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洁如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之前的夫人,也是继元配毛福梅和侧室姚冶诚之后蒋介石的又一伴侣。蒋介石遇到陈洁如是在张静江家中,因为陈洁如的好友朱逸民嫁给张静江做续弦,陈洁如常常去看望朱逸民。1919年暑假的一天,孙中山和蒋介石、戴季陶看望张静江,在张府陈洁如首次遇到蒋介石。陈洁如当时才14岁。蒋介石对陈洁如很感兴趣,在张家大门口等着陈洁如并要陈的地址。陈洁如故意说错自己的地址,但蒋是个有心计的人,居然能找到了陈的家。在陈洁如母亲的干预下,蒋介石没能和陈洁如交上朋友。但是蒋介石竟对陈一见钟情,终于有一次在蒋家两人又狭路相逢,这一次蒋介石不放过,逼着陈洁如表态。陈终于答应和蒋约会,但第一次约会蒋把陈带到一家包好的旅馆房间,陈十分恐怖,夺门逃走。此后蒋不断给陈打电话使她心神不宁。蒋不甘心,给陈写信表示决心不渝。信中说:亲爱的阿凤:中国革命尚待完成,但是我,一个革命者,感觉心神沮丧,不能以我的全部精力,贡献于我们的国家。我终日仰望你予我必须的慰藉与鼓励,以安定我的不乐之心。我只要你答允我一件事,然后我才能重新得到力量,以为革命效力。如果你答应宽恕我,并让我与你会面,那么我未来的一切工作和我对国家的所有贡献,均将是由你间接促成。我确信你是深爱中国的。你爱我们的国家,就不会只顾一己,而吝予给国家的一位革命者些许快乐。你如继续拒绝同我谈话或见面,就将减损这位革命者高昂士气和精神。我如得不到你的答复,就不会安下心来。我将我的心置于你的裙边之下。请告诉我你将宽恕我,并很快再同我谈话。让我今天就看见你吧!蒋介石蒋追求陈长达一年多,但是仍没有俘获她的芳心。1921年,陈洁如父亲心脏病猝死,蒋抓住机会到陈家吊祭,终于赢得陈的好感。随后,张静江派朱逸民正式说媒,陈洁如母亲无法再严词拒绝,只好答应调查再说。蒋的调查材料使陈母大失所望,但由于张静江亲自出马,陈母引以为荣,终于同意成婚。孙中山对蒋的婚事也很关心,让他们尽快结婚。蒋介石向陈洁如明释妻妾情况,发誓永不负心。然后,问陈洁如:"你相信我吗?千万请对我示好,说你相信我!"蒋介石还从口袋中拿出一把折刀,拉出那发亮的刀片,说道:"如果你还不相信我爱你至诚且深,我就换一种方式,向你证明。看!你只要说出那个字,我立将用这把刀切掉我的一个手指,以表示我是非常认真的。好,就说那个字吧!"陈洁如一下子被蒋的动作吓坏了,连忙抓住他的手。蒋介石又说:"我定将用我的鲜血,为你写下一张永爱不休的誓书。"陈洁如害怕得连声大叫:"请——请将那把刀放下——我相信你——只要放下刀!"就这样,陈洁如向蒋介石交出自己的一颗心。【点评】在与人相处打交道中,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蒋介石是菩萨和雷公一起当,又来红脸又唱黑脸,时而温和时而残暴,把软硬兼施的手段用尽。在感情追求中他是这样,在政治争斗中他更是这样:例如在民族英雄吉鸿昌等人激于义愤举旗抗日后,他为了达到与日妥协的目的,对吉鸿昌和部下又是金钱美女的拉拢,又是克减军饷,断绝弹药供应,多方迫使吉鸿昌等人放弃抗日主张,回归到蒋氏"攘外必先安内"的框框中来。蒋介石软硬兼施的手段虽然在吉鸿昌等许多人前失效,但是,也使许多人落马。蒋氏这一手是他处人经中的厉害一招。第四部分 2.老谋深算,欲擒故纵1920年11月,蒋介石因受陈炯明的排挤离开在前线作战的粤军后,除了回家乡探望母亲,游览山水以外,就是到上海照料交易所的生意。1921年初,正当孙中山初返广州重建政府之际,事业万端,亟待用人。孙中山以及胡汉民、廖仲恺等人函电交驰,一再请蒋介石赶赴广州,但是,他都以家母有病进行推脱。结果,戴季陶亲自跑到奉化家中去请他出山,蒋介石为此和戴季陶大吵了一架,还是没有答应。这时,蒋介石采取的办法仍是人虽然不出山,却不时地给孙中山和陈炯明等写信,针对时局提出自己的建议。例如,1月10日给孙中山寄呈了军事意见书;1月21日给陈炯明上书,纵论全局战略。蒋介石此举吊得众人胃口悬到了喉咙,更加以为他是个千年难得的人才了。陈炯明更是急不可耐,一再来电催促,但是蒋介石还是迟迟不点头答应,于是陈炯明在电报中委任蒋介石为援桂中路军总指挥,这样蒋介石才于2月6日抵达广州。可是,到达广州后在召开平定广西作战的军事会议上,陈炯明与许崇智为各自部队进攻地点而争吵起来,邓仲元又避而不出席会议,这三位实力派人物意见不合,作为手中无一兵一卒的蒋介石,在其间无从置喙,感到地位很窘迫,2月14日又离开了广州,回奉化了。这时,孙中山正在广州准备召开非常国会。选举总统前夕,蒋介石于3月5日从奉化给孙中山写信,建议缓选总统。因为他在私下里了解到,许崇智和陈炯明都主张缓选总统,怕因此引起分歧,难以俯顺各方,对孙中山不利。在回信中,蒋介石又表示他虽然身在乡里,仍朝夕关注孙中山的行动和时局动向。这时候,蒋介石的母亲王氏患病,蒋介石静观局势,以照顾母亲为名,待机而沽,3月17日,"他就带着母亲上普陀山拜庙求佛,向上千的和尚施舍斋饭,祈祝蒋母康健。"3月29日,孙中山打电报给蒋介石,说出征广西关系重要,盼他速来粤筹划。蒋介石不予理睬,31日他去祭扫三代先人墓。4月21日,孙中山又给蒋介石打电报,说出征广西已下动员令,许崇智病未痊愈,军事紧急,盼他接电速来。蒋介石在接到孙中山电报的同一天,却带上儿子蒋纬国游天童山去了。蒋介石这时迟迟不肯去广州帮助孙中山筹划平定广西的事情,原因一方面是他不愿意再和日趋骄横、以粤军为私产、视广州为领地的陈炯明共事,为陈"做嫁衣裳";另一方面,他当时已另有打算:一是想赴欧洲考察,并去看看苏俄是怎样粉碎内外敌人和联合进攻而取得革命胜利的。后来这个赴欧计划因张人杰和戴季陶两个把兄弟的劝阻而告吹。还有一个打算是想练成一支由他掌握的军队,因为这些年来,蒋介石深深感到自己无一兵一卒之苦。因此在后方练兵,"准备于半年之内,练成一支劲旅"。在蒋介石认为,只要自己有了部队,就会有一切。练兵时最好"不引起某部注意"、"招他人之疑忌"、"引起军饷无法解决,而使练兵计划成为泡影。"蒋介石想赴欧洲、苏俄考察和自己训练军队的两个打算,虽然这时没有实现,但是后来由于孙中山实行了联俄、联共政策,成立黄埔军校而才得以一一实现。由于蒋介石认为自己没有军队,仗打得再好,也是替他人做嫁衣裳,所以他迟迟不愿意。但是,孙中山一直催促他到粤军中供职。直到5月10日,他才勉强离开奉化的寓所,20日抵达广州。他来到广州后,既不愿在粤军中供职,又惦念他母亲的病,于是没过多久,又设法脱身。1921年5月底,蒋介石从广州回到奉化溪口家中。6月14日上午,蒋母王采玉因患心脏病离开了人世。蒋母死后,蒋介石在家守孝,并自己撰写了《哭母文》和《先妣王太夫人事略》两篇祭文。然后,又把已经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完全被他搁置脑后,在奉化溪口大学姜子牙渭水垂钓,韬光养晦。1924年1月,国共合作正式开始,并且共同筹划创办黄埔军校。当蒋介石得知孙中山准备让程潜任黄埔军校校长,让他和李济深为副校长时,老大不高兴,嫌官小无权。其实,这时蒋介石无论在党内还是在军中都是后辈。蒋介石任副校长已是重用,孙中山满以为能拢住蒋。谁知道,蒋介石不愿居程潜之下,于是,便耍起以退为进的手段,竟放弃筹备学校的重要任务,未经孙中山和廖仲恺的许可,擅自发给为黄埔军校招来的教职员一笔离职津贴,声称学校不办了。而他本人则于2月21日私自溜回了上海,又从上海回到老家溪口,整天同自己的新欢陈洁如游山玩水,他想以此要挟孙中山。但是,就在蒋介石走后的第二天,孙中山就任命廖仲恺代理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接替了他的职务。当时,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张静江、戴季陶都为蒋介石撑腰。蒋介石一急,赶紧找张静江、戴季陶哭冤,结果,张静江专为此事亲自由上海跑到广州,找孙中山替蒋介石说情。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李烈钧等也都极力推荐蒋介石任校长,并向孙中山说:"校长一职,非蒋莫属。"这样,5月3日,孙中山最后决定任命蒋介石为黄埔军校校长,5月9日,又任命廖仲恺为军校国民党党代表,并规定,凡军校的一切命令、公文必须交由党代表签署后交校长执行,否则无效。【点评】欲擒故纵,就是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为达到目的,故意做出与之不一致甚至相反的行动,一方面提高身价,另一方面要挟他人。对权力的渴望是蒋介石最大的野心。为了夺取权力,蒋介石除了赤裸裸地要权外,还采取各种手段达到目的。欲擒故纵,便是他的拿手好戏。欲擒故纵关键是要做到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善于隐藏自己,才不会显得廉价,又可以避免由于自己的光芒过高而引起别人的嫉妒乃至排挤,还可以不让上司有被挤下来的危机感。蒋氏此术运用得恰到好处。第四部分 3.善借他人之力蒋介石读书不多,自己胸无点墨,但是他能巧借他人之光己用,为自己脸上添彩。他重用邵力子就是一例。邵力子,字仲辉,原名闻泰,又名夙寿,浙江绍兴人,是一个名声在外的有才华的"才子"。他1903年到杭州应试,中第67名举人。1905年到上海,进人震旦公学求学,第三年到日本学习新闻学。在日本加入同盟会,并追随孙中山,创办报纸进行反清宣传。1910年,邵力子从日本学成归国。先后在陕西高等学堂、上海复旦公学等校任教,并曾任上海《民立报》编辑和《民声报》记者。1915年,参加创办《民国日报》,1919年兼任该报《觉悟》副刊主编。1919年,邵力子在上海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次年,参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3年,邵力子又参加组织成立新南社,并参加创办了国共合作的上海大学,任副校长、代校长。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邵力子兼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农部秘书,积极贯彻孙中山的三大政策。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邵力子在上海积极支持学生反帝斗争和上海的"三罢"斗争。邵力子的活动引起了帝国主义上海租界当局的仇视,旋被驱逐出上海。邵力子办报,蜚声上海,誉满报界。1924年蒋介石任黄埔军校校长以后,在国共两党合作下,黄埔军校越办越红火。事业上的壮大,蒋介石开始体会到文人的重要。于是拉邵力子来广州支持自己的事业。蒋介石与邵力子同为浙江同乡。邵力子1910年回上海办报时,蒋介石亦于次年回上海参加辛亥革命。1916年邵力子在上海创办《觉悟》副刊时,蒋介石于次年开始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搞生意。1923年蒋介石离开上海赴广州时,邵力子在上海已很有名气。中国人乡土观念特别强,一般说乡里有一个有名气的人,首先在同乡里传开。1923年前后,蒋介石知道邵力子其人,邵力子也知道蒋介石其人。只不过蒋介石此时正处于"闯荡江湖"的时候,对文人墨客用得少,彼此之间很少来往而已。1925年春,蒋介石邀邵力子来广州黄埔军校佐助时,邵力子正处于被逐之际,索性离开上海前往黄埔军校任职。5月,邵力子应邀来到广州,就任校长办公厅秘书处处长。7月,任少将秘书长兼政治部副主任。8月,蒋介石派邵力子出使张家口,同冯玉祥的国民军进行联络。邵力子不辱使命,很有成绩。9月,邵力子离开张家口回到广州。除任职秘书长外,还兼职黄埔军校校史编纂委员会主席和国民党黄埔军校第三届特别党部执行委员。10月,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1926年春,以黄埔军校代表资格,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早春2月,国民党中央决定将黄埔军校由陆军军官学校改组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蒋介石、邓演达、邵力子、熊雄、陈公博等七人为改组筹备委员会委员。3月1日,黄埔改名。邓演达出任教育长,邵力子出任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1925年5月,邵力子进入黄埔军校后,积极地从文字和行政工作两方面全力协助蒋介石。从黄埔军校到北伐战争和蒋冯阎中原大战,邵力子始终是蒋介石的一支笔和得力助手。在这个期间,蒋介石的大部分文稿都出自邵力子之手。有了邵力子,蒋介石的"水平"突然提高了一大截。1925年7月26日,蒋在广州召开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上,就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作了精彩的讲演。这次精彩的演说,赢得了听众热烈的掌声。9月,蒋介石在黄埔特别党部第三届执行委员会选举大会上发表了精彩的演说,又赢得了热烈的掌声。结果,这些消息很快在广州的领导层传开。一次,苏联顾问鲍罗廷当着几个国民党领导人的面,表示了对蒋介石的好感,说:"蒋校长最近看了很多书,几次演讲精彩得很哩!"蒋介石笑了,他感到自己使用邵力子这一步棋走对了,初步体会到了秘书的用处。这以后,邵力子的地位也逐步提高。10月,黄埔学生军第二次东征时,因周恩来任第一军政治部主任随军东征,邵力子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留校负责工作。北伐开始后,蒋介石以总司令的名义,向全国发表了邵力子为他起草的通电、宣言、《告将士书》、《告士兵书》、《告广东人民书》、《告海外侨胞书》,阐明了北伐的意义,并"谨告国人中正今兹就职"总司令。【点评】蒋介石胸无点墨,但是却能借邵力子为自己脸上擦光抹金,此不失为处人之高招。在人生和政治生涯中,蒋介石善于用人,他能够用人之长,并且巧掠其功为自己增色添辉。由于善用人,巧掠功,他在世人面前竟是才华横溢、凡事完满了。第四部分 4.善于借势造势,实出自己蒋介石虽是一介武夫,但是他"鬼点子"特别多。在东征前线发生的一件事体现了他借势造势的处事之术。1925年初,陈明仁在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分配到教导第二团第二营第五连任见习排长。在围攻淡水之时,陈明仁打仗勇猛顽强,被升为少尉排长,有了正式军衔。同年7月,陈炯明又卷土重来。于是,国民政府决定由蒋介石率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和第二师的第四团进行第二次东征。陈明仁一个排竟缴了陈炯明一个营的枪,升为三连连长。东莞一战,使陈明仁崭露头角。10月12日,全师在蒋介石、周恩来等黄埔高级将领直接指挥下,攻打陈炯明残部固守的惠州城。团长刘尧宸自告奋勇,愿带四团主攻惠州。陈明仁病情未减,仍坚持要参加战斗,幸好张际春让了一匹马给他骑,才减少了行军中的痛苦。惠州地势险要,城墙坚固,四面临水,无论从哪里攻城,都必须跨过一座桥才能到达城边。陈炯明的部队据险临高,顽强抵抗。担负总指挥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蒋介石求胜心切,炮火尚未给步兵打开通路,即令步兵冲锋,不到一个上午,就伤亡数百,冲锋队伍无法继续前进。为了突破一点,师部决定成立敢死队。师部将任务交给刘团长。刘团长命陈明仁担任敢死队队长,由三连组成敢死队率队先爬城。陈明仁不顾病痛,决心决一死战。天刚亮,陈明仁和刘团长两人便率队进到城下,命令架上梯子,准备爬城。刘团长抢先一步,爬了上去。陈明仁只好在下面撑住梯脚,抬头望去,只见刘团长已迅速到了顶端,正待翻墙而上,谁知一颗子弹射来,击中刘团长的头部,刘团长随即栽倒下来,当场阵亡。这时,有的官兵看到团长牺牲,主张撤退待命,陈明仁怒目圆睁,厉声喝道:"不行!"陈明仁扑在团长的遗体上失声痛哭,呼喊着:"团长,我们给你报仇!"他猛地站起,一把握住黎副连长的手,涕泪纵横地说:"今当以死报国,若吾两人获一生还,其各以父母妻子相托,甘苦与共,毋负亡友。"言毕,即腰缠手榴弹数枚,挟青天白日旗一面,手持驳壳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上云梯,迅速登上城头,大喊一声:"冲呀!"紧接着,黎副连长和队员们也冲了上去,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敌人不支,弃枪逃命。陈明仁率众追击,一直将青天白日大旗插上城楼最高处,后续队伍一拥而上,攻克惠州城。陈明仁率队攻城时,蒋介石带一班将领在后面阵地上用望远镜观战,见城楼上旗帜飘扬,敌军败退下去,便兴奋地问:"手持大旗第一个登上城头的是谁?""陈明仁!"站在身边的黄埔军校教官李明灏立即响亮地回答。"要开个庆功大会!"蒋介石认为这是大振黄埔军威的一个好机会。战役结束后的第三天,蒋介石、何应钦、俄国顾问鲍罗廷等,在惠州城外集合全体官兵,召开庆功会。由蒋介石亲发号令,吹三番号向陈明仁致敬。蒋介石还亲自带头呼口号"向陈明仁看齐!"命令到会全体官兵举枪向陈明仁致敬,并当场宣布提升陈明仁为营长。陈明仁激动不已,当即表示:"校长之恩,明仁自当涌泉相报!"此后,这个事迹被国民党宣传了几十年。南京军事博物馆存有一幅此战的大型油画,油画上既画了陈明仁的率先登城,也画了蒋介石的临阵督战。【点评】蒋介石作为一位统兵之将,自有他的御兵之道。此番惠州战后大肆褒扬陈明仁,他借机造势的手段不同凡响,既亲发号令,吹三番号向陈明仁致敬,还带头呼"向陈明仁看齐"的口号,并叫士兵致敬,除此之外还当场攫升,把现场官兵的情绪和气氛调至极点,表现出极强的造势之术。善于借势,善于造势,是蒋氏处人御军的"高明"之招。第四部分 5.杀鸡儆猴,暗敲警钟由于对于嫡系的放纵,终于导致1927年底在军阀争权中第一路军总指挥何应钦不听蒋介石的话,这使得蒋介石非常恼火。他要想统率新军阀的各派势力与奉张集团争夺北中国,完成北伐大业,就必须先把他的嫡系部队牢牢地控制住。为此,蒋介石决定惩治何应钦,重整第一军。1928年2月9日,刚刚开完二届四中全会,蒋介石就悄然前往徐州前线,首先,采用汉高祖刘邦入壁夺符的办法,进入第一路军总指挥部,下令撤销何应钦总指挥职务,撤走何应钦在南京住宅的警卫部队。这时,何应钦在外打猎未归,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蒋介石从徐州电召何应钦的大舅子交通部长王伯群、中央执委书记李仲公及何成浚、贺耀祖、陈调元等赴徐州开会,惟独不召何应钦前去。蒋介石向李、王二人讲明他撤销何应钦职务的原因:一是他曾与白崇禧联合逼他下野。二是他迟迟不发拥戴电支持蒋介石复职。三是桂系在外散布蒋介石已经指挥不了黄埔军的言论。"所以,我来前方试试看,我究竟能不能掌握黄埔军。"蒋介石的用意是要通过李、王二人向何应钦提出警告,不许在嫡系中有离经叛道的行为。同时蒋介石宣布,调何应钦任总司令部的参谋长。这样的处置,蒋介石既削了何应钦的实权,也留有了余地。撤销何应钦的职务后,接着,蒋介石又以军纪弛废为名,将第一路军整编为第一集团军,自兼集团军总司令,下辖三个纵队,分别以刘峙、陈调元、贺耀祖为三路纵队总指挥。但这时蒋介石还不能完全踢开何应钦,在狠打之余又予以轻拉,安抚他要小心审慎,不要受各派系的挑拨,声称"待我将部队整理就绪,仍然请你回来统率"。何应钦深怀惊惧,羞愤难当,于是告假两个月,避居上海,蒋介石又亲往上海抚慰,然后,何应钦才到总司令部就任参谋长之职。何应钦从此失宠,蒋介石也没有履行请他"回来统率第一军"的诺言。打下北京之后,只给他以"国军编遣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训练总监部总监"之类无实权的职务。蒋介石杀鸡儆猴的办法,给反对过他的人敲了警钟。【点评】杀鸡儆猴即杀一儆百,其作用巨大。在发现下属的不轨行为时,惩罚为首,可以警戒从犯;在对付对手的厮拼中,摧毁对方的核心力量,可以震慑其余弱小对手。杀鸡儆猴可以达到奇效。这种手段极其阴险,但在短时期内却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蒋介石第二次上台以后,当务之急是巩固他的统治地位。这时,南京政府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但是,对蒋介石来说,最根本的问题是设法把国民党各派势力纠合起来,听从他的指挥。为了驾驭派系林立的国民党新军阀,整顿国民党内部,蒋介石可谓煞费苦心,他先从整治自己的嫡系部队开刀。他剥夺何应钦的兵权,即可警戒其他不从者,从而震慑别有企图者。这是他树立个人权威,巩固地位的厉害一着,也是高明的处人之术。第四部分 6.给人面子,为己所用为了笼络帮会首领,蒋介石善于利用各种时机,尤其利用婚丧喜庆向社会影响巨大的帮会表示"敬意"和"深情"。1931年,杜月笙在上海浦东高桥举行杜氏家祠落成典礼时,蒋介石不仅派参军杨虎代表自己到现场祝词,而且又以"主席"名义送上另一幅祝词,此外,他还以"总司令"名义亲笔为杜氏家祠题了"孝思不匮"四个大字的金匾。在蒋介石的带动下,"党国要人"及各界巨头纷纷向杜月笙致贺。杜月笙极度炫耀,大讲排场,典礼规模之宏伟,耗资之惊人,为民国以来所罕见。这时,正是蒋介石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军阀大混战刚取胜,并已开始"围剿"红军之际,蒋介石对杜月笙如此优礼,主要是为了换取杜月笙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支持与帮助。黄金荣是上海滩的另一黑帮头子,他曾经退还过蒋介石签上的门生帖子,但是,蒋介石并不以为忤,为了政治上的需要,他仍把黄金荣作为帮会的老前辈而"以礼相待"。在十年内战期间,蒋介石委任黄金荣为南京国民政府参议,奖予勋章。黄金荣家花园落成时,蒋介石送上了亲笔题的"文行忠信"四个大字的石碑。黄金荣奉如至宝,立于大厅右边的六角亭上,并以此将新建的大厅题名为"四教厅"。从此以后,在黄氏门人结社时,也以"忠信"为社名。1936年,黄金荣过六十岁生日时,蒋介石给他送来了二万元寿礼。在宴会上,黄金荣不无炫耀地当众宣称,他准备把这二万元寿礼用于在杭州为青帮祖师爷建立家庙,结果,全堂拍手拥护。1946年农历十一月初一,黄金荣70寿,蒋介石先派了他的次子纬国前去拜寿,三天后,又亲临黄家花园,当面向黄金荣跪下磕头,这使黄金荣感激涕零,受宠若惊。蒋介石之所以如此表演,是为了显示自己身居显位而不忘尊师敬祖,但是,他更主要的是让自己的亲信和部属依样画葫芦,效忠于蒋介石个人和蒋介石为代表的"党国"。同时,也是为了笼络黄金荣为代表的黑社会势力,利用黄金荣和各地帮会力量的关系和影响,巩固他的统治地位。1947年8月30日,杜月笙六十大寿时,蒋介石派专机送上了亲笔写的"嘉乐宜年"四个一尺多的大字。蒋介石此时最希望杜月笙为他的内战政策出钱出力。当蒋介石提倡"航空救国"时,杜月笙立即响应,"亲自花几百万元,一架接一架地购买美国飞机,而且有一次,他尽了最大的努力向政府捐献了整整一中队飞机"。蒋介石早年就参加帮会,深知帮会具有组织上的封建性、政治上的盲目性、行动上的冒险性。而帮会的这些特点正是可以被他利用作为反革命工具的基本条件。【点评】中国人比较好面子,对一个人来讲,可以在利益上吃一些小亏,但是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丢了面子,那是事关自己颜面的事情。面子实际是人们所要求的自尊,使别人能对自己尊重。蒋介石在与人打交道处人中的高明之处也在于他在某个场合给足杜月笙、黄金荣面子,然后使他们为己所用。他深知旧中国的帮会在组织上具有传统的封建性,帮内实行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等级制;首领在帮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以至具有生杀予夺之特权;帮内全体成员都要绝对服从和尊敬领袖。所以他笼络帮会首领为己所用。蒋介石这种"给人面子,为己所用"的战术,值得人们去玩味。第四部分 7.潜心策划,找替罪羊1932年以前的国民党政权以蒋介石、汪精卫、胡汉民三巨头关系的变化为转移。而实际支配全局者却是蒋介石。1932年1月,蒋介石、汪精卫合组国民党政府之后,胡汉民属于在野地位,南京政府形成了蒋汪双头政治。不过财政部长宋子文和就任立法院长的孙科,也各有山头,企图自成体系,所以当时舆论界称南京政府为"四头政治"。从形式上看,汪主政、蒋主军、宋主财政、孙科主持立法,各司其职,实际上,四人明争暗斗。然而,在四人之中,惟有主军的蒋介石才能指挥国民党的全局,形成四头政治一人独裁的局面。汪精卫当上了国民党政府的行政院长之后,原想经过一番苦心经营把汪派势力发展起来,主掌全局。但是,由于手中无实权,他内心很矛盾,为了保住高位,不得不对蒋委曲从事,但内心又不甘心充当国民党的第二号人物,于是力想争得与蒋介石同等的地位。蒋介石早就看清了汪精卫的目的,就利用他的弱点,在国难深重之际,拉他担任行政院长,由汪充当对日外交的总经纪人与筹集浩繁军费的"后勤部长"。汪精卫上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对待淞沪抗战。1932年1月28日,爆发了上海抗战。十九路军官兵在爱国将领蒋光鼐、蔡廷锴二将军率领下,违背国民党中央的意旨,顺应全国人民的抗日要求,奋起反抗日寇的野蛮侵略。他们在上海人民的支持下英勇奋战,迫使日寇三易主帅,给日本侵略者以迎头痛击,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这时,蒋介石把汪精卫推到前台,主持对日媾和,他居于幕后,潜心策划反共战争,统一军权。最后,请出了帝国主义当调停人,同日本签订了屈辱条约,把上海人民及十九路军的抗日成果葬送了。上海停战协定告成后,全国人民愤怒谴责汪精卫丧权辱国,违反法律程序,擅作主张签订屈辱条约。蒋介石的这一招,使汪精卫受到了上台以来第一次政治打击,给他来了个杀威棒。但是,事情并没有结束,接着,1932年5月21日,南京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正式向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提出《请惩戒行政院长汪案》,称上海停战协定乃行政院不交立法院议决,遽行签字,其为违法,"彰彰甚明",呈请由中央最高监察机关依法办理。上海停战决策,本来是蒋汪合谋,蒋介石为主谋,可是,汪精卫一人受国人指骂,蒋介石这时却沉默不语了。于右任弹劾汪,固然出于爱国之心,但是,这时蒋系人马却又添油加醋,推波助澜,更散布一些有损于汪派名声的谣传。【点评】在权力之争中,当地位还不巩固时,蒋介石的手法是将政敌推到前台,让他们在四面困境中承担责任,自己居于幕后,使别人难堪,背负罪名。在与人交往中,有时自己可能会陷入极其尴尬的境地,为挽回面子,避免影响自己的形象,常常需要找个替死鬼来给自己台阶下,无论是在官场还是在日常交往中,蒋氏一遇到可能使自己"获罪"或尴尬场面,为解脱自己,即李代桃僵,以他人为替罪羊。此一举虽有厚黑之嫌,却是蒋氏处人的"高招"也。第四部分 8.磨人锐气,磨炼下属1934年夏,陈明仁所属的八十八师二三八旅在沙县被红军击溃,旅长陈平裘落荒而逃。陈明仁埋怨蒋鼎文对红军情况判断不明,不该将全师主力分割使用,便对总部派来的联络人员破口大骂:"老实告诉你们,我陈明仁天不怕,地不怕,这场官司可以打到蒋校长那里去!"当蒋鼎文到防地视察时,陈明仁避而不见,蒋鼎文对此积怨甚深。后来八十八师移驻龙岩。蒋鼎文趁陈明仁师在沙县战役所损失的兵额未及补充之前,即派出点验组到前线突击点名,对其招募在途的新兵统统指为缺额。蒋鼎文就给陈明仁安上"大量吃缺,贪污粮饷,一贯骄傲,不服调遣"的罪名报告蒋介石。不久,蒋介石给陈明仁来电:"八十八师师长以副师长陈琪调升,陈明仁来见。中正。"陈明仁来到庐山,恭恭敬敬地去见蒋介石,本来是准备挨骂的。他知道蒋介石骂人是突然发作的。谁知蒋介石见面便说:"调你回来,继续深造。就在庐山军官训练团学习,编在第一大队任大队副兼中队长。"陈明仁在庐山军官训练团学了几个月之后,二师师长黄杰突然告诉他,蒋介石准备调他到二师任参谋长。"师参谋长!什么时候降我的级?我犯了什么王法?""这……"黄杰笑而不答。在陈明仁再三追问下,才说:"我也不知道校长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你去问问师母吧。"陈明仁找到宋美龄,劈头就问:"我究竟犯了什么事,要降级使用?"宋美龄笑容满面地说:"这是校长对你的考验,要磨一磨你的傲气,也是对你的关心。大家都说你太居功自傲了,把什么人都不放在眼里。你就做个样子给大家看看嘛。本来是师长,现在连黄杰手下的参谋长你都愿意当,那还有什么傲气可言?那些对你的冷言冷语,不也就不攻自破了吗?"陈明仁感到啼笑皆非,沉默一阵之后,对着师母也像是对自己说:"军人以服从为天职。去就去吧,我也不是只能上不能下的人,大丈夫能屈能伸。"蒋鼎文知道陈明仁调任第二师参谋长,仍不甘心,多次向蒋介石建议免除陈明仁的职务。不久,陈明仁从二师被调了回来,去担任国民党军委会参议的闲职。1935年,陈明仁被调到陆军大学第十期学习。陆军大学是当时国民党惟一的一所高级军事学府。他在陆大学习了三年,自认为是:"鬼混了三年"。但是后来,战争一爆发,陈明仁又受到了蒋氏的重用,成为一员虎将。【点评】蒋氏对待下属,御将之道十分高明。当爱将陈明仁傲慢上司时,蒋介石果断地将其调任降任,其目的就是当头棒喝,磨人锐气,促其觉醒。此一磨炼下属之法,对于统兵御将来说十分高明,也是严待心腹爱将的理智的处人之道。第四部分 9.唯才是举,果断坚决1934年秋,红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为了摸清红军北上意图,彻底"剿灭"共产党,蒋介石在广东召开了一个团长以上的军事会议。军官们弹冠相庆黄埔建军十周年取得的"辉煌战绩"。胡宗南一直沉默不语。蒋介石点将:"寿山,你的部队在甘肃天水一带,正是共军觊觎之地,有何见解?"胡宗南讲话拘谨,一本正经地板着脸,答道:"我正训练部队山地作战,研究川陕的人事、地理以至藏族、羌族的风俗习惯……""好,你有远见!"蒋介石继续鼓励他说下去。胡宗南直截了当地说:"共产党之所以放弃在江西多年的根据地而到处流窜,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苏联的援助,连根据地也保不住。因而,他只有转移到新疆或者外蒙附近,才能取得苏联的物质援助,进出甘、青、新一代,打通国际交通线,伺机反扑。"胡宗南此语一出,四座为之震惊。蒋介石的脸上也发出兴奋的光彩,向胡宗南投来赞许的目光。胡宗南话音一落,蒋介石站起来,一只手按在大幅作战地图上,当众宣布:"第一师扩编为第一军,胡宗南升任第一军军长。"胡宗南表态:"我的防区,就是共军的坟墓!"接着,胡宗南开始夸夸其谈,陶醉在自己"清醒"的推理中。会后,他伙同王耀武部、钟松部和伍诚仁一部向松潘一带前进,企图拦截、围歼红军。谁知,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守卫毛儿盖的李日基部被全歼,伍诚仁一个师被消灭过半。这时,胡宗南亲自率一团兵力进占松潘,听到周恩来让张国焘领兵包围松潘,要活捉胡宗南时,脸色刷地变白了,喃喃自语:"看来,我要当红军的俘虏了。好在周恩来是我们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他是不会杀害我的。"因为张国焘与党中央闹分裂,用兵包围松潘,一直没有攻打。围了三天后便自动退去,胡宗南侥幸脱逃。红军过了雪山、草地后,胡部调回陇南休整。因在松潘阻击红军,胡部伤亡过半,回到天水后,他伤心地大病了一场。【点评】惟才是举,惟才是用,才能使自己的事业兴旺发达。蒋介石也颇有用才之举,此番一听胡宗南的"远见",当场攫升重用,大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气魄,遗憾的是,此"人才"却是一纸上谈兵的"庸才",与红军一交战即损兵折将。蒋氏果断坚决的"惟才是举"平添了一则笑话。第四部分 10.小处忍让,大谋获胜1935年1月,中央红军进入贵州,蒋介石要求龙云布置防堵。2月上旬,蒋介石把讨逆军总部更名为"剿匪"第二路总司令部,任龙云为总司令。3月,红军进抵盘江。4月3日,蒋介石又把龙云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龙云除遵令提兵调将、进行防堵外,还派出滇军,到贵阳"勤王"解危。红军入滇后,龙云判断:昆明将成为攻击目标。在积极布防的同时,也认真执行了蒋介石的命令:派中将咨议孟智仁到滇东北,督促金沙江沿岸县份,把江南岸民船全部拖到江北,截断红军去路。红军最初做出全力进攻昆明的假象,正当龙云忧心忡忡、调兵守卫省城之际,5月初,前线却沉寂下来。不久,情报传到:红军已经渡过金沙江!消息获得证实后,龙云又喜又忧。红军已过,云南可望平安无事了。然而,没有执行好老蒋的命令,让红军找到木船,渡过了江。怎么办?为了应付蒋介石,他只好"引咎自责,请予严加议处"。谁知电报发出没有几天,便收到回电,老蒋要亲自到云南来。就在上一个月,第二十五军军长兼第二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官王家烈,4月17日刚兼任贵州省主席,就因为红军击溃了他的部队,便被解除了军权政权,调到南京军事参议院坐冷板凳,当参议,这难道不是前车之鉴?为此,龙云顾虑重重。为了欢迎蒋介石,龙云进行了精心布置。他命令昆明市政府,在各主要大街赶扎柏枝牌坊,张贴大红标语,组织民众,手持火炬列队"欢迎蒋委员长"。还特以黄金制作大牌子,上刊"蒋委员长莅滇纪念"字样,准备献给蒋介石和他的随员。5月12日上午,龙云带领文武官员,到南郊机场接驾。蒋介石一在舷梯口露面,龙云一行便趋前迎候。蒋介石个子较高,龙云在他面前,身材显得低矮,形成了鲜明对比。蒋介石随行人员,只有三个:首任侍从室主任晏道刚和两名随从。本来龙云提心吊胆,担心蒋介石前来昆明兴师问罪,没想到他只带了三个人!见面寒暄之后,蒋介石被请上事先准备的轿车,驶向城区,安排住在全市最高点——五华山头省府光复楼的顶层楼上。当晚,龙云上楼晋谒"委座"。足迹从未离开过西南的龙云听不大懂贵宾的浙江方言。唯唯诺诺,坐不多久,便请"委座"早些安歇,告辞走了。第二天上午,龙云在国民党云南省党部大礼堂召开了欢迎大会,让各界派出代表,准时参加。龙云首先致词,蒋介石也即席讲了话。首先追溯云南护国讨袁的功绩,接着说自己"和龙主席一直相依为命"。接着话头一转,以部署"大渡河决战"、消灭红军的动员作结。蒋介石在昆明期间,与龙云进行了多次密谈。龙云常常因烟瘾大发,困倦异常,强打精神,故作姿态。龙云的副官主任杨苇航见景生情,机智灵活,察觉龙云面色不佳,赶忙端上一杯浓茶给龙云,悄悄将烟泡子放进茶内,才得以使龙云吞下后,精神复振,继续与蒋介石密谈。为了笼络龙云,蒋介石每次与龙云会晤,总是慰勉有加,尽力拉拢,并都和颜悦色。蒋介石不仅没有问自己的"罪",反而尽力拉拢,终于解除了龙云的思想顾虑,决心为老蒋"剿共",尽心尽力。蒋介石在昆明留居了20多天,动身离滇时,蒋介石表示要提高龙云的地位,叫行政院长宋子文来,当面交代,以后要尽力补助滇军费用,以金钱地位拉拢龙云。蒋介石在昆明时,对各界讲话,盛赞龙云主滇的"政绩",夸奖滇军"训练有素"、"组织严密"。蒋临行时送龙云特别费国币14万元,并暗许龙云组织"滇黔绥靖公署"。结果,龙云成为蒋介石在云南截堵红军的重要力量。【点评】一个人不能只图虚名,只有具备能在小处妥协、退让的心态,才能在大处取胜,这样才能成大谋。一个人能否在小处忍让,意味着他是否能在大处获胜。"忍"就是要作妥协的,为大谋获胜,小处忍让是必要的,也是值得的。在处人之中,蒋介石是为官善于取舍之人,因此他也为自己成就大功业积蓄力量,铺平了道路。第四部分 11.诿过于人1938年10月25日武汉三镇陷落,长沙暴露于日军前,形势危急。武汉陷落前,蒋介石曾命令陈诚焚城,实行焦土作战,但陈诚执行不力,蒋介石很生气,随即由南岳飞到长沙,召集高级军事会议。在会上,蒋介石滔滔不绝地大谈焦土抗战的重要性,大谈如何放火。最后,蒋介石问张治中:"敌人来了,你们长沙怎么办?"张治中还没回答,蒋介石随即说:"还有什么可思索的,都用火烧掉!我们不能住,也别让敌人来住!"继之,他又说:"不论粮食器材,凡不能带走的东西都用火烧掉,这是大家不可忘记的!"蒋介石把焚城责任交给张治中后,随即飞去南岳。11月12日上午,张治中接到蒋介石侍从室副主任林蔚打来的长途电话:"奉委座谕,我们对长沙要用焦土政策!"随即又接到蒋介石来电:限一小时到,长沙张主席。密。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望事前妥密准备,勿误!中正文侍参。张治中随即召集长沙警备司令酆悌、省保安处长徐权,叫他们立即拟出具体的焚城计划。下午4时,酆、徐送呈焚城计划,张治中于核定计划时一再叮嘱他们:"第一,必须在我军由汨罗江撤退后,等待命令实施;第二,举火前必须放空袭警报、紧急警报,待群众离家后方可执行。"这一天,张治中活动极忙,至深夜即13日凌晨2时方才入睡。睡未酣,忽报城内起火,张治中急忙打电话,而各方联络皆断,火势迅速燎原,越烧越旺。原来是警备司令部、警察局和警备二团误传日军已过新墙河(事实上是新河),既未请示批准,亦未放警报,仓促行动放火,遂酿成大祸。长沙这座名城一夜之间成为瓦砾场,消息传开,惊动国内外,蒋介石即飞来长沙,把警备司令酆悌、警察局长文重孚、警备二团团长徐昆交付军法审判,随即枪决,张治中则革职留任,办理善后。酆、文、徐死于直接责任,放火前未经批准,亦未放空袭警报,罪有应得。张治中的责任在疏于检查监督,责任亦系重大。而罪魁祸首实为蒋介石。以后,张治中对长沙大火事件的真相讳莫如深,为了维护蒋介石而甘愿背上黑锅。【点评】诿过于人,非君子所为。但是在经世处人之中,蒋介石却是经常使用此招,自己做错事,把过失推于他人,以求自己一身"干净"。然而,他诿过于人,一时可以掩饰事实真相,天长日久终是纸包不住火,真相大白但,此时他已是脱身而出了。因此蒋氏诿过于人的处人之术不算高明,却是他"巧妙"的脱身之术。第四部分 12.宽以待人1941年4月,蒋介石在缅甸与盟军协商部署中国远征军之后,回国在昆明小憩,住在云南省长龙云的别墅里。这时,陈明仁是第二师中将师长,率部开往云南。陈明仁一贯治军很严。部队进驻昆明附近后,蒋介石曾亲自打电报嘉奖陈部"纪律严明,为入滇部队之冠"。但当蒋介石在昆明召开军事会议时,见所有的将领着装整齐、皮鞋锃亮,惟独陈明仁穿着士兵的破棉衣。蒋介石对陈明仁大为不满,当面斥责他不成体统,有损军容。陈明仁不以为然。无独有偶。蒋介石召开军事会议不久,又应龙云邀请,偕同宋美龄去昆明西山赴宴、游览,路过壁鸡关时,蒋介石发现公路旁施工的士兵穿得破烂不堪,军容不整。蒋介石因身穿便衣,官兵又未向他敬礼,大为恼怒,斥问:"这是谁的部队?"随后者报告是陈明仁的部队。原来;陈明仁规定,部队施工时,把好一点的衣服收起来,全部穿破烂的,像个修工事的样子。蒋介石闻此大为不悦,一回到昆明住地,便令陈明仁的上司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叫陈明仁去见蒋介石。陈明仁没有及时去见蒋介石,却在离昆明三十里的安宁指挥修筑工事。蒋介石怒火更旺,一气之下,将陈明仁改调七十一军副军长,明升暗降。撤职令下达之后,又限陈明仁两天之内交接清楚。陈明仁茫然不知所措,不知自己到底犯了什么王法?心中升起一团无名之火。过一两天,蒋介石派阮肇昌坐汽车到安宁找陈明仁,要他到昆明见蒋介石。陈明仁来到蒋介石的住所。他以惠州城冲锋的劲头,径自往会客室走去。正好这时蒋介石从楼上下来,见陈明仁怒容满面,便态度和蔼,以校长兼领袖的身份,慢条斯理地说:"你这个师长没有当好嘛,希望今后多加努力。嗯!"陈明仁余怒未消,一听斥责,便反问蒋介石:"我什么地方没做好?是作战不好?还是训练不好?论作战,我每次得奖赏,还是你授给的;论训练,每次校阅成绩第一;论纪律,前不久你还电报嘉奖我部纪律严明,何曰今日就不好了呢?怎么能出尔反尔?!"蒋介石原本想开导一下陈明仁,未想到反被他弄得处境尴尬,便怒不可遏地说:"你们部队衣服没穿好,俨然像群叫花子,有伤军容国体。"陈明仁无所畏惧地顶撞道:"我的部队服装不整齐,不能怪我,只能怪你自己。衣服是你制发的,质量如此低劣,穿不到几个月就烂了。去年只发四成新的,真不像话……"陈明仁不但不认错,还强调后勤部历来发给该师的被服既少又不及时,同蒋介石争辩。蒋介石气得面孔通红,连忙挥手吼道:"没有这回事,我看过这么多部队,还没有像你这个部队的。"沉默一会之后,陈明仁语气稍为缓和一点说:"你来昆明之前,宋希濂就打电话通知我,叫我不让穿烂衣服的士兵外出,我当时就反对。我是站在黄埔学生的立场上,使你知道部队的实际情况。"蒋介石从不服输,继续追问:"那么七十军为什么没有穿烂衣服的?还是你的问题,你为什么不想办法?"陈明仁也继续争辩:"巧妇难做无米之炊。我手中无钱,你又发的是实物,叫我去偷去抢不成……"陈明仁的过激言词,使蒋介石恼羞成怒,便吩咐侍从叫宪兵将陈明仁押起来。陈明仁暴跳如雷,大声叫道:"我犯了什么罪?莫说押我,就是杀头我也不服。我陈明仁这个中将师长是多年流血流汗拼出来的。"他一面怒气冲天地说着,一面把中将领章撕下来往蒋介石面前一扔,并说:"这是什么国家中将,押就押吧,倒看把我陈明仁怎么办!"说罢,他一把拉住准备扣押他的宪兵营长,叫他马上把自己送重庆"法办"。蒋介石气得直冒冷汗,连声说:"成何体统!成何体统!"不一会儿,云南省长龙云来见蒋介石。蒋介石余怒未息,告以刚才与陈明仁争吵之事,并说陈明仁侮辱领袖,要给他点颜色看看。龙云向蒋介石劝道:"陈明仁顶撞领袖固然不对,但那个人比较实在。他初来见我时也是穿一套破烂不堪的棉衣服;我还以为他是一个勤务兵哩。后来才知道他是预备二师师长,后来我了解一些情况,据我所知,陈明仁是蛮不错的。"龙云的这番话,顿时使蒋介石的怒气沟释许多,加之关麟征也讲了一些夸赞陈明仁的话,蒋介石才恍然大悟,不禁叹道:是啊,千军易得,良将难求。他立即告诉侍从:"叫陈明仁回去好了。"侍从室主任打电话叫宋希濂、杜聿明等把陈明仁用汽车送回了师部。陈明仁回到师部,心里很不平静。过了几天,他得知蒋介石从外地返回昆明,便在宋希濂、杜聿明的陪同下再次晋见蒋介石。陈明仁仍然不经侍从室就直奔会客室。蒋介石的举动出乎陈明仁的意料之外,蒋介石以校长问学生的口吻说:"最近读了一些什么书?到七十一军任职了没有?……"陈明仁深受感动,向校长检讨自己"在态度和言语方面多有失敬的地方。"蒋介石操着江浙口音,一边摆手,一边连声说:"那是没有关系的,没有关系的。"坐在一旁的宋美龄也安慰陈明仁:"校长责备学生,是爱护学生嘛!学生在校长面前发脾气,只要认了错,也就没事了。"【点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蒋在处人中对于别人的冒失或失敬,偶尔也故意做出一些"宽以待人"的言行。因为能宽以待人,他常博得好声誉又能收获人心。蒋介石的这一处人之术可谓是一举几得。第四部分 13.相互牵制,各方制衡1946年3月17日上午10时,军统局特务头子戴笠带着他的一班人马乘飞机由青岛飞往南京。不料,当飞机飞临南京上空时,遇上一片大雾笼罩,飞机无法着陆,改飞上海虹桥机场时,又遇大雨滂沱,飞机也无法降落。随后,飞机又与地面失去了联络,于是又折返南京。由于云层太低,又有雷雨,下午一时二十分,飞机摔在孝陵卫附近的山林中。飞机残骸撒落在方圆百米的山中,残骸中有十三具被烟火烧得难辨面目,戴笠也是其中之一。戴笠的死,在军统局中引起了巨大动荡。军统特务组织从此后,便分为以郑介民为首的广东帮、以毛人凤为首的浙江帮和以唐纵为首的湖南帮。在这三大帮中,唐纵的湖南帮的势力后来发展愈来愈大。唐纵在军统中是有名的大阴谋家,他一向以冷静稳健而得到戴笠的器重。戴笠生前遇特别重要的事情时,总是要唐纵给他出主意,因此,许多军统的大特务,都在背地管唐纵叫"智多星"。但是,后来唐纵的发迹,主要原因却不是由于戴笠的赏识,而是由于他很会讨蒋介石的欢心。有一件事很能说明这一问题。还是唐纵在军统局兼帮办时,蒋介石署名由别人代写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刚出版时,他除了向戴笠建议,要每个军统特务都要仔细阅读外,还要军统局训练处购买了5000本,分发给在重庆的每个军统特务。唐纵去主持军统"纪念周"时也再三强调,每个特务都必须熟读这本书。实际上这却使得蒋介石大为欢心。特务们没有几个能把这本书读完,只是摆在书架上,成了摆设品。唐纵讨好蒋介石的另一套办法,就是利用自己在侍从室的方便,经常注意蒋介石哪些天看过什么书,读过什么报,然后,他再抽时间找这些书报来看看,以便去和蒋谈话时,能对答如流。为了迎合蒋介石这个主子,唐纵平时读书也是蒋介石经常看的,《曾国藩全集》、《我的奋斗一生》、《墨索里尼自传》等。唐纵有写日记的习惯,除日常工作外,还把读书心得写上去。有一次,他和一些人随蒋介石去贵阳,蒋介石突然问到一件事,随行人员因没有带档案,无法查出时间和内容来,蒋介石大发脾气。这时只见唐纵从自己的公文包中摸出一个小本子,一会,他又从日记本中抄出了蒋问的问题呈给蒋介石。当时就受到蒋介石的褒奖,蒋介石对手下的一群人说:尔等学习都应以唐纵为楷模。抗战胜利后,唐纵大走鸿运,从蒋的侍从室调升为参军处中将参军。除仍主管全国情报处,还兼管有关警政、保安等其他机要文件。3月20日,戴笠摔死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军统局的上层要人。这一突然事故,给军统局内部权力上造成了短时的真空。毛人凤、郑介民都有意于局长这一职位,唐纵对这一职也觊觎已久,但在当前情况下,他又不便公开表示自己有这个想法。蒋介石对军统局内部的情况是十分清楚的。他有心让唐纵出任局长,又怕毛人凤不服,郑介民不配合,经过再三考虑,蒋介石确定由郑介民任局长,这样毛人凤不会有意见,唐纵也说不出别的来。一天晚上,蒋介石把唐纵叫到跟前,告诉他已决定让郑介民当局长,唐纵和毛人凤当副局长,郑介民在北平正任军调部国民党的委员,在郑没回来前,由唐纵代理局长,具体负责。唐纵看到自己虽没有当上局长,但蒋介石仍把他放在军统内部权力的重要位子上,假意推辞一番后,高兴地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