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影响一生的心态修养书处世经典

作者:方广 字数:30371 更新:2023-10-08 20:22:31

影响一生的心态修养书:处世智典  作者:方广  第一部分  第1节:有容乃大(1)  第一章 有容乃大  □ 向谁发泄  一天,陆军部长斯坦顿来到林肯的办公室,气呼呼地说,一位少将用侮辱的话指责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建议斯坦顿写一封内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伙。  “可以狠狠地骂他一顿。”林肯说。  斯坦顿立刻写了一封措辞激烈的信,然后拿给总统看。  “对了,对了。”林肯高声叫好,“要的就是这个!好好教训他一顿,真写绝了,斯坦顿。”  但是当斯坦顿把信叠好装进信封里时,林肯却叫住他,问道:“你要干什么?”  “寄出去呀。”斯坦顿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不要胡闹。”林肯大声说,“这封信不能发,快把它扔到炉子里去。凡是生气时写的信,我都是这么处理的。这封信写得好,写的时候你已经解了气,现在感觉好多了吧,那么就请你把它烧掉,再写第二封信吧。”故事解读:  人总是有受别人气的时候,这种不满情绪堆积在心中是有害的,反击回去或发泄给别人都不是上策,林肯的主意最好。应用之道:  人有七情六欲,愤怒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情绪。大概我们每个人都有生气、愤怒、发火的时候,凡事都不惹你发脾气,恐怕是不可能的。问题是脾气太暴躁,太容易愤怒、发火,是相当不好的,因为那样不仅有害自己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人际交往。  发怒很容易坏事。古代兵书中就有激将法,设法让对方发怒。暴跳如雷的怒者,很容易丧失理智而干出蠢事。《三国演义》上的张飞、关羽、周瑜几乎都是死在一个“怒”字上。当然,现实生活中因怒而坏事的例子,也并非少见。  人之所以会脾气暴躁,这既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因素。从生理学上讲,人体内含有微量化学物质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甲肾上腺素含量相对过低的人,脾气就较急躁,也容易发火。反之,就较温顺,随和,不容易发脾气。所以,人的性格,脾气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我们常常看到父亲脾气不好,儿子也往往有这种脾气。  如果一个人经常生活在烦恼、不顺之中,经常和易发脾气的人在一起,自己也会脾气暴躁,容易发起火来。  脾气暴躁不好,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消除它呢?  一、制怒。所谓制怒就是用理智克制、控制愤怒的情绪。自我暗示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和及时转移,避过短暂、强烈的气头是制怒的两个好方案。  二、泄怒。所谓“泄怒”就是及时疏导,排泄怒气。在怒气还未上升到极盛的时候就找个好方法把它清除掉,比如找好朋友聊聊天,听听音乐等等。愤怒是人之常情,但是理智应当控制感情,尽可能大怒化小怒,小怒不发怒。  □ “仇恨袋”的故事  古希腊神话里,有一则“仇恨袋”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威风凛凛的大力士名叫赫格利斯,从来都是所向披靡、无人能敌的,因此,他是何等的踌躇满志、春风得意,唯一的遗憾就是找不到对手。有一天,他行走在一条狭窄的山路上,突然,一个趔趄,他险些被绊倒。他定睛一瞧,原来脚下躺着一只袋囊。他猛踢一脚,那只袋囊非但纹丝不动,反而气鼓鼓地膨胀起来。赫格利斯恼怒了,挥起拳头又朝它狠狠地一击,但它依然如故,仍迅速地胀大着;赫格利斯暴跳如雷,拾取一根木棒朝它砸个不停,但袋囊却越胀越大,最后将整个山道都堵得严严实实。气急败坏却又无可奈何之下,赫格利斯累得躺在地上,气喘吁吁。不一会儿,一位智者走来,见此情景,困惑不解。赫格利斯懊丧地说:“这个东西真可恶,存心跟我过不去,把我的路都给堵死了。”智者淡淡一笑,平静地说:“朋友,它叫‘仇恨袋’。当初,如果你不理会它,或者干脆绕开它,它就不会跟你过不去,也不至于把你的路堵死了。”故事解读:  人际间的摩擦、误解乃至纠葛、恩怨总是在所难免,如果肩上扛着“仇恨袋”,心中装着“仇恨袋”,生活只会是如负重登山,举步维艰了,最后,只会堵死自己的路。应用之道:  纷繁复杂的人生牵涉到千头万绪,方方面面,随便哪一方面哪一时刻的有意无意之间,都可能造成与人之间的误会。  第2节:有容乃大(2)  你不喜欢某人或许是缘于某次误会。  误会是本可以做到和谐或本来是和谐的关系,只因理解和认识的误会而形成的人际关系中的遗憾。所以说,它比直接不良的人际关系更多一层痛苦。它是对原来美好关系的破坏。这种破坏并非主观的、有意识的、故意的,而只是因为互相的隔膜、意识不可通性和感情的客观障碍所致。  误会大多始于日常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一句笑话,一个脸色,一篇文章,一封书信,一道传闻,一件用具什么的,或长期相互隔绝,互不交往,这些都可能成为产生误会的原因,引起误会。  不论遭到别人误解或者误解别人,只要是一种负面意义的误解——把美好误为丑恶,把善意误为恶意,把真诚误为虚伪,把正确误为错误,把鲜花误为毒草……都可以成为人生中的一层阴影,一重难堪,一种痛苦。  有些误解初时不深,若未及时消除,可能会随着时间的加长而裂痕愈益增大,误会愈益加深。有的因误会加深而成为仇敌。  误解既已形成,不论是你遭到了误解或你可能正在误解别人,惟有互相疏通才能达到理解,使误会消除。  首先难处在于能够自觉地意识到你的人际关系中误解的存在。  通常,人际关系中容易产生误会的是这样一些人:交谈交往极少者,互不了解个性者,性格内向者,个性特别者,自视清高者,狂妄傲慢者,神经过敏者,常信口开河者,爱挑剔小节者等。  与上述这些人交往,不论是初次的或多次的,你都要注意你的言行是否容易产生歧意,是否可能遭到误解。或者你是否对他存有偏见和误会。  如果你已经自觉意识到遭到了误解,最简便直接的办法当然是直接与误解你的人解释交流,推心置腹,真诚相见。不要搁在胸中,不要犹豫顾忌。你可以借一次家宴、一次舞会或一次公关活动,或一次约会、一个电话互剖衷肠,以你心换他心,以他心换你心。疙瘩解开,冰消雪融,重归旧好。  可能没有这种直接交流的机会,或者觉得直接解释交流的方式有些难为情,用书信的方式,详尽地阐明自己,也许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如果对方对你误解太深,已经对你形成偏见,乃至把你视同仇敌。这时,你首先可以通过间接的方式,动用误解者亲近的信得过的人,让他在你们中间作桥梁,作媒介,把误解者的怨气和意见,把你的诚意你的本心都通过这位中间人在双方予以传达疏导。传达疏导到一定时机,你们就可以发展到直接解释交流了。  天下没有解不开的疙瘩,没有打不破的坚冰,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一切前导和基础就在于当你受到误解时候,能够宽容大度不予计较,反倒主动地想法去消除对方之误,此为君子度量。  当你受到误解的时候,如果你对对方之误厌恶憎恨,压根儿不想去消除它,更不愿主动去做疏通工作,以为那样做是降低了身份,丢了自己的面子,损伤了人格,此为小人之心。  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承担全国的屈辱,才算得国家的君主。如果你在小小的人际关系圈内也受不得丝毫委屈,那你就只好形孤影单了。  □ 化干戈为玉帛  当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还是一位上校的时候,他率领着他的部下驻守在亚历山大里亚。当时,那里正在选举弗吉尼亚议会的议员。有一名叫威廉·佩恩的人反对华盛顿所支持的候选人。  在关于选举的某一问题上,华盛顿与佩恩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华盛顿出言不逊,触犯了佩恩,佩恩一怒之下,将华盛顿一拳打倒在地。华盛顿的部下听到这个消息,群情激愤,部队马上开了过来,准备替他们的司令官报仇。华盛顿当场加以阻止,并劝说他们返回营地,一场一触即发的不愉快事件在华盛顿的劝说下被化解了。  第二天一早,华盛顿派人送给佩恩一张便条,要求他尽快赶到当地的一家小酒店来。  佩恩怀着凶多吉少的心情如约到来,他猜想华盛顿一定是怀恨在心,要和他进行一场决斗。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他所看到的不是手枪而是华盛顿端过来的酒杯。  第3节:有容乃大(3)  华盛顿看到佩恩到来,立即起身相迎,并笑着伸过手来,说道:“佩恩先生,犯错误是人之常情,纠正错误是件光荣事。我相信昨天所发生的事情是我的不对,你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满足。如果你认为到此可以解决的话,那么请握我的手——让我们交个朋友吧。”  佩恩激动地伸过手来。从此以后,佩恩成为一个热烈拥护华盛顿的人。故事解读:  做大事业的人,不能因为一点小事而耿耿于怀,要努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应用之道:  你爱吃鱼,我爱吃肉,但我们还是一桌共食;你有你的思维方法,我有我的思考方式,我们还是同席而坐。  你爱吃鱼,我爱吃肉,虽然嗜好各有不同,然而我们还是一桌共食。若是我们每个人都尝到了自己喜爱的食物,大家都会感到舒舒服服。要是你说你讨厌吃鱼,别人也不会因此排斥你,不会命令你非吃不可。  若是我们能够体悟到各自互异的本质,那么便会对彼此的互异成趣,感到快乐。这种快乐可以稳定一个人的心。  “道”不同是正常现象,你信基督,我信马列,但既然上天安排我们在一起,我们又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道”不同又能怎么样呢?  不论各自有何不同,你我都各有长处与缺点。若是我们能坦然地不断活用这些长处与缺点,即可提高我们的生活和思想境界。不必去批评责难,也不必去排斥,更别说怀疑别人是不是有什么毛病了。  人类的生命是无限的,未来也是无限的。我们总是要寻求你我互相进步之道。  一个人如果自以为真诚,把别人都想像成为表面功夫的伪君子,他一定认为别人都对不起他。  要是一个人保持着严肃认真、不辜负他人的想法,而别人也抱着如此一本正经、全力以赴的态度,那么人人都能以自己的风格,默默地谨守自己的岗位,辛勤地工作。放眼所见,人人都从善如流、力求改进,人人都为恢复善良天性而谨慎自守。如此一来,人与人之间就无所谓成败胜负。  然而,要是一个自以为很真诚,却误以为他人都是作表面功夫的伪君子,那么他必定为“别人皆负我”的念头所锢,而变得更加无视他人,时时诋毁他人,于是乎真正变成心狭气窄的小人了。因此,即使人人从善如流,彼此却互不信任,那就会削减了彼此的善,而更减低了大家同心努力的工作成果了。  打仗的时候,有句话说,“知己知彼,乃兵家首要之事”。而许多武将也说过:“虽为敌人,其人表现却颇杰出,令人敬佩。”这句话可以说是昭示我们,对自己和敌人都要给予正确真实的评价。  我们要是能够体悟到“虽为敌,亦可师”这句话的真髓,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那或许就能够对你我存在的价值,有正确的认识与评价。能做到这一点,实乃人间伟丈夫矣!  □ 杨布打狗  很久以前,在一个不太出名的小山村,住着一户姓杨的人家,靠在村旁种一片山地过日子。这户人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杨朱,小儿子叫杨布,两兄弟一边在家帮父母耕地、担水,一边勤读诗书。这兄弟两人都写得一手好字,交了一批诗文朋友。  有一天,弟弟杨布穿着一身白色的衣服兴致勃勃地出门访友。在快到朋友家的路上,不料天空突然下起雨来了,雨越下越大,杨布正走在前不着村、后不落店的山间小道上,只好硬着头皮顶着大雨,被淋得落汤鸡似地跑到了朋友家。杨布在朋友家脱掉了被雨水淋湿了的白色外衣,穿上了朋友的一身黑色外套。朋友家里招待杨布吃过饭,两人又谈论了许多关于诗词书画方面的话题。他们越谈越投机,越谈越开心,不觉天快黑下来了,杨布就把自己被雨水淋湿了的白色外衣晾在朋友家里,而自己就穿着朋友的一身黑色衣服告辞朋友回家。  要不是天愈来愈黑下来了,杨布还真有点儿雨后漫游山冈的雅兴哩!走着走着,不觉走到自家门口了,他还沉浸在白天与朋友畅谈的兴致里。这时,杨布家的狗却不知道是自家主人回来了,从黑地里猛冲出来对他汪汪直叫。忽然,那狗又后腿站起、前腿向上,似乎要朝杨布扑过来。杨布被自家的狗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十分恼火,他马上停住脚向旁边闪了一下,愤怒地向狗大声吼道:“瞎了眼,连我都不认识了!”于是顺手在门边抄起一根木棒要打那条狗。这时,哥哥杨朱听到了声音,立即从屋里出来,一边阻止杨布用木棒打狗,一边唤住了正在狂叫的狗并说:“你不要打它啊!应该想想看,你白天穿着一身白色衣服出去,这么晚了,又换了一身黑色衣服回家,假若是你自己,一下子能辨得清吗?这能怪狗吗?”  第4节:有容乃大(4)  杨布冷静地思考了一会儿,觉得哥哥杨朱讲的很有道理。狗这时也不汪汪地叫了。故事解读:  若自己变了,就不能怪别人对自己另眼相看。面对他人的误解,要理智地去化解。应用之道:  大千世界,纷繁人生,谁都可能误会他人,谁也都可能被他人误会。  误会即指别人对你的看法与你的实际情况不符,是无意之中产生的认识上的错觉。形成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言行不够谨慎,言谈行事有欠周到、欠细致、欠精明之处,致使他人不能准确地领会你的意图。二是对方的主观臆测,由于每个人不同的经历、学识、价值观、气质、心境等因素的影响,对同一件事、同一句话,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  误会给我们带来痛苦,带来烦恼,带来难堪,甚至会产生始料不及的悲剧。所以,陷入误会的圈子后,必须调整自己,采取有效的方式予以解除,使自己与他人都尽快地轻松、舒畅起来。  (1)消除自我委屈情绪  出现误会后,不必为自己辩解,总以为自己正确、有道理、不被理解。心中怀有委屈情绪的人,必定不愿开口向对方作解释。这种心理障碍妨碍彼此间的交流。此时,多替对方着想,无论他是气量小也好,心眼窄也好,不了解真相也好,不理解你的一番苦心也好,都不必去计较,只要你真诚地向他表明心迹,误会便会消除。比如你同朋友争论一个问题,当时有许多人在场。你本无意压他一头、让他当众出丑,但当时不能自制,说了许多过头的话,伤了他的自尊,使他误以为你在出风头,给他难堪,使他下不了台。事后,你应真诚地向他道歉,这样才能保持友谊,而不要怪罪对方小心眼,从而断绝来往。否则,你们就会因一次争论而导致关系破裂,由朋友而变成冤家了。  (2)查清原因方可化解怨恨  产生误会后,一方怒气冲冲,充满怨恨、敌视;一方满腹狐疑,委屈压抑,双方隔阂越陷越深,而且一谈即崩,大有新的误会接踵而来之势。此时,需要冷静,你必须下一番功夫内查外调,搞清楚对方的误解源于何处,否则,凭你费多少口舌,也不会解释清楚,搞不好,还会越描越黑,弄巧成拙。  (3)战胜自己的懦弱,当面说清  误会的类型千奇百怪、多种多样,但解决的最简捷、最方便的方法便是当面说清,大多数人也都欢迎这种方法。有人由于懦弱,不敢当面对质,结果把问题搞得极为复杂。记住,如果有的误会需要亲自向对方作说明,你一定不要找各种借口推脱,一定要克服困难,战胜自己,想方设法当面表明心迹。不要轻信第三者的只言片语。  (4)越拖越被动  有人被误会搞得焦头烂额,总觉得心中有难处,不好启齿,结果碍于情面,时间越拖越长,误会越陷越深,到最后无限止地蔓延,形成了令人极为苦恼的结果。所以,有了误会要迅速解释清楚,时间越长,就越被动。  □ 不妙的想像  在苏格兰的南部,有20年没下雪了,突然有一晚下了大雪。克兰赛先生很想去滑雪,可是又苦于没有雪橇。他的妻子对他说:“你的朋友米立干不是有雪橇么?我相信他一定会借给你的。”“真是好主意!”于是,克兰赛就去找他的好朋友米立干。路上很冷,他半路走进一间酒吧,去喝一杯酒。从酒吧出来的时候,他心里想:“我希望米立干能把雪橇借给我,不过也许他会怕我把他的雪橇弄坏了。”走着走着,他又想:“要是他自己不用,又舍不得借给我,那他真是一个无聊的家伙。”想着想着,他心里就有点闷,好像已经被米立干拒绝了。于是他走进了另一个酒吧,喝点酒来解闷。等他出来的时候,他就对自己说:“要是那个家伙真的不肯借给我,我一辈子也不跟他讲话。”  他到了米立干的家,已经夜深了,米立干的窗子已经没了灯光。他心里气急了,拾起一块石子,把窗玻璃打得粉碎。一会儿,米立干穿着睡衣,出现在那破了的窗口上,向街上愤怒地叫喊:“是谁把我的窗打碎了?”  “是我,混蛋!”克兰赛举着拳头向米立干挥舞:“你留着你的雪橇吧,看老子要把它打个稀烂!”  第5节:有容乃大(5)  这是个笑话,但这一类事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有一种人,总喜欢做这一类的想像,想像着别人看不起他,不肯借东西给他,到处讲他的坏话。在想像中,他还清清楚楚地听见这些坏话是怎么说的以及说这些话的声调……他就在这一类的想像中,生别人的气,生自己的气,甚至生全世界的气。你有没有遇见过这样的人呢?如果你恰好有这方面类似的毛病,赶快改掉吧,只有觉得别人喜欢你,在和他们交往的时候,你才能够把正面的信息反馈给他们,他们也会因此而真的喜欢上你。故事解读:  猜疑成性的人往往是孤独的,没有人愿意和喜欢猜疑的人呆在一起,这种孤独不是哲学家的心境孤傲,而是别人避而远之的孤独,如果喜猜疑再加上自私、畏惧,那就更惨了。应用之道: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适度的猜疑是一种逻辑推理,但过度的猜疑就是一种心理障碍,属于捕风捉影,神经过敏。正如有人所说:“猜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夜里起飞。”猜疑之心令人迷惑,乱人心智,让你分不清好坏,辨不清敌友。  本来是一对好友,因为一个无意识的动作或一句不经意的话,你便怀疑他是不是对你有意见,是不是有阴谋要搞你的鬼,结果处处提防,最终会葬送了你们的友谊。夫妻猜疑是最惨的了,妻子和别人一次正常的单独交往会被认为是偷情,一封同学的来信会被认为是情书,好一点的结果是家如冰屋,差一点的结局是妻离子散。  猜疑成性的人往往是孤独的,没有人愿意和喜欢猜疑的人呆在一起,这种孤独不是哲学家的心境孤傲,而是别人避而远之的孤独,如果喜猜疑再加上自私、畏惧,那就更惨了。  好猜疑的人不光疑别人,还自我虐待般地疑自己。最常见的就是常常觉得自己生病了,脉搏比昨天少跳了两次,怀疑自己心脏出了毛病。医生说没事,回来还琢磨这个医生是不是半路出家,水平不高。  有这种倾向的人该如何自我改善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试试。首先,一旦发现自己又习惯性地犯疑,立即心理暗示自己:停止推理。很少有人不知道多疑是一种毛病,只是无法控制自己。所以,可以通过逼自己去想别的事,掐自己的手指等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提醒和控制自己。长此以往,进而养成一种习惯,那么这种毛病就能基本改掉。  其次,要养成不太在乎别人看法的习惯。很多人多疑是因为对自己没信心,潜意识中希望通过别人的眼光来评价自己,因此,就会设法弄清楚各种眼光的含义,于是各种猜疑就油然而生。所以,要设法跳出这种怪圈,努力增强自信心。  另外,尽量地把心里的猜疑放到“外面”。做肚里文章是很伤人的,可以找个好朋友把心里的猜疑和他聊聊,他往往会告诉你这是无中生有。久而久之,你就会觉得可笑:自己怎么会想这些东西。你也可以把猜疑写到日记本上,写着写着,你也会觉得很无聊,于是心里也会随之轻松。当然有胆量和被猜疑的人正面交流一下,那很可能是最有效的。  最后,以宽容之心待之。斤斤计较肯定会纠缠不清,猜疑不定。如能宽容待人,自然不会去乱猜疑。经常告诉自己:不要管别人怎么想,这纯粹是别人的事,是别人的权利。我可能有错,他也可能有错,别计较这么多,有时间猜疑还不如去看篇小说。  □ 小和尚的答案  从前,普陀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他们师徒二人在寺庙中相依为命。  有一天,老和尚给小和尚出了一个问题:“一个爱清洁的人和一个不爱清洁的人一同从外面回来,是爱清洁的人先去洗澡,还是不爱清洁的人先去洗澡?”  小和尚搔了搔头皮,迅速地答道:“当然是不爱清洁的人先去洗澡,因为他身上脏得很。”老和尚看了看小和尚,不置可否。  小和尚以为自己回答得不正确,又马上改口说:“一定是那个爱清洁的人先去洗澡。”  老和尚问:“为什么?”  小和尚胸有成竹地说:“那还不简单,爱清洁的人有爱洗澡的习惯,不爱清洁的人没有爱洗澡的习惯,只有爱清洁的人才有可能去洗澡。”说完,小和尚等待师傅的夸奖。  第6节:有容乃大(6)  出乎意料的是,老和尚不但没有夸奖小和尚,还说小和尚没有悟性,小和尚更加莫名其妙了。  “两个都得去洗澡,爱清洁的有洗澡的习惯,不爱清洁的需要洗澡。”小和尚只有这样回答了。可师傅的脸色告诉他,又错了。  小和尚只剩下最后一个答案,于是怯生生地回答:“两个都不去洗澡,原因是爱清洁的人很干净,不需要洗澡,不爱清洁的人没有洗澡的习惯。”  他刚说完,老和尚满意地说:“其实,你已经把四个答案都说出来了,但你每次都认准一个是正确的,你的答案是不全面的。因此,单单拿出一个都不是正确的答案。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尤其是在与人交往中,有时并非因为做得不对,而是没有全面地考虑问题。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一个问题并非只有一个答案。故事解读:  生活中的问题,并非只有一个答案,所以没有必要为了一个固定的答案而去争辩是非。应用之道:  在对方陈述他们的观点、意见、看法和某种判断时,我们总爱否定他们,有时甚至会粗暴无礼地打断他们的话,说:“你说的不对”、“不是你说的那样”、“我不同意你的说法”,等等,这一下便产生了火药味,双方争辩起来,争吵起来,进而还会人身攻击和谩骂,搞的双方都很没趣。  有时对方说的并非没有道理,或者很有道理时,我们也受虚荣心的怂恿,故意不同意对方,抢着说出我们的高见,其实我们的高见并非高见,而是些很蠢的话。我们只不过是想在大庭广众面前出出风头罢了。就是我们稍微谦虚一点,把对方视为一家之言,然后我们也会从另一种角度出发,大谈我们的想法。其实我们的想法,又何尝不是一家之言呢?我们对人家的反驳或补充毫无必要。只是我们太爱表现自己了,太爱表达自己了。我们的那些意见,大多很愚蠢,很浅薄,很让人见笑。我们不知道这些,蠢头蠢脑地把它们说得义正辞严。  有时我们完全是出于心里别扭,想干扰对方,说出一些莫衷一是的言辞,我们并不想讲道理,只是不愿意赞同对方罢了。我们这种行为,有时是有意识的,有时是无意识的。为着这种无谓的东西,我们失去了很多难得的朋友、很多难得的机遇。其实我们对人家的这种否定和责难,除去自身完全没有意义外,对我们自己也毫无益处,我们在否定和为难别人时,我们自己也被否定了、为难了。在生活中,我们自己为自己制造的这种晦气太多了。  我们完全可以十分大方地肯定对方,学会点头称“是”。我们可以欣赏对方的观点、辩词和立论,想想它们有哪些合理的地方、对的地方、于我们有益的地方。如果实在没有合理的地方、对的地方,甚至一无是处,我们也完全可以只当听听“故事”就作罢,而不必在言辞上较劲认真,这在很多时候是无益的。相反,认真地倾听对方,点头认可,不仅会使我们谦听受益、启悟智思,还会使我们多交朋友,在其他方面,受人实惠,如鱼得水。比方,你可以这样试试,一边认真地倾听着,一边点着头,说:“你说的很有道理”,“我完全赞同你的意见”,“你的话对我启发很大”,等等。只要认真地倾听,就会使对方感觉很好,他的内心也会因此而温和起来。顺着人家的话说,肯定人家的道理,这是人际交流中最基本的常识和技巧。据说老虎的毛要顺着摸,反过来理解,顺着摸老虎的毛,老虎也会驯顺。如此凶猛的动物,都能把它降住,可见“顺着摸”的厉害了。尝试一下“顺着他”战胜他的招数吧!  □ 以柔克刚  在加拿大魁北克山麓,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却有一个独特的景观:西坡长满了松柏、女贞等大大小小的树,东坡却如精心遴选过了的一般——只有雪松。这一奇景异观曾经吸引不少人前去探究其中的奥秘,但却一直无人能够揭开谜底。  1983年冬,一对婚姻濒临破裂而又不乏浪漫习性的加拿大夫妇,准备作一次长途旅行,以期重新找回昔日的爱情。两人约定:如能找回就继续生活,否则就分手。当他们来到那个山谷的时候,大下起了大雪。他们只好躲在帐篷里,看着漫天的大雪飞舞。不经意间,他们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下得大而密。不一会儿,雪松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雪。然而,每当雪落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会向下弯曲,使雪滑落下来。就这样,反复地积雪,反复地弯曲,反复地滑落,无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其他的树则由于不能弯曲而很快就被压断了。西坡的雪下得很小,不少树都没有受到损害。  第7节:有容乃大(7)  妻子若有所悟,对丈夫说:“东坡肯定也长过其他的树,只不过由于不会弯曲而被大雪摧毁了。”丈夫点头之际,两人似乎同时恍然大悟,旋即忘情地紧拥热吻起来。丈夫兴奋地说:“我们揭开了一个谜——对于外界的压力,要尽可能去承受;在承受不了的时候,要像雪松一样弯曲一下,这样就不会被压垮。”  一对浪漫的夫妇,通过一次特殊的旅行,不仅揭开了一个自然之谜,而且找到了一个人生真谛。故事解读:  如同弯弓是为了更有力地射箭,退却是为了更勇猛地进攻一样,柔软的关键在于韬光养晦、蓄势待发。这是一种至高至善的人生艺术,只有精心锻造才能成就!应用之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你需要挖掘出这些长处并且给予尊重。正如美国作家爱默生所说:“每一个我所碰到的人,都在某方面比我优秀,而在那方面,我可以向他学习。”  当你真正以谦逊之心,以欣赏之心,以包容之心对待他人时,对方一定会感到自己受到了重视,因而把你当做一个令人愉快的朋友,产生对你的亲切之感。  按照这一规则,几乎所有的社会矛盾冲突都可以在客客气气的商讨中得到解决,它包括下列方法:  以柔克刚法。双方发生冲突,绝不能强迫对方,即使你有权力、有实力,也不能强迫人。采用以柔克刚,软磨硬泡,会减少乃至降低对方的反感,即使做不成生意,也丢不了声望。  妥协求和法。两个人下棋,谁都不认输,当你看到赢的希望不大,不妨主动说:“不行了,和棋”,这比最后真的和了甚至输了要好。生意谈不下去,还硬着头皮捱,不如换个说法,暂停。这样,不至于造成对方反感。  合作法。明确你和他的需求,考虑各种可能,找出双方都能满意的方案。这样,你好我好,和气生财,各有所获,冲突烟消云散。  容纳法。尊重差异,容纳对方,不在细枝末节上争你高我低,宽容大度才能笑口常开。  转移法。话不投机出现僵局,你可自言自语,自我解脱,转移话题,首先“停火”。如,可以说,“事情好商量,咱们一回生二回熟”。  从容法。受到取笑或者攻击,不动声色,态度从容,沉着冷静,严控自己。心理学家告诉人们制怒的有效办法,就是闭眼静坐,舌舐上牙床3分钟,3分钟过后,“多云转晴”。  认错法。确实因你语言不当,行为不周,或者过于鲁莽、草率,触了人家自尊,冒犯了对方,应当老老实实地、规规矩矩地诚恳道歉。“这事怪我,请多包涵,实在对不起了。”这样,可解决诸多尴尬。  沉默法。双方发生争执,各持己见,甚至对方咄咄逼人,你也不要扭头就走,不要火上浇油,可以坐在那里,不吭气,不吱声,让对方以为你“没电了”。实际上,此时无声胜有声,他也就渐渐地泄气了,因为,一个巴掌拍不响嘛!  □ 禅师和小偷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洁的月光下,他突然开悟了自性的般若。  他喜悦地走回住处,眼见到自己的茅屋遭小偷光顾,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的时候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见禅师,正感到惊愕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  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穿过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  禅师目送小偷走了以后,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着窗外的明月,进入空境。  第二天,他在阳光温暖的抚触下,从极深的禅室里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故事解读:  豁达是一种宽容。恢弘大度,胸无芥蒂,肚大能容,吐纳百川。豁达的人,心大,心宽,人生的道路也会越走越宽。应用之道:  第8节:有容乃大(8)  在我们的花园里,有着各种各样的花,有的花虽然好看却没有芳香,而有的花还未靠近就散发出令人心醉的沁香,这就是花的魅力。同样,有的人看似和善,我们却觉得他(她)离我们十分遥远,而有的时候,有些人即使与我们偶尔相识,只有一面之交,也能引起我们的注意,使我们喜悦,这是什么道理呢?他(她)能打动我们,使我们善待他们,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这是一种不可言喻的两情相悦,他给予我们的犹如芳香给予花儿的一样。就是人人自己可修养的人格,存在于人人都具有的“不可言喻的美”的后面。  这种人格,也许是我们看见的他们的目光,也许是我们看见的他们的微笑,或许是我们看见的他们的举止言谈。如果把这些“人格”凑合在一起,我们便得到一个印象,一个结论:就是他们深得别人的喜欢,使别人饶有兴趣。我们在不知不觉之中,便和他们接近,成为好朋友,这其中,不但我们提高了自我而且也发展了人格,而使我们相悦的他们也同样认同了我们的人格。  毫无疑问,今天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人,明显缺乏的便是这种对人的兴趣。其原因,不外是他们在应酬人际关系的人生舞台上既不具备天生的人格魅力,又不去努力。他们漠视人生,这就好比是打桌球的人,不精于打,玩高尔夫球的人,不精于玩。于是,他们总是输家。  社会上还有一些人,每每把我们人格特性剥夺掉,把我们对别人的趣味减轻,把我们的不可言喻的美德窒息。如果我们受了他们的影响,而失去了我们的魅力,那便是我们的失败;如果我们能抗拒他们的影响把我们的魅力发挥出来,那便是我们的成功。  只要我们处事不惊,应对有方,在待人接物中处处制胜,那么,我们对人的兴趣,便自然而然地滋长了;同时,我们的特性和自信心也得以俱来了。到那时,一面留心他人的人格,一面发展自己的人格,便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  一旦我们对人的同情心日渐滋长,人们的真正需要和感情,便可症结洞见。著名汽车大王福特曾说过:“了解人性的最好方法,便是与人要好。”  没有人能强迫我们对别人发生兴趣,可是我们自己应当建立起对别人的兴趣。这种事情并不难做,只要我们多加小心,明白我们应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小心地与别人周旋,就能发挥我们健全人格的威力,成为具有魅力的人,成为善解人意总获好感的赢家。  因此,可以这样说,这些令我们喜爱的他人身上的“人格”特征,是他人身上放射出的一种魅力。许多人,无论他们的相貌是否英俊,都具有这种人格的魅力,具有令人尊敬、爱戴的凝聚力。凡具有领袖才略的人,都是这种人格的魅力使然。如何获得人格的魅力,这是芸芸众生所共求的一个目标,对此,千言万语,只有一个重要的关键,那就是对人要有发自内心的兴趣。  □ 杀掉不如改掉  一只公鸡早晨起来报晓。天亮,被主人提出来杀了。  又一只公鸡早晨起来报晓。天亮,被主人提出来杀了。又一只公鸡早晨起来报晓,天亮,还是被主人提出来杀了。  邻居不解,问:“这些公鸡每天报晓都挺准时的,你杀它们干什么?”  那人说:“早晨我有晚起的习惯,它们却叫得很早。”  邻居说:“这不是它们的过错,报晓是公鸡的天职。”  那人说:“这个我不管,我需要的是和母鸡交配的公鸡,而不是报晓的公鸡。”  邻居说:“可公鸡是不能不报晓的,你难道不能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吗?”  “这个很难,”那人说,“我曾想割掉它们的嗓子,后来又想扎上它们的嘴,可这样太麻烦,而杀它们却很省事。”  “那你为什么不改变一下睡觉的习惯呢?”邻居疑惑地问。  “改变我的生活习惯,这怎么可能呢!”那人说,“我有这个习惯已几十年了,怎么会为几只公鸡而去改变呢?再说我是主人,它们应该符合我的需求,它们的行为与我发生矛盾时,受损失的只能是它们,怎么会是我呢?”  于是那人一直保持着杀鸡的习惯。故事解读:  第9节:有容乃大(9)  往往自己目前只要做出一点点让步就可解决的矛盾,却要在将来付出巨大的牺牲乃至生命。在人生旅途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是你去适应别人还是别人适应你呢,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应用之道:  有些家长抱怨孩子不听话,有些领导责怪群众不自觉,某些人对于朋友和同事不接受自己的劝告很不满意,……改变别人实在是太难,怎么办呢?这就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强迫压制,一是撒手不管。这两种倾向只会使人际关系遭到破坏,而不是得到改善。  改变一个人很难,看起来是这个人不通情达理,甚至不知好歹。实际上,大多数的情况不是这样。而是处于领导岗位、负有教育责任和好心规劝帮助亲友的人没有改变自己,甚至从来没有想过改变自己。  在人际交往与关系上一定要树立自由平等的意识,一定要观念开放,这不仅指我们自己自由主动与别人交往和相处,并在交流中发挥能动性,而且包括要尊重和承认对方的自由主动性。问题常常出在执意要改变别人的人只关心或更关心维护自己的权利、意图和感情,而不能适应和维护对方的自由主动性。  有一位名牌大学的教授一直为他的儿子能在这所大学就读而煞费苦心地做准备。但当机会临近时,他的儿子却不肯去这所大学读书。这使父亲深感不安和恼火,他三番五次忠告说毕业于该校将成为儿子的一大资本,而且这也是他家的传统,三代人都毕业于这所著名学府。父亲多次劝告、敦促,甚至恳求儿子,一直指望儿子回心转意。  问题的复杂微妙在于儿子早已感到父亲对他的爱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要听从父母的旨意,父亲要求他就读于该校的愿望胜过将他作为一个人、一个儿子而给予他的重视。这就是结在儿子心头的疙瘩。因此,儿子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独立自主与个性而决心进行抗争。这种不肯给予对方以自由的守旧意识在我们这个习惯于“家本位”与“官本位”的社会里是许多人很少能意识到的一个可怕的误区。  好在父亲毕竟有较高的文化知识,他经过一番激烈的反思,决定放弃有条件的爱。他与妻子商定,无论儿子作出什么选择都将无条件地爱他。做到这一点当然很不容易,为了儿子的学历和前途,父母一直在筹划操劳,但现在只好改变自己。他们把这个新的决定对儿子坦诚相告,而且说明这样做并不是为了控制他,试图使他驯服,而是改变他们自己的观念的必然结果。  当时,儿子没有作出什么反应。一周后,他告诉父母,他仍决定不去那所学校读书。父母对此已有精神准备,所以继续对儿子表现出无条件的爱,生活照常进行。不久以后,儿子的主意改变了,由于感到再也不必维护自己的自由和独立,他便进行了比较客观而深入的反思,他发现自已其实也需要有父母所希望的学历,便提出了报考该大学的申请,并把新的决定告诉了父母,父母当然赞同。  □ 让他三尺又何妨  明朝正德年间状元舒芬,作了翰林修撰后在京供职。他儿子多次写信告诉他说邻家每年都要侵占他家的墙基,并希望舒芬能修书父母官,争回墙基。舒芬看完信后在信尾题一诗寄给他儿子:  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多次来信只说墙基之争,谦让对方一步又有什么关系呢?秦始皇妄想把帝业传至千万世,为此不惜耗尽民力去修筑万里长城,结果又如何呢?秦至二世而终,只有长城兀立万古是昔王荒唐的见证。  他这种勇于“让”的精神感动了邻居,两家互谅互让各得其所,从此和睦相处。故事解读:  在原则问题上,不主张让步,但在生活中一些小事上,让一步又何妨。每日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争论不休,光阴便在吵吵嚷嚷中悄然而过,退一步则会心平气和,海阔天空。应用之道:  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妥协便是其中的一种。  妥协是双方或多方在某种条件下达成一种共识,而且这种共识很多情况下都是一种暂时的。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这种策略并不是一种最好的办法,但在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采用之前,它却是最好的方法,因为它确实能给你带来不少好处。例如:  第10节:有容乃大(10)  ·可以避免让你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以及其它资源。当胜利实不可得,而资源日渐消耗殆尽时,妥协可以立即停止消耗,使自己有一个喘息、休整的机会,以待日后东山再起。也许你会认为,强者是不需要妥协的,因为他力量强大、资源丰富、不怕消耗;表面上看似乎有些道理,但问题是,当强者所面临的弱者以决一死战的气势咬住你时,强者纵然得胜,也只能是一种惨胜,而且损失不小。所以,强者在某些状况下也需要采取妥协策略,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可以通过妥协时的缓和阶段来扭转对你不利的劣势。对方提出妥协,表示他有力不从心之处,他也需要喘息,说不定他根本想放弃这场战争;如果是你提出,而他也愿意接受,并且同意你所提的条件,表示他也无心或无力继续这场战争,否则他是不大可能放弃胜利果实的。因此妥协可创造一个和平的时间和空间,而你便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控制敌我态势的转变。  ·可以维持自己最起码的存在。妥协常常是有附加条件的,如果你是弱者,并且主动提出妥协,那么可能要付出相当的代价,但这样你换得了存在;存在是一切的根本,因为没有存在,就没有明天,没有未来。也许这种附带条件的妥协对你不公平,让你感到屈辱,但用屈辱换得存在,换得希望,相信这种暂时之屈也是值得的。  妥协有时候会被认为是屈服、软弱的投降之举,但如果从上面我们所提出的几点来看,妥协其实是一种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丛林智慧,凡是人性丛林里的智者,都懂得在恰当时机接受别人的妥协,或向别人提出妥协,毕竟人要生存,靠的是理性,而不是一时的意气。  不过,采取妥协策略时也要视情况而定。  第一,要看你的目标何在。也就是说,你不必把资源浪费在无益的争斗上,能妥协就妥协,不能妥协,放弃争斗也未尝不可。但若你争斗的目的为的是某一大的目标,而这一目标对你至关重要,或者会改变你的一生,那你绝不可轻易妥协。  第二,要看妥协的条件。如果要面子就得保全面子,要利益就得获取利益,但不必把对方弄得毫无退路,人逼急了也会跳墙;更何况,除非你消除对方,否则他的力量是永远存在的。如果你是提出妥协的弱势者,且抱着一种不惜玉石俱焚的决心,相信对方会接受你的条件。  总之,妥协可改变现状,转危为安,它是一种战术,也是一种战略,当今的政治家们也许最擅长此道。  第11节:人在江湖(1)  第二章 人在江湖  □ 适当掩藏自己  《三国演义》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曹操对刘备一向存有戒心,害怕他将来会对自己不利,因而想设法除掉他。可是,曹操却无法肯定这一点,他也不想因“误杀好人”而轻易背上骂名。在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的情况下,曹操决定试探一下刘备是不是真的具有威胁性。  一天,他在府中设宴款待刘备。席间,曹操装作毫不在意地对刘备说:“当今天下能够配得上称为英雄的人,就只有你和我两个了。至于袁绍、袁术、刘表等封疆大吏、一方诸侯,别看他们显得很风光,实际上是不值一提的草包。”  刘备正在夹菜,听到这句话时不禁心中一惊,吓得把筷子都掉到地上了。  恰在此时,天空中响了一声雷。刘备赶忙乘机对曹操说:“雷声把我吓了一大跳,弄得筷子都没能拿住。实在让我害怕呀!”  曹操本想借品评天下人物的话题来试探刘备是否具有英雄气概,将来是否会成为自己的心腹大患,但他没有想到,刘备竟然这样“怯弱无能”,于是就从内心里看轻刘备了。因此,曹操便打消了除掉刘备的念头。故事解读:  如果你能巧妙地掩藏自己,不让别人轻易看透,那么,别人就会对你放松戒备,或是不敢对你轻易下手出招。这样,你就能更好地保护自己,获得更多、更好的机会。应用之道:  17世纪西班牙一位著名思想家葛拉西安,曾经告诫人们:“千万不要让人了解你的全部。”他说:“深谋远虑的艺术,就是善用你的智慧清晰地洞察情势,衡量情势。此中最重要的就是让人们知道你,但不让他们了解你;不断地培养他们对你的期望,又绝不完全满足他们的期望。当你每成一功,他们便会因为你的伟大业绩而盼望更伟大的业绩。”  这位社会经验极其丰富的思想家还解释说:“看透别人就能主宰别人,被别人看透则会被别人主宰,胜利能因此易手。善于识破他人,可以号令全局;善于隐藏自己,就不必担心会落入圈套。”“要想受到别人的尊重,就不要让任何人了解你的全部。一旦被人识破你的才能局限后,你就很难获得别人的敬仰和尊重。”  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就十分明白以上的道理,他曾经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仆人眼里无伟人。”正因如此,所以他把保持“神秘感”作为自己担当领袖必须遵循的一个信条,而且竭尽全力地做到这一点。  事实上,假如一个人被人一眼就能看穿,让人一览无余的话,不仅难以受到别人尊重,而且还会因此而使别人更加小心防范,甚至陷自己于危险的境地。  □ 识时务者为俊杰  张良年少时因谋刺秦始皇未遂,被迫流落到下邳。一日,他到沂水桥上散步,遇一穿着短袍的老翁,老翁故意把鞋摔到桥下,然后傲慢差使张良说:“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愕然,不禁拔拳想要打他。但碍于长者之故,不忍下手,只好违心地下去取鞋。老人又命其给穿上。饱经沧桑、心怀大志的张良,对此带有侮辱性的举动,居然强忍不满,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谢,反而仰面长笑而去。张良呆视良久,老人又折返回来,赞叹说:“孺子可教也!”遂约其5天后凌晨在此再次相会。张良迷惑不解,但反应仍然相当迅捷,跪地应诺。  5天后,鸡鸣之时,张良便急匆匆赶到桥上。不料老人已先到,并斥责他:“为什么迟到,再过五天早点来”。第三次,张良半夜就去桥上等候。他的真诚和隐忍博得了老人的赞赏,这才送给他一本书,说:“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十年后天下大乱,你用此书兴邦立国;十三年后再来见我。我是济北毂城山下的黄石公。”说罢扬长而去。  张良惊喜异常,天亮看书,乃《太公兵法》。从此,张良日夜诵读,刻苦钻研兵法,俯仰天下大事,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故事解读:  大丈夫要能屈能伸,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应用之道:  现实生活是残酷的,很多人都会碰到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残酷的现实需要你对人俯首听命,这样的时候,你必须面对现实。要知道,敢于碰硬,不失为一种壮举。可是,胳膊拧不过大腿。硬要拿着鸡蛋去与石头碰撞,只能是无谓的牺牲。这时候,就需要用另一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不妨拿出一块心地,搁下不平之事,闭起双眼,权当不觉。  还是那句话:忍!  不少人一遇不平,就为了所谓的“面子”和“尊严”,与人争斗,有些人因此而一败涂地,有些人虽然获得“胜利”,却元气大伤!匹夫之勇,人人做得到;百忍成金,才能成就大事。  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所谓俊杰,并非专指那些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冲锋陷阵无坚不摧的英雄,而应当包括那些看准时局,能屈能伸的处世者。  忍,作为一种处世的学问,特别是对于许多要甘居人下的普通人来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所以,俗话说:心字头上一把刀,一事当前忍为高。  对自己的朋友、上司,你不可能事事据理力争,对于自己的长辈、老板的某些指示,某些命令,也许会因为你主观理解上的偏差而得不到有利的实施,但你却又觉得自己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在这样情况下,上司、长辈,老板、领导对你批评和指责是很正常的,不要急于辩解,认为自己无比委屈,其实错误就在你的身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尊老、尊上服从的习惯,许多人都是在忍让和服从了多少年以后,由丑媳妇熬成婆的。在这之前,他们不知道忍了多少回,从这方面一想,你就容易忍耐了。  当然,对于许多下属职员来说,遇事不加辨明,便着手去实施是你的一大工作弊病,你和领导之间缺乏必要的默契。对于领导,首先是服从,然后才能有改变。不是让领导去适应你,而是你去适应领导。上司给予的指示和命令,必须清清楚楚地理解,然后才有可能有效地执行。对于上司,他们发一发脾气也是很正常的,不要希望每个领导都是慈祥无比。你需要忍受这种压力,同时要以积极的行动去尽量避免这种压力。  第12节:人在江湖(2)  现在让我告诉你,当你面对指责欲望和权力欲望极强的老板、长辈和领导时,要学着把握下列一些“忍”学经验:  1.学会洗耳恭听,认真听懂老板的每一句话,在老板发布命令的过程中不要自以为聪明地加入自己的主观理解。  2.称呼老板时,要把职称一字不拉地称呼全,而且要态度恭敬谦逊。不要显得勉为其难或语含讥讽。  3.避免一些亲昵行为,比如拍拍老板的肩膀、后背,这会使对方认为你意存狎亵,心存不敬,从而使你寸步难行。  4.即使你已经做得非常出色,也不要居功自傲,要时刻注意功劳的大部分都是老板的,是老板的英明决策造就出你的非凡成绩……  5.如果你的同事正被老板训斥,而你却又恰巧在场内,那么你的任务不是紧着替同事开脱而是去给老板端一杯热茶或一杯咖啡,毕竟他(她)才有左右这场争端的权利。  □ 求职策略  有一位留学美国的计算机博士,毕业后在美国找工作,结果接连碰壁,许多家公司都将这位博士拒之门外。这样高的学历,这样吃香的专业,为什么找不到一份工作呢?  万般无奈之下,这位博士决定换一种方法试试。  他收起了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种最低身份再去求职。不久他就被一家电脑公司录用,做一名最基层的程序录入员。这是一份稍有学历的人就都不愿去干的工作,而这位博士却干得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没过多久,上司就发现了他的出众才华:他居然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这绝非一般录入人员所能比的。这时他亮出了自己的学士证书,老板于是给他调换了一个与本科毕业生对口的工作。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在新的岗位上游刃有余,还能提出不少有价值的建议,这比一般大学生高明,这时他才亮出自己的硕士身份,老板又提升了他。  有了前两次的经验,老板也比较注意观察他,发现他还是比硕士有水平,对专业知识的广度与深度都非常人可比,就再次找他谈话。这时他拿出博士学位证明,并叙述了自己这样做的原因。此时老板才恍然大悟,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因为对他的学识、能力及敬业精神早已全面了解了。故事解读:  这个博士是聪明的,碰了几次钉子后,他放下身份与架子,甚至让别人看低自己,然后在实际工作中一次次地展现自己的才华,让别人一次一次地对自己刮目相看,他的形象就逐渐高大起来。许多年轻人初入社会时,往往把自己的一堆头衔、底牌全部亮出来,夸耀自己,结果或者让别人反感难以与人合作,或者招来很高的期望值而让人失望,稍有失误便不好翻身。应用之道:  经常听到人们讨论千里马重要还是伯乐重要的问题。这问题真的如此重要吗?这涉及到千里马之所以叫千里马的问题。如果连让伯乐看到的本领都没有,这个千里恐怕就有了些水分;相反,伯乐们忙得就有点儿不可开交了。伯乐们能不能找到也完全缘于千里马的特有属性,那是一目了然的事儿,跟拍脑门没关系。  正所谓“口袋里装不得锥子”。锥子就是锥子,你把它放在口袋里也没用,因为你藏不住。这就像有些单位把人才牢牢拴住,这种做法幼稚得很,如果他真是人才,自然有一万种以上的办法离开你们那儿,走不了本身就已经露怯了,如今总是遇到人们抱怨自己机遇不好,这固然有时机不成熟的问题,可是,你并没有为自己创造足够的机会,这就像60年代铁人说的那样:“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口袋里装不得锥子”还有一个比较文雅的说法,叫做“脱颖而出”。明星们大都这样。即使你追踪以至编造他们的绯闻也没用,这只能使他们更出名,他们都有出名的办法,会在适当的时候展示自己、包装自己、推销自己,这种本领是至关重要的。从小时候就能看出来,会吵的小孩儿有糖吃。他们懂得如何引起大人的注意,于是,自然也就满足了自己的愿望。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生手段,否则,你有可能白忙了一场又一场,从而构筑了人生的遗憾。  当然,“脱颖而出”的时间和地点都是大学问。如果你没有实力,不是什么千里马,千万别到伯乐那里去讨人嫌,弄不好有让人杀了吃肉的危险。不会吵的孩子不一定不吵,但是,他们吵的时间和地点都不对,如果再得“理”不让人,那就会挨一顿打却吃不到糖。还不如不吵呢!所以说,你必须有足够的资本,还必须懂得操作的办法,否则,慎重一点也没什么不好。可能你因此会窝囊一点,但是,这样对于你来说很安全,你可以在这段时间苦练内功,从驽马变为千里马,这就是人生充电的道理。  第13节:人在江湖(3)  有的人天生就非常内向,这对于成功来说,似乎有点先天不足。你活得没有状态,或者说是不够投入,你永远也不会成为主角,任何一个有可能成功的人生来都不是为沉闷的戏文作配角的。这是一种张扬的魄力,但是光外向也没用,真正成功的人,必然懂得冷静沉思的意义。他们永远都不可能成为漂泊的浮萍,他们的火候掌握得好,沉思之后必然是更大的爆发。  可见,最重要的是如何成为“锥子”的问题。如果你不是锥子,在兜里怎么拱都没用;如果是锥子,不拱也能出头。锥子需要磨,在没磨之前,谁都只是一块铁,磨了之后就可能成为刀成为剑成为锥子。当然,磨是需要一番功夫的。有的人经不起这样的辛苦和麻烦,在人生的道路上麻木游戏几次过后,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还是那么一块铁,被人们随意地丢在了荒野或是成为垫桌角的工具,头顶着沉甸甸的桌子,也没有人注意到他们的存在。如果它恶作剧地捣乱,立刻就会有另一块铁来替代它,它也就熔化到了铁炉里或者跟荒野中的那块铁称兄道弟去了。  □ 君子报仇  有一个人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他愤愤地对朋友说:“我的长官一点也不把我放在眼里,改天我要对他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  “你对于那家贸易公司完全弄清楚了吗?对于他们做国际贸易的窍门完全搞通了吗?”他的朋友反问。  “没有!”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建议你好好地把他们的一切贸易技巧、商业文书和公司组织完全搞通,甚至连怎么修理复印机的小故障都学会,然后辞职不干。”他的朋友建议,“你用他们的公司,做免费学习的地方,什么东西都通了之后,再一走了之,不是既出了气,又有许多收获吗?”  那人听从了朋友的建议,从此便默记偷学,甚至下班之后,还留在办公室研究写商业文书的方法。  一年之后,那位朋友偶然遇到他:  “你现在大概多半都学会了,可以准备拍桌子不干了吧!”  “可是我发现近半年来,老板对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是委以重任,又升官、又加薪,我已经成为公司的红人了!”  “这是我早就料到的!”他的朋友笑着说:“当初你的老板不重视你,是因为你的能力不足,却又不努力学习;而后你痛下苦功,担当日巨,当然会令他对你刮目相看。只知抱怨长官的态度,却不反省自己的能力,这是人们常犯的毛病啊!”故事解读:  如果你不被领导重视,不妨试试这种“报仇”方法。应用之道:  人生难免会有不得意之时,如果你对某一事态的解释不能让自己满意,或者让自己紧张、悲哀或心碎,那么就索性换一种解释,因为只有你自己才是种种解释的创造者和享用者。不论眼下的处境和心情如何,都应对世界、对人生、对他人、对自己给出一种令人欣慰,使人平静和充满幸福的解释,因为任何人也剥夺不了你的这种解释权,你为什么不用一种解释让自己的心境亮堂起来呢?当你以善意对待身边人、身边事时,你的周围也会反射出这种善良之光。举例来说,你现在的工作恰恰不是你所情愿,怎么办呢?有项调查报告指出,最不快乐的人,是那种学非所用的人,艺术家教心理学,工艺师教化学,苦啊。这时,你不妨走另一条道路,即尝试一下将你的所长与你的工作联系起来看是否有共同之处。也许它会让你有意外的收获呢。心理学家的研究证实,天生我材必有用,只有发挥出自己长处的,才可胜任愉快。尽可能发挥所长,就是把你最能表现、最可胜任、最具才情的一面崭露出来,这样你就会充满快乐。正如有人所说:“与其花时间去纠正自己的弱点,不如花时间来创造自己的优点”。  也许你对自己究竟适合做什么或究竟喜欢做什么尚不了解,那么你可以尝试对自己进行下列测试:  1.先把那些会令你不悦的情况列下来,而你的反应对你自己、周围环境以及周围的人到底会有什么影响呢?仔细想一想,到底有哪些事是会令你愤怒或害怕,或是你会想要掩饰不愿让人发现的,统统都把它们记在纸上。  第14节:人在江湖(4)  2.在列出了所有的项目之后,请仔细研究一番,问问自己,到底你的反应对自己会不会有什么不良的后果?想想看,如果你不作任何改变,还是继续这样让自己遇有类似情况就有类似反应,对你会有好处吗?还是你应该把自己这种习惯给彻底改掉?  3.接下来,你可以试问自己,到底怎么样的反应是你比较希望有的?把它们都一一写下来。  4.在心里面大致对每种情况都有个谱,不断地练习,让自己有正面的反应。  □ 怀才不遇  小王和小李是艺术系的同班同学,小李毕业后因父亲的关系,进入某报社担任美术设计工作。  不甚如意的小王,每次看见小李在报上刊出的作品,就痛骂报社只认人情,不长眼睛。但是原本才学远不及小王的小李,由于报社的工作环境好,经常能接触最新的材料与作品,加上困而后学的努力,几年后树立起自己独特的风格,也闯出了不小的名声。  小王终于不再讥评小李,因为长久地怨天尤人,使他由一时的怀才不遇,变为真正的外强中干,作品的水准,已经远远落后于小李了。  社会上虽然有许多不公平的事,但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加倍地努力,以求出头,使自己有能力创造一个未来公平的社会;如果只知自怨自艾,恐怕原本短期的时运不济,终要成为长期的命运多舛了。故事解读:  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如果总是抱怨怀才不遇,一则说明你没有推销自己的才华;二则你有的那点才还太小。应用之道:  推销学不仅是一门告诉我们如何成功地完成销售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告诉我们如何成功地与人交往的学问。它涉及到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与处理事务的方法,是一种生活哲学。是作为一个现代人不能不知的一门软科学。  培根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当机会把一个有头发的头伸出来,而你没有及时抓住的话,回头它便伸出一个秃头来了。”莎士比亚也说过:“人间事均有涨潮和落潮的时候,把握着潮头,它就会引你走向好运。”机遇存在于言谈中,机遇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机遇也同时蕴藏在书海中,在思考中。它要靠你去发掘,透过主观的努力,创造出客观条件。如何把握时机,展露自己的才华,则要靠适时的自我推荐。因此有人说:推销乃是现代化社会中一种重要的生活技能。  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人想获得成功或被人接纳,首先他需要把自己推销出去。别人也只有在接纳你这个人之后,才愿意进一步地去了解你的想法或建议。因此自我推销是一种自我推荐的方法,也是一种说服力。这种能力是取得任何一种工作或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大量的知识、积极进取的信心和不断完善的自我修养。它不仅是一种技巧,也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  在中西方历史上,我们可以找到很多推销自我最成功的典型。其中最典型的在西方社会里,可以说是耶稣。他有十二个门徒,他死了以后,他的思想被传播出去,影响了西方社会近二千年。在中国就要推孔子了。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但他的思想、言论被他的三千弟子传下来到后代,至今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为。  总之,推销自己是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实事求是,不夸张、不吹嘘,不自我膨胀的一种自我表现的方法。在传统的旧观念里,含蓄被认为是一种美德。但是在现代急速发展的工商业社会里,为加速并增进对方的认识,把握时机,推销自己则是个人追求成功的一种途径。  □ 慢游的快艇  一个久不被重用的年轻人,借单位集体到西湖春游之机,慕名拜访了清莲寺高僧普济。他对普济说:“我是一个名牌大学的本科生,已在单位办公室兢兢业业干了10年,比我学历低、年龄小、进单位晚的都得到了提拔重用,可我还是个办公室一般的文员,请高僧指点迷津。”  普济听了年轻人的话,双手合掌道:“你在工作上对自己如何定位?”  “我老爸为官几十年,他告诉我,入仕不能太露锋芒,出头的椽子先烂。我认为很有道理。”年轻人说。  普济站起身对年轻人说:“请随我到对面的景点看看吧。”  第15节:人在江湖(5)  普济领着年轻人走出寺院,在湖边的一排快艇、大游船、小木舟中找到寺里的快艇,然后发动小油门慢慢前行。  与他们同时起航的一艘快艇加大马力,似流星划过天空,在碧绿的湖面犁出一道白线;晚于他们起航的大游船“嘭嘭”欢叫着推浪前行,也很快甩掉了他们;就连随后而行的双人小扁舟也走在了他们的前面……  一艘快艇风驰电掣般迎面驶了过来。艇主见普济的快艇一直走得很慢,便在他们旁边大声问:“和尚,跑得这么慢是不是没油了?我有。”普济合掌回答道:“多谢,老衲是怕跑得快了有危险。”  一艘大游船迎面踏浪驶回来了。船主看着普济慢慢爬行的快艇高声喊道:“和尚,你的快艇笨得像蜗牛,该淘汰了。”  一只双人舟迎面驶回来了。舟主对普济说:“和尚,你的快艇连个小木舟都不如,养它干啥,报废了吧。”普济没有吭声,他回头看看年轻人说:“我们返回吧。”  普济调转艇头,加大油门,快艇电掣般向前飞驰,不一会就回到清莲寺。普济走下快艇笑着问年轻人:“你说我的快艇究竟如何?”  “因为他们不知你没加足马力才说你的快艇没能量。”年轻人说。  “是啊,其实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你学历再高,再有才华,但你不显露,别人不知晓,怎么能看重你呢?即便你的能量有人知晓,但见你畏畏缩缩,宁愿空耗生命也不敢开拓前进,人家又怎会承认、重用你呢?你又怎能快速到达理想的彼岸呢?在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更是如此啊。”  年轻人听了,顿然醒悟。故事解读:  一个人的优势和能量,知道得最清楚不过的,莫过于自己。如果你想赢得别人的关注和尊重,首先要充分展现自己,亮出自己的底牌。应用之道:  你的老板绝不会无缘无故地注意到你,你应该主动去争取机会来表现自己。身为员工,你应当在自己的工作部门中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但也许你所从事的工作,与公司的主营业务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因此,你的能力发挥会受很大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不要灰心,因为机会要靠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为了争取更多的表现机会,你对公司的提升制度、目标和人际关系必须非常了解。有时,你也应了解老板喜欢的员工的工作态度和素质,因为这等同于公司的晋升制度。  争取表现机会的方法有:  1.敢于接受新任务  当老板提出一项计划时,你可以毛遂自荐,请他让你试一试,当然,你须掂量掂量自己,以免被老板认为你自不量力。  2.适度渲染  担当琐碎工作时,你不必把成绩向任何人显示,给人一个平实的印象,但当你有机会承担一些比较重要的任务时,不妨把成绩有意无意地显示,增加你在公司的知名度。这非常重要,因为老板是否会注意你,往往是由于你在公司的知名度如何。掩藏小的成绩,渲染较大任务的成绩,可起到名利双收的效果。  3.不要过分谦虚  老板未必喜欢谦虚的下属,有时候,太过谦虚反而会吃亏。当你带领其他员工完成一件艰巨的任务而向老板汇报时,一定要把自己的作用放在醒目的位置上,不要以为心有谦厚之道,以美德便能取胜,这是书呆子的做法。你自己不说,别人也不会提,这样老板可能永远不知道你做了些什么。  4.适当的逆反  古人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应付庸碌的老板,你是无可选择地要采取绝对服从的态度。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老板都喜欢这样,特别是精明能干的老板,会对那些略有些反叛但会为公司利益着想的下属产生注意。  5.保持最佳状态  别以为个个通宵赶工,一副疲惫的样子,会博得老板的赞赏和喜悦。在他心中很可能会说:“年轻人体力不济”、“有更严峻的任务能胜任吗?”等等,对你的精神和体力表示怀疑。因此千万不要令老板对你产生同情之心,因为只有弱者才让人同情。如果老板同情你,已经表明他对你的能力产生怀疑。无论在什么时候,在老板面前均保持一贯的良好的精神状态,这样他才会放心不断地把重要的任务交给你。  第16节:人在江湖(6)  6.不断创新  让老板了解你是一个对工作十分投入的人,不仅是这样,你还要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增加工作效率,使老板对你形成深刻的印象。一个灵活的、不死板的人,总是会引人注意的。  □ 在仓还是在厕  大家都知道,李斯是秦朝的丞相,辅佐秦始皇统一并管理中国,立下汗马功劳。可少有人知,李斯年轻时只是一名小小的粮仓管理员,他的立志发愤,竟然是因一次上厕所的经历。  那时,李斯26岁,是楚国上蔡郡府里的一个看守粮仓的小文书。他的工作是负责仓内存粮进出的登记,将一笔笔斗进升出的粮食进出情况,认真记录清楚。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着,李斯不能说完全浑浑噩噩,但也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对。直到有一天,李斯到粮仓外的一个厕所解手,这样一个极其平常的小事竟改变了李斯的人生态度。  李斯进了厕所,尚未解手,却惊动了厕内的一群老鼠。这群在厕所内安身的老鼠,个个瘦小枯干探头缩爪,且毛色灰暗,身上又脏又臭,让人恶心之极。  李斯看见这些老鼠,忽然想起了自己管理的粮仓中的老鼠。那些家伙一个个吃得脑满肠肥,皮毛油亮,整日在粮仓中大快朵颐,逍遥自在。与眼前厕所中这些老鼠相比,真是天上地下啊!  人生如鼠,不在仓就在厕,位置不同,命运也就不同。自己在上蔡城里这个小小的仓库中做了8年小文书,从未出去看过外面的世界,不就如同这些厕所中的小老鼠一样吗?整日在这里挣扎,却全然不知有粮仓这样的天堂。  李斯决定换一种活法,第二天他就离开了这个小城,去投奔一代儒学大师荀况,开始了寻找“粮仓”之路。20多年后,他把家安在了秦都咸阳的丞相府中。故事解读:  想想自己是“在仓”还是“在厕”,能否寻求到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平台?应用之道:  在一群得过且过、懈怠懒惰、愚蠢懦弱者的眼里,仿佛世界上一切好职位、一切有出息的事业,都已人满为患。的确,像他们这样懒散成性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有他们的立足之地,没有人会需要他们。社会的各行各业都急切需要的是那些肯负责任、肯努力奋斗、有主张见地的人。一个富有思想和判断力、具有创造力、能够吃苦耐劳的人,随处都可以立足,在哪里都有希望。而另外一些人只会埋怨机会太少,或怀才不遇,这种人是一辈子都不会有出息的。  只有懦弱无能者才会一天到晚埋怨找不到事做,而那些对自己的能力有把握,自信能获得好职位的人,从来不会到别人面前去诉苦,他们知道,埋头苦干才是唯一的出路。  有些年轻人常常在心里这样想:“我不准备做个一流人物,只要做个二流人物就满足了。我也不妄想获得一个一流的高薪职位,只要有一个二流职位就很称心了。”这种人的见识其实并不高明,要做二流人物非常容易,只要故意不显出一流人物的才能就可以了。但实际上抱有这种心理的人大都是无法跻身于一流人物行列的人。  当然,如果你无法获得一个一流的职位,就只好找一个差一些的职位将就一下。但是,在你的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你当然希望穿最好的衣服,吃最好的食物。即使你舍不得花费很多钱用于高级的穿戴和饮食,但至少你的内心是喜欢高级的,这是人之常情。  二流的人物正如二流的商品一样,除非用人者找不到一流人物,才会将就着用二流人物。可是,用人者却都希望找到一流人物为自己的机构服务。  如果从各方面去观察,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个无法跻身于一流人物的人是什么样的。他们中的许多人常常习惯于浪费时间、空耗精力,他们的理解力也很差,言谈举止也显得很迟钝,这种人似乎不会有什么发展的余地。他们甚至还不配做一个二流人物,只算得上三流人物。另外有一种人也很糟糕,他们一有闲暇时间,就放纵自己,尽情享乐,过着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拼命糟蹋自己的精力、体力和脑力,结果弄得自己人不人鬼不鬼的。这种人只配称为行尸走肉。除了疯子,谁会说他们是出色的人物呢?  第17节:人在江湖(7)  无法跻身一流人物行列的人自然就成了社会生存竞争中的落伍者,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从小生活在不良的环境中,不知不觉染上了不良的习气,结果就陷入了失败的深渊;有的是由于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或没有受过完善的为人处世的训练,以致也被挤出一流人物的行列。  一个人惟有靠自己的奋斗,竭尽自己的心智,克服无数的艰辛,才能取得成就,才算得上真正的成功,才能获得其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如果你现在的职位和成绩并非因为自己的苦干,而是通过其他方式谋到的,那么你做起事来感觉一定不会太好。如果你谋得好的职位是由于父亲的面子,或是其他亲友的提携,你可以思考一下:如果没有这些外力的介入,你要再花费多少精力,经过多长时间,做出多少业绩,才能达到这样的地位呢?在现在的职位上,你一定会觉得事情非常地生疏难做,因而常常不容易有大的兴趣。因为这个职位不是你一步一步逐渐谋得的,而任何重要的职位决非浅陋的学识、低劣的才干能做得了的,所以,当你做事时必将到处碰壁。那时,你仍愿意在那里干下去吗?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节:一位富商把自己的子女安置在自己开设或自己担任股东的公司里,尽管他的子女毫无本领,但职位却高人一等。在他子女手下做事的普通员工,差不多都比他的子女努力,而且经验也要丰富得多。试问,如果他的子女稍有些见识,他会怎么想呢?他一定会感到羞愧难当。其实,他自己心里也必定很明白,他自己的职位其实应该由一位在商界工作多年、富有经验、精明能干的人来担当,但现在他仅仅因为父亲的关系,就占据着高位,几乎是不劳而获。假如他领悟到这个问题,假如他还有一些自尊的话,就无法堂而皇之地昂首挺胸地做人。  请牢记:当你对自己的双手和头脑有十足的信心,确信自己已经具备所想要的职位的条件,并且你确信自己一旦谋到那位置肯定能够愉快地胜任,能有所建树时,你不要再灰心丧气,不要再怕吃苦,不要再急躁不安,不要再埋怨升迁太慢了。你应该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你应该像裁判要求参赛者一样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训练培养成一个适合你所期望的职位的人。你必须懂得,如果职位不是靠自己的埋头苦干,不是基于自己过去的业绩,那么即使获得了那样的职位,也毫无价值可言。  □ 秘密不知为妙  一个小国的国王为了自己的国家不被邻近的大国侵犯,便与邻国联姻,娶了大国国王的妹妹为妻。  结婚之后,皇后处处指责国王的不是,因为她是一个尖刻而不讲理的女人。但国王又不能得罪她,生怕她会向自己的哥哥告状,发难于自己的国家。  后来,国王在外面喜欢上了别的女人,却又担心被妻子知道,整天担心受怕。这时有一个很会讨好国王的人主动为他出谋划策,为国王设定了许多与情人幽会的方式,国王也视他为亲信,国王与情人的事情只有这个亲信最清楚。  不久之后,皇后察觉了国王的不轨,就准备找国王的那个亲信询问,因为她知道,只有他最清楚国王的私事。  国王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找了一个罪名,把那个亲信处死了,这样就没有人可泄露他的秘密了。故事解读:  似乎知道秘密者从无好下场。故事里的这个亲信,因为知道了国王的秘密,被国王处死了。而在更多的故事里,人们为了担心秘密的泄露,通常把知情人杀死。这就是“杀人灭口”。应用之道:  在普通的人事关系中,知道秘密绝不是一件好事情。而在职场上又如何呢?  一个员工问老板:“知道秘密是不是一种待遇?”老板回答说:“守得住秘密才是。”  这段对答是人为写出来的,意思是说:老板在业务中有需要让员工知道某些秘密,并提高他的待遇,但要求他能保密。  与公司业务相关的秘密,知道越多越好。知道越多,那就代表他对公司构成一定的震慑力,他的重要性就大大增加了。守得住这个秘密的话,那待遇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而在职场人事关系中,秘密却是知道得越少越好。或可说,在一切人事关系中,知道别人的秘密都是不好的。  第18节:人在江湖(8)  每个人都在寻求一种安全感,希望自己是躲在暗处,希望自己是别人所琢磨不透的。被别人琢磨透了,不安的情绪肯定会增加。为此,每个人总是或多或少地把握着一些重要的东西,不随便向人开放。  而在把持自己秘密的同时,人又总是想知道别人的秘密。当他知道了别人的秘密,知道别人想不为人知甚至极力隐瞒的东西后,他会隐隐有一种安全感。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败”。  但世界是很公平的,在获得这种安全感的时候,也可能为自己带来坏处。  有些人就喜欢张长李短地背后说人,相互交流,把知道的一些鸡毛蒜皮之事拿出来说。这其中当然也涉及一些人家不欲为人知的事情了。  职场之中,人事关系错综复杂。在处理人事关系上尤其需要注意。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一个处理不好,就可能令自己在公司中举步维艰。  □ 提防来自“密友”的暗箭  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进入一家电脑公司做职员。刚进这家公司的时候,对什么事情都不太了解,大家都很忙,也没有什么人有空来协助他。  就在他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有位行政职员非常热心地照顾他,两人成了好朋友,日子一久,他发现这位职员的牢骚愈来愈多,一开始,他只是倾听对方的牢骚。后来,工作一忙碌,压力过大,难免时有一些情绪的问题,于是也开始对公司和主管批评了起来。他心想,反正对方也批评公司,所以就很放心地不时吐吐苦水。  有一天,人事主管将他找了去,问起他对公司的批评。他吓了一跳,只好死不承认。后来,他离开了这家公司,临走前,一位资深员工偷偷地指着那个行政职员对他说:“你不知道他和你所学的专业相同吗?”故事解读: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职员是幸运的。他虽然被排挤出了这家公司,但最终他了解到了事实的真相,从中得到很大的震撼,日后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定会小心谨慎多了,这对他一生都是有着很大的意义的。还有许多人,被人暗箭伤了还蒙在鼓里呢。应用之道:  施放暗箭是一种经济打击对手的方式。只要有利益冲突,只要有矛盾存在,就有可能有人使出暗箭这种手段来。大凡稍上了年纪的人,经历过一些事情,都会感叹一句:人心难测!  暗箭无处不在!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面对暗箭,该当如何处理?  譬如说,在某次你不在场的会议上,有人将做错事的责任推到你身上,后来你从老板、上司或其他同事口中得知此事,你该怎么办?  首先确定的一点是:绝对不能忍!“退一步海阔天空”的人从来都是被欺负的。如果你不甘心做一个被欺负者的角色,那你就该尽力抗争。把事情的真相告诉老板、上司,摆明态度和澄清声誉,这样,别人才看得出你的应变能力、处事态度和真正才干。对待恶言中伤你的人,则应该与他当面质询。只有让他知道你对他存有戒心、对他存在威慑、对他存在报复可能,才能让他在以后的日子里对你不敢造次。否则,A中伤了你,你不敢声张,B看见你软弱也凑上来欺负你,C看见有机可乘也来凑个热闹,你就永无宁日了。  施放暗箭的人都是小人。小人们有一个共通的特点,那就是为了掩饰他们内心的丑陋、为了使他们的小人作为不被察觉,在待人上通常会表现得很热情,让你感觉起来他就像一个亲密的朋友一样,希望你对他不存戒心,在被出卖的时候还一个劲地想:“某某人和我那么好,他绝不会出卖我的。”而事实上,最可能出卖你的人就是那个首先被你排除的人!  别人不会无故害你,如果他要陷害你,那一定是与你有着利益上的冲突——通过排挤你可以打击你的形象、巩固他自身的地位,或者把责任推到你头上使自己免受损失等等,借此获得短期或长期的利益。  在一部古典名著里有一个关于“暗箭”的经典实例:有个官员在洗澡的时候发现澡盆里有几块石头,他很生气,想把司管浴盆工作的人抓起来打一顿,转念一想又放弃了,问管家如果司管浴盆的人不在了,谁将最有好处。管家回答了另一个人的姓名。官员把这个人叫来,问石头是不是他放的,这人见官员那么精明,只好承认了。  第二部分  第19节:人在江湖(9)  所有暗箭的根源,都来自于利益。由单纯的学校步入社会之后,多多少少会因为一些利益问题,变得不再那么单纯,但是,绝对要保持清醒,千万不要受到暗箭的影响,让剩下的纯真善良被搅和得混沌不明。  □ 身在职场需谦虚  三国时,一个叫祢衡的人经孔融的推荐来到曹操麾下做事。曹操没有给他大官做,他就当面骂了曹操。不久曹操大宴群臣,让祢衡打鼓,故意羞辱他。祢衡把身上衣服都脱光了,一边打鼓一边骂曹操和他手下的将士们。曹操见他太高傲,就派他去向刘表招降,刘表见他太招摇,也使个借刀杀人之计,借黄祖之手把他杀掉了。故事解读:  人要放得下高傲之气,受得了委屈。无论身处哪个角色,都应如此。应用之道:  曾有很多文章批评曹操心胸狭窄,其实曹操够大度的了。以前张绣杀了他的长子曹昂和大将典韦,但是张绣来降时,曹操对他牵手相接;袁绍的文士陈琳在文章中骂了曹操的祖宗八辈,但是抓住陈琳时,曹操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责备他,说你骂我就好了,何必骂我祖宗呢。如此等等。可曹操就是容不下这个祢衡。这不是曹操量小,而是这个祢衡该杀。  祢衡千里迢迢来到曹操麾下,自然是想当官的。既有名利之心,那就得守尘世规矩,不能说脱就脱。敢脱衣服的那是“竹林七贤”,官职送上来都不会接任。祢衡在“击鼓骂曹”时,不仅把曹操骂了,还把曹操最倚重的谋士荀?NF8A3?、程昱,大将张辽、许褚等骂成是只能充当贩夫走卒、记账员、吹鼓手的三流角色。可以想像,就算他真有才学,曹操大度可以用他,荀?NF8A3?、张辽等又怎能容忍他来做同事?曹操总不能为了他而把其他谋臣猛将忽略了,所以,祢衡只能失败。  应该说,曹操没让张辽等人杀了祢衡,说明曹操还愿意观察他,给他机会。于是派他去出使刘表处,给他个表现真实本领的空间。可祢衡还是不了解上司对他的栽培,跑去把刘表也骂了——像这个四处得罪人的角色,自然该死。  祢衡悲剧的产生,一则因为他太骄傲了。读过几本子曰诗云就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其实在一个群体中,人与人之间并无多大差别,祢衡就算真的很聪明,又能比荀?NF8A3?、程昱等强上多少呢?二则因为他不懂收敛。骄傲的人很多,但他们纵然失败了也不会闹到身死的下场。  人人都在寻求自尊与被尊重,人人都在寻求身处优势地位的胜利感。曹操混了那么多年才做个丞相,接受一下别人的恭维也是应该的。你小小祢衡还没露两手本事,就想人家曹操礼贤下士,那就太过分了。你没官做,是个布衣,就要懂得做布衣的规矩。谁不是跑龙套出身的?  是的,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认可,自己得露上两手本事来争取。可祢衡没有,他一心钻进牛角尖里去,只会叹自己水平太高,无人懂得欣赏。遇到不快之事,想脱就脱,想骂就骂,估计这种做法谁也不会接受。  人要放得下高傲之气,受得了委屈。无论身处哪个角色,都应如此。初入职场,所见者是前辈、上司、老板,净是比自己地位高的人。这时候要懂得尊重他们,从他们身上多学东西。纵然自命不凡,他日能弯弓射日,当前也要勤勉做人。  混得几年,成了熟手前辈,还是要懂得尊重他人。同一屋檐下,放眼所见皆是同事,尊重他们时也赢得他们的尊重,相互融洽亲近,大家都可安心做事。若锋芒展露,只会令人心生不服,如果大家都处处与你为难的话,你就一点好处也没有了。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6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