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⑤!今者吾丧我⑥,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⑦!“子游曰:“敢问其方⑧。”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⑨。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CD,似鼻,似口,似耳,似嵔,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CE;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CF,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CG.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CH,厉风济则众窍为虚CI.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刀刀〕乎CJ?“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CK.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CL!”注释A B①南郭子綦(qí其):号商郭,名子綦,是庄子虚构的人物。隐:凭靠。机:几案式桌子。②嘘(xū虚):呵气,缓慢地吐气。荅:同“嗒(tà蹋)”。荅焉:形体死寂的样子。一说妄形的样子。丧:失,犹忘。耦:同“偶”,匹配,对偶,指精神与形体互为配偶。丧其耦:意谓心灵活动不为形体所牵制,即精神活动超越于形体而达到独立自由的境界。120211中国哲学名著选读③颜成子游:子綦的弟子,姓颜,名偃,谥(shì示)号成,字子游。④居(jī基):故。形:形体。槁木:干枯的木材。死灰:灭了火的灰。⑤而:你。这是说,偃,你问得好啊!⑥吾丧我:吾,指精神。我,指形骸。一说吾指今日得“道”的我,我指没有忘己、忘功、忘名的我。⑦女:同“汝”,你。籁(lài赖):箫。人籁:人吹箫管而发出的声音。⑧方:道理。⑨大块:大地。噫(yī依)气:出气。作:发作起来。呺:同“号”,指风吹动众窍而发出怒吼般的声音。而:你。之:作“其”字用。翏翏(liū溜):悠长的风声。畏佳:C D同“嵔崔”,山阜高大的样子。围:两手合抱的范围。窍穴:指树孔。嵔(jī鸡):长颈瓶。圈:杯棬,木制的杯子。臼(jiù旧):舂C E米的器具,如石臼。洼:深水坑。污:小池。“似鼻”至“似污者”,都是形容窍穴的形状。激:水急流声。謞(xiào孝):飞箭声。叱(chì斥):叱骂声。C F吸:呼吸声。叫:叫喊声。譹(háo豪):号哭声。宎(yāo夭):笑声。咬(jiāo交):哀叹声,一说鸟鸣声。“激者”至“咬者”,都是形容怒号的声音。这句上文是略举树孔,即有八种;下文是说风吹树孔,还作八声。于:缓慢的风声。喁(yú鱼):更大的风声。于、喁都是风吹树C G动,前后相随相和的同声相应,其音一长一短,一缓一急。泠(líng零)风:小风。飘风:大风。C H厉风:烈风。济:停止。虚:指风停止以后众窍寂然无声。C I121中国哲学名著选读31调调:树枝大动。刁刁:树叶微动。C J比竹:多支竹管并列而成的乐器。C K吹万不同:风吹千万个窍穴而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己:一说C L当为“已”,即止。自已:指各窍穴的声音自行停止。咸其自取:都是自己发出的。怒者其谁邪:发动者是谁呢?意谓并没有另外的发动者,自然界的千变万化,都是它们自己发动,自己停止的。原文A B大知闲闲,小知閒閒①;大言炎炎,小言詹詹②。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③,与接为构,日以心斗④。缦者,窖者,密者⑤。小恐惴惴,大恐缦缦⑥。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⑦;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⑧;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⑨;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CD;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CE;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CF.喜怒哀乐,虑叹变,姚佚启态CG;乐出虚,蒸成菌CH.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CI.已乎CJ,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CK!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CL.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CM.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ND.可行己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NE.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NF,吾谁与为亲?汝皆说之乎?其有私焉NG?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NH?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NI?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122411中国哲学名著选读乎其真NJ.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NK.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NL,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薾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NM,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OD,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OE?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注释A B①知:同“智”。闲:防。闲闲:拒绝接受意见的样子。閒閒细加分别的样子。这是说,那些绝顶聪明的人自以为是,不接受别人的意见;那些才智低浅的人,则只能在枝节问题上和别人计较。②炎炎:火猛气盛的样子。詹詹(zhān沾):词费,即说话啰嗦。这是说,善于雄辩的则猛如烈火,气势凌人;词不达意的则啰啰嗦嗦。③魂交:心神烦乱。形开:四体不安。④构:交合。心斗:勾心斗角。这是说,学者、辩者与接触到的人物纠缠不休,争此争彼,争是争非,整天勾心斗角。⑤缦(màn慢):缓慢。窖(jào较):深沉。密:谨密。这是说,争辩、斗心的人,有的慢条斯理,有恃无恐的样子,有的心怀叵测的样子,有的小心谨慎的样子。⑥惴惴(zhuì坠):提心吊胆的样子。缦缦:颓丧落魄的样子。⑦机:弩箭的扳机。栝(guā刮):箭的末端。司:通“伺”,伺察。这是说,他们发出的议论就像射出的箭一样,先发制人,这叫做善于伺察是非。⑧诅(zǔ祖):赌咒。守胜:以守取胜。这是说,他们隐留不发,123中国哲学名著选读51如赌咒盟誓一样,这叫做以守取胜。⑨杀:萧杀,摧残。消:衰退。这是说,他们互相斗心,对身心的摧残,就如秋冬萧杀之气对生物的摧残一样,使他们一天一天地消瘦衰老了。溺:沉溺。这是说,他们沉溺于斗心等有所作为之中,无法使C D他们回头了。厌:沉溺。缄:封固。洫(xù序):深。这是说,他们沉溺封固C E于所知所见之中,不仅壮年纵态,就是到了老年,陷得更深。复阳:恢复生气。C F变:变化无常。(zhé哲):通“蛰”,蛰伏不动。这里指心神C G不动,如同现在说无动于衷。姚:同“佻(tiāo挑)”,轻浮躁动。佚:同“逸”,纵逸。启:情欲狂放。态:故作姿态。另一说,姿态妖媚。乐出虚:乐音出于箫管的中空。蒸成菌:湿气蒸发就会生成菌C H类。这两句是插喻,是说,以上所举斗心的各种情态,就如同音乐声从空虚的乐器中发出而无形,又如同湿气上蒸生成菌类而无根。萌:发生。这是说,上述人们所表露的各种情态,日夜在眼前C I交替出现,但不知道它们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已:止。已乎:算了吧。C J这是说,早晚纵然有一天知道了这个道理,难道还能利用它由C K此长生吗?彼:指外物。取:禀受,引申为体现。这是说,没有它,就没C L有我;没有我,它也就没有了体现它的对立面。是亦近矣:彼和我也就连结起来了。使:支配。C M真宰:主宰。特:独。朕(zhèn振):征兆、迹象。N D这是说,从作用上得到信验它(指真宰)是存在的,但又见不N E124611中国哲学名著选读到它的形迹,有实际情况,但又讲不出它的具体东西。百骸(hái孩):人体众多的骨节。九窍:眼、耳、鼻、口及下N F身二漏。六藏:心、肝、脾、肺、肾,而肾又包括两藏,左为肾,右为命门,所以说“六藏”。赅(gāi该):齐备。存:有。体骨在外,藏腑在内,窍通内外,备此三事以成一身,所以说“存”。说:同“悦”。私:偏爱。N G臣妾:指男女奴仆。这是说,如果百骸、九窍、六藏都是奴仆N H(比喻),它们地位一样,不能互相统治。递相:轮流。君:主。递相为君臣:轮流做主仆。真君:真宰,N I主宰。真:天然的本性。这是说,这些问题得到正确答案与否,对天N J然的本性都无影响。这是说,一禀受了它而形成了自己的形体,中途不可改变,一N K直等到形体逐渐消亡。相刃:相互斗杀。靡:通:“摩”。相靡:互相摩擦。这是说,人N L走完摩擦斗争过程,如马跑一样快,无法阻止。役役:劳苦忙碌的样子。啰(nié聂)然:疲倦之极,精神不振N M的样子。不知其所归:不知人的归宿在哪里。这是说,人的形体从幼年到青年、壮年、老年,不断变化,以O D至死亡;人的心也和形体一齐变化。芒:暗昧,糊涂无知。O E原文A B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①?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②。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③。是以无有为有。无有为有,虽125中国哲学名著选读71有神禹,且不能知④,吾独且奈何哉!夫言非吹也⑤,言者有言⑥,其所言者特未定也⑦。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鷇音,亦有辩乎⑧,其无辩乎?道恶乎隐而有真伪⑨?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CD.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CE.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CF.物无非彼,物无非是CG.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CH.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CI.彼是方生之说也CJ,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CK;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CL.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CM.是亦彼也,彼亦是也ND.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NE.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NF.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NG.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NH.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CI.可乎可,不可乎不可CJ.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NK.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NL.恶乎可?可于可;恶乎不可?不可于不可NM.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126811中国哲学名著选读与楹,厉与西施,恢恑憰怪,道通为一OD.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OE.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OF.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OG.因是已OH.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OI.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OJ,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O K 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OL.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OM.注释A B①成心:成见。师:师法之师,即标准。 这是说,如果以自己的成见作为是非标准,谁没有个标准呢?②代:更、变化。知代:懂得事物的变化。心自取者:有心得的人。这是说,何必了解事物的变化发展而有见地的人才有呢?愚蠢的人也有自己的标准。③这是说,未形成主观成见而有是非,就如同今天出发去越国而昨天就到了一样不可能。④这是说,把没有当作有,即使像夏禹那样的圣人也搞不清楚。⑤这是说,言论不像大风吹出来的声音。意思是指言论出于成见,风吹出于自然。⑥言者有言:即言者有所言,意谓言论有其内容。⑦这是说,讲话的人所发表的言论只是一偏之见,正确与否都没有定准。⑧恑(kòu寇)音:小鸟要破卵而出的叫声。比喻没有任何含义的127中国哲学名著选读91言语。辩:分别。⑨隐:蒙蔽。这是说,道被什么蒙蔽而有真伪。小成:对个别事物的见解,或一管之见。荣华:华丽词句。C D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意谓他们把对方认为非的说成是,把C E对方认为是的说成非。明:指明静之心,即懂得追溯到根本的虚无之道那里去。以明:C F用明静之心,即从道那里去观察,什么是非、真伪都解决了,因为在那里一切都是齐同的。是:此。这是说,从他方面说,事物没有不可以称作彼;从本C G身说,事物没有不可以称作此。这是说,从彼方看来,就看不到此方,从自己方面了解,就知C H道得很明白。这是说,有此而后有彼,因彼而亦有此,彼与此是相对存在。C I方生:指将生将死。这是说,彼是此非的关系,就像将生将死C J的关系一样,意谓都是相对的。这是说,任何物象都在不停地向对方转化着,初生的过程,也C K就是走向死亡的过程,走向死亡的过程,也就是走向初生的过程。这是说,有因而以为是的,有因而以为非的。C L圣人不由:圣人不走分辩彼此、是非、生死、可与不可的道路。C M天:自然,即无彼此之分,无质的规定的宇宙本然。照之于天:一切都任其自然。亦因是也:意谓以无彼此之分、宇宙之本然来对待认识,来齐是非。这是说,此方,从彼方看来就是彼方;彼方,从它自己看来就N D是此方,彼与此是相对的。这是说,彼有彼的是非,此有此的是非。也就是说,从他方面N E看有一个是非,从我这方面看有一个是非,是和非取决于观察128021中国哲学名著选读者的角度,没有客观标准。偶:对立面。彼是莫得其偶:彼此不能互相对立。道枢:道的N F枢纽。一说,道的关键、奥妙。庄子所讲的道是浑然一体,没有对立面的,因此,只有消除了彼此、是非、生死等等的对立,才能达到道的境界。环中:圆环的中央,以环比喻是非循环无穷,以中空比喻超越N G是非,无是无非。另一说,环中指环圈本身。庄子把环与偶相对,偶是彼此对立的两面,环是相通为一,天地万物的变化循环往复,没有止境,故无须计较彼此是非,一切任其自然。前说较妥。以应无穷:来应付无穷的是非。这几句是批评名辩学派公孙龙的。指:指事物的性质或共相N H(共相:抽象概念)。公孙龙说:“物莫非指,而指非指。”这是说,具体的物没有不是由概念所构成,而概念却非由概念所构成,这是独立存在的。公孙龙在此区别了指和物,认为指在物先,在物之外。庄子认为,物和物没有性质上的差别,物和指也没有差别,所以他说:用“指”来说明指不是指,不如用“非指”的东西来说明指不是指。公孙龙用“白马非马”,即白色的马不是一般的马,区别了白马和马。庄子认为,马与一切非马的东西并无区别,所以他说:用“马”来说明马不是马,不如用“非马”的东西来说明马不是马。这是说,天地虽大,不过一指罢了;万物虽多,不过一马罢了。N I整个天地只有一个性质,万物都与马无别。这是说,可以的就是可以的,不可以的就是不可以的。N J这是说,道路是人走出来的,物的名称是人叫出来的。N K这是说,怎样才算对呢?认为对的就是对。怎样才算不对呢?认N L为不对的就是不对。言外之意是说对与不对没有定准,反正都是一样。129中国哲学名著选读121“恶乎可”四句,依《寓言篇》增补。N M莛(tíng廷):小草茎。楹(yíng迎):粗大的柱子。厉(làiO D赖):患癞病,即麻风病的人,此指丑陋的女人。西施:春秋时越国人,以美貌著称,古代指美女。恢:恢谐。憰(guǐ鬼):通“诡”,狡猾。芧(jué决):同“谲”,欺诈。怪:奇异。道通为一:从道的角度来看都是一样的。这是说,某些东西的分散过程,就是另一些东西形成过程;另O E一些东西形成过程,也就是某些东西的毁坏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