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净空法师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8

作者:净空法师 字数:69494 更新:2023-10-08 20:21:09

【或于梦中。菩萨现大神力。亲领是人于诸世界。见诸眷属。】  这个感应很明显,或者在梦中你梦到菩萨,菩萨带着你去游历他方世界,你会见到你过去的家亲眷属。这一段批注我们念一念,「上是显机显应,故于称礼之际,现身告知其界」,这是总结前面一段。显感显应,很明显,像前面婆罗门女一样,非常明显,觉华定自在王佛虽然没有现形,但是有声音告诉她,妳母亲在哪里。这是很明显的。「眷属冥机冥应,故于梦中相告」,这一段是讲在梦中。梦中梦到佛菩萨来教导你很多,我们常常遇到,常常听说,显感显应比较少,冥感冥应多。下面他举个例子,这桩事情「即同善见律天人现梦,乃实梦也」,这个梦不是你妄想变现的,一般凡夫作梦,都是意识里头的妄想现行。这个梦真的是佛菩萨,或者是善神感应这个梦境,这种梦境是可靠的。  后头他讲的三句话好,「然须了知,善恶凡圣之事,无非是梦」,这就是《金刚经》上佛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现在这个世间,生活这个世间,你仔细去观察是梦境。昨天,昨天已经过去,昨天永远不会再来,昨天的事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梦境。说今天,今天又变成过去了,我们活一百年天天在作梦,哪有一样是真的?梦里头不要再造业,你就算是觉悟了。没有一样是真的,何必去计较!为什么不在梦境当中做好事?多做一点善事?积功累德,往后你还继续做好梦。如果造作罪业,你往后那个梦全是恶梦,不想做恶梦,天天想做美梦,那你就得要做好事。知道念念都是在梦境,天天都是在梦境,我们才真正佩服释迦牟尼佛,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讲的是真相,「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是不是真的存在?没有!是「刹那际」。  我昨天晚上在华严会上,做总结兜率天王这段经文,归结到念佛,诸位要细心去体会。这里头的原理、原则,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懂,一定要深解义趣。佛在《华严》上说,一切法,包括世、出世间、虚空法界,「唯心所现」。我们今天这个相,相从哪里来?心现的。心现相,我们在相里面所有一切造作,那是识,「唯识所变」,识在造作,心现相。告诉你,相是妄相,识也是妄识,都不是真的。所以所现的相以及所变的识,在百法里面都是属于有为法,有为法就是假的,就是梦幻泡影。能现相的,那是真的,真如无为。我们在假相、妄识,一下觉悟了,能够与真如无为相应,这就叫佛,就叫菩萨。相应并不舍相,并不舍识,把假相、妄识来接引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觉悟,这是菩萨行。  菩萨言语、菩萨生活、菩萨起心动念,一切造作无非是觉悟众生。虽觉悟众生,一丝毫希求的念头都没有,只要有一个希求的念头,与自性就不相应。我们今天劝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希求?是的。与自性相不相应?不相应。虽不相应,但是走相应自性的这一条路,这一个方向,这一个目标,逐渐接近明心见性。到极乐世界去干什么?去明心见性,那个地方修学的环境好,道理在此地,这叫做「带业往生」,带业往生极乐世界最好!最殊胜!我们明了之后才不会怀疑,才死心塌地修学这个法门,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希求、都放下,只求往生净土,只求见阿弥陀佛,这叫带业。这是我们凡夫在一生当中决定能成就的,肯定不会落空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再把这个希求舍得干干净净,那就圆成佛道。  现在学佛的同修,最难舍的就是求愿之心。他所求、所愿全是虚妄,他想求现前的富贵、现前的福德,实在讲也能得到,那你就要懂得因果的道理。你想得善果,一定要修善因,你的心行不善,决定得不到善果,这是求六道之内的福报,并非究竟。但是绝大多数的人只看眼前,没有远大的眼光;只有真正觉悟的人,才真正发心出离六道轮回,那个心是纯善。希求往生,希求脱离六道轮回,念念还在造业,这个愿望你永远达不到。为什么?你的心愿跟你的所作所为是相背的,你怎么能满你的愿望?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是什么世界?在经上我们看得太清楚、太明白,是普贤菩萨的法界,不是普通菩萨。换句话说,普通菩萨行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要修普贤行,《无量寿经》讲那么清楚,《华严经》也是讲得这么清楚。也许同修要问,我们看到很多老太婆、老阿公,念了几年佛他真的往生,一点都不假。他临终的时候告诉旁边的人,「阿弥陀佛来接我,我跟他去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要问:他有没有修普贤行?有!最后那一念是普贤行,那就决定得生,道理在此地。  普贤行是什么?清净心跟平等心;清净心是「普」,平等心是「普」。你心不清净、不平等就有界限,有界限就不平等。换句话说,你还有分别、还有执着,就不是普贤行。我们布施、供养,瞻礼、称名,这都是修行,大家平常做的,可是你有分别、有执着,你这个不是普贤行,你算得是菩萨行,不是普贤菩萨行。普贤菩萨行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着。离一切分别执着,我们一瞻一礼是普贤行,布施供养也是普贤行,乃至于说我们穿衣吃饭都是普贤行。落在分别、执着里面就不是普贤行。普贤行它与法界相应,它没有界限,我们一般讲这个功德最大,不可思议。念念与虚空法界相应,这是属于理一心。凡是往生的人,最后一念一定是没有一切分别执着,他走了。最后一念还有分别执着,他又退堕了。可是我们怎么能够保证,自己最后一念没有分别执着?这太难太难了。  所以修行是修正我们错误的思想、见解、行为,一定要在平常生活之中,离妄想、分别、执着,功夫得力了,自己才真正有把握往生。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有也好,没有也好。有也不分别、不执着,没有也不分别、也不执着,你就得自在了。没有,想得到,有了,又怕丢掉,患得患失,那你一天念十万声佛,一天磕十万个大头,也未必能脱离六道轮回。什么原因?六道轮回是执着造成的,你还有这么严重的执着,怎么能摆脱?十法界是分别造成的,只要有分别、有执着,你就没有办法脱离六道跟十法界,你所修的不是普贤行。普贤行简单告诉诸位同修,于一切法都不生分别、执着心,无论你修什么法都是普贤行,刚才说过穿衣吃饭都是普贤行,这个重要!  果然一切不分别、不执着,你就转境界,就不会被境界所转了。《楞严经》上跟我们讲五十种阴魔,任何一种阴魔都不会贴你的身。你要问为什么不贴你的身?因为你没有身,他贴个什么?你有身,他才能贴得上。明明有这个身,怎么没有身?有即是无,你有这个身,你不执着这个身是身,就没有身。冤家债主为什么会找到你身?你执着这个东西是你的身,他就找着了;你不执着这个身,他真的看不见你,找不到你。因为执着这个身是我,他看到了,找到你了,他来报复。你不执着这个东西是身的话,他找不到你,没有。这个道理要懂,什么样的妖魔鬼怪都沾不上你的边。那你在哪里?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妖魔鬼怪也没有离开虚空法界,你包容他,他不能包容你。不管他怎么作怪,那只是很小很小一点毛病,像你这个身体哪个地方痛痒,搔搔就好了,不会伤害的。你有分别执着麻烦可就大了。  所以给你说真话,人不会生病。病从哪里来?妄想、分别、执着来的。人不会衰老,怎么老了?妄想、分别、执着,老了。人也不会死,为什么会死?妄想、分别、执着,你就死了。离开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没有!你在虚空法界与一切众生有缘,经上讲随类化身,应机说法,你说多自在!随类化身,现相即是无相,无身即是有身,有无是一不是二。说法是帮助众生觉悟,虽然尽心尽力在帮助他,也是若有若无。佛在《金刚经》上所讲,「度无量无边众生,而实无众生得度者」。所以你找佛的麻烦找不到,实无众生得度者。你要毁谤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说他一生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法,你要说佛说法,叫谤佛,你怎么能批评他?他一句话没说,一个字没说,「说即无说,无说而说」,说跟无说是一不是二,你细细体会这个意思,他高明。我们有说,人家抓到你才毁谤你,你说错了。他没有说,他错在哪里?有说就有过,没说没过,诸位细细体会这个意思。他做,「作而无作,无作而作」。  这里面「有无」意思很深,怕诸位误会,我再做个简单的解释。有说是为众生说,无说是没有为自己说,「有作」是为众生做,「无作」是没有为自己做,我这个讲法你就比较好懂。所以诸佛菩萨只有为众生、为社会、为人民,决定没有为自己,你找他自己的麻烦,你决定找不到,为什么?他没有自己,这叫真正觉悟的人。知道自己生活在梦幻泡影之中,知道自己生活在刹那际中,这真觉悟的,所以他才妄想、分别、执着统统都没有,他与事实真相相应。在存在来说他与刹那际相应,在现相上是他与梦幻泡影相应,一丝毫执着都没有,得失不关心,做再多的好事,没事,梦一场;看到许多人做恶事也没事,梦一场。这里面所见到是众生的一切造作,叫业,这就是因果不空,「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佛观察众生造业。为什么说因果不空?因果相续不空,因果转变不空,因会转变成果,果又转变成底下的因,因果循环,因果相续,看到这个东西。所以教人你要种善因,你才能得善果,这是教什么?没有觉悟的人,帮助你在六道当中受三善道的果报,不要堕三恶道,这是慈悲。我们世间人讲慈悲,佛有没有慈悲这个念头?没有。佛说我很慈悲,大慈大悲,他就变成众生,他又着了相,他又有了妄想、分别、执着,妄想、分别、执着也没有。  在我们这个世间有讲经说法,佛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讲经说法,如果你真的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去听听阿弥陀佛给你讲什么经,说什么法?没有。讲经说法是对我们凡夫讲,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讲经说法?没有,无说即是说,说即是无说,那是真说,你是真听。经上讲得没错,六尘都说法,六尘是不是说?不是,表法,你见色闻声就开悟,愈悟愈深、愈悟愈广,没有人跟你啰嗦一句一句讲,没有,哪有这么麻烦!那把西方极乐世界是看扁了。每一天供养十方诸佛,供养之中你就悟入妙法,其实这个境界《华严》已经显示得太明白了,所以你展开《华严》的时候无量的欢喜,你只要能看得懂它的意思,无量的欢喜。哪里要说?处处都是表法,表法就是说法。佛为什么不直截了当跟我们说法,要说这些鬼神的名字、诸天的天王,直截了当说就是。那些都是诸佛菩萨与会,法身大士与会,为什么不说这一位等觉菩萨,那一位法云地的菩萨,为什么不这么说?这样一说就说死了。  佛用这种杂神,用诸天天王表法,活的,教你看到这一切万物,就晓得统统是华严境界。看到树,树神,看到水,水神,不都是华严境界?华严境界在哪里?我们六根所接触全是。看到一切众生都是法身大士,都是这些杂神众。看到社会各个阶层的领导人物,那都是些天王众、人王众,所以这个经就讲活了。原来《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讲我们这个社会,就是说我们生活环境,一尘一毛、一沙一渧,无非是华严境界,你说人生活在这里,他怎么不快乐?他怎么不欢喜?周边环境都是诸佛如来,都是法身大士。你要会了,此地就是;要不会,到极乐世界去,到那个地方去熏陶。会了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极乐世界,尽虚空、遍法界都是华藏世界。  我们能契入这一层,你才真正感佛之恩,才知道善导大师讲那个话讲绝了,「遇缘不同」,我们遇到的缘太殊胜,无比的殊胜,真正是彭际清所讲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我们遇到了。你怎样才能够契入?你要真修,明白之后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无求。无求,自性就现前,本性就现前;有求,那一念求的心,是自性的障碍。这是说明事实真相,确实是梦幻泡影,我们天天在作梦,刹那刹那际相续。批注末后一句好,六十七页第二行,从当中看起,「故曰如梦勤加,空名惑绝。回观世间,皆梦中事。唯大觉朗然,称大梦觉耳」。诸佛菩萨的境界是大觉朗然,从大梦当中醒悟过来,这是诸佛菩萨。好,请看底下一段经文:  【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  这是说修因,时间更长,前面从一日到七日,然后讲三七日。这个时间长,『千日』,这三年,三年不间断,足见他的恒心毅力。三年不间断,就是每天你有定课,定课虽然不多,但是一天都不缺,这就是经上讲的相续,符合净念相续这个要求。到时候一定要做功课,念菩萨名号一千声,时间并不是很长,要有恒心,三年不断。  【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  菩萨派遣护法神保护你,实在是因为你自己修持有功夫,这些鬼神对你敬仰,地藏菩萨欢喜,感得鬼神的护卫。这都属于果报,你得到鬼神的护卫。  【现世衣食丰益。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  我们看到这段经文,是我们现前生活环境所必要。现在这个世间有灾难,灾变太多我们没有办法预料到,随时随地都可能遇到,我们怎样来处置?过去李炳老教我们,唯有一心念佛求生净土。所以在大灾难当中你还能够得到平安,你的衣食不缺,要怎么修法?要修布施,不要怕我统统都施完了,我没得吃、没得穿怎么办?你统统施完,你没得吃、没得穿,佛菩萨会送吃的给你、送穿的给你,你要有这个信心。到时候佛菩萨没送来怎么办?自己业障太重,认真努力一心念佛,绝不怨天、绝不尤人,感应道交。『无诸疾苦』,「疾」是病,你不会有疾病,不会受到苦难。『横事』是灾祸,天灾人祸,不是预测得到的这些事情,你都不会遇到。这些灾变,『不入其门,何况及身』,「不入其门」就是你居住环境不会发生这些事情,当然你的身不会受到这些危害。想到这一点,现在念佛、念菩萨很迫切,现在确实可以消业障,免除一切灾难,消灾免难,唯一修学的方法。  念阿弥陀佛好,念观世音菩萨也好,念地藏王菩萨也好,要一心称念。记住心行相应,感应就殊胜。如果口念,心不相应,还是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伤害众生、伤害社会的事情,你怎么样念也是枉然,为什么?不相应。这个经上一定要记住,前面所讲的原则,每一天称念千遍至于千日,也不能离开这个原则,那就是「一心称念」。一心里面决定没有夹杂、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才叫一心。而且要知道把你念佛、念菩萨名号,这是一种课堂的作业,课堂里面的学习,学了之后要应用在生活上才管用。不能说我在佛堂里面,做一个小时、半个小时的功课是一心,做完之后,又去搞是非人我,又搞贪瞋痴慢,那没用处。要把「一心」保持在你今天一天当中都不变,我对人、对事、对物都是诚心诚意,都是利益众生、利益别人,这叫真修行,这才叫真正会用功,他有感应道交。决不是想贿赂佛菩萨,我天天念你,照你这个方法,你保佑我升官、保佑我发财。那个是冤家,我希望他快点死掉,你起这种念头就错了,这是不对的。一定修什么?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处事待人接物。念佛,我的心像佛、愿像佛、行像佛,用在这一天生活当中。明天早晨再念,怕明天忘掉,明天再念一遍。天天这样做,做上三年,你已经做熟了,你一定会永远做下去,所以才得善神拥护,佛菩萨护念。  【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这是得究竟圆满的果报。此地菩萨是指地藏菩萨,一定得地藏菩萨摩顶给你授记,你所修的因真实,你的果报当然殊胜。佛菩萨会教你怎样修因证果,这是摩顶授记。再看下面一段,这是第四段,「成度生证果」。经文愈往后面愈殊胜,愈到结尾,显示佛菩萨愈慈悲。我们细心观察,看到菩萨苦口婆心劝导我们。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发广大慈心。救度一切众生者。欲修无上菩提者。欲出离三界者。】  这是先把条件说出来,这是哪些人?这是很了不起的人,真正的菩萨。『善男子、善女人』,这一个「善」字,必然是具足净业三福,这才是「善」,不是普通的善。世间的善人没有这么大的心量,二乘善人也没有这个心量,所以这是大乘菩萨善。他『发广大慈心』,「广大慈心」这四个字,就包含净业三福十一句。下面具体说出来,『救度一切众生』,「一切」是尽虚空、遍法界,不是限定某一个地区,他发这么大心,四弘誓愿里面「众生无边誓愿度」。『欲修无上菩提』,四弘誓愿里面的「佛道无上誓愿成」;『欲出离三界者』,「烦恼无尽誓愿断」,你才能出得了三界,这是真正觉悟了。  批注里头注得好,「此是大菩萨心,习行般若波罗蜜,故能发起度人之心。然慈悲本具,昔着我人,故分彼此。今知同体故发等心」,这几句话说得好,我们有没有发这个心?如果没有发这个心要赶快发,虽发这个心,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若有若无,这心不恳切、不真实,所以在修学功夫不得力,在生活环境当中境界转不过来,都是没有真正发心,所以发心一定要真实。真实心一定要「住真实慧」,此地讲「习行般若波罗蜜」,在《无量寿经》叫「住真实慧」,你这个心才能发得起来,所以「慈悲本具」。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都是我们自性本具,你本来有的,你跟一切诸佛如来无二无别。  现在你这个心为什么没有了?因为你着了人我,《金刚经》上讲的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金刚经》上讲你着了四相,实际上就是你在境界上起了妄想、分别、执着,你错在这个地方。你有妄想、分别、执着,所以你分此分彼,分自分他,你的慈悲心不能现前。不但慈悲不能现前,真诚不能现前,清净、平等、正觉统统不能现前,本有的性德不起作用。起作用的是什么?烦恼,妄想烦恼起作用,你的日子怎么好过?当然不好过。如果你性德本具的智慧德能起作用,你的日子好过,你就过佛菩萨的生活。我们在讲席当中常说,你过的是高度智慧的生活,现在人讲高度艺术的生活,其实世间人讲艺术的生活有名无实,正如同世间人讲真善美,这个世间真善美是有名无实,唯有佛菩萨是真实的,他过的生活是真善美的生活。所以一定要发这个心,要发救度一切众生之心,舍己为人。  在佛法里面我们供佛,供佛有供灯的,灯就是表这个意思,燃烧自己,照耀别人,供灯取这个意思。古时候的灯非常明显,用的是油灯,油逐渐逐渐干了,放出光明照别人,蜡烛更明显。所以看到灯,你自己就晓得牺牲自己成就别人,否则的话,你供灯不就白供。香,表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香表这个意思。供水,水表清净、表平等。这些供具都是叫你一看到,你就要晓得我要怎么作法,提醒自己,佛菩萨哪里需要这些东西!无非都是为度自己,给自己做得度的增上缘而已。  批注最后一句讲出离三界,我们把这一句念一念:「出离三界者,即圆教初信至七信,见思先去,长别三界苦轮也」。这提醒我们,圆教初信位的菩萨,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了,初信位的菩萨,他断烦恼的功夫跟小乘初果相同。我们就知道,初信位入圣流,他入了圣人的境界,他不是凡夫。虽然初信位的菩萨没有出离三界,在三界里面人天两道修行,决定不堕三途,他得到保证不堕三途。为什么不堕三途?不造三途的恶业了,三途的因断掉了。换句话说,他不再为自己。见惑里面虽然讲八十八品,归纳起来不外乎五大类。第一个身见,也就是他不再执着这个身是我,刚才讲妖魔鬼怪已经贴不了他的身,他知道身不是我。我们一般方便的讲法,身是我所有的,像衣服一样,这衣服是我所有的,衣服不是我,舍掉很容易,舍掉旧的换一件新的。他知道身不是我,身是我所有的,所以在十法界舍身受生,他很容易,他不执着。这个身不好了换一个,就好像衣服不喜欢再换一件,不一定要等到穿旧穿破,随时可以换,这就是讲生死很自在,没有一丝毫贪着。  凡夫之人他迷惑,他认为这是自己,所以很难舍,很不容易舍,贪恋,不肯放下。像我们看到小孩,很小的小孩,他对于自己的穿著很贪爱,要给他换一件衣服又哭又跳不肯换,就是跟这个样子一样。所以了解事实真相之后,舍身受生一点都不难,不惊不怖,那他那个身愈换愈好、愈换愈庄严。如果说是贪恋、执着,不肯舍弃,往往愈换愈坏,人身失掉了,再换的身是饿鬼、畜生、地狱,这都是贪瞋痴没放下。佛教我们修行要在这些地方真正去下功夫,断贪心、断瞋恚心。贪心断了不堕饿鬼,瞋心断了不堕地狱,痴心断了不堕畜生,永远离三恶道。再看下一段经文:  【是诸人等。见地藏形像及闻名者。至心归依。】  这是讲他修行的方法。这句经文里最重要的『至心』,『归』是回归、是回头,『依』是依靠;真心回头,依照《地藏菩萨本愿经》修行,这叫皈依地藏菩萨。你要不肯依照经教修行,那不叫皈依。你没有回头,你没有照做,「依」是要照做。经上教我们做的一定要做到,教我们不可以做的决定不能做,依教奉行才算是皈依,真心诚意去做,你就是「至心归依」,这个功德大,太大了,从心里头回头。下面这举事相。  【或以香华衣服。宝贝饮食。供养瞻礼。】  『香华』所表的意思要清楚,「香」是戒香,要持戒、要守法;「华」代表因行。通常在大乘法里,「华」表六度,『衣』表忍辱。『宝贝』,世间人所珍爱,代表财物;『饮食』是养活生命所不能够缺少。以这些来『供养瞻礼』,在菩萨形像面前供养,这是每天课堂里面的作业,应用在生活上,那就是救度一切众生。特别是对一切苦难的众生,我们怎样用香供养他?教导他守法,教导他持戒,我们是用香供养众生。怎样用花供养他?教导他布施,教他修善因才能得善果,教导他处事待人接物要有耐心,要忍辱,就是布施供养。教导他学佛,皈依三宝,接受佛法的理论方法去修行,就是宝贝的供养。他有苦难的时候,照顾他的物质生活环境是饮食供养。我们要把课堂里面的作业,落实到生活之中,这才叫修行。如果说只在寺院里面,或者只在你自己家庭里面,天天这样供养佛菩萨,瞻礼称名,你就能救度一切众生吗?你就能证无上菩提吗?你就能出离三界吗?不能。  所以我们每天早晚课诵,无论是在寺庙殿堂,或者是你家里面的佛堂,你要晓得课堂作业,我讲过很多次,早课提醒自己之后你这一天要照做、要落实,你早晨那一枝香就没有白点。点这一枝香是我自己这一天,处事待人接物要如法,如法就是持戒,也要劝人守法、守规矩,你这一枝香没有白点。劝人家种善因,断恶修善,这是「供花」,这个花没有白供。所以这一些表法都提醒自己,自己要做,要劝别人做。晚课反省检点,我今天做的成绩如何?我有没有做到?有没有认真去做?做得自己满意不满意?如果自己觉得不够满意,要忏悔、要改过,明天做得比今天更好,这叫修行;你这早晚二课成就真实功德,不是形式。现在人修行,只有形式,没有实际,所以他不能成就。末后:  【是善男女等。所愿速成。永无障碍。】  『所愿』就是前面讲的三愿,度众生的愿、成佛道的愿、脱离三界六道的愿,都能成就。这是我们一定要记住、要懂得的。  今天时间到了,讲到此地。地藏菩萨本愿经-第47集  请掀开经本《科注》卷下第六十九面:  【复次观世音。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现在未来百千万亿等愿。百千万亿等事。但当归依瞻礼供养赞叹地藏菩萨形像。如是所愿所求。悉皆成就。】  这是第五段,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有求必应,有愿必成。这是世间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中国或者是外国,可以说没有一个众生没有这样的希求。人人都有愿求,几个人在一生当中能满自己的心愿?毕竟是求愿的人很多,真正满愿的人非常的希有。世间人有求,这个愿实现,绝大多数还是他命中所有。他求财,他命里确实有财,时节因缘成熟他发财了。命里面有地位,到时候因缘成熟,他也得到了高官,可见得都是命里有的。这个地方所讲的希求,是你命里头没有的,命里没有你求到,那才叫有求必应。命里有的不算,是命里没有的。没有,要求得是很难,不容易。这是诸佛菩萨威神的加持,实在讲加持还是属于增上缘,真正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自己依照佛的教诲,认真努力的修学,现前修现前就得感应。这不是宿世,宿世你命里没有,现前造的。这里头的因果关系,我们要搞清楚、搞明白,你就不会怀疑,也不会去怪菩萨为什么保佑他,不保佑我?他照做,我没有照做,明白这个道理就行,真的是有求必应。  前面说能求的人,所求的事,经上讲得很清楚,特别说『若未来世』,这一段每一节里面都是讲未来世,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就包括在未来世里面。求愿这个人的条件,一定是『善男子、善女人』,「善」是关键的字样;如果不是善男子、善女人,你依照这个方法求,未必得感应,所以这个字是关键的字样。我过去讲《地藏经》,有听众曾经问过我,为什么他依照这个经典修学,也很恳切、也很诚心,所求得不到?所以他怀疑经上讲的不见得可靠,来问我。我就点这个字,我说:这个「善」字你有没有做到?他一想明白了。因为这个经是大乘经,你依照这个方法修行,你求的是小愿,你有小善就行。你要是大愿的话,那你一定要大善。善的标准在三福,你想求人天的胜事,殊胜的果报,人天当中殊胜的果报,你人天善要去做。「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做到没有?如果你果然做到,你是世间的善男子、善女人,求世间殊胜的福报你能求得到。你求出世间殊胜果报,未必能求到,为什么?那个善还要加强。  所以你希求二乘果报,那你一定要「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三句话听起来好像不难懂,其实不容易,很不好懂。什么叫三皈?现在很多人把这个看轻,看得太简单、太容易了。找个法师,佛像面前,念几句偈,就以为是皈依,哪有那么便宜事情?「皈」是真正回头,「依」是真实的依靠。「皈依佛」是从迷惑颠倒回头,真正依自性觉;「皈依法」是从邪知邪见,就是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回头,依正知正见;「皈依僧」是从一切染污回头,依清净心,这谈何容易?这是出世间的善法;三福第一条是世间善法,第二条是出世间善法。由此可知,我们今天受的三皈众戒,古人讲得没错「有名无实」,自己一定要清楚。现在出家人受比丘戒以比丘自居,蕅益大师说,这是妄语。你没有得比丘戒,自己以为是比丘,这个过失很重。蕅益大师告诉我们,中国从南宋以后就没有比丘,比丘戒最低限度要五个比丘传戒,当然最好是能够十个人,十个人找不到,五个人;五个真正比丘才能传比丘戒。  南宋之后中国没有比丘,可是戒还是照传,我们自己心里一定要清楚,这是名字传授,没有实质。为什么要这个形式?我们读诵戒经,避免别人毁谤,戒经上说没有受过戒的人不可以看,我们受形式戒去读戒经。过去章嘉大师告诉我,你真正能够做到一条,明了一条做到一条,你这条戒受了,不在形式。你就是在登坛受了戒,你没有做到,你没有受,所以我们自己一定要晓得自己的身分。蕅益大师受了比丘戒之后,在佛菩萨面前退戒,他持沙弥戒。因为沙弥戒,没有比丘,自己在佛菩萨面前可以发誓来求受,菩萨戒也是如此,所以菩萨戒跟沙弥戒,在家居士是可以得到受戒的,因为不需要真实比丘。比丘、比丘尼戒要真实比丘,没有真正比丘,决定不得戒。所以蕅益大师一生自称菩萨戒沙弥,这是祖师大德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他老人家称沙弥,他的徒弟成时法师就不敢称沙弥,蕅益大师的著作,成时法师把它整理、刻版流传下来,这个功德很大。没有成时,蕅益大师的著作就没有人传下来。他的弟子自称菩萨戒出家优婆塞,优婆塞我们今天称居士,你看成时法师多谦虚。我是出家的居士,你们是在家居士,这是名副其实的身分,正确的理念。在晚近弘一法师对于戒律很有研究,他老人家自己也自称出家优婆塞。这是我们一定要懂,要晓得自己的身分,不至于做错事情。  可是出家优婆塞能不能学菩萨?能学,菩萨出家优婆塞,当然可以学菩萨。菩萨的善,一定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真正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你还会伤害一个众生吗?你要帮助他都来不及,你怎么可以伤害他?如果我们对于任何一个众生不满意他、嫌弃他,以瞋恨心对待他,你菩提心就没有了。如果对于一个众生你爱他,感情在其中,你菩提心也没有了。菩提心是大慈大悲,清净、平等、觉,从清净平等觉里生的大慈悲心,这是菩提心,你才能帮助一切众生。要帮助一切众生,先要成就自己的德行智慧,所以接着要修断烦恼、断习气,「烦恼无尽誓愿断」;成就自己的学问智慧是「法门无量誓愿学」,后面「佛道无上誓愿成」;后面三愿是完成第一愿,你成佛干什么?断烦恼为什么?你学法门为什么?成佛道为什么?为度一切众生,不为自己。如果说断烦恼为自己,学法门也为自己,是小乘,权教菩萨,我法二执还没有断尽,当然比我们凡夫是淡薄太多了,但依旧不干净,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所以此地「善」是个关键的字眼,我们有没有做到「善」?我们是不是经典里面讲的善男子、善女人?先把能求的人说出来。  底下讲所求的事。所求的事很广、很多,你所求的没有一样不满愿。批注也注得好,我们在此念一念,「愿念在内」,你有愿,有求的念头,这在内;「事相据外」,你所求的事在外。「约世出世间,则有百千万亿」,你所希求的事太多太多了,说之不尽。「或求现生果遂」,或者是求你这一生当中,你的愿望都能称心如意,遂就是称心如意的意思。「或期他世从心」,或者希望来生,你所希求不是这一生,来生得殊胜的果报。下面法师引「《十轮经》云」,《地藏十轮经》,「此善男子,随所在处,若诸有情,或为多闻」,这举几个例子,希望在这一生当中,有很好的缘分听闻佛法。或者是「净信、净戒、净虑」,净虑是禅定,「神通、般若、解脱、妙色声、香、味、触、利养、名闻、功德华果、树林,床敷、舍宅等,是也」,这举几个例子,世出世间一般人想希求的,你求愿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底下教给我们求的方法:  『但当归依瞻礼供养赞叹地藏菩萨形像,如是所愿所求,悉皆成就。』  这段话实在就是《行愿品》里面「如教修行供养」,法供养里面第一句。你只要真正能做到如教修行供养,你所求的愿没有不满,你都能够得到。所以这一句它的意思一定要了解的很清楚、很透彻,『归依供养』这四个字是最重要的。「归」是回头,从我们一切错误、一切过失真正回头,回头就是忏悔。我在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我,他告诉我,他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当你有求的时候不应,没有感应,这是什么原因?是你自己有业障,只要你把业障忏除,感应就现前。我向他老人家请教怎样忏除?他给我说了四个字「后不再造」,我明白了。真正善知识不讲假话,也不拐弯抹角说一大堆,简单扼要。我们佛门忏悔很多仪规,不需要。你知道你错了,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叫真忏悔。我跟他老人家三年,他教导我跟一般法师大德不一样,使我们听了之后感到合情、合理、合法,不能不佩服。  所以我才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犯过失,那就是觉悟;那个「知」就是觉,你觉悟了。能把过失改过来,这是修行,这是忏悔。所以佛家讲修行,「忏悔」两个字统统包括了,就是不再犯同样的过失。儒家讲的「不二过」跟佛法讲的没有两样,过失只可以有一次,不能有第二次,第一次是你无知,第二次晓得觉悟了,不可以再犯第二次,这是回头,真回头。回头之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行为,处事待人接物依什么?依《地藏菩萨本愿经》的教诲,这叫「皈依」,你皈依地藏菩萨。如果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违背这个经里面的教训,那你不是皈依,你没有依靠。没有依靠地藏菩萨教诲去做。你那种皈依是假的,有名无实。有名无实的皈依,给诸位说不但没有利益还有过失。你没有皈依的时候你犯罪,结罪的时候只有一重罪;皈依之后,明知故犯,你两重罪。这个道理并不难懂,我相信中等根性的人,都应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善人,真正皈依。  『瞻礼』是功课,我们今天讲的早晚功课,也就是说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早晚功课你要瞻仰地藏菩萨的形像,礼拜地藏菩萨的形像。礼拜是恭敬,表达自己诚敬之心,依教奉行。我们依哪一个经论来修行?全部的经论我们没有能力熟读,一定要把经论里头重要的东西摘录下来,要记住,天天要读。当然你有时间,每天把《地藏菩萨本愿经》念一遍很好,实在讲念一遍不行,为什么?记不住。还是把里面重要的一条一条摘录下来,像我们编的《净宗修学守则》,我们从《无量寿经》摘录了六十条,好记。这六十条,条条都要做到。我们又从《宝积经》里面,《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里头也摘录了六十条。这部经是世尊专说末法,就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出家人常常犯的毛病,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自己做错,以为做得很对。佛这么一说,我们才恍然大悟,天天在造罪业,还以为自己修得不错;将来落到三途,还不知道怎么堕落的,你说多可怜、多可怕。所以这部经典很重要!  世尊对末法出家人开示,指责我们一些毛病应当如何修改,不只这部经。可是我们节录这几条,先要把大毛病改正过来,然后再改小毛病。大毛病改不过来,小毛病都改过来不容易,收不到效果。所以真正要依《地藏菩萨本愿经》修行,经典里面的教训也要节录出几十条,摆在自己面前,天天要照做,这叫供养,「如教修行供养」,这是你自修。不但你自己要依教奉行,你还要教化众生,它是大乘法。大乘菩萨之善,「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后面还有「劝进行者」,所以单单自己做还不行,还要劝化别人。  『赞叹地藏菩萨形像』,这个「形像」,给诸位说就不是雕塑彩画的形像,你们想想这是什么形像?是地藏菩萨示现在人间的形像。他用什么心处事待人接物,他用什么样的态度接触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这叫形像。此地称赞,讲解地藏菩萨的功德,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讲解《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十轮经》、《占察善恶业报经》,这是专门「赞叹地藏菩萨形像」。所以大家不要误会,造一个地藏菩萨像这就是赞叹,你全搞错了。此地的赞叹,一个是要为人演说,还得要为人做好榜样,你修地藏法门,你像不像地藏菩萨?你的形像是不是地藏菩萨的形像?这叫真赞叹。你能够这样做,地藏菩萨在末法时期,代表世尊弘法利生,接引大众,你的所愿所求哪有不成就的道理?诸位想想你所愿所求,是你自性功德的现前,还是佛菩萨对你的加持?两者都有,自性功德是因,佛菩萨加持是缘。如果自己没有真修,佛菩萨的缘接不上,想给你做增上缘没有法子,办不到;必须自己有因,你有真因,佛菩萨给你做助缘,果就很顺利成就,道理在这个地方。再看底下经文:  【复愿地藏菩萨。具大慈悲。永拥护我。是人于睡梦中。即得菩萨摩顶授记。】  批注注得好,「归供合法」,这一句多重要,归依供养合法;「求恳如心,故感大士,梦中授记」,这是菩萨给你做增上缘。你的归依供养不如法,你什么样的希求,都得不到感应。所以说如理如法的希求,一定能得成就,而且即使为自己,也是为众生。如四弘誓愿所说,愿断烦恼、愿学法门、愿成佛道,为什么?为度众生。如果说是只为成就自己,而不是全心全力拥护众生,这个愿很难成就。为众生亦为自己是不错,依旧有障碍,这有障缘。为众生,不为自己,这个愿很顺利,很容易成就。为众生,不为自己的愿,也不能成就,那是什么原因?众生的业障很重,不是菩萨不帮助,众生业障太重,不听教诲,他一定要受果报,从果报当中省悟过来,那时候佛菩萨就来教他。由此可知,佛菩萨现不现身,佛菩萨说不说法,佛菩萨教不教众生,都是一片慈悲。他不现身、不说法、不教众生,缘不成熟。这个缘是在众生自己这一边,不在佛菩萨那边。自己一定要存善心、行善事、发善愿,这样才能感得佛菩萨现身说法,来帮助我们。如果我们的心不善、行不善,佛菩萨决定不会来,我们明白这些道理就晓得,为什么有人求佛菩萨就现身?有人天天求,求多少年,佛菩萨影子都没见到,道理就在此地。  实在讲诸佛菩萨所说的一切经法,无非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因果转变相续这些理事。事实真相,转变的道理,转变这些事实,都在我们眼前,我们六根天天接触这些境界,就像经上所说,我们接触是迷而不觉,摆在面前没看出来、没听懂。诸佛菩萨怜悯我们,就在眼前的事相把我们点醒。诸位细细去观察,细细去思惟。你看《华严》,一切大小乘经论,是不是如是?我们果然明白,那就像大经上所说,诸佛如来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尘说刹说,无间断说」,这都是事实。  最近还有好几位居士,都是得了很严重的病,这一发心病就没有,完全好了,再去检查已经很正常,真正不可思议。所以求地藏菩萨永远保护,真做得到。只要你的善心不退,菩萨始终会保护你;如果你的心退掉,菩萨就离开了。永远不退心,永远依教奉行,愈做信心愈坚定,信心愈清净,法喜充满,愈做愈欢喜,诸佛菩萨怎么不护念!诸佛菩萨护念,天龙善神就拥护,这一定的道理。所以这些事情端在自己真修。这个求愿是大乘菩萨,求地藏菩萨大慈大悲永远保佑;菩萨答应你,就会在梦中托梦给你,梦中梦到菩萨摩顶授记。批注里面讲,末后一句,「若非信力坚固,安有如是瑞相」,希有的瑞相都靠你的信力清净坚固。我们读了应当要学习。再看下面第六段,「发现生智慧」,实在讲对我们的关系太大了。我们研经学教就是智慧不开,教给我们开智慧的方法。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  都是讲我们现在;换句话说,都是教我们自己,不是教别人。  【善男子。善女人。】  注意这个『善』字,净业三福要紧,「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佛法从哪里学起?「三福」是基础,如果在这上疏忽,没有认真希求,你一生都不会有成就。像盖房子一样,除非你盖小茅篷可以,你要盖高楼大厦决定盖不成,为什么?你没有做地基,三福是地基、是基础。你基础建得愈坚固,你的楼才能盖得愈高。现在盖房子盖几十层、盖一百多层,那个地基要建筑得多么坚固。三福是基础,成佛的基础。只有第一条是人天福报的基础,没有出六道,六道里面的善因善果福报,那你是肯定享受,因为你有这个基础,可以说你不会堕三恶道,生生世世享受人天福报。如果你第二福也修得很认真、很坚固,你的果报在四圣法界,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果,你得这个福报。你再具足大乘菩萨福,你才能超越十法界,享受一真法界的福报。所以这个基础我们要不认真的修学,佛法里面所说殊胜功德利益,我们得不到。这个道理一定要懂,一定要明了。  请看经文,《科注》卷下第七十面,第二段经文: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于大乘经典。深生珍重。发不思议心。欲读欲诵。纵遇明师。教视令熟。旋得旋忘。动经年月。不能读诵。是善男子等。有宿业障。未得消除。故于大乘经典。无读诵性。】  这是教我们求智慧。因为没有智慧,想修学大乘,不但不能开悟,连经文都记不住。在我们现代大概中年以上的人,学佛都有这个困难。年轻人学佛是少数,那真是宿世的善根很深厚,年轻的时候就接触到。我自己接触佛法是二十六岁,当时我已经知道太晚了,遇到佛法太迟了,好年龄、好时光的时候没有这个缘分,到自己能够懂事、能够觉悟,年岁已经大了,读诵已经相当困难。好在宿世还有一点善根,在这个世间还没有被迷惑,遇到这些大乘经典确实非常喜欢,很喜欢研究、读诵,很喜欢能够深解义趣。『纵遇明师』这一句是很难实现。「明师」是过来人,有修有证,这是明师,到哪里去找?世出世间古大德都常说,善知识可遇不可求,能够遇到是宿世的善根因缘,过去生中没有善根福德因缘,你怎么会遇到?善根福德薄,遇到了不相信,不肯接受教诲,纵然接受也是阳奉阴违,所以他没有成就。  方东美先生一生在台湾教学,章嘉大师、李炳南老居士,非常热心教人,几个人肯听话?几个人肯依教奉行?他天天在教、天天在劝,奈何学的人阳奉阴违。虽然如是,教的人并不会灰心,这是大慈大悲。你虽然不听,只要你肯来听,不做没有关系,给你种善根。知道来生来世,或者是来生后世,再遇到缘的话,你的善根种子会起现行。明知道他做不到,只要他肯来听,都教。你听懂了,现在能做到,这一生得利益。这毕竟还是少数。李炳老在台中讲经说法三十八年,听他讲经说法的人,我最保守的估计也应当超过五十万人,真正依教奉行往生净土的应当有五百人,诸位想想五十万人当中五百人往生,其它的都是种善根而已。所以他老人家常讲,「一万人当中,难得有几个往生」。问题就是你听,有没有听懂?有没有发心认真去做?必须是能信、能解、能愿、能行,你才能得利益。所以学佛头一个条件,就是遇到好老师,这是我们一生修学成败关键之所在。  老师教我们,『教视令熟』,经文里头没有说「教念」,没有说「教听」,他用「教视」,这什么意思?我们要注意到这些文字,这些文字非常重要!「视」就是观,观是属于慧。佛祖教人用功修行的纲领是教你作观,教你观察。观察是初步,初学的;从观察提升到观照,只要用个观、用个照,不用心意识,用心意识观照就没有了;而实在讲观照还是没有离开心意识,真正讲离开心意识,我们初学的人做不到。所以对我们初学人来讲,观察、观照,依教奉行。把佛在经上讲的这些理论方法境界,跟我们事实的生活做对比,在这里面观察,事实真相跟佛讲的相应不相应?从哪里下手?先观察因果,你观察行善是不是得善果?观察作恶是不是得恶报?先从最粗、最明显的地方去观察。然后再观察入微,渐渐契入到微细,你就生智慧。所以他不用听、不用念。禅宗里面从观照入门,功夫渐渐深了,照住。照住就是得定,再往上提升就是照见。《心经》里面讲观世音菩萨的功夫,「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昨天跟诸位讲的结尾就是「照见五蕴皆空」,知道我们眼前现实的状况,确实是梦幻泡影,是《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那是照见。这个境界超越十法界,十法界里面还有能所,照见五蕴皆空是能所没有了,那就是一真法界现前。  所以老师这样教给我们,实在说我们是边听边忘,『旋得旋忘,动经年月,不能读诵』。我们还是随顺烦恼、随顺习气,不能克服自己烦恼习气,所以在经教里面不能开悟,这是我们自己要认真反省检讨,你才发现自己的过失,才知道自己业障有多重。必须自己肯定自己业障重,然后你消业障的念头才发得起来,业障不消不行,不消,还要搞六道轮回。诸位要知道,一搞轮回,我们这一生所学的就忘得干干净净,怎么晓得?我们前世曾经学过佛法,这一世在没有接触佛法之前,不是忘得干干净净?有隔阴之迷。来生又得从头学起,来生有没有机会遇到明师?很难讲,决定不是说你生生世世都那么巧都能遇到,没那么好的事,开经偈上讲「百千万劫难遭遇」,这话是真的。所以这一生不能成就,一失人身,绝对不是说你来生会遇到,很可能你会隔几十生、几百生,乃至于多少劫,才有机缘再遇到。这就是讲退转,这一退时间太长了!这是我们一定要了解、要明白。然后才知道这个机缘希有难逢,遇到之后一定要牢牢的抓住,决定不能放松,怎么样辛苦也要熬过,也要在这一生当中成就,这才是个聪明人,才是真正觉悟的人,真正有智慧的人。  实在讲,佛说这一类的人很多,学佛里头大多数是这样的人。这些善男子等有宿业障,业障没消除。消除的方法前面跟诸位讲过,「归依供养」,供养是依教修行供养,就消除了。消除最有效果、最快速的方法,是一心念佛。身心世界,世法、佛法统统放下,一心念佛,劝人念佛,这个消业障的方法比什么都快。你能够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就是禅定,你能够得理一心不乱,在教下讲大开圆解,一生当中可以做到,业障极重的人也能做到。这就是善导讲「遇缘不同」,业障再重的人都能做到。你得念佛三昧,智慧开了,你能不能弘法利生?不一定。为什么?要看法缘,你自己虽然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你没有法缘,你去讲讲得虽然好,人家不听你的。这时候怎么办?多半到极乐世界去,就往生了。  所以成就的人,住不住这个世间不是自己的事情,跟自己业报已经完全没有关系,住世间、不住世间都看法缘,有缘多住几年,没有缘立刻就往生。成就的人往生决定没有病苦,决定是自在往生,但是他的示现不见得相同。也有人示现生病,也有人示现很苦,为什么?觉悟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看到你起警觉性。示现没有病苦,很自在的,令大众看到生羡慕心,菩萨做种种示现,没有一定。示现也不是他自己的意思,看众生的缘,应该做哪一种示现,他就做哪一种示现,所谓是随类化身,随机说法,他哪有一定?但是有个原则,无论哪一种示现,决定利益众生,决定有人看到、有人听到会醒悟过来。  所以消业障重要,通常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消业障是读经,读得相应消业障,念佛念得相应消业障;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利益社会、利益众生,这消业障。决定不要有一念利益自己,诸位要知道,利益自己是造业,是增长你的业障。许多同修业障消不了,纵然做善事,行善、做慈善家、帮助别人,他有自己,所以他业障消不了,他要受些果报。我们今天很幸运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决定没有自己,一切都是为众生、为社会,为佛法好形象,为佛法久住世间,我们能够常存此心,常修此行,业障消除得快速。请看经文:  【如是之人。闻地藏菩萨名。见地藏菩萨像。具以本心恭敬陈白。更以香。华。衣服。饮食。一切玩具。供养菩萨。以净水一盏。经一日一夜。安菩萨前。然后合掌请服。回首向南。临入口时。至心郑重。服水既毕。慎五辛酒肉。邪淫妄语。及诸杀害。一七日。或三七日。】  这一段是教我们修行的方法,修开智慧的方法。我们遇到好老师,遇到好同学,遇到好的修学环境,智慧不开,那是空过,非常可惜。智慧怎么开?这个地方世尊教导我们的方法好。这个人,希求开智慧的这个人,『闻地藏菩萨名,见地藏菩萨像』,闻名见像;这个地方的「闻见」我们要记住,是菩萨的三慧「闻、思、修」,一而三,三而一,才能够相应。最初的缘是听到地藏菩萨的名号,当然听这个名号,你一定要了解名号表法的意思,你要不懂表法的意思,你就白闻了。地是心地,藏就是智慧,我们真心本性里头本有的般若智慧,本有的德能,这是地藏菩萨名号里头含的深义。  见地藏菩萨像,或是见到雕塑的像,或是见到彩画的像,见到像,就要想到地藏菩萨的行谊,他示现在我们人间所作所为。他的所作所为就是实践这部经里面所讲的一切话。释迦牟尼佛对他的赞叹,他统统做到了,他要不做到,佛怎么赞叹他?所以我们闻名见像,知道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必须如地藏菩萨的行谊,才能把我们心地宝藏开发出来,那我们就有智慧,业障就消除了。如果不能效法地藏菩萨的形相,我们的业障消不了,这是真正的道理。  此地讲在菩萨形像面前求忏悔,『具以本心』,本心是真心,诚心诚意求忏悔。批注里头注得不多,但是意思很深,「闻名见像,陈白本心者,以地藏之名,从智慧而生。而大士之像,由功德而立」,一定要懂他表法的意思。「故称名供像,即发慧性。然须恭敬,始能感动。以诚能动物」,动是感动,物是指一切有情众生,包括诸佛菩萨,你能够感动。「不诚,未有能动者也」,你心地不诚,你就不能感动。特别是对佛菩萨,对一切善人善神善的,要用真诚感动。你要是不诚,不诚也有感,哪些感?妖魔鬼怪,妖魔鬼怪不诚,心都是邪曲,所以你杀心感什么?感罗刹;瞋恚心感修罗,悭贪心感饿鬼,你就跟这些东西起感应。你要跟诸佛菩萨感应,跟天地善神感应,真诚心,这一点很重要!  至心忏悔之后,还得修供养,供养是表自己的敬意,我们跟人见面要送一点礼物,表示我们对他致敬。没有预备礼物,身边看看有什么东西,可以送人做纪念结缘,也要做。所以在佛菩萨面前,我们表示自己的敬意要修供养法。『更以香、华、衣服、饮食、一切玩具,供养菩萨』。过去有人读《地藏经》,读到「香、华、衣服、饮食」供养,他没有什么问题,「玩具」供养菩萨,这是什么意思?批注里头注得很清楚,表「游戏神通」,所以玩具能不能供佛?能供佛,表游戏神通,表这个意思。主要是藉这个仪式表自己的诚敬。  他这个地方讲的表法好,言简意赅,「假物将意,藉事显心」,佛菩萨面前供养是这个意思。「香取清远潜通」,香是清香远闻;「华表圆满悦怿」,没有一个人不欢喜花,花代表欢喜,完全是从相状上来说;「衣服见寂忍不舍」,衣表忍辱;「饮食显慧命常存」,表这个意思;「玩具彰游戏神通」,这是举几个例子。前面我们曾经讲过,香表信、表戒定、表五分法身,都有清香远闻之意。花表六度。佛菩萨面前供饮食,佛菩萨不需要饮食,供饮食的意思是显慧命常存,因为我们得饮食生命才能够存在,以饮食来维持生命,此地是表慧命。这是至心忏悔,修诚敬的仪规。  再『以净水一盏』,供在佛菩萨的面前,供多久?『一日一夜』。『然后合掌请服』,供一天一夜,你把这个水喝下去。『回首向南』,地藏菩萨坐在南方。『临入口时,至心郑重』,意思批注里面都说得很清楚。「用净水者,藉缘发慧」,供这一杯净水,一定要晓得,心要像水一样清净,要像水一样平等,清净平等心就发慧。你把这杯供水不要倒掉,你要喝下去。所以供水最好供什么?开过的水,供凉开水,你可以喝。你供的水是可以喝的,表示我接受,我认真要学习,表这个意思。而不是每天佛前面的水换一换就倒掉。这些都在日常生活当中看你的用心,在事相就看你用的是什么心?这个心就是『至心郑重』。他这里说,批注里头好,「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有洗净污染的功能,用这个来表示。我们贪、瞋、痴是污染,《无量寿经》上教我们,「洗心易行」,用什么方法来洗心?净水,清净平等的水来洗我们的心;改变我们一些错误的行为,叫易行。  批注里面又说,「以清治浊,以正治邪,众邪断绝,知水为真」,表这个意思。所以你要懂得表法,不是说你天天喝这个水就开智慧,你试试看你喝上三个月看看开不开智慧?还是不开智慧。因为你外面是相,你是表相,表里要一如你就开智慧。你天天供水,天天喝这个水,每一见到的时候清净心、平等心,一定要把你心的不平洗成平静,心里面污染洗成清净,你智慧才开;表里一如,这才能起得了作用。每一天喝水还是贪瞋痴慢,还是自私自利,智慧怎么能开?你的业障怎么能消除得了?一定要懂表法的意思。懂得表法的意思,我不喝这个水行不行?当然行,不是不行。为什么要喝这个水?郑重。这在事相上表示出你的诚敬,取这个意思。  修这个法的时候,要『慎五辛酒肉,邪淫妄语,及诸杀害』;换句话说,一定要修十善业。不但要修十善业,还要断五辛。诸位要知道,五辛是蔬菜一类,荤菜,你看「荤」是草头,吃肉不是叫吃荤,那就搞错了;肉是腥,荤腥。荤还是蔬菜类,腥才是肉食肉类,现在有很多人把吃肉叫吃荤,错了。五荤是指蔬菜里面,批注里也有,葱、韭菜、蒜,他只讲三样,五辛是五样,荤辛。我们讲荤腥是肉旁,一个星宿的星,那是肉食。此地讲荤辛都是属于蔬菜,那是什么?荤是有气味,臭的气味,辛是指辣,辛而非荤可以吃。五荤菜,我们学佛的同修都知道,葱、蒜、韭菜、荞头,荞头是小蒜,经上有一种兴渠,是从前中国没有的,现在我们晓得就是洋葱,洋葱在中国过去没有。这五种性质都相同,《楞严经》里面讲得很清楚。这五样东西不能吃,严格的修十善法、十善业,一七或三七日,这是修行的方法教给你了。  说一七跟三七是克期求证,期望在这个日程之内能够得到感应,如果业障很重的话,三七日还不行,我们曾经见到。一般讲三个月会见到效果,六个月效果就很显著,就非常明显,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年岁大的人也能恢复记性,读过的东西也能够很久不忘,通常讲三、四天,一个星期不会忘掉,时间长了再不读当然又忘掉了,读过一遍东西一个星期之内还能记得,可以做到这个功效。末后有几句话,七十四面第二行的批注末后一句,「但除狐疑不信,及不致诚者」,你对这个修法有怀疑,不能够以真诚心去修,那感应就很难达到。如果你深信不疑,真诚恭敬心去修,一定有感应。底下一段果报现前:  【是善男子。善女人。于睡梦中。具见地藏菩萨。现无边身。于是人处。授灌顶水。其人梦觉。即获聪明。应是经典。一历耳根。即当永记。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这是你所求的成就了,愿遂了。现在有人求而不得感应,都是精诚不足。精是专、专一,诚是诚敬。还有一些人读了这个经,没有能够圆解,心量很窄小,只是在佛菩萨面前诚心诚意来求,处事待人接物就不诚实,能不能求到?求不到。诸位要晓得,一诚一切诚,它是性德,你这样才能消业障。在佛菩萨形像面前露一点诚心,真诚心,离开佛菩萨形像,跟大众接触之下恶念又起来,烦恼习气又现行,没有用处,这个一定要懂得。佛菩萨是教我们这个方法,你在佛菩萨面前修是课堂作业,你学了之后要有用处。不会说将来你有感应,读经典一念都会记住,念别的东西一念都忘记,哪有这个道理?没这种道理。经典一听就明白,一读就能记住,日常生活当中,样样事情你都聪明,你都能开解,都能够记住,这个效果才真的成就了。你要不懂这个道理,不了解这个事实,你依照这个方法求,得不到果报。得不到果报,你的信心就丧失:佛在经上讲的不可靠,我照这个修,修了好久没有感应。他不知道他自己所修,理论方法都错误,不是没有效果,真有效果。所以如理如法的修学非常重要。这一段青莲法师注得很长,但是不难懂,要紧要注意的我已经给诸位说过。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地藏菩萨本愿经-第48集  请掀开经本《科注》卷下第七十六面,请看经文: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忤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满万遍。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即得安乐。衣食丰益。乃至于睡梦中。悉皆安乐。】  到这个地方是一段。这一段是讲转恶业报,乃至于达到所求满愿。佛在经上这样告诉我们,是不是真正能够满所求的愿?有没有效果?这个问题端在我们自己的存心。如果对于佛法能有相当的契入,佛讲的话我们就能相信,道理在哪里?原理是在「境随心转」,心能转境界,不是境界转心。还是这个原则,如果我们真正能做到心转境界,哪有不如愿的事情?我们看经文,『复次观世音菩萨』,这是再叫着观世音菩萨,是另外一个段落的开始。『若未来世』,我们在这一品经里面所看到,佛都是对末法众生所说,救度苦难之事不但是付嘱给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也有分。『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在现代这个世间灾难频繁,这些事可以说是天天都能够见到,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要知道,这是无始劫来积习恶业之所感召。可是这个说法虽然是真实,现在世间人不能接受,他不能相信。在古时候由于世代相传的教诲,能接受的人还有。现在将古德的教诲完全舍弃掉,以现代人自己的创意,自己的想法、作法以为是正确的,反而认为古圣先贤的教诲那是过去了,不适合时代,应当完全舍弃。他的新的思潮、新的想法、新的作法,结果如何?这是值得我们深深去思考的。  现在人不相信六道轮回,不相信因果报应,可是这些报应的事实摆在面前,他不能不受,他还是要受。「衣食不足」这是世间最痛苦的事。这一次我们发起在东北赈灾,现在已经进入冬季,北方天气很冷,尤其是今年。我听说台湾有一个旅行团,也是我们佛教同修们组织的,到大陆去观光旅游,走到上海就觉得太冷,受不了就回去了。北方的天气比上海要冷多少倍,这些人都受不了,居住在东北的这些同胞他们怎么办?我们送了十万套寒衣,那边有电话告诉我,现在已经分发出去有一万多套,我是叫他们一面做赶快就送,不要等统统做好再送,做多少立刻就送多少;他们得到的人都很欢喜,我们做的是全新的,不是买旧衣服去赈济。但是送到灾区这些同修们,回来之后都痛哭流涕,什么原因?看到灾民太苦,现在没得吃,在饥饿的边缘,这怎么办?衣服有了,没有粮食。我问问粮食能不能买得到?可以买得到,现在中国北方的粮食禁止出口,可以内销,而且价格也不贵;他告诉我,现在灾区是以苞谷米为主食,现在的价格一斤只有四毛钱,人民币四毛钱。旧历年快到了,我们还送了些面粉,我叫他救灾要紧,他们跟我商量,能不能把棉衣减少一些买粮食?我告诉他棉衣还照做,加紧照做,粮食照买,不足的钱我们想办法,救灾要紧。  灾难的根源我们知道、我们了解,但是说出去人家不相信,人家不能接受。所以读这段经文,以为念念地藏菩萨名号就得度、就得救,哪有这个事情?谁相信?我们今天发心来救灾,这是治标不是治本,佛在此地的教训是治本,根本的救济。前面这一段是讲灾难,这些灾难就在我们现前,我们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疾病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灾区有不少人逃难到他方;『横事』是意外的灾害;『睡梦之间,多有惊怖』,这是我们能够想象得到。青莲法师在批注里面,也说得很清楚、很明白,在批注倒数第四行,末后一句,他在这里头说这些灾难是「此由宿世之悭贪,致有今生之祸患耳」。所以佛告诉我们,我们在六道这一生能够得人身,得人身这叫引业,过去生中曾经修过五戒十善,因为这个因缘,引导我们到人道来投生得人身。可是虽得人身,每个人富贵贫贱不相同,这一生所遇到祸福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这叫满业。法相唯识里面讲得很清楚、很详细,满业是过去生中所造的善业跟恶业,宿世造作善业,你这一生得福报,衣食丰足,所求如愿;如果宿世造作的是恶业,你就会感受衣食不足,愿求不遂,遭遇这些艰难困苦。  可是这个事情是宿世造的,现在后悔也来不及,如果不是佛陀教导我们,我们怎么知道这些事情的业因果报?不明了业因果报,于是产生了怨天尤人,认为老天爷不公平,这些世间人对不起我,起怨恨心又造恶业,恶业怎么能改变这苦报?这不可能。所以世尊在此地教我们,『如是人等』,遭遇灾难的人应当要觉悟,『闻地藏名,见地藏形』,我们在这个经里面讲得很多,地藏是表什么?表孝敬,听到地藏菩萨名号,见到地藏菩萨形像,就要生起孝亲尊师的心,这就能够转业报,改心理就转业报。孝敬是一切善法的根源,佛家讲三善根:「无贪、无瞋、无痴」,还是以孝敬为基础。《观无量寿佛经》,佛教给我们修学第一句就是说:「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四句就是《地藏菩萨本愿经》里头所教的,这一部经典实在讲就是讲这四句话。我们听到地藏菩萨名号,见到地藏菩萨形像,佛陀的教诲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念头转了,境界就能渐渐转,这个要紧。大家遇到灾难,我们全心全力来救助,这是一时的。可是世人对我们这个作法生起感激之心,对于佛陀教诲把它淡忘。我们这个救助是一时,算不了什么,佛陀的教诲是根本,永远解决,这个恩德多大,几个人能体会到?几个人知道这个恩德?  这一次在灾区,我们也响应灾区同胞们的呼唤,告诉我们许多学校在这次洪水里面被冲毁了,我们要发起建十个中学、二十个小学,使学生们能够恢复上课。我们建的中学都叫「慈光」,他们答应我们给学校命名。我们饮水思源,自己能够明白这个道理,是老师的教诲,我们念念不忘老师的恩德。我老师一生的事业是在「慈光图书馆」,他办了一个图书馆,这名字叫「慈光」,我们今天在大陆上建学校,用「慈光」纪念李老师。小学的名称我们用「孝廉」,这是发扬地藏菩萨的本愿,地藏菩萨表孝道,《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佛家的孝经,佛法是从这个地方建立。小学教育是教育的根基,在中国古时候「孝廉」是对于秀才的称呼。这个意思很深,希望从小培养他孝心、培养他廉洁。廉洁是不贪,不贪是三善根。人能做到不贪,自然就连带有不瞋、不痴,贪不到才瞋恚,贪得到他怎么会有瞋恚心?所以中国廉洁的意思,就含着有佛法的三善根,我们用这个意思来给小学命名。  我们希望有能力的同修们大家来赞助,这是第一批我们建十个中学、二十个小学,第一批建在北方。我们修学这几十年来,得力于韩馆长的护持,她是大连人,所以这三十所学校建在北方,也是报答她护法之恩。佛教导我们知恩报恩,我们希望将这个精神发扬光大,不但将来能够帮助中国各个地区,我们也要帮助全世界这些苦难的人民。我们的能力很有限,只要有真诚心去做,必定能得佛菩萨的帮助,人的力量做不到,佛菩萨有这个力量,这正是李木源居士常讲,「我们没有福报,阿弥陀佛有福报,我们没有能力,阿弥陀佛有能力」,我们以真诚心、清净心、大慈悲心来修学,自然能得感应。  在这一段教导我们修学,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至心恭敬』,青莲法师批注注得好,我把他的批注念一念,「至心恭敬,彻到源底也」,可见得这四个字含义的深广。「彻到源底」,源底是什么?是真心、是自性。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虚空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所以心是虚空法界一切万法的根源,「至心恭敬」就达到这个根源。至心是真诚到极处,为什么要用这一句?这一句是能感,感应道交,消除一切灾难,这是所应,我们能感就有应,我们说佛菩萨有应。佛菩萨有什么能力来应?还是称性的感应,这才如理,在理上才讲得通。没有这个理论,我们听了之后依旧还是会疑惑,不太容易接受。  下面跟我们说怎样才能做到至心,「闻名不惑于名,见相不着于相,冥契真实中基,方曰至心」,这几句话好。由此可知,世间一般人遇到灾难,纵然读到这个经,闻地藏菩萨名,见地藏菩萨像,苦苦的哀求佛菩萨保佑他,也未必能济事,未必能真的有效果。什么道理?没有做到至心。闻名惑于名,见相着于相,这把感应的道阻塞,不通了,所以苦难的境界依旧转不过来。可是人要做到这一点,实在讲用现在的话来说,得相当的修养,佛法的术语是「不是凡夫」,为什么?他智慧开了,唯有真实智慧才闻名不惑于名,不但是佛菩萨的名号你不迷惑,世间所有一切的名相你都不会迷惑。一个名不迷,一切名都不迷,一个相不着,一切相都不着。诸位要知道,要到这个境界业就消了,境就转了,几个人能做到?所以许多人读这个经觉得经不灵,觉得《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得是不错,但是事实上不管用,见不到效果,道理在此地。不是佛说的没有效果,是我们没有懂得佛的意思,经过祖师大德这一解释,我们明白了一些。  是不是真的透彻的明白?还有问题,所以下面才教你『念满万遍』。「念满万遍」是什么意思?多次的熏修,希望你能够悟入这个境界,给你讲一遍、两遍有什么用处,你还是迷、还是惑。所以经要常常读、要常常讲,最好要常常讲,讲比读的效果还殊胜。我自己是个凡夫,是个中等根性的人,不是上根利智,今天能在佛法得这么一点利益,没有别的就是靠天天在讲经。每讲一遍我对自己来讲是熏修一遍,我讲了四十年,四十年天天不断的在熏修才有这么一点效果,所以我感觉得讲比读效果还要殊胜,深深体会到教学相长,明了菩萨为什么那么样热心去教化众生?原来是为了利益自己。你没有一个热诚教化众生,换句话说,你就没有办法自利,自利决定是建立在利他上。不但解门如是,行证亦复如是。我们看到人家有苦难,不能全心全力去帮助别人,我们自己的灾难也转不过来。换句话说,你热心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你自己的灾难消除,所以真正消灾免难,是热心全心全力帮助人。你不肯真正去做,你解悟得再圆满,你的灾难还是免不了,这个道理你们仔细去想想。所以「至心恭敬,念满万遍」意思很深很广,佛所说的话真实不虚。  下面是讲果报,『是诸不如意事』,「不如意事」就是像上面所举的例子,衣食不足,所求不能如愿,疾病、凶衰、不安,眷属分离…等等这些不如意事,『渐渐消灭』了。佛用「渐渐」这一句话的意思很深长,看你自己用心的程度、熏修时间的长短,这个灾难有很短时间就消除,有很长时间才能消除,完全看我们自己。自己如果能够顿悟,如果能够勇猛精进的修学,在短时间之内就能看到效果,这个灾难就消除了。『即得安乐,衣食丰益』,「丰」是丰足,「益」是增加,不但自己足用,还可以有多余的帮助别人。「乃至于睡梦中,悉皆安乐」,梦中一些恶梦也就没有了,身心安稳,转祸为福。科题里讲「修善消灭安乐」,这个字对现代人来讲还得加几个字才行,否则的话修善把安乐消灭掉了,这就产生误会;「修善消灭诸不如意事,即得安乐」,这个意思就很圆满,大家就不至于误会。这一段经训对我们现在人来说迫切的需求,我们一定要很认真努力去做。我们今天看到别人有灾难,说不定明天我们自己就遇到灾难。我们自己不能关心别人,到我们自己有灾难,谁关心我们?我们不肯帮助别人,我们自己有灾难的时候,谁来帮助我们?要懂得因缘果报,丝毫不爽。我们希望自己有难的时候,有人来帮助我们,来安慰我们,我们看到别人有难就要去安慰别人、帮助别人,你才能收到这个果报。再看下面这段经文: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或因急事。入山林中。过渡河海。乃及大水。或经险道。】  这段经文所说就是现在讲旅游的平安。现代人出门旅游交通工具跟古时候不一样,但是实在讲可能遇到的灾难是没有两样。科题是「安水陆险道」,就是在水陆险道旅游的时候,能够得到平安。在经文里面诸位要留意看看,你就能看得出来,前面一段佛叫着观音菩萨,「若未来世,有诸人等」,你看这一段『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每一段经文你仔细去注意一下。如果是「善男子、善女人」,遇到灾难可能性少;没有加「善」,「有诸人等,衣食不足」。如果真正是行善的人,这个遭遇会很少;所以我们在经文上,每一字一句都要留意。  这个地方是讲善男子、善女人,这个「善」字前面跟诸位讲过,最低限度要做到净业三福的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佛才称他作善男子、善女人。善男子、善女人的果报,诸位要细读《了凡四训》就明白,了凡先生确确实实把这四句做到,这是我们的好榜样。这是说他要出远门,出远门当然是有事情;『或因治生』,「治生」是为了他生活,为了自己的生活,为了家庭的生活,外出谋生;『或因公私』,公家的差遣,或者是私人的事情,私事,探望亲属,访问朋友,私事;你或者在朝廷里面作官,现在是公司行号的职员派你出差,公事;『或因生死』,「死」是奔丧,「生」是家里面生小孩,这是喜事,回去探望;『或因急事』,临时有急事情;这是说明外出的原因。现在还有观光旅游,这里头所举的不在之内,观光旅游。『入山林中』,就是你旅行的时候经过这些山林;或者要渡过江河或者是大海,『大水』,像湖泊一类;『或经险道』,险道里面包括地区有猛兽毒蛇,或者是有强盗抢劫,这属于险道。险道在过去陆地有,河海里头也有,有海盗,你要是遇到的话也很麻烦。现代交通比过去便捷,实在讲旅游比以前人要舒适太多了,可是交通的事故,交通这些灾难,我们也常常听到,如何能够在旅游里面保平安,可以说是所有出外旅游的人都期望。此地世尊教给我们修学的方法,请看经文:  【是人先当念地藏菩萨名万遍。】  善男子、善女人,怎么念法?还是要至心称念,诚心诚意,念地藏菩萨名号。青莲法师批注里面跟我们说,我们把批注念一念,「此显称名之益」,世尊教导我们;「是人,通指九界。」不单单是指我们人道,九法界就包括菩萨在其中;他底下说,「以初地菩萨,尚不免虎狼之难」,何况菩萨以下?这个我们要知道。你为什么会遇到这些灾难?世法、佛法都告诉我们,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虎狼狮子你过去世跟它没有结怨,它看到你理都不理,它不会伤害你,它伤害你过去总是跟它结了怨。你是初地菩萨,你遇到冤家他也不会饶过你,这个要知道,所以冤家宜解不宜结。我们在《高僧传》里面看到安世高,实在讲也是示现,他究竟是何等人物,我们不得而知,他到中国来还两次命债,这在他《传记》里面记得很清楚。所谓是欠命一定要还人命,欠钱一定要还财,没办法的,因果通三世,说谁占谁的便宜,谁吃亏,没这个事情。说占便宜、说吃亏,那是世间人只看到现前这一段,没有看到前后的因果,如果看到前后因果才知道事实真相。  所以我们要是遇到这些事情,别人占了我们便宜,我们笑笑不要把它放在心上。我们吃亏上当也无所谓,一切都做还债想,我这个债消了,一笔勾消。无论蒙受什么样的冤屈都要做还债想,绝不怨天尤人,自己修得再好,做再多的好事,被人冤枉、诬陷,甚至于被人陷害,都没关系,知道都有业因果报。初地菩萨尚且不免这些恶果报,我们是什么人?所以遇到这些恶劣的果报现前要安然受之,不怨天、不尤人,这个灾难过去之后就没有了,所谓雨过天晴。灾祸过去,福报就现前。如果在这个时候怀疑,我一生做好事还要遇这种果报,你心里面有怨恨,你灾难不会消除,福报不会现前,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知道、要明了。决定相信佛菩萨的教诲,依教奉行,认真的反省检点,不可以以为样样都是别人的不是,这是修行人最大的过失。真正修行人时时刻刻认真检点,一切是自己的不是,别人没有不是处,过失都在自己。这个样子认真努力去忏悔,改过自新,菩提道才一帆风顺,才减少障难。  惠能大师教给我们的话非常有道理,「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两句话不是普通人能够说得出来。换句话说,还见到世间有过失,自己没有过失,别人有过失,你修学就有困难,你就有障碍。什么时候真正能做到不见世间过,只见自己过,你才算真正有进步,真正消业障,转祸为福。纵然不幸生命失掉,遭人陷害或者被人杀,也是转祸为福,为什么?你决定生到好处,你舍这个身,再受这个身,比现前环境不知道要好多少倍。即使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必定生天道,享天福去。假如遇到灾难,一念怨恨心,灾难不能避免,而且堕落三途,你看这个地方差别多大?理跟事我们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摆在我们前面是十法界,十法界是十条道路,有智慧的人这十条道路是自己选择,选择好道,只有一些愚昧无知自以为是,他不懂得选择,堕落在恶道。我们能够明白这些事理,这是佛菩萨、祖师大德的教诲,这个恩德太大太大了。如果我们没有遇到佛法,哪里会知道?遇到这些灾难,我们的心怎么会能平得下来?今天能够平心静气观察世间,都是得力于佛陀的教诲,所以实在讲佛菩萨、三宝的恩德超过父母。下面这是你所得的利益:  【所过土地。鬼神卫护。行住坐卧。永保安乐。乃至逢于虎狼师子。一切毒害。不能损之。】  你平常就能够断恶修善,你是善男子、善女人,在你旅行的时候,又能够念地藏菩萨名号万遍,加修地藏菩萨法门。加修是怎么个加法?加强孝亲尊师,断恶修善,加强对一切众生怜悯慈悲救助,这就是加修地藏菩萨法门。你在旅行当中,你能够得到天地鬼神的保佑,所在之处你都能得安稳,即使遇到灾难,灾难也不会让你受到损害。世尊在此地教导我们,这都是举例说,实在讲依照经典教训方法修学,利益无量无边,哪里说得尽?讲到这个地方这是总共举了八个例子,后面佛做了一个总结,「总说利益无尽」。  【佛告观世音菩萨。是地藏菩萨于阎浮提。有大因缘。】  『阎浮提』是指我们这个地球。实在讲这句话是世尊特别为我们强调,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对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都有大行愿,不仅是我们这个地方;因为佛对我们说话,特别强调。  【若说于诸众生见闻利益等事。百千劫中。说不能尽。】  这是真话,决不是像前面举的几个例子,真的利益说不尽。『见闻利益』,见地藏菩萨像,闻地藏菩萨名,利益太多太多了,说一百劫、说一千劫都说不尽。小注里头举《地藏十轮经》,地藏菩萨有三部经,除这部经之外,还有《十轮经》。他举《十轮经》上几句话来说,我们把小注念一念,「此结」,结是总结,「地藏偏向阎浮之意」,这是世尊说法特别的强调,《十轮经》上说,「归敬地藏者,所求皆满足,具足施功德,悲愍诸众生。假使百劫中,赞说其功德,犹尚不能尽,故皆当供养。」这是说地藏菩萨布施功德,悲悯一切众生。归敬地藏的人一定要效法地藏行,如果不能够尽心尽力效法地藏菩萨,不叫做真正归敬。真正归敬一定要做到,这一点特别要紧,不能说是我口里恭敬,天天礼拜地藏菩萨,见到一些众生苦难,不予置闻,那就错了。即使自己没有力量、没有能力去帮助别人,也要读经、执持名号,以这个功德至心回向,至少你要做到这一点,那是真正没有能力帮助。如果有能力一定要尽到你的力量,你有十分的力量,但是你只尽到九分,你并不圆满,怎样把它做到圆满,才是真正修学地藏法门,才是真正归敬地藏菩萨。请看下面经文:  【是故观世音。汝以神力。流布是经。令娑婆世界众生。百千万劫。永受安乐。】  这是世尊劝观世音菩萨,要流通宣布这个经典。『流布』就是演说,流通这一部经典,你要流通你自己一定要修学、自己一定要做到,如果你自己做不到,你流通也有功德,但是转祸为福比较上困难,没有那么快速。你自己果然依教奉行,转境界来得快速。现在流通印经是最好的方法,古时候流通很困难,古时候写经,没有印刷。我们看看古时候文字的记载,有一些大富长者写经,请一些读书人来写经,写一部、写十部,再有力量的人,能写一百部就很少。多半写的经送到寺庙里面供养,寺庙里有藏经楼,供奉在那里给人家读诵,也有人到那里去抄写,抄经,这是古时候印刷不发达,非常困难。写经,在民国初年还有写经,到现在写经少了,印刷术发达,所以我们做流通的功德愈来愈方便。像这个批注,青莲法师是康熙年间的人,在那个时候已经有木刻版的印刷,刻版则一个字一个字刻。印刷你们如果到南京「金陵刻经处」,你去看线装书还是一张一张在刷,完全是人工,用毛边纸来印刷。一个人做一天的工作,我去看过,我说:你能够印多少本?他差不多印八本,那个八本没这个本子厚。线装书,诸位晓得,一天可以做八本的样子。哪有现在机器这么方便?我们现在流通册数都是以一万册做标准,每一次印至少是一万册,比过去方便太多了。现在讲演可以留下录相带、录音带,可以做成CD,都是流布是经。  佛嘱咐观世音菩萨流通,我们听了之后更应当努力,这部经典所说的,确实能够挽救末法九千年的劫运,非常重要!末法九千年,我们在这个经上读到,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把弘法利生的使命委托给地藏菩萨,这个意思就是说明,末法时期能够挽救劫运度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不至于堕落在恶道,就是这个方法,就要靠这部经典。『令娑婆世界众生,百千万劫,永受安乐』,流布这个经的效果。弘法利生最重要是契机契理,这部经是从世尊真如自性当中流露出来的教诲,不但是大乘,我们仔细去观察,它的确是大乘当中的大乘。与《华严》、《无量寿经》,无二无别,实在是一体,这是契理。而经中所说境界、修学的方法,更是契合末法时期众生的根机,所以在末法时期我们修学以哪一部经为主修,我们一生专弘,自己就清楚、就明了了。  这一段是长行文,这品经里后面有重颂。重颂的意思有两种,一种是佛讲经说法的时候,听众有先来后到,不像学校上课到时间同学都到齐,佛讲经不是上课,有先来、有后到。先来的前面都听到,后来的前面没听到。如果是很重要的开示,佛一定不辜负后来的这些听众,要把前面所说的意思,简单扼要的再说一遍,这是照顾后来的人。另外一个意思,偈颂便于记忆,前面说得很多,怕听众记不得,所以用偈颂的方式再说一遍,方便大家记住,如果记不住你就没办法做到。所以对于佛的教诲,我们常常读诵就是要把它记住,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就会想到佛的教训,我这个念头,我这句话,我这桩事情,该不该做?一切都以经教为标准,这叫做如法修行,依教奉行。偈颂的用意在此地。请看经文: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吾观地藏威神力。恒河沙劫说难尽。见闻瞻礼一念间。利益人天无量事。】  这是第一首,第一首是总赞,赞叹地藏菩萨威神功德不可思议。『吾观』,「吾」是世尊自称,这是以佛眼来看,不是普通人。佛所看到的,看到地藏菩萨的威神力,他的威德、神通,帮助虚空法界一切苦难众生。现在这个世间众生灾难很多,地藏菩萨有没有帮忙?地藏菩萨的威神力又如何来展现?我们要晓得地藏菩萨威神力,确实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自己没看到。我们不解、不信、不能奉行,地藏菩萨对我们来说空过了。他的威神力是什么?就是「地藏三经」,经典里面所说的道理,所讲的方法,所说的效果,这是地藏威神力。一切众生,前面青莲法师讲的九法界众生,你能够读诵、忆念、依教奉行,没有不得利益的。『恒河沙劫说难尽』,这是佛讲的,佛说都说不尽,前面讲百千万劫,恒河沙劫说难尽。  『见闻瞻礼一念间,利益人天无量事』,这是举一个例子,你见地藏菩萨的像,听到地藏菩萨的名号,哪怕只在一念之间,这一念之间有没有利益?有,阿赖耶识落了种子。可是这个利益现在不能现行,不能兑现。金刚种子种下去,不定在来生后世遇到这个缘,你能信、能解、能行,那个利益事情就兑现。就像《法华经》里面佛讲的一个故事,久远劫前有一个樵夫,在山上砍柴遇到一头老虎要吃他,他爬到树上叫了一声「南无佛」,这是久远劫前的事。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时候,这个人也正在这个时候得人身、遇佛法,想跟释迦牟尼佛出家,释迦牟尼佛叫他这些大弟子来看,这个人能不能出家?出家要有善根。佛的弟子都是阿罗汉都有神通,能够观察过去五百世,大家都说这个人不能出家,过去五百世都没有种过善根,与佛没有缘。佛才说无量劫前他念了一声「南无佛」,就这一句南无佛,这一生可以在我这里出家,后来他证阿罗汉果。这就是「利益人天无量事」。所以这个世间人,虽然现在还要遭受大灾大难,佛菩萨真正有慈悲心让他见到佛像,听到佛菩萨名号,给他种善根,往后必定得度。如果他有善根,像前面讲善男子、善女人,那就很容易得度,很可能在这一生当中,他就能消灾免难,就能念佛往生净土。往生净土就是去作佛,这比什么都殊胜。再看第二首,第二首是「转衰相」:  【若男若女若龙神。报尽应当堕恶道。至心归依大士身。寿命转增除罪障。】  第一句说明九法界众生,包括的范围非常之广,男女人间天上龙神,这是通指六道一切众生。『报尽应当堕恶道』,这一生寿命尽了,造作一些恶业,他要堕恶道。『至心归依大士身』,要紧是「至心归依」这四个字。以真诚的心,归是回头,断一切恶是归,修一切善是依,依照菩萨的教诲去修一切善。归依决定不是请一个法师,在佛菩萨形像面前磕几个头,给你念个归依偈子,给你一张归依证,你就归依了,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这个理要懂。实在讲归依就是回头是岸,你真回头了,依教修行。你心的念头转了,境界也就转,境随心转。寿命可以延长,罪业消除,转祸为福。这一首转衰相。再看下面有三首,这是「颂示生界」:  【少失父母恩爱者。未知魂神在何趣。兄弟姊妹及诸亲。生长以来皆不识。】  这一首说明你所想念的这些事,你的家亲眷属是在你很小的时候就过世,长大之后常常想念他们,不知道他们的容貌,但是这总是有亲情,使你常常忆念,可见得人心的厚道。现在人比较少了,只贪图眼前的享受,这一些恩情都忘得干干净净,所谓是「忘恩负义」。造作忘恩负义的罪业,果报也在三途,多半在畜生道。这是知恩报恩,恩情深厚这一类的众生。底下一首这是教导他修学的方法:  【或塑或画大士身。】  或者是塑地藏菩萨形像,或者是画地藏菩萨形像。这是「画」字。  【悲恋瞻礼不暂舍。】  就是塑画菩萨形像之后,你供养菩萨形像,每天礼拜瞻仰相续不断。  【三七日中念其名。菩萨当现无边体。】  真诚之感,佛菩萨就有应,这是说明三七日中二十一天,至诚来修一定得到菩萨的感应。如果在三七日中菩萨不现身,是你的诚意不够。我们在古书里面常常看到,古代的祭祀,诸位在《论语》里面就读到,「祭神如神在」,神也称之为鬼神,鬼神是指什么?指自己的祖先。祭祖先的时候,主祭的人古时候叫斋公,因为他要修斋戒,斋戒三天。斋公他住的房子,就像我们佛门里面的关房一样,等于闭关三天,斋戒沐浴。这三天不与任何人接触,饮食家人送给他,他这三天做什么?三天专门想祖先在世时候的一举一动,一言一笑,专想,当祭祀的时候就把祖先想来了。祭祀的时候,真的有的时候好像看到祖先的身形,听到祖先咳嗽的声音,这是感应。你没有至诚,他怎么会有感应?古礼里面祭祀斋戒是三天,此地是三七。这么长的时间至心在瞻礼,哪有不感动的道理?所以菩萨一定现身。众生有感,佛菩萨决定有应。他现身的时候就会告诉你:  【示其眷属所生界。】  指示你、告诉你,你所忆念的家亲眷属现在在哪里?在十法界,他现在在哪一个法界。  【纵堕恶趣寻出离。】  纵然他堕在恶道,家亲眷属能够这样给他修学,修行的功德回向给他,感应地藏菩萨现身,他就能够脱离恶道。这是什么道理,诸位能不能想得到?我们范围不要说大,人与人间的真情。一个人要过世了,世间还有人想念你,长时间在想念你,你这一生没白过。如果你走了之后,没人记得你,你空过了这一生。你能够教人家想念你,总有值得教人想念之处,你要不是真心对人家,人家怎么会纪念你?不可能。所以积功累德就很重要。家亲眷属,你对于自己的儿女、兄弟姊妹,不是很爱护、很照顾,他也不会想念你。我们现在在报纸上看到,有很多青少年,要问他的爸爸,「我不爱我爸爸,我讨厌我妈妈」,小孩这成什么话?这是社会大问题,我们在报纸上常常看到。为什么让儿女对父母起反感?作父母的没有照顾儿女,大概是忙自己的事业,有很多把儿女交给佣人去照顾。他感激佣人,讨厌他的父母,不喜欢他的父母,因为佣人照顾他。这是值得我们深深反省。所以人在世间,对人、对一切众生要施恩德,佛菩萨为什么能令人尊敬?布施功德,布施恩德。所以有孝顺儿女,思念父母,为父母修福,依教奉行,像前面所讲的婆罗门女、光目女,亲人纵然堕到地狱也能出离,前头有例子,『纵堕恶趣寻出离』。  【若能不退是初心。即获摩顶受圣记。】  这好!你的三七日中,「悲恋瞻礼不舍」,如果能够永远保持下去,那你这一生就能成佛。这是什么?真诚恭敬到极处,这个心可贵,这个心感动诸佛菩萨。这种心要是永远不退,依教修行,哪有不证果的道理?所以这一句是讲「现报受记」,真的是存亡两利。菩萨来给你摩顶受记。受记就像现在的预言一样,告诉你,你在什么时候能够证果,你得到什么样的成就,这在佛法修学里面是一桩大事因缘。所以这部经我们也希望同修,真正发心专修专弘,但是一定要记住,末后一定要导归极乐才是大圆满,否则的话都是得人天福报。当然以得人天福报为第一步,初步让他得人天福报,再更进一步劝他念佛求生净土,这才真正的大圆满。  好,今天就讲到此地。地藏菩萨本愿经-第49集  请掀开经本《科注》卷下第八十二面,倒数第二行看起:  【欲修无上菩提者。乃至出离三界苦。是人既发大悲心。先当瞻礼大士像。一切诸愿速成就。永无业障能遮止。】  这一段是「颂成度生」。『欲修无上菩提者』,这是菩萨发心,「无上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出离三界苦』,小乘人也做到,在佛法里都称之为真正觉悟的人。三界之苦,实在说是苦不堪言,真正觉悟的人一定要想着永脱三界轮回。三界就是六道,三界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从佛经里面讲的四禅,我们就能够了解,一个单位世界的天顶是初禅,小千世界的天顶是二禅,中千世界的天顶是三禅,大千世界的天顶是四禅,所以你就晓得讲三界、讲六道,意思都相同。一尊佛的教化区,一个大千世界,诸位要晓得只有一个四禅天,有一千个三禅天,经教里面所说的,大致我们要能够知道。「欲修无上菩提」,不但是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希求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是志愿眼光大的。超脱三界这是眼光比较小,都是非常非常之难得。这个人既然发了大悲心,要怎样满他的愿?『先当瞻礼大士像』,这就是先要成就自己,「瞻礼」的意思前面说了很多,这个地方就不再重复,最要紧是要依教修行。  《华严经》里面讲的护法,护持正法,依照《华严经》的标准来讲,现在护法的人希有。法是什么?法是「教、理、行、果」,这四种法都要圆满的护,那才叫真正护法,才是佛所讲的标准。我们讲护持道场,护持某个法师,不行,那个跟佛的标准一比,那就不是护法。所以佛经上所讲的一定要有相当的理解,而后才知道怎样去做才是如法。佛给我们说的「教」,教有四种教理行果,我们怎样去修?「信、解、行、证」,我们对于教要信,佛的教诲要信,理要解,行要修,果要证,所以我们自己要做到信解行证。末后这两句,『一切诸愿速成就,永无业障能遮止』,这两句是说自己成就之后,教化一切众生。诸佛如来示现在众生界,往往也示现有业障。诸位要知道那业障是示现的,都是他教化的方法、教学的仪式,不是真的。让我们凡夫之人深深警觉到因果的可畏。世间圣人,孔老夫子,我们在《传记》里面念到,「孔子在陈绝粮」,他也挨饿;释迦牟尼佛也曾经有三个月马麦之报,遇到饥荒托钵没人供养。这显示什么?显示因果,即使成佛、成圣,也没有办法转变因果。  从前百丈大师讲得好,「大修行人,不昧因果」,不是没有因果。不昧是什么?对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受报的时候很甘心情愿,知道我现在所受的,过去造的是什么因,现在得这个果报,清楚明白。不像世间人遭遇一切苦难的果报,不知道、不晓得什么原因,以为是别人给他的,怨天尤人,受报的时候还造罪业,这个样子因果循环,他是每况愈下、往下堕落;明白的人他受果报不会堕落,他逐渐往上提升,这不一样,他真正懂得「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就是遇到别人破坏我们、伤害我们,那是过去生中我们伤害过他,今天他来伤害我,这是报应。我明了、我承受,欢欢喜喜接受,一点怨恨都没有,这个结就解开了,下一次再见面就没事了。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绝对不能用报复的心来解决问题,诸位要晓得解决不了的。报复,你杀他,你灭他一族,来生是他灭你的族,一样的事情,因果循环,愈演愈残酷。换句话说,愈堕落愈深,这哪里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解决问题真正的办法是解结,把这个怨结解开,所有一切不善的果报都要承受,你才能够化解,在菩提道上无论是自己修行、弘法利生,障碍就没有了。诸佛菩萨示现种种相,都是让我们觉悟的,让我们明白,也是教导我们应当怎样去做。实在讲这就是生活,佛教给我们生活,教给我们处世做人。「瞻礼大士像」,这里头最重要就是「孝敬」,孝敬要扩展到什么地方?扩展到对一切恶人、一切冤家,都要用孝敬的心,普贤菩萨第一愿教给我们「礼敬诸佛」,敬就是孝敬,决定没有分别、没有等差,这是你真正在修行,真正在转业了;业转了,果报就转了。再看底下这一段:  【有人发心念经典。欲度群迷超彼岸。虽立是愿不思议。旋读旋忘多废失。斯人有业障惑故。于大乘经不能记。】  第四段颂求智慧,这一段比较长一点。先说你为什么没有智慧,是你有过去世的业障,障碍你的智慧。虽然遇到佛法,遇到善友,你明白了,你发心,发的心很好,发心研教学经,目的帮助一切众生开悟,帮助一切众生离苦,这是大菩提心。在一般说真正发这个大愿心,你就一定得诸佛护念,这是真的。虽得诸佛护念,我们智慧依旧不开,这是自己有业障,诸佛如来没有办法消我们的业障,没有法子,这个道理大家一定要懂得。不是佛菩萨不保佑你、不照顾你,佛菩萨是真保佑、真照顾,但是你自己造的业障,佛菩萨对这个就无可奈何,业障一定要自己消。佛菩萨告诉你方法,告诉你这些道理,这经典上所讲的,理明白了,佛的教诲我相信,教给我们方法要照做,那叫修行,你才能消得了业障。消业障最根本、最有效果的方法就是「孝」,所以《地藏经》也是根本经,道理在此地。我们能孝顺父母,孝顺一切众生,尊敬父母,尊敬一切众生,什么业障都消除。真正有孝敬之心还会造罪业吗?还会以恶意对待一切众生吗?不可能,那就是真的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所以你才晓得孝敬是根本。为什么佛在这个经上一再教给我们,「先当瞻礼大士像」,道理在此地。所以愿很好,佛菩萨也照顾你,可是你读经还是一面读一面忘,纵然多闻也不能开悟,这个人有业障迷惑,所以于大乘经不能记诵。下面教给我们方法:  【供养地藏以香华。衣服饮食诸玩具。】  前面长行文都讲过,教给我们修行方法。供养,诸位想想如果没有孝敬,怎么可能供养?普贤的十愿,后后深于前前。像我们盖房子,第一愿是第一层楼,第二愿是第二层楼,你第一层没有盖好,怎么能盖第二层?二层盖好才能盖第三层,这一个道理。所以后面都是从前面基础上建立的。然后才知道地藏法门是菩萨修行的根基,观音是慈悲,慈悲是从地藏根基里头发出来,你没有孝敬,慈悲从哪里来?没有孝敬的慈悲是假慈悲,必定他有企图、有目的。说一个人不孝顺父母而去孝顺别人,哪有这种道理?这是不合理的。没有礼敬,哪里会有赞叹?没有礼敬的赞叹,我们晓得那是虚伪,不是真的;没有礼敬的供养,那是谄媚巴结。所以孝敬是根基,我们在世法、佛法里要想有真正的成就,要从这个地方下手。如何能真正做到孝敬?经典的理论要透彻,你才明了孝敬是性德,是性德里头的基础,这部经就是开显我们性德。  所以从普贤行愿,有礼敬、有称赞,而后才有供养。供养菩萨以「香华、衣服、饮食、玩具」,这些表法的意义,前面都说过。在我们现代这个时代,真正是多灾多难,不但众生业障深重,自己的业障同样也深重。我们应当要想到如何帮助自己、如何帮助别人,想想自己修学怎样方便,我们也要方便别人。须知佛法没有定法,经上常常教导我们的原则,随类化身,随机说法,「随」就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不顺、不随,不但不能度众生,也不能度自己。何以不能度自己?不能随就是执着,就是分别执着,执着的心不能突破,六道出不了,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得,所以要懂得随顺。世间确实障缘很多,妖魔鬼怪,魔障,有有形的、有无形的,无形的是鬼神,有形的就是一切人事物,怎么会产生魔障?都是自己往昔无量劫来造作的恶业,恶业会造成障碍,善业也会造成障碍,善业是爱缘。我们常常听到同修说:佛教给我们要舍、要放下,我就是儿孙放不下。那是什么?爱缘。冤家对头的怨恨放不下,报复念头放不下,爱缘也是放不下,都变成障碍。这是往昔今生所造之业,我们自己要懂得、要明白、要觉悟。  怎样才是真正觉悟?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上讲得好,我、人、众生、寿者都是假的,都不可得。所以如果你有般若智慧,知道万物皆空、因果不空,知道一切有为法是梦幻泡影,你心清净。于一切法不取不舍,魔对你不起作用,没有能够障碍你。这时候就是《楞严经》上所说,你能转境界,不被境界转,「若能转境,则同如来」,这才是真正永离魔恼。可见得永离魔恼不是到处躲避,躲避不了的,永离魔恼就是看破事实真相,全是假的,一场空、一场梦。即使无形的这些魔外边都沾不上,为什么沾不上?你没有边,你有边他才沾得上,你没有边,这个道理我们要懂。你有我,你就会受害,无我,谁受害?无我就没有受害。一切众生为什么受这些障碍?有我。冤家对头要报复,你在那里,我找到你,我来报复你;如果你没有了,「我」没有了,他找都找不到。  以前道源老和尚传戒的时候,给我们讲一个故事,说是古时候有一个禅师,名字我一下记不得。禅定的功夫真好,入定之后心境俱空。他寿命到了,阎罗王派两个小鬼要抓他,因为他入定,心境俱空小鬼找不到。问人家:他到哪里去了?他就坐在那个地方,他找不到。因为在定中,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统统没有。有人告诉他,他最喜欢的就是他的钵;小鬼就知道了,敲他的钵,一敲他就出定,马上就把他抓去。这就是你有丝毫的执着,你就被人家抓到。所以凡是有嗜好都有麻烦,换句话说,你逃不过小鬼的眼目,他时时刻刻能把你抓住。这就是没有彻底放下,我们要晓得,佛跟我们讲连佛法都不是真的,《金刚经》上讲得很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法都不可以执着,这个道理要懂,何况世间法?世出世间法都不放在心上,我用它,我不执着它;我用它,我也不分别它,让这个心永远清净,这样布施供养这是真正得福,无量无边的福,这个福称性。如果还有分别执着,这个福就不是称性,经里面讲「有漏的福报」,变成三界有漏福报。  修学,同修们你们想想,要不是天天在一块研究,天天在一起讨论,天天熏习,我们业障习气很重,一转头就迷了。所以古时候的道场好,就是好在长期熏习,就好在这里。天天讲经,讲经的时间长。我们现在是一天两个小时讲经,跟古人比打对折。如果依照佛的标准,《仁王经》上讲「二时讲经」,是讲大家在一起学习研究讨论,在教理行果上下功夫,二时是现在的八小时。佛经讲的是印度那个时代,一天昼夜分为六时,昼三时、夜三时,它一时等于我们现在四小时,二时就是八个小时。所以佛陀那个时代,那些人跟释迦牟尼佛修行,他怎么不证果?一天八个小时在讨论经教,他还有什么功夫打妄想?我们今天变成它的四分之一,两小时。实在讲是不够,最低限度能有四小时,每一天有四小时认真研究讨论,至少也有四个小时念佛,这是说少到不能再少了。修行,我们现在明白,只有念佛法门靠得住,其它的法门在理上讲是平等,没有差别,事上讲,难!不容易。换句话说,不是我们的根性,我们业障太重,只有念佛带业往生,我们能办得到。这桩事情只要真干,没有一个不成就。  前天晚上我到鸿阁去吃饭,听说他们现在生意很不好,我去看看他们,现在相当不景气。在那里看到一片CD带,是讲死囚往生,我们带了几片回来。告诉李会长,李会长说这个事情他知道。这个死囚走了之后,后事也是他给办的。我问他是不是他讲的,他说不是他讲的,有一位苏居士讲的,听说苏居士现在也回头专心念佛,亲眼看到这个事实。所以李居士在监狱里头,度了不少人真正往生。苏居士跟这个人熟悉,他照顾他,跟他约法三章:第一个你在受刑的时候要大声念佛。行!我做到;第二个你走的时候你要有瑞相,不可以七孔流血,那是吊刑。行!我也答应。第三,你要留点舍利给我们看看做证明。行!我统统答应你。结果他死了之后,果然如此,吊死之后颜色非常好,很正常跟一般死刑人完全不一样,火化的时候真的有舍利。  所以就有同修问:他是不是自己知道?不是的,愿行,他有这个愿力就能做到。连一个死囚都有这样瑞相,他是真的往生了,他最后那一念是念阿弥陀佛走的,一点都不假。哪一天受刑也预知时至,念佛走的。经上讲,最后那是一句佛号,必定往生。生前造什么样的罪业,做什么样的错事,你在死前真正能够悔改,忏悔往生,佛经上有例子。《观无量寿佛经》讲阿阇世王造五逆之罪,临终忏悔,佛在《阿阇世王经》里头告诉我们,他往生是上品中生。我们读了也非常惊讶,造那么重的罪业,阿鼻地狱的罪业,在我们说他往生大概下品,下三品往生我们觉得这很正常,不知道他是上品中生,所以忏悔的力量不可思议。这是遇到真正的善知识教导他,他自己过去生中善根福德现行,听了之后生起真正的忏悔心。这都是我们应当要学习,你真正修就会真正有感应。这是我们讲到供养,要从孝敬心里面生起来,供具都是表法的。然后:  【以净水安大士前。一日一夜求服之。】  前面都讲过,这是求感应。『净水』是菩萨威神加持,你供上一日一夜,你认真如法的修学,这才能得感应。下面还有两段:  【发殷重心慎五辛。酒肉邪淫及妄语。三七日内勿杀害。至心思念大士名。】  这是讲你专修,这是克期求证,这个法要修三七二十一天,这二十一天要发殷重心,修学这段当中慎五辛。五辛前面批注上有,此地就省略掉,这个地方引《楞严经》上的话,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断五辛,批注第一行末后一句,「《楞严》云,熟食发淫,生啖增恚」,这是佛对初学人的教诫,为什么?这个东西对于生理产生了障碍,是这么一个道理。我们要减少障碍,所以对于饮食不能不选择。但是要晓得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是托钵,托钵的时候人家给什么就吃什么,决定没有分别执着。你去托钵的时候,这些供养的人家也未必都学佛,也未必懂得佛法,所以给什么吃什么。但是在真正修法的时候,我们不能不留意。现在世间人说到饮食,只知道着重卫生,生是生理,慎五辛是保护生理,不但是生理而且还有性情,能够着重保护生理、保护性情的人就不多。着重卫生的人很多、很普遍,知道要保护自己的性情就少了。五辛的性质不好,影响我们的情绪,熟食这个东西它是助长荷尔蒙,会引起性冲动,这是发淫,这熟食;生吃的时候容易引起肝火,发脾气,道理在此地。为什么佛说这五样东西不能吃,道理在这里。我们看到《华严》里面跟我们讲「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五样东西是不是有碍?这五样东西也没有碍,你自己功夫不够,你功夫不到,它对你产生障碍,你真有定功,它对你就没障碍;这是必须要明了,要慎五辛。  下面『酒肉』,这是腥,荤腥,这就说明素食。『邪淫及妄语』,这一句就是讲十善业,一定要断十恶业,修十善业,你在三七二十一天,这是持戒念佛,此地是念地藏菩萨名号。换句话说,现在所讲的打地藏七,地藏七期限是三个七,三七二十一天,专持地藏菩萨名号。关键的字样是『至心思念』,不是口念,心真诚到极处。念地藏菩萨的名,名与德相应,你念的就相应。念名就思德,不是空念这一句名号,就想到地藏菩萨的行谊,地藏菩萨的慈悲,地藏菩萨的教诲,你就会想到这个。闻名,你能够想到提醒你自己,见像也能想到,我们就想到依教奉行,这就叫相应。古德讲「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你要念得相应。如果只念菩萨名号,依旧还打妄想,依旧还造罪业,那念的有什么用?寒山、拾得过去讥笑国清寺这些法师,念佛是「喊破喉咙也枉然」,什么原因?不相应。念得要相应!从名里面,一定要思念教、理、行、果,这是正念,所以从念这一句名号当中,就具足了信解、行、证,你说这个功德多大。如果念这一句名号与信、解、行、证不相干,那就是「喊破喉咙也枉然」。无论修学哪个法门,这个原理总是要明白。末后这一段讲果报。  【即于梦中见无边。】  『无边』,就是地藏菩萨无边身,无边身是说地藏菩萨的化身,无边是多,无量无边。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你在梦中见到地藏菩萨的化身,菩萨给你摩顶、给你授记。  【觉来便得利根耳。】  感应道交,醒过来之后你就聪明,你根性就利了,你所求就感应。  【应是经教历耳闻。】  以后你再读经、再听经。  【千万生中永不忘。】  句句都能忆持、记住、依教奉行。所以前面修学最关键的字眼,「至心思念」,就在这四个字。我们今天依照这个方法去修,为什么没有效果?这四个字没做到,我们今天做的是形式,打个地藏七,好像是那么个样子,其实心里面胡思乱想,没有诚意,所以所求不能相应。别说打三个七不相应,三十个七还是不相应,经上讲得没错,我们自己做错了。如果相应说实在话,古人祭祀斋戒三天就有感应,哪有二十一天没有感应的道理?  【以是大士不思议。能使斯人获此慧。】  这是地藏菩萨不可思议的威神加持,实在也是自己至心之所感,前面跟诸位说过,真诚到极处性德的流露,所以才有这样的效果,这在理上讲都讲得通。这是求智慧的方法。  请看经文,《科注》卷下八十五面,经文的第三行:  【贫穷众生及疾病。家宅凶衰眷属离。睡梦之中悉不安。求者乖违无称遂。】  这一段是颂转灾难。经上所说正是我们现前所遭遇的,所以这品经文我们读了之后感触非常之深,字字句句都是讲我们现实的状况,佛菩萨教导我们修学的方法,如何能够改变我们生活环境,回转我们的业障。所以这一品当中我们也看到世尊无比的慈悲,长行为我们说清楚之后,还用偈颂重复再说一遍,无非是加深我们学习的印象。这首里面都是讲灾难的事实,现在这个世间贫穷众生多,富裕的人毕竟是少数,我们要常常念贫穷苦难的这些众生。他们的疾病不仅是身病,情绪不安、智慧不开,这是心病,比身病还要严重。身病需要药物来医疗、来调养,心病需要佛法,帮助我们破迷开悟。佛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一句是真理,一句话道破虚空法界依正庄严的根由,一语道破,从心想生。心善想善,境界就善,心迷惑、想邪恶,环境就恶劣,这是佛给我们讲真实状况,宇宙人生的真相。真正明白觉悟,他就从心地里面去改,把过去恶的念头舍得干干净净,养成一个纯善的心,纯粹利益一切众生的心;我们眼前的境界就渐渐好转,而且转的速度会很快,然后所求都能满愿。下面这一首是教给我们修行方法:  【至心瞻礼地藏像。】  关键都在『至心』。『瞻礼地藏像』,就修孝敬,真心效法地藏菩萨的大孝大敬。  【一切恶事皆消灭。】  这是心转境界,不会再被境界所转。  【至于梦中尽得安。】  你睡梦的时候安稳。  【衣食丰饶神鬼护。】  你所求就都能够满愿。修行的关键就在效法地藏菩萨、学习地藏菩萨大孝大敬,孝顺一切众生、尊敬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就包括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这才能够快速的转变过来。八十六面批注里头第一行,「衣食丰饶」,「风」有没有改过来?它是「衣风丰饶」,有一个错字,是「衣食」,改过来。我们再看下面一首颂:  【欲入山林及渡海。毒恶禽兽及恶人。恶神恶鬼并恶风。一切诸难诸苦恼。】  这是重颂外出旅行常常遇到的一些灾难。你出去旅行陆地上经过这些山林,这些地方都是毒蛇猛兽、盗贼常常出没的所在。『及渡海』,大海波涛汹涌,在古时候船只都不大。下面是『恶神恶鬼并恶风』,「恶风」是指渡海,容易遭到这些灾难。「恶神恶鬼」,这个事情也真有,上一次雷居士在此地跟你们讲了不少故事,那都是他亲身所遇到。为什么会遭遇到这些恶鬼?别人为什么遇不到?由此可知,在因果定律上讲,还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这些恶神恶鬼过去生中跟他没有恶缘,他不会找你麻烦;都是过去或者是今生,你冒犯他,你得罪他,他来找你麻烦。自己没有修持、没有德行,他对你不尊重,所以容易遇到这些事情,这些事情真有。佛在此地教我们修行的方法:  【但当瞻礼及供养。地藏菩萨大士像。如是山林大海中。应是诸恶皆消灭。】  长行文里面讲得清楚,我们在旅行没有出发之前,读《地藏经》,念地藏菩萨名号满万遍;修学要「至心称念」,这四个字非常非常重要!真心称念,思惟菩萨的功德,效法菩萨行谊,鬼神不但不恼害你,还要保护你。为什么?尊敬你。这都是我们现在常常遇到的一些事情,常常到外面去旅行一定要知道。末后总结:  【观音至心听吾说。地藏无尽不思议。百千万劫说不周。广宣大士如是力。】  科判里面「结颂普告流布」。世尊劝导观世音菩萨流通这一部经典,观世音菩萨当然到处为大家介绍地藏菩萨的行谊,为什么?如果没有地藏菩萨的基础,观音菩萨的慈悲就没有依靠,观音菩萨慈悲从哪里来?从孝敬的发扬光大。大乘佛法在中国建立形象非常有道理,以四大菩萨来表法,所以大乘从哪里学起?从地藏学起,地是心地,我们现在讲心理建设,心理建设是根本。现在世间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每一个大城市物质上的建设高楼大厦,一百多层的大楼,许多大城市里面我们都能见到。可是社会为什么不能安定?生活为什么不能幸福?疏忽了心理的建设,没有健全的心理,人随着自己的烦恼习气,大家都争名夺利。孟夫子说得好,如果「上下交征利,其国危矣!」我们看看现在的世界,正是孟夫子讲的这句话,一般人信不信?不相信,怕的是世纪末的时候算总帐,这是我们真的提心吊胆。消除灾难一定要靠心理建设,每一个人都懂得孝道、肯定孝道,都能以孝敬之心待人接物,以大慈大悲帮助一切众生,这个世间的灾难立刻就化解了,烟消云散。  所以我们晓得,地藏菩萨地藏法门是根,我讲过很多遍。佛法没有别的就是一个「孝」字;而中国文字实在讲,已经显示出这个法门的不思议。中国这个「孝」字是会意,我们体会这个字的意思。孝,里面含着什么意思?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体,这是这个字的含义。它上面是个「老」,下面是个「子」,老是上一代,子是下一代,上一代还有上一代,过去无始;下一代还有下一代,未来无终,无始无终构成一体,这是孝。佛经里面常讲虚空跟法界是一体,佛教给我们心量要「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孝的意思。「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也是孝的意思,这个字的包含真正不可思议!所以佛家的修学始从孝道,终到成佛了,孝道的圆满,这叫成佛,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孝道还欠缺一分。谁能把孝做得圆圆满满?诸佛如来,才真正把孝道做圆满。  世尊灭度之后,把教化众生的重责嘱咐给地藏菩萨,道理就在此地。谁是地藏菩萨?谁懂得孝道、能够修孝道,谁能够发扬孝道,那个人就是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多了!经上我们读「大士无边身」,无量无边皆是地藏菩萨。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是地藏孝行的发扬光大。我们讲孝亲尊师这个心,孝顺一切众生,尊敬一切众生,这就变成观世音菩萨。孝敬要依理性,不能够依感情,这就是文殊菩萨。文殊表智慧,所以我们的生活处事待人接物,要用理智不能用感情,情是迷,情是妄想、分别、执着,情造罪业。情识变现六道三途,智慧变现四圣法界,一真法界,这个差别就是情与智。我们世间人也常讲要有理性,要有理智,不能感情用事,文殊菩萨教我们这些。普贤菩萨是把这三种落实,孝亲尊师、大慈大悲、智慧落实在生活上,这就是普贤菩萨。这是中国佛法的特色,以四大菩萨为大乘佛法教学的四根柱子,这样造成一个富丽辉煌的宫殿,这四根柱子一个都不能少,我们要懂得佛法从哪里学起。  世尊嘱咐观世音菩萨流通,也就是教导我们,特别是在末法时代,为什么?经里面所讲全是我们眼前的事实,我们没有办法解决,要靠我们觉悟的人,为一切大众宣扬说明。不但我们要把它讲清楚,我们自己要真正做到,消除自己的业障灾难,然后我们才能帮助别人,我们所讲的才有真正事实的依据。这些灾难有,我能够幸免,我何以能幸免?依教修学。邪鬼附身常有的事,在我们学佛人讲着魔,什么叫着魔?就是邪魅附身。几乎每个地区我们都看见,我们自己有没有?也有,不过没那么严重。许多同修晚上睡觉被鬼压,好多人有这个经验,我过去也常常被鬼压,心里清清楚楚,动弹不得,学佛之后没有了。从前李老师告诉我们叫魇鬼,佛经里都有。人在运气衰的时候他欺负人,人在运气很旺的时候他不敢接近你,你运衰的时候他欺负你,他来压你。我们从这些事实当中体会到真有,不是假的。现在,在中国,外国美国也有,中国人讲特异功能,我们在美国也看到,他有第三只眼,他能够看到这一些奇奇怪怪东西,我们一般人肉眼看不见,他能看见。他能看见这些魔鬼附身,他有能力看见,也能看见一个人内脏里头有病。  我过去在迈阿密遇到几个美国人,迈阿密是一个很奇怪的地方,奇奇怪怪的人住在那里很多。那时候接待我的是曾宪炜居士,他在那里成立一个念佛社,请我去讲经。曾居士学过禅,也跟一些喇嘛学过密,对于这些事情很好奇、很喜欢,所以对于这一类的人他接触得很多。我们常常听他讲这些事情,真有。怕不怕?不需要害怕,怕也没有用处,不能说你怕他就不来,愈怕他愈厉害,何必怕他。你不怕他,他吓不到你,他的伎俩就用尽了,他自然就退走了。你真怕他的时候,他觉得很有效果,他就来控制你;你不怕他,不理会他,他就没法子控制你。尤其是我们修清净心,最高的境界无我,真正《金刚经》上讲四相破了,一切妖魔鬼怪都没有,边都沾不上。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知道这些事实,知道自己应该怎样修学,成就真实的功德,成就自己利益众生。  鬼神,魔王也是如此,他到没有办法干扰你的时候,他就调转头来皈依护法,我们看魔王波旬,做释迦牟尼佛的护法。他要破坏佛法,实在是末法时期的比丘不能够依教奉行,他来找麻烦。真正有修有学的人,他还是尊敬护持,魔也护法。这正是佛经里面所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魔也有佛性,孟子所说「人皆有恻隐之心」,这都说得非常有道理。再恶的人看到别人受苦,有的时候也生同情心,也能生起怜悯心,恶人尚且能生,何况善人?所以自行能够感化一切恶人、恶鬼恶神,都能受感化。我们看底下的经文:  【地藏名字人若闻。乃至见像瞻礼者。香华衣服饮食奉。供养百千受妙乐。若能以此回法界。毕竟成佛超生死。】  我们读这段经文,才知道造像的功德殊胜不可思议,原因在哪里?给一切众生有闻名见像的机缘,你给他这个机会,所以这个功德就殊胜了。但是这里面有一桩事情,我们必须要知道,佛法盛行的时候才有非常殊胜的功德,为什么?大家认识,听到地藏的名,见到地藏的形像,孝亲的心、尊师重道的心生起来,效法菩萨行愿的心生起来,这是名字形像启发众生的善念,那个功德就太殊胜。如果佛法衰微没有人宣扬,大家把佛菩萨形像当作偶像、当作迷信,不能说没有功德,只是这个功德现前得不到,现前得到什么?叫一切众生造业,叫社会大众:你们提倡迷信,你们拜偶像。虽造罪业,但是这个形像一历眼根,名号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功德在这里。可是他造作的罪业要不要受报?要受报,罪业果报在三途,三途报尽再出离三途遇到善缘,你这善根成熟,以这个机缘得度,这些道理我们要懂。  在什么时候建造佛像最适宜?经教普遍宣扬之后大家知道,塑造佛菩萨形像给人带来是正知正见,这个功德就无量无边。因此,我们有义务要做机会教育,非常非常重要!现在在世界上各个地区,佛教一切的建筑,无论是古代或者是现代,多半都变成一般观光的点,旅游观光都会到这个地方去看看。如果在这些场合当中有善知识,无论出家、在家,将佛菩萨形像表法的意义做简单的介绍,这是机会教育。他来参观道场,道场里供奉这些佛菩萨,一尊一尊给他介绍,他表什么意思,等于给这些观光客上一堂课,让他不至于误解佛法,告诉他这个决不是拜偶像。佛家里面所有一切设施,都有很深教学的意思在里面。不但佛菩萨形像,就是连一切建筑,里面一切陈设,我们讲供具,供这些香花、幢旛、宝盖都是表法的。用现在教育的名词来说,这是教具,教学的工具。让我们六根接触到就想到它是什么意思,我应该如何学习,用这些东西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唯恐我们忘掉,唯恐我们在生活当中又迷惑了,以这些艺术的方法,让我们又喜欢又能提醒我们。这是高度艺术的教学,不是迷信。迷信是你们误会误解,你们为什么会误会?为什么会误解?没有人把事实真相给你们说清楚,所以社会大众的误解是情有可原。过失是我们为佛弟子的人,出家、在家二众,我们没有负起责任,没有把这桩事情给社会大众说清楚、说明白。闻名见像为什么会得利益,他究竟得多大利益,我们都要清楚、都要明了。  末后这两句好,『若能以此回法界』,回向法界,怎么回向法界?实在说,拓开心量而已。世间众生念念都是为自身的利益,所以跟社会、跟其它众生,矛盾冲突永远不能够避免。如果你把心量拓开,这问题就解决了。我们举一个比喻,诸位从比喻当中细细去想,我们住在自己家里,没有出门的时候,跟我们的邻居、亲戚朋友也常常发生冲突。离开家乡到别的省分去住,遇到一个家乡人,这是我们同乡那么亲切,他就不一样了;在家乡时候冲突,到外面很亲切,那个圈子就大一层了,这是我们家乡人。如果出国到别的国家去,遇到我那一国人,那个亲情就不一样,那个不是同乡也不是同省,我们同是一国,你看他就不一样。如果你心量拓开,尽虚空、遍法界是一家,任何佛刹、佛国土的众生,你见到也会很亲切,回向意义在此地。所以小的误会、小的冲突就统统都化解了。佛的伟大处,佛是把尽虚空、遍法界看作自己的家,家人对他有误会,他对家人没有误会,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我说家,还没有说到贴切之处,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这是跟你讲真话,千真万确一点都不假。  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是自己的身相,什么身?法身。什么时候我们证得清净法身,到哪一天你忽然觉悟,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你就证得清净法身。你证得清净法身的时候,你现在这个身是业报之身,马上就转变成圆满的报身。圆满报身是什么?智慧现前,圆满报身是智慧身,你生活在真实智慧当中,我们常讲你过的是高度智慧的生活,那个身就是报身。你以你的爱心帮助一切众生,那是化身,千百亿万身;你看看众生不同的根性,不同的族类,不同的愿望,你以不同的方法都能够满足他、照顾他、利益他,这就是千百亿化身。  这一品经读到这里结束了,这一品经里面所说的完全是我们现在生活环境,事实真相。佛所教给我们这些理论方法,也正是我们迫切需求,我们现在生活在这个环境当中,每一天焦头烂额想不出方法来解决,佛在这里统统都给我们说到,慈悲到极处。末法九千年,唯这个法门能救度,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以这个法做根基,真正的根基,我们在开经的时候就跟诸位说,这部经上所讲《观经》三福的第一福,从全经来看《观经》三福十一句圆满具足。净宗法门是以这个为基础,以这个基础来念佛求往生,决定得生净土,而且可以肯定上辈往生,三辈里头决定是上辈往生。舍离这个基础,往生就不一定可靠,那完全是看机缘,世间人讲看运气,你能不能遇到善友?机缘不是偶然得到,还是过去生中善根福德成熟,遇到缘才有用,临命终时他才能信、能愿、能行,他才能悔改。如果从《地藏菩萨本愿经》奠定基础,那你这个基础太坚固,踏实了。所以「若能以此回法界,毕竟成佛超生死」,这一句话我们能接受、能相信、能肯定。  【是故观音汝当知。普告恒沙诸国土。】  我们敬爱观世音菩萨,就应当效法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对于恒沙国土,普遍宣扬《地藏菩萨本愿经》,我们应当学习,应当宣扬。尤其是青莲法师这个注子注得非常好,我们学习这部经,或者弘扬这部经,有这个批注做参考资料足够了,这里头引经据典,搜集不少的资料。在我们劝告别人的时候,我们可以搜集最近的、经典上所讲的,感应的这些事实,更能够增加听众的信心。  好,今天就讲到此地。地藏菩萨本愿经-第50集  请掀开经本《科注》卷下第八十九面,请看经文第二行,【嘱累人天品第十三】。这是本经最后的一品,也是世尊最后的遗嘱,言词非常恳切,我们读诵要细心去体会。请看经文:  【尔时世尊。举金色臂。又摩地藏菩萨摩诃萨顶。】  『尔时』,就是说完见闻利益这桩事情的时候,世尊最后要把度化众生的使命,付托给地藏菩萨,所以这个地方是「举臂摩顶」。一方面表安慰,二方面代表重大的使命要交代给他。下面佛就说,这在第九十面经文:  【而作是言。地藏。地藏。】  世尊连续叫他的名字叫了两次,这是表爱之深、托之重,在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到,世尊慈悲心切、语重心长。  【汝之神力。不可思议。】  这一句是赞叹地藏菩萨的身,他能够化无量无边身,广度虚空法界一切苦难众生,这是神力变现,不可思议。又说:  【汝之慈悲。不可思议。】  这是赞他的毅力,他的慈悲心永远不退转,这是非常非常的难得。我们看看六道里面凡夫之人虽有慈悲,如果遇到逆缘,也有在顺境当中退转,比不上地藏菩萨与乐拔苦这个心愿永不衰退,而且对于一切众生平等的加持,这不可思议。  【汝之智慧。不可思议。】  『智慧』深广,辩才无碍,菩萨现身也跟观音菩萨没有两样,随类现身,随机说法。我们知道观音菩萨没有一定的身相,我们在古人画册里面看到,「观世音菩萨变相图」,有五百多种不同的身相,说明三十二应那是三十二大类,每一类里面现无量无边的身相,地藏菩萨亦复如是,也是为我们做种种示现,我们凡夫遇到不认识。这是智慧深广、辩才无碍的不可思议,下面有辩才:  【汝之辩才。不可思议。】  『辩才』是讲口业,身、语、意与智慧都是不可思议。这是世尊亲口在大会当中,对地藏菩萨的赞扬。不仅如此,后面又说:  【正使十方诸佛。赞叹宣说汝之不思议事。千万劫中。不能得尽。】  这个赞叹是赞叹到了极处,不但释迦牟尼佛一个人赞叹你的不可思议,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同声赞叹你的智慧德能,身语意慈悲的教化。『千万劫中』,这是讲时间之长,『十方诸佛』是讲人数之多;时间这么长,对你称赞都赞叹不尽。这段经文我们决定不能疏忽,而实际所表是我们自性的性德,性德之中一分孝敬,这个德行不可思议,诸佛如来赞叹不能得尽。菩萨性德开显,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菩萨同样的德能,很可惜这个德能没有开显出来,怎样开显?依照这一部经典里面所说的方法修学,就能开发性德。所以菩萨的名号,经典的题目,都只有「地藏」两个字。地表心地,藏喻宝藏,我们心地、真心理地,智慧、神力、慈悲、辩才都不可思议,无量的德能此地只举出四桩,实际上样样都是不可思议。正是现代一些宗教家,赞美上帝、赞美神,赞颂当中所谓的全知全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实在讲就是我们自性的性德。我们今天明白,知道自己有这个德能,就应当觉悟、应当发愤,把自己的智慧德能恢复过来,不但度自己,也能够度一切众生。由此可知,世尊在此地付托地藏菩萨,我们想想与我们有没有关系?你要是明白,体会到这个意思,与我们是大有关系。我们借重地藏菩萨的缘,地藏菩萨在哪里?这部经中所说的就是,我们能信、能解、能行,就是地藏菩萨的分身,不断认真努力提升我们自己的境界,就是地藏无尽分身之一,这才叫真正修学这个法门。再看底下这段经文:  【地藏。地藏。】  我们看到经文上的记载,显示出世尊苦口婆心,慈悲到了极处。  【记吾今日忉利诸天中。于百千万亿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菩萨。天龙八部。大会之中。】  这段话,『记吾』是世尊自称,你要记住我今天在『忉利诸天中』,忉利天为什么加上「诸天中」?这个意思很广。这一会大家要明了,跟华严法会无二无别。华严法会是在菩提场,这一处就跟虚空法界融通,所以参加这个法会,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之类,一个都没有遗漏掉,这是华严海会。地藏这一会也不例外,讲经的场所虽然是在忉利天,帝释的天宫,与会的大众也是尽虚空、遍法界,上自诸佛如来,下至天人,还包括有鬼神在内,这个法会多殊胜、多么大!所以称诸天。欲界天、色界天的天神,都参加了这个法会。所以这四个字,「忉利」是讲法会开会的地点,「诸天」是讲参与法会的天众。『于百千万亿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菩萨』,我们在法会一开端就看到,这是无比的殊胜,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参加这个法会,我们在一切大乘经里面,从来没有看到这样殊胜的境界。哪有一次讲经的时候,所有一切诸佛都来参加,没听说过。  《华严经》上见到这个境界,《无量寿经》、《弥陀经》会上我们也见到这个境界,但不是一开端就来参加。净土经里面到流通分的时候十方诸佛赞叹,大家在《弥陀经》念到六方佛,可是玄奘大师的译本是十方佛,这就说明罗什大师的译本省略,文字省略意思还是圆满。一切诸佛赞叹,没有这个经上讲得明显,法会一开始诸佛如来就参加了,一直到法会终了,这是法会末了,这些诸佛参加这一会有始有终,随同诸佛来的这些菩萨众,天龙八部护法众;《华严经》对于这些大众说得多、说得详细,说十类大众;这个经虽然没有细说,可是意思是圆满的,也像《华严经》所说一样,在这个大会当中。  【载以人天诸众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嘱于汝。】  这个「载」,跟我们现在用「再」,意思完全相同,古时候常常用这个写法。『载』就是再一次,前面已经嘱咐,现在再一次的付嘱,唯恐他把这个事情忘掉。『人天诸众生』,这是指六道众生;『未出三界』,专门指六道一切众生。『在火宅中』,火宅是比喻,佛在《法华经》上所说「三界火宅」,火是比喻烦恼,只要烦恼不断,必定造作恶业,因果循环,苦海无边。你造恶因感恶果,受恶报的时候再造恶因,永远没有出头的日子,这一类的众生非常可怜。佛在经上常讲「可怜悯者」,特别指六道众生,要把度尽六道众生这个责任交给地藏菩萨。佛为什么交给地藏,而不交给别的菩萨?这个原因在前面已经跟诸位说过。地藏代表的是根本法,根本法是孝亲尊师,如果不能孝亲尊师,其它任何法门都用不上力,所以佛的付托,那是非付托地藏不可,道理在此地。  【无令是诸众生。堕恶趣中。一日一夜。】  这是世尊的悲心,决定不愿意看到造恶业的众生,堕在三恶道之中,多久?『一日一夜』,佛都不愿意看到。众生堕落三途,真叫自作自受,佛虽然有悲心,看到他也无可奈何。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不听教诲,不肯听劝导,那有什么法子?佛劝众生,魔骗众生,正是所谓一切众生听骗不听劝,跟着魔走就往三恶道去了,跟着佛走才有出离三界的机会。「一日一夜」,佛都不愿意看到。  【何况更落五无间。及阿鼻地狱。动经千万亿劫。无有出期。】  这是佛在此地讲,佛决定没有妄语,堕落在无间地狱时间多长?『千万亿劫』。三善道里面没有这么长的时间,大家都知道,非想非非想天寿命也只有八万大劫。这么一看我们才真正明白,六道众生如果不能出离三界,决定在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暂。堕落无间阿鼻地狱很容易,造罪业,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社会,不孝顺父母,不敬师长,毁谤三宝,破和合僧,这都是无间阿鼻的业因。我们冷静观察这个社会,现在造这种罪业的人有多少?五逆十恶,十恶业:身造「杀、盗、淫」;口,「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贪、瞋、痴」。谁不造这些业?我们虽然学佛,天天拜佛、天天念经,如果我们的身语意三业依旧不善,还是要堕落,决定不是说拜佛念佛的人就不堕三恶道。大家看看灌顶法师在《念佛圆通章疏钞》里面,末后所说念佛一百种果报,这一百种不同的果报第一条就是地狱,念佛人怎么会落到地狱去?我们得好好的想想。这就是古人讲:「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心里面是五逆十恶,口念弥陀有什么用?还是要堕无间阿鼻,这是我们要晓得、要警惕。  一个人真正想修学,从心地上下功夫,对一切众生决定没有恶意,什么叫恶意?十恶的念头任何一条都是恶意,决定没有。五逆十恶的念头没有,我们才能够保住人身,念佛求生净土才有指望。这桩事情虽然说难,但是人人可以做得到,不是做不到。儒家也教人「克念作圣」,念是妄念,就是五逆十恶这些念头,你能把这念头克服了,你就是圣人,在佛法里面克念就作佛。我们晓得这些东西是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因为这个习气时间太久,力量很强,时时刻刻会起现行,我们很想克服它克服不住,佛教给我们法子很多,所谓是八万四千法门,这么多方法、门径,无非都是克服妄想习气的办法。这么多方法里面对我们来讲,最方便、最殊胜、最简单、最容易无过于念佛,念头才生就立刻转成阿弥陀佛,这个样子就叫做功夫得力,决定不让恶念生起。第一念生,第二念就转过来,这叫念佛人,这个人叫会念佛。久而久之功夫得力,功夫得力是这些挂念不起现行,业习种子并没有断,是你功夫得力妄念不起现行,这样的功夫在念佛法门里面就称之为功夫成片。功夫成片的意思,这句佛号确实能够降伏烦恼,能够把习气控制住,佛经上讲有这样的功夫,你就决定得生净土,这叫带业往生。  净土经里面虽然说有四土三辈九品,我们明白不要在意,对于这些事情明了是智慧,不起分别执着那是你的功夫,如果你斤斤执着这些,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就低,你的烦恼习气还是很重。我们知道有这么回事情,绝不把它放在心上,对它不起分别、不起执着,你的心多清净,心净则佛土净,你往生的品位就高,道理在此地。何况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个特殊修学环境,跟十方一切诸佛刹土不一样。一切诸佛刹土在事相上确实是不平等,可是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法界,凡圣同居土的菩萨,跟实报庄严土的菩萨在一起听经,这确实我们在经上没有见过,他方世界没这种情况,这是显示西方极乐世界的平等。虽有四土,四土合在一起,里面没有隔碍,没有间隔也没有障碍,四土在一起,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诸佛所谓难信之法。  我们讲到这些地方,常常用一个浅近的比喻让大家去体会,就好比我们在学校上课一样,一般的学校不同年级一定分开来上课。一年级在一个教室,二年级在另外一个教室,三年级又在另外一个教室,不相同。极乐世界情形很特殊,幼儿园、小学跟博士班在一个讲堂上课,就像这种情形一样,很特别没听说过。各个不同程度都在一起上课,这叫平等法界。我们一般学校,大学跟中学绝不在一起,中学跟小学也不在一起,不平等,极乐世界是平等的。虽是平等,个人程度确实不一样,譬如说都在一起上课,一个教室,实报土的菩萨看阿弥陀佛是报身,凡圣同居土看阿弥陀佛是应身,不一样。看佛的相好光明也不相同,但是在一起;佛并没说现两个相,佛是一个相,个人看法感受不相同,但是决定在一起,这是不可思议境界。所以诸佛劝我们念阿弥陀佛,这很有道理,劝我们念阿弥陀佛,爱护到极处!这才是真正的究竟法,离究竟苦,得究竟乐,这才是真正的圆满。请看下面经文:  【地藏。】  这是又叫着地藏菩萨。凡是叫名字决定有很重要的开示,叫名字特别提醒他。  【是南阎浮提众生。】  『南阎浮提』就是指我们地球,佛在这个地区出现,对这个地区的众生特别的关切。  【志性无定。习恶者多。纵发善心。须臾即退。若遇恶缘。念念增长。】  这六句话,佛把我们世界这些众生的病根诊断出来,这是我们的病根,我们要知道。『志性无定』,这一句尤其是重要,「志」可以说他的愿望,「性」可以称作为性格,「无定」是变化太大,实在说念念都不同,佛菩萨遇到这个众生也难度。志性无定就是心思散乱,我们一般人说这个人没有主意、没有主宰。而且『习恶者多』,「习」是习性,习性恶多善少。我们在儒书里面看到,孟子说人性善,荀子说人性恶,这两个人都是贤人。人的性到底是善、是恶?佛法里面讲恶多善少。圣人讲法比他们的确是高明一等,孔老夫子讲法跟他们不一样,夫子说:「性相近,习相远。」孔子所讲的性是讲真性,真性一切众生是一样,没有差别,真心本性,性相近;习相远,习性。所以孟子跟荀子讲的性不是真如本性,是讲习性,习性我们今天讲习惯,习惯成自然。习性不是这一生养成的,生生世世,所以烦恼佛家讲有「俱生烦恼」,你生下来就带来的烦恼,不是你这一生学的,是你过去生中的习气,这就叫习性。  习性决定是恶多善少,诸位读过《百法明门论》,百法里面跟我们讲烦恼,烦恼心所有二十六个,给我们讲善心所只有十一个,你看谁多?十一个善心所,二十六个恶心所,恶多善少,何况恶的力量强大,善的力量薄弱。所以一般人遇到善法,『纵发善心,须臾即退』,很难保住;遇到恶法,他『念念增长』,我们要晓得这个道理。遇到善法,善心所太少,力量薄弱,不容易保住;为什么恶法他会增长?恶心所太多,力量强大。由此可知,我们看到许多人,有机会接触到佛法,好!也来听经、也来念佛,可是不多久又听说他去学外道,学其它法门,什么原因?道理就在此地。虽然有机会接触到善法,他的善根薄弱,不能够维系长久,一定会退转。我们看到这个现象,知道这个现象是正常的。如果接触善法他不退转,那是很不寻常,真正是千万人当中难得有那么一、两个,他能不退转。遇到恶缘他不会增长,遇到善缘他会增长,我们就晓得这种人善根深厚,这种人在一生当中,我们能够想象得到他决定成就。  所以这六句话,世尊对阎浮提众生,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做一个总的诊断。我们自己要有高度的警觉性,真正要学法藏菩萨,我们要「住真实慧」,「住真实慧」志性就定了,如果不住真实慧,志性怎么能够定?所以一般人见异思迁,无足怪也!他志性不定。唯有住真实慧,真正懂得如教修行,决定远离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我们才能保住这一生决定成就。世法能影响人、能诱惑人,我们要清楚、要明了,要看清楚真妄虚实、善恶是非利害,样样都能辨别清楚,自己就明了我们应当走哪一条路。  世法的教学跟佛法教学完全不一样,世法教学的目的是教你获得技能,佛法教学的目的是教你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不相同。世间法是叫你学,广学多闻,佛法的教学是叫你定,它是道,连老子也懂得这个原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所以它不是同一桩事情,佛法是道,世法是学。学这是愈多愈好,增长你的常识,所谓学识,你要广学多闻;佛法修道,道要一门深入,你才能得定,才能开慧。佛法自古以来,没有听说办佛学院,甚至于办个佛学班都没有。佛学院、佛学班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清朝末年才有,欧阳竟无办内学院,厦门办闽南佛学院,太虚大师办武汉佛学院,清末民初才有,以前没有听说过。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没有开佛学班,也没有办佛学院,天天在教学。从前教学方式很像我们中国古代的私塾,虽然没有今天学校这种组织,可是代代都出贤人,高僧大德每一个时代地区都很多,佛学院开办之后,从佛学院里面出来的高僧大德就少了,远远不如古时候。过去有一年我在香港讲经遇到演培法师,我们也很少见面,他到香港去参访,香港那边法师接待他,陪他一同去旅游,包了一个巴士,那一天我正好碰上,我也就参加了。车上有不少是他的学生,演培法师很感慨的对我说,讲佛学院,他说真正现在在各地讲经说法的法师,都不是佛学院出身,他指着我:包括你在内。我们接受的是私塾教育,不是学校正规教育,我学哲学也等于说私塾教育,不是在学校哲学系里面读的。我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在他家里,每一个星期天给我上两个小时课,学生只有我一个,一个老师、一个学生,我们这样学出来。学佛法也是如此,最初三年我亲近章嘉大师,也是每一个星期两个小时,一个老师、一个学生,我接受章嘉大师三年的教导,以这个基础,以后到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跟他学讲经说法。  所以佛法的教学是个特殊的教育,它的方法跟世间不一样,目标也不相同,效果当然也不一样。它所求的是智慧德能,性德的流露,依照佛法经典来讲,它修学的课程就是戒、定、慧三学。戒学是教给我们如何处事待人接物,慧学就是教我们看破,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定学就是教我们放下,恢复自己的清净平等心,所以这个教育我们能得到真实的受用,确实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世尊一生以这个理念、这个宗旨教导学生,以后世世代代高僧大德都禀承佛的教诲,不违背这个宗旨,流布佛法,教化众生,我们要懂这个道理。在这个时代,怎样能够融合世间教学的规则,又不违背佛陀教学的宗旨,这个佛学院才是尽善尽美,而不至于走向佛学。走向佛学,我们失败了,那是把佛法当作世间学术来研究,得不到它的实用。我们要学佛,学佛跟佛学是两桩事情,学佛会成佛,佛学不能解决问题,学佛才能解决问题。底下世尊接着说:  【以是之故。吾分是形。百千亿化度。随其根性而度脱之。】  这一句是世尊为菩萨做一个榜样,释迦牟尼佛也是以无量无边的分身应化在世间,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应当给他说哪些法门,佛就给他说哪些法门。诸佛菩萨在我们现在这个世间有没有?我们想象当中一定很多,为什么?现在世间众生有难,佛菩萨慈悲心特别恳切,一定很多,他不曝露身分我们不认识。中国古籍里面所记载暴露身分的人不多,几个大家都知道是,我们晓得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化身来的;阿弥陀佛再来,我们晓得永明延寿,这是我们净土宗第六代的祖师,阿弥陀佛再来;丰干和尚,当年国清寺,这是阿弥陀佛再来。释迦牟尼佛再来,听说《传记》里面记载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化身再来;还有善导大师也是阿弥陀佛再来,这是净土宗第二代祖师。近代我们知道,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宋朝时代,南宋的时候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再来。这是现在大家熟知的几个人,身分暴露了。身分不暴露的人多,太多太多了!世尊做一个榜样,佛再来也是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示现什么身,『随其根性而度脱之』,这一句话对我们来讲非常非常重要!教化众生是很活泼的,不是一个死呆板的方法,一定要懂得应机说法,随其根性而度脱之,这个法多活泼!再看底下经文:  【地藏。吾今殷勤以天人众。付嘱于汝。】  再叫着地藏,特别说『殷勤』,语气一次比一次重,一遍比一遍恳切,将六道这些苦难的众生,付托给你。以你的智慧、慈悲、神力,一定去帮助这些人。  【未来之世。】  『未来』是指世尊灭度以后,我们现在就是他称的未来之世。  【若有天人。及善男子。善女人。】  我们晓得天人是善的,禀十善业而生天,所以天人是善多恶少,愈往上面去愈善。欲界天还有一些恶念,到色界天禅定功夫深了,恶欲的念头完全被降伏住。以及世间『善男子、善女人』,这个「善」的标准很低,不高。下面说:  【于佛法中。种少善根。一毛一尘。一沙一渧。】  此地的善男子、善女人,跟前面所讲的善男子、善女人标准不相同,这是我们读这个经文,每一段经文里头的意思它标准不一样,这个地方的标准最低。在佛法当中种少善根,极少的善根。底下是比喻,『一毛』,毛是我们汗毛,正报里头最小,『一尘』,依报里头一粒微尘,一粒沙,『一渧』是一滴水,都是形容少。也就是说即使是在佛法当中,种这么少的善根,你也不能够遗弃他们。这是佛嘱咐地藏菩萨,我们深深相信地藏菩萨,决定是依教奉行,决定不会背弃世尊的付嘱。于是我们得大安慰,我们虽然善根不多,但是此地说一毛一尘、一沙一渧我们有,这一点都不假。我们在道场一称佛名,低头一拜,那就是种善根,地藏菩萨哪有不照顾的道理?地藏菩萨没有办法照顾的,那就是我们遇恶缘又念念增长,这就没有法子。这是地藏菩萨无法照顾,地藏菩萨也会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不听教诲。如果我们从这一点点善根能够念念增长,一定得菩萨护念,一定得菩萨加持。我们读诵研经会开悟,我们念佛功夫会得力,我们断恶不会感觉得很困难,都是佛菩萨加持我们。我们修善能生欢喜心,这些我们细细想想,何尝不是世尊在天宫对地藏菩萨的嘱咐?  佛灭度之后,地藏是代佛,佛灭度之后正法、像法、末法,在这三个法运时期他是代理佛,将来世尊法运在世间消失了,一万二千年过去之后消失了,一直到弥勒菩萨下生示现成佛之前,这个时间很长,以我们世间来计算五十多亿年,众生很苦,世间没有佛法,都要仰赖地藏菩萨来帮助,要靠地藏菩萨来教化,这是世尊在这个法会上对地藏菩萨的付托。地藏菩萨承担这个使命,一切诸佛菩萨都来协助地藏菩萨,都来帮助他,成就度众生这一桩好事,为什么诸佛如来、诸大菩萨都来协助地藏菩萨?因为诸佛菩萨对度化众生是共同的弘愿,任何一个人来主导,他们都非常乐意的来配合,决定没有嫉妒障碍,只有全心全力来成就。世法里头还常说成人之美,何况这桩事情就是诸佛菩萨本分的事情,哪有不尽心尽力去协助的道理?  凡夫知见不一样,凡夫是:这是他做的,与我不相干。这是凡夫知见。我们要问他做这桩事情,是不是利益社会、利益众生?我们今天要做的是不是也是利益社会、利益众生?如果目的既然相同,那有什么分别?何必在这里分自分他,分自分他障碍事业。如果要晓得这桩事情是共同的愿望、共同的事业,自他就不二,他做跟自己做是一样。实在说,他做,我们自己更应当欢喜,有人在做,我们自己省心省力,我们从旁全心全力协助,就是圆满功德。所以诸佛菩萨的想法,跟凡夫的想法不一样,凡夫的想法:这个事情一定要属于我的,才肯认真去做,不是属于我的,那种热诚就减退。虽然佛教导我们随喜功德,以为那个随喜总不是圆满的,这是凡夫错误的思想、错误观念,障碍了自己积功累德的机缘;不知道他的成就,就是自己圆满的成就,所以总是不能够尽心尽力去随喜。  归结到根源还是智慧不开,没有了解事实真相,所以还有分自分他,分自分他就是妄想、分别、执着没有能放下,这是造成积功累德修学上的重大障碍。正因为如此,所以诸佛菩萨极力的劝导我们要读诵大乘,道理在此地,教导我们要亲近善知识。善知识在哪里?大乘经教就是善知识,古来祖师大德这些批注就是善知识,我们常常读诵,时时体会,依教奉行,这是真正亲近佛菩萨,亲近善知识。  现前知识之中,这个知识正如古德在批注里面所讲,「知」是我们知道有这个人,闻名,闻名还没有见面叫知;「识」是我认识他,曾经见过面,这叫识。凡是知与识,当然都是我们自己对他很羡慕、很尊敬的这些人,他有值得我们尊敬羡慕之处。在佛法里面这属于道业,他的道德学问,决不是他的财富、地位,不是这些,我们所羡慕的是道德学问。现前知识当中,他的德学与佛法相应,我们可以跟他学,如果他的德学跟经典所讲的不相应,我们对他应当是敬而远之。「敬而远之」是我们尊敬他,远,是不向他学习,不跟他学习,这叫远;不是有意躲得远远的,那就错了,那就没有敬意,是不跟他学习,这是我们正确做人求学的态度。我们再接着看底下一段:  【汝以道力,拥护是人。渐修无上,勿令退失。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天若人,随业报应,落在恶趣。】  批注里面一开端引经上一首偈,这首偈也是大家所熟知,「经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这是佛说的。这话是真话,「假使百千劫」,是真的,不是假设的。所造的业,业习种子落在阿赖耶识之中,阿赖耶是个仓库,藏在这个里面永远不会失掉,永远不会变质,这个事情很麻烦很麻烦!这是因,业因;遇到缘它就起现行,现行就是果报,这个果报你决定要受。由此可知,一个人如果他没有能力脱离六道轮回,他无量劫前所造的善恶业因,纵然过无量亿劫,遇到缘还是要受报。这正是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谁定的?自己定,不是别人定,是自己造作的因,现在要受果报,这是真理,是事实真相。迷惑的人敢造业,胡涂!觉悟的菩萨决定不敢造业。所以经上说「众生畏果,菩萨畏因」,菩萨是觉悟的人,众生迷惑,造作的时候懵懵懂懂,到受报的时候害怕,那个怕来不及了,没用处。菩萨觉悟,所以对于起心动念,他很慎重、很谨慎,于一切人、事、物决定不起一个恶念,为什么?他知道起一个恶念,阿赖耶识里种一个恶的种子,将来以后会有恶报现前,为什么去干这种事情!所以决定不会起一个恶念。  纵然旧有的恶习气遇缘起现行,诸位要晓得,我们一个恶念起来,也是恶习种子起现行。这时候觉悟的人,这一念才起来立刻就把它控制住压下去,念佛人是一句佛号把它压下去,这就是功夫。所以要晓得阿赖耶识里面这些业习种子,时时刻刻起现行,晚上作梦也是起现行。它要不起现行,怎么会有梦中的境界?梦中境界都是业习种子起现行。所以会用功的人,就在这个地方下功夫,用一句佛号、一句菩萨名号,把这个念头换过来。为什么叫你常常念佛,多念佛?你念佛阿赖耶识里落的是佛的种子。阿赖耶识含藏的种子无量无边,所以变现出虚空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业习种子的现行,你怎么能怪外头的境界?外面所有一切境界,顺境也好、逆境也好都是自己种习现行。愚人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才在境界里面生妄想、分别、执着,起心动念;觉悟的人了解境界的现象,知道它是什么一回事情,顺境也好、恶境也好统统是自己阿赖耶识里面,业习种子变现出来,所以他在顺境里面也不起心动念,逆境里头也不起心动念,泰然处之,这叫真修行。  在一切境缘当中,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这是真功夫、真修行。清净平等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觉,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不胡涂,对于所有的现象,它的理事性相、业因果报,没有一样不清楚,没有一样不明白,这是「正觉」。所以《无量寿经》经题上「清净、平等、觉」,这五个字说尽了。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与这五个字相应,你就过的是佛菩萨的生活,也就是经上讲的「住真实慧」。你一切所作所为都是利益一切众生,经上所讲的「惠以真实利益」,这才是佛在经上常常教我们的积功累德。可见得积功累德,若不是自己住真实慧,惠以众生真实之利,那这一句话有名无实,真正落实我们晓得应当怎么作法。  我们看看这个世间就是佛在经上所讲,经里面讲『未来世中』,是指佛灭度以后;『若天若人』,这是讲六道里面一切众生。『随业报应』,实在讲六道众生到底是怎么回事情?这四个字也就说清楚了。我们到这个世间来这一生来作人,我们作人来干什么?「随业报应」。过去生中要是做的善,你来享受善报,过去生中造的恶,你在这里接受恶报,所以佛讲「人生酬业」,这四个字也就是把人生做了一个总结语。人生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是来酬偿你业报的,你来干这个。六道众生没有一个是例外,你都是来酬偿你自己的业报。可是我们迷惑,在酬偿业报的时候,又继续不断在造业,这个事情麻烦。这真是因果循环,没完没了,这个麻烦大了,所以在六道轮回永远没有出离的时候。轮回的现象非常精微、细密,绝对不是说我们这个人,过了几十年死了之后,再到哪一道轮回,这个相太粗。极其细微的相在哪里?念头,你从起心动念里面觉察到轮回的真相,你才恍然大悟。我们的轮回,念念在轮回,念念是因果的循环、因果的转变、因果的相续,这就是轮回的真相,所以它在念念之间。  因为恶的念头多,恶的行为多,『落在恶趣』,「恶趣」是指三恶道。天台大师告诉我们,他讲十法界每一法界里头都具足十法界,所以称为百界。我们根据这个原理,就知道六道里头每一道都具足六道。你仔细观察,人道里有人道里面的天道,有人道里面的修罗道,有人道里面的畜生道,有人道里面的饿鬼道、地狱道。我们都是得人身,这人道。在相宗里面讲这是引业,引导我们到这一道来投生,我们都得的是人身。我们所享受的环境六道不同,有人享受天道的生活,福报大,有人过的是非常苦的生活,地狱的境界,同样是人身,这叫满业,满业是善恶果报。所以业分两种,一种是引导你到哪一道去受生,另一种是你受生之后你的受用。天台大师讲十法界,讲十界范围就更广,人道里有佛道,人中之佛,人中的菩萨,人中的声闻、缘觉,再加上这四种那就是十法界。每一界都具足十如是,《法华经》上所说,每一界里头具足十法界,这是一百法界,每一法界里面具十如是,就是千如。  智者大师读《法华经》,把《法华经》上这一段的经文展开,让我们看到事实真相,智者给我们开这个例子,好像数学上一个公式一样,你套着这个例子再一开演,你就看到法界的真相,重重无尽,《华严》里面跟我们说的。百界,每一界里头再开百界,这就是亿法界,然后再一界里面又具足亿法界,重重无尽。大乘经上常常用大梵天王的罗网来做比喻,也是说明这一个事实的真相。然后我们才能够稍稍体会到,诸佛菩萨的智慧,诸佛菩萨的观察。我们对于事实真相能看到几分,他们看得多么透彻。我们如果在人间,在人间里面看到人间有六道,你的眼光算不错,你透了一层。可是任何一法其深无底,其广无边,你看得愈深愈广,显示出你的智能深广,智慧深广无尽,法界理事无尽,我们从这个地方才能稍稍体会,诸佛菩萨无尽的智慧,观察到法界无限的深广。我们学佛要学的是什么?恢复自己的智慧德能。  法界里面真正契入之后,无所谓真妄,无所谓空有,无所谓来去,也无所谓隐显,那是你真正契入。没有契入可以有这些说法,这些说法总归结,就是今天科学家所讲的相对论,你没有契入是相对的,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这个世间是相对的。入进去之后就无所谓相对,相对的理念就没有,消失了。相对的事相当然更不存在,这是佛法修学终极的目标,是我们发心学佛希求的一个结果。这时候才将虚空法界一切问题都总解决,在佛法里面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自性智慧德能圆圆满满的恢复,圆满的现前再没有一丝毫欠缺,这是入这个境了。下面经文是世尊嘱咐地藏菩萨,要以他的智慧神力去方便救护,这显示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爱护关怀,这个恩德永远是无尽的。  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这个经明天可以讲圆满了。地藏菩萨本愿经-第51集  请掀开经本《科注》卷下第九十六面,看经文第一行:  【临堕趣中。或至门首。是诸众生。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萨名。一句一偈大乘经典。是诸众生。汝以神力。方便救拔。于是人所。现无边身。为碎地狱。遣令生天。受胜妙乐。】  这一段是说末法时期人天大众造作罪业,应当堕在恶道当中。菩萨救护众生最好的时节因缘,是在他还没有堕落之前,也就是说在临终他还没断气的时候,头脑清醒,这个时候救护最方便。往生经里面我们看到,造作极重的罪业,临终忏悔都能够往生。有些人听到这个说法心里很不平,好像这个人一生都没有做什么错事,一生念佛临终还不能往生,造作罪业的人一身的罪业,临终念几句佛就能往生,似乎太不公平。这是凡夫的见解,实际上他不明了这个道理,道理是什么?境界是刹那刹那随心在转变,我们凡夫实在是粗心大意观察不到,有很深定功的人他看得很清楚,眼前境界包括我们自己的身相,都是刹那在变化。而且这个变化会很大,变化很大是随着心在转,心里面起大的变化,身相跟生活环境也起很大的变化。  我们觉察不出来是我们起心动念变化太小,没有起什么太大的变化,所以境界上的变化幅度也就小,我们很难观察得到。临命终时他自己知道一生造的罪业深重,这时候回心转意,一心念佛,变化就非常之大!转境界,也大幅度转变,道理在此地。造作罪业的人能转,我们为什么不能转?同样能转,是他肯转,我们不肯转,这就没法子。这里头决定没有说是公平或者不公平,没有这个意思,这都是凡情的妄想、分别、执着,不是事实真相。所以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转凡成圣是一念之间,转地狱为极乐世界也在一念之间,问题就是你这一念,是不是真的彻底回头?关键在这里。所以善导大师讲的话没错,「一切要从真实心中作」,你心真实,转变就干净利落,转变就快速。你一直不是用真心,这就难了,佛菩萨也帮不上忙。  此地讲『临堕趣中』,「趣」是恶趣,『或至门首』,恶道到了门口还没进去,进去就麻烦,就不好转了,没进去这时候是最好的机会。『是诸众生,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萨名』,或者是『一句一偈大乘经典』,这时候「念」记住前面讲的,「至心称念」才有效,境界就转得过来。如果不是至心称念就不容易。临命终的人心比平常人确实来得恳切,这是在紧迫的关头,他那个心转了,那个心真诚,所以转变就容易,转变也快速。这一句是这个众生的善根福德,他能念,是他有善根、有福德,像前面所说的至心称念,或者是一心称念,「一心」是善根,「称念」是福德。  下面一句这是佛嘱咐菩萨,『汝以神力,方便救拔』,这是因缘。善根、福德、因缘三个条件具足,他能够离祸得福。『于是人所,现无边身』,这是菩萨现身来给他说法劝导他,他见到菩萨劝导一念回头,地狱境界相就没有了。离开地狱他就能生善道,如果能念佛,决定往生净土。你们看看经文上,这是「遗令生天」,这个字应该是「遣」,『遣令生天』。这些事情在《净土圣贤录》里面记载,唐朝张善和就是一个好例子。张善和临终的时候,地狱相现前,很幸运遇到一个出家人,他正在叫救命的时候,出家人走进去看他,知道这个情形点了一把香拿给他,叫他赶快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他念不到几声,他说牛头人不见了,他是杀牛的,屠户。看到好多牛头人来问他讨命,这是地狱相现前;念了几声牛头人就不见了,接着就看到阿弥陀佛来接引他,可见得那个一念心真诚,救命!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疑惑的心就可以断除。再看下面这段经文,偈颂: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现在未来天人众。吾今殷勤付嘱汝。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堕在诸恶趣。】  前面世尊再三的付托,在这个地方又以偈颂来重复,我们看到佛对于六道苦难众生,他的关怀爱护无微不至。我们不读《地藏经》,不知道佛对我们是如何的慈悲爱护,读了之后才知道,佛对我们的关怀超过父母,真的是念念都不忘,入般涅槃之前还把这桩事情付托给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如何度脱都在这部经上,理论方法果报都讲得很清楚、很明白。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唯愿世尊。不以为虑。】  地藏菩萨也是非常虔诚,接受世尊的付嘱,末法时期一直到弥勒出世之前,度化众生的使命他承担。  【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一念恭敬。我亦百千方便。度脱是人。于生死中。速得解脱。】  这段话最重要就是『一念恭敬』,我们着重「一念」这两个字,这两个字很不容易做到。一般人念头杂、念头乱,所以感应的力量就很微弱。如果是一念,一念是专心、专一,就是《楞严经》上所讲的「净念相继」,一念是净念,没有疑惑、没有夹杂,所谓「一念恭敬」就是至心恭敬,真心的恭敬。在『佛法中』,「佛法」此地是广义的,不是狭义。有很多人没有学佛,甚至于信仰其它宗教,「佛法中」的解释是于「觉法」当中,他明白、他觉悟了,明白什么?明白善恶果报就在眼前,明白这个道理这就是在「佛法中」,所以不一定他是个学佛的人。只要他觉悟,佛法是觉法;只要他觉悟,以一念真诚求救,忏悔、求救地藏菩萨也一定帮助他。『百千方便』,就是随类化身,应以什么身分帮助他,菩萨就示现什么身分。菩萨示现在宗教里面,我们在大经里头看到很多,《华严经》里面示现婆罗门身、示现外道身,这都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宗教领袖,宗教里面的传教师;应以这种身分出现,佛菩萨就示现这种身,劝导他断恶修善、回头是岸。  我们在这个经上诸位看到,前面所讲的「遣令生天,受胜妙乐」,为什么不说「遣令往生,不退作佛」?为什么不说这个话?这就说明这个忏悔的人、求救的人未必信佛,如果他信佛,菩萨一定劝他往生极乐世界。他是信基督教、信天主教怎么办?劝他生天。你才看到这个经的意思多广,是普度一切众生。六道造作罪业众生,实在讲六道众生遇到佛法学佛的人少,没有遇到佛法造作罪业堕三途的多,那难道过去没有闻过佛法那就不救他,哪有这种道理?没有这个道理。所以我们看到《地藏经》上常常讲帮助他生天。不学佛的人都相信有个天道,几乎所有的宗教终极的目标都是想生天,我们要懂得这个意思。心量要拓开,不可以说是他不信佛教,我们就跟他对立,那就错了,完全错了。佛度众生是普度一切众生,我们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愿是圆满的,决定不能说信仰其它宗教的人例外,我不度他,哪有这个道理,与你的本愿就不相应,所以心量一定要拓开。众生对我们有分别、有执着,我们对于一切众生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决定是以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全心全力的帮助他。  帮助他要注意,他不了解佛法,不认识佛法,甚至于对佛法有误会,绝不劝他学佛,要懂这个道理。他信仰基督教,一定劝他回到上帝身边,我们的说法有没有错?没有错。他们的上帝,我们从他经典修学的理论跟方法,大概是忉利天。他真的到了忉利天,忉利天主常常礼请佛菩萨在天宫说法,所以他学佛因缘这一生没成熟,生到天上就成熟了。诸佛菩萨度众生不急在一时,这一生的缘不成熟,来生;来生不成熟,后生。生生世世一定帮助他离开苦难,布施恩德,于佛有缘,所以要懂这个道理。你用这种态度,善巧方便接引众生、教化众生,一切众生都欢喜。尤其现代大家所提出的多元文化,我们要懂这个意思。对于任何族群、任何宗教、任何学派,我们真诚的恭敬,效法普贤菩萨,礼敬赞叹供养,这是跟他结的有缘。到自己将来成佛,这些有缘的众生必定得度;没有成道之前先结法缘,缘要结得广,决定没有分别执着。他有一念恭敬心,就能够接受别人的善言劝导,如果一念恭敬心都没有,你以善言劝导他不能接受,道理在此地。只要他有一念恭敬,他明白觉悟,就可以劝他断恶修善。下面经文说:  【何况闻诸善事。念念修行。自然于无上道。永不退转。】  前面是有了觉悟的心,真心回头,菩萨都帮助。『何况闻诸善事,念念修行』,这段是讲学佛的人,前面所说的未必是学佛的人。学佛人可贵之处是在「念念修行」,念念当中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没有证道之前,「证道」,佛法的标准是明心见性,大经里面常讲「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或者是说「证一分法身」,在《华严》圆教初住菩萨以上,这叫证果。在这以前都有过失,见性之后可以说没有过失了,为什么?用真心,在这以前都是用妄心。相宗所讲我们用什么心?八识五十一心所,我们用这个心,用这种心哪有没过失的道理?用这种心是哪些众生?十法界,十法界以内都是用八识五十一心所,诸位在《百法明门论》里面念到异生性,十法界是异生性,一真法界是同生性;同是跟佛相同,佛用真心,初住菩萨也用真心,跟佛是相同的,叫同生性。十法界里面用八识五十一心所跟佛不同,所以叫异生性,哪有没过失的道理?  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每天要反省、要检点,把自己的过失找出来,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有过失。你能够找出自己的过失,发现自己的过失,在佛法里面讲这叫觉悟、开悟,开悟是这个讲法。觉悟到自己的过失,把过失改正过来,这叫修行,念念修行,天天改过,天天自省。一个人如果真正能发心,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一天不要多,一天改一个错误,天天改,不断的改,三年你就超凡入圣,你就不是凡夫了。那个时候你是真菩萨,不是假菩萨。菩萨跟凡夫不同,凡夫迷,不知道自己有过失,当然他就不能改过;菩萨跟凡夫不一样,菩萨知道自己有过失,天天改过,永无止尽的在改过。到什么时候自己没有过失?圆满成佛。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还有过失。所以我们晓得同样是等觉菩萨,他们也不平等。每个人犯的过失不一样,当然在等觉菩萨非常非常的轻微,我们没有办法觉察出来,佛能看出来,他们自己能够觉察到,比他低的这些菩萨决定见不到,所以到佛这才平等,佛佛道同;烦恼习气断尽,这个时候完全相同。说这些话最重要的用意,就是提醒我们自己,一定要知道自己有过失,一定要反省、改过,我们在菩提道上才能够勇猛精进,而不退转。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菩萨。名虚空藏。】  『虚空藏』菩萨,也是学佛同修都能够熟知的。青莲法师在批注里面给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说明,我们看批注第一行,从第三句看起,「此经,始文殊发问,谓非大智,莫识地藏端倪」,这个经,开经第一句谁说的?这个用意都很深。「终空藏收科」,这个经到最后什么人来做总结,收科我们现在讲总结。「以非太虚安泯大士化迹。乃摄有归空,全假即空意也」,这个意思很深很深。此地讲的「太虚」、此地讲的「空」,都是说真如本性,换句话到最后统统消归自性,这意思多深。下面说「而空藏问福利者,乃从空谈有,全空即假意也。空假不二,当体即中,圆融妙行,同归秘藏,故终乎虚空藏也」,这是把虚空藏菩萨做全经结束,这个意思给我们说出来;也就是平常讲一切消归自性,这才是真正的圆满。下面批注诸位自己可以看,是介绍虚空藏菩萨的来由。  【白佛言。世尊。我自至忉利。闻于如来。赞叹地藏菩萨威神势力。不可思议。】  菩萨自己叙述,世尊在忉利天宫开这个法会,他知道立刻就赶来参加这个法会,在法会当中,不断的听世尊赞叹地藏菩萨,威德神力、度化众生种种功德都是不可思议。  【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乃及一切天龙闻此经典。及地藏名字。或瞻礼形像。得几种福利。】  地藏菩萨功德既然是这样的殊胜,不但释迦牟尼佛赞叹,佛在这个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即使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共同赞叹,赞叹一劫也赞叹不尽。因为菩萨的功德称性,性德没有边际,所以赞叹不尽。虚空藏菩萨在此地还是代我们请法,这些事情他哪里不知道,他也是等觉菩萨。特别是为『未来世中』,「未来世」包括我们在内,都是代我们启请,这能看到菩萨对我们的关怀,对我们的爱护。『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前面讲的一念善心。不但是人,除了人之外六道众生,『一切天』,天是诸天,『龙』这是代表护法的这些天神们,「龙」也代表畜生道,虽然没有讲三恶道,以龙来代表;天龙就是其它五道都包括在其中,六道一切众生。『闻此经典,及地藏名字』,地藏菩萨的德号,或者是瞻礼形像,得几种福跟利益。  批注里面跟我们说,我们也把它念一念,「准地持」,地持菩萨所讲。「福即布施、持戒、忍辱、依禅、依精进、修行施戒四无量等,是名福分」,这是讲修福。六道凡夫没有见性,自性里面虽然具足无量的功德,它不起作用,不能现前,六道凡夫的福报都要靠自己修得。修哪些是福?这个地方给我们举出来,这是菩萨的六度。六度除了般若度之外,其余的五度统统是修福,般若是修慧,成佛,我们赞佛「二足尊」。二就是福、慧,足是圆满,这两种圆满。福、慧当中佛是最圆满,所以佛是最尊最贵。学佛怎么能不修福?没有福报自己修行有障碍,衣食都不足,修道就很困难,没有福报你就没有办法度众生。佛教我们度众生,跟众生结缘,跟一切众生接触的时候,以哪一桩事情为先?布施。你不送他一点礼物,跟他结个善缘,就很难度他。所以布施非常重要。尤其是财布施,跟一切众生接触第一桩事情财布施,他能生欢喜心,然后接着再是法布施、无畏布施。他对你有了好的印象,知道你对他是善心、是诚意,他就肯接受你的教诲,接受你的劝告。所以福非常重要。  下面又说「盖善名福利」,利是利益,善就是真实的利益。「感报恬愉」,这个意思就是你感得的果报,能够称心如意。现在这个人他既然读经闻名,瞻仰地藏菩萨形像,他一定有所得,但是不晓得得多少种福利,多么大的福利,这是菩萨为我们向世尊请教。批注底下两句是从理上讲我们要懂,「须知福利由心,心能造福」,这两句话很重要!一定要相信。  真正发心念佛求生净土的人,决定有人供养,人不供养天神会来供养,为什么?人不晓得这是大福报、大福田,天人知道。我们在古书里面读过,唐朝终南山的道宣律师持戒很严,老法师日中一食,一天吃一餐,谁来供养他?天人来供养他,每一天给他送一钵饭来,那是个持戒清净的人。今天念佛堂这么多人,虽然不能说是每个人都往生,只要有一个、两个往生去作佛,大家都沾光。佛菩萨、天龙善神来供养,总不能说供养这两个人,其它的不照顾,没这个道理,大家都沾光。决定有诸佛护念,龙天善神照顾。下面这两句话那是理,太深的理,「心尚不可得」,《金刚经》上讲三心都不可得,「福利奚存?」福利在哪里?这是讲理。说明虽然得福利,不执着福利,这个福利就是真实的。下面启请的话:  【唯愿世尊。为未来现在一切众等。略而说之。】  不求佛细说,大概跟我们讲讲就好了。他也非常体念释迦牟尼佛,不能让释迦牟尼佛太劳累,因为释迦牟尼佛在这时候年岁很大,忉利天宫下来之后,我们就知道讲《大涅槃经》一日一夜,佛就入灭。请看经文,一百零一面最后一行:  【佛告虚空藏菩萨。谛听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说之。】  菩萨启请,佛一定会跟他说,在说法之前佛一定嘱咐他要谛听,『谛听』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仔细的听」,它的深意也不可思议。批注第一行一开端就说,「夫善说法者,无说无示,善听法者,无得无闻」,那是真正的谛听,这不是我们的境界,这是法身大士的境界,我们的境界仔细听就可以。下面是佛的开示:  【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形像。及闻此经乃至读诵。香华饮食。衣服珍宝。布施供养。赞叹瞻礼。得二十八种利益。】  这一段是略说修法,也就是怎样修福。这一段文不长只有两行,里面有几个关键的字,我们必须要注意到。第一个是「善」,『善男子、善女人』,「善」最低的标准「好善好德」,这是必须具备的条件,这样的人见到地藏菩萨形像,供养菩萨形像决定不是迷信。为什么供养形像?见到形像就提醒我们菩萨的教诲,是这个意思。如果不闻名、不见像,菩萨的教诲很容易忘掉。所以名跟像最重要的意思,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懂得效法地藏菩萨,学习地藏菩萨,你的福报就大了。下面『香华饮食,衣服珍宝,布施供养』,这个意思前面都详细说过,表自己的敬意,总表自己发心发愿依教奉行。所以供养不在这些形式,形式是表法的,供养必须要晓得依教修行供养,这是世尊对我们的期望。普贤菩萨在《行愿品》里面告诉我们,一切物质的供养总比不上法供养,无量无边的布施供养不及法供养。法供养里面给我们说了七条,第一条就是「如教修行供养」,我们依照经典教诲去做,这就是真正的供养。  所以事上的供养是表法,「香」表信、表戒定,「华」表因,「饮食」表续佛慧命,「衣服」表忍辱,「珍宝」表福利,它用来表法,这决定不是迷信。『赞叹』,是把这个法门经典为人演说介绍给别人,推荐给别人,这是赞叹。言教,用言语来宣传,这是赞叹;『礼瞻』是身教,做出来给别人看,这个样子你才真正叫修福。下面才得『二十八种利益』,因果决定是相应。可是有很多人读了这个经,去请一尊地藏菩萨形像供在家里,天天烧香、供花,早晚供饮食,得不到果报,后面二十八种利益一种都没得到。然后再骂佛这个经不灵、不可靠。他为什么不能感得果报?意思完全错会了,只着重这些形式,意里面依旧是贪、瞋痴、慢,这怎么能感得果报?这段文字,字字句句我们都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修因才感果。这是世尊亲口所说,决定没有妄语,决定不过分,你真正能依照《地藏菩萨本愿经》修行,你得的利益:  【一者天龙护念。】  『天龙』是护法神,佛家讲天龙八部,护法神,他护念你,我们一般讲他保佑你。  【二者善果日增。】  我们能够想象得到,这个人心善行善,见像闻经读诵供养是行善,又能为人演说;此地没有为人演说的字样,他用「赞叹礼瞻」,就是为人演说。在一般经上佛对我们的嘱咐,「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话佛常讲。《金刚经》的篇幅很短,只有五千多字,可是这一句话佛重复多少遍!一部《金刚经》念下来,其它的句子记不得,这个几句会记得,重复遍数太多了。「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诸位看看这一段是不是这个意思?就是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赞叹是说,礼瞻是演,演说。所以他善果当然天天增长。善增长,恶就消除;换句话说,照着这个经文理论方法修行的人,他的业障天天在消除,善力天天在增长。  【三者集圣上因。】  『圣上因』,是成佛之因,你现在在修因。  【四者菩提不退。】  『菩提』是讲菩提心,菩提心最简单的讲法是觉心不退,这个人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不迷惑、不颠倒,他觉悟,时时刻刻都有高度的警觉。  【五者衣食丰足。】  『丰足』不是我们一般想象很多很多,不是的,那就错了。「丰足」就是决定不缺乏,修道人知足常乐,这才是真正的丰足;他不缺乏,需要什么到时候他都能够遇到,都能够得到。  【六者疾疫不临。】  能够远离疾病。这两个字上面是疾病,下面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一些传染病,他都不会遇到。为什么?心清净、心慈悲、心善良,就不会遭遇这些病苦,这些疾病与心地有密切的关系。  【七者离水火灾。】  这些灾难你遇不到,你能够免除。  【八者无盗贼厄。】  这是人为的灾害,强盗的抢劫,小偷的偷窃,你都遇不到。这种遇不到,是说你在某一个时候,你命里头注定会遇到这些,这个能够免除,那才真的是利益。你命里头跟人家没有讨债还债这些关系,那个不算数;你命里头有的,会遭遇到的,这个时候免了,这才是你修行功德转变你的境界。  【九者人见钦敬。】一个修行人,真正修行人,心地善良慈悲,待人诚恳和蔼,恶人见到你也对你恭敬三分,这是一定的道理。  【十者鬼神助持。】  正如同坚牢地神所说,真正如教修行的人鬼神都卫护,时时刻刻保佑你。  【十一者女转男身。】  女身比男身苦处多,如果不愿意受女身,要想得男身,能不能转?能转。可是也有人愿意受女身,底下讲:  【十二者为王臣女。】  国王大臣,生富贵之家,都可以得到的。发这样的心,多半都是菩萨,以这种身分来度化众生,来利益社会。  【十三者端正相好。】  我们常讲相随心转,心好相就好。  【十四者多生天上。】  这是说你修福,福修的大,福报大人间没有地方享受,就享天福去了。  【十五者或为帝王。】  我们晓得世间古时候的帝王,现在每个国家地区这些领袖、领导人,都是过去生中修大福报,他才感得的。没有福报的人,这个位子他得不到,不但得不到,给他,他也受不了。这个正是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命里有的决定有,命里没有的求不得。我在前面曾经跟诸位讲过,没有那么大的福报,官阶授给你,还没有得到的时候,人就死了。这个例子我看过很多。你只有这么大、这么高的位置,再往上一升,还没有得到人就走了。所以说是世间功名利禄,都是自己前世今生所修,大多数的人前世所修,今生你遇到善知识的指引,今生修今生能够转业;像诸位熟知的了凡先生,《袁了凡家庭四训》里面所说,他是当生转过来的,这里头都有道理。  【十六者宿智命通。】  『宿智命通』,就像现在诸位所熟知特异功能,那是他宿世的。前几天有一个人送了一个光盘给我,我也不晓得谁送的,昨天我看了一看,里面有一个四岁的小朋友写书法,写得非常好,居然四岁小朋友写的字已经刻在碑里面,写得这么好,天才!那是「宿智命通」,不是这一生的,是过去生的,像这个事情也是很多。  【十七者有求皆从。】  这就是我们讲的有求必应。为什么他有求都有应?他业障消除,没有障碍,所以有求必应。  【十八者眷属欢乐。】  这是儒家讲自己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一家欢乐,都有道理。  【十九者诸横消灭。】  命里面有灾难,我们讲意外的灾难,横事是意外的灾难,命里头有,会遇到的,这个时候它也消除,业障消除了。  【二十者业道永除。】  『业道』是讲恶道,原本有罪业他应当堕恶道,现在决定不会堕恶道。  【二十一者去处尽通。】  『去处』,我们人死了之后十法界,摆在我们面前是十个道路,一般凡夫受业力的牵引,自己没有办法选择,这很苦恼,被业力牵着走。觉悟的人、有智慧的人,可以自己选择,那就自在了,无论选择哪一道都通达,都没有障碍,欲界天、色界天,声闻、缘觉、菩萨,都凭自己选择。  【二十二者夜梦安乐。】  凡夫都会作梦,告诉你不会再做恶梦,常常做恶梦,自己要警觉,为什么会做恶梦?恶的念头多,恶的习气多,才会做恶梦,所以从作梦也能体验,自己修行有没有进步?  【二十三者先亡离苦。】  你的家亲眷属已经过去,托你的福,你修行得好,修行有功德,他们沾光,能够离开恶道,能够减少痛苦。  【二十四者宿福受生。】  你将来投生,承你的福报你一定生在福地,生在有福的人家。  【二十五者诸圣赞叹。】  『诸圣』是指佛菩萨。  【二十六者聪明利根。】  『聪明利根』是从法布施得的果报,你里面有称赞瞻礼。  【二十七者饶慈愍心。】  你的慈悲心,悲悯、怜悯一切众生心会增长。  【二十八者毕竟成佛。】  『毕竟成佛』是讲最后,这一生没有发愿往生不退成佛,将来总会有这个缘。这个缘不定是在来生,不定是在后生,决定会遇得到;因为常常有诸佛护念,有地藏菩萨加持。这是讲你得这么多的利益。这段经文青莲法师有批注,注得也非常之好,诸位可以去参考。再看底下这段经文,在一百零七面:  【复次虚空藏菩萨。若现在未来。天龙鬼神。闻地藏名。礼地藏形。或闻地藏本愿事行。赞叹瞻礼。】  世尊答复分成两段,前面这一段讲二十八种福利,是对末法众生善男子、善女人,依教修行人所说的。这边这段,因为他问包含有六道众生,人依教修行得二十八种利益;其它的五道呢?诸天、鬼神,佛在此地把这个意思也说出来。这段里面关键的字眼『闻地藏名』,这个「闻」很重要!『礼地藏形』,「礼」里面就有修行,礼敬赞叹,这是讲现在未来天龙鬼神。我们读经有天龙鬼神在听,我们肉眼看不见,可是能够觉察得到,你的心愈清净,愈容易感触到。纵然是一个人读经,在一个房间读经没有人看到,有天龙鬼神,往往在这时候我们闻到异香,最平常遇到的事情。香从哪里来?我们自己在读经的时候,特别是在初学,初学读经不会烧香。古德告诉我们,有天神从这个地方经过看到你读经,他停一下合掌恭敬赞叹,他身上有香,这你闻到有异香。有时候有几个人在一起讨论经典的时候,心地也很清净,这个时候心地慈悲、心地善良,你在研究讨论,有的时候天龙鬼神经过,他看到,他也停一下,也在这里合掌给你致敬。往往在这个时候,一些人在一起大家都闻到异香,这个事情我们常常听说,自己也曾经经历过。所以我们读经,我们研究讨论修行,不要认为没有人见到,我们肉眼看不到,无形见到的很多。  你懂得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你要觉悟,我们起个恶念,干个坏事,不要认为没人知道,天龙鬼神全知道。你可以瞒人,你瞒不了鬼神,所谓是「举头三尺有神明」,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是事实。他们『闻地藏本愿事行』,怎么闻到?是因为我们读经他听到,我们读经出声、不出声都没有关系,出声当然更好,不出声一个字、一个字也是这样念下去,都能有感应。我们与天地鬼神一切众生感应道交,都是心的作用,前面跟诸位说心动念它有波,极其微细的波,鬼神能够起感应,能够与他们的波相感应,所以他们就知道,他看到、听到了,所以他『赞叹瞻礼』,瞻礼是致敬。  【得七种利益。】  他们恭敬赞叹瞻礼的时候,他也得利益。  【一者速超圣地。】  『圣』是指菩萨的果位,能帮助他提升境界。如果是一般世间善,世法的善,讲「圣地」这是讲诸天。你看看儒家,我们在古人笔记小说里面看到,读儒家书的人,读道家书的人,乃至于读其它一切宗教经典的人,也能感得天龙鬼神闻名礼敬,他得「速超圣地」这是生天;因为他听到的东西不一样。佛经能帮他超凡入圣,我们读经不但度人,也度六道众生。  【二者恶业消灭。】  这些鬼神是凡夫,不是圣人,他在六道,他没有离开六道,他烦恼习气还是很重,常常闻法受佛法的熏陶,恶业种子渐渐就消灭。鬼神如是,我们又何尝例外?我们自己要想自己功夫得力,所以佛教给我们,三福里面就劝我们「读诵大乘」,经天天要念。不但要念,最好是天天要讲,讲是什么?讲是劝人,劝人也劝自己,真正得利益的是自己。我们讲一部经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一部经从头讲到尾得利益最大是自己,听众有很多他没有时间他就不来听,他有缺课,讲的人一堂都没缺,听的人常常缺课,所以讲的人是得圆满功德,听的人不见得圆满,一定要懂这个道理。我们没有成就之前,讲经是自利,所以我们在讲台上,我也跟诸位同修说过很多次,我们是以学生的态度在讲台上实习报告,坐在台下都是我们的老师,都是监学;我们在台上把自己修行所得,向老师、向监学、向家长,提出报告而已,用这样的心态,自己得的利益圆满。哪一天真的我们明心见性了,乘愿再来,才可以说我讲经说法给别人听;没有见性、没有成就是讲给自己听,勉励自己,大家在一起共同勉励,恶业习气怎么会不消除?所以不断的讲。有很多人说我喜欢讲经,我不是喜欢讲经,我要消业障,我用这个方法消除业障很有效果,所以说老实话三个月要不讲经,毛病习气就现前;天天讲、天天劝,天天压,降伏住了,展开经本就是面对佛菩萨,接受佛菩萨的教诲,要懂这个意思。  【三者诸佛护临。】  『护』是护念,『临』是感应,感得佛来护念。  【四者菩提不退。】  常常保持菩提心、觉悟的心、好善的心、利益众生的心,这是菩提心。  【五者增长本力。】  『本』是本有的,自性里头本具的,本具的什么力?那个力就不可思议。佛在经上常讲「权实二智」,这是讲最多的,增长根本智。根本智是清净心、是平等心,在大乘经里面所谓「三昧正受」,这个意思也非常深广。根本智很不容易得到,我们今天所得到的是相似的,不是真实的。真实的根本智法身大士才有,十法界的众生没有,十法界众生四圣法界是相似位,六道凡夫修得再好是观行位,我们自己一定要清楚。为什么?那个清净心达不到这个水平。我们今天讲清净,业习烦恼还会起现行,也就是是非人我、贪瞋痴慢,不知不觉它还会起作用。根本智从哪里来?根本智是清净平等,心真的到清净,清净是不生烦恼,平等是决定没有分别,才能达到平等。清净平等的心就是根本智。《般若经》上讲「般若无知」,这是「根本智」。它起作用的时候是「无所不知」,「般若无知,无所不知」。  我们今天是有知,有知那就有所不知,我们变成什么都不知道。学习,以为这是知,未必是正确的知,有的时候搞错,曲解错解了。这才要依靠佛的经典,佛所说的正知正见,我们所体悟到的跟佛经对照,如果我们所体悟到跟佛经上所讲的一样,那我们的见解、思想就正确了。如果我们所体会跟经典上讲的不一样,那自己一定要反省、要检点,我们错了,佛经没错。依照佛经的标准,把自己的思想、见解修正过来,这叫修心,这叫从根本修。心地清净就生智慧,这个智慧自己可以受用,也可以利益一切众生,这叫「后得智」,无所不知。所以说是「增长本力」。批注里面讲到「深行菩萨,具足悲智二增」,这个说法也好。他除了讲智,两种智之外,还讲慈悲。智慧现前,慈悲心一定生起,智慧愈广,慈悲心就愈大,这是一定的道理。  【六者宿命皆通。】  这是我们讲的神通。神通,佛在经上讲「依定力而现前」。神通是本能,本能为什么丧失掉?心思乱,本能就不现前。过去我在美国,有一位同修遇到中国大陆特异功能的人,他们凭肉眼能够看透一个人内脏,有这个能力,他们叫X光眼。有一个同修就让他看一看,试验他,结果人家看了之后,他说妳早年得肺结核,现在已经好了,还有一个疤在什么地方,告诉她,她自己吓了一跳。她早年确实得过这个病,从来没人晓得,结婚这么多年,连丈夫都不晓得,被他说出来,她说真厉害。然后就问他:你这个能力会不会失掉?他说:会。怎么会失掉?知道事情多了,头脑复杂了就失掉。所以他们这些人对外面接触得很少,保持自己清净心,跟佛法讲的相应。所以能力、智慧都从清净心里面生,你的心愈清净,你的智慧、德能就愈强,道理在此地。愈复杂就愈糟了,是非人我、贪瞋痴慢愈少愈好。你自性里头的智慧德能分分往外透,这个东西是大障碍!自己一定要清楚、要明了。特别是我们要学教,将来要想利益众生,经典都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我们展开,如果用一个烦恼的心,乱心所,你是决定得不到利益,不能解其义。诸位同修要想把经讲得好,讲得很圆满,没有别的,清净心而已。远离名闻利养,远离五欲六尘,经卷展开佛的意思你就明了。为什么明了?佛的意思就是自己的性德,所以你才会明了,是自己的性德。这是「宿命皆通」。  【七者毕竟成佛。】  因为你读的是佛经,任何佛经到最后殊途同归,决定归无上菩提,所以是『毕竟成佛』。这是得七种利益。我们再看最后一段经文:  【尔时十方一切诸来不可说。不可说。诸佛如来。及大菩萨。天龙八部。】  忉利天宫的大会圆满,我们在这个地方特别要体会到,大会一开端,十方一切诸佛都来了,这些诸佛如来在这一会里面,没有一个是中途退席,没有。都是一直到法会圆满,这个殊胜,不可思议,我们在一切经里面没有看到过。哪一次释迦牟尼佛讲经有这么多佛来听,没有。《华严经》上,《无量寿经》会上,我们也看到十方菩萨来集会,没看到佛来。佛讲到重要地方,诸佛来给他做证明,来示现一下。哪有这个法会,自始至终十方一切诸佛一个没有缺,统统都来了,你才知道这个法会的重要。所以这个法是佛家的根本法,大乘法里头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地藏菩萨本愿经》是基础、是根本,离开这个基础,任何法门决定修不成功,所以非常非常的重要!  【闻释迦牟尼佛。称扬赞叹地藏菩萨。大威神力。不可思议。叹未曾有。】  这一句是诸佛如来对于释迦牟尼佛的赞叹,诸佛赞叹就是给释迦牟尼佛做证明,释迦牟尼佛所讲的句句都是真实,他们来作证。  【是时忉利天。】  这是讲道场。  【雨无量香华。天衣珠璎。】  『珠』是珠宝,『璎』是璎珞,这是天地的祥瑞。  【供养释迦牟尼佛。及地藏菩萨已。一切众会。俱复瞻礼。合掌而退。】  『一切众会』,包括诸佛如来。再次的瞻礼,恋恋不舍,这样才散去。我们在此地看总结的经文跟一般经不一样,一般经文总结后面有「依教奉行」,此地没有,『合掌而退』,为什么?诸佛如来。这一会非常不寻常!青莲法师在此地注子注得很好,诸位可以细细看看。这部经今天我们把它讲圆满了,这一次是为九华山道场,今年的法会启讲这部经,也因为受时间的限制,有些地方没有能够细说,所以我们想下一周接着把这一部经重新再讲一遍,因为这一遍我们没有讲玄义,底下这一遍我们要把玄义补出来。  好,今天法会到这里圆满,谢谢诸位。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8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