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20170301050005259-11

作者:南怀瑾 字数:17623 更新:2023-10-08 20:17:26

理极忘情谓 如何有喻齐    到头霜夜月 任运落前溪    果熟兼猿重 山长似路迷    举头残照在 元是住居西  中间一句「果熟兼猿重」,描写果子熟了,猿猴爬上去摘果子,把树枝压弯了;「山遥似路迷」说深山中愈走愈走不到底,山路崎曲,常常怀疑自己可能走错了路。这是讲修证的艰辛,所以真得了一分道果,自己的恭敬心就增加一分,作人做事行为举止,就愈恭敬。  末山尼气派大,她说自己已经成就,不露顶了。灌溪听了就再问:如何是末山主?就是舍利弗问天女的问题。末山尼就答:非男女相。灌溪跟着问:何不变去?末山尼就大声骂,不是神又不是鬼,变个什么?灌溪就跪下来拜,等于承认末山尼是大彻大悟了,也规规矩矩地在庙外搭了个蓬子,作了三年园头。  这一段是禅宗内讲男女差别比较有名的故事。第二段就比较不那么精彩。马祖的弟子邓隐峰禅师,俗姓邓,他是大彻大悟了的,解脱逍遥非常自在,常常玩些神通。你们同学供舍利子,有时长了一颗出来就大惊小怪,如果碰到隐峰禅师,非被他刮耳光不可。他听见有人求舍利子,就拿把梳子在头上刮两下,就有舍利子掉下来。他临死时还表演了一招,倒立起来涅盘了,而衣袍竟然还贴着身上不会垂下来。他有个妹妹,成就比他还要高,听到哥哥涅盘的怪相,就跑来骂他,生前已经不正经了,走了还要玩把戏,给我站起来!那隐峰禅师居然就倒转回来,站起来再死。  中国历史上有两位还俗的和尚,都影响了一个时代。一个叫刘秉忠,是元朝忽必烈的国师,和耶律楚材一样。忽必烈统一中国时,少杀了很多人,就是这一位还俗的和尚从旁运筹,保住了很多生命。还有一位还俗的和尚叫姚广孝,是明朝永乐皇帝的军师。永乐帝以叔叔的身分,打倒南京的侄子,也就是朱元璋朱和尚的后代。永乐统一了中国,姚广孝也官封太师,他虽然还俗,可是始终并未成婚,也始终没有作官的派头,还是个和尚的样子。姚广孝回家看姊姊,姊姊闭门不见,说自己只有一个出家的弟弟,没有一个还俗的国师,并且誓言永远不相见。这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就看你们女同学哪天能发心,把这些女性的资料集中起来,编一本女性的指月录,这些都是很好的资料。  禅宗记录的女性被问到为什么不转女身时,是用智能的语言来答复,《维摩诘经》的天女却玩起神通了。  「实时天女以神通力,变舍利弗令如天女,天自化身如舍利弗,而问言:何以不转女身?」天女意念一动,用神通的力量,把自己变成舍利弗,而把舍利弗变成了天女,然后问舍利弗,现在你为什么不转女身呢?这里,如果你不把它当神通,当作个寓言来看,其中就有两重问题。天女的这种神通是属于自在心通,还不是六通当中的第五通神足通。第六通漏尽通只有罗汉才有。心通是大小乘菩萨修到相当成就的都有,可以概括了六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但是六通却不能概括了心通。  「舍利弗以天女像而答言:我今不知何转而变为女身。」舍利弗说,我不知道怎么会转变为女生了。这个话你要注意,同生死来去都有关系的。佛教的基础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上,这也是个生死的问题。人怎么生、怎么死,怎么变成男人、女人,这个问题应该先了解。  「天曰:舍利弗,若能转此女身,则一切女人亦当能转。」天女说:舍利弗,如果你能转得了这女身,则世界上一切女人也能转。  「如舍利弗,非女而现女身,一切女人,亦复如是。」像你舍利弗,明明是男人,为什么偏偏现出女身?一切女人之所以得女身,或男人得男身,自己是没有办法作主的。如果作得了主,就得道了。  「虽现女身,而非女也。」虽然现女身,这只是形相上的,在本性上是没有男女差别的。当一念不生之时,是完全没有男女相的。换言之,这个肉身,也就是报身,才有男女相的差别。生命自性的法身,是没有男女相的。法身报身都成就了,就可以行千百万亿化身。真正悟道的成就是三身的成就,才是大彻大悟。法身是自性之体,报身是自性之相,化身是自性之用。诸位女同学要知道,真正悟了道,虽然是个女身,但是不是女人。  「是故佛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这是这一段话的结语。  「实时,天女还摄神力,舍利弗身还复如故。」此时,天女(其实是位大菩萨化身)就再用神通力,还舍利弗他原来本相。  「天问舍利弗:女身色相,今何所在?」天女就问舍利弗,你现在又变回男身,那女身的相到哪里去了?  「舍利弗言:女身色相,无在无不在。」这一下舍利弗因受天女接引,于大乘佛法开悟了。他说:所谓男相女相都一样,无所在也无所不在。  「天曰: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在无不在。夫无在无不在者,佛所说也。」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无所在也无所不在。明心见性要找的,就是这个「无在无不在」。这一句话首见于《维摩诘经》,现在不只是佛教界,连天主教、基督教讲上帝讲神,也用无在无不在。这原因是过去几十年中,他们花了很大力气研究,把佛教和道家思想的要点,都翻译过去了,所以就引用上了。因此,你们如果不去研究其它的宗教,一提就说人家是外道,那就是笑话,也不知人家外到哪里。尤其年轻同学,有志去国外弘法的,你对人家新的神学用语和观念,还不能不知。人家已经能把佛经上的「无在无不在」,用得很好了。  天女引佛所说的「无在无不在」,是佛法中最高的不二法门。前面这一路下来,我们讨论的有几个要点。第一个,是十二年做功夫的问题。第二个,讲生死之间的问题。第三个,罗汉有隔阴之迷,这有三种情形:一是入胎就迷了,二是入胎不迷,但住胎迷了,三是入胎住胎不迷,但出胎迷了。  我现在再讲一下人的生死的问题,但还只是讲人道。天道和畜生道等是不同的。刚才休息时还有几位道友在讨论,是否能预知死期,要怎么走。有一位说,他已经同意将遗体捐给医院做解剖教学,器官还能再用的话,就移植给需要的病人,这样最不给自己家人添麻烦。原来他还是做生意的办法,当然这样的发心布施是很难得的。  要讲生死的问题会用掉太多时间,我们不能详细讲。人的入胎要有三缘和合,要有中阴身(普通讲灵魂),还要有男性的精虫和女性的卵子刚好结合。虽说四大本来空的,但人身难得,没成道之前,还非要靠这个身体不可。入胎之际,精虫要和数亿个兄弟姊妹竞争,才能和卵子结合。佛比喻人身难得,如茫茫大海中一只盲龟,从水下浮上来时,刚好钻入了一个漂浮在海面上车轮中间的空洞。  人在入胎之际,是中阴身被非常强烈的欲念所吸引,这不是你左右得了的,这个欲念一起,再同这男女有因缘,就被吸引来了,没有空间的阻碍,这就是业力。该成为女性的是受男性(也就是将来的父亲)的吸引,这一剎那就成女胎,成为男胎则是受将来的母亲所吸引。这该生男身或女身,不是你作得了主的。舍利弗在前面说,怎么自己作不了主,忽然变成了女身,就是这个原因。所以我们修道做功夫要随时注意,白天在起心动念处下手,练习作得了主,不要生贪心,嗔心,不要散乱昏沈,不要起慢心,才是修行的第一步。进一步要连在睡梦中也作得了主才算,否则真一点把握都没有。但是你不要去试,你拚命想在睡梦中作主,那一定睡不着,因为你不作主才睡着了。  能在梦中醒中都作得了主,就是一念清明,灵明不昧,修行才能算有把握。这只是讲修行,不是修定,还不算悟道。你们在修行的,不论是什么法门,要知道自己有没有进步,不要来问我。你只要问问你自己,在平常起心动念处,能作得了多少主。比如你忽然遇上很大的刺激,心中很烦很气,你看看这个气多少秒、多少分钟可以过,还是几天、几月,甚至几十年都忘不掉。假如你这些贪嗔痴能在几秒钟马上平下去,那已经了不起了。平下去不算,还要作得了主。大乘小乘修行的路线都从这里开始,然后达到般若智慧的成就,才能完全作得了主。这作得了主的境界,就是观自在,真做到了自在。我们修行一定要注意三界天人表,尤其是色界天的有顶天,又名大自在天,那是绝对自在的,是十地以上的菩萨。生死问题  「舍利弗问天:汝于此没,当生何所?」舍利弗问天女,当你离开了这个世界,会去哪里往生?  「天曰:佛化所生,吾如彼生。」天女答,一切佛的化身怎么生,我就是那样生。在华严境界来讲,一切众生皆是佛的化身,我们都是,没有人是凡夫,也没有人是佛。一切佛,十方三世诸佛,皆是毗卢遮那佛的化身,毗卢遮那佛代表的是法身。你们拿的《梵网经》,其中的主佛,卢舍那佛,就代表报身成就佛,他在《梵网经》中所说的戒,是为千佛而说,所以一切凡夫众生就是千佛的化身。禅宗也提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所以我们往好的方面来说,一切众生就是佛的化身。化身是怎么来的?这境界就和中国固有文化相同,「生生不已」。以华严境界说,在世间说法的释迦牟尼佛,是毗卢遮那佛的化身,说法的因缘满了,所以化身就涅盘了,是有生灭的。但是他的法身是不生不灭的。《法华经》说佛在说法时,地下涌出多宝如来的无缝宝塔,因为佛的顶礼,宝塔开了,多宝如来在其中,请释迦牟尼佛上来,分半座给他,代表肉身化身各占一半。《法华经》所以是佛法中的大经,因为是修报身成就。我们此身虽然是幻化,但是这个身上也是多宝如来,还有很多用处,修持得好可以做到即身成就。当然这很难的,千古以来能修到报身成就的是少之又少。  禅宗祖师当中,有好几位修到了报身成就,比如临济禅师,他三十多岁时就当大和尚,因为太年轻,怕声望不够,所以他两位已经悟道的师兄,克符和普化禅师,还特意去皈依临济以孚众望。后来等临济成了宗派,普化要走了,普化就告诉跟随他的弟子,自己要在某日在某地入寂。后来一看去的人太多,就改了一天。结果还是很多跟的人,但是少了一些,他就再改一天。如此改了几次,跟随的人少了许多,他终于决定可以走了,就自己跳进棺材。大家抬起棺材时觉得很轻,一望没有人影,只听到空中传来他平时摇的铃声。他这就是报身有成就的。  「天曰:佛化所生,吾如被生。」天女说:化身是无往亦无来的,不进也不出。  「曰:佛化所生,非没生也?」舍利弗再问,佛的化身不是此没彼生的吗?也就是说在这里入寂了,再去别的世界投胎。  「天曰:众生犹然,无没生也。」天女教训他,一切众生根本没有生的,没有此生彼灭的。  我们这一段插了许多补充,讲得比较零碎。现在总结一下,这一段一个是男女相的问题,一个是生死问题。我们学佛是要了生死,但是一般人有个错误观念,认为了生死就不来了。你不来是要去哪里呢?出了三界哪还有第四界?你问了了生死还来吗?「无没生」,无去也无来。诸佛菩萨因为了了生死,所以敢在三界六道中游戏神通,在生死苦海中度人,没有来与不来的问题。  我们错误地以为了了生死的人,他知道时间到了,走了就了了。这不是了生死,而是修持定力很够。所谓了了生死,现生修持得定,晓得从这个肉身走了,要去三界的哪一界、哪一道,自己可以作主。像初果罗汉往生去了欲界天和色界天之间,还要七返人间,才能证得涅盘,还是有余依涅盘。这是了了分段的生死,生死一段一段的,前生、这一世、后一世。本来生命是没有段数,无去也无来,自性本体无所在也无所不在,但是我们没有见到自性之前,要先了分段生死。分段生死了了,变易生死还未了,要到了大阿罗汉境界才了了变易生死。念佛往生西方,还是在分段生死中。了了变易生死就不是出胎入胎,而是化身。悟道问题  「舍利弗问天:汝久如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再问天女,你还要过多久才会真的大彻大悟成佛?  「天曰:如舍利弗还为凡夫,我乃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天女说:譬如你舍利弗是已经证了阿罗汉果的,如果哪一天你退位成为凡夫,我就成佛了。因为得道的人不会再退为凡夫,换言之,天女本来已经开悟了,用不着再开悟。因为本来面目个个都是佛。  「舍利弗言:我作凡夫,无有是处。」舍利弗答:我不可能退为凡夫的。  「天曰: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是处。所以者何?菩提无住处,是故无有得者。」天女说:我本来没有迷过,何必再求悟?什么理由?菩提无住处,你想要找个住处就错了。所以要得道是得个了不可得。菩提者觉悟也,不是你去买的菩提子。  「舍利弗言:今诸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得当得,如恒河沙,皆谓何乎?」舍利弗再问:如果成佛是无所得,那么过去、现在、未来无数成佛的,是得什么?这该怎么讲?  「天曰:皆以世俗文字数故,说有三世,非谓菩提有去来今。」天女说:这是为了凡夫俗子而说的,是说法的方便。宇宙没有所谓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没有来去、三世、十方。得了道的没有过去、现在、未来。  「天曰:舍利弗,汝得阿罗汉道耶?」天女再问舍利弗:你是得了阿罗汉道了吗?  「曰:无所得故而得。」舍利弗答:因为我到了「什么都没有了」,无所得,所以佛印证我得道了。这是了不可得,若还有个功夫有个境界,就已经不是了。  「天曰:诸佛菩萨,亦复如是。无所得故而得。」天女说,所以一切诸佛菩萨的得道,同你所答的一样,得个「了不可得」。可是我们打坐学佛的人,都是以有所得心来求个无所得果,因此背道而驰,白忙一场。  「尔时,维摩诘语舍利弗:是天女已曾供养九十二亿诸佛,已能游戏菩萨神通,所愿具足,得无生忍,住不退转,以本愿故,随意能现,教化众生。」这时候,维摩居士这位主人出来讲话了,他告诉舍利弗不要闹了,天女是位大菩萨,过去生已供养过九十二亿佛,资格比你老得多了,随时可以变女相男相,神通境界来去自在。而且他所愿具足,修持到了八地以上的菩萨境界,得无生法忍,不退转了。因为他的愿力同情女性,随时可以现女身,教化众生。  一切法皆是形相,形相不是体。自性的本体没有男女相之别,只要一念放下,自己就忘掉此身是男是女,此中无男女身的。男女相都是人为的。佛道品第八  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通达佛道?维摩诘言:若菩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又问:云何菩萨行于非道?答曰:若菩萨行五无间,而无恼恚,至于地狱,无诸罪垢,至于畜生,无有无明憍慢等过,至于饿鬼,而具足功德,行色无色界道,不以为胜。示行贪欲,离诸染着。示行瞋恚,于诸众生,无有恚碍。示行愚痴,而以智慧调伏其心。示行悭贪,而舍内外所有,不惜身命。示行毁禁,而安住净戒,乃至小罪犹怀大惧。示行瞋恚,而常慈忍。示行懈怠,而勤修功德。示行乱意,而常念定。示行愚痴,而通达世间出世间慧。示行谄伪,而善方便随诸经义。示行憍慢,而于众生犹如桥梁。示行诸烦恼,而心常清净。示入于魔,而顺佛智慧,不随他教。示入声闻,而为众生说未闻法。示入辟支佛,而成就大悲,教化众生。示入贫穷,而有宝手功德无尽。示入形残,而具诸相好以自庄严。示入下贱,而生佛种性中,具诸功德。示入羸劣丑陋,而得那罗延身,一切众生之所乐见。示入老病,而永断病根,超越死畏。示有资生,而恒观无常,实无所贪。示有妻妾婇女,而常远离五欲淤泥,现于讷钝,而成就辩才,总持无失。示入邪济,而以正济度诸众生,现徧入诸道,而断其因缘,现于涅盘,而不断生死。文殊师利,菩萨能如是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  于是维摩诘问文殊师利:何等为如来种?  文殊师利言:有身为种,无明有爱为种,贪恚痴为种,四颠倒为种,五盖为种,六入为种,七识处为种,八邪法为种,九恼处为种,十不善道为种。以要言之,六十二见及一切烦恼,皆为佛种。曰:何谓也?答曰:若见无为入正位者,不能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如是见无为法入正位者,终不复能生于佛法,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又如植种于空,终不得生,粪壤之地,乃能滋茂。如是入无为正位者,不生佛法。起于我见如须弥山,犹能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生佛法矣。是故当知,一切烦恼为如来种。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  尔时,大迦叶叹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快说此语,诚如所言,尘劳之俦,为如来种。我等今者,不复堪任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乃至五无间罪,犹能发意生于佛法。而今我等永不能发。譬如根败之士,其于五欲不能复利。如是声闻诸结断者,于佛法中无所复益,永不志愿。是故,文殊师利,凡夫于佛法有反复,而声闻无也。所以者何?凡夫闻佛法,能起无上道心,不断三宝。正使声闻终身闻佛法,力无畏等,永不能发无上道意。  尔时,会中有菩萨,名普现色身,问维摩诘言:居士,父母、妻子、亲戚、眷属、吏民、知识,悉为是谁?奴婢、僮仆、象马、车乘,皆何所在?于是维摩诘以偈答曰:  智度菩萨母 方便以为父  一切众导师 无不由是生  法喜以为妻 慈悲心为女  善心诚实男 毕竟空寂舍  弟子众尘劳 随意之所转  道品善知识 由是成正觉  诸度法等侣 四摄为伎女  歌咏诵法言 以此为音乐  总持之园苑 无漏法林树  觉意净妙华 解脱智慧果  八解之浴池 定水湛然满  布以七净华 浴此无垢人  象马五通驰 大乘以为车  调御以一心 游于八正路  相具以严容 众好饰其姿  惭愧之上服 深心为华鬘  富有七财宝 教授以滋息  如所说修行 回向为大利  四禅为床座 从于净命生  多闻增智慧 以为自觉音  甘露法之食 解脱味为浆  净心以澡浴 戒品为涂香  摧灭烦恼贼 勇健无能踰  降伏四种魔 胜旛建道场  虽知无起灭 示彼故有生  悉现诸国土 如日无不见  供养于十方 无量亿如来  诸佛及己身 无有分别想  虽知诸佛国 及与众生空  而常修净土 教化于群生  诸有众生类 形声及威仪  无畏力菩萨 一时能尽现  觉知众魔事 而示随其行  以善方便智 随意皆能现  或示老病死 成就诸群生  了知如幻化 通达无有碍  或现劫尽烧 天地皆洞然  众人有常想 照令知无常  无数亿众生 俱来请菩萨  一时到其舍 化令向佛道  经书禁咒术 工巧诸技艺  尽现行此事 饶益诸群生  世间众道法 悉于中出家  因以解人惑 而不堕邪见  或作日月天 梵王世界主  或时作地水 或复作风火  劫中有疾疫 现作诸药草  若有服之者 除病消众毒  劫中有饥馑 现身作饮食  先救彼饥渴 却以法语人  劫中有刀兵 为之起慈悲  化彼诸众生 令住无诤地  若有大战阵 立之以等力  菩萨现威势 降伏使和安  一切国土中 诸有地狱处  辄往到于彼 勉济其苦恼  一切国土中 畜生相食啖  皆现生于彼 为之作利益  示受于五欲 亦复现行禅  令魔心愦乱 不能得其便  火中生莲华 是可谓希有  在欲而行禅 希有亦如是  或现作淫女 引诸好色者  先以欲钩牵 后令入佛智  或为邑中主 或作商人导  国师及大臣 以佑利众生  诸有贫穷者 现作无尽藏  因以劝导之 令发菩提心  我心憍慢者 为现大力士  消伏诸贡高 令住无上道  其有恐惧众 居前而慰安  先施以无畏 后令发道心  或现离淫欲 为五通仙人  开导诸群生 令住戒忍慈  见须供事者 现为作僮仆  既悦可其意 乃发以道心  随彼之所须 得入于佛道  以善方便力 皆能给足之  如是道无量 所行无有涯  智慧无边际 度脱无数众  假令一切佛 于无数亿劫  赞叹其功德 犹尚不能尽谁闻如是法 不发菩提心除彼不肖人 痴冥无智者  现在开始讲第八品佛道品,这一品是讲什么是大乘佛法的正道。中国文化中,一切的最高境界,习惯上用道这个字来代表,佛道乃佛之道。行非道 通佛道  「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通达佛道?」文殊师利菩萨问维摩居士,大乘菩萨修道,怎么样才是真正通了佛道?我们常用通这个字,古人问读书不问懂了没有,而是问通了没有。有人读书学位很高、学问很好,但是不见得通了,而成了个书呆子,只有知识,而不能实用到作人做事上去。古人骂这种人是迂腐子,学问好文章也写得好,但作人做事就一无是处。现代这种人更多,电视的知识、学校的知识、世界的知识都蛮好,就是不会作人做事。换句话说,就是不通。由通而到达,更难。达是到达,通达佛道是证得了。  「维摩诘言:若菩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这问题很严重了!维摩居士说大乘菩萨证道了,他的行为是不合道的。菩萨行于逆道,不是顺道的做好人做好事,菩萨的行为表面上看起来一无善处,乃至是大恶,其实是走逆道的教化。这个逆道的道,和佛道的道,观点是不同的。  禅宗祖师说过,有的人的修行见解可以成佛,但不可以成魔。这么说好像魔的成就比佛高,因为佛是行顺道,而魔是行逆道。所以大乘说,要十地以上的菩萨,才有资格做魔王,倒转乾坤,把天地都翻过来,这种境界不是普通人所能行的。十地以上的菩萨,才有可能作治世的帝王,所以有时他们的行为看起来像个魔王。这个道理是佛法的密行,例如密宗有一种修法是金刚密迹,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或所能了解的,因为外形都同一般的想法相反。  「又问:云何菩萨行于非道?」文殊师利菩萨问,所谓大乘菩萨道的非道修行是怎么样的?维摩居士就回答了一长篇。  「答曰:若菩萨行五无间,而无恼恙,至于地狱,无诸罪垢」,像这样的行于非道不是简单的。大家听了可不要乱作人做事,说自己是菩萨道行于非道,那就真是非道了。  这五无间之业是重罪,犯了这样重罪的人要下无间地狱,永不得超生。五种无间地狱的罪是弒父、弒母、弒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入了无间地狱一定有极大的烦恼痛苦,也就是恼恚。维摩居士说修菩萨道的人,即使进了无间地狱,也不觉得烦恼痛苦。他即使入了地狱,并没有罪过,也没有脏的东西污染他的心。佛法里有两位菩萨给我们作榜样,一个是地藏王菩萨,他永远在地狱中度众生。另一个是佛的堂兄弟提婆达多,他一向与佛作对,生生世世处处想要害佛。有一次从山上推石头下来,压到佛的足趾出血,他虽入了地狱,却觉得那里的快乐胜过三禅天之乐。佛说提婆达多虽然与他作对,其实是佛的老师,是逆行佛道来磨练佛的,促使佛快快成道。所以佛在《法华经》中为提婆达多授记,当于来生成佛。  行逆道比顺道还难,你要想行逆道,但是有没有提婆达多的本事?他在地狱觉得胜过三禅天,无恼恚,无罪垢。有这个本事,才敢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就是菩萨道。我们普通修道只看正面,墙壁正面的自是很容易看到的,整个墙壁的黑,黑里有亮有光明你看不出来,那正是菩萨道的逆道。有行菩萨道的却杀人如麻,其实是在度众生。要懂这个境界就要读《华严经》,经中讲到善财童子去参访一位菩萨化身的皇帝,他残暴不堪,杀人如麻。善财童子看了吓死了,皇帝却说自己在清凉度人,叫善财童子不信的话跳入火坑试试。空中的菩萨也叫善财童子跳,他一跳入火坑,结果真是清凉之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正面的菩萨没有几位,外道、魔王、妓女都有,都是行于非道而通达佛道的。  所以,佛法不一定在高山、在清净的地方、或在庙子,真正大菩萨可能嘴里一句佛也没有,不要用宗教的外形去看世界看人。社会上到处有菩萨,即使狗牛马这些畜生当中都有,像有位出家同学去了南部的庙子专修,她写信告诉我那里有只白公鸡,赶都赶不走,整日啄中发出「陀佛、陀佛」的念佛声,众人称奇。  佛法还是在世间的,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社会上无处没有佛法。虽然佛教说,末法时代佛法要没落了,可是佛在大乘经典上,根本没有讲末法、像法、正法。佛法在世间是不生不灭的,真理在世间是不会变的,不过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时间,表达有所不同而已。它不一定是这个形象,也不一定是这个宗教,但所行的都是佛道。  「至于畜生,无有无明憍慢等过」,人为什么造业会变成畜生?因为无明、愚痴、昏沈、没有般若智慧。我常告诫大家,打坐不要把昏沈当成了入定,果报是变畜生道的猪。你以为证果了,结果证到屠宰场去了。不要以为昏昏沉沉无所知是空,是无所住,这样下去头脑愈来愈差,记忆力也没有,愈来愈成白痴,果报也是变畜生。骄傲我慢、嗔恨心重,心中有毒的话,果报是变成毒蛇猛兽。  大菩萨也会投生入畜生道,这是为了方便去教化畜生,不是无明憍慢的果报,而是慈悲心,这叫作行于非道。所以有人问我信什么教,我说是信睡觉。我没资格作佛教徒,因为我这个人样样都不对,虽然不是太坏,但绝对谈不上是好人。真正够标准的好人,行正道顺道很难,由顺道而行逆道更难,只有菩萨才有资格行逆道。他虽然在畜生道中度众生,可是无无明,也无无明尽,已经没有无明、不无明了,当然也就没有憍慢,而是绝对的慈悲。因为有大慈悲心,所以才敢入畜生道度众生。  「至于饿鬼,而具足功德」,唯有菩萨道敢在饿鬼道中度化众生。饿鬼是下三道(地狱、畜生、饿鬼)中的众生。这鬼可不是中阴身,在佛法中,人刚死亡尚未再投生之前,这中间的存在叫中阴身。鬼是已经到了鬼道了,不是普通讲的灵魂,其中的种类很多。据我的了解,有些细菌类的生物,可以让人生病痛苦,是属于鬼道的。有形但不是肉眼能见,还有些是无形的。鬼道比我们灵光,这墙壁、门都挡不住,是滤过性的。  饿鬼道是很可怜的,那个子比我们大多了,世界上很多东西是饿鬼道的。大海中的鲸鱼,它的全身对人类都有利用价值。从它的观点来看,是很可悲的,那么大的身躯,喉咙却很细,永远吃不饱,而一辈子处于饥饿状态。佛经形容饿鬼的身体大,喉咙细得像针。我们常常去医院也看到些病人无法吞食,只有用根管子插入食道喂食,当然我可不敢说这些病人是饿鬼道的,但是看了真是无比难过。为什么会得这样的病?就是过去生的业报所致。  我们人世间的饮用水,看起来很清纯,可是看在天人眼中却是无比的浊秽。所以中国的道书说在地底有种石浆,像是石头流出来的牛奶,是天人喝的,我们如果能喝上一口,身体会变得像玉石,永远不吃饭也会长生不死。此外在仙山中也还有石水,据说在广西境内就有。饿鬼永远口渴,看到了水想喝,但是无法喝,因为烫嘴。你听着像神话,其实不然。普通的水加热到了沸腾,手一碰就烫坏了,如果将水冷冻,手碰了也会冻到,这是物理作用。为什么饿鬼喝水会烫,这就是业报的物理作用。饿鬼是因为平时不做一点功德的业报,功德不只是用钱布施,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童子军的口号:「日行一善」就很好,我们每天一定要做点善事,不论大小。大家每天能做到童子军都能做到的事吗?还说在修道,多惭愧啊!菩萨因为积聚了无量功德,因此敢在饿鬼道中度化众生,这就是菩萨道。  「行色、无色界道,不以为胜。」这也是逆行菩萨道。正修佛法的人讲的是戒、定、慧的功夫,要断欲,要上升,更超脱欲界。修行不论大小乘,要是没有到禅定的境界,都是白修持一场。禅定的定境是什么呢?就是断一切妄想烦恼,断贪嗔痴慢,修到三禅天的境界才升到色界。这个在学唯识的课程中已经讲了很多,希望大家特别注意。超过了色界就到了无色界。到了色界已不是肉体的身,而是以光色为身,一片光明。到了无色界,生命仍有,但不是我们欲界、色界所看的光色。等于儒家的《中庸》所说的:「上天之载,无声无臭」,那就是无色界。  成了佛虽然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但是并没有个第四界,是去了哪儿?是三界六道任意自在,是大自在。他的行为虽然是在修色界、无色界的清净道,但不以为胜,不自以为了不起。假如自以为得道了,那就入魔了。真得道的人此心是很平凡的。菩萨行的反面示现  「示行贪欲,离诸染着。」行菩萨道的人,有时表现得比一般人的贪心欲念还要重,这欲是广义的,不只是男女之欲。等于善财童子的五十三参中,有位大菩萨叫作无厌足王,他对一切都贪求,没有满足的时候。其实我们学佛就是学无厌足路线,比如大家早晚念诵的四弘誓,就拿其中一句:「法门无量誓愿学」,请问你学了几种法门?要你学这样不干,学那样太难了没有时间。真要学佛法的就要学「无厌足」,世间、出世间学问无所不知,没有自满的时候。  你们同学自以为什么课都来听听,但是不染着。那可是学到畜生道去了,无记就是愚痴,是很严重的。不染着是得慧了,然后丢开了。你不得慧就谈不上不染着,是无明。所以菩萨道表现的是贪欲,但不染着,你在歌舞声色场合,都有可能会碰上这些人的,你不要轻视任何一个众生啊!《华严经》的赞词有云:「三德已明贪欲际,酒楼花洞醉神仙」,法身、解脱、般若是三德,有了这三德,明白了贪欲的边际,才有资格去酒楼这些地方。菩萨已经证得菩提,即使在贪欲仍然没有染污心。  「示行嗔恚,于诸众生,无有恚碍。」行菩萨道的人,天天发脾气骂人,但是内心是慈悲的,对一切众生是没有怨恨的。等于是父母老师,为了孩子好而打骂,但内心可是在流泪的。  「示行愚痴,而以智慧调伏其心。」行菩萨道的人,比众生还要愚痴多情,其实表现出来的愚痴只是方便。他的作为只是「欲令入佛道,先以欲钩牵」,众生都为欲所困,他不能不用欲来化欲。  「示行悭贪,而舍内外所有,不惜身命。」行菩萨道的人,以布施利人为第一,但是在行逆行的时候,比铁公鸡还要小儿科,悭吝的不得了。当年虚云老和尚严格执行过午不食,吃过中饭会亲自巡视厨房上锁,看见一块锅粑都会收起来。跟他修行很苦,没有本事是吃不消的。你能入定的话,胃的消化迟缓,身体热量消耗很小。不然啊,那个胃空空地吊着,变得面有菜色,脸上是发青的。难怪在禅堂中,听到要打七不知有多少和尚来挂褡,因为每天可以有七顿吃,禅堂都变成馋堂了。  讲个禅堂的故事,一天晚上禅堂中僧人在打坐,其中有个是肉身罗汉,他的邻褡(坐在身旁的僧人)肚子饿得咕咕叫,罗汉就碰碰这位邻褡说:喂!要不要吃?厨房有锅粑。僧人答要。罗汉手一抓,就空手变了块锅粑出来给了邻褡。第二天大和尚上堂,说:昨天晚上犯戒的比丘出来!偷锅粑的比丘认了,大和尚就说,下去客堂。比丘去了客堂,跪着挨了香板,然后赶出山门。大和尚并不是为了少一块锅粑,而是这比丘显神通犯戒。你说大和尚有没有神通?他坐在方丈室中,怎么晓得禅堂上几百人之中有人偷了个锅粑?现在很多人还没真神通就玩起来了,手有点烫就说可以帮人治病,这不是真神通,不要乱玩。  学佛法是学作很平凡的人,规规矩炬、老老实实地做事,在那做事的环境中如何利益人家、帮助人家,就是修行。不要古里古怪地,整天闭目盘足,好像很神的样子,干什么呢?真正行菩萨道,虽然示行悭贪,而舍内外所有,牺牲自我不惜身命,才是真行菩萨道。  「示行毁禁,而安住净戒,乃至小罪犹怀大惧。」行菩萨道的人,有时外表行为看起来处处犯戒,毁坏了戒律,而实实在在内心比守戒的人还守戒,甚至于连一点小的疏忽都不敢。  「示行嗔恚,而常慈忍。」虽然在愤怒中,而内心大慈大悲,忍辱一切,这都是菩萨密行。  「示行懈怠,而勤修功德。」外表看起来懒散,其实随时在定中,历代禅宗祖师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他在定中修功德,怎么修?这是菩萨的密行,不是我们能了解的。他可能化身出去,成为各种各类众生,去做功德。  「示行乱意,而常念定。」外表看起来很忙乱,不似修行人,但是真正佛法就在你一天忙乱处得定。成天吃饱了没事,在这里盘腿,其实是在散乱中,非但没有功德,反而是罪行。  「示行愚痴,而通达世间出世间慧。」外表看起来很愚痴,可是世间出世间一切学问都有,智慧成就第一。你们在社会上走动多了,会碰到有的人看起来是笨人,默默不言,但一讲起话来极高明,就是孔子说的:「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这夫人不是讲人家的太太,夫是个虚字。所以说,你怎么知道他是不是菩萨?  「示行谄伪,而善方便随诸经义。」外表看起来是在拍马屁、奉承人或作假,可是都是方便。有的人说话中不提一佛字,但是讲的都是佛法。我常希望你们同学能走这种菩萨道,尤其是今天这个时代,一讲宗教人家就头大。你可以不用说教的方式嘛,宣扬佛法不一定要讲佛经。可以把佛经变成电视剧、电影、笑话,只要把真理放进去了就是弘扬佛法。说不好听的,这就是「曲学阿世」,把真正的佛法作了改变,来拍世上群众的马屁。但是行菩萨道的人不怕这些罪名,他宁可谄媚众生,用善巧方便的手法,去表达佛法的精义。但自己要有修持,有善巧方便,才可以不照老路子走,否则你不要轻言佛教革命。  「示行憍慢,而于众生犹如桥梁。」外表看起来憍慢。有些老辈人走的就是这个路线,譬如欧阳竟无居士,那他之憍慢,脾气之大,额头的血管都是蓝色的,这种相的人脾气一定大,连太虚法师来看他,都不肯接见,憍慢到了这个程度。可是他真慈悲,有人向他跪拜,一定会被痛骂,但是你还没跪到地,他已经跪下来拜你了。你说他还要人拜他吗?他是拜人的。虽然憍慢,看不起任何人,可是你真的至诚向他求问,你跪下来了,他那么大年纪跪得比你还快,膝盖头着地还有声的。若是出家人拜他,他一定会提醒人家比丘戒律:出家人不可拜白衣居士。他虽然这么讲,你可要知道,大乘菩萨戒却要礼拜善知识的,善知识是不分在家、出家、男女、老幼。虽然菩萨示行憍慢,那是度众生的桥梁,以憍慢为教化。  你们学禅宗的有没有把禅宗语录都看完了?不要说把几千种语录看完,能把《指月录》《五灯会元》《传灯录》好好研究完的都没有一个。这些大禅师们的手法个个不同,有用骂的、用打的、用宽大的、用打坐的、乃至用睡觉的、用悭吝的,太多了。他们是用种种的善巧方便「于众生犹如桥梁」。学佛要度人,什么是度人?你作人家的桥梁是度人。度人的方法太多了,不只是劝人出家才是度人,那是作理发匠度人。度人是作众生桥梁,助他渡过苦海,解除他的烦恼痛苦,甚至进而使他证得菩提。  「示行诸烦恼,而心常清净。」外表看起来比一般人还烦恼痛苦,而内心常清净。我想起当年陪同我的老师去四川遂宁,当地有所好大的寺庙名叫东山寺。那香火之盛,每年香会时,四川一省有一百多个县,恐怕有一半的县都有人来朝圣。那里有位得道的和尚叫疯师爷,名气很大,很不容易见到。他一年到头住在厕所里,那可不是现代的厕所,过去山间的厕所就两条板,秽臭得不得了,苍蝇一大堆。他就在那里打坐,我们要爬到厕所给他磕头。我跟着我的老师去见疯师爷,想看看他是怎么有道法的。  那个庙子在山上,坐轿子也要一个钟头才上得去,路两边都跪满叫花子要钱。我老师先告诉我要多带些钱,上山时就一路分。老师告诉我,你看这一路上有多少大菩萨在里面。我问他,是哪一个啊?他就骂我,蠢东西,这还要问我?统统都是!我还以为菩萨大概是会放光的,身上挂有宝饰的,这下挨骂了。照我老师讲,这些菩萨都在烦恼痛苦中,他就是给你作警惕的榜样,把不好的下场给你看。我老师还叫我钱不可以丢给人家,要一个个好好地放。我只好要轿夫放低一些,好够得到放钱。老师要我干脆不坐轿子了,可是我装迷糊,懒得下轿,这就是憍慢。我心里可是怕走不上去,看不到疯师爷了!可是,就这么一个动作,自己都要反省,才是修行。  大菩萨的心地法门清净,本是没有烦恼的,可是为了表示与世间众生一样,故意做出来的,这就是「示法」,表示佛的法相法行。这个与众生一样的做法,也就是菩萨道「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中的同事。可是大菩萨虽然外示一切烦恼相,而内心深处是没有烦恼的,永远是清净的。  「示入于魔,而顺佛智慧,不随他教。」外表看起来像是走魔道,可是真正是行佛之道,不会入魔的教化。近几年来,我常收到许多国内外的来信,询问我对某某人有神通或某某人所提见解的看法,这使人为难。我的规矩是,如果有人问我某一件事,或者我会答。但是如果问我,某某人是这么说的,问我认为对不对,那我是不答的。一牵涉到人我,决不答复,否则就是犯了菩萨戒的「自赞毁他」。中国老话说文人千古相轻,我改了几个字来形容宗教界,就是宗教界千古相仇,彼此攻讦不休。跑江湖献艺卖膏药的,就是千古相恨,等于做生意说同行是冤家。学佛第一个要学谦虚,例如济颠和尚,已经成就了,仍然装疯卖傻,让人家看不起。  我讲这一段,是因为有很多朋友要我出来公开密法,我都推说没有时间。不过我一向的愿力是将所知的密法公诸于世,佛无密法,可是公开了更秘密,你也看不懂。六祖说得好,「密在汝边」,秘密在你那里,不在我这里。佛说一切众生自性就是佛,大家都是佛,可是你怎么成不了佛呢?这就是大秘密,不是老师能传给你的,要你自己找出来。  世界上各种秘密法门,原来都是魔道外道,这是真话。经过龙树菩萨的整理,把佛法的中观正知正见,装进了世间流行的秘密法门,因此形成了各种密宗法门。如果修习秘密法门,而没有佛法的正知正见,那是很危险的,一定走上魔道,绝无例外。密宗的宗喀巴大师,就标榜中观的正知正见,所以你们学密宗的要注意了,不是学个咒子、学观想就是密法,那只是见、定、行三法印当中行的一种。真学密法,要先通显教的教理,得了中观正见才可以修持这些法门。你学密宗而不清楚中观正见,那已经走入了魔道,你不必来问我了。  大乘菩萨纵然走入魔王的国度,他还是佛,不是魔,永远不会跟着魔走错了路。  现在再提醒大家,《维摩诘经》讲的是解脱法门,重点在见地。见地在经教是见道,能见道以后才能修道,但也可以说见修要同时。拿大乘的真正修法,也就是所谓无上乘的密道,有三个大法印,在密宗叫大手印:见(见地)、定(修持)、行(行愿)。要想学佛成就,这是必然的道理。见道之后的修道法门有百千三昧,都是在定。小乘的四禅八定是佛法与外道的共法,大乘的定是不共法,因为要慧入,要有智慧进来后修道。百千法门的定是无往不定、无时不定、无处不定,也无定相可得。要得如来正定,就还要起行。没有久住而不行者,佛也不住涅盘,无时无地不为利世利他起大菩提心、大悲心。  要成佛,这三个大法印的重点还是在行。如何做到?例如六波罗蜜,这要起而行之,不是光谈理论,或只是观想了事。但是只有行而没有见地,就是只有功德没有般若,那还只是凡夫法。有般若而没有功德,也永远不圆满。所以见、定、行,都不可缺。  《维摩诘经》的佛道品,讲的是见地的大手印,不要轻易地拍它当作佛学理论,那样自己的心地修持就用不上,修定时就不能得力,佛学只成了凡夫知见。最低限度,就抵不住生死、抵不住病痛。没有真见地、真修持、真行愿,是拿生老病死没奈何的。我们读这一篇会觉得文字很容易懂,但是行起来就很难。愈容易看得懂的,我们内心反而愈战战兢兢,因为难以做到。  大乘菩萨道是要在入世中出世,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以大宗教家的精神,作社会福利的事业。如果你到西方社会弘法,你的表达方法就要借用他们的习惯用语,才容易让人明白。  「示入声闻,而为众生说未闻法。」大乘菩萨绝不走小乘的路子。大家都知道的永嘉禅师,是通两个宗派的杰出人物,他修天台宗的止观而悟道,又得到六祖亲自印证,也能算是禅宗。他在《证道歌》中讲到:「大象不游于兔径,大悟不拘于小节」,有人看了就认为可以马马虎虎,不用守戒律了。这是大错,这里的「小节」是指小乘道。声闻道、缘觉道都是小乘。为什么叫小乘?以刚才提出的三法印来看,第一是见小,所见有限。禅宗大师形容小乘是担板汉,形容担着条板走,只看得到前方而已。第二是行小,行愿小,只想逃避现实、成就自己、了生脱死,不敢入世。见小、行小,因此定也小,所以只成就了出离三界的小乘无漏果而已。  声闻和缘觉之间也有程度上、层次上的差别。声闻乘比缘觉乘还要小。坦白讲,佛的弟子中,声闻乘和缘觉乘的人,大部分(并非全部)是出家众。当然也有大乘菩萨示现为出家众的,例如地藏王菩萨。  那么,究竟什么是声闻?就是依赖性,都靠世界有善知识、有佛出世,追随他们的教化,而不能自悟自了。因为是由听闻教化,熏习自己的菩提种性而悟道的。他们是小乘基本的群众,例如本经中的舍利弗、大迦叶就是。佛在世时,对声闻众讲四圣谛,他们由此证入菩提的不计其数,因为他们亲闻佛的音声,容易入道。四圣谛的苦、集、灭、道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但是只当理论,结果四圣谛者成了四剩谛,一点用处也没有。  真正四圣谛是不容易讲的,各位出家众要想发心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四圣谛,就要好好研究舍利弗、目连尊者的经教,譬如论部的《毘婆沙论》,他们都有论述如何由四圣谛很快证果位的方法。我常感叹,佛法仍在世间,并没有到末法时代,经教还在,只是我们不肯努力。如果肯努力,等于亲见了舍利弗和目连尊者。我也知道有人修行之外,还努力研究舍利弗和目连尊者的著作,因而经常有感应的。  但是,以大乘菩萨道来看,声闻众的法是不圆满的,所以他们甚至连佛说的大法都听不进去。例如《法华经》开头,佛正在说法时,小乘声闻的比丘就退席而去,总不进大法。  大乘菩萨为了教化根基小的声闻众生,就方便示现声闻身,但是毕竟是走大乘的大路。这就好像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学教授,愿意降低职位,去作幼儿园教师,可以教孩童他们未曾听过的大道理。  「示入辟支佛,而成就大悲,教化众生。」这和上一句是同样的道理。辟支佛是梵文的译音,意思是缘觉,有时也被翻成独觉。在无佛出世的时候,甚至佛经也不存在了,他由于多生累劫的修持,能够由因缘而成就,例如看到落叶,听到水声等,因而悟道,无师自通,独觉于世间。他的层次比声闻乘高,证得性空的面比声闻乘大。详细的道理各位去上《法华经》的课,其中都有的。所以严格说起来,辟支佛才能算是自了汉,一般的罗汉只能算高级的凡夫。  讲到这儿,想起多年前在基隆,有位已过世的道友,一定要拉我去看扶鸾,据说济公和尚显灵。我去到那里,他们正在开沙盘,结果就真写出了我的名字,还写了一首诗。基隆以多雨出名,那诗写道:    细雨蒙蒙天晚晴 海山一角觅知音    时人不识余心乐 踏破芒鞋访到今  写罢,这乩盘就停笔不写了,他们就说济公走了。这首诗好像是赞我,在场的人就有些惊奇,我就说瞎扯瞎扯。今天那位道友的夫人来看我,所以想起这一段。其实小说中写的济公和尚的故事,只有小部分是真的,大部分不是他的,而是梁武帝时志公和尚的故事。可是到今日济公和尚可是名闻中外,在欧美都有济公坛,有些地方扶鸾的一上来,就马上要酒,有时酒杯一端上鸾坛就干了。你说真有这事吗?要是我在场,一定会骂一声魔道,他一定不敢喝。  在西湖灵隐寺有尊济公和尚的像,手中还拿只酒杯。过去每天庙上要给他供一杯酒,第二天就干了。后来寺中来了位高僧,他要严格执行戒律,就去像前骂:活着时不守规矩,走了还要供酒,取消!济公和尚夜里居然托梦给庙中全体和尚,说老和尚骂得对,以后不要供酒了!这是在灵隐寺流传的故事。济公和尚其实是大菩萨,但是故意示现辟支佛身,正如《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所说,「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是同一道理。  「示入贫穷,而有宝手功德无尽。」许多青年同学常问,出家人或在家人如何学佛?现在这句经文的话,就是告诉我们学佛的形像和办法。他说大乘菩萨平常示现自己非常穷,虽然身上没有钱,但是随时可以撒手千金布施他人,这就是有宝手。密宗有个法门叫作宝手金刚,修好之后,把手伸进去一个盒子,要拿多少金银就有多少。这句经文真正的意义是,行菩萨道的人虽然自己很穷,然而为了他人,什么都可以布施出去。菩萨要能随时有钱用,而不用担心怎么来的,非多生累劫无量布施功德不可。  过去有位朋友,他身上从不带钱,因为他名气很大,去什么地方只要签个帐就可以了。这境界现在大家都有,有了信用卡也不用带钱,都成了宝手菩萨。  「示入形残,而其诸相好以自庄严。」大菩萨有时示现残疾的形像,但是他的内在具足一切相好庄严功德。《庄子》中提到好多人,例如支离疏,他们外形不成人样,可是男女老幼没有人不喜爱他、不尊重他的,这就是个例子。  「示入下贱,而生佛种性中,具诸功德。」这一条在当时的印度尤其重要,因为社会的阶级分明,甚至到今日仍然有阶级之分。所以佛在当时能提出众生平等的口号,还不只是人类彼此之间的平等,实在是革命性的主张。佛当时所带领的僧团,主管纪律的弟子就是贱民出身,而受管理的众人如迦叶尊者、舍利弗等,都是家世显赫,可见佛确实做到了平等。  这里说,大菩萨的行径虽然示现出生于下贱阶级,但是一切众生平等,皆有佛性,不受社会的阶级划分所限,具有与佛同样的庄严功德。所以六祖悟道后所讲的五句偈中,有一句是:「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自性中具备了一切功德、智慧、神通、三昧。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8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