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尤其重要的是,恩格斯、列宁所读的、有过摘要和笔记的黑格尔“哲学史”,乃是米希勒第一版本而不是第二版本。不过两个版本在编排方面虽然出入很大,内容基本上是相同的。我们根据格洛克纳本翻译,发现有脱漏或意思欠明白之处,参照英译本也得到一些帮助。必须指出,英译本错误很多,关于东方哲学部分和关于哲学意义较深的地方,译错的地方特别多。中文译本书边上所印的米希勒第一版德文原本(全集十三卷)的页数,就是列宁“哲学笔记”中所引用的页数。此外我们还参考了荷夫麦斯特(JohanesHofmeister)于一九四○年出版的根据原始材料完全重新编排的黑格尔“哲学史”第一卷。荷夫麦斯特本除分别印出了黑格尔在海得-- 445译 者 后 记14堡时期和柏林时期的手稿(主要是导言部分)与提纲外,又广泛搜集了各国图书馆所收藏的黑格尔“哲学史”学生笔记共十二种(有一种得自列宁格勒图书馆,有一种得自波兰图书馆,有一个提纲的手稿是从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抄来的),加以编排而成,而且还标出时间先后。因为黑格尔一生到一八三○年止共讲了九次哲学史(一八三一年十一月开始讲第十次哲学史,只讲了两个钟头就逝世了)。不过荷夫麦斯特只是供给深入参考研究的原料,不能作为翻译的底本。而且直到现在,我们也只看到第一册,讲完东方哲学为止。本译本中凡根据荷夫麦斯特本有所增补的,均用〔〕号补入,并由译者加以说明。我们采纳荷夫麦斯特本关于东方哲学,特别关于中国哲学的材料增补入中文译本的特别多。由于我们参考了并酌量采用了英译本和荷夫麦斯特本的材料来充实并校正了格洛克纳本,因此可以说,这个中文译本的内容,比德文第一版本和第二版英译本都更要丰富些。黑格尔“哲学史”的翻译工作是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组织的。本书中导言甲、乙两部分是由贺麟译出,丙部分由王太庆译出。东方哲学是由王维诚从英文译本译出,又经王太庆根据德文本整理,贺麟根据荷夫麦斯特本增补的。希腊哲学中导言、七贤、伊奥尼亚哲学及毕泰戈拉派哲学是王太庆翻译或整理别的同志的译稿而成。爱利亚学派及留基波和德谟克里特是贺麟译出,赫拉克利特及恩培多克勒是杨祖陶译出,阿那克萨戈拉哲学是方书春译出。全书均经宗白华及方书春根据德文本校阅一遍。贺麟与王太庆除校阅了其他同志译稿外,并负最后编排整理的责任。依照德-- 446244哲学史讲演录 第一卷文第一版标出原版页数于书边上,以及编制重要人名地名索引,皆是王太庆的工作。在本书中我们力求名词统一,其中有少数名词含义较丰,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中文名词翻译,也是经过集体商讨的。此外汤用彤同志曾阅读过东方哲学部分的译稿,冯友兰同志曾阅读过中国哲学部分的译稿,陈修齐同志曾阅读过哲学史导言部分的译稿,苗力田同志曾阅读过大部分译稿,他们都曾经提过有益的意见。用集体的力量翻译哲学史上的经典著作这还是初步试作。译文方面有不妥当的地方,还希望读者同志们多提意见。-- 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