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何等聪慧的一个人呐!也正是如此,相信他们的友谊一定会日渐深厚,直到天长地久。心胸开阔,宽容忍让,是为人处世的较高境界,易于博得他人的爱戴和敬重。而且,换一种角度来讲,选择拥有爱,放弃背负恨,也是在善待自己,宽恕自己,是从心灵上为自己的人生松绑。记住爱,忘却恨,去抓住属于我们的,争取我们想要的,人生才会有价值。因此,学会在爱恨间取舍,显得异常有必要。(1)及时沟通很多时候都是因缺乏沟通而产生误会、嫉妒或是自大,直至演变为敌意,直接造成对彼此的伤害。避免此种情形的方法就是常联系、多沟通。积极主动改善局面,就容易掌握大局。(2)时间疗法不妨尝试着暂时抛开过去的成见,更积极地对待这些人,至少要像对待其他人一样地对待他们。坦开心胸,淡然处之。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过去的积怨也能逐渐平息。说不定这样相处下来还能揭开仇恨的渊源,化干戈为玉帛呢。人生难免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与其将仇恨记在心头,不如培养超然的心态,不囿于仇恨的束缚,就能从眼前的困局中走出来,重新掌握人生的主动权。其实,只要懂得取舍,学会不背负太多人生仇恨的包袱,生活自然就会轻松悠然许多。第四节 拥有就是快乐,而不在乎多少 [本章字数:1642 最新更新时间:2009-12-01 00:00:00.0]----------------------------------------------------物质欲望弥漫的社会,有些人总是羡慕别人所拥有的一切,埋怨自己得到的太少,而从来不懂得珍惜身边的拥有。为了寻找幸福和快乐,追求更多的功名利禄,对自己已经得到的东西,不是好好珍惜,而是在利益面前没有止境,到最后才发现原来是舍本逐末,失去了越来越多的快乐。是的,一个人如果将个人欲望无限度地延伸,就必然会碰得头破血流;一个人如果正确地对待人的需要和欲望,正确地处理人的情感、欲望和现实的矛盾,注重对此进行合理调节,就能够感受到最大的快乐。我们完全有理由这样说,“把我拥有,不失为幸福快乐之本。”托尔斯泰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他给我们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个人想要得到一块土地,地主就对他说:“清早,你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就插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土地都归你。那人就不要命的跑,太阳偏西了还不知足。太阳落山前,他跑回来了,但是人已经筋疲力尽,摔个跟头就再没起来。于是有人挖了个坑,就地埋葬了他。牧师在给这个人做祈祷的时候说:“一个人要多少土地呢?就这么大。”其实,人生的许多悲痛沮丧都是因为得不到想要的东西产生的。辛苦奔波劳碌,最终也只剩下埋葬我们身体的那点土地。想要得到快乐,必须舍弃过多的欲望和不满,这样人生才能轻松。伊索说:“许多人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拥有的也失去了。”猴子掰玉米的故事也时刻警示着我们,切勿做得不偿失的事情,珍惜现在拥有的,就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快乐。懂得珍惜拥有的人,他的每一天都是新的。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用感恩的心去对待所拥有的人和物,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是如此的美丽。2000年12月17日,在英国的曼彻斯特城,英格兰超级足球联赛第18轮的一场比赛在埃弗顿队与西汉姆联队之间紧张地进行着。比赛只剩下最后一分钟时,场上的比分仍然是1:1。此时,意外出现了,埃弗顿队的守门员杰拉德在扑球时扭伤了膝盖,球被传给了潜伏在禁区的西汉姆联队球员迪卡尼奥。球场上原本沸腾的气氛顿时静了下来,所有的人都在等待。迪卡尼奥离球门只有12米左右,无需任何技术,只需要一点点力量,就可以从容地把球踢进没有了守门员的大门。那样,西汉姆联队就将以2:1获胜。在积分榜上,他们因此可以增加两分,而且,在此之前,埃弗顿队已经连败两轮,这个球一进,就将是苦涩的“三连败”。在几万双现场球迷的目光注视下,没有踢出这个“决胜的一脚”,而是弯下腰,把球稳稳抱到怀中。全场因惊异而出现了片刻的沉寂,继而突然掌声雷动。最后,如潮水般滚动的掌声,把赞美之情献给了放弃打门的迪卡尼奥。迪卡尼奥是一个懂得满足的人,不会在给自己锦上添花的同时让对手雪上加霜。他给了对手充分的尊重,这一举动,对于任何一个期待成功的球员来讲,都是一种莫大的舍弃,舍弃使自己扬名,为球队争光的机会,保持非情绪化的客观与全面,使他获得了大家由衷的赞美。老子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至理名言,其中有一句是这样说的:“知足不辱,知止不始,可以长久。”这句话的意思是显而易见的,即提醒人们,千万不要贪心和贪欲,这会影响你自在宁静的生活。只有摒弃贪心和贪欲、把握已经拥有的人才会生活得坦然,没有干扰,没有麻烦,也没有外来的祸害;只有“知足”和“知止”的人,才能立身长久,而且可以免去生活中的许多忧愁和悲伤,让快乐的心情永远占据自己思维的空间,从而尽享天年的乐趣。珍惜拥有就是对生命和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这个世界最好的报答。“知足者常乐”,给自己找到个平衡点,就不会有在乎多少的烦恼。能够珍惜现在拥有的人,不会这山望着那山高,勇于做个时不我待的践行者,把握现在,抓住机遇,不断前进。学会让人生轻松些,就不能欲壑难填,为了追求更多而忽视了现在拥有的。其实,失去的才是最珍贵的,这其实在告诉我们,在还未失去前,应该懂得把握现在,快乐就在我们已经拥有的财富当中,譬如生命、健康、爱情、友情等等。拥有就是快乐的,在乎的越多,恐怕反倒失去的越多,得不偿失,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第五节 别在意生活中的不幸 [本章字数:1470 最新更新时间:2009-12-01 00:00:00.0]----------------------------------------------------人的一生千变万化,谁都难免遇到不幸和灾难,当这些不幸已经发生,已经成为改变的事实,我们只有用平常的心态去接受,去适应,而不是让那些不幸摧毁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精神崩溃。辛弃疾在一首词中写道:“叹人生,不如意事,十之**。”说的非常好,在生活中,不可能事事顺心,万事如意。幸与不幸是相对的。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塞翁失马,焉知祸福”,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所以说,唯有心胸豁达的人,才能把幸与不幸一视同仁。深解“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之理。唯有聪明大度的人,才能在失败中寻找成功的因素,在成功时思考危险的成份,在喜悦中探求不利的因素。威尔逊先生是一位商业家,他从一个普通的小职员做起,经过不懈努力成为人人羡慕的成就。威尔逊先生曾经在一家化工场当工人,有一天,就在他工作时化工场突然爆炸了,就此,他成为了一位盲人。不幸的是就在此时,有一个人也成为了盲人,他和威尔逊的遭遇一样,可是他们的结果却不同。威尔逊先生面对不幸,他并不放弃,也不屈服,而是勇往直前,迎难而上。可是那个人却接受了不幸,每天就是伤心、自卑、堕落。就这样威尔逊成为了一个知名的企业家,而那个人却成为了一个乞丐。玛丽布朗太太是个很不幸的人,她的丈夫丧身于车轮之下;接着,与她住在一起的母亲也因病去世;更大的不幸还在后面:当许多钟声和汽笛声都在宣告和平再度降临的时候,她唯一的儿子达诺也猝然离开了人世。她已失去了丈夫和母亲,如今儿子一死,她在这个世界上已没有一个亲人了。”接下去的一段日子,布朗太太完全生活在一种茫然的哀伤、恐惧和无依无助的感觉里。她迷惑又痛苦,全然不能接受所发生的一切。渐渐地,她明白时间会帮助她治疗伤痛。只是时间太空虚了,她必须做些事来填补这些空虚,因此,她再度回去工作。工作使人充实起来,她也逐渐对生活再度感兴趣,如朋友、同事等。她明白用头撞墙的举止是愚蠢可笑的,是不能面对生活的弱者的做法。对于那些无法改变的事实,时间已教会她如何承受。”多年过去了,当玛丽布朗太太回过头去再看那段生活,就会感到自己这只船只虽然历经一场巨大的风浪,如今又重新驶回风平浪静的海面上。往往很难让我们相信为什么布朗太太这样的悲剧会发生在我们身上。因此,当悲剧发生时最好先面对它们,接受它们。当布朗太太强迫自己接受失去家人的事实时,心理上便已预备要让时间来治疗这样的痛楚。抗拒命运就像把毒药倾倒在伤口上,是无法让自己开始新的生活的。我们面对不幸的唯一方法就是接受它。当我们的生活被不幸的遭遇分割得支离破碎的时候,只有时间可以把这些碎片捡拾起来,并重新抚平。我们要给时间一个机会。在初受打击的时候,整个世界似乎停止运行,而我们的灾难也似乎永无止境。但苦难已经发生,时光难以逆转,活着的人总还得往前走,去履行生命计划中的种种目的。我们只有完成了这些生命中的种种运作,痛楚便会逐渐减轻。终有一天,我们又能唤起以往快乐的回忆,并且感受到被护佑,而不是被伤害的感觉。要想克服不幸的阴影,时间是我们最好的盟友,但唯有我们把心灵敞开,完全接受那不可避免的命运,我们才不会沉溺在痛苦的深渊里难以自拔。不幸遭遇并非都是扼杀人的刽子手,有时候,它还是促使我们采取行动的催化剂,对改善状况大有必要。它能使我们的才智变得灵敏,以帮助我们解决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生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幸福之旅,“不幸”这个恶魔随时都可能向我们发起攻击。我们不能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堆里面,拒绝面对各种麻烦。麻烦不会因此获得解决。苦难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只有实实在在地去面对,才是成熟的表现。第六节 小小凡心承载不了太多伤感 [本章字数:1816 最新更新时间:2009-12-01 00:00:00.0]----------------------------------------------------人生千姿百态,人有喜怒哀乐也是常事,生活中并不总是人们都憧憬着的幸福与欢乐。人的凡心就那么大,如果装满了哀怒和伤感,那么就没有空间给快乐;如果装的快乐多,那么相应的伤悲也就少。对于追求快乐和幸福的凡人来说,人的小小凡心承载不了太多的伤感。生活像一团麻,有许多解不开的疙瘩。学业无成、恋爱失意、家庭变故、事业挫折、经济拮据、人际是非以及命运乖戾等等都会给人们带来烦恼、苦闷、忧虑和沮丧。特别是现代生活的节奏加快,竞争激烈,无疑会使人更加紧张烦躁,以至有些人感叹身心苦累,即使芝麻小事也会把人搞得垂头丧气。这样的人,把过多的眼光和精力放在不幸上,将伤感都装在了心里,不懂得将它们舍去以求得安宁和轻松。长此以往,人生的背包自然就会变得沉重,身心都会承受不住如此多的伤感。不懂得舍弃这些繁重,就不会获得轻松和快乐。有个高僧在讲经,偶然一阵风吹过,旗幡随风飘动起来,这引起僧人们的争相议论。一个僧人说:“这是风在动。”另一个僧人不同意这种意见,说:“不是风动,而是旗幡在动。”两个僧人意见不统一,争论不休。高僧听到议论,走上前去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幡在动,是诸位的心在动。”只要我们正在经历生活,就免不了会有一些事情占据我们的心间挥洒不去,让我们吃不下、睡不着,然而这些事情却并非一定那么重要而让我们非装着不可,实在放不下大多时候都是我们庸人自扰罢了。有一个吸毒的囚犯,被关在牢狱里,他的牢房空间非常狭小,住在里面很是拘束,不自在又不能活动。他的内心充满着愤慨与不平,备感委屈和难过,认为住在这么一间小囚牢里面,简直是人间炼狱,每天就这么怨天尤人,不停地抱怨着。有一天,这个小牢房里飞进一只苍蝇,嗡嗡叫个不停,到处乱飞乱撞。他心想:我已经够烦了,又加上这讨厌的家伙,实在气死人了,我一定非捉到你不可!他小心翼翼地捕捉,无奈苍蝇比他更机灵,每当快要捉到它时,它就轻盈地飞走了。苍蝇飞到东边,他就向东边一扑;苍蝇飞到西边,他又往西一扑。捉了很久,还是无法捉到它,这才慨叹地说,原来我的小囚房不小啊!居然连一只苍蝇都捉不到,可见蛮大的嘛!此时他悟出一个道理,原来心中装着不满就看不到大的空间,只有心中放下的时候视野才豁然开朗。由此,我们领悟到,外部世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一个胸襟宽阔的人,纵然住在一个小小的囚房里,亦能转境,把小囚房变成大千世界;如果一个心量狭小、不满现实的人,总是心中装满伤感和愁绪的人,即使住在摩天大楼里,也会感到事事不能称心如意。所以我们每一个人,不要常常太在意外部环境的好与坏,要注意内心的力量与宽容。正如无门禅师所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不管世间的变化如何,只要我们的内心不为外境所动,则一世荣辱、是非、得失都不能左右我们,牢狱虽小,但心里的世界是无限宽广的。毕竟,人的心承载不了太多的伤感。有哲人说过:天空容纳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容纳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容纳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垠。不管世事怎样的变换,我们舍不得放下的越多,我们所承受的苦痛和伤感就多,获得的快乐和幸福就少。人生在世,不要什么事都看不开,放不下,而对自己大动肝火,这样,你将永远生活在苦海之中。只有敞开胸怀,大度地接纳所有的酸甜苦辣,然后自己进行过滤,让不好的全走开,让好的全留下来,即使再多的不幸和伤感也不能对我们构成威胁。因此,投入生活,学会在伤感和快乐当中做出选择,几乎关系着我们整个人生的境况。(1)放开胸怀。宰相肚里能撑船,因此能够放的下天下事与天下物。能够让人从宽的视觉看待事物,发现问题,找到答案。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其自然,这样的人绝不会因为小小的伤感而阻碍了自己的眼界。(2)有舍有得。就像祸福相依一样,舍与得也是成双成对的。舍不得伤感,就得不到快乐;舍得伤感,留下的当然都是快乐。(3)学会淡泊。淡泊名利的人总是能够超然世外,闲散洒脱,好不自在。在平常的营营小事上学会淡泊一点,那么得到的自然也就是洒脱和自在。能够适时地将心中的那些烦心琐事抛开,解放迷茫的内心世界的,往往就能找回生活中迷失的自我,找到属于自己的目标。心中有事世界小,心中无事世界宽。面对人生的烦恼挫折,我们需要懂得自寻安慰,少自寻烦恼,让伤感通通走开,让快乐常相随身旁。第七节 分享让快乐加倍,分担让痛苦减半 [本章字数:1466 最新更新时间:2009-12-01 00:00:00.0]----------------------------------------------------培根说过一句话:“只要你和朋友分享快乐,就会有两份快乐,和朋友分担忧愁,你就只剩下一半忧愁。”科学研究告诉我们,调节自己的心情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知心的人倾诉和沟通。科学证明,在一起交谈的两个人会慢慢达到同样的心理状态(喜怒哀乐)和生理状态(体温、心跳等)。因此,若想达到感情的平衡,我们必须懂得依靠别人。与人沟通是提升你的情商和快乐的唯一方法。与世隔绝的人只会越来越苦闷。所以,如果你情绪不好,或受了委屈时,应多向父母、朋友倾诉,不要像马加爵那样总把话闷在心里,只对日记倾诉。马加爵很苦闷,却没有倾诉苦闷的渠道。他说:“我在学校一个朋友也没有,我在学校那么落魄……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马加爵在人际交往中碰到很多障碍,这些障碍带给他苦闷,而这些苦闷又没有渠道宣泄,进而造成更大的苦闷。这个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其实,马加爵的内心独白,证明他是一个有自觉的人,他能看清自己的困境,可惜他将自己锁在自我封闭的牢笼里,让仇恨把他带向毁灭。2003年,全球非典风波,最恐怖的威胁就是被隔离,可是平日里我们却常忽略了心里的孤立,使我们和快乐绝缘。分享的是快乐,分担的是忧愁,那么生命中的风雨就会少一点,彩虹就会多一些。快乐与悲伤都是会传染的,快乐在传递中累积,悲伤在分担中归零。那位拥有一颗圣洁之心的修女德兰,总是慷慨地与那些苦难的孩子与穷人们分享自己的所有,让疼痛减轻,让关爱延续,她分担着人们的痛苦,在分享与分担中缓缓徐行,认清自己该做些什么,让那些本生活在地狱中的人们看到了希望的天堂曙光。没有分析与分担的精神,就没有一个活着与存在的意义,只等着自私自利终会将自己啃食干净,孤独地走向既定的悲惨命运,分享与分担是朋友之间必须恪守的警戒线,也是人与人之间生存的法则,不可改变。一旦没有了分享与分担的分寸,和睦关系也将面临崩溃的边缘。庄周有“晓梦迷蝴蝶”的大境界,其实在于他会分享,他是一块胶泥,他能融入万物而寂静无声,他与万物分享着心灵的一方净土,分享着每一寸阳光,就是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构建和谐社会”中找出他思想的影子。所以,我们要学会分享,不光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界万事万物也要学会分享。分享与分担是不可分离的,学会分享快乐,也要学会分担痛苦。学会分享同时学会分担是当代人必不可少的美德。然而,却有人只会分享,不会分担,在别人得意之时,他们会呈上亲切的笑容,虽不至点头哈腰,却也关怀备至,而一旦你一朝失势,那么他们将会射来鄙夷,不屑的眼神,先前的哥们儿义气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百般冷嘲热讽,这种人,枉为做人;也有人只会分担,不懂分享,这类人就像田里耕作的老牛一样,只有盲目的承担,当美妙的音乐传入耳蜗,他们却说:“请勿对牛弹琴”,同样不可效仿。古往今来,可记得俞伯牙与钟子期在高山流水间相遇,诉说着感天动地的友情;可还记得梁红与孟光举案齐眉、相敬如宾,诉说着亘古不变的爱恋;可还记得邓小平与卓琳一生三起三落,始终不离不弃,一同分享和分担的执执著……生命,不一定是在辉煌中分享在浩劫中分担才显深刻。我们的人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小快乐和小困难,即使是小事,哪怕在平凡,我们也可以与身边的人一同分享与分担,因为在人类的生命里,只有一个季节,那就是爱的季节。是分享与分担,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深情而肃穆。与别人分享快乐,你的快乐就会加倍,与别人分担痛苦,你的痛苦就会减半。我们要学会分享与分担。分享,就是分享劳动的快乐,分享丰收的喜悦,分享智慧的果实以及分享一切美好的事物。第八节 放下,就会自在 [本章字数:1803 最新更新时间:2009-12-01 00:00:00.0]----------------------------------------------------在生活中,我们都让自己承受了太多的东西,很多时候,似乎哪一样我们都放不下,也不舍得放下。结果在沉重的负累面前,我们的步伐近乎蹒,等到几乎承受不住的时候才会被迫去寻找解脱的方法。有一位诗人说过:“放弃是一种解脱,只有放弃困扰,我们的思想才能解放;只有放弃了思想包袱,我们才能面对种种困难。”不会放下,就只能被所谓的“执著”套牢,背着沉重的心理包袱,人生之路进退两难。佛家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未尝不是一种解脱。放下牵绊人生的东西,放下沉重的心理包袱,走出失败的阴影,走出世间的纷纷扰扰,人生的背包就会变轻。放下,就会自在。当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位婆罗门的贵族来看望他。婆罗门双手搁哪一个花瓶,准备献给佛陀作礼物。佛陀对婆罗门说:“放下”。婆罗门就放下左手的花瓶。佛陀又说:“放下”。于是佛陀们又放下右手的花瓶。然而,佛陀仍旧对他说:“放下”。婆罗门茫然不解:“尊敬的佛陀,我已经两手空空,你还要我放下什么?”佛陀说:“你虽然放下了花瓶,但是你内心并没有彻底地放下执著。只有当你放下对自我感官思虑的执著、放下对外在享受的执著,你才能够从生死的轮回中解脱回来。”佛家劝人们放下,不是要人们什么事情都不做,是说做过之后不要执着于事情的得失成败。如果我们学会了“放下”的智慧,那么不仅会利及周围的人,更是从根本上解脱了我们自己。想要摆脱世间的烦恼,减轻人生的背包,有时,我们需要这种“放下”的勇气,否则,只会被无尽的欲望所牵绊,陷入“追求-实现-追求”循环往复的束缚当中。只要我们能够适时地放下,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就会得到解脱和自在。其实,放下,是人与自己的斗争,是获得淡然心态的方法。如何的放松和解脱,关键在于我们怎样的选择和放下。只要懂得放下,就能够拓展人生的宽度。因此,放下,不一定就意味着失去,说不定还是另外一种获得。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次,他和齐威王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结果,田忌都失败了。比赛还没有结束时,田忌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我刚才看了赛马,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孙膑摇摇头说:“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田忌毫无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得输!”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齐威王屡战屡胜,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马匹的时候,看见田忌陪着孙膑迎面走来,便站起来讥讽地说:“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这次比赛,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田忌输了。齐威王站起来说:“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孙膑先生,竟然想出这样拙劣的对策。”孙膑不去理他。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齐威王有点慌乱了。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田忌赢了齐威王。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这里孙膑巧妙的运用放下的智慧,理智的舍弃下等马,反而以绝对优势取得了成功,正所谓有所舍亦有所得。为人处世,勇于放下事事皆可通达;事业沉浮,适当放下能定输赢;生活中,学会放下尽享轻松;工作中,懂得放下路宽阔。总之,适度放下是一种智慧,既能让人生自在,又能用舍得的心态赢取胜利的人生。其实,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绝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有剧烈的起伏。我们应该相信:属于我们该得到的,迟早会得到;属于我们不该得的,即使一分也不可能加增。看淡生活,心平气和,就像徐志摩那首诗里的一句话:“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持有这种信念,那么人生也会是宽广而长远,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困境”,也没有什么好焦虑的。在生活中,学会“得到”需要聪明的头脑,但要学会“放下”却需要勇气与智慧。放下牵绊,人生的背包就会变轻,生活就自在;放下过度的执着,人生的路就会更加宽广。第九节 低头是为了把头抬得更高 [本章字数:1908 最新更新时间:2009-12-01 00:00:00.0]----------------------------------------------------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总有一些时候,主动权不是掌握在我们的手里,而是掌握在别人的手里。正如俗语“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说的就是人在权势、机会不如别人的时候,不能不低头退让,以争取更多的时间和力量来发展和壮大自己。为了日后的强大,为了把头抬的更高,该低头时且低头。对于低头这种情况,那些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的人,往往将此看作是事业的尽头,或是畏缩不前,不愿克服目前的障碍,只是一味地怨天尤人,听天由命。实则是他们心中无法舍去所谓的自尊和傲气,结果处处碰壁,甚至头破血流。而对于有志进取者,则是将此当作磨炼自己的机会,借此取得休生养息的时间,以图将来东山再起。舍得放下的人才真正能够拿得起,因为他们绝不是消极或消沉的低头,他们低头的初衷就是为了将来能够把头抬得更高。所以他们能够轻松的接受低头的必然性,即使卧薪尝胆也不会背着沉重的包袱。大象与骆驼的抬头低头就很好的阐释了这个道理:大象总是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路,它最看不惯爱低头走路的骆驼了,认为骆驼低头是怯懦、是没出息的表现,所以,它会在骆驼面前更高高地仰起它的头,以此来嘲笑骆驼的无能。一天大象要去山的那一边,必须经过一个山洞,可山洞的洞口有点低,大象却仰着头一个劲儿地往里撞,结果它撞得头破血流,这更惹恼了它,它更加疯狂地向洞口撞去,弄得伤痕累累,但好长时间过去了,大象却始终未能走进洞里。骆驼看见了,连忙走过去,把头一低就进了洞口,然后它语重心长地对大象说:该低头的时候一定要低头,只有低了头你才能在某些事情上通融,只有低了头你才能不碰一鼻子灰。骆驼的话告诉我们该低头一定要低头,这样你才能顺利向前走。在中国流传千年的历史中也不乏这样的经典例子。隋朝的时候,隋炀帝十分残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的许多官员也纷纷倒戈,转向农民起义军,因此,隋炀帝的疑心很重,对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唐国公李渊(即唐太祖)曾多次担任朝臣和地方官,所到之处,悉心结纳当地的英雄豪杰,多方树立恩德,因而声望很高,很多人都来归附。这样一样,大家都替他担心,怕遭到隋炀帝的猜忌。正在这时,隋炀帝下诏让李渊到他的行宫去晋见他,李渊因病未能前往,隋炀帝很不高兴,多少有点猜疑之心。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炀帝的妃子,隋炀帝向她问起李渊未来朝见的原因,王氏回答说是因为病了,隋炀帝又问道:“会死吗?”王氏把这消息传给了李渊,李渊更加谨慎起来,他知道迟早为隋炀帝所不容,但过早起事又力量不足,只好隐忍等待。于是,他故意广纳贿赂,败坏自己的名声,故意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且大肆张扬。隋炀帝听到这些,果然放松了对他的警惕。后来,李渊成了唐朝的开国皇帝。政权的斗争瞬息万变,忍受暂时的屈辱,磨炼自己的意志,寻找合适的机会,也就成了一个成功者所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质,所谓“尺蠖之曲,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求存也”,正是这个意思。李渊正是做到了这一点。其实,被现实所迫的低头是一个较低的境界,较高的境界是大势所趋是有意识地主动低头,借此了解各方面的情况,消除各方面的隐患,为将来的强大做好准备。主动总是比被动让人生轻松,得到的成就自然也更大。不管从事什么职业,求人、表现低姿态都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的必须。表现低姿态和求人,这一方面表明,在某些问题上,主动权不在你手里,另一方面也说明你在发展。一个人在发展事业的初期,总是求人的时候多。懂得低头的真谛,大舍与大得相辅相成,那么自然也就能够轻松的到达成功。美国开国元勋之一富兰克林年轻时,去一位老前辈的家中做客,昂首挺胸走进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一进门,“嘭”地一声,他的额头撞在门框上,青肿了一大块。此时,老前辈笑着出来迎接说:“很痛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来拜访我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富兰克林记住了,也成功了。前辈往往能够成为生活的智者,生活将他们锤炼,并赠予为人处事的真谛。富兰克林有幸得之、行之,也必然能够胜之。我们要能够平心静气地接受生活,在生活的风风雨雨之中,求和与表现低姿态已经成为了奋斗和拼搏的必然过程。“万事不求人”是固步自封者的标签,而我们所要追求的是生活中能够把头抬的更高,而不会被沉重的世事俗念给我们人生的背包加重砝码,那么,学学骆驼低头的道理,谨记前辈语重心长的教诲,成功的人生就不远。没有真正强大的实力的时候,我们是没有资格自恃傲气的。而生活的真谛也不是让人总是如活在水深火热中般痛苦沉重。通晓有舍必有得的至理,学会让人生的背包变轻,体验适时低头的奥妙,小小的改变下心态,头抬的更高的时候,看到的天地自然也就更加广阔。第十章 别人比你多一点心计,就会有你想不到的地方 [本章字数:0 最新更新时间:2009-12-01 00:00:00.0]----------------------------------------------------第一节 感情用事会误大事 [本章字数:1757 最新更新时间:2009-12-01 00:00:00.0]----------------------------------------------------别人比你多一点心计,就会有你想不到的地方,这正是可以打击你的有效攻击点对他人讲心地善良,人们也会说人要对自己好一点。这没有什么错,但是在特殊的时期,当关系自己成败的时候,就不能一味地放松警惕,总是心慈手软了。毕竟,这个世界,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你对别人太宠,别人就不会给我们喘息的机会。人与人之间的较量,最怕的就是自己跟不上心计的步伐。别人比你多一点心计,就会有你想不到的地方,这正是可以打击你的有效攻击点。只有保持时刻的警惕,不管对他人还是自己,任何有可能阻碍我们成功的东西都不能放过。人都是有血性和感情的。遇事易冲动,尤其是遇到紧急的情况感情更容易外露,这是大多数人的共性。但是,感情的表现绝不能体现在随意发泄和感情用事上。感情用事让自己失去理智,无法冷静、客观的思考,失去做出有力的判断的能力。因此,要想做大事,就必须要心狠手硬,切忌感情用事。魏征在劝谏唐太宗在赏罚上不能因为自己的喜怒哀乐而使赏罚不公正时,写道:“无因喜以谬赏,无以怒而滥刑。”唐太宗把魏征看做自己的镜子,就是因为他总能即使的给予自己治国安天下的良好建议。一个真正有理智的人,是不会轻易地让感情控制住自己的。因为人是个人的主宰,不能成为感情的奴隶。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感情用事,就会很容易被别人利用和控制。在莎士比亚著名的戏剧《奥赛罗》当中,男主人公奥赛罗就是由于缺乏理智,感情用事,一味地轻信小人伊阿古的谗言,而亲手杀死了自己心爱的妻子苔丝狄蒙娜。当事情真相大白之后,奥赛罗终于明白是自己冤枉了妻子,后悔不迭,最终以自杀来向妻子谢罪。这当然是艺术而不是现实生活,但谁也不能否认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这样的悲剧这个世界,从来都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必要的时候,心狠手硬一点,才能够成大事。如果因为感情用事坏了大事,那么一切都没有了意义。司马路在《汉朝的密码》一书中有《霸王别姬:英雄末路之咏叹调》一节评价项羽,认为项羽与刘邦、韩信、张良这几个楚汉之际都可以说是旷古英雄的人比,但气质性格截然不同。完全就是胆汁质的英雄,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于冲动、心境变换剧烈,有时还有点儿女情长。传说中的“性情中人”,就是这种类型。但也正是感情用事人的鲜明表现。项羽这种英雄,讲究个气势。闯郡守府,杀殷通,凭的是一把力气。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凭的是一股锐气。彭城之战,以3万西楚铁骑大破56万人的多国部队,杀得汉军血流成河,凭的是一腔怒气。但是在中原的成皋、广武,长期的僵持与疲于奔命的两线作战,最后是粮道的断绝,慢慢地耗尽了西楚霸王的勇气和威势,等到鸿沟协议签定,人人想着和平、回家乡,项羽大军的斗气就泄了,而这种斗气一旦泄了再想提起来,就很有些难度。最后不堪面对失败,放弃绝处逢生的机会,选择了乌江自刎,选择了死亡。项羽一腔英雄气概及惊心动魄的一生令多少人倾心仰慕,可英雄末路的结果又令多少人扼腕叹息。曾经的辉煌演奏成了一曲泣血的悲歌,感情用事造成的失败永远无可挽回。我们必须看到,感情用事是多么的可怕。不仅会误了大事,还会害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其实,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三国时的刘备就是因为义弟关羽的去世,感情用事之下,一意孤行,倾尽整个国家的兵力为其报仇。结果大仇未报,自己先伤心过度,命送黄泉。同时还劳民伤财,使辛苦建立的基业耗尽了气数。英国的托?富勒说:“能把握住自己的人,很快就能控制别人。”这是一个相互形成的理论。善于把握住自己的人,就能通过这种把握的气势控制别人。不善于把握自己的人,就会感情用事,当然就会成为善于把握自己的人的囊中之物,反倒被别人控制。如此一来,什么事也就不可能做成。为了避免感情用事带来的后果,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进行自我的修炼和控制。(1)培养良好的情绪。培养的过程也就是自我陶冶、自我锻炼、自我控制的过程。学会掌控的能力,坚决果断,才能出成果。(2)拥有豁达的心胸。心胸豁达的人才会凡事都看得开,不易怒,不易凶,心情自然好,理智自然在,头脑自然清醒。感情用事往往不根据客观现实,只以自己的愿望行事,自然常常失败。所以,要坚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包括自己的,也包括别人的,努力把自己的主观愿望与客观可能结合起来,冷静地理智地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这样也能避免感情用事。第二节 懂得利用他人的弱点 [本章字数:1574 最新更新时间:2009-12-01 00:00:00.0]----------------------------------------------------生活是一场游戏也是一场竞争。只有果敢决绝的人才能把握时机,取得胜利。因此,懂得利用他人的弱点,为自己的成功增添砝码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福楼拜说:“从辩论对方的言语中,我们一定能够找到攻克他的方法。”这里说的就是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的好处。但是,寻觅他人的弱点加以利用,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所谓的弱点可以是人性的缺失,泄露在外的把柄,或是个人的喜怒爱好等等。为达到目的,采取必要的手段和心计,只要抓住了其中之一,并有效的利用,使他人动心,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必须深刻洞察他人的内心。有的人重名,有的人重利,而大多数的人喜爱寻欢作乐。此处的窍门是要弄清楚究竟哪一种更有效,这等于是拿到了打开别人欲望之门的钥匙。毋宁说:通常它是某种卑下的东西,因为世上的桀骜不信者总是要多于循规蹈矩者。你要首先掂量他的性格特征,然后试探他的弱点。只要拿他最喜欢的东西去诱惑他,他就必定上钩无疑。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擅长画竹、兰、石、菊,字写得也棒。他那幅“难得糊涂”的复制品今天大街小巷仍随处可见。当时,慕名上门来求他字画的人不少,郑板桥也不客气,虽写了一张价格表贴在大门上,明码标价,颇为痛快直爽。但是因他恃才傲物,鄙视权贵,一些达官显贵想索求书画,哪怕推着装满银子的车来,也被拒之门外。有位大富豪新盖了一幢别墅,豪华富丽,但就是缺少点斯文气息。有人建议,何不弄两幅郑板桥的字画,往客厅里一挂,岂不就高雅脱俗了吗?富豪一听,也这么认为,但是苦于郑板桥的脾气而无法。经人提醒之下,大富豪派手下人四处打探郑板桥的生活习惯和各种爱好。这一天,郑板桥出来散步,忽然听见远处传来悠扬的琴声,曲子甚雅,不觉感到好奇,循声而来,发现琴声出自一座宅院。庭院内修竹翠,奇石林立,竹林中一位老者鹤发童颜,银髻飘逸,正在拂琴而坐。郑板桥立马觉得如入画之境。老者见他,立即嘎然而止,热情让他入座,俩人谈诗论琴,颇为投机。谈兴正浓,突然,传来一股浓烈的狗肉香,郑板桥感到很诧异,但口水已经忍不住要流下来。一见狗肉,老者刚说个“请”字,他连故作推辞的客套话都忘掉了,迫不急待地狂喝酒,猛吃肉。风扫残云般地吃完狗肉,郑板侨这才意识到,自己太过无礼了,为表答谢,便坚持要留下幅字画作为报答。其后还在上面写下了老者说的名字。第二天,这几幅字画就挂大富豪别墅的客厅里,大富豪还请来宾客,共同欣赏。看到字画上有富豪的大名,都相信是郑板桥特意为他画的。消息传开后,沿着那天散步的路线去寻找,发现那原来是座无人居住的宅院,这才意识到,自己贪吃狗肉,竟然落入人家的圈套。这个富翁征服郑板桥的办法其实是“投其所好”,找到他的弱点,然后专一攻之,达到自己的目的,在其他富豪面前特有面子。虽说这算不上什么人性的大缺点或是把柄,但总归是可以被人利用得到利益的。对于只因成败论英雄的时代,心狠手硬,就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的手段,攻克他人的弱点,为自己所用。这是做大事、成大业不可缺少的素质。借助他人的弱点就好比借力而行,一般情况下别人的弱点不是那么轻易的能被发现的。锻炼自己察言观色、识人攻心的能力,懂得利用他人的弱点。因此,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坚定心态。不要觉得利用他人的弱点有什么不对,毕竟适当的攻克别人的弱点,取得竞争中的胜利,是如今不可磨灭的生存之道。为了成功,总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一定要做到“心狠手硬”。(2)抓住缺口。人的弱点就好比人生的缺口,只要你能找到,就能打开这扇门,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3)保持关系。不能不择手段、不顾一切的利用,否则,会走到一个极端,最后害人害己。利用他人的弱点控制他人,是一种熟练的驾驭人的表现。有时候,需要的是一种坚定的决心和果敢的魄力。“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有这个胆量,再加上自身的能力,那么,就可以无往不胜。第三节 别有“妇人之仁” [本章字数:1460 最新更新时间:2009-12-01 00:00:00.0]----------------------------------------------------当今社会,充满了残酷的竞争,有时,糟糕的处境真的使让人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要么必须争强斗狠,勇往直前;要么不得不忍气吞声,任人宰割。选择做强人还是做弱者,选择成功还是失败,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和考虑的重大问题。我们时常的被教育做一个“好人”,要像羔羊一样温驯,像小牛一样憨厚,像兔子一样谨慎,像猫一样乖巧,像小鸟一样依人,从来没有人教导我们以强悍的姿态去争取我们期望的。要知道,在残酷竞争的社会里,做一个“好人”没那么容易。要做一名强者、成功者,应更多一些料事待人的智慧、积极进取的谋略、自我保护的手段以及制服“坏人”的方法,而仅仅追求做一个“好人”是远远不够。公元前638年,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泓水边发生战争。当时郑国亲近楚国,宋襄公为了削弱楚国,出兵攻打郑国。楚国出兵攻宋救郑,就爆发了这次战争。当时的形势是楚强宋弱。战争开始时,形势对宋军有利,可宋襄公死抱住所谓君子“不乘人之危”的迂腐教条不放,打出仁义的大旗,不肯趁人之危。子鱼建议利用楚国军队渡河的有利时机攻击楚军,宋襄公拒绝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坚持要在公平公正的条件下,正正堂堂的决一死战,结果宋襄公即便亲自压阵,也还是因为已经错失良机,人少的宋国军队根本就不是人多势众的楚国军队之对手,惨遭失败。如果宋襄公能够放下他的“妇人之仁”,听取子鱼的正确观点,抓住战机,攻其不备,先发制人,彻底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那么这场仗夺可定能夺取胜利。三国时郭嘉论曹操对袁绍有十胜,袁绍则有十败,其中之一便是在“仁”上的胜败。郭嘉说袁绍“见人饥寒,恤念之情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所谓妇人之仁耳。”他意思是说袁绍这种仁爱是短浅的、没有胸怀的,因为他爱的范围只是他眼睛所看到的东西,太有局限性。他的仁爱并不是从普天下的所有人出发,他没有博爱天下的气魄和勇气,所以他是成不了事的。正如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所说:“我必须残忍,才能善良。”只有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尽情的释放自己的慈悲和善良才有用。在这之前,还是尽可能的少些妇人之仁好。如果你不甘做一名弱者,苟且偷生,随遇而安,如果你不想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被淘汰,你就应当改变自己妇人之仁的性格,收起自己过分软弱的心,过多同情的感情。否则,你的这种“慈悲”只会换来别人的变本加厉,甚至是取而代之,吃亏的只能是自己,也注定不能成大事。“妇人之仁”的风险和代价很高,如果不能去除这种感情,那么就不能适应这个社会,就不能凌驾于弱者之上,一直的忍气吞声,就很自然地成了强者嘴里的肉。对于那些选择逃避,远离冲突的人,躲开了竞争,当然也就没有成事的机会。所以,不妨让我们换上一双新的眼睛去看世界。我们要选择做强者而不是弱者,我们要成功而不是要失败,我们必须汲取强者的智慧,以积极、顽强的心态去面对社会人生。记住:“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必须勇于面对,做好以下两点。(1)知晓自己的强项。充分的了解自己,尤其是自己的强项,做到当机立断,充分发挥,开拓属于自己的空间。(2)小心自己的弱项。一定要谨防自己的弱项、缺点。因此,在扬长的同时,也加强弥补缺点,千万不能让“妇人之仁”在关键时刻阻挠自己前进的脚步。排除“妇人之仁”的智慧,是竞争的智慧,是强者的智慧,是成功的智慧。将智慧用于处世做人,可以使你克服种种人性的弱点,舍出脸皮,勇做强人,战胜恶人,永远不再窝囊受气;用于经商谋利,可以使你不吃亏,不上当,老谋深算,把握最佳战机;用于人际竞争,可以使你制服一切顽劣、狡诈的对手,百折不挠,无往不胜。第四节 抓住改变命运的瞬间 [本章字数:1753 最新更新时间:2009-12-01 00:00:00.0]----------------------------------------------------世界竞争越来越激烈,往往都是强者胜,劣者败。不思进取的人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少,因此勇于进取的人越来越多。能够最终在众多勇者当中脱颖而出的人必定是,能在竞争中获取机遇,并能抓住改变命运瞬间的人。因此,应该要有改变命运的觉悟和勇于抓住改变命运瞬间的胆量。虽然改变自己会痛苦,但不改变自己会吃苦。很多时候,我们必须要改变自己。一个人的性格和习惯是很难改变的,如果想改变,那肯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虽然是这样,但是,机遇从来都不会落在守株待兔者的头上。有一句谚语说:“通往失败的路上,处处是错失了的机会。”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敢于冲锋、主动进攻,善于抓住胜利的时机。而我们所见识到的成功者,总是那些善于抓住每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瞬间的机遇,充分施展才能,获取命运的垂青人。美国钢铁巨头安德鲁?卡内基是个主动出击、超前预测、抓住机遇的高手。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宣告结束,北方工业资产阶级战胜了南方种植园主。当时,全美沉浸在庆贺统一的狂喜之中。卡内基却清醒地预料到,战争结束后经济复苏在即,经济发展必然导致钢铁需求量剧增。他义无反顾地辞去了铁路部门报酬优厚的工作,创立了联合钢铁公司,后又演变为钢铁企业集团。卡内基抓住了经济复苏的机遇,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更加具有传奇色彩和魄力的当属盖茨和艾伦二位了。当初,比尔?盖茨的父母要他读研究生院,而不是办公司。最初,盖茨顺从了父母的意愿,攻读了研究生课程。但是,他感兴趣的还是办公司。于是,他和同学保罗?艾伦开始收集资料。通过长时间的收集资料、认真思考,他们确信计算机工业的触角即将伸向市场核心力量??广大的民众,计算机必将走进千家万户。他们认为,自己必须抓住这个即将改变自己命运和全世界人生活的瞬间,才不至于被这一革命抛到后面去。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些后,他们决定开办自己的计算机公司。所以立马申请了缀学,开办了自己的公司。同时又面临着做硬件和做软件的选择。艾伦对计算机硬件感兴趣,而盖茨则对计算机软件情有独钟,他认为软件才是计算机的生命。很快,艾伦和盖茨放弃了自己动手试制新型计算机的念头。他们决定还是紧紧抓住他们最熟悉的东西??计算机软件。生产计算机花费太昂贵了,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冒险。“我们最终认为搞硬件容易亏损,不是我们可以去玩的艺术。”艾伦说,“我们俩人的综合实力不在这上面。我们注定要搞的是软件??计算机的灵魂。”以后的结果几乎是每一个地球人都知道的:盖茨他们缔造了微软帝国,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虽然他们为了抓住机会而辍学有些极端,但我们不能否认他们面对当时的情势当机立断作出的抉择是英明的。很显然,他们都善于抓住改变命运的瞬间。法国著名生物学家巴斯德有一句名言:“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只有在改变我们命运的瞬间到来前有充分的准备,那么,当它到来时,我们就能够有能力紧紧地抓住它。否则,没有充分的准备和平常付出的努力,就是再好的机遇经过我们,也会被我们白白浪费掉。机遇,速可得,坐必失。时间有其自己的特性:一是无法返回,二是无法积蓄,三是无法取代,四是无法失而复得。机遇离不开时间,时间是机遇的生命。要想把握机遇,不但要努力学习揭示客观必然规律性的科学知识,着重认识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而且要有一种锲而不舍、雷厉风行、只争朝夕的精神,绝不能四平八稳,“一等二看三通过”,坐失良机。人的一生是否精彩,关键在于能否抓住那些最有决定意义的转机。最有希望成功的人,并不是才干最出众的,而是那些最善于发掘和利用每一个机遇的人。善于抓住改变命运的瞬间,渴望改变、渴望成功的我们要谨记以下几条。(1)要有能抓住改变命运的机遇的头脑。这需要勇气,需要气魄,需要能担当大任的头脑。(2)要有不会让到来的机遇溜掉的能力。(3)善于创造机遇。创造机遇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艰苦劳动的过程。最好的办法是利用成熟的条件,开拓新的机遇,避免止步不前。没有改变的人生是不会有成功的。对待转瞬即逝的机遇,有人停滞不前,有人呆若木鸡,有人却慧眼独具、紧抓不放。那么,注定后者成为生活的强者和物质财富的占有者、享有者。成功有成功的道理,失败有失败的原因,能不能突破这里的重重困难,就看我们怎样去看待和运用那改变我们命运的瞬间。第五节 忍受自己的那份悲伤 [本章字数:1513 最新更新时间:2009-12-01 00:00:00.0]----------------------------------------------------每个人在生活当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顺、挫折或困难。有的人选择将所有这些带来的悲伤都倾泻给自己身边的人,每天充满了抱怨和牢骚。终日心里、嘴里、行为上都是这些烦心事、郁闷事。生活不仅在这样的抱怨中流逝,而且抱怨的生活同样充满了乏味和埋怨。有的人,不管遭遇什么样的磨难,只会偶尔在适当的时机找个机会发泄一下。大部分时候,他们都在默默地承受着这些悲伤。从自己的悲伤中体味生活的艰辛,寻找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以及实现他们的动力。并且,不断地从他人的悲伤中吸取经验教训,从中总结智慧,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行动当中,减少自己的悲伤和沉痛。所以,这两种人最后当然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人们越悲伤越抱怨,人们越抱怨越悲伤。”这句话虽然有失偏颇,但也有一定的道理:我们之所以抱怨,就在于我们认为抱怨能为我们带来某些缓解比如同情。但就像哲人说的那样,事实上我们不仅“越抱怨越悲伤”,还会由于抱怨招致一连串的麻烦。到头来,我们反倒成了悲伤的最大受害者。而会忍受自己的那份悲伤的人,知败而后明胜,经惨而后惜福。失去的才是最珍贵的。那么,在经历的时候就应该好好的珍惜。人生自有其沉浮,每个人都学会忍受生活中属于自己的一份悲伤,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做成功,什么叫做真正的幸福。李嘉诚回首往事,描绘他少年时的心态:“抗日战争爆发后,我随父来到香港,举目看到的都是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就感到这个世界原来是这样的。因此在我的心里产生很多感想,就这样,童年时五彩缤份的梦想和天真都完全消失了。”李嘉诚15岁那年,面对童年失去父亲的悲痛,不得不忍痛中止学业,去工作担起抚养母亲和弟妹的责任。当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求职的艰辛,并没有吓倒李嘉诚,反而使他学会了忍受生活中属于自己的一份悲伤,并克服一切困难,直到成功。当时,李嘉诚靠一双脚行遍香港,求职无门。双脚跑得又肿又疼,又得忍受别人的白眼冷语,遭受了太多的辛苦和委屈。人生其实是一种经历,不可缺少欢乐,平和和失意。“人生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如果必须要经历一些悲伤,平静的接受才是最明智的。用心去聆听悲伤的音符,附上自己奋斗的汗水和成长,敢想敢做,不怕失败,甚至把失败当作欢乐,不断勉励自己,那么一切都会好的。拿破仑曾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个不想当老板的人注定只能成为一个平庸的“打工者”。有成就大事业的决心,就要对自己有足够决绝的手段。在困境中,用悲伤敢于自我激励,才是是通向成功的十分重要的助动力。可以在心中忍受着悲伤,表面做到坚强,但绝不可外表总是将自己内心的脆弱展示给别人。人生未必非要去经历困难和悲伤,但是经历悲伤可以成全生活的完美。此时,要有“随遇而安”的心态,正视它,不轻视它。既来之则安之,“安”的好就是自己人生不可多得的财富。自己的成败荣辱全在自己的手中,选择怎样做自然有与之相应的后果。学会让自己的心承载自己的那份悲伤,做到以下几点是必需的。(1)放平心态。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促进人对事情的变化和起伏的接受程度,以及保持冷静客观看待问题。(2)做事果断。犹犹豫豫的人会发现生活中充满了岔路口,总是让人苦恼。果断的人选择道路的洞察力就很敏锐,而且对于选择的事情都会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专注度。相应的放在悲伤上的心思就少,悲伤也就不那么“令人伤悲”了。(3)善于取经。多向前人学习的人就能少走弯路,少经受人生路上的悲伤。逆境和顺境是人生常有的境遇。真正的成功者都是从逆境中磨练出来的。要想成功,必须硬起心肠,对自己狠一点,勇于接受自己的那份悲伤带来的挑战是必须经受的锻炼。如此,才能一步一步激发自己,去挑起人生的大梁。第六节 菩萨心肠,霹雳手段 [本章字数:1317 最新更新时间:2009-12-01 00:00:00.0]----------------------------------------------------智者都有一颗仁爱的心,有悲悯天下的胸怀,有为天下忧而忧的情怀。但是,智者做事情却能目标明确,果断决策,雷厉风行。所以,很多的智者都能成功。我们也会发现,成功者往往也充满了智慧。这其中的道理就在于智者和成功者都拥有菩萨心肠,霹雳手段。这是心态和做事的两种不同的境界,软硬两手的相辅相成。与智者相比,愚者大多拖沓懒惰,糊涂度日,由此惶惶终日,毕生不能有所成就。其实,“菩萨心肠,霹雳手段”是中国的一则古训,用来警喻为人处世要刚柔并济,才有奇效。倘若偏颇其中的任何一面,就会走入失败的泥沼。总是心怀菩萨心肠的人,对所有人都大发慈悲,为所有不幸的人哀苦。那么,他的心思就全在这些悲苦上面,自己也会被影响的心慈手软,稍微需要一点威严和手段的事情恐怕就做不来,也就没有成事的魄力。同时,一个人如果太软,则易给人弱者的印象,觉得好欺负,于是经常受到别人行为、言语、态度的戏弄与不恭。因此,不可一味的软。但是,人也不可一味不转弯的强硬。太过霹雳手段的人,会过于刚硬,做事雷厉风行却难免常常有失偏颇和回旋的余地。久而久之,就演化成一意孤行,我行我素的性格,导致众人远离,无人帮助成事。南怀瑾在《易经杂说》中提到,宇宙的一切道理,都是一加一减,非常简单;好像天平一样,一高一低,这头高了,另一头低了,所以只有加减,包括了乘除,也包括了一切数理。相信对这个道理运用的最熟练的当属如来佛主了。对于孙悟空这位天地间的奇物,他是既爱惜又头疼的。因为孙悟空不会听从别人的指使,任人摆布。所以,他就用菩萨心肠和霹雳手段两者兼施,来俘获孙悟空的心。首先,他借大闹天宫之名,诱骗孙悟空翻出五指山,却面不改色的将孙悟空压在了五指山下五百年。可想而知,这对渴望自由的孙悟空来说是多么的打击。在如来认为时机到了的时候,他就派遣自己的代言人??观世音大士,对孙悟空进行说教,并利用他想要自由这一点,有条件的放他出来,包括带上紧箍咒,去西天取经。而从他所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中,我们发现,每当孙悟空有所反抗时,都会遭到一定的惩罚。所以在到了西天如来佛面前时,孙悟空已经会主动的向佛主邀功了。由此可见,刚柔并济,软硬兼施的威力多么的大。而涉及到为人处事,就可能是方方面面了。就像待人接物,应当说更多的时候是软的,所谓有话好说,遇事好商量,遇事让人三分……等等,都是人们待人接物中常有的态度和常用方法。但不是所有的时候软的手段都灵验,有的人就是欺软怕硬,敬酒不吃吃罚酒,好话听不进,恶话倒可让他清醒。这样,强硬的态度与手段就成为必要时候的杀手锏。所以,为了生活平安,办事顺利,进入社会的人,务必要了解软硬两手的效用,心理上有点软硬两手交替着用的谋略与随机应变。(1)遇事冷静思考,然后再决定采取什么策略。(2)需要软时就多点菩萨心肠,需要硬时就手段霹雳,不优柔寡断,贻误时机。(3)多与人交往,学他人为人处事的方法,吸取精华为我所用,那么自己遇到事情时才能运用的得心应手。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洞察世事,使之完全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但是也不能抱着无谓的态度随遇而安。必要时还是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将“菩萨心肠,霹雳手段”用一用,还是很有好处的。第七节 苦难的生活是最好的锻炼 [本章字数:1686 最新更新时间:2009-12-01 00:00:00.0]----------------------------------------------------有一句话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面对生活,我们要明白,这个世界时以成败论英雄的。人生不可能生来就一帆风顺,经受一定的苦难生活的磨练是必须的锻炼。如果你在苦难的生活中沉沦,那么,任何的希望和梦想都不切实际,你也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所以,有时候,我们也要对自己狠一点,接受生命中的苦难,进行必要的锻炼。这种苦难的日子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从而使一个人变得坚强和伟大。苦难的生活能提升了人的精神品质,增强了人自我实现的能力。借助这种磨练,摆脱束缚,摆脱苦难,摆脱生命的庸碌。正因为有了这种锻炼,当我们为梦想和希望而付出我们的努力的时候我们就拥有了不同的自我。所以,面对苦难的生活,人人要有希望,但不要有奢望,因奢望会使人失望。战国时的《孟子》中有一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其中写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是中国人之所以喜欢赞美苦难的原因,而且也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只有经得住苦难磨练的人才能够担当大任,成就大业。所以,如果采用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看待苦难的生活,感谢苦难的生活,那么,我们的心中就能看到更多美好的事情。华人首富李嘉诚说:“我从17岁就开始做推销员,更加体会到挣钱的不易、生活的艰辛。人家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公司内的推销员一共有7个,都是年龄大过我而且经验丰富的推销员。但由于我勤奋,结果我推销的成绩,是除我之外的第一名的7倍。这样,18岁我就做了部门经理,两年后,我又被提升当总经理。做推销员,使我学会了不少东西,所有这些,是我今天10亿、100亿也买不到,那就是,苦难的生活,是我人生的最好锻炼,明白了不少事理。”在李嘉诚看来,失败者多只会抱怨苦难生活,而不会接受苦难生活的洗礼。他们总是把不好归结与外界,把问题归结给别人,认为自己从来就是一个受害者,而不从自身着手寻找症结所在。一位哲人也说过:“这个世界上最多的‘东西’不外乎两种:穷人和抱怨,而且两者之间存在着鸡和蛋的关系??(抱怨)孕育了抱怨(贫穷),抱怨(贫穷)又孵化了贫穷(抱怨)。人们越穷越抱怨,人们越抱怨越穷。”可见,不能正视苦难存在的必要,只会在抱怨继续贫穷和困难。成功是在经受了无数的苦难和挫折之后才取得的。在这个铺满荆棘的道路上,成功就是不断战胜苦难的过程。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难免要遭受挫折和失败。在这种情况下,聪明人往往都是在苦难中接受锻炼,使自己逐步强大起来,不被困难吓倒。他们总是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一切,绝对不会随波逐流,安于现状。成功者从来都是自己给自己力量,并且还要给别人力量。比尔?盖茨说:“善于少走弯路的人,总是一个用头脑驾御自己人生每一步的聪明人。”那么,完全有理由相信,这种聪明人也定是驾驭好了人生那些苦难的生活,经过了不少的锻炼,才学会聪明、走向成功的。如果你还没有认识到苦难的重要性,还在为自己要经历这样的困难而畏惧和抱怨,那么就听听这人们的心声,唤起我们心底的那片勇敢之心吧!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在社会主义事业中,要想不经过艰难曲折,不付出极大努力,总是一帆风顺,容易得到成功,这种想法,只是幻想。??毛泽东当困难来访时,有些人跟着一飞冲天,也有些人因之倒地不起。??列夫?托尔斯泰在创业时期中必须靠自己打出一条生路来,艰苦困难即此一条生路上必经之途径,一旦相遇,除迎头搏击外无他法,若畏缩退避,即等于自绝其前进。??邹韬奋英雄常食苦难与试练的面包。??罗曼?罗兰苦难发展我们这种非凡的作用,不向暴风雨低头,灾难来了,也能处之泰然。??巴尔扎克患难及困苦,是磨炼人格的最高学府。??苏格拉底苦难对我们,成了一种功课,一种教育,你好好的利用了这苦难,就是聪明。??三毛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经受住苦难生活的锻炼,表面看起来是对自己心狠手硬,实则是对自己负责任的温柔和慈悲。因为只有经历过考验的成功才能使自己站稳脚步,不会再遭受苦难,从此迎向光明的未来。第八节 让人看到你“不好惹” [本章字数:1779 最新更新时间:2009-12-01 00:00:00.0]----------------------------------------------------俗话说,“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吃柿子专捡软的捏。生活中一些蛮横霸道的恶人之所以能够得意一时,就是因为社会上老实人太多。他们作威作福、发火撒气往往找那些软弱善良者,因为他们清楚,这样做并不会招致什么值得忧虑的后果。在我们身边,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看起来软弱可欺,最终也必然为人所欺。因为一个人表面上的软弱,事实上也助长和纵容了别人侵犯你的欲望。所以,一个心狠手硬的人,必须该露锋芒的时候不退缩,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厉害。树立一个不好惹的形象,是确保自己不受欺侮的一条很重要的处世技巧。这一形象在时刻提醒别人,招惹你是要承担后果并付出更大代价的。事实上,人是应该有一点锋芒的,虽然不必像刺猬那样全副武装,浑身带刺,至少也要让那些凶猛的动物让人觉得你不好惹才是。对于那些没事找事的恶人,你只能是“腰里别副牌,谁来跟谁玩”。让人看到你“不好惹”,既是处世的需要,也是生存的哲学。概括起来,它的现实意义表现为两点:第一,一味忍耐会把自己逼上绝境。“小不忍则乱大谋”,讲究做事的方圆之道,要想成大事必须暂时忍小痛,但是“忍”不能没原则的忍:不该忍的忍,那是懦弱的表现;该忍的不忍,那是鲁莽的作为。做人懂方圆之道,自然处忍与不忍于胸腹之中。许多时候,一忍再忍,就会让人觉得你比较软弱,分不清是非。在忍让的同时,总会在是非问题上作些妥协,久而久之,你会发现有些时候自己也搞不清到底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如果在原则问题上一再忍让,有时会害了自己。此外,一个人忍久了,自己也会觉得很压抑。忍让的次数越多,越是痛苦。这种压抑的心情会带来很大的副作用,最大的不利是损害身心健康。看看那些有手腕的人,无不是该忍的时候忍,不该忍的时候坚决反击,以表明自己的立场、维护自己的尊严。第二,勇于说“不”,才不会让自己难堪。与人交往,说“不”是非常困难的事,其实说出来也可以避免许多麻烦,尤其是那些你根本做不到的事。如何拒绝而不得罪人是做人的大学问,拒绝很难,说“不”更难,但如果别人的要求不合理,与其答应,还不如尽快说“不”。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他人的请求,比如借钱,帮忙做某事,下属提出加薪的要求等等。如果我们对这些请求并不是愿意接受的,却又不好意思说“不”,我们就会使自己陷入十分为难的境地。或者违心地答应下来,心里却别别扭扭;或者假装答应却不做,失信于人;或者只能如笑话中的那人,干咽唾沫,脸上酸酸的……一个干大事的人,必然雷厉风行,不为了所谓的面子而作违心的事情,也不会许诺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把自己置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想有点成就,必须撕掉自己虚伪的面纱。由此可见,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必须显示出自己是一个不容欺侮的人,从而少受气、多争气。与人交往,哪些形象最不易受欺侮呢?(1)泼辣的形象。所谓的泼辣,便是敢说别人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敢为别人不好意思表现的举动。谁敢让他受气,谁当面就会下不来台。他敢哭敢闹、敢拼敢骂,口才好,又敢揭对方的老底儿,所以,很少有人敢惹这种人,以免自讨没趣。(2)有仇必报的形象。人人都知道,仇恨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东西,而其最可怕的地方莫过于它的爆发没有时间的限制,令人防不胜防。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是这个意思。当然,我们这里并非提倡人们动不动就去玩儿命,而是说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应该做到还以颜色。(3)实力派形象。塑造实力派形象就是要你在平时就要注意展示你雄厚的力量,比如,令人可羡慕的专业本领、广泛的人际关系、神秘莫测的后台等等,这些都会在周围的人群中造成一种印象。如果你是一个能量巨大的人,不发威则已,一旦发威则后果难当。那么人们一般不敢招惹你,持有这种形象的人也很少受气。(4)爱玩儿命的形象。其实,人类一切的弱点都可归结为一个“怕”字,而怕死则是人类最本能的一种东西。那些爱玩儿命的主,往往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以玉石俱焚的态度来实现自己的意志,这种游戏自然是常人不敢玩,而且也玩不起的。表现出自己不好惹的一面,不必睚眦必报,只要能抓住一两件事,大做文章,让冒犯者品尝到你的厉害,就能收到一种“杀鸡给猴看”的效果,起到某种普遍性的威胁作用。这就好像是冷战时期美苏的核威胁,因为谁都知道它的威力,所以谁也不敢试。不在数量多少,只要你拥有了原子弹,别人就不敢小瞧。第九节 穷追猛打,不留后患 [本章字数:1503 最新更新时间:2009-12-01 00:00:00.0]----------------------------------------------------待人处世要“狠”一点儿,说起来很容易,谁都可以了解,做起来很简单,也是谁都可以去做的。但是,其精深奥妙之处,却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了解和实行的。也就是说,在待人处世中,聪明人绝不可将其视作儿戏,须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行动上,“狠”的招法不行便罢,如果行施,就必须无所不用其极,不论何时何地,即使对已经被你打趴下的“穷寇”,也不能心慈手软,杀敌必见血,一定要再加把劲,直到对手永远倒下为止。唯有这样,你才能成为真正的胜者。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天津的商埠上有两家老字号的药店。他们同处一条街上,一个名字叫济世堂,另一个名字叫万寿堂。本来,二者井水不犯河水,各做各的买卖,倒也相安无事。不料,到了30年代初,刘可发继承父业,做了万寿堂的老板,他的经商思路和其父亲的大相径庭,他看不惯先父那种保守的经商之道,从价格、品种等方面对济世堂药店展开了全面的攻势。结果,生意世家出身的刘老板身手不俗,凭着自己年轻、敢想敢干,很快就把“济世堂”搞得非常被动,经营每况愈下,不久宣告停业。至此,刘老板大获全胜,发誓称雄天律。他哪里知道,”济世堂”并未被彻底击败,也没有到非关门不可的地步。凭实力,“济世堂”还有继续战斗的可能,不过“济世堂”的老板却没有那样做。他不想两败俱伤,而是采取了避开“万寿堂”正面进攻,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迎接挑战。不久,“济世堂”在远离“万寿堂”的一条街上重新开张了,但铺面已比原来的门面逊色多了。“万寿堂”刘老板听到这个消息,没有感受到压力,反而得意洋洋。他认为,虾兵蟹将折腾不出气候来,于是对这件事听之任之。过了一些日子,“济世堂”的又一家分号开业了,自然是小铺面,也仍然躲着“万寿堂”。就这样,“济世堂”在刘老板的眼皮底下步步为营,积蓄实力。三年后,“济世堂”出人意料地宣布,自己将在老店旧址重新开业。此前,他们已暗暗从买主手中买回了店址的产权。就这样,“济世堂”起死回生了。这时,“万寿堂”的刘老板才开始绝地反击,但是,他很快发现,这已是不可能了。原来,“济世堂”在三年中,已经开发了一批分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而在其内部采取统一的经营方针,集中进货,分散经营销售,自然销量大得多。结果是,“济世堂”获得了重生,“万寿堂”的刘老板因为最初的放人一马,给自己种下了祸根。事实上,最初的刘老板心也算狠,在各方面针对自己的多年伙伴“济世堂”展开进攻,使“济世堂”处于劣势之下,似“穷寇”已逃,然而在对手被打倒之后却心慈面软,没有紧紧地跟踪追击,痛下杀手,而且对于得到的一些消息,自己也没能正确分析出“济世堂”新的经营方针,而最终导致自己失利。与人较量,重在克敌制胜,不宜放虎归山。在战场上,兵家们运用“穷寇勿追”的策略,有时意在假释敌人一条生路,使对手不再抱定决一死战的决心,而使其抱侥幸的心理逃跑,期望不战而求生。其斗志殆尽,造成对我方有利之战机。而在待人处世中,当你与对手的相互利益发生直接冲突时,必须千方百计地用狠招战胜对方,迫使对手永远放弃竞争。所以,无论在哪个舞台上与人争斗,都要对被“赶走”的竞争对手不存仁慈之心。只要对方还有反击的力量,就要紧紧地尾随其后,让彻底对方失去反击的可能。一个人坚持到最后,不仅是指他要忍耐成长的痛苦,也包括他在斗争中彻底击败对手,不留死灰复燃的机会。有句话说的好,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酷。想要成大事,一定要对自己的对手穷追猛打,彻底消除他们对你的威胁。或许有人说这样做有点残酷,但这就是现实中的生存法则,由不得你心生怜悯。如果你稍有含糊,对方必然在喘息之后反咬你一口,给你带来致命伤害,也让你以前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第十一章 说话做事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 [本章字数:0 最新更新时间:2009-12-01 00:00:00.0]----------------------------------------------------第一节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本章字数:2522 最新更新时间:2009-12-01 00:00:00.0]----------------------------------------------------说话做事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即使真的到了没有路前进的时候,还能转过身有个退路破釜沉舟的气概毕竟只是个经典的故事,现实中世事变幻莫测,很多时候即使我们真的破釜沉舟,也会随着事情的变化导致结果偏离我们的初衷,不能达到目的。此时,如果没有给自己留下退路,那么人生就容易走向一个极端。毕竟,生命有限,人生只有一次。不留退路给自己,只会将自己逼到死角,使人生面临绝境。这是任何珍惜生命的人都不想遇到的。因此,说话做事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即使真的到了没有路前进的时候,还能转过身有个退路,而真正不失希望、乐观豁达的人,通常还能在退路当中找到新的、更好的出路。这当是自留退路给自己的人的福报。世事难料,太多的变换和难以琢磨让我们不得不为自己多多考虑。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求生存,必须要有慎重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与人打交道时的确要谨慎小心,防止吃大亏,上大的当。我们要不存害人之意,但不可无防人之心。为了自己的利益和退路,不得不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就像人生可以经历100次挫折,但不可以输掉1次。因为一招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所以做人做事必须保留给自己一张底牌-就是防人之心不可无。自留退路,方有更广阔的出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中国人的“古训”,充分说明了对待他人的辩证:一方面,对待别人,不应该存有伤害之心;另一方面,当对别人没有足够了解时,需对他人有所防备,防备他人存有坑害自己的心,也说明必须采用适当必要的防卫手段,让人无法加害自己。所以,所谓“防”,强调的是一种防范意识,防他人因为利益关系对自己进行恶意攻击,也防自己无谓地将软肋展示给对手从而陷自己于被动之地。现实生活中,凡是多长两个心眼,防患于未然,是融通处世、一生顺达的必要前提。明代大思想家王守仁,人称阳明先生,曾任刑部、兵部主事,因为触犯了大宦官刘瑾而受了廷杖,并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但是王守仁知道,大宦官刘瑾是不会轻易放过自己的。如果自己如此真的按照贬诏去贵州赴任,那刘瑾很有可能在途中就加害自己。所以,王守仁自己必须小心行之,想个万全之策,不至于遭奸人的毒手。最终他想到了一个好方法。出了朝门后,王守仁换上平民服装,立即上车前往贵州。在过江时,他写了一篇吊唁屈原的祭文,又写了投江绝命辞,假装投江自尽。绝命辞传到京城,刘瑾听说王守仁已死,才打消了派刺客暗杀他的念头。这种缺乏起码人身保障的情形,又是面对有权有势的宦官,的确让人难以招架。幸亏王守仁及时洞悉宦官刘瑾的意图,早做准备,才保全了自己。所以,在这个时候,防人之心是绝对不可以没有的,尤其是面对邪恶的敌人。但是生活中,大多时候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竞争的情况。这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考虑,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甚至可以使积极的行为,说不定还能制造更广阔的出路。1957年,当时还很默默无闻的约翰?列侬在一次小型演出中认识了15岁的保罗?麦卡特尼。演出结束后,保罗批评约翰厂的部队,吉他弹的也不好,约翰很是不服气。于是保罗用左手弹了一段漂亮的吉他,向约翰展示了他的天才,而且他能记住所有的歌词。这让约翰大为惊讶。当时,约翰想,与其让这小子成为自己将来的敌人,还不如现在就热情地邀请他入团。就在这天,二十世纪最成功的音乐大家诞生了,约翰和保罗联手合作,组建了“披头士”乐队。这支乐队后来风靡全球,成为历史上影响最为深邃的乐队。聪明的列侬比有些费尽心力铲除敌人的人还聪明,那就是:具备较强的防范意识和比较长远的目光,懂得未雨绸缪,也懂得为自己寻找更好的出路。在敌人还未变成敌人之前,就快步上前,站到他的身边,把他变成自己的朋友。不仅消灭了一个可能的、潜在的强劲敌手,还收获了得力的伙伴和朋友,实是一种一举两得的做法。不过,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别人要害你不会事先告诉你。例如有人为了升迁,不惜设下圈套打击其它竞争者;有人为了生存,不惜在利害关头出卖朋友;有人走投无路,狗急跳墙……。在人生的漫长岁月中,免不了会遇到出卖、敌意、中伤、陷阱等种种料想不到的事情。如果事先预料这些事的发生,并一一克服,便能使你的人生一帆风顺。《庄子》中指出:“以利合者,迫究祸患害相弃也。”就是说,因利害关系相结合的人,在遭遇困难逆境时,很容易背弃对方。与各种形形**的人交往时,必须练得人与人之间虚虚实实的进退应对技巧。自己该如何出牌,对方会如何应对,这些可是比下围棋、象棋更具趣味的事情。由此可见,人性本恶,为免日后一不小心收到伤害和损失,我们不得不为自己留有退路,坚持做好防范措施尤为重要。(1)分清敌我保持冷静、客观的心态,分清楚哪些是敌,哪些是友。既不可一竿子打死,通通归为需防的人,也不能全部归类为可信赖的人,被表面迷惑,导致掉以轻心,最后反而上当受骗。(2)防范所有来敌对于任何侵犯和伤害我们以及利益的人,都要进行必要和及时的防范和打击。因为只有给他们一定的打击和警告,才能吓退他们的害人之心,以防给我们造成更大的损失。(3)巩固现有关系有时候遭到的“害人之心”是有一个变化的过程的。可能他人一开始并没有这样想,但因为你和他之间发生了某些事导致了这种转变和最后关系的恶化。所以,在平时就要善于经营和把握现有的关系,经常的加以巩固,才能防止遭到“自己人”的策变。(4)阻却来敌兵不厌诈,争夺利益时人心也不厌诈,因此对他人的协作也要有冷静客观的判断,凡异常的动作都有异常的用意,把这动作和自己所处的环境一并思考,便可以发现其中玄机。不过话虽这么说,人们因无法摆脱个性上的弱点和偏执而防不了人,何况“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因此只有尽量小心了。不过若为了“巩固城池”,而把自己搞得神秘兮兮,失去朋友,那就矫枉过正,反而会成为人们排挤的目标。但无论如何,“防人”还是必要的。人心很难揣摩,我们也不求能够揣摩的透。只要能够识得这种情况,并且做好应有的防范措施,那么,就是兵来侵水来淹,我们也都能够挡。即使是真的发生了糟糕的事情,只要平常具有防范措施,那么及时的补救还是会很有效的。这里的退路全在自己的筹谋之间。多一点防人之心,才容易让自己更安全。第二节 别让人抓住你的小辫子 [本章字数:1404 最新更新时间:2009-12-01 00:00:00.0]----------------------------------------------------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竞争。如果一不小心,有把柄落在他人手里,成了对方随意抓取的小辫子,那么我们以后的处境就会变得很麻烦。恐怕日后要处处受制于人,只有挨打的份,没有还手的机会。所以,在发展各种关系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小辫子,为自己留好退路。落在他人手中的把柄,就如同被人抓住的小辫子,很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被他人控制。这是任何人都不愿经历的。但是,每个人都有弱点,这些弱点被人利用起来便是很好的把柄。性格急躁者,就会被人用激将法。明显的趣味、喜好可以成为别人打开欲望之门的钥匙。当被最喜欢或忌讳的东西诱惑或打击时,人就容易放松警惕,上当上钩,被人趁机抓住把柄。外漏的隐私也容易成为把柄,使人处于被动状态,受制于人,在谈判、竞选、纠纷中成为负累。如果换个角度,我们就可以窥探到抓住别人小辫子的人的心思。由此,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用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从中努力学习必需的处世哲学:人际往来,交朋结友应懂得矜持之道及胸有城府,力免授人以柄而沦为受制于人的可怜下场。只有如此,才不会陷自己于无法进退的境地。在官在朝沉浮的人,很多都聪慧至极,深谙为人处事之道,自留退路、明哲保身之理。他们或者介乎于清浊之间,或者亦清亦浊,做事滴水不漏,不留把柄,不让人抓住自己的小辫子。明武宗南巡,扬州知府蒋瑶少不得要接待圣驾,但蒋瑶为人清廉方正,不肯横征暴敛来巴结皇上身边的那些小人,因此,得罪了他们。明武宗是个钓鱼迷,这一天正好钓到一条大鲤鱼,想找个人给卖了。可御钓之鱼岂是常人买得起的?那些小人一看机会到了,就对皇帝说,这条鱼卖给扬州知府最合适了。明武宗听了,真的把蒋瑶叫来,要他买下鲤鱼。蒋瑶回家取来了妻子的首饰和几件好一点的衣服,跪在地上献给皇帝,说道:“皇上此鱼乃无价之宝,臣这里只有妻女的一些首饰和衣物,臣死罪死罪。”蒋瑶知道这是那些小人故意陷害自己,以便能够抓住自己的把柄,让皇上治自己的罪。并且明白自己一则拿不出钱,二则即使拿得出钱也难以同皇上做买卖,三则更不能同皇上斗智,冒犯了龙颜,这样就正好遂了小人们的心愿。所以,蒋瑶进退无路,干脆好像同普通渔翁做生意一般,把妻女的东西拿来换。这样做,充其量出一回洋相罢了。明武宗看到蒋瑶实在拿不出更多的银子,只好把这条鲤鱼赐给了他。蒋瑶的聪明之处就在于懂得那些狂妄的小人的心思,不让他们抓住自己的任何把柄。否则一旦有小辫子落入他们手中,他们定会自此紧紧抓住,使自己日后受制于他们。甚至还会趁机加油添醋,对其进行报复。许多时候,人都是被自己打倒的。如果你没有致命的嗜好,没有贪婪的缺陷,没有私欲的疯狂,也就是说你是一位没有把柄的人,你就不会被别人抓住小辫子而置于死地。不让人抓住你的小辫子,做起来也不难,只要为人处事多注意形象和语言,把自己应该做的事给办好,也就是不做坏事,自然不怕半夜鬼敲门。但是,话有说回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想要一生太平,最根本的一点还是不要得罪人,与身边的人搞好关系,千万别与人结怨。你的人缘好了,大家都帮衬你,自己不会有倒霉事上身了。在生活的风口浪尖,或者在政治和经济的权力核心,危险是不可避免的。就像你把人生的砝码压在了悬崖之上,把胜败得失挂在了千钧一发的箭之上,必须谨小慎微而且不能愚蠢。而且,在你夹着尾巴做人的时候,还要经常反省一下,想想自己是不是一位没有把柄的人。第三节 千万别把对手逼到绝路上 [本章字数:2017 最新更新时间:2009-12-01 00:00:00.0]----------------------------------------------------遇事要多权衡利弊,以德报怨才是上策。志向高远的人,必定视野开阔。豁达大度的人,必能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一时一事的荣辱得失。以德报怨,化敌为友,这也是迎战那些终日想要让你难堪的所能采取的最上策。古人说,“锄奸杜?,要放他一条去路。若使之一无所容,譬如塞鼠穴者,一切去路都塞尽,则一切好物俱咬破矣。”亦即,铲除邪恶、杜绝小人,有时应给他们留一条改过自新的生路。如果逼得对方无立足之地,就像把老鼠能够逃生的出口都堵住,它会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把一切好东西全都给你咬坏。事情的变化是复杂的,当我们把对手逼到绝路时时,首先也得考虑,我们是否也会遇到这样的境地。如果在这种境地下,我们会不会渴望得到对手的宽容大度,放我们一马。如果我们一定要把事情做绝,那么,被堵在死胡同的对手一定会进行垂死挣扎,万一“狗急跳墙”,反而“咬”得我们元气大伤,那么损失当是何其的惨重。更有时候,你认为把对手逼上了绝路,可能对手“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对手逃脱此劫,养好伤,恢复了元气,对你已存在一股彻骨的仇恨,这时的你又得为这个对手耿耿于怀,这样下去又要费尽心思应对,自己的事业就顾不上了。所以,无论我们怎样对付对手,总得给别人留一条退路,也是给自己留一条退路。对于那些无伤大碍的小错误,应该大度地给对方一个调整纠正的空间,必要时甚至可以帮对方遮掩一下。这样一来,你收获的不仅是衷心的感激,还有众人死心塌地的支持。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相信我们都很熟稔于耳。在赵国,廉颇资格老,建功早,有“攻城野战之功,以勇气闻于诸侯”,位为国家的上卿。对于蔺相如由一个布衣之上一跃而为上卿,且“位居我上”,廉颇很不服气。他认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声言要当众“辱之”。一个是勇将,一个是智士。蔺相如深知,“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个在也”。而今二人相斗,如两虎相争,“其势不俱生”,这将危及国家的安危。于是他顾全大局,称病不朝,“不欲与廉颇争列”。道遇廉颇,“引车避匿”。但廉颇毕竟是一位忠心耿耿的社稷之臣,他的争胜,无非是争个人的面子。后来当他一旦明白过来,悔愧交加,立即负荆请罪。两个最终成为剔颈之交。蔺相如的做法就是出于为国家大局考虑,所以不与廉颇计较,处处礼让,最终用自己的宽容之心化解了廉颇对自己的误解,赢得了廉颇百年同舟的友谊。倘若蔺相如与廉颇一样两人针锋相对,那么最后必定两败俱伤,国家也会在两人的争斗中逐渐被四周的国家趁机而入,导致国破家亡,反而得不偿失。一个人的肚量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能改变人生的终点。三分做事,七分做人,要把“人”做好,肚量起关键作用。肚量大的好处在于即使是对手,也能在我们的宽怀下放下成见,少则不会再加害与我们,多则会与我们并肩作战,共创辉煌。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前,他接到来自好朋友毕莱士的一封信,请达尔文为自己写的文稿做个审定。达尔文在看了朋友的稿子之后觉得异常为难,因为这个文稿的研究结论与自己的《物种起源》一书实在是太接近了。达尔文和毕莱士是多年的好朋友,而这两部稿子无论是谁先发表都会对另一个人造成伤害。一边是多年的友谊,一边是倾注了20年心血的稿子,达尔文很为难。有人劝达尔文,赶紧把自己的书出了。但是达尔文选择了友谊,打算把自己的书稿毁了。毕莱士知道后很受感动,坚决阻止了达尔文毁书的行动,并与达尔文成了真正的好朋友。这件事一经传出,大家都称赞达尔文的大度,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达尔文以及他的《物种起源》。面对这样的情况,要时刻记得这一点,如果真的较真,自己会不会得到同样的伤害。当我们自认为把对手所有的机会都断绝时,却可能使自己也失去机会。如果我们把某件事做得太绝,不仅损伤了别人,也会害了自己。如果在你面对对手和敌人时,不能够心平气和的采取正确的对策,那就多学学以下几点吧。(1)认清对手于我们的意义想想独孤求败吧。没有对手是多么的痛苦和悲哀。对手不只是和我们在事业上、生意上进行竞争,同时,他们也是我们进步的催化剂。有竞争就要努力求生存,对手时刻在提醒我们要进步,否则就要被淘汰。(2)迎战对手但不做绝对手与对手间总要有一番的争夺,如果我们不应战,必将被吞没。所以争取赢得对手无可厚非,但是却不能赶尽杀绝。为对手留一丝空间,那么以后对手会奉还给我们更多的空间。这是我们必须为自己想好的退路。(3)学习对手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能成为对手的人必定都不简单。彼此一定都有过人之处,善于从对方身上吸取优点和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那么,自己越来越强大,应负对手肯定更容易。这是成大事者不可或缺的咨询出路的良方,因为对方的优点肯定都是历经考验的、正确的。得饶人处且饶人,也是为自己积善积德。饶人即饶己,善人即善己,互爱即真爱。揪住别人的缺点与错误穷追猛打的人,虽然“得道”,但最终会“寡助”。“和气”远比“做绝”更能说服和改变他人,为自己赢得帮助。第四节 成也靠山败也靠山 [本章字数:1807 最新更新时间:2009-12-01 00:00:00.0]----------------------------------------------------利用自己的拼搏奋斗能成就一番事业者不在少数,但是有人相助,有个靠山倚靠,总比单打独斗来得轻松愉快,成功的几率也会增大。做大事,很多时候,没有了靠山就相当于没有了倚靠,而没有了倚靠就不可能做成大事。正如现在的人更加的“势力”一样,此“势”就是我们获取利的靠山。只有充分发掘自己的靠山,才能成功;而如果这个“势”没了,靠山倒了,那么我们的利也相应的轰然倒塌。所以,成也靠山,败也靠山。关键是能够把握好我们的靠山,为自己留好进退的路。因此,想要追求财富又想要依靠捷径,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为自己寻找一个靠山,在适当的时候自己可以助其一臂之力,帮助其壮大。倚重这些靠山,营造强力的连接,不仅会减少个人的风险,还能为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利益。吕不韦出生于卫地一个“家富万贯”的大商之家。自幼在商人家庭的熏陶之下,又生长在当时特殊的文化背景中,面对着即将到来的社会巨变,无论是为保住万金家资,还是谋求个人的发展空间,他都必须将经商的范围扩大到卫国之外。在秦昭王四十二年,他做买卖到了邯郸,遇到了呗秦王送到赵国做人质的秦公子异人。吕不韦凭借职业的敏锐洞察力和政治眼光,立刻看出“此奇货可居”,决心利用异人做一笔一本万利的政治投机生意。吕不韦经过一系列的阴谋策划,最终当上了秦国的相国,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吕不韦通过把经商之道巧妙的运用于政治,先扶植自己的靠山,然后又借助靠山让自己发展强大。对他来说,运用这一谋略,确实取得了一本万利的效益。寻找有力的靠山,帮助自己施展抱负,成就事业。这是吕不韦作为商人的精明之处。他呈现给我们两个方向的选择靠山的准则:一,一定要选择有潜力的靠山。靠山的潜力无限意味着我们的回报无限;二,在靠山还不足以强大到帮助我们的时候,我们鼎力相助是一种绝对值得的投资。在必要的时候,结交与你的命脉息息相关的人物,做大你的靠山。靠山的强大也意味着我们的安全和成功。但是即使有了靠山,也不能认为从此高枕无忧。靠山并不是永远屹立不倒的。靠山的成败直接关系着我们的生死荣辱。因此,选择靠山时也要择善而从,因为成也靠山,败也靠山。只有选择好的、有用的靠山,最重要的是靠得住的靠山,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在三国争霸之前,周瑜曾在袁术部下为官,但并不得志,仅被委任为一个小小的居巢长,相当于一个小县的县令。在他的任上发生了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就吃树皮、草根,活活饿死了不少人。周瑜身为父母官,看到这种悲惨情形却一筹莫展。这时,有人献计说在他的管辖界内有一个乐善好施的财主鲁肃,他家境殷实富裕,且乐善好施,不如向他去借。无奈之下,周瑜只好亲自登门拜访鲁肃。寒暄客套完毕,周瑜直接说:“不瞒老兄,小弟此次造访,就是想借点儿粮食。”鲁肃见周瑜举手投足间器宇不凡,料定他日后必有一番作为,因此哈哈一笑说:“此乃区区小事,兄当奉送。”周瑜及其手下一听他如此慷慨大方,都被深深感动了,两人至此就交上了朋友。后来,周瑜在江东当上了将军,他牢记鲁肃的恩德,并将他推荐给孙权。日后,鲁肃终于得到机会,成就自己的人生大业。从此处我们可以衡量周瑜和鲁肃的择人之道。袁术此人奢侈荒淫,横征暴敛,使江淮地区残破不堪,民多饥死,部众离心。周瑜在他手下当然不能施展抱负和才能,实在是屈才了。这个靠山当然不可靠。而鲁肃就很慧眼识真人,一眼就能看出周瑜日后定能有所作为,所以积极拉拢这个靠山。他日后的成就很好的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看来,寻找靠山,一定要寻找那些靠得住的很重要。依靠靠山,要会像吕不韦和鲁肃一样,火眼金睛,识得靠得住的靠山,为自己谋好进退之路。(1)找对靠山靠山对我们的利益起着决定作用。靠得住的靠山,对我们有着不同凡响的影响,成也靠山败也靠山,找对了才是关键。(2)积极拉拢要与靠得住的靠山主动建立关系,发展友谊,寻求合作机会,实现利益捆绑。一旦对方实现了自身的价值,那么,你所获取的回报也就会丰厚无比。(3)不在一棵树上吊死靠山是一个动态的变体,不可能给我们提供永远的荫蔽。所以,不要只紧抓一个靠山就高枕无忧,一不小心靠山倒了还有可能牵连我们。所以,为自己想好退路至关重要。一个人必须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倚重他人,依靠或引导别人为自己出力出钱,才能赚到大钱。所以人都应该深知经营靠山的重要。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要防止靠山倒下,给自己的带来重大命运转折,那就得不偿失了。第五节 任何时候都别忘了靠本事吃饭 [本章字数:1660 最新更新时间:2009-12-01 00:00:00.0]----------------------------------------------------人成就大事,依靠外力,犹如如虎添翼,功成名就不在话下。但是,依靠的外力和靠山,不论其有多高的地位、多大的权势、多牛的能耐,也都是有限的存在。只信奉“有本事不如有靠山”的规则,将自己的命运完全系在他人身上,阿谀奉承、巴结攀附。到头来,靠山倒了祸及自己,恐怕后悔已晚矣。柏拉图认为自己是自己的主人。自己的命运应由自己来主宰。人必须首先认识自己,并且强大自己。此后再借助外力,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实现自身和外部资源的相通。那么,做起事来当然顺心顺手。所以,修炼真本事,拥有自己的个人核心竞争力,即使棋逢对手,也不会措手不及,毫无退路。越来越多的古人的智慧结晶和事实向我们证明,自身的真本事和做大事是密不可分的。只有自己有了真本事才能接受做大事的考验。成功、出人头地都要靠实力。光凭一腔热血,一味地死缠烂打,是不可以的。血气方刚是一种青春的帅气,很刚硬,很迷人,很传奇,但是很不划算,很危险。不讲实力,不用智谋,不修炼真本事,容易出错,结果也会输得很惨。楚汉相争时,楚将龙且率领大军东进,救援齐王田广。韩信得报后,命令将士后撤三里,准备按兵不动,伺机智取龙且。龙且以为韩信怯战,想渡河发起攻击。属下向他建议:“汉兵来势很凶,恐怕难以阻挡。如果我们按兵不动,拖一两个月,汉兵必然无粮可食,那时,就可以不攻自破了。”龙且虽有勇却无谋,连连摇头道:“韩信只不过是一个市井小儿,有什么大本领?听说他小时候还要过饭,钻过人家的裤裆。这种窝囊废,我怕他哪样!”副将周兰提醒道:“韩信足智多谋,曾平了三秦,灭了燕赵,还望将军三思而后行。”龙且把手一摆,笑着说:“韩信遇到的对手,统统不堪一击,所以才侥幸成功。现在,他碰上我,他让他脑袋搬家吧!”当下,龙且准备发起攻击。为准备决战,韩信命军士:“偷偷到潍水上游,用布袋装上泥沙,阻挡住流水。等交战时,发出号令后,再放下流水。”次日,韩信出击,率兵渡到东岸,大声挑战道:“龙且快来送死了?”龙且本来性急。他跃马出营,直奔韩信。韩信拍马就走,众将也向潍水退去。龙且只率少量轻骑,就领兵直追,迫近潍水,见汉兵全部渡过了。龙且立即跃马渡河。楚军几千人马刚渡到河中,猛然一声炮响,河水猛涨。不一会儿,便是满河浮尸。这时,韩信率众将杀回来。结果,龙且被斩,周兰被擒,几千楚兵统统当了俘虏。龙且的失败之处在于过分的自大轻敌,有勇无谋。他本事固然有一定的才干,但是与韩信比起来还是有些差距的。比不过对方在对战中就相当于没有本事,这样如何才能赢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