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24.蛇不打七寸,在间接之处下手(1)1932年8月,上海警备司令部突然命令禁止《申报》邮递。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申报》是一份较有影响的全国性大报。《申报》因为能在上海租界发行,上海警备司令部对它无可奈何,于是,只好下令:上海租界以外的地区和国内其他各省市城乡,凡被国民党统治的地区就一律禁令截留,不能投递。突然《申报》遭此厄运,这下可急坏了它的主人史量才。因为禁止《申报》的邮递,其实就是逼《申报》关门,于是,史量才不得不到处设法谋求解禁。由于《申报》驻南京办事处的采访主任秦墨晒和蒋介石行营秘书长杨永泰有关系,史量才于是派秦墨晒奔走于南京、武汉之间,请杨永泰向蒋介石缓颊求情。秦墨晒在南京先去见了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陈立夫。陈立夫对《申报》的情况表示同情,但是,说这事他无能为力,因为关闭《申报》是老头子亲笔指示。解铃还要系铃人。于是,陈立夫写了两封信,一封介绍秦墨晒去见蒋介石,一封介绍秦墨晒去汉口见公安局长陈希曾。秦墨晒马不停蹄来到庐山,正好碰上蒋介石上轿下山,准备乘专机飞汉口。秦墨晒送上了陈立夫的介绍信,蒋介石看后说:"《申报》的事我们到汉口去谈。"秦墨晒气没喘几口,又马上乘船回到汉口。他到汉口后,先见了杨永泰,杨永泰就把7月间国民党教育部长朱家骅写给蒋介石的一封八张信纸的长信和在上海的特务头子潘公展的一份报告,一并拿给秦墨晒看。原来,信上有蒋介石用红铅笔批的"申报禁止邮递"六个大字。信和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上海报阀史量才利用他的报业权威,勾结上海的一班无聊文人,专报"危害党国"的工作。例如,《申报》的《剿匪评论》,对于南京中央大学的学潮的记载和评论,《申报》的《自由谈》和《申报月刊》登载的陶行知等文章,黄炎培做《申报》的设计部长等都是不利于"党国"的,等等。第三部分 25.蛇不打七寸,在间接之处下手(2)实际情况是这样,在蒋介石正忙于对红军进行第四次围剿之时,《申报》先后发表了几篇《剿匪时评》,原文有一些这样的话:"今日举国之匪,皆黑暗政治所造。一面造匪……一面剿匪,匪既不能剿而绝,或日以剿而势日以张大……所剿之匪,何莫非我劳苦之同胞,何莫非饥寒交迫求生不得之良民。""政治黑暗如此,蚩蚩之氓,如沦地狱,是正即所谓官逼民变。官逼民变,民安得不变?既逼民变,复从而围剿之,事之可悲,就逾于此!"对于南京中央大学学潮,《申报》发表过《中大学潮评议》一文,其中说:"……近年来学潮之所以愈演愈烈,初非偶然,要当以外患之刺激,政治之混乱,生活之不安,实为学潮之根固……政治不澄清,则一切皆陷于不安定之状态……挽救之道,与其责之学生,毋宁归诸政治本身。至于中大此次学潮,依据事实之分析,则又不能独责学生……经费积欠拖欠,学校当局索付无着……以号称地大物博之国家,竟至无法维持一最高学府之经费,使教授不能安心于其所事,学生亦不能安心于其所学,此则政府不能辞其咎者也。"这些刊登在《申报》上的关于"剿匪"时论和关于中大学潮的评论等文章,蒋介石由于"日理万机",忙于打内战,围剿红军,先前没有看到。而朱家骅、潘公展把它们剪附在信和报告里送给蒋介石看,蒋介石不看则已,一看大大触痛了内心。看过以后,他禁不住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这也就出现了开头那一段,《申报》被禁止邮递。秦墨晒和行营秘书长杨永泰见面后,又求见蒋介石。秦墨晒在对蒋介石陈述了《申报》应该办下去的一些理由后,蒋介石表示可以恢复《申报》邮递,但是应该撤换总编辑陈彬苏等,并且由中央宣传部派员指导《申报》的编辑和发行。秦墨晒立即把蒋介石的话用电报和史量才商量。史量才表示:总编辑陈彬苏自愿去职,可以另派蒋所指定的张蕴和接替。黄炎培是自己的老朋友,由于生计困难,按月送一点津贴,实际既不到报馆办事,也不负任何设计责任,希望不动,陶行知等的文章是投稿性质,以后可以不再续登。《申报月刊》的稿件,以后注意选择,甚至可以停版,但是决不允许中宣部派员指导,甚至说《申报》是自力更生的报纸,从来没有拿过政府的津贴,假如若政府要派员指导,宁可将《申报》停刊。蒋介石见史量才如此强硬,怕拖下去社会舆论会对自己不利,只好一面允许《申报》恢复邮递,一面再摆布史量才本人。【点评】蒋介石对付《申报》并不是明目张胆地进行查封,而是采取"禁止邮递"的办法,扼住其发行的命脉。报纸不能四处邮递,自然就难以办下去了,蒋介石此举终于激得史量才四处奔波求人。蒋介石此举"禁止邮递"十分高超,它不是直接蛇打七寸,而是从间接的下一步下手,是极阴险的一招。第三部分 26.该用硬时用软, 反其道而行之(1)1933年1月3日,日军占领山海关。2月25日,日军开始向热河省侵犯。由于国民党反动政府自动放弃热河,仅七天工夫,日本侵略军仅一百多人便在3月4日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热河省会承德。然后日军又继续向长城各口发动攻击,企图一鼓气攻下华北。由于蒋介石热衷于反共内战,使防守长城各口的中国军队在极艰难的条件下作战。但是,保卫长城的中国军队在抗击日寇作战中,十分英勇,除了宋哲元在二十九军的峰口给予日寇以重创外,守卫古北口的第二、第二十五、第八十三等三个师,与日寇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三分之二的将士在战斗中为国捐躯。3月12日,古北口被日寇攻破,但日寇付出了不下两千人伤亡的代价。中国军队退守南天门与敌军对峙。虽然中国军队努力抵抗日军的进攻,但由于得不到后继部队的支援,武器装备又极差,蒋介石又把大量部队调往江西,准备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4月11日,日寇从商震所率领的三十二军防守的冷口攻破长城防线,使守卫喜峰口的二十九军腹背受敌,不得不放弃喜峰口,撤退到三河、平谷以东地区。日寇逼近通州后,又于5月14日,攻占了南天门。十七军退守怀柔、顺义一线。震动一时的长城抗战失败了,日寇这时已越过长城各口,占领通州,平津危急。蒋介石对日本侵略平津在军事上消极抵抗,但交涉活动却一直十分积极。长城抗战一开始,蒋介石就派财政部长宋子文、外交部长罗文干出面活动,请求英、美帝国主义出面调停,重演屈辱性的淞沪停战。但英美在华北的利益关系并不大,不像在上海那样积极,只要求日方维持辛丑条约,不在秦皇岛附近发生战事就行。于是,蒋介石不得不起用已经臭名昭著的亲日派黄郛负责对日交涉停战问题。5月3日,南京行政院设立"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任命黄郛为委员会之任。5月14日,黄郛带领着一批亲日分子北上就职,车至天津近郊时,被一位爱国青年投了一个炸弹,黄郛几乎丧命。5月22日,日军已占领通州,逼近顺义、香河,北平处于三面被围之中。黄郛到北平作停战谈判,其实就是战败后来定城下之盟。黄郛到北平后,日本公使馆覻�它代表的是人生观、价值观。只有真正领悟大道的人才能拥有大德,才能将德行发挥到极致。只有认识了道,认识了德,并将它在实践中验证,积功累德,爱好德,喜欢德,才能领悟大道存在的真意。领悟道德大小在于心量容纳的大小,心量是一杯水,道德就如一杯水;心量是一桶水,道德就如一桶水;心量是大海、天空一样,道德就如大海、天空一样。道德是境界与时空的融合,它内通个体生命与万物,外通宇宙太空,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物。同时,它也是能被人们解读的,但解读的多少,是随人而异,随境界高低而异。因此,我们要真正好德,这就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觉悟水平,真正契入诚心,才能从中领悟道和德存在的无量价值。道和德体现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道就是伦常大道,德就是八德十义。伦是五伦,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君臣;常是五常,仁、义、礼、智、信;八德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十义是父慈、子孝、妇唱、夫随、兄爱、弟恭、朋谊、友信、君敬、臣忠。五伦、五常、八德、十义几方面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行为体系。上至君主,下至黎民,人人遵守。人德与天道运行不悖,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民幸福。如果人类道德沦丧,不守伦常行为准则,不合天道,势必会发生动乱,经济萧条,人民遭殃。因此遵守天道,遵守人德,是我们树立正确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的重要内容。契入诚心境界的人,就好德,就爱好喜欢承传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5)好善。前面一条好德,侧重于我们从精神上修心、明理。好善这一条,侧重于我们从实践上修身、做事。孔子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好善就是喜欢爱好行善事,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当好人,始于好善,止于至善。至善就是道德圆满,德行圆满。始于好善,止于至善,就是契入诚心境界人的自觉行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断地追求进步,不断地完善自我,不断地奉献自我,无私无畏地奉献,不求任何一点索取与回报。只求付出不求回报,那是充满智慧的处世哲学。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和事很多很多。2008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唐山等全国各地有许多人都以志愿者的身份去参加抗震救灾,不记名,不为利。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许多北京市民和各地大学生自愿报名加入志愿者行列服务奥运。有一名消防老兵,在汶川发生大地震时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抗震救灾,在长江流域发生洪灾时也曾经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抗洪救灾,不管哪里发生了灾害,他都去志愿救灾,2008年度他被评为“志愿者形象大使”。唐山市有一位女企业家,是在唐山大地震中被解放军救出的孤儿。长大成人后,她兴办企业。发家致富,她萌发了报恩之心,把唐山市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复员老兵都供养起来,并以“老爸”相称,自己一有时间就去关心“老爸”。为了更周到地关心“老爸”,于是又发“善心”给老爸娶老妈,并在唐山市各大媒体发出征婚广告。有志者,事竟成。伟人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指出,“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成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好德、好善之人,就是这样的人。3、诚的作用诚心的作用,概括地说有如下五个方面。(1)诚可以求得并能感化别人。孟子曰:“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惟天下至诚为能化。”用现在的话解释,比上等圣人次一级的人,不能自然完全地发展自己的本性。这类人便先从明晓道理入手,专心去求得一端,然后再一端接一端地去求,这叫“致曲”。求到一端,虽然不是道的整体,但是只要用力去做,就能够有诚心。内里有了诚心,那么外表便会显现出来。外表有了显现,那么别人就会看得见。别人看得见,那么就正大光明。能够正大光明,那么就能够感动人心。能够感动人心,那么就能叫人变好。能够叫人变好,那么就可以感化全体。所以,只有天下心最诚的人,才能够达到感化别人的神奇境界。讲到诚能感化别人,“三顾茅庐”这个典故就是最好的例证。东汉末年,刘备与桃园结义的两兄弟去请隐居在隆中的葛亮出来运筹划策,去了三次才见到,是真诚心使诸葛亮受感动才出山。这可以说是,至诚感通。只要有了诚心,就没有办不到的事。(2)诚可以预知未来,把握本质。孟子曰:“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现在说法是,极端诚心的效验,是能够预先知道未来的事。当国家将要兴旺发达的时候,就一定会出现吉祥的事物;而当国家快要灭亡的时候,也一定会出现一些妖怪的事物。这些征兆,可以通过卜卦用的蓍草与龟甲来显示,并在人的四肢举动里流露出来。当祸患或福气将要来临的时候,有好的事,是一定可以预先知道的;有不好的事,也一样可以预先知道。所以,极端诚心的人,能够预知未来的事,好比神人一样灵验。(3)诚可以成己、成物,道理合宜。对人以诚信,人亦诚而应。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也。孟子曰:“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用现在的话来解释,诚,是使自己成功的好方法。讲到道,那就是自己引导自己从它上面走。诚这个字,天下万事万物的开头结尾都包含在它里面了,如果不诚笃,就不会生成世间万事万物。正因为如此,所以有道德的人是非常珍惜自己的诚心的。讲求“诚”,不仅仅是使自己“诚”就罢了,还要使别人与物也能“诚”,也能成功。使自己诚,这是仁;使物诚,这是智。这些都是天性生成的固有德行,就是外面成就一切事物,里面成就自己合而为一的道理。所以不论什么时候,放在什么地方,“诚”这个字都是合宜的。(4)诚能化成万物,无始无终,无有限量。真诚在社会上是无往不利的,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带着它。孟子曰:“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后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可以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无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用现在的话解释,有诚心的人时时刻刻都诚心,没有一刻停止。没有停息,那么就能够耐久。能够耐久,那么自然会生出效果来。能够生出效果,那么便会越发地长远了。能够长远,那么便会阔大厚实起来。能够阔大厚实,那么便能够高大光明起来。阔大厚实,可以承载地上万物。高大光明,用以覆盖地上万物。长远,就能成就地上万物。阔大厚实可以配得上大地,高大光明可以配得上苍天,这长远的功用是没有边际的。像这样,不等到它自动表现,就已经彰现;不等到它自己行动,就已经变化;不等到它自己有所作为,就已经成功。所以,天地的道理,可以用一句话就说完。它化成万物的特性,只需诚笃,而不必有第二种心。所以它的化生万物也就没有限量、不可测度了。天地之间的大道,是很博大的,是很厚实的,是很高大的,是很光明的,是很长远的,是很悠久的。天地之间的这些博大、厚实、高大、光明、悠远、长久的大道其实都是由一个“诚”化生而成的。(5)诚可以立道,制定准则。孟子曰:“惟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依?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大!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用现在的话解释,只有天下最诚心的人,才能够规划天下的常道(比如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才能够确立天下的根本(比如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等),才能够明晓天地的变化与万物的生育之道。他没有别的依靠,他依靠的只有自己的至诚之心罢了。他诚诚实实地研求各种道理,这是他仁心的体现。他深深沉沉地清静他的心志,以确立根本,就像那渊深的水潭一般。他化育万物,广大无边,就像那上天一样。如果不是他天然的聪慧,又有圣人的见识,是通达性德的圣人,又有哪个人能掌握这大道呢?二、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如何培育诚惟天下至诚,它不仅能够成己成物,感化别人,预知未来,而且还能化生万物,确立常道,规范社会行为准则。这说明至诚之心的功用是太神奇莫测了。那么,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如何培育诚呢?诚心的求得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圣贤之道,天性诚心。自诚心,谓之性,有诚心,诚则明。天生有诚心的人,一接触事理,就能清楚明白。这是圣人获得诚心的方法。其二是君子凡人之道,自明诚,谓之教。曲能有诚,明则诚矣。从明白道理为出发点去生起这诚心,这就是教养的成功。能够明白道理就知道他有诚心了。从明晓道理入手,专心去求得一端,然后再一端接着一端地去求,求得一端虽然不是道的整体,但是只要用力去做,也能够求得诚心,这种求诚方法叫做“致曲”。儒家根据人的诚心多少与智慧高低将人分为五个级别:圣人、贤人、君子、凡夫与小人。通常的情况是圣贤人特殊少,平凡人普遍多。所以本文着重从后一种方法“致曲”即从教养培育去求诚心。具体给大家提供三点建议。1、心念一致,事事如一人们的心念活动往往多数是繁杂无序的,所以产生不出智慧。如果心只生出一个念头,除此而外再没有其它一个杂念,这就叫心念一致。对一件事情有这样的心态,对待另一件事情或无论什么事,都是这样的心态,这就叫做事事如一。比如,我们对语文课学习的心态是心生一个念头——静心学习,对数学课仍然是心生一个念头——静心学习,对英语课也仍然是心生一个念头——静心学习。这就是心念一致,事事如一。如果我们对语文课、数学课学习的心态是心生一个念头,对英语课不是这样,心生二念或多念。如中国人学中国话很好,学习英语有啥用?何时才会有用?中国人都认识不了几个,何时能与外国人打交道?等等,越思越想,念头越多,念头越多,心越不诚,心越静不下来,这样的心态就是心念不一致,事事不如一,没有契入静心,也不是诚心,所以对英语课肯定就学不好。诚则明,明则诚。你对英语课何时心诚了,道理就明白了,明白这道理了,你的心就诚了。心念一致,事事如一,就是诚心的外在表现特征之一。我们从这个外在表现特征入手就能达到诚心,达到诚心就能明白一切道理。心念多少与道知晓多少二者的关系成反比例,心念愈多,对事物的道知晓愈少;心念愈少,对事物的道知晓愈多;心念归一,对事物的道彻底明了。这就是心念一致,事事如一,诚心对待一切的神奇作用。下面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内容是,异性交往幻想学习走神,心归一念诚静大学读研,其中哲理用心体悟。作者有一个朋友的孩子,我们称呼他小A吧。在初中三年级的时候,某一个星期六在回家的路口,遇到了自己小学时候的一位异性同学,我们称小B吧。小B现在在另一所中学读书。见面后两个人欢欢喜喜交谈了一阵。临分别时,这位异性同学小B送给了小A一件礼物(一个小礼品包),还嘱咐:“现在不能打开。只许没有人的时候看!”小A急匆匆地回到了家,伴着爸爸的盘问,妈妈的唠叨,尽管晚饭挺丰盛,小A却吃得快、吃得少,填饱了肚子后回到自己的卧室,关住门,小心翼翼地打开小礼品包。里面其实也没有什么,只有四样东西:一张相片,一束玫瑰花,一枚口香糖,一条纸扎小船。小A凝视这张熟悉的面孔:俊秀的脸庞,传神的眼睛,高高的鼻梁,桃红般的小嘴,旁边有两个可隐可现的小酒窝,不时流露出甜蜜的微笑。小A又拿起玫瑰花闻一闻,芬芳四溢,花香宜人;小A接着又咬了一口口香糖,舍不得一次把它吞掉,而是咬了一点点,慢慢地品尝,味道不错,比平时有百倍的香甜。小A接着又把小纸船打开,仔细端详着上面的几行字:亲爱的gēgē:我爱你!我爱你……你的MM**年**月**日小A看完纸条后,一股暖流从心中升起,两个脸蛋泛起彩虹般的红润,眼睛直直地盯着这几行字,思绪万千……这一夜小A失眠了,度过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夜晚。第二天,小A把小礼品包放进书包里,踏上了返校之路。回到学校,小A热血沸腾的心总算有了一丝平静,但无论上什么课,自己总是听不进去。周考、月考下来学习成绩下滑,由此引起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疑惑和注意。一次上自习课时,小A又将心爱的礼品摆弄出来偷偷品味。这时旁边的一位同学悄悄过去,一把将礼品夺了过来,“小A恋爱了!看信物!”同学们你争我抢,簇拥着都要亲眼目睹这……教室门开了,班主任走了进来,同学们急忙各就各位,爬在桌子上相互挤眉弄眼,还不时发出哧哧的笑声。班主任站在讲台上,用目光环视了一下同学们,缓步走到了小A旁边。这时的小A涨红了脸,下垂着头。班主任轻轻拍拍小A的肩膀,把小A叫到了办公室。经过老师的开导,小A说出了事情的经过。出乎小A意料的是班主任没有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而是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地给他讲了青春期异性交往自我心理调整的方法。经过班主任老师的教诲,小A从品尝初恋滋味中拔了出来,把与小B交往的那一出戏抛到了九霄云外,学习成绩很快又上去了。现在这位小A已获得了名牌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听完这则故事,同学们应该知道在上课听讲时心中不是一个念头,而是有了他念,特别是有了爱念,最容易走神。胡思乱想,想入非非,怎能集中注意力去听讲呢?作者告诫同学们,早恋如食剑锋蜜,品尝它的味道是甜美的,同时割伤唇舌的感觉是痛苦的。如果哪位同学有了早恋,轻则上课走神,成绩下滑,毁掉青春;重则情感不能自拔,害人害己,毁掉人生。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阶段,应该以诚心学习为重,不要分心。我们要做到心念一致,事事如一,需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存老实心,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尤其是做学问,更是老实“人”的事,任何不老实的心、不老实的话、不老实的事是与做学问是格格不入的。马克思曾说过:“科学是诚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伪。只有那不畏艰险、敢于在崎岖的山路上攀登的人,才能到达顶峰。”2、心口一致,表里如一心口一致,表里如一,这也是诚的表现特征之一。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能够做到心口一致,表里如一,也就达到诚心的境界了,也就是内心的所思所想与外在的言语表述达到一致。心里怎样想,口里就怎样说,这就是心口一致,表里如一。这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在第三章第二节中我们讲做人的资格,其中对口的要求是这样的,①诚实守信。不妄语,不说假话骗人。要心口一致,言行一致,说到做到,一诺千金。②团结和睦。不挑拨离间。要多说多做有利于团结和睦、构建和谐社会的话和事。③言行文明。不说粗鲁、污秽、下流的话。要做到语言文明,举止文明,行为文明。④老实为人。不花言巧语骗人、哄人、欺人。要实话实说,要存老实心,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能够做到这些就做到了心口一致,表里如一,就达到了诚心的境界,同时我们对事物的“道”也就能一端接一端地去把握它的整体了。有的同学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心口不一致、表里不如一的现象是很多很多的,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七种情况。(1)知之说不知,不诚心诚意帮人;(2)不知说知之,装腔作势欺人;(3)考试成绩择善而报告家长,绞尽脑汁瞒人;(4)不独立思考完成作业,抄袭哄人;(5)不诚实守信说真话,花言巧语骗人;(6)不文明说话粗鲁,恶言秽语伤人;(7)挑拨离间,拨弄是非,两舌纷争害人。以上这些情况,从表面上看欺瞒、哄骗、伤害的是他人,从本质上看是欺瞒、哄骗、伤害的是自己。这样的人最真接的损害是,缺乏道德,知心朋友少,自己挖得陷阱栽别人,然后自己也栽进去,害人害己。心口不一致,表里不如一的人,不仅做不好学问,而且连做人都做不好。这些常识性的道理,应该知晓,应该经常反省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起码做一个诚实守信、心念一致、事事如一、心口一致、表里如一的中华民族龙的传人。作者给大家讲一个少年英雄心口一致、忘我救人的故事吧。2008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有一所学校顷刻之间全部垮塌。幸免于难、死里逃生的教师和学生,自发地行动起来,冒着强烈的余震,对压在废墟中的师生实施力所能及的营救。学校领导为了保护幸存者的安全,紧急组织师生离开学校,转移到附近的一个相对安全的开阔地方。这时一位男同学正在对压在废墟中一名幸存的女同学实施救助,临走时说:“你要坚持住,我会回来救你的!”后来这位男同学果真返回了学校,继续对压在废墟中的女同学进行救助。在施救过程中他说:“拉断你的胳膊不要怨我。”女同学说:“就是拉断我的头也不怨你。”这位男同学使尽全身力气拉住胳膊,把女同学压在废墟下面的腿拉出来,又把她背出学校废墟。回到开阔地向老师报告:“某某女同学救出来了。”大家很是惊喜。当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找到这位男同学领着去某医院采访这位女同学时,她看见这位男同学就抱住痛哭。当记者问她对这位男同学的评价时说:“男孩嘛,说话就得算数。”实践证明,“你坚持住,我会回来救你的!”这句话是真诚的,反映出这位男同学是一位心口一致、诚实守信、说到做到的人。同学之间纯真无妄、纯洁无染的真诚友谊,越是在关键时刻,越能验证出来,真诚与否不能看表面要看实际,困难和时间是最好的检验。有诚不在言高,山高遮不住太阳,真诚就像太阳,总要放出光芒。3、心行一致,始终如一心念一致,事事如一;心口一致,表里如一。这两条最终要落实在行动上,达到心行一致,始终如一。心里想什么,口里说什么,行为上就做什么,而且要自始至终不能变心。一言即出,驷马难追。言必行,行必果,能够做到这些,就达到了诚心的境界。心行一致,始终如一,是诚心的特征之一。它与诚心的关系应该是正比例函数关系,心行一致越多,时间越长,诚心的指数也就越高、越多。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如何做到心行一致、始终如一呢?(1)从身边的人做起。首先是父母、兄弟、姐妹,其次是老师、同学、朋友,要以真诚恭敬的心对待他们,不欺、不瞒、不哄、不骗,踏踏实实,这就做到了诚心。(2)从身边的事做起。同学们身边的事首要的是各门功课的学习。无论对待哪门功课都是以认真学习的一个心对待,再不生其它心。即使开设一门新课程,也不产生感觉到难学的心念。如果产生了难学的心念,你就远离了诚心,因为诚心是一念不生。凡是面对一个对象而产生他念、多念的心都不是诚心。作者曾经写过一首对难的见解认识,内容是“世上本无难,有无在自心。自心无所难,宇宙难寻难。”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举世无双的伟大壮举——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是无所难的具体体现。同学们在学习各门功课时也要有这样的宽阔胸襟,只有一个念头面对它,这就是诚心。诚心入静,静生智慧,智慧则能化解一切烦恼忧难。因此,我们以诚敬心认真学习各门功课,我们就会一端接一端地掌握各门功课的“道”的整体了。(3)从帮贫助困献爱心做起。献爱心是诚心的外在表现。一般分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爱心,是施爱者对家人、亲戚的关怀与帮助;第二个层次的爱心,是施爱者对所接触认识的人的关怀与帮助;第三个层次的爱心,是施爱者对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人的关怀与帮助;第四个层次的爱心,是不分地区、国家,不分宗教、种族,只要有困难,施爱者就倾全力关怀与帮助,这就是国际主义的爱。大爱无疆、大爱无限的爱才是诚心的最高外在表现。献爱心功劳和恩惠的大小,不是以施爱者捐赠的绝对值多少来衡量,而是以施爱者本人的资产收入与捐赠量的比例来检验。例如,在四川纹川地震中,一个企业家月收入3万元,除去支出1万元,把余下的2万捐出,这很好!一个工薪阶层的工作者,月薪3000元,除去支出2000元,把余下的1000元捐出去了,这也很好!对于同学们来说,每天节约一角钱,一个月能积攒3元钱,我们把这3元钱捐出去的功劳和恩惠与工薪者捐赠1000元、企业家捐赠2万元的功劳和恩惠是相同的。从年龄段来说,同学们的功劳和恩惠还大于他们,因为同学们正处于成长阶段,工作者和企业家已经成熟。同学们现在有了这样的真诚心、真诚行,将来会更加辉煌。中央电视台曾报道过在2008年512四川纹川大地震中文艺界、企业界的人士捐款有达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的。同学们现在发个誓、许个愿:“眼下我只捐了3元钱,将来如果有了钱也要那样做,甚至超过他们。”作者可以肯定地回答,这些愿望一定能够实现,因为心行真诚的同学挣钱不是为自己消费,而是为造福社会,帮贫助困,带动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俗话说,老实人常吃亏,不老实的人常占便宜。这是世俗人以短浅的眼光只看到了事物的表面现象,没有看到它的本质特征得出的结论。从哲学的观点来看,现实中,凡是在管理人、财、物、法等重要岗位上选派的人,大都是诚实的人,绝对不会让有偷盗前科的人去管钱、管物。原因很简单,惟恐他再犯。生活中谁都不愿意与不老实的人合伙共事。因此,老实人占常,算长远的大帐不吃亏。奸滑的人在某一点上可能得到一点蝇头小利,却失去了道德,失去了道义。儒家教育人有句名言:“小人寓于利,君子寓于义。”“远小人,近君子。”小人就是不老实的人,见利忘义。君子就是道德情操高的老实人,见义忘利。我们要做君子,要做老实人,因为老实人最现实的说法就是活得轻松自在,活得愉快无忧。平日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平平安安过一生。如果干过一些“偷鸡摸狗”不老实事的人,最怕事情败露受到制裁,整天就像热锅上的蚂蚁焦虑万分,活得实在是太累了。所以,有句民间谚语说得好:“老实人常在,不老实人常败。”(4)从自己尽职尽责做起。从自己尽职尽责做起去求诚心,这是言行一致、始终如一求诚心的最具体最直接的落实。同学们现在的本职是学生,责任是静心学习。只要同学们静心来,认真学习,把各学科的知识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学懂弄通,就做到了尽职尽责。无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一心一意做学问,我们就做到了诚心。只要有诚心,学问就一定能做好。总的说来,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对党忠诚,这是同学们诚心境界的最高反映。无论是时代,或是邓小平时代,还是新时代,我们对党都要忠诚不二。胸怀着一样的心,都要热爱它,拥护它,紧跟它,把一生交给它,永不变心,这就是对党的忠诚心,这就是同学们需要最终求得的真诚心。正文 第二章第八节达到通第八节掌握静心学习法之门径八——达到通一、通指的是什么通指的是学生通过接受学习和建构学习的过程而形成认知网络架构系统且通达无障碍,这就叫作通。所谓认知网络架构系统,就是学生将头脑里的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深度、广度,结合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联想等认知特点,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系统化、网络化的整体认知结构。其实它是知识结构与心理结构相互作用的产物。它的形成需要学生通过接受学习和建构学习来完成。所谓接受学习,简单地说,就是老师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老师传授,学生接受。自实行班级授课制以来,接受学习一直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与此相对应,发现学习不把学习的主要内容提供给学习者,而是必须由学生独立发现,然后内化。所谓建构学习,指的是主体(学习者)对客体(所认识的对象)的思维构造,在心理上建构客体的意义。具体说,“建构”是“建立”和“构造”关于新知识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建立”一般是指从无到有的兴建;而“构造”则是对已有的材料、结构、框架加以调整、整合或者重组。主体对新知识的学习,同时包括建立和构造两个方面,既要建立对新知识的理解,将新知识与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联系,又要将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结合,通过纳入、重组和改造,构成新的认知结构。接受学习和建构学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相互紧密联系的两个环节。接受学习并不是像接受物体那样简单,在既不改变性质又不改变存在状态下进行,而是需要对老师所讲的内容,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重新加以解释,重新建构意义。真正获得对知识的消化,是把新的学习内容正确地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从而使其成为整个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接受学习好比信息输入(接受),建构学习好比信息加工(内化),二者的结果是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个过程不断地再输入(接受),再加工(内化),逐步充实、提高、完善,使之形成系统化、网络化的整体认知结构,且保持运行正常通达无障碍,则是本文达到“通”所指的境界。为了使同学们对“通”的境界有一个形象直观的印象,我们用蜘蛛网来作比喻。蜘蛛网的中心是蜘蛛点,代表静心,蜘蛛网的编织架构过程就是静心学习的过程,整个网的架构编织完成的结果就是“通”所指的境界。不过蜘蛛网是单一的、平面式的,而“通”所指境界的网是多层次、立体式的,它就像从蜘蛛网“经线”与“纬线”的联接点上又延伸出一个蜘蛛网,在又延伸出的蜘蛛网点上再延伸网,乃至无穷。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所有的学习都是暂时的神经联系,而联系的形成就是思想、思维、知识。人脑是由140亿个脑细胞构成的,每个脑细胞可生长出两万个树枝状的树突,用来计算(接收、存储)信息。大脑细胞和树突,它们之间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组合排列形成了多维立体网状性的连接轨迹,这个连接轨迹就是“通”的境界所依赖的物质载体。如果达到“通”这个境界,并有依赖的物质载体,我们去认识宇宙万事万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就会全然清楚明了。“通”可以契入静心,那么“通”的特征有哪些呢?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如何达到“通”呢?下面给大家作一扼要的解释。二、通的特征及其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如何达到通通的特征大体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智力中心架构通,即心脑通;二是心身传输网络通,即心身通;三是学习迁移变通,即智能通;四是潜意识功能贯通,即潜能通。这四方面通达无障碍了,才真正契入了静心的境界。有关通的每一个特征及其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如何建构,本文采取合二为一的方法进行综合表述。通的建构总原则是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列式到复合式,由局部单科式到整体领域式,逐步地深化、逐步地提高、逐步地完善,这样才能建构成通所表示的认知网络架构系统。1、智力中心架构通所谓智力中心,就是人脑的认知架构网络结构体系形成既单独活动、又整体互通联网、功能齐全、协调一致的大脑指挥系统。简单地说,就是心脑通。它的物质载体是大脑同一区域或不同区域的脑细胞之间多层次的连接,而且形成网络系统状态。目前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至少有十一种不同类型的智力中心。这十一个智力中心就像十一个蜘蛛网,其上下延伸乃至无穷。每一个智力中心都是由相同或相近信息代码的学科所建构成。一个人哪个智力中心形成得比较快、比较突出,那么这个人就会在相对应的能力方面表现突出,就会成为相对应方面的专家人才。一个人如果语言智力中心形成,那么这个人在应用文学思考及读写和运用词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就比较突出,将来会在作家、记者等职业方面有所成就。如果一个人的逻辑数学智力中心形成,那么这个人的推理和进行运算的能力就比较突出,将来会成为科学家、工程师、会计等专业人才。对于青少年同学来说,特别是中学阶段,要以每一门课程为单位,逐步形成相对应的智力中心,学习几门功课就要形成几个智力中心,也就是说要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和规律,形成相应的认知架构网络结构体系。哪门课程的智力中心形成并架构通了,哪门课程就会学得轻松,记得牢,理解得深,学习成绩好。学生在中学阶段各门功课要齐头并进,整体提高,单课有所突出。只有一门功课好,其它各门功课都差,这是不行的。因为中学阶段是人生的基础阶段,要在全面发展中有所突破,不能只顾一点不及其余。同学们怎样达到智力中心架构通?作者为大家提出三点建议。(1)掌握特点规律,形成认知体系。要掌握每门功课的特点和规律,逐步形成认知结构,然后再逐步形成认知架构网络结构体系。比如,学习语文课要注意建构以下四点认知架构体系。①学会三种方法。即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学习三种方法,逐步从被动学习、个体学习、接受学习中走出来,打好基础,任凭将来出身社会知识再更新,我们学会这三样法宝,就可以终身不落伍,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②练就四基功力。所谓的四基是语文课的四种基本特点,即听、说、读、写能力。达到会听(一听就懂),会说(妙语连珠),会读(声声入心),会写(妙笔生花),这才算学好了语文课。③记忆十二生肖知识链。子鼠题目,丑牛作者,寅虎背景,卯兔文字,辰龙词汇,巳蛇语句,午马标点(符号),未羊段落(层次),申猴(文章)启示,酉鸡修辞(方法),戌狗(文章)体裁,亥猪写作特点。同时,我们还要认识清楚语文课这十二生肖知识链中的每一个知识链码仍然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比如说文字,要规范用字、普通话字音、字的结构、字的意思等等。词汇要掌握词性、词性变化、词义、词的演化等;文章体裁有诗词、散文、小说、戏剧等。④熏陶“四美”、“四有”新人。即通过语文的美,熏陶出四美(心灵美、情操美、言语美、行为美)、“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接班人。学习语文课时心中有了以上这些语文课的认知结构,就不至于东抓一把,西抓一把,忙无头绪。就可以做到头脑清醒,胸有成竹,把所学习的知识在记忆理解的基础上,建构新的语文认知结构,逐步形成语文课认知架构网络结构体系。其它课程的认知结构,同学们可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作一个总体的纲领性的提炼,建构各科的认知架构网络结构体系,以便达到全面发展、整体提高的目的。(2)整理归类,同项合并。要把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方式所学到的同一类信息内容进行整理归类,相对集中地把它存储于同一脑细胞区域的信息记忆数据库中,使大脑相同信息内容的脑细胞活动区域连接,并逐步拓展,进而相关智力中心的认知架构网络结构体系和物质载体同时形成。例如,语言智力中心的形成,除了上语文课外,再把看电视、参加文艺活动、上网阅读等有关语言文学方面的信息内容相对集中整理存储于语言信息数据库中,这样有利于加快语言智力中心的形成。(3)一念止念,十声称念,持之以恒。一念,指的是由眼下学习生活之事产生的一个念头,心中也只有这一个念头。止念,指的是与眼下学习生活之事无关的其它一切念头停止、消失。怎样达到这个境界?最简单方便的方法就是十声称念。十声称念,指的是在眼下每一学习生活之事开始和结束时称念与眼下学习生活相联系的名称。进而无论在做什么事的时候,都要坚持这样做,持之以恒。因为它能把所获得的信息内容相对集中地存储在相应的脑细胞活动区域,相同的信息记忆编码很容易形成对接,并逐步使之形成相同信息内容的智力中心。一念止念、十声称念的最大效应就是有利于不同类型的智力中心的形成。2、心身传输网络通人的大脑控制着一个能即时将信息传送到身体各个部位的传输系统。简单地说,人的大脑与人的身体各个部位有一个信息传输系统,通过这个信息传输系统即时将人的意念传输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反过来,身体的各个部位获得的感知信息又能即时通过这个传输系统传入大脑信息记忆库,这个传输系统通达,简称为心身通。即时传输表示传输速度快,可以秒、甚至零点几秒来作传输计时的单位。这个传输系统主要渠道是,人脑与颈椎、脊椎的骨髓为主要信息传输物质载体,并通过骨髓和身体各个部位的神经连接而共同构成信息传输系统。通的所指特征之一就是这条心身传输系统必须通达无障碍。如果这条传输网不通,有障碍,那么,要完成学业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是十分困难的。如果这条信息传输系统畅通无阻,它就能提高任何一个人的学业成绩,甚至获得出人意料的成就。那么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如何建构这条心身信息传输系统,达到通达无障碍呢?作者为大家提出两点建议。(1)加强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合一。青少年同学们必须参加早操、课间操和体育课。除此外,还要选择一项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作为自己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的一生相伴的爱好。无论选择哪种体育项目锻炼身体,都要从一开始的有念有动作、无念无动作,锻炼到有无念头与有无动作契入“一”的境界,心身合一,心身入静,心身的信息传输系统就会通达无障碍。这样,身体、心脑都健康,达到了心身传输系统网通达的境界,使学习压力、考试焦虑、比赛紧张等学习干扰问题得到消除。(2)常做保健活动,畅通渠道枢纽。青少年要坚持经常做眼保健操、脑保健操、身体练习操,及时解除心脑、身体活动的疲劳,使之调整到轻松的状态,保持心身信息传输渠道畅通。眼保健操:①准备。在动作开始前若干秒自然地闭眼,以放松眼部周围的肌肉。调整呼吸。②揉天应穴。③挤按睛明穴。④揉四白穴。⑤按太阳穴,轮刮眼眶。⑥完成。做完全部动作后继续闭目10秒左右,睁眼之后活动一下眼珠,远眺一下。脑保健操:①准备。端坐,闭目,深呼吸。②双手搓面部、双耳和颈部。③十指弯曲,梳挠头部。④按摩百会、风池、风府、太阳、头维等穴位,或在头部压痛点及头脑骨的凹陷处按摩。⑤完成。双脚尖着地,活动踝关节,搓双手,睁眼后远眺一下。身体保健操:①经常按摩活动肢体关节部位。②站起来,交替着抬起膝盖,并用手去碰触另一边的膝盖。一旦你感到紧张,就做这个动作十次左右,也可以在做的时候闭上眼睛。③在身后交替着抬起脚,并用脚去碰触另一边的手。④或者聘请有关健身专家老师指导学习一些身体练习操和运动学练习操。由于左右两半脑和谐的工作,心身信息传输系统畅通时,可使大脑发挥最大功效。以上这些保健操是行之有效的促使大脑两半球和谐工作和心身信息传输系统畅通的几种典型做法,它可以缓解紧张,解除疲劳,能帮助你变得更集中、更协调、更放松,使学习变得更加容易和自然,学习成绩变得更加稳步提高。3、学习智能变通在学习活动和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以前的学习会对当前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当前的学习也会对以前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这种现象无论在知识学习还是技能学习中均有发生。这便是学习智能。学习智能变通的现象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被我国古代学者注意到了,并在学习和教学中得以应用。中国古代很多学者都知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道理。目前,青少年学生对于学习智能变通的道理不甚了解或者说不了解,更不会把它在学习活动中和实际生活中做到运用。所以,很有必要对学习智能变通给大家作一浅显的阐述。(1)学习智能变通的概念。所谓学习智能变通,它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指一个人将以前在学习或解决问题时获得的经验与知识会应用于新情境,即为学习智能变通。比如,数学中加法的学习影响着乘法的学习,而乘法的学习反过来也影响着对加法的重新理解。学生学会了某个数学概念,然后将其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些都是学习智能变通。(2)学习智能变通的意义。学习智能变通的意义不仅在于它能给学习者带来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而且能发挥教学的有效作用。在当今知识激增的时代,人们不可能在学校里学完全部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希望通过学校的学习对以后工作中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学校教育也希望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发挥出更大的学习潜力,让他们有能力将一种情境下掌握的知识应用到新情境中去,让学生学会可以在课堂以外环境中应用的知识。最简洁的概括就是教育学生掌握了一把钥匙有打开千把锁的智能,这就是学习智能变通的重要现实意义。(3)学习智能变通,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如何达到。学习智能变通一般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同一门课程先前学习与后继学习的影响,对已有知识的巩固和完善,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二是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影响。比如相近的文、史、地课程之间和数、理、化课程之间的相互影响。另外,所有课程之间文、史、地和数、理、化之间都存在着学习智能变通。三是学校学习与社会生活、工作之间的影响。能把学习智能变通掌握运用,一切问题都会触类旁通,一通百通。学习智能变通能有这样大的作用,在现实学习中如何达到呢?作者给大家提出以下五点建议。1)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注意抓类似性和共同因素。根据知识学习的同化理论,一切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在原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牢固地掌握旧的知识将有助于新知识的学习。只有把旧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对新知识迅速而明确地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旧知识,及时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支撑点。通过对新旧知识学习中的经验进行分析、抽象、概括出其中共同的经验成分,注意抓住先后学习中的类似性和共同性因素,由此来促进学习智能变通,增强学习效果。2)提高对所学知识的概括水平。一般来说,概括水平越低,学习智能变通范围就越小,效果也越差;反之概括水平越高,学习智能变通的可能性就越大,效果也越好。所掌握的知识越基础、越概括,对新学习的适应性就越广泛,学习智能变通就越广泛。所以,在学习中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显得尤为重要。3)掌握学习智能变通的认知技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时新旧知识的性质完全不同,但分析问题的认知方法有相同之处,这种情况也能实现有效的学习智能变通。这里,学习智能变通的实现就是掌握了认知技能的结果。4)构建清晰、稳定的认知架构。认知架构是由人们对外界事物已经进行感知的一般方式或经验所组成的观念结构。它的清晰性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新知识学习的效果。只有建立起清晰、稳定的认知架构,才能实现学习智能变通。前面给同学们讲的学习语文课的四句话(掌握三种方法,练就四基功力,记忆十二生肖,熏陶“四美”“四有”新人),就是语文课的认知架构。这个认知架构清晰稳定了,语文课的学习智能变通就容易实现。5)为学生提供从现实中学习运用智能变通的诸多机会。一般的学校大部分是关门办学,很少考虑将知识向课堂或课本以外的学习智能变通。如果学校教育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现实问题解决及思维挑战的机会,或者请进来,邀请各行各业人士与学生座谈,将现实世界带入课堂。或者走出去,在课程安排中增加参观博物馆、商业企业、大学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真实的世界。这样的学习机会必定会增加学习智能变通,学生就会把在学校现在学习的知识变通运用到现实问题中,从中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总之,我们要通过对学习智能变通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将自己的智能发挥出来,一通百通。比如,把成绩优秀学科的学习方法、经验和技能运用到其他学科中,取得齐头并进、整体提高的效果。作者认为这样才是掌握了静心学习法而达到通,即达到了智能通。4、潜意识功能贯通我们通常的学习活动大都是在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的,对于何为意识是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潜意识则大多数同学不甚了解。其实,一个人的潜意识功能通达无阻碍并发挥出来了,那么这个人的智慧能力就能进入一接触就通达明了的境界。(1)潜意识是什么?潜意识是相对意识面言的一种大脑功能,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一种潜在能力。意识是人类大脑功能的显现,潜意识则是人类大脑功能的隐现。意识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一种能力,即对自身(自我意识)与环境(环境意识)的认知能力。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对客观实践的直接感知和间接的感知,意识的产生与形成是由感觉、注意、思维、认识、推理、想象等大脑的综合活动而形成的。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而不是一种心理过程。潜意识是关掉意识的所思所想而产生的一种不思议的直觉灵感境界。意识有清晰状态,也有意识模糊、谵妄、嗜睡、昏睡、昏迷等状态。潜意识则从来不休息、不睡觉,始终处于清晰的工作状态。意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而潜意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则是无限的。意识与潜意识的作用是互相促进的,我们用饮食消化作比喻,意识就像我们把好食物吃进胃里一样,体内的消化液会做余下的事,使食物变为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潜意识便是体内的消化液。因此,只重视意识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作用,而忽视潜意识的作用,那样,对把握客观物质世界的本质特征是有限度的。只有同时把潜意识的作用发挥出来,才能更全面、准确、深刻地把握客观物质世界的本质特征及规律。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在注重意识作用的同时把潜意识的作用发挥出来,我们的学习效果、学习成绩就突飞猛进,而且学习也是轻松快乐的。(2)目前科学对潜意识认识。意识的产生与形成大部分是属于逻辑性的,是“左脑”活动。潜意识的惊人力量则属于具有创造性开发利用的“右脑”的功能。目前,科学成果提出,高效学习的真正钥匙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即放松性警觉。这种放松性警觉的心态是我们每次开始学习时必须具备的。这种放松性警觉心态就是潜意识。目前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至少以四种不同长度的电波工作——就像四种不同的无线电或电视频道。它还有活跃的、清醒的大脑和潜意识的大脑。人们吸收的很多知识是在潜意识状态下学到的。人的大脑像电视台或电台那样,在四个主要频率或电波上运作,我们可以用电子脑电图仪将它们测量到。具体分别如下。1)完全清醒时并十分警觉,大脑在14——100Hz(赫兹)的波段上工作,叫做β(贝塔)状态。2)“放松性警觉”是理想的学习状态,大脑在8——12Hz(赫兹)的波段上工作,叫做а(阿尔法)状态。3)睡眠的初期阶段,大脑在4——8Hz(赫兹)的波段上工作,处理白天的信息,叫做θ(西塔)状态。4)深度睡眠,大脑在0.5——4Hz(赫兹)的波段上工作,叫做δ(得尔塔)状态。以上这四种脑电波活动对学习和记忆有什么影响呢?美国有一位快速学习先驱泰丽怀勒韦伯指出,β波——很快的脑电波——“对我们度过白天很有好处,但抑制了我们进入大脑更深层面。在а、θ波类型中可以进入更深的层面,这两种脑电波以放松注意力和舒适等主观感受为特征。就是在а、θ波状态下,非凡的记忆力、高度专注和不同寻常的创造力都可以取得。”英国快速学习革新家科林罗斯说:“最适于与潜意识的脑电波的活动是а波,这种脑电波以放松和沉思为特征,是你在施展想象力的大脑状态。它是一种放松性警觉状态,能促进灵感、加快资料收集、增强记忆。а波让你进入潜意识,由于你的自我意象主要在你的潜意识之中,因而它是进入潜意识唯一有效的途径。”我们将大脑的电波调到а波状态,能更有效地吸收信息,道理是十分简单的,如果你同时调到四个电台,收音机是不可能发出任何有意义声音的。学习也是如此,你有必要清理你的波长——只调到一个电台上。只有这样我们的学习才是轻轻松松的。清理你的思想,达到入静,这样你的潜意识就能接收条理清晰的信息,并将它们存储进正确的“文档”之中。(3)现实学习生活中如何贯通潜意识的功能。现实学习生活中发挥潜意识的功能,作者有如下四点建议。1)身心放松。а波也适合于开始每一次新的学习。很简单,在开始前,你当然得清理思路。将办公室的问题带到网球场上,你就打不好球,会心不在焉。学习也是如此。从数学课马上转入英语课,这会难于“换档”。但是用一会儿时间做做深呼吸运动,闭目静心,然后再进行“一念止念,十声称念”,这样你就会入静,很快进入放松性警觉状态,这一状态会更易于使信息“飘进”长期记忆中。2)劳累放松。晚上睡觉前放一些轻松的音乐,看一遍白天学习内容的主要脑图,是机械不思不议地看。用这种方法,可以使你的心态出现平静、放松状态,打开了通向潜意识智慧库的大门。在这种状态中,潜意识会整夜不断地在检索新的信息,并将它存储进恰当的记忆库。当遇到难解的问题时,在你睡觉前回忆一下,设定一个最后完成的期限,把它放进“大脑库”,然后马上关掉你的思想过程,那么你的潜意识就会接管,它从来不睡觉。当你在不经意时,它突然出现了。或许你在散步,或许你在淋浴,或许你在梦中,突然之间,答案已经显现。这就是潜意识灵感的作用,这就是不思议境界的作用。大凡著名作曲家、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在攻克科技难题的过程中,都曾有过潜意识灵感作用的显现。否则,潜意识灵感作用不通,不显现,不会成名成家,不会有所作为,也不会有所创新,也不会有所成就。3)身心合一,天人合一。从有意识到无意识,也就是说在有心无心、有念无念之间,人的大脑能够与自然规律运行不悖,那么潜意识的作用就易于显现。能够契入这个境界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静心练习太极拳。太极拳的初中级水平是身心合一,有心无心归一。高级水平是天人合一,有念无念归一。其实这个境界就是静心学习法讲得一念不生、静心之极的境界,也就是潜意识显现的境界。4)积功累德,自然显现。潜意识的境界是突破意识心而显现的境界,是无私、无畏、大公、好德、好善的境界,是忘我、无我的境界。要契入这个境界必须突破自私自利的束缚,看破放下,淡泊明志,积功累德,服务人民。只有这样的人,潜意识才会随意显现。总之,同学们在现实学习生活中达到智力中心架构通(心脑通),身心传输网络通(心身通),学习智能变通(智能通),潜意识功能贯通(潜能通),那么,我们对宇宙万事万物的“道”就会认识清楚明了,就会成为党和国家的栋梁之才。正文 第二章第九节养好习第九节掌握静心学习法之门径九——养好习一、习指的是什么本文的养好习,这个“习”指的就是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一个良好的习惯可以终生受益。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应该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光把目光盯在成绩上,是短浅的,因为学习成绩是一时的,这次考得好下次未必考得好。而学习习惯是终生的,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深远的。不仅影响到学习的好坏,还影响人格的形成。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我们要自觉地培养良好的习惯。1、习惯和学习习惯的概念所谓习惯是一种与需要相联系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它是经过不断重复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这种行为特征一旦形成,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去做,否则就会感到不适。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德育资本。习惯的资本由于使用就不断地增大着,而且使人能够像经济界的物质资本一样,有成效地利用自己最宝贵的力量——有意识的意志力量,把自己生活中的道德大厦建筑得越来越高。”我国民间有一句富有哲理性的言语,“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就可以看出,习惯决定着行为,行为决定着命运。所谓学习习惯,一般指的是学生为了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这种学习的自动倾向性一旦形成,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积极性、自觉性高,自我调控能力强,心态正常,成绩稳定,有较强的抵御社会上各种各样诱惑的能力,始终能把心放在学习上,忧愁烦恼少,生活得很开心。如果个体学生达到的不是这些,就可能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它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要改正它也是非常难的。所以要先入为主,从学习过程的起始点滴做起,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学习习惯的类别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主要有以下四类学习习惯。(1)与认知有关的学习习惯。学习过程就是认知过程,这种认知过程一般以听课、阅读、复习等方式表现。这类学习习惯包括:专心听课、预习复习、按时完成作业、带着问题学习、有规律的作息等。这些习惯与学习方法关系密切,一旦学习方法经过反复训练成为稳定的行为模式,就会转变成学习习惯。(2)与卫生有关的学习习惯。学习过程不但是艰苦的脑力劳动,而且是体力劳动。因此,只有劳逸结合,学会科学用脑、用眼,养成良好的学习卫生,才能保证大脑和身体的健康。这类习惯往往被家长忽略,最明显的就是中学生近视眼的增加。它包括看书的正确姿势、学习作息时间的安排等。有的同学安排时间缺乏科学性,选择刚吃饱饭的时间看书,这是不好的习惯。因为饱餐时会使大量血液集中到胃肠等消化系统,而脑的供血量相对减少,这就会影响思维能力的正常发挥,所以饱餐后不宜立即学习、工作。还有的同学喜欢一整晚甚至一整天不停地专攻某个科目,这也违反了用脑的规律和卫生。(3)与个性有关的学习习惯。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影响命运。我们应该从自身的学习习惯中发现不良个性的影子,既通过矫正不良学习习惯来塑造个性,又通过塑造个性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要培养青少年全面、和谐的个性,就是要培养认真负责而又刻苦努力,情绪稳定而善于适应环境的人才。(4)与道德品质有关的学习习惯。要有善于帮助他人学习、共同进步的好习惯,要把助人为乐的道德品质溶于学习过程中。自己要用功学习,要成绩优秀,同时要帮助其他同学齐头并进。要与同学和睦相处,平等对待,养成不攀比、不歧视、不自私的观念,把心放在学习上,静心学习,互帮互助,共同提高。思想境界高,道德品质良,学习习惯好,学习成绩优,这才是我们理想中的“四有”新人。二、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是在整个学习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学习成绩,有的时候它比知识本身更加重要。我们知道,最有用的不是学习的现在状态,而是学习的能力、自我教育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就体现在良好的学习习惯之中。现实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养成九个方面的良好习惯。1、专心听课专心听课这是一个常说不厌的话题,这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能够专心听课,这是青少年在整个学习过程非常重要而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其实这个环节是一个信息获取、记忆、存储、思维分析、理解概括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确立认知架构体系的过程。只有对静心学习法能够彻底领会,并在听课过程中充分综合运用,才能提高听课效果,提高理解、记忆、消化能力。那么怎样做到专心听课呢?需要在下面十三个事项上引起高度重视,并逐步养成习惯。(1)准备。在上课前把所需学习用品准备好,不至于在上课时出现书、笔、练习册等物找不到心慌意乱而影响听课。同时要对眼下课文的内容题目浏览一下,记忆中有个大概的印象。(2)放松。课间休息时间一般应走出教室,做做简易健身操,散散步,或同学之间搞点小型娱乐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使脑细胞得到充分的放松休息。切忌坐在座位上不动,继续埋头看书或思考问题。有的学生学习时间长了,感到头昏脑涨或困倦时,就用冷水冲头打消睡意,这是很不科学的做法。时间长了,就容易导致大脑兴奋和抑制的紊乱,引起神经细胞机能衰弱,抵抗力下降,给身体造成损害。这种情况的出现,最好是静坐闭目养神,深呼吸几次,头昏脑涨或困倦的感觉就能消除,大脑细胞的兴奋状态就能恢复。另外,要求学生在课前不宜进行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或激烈争论,以免上课后不能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3)静心。上课对老师的问讯礼仪进行完,同学自己或有组织地进行与当节课相关的“十声称念“。学会忘,排除杂念,使心入静。课后仍然称念十声,关闭结束,以防信息丢失和混杂其它信息。(4)耳听。就是专心听课,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听讲过程,要对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听觉功能分解编码获取信息,即时通过听觉神经传输信息,在大脑留下记忆。还要听老师的提问、同学的回答,看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同时,要特别注意听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讲课开始老师一般要对上节课的要点进行概括并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结尾常常对本节课所讲知识归纳总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讲授本节课知识的重点和要点,千万不能忽视。(5)眼看。就是在听讲的同时看板书,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和试验演示的动作,以此来把握课文的重点、难点。经过视觉功能分解编码获取信息,即时通过视觉神经传输信息,在大脑留下记忆,达到准确领悟老师所要讲授的内容。(6)意会。就是用心思考,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通过记忆、思维、分析、判断、推理、综合等领悟老师所讲内容。在意会的过程中,要把握思维逻辑,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口述。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或参与讨论,读诵课文。同时要善于抓住老师讲课短暂停顿或板书时,机械式地复述内容重点和知识要点,一方面见缝插针,可以强化巩固记忆;另一方面可以缓解、调整注意力下降。有些学习活动,还需要通过舌尝、鼻嗅来获取味觉功能和嗅觉功能的信息,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8)手写。就是听课记笔记。记笔记要记什么?要记老师讲课的要点,划出课文的重点,要记自己的感受和新颖的见解,要记自己疑惑不解的问题。记,要记经过自己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纳要概括总结,千万不能把老师所讲的每句话都记下来,因为那样势必会影响听课效率。记笔记也要见缝插针,要在不影响听课的基础上进行,例如在老师授课的短暂停顿和板书时作笔记。课堂上要以专心听老师讲课为主、记笔记为辅。听讲要以心领神会为主、笔记拾遗补缺为辅。光听不做笔记也不行。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不作笔记,在课后的复习整理时就会出现知识理解空档,不利于全面提高学习效率。在不影响专心听、看的同时,记笔记也是学会注意力分配最好的实际运用。(9)感知通用。在专心听课的过程中,眼、耳、鼻、舌、身、意等感觉器官要同用、通用,它们功能发挥得越充分,获得信息的渠道越多,信息就越丰富、越全面,对信息的加工、分析、理解就越深刻、越完整、越彻底,对存储的记忆思维信息就越清晰、越持久。(10)短暂休息。生理学告诉我们,高度紧张的学习或工作必须伴之以完全放松的休息,一张一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力。在每节课45分钟内,注意力高度集中时间达到20分钟后,就要发生注意疲劳。因此,学习时,每次注意力集中时间不宜太长,一般每隔20多分钟,就应该舒展一下身体,如挺挺胸、直直腰,或闭目休息片刻或复述课文要点等等。最好利用老师授课的空档时间进行这些活动来调整注意分配,使注意力在课中得到短暂休息。这样既保持了头脑清醒,又提高了课堂效率。(11)融会贯通。课堂内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做练习题,及时复习,把所有感知功能获得的信息内容梳理一下,进行记忆升级,使授课内容融会贯通,融入自己大脑思维记忆的认知架构中,进而长久存储于信息记忆数据库。如果在课堂内有没做完的题或没攻克完的难关,一下课就应戛然而止,十声称念关闭这一节课的信息系统。对这些问题要另找时间补上,严格杜绝把它再带到下节课上去继续做。这种一心二用的现象是不可能有好的学习效果的。此外,授课老师要防止“满堂灌”,要给学生留足消化课堂内容的时间。同时也要克服“拖堂”现象和提早上课现象。侵占了课间10分钟活动时间,就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对学生的学习也无益处。(12)紧跟节奏。要专心听讲,不要在不理解的细节上纠缠不放。课堂上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考等认知活动的基本条件。要让注意力始终紧跟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讲授节奏,假使在听讲的过程中,出现一些漏听、漏记不理解的细节,也不要在这些细节上纠缠不放。简单做一个标记,先把它放在那里,继续跟着老师的思路往下听。如果后面老师讲的大部分内容都能理解的话,前面那些不理解的东西,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被理解。即使不理解,课后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去解决。(13)克服走神。听课走神的问题,理论上讲注意力集中不在眼下的听课上,而是分心于他处,这种现象对于学生学习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剖析它的原因,大致有如下五种情况。一是学习活动前。心中还有其它念头,当新产生的念头通过时,原有信息念头会形成阻碍作用,因而会发生他念,出现听课走神现象。例如,一道数学题思考了很长时间没有解出来,尽管上了语文课,思考解数学题的意念还会显现。这就会影响听课效果。二是听课过程中。有时会产生与眼下学习生活无关的其它念头,而导致分心走神现象的发生。比如上语文课时忽然又产生了想做其它课作业的念头。三是意志力不够坚定。即使对听课走神的原因了解知道,但纠正决心不够,行为制止不够,纠正的力度不够,一而再,再而三,仍就走神。一个人能发现自己的缺点错误,这是成功的开始,如果同时能够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那就是成功的收获。四是因注意力疲劳引起听课走神。一般情况,一个人的注意力时长在20分钟左右,超出20分钟后就会产生注意疲劳,因此常发生听课走神。五是异性情感的产生最容易引起听课走神现象的发生。比如,某同学经常接收异性同学暗送秋波的信息,哪能专心听课呢?所以说,突不破情感的困扰就到“炕大”睡觉,突破了情感的困扰就去北大上学,何去何从同学们自己抉择。走神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应对策略有五点。一是坚决做到“一念止念,十声称念”,持之以恒。二是深刻领悟“静心学习法”的含义。学懂弄通,行学并重,逐步体悟静心生智慧的妙用。三是按照专心听讲的注意事项严格要求自己。眼看什么、耳听什么、手记什么、思考什么、口念什么,所有感觉器官的功能该做什么做什么,专心专意,心无旁骛。四是坚定信念,目标明确。坚决排除不利于学习生活的一切干扰。如果现在不努力学习,空白了少年头,老大徒伤悲时悔之晚矣。五是培养注意品质,加强注意力的训练。有关注意的基本品质它包括四个方面,即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所谓注意的稳定性,指的是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上,是注意的一种时间上的特征。所谓注意的范围,又称为注意的广度,指的是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晰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所谓注意的分配,指的是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能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例如学生一面听老师讲课,一面记笔记,一面注视着老师,这就是注意的分配。所谓注意的转移,指的是根据新的任务能主动地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一念止念,十声称念”的理论依据和主观目的就是有效地实施注意转移。有关克服听课走神的理论和方法与掌握静心学习法之门径六——做到专这一节结合起来学习理解,效果会更佳。2、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提高听课效果的先决条件。上课听讲之前一段时间内,要把所学的东西宏观地浏览一下,有一个整体印象,了解学习的大致内容以及层次,初步建立一个认知框架结构,为后面理解和消化课堂内容做好铺垫。像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一样,预习也有一个度,叫轻重详略。在一些不太重要的地方可以少花一点时间。比如课本里面已经有所了解的东西,大略地看一下就过。而有些重点的地方,就需多花一些时间,多思考,比如全新的知识等。也可以预习一下学案。在预习时还可以做一些笔记,把自己发现的新的知识点都记录下来,要在上课的时候与老师所讲的进行印证,就会有一些新的发现。要记录自己发现的问题,有了问题,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听课,针对问题进行提问,或者自己寻找答案,使学习从被动转为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预习还有一个作用能够使学生找到其原有认知结构中与新学习知识内容的断点,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常用的预习方法有浏览、略读、机械记忆、无意记忆、潜意识记忆、找问题做笔记等。要达到预习的目的,防止一竿子插到底式的预习。3、复习整理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里的“习”指的就是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及时对学过的知识做一个复习与整理。复习与整理和专心听课同样重要,都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们有共同性,但二者又各有所侧重。复习,指的是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积极的回忆和必要的重新学习,巩固记忆。整理,指的是对所学过的知识,根据每门课的不同特点和内在规律进行条理化的归纳,使之形成系统化认知架构体系。那么,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进行复习与整理呢?下面给大家分别解释一下。(1)复习如何进行。提醒同学们注意三点。一是注意时间安排。根据遗忘发生的规律,可以采取适当的复习策略来克服遗忘,即在遗忘未产生之前,通过复习来避免遗忘,所以,在复习时要注意时间安排。根据有关研究,一般来说需要复习五次。第一次复习最好在学习结束后的10分钟之内完成。这就要求授课老师必须在当堂课内进行一次有效的复习,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切忌老师“填鸭式”的满堂灌)。或者给同学们留足复习的时间,自己独立复习,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增强记忆。第二次复习应在当天晚些时候或第二天。第三次复习大致在一星期左右。第四次复习可以在一个月左右。第五次复习在半年左右。按照这一时序进行复习,就可以比较有效地减少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