已经不中用了,修道院长想把它们卖掉,可是他不敢派手下的什么人到集市去,怕他们把卖牲口的钱私藏腰包。于是,他就叫这个人把两头驴和一头骡子牵到集市上去卖。  这人在买主面前只讲实话说:“尾巴断了的这头驴很懒,喜欢躺在稀泥里。有一次,长工们想把它从泥里拽起来,一用劲,拽断了尾巴;这头秃驴特别倔,一步路也不想走,他们就抽它,因为抽得太多,毛都秃了;这头骡子呢,是又老又瘸。如果干得了活儿,修道院长干吗要把它们卖掉啊?”  结果买主们听了这些话就走了。这些话在集市上一传开,谁也不来买这些牲口了。于是,这人到晚上又把它们赶回了修道院。  院长问是怎么回事,这个人将他在集市上的话说了一遍。修道院长发着火对这人说:“朋友,那些把你赶走的人是对的。不应该留你这样的人!我虽然喜欢实话,可是,我却不喜欢那些跟我的腰包作对的实话!所以,老兄,你滚开吧!你爱上哪儿就上哪儿去吧!”  就这样,这人又从修道院里被赶走了。故事解读:  人无论处在何种地位,也无论是在哪种情况下,都喜欢听好话,喜欢受到别人的赞扬。应用之道:  的确,做工作很辛苦,能力虽然有大有小,毕竟是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当然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承认,这也是人之常情。  一个善于说话的人;此时必然避其锋芒,即使觉得他干得不好,也不会直言相对。生性油滑、善于见风使舵的人,则会阿谀奉承,拍拍马屁。  第84节:说话之道(9)  那些忠直的人,此时也许要实话实说,这就让人觉得你太过鲁莽,锋芒毕露了。有锋芒也有魄力,在特定的场合显示一下自己的锋芒,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太过,不仅会刺伤别人,也会损伤自己。  怎样理解真话被肯定的现象呢?  换一个角度我们便会看到,个体行为的一个基本规律是趋利而避害。  可以设想,如果某甲对人总是以诚相待,直言不讳,人们因此认定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好人,所以乐于与他深交,并在人前人后夸赞他,某甲也因此感到快乐和自豪。  也就是说,某甲的真诚为他赢得了报偿,带来了利处,那么他又何乐而不为呢?如果情况与此大相径庭,比如某甲认为同事小敏的衣服难看,便马上对她说:  “腿短而粗的人不适合穿这种裙子。”结果,小敏脸一沉,扭头便走,留下某甲发愣。  或者某甲当着处长的面指点小张说:  “你的稿子里错别字很多,以后要仔细些。”  实话固然是实话,但不久后却隐约有人传言,某甲惯于在上级面前打击别人,抬高自己……  倘若如此,某甲恐怕会意识到自己的真诚并不那么受人欢迎,既然这样,又何苦呢?  □ 不要戳人痛处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做了皇帝后自然少不了有昔日的穷哥们儿到京城找他。这些人满以为朱元璋会念在昔日共同受罪的情分上,给他们封个一官半职,谁知朱元璋最忌讳别人揭他的老底,以为那样会有损自己的威信,因此对来访者大都拒而不见。  有位朱元璋儿时一块光屁股长大的好友,千里迢迢从老家凤阳赶到南京,几经周折总算进了皇宫。一见面,这位老兄便当着文武百官大叫大嚷起来:“哎呀,朱老四,你当了皇帝可真威风呀!还认得我吗?当年咱俩可是一块儿光着屁股玩耍,你干了坏事总是让我替你挨打。记得有一次咱俩一块偷豆子吃,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豆还没煮熟你就先抢起来,结果把瓦罐都打烂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嗓子眼儿还是我帮你弄出来的。怎么,不记得啦!”  这位老兄还在那喋喋不休唠叨个没完,宝座上的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心想此人太不知趣,居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揭我的短处,让我这个当皇帝的脸往那儿搁。盛怒之下,朱元璋下令把这个穷哥们儿杀了。这就是戳人痛处的下场。故事解读:  “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要想与他人友好相处,就要尽量体谅他人,维护他人的自尊,避开言语“雷区”,千万不要戳人痛处!应用之道:  在待人处世中,场面话谁都能说,但并不是谁都会说,一不小心,也许你就踏进了言语的“雷区”,触到了对方的隐私和痛处,犯了对方的忌,对听话者造成一定的伤害。其实,每个人都有所长,亦有所短,待人处世的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善于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夸奖对方的长处,而不要抓住别人的隐私、痛处和缺点,大作文章。切记:揭人之短,伤人自尊!  “揭短”,有时是故意的,那是互相敌视的双方用来作为攻击对方的武器。“揭短”,有时又是无意的,那是因为某种原因一不小心犯了对方的忌讳。有心也好,无意也罢,在待人处世中揭人之短都会伤害对方的自尊,轻则影响双方的感情,重则导致友谊的破裂。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有一群人在看电视剧,剧中有婆媳争吵的镜头。张大嫂便随口议论道:“我看,现在的儿媳真是不知道好歹,不愿意和老人住在一起。也不想想以后自己老了怎么办?”话未说完,旁边的小齐马上站了起来,怒声说:“你说话干净点,不要找不自在,我最讨厌别人指桑骂槐!”原来小齐平素与婆婆关系失和,最近刚从家里搬出另住。张大嫂由于不了解情况,无意中揭了对方的短而得罪了小齐。所以只有了解交际对象的长处和短处,为人处世才不会伤人也伤己。  且看下面这个例子。  有一位年轻的姑娘长得很胖,吃了不少的减肥药也不见效果,心里很苦恼,也最怕有人说她胖。有一天,她的同事小张对她说:“你吃了什么呀,像气儿吹似的,才几天工夫,又胖了一圈儿。”胖姑娘立马恼羞成怒,“我胖碍着你什么了?不吃你,不喝你,真是狗咬耗子,多管闲事!”小张不由闹了个大红脸。在这里,小张明知对方的短处,却还要把话题往上赶,这自然就犯了对方的忌讳,不找麻烦才怪哩。  第85节:说话之道(10)  所以,还是俗话说得好,“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要想与他人友好相处,就要尽量体谅他人,维护他人的自尊,避开言语“雷区”,千万不要戳人痛处!  □ “三行”的故事  从前有个相貌俊秀、文思敏捷、出口成章的才子,本应有所成就,只因生性玩世不恭,经常做诗取笑别人,落得个充军发配的下场。  一日,才子来到大街,看见前面来了一位衣着华丽、如花似玉的姑娘,一时诗兴大发,遂吟道:“远见一姑娘,金莲三寸长,为何这般小……”  古时女子美不美,家世好不好,用脚的大小来衡量。这时,姑娘听到有人称赞自己“脚小”内心暗自高兴,随即停下脚步想听听接下的赞美,才子见状,顽性又起,接口说“横量”。  姑娘闻言,深深觉得自己被羞辱,遂一状告到衙门。  县太爷即将才子抓来审问始末。基于惜才,县太爷给才子一次机会,言之若能在七步内作成好诗,且向姑娘赔罪,即无罪释放,否则便判狱收押。  才子闻言,觉得这实在太容易了!于是当堂走了三步随即吟道:“古人号东坡,今人号西坡(县太爷名叫苏西坡),这坡比那坡……”  县太爷一生崇拜苏东坡,故取名苏西坡,而今有人将他与苏东坡相比,真是大喜过望,遂催促才子说:“下一句呢?”才子见状,顽性又起,答曰:“差多!”  县太爷闻言,自己比东坡差多,这等羞辱,怎能容忍!于是怒判:“充军襄阳!”这下子才子真是自食恶果了,诚乃嬉无益呀!  在充军押解当天,他舅舅前来送行。因为才子自幼父母双亡,由舅父抚养成人。舅父一见,心有不忍,悲从心来。落着泪对才子说:“平日告诉你讲话要讲该讲的话,勿贪玩!你偏不听,这下可好了,充军去襄阳!叫舅舅如何跟你死去的娘交代呢?”  这时,才子也后悔不已,声泪俱下,接着吟道:“充军到襄阳,见舅如见娘,两人双流泪……”  舅父闻言更是心疼地说:“瞧你这么优秀的人才,真是……唉!”  结果才子续接:“三行。”原来他舅舅是个独眼,一生最忌讳有人说他“独眼”。舅父一听,当场气晕。故事解读:  再好的才能,也比不上做对事情、说对话。应用之道:  人有一张嘴,除了咀嚼食物辨别滋味外,它的最大功能就是发音说话。大凡正常人哪个不会说话呢?可人和人不一样——有的人说起话来有板有眼,有根有据,叫人听了感觉舒服,想着信服;有的人说话丢三落四,东扯西拉,听者往往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心中无底;有的人说话丁是丁,卯是卯,好是好,坏是坏,不夸大,不缩小,对上不卑,对下不亢,有成绩说足,是问题讲清,可谓一片真心可对天;有的人说话挤眉弄眼,阿谀奉承,欺上瞒下,颐指气使,好人可以说坏,坏人可以说好,大事可以说小,无事可以生非。  有人以为讲好话容易,捡好的讲就行了,成绩虽然都讲足了,但像开中药店,样样都面面俱到。以谁为纲,如何发扬方能使整体素质都有提高,榜样如何树立,经验如何介绍,别人如何学习,考虑却欠周到。把好话说好可要动番脑筋。  有人说批评人最容易,不讲情面就行了,不是有“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么。话虽这么说,但想治病又想吃甜药的却不少,各种糖衣药片不是应运而生么。看来,要想批评人有好效果,选择对话的时间、地点、谈话人和问题的切入点是十分重要的了。把好话讲好不易,把批评话讲好更难,这也是一门艺术哟!  有的人的嘴形同摆设,谨口慎言,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要想叫他咧嘴微笑就更难了。这张嘴,一个字不多说,一句话不多讲。如果非要开口不可,拿手好戏便是照本宣科,真可谓是滴水不漏。与人聊聊天,与同事拉拉家常,与下属谈谈心,好像有失身份,不成体统。让这些人开口讲话,难啊!  有的人的嘴,跟着他们就是受罪。这张嘴,走到哪讲到哪,一开口便要讲话,而且是逢事便讲,逢人便讲,讲起来不受时间、对象、范围、政策的限制,想到哪说到哪,怎么方便怎么说。叫这些人说话守点规矩,也难。  第86节:说话之道(11)  其实,更难的还在后面——哪个人前不说人,哪个人后无人说——信息在传递中的扭曲却是最难防的啊。人人都是信息源,既为社会带来欢快和喜悦,也为生活增添烦恼和苦楚——关键在于嘴巴如何摆弄。虽有千方百法,但有两条原则似可遵循——  请记住:常在你面前说人家如何如何的人,一定不要相信他、亲近他,因为,他也会在别人面前说你怎样怎样;  同样,也莫忘了,如果你老在张三面前说李四,在李四面前说赵五,最后就会说到你自己。千万不要去干那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联合别人来打倒自己的蠢事。  人有一张嘴,要讲许多话——该讲的话要讲,争取把它讲好;不该讲的话不讲,也不要去多想——我们可要管好自己的一张嘴。  □ 说话有“术”  有个人为了庆贺自己的四十岁生日,特别邀请了四个朋友来家中吃饭。  三个人准时到达了。只剩一人不知何故迟迟没有来。  主人有些着急,不禁脱口而出:“急死人啦!该来的怎么还没来呢?”  在座的有一客人听了之后很不高兴,对主人说:“你说该来的还没来,意思就是我们是不该来的,那我告辞了,再见!”说完,就气冲冲地走了。  一人没来,另一人又气走了,主人急得又冒出一句:“真是的,不该走的却走了。”  剩下的两个客人,其中有一个生气地说:“照你这么讲,该走的是我们啦!好,我走。”说完,掉头就走了。  又把一个客人气走了。主人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  最后留下的这一个朋友交情较深,就劝主人说:“朋友都被你气走了,你说话应该留意一下。”  这人很无奈地说:“他们全都误会我了,我根本不是说他们。”  最后这朋友听了,再也按捺不住,脸色大变道:“什么!你不是说他们,那就是说我啦!莫明其妙,有什么了不起。”  说完,铁青着脸也走了。故事解读:  有的人缺少“嘴”上的功夫,说话乏“术”,因此,言谈表达往往“话不投机”,以致很难把事情办好,有时甚至还会将好事办砸;而有的人则深谙说话之“术”,能得体地运用语言,准确地传递信息、表情达意,有的人甚至能点“语”成金,使所言收到奇佳的表达效果。应用之道:  说话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值得推敲的艺术,尤其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说话的好与坏关系交往的功效。而揣测对方心理,把话说到别人的心里去,是说话得体、动听从而达到成功交往的关键因素。在这方面,《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可称典范。下面仅就她在《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一段话加以说明。  王熙凤初见黛玉,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王照凤是贾府中炙手可热的人物,她的权势多半是来源于贾母的宠信,所以熙凤行事说话时时刻刻都依据贾母的爱憎好恶,揣测其心理。初见贾母的外孙女黛玉,便恭维她是天下最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似乎是在说她从未见识过,而周旋于贾府上下人中,又是名门之女的王照凤不是没有见过世面,为什么对黛玉如此夸奖呢?我们知道:是贾母一再执意要把自己唯一的女儿的孩子黛玉接进贾府的,承受失女之痛的贾母自然会把对女儿的感情转移到外孙女的身上,心肝儿肉地疼爱。听到有人这么夸奖外孙女,贾母定是欢喜,尽管这话已恭维到令人肉麻的地步,但又有谁能拒绝呢!接着,熙风又说黛玉不是贾母的外孙女而是孙女,这显然违背事实。但有时候,假话比真话更让人爱听。由外孙女到孙女,其潜台词是想告诉贾母:黛玉就像是她自己调教出来的孙女一样。此话如扑面之清风,贾母怎不受用?对于寄人篱下的黛玉来说,置身于人地两疏的贾府听到别人的夸奖,并且说自己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的嫡亲孙女,除了高兴之外,说不定还有感激呢!不仅如此,王熙凤始终没有忘记,或者说更清楚黛玉进贾府的原因:姑妈去世。女儿的去世会给贾母以精神上的打击,而失去母亲的黛玉感情上更是不必说。所以熙凤又向二人表达自己的悲伤与哀痛——“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真是做尽了人情,好一个八面玲拢的人物!可谓:言为“心”生甚机敏,巧于周旋太聪明。  第87节:说话之道(12)  一个会说话的人,总可以流利地表达出自己的意图,也能够把道理说得很清楚、动听,使别人很乐意地来接受。有时候还可以立刻从问答中测定对方言语的意图,并从对方的谈话中得到启示,增加自己对于对方的了解,跟对方建立良好的友谊。不会说话的人,不能完全地表达出自己的意图,往往会使对方费神去听,而又不能使他信服地接受。  1916年,美国化验学家路易斯在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了“共价键”的电子理论。这个理论对于有机化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可是这一理论发表后,在美国化学界并未引起应有的反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路易斯不善言谈,没有公开发表演说,以宣传自己的见解。  三年以后,美国另一个著名化学家朗缪尔发现了路易斯见解的可贵。于是,朗缪尔一方面在有影响的美国化学会会志等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阐述和发展路易斯的理论,同时,又多次在国内外的学术会议上发表演讲,大力宣传“共价键”。由于朗缪尔能言善辩,对“共价键”作了大量宣传解释工作,才使得这一理论被美国化学界承认和接受。一时间,美国化学界纷纷议论朗缪尔的“共价键”,而把这理论的首创者路易斯的名字几乎忘却了,有人甚至把它称作朗缪尔理论。  □ 专心听对方说话  美国的汽车推销大王乔治·吉拉德在一生的推销生涯中,卖出了一万多辆汽车,其中有一年卖出汽车一千四百二十五辆,这一记录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中。在他的工作过程中,有过这样一次经历。  那天下午,一位出名的富人来向他买车,吉拉德展开如簧之舌向他介绍,眼看富人就要签单了,结果却放弃了购买,走了出去。  到了深夜十一点钟,吉拉德仍在沉思为何失败,不知道错在哪里。平时这时候,他是在回味这一天的成功呢!  吉拉德再也忍不住了,拿起电话打了过去,问那富人何以不买他的车。  “现在是晚上十一点钟。”对方不耐烦地说。  “我知道,很抱歉。但是我要做个比今天更多的推销员。你愿意告诉我究竟我哪儿错了吗?”  “真的?”  “绝对!”  “好,你在听吗?”  “非常专心!”  “但是今天下午你并不专心听话。”富人告诉吉拉德,他本来下定决心买车,可是在签字前最后一分钟犹豫了。因为当他提到他儿子吉米要进密执安州大学,准备当医生,吉米很有运动能力等时,吉拉德很不在乎,一点兴趣也没有。当时吉拉德一边准备收钱,一边听办公室门外另一位推销员讲笑话。故事解读:  如果你要知道如何使别人躲闪你,轻视你,背后笑你,这就是一个方法:决不要听人家讲上三句话以上;不断地谈论你自己;如果你知道别人谈的是什么,不要等他说完,就随时插嘴。无聊者,就是这种人——自以为了不起,自以为很重要。只谈论自己,只想到自己的人,是个丢失成功的人,是个不可救药的愚蠢的人。应用之道:  做一个忍耐的听者,是谈话艺术当中一项重要的条件。因为能静坐聆听别人意见的人会是一个富于思想,具有谦虚柔和性格的人。这种人在人群当中,最先也许不大受人注意,但最后则是最得人尊敬的。因为他虚心,所以为任何人所喜欢;因为他善于思维,所以为众人所敬仰。那么,怎样做一个良好的听者呢?第一是要真诚。别人和你谈话的时候,你的眼睛要注视着他,无论对你说话的人,地位比你高或低,注意是一件必须的事情。别人对你说话时,你不可做一些绝无必要的工作。这是不恭敬的表示,而且,当他偶然问你一些什么时,你就会因为不留心他所说的话而无从应对了。其次,聆听别人的话时,偶然插上一两句同情的话是很好的,不完全明白时加上一个问话也是非常需要的,因为这正表示你对他的话很留心。但不可把发言的机会抢过来,就滔滔不绝地说自己的意见,除非对方的话已告一段落,应该让你说话的时候才可以这样做。再者无论他人说什么,你不可随便纠正他的错误,若因此而引起对方的反感,那末你就不能成为一个良好的听者了。批评或提意见时,也要讲究时机和态度;否则,好事会变成坏事。  第88节:说话之道(13)  有些人常喜欢把一件已经对你说过的事情又重复地说给你听,也有些人会把一个笑话说了多次还当新鲜的东西。作为一个听者的你,此时要有一种忍耐的美德,你不好对他说:你已经说过几遍了。这话会伤害他的自尊心,你唯一应做的事是耐心听下去,你心里应该明白他是一个记忆力不好的人,你应该同情他,而且他对你诉说时是表示好感的诚意,你应该同样用诚意来接受他的善意。但如果说话的人滔滔不绝,而你又毫无兴趣,觉得浪费时光,你应该用更好的方法来使他停止这乏味的话题,但最重要的,是不可伤害他的自尊心。最好的方法是巧妙地引出他的第二个话题,他内行的又是你所喜欢的题目。  这聆听不仅是闻其言,还得观其行、察其色。许多人并不善于言词,也有些人不愿把话说得太白,宁愿有所保留。因此光从语言上,你是无法窥其真意的。这时候,就必须注意对方的神情、语气,配合其说话内容,才能真正领会到他的意思。因为,言语容易掩饰,但举止神情难以隐藏。  真正的聆听,是你对关心的人所付出的最大荣宠。今天,就请给某些人一点面子吧!以你的眼睛、以你的耳朵去聆听他们的心声,这是多快乐的一件事!只听不说,当个纯粹的听话高手也不错唷!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雪涛小说》中有这样一则故事,说是一个生来没有见过菱角的北方人,在南方做官,有一次宴席上吃菱角,他连皮一起吃。有人告诉他说:“吃菱必须去壳。”可是这个北方出生的官员为了掩盖自己的无知,强辩说:“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也。”意思是说,我不是不知道吃菱要去皮,我连皮一起吃,是想用它来清热去火的。又有人问他:“北方也有菱角这种东西吗?”他说:“前山后山,到处都有。”其实菱角是一种水生植物,山地并不生长此物,那位出生北方的官员不懂装懂,不仅护不住面皮,反而大出其丑。故事解读: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这才是明智之举。北方官员本不想给人留下“无知”的话柄,结果越抹越黑,贻笑天下。应用之道: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对某件事情的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待它的态度不端正,不愿承认,而只想一味掩饰。  你觉得一个人多说话好呢?还是沉默好?按“言语是铁,沉默是金”的说法那便是沉默比多话好。一个冷静的倾听者,不但到处受人欢迎,且还会逐渐知道许多事情。而一个喋喋不休爱说话的人,像一艘漏水的船,每一个搭客都会逃离它。同时,多说招怨,瞎说惹祸。正所谓言多失和,多言多败,只有沉默才永远不会出卖你。  一个说话随便的人,往往没有责任心。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多言不如多知,即使千言万语,也不及一个事实留下的印象那么深刻。  我们绝对要少说话,尤其当有比我们有经验,或者有更多了解情况的人在座时,因为如果多说了,便是不打自招地露出了自己的弱点,也失去了一个获得智慧和经验的机会。  说话要说得少而且说得好。因此,在我们人生中,有两种训练是不可少的,那就是沉默与优美而文雅的谈吐。如果我们不会机智的谈吐,又不会适时沉默,是很不幸的。我们常因说话而后悔。所以,当你对某事无深刻了解的时候,最好还是保持沉默!  少说话固然是美德,但人既处在社会中,尽可少说却不能完全不说。既要说话,如何说得又少又好,此中艺术不可不研究。在任何地方和场合,最好能少说话,缄默是值得提倡的。若是到了非说不可时,那么你所说的内容、意义、措词、声音和姿势,都不可不加以注意。在什么场合,应该说什么、怎样说,都值得加以研究。无论是探讨学问,接洽生意、交际应酬或娱乐消遣,从我们口里说出的话,一定要有重点,要具体、生动。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我们虽未必能达到这个境界,但朝这目标走去是不会错的。要知道,为了保持你的话令人所重视,唯一的秘诀是少说话。少说话的人就能静静地思索,使他说出来的话更为精彩。  第89节:说话之道(14)  □ 幽默的味道  杰瑞是一个极富幽默感的警官,无论遇到什么案件或难题,在他手下总能迎刃而解。  有一天,有三位女士为了芝麻大的小事而大吵大闹来到警察局。她们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肯让谁先说,呱呱哇哇几乎把房顶都要掀翻,连局长都没有办法。这时杰瑞来说了句:“请你们中间年纪最大的一位先说吧。”话音刚落房间里顿时鸦雀无声。  某日,一男子试图制造一件轰动全国的新闻,便爬上纽约国际贸易中心,往楼顶上一站,做跳下去的样子。很快,楼下围满了人,包括警察,医生和记者。局长和警长轮番喊着话,并试图救险,那男人总是色厉内荏地叫着:“别过来啊!谁要是过来,我就跳下去!”僵持片刻后,杰瑞带了一名医生走上前,只说了一句话,那男子便默默地走下楼去。杰瑞说的是:“我不是来抓你的,是这位医生要我来问问你,你死后,愿不愿意把尸体捐献给医院?”  在一次执勤的时候,杰瑞竟然抓住了一个正在通缉的男扮女装的要犯,警长问他:“罪犯男扮女装,你怎么认得出来?”杰瑞说:“我看他没有女人的习惯。”警长问:“什么习惯?”杰瑞说:“很简单,她走过时装店,食品店和美容院的时候,连看都没朝里看一眼,我就知道他一定有问题。”  回家路上,杰瑞忽然看见两个年轻的神父同骑一辆自行车在一条小路上飞驰,便将他们拦住。杰瑞说:“你们不觉得这样的速度是很危险的吗?”神父们说:“没关系,天主和我们同在。”杰瑞说:“很好,这么说我应该罚你们80美元,因为三个人是不能同骑一辆自行车的。”故事解读:  幽默是一种酸、甜、苦、咸、辣混合的味道。它的味道似乎没有痛苦和狂欢强烈。但应该比痛苦和狂欢还耐嚼。应用之道:  有句谚语说:“笑是力量的亲兄弟。”而幽默的笑则是有趣的意味深长的笑。“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幽默也是一种修养,一门知识。“世界上没有哪一个伟大的政治家、艺术家是没有幽默感的。”  幽默的力量,夸张点,能不能这样说:吴敬梓的幽默,产生了《儒林外史》,塞万提斯的幽默,产生了《堂·吉诃德》,果戈理的幽默,产生了《钦差大臣》和《死魂灵》,而契诃夫的幽默,则犹如母鸡下蛋,产生出了《套中人》、《一个官员的死》等一系列传世精品。  请看看《史记》中优孟讽刺楚庄王的故事吧!或者《红楼梦》第四十回刘姥姥大观园闹宴的故事,肖洛霍夫《被开垦的处女地》中舒卡尔老爹买马的故事,安徒生《皇帝的新装》的童话故事。这些故事,是那么有趣,那么耐人寻味。  假如说,人可以分为生动的人和枯燥的人的话,那么富有幽默感的人可谓是生动的人。与生动的人相处会使你感到愉快,而与缺乏幽默感的枯燥的人相处,则是一种负担。“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这句话,如果可以借用一下,不是也可以证明这点?同样的,一篇充满幽默的文章,会令人精神为之一振,而一场毫无幽默可言的报告,却叫人昏昏欲睡。  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有的人只要熟悉,你尽可以和他说说笑笑;有的人却不,平时再熟,你要是和他说个笑话什么的,他会马上一反常态,使你处于尴尬的境地,弄得你啼笑皆非。虽然幽默并不一定都促人发笑,幽默更多的是发人思考。  幽默的人善于控制自己的表情,喜怒哀乐,或见之于形,或藏之于心,潇洒而自然。缺乏幽默感的人严肃多于欢乐,不该严肃的时候严肃,不该正经的时候正经。  幽默和度量有关,缺乏幽默感的人也往往是比较容易生气的人;幽默与性格的内向外向无关,性格内向的人不能说就是没有幽默感的人;有的人乐于自我幽默,有的人则相反,这兴许是癖性不同的缘故吧!  幽默是润滑剂。在人与人之间,当矛盾发生时,只有那些缺乏幽默感的人才会把事情弄得越来越僵;而幽默者却不同,幽默在某些情形下会产生一种神奇的效果。  但幽默绝不意味着可以恶语相讥,幽默和恶语是不相容的。幽默是一种好的素质,恶语相讥却是一种坏的品行;幽默来自智慧,恶语来自无能;幽默为人们酿出欢乐,恶语为人们制造痛苦。幽默不同于庸俗。庸俗是低劣的,幽默是高雅的;庸俗使人讨厌,幽默惹人喜欢;庸俗会使生活受到污染,幽默则使生活显得生机盎然。幽默不是病态,不是故弄玄虚,更不是矫揉造作。幽默是自然美的体现。正如高尔基所说:“愉快的笑声——这是精神健康的可靠标记。”  第90节:说话之道(15)  同饮食不能过量,劳动不能过度,思想不能过激一样,幽默也是有分寸的,失去分寸的“幽默”也就不成其为幽默。  □ 职场中的马屁哲学  德皇威廉二世派人将一艘军舰的设计图交给一个造船界的权威,请他评估一下。他在所附的信件上告诉对方,这是他花了许多年,耗费了许多精力才研究出来的成果,希望能仔细鉴定一下。  几个星期之后,威廉二世接到了权威人士所作的报告。这份报告附有一叠以数字推论出来的详细分析,具体文字内容是这么写的:  “陛下,非常高兴能见到一幅绝妙的军舰设计图,能为它作评估是在下莫大的荣幸。可以看得出来这艘军舰威武壮观、性能超强,可说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海上雄狮。它的超高速度前所未有。而武器配备可说是举世无敌,配有世上射程最远的大炮,最高的桅杆。至于舰内的各种设施,将使全舰的官兵如同住进豪华旅馆。这艘举世无双的超级军舰只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如果一下水,马上就会像只铅铸的鸭子般沉入水底。”  威廉二世看到了这个报告,不禁了然于心地笑了。故事解读:  对待上司或老板,真话固然是要说的,马屁也是要拍拍的。应用之道:  像这个故事里的造船界权威,就很懂得拍马屁与说真话之间的平衡。如果他下个结论:陛下不懂造船。只怕不久后没准就会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事情发生。如果他一味地奉承德皇,不敢说真话,那就是谎报军情了。这船真要造起来,责任恐怕需得他来承担。所以他只能拍着马屁告诉皇上老儿事实的真相。  上司老板们有时是要犯犯错误的,而且这错误也需要下属来指出。但同时,上司老板们又需要维护一定的尊严以治属下,不可随便被人评说。身为下属,就要学会这种夹缝中生存的方法,正话也能说,反话也能说,勇于指出老板错误,敢于吹捧老板。  当然了,拍老板马屁可以不是一件谄媚的事。身具豁达的心态,把拍马屁当作一件艺术创造的事情来做,那这事做起来也不会太难为情的。而且,这样的拍马方式才易为人接受,且取得良好效果。像故事里的造船界权威,先连用好几个最字,夸奖了这艘不可制造的军舰诸多好处,尽显文辞之能后,再使个比喻句,把这船的不可饶恕的缺陷说出来。这种开玩笑式的评论是不打击任何人的自尊心及情绪的。而说出重要事实的部分,必是有所创意的。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6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