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中国哲学名著】》-45

作者:方克立  李兰芝 字数:6806 更新:2023-10-08 20:13:07

中国哲学名著选读365蕴,转成智慧,所以说体魄可成灵魂。业:佛教称造作为业,包括行动说话意念的或善或恶皆称业。C F识:心的异名。心对于外境能分别,这种分别事物的作用称识。业和识永恒流转,从不断绝,人身主要由业和识构成。佛教以天地万物为法,认为万法唯心,即没有心外的法。心是C G集起的意思。集起诸法叫心,了别诸法叫识。佛教认为万法只是心或识,这是主观唯心主义。《周易。系辞上》:“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C H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故:事。这是说,仁是寂静不动的,能感动通达天下的事物。《周易。系辞上》:“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C I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参伍错综其对待:这是说,使错综复杂的对立面相互融合而为一。这是说,代数方程式两两相等像天平,可是又有各种变化,因C J此说平等生万化。不贰:指达到统一。不测:指变化多端。C K方程式中的号为加号,┳号为减号,二不即2不,有的研究C L W者把这一复杂的代数式简化为:命题一是“不生与不灭平等,则生与灭平等”,即不×甲=不×乙则甲=不×乙不甲=乙 即证明生与灭平等。命题二是“不生与不灭平等,则生灭与不生不灭亦平等。”在整个运算范围内只有两个元素甲及乙。因此,甲+乙=全,不×甲+不×乙=全。这样即可证明生灭与不生不灭平等。致一:达到一,即无对待。C M572465中国哲学名著选读《华严》:《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简称,属大乘。心宗:即禅宗。N D相宗:即法相宗,又称唯识宗。《新约》:即基督教《新约全书》。格致:指物理学、化学等。N E周茂叔:即周敦颐。张横渠:即张载。陆子静:即陆九渊。王N F阳明:即王守仁。王船山:即王夫之。黄梨洲:即黄宗羲。地舆:地理学。全体:生理学。心灵:心理学。N G简析A B《仁学界说》对“仁”下了定义,论述了谭嗣同思想的基本要点。谭嗣同说“仁”的第一义是“通”。所谓“通”,其字面意思是没有阻塞和隔阂。“通”的哲学涵义是相互联系、相互沟通、相互感应、相互渗透,也就是“统一性”。其目的在于说明世界不仅统一于“仁”,而且“仁”又将天地万物、人我通为一身,化为一体。“通”的政治伦理涵义是平等和自由交往。具体意义有四个方面,即“中外通”、“上下通”、“男女内外通”、“人我通”。所谓“中外通”,即打破中国和外国的界限。从理论上说,他认为是“以太平世远近大小若一故也”,即以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作为出发点。从具体内容上说,他主张同西方国家通学、通政、通教、通商。“通学”,即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说;“通政”,即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议会民主政治;“通教”,即学习西方的物质技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通商”即发展和西方国家的贸易。所谓“上下通”,即打破在上的和在下的界限,如君民的界限、贵贱的差别等,达到君民平等。实际是要求变法,消573中国哲学名著选读565除“君民相隔”,实行君主立宪。所谓“男女内外通”,即打破男女的界限、宗族的界限,反对封建礼教,要求男女平等。所谓“人我通”,指的是“无人相,无我相”,即打破别人和自己的界限,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谭嗣同认为打破了这些界限,便实现了自由和平等。他说“通之象为平等”,就是说,上面的四通,体现了中国与外国、上与下、男与女、人与我之间的平等。达到了平等又可达到“仁”,“平等者,致一之谓也。一则通矣,通则仁矣”。他所说的这种“仁”,实际就是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的代名词。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第一,“破对待”。他说:“仁一而已,凡对待之词皆当破之。”“无对待,然后平等”。这是说,破除了“仁”的对待,使“仁”贯通一切,无所不包,这才能平等。“对待”,就是矛盾对立,谭嗣同认为消除一切矛盾对立才能达到平等。他这种主张是针对封建等级制、封建“名教”的不平等而发的。他说:“不识仁,故为名乱;乱于名,故不通。”封建统治阶级推行的意识形态,正是“名教”所标榜的一套封建伦理纲常的等级制度、秩序和标准,它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不平等,给人民带来了极大危害,只有打破它,人们才不会成为“名教”的罪人。这种破对待的主张,在当时政治斗争中有它的进步意义,但在理论上则是完全错误的。它否定了事物质的规定性,否定了事物的对立矛盾,陷入了相对主义。他又说:“无无,然后平等。”这是说,无对待,只有一个“仁”,但又怕受到“仁”的束缚,所以也要破它,那就成了“无”;连“无”也没有,那才绝对平等。这就由相对主义进一步走向了虚无主义。第二,“尊灵57465中国哲学名著选读魂“。他说:”通则必尊灵魂“。他认为,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不通、不平等,是因为彼此间有亲疏、分别,而亲疏、分别则是由于”泥于体魄“的结果。要实现仁、通、平等,必须”超出体魄“,“独任灵魂”。灵魂就是智慧,“智慧生于仁”。“仁”不仅产生了智慧,“仁”还是万物的本源。谭嗣同说:“仁为天地万物之源。”这一命题的提出,是受了佛教的影响。佛教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非独立存在,而是由“心”或“识”变现出来的,离“心”、“识”以外,世界上没有任何独立存在的客体。谭嗣同说“仁”是天地万物之源,与佛教所讲的“心”、“识”一样,所以说:“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故唯心,故唯识。”这是谭嗣同“仁学”中的一个主要思想。他把“仁”看成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宇宙本体,而把物质性的“以太”看作是说明“心力”、“体现”仁“性质的工具。他说:”以太也,电也,……借其名以质心力。““以太也,……所以通之具。”“以太”是谭嗣同哲学中一个重要概念,但在这里它也只是一个不必要的幻象和假象,一切物质都等同为精神,实在的物质世界被宣布为空灵的心力意识。这明显体现了谭嗣同哲学的主观唯心主义性质。上述仁学之源是多方面的,以谭嗣同所列书目及哲学家来看,他的仁学是一个中外古今的大杂烩,其中有唯物主义,但主要来源于宗教唯心主义。575中国哲学名著选读765严复:《天演论》作者及作品简介A B《天演论》的译者严复(1853——1921),字几道,又字又陵,福建省侯官(今福建省闽侯县)人。我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向西方寻求真理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严复幼时家境贫困,曾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当时洋务派创办的“福州船政学堂”,19岁时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从军舰实习,周游南洋、黄海等地。1876年,被派赴英国留学。在留学期间,他除了学习海军技术外,还对西方科学技术、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进行了广泛的涉猎,探求富国强兵的道路,并得到了当时清朝驻英公使郭嵩焘的赏识。1879年归国后,开始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次年受聘于李鸿章创办的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先后任总教习、会办、总办,历时20年。1894年中国在甲午战争失败后,帝国主义各国划分势力范围,要求“瓜分中国”。当时中国首次面临帝国主义各国大规模入侵宰割的危亡局面。那时进步的知识分子都在为祖国的前途担忧,积极寻求救国的真理。但是清王朝及腐朽封建势力甘当帝国主义走狗,他们依然故我,不肯改革,顶着“天朝上国”的纸帽子不放。封建知识界的士大夫们也仍然追求功名利禄,抱残守缺。当时“洋务运动”虽在事实上已告576865中国哲学名著选读失败,但在思想上却仍有许多人顽固地抱住“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严复在这种形势的刺激下,于1895年在天津《直报》上连续发表了《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四篇政治论文,积极介绍西方,批判中国传统的封建主义旧学,即“考据学”、“辞章之学”、“宋学”,抨击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鼓吹变法维新。1897年,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为变法制造舆论。1898年,写了上清朝皇帝的万言书,提出变法维新的具体纲领,但未呈送上去。这时是他思想最进步的时期。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思想逐渐趋向保守。此后曾任京师大学堂编译局总办、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学堂监督、京师大学堂总监等职务。严复的著作,有《严几道文钞》、《严几道先生遗著》(新加坡版)。严复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翻译家。在他所处的时代,西欧自然科学家发现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生物进化论。严复向西方学习,尽力吸收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新成果以及社会学、哲学的新知识,并积极地把它们介绍进来。从1896年到1908年间,先后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亚丹。斯密的《原富》、约翰。穆勒的《群己权界论》和《名学》、斯宾塞的《群学肄言》、甄克斯的《社会通诠》、孟德斯鸠的《法意》、耶芳斯的《名学浅说》等。他所译名著,后来编为《严译名著丛刊》。在译著中,影响最大的是《天演论》。影响大的主要原因是:它不是赫胥黎原书的忠实译本,而是严复根据当时形势的需要,有选择、有取舍、有按语、有改造。赫胥黎原书的名字是《进化论与伦理学》,此书最先把达尔文进化论运用到577中国哲学名著选读965社会。它认为,人类社会伦理关系不同于自然法则和生命过程。自然界没有什么道德标准,优胜劣败,弱肉强食,竞争进化,适者生存。人类社会则不同,人类具有高于动物的先天“本性”,能够相亲相爱,互助互敬,不同于上述自然竞争。由于这种人性,人类不同于动物,社会不同于自然,伦理学不能等同于进化论。它又认为,人不能被动地接受自然进化,而应该与自然斗争,奋力图强。严复赞成它这种主张,却不同意它所讲的人性本善,社会伦理不同于自然进化的观点。因此,翻译时,书名只用了原书名的一半,即进化论。天演论就是进化论的意思。严复在译《天演论》时,用自然科学的许多事实,论证了生物界物竞天择、进化无已的客观规律,以达尔文的科学性和说服力,给了当时中国人民以发聩震聋的启蒙影响和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大开眼界,并立即作了当时正涌现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革命派的重要的精神食粮和改良变法的理论基础,煽起了他们救亡图存的爱国热情,对他们走向革命道路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是严复对中国近代哲学所作出的最大贡献。这种社会效果正是严复在《译〈天演论〉自序》中所表述的译《天演论》的目的和愿望。这里的选文,依据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严译名著丛刊》本。578075中国哲学名著选读译《天演论》自序原文A B英国名学家穆勒约翰有言①:“欲考一国之文字语言,而能见其理极,非谙晓数国之语言文字者不能也②。”斯言也,吾始疑之,乃今深喻笃信而叹其说之无以易也。岂徒言语文字之散者而已!既至大义微言,古之人殚毕生之精力以从事于一学③,当其有得,藏之一心则为理,动之口舌、著之简策则为词,固皆有其所以得此理之由,亦有其所以载焉以传之故。呜呼!岂偶然哉!自后人读古人之书而未尝为古人之学,则于古人所得以为理者,已有切肤精怃之异矣④。又况历时久远,简牍沿讹;声音代变,则通难明⑤;风俗殊尚,则事意参差。夫如是,则虽有故训疏义之勤,而于古人诏示来学之旨,愈益晦矣。故曰读古书难。虽然,彼所以托焉而传之理,固自若也。使其理诚精,其事诚信,则年代国俗无以隔之。是故不传于此,或见于彼,事不相谋而各有合。考道之士,以其所得于彼者,反以证诸吾古人之所传,乃澄湛精莹,如寐初觉,其亲切有味,较之觇毕为学者⑥,万万有加焉。此579中国哲学名著选读175真治异国语言文字者之至乐也。今夫六艺之于中国也⑦,所谓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者尔。而仲尼之于六艺也,《易》、《春秋》最严。司马迁曰:“《易》本隐而之显,《春秋》推见至隐。”⑧此天下至精之言也。始吾以谓本隐之显者,观象系辞以定吉凶而已⑨;推见至隐者,诛意褒贬而已CD.及观西人名学,则见其于格物致知之事,有内籀之术焉,有外籀之术焉CE.内籀云者,察其曲而知其全者也,执其微以会其通者也CF.外籀云者,据公理以断众事者也,设定数以逆未然者也CG.乃推卷起曰:有是哉,是固吾《易》、《春秋》之学也!迁所谓“本隐之显”者,外籀也;所谓“推见至隐”者,内籀也;其言若诏之矣。二者即物穷理之最要涂术也CH.而后人不知广而用之者,未尝事其事,则亦未尝咨其术而已矣。近二百年欧州学术之盛,远迈古初,其所得以为名理公例者CI,在在见极,不可复摇CJ,顾吾古人之所得,往往先之。此非傅会扬己之言也,吾将试举其灼然不诬者以质天下CK.夫西学之最为切实而执其例可以御蕃变者CL,名、数、质、力四者之学是已CM.而吾《易》则名、数以为经,质、力以为纬,而合而名之曰《易》。大宇之内,质力相推ND,非质无以见力,非580275中国哲学名著选读力无以呈质。凡力皆乾也,凡质皆坤也。奈端动之例三NE,其一曰:静者不自动,动者不自止,动路必直,速率必均。此所谓旷古之虑,自其例出而后天学明、人事利者也。而《易》则曰:“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N F 后二百年,有斯宾塞尔者,以天演自然言化NG,著书造论,贯天地人而一理之,此亦晚近之绝作也。其为天演界说曰:“翕以合质,辟以出力NH,始简易而终杂糅。”而《易》则曰:“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N I .至于全力不增减之说NJ,则有自强不息为之先;凡动必复之说,则有消息之义居其始;而“易不可见,乾坤或几乎息”之旨NK,尤与“热力平均天地乃毁”之言相发明也。此岂可悉谓之偶合也耶?虽然,由斯之说,必谓彼之所明皆吾中土所前有,甚者或谓其学皆得于东土,则又不关事实,适用自蔽之说也。夫古人发其端而后人莫能竟其绪,古人拟其大而后人未能议其精,则犹之不学无术未化之民而已,祖父虽圣,何救子孙之童昏也哉!大抵古书难读,中国为尤。二千年来,士徇利禄,守阙残,无独辟之虑。是以生今日者,乃转于西学得识古之用焉。此可与知者道,难与不知者言也。风气渐通,士知弇陋为耻,西学之事,问涂日多,然亦有一二巨子,訑然谓彼之所精,不外象数形下之末NL;彼581中国哲学名著选读375之所务,不越功利之间。逞臆为谈,不咨其实,讨论国闻审敌自镜之道,又断断乎不如是也。赫胥黎氏此书之旨,本以救斯宾塞尔任天为治之末流NM,其中所论,与吾古人有甚合者,且于自强保种之事,反复三致意焉。夏日如年,聊为移译。有以多符空言无裨实政相稽者,则固不佞所不恤也OD.注释A B①名学家:即逻辑学家。穆勒约翰(1806——1878):英国哲学家。著有《逻辑体系》一书。②谙(ān安):熟悉。③殚(dān丹):尽,竭尽。④切肤:切身。怃(wǔ五):茫然。⑤:同“假”⑥觇(chān掺)毕:古代用来刻字的木板,又称简。觇毕为学者:指治中国古代语言文学的学者。⑦六艺:即《诗》、《书》、《礼》、《乐》、《易》、《春秋》。⑧语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⑨象:指卦象和爻象。辞:指卦辞和爻辞。系辞:系卦辞于卦象之下,系爻辞于爻象之下。诛意:意思是以发念善恶、动机好坏责人。C D内籀(zhòu咒):今译归纳法。外籀:今译演绎法。C E这是说,内籀就是依据考察许许多多特殊事例而归纳为一般的C F公理或公例。即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这是说,外籀就是依据已知的公理判断各种特殊的事例。即从C G一般到个别,从已知到未知的推演方法。582475中国哲学名著选读涂:同“途”。C H公例:公理、法则、规律。C I这是说,普遍存在是不可动摇的科学真理。C J质:依据事实来问明或辨别是非。C K例:即公例。御番变:驾驭事物的更复杂变化。C L名:逻辑学。数:数学。质:化学。力:物理学。C M质:物质。力:物质运动中所散发的能量。N D奈端:今译牛顿。动之例三:指牛顿的力学三定律。N E语见《易传。系辞上》。N F斯宾塞尔: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天演:进化的意思。N G翕(xī吸):凝积聚合。N H语见《易传。系辞上》。N I指能量守恒定律。N J引文见《易传。系辞上》。N K一二巨子:指张之洞之流。訑(yí移)然:骄傲自大的样子。形N L下:指有形有象的具体事物。赫胥黎(1825——1895):英国生物学家。支持和宣扬达尔文的N M进化学说,著有《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进化论与伦理学》等书。任天为治:指任凭“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起作用,而不去积极干预它。佞(nìng泞):有才智。不佞:自谦之称。O D简析A B此文可分三段。第一段,从“英国名学家穆勒约翰有言”至“此真治异国语言文字者之至乐也”。这段主要阐述了古书所记载的“大义微言”,是古人竭尽毕生精力才获得的,它们能传于后世,都有其因由,并非偶然。古书中所论述的583中国哲学名著选读575“诚精”之理,“诚信”之事,“年代国俗无以隔之”,“不传于此,或见于彼”,即不受时间空间的制约,尽管把握它不容易,但只要多掌握几种语言,进行不同国家的比较研究,就可以发现它们“不相谋而各有合”之处。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48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