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语日本近代有两位一流的剑客,一位是宫本武藏,另一位是他的徒弟柳生又寿郎。当年柳生又寿郎拜宫本武藏学艺时,一见面就问道:“师父,我努力学习的话,需要多少年才能成为一名剑客?”“一生。”武藏答道。“我不能等那么久,”又寿郎解释说,“只要您肯教我,我愿意下任何苦功去达到目的。如果我当您的忠诚仆人,需时多久?”“哦,那样也许要十年。”武藏缓和地答道。“家父年事渐高,我不久就得服侍他了,”又寿郎不甘心地继续说道,“如果我更加努力地学习,需时多久?”“嗯,也许三十年。”武藏答道。“这怎么说啊?”又寿郎问道,“你先说十年而现在又说三十年。我不惜任何苦功,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精通此艺!”“嗯,”武藏说道,“那样的话,你得跟我七十年才行,像你这样急功近利的人多半是欲速不达。”“师父教训的是,”又寿郎说道,“我愿意一直跟着您学习剑术,接受您的的任何训练,直到得到您认可为止,不管多少年。”武藏收下又寿郎为弟子后,不但不教他剑术,而且不许他谈论剑术,连剑也不准他碰一下,只是叫他每天做饭、洗碗、铺床、打扫庭院和照顾花园。三年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又寿郎每天都只是做些打杂的苦役,每当他想起自己的前途,内心不免有些茫然。有一天,又寿郎在干活儿的时候,武藏悄悄地跑到他身后,以木剑给了他重重的一击。第二天,正当又寿郎忙着煮饭的时候,武藏再度出其不意地袭击了他。无论什么地点,一天二十四小时,又寿郎都有可能受到师父那把大木剑出其不意的袭击。自此以后,无论日夜,又寿郎都随时随地预防突如其来的袭击。到后来,就算在睡梦中,他都能听到武藏师父举起木剑的声音。最后,又寿郎总算悟出了剑道的真谛并得到了武藏老师的认可,成为日本一流的剑客。宫本武藏从来没有给又寿郎讲过什么剑术理论,也没教授他剑法,只是让他每天干些洗衣做饭的活儿,时不时地拿木剑袭击他,就是这些很寻常的事情让又寿郎悟出了高深的剑道。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做事情不可以急功近利,越是急功近利,你离成功就越远。时代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伴随着生活节奏的提速,人们的心态也变得越来越急躁。学习就报“速成班”,生病就买“速效药”,饿了就吃“快餐”,开车就上“高速路”……急什么嘛!你的生活真的非如此不可吗?这样生活真的很好吗?我想未必尽然。世间万物自有其自然的规律、内在的节奏,过快和太慢都会使事物失去本来的面目。饭吃得太快,就变成猪八戒吃人参果,品不到味道了;路走得太快,就欣赏不到路边的风景。追求速度的愿望虽好,但却违背了自然的规律。当年赵州禅师曾说:“平常心是道。”赵州禅师是非常有名的得道高僧,所以经常有人风尘仆仆地跑到赵州观音院求师问道。一次,一个俗家弟子来观音院拜见赵州禅师说:“弟子专程来观音院拜见方丈,请方丈教我修行之道。”“你吃过粥没有?”赵州禅师问。“吃过了。”“那你就去把碗洗一洗吧。”赵州禅师不教他修行之道,却问他粥吃了没有,还让他去把碗洗了。赵州禅师很喜欢对前来求道的人说:“吃茶去。”不管是对外来的云游僧,还是对坐下的弟子,口里挂着的总是这句话:“吃茶去。”有人忍不住问:“来过也吃茶去,没来过也吃茶去,你这是什么意思?”赵州禅师的回答仍然是:“吃茶去。”人家问他什么是道,他偏说吃茶去。什么意思?不要急嘛!“洗碗去”也好,“吃茶去”也罢,其实都一样,言下之意就是:“不要着急!”“禅”就是这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禅者尽说无心话,听禅者顿生了悟心。那么,你悟了没有呢?《做人的佛法》第三章 学佛就是学做人 学会宽容,收获一生人越是接近真理,越能包容别人。——禅语中央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写过一篇散文写给他的孩子:孩子,希望你拥有宽容,因为一旦你拥有了宽容,它会让你把爱放在首位,万不得已才动用恨的武器;宽容会使你很随和,让你把一些人看得很重的事情看得很轻;宽容会使你不至于失眠,再大的不快,再激烈的冲突,都不会在宽容的心里过夜。一旦你拥有了宽容的美德,你将一生收获笑容。写得多好——一旦你拥有了宽容的美德,你将一生收获笑容。佛以慈悲为怀,对宽容有着深刻而独到的理解。一天,一位禅师正要开门出去时,突然闯进一位身材魁梧的大汉,狠狠地撞在禅师身上,把他的眼镜撞碎了,还戳青了他的眼皮。那位撞人的大汉,毫无羞愧之色,理直气壮地说:“谁叫你戴眼镜的?”禅师笑了笑没有说话。大汉颇觉惊讶地问:“喂!和尚,你为什么不生气呀?”禅师借机开示说:“为什么一定要生气呢?生气既不能使眼镜复原,又不能让脸上的淤青消失、苦痛解除。再说,生气只会扩大事端,如果我对你破口大骂或打斗动粗,必定会造成更多的业障及恶缘,也不能把事情化解。”“若我早一分钟或迟一分钟开门,都会避免相撞,或许这一撞就化解了一段恶缘,还要感谢你帮我消除业障呢?”大汉听后十分感动,他问了许多佛的问题及禅师的称号,然后若有所悟地离开了。事情过了很久之后,一天禅师接到一封挂号信,信内附有五千元钱,正是那位大汉寄的。原来大汉年轻时不知勤奋努力,毕业之后,在事业上高不成低不就,十分苦恼,婚后也不知善待妻子。一天他上班时忘了拿公文包,中途又返回家去取,却发现妻子与一名男子在家中谈笑,他冲动地跑进厨房,拿了把菜刀,想先杀了他们,然后自杀,以求了断。不料,那男子惊慌地回头时,脸上的眼镜掉了下来,瞬间,他想起了禅师的教诲,使自己冷静了下来,反思了自己的过错。从那以后,他的生活很幸福,工作也得心应手了,所以特寄来五千元钱,一方面为了感谢师父的恩情,另一方面也请求师父为他们祈福消业。禅师的宽容带给了大汉觉悟,教会他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别人。宽容是一条环环相扣的纽带,让我们彼此相连,让我们认清彼此,珍惜生命。法国大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有了比天空更广阔的胸怀,人才能拿得起,放得下。一个人要想生活幸福,成就事业,就必须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做人的佛法》第三章 学佛就是学做人 忍辱是种大修养忍辱多力。不怀恶故,兼加安健。忍者无恶,必为人尊。——《佛说四十二章经》唐代丰干禅师,住在天台山国清寺。一天,禅师在松林漫步,山道旁忽然传来小孩啼哭的声音,他循声一看,原来是一个稚龄的小孩,衣服虽不整,但相貌奇伟。问了附近村庄人家,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丰干禅师不得已,只好把这男孩带回国清寺,等待人家来认领。因他是丰干禅师捡回来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拾得在国清寺安住下来,渐渐长大以后,上座就让他担任行堂的工作。时间久后,拾得也交了不少道友,尤其是其中一个名叫寒山的贫民,相交最为莫逆。因为寒山贫困,拾得就将斋堂里吃剩的渣滓用一个竹筒装起来,给寒山背回去用。有一天,寒山问拾得说:“如果世间有人无端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我要怎么做才好呢?”拾得回答道:“你不妨忍他,让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寒山再问道:“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处事秘诀,可以躲避别人恶意的纠缠呢?”拾得回答道:“弥勒菩萨偈语说:老拙穿破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有人唾老拙,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办。如果能够体会偈中的精神,那就是无上的处事秘诀。”中国有句俗话叫:“士可杀,不可辱。”中国人的性格里都有一股倔犟的劲头,砍头不要紧,不能伤自尊,所以忍辱是一件做起来很不简单,但做了就很了不起的事情。白隐禅师一个人过着平静随和的生活,人们都说他为人纯洁,心地善良。有一次,白隐禅师住所附近的一个女孩还没有结婚就怀孕了。她的父母知道这个事情后非常生气,逼着让她说出孩子的父亲是谁,并且发誓要惩罚那个不知羞耻的人。那个女孩死活也不肯说,在父母的逼迫下,她承认孩子的父亲是白隐。那个女孩的父母怒火中烧,前去找白隐理论,说:“平日里认为你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没想到你居然做出这样的事来!既然做了,就出来承认,收留自己的孩子。”白隐只说了一句话:“是这样的吗?”然后就答应收留那个孩子。孩子出生后,白隐负责照顾他。他从邻居那里得到了牛奶、食物和一切孩子所需要的东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照顾那个孩子,不管别人用怎样的眼光看他。邻居都尽全力来帮助他,没有一个人相信白隐是那样的人,但是闲言碎语是少不了的。时间已经过去一年了,那个孩子的妈妈因为无法忍耐思念孩子的苦痛,将真相告诉了她的父母——原来孩子真正的父亲是一个贫寒的年轻人,他们相爱已经有很多年了,因为害怕父母不承认这个女婿,所以才做出那样的事来。事情发生后,女孩因为害怕而不敢把真相说出来,就欺骗她的父母,说那个孩子的父亲是白隐。女孩的父母知道真相后,痛斥自己的女儿不该说这样毁人名声的假话,然后立刻去找白隐,并把事实的真相告诉他,向他表示深深的歉意,请求他的宽恕,然后要求把孩子带回去。白隐把孩子送还给他们,说:“是这样的吗?”接过白白胖胖的小孩,一家人感激涕零,此后到处传扬禅师的品德。从此,白隐禅师成了当地最受人尊敬的人。面对巨大的委屈、众人的误解、照顾小孩的艰辛,白隐禅师却只一句“是这样的吗”轻轻带过,这样的忍辱,一般人是做不到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别人对自己的毁谤,有颠倒是非的,有无中生有的。你不计较还没事,你一争辩事情反而闹得更大!所以,面对毁谤,我们要尽量冷静,不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经常和别人争论是非长短,只会使你的心胸变得狭窄,思维变得混乱。《做人的佛法》第三章 学佛就是学做人 宽容是最好的教育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禅语禅院里的小和尚最近老是不守寺院的清规,趁着晚上偷偷溜出去玩耍。禅师听周围的居民反映了好几次,终于也起了疑心,决定去查探个究竟。又是一个月光如霜的晚上。禅师悄悄蹲在花丛里,一边听虫儿蛙儿低声嘶叫,一边留神注意观察禅院的那堵矮墙。过了一会儿,一个贼头贼脑的小和尚搬着把小椅子,悄悄地溜到墙角那儿。他看看四下没人,就把椅子靠在墙边上,自己踏着椅子翻墙出去玩耍了。禅师从花丛那儿站起来,叹了口气,心想:“我该怎么处罚这个小家伙呢?”终于,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径直走到椅子那儿,坐到椅子上,等小和尚回来……半个时辰过去了,小和尚也玩累了,就顺着老路翻进墙来,踩着椅子——奇怪,椅子今天怎么这么软?小和尚仔细一看,吓了一跳——原来踩的不是椅子,而是禅师的脊背。小和尚吓得全身发抖,不知道师父会怎么惩罚他。“天气凉了,快点回去睡觉吧。”禅师揉着脊梁骨说,“年纪大了,不中用了啊。”小和尚的脸马上红到了耳根子,又羞又愧地跑回房了。这件事很快在禅院里面悄悄传开了,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晚上翻墙出去玩耍了。小和尚违反寺规跑出去玩耍,老禅师不但没有责罚,反而关心起小和尚的冷暖,小和尚被感动了,然后整个寺院的人都安分了。是非对错不是写在纸上、挂在嘴上的,那没有用,只有把是非对错铭刻在心里,才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小的时候我很喜欢用瓷碗吃饭,因为勺子打在白白的碗壁上会发出清脆的声音,但是瓷碗很光滑,一不小心就会从手中滑落,摔个粉碎。所以,妈妈专门给我准备了塑料的小碗,并警告我不许碰瓷碗。可是我很不甘心,于是就趁妈妈不注意的时候把塑料碗换成了瓷碗,等妈妈发现的时候,我已经把饭吃完,把碗安安全全地放好了。妈妈也不骂我,每次还是用塑料碗给我盛饭,然后我又顽皮地换成瓷碗。直到有一次,因为看电视太专心,一不留神那只碗就从手上滑了下去。那天我很害怕,就悄悄地把碎片藏了起来。当时妈妈好像根本没有发现,什么也没有说。从那以后,我每天都提心吊胆的,再也不敢把妈妈给我准备的碗换成瓷碗了,直到把那只碗忘记。等到长大一点的时候我终于明白,其实妈妈什么都知道,而且在我打碎那只碗以前,她就把这个错误原谅了。我很庆幸自己有这样一位母亲,她假装没有看见我犯错误,却使我得到了铭记一生的教训。如果她当时骂我一顿,或许我还会像以前一样顽皮地和她玩自以为很高明的调包计。一方面是因为孩子顽皮的天性,另一方面是当你的错误受到惩罚以后,你就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这件事儿扯平了,然后心安理得地忘记,心里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我想这就是成长吧,人总是在不断的犯错中成长的,犯错总是在所难免,虽然这不是我们犯错的借口,但这是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人活着的目的是为了成长,而不是为了犯错,但谁能不犯错呢?所以我想,对于那些犯错的人,谅解或许真的是最好的教育。([EX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