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果NJ,物一不讲。王将弃是类也,而与专刂同,天夺之明NK,欲无弊,得乎?“(《国语。郑语》)注释A B①桓公:郑桓公,郑国始封之君,周幽王时曾为西周的司徒。②周众:西周的人民。东土:西周都城镐京以东的地方。③史伯:周太史。④多故:多难。及:到来。⑤卑:衰落。戎狄:指西方和北方的部族。昌:兴盛。偪:同“逼”,迫。⑥弊:衰败。⑦殆:恐怕。⑧“泰誓”:《周书》的一篇。⑨王:指周幽王。高明昭显:明智开朗而光明正大的人。谗慝暗昧:奸邪阴险昏庸的人。角犀丰盈:额角宽广有角度,面颊丰满,古人认为这是贤明之C D相。顽童:顽固愚昧。穷固:鄙陋。和:名词,意思是众多不同的事物之间的和谐,事物多样性的C E统一,矛盾的均衡状态。同:意思是无差别的单一事物,矛盾的等同。实:确实。不继:不能连续不断、永远常有。C F平:均,平衡,平服。第二个“他”,是指第一个“他”的对立C G面。以他平他:以“他”平服和合他的对立面,即聚集不同性质的事物而使其平衡。能丰长而物归之:这是说和能使物丰盛成长起来,而且能产生一种新事物。3022中国哲学名著选读裨:增益。以同裨同:指相同性质的事物相加。弃:废弃。C H土、金、木、水、火:即五材。杂:混合。C I刚:强健。六律:指黄钟、大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六C J种音律。聪耳:使耳聪敏。七体:指耳、目、口、鼻七窍。役心:被心所役使。C K平:正。八索:首、腹、足、股、目、口、耳、手。这是说平C L衡八体来完成人格。九纪:九脏,指心、肝、脾、肺、肾、胃、膀胱、肠、胆。C M十数:指人有十等级,即王、公、大夫、士、皂、舆、隶、僚、N D仆、台。训:教导。百体:百官。千品:千种品位。万方:万种方式。N E材:同“裁”。经:同“京”。十亿为兆,十兆为经。另一说,万N F亿为兆,万兆为经。姟(gāi该):十经为姟;另一说,万经为姟。姟极:姟是数的极点。行姟极:采取了万万兆的行动。九畡(gāi该)之田:九州极广的土地。周训:普遍教导。N G聘后:聘娶王后。有方:不同的地方。择臣取谏工:任用大臣N H选取敢直言的人士。讲:同“斠(jiào叫)”,比较,平衡。务和同:求取和谐。N I文:花纹。果:美。味一无果:单一的味道不好吃。N J是:这。类:指和谐。专刂:同“专”。专同,全无差异的同。明:N K智慧。简析A B“史伯论五材”这一标题是另外加的。这段提出了“和”与“同”的概念,这是春秋时代两个重要哲学命题。什么叫“和”与“同”?史伯说:“以他平他谓之和”。这是说一种东西和另一种东西互相配合,互相克制,得到均衡与统一,就31中国哲学名著选读32叫做“和”,也就是史伯所说的“杂”。简单地把相同事物合而为一,即绝对的同一,就叫做“同”,它是“和”的对立面。史伯认为“和实生物”,就是两个对立事物的矛盾统一产生新的事物,也就是他所说的“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他利用了原始五行说,把土、木、金、水、火看作是构成万物的五种元素。他企图使万物统一在几种物质性东西里面,而不是统一在上帝下面,这就否认了上帝创世说,与有神论划清了界限。“和实生物”的观点,也表明了史伯初步猜测到了对立统一的规律。在他看来,土、金、木、水、火五种不同性质的东西相反相成、相克相生,就能产生万物。他又认为,“同则不继”,是说同一种事物,没有对立面,没有配合,就不能生长和发展。因此他进一步指出:“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即相同的东西加在一起,就不能产生新的东西,达到顶点就要毁灭。这都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史伯根据“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的观点,推而广之,认为“五味”、“四肢”、“六律”、“七体”、“八索”、“九纪”、“十数”、“百体”、“千品”、“万方”、“亿事”、“兆物”、“姟极”,都是如此产生的。他又根据“同则不继”的观点,指出“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在这里,史伯猜测到了千变万化的世界不是孤立的,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所以他要求评价事物就要用多种事物作比较,否则,是无法评价事物的,即有比较才能有鉴别(“讲以多物”,“物一不讲”)。这些道理和他所列举的日常习见的事例,都具有辩证的因素。史伯是一个开明的奴隶主知识分子,他既了解社会情况,3242中国哲学名著选读又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也具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他不但提出了“和”与“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重要范畴和命题,还提出了“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的宇宙发生论,在我国哲学史上提供了第一个完整、简略、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世界观。他和伯阳父都成为我国历史上原始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的揭幕人,对后代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他们没有看到事物的矛盾斗争是本质方面,过分强调了矛盾统一,产生了很大的片面性。33中国哲学名著选读52《左传》作者及作品简介A B《左传》,全称为《春秋左氏传》,又叫《左氏春秋》。《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孔子据鲁史编定。所记起鲁隐公元年,迄鲁哀公十四年,凡十二公242年。由于《春秋》记事简略,言辞晦涩,所以后来有许多人对它进行解释和补充,《左传》就是用具体史实来说明或补正经文的一部编年史书。关于《左传》的作者,汉代历史学家刘向、班固都认为是鲁太史左丘明。唐、宋学者赵匡、王安石否认这种说法。现代学者杨伯峻也否认此说,肯定“《左传》是一人手笔”,“其人可能受孔丘影响,但是儒家别派”。一般认为它是经后人陆续编定的。关于《左传》成书的年代,也是个有争论的问题。杨伯峻认为,“《左传》成书在公元前403年魏斯为侯之后,周安王13年即公元前386年以前”,一般认为成书于战国时代。《左传》反映了春秋时期的思想资料,是研究春秋思想史所必须依据的重要典籍。这里所选的“郑子产论天道”一段,提出了“天道远,人道迩”无神论名言,对我国无神论思想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战斗意义。“晏婴论和同”一3462中国哲学名著选读段,分析了“和”与“同”的差异,提出了宇宙间事物普遍存在矛盾的思想,表现出晏婴对事物存在对立统一辩证关系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晋史墨论物生有两”一段,提出了“物生有两”的两点论思想及“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的哲学命题,丰富和发展了古代辩证法思想。《左传》的注释,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据杜注作的《正义》,收在《十三经注疏》本中。清代有顾炎武的《春秋杜解补正》、洪亮吉的《春秋左传诂》,现代学者有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等。这里的选文,依据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第四册,中华书局1983年版本。郑子产论天道原文A B夏,五月,火始昏见①。丙子,风②。梓慎曰③:“是谓融风,火之始也④;七日,其火作乎⑤!”戊寅,风甚。壬午,大甚。宋、卫、陈、郑皆火。梓慎登大庭氏之库以望之⑥,曰:“宋、卫、陈、郑也。”数日皆来告火⑦。裨灶曰:“不用吾言,郑又将火⑧。”郑人请用之,子产不可⑨。子大叔曰CD:“宝以保民也。若有火CE,国几亡。可以救亡,子何爱焉CF?“子产曰:”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CG,何以知之?灶焉知天道?是亦多35中国哲学名著选读72言矣,岂不或信CH?“遂不与。亦不复火。(《左传》昭公十八年)注释A B①夏五月:指鲁昭公十八年五月。火:火星。始昏:刚到黄昏的时候。见:同“现”,出现。②这是说丙子这天刮起风来。③梓慎:鲁国大夫,以善占候著称。④融风:东北风。因东风属木,所以融风属木。因木生火,所以融风是“火之始”。⑤这是说七天以后,恐怕要发生大火灾吧。⑥大庭氏:古国名,遗址在鲁国都城内,鲁国在那里建筑一个仓库,叫做“大庭氏之库”,地势较高。⑦这是说过了几天,四国果然都到鲁国报告发生了火灾。⑧裨灶:郑国大夫,以善占候著称。据《左传》记载,鲁昭公十七年冬,天上出现彗星,裨灶对子产说:宋、卫、陈、郑四国将同日起火,如果用玉王圭、玉杯、玉勺来禳祭,郑国可免遭火灾。子产没有答应,因此这里说“不用吾言,郑又将火”。⑨子产:字公孙侨,郑国执政大夫,是春秋时代的大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子大叔:是郑大夫游吉的字。C D有:同“又”。C E何爱焉:是说何必爱惜宝玉。C F迩:近。及:连。非所及也:是说天道和人事不是连在一起的,C G它们是互不相干的。3682中国哲学名著选读或:有时。这是说,这一类话说得多了,难道不会偶然被他说C H中一次吗?简析A B“郑子产论天道”这一标题原文无,是另外加的。这段,提出了“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的著名思想。子产所说的天道,是指自然现象本身的规律;人道,是指人事。子产认为,天道远,人道近,天道与人事是互不相干的。可是,当时传统的天命神学认为,自然现象的规律体现了天神的意旨,预示着人事的吉凶。裨灶、梓慎就是这种传统的天道观专家,他们讲的天道,就是指预示人事吉凶的天意。他们把人们从观察自然中所积累的科学知识统统用来论证天意对人事的干预,制造宗教迷信。子产对占星术利用天道宣传迷信持否定态度,他不承认有个神秘的天可干预人事。他指出了天道与人道的区别,抨击了天人感应的迷信言论。这说明在春秋时代,宗教的天道迷信思想开始没落,人们已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思想束缚。晏婴论和同原文A B齐侯至自田①,晏子侍于遄台②,子犹驰而造焉③。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37中国哲学名著选读92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④,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⑤,济其不及,以泄其过⑥,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⑦,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⑧,民无争心。故诗曰:‘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嘏无言,时靡有争⑨。‘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CD,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CE,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CF,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诗》曰‘德音不瑕CG.’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CH,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左传》昭公二十年)注释A B①齐侯:齐景公。至自田:从打猎的地方回来。②晏子:晏婴,字平仲,春秋时齐国大夫。遄(chuán船)台:薄姑城内的高台,在今山东临淄县西五十里,俗称戏马台。③子犹:即梁丘据。驰而造:乘车很快地去问候。④醯(xī昔):醋。醢(hǎi海):肉酱。梅:酸梅。3803中国哲学名著选读⑤燀(chǎn产):炊烧。宰夫:厨师。和:调和。齐:同“剂”,调剂。齐之以味:按照口味的要求来调剂它。⑥济:增加。泄:减少⑦否:不可。⑧干:犯。不干:人们不犯法。⑨见《诗经。商颂。烈祖》,这是赞美殷中宗太戊的诗。鬷(zōng宗):总。嘏(jiǎ假):一作“假”,大。这是说,殷中宗的政治如调和的羹汤一样,群臣恭敬平和,大众都寂然无言,当时没有任何争讼。济:调剂。五味:甘、苦、辛、酸、咸。和:协调。五声:宫、C D商、角、徵、羽。一气:指唱歌,口奏乐都要用专一的力气。二体:舞有文舞、武C E舞二体,文舞执羽豳,武舞执干戚。三类:乐以诗为主,《诗经》有风、雅、颂三类。四物:四方之物,如金、石、丝、竹、匏、土、革、木,杂用这些东西制造乐器。六律:黄钟、大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七音: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八风: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方之风。九歌:赞美“九功”之歌,六府三事为九功。六府是指储藏水、火、金、木、土、谷六种物质的处所。三事是指正德(指道德修养)、利用(指财富的管理使用)、厚生(指生活的改善与提高)。周:密。C F见《诗经。豳(bīn宾)风。狼跋》。德音:好的音乐。不瑕:没C G有缺失。专壹:专弹一个音阶。C H39中国哲学名著选读13简析A B“晏婴论和同”这一标题原文无,是另外加的。这段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晏婴继承了史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观点,对“和”与“同”两范畴作了严格的区别。他认为,“和”如同调羹,水火五味相济,才能做成人们爱吃的羹;又如演奏音乐,五声六律相济,才能演奏出人们爱听的乐声。“和”表现在政治上,那就是君臣所说的话都有可有否,即有肯定有否定。只有肯定与否定这样两种不同意见的斗争,才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做到政平民和。由此看来,晏婴认为“和”是集合许多不同的对立因素而成的统一体,它表明了只有在对立统一的状态下,经过对立面的互相作用,才能产生完美的事物。与此相反,梁丘据只当齐景公的应声虫,齐景公说什么,他说什么,这正如“以水济水”,做出来的不是羹,而仍然是水,有谁愿喝它?这又正如弹琴,如果只拨动一根琴弦,弹出来的不是音乐,而只是单一的调子,有谁愿意听它?这就不是“和”,而是“同”。这说明“同”只是简单的同一,它抹煞矛盾,取消对立面的互相作用,变成绝对的同一,这就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晏婴对“和”与“同”差异的认识,是对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认识论方面是有价值的。但他片面强调“和”,忽视对立面的互相转化。史墨克服了这一弱点,注意了矛盾的互相转化。4023中国哲学名著选读晋史墨论物生有两原文A B赵简子问于史墨曰①:“季氏出其君,而民服焉,诸侯与之②;君死于外而莫之或罪,何也③?”对曰:“物生有两、有三、有五、有陪贰④。故天有三辰,地有五行,体有左右,各有妃耦,王有公,诸侯有卿,皆有贰也⑤。天生季氏,以贰鲁侯,为日久矣。民之服焉,不亦宜乎!鲁君世从其失,季氏世修其勤⑥,民忘君矣。虽死于外,其谁矜之⑦?社稷无常奉⑧,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故《诗》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⑨三后之姓于今为庶CD,主所知也CE.在《易》卦,雷乘乾曰《大壮》CF,天之道也。“(《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注释A B①赵简子:即赵鞅,晋国的执政贵族。史墨:晋国的史官,春秋末年著名思想家。②季氏:鲁国大夫季平子。君:指鲁昭公。与:赞同。这是说,鲁国大夫季氏把鲁昭公赶出国,而老百姓服从季氏,诸侯也承认季氏的统治。41中国哲学名著选读33③这是说,鲁昭公与季氏斗争失败,逃出鲁国死于乾侯,但是没有人认为季氏有罪。④陪贰:配偶。另一说,“陪”和“贰”都有副的意思,“陪贰”即辅助的意思。这是说,万物生来有时是两个在一起,有时是三个在一起,有时是五个在一起,都有其配偶和主从。⑤三辰:日、月、星。妃:通“配”。耦:即“偶”。⑥世从其失:世世代代放纵失政。修其勤:勤劳治理政事。⑦矜(jīn今):怜悯,怜惜。⑧社稷:原指土神和谷神,只有天子或国君才有权祭祀社稷,是国家政权的标志。奉:供奉。社稷无常奉:是说供奉社稷之神的人没有固定,即君主的王位是不能常保的。⑨见《诗经。小雅。十月之交》。这是说,高岸崩陷,变成洼地;深谷填塞,反成山陵。三后:指虞、夏、商三个朝代的君主。姓:氏族。庶:庶人,指C D一般的百姓。主:指赵简子。C E易:指《周易》。雷:指震卦,其卦象为,象征雷和臣。乾:C F指乾卦,其卦象为,象征天和君。雷乘乾:是说震卦在乾卦之上。大壮:卦名,其卦象为,即震卦在乾卦之上,这就象征臣在君之上,表示臣强于君,必然引起君臣易位。简析A B“晋史墨论物生有两”这一标题原文无,是另外加的。这段,主要论述了鲁国的政权由国君转移到大夫手里是合理的。这种合理性,史墨是通过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中对立面互相4243中国哲学名著选读斗争转化规律的阐述来论证的。史墨认为,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各种事物在生长过程中本来就存在着两个对立面(“物生有两”),这两个对立面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一主一辅,这正如“有陪贰”,“各有妃耦”,“王有公,诸侯有卿”,王、侯、公、卿都不是一人专权,而是都有副手。作为一主一辅的矛盾对立方面是互相依存,又是互相斗争的,通过斗争而互相转化,高山可以变成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不仅自然现象是这样,社会现象也是这样。君主的统治地位不是永恒的,君臣上下的关系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如三代帝王的子孙现在都变成了普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