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宏观经济是客观存在的。就像有些人会问:“现在美国经济和日本经济都有这么多的问题存在,为什么就没有人给它们出高招呢?大家知道,宏观经济是客观存在,它不以每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宏观经济背后是有规律的,我们要学会分析、判断和适应它。 例如,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作为美国中央银行行长,他能决定利率的升与降,通过利率变化来改善经济的状况,但是他不能左右美国经济的走势。如果他能够左右的话,在2002年他11次降低利率,到2003年又降了2次利率,为什么美国经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走出困境呢?中国同样如此,中国人民银行也连续8次降息,希望把经济拉起来,但结果怎样呢?日本的利率都趋近于零了,经济照样起不来。 所以我们看到,不管是美国、日本,还是中国政府,它们都无法左右一国宏观经济的走势。如果说我国政府可以左右经济走势的话,那股市为什么一直低迷?为什么下岗问题解决不了?为什么农业问题、银行问题、社保问题、国企问题还摆在政府的面前?是我们的政府不能干吗?是我们的政府没有雄心壮志吗?都不是。这只能说明宏观经济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什么人,你只能顺应大势,但不能左右大势。如果逆势而动,必定以失败告终。 宏观经济就像天气一样,你能决定它的冷热吗?当天气冷的时候,你只能多穿衣服;当下雨的时候,你只能带上雨伞。比如说物价指数很低,你就在想,我们企业的产品怎么就卖不出去,能不能价格高一点卖呢?对不起,物价指数就这么低了,因为这时的总供给已经超过了总需求。你要不就别生产了,如果生产就只能低价卖。 认识到宏观经济是客观存在的,无论作为个人,作为企业,作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官员,都要学会面对这个现实来做出自己的选择分析和判断。 如果不懂得宏观经济,其代价是巨大的。我们看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在香港和韩国,有多少大企业倒下了,那些百亿富豪身价缩水了。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因为不懂宏观经济,他们在股市最热的时候入市,在房产最热的时候买楼,当金融风暴来临、股市泡沫破裂时,他们难以逃身。如果有一点宏观经济的常识,会看一些经济指标,看到经济这么热的时候,及时抽身而退,他们就可以保存自己的实力。 所以,作为一个企业家,你只要能赶上一轮经济增长的扩张期,抓住一个机会就够了;作为一届政府,只要赶上一轮经济向上周期,就能使一国经济快速发展。我们未来还有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增长。在这个增长的周期内,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国经济的总体趋势是向上的。如果你懂得宏观经济知识,你把自己发展好了,对整个宏观经济都有好处。宏观是由全体微观组成的。如果我们的民营企业,我们所有的企业家都明白,当经济过热时马上收手,就不会有这么多人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付诸东流。 所以,我们要学会分析和预测经济形势,要看准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同时,我们不仅要会看国内的,还要会看国际的。如果你的公司与跨国公司做生意,而且你有志向把你的企业打向世界,把你的品牌拿到国际上做成世界的名牌,这时你就要分析国内外的投资机会。如果美国和伊拉克马上要发生战争,你还能在那儿投资吗?芽你要进行比较分析。为了规避风险,不选择美国,你是否可以考虑欧洲或者日本呢?你要选择投资机会,规避投资风险,就要看这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指标。你不仅要关心它的经济指标,同时还应该把握它的政治走向。 人家说,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博士的每一分钟值18美元。什么意思呢?就是很多企业家在做出一个重要投资决定之前,会先去咨询他,听他分析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他的分析可以让企业家规避投资风险。所以,作为企业家也好,作为我们个人也好,作为一个城市的政府官员也好,作为国家也好,要学会判断机会。这种判断来源于你学到的知识,同时要把你的知识变成一种能力,变成你自己的判断,这样你才能在宏观经济的大风大浪中、在经济的周期波动过程中走得更好。 同时,我们还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因为今天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我们已经加入世贸组织了,我们现在不仅是跟国人竞争,同时还跟外国人竞争。有些外资企业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它们管理到位,技术成熟,资金雄厚,人才济济。我们的企业如果和他们去竞争,有这样的实力吗?所以,中国的现状是:一方面劳动力供给大量过剩,另一方面专业人才相对稀缺。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在我们与国际接轨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更高水平的人才。如果我们不能更新自己的知识,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随时都可能丢掉饭碗。个人如此,一个企业也是如此。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危机感。 例如,联想集团是全球着名企业,两年前联想集团分拆成两家公司,一个是联想集团,另一个叫神州数码。有人说,联想总裁柳传志把联想的现在交给了杨元庆,把联想的未来留给了郭为。后来郭为说:回想当年从联想出来,上下一片非常沮丧,所有的人都想不通,为什么我们创了这么好的品牌,留给了别人,自己出来重新打江山?大家伙儿都有被遗弃的感觉。原来的奶酪不存在了,必须去寻找新的奶酪,怎么办?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郭为这样说:“我们是留在昔日的奶酪站去哭泣呢,还是寻找新的奶酪?芽我们为什么不能干一番自己的事业呢?”正因为如此,神州数码才有了今天的品牌。我们说,每一个人都要有危机意识,你昨天生活的很好,你今天赚的钱也不少,但是你想到明天了吗?你没变,世界在变;你没变,中国在变;你没变,你周围的环境在变;你没变,旁边的人都在变。你得改变,如果你不变,你明天就有危机了。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有危机感。 作者在给企业家学员们上课的时候,常和他们一起聊天。企业家们喜欢这样说:“我们做企业的人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作者对他们讲:“我的感受是,作为企业家就是撞了南墙也不能回头。”大凡取得巨大成功的企业家,他们通常都是经历了千难万险。他们能一直向前走,就一定战胜了别人战胜不了的困难。所以在成功的宝塔尖上,只站着极少数人,多数人没登上去,只是到最后那级台阶时没能跨上去,因为种种困难他们停住了脚步。 所以,无论任何人,在你生活的道路上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如果你找不着工作时,你就在抱怨,为什么我读了大学后找不到工作呢?我为国家做了那么多的事,为什么现在下岗了呢?我把钱投入股市,为什么现在就赔了呢?如果你每天都在这样抱怨的话,你肯定会一直在那儿哭泣,不会有新的机会的。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你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你惟一能够做的就是自己努力去寻找新的机会,学习新的知识,不断充电,转变旧的观念。 我们需要上台阶,因为改革大潮终将向前,不进则退,对所有人都一样。以前喝着茶水就能生存、就能挣高工资的,这都只能是最后的晚餐了。我国一些垄断性的行业,现在还靠国家政策生存。等到垄断打破以后,如果自己不去找饭,那儿还会有饭吃吗?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奋斗,你不可能躺在国家的身上吃饭,你也不可能躺在政府身上生存,你更不可能躺在家里活着。 经济学有句名言:“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做任何一件事都是有成本的,只是要选择成本的大与小。如果你能坚持看完这本书,你也有机会成本,因为它可能占去你赚钱的时间,可能耽误了你休闲的时间。但是,当你确立一个信念,获得一门知识的时候,你今天丢掉的东西,可能明天会得到多倍的回报。所以,每一个人做事的时候都是有机会成本的,区别只是如何选择才使你付出的成本最小、获得的收益最大。 当我们每个人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都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都认识到宏观经济对大家的重要性的时候;对我们这个国家,对我国政府的行为,对我国政府的政策,对这只“看得见的手”和那只“看不见的手”都有所了解时;我们才会清醒地把握自己,寻找机会。变化是必然的,对我们来讲,惟一要做的就是去适应这种变化。被改变的只能是你自己,把你的知识变成一种能力,把你的经历变成一种财富,这需要每个人的加工过程。能否把宏观经济知识学到手,把它变成你的一种能力,这需要你去实践。当你听新闻、看报纸、听大家在谈论宏观经济问题的时候,你应该有自己的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 美国英特尔公司总裁格罗夫这样说:“我每天都战战兢兢地活着。”美国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在1789年就职典礼上也这样说:“我是如此战战兢兢地面对总统的这个职位。” 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到这样吗?我们每一天是否想到自己有不足之处,想到自己有缺点的地方,有观念陈旧的地方,想到自己需要更新、需要学习?如果你能这样做,你怎么会没有新的工作,你怎么会没有新的奶酪,你怎么会找不到自己的起点呢?芽 作为政府高级官员和国家公务员,要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来调整产业结构,而不是在经济过热的时候还一味增加投资,加速发展地方经济。同时要懂得如何引导自己所在地区找到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解决本地就业最好的途经,这些都需要了解宏观经济知识。 对于一个国家来讲,最稀缺的是人才;对于一个人来讲,最稀缺的是时间。现代社会的观念应该是“我们的时间比金钱更值钱。”那么,当今国与国之间是实力的竞争,人与人之间又表现为能力的竞争,我们每一个人,看谁能跟时间赛跑,能在有限的时间作出更大的成就来。 经济学理论这样教导我们:资源是稀缺的,时间是有限的,选择是有代价的。我们要学会放弃一些眼前的利益,而选择机会,选择未来,坚持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适应新的变化。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太多内容需要学习,有太多知识还在不断的发展中。这本书只是为你推开了一扇窗户,告诉你窗外风景独好,至于你能看到什么,要靠你自己的领悟和努力。通过这扇窗口,引起学习宏观经济的兴趣,去领略这无限的风光。如果你能多懂得一点宏观,就会多一点机遇,少一点风险。 当你合上这本书时,请问,你面前的那扇宏观之窗是否已经豁然洞开? 开窗之美 网友/文 我一直以为,着书立说有两种最为不易。一种是从平凡如芝麻绿豆般的小事中总能见微知着,讲出些发人深省的大道理来。另一种则是把艰深晦涩的理论以明白如话的方式道出,常使人有茅塞顿开之感。韩秀云女士所着的宏观经济学力作《推开宏观之窗》当属后者。 开窗之美,最使人遐想无限。我常想人这一生不知要推开多少窗子,但是能永远印在脑海里的,几扇而已。于我而言,最不能忘怀的是凤凰卫视名主持陈鲁豫为我打开的一扇窗子。在她所主持的《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里,栏目开头总里伴随着温婉的音乐,轻轻开启了一扇美好隽永的窗子。窗格子上是五颜六色的窗花,透过窗棂是鲁豫眼中的人世沧桑和脉脉温情。 《推开宏观之窗》竟突然让我有了同样的心绪,不可思议这是一部宏观经济学着作。读这本书时是一个冬日的黄昏,窗外飘着雪,室内却温暖宜人。妻子在厨房烧着小菜,而我已经开始埋首书中眼读心读。恍惚间壁炉里温着玫瑰花茶,而韩女士就坐在对面,娓娓道来,唇齿生香。突然滋生这种心绪,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直到读了后记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样的温情并非我平白无故境由心生,而是作者笔触间的自然流露,是书中的应有之义。韩女士的先生盛斌同样是有名的经济学家,还在女儿刚出生的时候,那时家穷,他就趴在缝纫机上写书。早年与张维迎合着《经济增长的国王》,之后又与冯仑合作中国第一部《中国国情报告》。现在的一帮经济学大家如樊纲、冯仑、胡鞍钢、张维迎当年还是一群热血青年,常聚在韩女士家里的小饭桌上纵谈天下。那时的韩女士总是扎着围裙,忙着在厨房里做饭。想必是韩女士不知不觉中将这些美好情愫一并流进了书中。 开窗之美,在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透过同一扇窗,人们所看到的景色因人而异、四时不同。这正应了作者写这本书的理想,韩女士要写的是一本上至企业家和政府官员,下至职业经理人和普通百姓都能看懂的宏观经济读物。这显然不是一件易事,宏观经济理论博大精深,抽象难懂,有时甚至是连专业人士都会头皮发怵,让它从高深的殿堂走下来,进入寻常百姓家,谈何容易。但是韩女士的确是做到了,也许比她自己预想的还要好。 这首先得益于她是一个良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所以稍加留心,可以注意到本书二十三章到处都是一问一答,问到了读者的心坎上,答得又是如此通晓明白。用的不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说教,而是告诉你宏观经济学就在你的身边,就是你呼吸的空气,看似轻描淡写,实则举重若轻。譬如“政府也要养家糊口,他的难处同样是钱不够花”,“财政财政,有财方能行政”,“如果有人不断地从银行把存款提出来试图藏到床下的时候,将产生什么样的经济灾难”,“当你发现股价只涨不跌,说明股市已经有泡沫了,千万不要接到最后一棒,这时你要学会抽身而逃”等等。如果不是对经济中正在发生的一切有着深入细枝末节的了解,很难做到如庖丁解牛一般地游刃有余。顺着经脉,读者心中的疑惑被一一解开,何其痛快。 开窗之美,常在于开启思维。在通晓明白的话语中,鹤立鸡群的恰恰是着者深邃的思维。“当一种经济现象出现时,我们一定要想到它背后反映了什么”,“没有任何一种经济学理论是常春藤,经济发展一刻也不会停止在我们满意的时刻”,“在微观上行得通的事情,在宏观上极有可能产生一场灾难”,“任何一件事情的结果没有绝对的好和绝对的坏。有的只是一个选择,但选择是有代价的”。书中所述不只是有理,往往能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经她点拨,常觉眼前一亮。她还送给读者一支“温度计”,教会我们如何用GDP、利率、汇率、银行储备金率、贴现率等经济指标去衡量宏观经济环境的“冷暖”。宏观经济指标之间都有联系,它就像一副多米诺骨牌,当你看见第一块骨牌倒下的时候,你应该马上意识到,影响你的那块骨牌也要倒下了,这时你该抽身而逃。否则,你将身陷其中,不可自拔。读到此处,不由得你不生出“觉宇宙之无穷,识盈虚之有数”的感叹来。就是在这种不断地把宏观经济学还原为事理常规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我们被点化开悟了。 有人曾说,宏观经济学是一个大迷宫。其实,只要你徜徉在这个迷宫的过程中,不时推开窗户,仰望外面的星空。你会知道,这门学科是怎样的星光灿烂,恒照着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