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掀开经本二百五十面,请看第二行: 【佛时外道,每将世间事物层层分析,分析至於不可分,而犹执为实有。正如今之化学家,分析世界各物,为分子、原子、电子,依然执为实有。二乘知微尘可析为邻虚,知一切皆空,然不及大乘之能作体空观也。】 我们看这一段,这是起这个意思,前面都曾经说过。由此可知,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距离我们现在已经相当的遥远,从中国历史上所记载的,佛出世到今天有三千多年,即使是外国人的考据,也超过二千五百年,时代相当的久远。但是在那个时候,印度这些外道他们就相当的聪明,用分析的方法观察出物质的现象,但是分析到最小的,他还是执著这个物质存在,这就像现代的科学家一样。但是最近这二、三十年来,科技比从前进步太多了。以前分析到原子、电子,他们还是执著这个东西是存在的、是实有的。可是最近由於科技的发达,观察更为微细,发现到物质的现象是波动。如果能够讲到波动,这是现在科学家已经承认了;换句话说,这基本的物质到底是存在还是不存在?跟佛经上所讲的逐渐逐渐接近了。 佛对於这些事情,在经典里面讲得很详细,告诉我们物质怎么样变现出来的,怎么样发展,而成为宇宙之间一切的现象。纵然是发展如此复杂的现象,佛告诉我们,这个相是幻相,不是实在的,这个相是假相,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般若 心经》几乎每一个学佛的人天天在念,「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就是物质,就是物质的现象,实实在在,空有是一不是二。小乘人也像现代科学家一样,用分析的方法,分析到极微之微,知道所有一切物相不可得;但是他比不上大乘菩萨,大乘菩萨用不著这么麻烦去分析,用不著。他的智慧高,虽然没有佛的五眼,也有与佛相似观察的能力,知道一切法当体即空,这叫做体空观。我们常念《般若 经》,念得很熟,而没有得般若 的受用,就是我们虽念而不知道作观,没有能够把佛经里面这些重要的经句,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与生活里面点点滴滴去做一个比较,这样子我们才能够得受用。这句经文里面众字,我们看末后这一段: 【众字之义,谓凡由集合而成者。】 微尘众,集合而成就是我们一般讲的因缘生法。因缘就是许多条件聚合而成的。凡是聚合而成的: 【便知是空,不可执实。】 不能够执著这是实有的。从哪个地方观察起?最好从我们自己的身体,我们身体是四大五蕴集合而成的,这个身体是因缘生法,也不违背这个原则。既然是因缘生法,当然是当体即空,所以不能把这个身体执著是实实在在有的。从这个地方看,从这个地方下手,拿这个来作观。这是物质、色法,心法也用《金刚经》上一句经文,「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我们起心动念,要时时能体会《金刚经》讲的这个意思、讲的这个道理,希望把《般若 经》中的道理,於我们事相当中、物相当中去检验一下,这就叫做作观,这就叫做用功。不检验不知道,经是经,念头是念头,行为是行为,彼此互不相干。如果一检验,关系就密切了,晓得身心境界俱不可得,我们妄念自然就平息,妄念就没有了。妄念没有了,心定了,心定那就好了,你的真心本性就现前。佛法教导一切众生,真正的目的就在此地,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目的是教我们作佛,教我们了生死、出三界,教我们作佛作祖。怎么个作法?不用这个功夫,你不能契入诸佛菩萨的真实境界。所以,执著这个东西实在的,错了!那是凡夫的知见。知道一切法不可得,那是佛知佛见,他看到真相。 【今之科学家云,物质形成於场。】 这是近代的科学家发现的。什么叫场?底下有个简单的注解: 【场乃具有能量强度之空间,其中并无一物。】 这个就接近於佛法所讲的邻虚,这个说法说得好。 【又有谓一切物质都是波之现象。又有谓,元质点的世界,是一个反复生成和消灭的世界。】 这是近代科学家所说的,这种说法,真的与佛经上讲的愈来愈接近。与《心经》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思似乎好像很接近。为什么不说它跟《般若 经》上讲的是一样的?我们还用个相似,那是科学家虽然观测出来,虽然说出来,他没放下,他还是执著有。换句话说,他依旧是凡夫,不是圣人,依旧出不了三界六道。这个讲法、观察,跟佛经上所说的接近。如果他真的明白了,彻底明白了,我相信他一定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了。这一放下,最低限度他证阿罗汉果,他之所以证不了果,就是放不下。这一点我们应该要警惕。我们能不能放下?这些科学家们是利用现代进步的科学技术,观察到这个现象,我们没有这个机缘,没有亲自见到。但是这些科学家决定不是妄语,他的论文公布之后,为其他国家地区的科学家所认同、所肯定,这不是虚妄的,我们信得过。 我们学佛,尤其是受过三皈五戒,期许自己做一个佛的弟子,佛弟子对老师的话怎能不相信?老师在经中为我们说的,我们也要像相信近代科学家所发现、所说的一样,我们更进一步,要看破、要放下,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看破、放下之后的境界就不一样了,所谓是超凡入圣。这正是诸佛如来对我们殷切的期望,我们应当做到这一点,这才不辜负世尊为我们说法。再看底下这一段,释其所以,释是解释,解释其所以然的道理: 经【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则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 佛说法的善巧,我们必须细心去领会,这个句子在《金刚经》里面很多。 【凡是讲到则非】 小注里头有。 【约一如之法性,明其本来是空。】 从体上说,从性上说,「则非微尘众」。换句话说,清净心中哪有此物?这个东西到底是怎么来的?前面已经说过,这个地方不再重复了。「是名微尘众」,「是名」是从现相上说的,这个现相是因缘所生。什么因缘?是众生无始劫来、无量劫来的妄想分别执著的习气,本来是空寂的。在空寂里面凝结的现相,这个现相不是真有。如果我们要说,空中本来没有,为什么会有这个现相?你说凝结的现相,这个难以相信!实实在在说,这种现相很平常,你要不相信,你仔细去观察观察,空中有没有相?没有相。没有相,你把两个眼睛瞪大,仔细去看,看上十分钟、二十分钟,空中有相了,你会看到现相。为什么看到现相?眼睛看疲劳了,你眼睛要是害眼病,你看到这个虚空就会现相,眼睛疲劳的时候,看到这个也有现相。这个方法不是我发明的,释迦牟尼佛在《楞严经》上讲的。耳根疲劳了,会听到奇奇怪怪的声音。确实没有声音,别人没听到,你为什么听到?疲劳、累了。由此可知,那个相真的是假的,不能说没有相,他真有相,相不是真的,当体即空,了不可得。 我们现在感觉的这个现相,那是极其粗的现相,但是诸位要晓得,粗相是从细相里头变迁出来,变化出来的。而且这个现相,我们前面讲了很多次,是众生业因果报生灭的相续相,是这么回事情。所以科学家讲波动,很有道理,确确实实是波动,这个波动就是佛经里面讲的「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就是波动。为什么会有波动?不觉,迷了。迷了就动,觉了就不动,迷跟觉的差别现相就在此地。我们如果问问自己,我现在是觉了,还是迷了,用这个方法来观察,觉迷就清清楚楚。迷的现象,心里妄动,想东想西,妄想停不住,这是迷。真正觉悟的人,没有妄想,心是定的,心是清净的,那是觉悟。所以我们自己好好想想,自己这个心是定的还是乱动?如果是乱动,你就要记住,迷,没觉悟!果然心定了,那就知道觉悟了,这个时候不迷了。要想觉悟,要想不迷,一定要万缘放下,《般若 经》上跟我们讲得这么多,无非是帮助我们看破,让我们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明白了,这才肯放下,放下不简单!才肯。 有这个现相,就不无假名。有这些现相,佛要为我们说明这些现相的真相,那总要建立名词术语,我们彼此沟通就方便。所以名词是为了沟通方便而建立的,也不是真的,是因缘生法。 【佛说者,显示觉智洞照,法性本空,法相皆幻。】 这个经文里面,「佛说微尘众」,他不是说如来说,《金刚经》这个句子也很多。佛说跟如来说,意思不一样,佛说是证果之人他说的,如果用如来,那是从自性上说的,所以它的意思不相同。「佛说」,显示这个人修行证果,证到究竟圆满的果位,也就是烦恼断尽了,见思、尘沙、无明都断干净了。觉智圆明,洞照,照见什么?底下这两句,宇宙人生的真相,「法性本空,法相皆幻。」有性决定有相,性相决定起作用;性的作用就是现相,性相一如,性相不二。性体是空寂的,法相哪里会实有?法相讲实有是决定讲不通的,那性相怎么能一如?所以法相是假的,梦幻泡影。 【当其有时,便是空时。】 这是如来的知见,我们凡夫颠倒错乱,颠倒在哪里?错在哪里?就错在这个地方,我们把法相当作真实的,不知道一切相是幻有,不是真有。当其有时,便是空时。 【因微尘之本空,便可类推而知世界皆空。】 所以佛法讲万法皆空,我们今天讲物质现象,构成现象的基本物质是波动,没有实体。宇宙这些万象,构成它的是波动的没有实体的东西,这些现相怎么会是真实的?理上讲不通。理上讲不通,我们感觉事上好像是这样的,这真是我们看走了眼,看错了。实在讲,事实上也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个意思很深、很广、很精微,要细心去体会,细心去观察,能得到一点消息,对我们的修学就有很大的帮助。对於断烦恼、证菩提,知道小而微尘,大而世界,都是因缘生法,了不可得。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 经【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 须菩提尊者的确非常聪明,这是须菩提尊者所说的,叫著世尊,「如来所说」,这个意思就是说,就从真如本性上说,「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我们看注解: 【三千大千世界,名为应身教化之境,此境为一切众生所依。】 一切众生的生活,依靠什么?要依靠世界。譬如我们,我们得人身,虽然时间不长,短短的数十年之间,我们一定要依靠这个世界才能生活,不能离开世界,所以是一切众生依靠生存的。 【如来为利益一切众生,随缘显现,以教化耳,不住著此境也。】 诸佛菩萨也示现在我们这个世界,跟我们同住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我们在这个世间,是业因果报所变现的,所以不得自在。过去生中造的善因,这一生当中感善果;造作的恶因感恶果,因缘果报,所以不自在。诸佛菩萨到我们这个世间来示现,跟我们和光同尘,他是感应现身的,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他现的这个身自在。自在在哪里?不著相。虽示现在这个世间,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他是自在的,这样子教化一切众生。 【如是而说,正所以开示众生,应观世界非实。】 古德教给我们读经、听教,平常你读诵经典,听教就是听讲经说法,贵在随文入观。随著经文,随著说法的音声,你就能契入这个境界,这个高明。所以佛当年讲经,听众当中一部经还没有听完就开悟、就证果了,他为什么有这个能力?随文入观。要怎样才能达到随文入观?马鸣菩萨告诉我们,《大乘起信论》里头所说的:「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就能随文入观。真的读到哪里,这个境界就入到哪里,马上就提升,非常明显的提升。虽然提升到很高的境界,可是会退转,我们没有证得阿鞞跋致,它会退转;因为会退转,我们天天读、天天听,一退转再把它拉起来。这是自古以来修行人成功的秘诀,不断的薰习,时时刻刻要拉自己一把。读这个地方你就晓得,众生非众生,世界非世界,常常读诵,常常思惟,我们把宇宙人生就看淡了,不那么执著,不那么计较,你就得自在,你就能恢复到自性。 【是名而不住著。世界不著,则一切不著。】 跟你讲众生非实、世界非实,是教你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目的在哪里?末后这句说: 【乃能令本具之法身出障】 法身是本有的,本有的为什么不能现前?有障碍。什么障碍?执著众生是实有的,执著世界是实有的,你本具的法身永远不能现前。所以你一定要晓得,众生、世界、身心、万法全是假的。知道全是假的,你觉悟了,你的解圆了,知见圆了。下面是功夫,功夫是放下。对於这些事情不再放在心里,你的障碍就没有了,本具的法身就能现前,出障就现前了。再看底下这段经文,也是《金刚经》里面最精彩的一段。 经【何以故?若世界实有,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一合,就是合而为一的意思。】 实在讲,所有一切种种法,都是无量因缘合而为一,现的这个相。乃至小到一微尘,我们今天知道,微尘不单纯,也是许许多多基本粒子组合的。为什么组合这个相?因缘非常复杂,不是单纯的,不是偶然的。世出世间绝对没有偶然之事,有事必有理,有果必有因。 【虽闻界可碎尘,世界可以把它分析成微尘,然其未碎时,其合而为一之相,明明有也。】 这个世界我们没有把它碾碎为微尘,那这个世界不是明明有吗?这是凡夫的情执,我们讲是迷情的执著。 【长老为遮此执,所以彻底破之。】 有这种执著的人的确太多了。这个执著不打破,刚才讲了,纵然你开了圆解,你依旧放不下,依旧不得受用。所以须菩提尊者再进一步,知道我们病根之所在,就在这个病根的地方下手,帮助我们把这个微细、无始劫来牢不可破的习气把它连根拔除。所以有这一问,这一问的用意太深了。 【不但因其可碎,知非实有。】 现代科学家用科学仪器,把最小的物质分解开来,分解开就是打碎,晓得它不是真实的。 【即其未碎,亦非实有。】 那才叫真的聪明!这个世界没有把它打碎变成微尘,现在这个世界的相在;相虽然在,你一眼就看破,它是微尘,微尘集聚的相,这是一合相。所有一切的现象都是一合相,种种因缘聚合而现的现象,大到世界,小到微尘,都是一合相。 【则非、是名,言其不过假名,怎么说都是个假名,本来无实也。意明必须实有,方是一合相。】 诸位能不能体会到这个深义?这个意思深了。如果基本的物质真有,确实存在,它组合的这个现相这才能称之为一合相。可是基本的物质,今天讲的基本粒子没有,是波动的现象,根本不存在。所以是否定,没有物质的存在。基本的物质既然是虚的,不是实在的,它组合的这个现相怎么是实在的?没有这个道理。这个意思很深很深,这真的是进了一步,进了一大步。这个意思你要是能够参透,你真的明白了,你才会点头,一切万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真的承认,你真的明了了;换句话说,你也真的放下了。依旧不能放下,还是堕在一合相里,不知道佛讲的一合相也是假名而已,有名无实。所以尊者这一段问的意思很深很深。 【意明必须实有,方是一合相。今一合相既无一定,则世界之为当体即空,彰彰明甚。】 「彰」就是非常明显的暴露在外面,一丝毫隐瞒都没有,太清楚、太明白了;事实真相真的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从这个地方,我们能够体会到,诸佛菩萨怎么不自在?真正得大解脱,究竟圆满的解脱,「法身、般若 、解脱」三德圆满的现前了。他们的受用就是「常乐我净」,我们凡夫这四个字都没有,凡夫叫四颠倒。他真正得到了。「常」是永恒,不生不灭,这是常。「乐」是离一切忧悲苦恼,永远摆脱了,苦乐忧喜永远没有了,那叫真乐。「我」是主宰的意思,自己真正做得了主宰。「净」是身心清净,一尘不染。这是他的受用。尊者说得好,问也问得好,我们再看世尊的答覆,看释迦牟尼佛怎么说的。 经【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这一段文要不细说,真的很难体会。我们看注解: 【一合相者,一不定一,合不定合。故曰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 佛这个讲法,比须菩提尊者前面所说的更深、更广、更微细,真的是所谓彻法底源,宇宙人生的根源。一合相实在讲是方便说,不是真实说。说一合相,凡夫之人贪著其事,凡夫能够接受,他能够理解,他能够懂。从粗显的,譬如我们今天科学里面讲,如果从原子、从电子、从中子、质子,以这个为单位来讲起,一合相,这我们大家都会承认,没有问题。可是中子、质子再分析,问题就来了,再往深一层去观察,问题来了,不往下去没有问题,一合相没有问题,再往底下去追究,它就有问题。问题在哪里?物质根本不存在,它根本没有,「一」到哪里去找?「一」尚且没有,怎么「合」?所以这是彻法底源的意思,一也没有,合也没有。「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佛这一句话,大智慧的须菩提尊者,他们这样的人,听佛这一说都能明了。底下说: 【若说世界真是一合,岂非微尘亦真是一合。】 我们今天所讲的原子、中子、质子,真的是一合,大而世界,小而微尘,那真的是一合相。「而世界非世界,乃微尘也。」这个话我们可以接受,我们可以理解。世界的确没有,为什么?微尘聚合的,是一合相。下面这一句就难懂: 【微尘非微尘,乃本空也。】 这个事实,现代科学家逐渐逐渐已经接近到证实、证明了,微尘本空。 【微尘本空,由是可知世界之一合相亦复本空。】 如果说微尘不空,世界的一合相是讲得通的;微尘本空,世界的一合相就成了问题。由是可知,世界之一合相亦复本空。 【岂非一即非一,合即非合耶。】 这是佛说「则是不可说」,佛这句话这个意思很广。这里面含摄种种不同的根机,大机的人体会得深、体会得透彻,小根器的人体会得浅,浅也得受用,不是不得受用,这种说法真的是善巧方便。看底下的注解: 【约清净性言,则都无此事。】 如果讲清净心,真如本性里面没有这个事情,清净心中跟诸位说,无佛无众生,无微尘无世界,清净心中没有这些东西。 【凡夫之人贪著其事。其事,泛指一切事相。】 我们佛门里面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凡夫贪著其事。 【言凡情非正知也】 凡夫对於宇宙人生情见,情见就是迷、不觉,以为是这样的;殊不知他看错了,他不是正知。 【因其向外驰求,故於事相,起贪恋而生执著。】 凡夫的病在哪里?病在向外求,心外求法,向外求;向外求是从相上求,著相不见性。最近的一个外面现相,身体,执著这个身体,保养这个身体,爱惜这个身体,贪恋这个身体,这都是向外驰求。再要扩展出去,身外之物无量无边,这就造业了。六道就这么来的,十法界也是这么来的,因为你贪恋世间五欲六尘,这就变成六道轮回;因为你贪恋佛法,贪恋出世间法,那就变成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这是十法界。十法界都是妄想执著变现出来的,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十法界没有了。没有之后是什么境界?不得已取一个假名叫「一真法界」,不得已用一个假的言说,你证得清净法身。用《金刚经》上的话,这都是「即非是名」,都是假名。 【欲净凡情,须开正知。】 要把凡情淘汰尽,不迷了,永远不迷了,一定要开正知。正知是佛知佛见,《法华经》上所说的开佛知见、入佛知见。 【当知一合相,当离名字言说,当於不可说处领会。】 这就是我刚才说的,佛说这句话,种种根性的人体会不一样,大根性、小根性就在佛这一句,则是不可说,「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从这里头去体会。 【不可贪著其事】 佛说一合相,贪著一合相,错了。实在讲,佛菩萨唯恐我们听了这个话,没有懂他的意思,贪著言教,贪著名相,贪著言说,这就错了。决定不能贪著,要离言说、离名字,一合相是名字,名词术语;离心缘相。 【如此,方能解如来所说义。】 你才真正懂得佛所说的意思,愿解如来真实义。得以随顺契入,这就是古德所讲的随文入观,你能够契入。 【尘界如此】 尘是微尘,界是世界,一个是最小的,一个是最大的。我们不得已说,不这个说法不行,无话可说,微尘世界是一合相。 【色身亦然】 我们这个身体也是一合相。 【凡夫所以贪著色身为我者,由於不知是五蕴假合耳。若知除五蕴外无此色身,便不致於贪著矣。】 哪一个众生不贪著他的身相?再丑陋的众生,他也贪著他的身相。畜生、饿鬼、地狱没有一个不贪,他要不贪著他的身相,他的问题就解决了。为什么会堕三途?为什么会堕地狱?贪著身相。我们今天念佛为什么不能往生?贪著身相,念佛不能往生。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身是什么?身也是一合相,四大五蕴众缘和合而现起这么一个现相,这个现相也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诸位,如果你能够契入,入这个境界,你生死就自在。生死自在;换句话说,没有生死了,你得大自在了。 佛这些话,我们读得太多、听得太多,为什么就做不到?做不到,就是不能将佛这些话、这些道理,时时刻刻在我们身心活动当中去勘验、去体会,我们没做这个功夫。听经是听经,读经是读经,与我们起心动念、所有一切生活的活动,没有把它连起来。真正修行人,就是把经典所讲的这些道理,这些原理原则,跟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结合成一体,用佛理来勘验我们的起心动念、勘验我们的行为,用我们自己起心动念一切行为,来体会经义,体会佛所讲的这些道理,讲的这些原则原理,这叫做真修行,这叫做会用功。所以修行,诸位要知道,不是每天念几部经,这个大家都搞错了。还有一些人,「我早晚功课都不缺,我修得不错!」一天到晚贪瞋痴慢,还修得不错?其实跟佛所说的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所以一定要晓得,我们身体的物质,物质是什么?四大。四大是什么?就是现在科学家讲的原子、电子、基本粒子,四大就是这个东西,这是最小的物质。最小的物质,为什么称它四大?它有四大特性,最小的物质它有四大特性。第一个,它已经形成一个物体,你可以能观察得到,这叫「地大」,它已经形成一个物体。佛菩萨、阿罗汉有天眼,能看见微尘,阿罗汉的天眼可以看到微尘。菩萨的法眼,那就看得更仔细、更透彻,看到波动。这个基本的物质,刚才讲了,它形成物质你可以能观察得到,这是地大。我们现在人讲它带电,在我们佛法讲,火大,「火大」是带阳电,「水大」是带阴电,它带电,这是水大、火大。它是动的,它不是静止的,这个现在看得很明显,它是动的,动的就叫做「风大」。风是动的,不动就不叫风。它有四大特性,它的性质,它已经形成一个很小的物质;我们用普通话来讲,它有温度,它有湿度,其实温度、湿度,现代人讲带阳电、带阴电,阳电就是温度,阴电就是湿度,它带电;它是动的,组成我们的肉身。我们这个身体,这是无量无数的这些基本粒子组成的,这个东西散开了,身体就没有了,聚起来现这个相,散掉就没有这个相。这个相是假相,缘聚缘散。真正明白了,缘聚,这个相不生;缘散,这个相也没灭,哪有生灭?找生灭,了不可得,只有缘聚缘散的现象,这里头找不到生灭。 五蕴其余的四个,受想行识是心法。我们人是动物,除了物质的肉体之外,他有精神的作用,精神这一部分叫心法。「受」,他有感受,有苦乐忧喜的感受。「想」,他会打妄想,他有想像,这个想里面包括妄想分别执著,都包括在想里头。「行」,行的意思比较深,行是不住,它不停。我们念头不停,一个念头灭了,底下一个念头生,不会一个念头停在那里,不可能!念头有生灭,生灭就是无常。所以四念处里头「观心无常」,你那个心、念头,一个念头起,一个念头灭,一天不晓得多少念头生灭。佛跟我们讲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什么生灭?念头生灭;就是妄想。最后是「识」,受想行识,识就是妄想心的本体,迷了就叫识,觉悟了就叫性,觉悟了就是真如本性。觉悟之后,妄想没有了,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没有了,那是觉悟;还有妄想分别执著,迷而不觉,不要以为自己觉悟了。正如同一个人生病,不要以为没病;知道病,好!为什么?你还会求医,你还有救;自己一身病以为没有病,那没救了!为什么?他不求医,哪一天病发作,只有死路一条,没救了!所以一定要觉悟。了解我们身体,除四大五蕴之外,了不可得,我们对这个身跟心都不起贪恋,身心世界统统要放下。身心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世界,大的世界,小的微尘,也是一合相,也是不可得。说这些话,就是教给我们,身心世界统统是虚妄的,统统是假有的。你实在不能够体会,你就想到一合相,众缘和合生起这么个幻相,你从这个地方去体会。逐渐逐渐你能看破、你能放下,那就好!这就不至於贪著,断贪的烦恼。贪是无量无边烦恼的根源,总根源,这个东西拔掉之后,你的病就好了,都没有了。瞋恚,贪不到才瞋恚,这一贪就到手,他怎么会瞋恚?贪不到才瞋恚。所以总根就是贪,贪就是这么起来的,贪之所以难拔除,你才晓得佛讲《般若 经》,帮助我们把根本烦恼连根拔除。 【说非一非多,即是说不增不减。他如不生不灭等句,皆同此意。】 这是我们常说,闻一知十,知道世尊说法说一个原则、一个原理,我们就能够通达一切法。佛为什么说许许多多?因为众生根性不相同,有些人在这一句里头,说不生不灭他明白了,有些人在不增不减这上面明白了。其实怎么说法都是一个意思,这也显示佛无有定法可说。佛实在无有法可说,佛说法是应种种不同的根机。 【总之,明得界非界、尘非尘之义。】 世界非世界,微尘非微尘,这个经上讲的「则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则非世界,是名世界」,你常常想著这个意思。 【便恍然於世间】 恍然是大悟,明白、清楚了。 【所有大小、高低、来去、一多、总别、增减、贤愚、净秽等等对待之名相。】 凡是相对的,「大小」,在世界上讲,世界是大,微尘是小,这一对,以我们凡夫的身,色身跟受想行识的心是一对,色心是一对,都是对待的,凡是对待的, 【莫非虚幻,当体是空。】 对待相生,你想想看,能离开因缘吗?凡是对待的都是因缘相生,因缘就是对待的。缘生性空,所以说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还要执著它干什么?所以佛教给我们,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要用什么样的态度?随缘而不攀缘,这就对了。 【若明得诸法本空,便会归於性,而诸法一如矣,是法平等矣。】 大乘法里头常说「消归自性」,法相学者常说「转识成智」,这都是行门用功的重要纲领,重要的原理原则。我们也听得耳熟,讨论起来也会说,为什么做不到?这里说出来,你没有真正领会到诸法本空,你没有领会到;如果真正领会到诸法皆空,消归自性、转识成智,你自然就做到,自自然然就诸法一如、是法平等。是法平等,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诸法一如,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会归於性,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只要知道诸法本空,三心不可得,如来果地上的境界,讲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就是圆教初住菩萨这个境界,我们真的可以得到。不是得不到,确实可以得到。如果我们凡夫得不到的,佛在我们这个世间决定不讲,讲了有什么意思,讲了我们做不到。讲了我们做不到,佛怎么对得起我们?佛说的那些话都是吊胃口,开玩笑的,说得太高了,做不到的,佛就真的是对不起人。凡是佛说的,我们统统做得到。做得到,你为什做不到?自有原因,原因当然很多,很多原因里头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你对於事实真相没搞清楚,这是许许多多原因里头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而《般若 经》,就要把这个原因来对治,一定把宇宙人生真正的状况,给你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你了解身心世界都是缘起性空,都是没有自性,了不可得。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你就有办法契入,你念佛决定得生;不但往生净土,高品位往生。往生的时候预知时至,没有病苦,站著走,坐著走,真是自在!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人家有什么本事?就是了解诸法本空,了不可得,他统统放下了。我们今天念佛念了不少年,连个消息都没有。什么原因?执著一切法是有,还在这里头搞贪瞋痴慢,把我们无始劫以来向往的大事情给耽误掉了。所以这个地方说明诸法本空,这是非常要紧的义理、义趣。 【此为诸法空相之要义】 最重要的义理。 【解得此义,便可事事作如是观。】 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工作里面、待人接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用这个来勘验,就自己实际的生活行为体会经义,这是我们真修、真正用功的方法,这真干!开头做的时候,因为习气这个关系,也就是不习惯,偶尔提一下,过去就忘了。甚至於一天当中,一分钟的时间都提不起来,习气毛病!但是一定要警惕,所以为什么教你多读经,读经是提醒你要这么做。尤其是早晚功课,早课提醒自己,晚课反省。我教大家念阿弥陀佛,我教你念十声佛号,对於一个工作再繁忙的人,十声佛号一分钟就行了,一天念九次,每念一次提醒你一次。念这个佛号要能提起观照功夫,时间虽然短,很有效果,有力量,然后自自然然养成习惯。养成习惯,到功夫不间断的时候,那就是: 【观照功醇】 你的功夫醇了,醇就是打成一片,起心动念、一切作为都能体会经义,都能够与经典的理论、原则相应。 【便可证无生忍,而泯相入体矣。】 泯相入体是明心见性,念佛人念到理一心不乱,你能够证无生忍,无生忍的境界很高!为什么能证无生忍?因为你晓得,世界微尘是假的,不是真的,本来不生;我们自己的色心也是假的,也是本来不生。你能入这个境界,这是证得无生忍基本的条件,你虽然没有证得,但是你具有这个基本条件。底下一段说: 【正报、依报,为众生所不能须臾离者。】 正报是身体,依报是我生活依靠的环境,不能离开,衣食住行,一天都不能离开,一时一刻都不能离开。 【尚且虚幻无实】 这都是假的,不是真的,不是真有,何况其余!其他的更是假的,更不是真的。底下讲: 【则一切盛衰】 我们一般人讲,这个人走运、发财了,这是盛;这个人运不好,做什么事情不顺利,衰了。假的不是真的,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业因果报。一般人相信命运,相信命运是结果。妙善法师告诉我们:我们要相信造因,业因,你造善因,一定得善果;你造恶因,一定有恶报。你要相信造因,果报自然殊胜。不相信因,要想求一个好的果,那个错了。苦乐也是假的,也是空的。 【盛衰、苦乐、称讥、毁誉】 这八个字就是佛经常讲的八风,一个人最低限度要八风吹不动,这叫八风。称是称赞你、赞叹你,讥是讽刺你、讥笑你,毁是毁谤你,誉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荣誉。这八个字都是相对的,四对。一般人在生活当中,这八个字看得很重,分别执著,念念之中不肯放下,不知道这个就更假了,身心世界都是假的,都是空的,这些东西哪里有? 【其更为虚幻非实可知,何足贪恋执著哉。】 对於身外之物还是这样的计较,分别、执著、贪恋,那真是迷惑得相当重,迷得太重了。 【其他,一异】 佛在经上跟我们说的大原则、大纲领。 【凡圣、生灭、垢净】 像《中观论》里面,一部《中观论》只讲八个字,不一不异、不生不灭、不垢不净,都讲这些。诸位想想,它全是相对的。 【人我、彼此等相,莫不如是。】 全是空寂的,全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 【果能如是一眼觑定本不生之心源上,观照入去,便是所谓直指向上。】 宗门里面的功夫,也就是禅宗修学最高的指导原则在《金刚经》。中国禅宗从五祖忍和尚,传六祖惠能,往后代代相传,都用《金刚经》上讲的原理,做为修行最高的指导原则。宗门用这个方法,就在一切对待法当中,一眼看破,要看到它的根源,要看到它的真相,根源、真相从哪里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现相是从心生的,对待是识变的,妄想执著变现出来的,而在真心本性里面没有这个东西,没有这个事相,真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教你从这个地方观照入去。所有一切对待的境界里,你得到清净,你真的是返本归源。这就是禅宗最高的指导原则,所以禅宗的修行是从根本修。根本是什么?根本是真心本性,真心本性里头一法不立。所以这就是直指向上。用这个功夫的人: 【则胸襟当下开豁】 我们一般讲的心量,凡夫心量很小,容不得人,你能这样用功,心量立刻就扩大了。佛与大菩萨「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今天生活在这个世界,跟这个人不能相处,跟那个人过不去,心量太小,迷得太深,才会有这个现象,不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如果你心量拓开了,跟诸佛菩萨是好朋友,跟妖魔鬼怪也是好朋友,跟天人可以一起生活,跟饿鬼、地狱也可以一起生活,得大自在!哪里会有隔碍? 【烦恼当下消除】 你为什么有这么多烦恼?你烦恼从哪里来的?真正会用功的人,找,烦恼从哪里来,找,烦恼从哪里来的。果然会找,这一找烦恼没有了;没有了,你就要觉悟,原来烦恼本空。烦恼有,你真把烦恼找出来,找不出来。 就像禅宗二祖慧可一样,慧可心不安,找达摩祖师,求他替我安心。修行多少年,没有成就,心不安。达摩祖师说:「行!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他从这一句话就回光返照,找,找他那个不安的心。这一回光返照找了好久,找不到,回答了一句话:「我觅心了不可得」。觅心当然了不可得,《金刚经》上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你怎么能把心找到?觅心了不可得。达摩告诉他一句话:「我替你心安好了,没事了!」他在这一句话当中开悟了。他悟的什么,你晓不晓得?悟的是身心世界都不可得,不再打妄想。不再打妄想,不再生烦恼,他心不就安了吗?慧可大师的毛病,就是我们现前的毛病,他解决了,我们为什么解决不了?他之所以能够解决,他真干!他真的去找心。我们天天生烦恼,天天不安,不去找那个烦恼的心,你没去找。你果然回过头去找,你的问题解决了。所以佛法是心法,佛法不能在心外去求法,心外没有法,你向内求就能解决问题,你向外求是永远不能解决问题。烦恼当下消除,真的一点都不错。 【颠倒梦想当下远离】 这个颠倒梦想是妄想,妄想马上没有了,烦恼马上没有了;妄想、烦恼没有了,你就不是凡夫,你就是圣人。 【如此用功,方是直下承当,可称善用功人。】 会用功,你真会用功!我们听《金刚经》听到这个地方,还会不会用功?如果你真听懂,你真会了,恭喜你!你这一生念佛决定往生不退成佛,你超越三界,你永脱轮回了。只要明白这个道理,只要会用功,净宗法门万修万人去。念佛不能往生,是不明理,不会用功,盲修瞎练,那个去不了。明理的人、会用功的人,没有一个不成就。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一0三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103 请掀开经本二百五十四面,第五行,从注解第九段看起。 【圆觉经云: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 这是《圆觉经》上一段很重要的开示,教给我们修学的诀窍。经中所说跟《金刚经》上讲的意思完全相通,所以可以把它用来互相诠释。也就是用《圆觉经》来解释《金刚经》,用《金刚经》来解释《圆觉经》,这个意思格外的明显。可是这个境界很高,真正能够用得上,当然是很好,就怕用不上;实在用不上,那就老实念佛。知幻即离,什么是幻?《金刚经》上讲得透彻。最近这几次,世尊在本经里面告诉我们:不但微尘是幻妄,不是实在的,世界也是假的,说明了诸法空相。大乘佛法里面常说「万法皆空」,这一句话可以说已经变成佛门的口头禅,怎么个空法也很少人去过问它,空不了就解决不了问题。这个经上给我们说得明白,确确实实是空相。「相有体无」,这是如来的方便说,不是真实说;真实说,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外面的境界是空的、幻有、假有;里面呢?里面我们能够思惟,能够想像,能够记忆的,我们叫它做「心」,能执著的,经上告诉我们:「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也是空的。身心世界都是空相,都不是真实的,这叫幻。这个意思不能再细说了,前面一直讲下来,讲得很详细、很透彻。 观世音菩萨在《心经》里面告诉我们,他用般若 观照的功夫,这他讲得很清楚,「行深般若 波罗蜜多时」,这是用般若 的观照,「照见五蕴皆空」。五蕴包括世出世间一切法,有情、无情,我们今天讲的动物、植物、矿物,都超越不了五蕴的范围,五蕴皆空,於是他度一切苦厄。一切苦厄是什么?不只三苦、八苦,不止,六道轮回没有了,十法界也没有了。六道、十界都是苦,都是苦厄,他能够超越,超越到哪里去?到一真法界去。菩萨住一真法界。他为什么能照见?为什么能度一切苦厄?那就是《圆觉经》上讲的「知幻即离」,他明白了,身心世界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马上就放下。离就是放下,离不是离开这个境界,诸位要记住!心里面再也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心里面再也不把身心世界挂在心上,心离,心真的离了,离得彻底,离得究竟。为什么说离得彻底而究竟?因为他知幻。这四个字:「知幻」是开悟,大彻大悟;「即离」,离是功夫,离是放下,功夫!功夫就圆满。「不作方便」,直截了当,这的确是宗门里面所谓上上根人。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接引的对象就是这一类的根性,上上根性的人。 「离幻即觉」,这个地方的觉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有没有次第?没有,这叫做圆顿大法,所以经的名字叫《圆觉经》。圆是究竟圆满,没有次第。《华严经》上告诉我们,在修证的形相上来观察,有次第、有圆融。中下根人,修学证果有次第。像经上讲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这是有次第。上上乘人没有次第,没有次第的,叫它做圆融。圆融不碍次第,次第不碍圆融。这就好像我们到这个讲堂来听经,这个讲堂是在五层楼,从楼梯一阶一阶上来那叫次第;坐电梯上来的,就没有次第,那就圆融。但是你要晓得,你坐电梯上来,电梯还是一阶一阶的经过,所以行布跟圆融是一不是二。这是《华严经》上说的,诸位从这里去体会它的意思,圆融里面有次第,次第里面有圆融。离幻即觉,问题就是你是不是真的彻底放下? 《金刚经》讲到这个地方,愈讲愈精彩,重要的意思都在后面。我们在讲堂上看,同修们的福报不一样。讲前面,没有讲到这么深,没有讲到这么重要的地方,我们这个讲堂这一层跟底下一层都坐满了;现在讲到最重要的,人只剩下四分之一都不到。你要问什么原因?没有福报。他只有那么大的福报,只能听那么多,再听到究竟圆满,他没有那么大的福报,这是实实在在的。当然,他们还有依赖,录相带、录音带将来他还可以拿回家去听。但是听录音带,没有在现场听印象来得深刻,那是不得已。所以我们一看,真正有福报的人不多。福德不具足的人,还是占大多数!实在讲这段经文,就是这两句话,「知幻即离,离幻即觉」,顶重要的就是这两句话,跟《金刚经》上讲的义趣完全相同。 「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菩萨当然没有问题,让我们生起疑惑的是末世众生。末法时期的众生行吗?《圆觉经》是一部大经,经义跟《楞严经》非常接近,但是它有相当的深度。虽然有相当深度,如果我们有《金刚般若 》的基础,去涉猎这些圆教的了义经典就不难,《金刚经》的确是一把宝贵的钥匙。末世众生有没有这种人?有。正如同须菩提尊者在这部经上所问的,五五百年之后,还有没有人能够相信释迦牟尼佛讲的这些话?世尊为我们解释得很清楚,不要说是现代,再往后去,我们知道,世尊的末法一万年,这才过一千年,后面还有九千年。九千年之后,有没有人?还是有人。为什么在那个时候还有人相信?还有人能够依照这个方法来修行?这些人善根福德深厚,不是普通人!这是佛在大乘经上常常说的,《金刚经》上也说,他不是凡夫,久远劫来他就种植善根福德,善根福德非常深厚的人。 善根福德这么深厚,他为什么不证果,还在当凡夫?实在讲,这个话问得很好,问的是谁?就是我们这帮人。我们无量劫来,《无量寿经》上所说的,阿闍王子曾经供养四百亿佛,四百亿佛,诸位想想,那要经过多长的时间?就算是每一尊佛出世你都碰到,实在讲没有那么好运的人,哪有那么巧,佛一出世你就碰上?不见得是每一尊佛出世你碰上,但是你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无量劫!这样深厚的善根,听到释迦牟尼佛讲这个经典,生欢喜心。但是诸位要晓得,没有这样善根深厚的人,纵然听到,有机会闻到佛法,心不坚定,不能够依教奉行,不坚定。如果要是念佛往生,那他的善根福德比这个还要深厚。这是我们在经上看到的,阿闍王子曾经供养四百亿佛,听到释迦牟尼佛讲《无量寿经》,动了一个念头,希望自己将来成佛也要像阿弥陀佛一样,就动这么一个念头;还没有动念头「我要发心念佛往生」,没发这个心。然后我们就想到,《弥陀经》上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个善根少,少到什么程度?供养四百亿佛的善根都少,你才晓得修净土法门的人不可思议!修净土法门的人,决心这一生当中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只要这个决心下下去,再不退转,这个人就是菩萨,绝对不是凡夫。这个话也不是我说的,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上讲的。 我们今天在《金刚经》上,我们知道「幻」,能执著的心,三心不可得;所执著的一切法,法是因缘所生,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身心世界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我们今天知道这个是幻。不但佛是这么说的,近代西方科学家也是这么说的,他的说法跟佛在经典上讲的已经相当接近了。可以说我们「知」,现在问题,知是知,没有离。如果你在我们这个讲堂里面,你这一听马上就离,那就恭喜你,你当下就证果,你立刻就成佛了。古人所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个话不假!你想不想成佛?想成佛,离了,你马上就成佛。当然这个佛不是究竟圆满佛,但是确确实实是《金刚经》上所讲的诸佛如来。圆教初住菩萨就是诸佛如来,你真的是成佛,不是假的。问题是你肯不肯离,也就是你肯不肯放下,放下就是,离幻即觉。 这是说明大乘了义经的理论与方法,乃至於果证,末法时期的众生也有分,不要低估了自己,但是也不可以抬高自己。抬高自己,是贡高我慢;低估了自己,显得自己太懦弱无能,这都不行,都不能成就。要明理,要放下。实在不能完全放下,那我们就走次第;圆融没法子走,走次第,次第是逐渐逐渐放下。我们还拿比喻来说,你们从一楼到五楼来,你们从台阶一步一步上来,你爬到第二层,你一定舍第一层,你放下了!你放下第二层,你才能到第三层;放下第三层,你才能到第四层;四层也放下了,你才能到第五层。你不放下,你就得不到,一定要放下。次第是慢慢的放,先把身外之物放下。这个放下,跟诸位说,最要紧是从心里放下,我不再攀缘了。我每天三餐饭能吃得饱,能穿得暖,有个小房子住,就很好了,不要再贪求、再奢求,奢求是放不下。希望生活愈过愈简单,那你就是愈放愈多。放下的愈多,你就愈自在。为什么?你心里负担少,压力少。贪而无厌的人,心里负担沉重,压力很重,那就不自在,烦恼重重!能放下的人,烦恼少;烦恼轻,智慧就增长。所以他的生活,人家生活在圆满智慧之中,这真正是高人。一般凡夫是生活在烦恼里面,苦不堪言。这些事跟理,都要好好去想想。我们讲得很简单,讲了你也点头,但是你还是放不下。什么原因?没想通;果然想通,你就真的放下了,放下就明心见性。 「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刚才讲了,三界、六道、十法界都是幻的,所以称之为「诸幻」。三界六道从哪里来的,你要清楚;你搞不清楚,所以你不肯放下。佛在经上真的讲得很圆满、很透彻,十法界是从妄想里面生的,打妄想、起分别,这就有十法界。六道从哪里来的?六道是十法界里面的一个部分,执著来的。所以佛在《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证得的是什么?一真法界,真如本性,你不能证得,原因就是你有妄想,你有执著。还有一些人,有妄想他死不承认,「我没有妄想!」他没有妄想。没有妄想,你怎么会生在六道里头?不但你有妄想,你还有执著;你要是只有妄想,没有执著,你今天应该是阿罗汉、缘觉、菩萨、佛,你在四圣法界,你不应该在六道轮回。在六道里面的人,不但有妄想,还有严重的执著。这就是我们要承认,不承认不行。承认我有病,我晓得有病还有救,他还会去找医生、找大夫,要去治病;有病,不晓得自己有病,不承认自己有病,到病一发的时候那就没救,那才是可怕的事情。所以妄想执著统统放下,这就是离幻,那就觉了。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我们凡夫的的确确有超越十法界的机会。 佛法讲缘分,缘很重要!《弥陀经》上讲的善根、福德、因缘,缘分很要紧。纵然你有善根、福德,如果你这一生没有机会,没有遇到净宗的经典,没有遇到《金刚经》,没有遇到《圆觉经》,那你真的是没法子;纵然遇到,遇到了不懂。会念经,不懂经义没用处。为什么?他提不起修行的功夫,功夫是观照,提不起观照的功夫。所以经要解义,江居士在《讲义》里头说了多少次,不但要解义,要圆解,要解得透彻,解得圆满,然后你才知道怎么用功。不但你晓得怎么用功,你还会知道非这样用功不可,那么你的问题就解决了。所以,缘非常重要。 【此段经文正是此经注脚。此为一超直入圆顿要门。一切法门,无方便於此者也。】 这个话讲得没错,理上讲确确实实如是。但是这样根性的人,在中国历史上,佛教传到中国来,是公元六十七年,今年是一九九六年,将近两千年当中,佛教史里记载的只有一个人。唐朝的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只有这一个,他的确「知幻即离,离幻即觉」,我们就看到这一个人,就没有再看到第二个人。为什么没有第二个人?如果说是知得不够彻底,这的确可能,不能完全放下,这是占大多数,没有这么直截了当的。宗门里面的人物,有几年开悟的,明心见性的;有十几、二十年、三十年开悟的,明心见性的,这个我们在历史上看到不少,禅宗《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里面所记载的。但是像惠能大师这样,我们没有看到第二个人,他真的是知幻即离、离幻即觉,所以能大师给我们做见证。 「无方便於此者」,净土念佛往生也比不上它,也没有它这么直截了当,这个话全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我们今天还要抱住净土,原因就是我们放不下,我们离不开,这个没有办法,全身靠到阿弥陀佛,求阿弥陀佛帮忙,我们只好走这个路子。实在说,纵然你能够知幻即离、离幻即觉,十方诸佛还是劝你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为什么?你看看文殊、普贤,《无量寿经》上第二品前面列的「贤护等十六正士」,那十六个人是等觉菩萨,不是普通人,他们的果证,跟文殊、普贤没有两样,跟观音、势至完全相同,为什么还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快,时间缩短。就像此地讲的,确实一切法门没有比这个更方便的,知幻即离,离幻即觉,圆教初住菩萨。你要想成佛,还要修三大阿僧只劫,如果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一小劫的时间都不需要,太快了,这是说明为什么十方等觉菩萨还要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江味农居士一生研究《金刚经》,他这一本《金刚经讲义》,四十年的心得报告。他真的透彻明了,他老人家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真正透彻了,一定是这么做法。 【佛说一句法,包含无量义,可作种种解,故谓之圆音。】 圆是圆满。为什么佛说一句法含无量义?不但是大乘了义经,字字句句含无量义,小乘、方等是不是也是这样的?给各位说,也是这样的,这个我们要知道。为什么都是这样的?因为世尊字字句句从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它不是从分别妄想里头流出来的。我们世间的凡夫,文章写得再好,书著得再好,都是不了义,为什么?从思惟、想像、思考里面流出来的,在佛法里面讲,意识心里面流出来的,是八识心;而诸佛菩萨转八识成四智,四智就是真如本性。所以字字句句流出来的源头不一样,根源不相同,一个是从自性里流的,一个是从意识里流的,那怎么会一样?识心里面流出来的,就有分别、有执著,那个意思有尽。佛的经典是从心性里流出来的,意思无有穷尽,所以它含无量义,所以能作种种解。特别是学教的,学经教的不能不知道。我常说:佛经没有意思,佛经不能讲解,这个在前面都详细跟大家报告过,佛经没有意思。释迦牟尼佛自己也说,佛不但无有定法可说,佛无有法可说。我们学佛的人,对於佛的经典要用什么态度?佛既然是无有法可说,我们应该要无有法可闻,那就对了。所以经典受持,老实念,不要去想它的意思。你想它的意思,叫胡思乱想,它没有意思,你怎么会想出意思来。你想出那个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你怎么想,都不是佛的意思,佛没有意思。所以你几时没有意思,你就入了佛的境界;没有意思的时候,见性,明心见性。凡夫之人要是来问你这个经是什么意思,你就头头是道跟他讲,讲凡夫的意思,这就无量义了。你真正要是能通达无意思的时候,讲经就活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无论什么根性的人,你接触,你都会讲得头头是道。大家要晓得,无意思里头才会出无量义,有一个意思,死的,再不能作第二个意思讲。 佛的经典,当然特别是《金刚经》,《金刚经》因为过去有五祖忍和尚、六祖能大师,他们两个提倡,於是《金刚经》变成家喻户晓,知名度最高,读诵的人最多。自古以来给《金刚经》作注解的人也最多,现在《大藏经》续藏里面收的《金刚经》注解有一百多种。看到这个记载上讲,自古以来有五百多种,《金刚经》有五百家的注解。如果它是一个意思,一本注解就好了,何必要这么多?无量义!哪有一个意思? 学经要大开圆解,大开圆解要从哪里做?从无意义上下手,特别是《般若 经》上说的,「般若 无知」。经要天天读,读到无知。《心经》上讲的「无智亦无得」,就成功了,智没有了,得也没有了。《心经》讲得简单,「无智亦无得」,就出了一个题目,「无智亦无得」,文章是什么?文章就是《金刚般若 波罗蜜经》。你们想想看,《金刚经》我们快讲完了,整个内容到最后归结,不就是无智亦无得吗?到无智无得的时候,你就明心见性。无智无得是彻底放下了,无智把所知障放下了,无得把烦恼障放下了;二障统统放下,你就明心见性。智、得是幻,不是真的,知幻即离,离就是无智、无得。离幻即觉,你就明心见性,你就见性成佛。然后你才晓得,字字句句里头本来具足无量义。无量义是从起用上讲的,起作用上讲的,无量义,不起作用的时候,什么意思也没有。可作种种解,这是佛的音,圆音。 【又说:圆人说法,无法不圆。】 圆人是圆顿根性的人。怎么样才是圆顿根性的人?於一切法不分别、不执著就圆,一有分别执著,棱角就出来,就不圆。我们是不是一个圆教的根性,不必问别人,自己可以省察一下就知道。如果我们对人、对事、对物,还有计较、有分别、有执著,就不圆;离一切分别执著,就圆了。圆人因为心清净,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他看东西,我们一般讲没有成见,那就圆了。我们为什么不圆?有成见。这桩事情,自古以来世法、佛法都讲得很多。 童年的时候,小学生刚刚开始接受教育,在中国古代,对於这桩事情非常重视,不像现代。父母为自己儿女选择老师,这个老师影响他这个小孩一生,所以非常慎重去选择。启蒙的老师,他的标准是什么?德行。师是师范、模范,就是做人的模范,这叫师道。做人的样子,要选一个好的榜样,让这个小孩接触他,这就俗话说,不知不觉当中受他的薰陶、影响,先入为主。小朋友一接触这个老师,就是个好样子,影响他一生。等到他长大,他亲近别的老师,那个没关系,好的榜样已经养成,已经养成好习惯,再去亲近外面人影响就不大了。最重要的影响就是第一个老师,因为他年纪最小,六、七岁的时候上学,这个影响力最大,会影响他一生。但是,现在有几个人懂得这个道理?有几个人晓得这桩事情?换句话说,今天有几个人真正爱护自己的儿女?如果你真正爱护你的儿女,你家里不可以买电视,电视是坏样子,两、三岁就在电视机面前天天看,学了脑筋坏主意不晓得有多少?在从前,说老实话,十几岁的人都没有这些想法、没有这种念头,现在两、三岁就不得了,察言观色,就能看人的面孔说话,都说假话,你说这怎么得了!今天这个世界是魔王主宰,魔王在哪里?在你家里,你家里的电视机就是魔王。害得你一家人身心不安,你还挺喜欢它的,那有什么法子!圆人,圆顿根性的人,非常可贵!也就是心地清净无染,没有分别、计较,这是圆顿根性,他修学大乘很容易。如果是样样都分别、样样都计较、样样都执著的,学小乘法好,方便。小乘法叫你执著,大乘法叫你开放,这是大小乘教学宗旨、义趣不一样的地方。 【邪人遇正法,正法亦成邪。】 这是真的,我们在现前这个社会上见到太多太多了,就是所谓变了质的佛法,佛法是正法。世间确实有一类的人,认为什么?佛法的利益可图,佛教徒很老实,可以欺骗他们,於是挂了佛教的招牌,欺骗信徒、为非作歹、毁灭佛法,太多太多了。中国、外国处处都能见到,这个事情很麻烦!我们周边的人有没有?就可能有。为什么会有?名利的诱惑力量太大了。这个我们也能够谅解他,他哪有那么大的智慧、那么大的定力,能够抗拒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诱惑?不可能!要避免众生造罪业,只有我们自己小心谨慎。譬如,我们想做一件好事,印经布施是好事,有人听到了,到处去化缘。我们印什么经,去化缘,大家欢欢喜喜拿钱,拿了一万块钱来,印一千块钱,他印了,是印出去了,谁也不会去查他的帐,造罪业!现在这个事情很普遍,在台湾印经的印刷厂都知道。我们也找这些印刷厂印经书,我们后面版权页上,印一万本就是一万本,印一千本就是一千本。印刷厂老板曾经跟我讲过:法师,你们很老实,你们都照这个数字印。我说:难道还有不老实?他说:多,好多!他告诉我的,我才晓得,我才知道还有这么一桩事情,印刷厂老板告诉我的。实际上他只印一千本,但是版权页叫他印一万本,他作弊,老板清楚,他经手的,这个造罪业!举出一桩小事,类似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我们要建个道场,建道场要化缘,有些信徒帮忙化缘,化来的,他也分一半去,这个我在台湾听说了。寺院的信徒,派他去化缘,化来之后怎么样分法,所以他才热心,他要是无利可图,他才不干!这都是造罪业,就是「邪人遇正法,正法亦成邪」。古时候讲这句不好讲,不好懂,现在很好讲,很好懂,摆在面前,很好懂。可是,业因果报不可思议! 最近这几年来,《了凡四训》自从民国初年印光大师的提倡,我们跟进,流通量很大,总希望诸位要多多的看看,你能够相信因果报应,你能够相信命运,你就不会造业。「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说你能赚到钱,那是假的,你怎么可能赚到钱?你如果真的能赚到钱,释迦牟尼佛也拜你做老师,佛菩萨没有这个能力。钱从哪里来?你过去种财布施的因。你布施得多,你这一生得的多,因缘果报。你前生种的财布施的因少,你这一生得的就少。就像刚才说的,打著佛菩萨的旗号,欺骗众生赚来的,都是你命里有的,你说冤枉不冤枉!古人所谓「君子乐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他今天就是作强盗抢来的、偷来的,都是他命里有的,你说冤枉不冤枉!他要不偷不抢,他也得到;可能得到是慢一点,过几年才得到。他不过先把它拿到,拿到造罪业,还是命里所有的;命里没有的,你去抢抢看,你抢不到,你也偷不到,命里没有!所以我们懂得佛法,了解因果,晓得钱不是人赚来的。如果你把这个道理参透,你的心就定了,你就不会汲汲去争名夺利,去干这个傻事情。命里有的决定有,命里没有的,怎么求也求不到,何必去干傻事?何必去犯法?何必去造恶业?真正明白了,彻底明白了,不会造恶业了,绝对不干傻事情,真正晓得积功累德,前途一片光明。 【所以大乘经中教导学人,以亲近善知识为要图,以开正知见为根本。】 这两句话不仅是大乘佛法,凡是佛法,可以说都不能违背这个原则。学佛最重要的是善知识,我们讲的好老师,你遇到好老师,你不会走冤枉路。一般学佛的人,学多少年,学几十年,没有成就,没有受用。什么原因?没有好老师,关键在此地。如果真正遇到好老师,效果很快速、很显著。我常常劝勉大家,学佛的成就,学佛的功德利益在哪里?就在你面孔上。你学佛,学得一年比一年年轻,学得身体一年比一年好,这是花报,一定得到的。这么一点点小的好处都得不到,你还学什么佛?为什么会有这个效果?佛在经上讲了很多很多遍,「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是佛常说的。《华严经》上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个意思是一样的。相是幻相,幻相怎么变现出来的?识变的。识是什么?心想。你心地清净,你的容貌就清净,你的身体就清净。身心清净,它怎么会生病?凡是生病,都是你的心不清净、污染,身不清净这才会生病。身心清净的人不会生病,不容易衰老,这是学佛马上就得到的效应。看你是真修还是假修?假修,当然你得不到,你还是有烦恼,还是有忧虑,还是有牵挂,那都是衰老疾病的根源。你又不想衰老,又不想生病,可是你偏偏又要去制造,你不是自作自受吗?世间人没有接触佛法,不懂这个道理,那情有可原。我们学了佛,明白这个道理,「知幻即离」,妄想、分别、执著、忧虑、牵挂是幻,是假的、不是真的,你能把这个离开,你的身心就健康,初步的利益你就得到了。 所以好老师非常重要。好老师好在哪里?帮助我们开正知见,这就是好老师。如果不是帮助我们开正知正见,那就不是真正的善知识。真正善知识一定帮助我们开正知正见;换句话说,就是三皈依里面讲的「觉、正、净」。这个老师帮助我们的是,提升我们觉正净,这是善知识。如果这个老师不是教我们觉正净,还加深我们迷邪染,那就太可怕了。我们已经迷邪染很深,再要加深,还得了?这是我们在这个时代辨别善知识的真假,你用这个方法来辨别,就很清楚,你就不会上当。《楞严经》上所说的,我们现在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邪正怎么辨别?很简单、很容易,正法是让我们趋向觉正净,邪法是教给我们走向迷邪染,邪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请看经文,下面这一段「约我见明离亦离」,这个经义愈说愈深。前面的一段,是从尘界,在第一百七十段,「约尘界明离一多」,这是第二段,「约我见明离亦离」,这个经义愈说愈深,愈说愈透彻。请看经文: 经【须菩提,若人言。】 这是假设,假设有一个人这么说。 【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假设有个人这么说。 经【须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 这个人对於世尊的说法是不是真的明了,真的懂得?我们开经偈里头,第一句「愿解如来真实义」,他是不是解如来的真实义?下面是须菩提的答覆: 经【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 这个人不懂得如来所说义。这是世尊教给我们,离的念头不能有,教你离相、离见,你还有离的念头,你还是有妄想,还是有执著。离也要离,那才真的干净,真的清净。经文的意思很深,必须连到后面几段才渐渐能够看得出来。我们看这一段的注解: 【此节经义极深。当知开经以来,屡言我人四相不可有。恐凡夫因佛如是反覆申说,遂执为我见等,真实是有。此见横梗於心,正是我见。岂非反加其缚耶。】 这个意思把极深为我们显示出来,确实是深。宗门里面常讲伶俐汉,这个世间有几个是伶俐汉?若非上上根人,总免不了听了佛法,把意思听错了,听错的人很多很多!世尊说法,当时与会的大众还把佛经的意思错会了,后来的祖师大德们说法,听众当中没有把意思错会的,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现前这个讲堂里面,把意思听错了,经文错会了,那又何足为怪?我们听到了,觉得这是正常的,错会意思必定有。这一点,我们总是尽力的来防范。所以经字字句句为什么要反覆的来说,就是怕人错会意思。因此,诸佛菩萨、祖师大德,无不要求我们对於经要圆解,圆解就不会把意思错会了;凡是错会意思,都是知见不圆。这个地方是很好的例子,《金刚经》自从开讲以来,我们在经文里面看到的,世尊屡次说到,「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教我们要离四相,说的次数多了,怕我们听的人执著真的有四相;如果要有这么一个念头,真的有四相,那就变成我见。经文到这个地方才给我们说出来,哪来的四相?所有一切法相,世间法、出世间法,佛法也在其中,所有一切法相都是因缘所生的,缘起性空;缘生之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怎么能把这个相当真?到此地才讲透彻! 四相为什么不能执著?因为它根本没有。所以叫你不执著,根本没有!如果你以为有,我要离开它,我要不执著它,你已经不解如来所说义。那个修行就修得很苦,我要离,离又离不掉,又拼命要离,你说多苦!这种苦,就像在梦中作怪一样,不知道这是空的。知道是空的,《圆觉经》「知幻即离」,什么是离?知就是离。知幻跟即离不是两桩事情,一知就离了。知道之后,「我还要离」,那你根本就不知。你晓得是幻,还有个离不离?当下就丢掉了,就没有了,问题就解决了。确确实实听经有这么多人有这种误会,所以在此地不能不讲清楚,不能不讲明白。如果错会了,那又加一层的迷惑,又加一层的妄想,「岂非反加其缚耶」,这个缚是烦恼的代名词。 【此经於一切法,屡说即非、是名。】 即非、是名,我们看得太多太多,也讲得很多,这是世尊说法的善巧方便,我们要懂得这四个字的深义。 【以明相有性空之义】 说即非,是说性空;说是名,是讲相有。但是相有,我们又执著有;说性空,我们又执著空。你说这个东西糟糕不糟糕?其实「空、有」都没有,你才真的明白,你才真的懂得即非、是名的意思。如果即非讲性空,也不能说讲错,是名讲相有,也不可以说错,其实有没有真懂?没有真懂。所以你天天念《金刚经》,天天读《金刚经》,你不会开智慧。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待人接物当中,依旧解决不了问题。毛病出在哪里?空有两边都执著,与《金刚经》的宗旨「诸法一如」不相应。一如里面,没有空有才一如;有了空有,有了对立的,哪来的一如?这是前面一大段经文,破除我们相对的观念。只要有相对,就不是一如,你还是落在四相四见里面。所以佛讲这些话的意思,真的理解了, 【意在令人观照本空,顿得解脱。】 这是如来的真实义。可见得如来的真实义,并不是说的这些法相上,是教你知幻即离,这是如来的真实义。所有一切大乘了义经典都是这个宗旨,我们净宗与这个宗旨符不符合?符合。今天大家念佛,功夫为什么不得力?你不了解这个宗旨,你违背了佛说法的义趣,所以你念佛修净土得不到利益。如何能符合《金刚经》上讲的原理原则?还是知幻即离。告诉你身心世界、六道十界都是假的,都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我们念佛人,身心世界放下了,一句阿弥陀佛,专求净土,那就得到了。放下身心世界,这是无住,应无所住;一心念佛求生净土,是而生其心,怎么不是《金刚经》的教义?放下身心世界,不著有;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不著空;空、有两边不著,这是金刚般若 ,这是真实智慧。所以「意在令人观照本空,顿得解脱。」你马上就自在了,放下就自在。这个事情要靠自己,佛菩萨帮不上忙,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无始劫的烦恼是你自己找的,不是别人给你的。你打妄想、你分别、你执著、你忧虑、你牵挂,都是你自己搞的,没有一个人给你的。因为是你自心迷惑颠倒变现出来的,所以佛菩萨帮不上忙,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佛菩萨能帮的,只把这个现象给你说清楚、说明白,告诉你全是假的。所以聪明人、上根之人,一听是假的,事情马上就解决了。为什么?不再忧虑、不再牵挂、不再打妄想,假的!真的懂得、明白了,当下得解脱。 【利根者,自能闻一知十。】 佛门常讲一闻千悟,大彻大悟。「悟知我见等,亦复相有性空也。」还是这一桩事情,相有,有即是空;性空,空即是有;空有不二,空有一如,才是诸法如义。我们今天,这也是个关口,过不去。性空相有,我们把它分作两桩事情,不晓得性空跟相有是一桩事情,我们错在这里。所以说相有就是性空,说性空就是相有。《心经》大家天天念,念了有什么用处?提不起观照功夫。每天念,不起作用,你说多可惜!《心经》上简单明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不异就是没有两样,「空不异色」;换句话说,色就是空,空就是色,是一不是二。如何把这个经义应用在生活上?我们起心动念,对人、对事、对物,只要一起心动念,马上就体会到,色、空是一不是二,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马上就息掉,这就叫做观照本空。 玄奘大师当年到印度,那个时候是走路去的,当中要通过八百里的大戈壁沙漠,新疆那个沙漠地带,能通过这条沙漠,还能活著回来的,没几个人。十个人去,难得有一个人回来。他能渡过重重的险难,《传记》里面记载,他就受持《心经》,观空,所以一切灾难他能够通过。在这个险难当中不能通过的,执著有。由此可知,观照本空,利益功德不可思议! 【今曰佛说我见等】 等就是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假设有一个人这么样的执著,说佛说法说这四种见。 【其偏执於有相边,未能通达我人等等之见,亦为本空。故曰不解如来所说义。】 他听佛这个说法,听佛说空,他就执著空;听佛说有,他就执著有。佛说法没有一定的,这个诸位必须要知道。佛为什么一会儿说空、一会儿说有?佛对那个说法的人,那个人的执著不一样。今天张三来请教佛,佛一看他,他执著有,佛就跟他讲空,破他的执著;过两天又来一个人,请教释迦牟尼佛,这个人执著空,佛讲有,破他执著空。佛所说的一切法,破众生的执著而已。所以你读经,你要想想,这个经是对什么人讲的。后世有一些人不懂得佛说法的义趣,还误会释迦牟尼佛说法不一定的,一会儿讲空,一会儿讲有,自相矛盾。这个误会就更深,「不解如来所说义」,佛哪有法好说?佛是看你害什么病,这个药下去,病就好了。病好了,药也不要了。「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你这才真正懂得。所以佛的一切经都有对象的,对什么人说的。 我们今天最大的困难,这些经都不是对我说,我们所看的,都是佛对这个人说,对那个人说,都不是对我说的;换句话说,就很不容易治我的病,不对症!可是佛也非常慈悲,灭度之后,后世众生也是无量无边,佛也不舍弃他们,要是舍弃他们,违背了慈悲的本愿。我们常讲「佛氏门中,不舍一人」,释迦牟尼佛怎么能把我们舍掉?与他这句话不是相违背?他真的没有舍弃我们,所以教给我们念佛法门。在《大集经》里面普遍的告诉大众,佛的法运有三个时期:正法、像法、末法,他老人家说:「正法时期,戒律成就」,严持戒律就能够证果,「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所以佛教传到中国是像法时期,禅宗非常兴盛,「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今天生在末法,听释迦牟尼佛的话,念佛求生净土,不就个个都成就了吗?留一个方法,教给我们末世众生,我们今天生在末法不听话!还要去找释迦牟尼佛替从前人治病的老药方,老药方找到了又不对症,用这个药方不但治不好病,反而把病加重了。这个处方不是给你用的,你偏偏要用它,释迦牟尼佛没有过失,是你自己的过失。释迦牟尼佛留一个处方给你,你偏偏不用,你去找他治别人病的药方,你要是吃死了,医生不负责任。我们世间人有病,用药都很小心谨慎。佛经是药,佛法要是不契机,断众生的法身慧命,但是那不是佛的事情,是我们自己选错了,这个要晓得。 佛的经典,我还在初学的时候,在李老师的会下,好像还没有出家。同学们在一起聊天讨论佛法,我曾经说过一句,我说:「佛法会害人,会害死人。」我那些同学听了不服气,到老师那里去告状。他说给老师听,老师点头说:没错!就问老师:为什么?法不契机,不契机会害人,会断人法身慧命。所以我们选择法门非常慎重,也就是说,要选择适合自己根性的法门,修学才得利益。不会选择,那就选择净土宗,因为净土宗是释迦牟尼佛就对我们开的处方,就是教导我们的,这是决定不错的,末法时期选这个法门。 【古德有请师解缚者。师曰:谁缚汝?此节经文,正明斯义。】 这是宗门的公案,禅宗里面的典故,真有这个事情,那不是假的。一个人忧虑、烦恼、牵挂重重,苦闷得不得了,去找法师,请法师把他心里的结解开。过去有个电影,我们在外面看到广告,片名叫心有千千结。找法师解结,法师也很高明,你把结拿来,我替你解。达摩给慧可安心,就用这个方法。古大德遇到这个人,反问他,缚好像绳索捆绑一样,不自在,反问他:「谁缚汝!」哪一个捆绑著你?这些话都是点醒他,叫他回光返照。果然回光返照,没人系缚。你说你今天有苦,你有难,谁给你苦受?没有人。某一个人给我气受;那个人为什么不给他气受,单单给你气受?实实在在讲,人家给你气受,你欢欢喜喜接受过来,你要受,那有什么办法!问题还出在你自己。譬如有一个人骂你,他骂别人,你为什么不生气?骂你,你为什么会生气?骂别人,我没有受;骂我,我就接受过来了;你要不受,不就没事?你怎么能怪人家?你明白这个道理,这外面境界一切人事物都没有干扰我们,都没有系缚我们,而是我们自己愚痴,他不给我,我也要拿回来,这个麻烦就大了。 譬如我刚才讲的电视,电视是个魔王,你受它的害。如果我们不受它的害,电视是菩萨,可以天天看电视修行。有没有?有,《华严经》上就有。《华严经》那个时代,电视没有发明,虽没有发明,有类似的,戏剧、歌舞,这里面修行会开悟、会证果。他为什么会开悟、会证果?因为他看那个相都是假的、都是空的,从那个假相再一回光返照,整个宇宙人生都是空的、都是假的,他开悟了。所以会的人,唱歌、跳舞、看戏都成了佛;不会的,堕落下去了。因为会的人太少,佛菩萨就少了;不会的人太多,妖魔鬼怪就太多了。外面境界没有好坏,没有佛、魔,佛与魔在哪里?在我们自己心里头。一念迷,境界都是魔境,什么境界都是魔境,讲经说法都是魔境;一念觉,唱歌、跳舞都是佛境界。所以外头无佛亦无魔,佛跟魔就是我们一念觉迷。一念觉,佛境界;一念迷,魔境界。你怎么能怪别人?世间人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怨天尤人,那个过失最大,那是真的错了。这是举禅宗公案典故说明,这节经文就是这个意思。 【性体空寂,本无有缚。】 性是空寂的,相是了不可得,可见得性相都没有系缚我们。换句话说,性相都没有带给我们烦恼,都没有带给我们忧虑、牵挂,没有!烦恼、忧虑、牵挂,是你自己找的。怎么找的?这就讲: 【今横一我人等见於心,且曰佛亦如是说,岂非作茧自缚乎。】 错就错在这个地方。所以听经闻法,最好是要听全部的,要细心去体会,最怕的是断章取义。听一句,听一段,执著这一句,执著这一段,那就坏了。诸位想想,佛法是破执著的;破执著,你在里面再执著,岂不是大错特错!因为众生种种执著不同,佛这个经典有种种破执著的方法,也不同。圆顿根性的人聪明,他明白佛的意思,他可以听,他样样都不执著,於是他解义就圆了。舍一边执著一边,都会把佛的意思误会了,都会把佛的意思错解了,这样带给我们许许多多的困惑,真正是作茧自缚,没有人缚你! 这一段是把问答这个大前提说出来了。精要的意思,是在底下这一段,才真正把这桩事情为我们说清楚、说透彻。今天就讲到此地。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一0四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104 请掀开经本第二百五十五面,倒数第二行,请看经文: 经【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这一段经文是解释不但要离相,这个「见」,就是离的这个念头也不能有,离也要离。为什么不能有?这段经文把这道理说出来了。在这个地方我们又读到「即非、是名」,这里面的意思很深很广。大家请看注解: 【是名,约相,从相上说的,从缘起上说的。即非,是从性体上说的,约性空义说。我人等见,皆为缘起之幻相。此佛说我见之真实义。】 这样的句子,前面也曾经读过,但是前面的意思浅,后面的意思就深了。为什么说前面浅、后面深?前面教我们离相,所说的重点都是在离相。后面所说的,我们明白了,原来所有一切相都是虚幻的,都不是真实的;不但外面境界相是虚妄的,我们起心动念能缘的这个相,也是幻而不实,这个意思的确进了一步,又深了一层。我见,说一个我见,就把所有一切念头都包括,一切念头总不外乎这四大类: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见」就是你有这个念头,有这个意念。 【我见是无明本】 佛法里面常给我们说,凡夫有三种烦恼: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无明烦恼最细、最难断;断尘沙烦恼的,无明烦恼还在,何况断见思烦恼的。无明破一品就证一分法身,所谓是法身大士,也是我们经上讲的诸佛如来,这要破一品无明才行。由此可知,念头就是无明,就是无明的根本。法身大士跟平常人有什么不一样?不一样的就是他没有妄念。底下一句是佛在《楞严经》上说的,告诉我们什么叫无明,这也是富楼那尊者问的,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说明: 【知见立知,是无明本。】 知见立的是什么知?就是此地讲的,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楞严经》上这两句话真的很不好懂,什么叫知见立知?前面这个知是真知,是般若 真知,人人都具足,每一个人都有真如本性,你怎么没有真知?佛知佛见,佛知见个个人都有。你要不相信,我们举个例子,你立刻就明白了。我现在坐在这讲台上,你们大家都看到,不是看得很清楚、很明白吗?你并没有起心动念,也没有分别执著,这个时候你的见就是佛知见。你要起一个念头,这上面坐的是净空法师,完了!你起了无明。你在这里头立一个知,这就错了。为什么立一个知就错?本来没有名,你怎么给他搞个名字?本来没有相,你怎么著了相?所以诸位要知道,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只要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你说你有没有看清楚?有没有听清楚?一样看清楚,一样听清楚,那就是第一个知,佛知。法身大士,也就是圆教初住以上的菩萨,他们能够永远保持这个境界,也就是说六根起作用,他能保持著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那个知见是真知、正知正见、佛知佛见。没有见到法身以下的菩萨,就像《金刚经》上说的,它底下立一个知,在知见里面又建立一个知。你看前面摆的,这是花,这是红色的,那是黄色的,那就完了,愈迷愈深。原本没有这些名与相,没有这些分别执著,我们错就错在这里。一有分别,一有执著,你就起烦恼了,贪瞋痴慢跟著起来,连著起来,这个麻烦大了,这就叫立知。所以我们知道,诸佛菩萨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在此地,所谓第一个念头、第一见,我们第一眼看是正知正见,到第二眼就变了,就起心动念,就分别执著,那叫立知,这就是无明,这叫根本无明。无明在哪里,我们要搞清楚、要搞明白。无明起来了,那就有三细六粗,就有十法界,就有六道轮回,就这么一桩事情。底下说: 【为成凡之由。破我见是智慧光,乃成圣之路。此中所说,正是的示修功。】 「的」是的确,确确实实指示我们修行真正的功夫:破我见。破我见就是於一切境界当中,不起心动念、不分别执著,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比登天还难,你不相信,试试看,你有没有办法做到?我不分别,已经分别了,分别不分别;我不执著,已经执著了,我已经执著,太难了!道理我们明白了,事实也搞清楚了,实在做不到,就老实念佛求生净土,除这一条路之外,给诸位说,没第二条路好走。你要不信试试看,你在一切境缘当中,试试看能不能真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起心动念就有十法界,就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分别执著,那麻烦大了!在十法界里面又变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分别执著变出来的。 【佛说一切法,不外两义。】 总而言之,佛为众生说一切法,归纳起来不外乎二义。 【明性、明修是也】 这四个字也可以说,把释迦牟尼佛一生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包括尽了。佛指示我们,就是告诉我们: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我们自性变现出来的,不是外面真有的,自性变现出来的。又告诉我们:性体是空寂的,是遍法界的,性体的作用无量无边,那就是我们自己的本能,我们才晓得,自己智慧、德能样样都是无量无边。佛要不为我们说出,我们怎么会晓得有真如本性?不知道!不晓得自己智慧、德能这样的深,这样的广,不知道!佛说这些经典,为我们显示出这桩事情。他说,我们也听明白、听懂了,虽然有这样究竟圆满的智慧,我们现在还是迷惑颠倒。这个智慧怎么失掉的,如何再恢复过来?那就是修。教给我们的方法,《金刚经》上讲的是原理原则,方法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处而异,所以方法就多了。我们常听到八万四千法门,法就是方法,门是门径,有这么多。又听说法门无量,那就更多了。 是不是真的无量?真的!真正无量。无量的法门有一个不变的原则,无量的法门可以把它归纳到这个原则,这个原则是觉正净。无量无边的法门,归到最后讲到修行,不外乎这三个原则。这三个原则实在讲,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好像我们到这个讲堂来,诸位居住的地方不一样,四面八方来到这里,最后你进入讲堂。讲堂只有三个门,最后就从这三个门,你从哪一个门进来?觉、正、净三个门。这三个门任何一门进来都行,功德都一样,而且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没进来是三个门,不一样;进来之后,三个门原来是一样的。 一般说来,性宗、禅宗他们走的是「觉门」,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走这个门。这个门,古人常说,上上根人他才有这个能力。就像《金刚经》上所说的,给你讲四相是错误的,四见也是错误的,都是缘生之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一类根性的人,听到这个话,妄想分别执著马上就断,他就成功了。就像《圆觉经》上所说的「知幻即离,离幻即觉」,他从这个门进来,这个门快!如果不是上上根人,这个法你给他讲,没用!像我们这种根性的人就没用。《金刚经》虽然讲得这么详细,讲了这么多天,一个开悟也没有,一个见性都没有,这就说明我们不是这个根性。不是这个根性,听听《金刚经》也有好处,听听他们上根、利根的人是怎么修法。他们能够依照这个方法修到明心见性,我们没有办法依照这个方法来修,听听懂得了有好处,对於世出世间法的情执会淡几分,不会那么坚固的执著,总会少了几分;少了几分,对念佛就帮助很大。这也是我们这一次讲《金刚经》目的之所在,帮助我们看破,帮助我们放下。我们没有彻底看破,没有究竟放下,只要看破几分,放下几分,对於念佛往生就有帮助。这是说觉门。 其次,我们讲「正门」。「正」是正知正见,正知正见就是佛知佛见。佛的知见在哪里?所有一切经上所讲的都是佛知见。佛对於宇宙人生的看法、佛为我们的说法,佛知佛见,在经典里面。我们依照经典理论、方法来修行,有次第、有浅深慢慢来学习,这就是所谓「教下」,禅宗以外。像天台宗,天台宗是根据《法华经》,贤首宗是根据《华严经》,三论宗是根据《中论》、《十二门论》,以后又加上《大智度论》。法相宗的东西比较多,有六经十一论。这些宗派都是依据佛的经典,把自己错误的想法、看法修正过来。经典是标准,我们对於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拿著经比照比照。我们的想法、看法跟佛不一样,要把自己的想法、看法舍掉,学佛的想法、看法,用这个方法,教下用这个方法。这样的方法,中下根性的人都行,但是时间很长,像读书一样,有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按部就班来,循序渐进,能得好处,能得利益。这是走正门的,但是要真正干,真正相信佛,把自己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舍弃掉,向佛学习。 第三个门是「净门」,我们净土宗走这个门。除净土宗之外,密宗也走这个门,密也是修清净心的。我们为什么今天把密舍掉,单单提倡净土?这里面有道理的。净土宗讲的净,是离开污染的净,容易得到。所有一切污染我不沾边,我离开它,我得到清净了,这个容易。密宗那个净是高级的,不离开污染他也清净,这个事难!我们把名闻利养舍弃,不贪;他金银财宝一大堆,天天在那里玩,那个不贪,那不是普通人可以做得到的。所以密是最高级的修学方法,如果你没有这个功夫,你要学它,没有一个不堕地狱的。你造罪业,那还得了!一般人不懂得,一窝蜂去学密,为什么?密又不要吃素,鸡鸭鱼肉照吃,也不要断淫欲,正合现代人口味,大家一窝蜂都去了。诸位要晓得,他在这里头得清净心,他吃肉决定没有分别执著,没有起心动念,他那个吃行。你给他一碗大便,他照吃。为什么?他也不起心动念,他也没有分别执著,那真清净!你盛一碗大便他不吃,肉给他,他吃,保险堕地狱,那是假的,不是真的,这个要知道。我们净土宗的净,我们有选择的;不像他,他那个没有,他是高级的,我们比不上他,他是真清净。 现在密宗传得很广,学的人很多,我没有学过。我的老师是密宗的大师,他教我三年,我的佛学基础是他老人家一手给我奠定的;但是他没有传给我密法,我对於密里面的内容知道得很多。黄念祖老居士他是学密的,他本身就是金刚上师。我们见过几次面,也深谈过这个问题,他直截了当告诉我,在今日之下已经没有密宗的根器了。我听了这个话,我觉得这个人是一个善知识,不骗人,很难得!他告诉我,在中国大陆这四十年来,修密成就的只有六个人,真正修成功。哪六个人?他没有告诉我,我相信他讲的话不会错。因此他遇到学密的这些同修,都教他加持三部经。他的《净土资粮》,《净土资粮》是个很小的小册子,因为太薄了,我把他的《谷响集》,两样东西合印在一起,后面是《谷响集》。《谷响集》就是老居士应酬学密这些同修们的开导、书信。他里面所讲的都是劝人的,学密一定要加持《无量寿经》,要读诵《弥陀经要解》,要读诵《普贤菩萨行愿品》,他教他们念这三样东西。这也是老居士的苦口婆心,知道你密学不成功,念这个经求生净土。我们常讲净密双修,诸位要知道,净密双修是看到学密不能成就,想在净宗拉你一把,是这个意思。你们不能听错了,好了!我也来净密双修,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专一你才有把握,你搞两门,你的精神、时间都分散掉,能不能往生都成问题。密是靠得住不会成就的,不太可能的。所以真正善知识他会观察,你不是这个根器,不会传给你的,这个要知道。 所以我们赞叹它,不学它。跟禅宗一样,我赞叹禅宗,我不学禅宗。为什么我不学禅宗?我自己知道我不是那个根性。禅宗不要说是很高的,最起码的禅出不了三界,初禅天;四禅八定,这是初禅,什么样的功夫?诸位晓得,到了色界天,欲界就丢掉了。什么是欲?财色名食睡这五样东西摆在你面前,你还动心不动心?不是「我出家了,我都离开了」,那不行!念头上还有,你还是欲界,色界天没有资格去,这才知道禅难!禅要把欲丢掉,这还是最起码的、最低级的功夫。往上面去,愈往上去,功夫愈高。我想想,做不到。《金刚经》是禅宗的经,我讲的也不比哪一个学禅的人差,禅宗祖师《语录》我讲过很多,《坛经》也讲过好多遍,口头禅我比他们都行。你要问我自己呢?我做不到,我能够讲得很清楚,我做不到。财色名食睡摆在面前,虽然我不要了,还会动念头,还会动心。不能欺骗自己,欺骗别人有罪,欺骗自己是罪上又加罪,那怎么能成就?所以想一想,禅跟密门槛太高,我们确实没有法子,再回过头来老实念佛。想一想这个法门有把握,行!我们这一生当中真能成就,这是走净门。这是说修行,我们举这三大纲领就够了。每一个法门里面,每一个宗派那些常识要知道,你知道了,你不会被他们迷惑,不会被他们动摇,这个很重要。自己选定了一门,就一门深入,这才能有成就。如果不了解状况,世俗人常讲「干一行,怨一行」,看到别人好像都比自己高。这是世俗的观念,有没有?确实有,我们自己也有。如果存这种观念,你这一生的修学没指望。为什么?没有信心。你的心浮动的,总是在动摇,总是在每一个法门去试探试探,你这一生有多少光阴?那个空过了,浪费掉了,非常可惜。所以要紧的是选定一门,然后就一门深入。 【且一句法中,说性必兼有修,说修即摄有性。】 这是佛说法,即使小乘经里面也不例外。一切经中,说性,一定有修行方法,如果没有修行方法,佛说的经就不圆满,一定有修行方法。说修行方法一定讲到理论,有理论的依据,理论的依据就是自性,自性是理论的依据。最明显的是《弥陀经》,诸位都念过,里面所讲的都是事、都是修,《弥陀经》字字句句里头都有性、都有理。我们没看到,那是我们看得太浅,没有看到它的深度。你看看莲池大师的《疏钞》,你就懂得。莲池大师把这桩事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为我们交代出来。每一个小段讲到最后,到最后一段称性。称性是什么?说性。《弥陀经》说的是事,它有理;说的是修,它有性。同样的,《地藏菩萨本愿经》也是如此,你从头看一看,像看故事、看小说一样,全都是讲事,里面有很深的道理,我们读经要能体会。研教,研教就是讲经要把它讲得透彻,凡是佛讲事的这些经,你要把理论说透彻,大家对这个事就相信,就不怀疑了。讲到理论的经,就像《金刚经》讲理论,理讲明白了,要怎么个修法?你要不把修行的方法交代清楚,「这个道理我不会用,我用不上!」《金刚经》的原理原则能用在日常生活当中,那你就称菩萨,就不是凡夫。要不要学著会用?要。学的多少不拘,学的浅深也不拘,当然你愈多愈好、愈深愈好。没有这个能力,浅一点也好,少一点也好,都能得利益。 我在讲席当中跟诸位报告过,我们要想把《金刚经》的原理原则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有一个好样子,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启示,那就是《华严经.入法界品》,就是「普贤菩萨行愿品」。但是我们今天讲「普贤菩萨行愿品」,你们的概念当中就是薄薄的一本「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不是的,我给你们讲的「行愿品」不是这一份,这是《普贤行愿品》最后的结论。它的全经有四十卷,现在流通的这个本子是四十卷里面第四十卷,一卷,前面还有三十九卷,这三十九卷就是著名的「五十三参」。五十三参是有五十三位法身大士,就是《金刚经》上讲的诸佛如来,他们做给我们看,他们表演。这五十三个人,包括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人家是如何把《金刚经》的道理、方法,应用在他的生活当中,应用在他的工作之中,不管做哪一个行业都用得上。你会用了,你是菩萨。菩萨不一定要出家,五十三位法身大士是大菩萨,示现出家相的只有六位,其他的统统是在家的法身大士。所以《四十华严》实在讲应当要提倡,不提倡我们没有样子。《四十华严》这五十三参是学佛的样子,人家表演给我们看。 这个经本注解,《华严经》注解是很少,自古至今完整的注解只有两种,都是唐朝的,清凉大师的《疏钞》,李通玄居士的《合论》,现在流通的就这两样。清朝道霈大师,是福州鼓山涌泉寺的住持,他将疏跟论合起来,重新编了一个本子,叫《华严经疏论纂要》。这本书我们已经印了三次,最近大概有一千套会送到此地来,而《四十华严疏》将来也会有书送到这边来,至少有一千套要送到这边来。即使没有人讲,也应该要读读,读不懂没关系,多读。古人所谓:「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要有耐心的去读诵,对我们的修学会有很大的帮助。说修学有帮助,对我们的生活有帮助,对我们的工作有帮助,这是现前的利益,对我们了生死出三界有帮助,将来的利益、永恒的利益。这个地方把要紧的经义说出来,是教我们读经、听讲要如何去体会。所以底下讲: 【若不知如是领会,其於佛法终在门外。】 这是真的。多少人学佛,学了一生都在门外没进来。学佛学一辈子,问他佛是什么?他不知道,答不出来;问他修什么?他也不晓得,盲修瞎练,所以一生时间浪费了,精力浪费了,一无所成,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理性当於差别中见平等】 你怎么见性?你怎么能体会到甚深的义理?这里给我们讲的原则,讲得非常之好,简单扼要。平等是性,差别是相,从差别相里面,你要是见到平等,你就见性了。相宗告诉我们:转八识成四智。转末那为平等性智,末那是什么?执著。第六意识是分别,不分别了,那就是妙观察智;不执著了,平等性智。我们要想明心见性,见色闻声,六根接触外面境界,学不分别,就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不执著,就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这个在相里就见性了。禅宗是不说出来,教你悟;你要不悟,那个香板就下去了。当然老师父要用棒喝来打你,也是看清楚,这一棒下去把你打开悟了,你就觉悟了。像我们这种人到禅堂里,那个老师父打不打?不打。为什么?打死也不开悟,那就有罪过了。他打了,你真的开悟,那就要打。宗门用棒喝,教下讲演,宗门教你悟,不跟你讲。你悟了之后,给你作证,证明你没错,你的见解没错,所以方法、手段不一样。 有一些人很迷惑,我在台湾就见到了。师父拿著香板打几下,就把这一身的业障打掉了。我听了很怀疑,那个香板一打,业障就打掉了,还有不少人拿著红包供养,请师父打,师父当然欢喜,愈打红包愈多。那个业障有没有消掉?我看不见得。消业障是我们学佛的人时时刻刻挂在心上,总是想尽方法去消业障。可是诸位要明白,什么叫业障?我业障很重,问你什么叫业障?不晓得。业障在哪里?我在讲席当中讲得很多,业障就是烦恼,就是妄想,妄想分别执著那叫业障。老师父打你几顿,你是不是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没有了?如果都没有了,那有效,一打业障真的就消掉了。如果打了之后,还打妄想,还分别执著,那就没用!愈打业障愈多,业障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可以打掉的。宗门用这个方法他要观机,看你自己功夫将要成熟还没成熟,就差那一点,用这种特殊的手段,这个棒喝下去之后,叫你一下子就惊醒,这个可以,不是随便打人的。所以宗门的手段不一样,也没有一定的方法,完全是观机,应机施教。因此那个手段不能学的,我们没有那个本事,对象也不是那一等人,单单学那个样子,那还得了!那就造罪业了。理与事都要搞清楚,我们还是在教下用功夫。 净宗的方法,就是用一句佛号老实念,把妄想分别执著念掉。妄想分别执著起来不要怕,是正常的。你是凡夫,你要不起妄想分别执著,你是佛菩萨了,那就不是凡人。凡人当然会打妄想,当然有分别执著,所以起来不要怕。这是古德教给我们:「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觉悟要是迟了,你这个妄想继续不断的打,那个麻烦就大了,那造业了。妄想一起来,你马上觉悟了,我现在又打妄想,你觉察到了。觉察到,用什么方法对付它?阿弥陀佛。心里头佛号马上提起,把那个妄想执著赶走了;换句话说,用阿弥陀佛这一个念头,代替所有一切的念头,用佛号取而代之。这个佛号是不是妄想?佛号不是的。一切都是妄想,唯独忆佛念佛不是妄想。为什么?阿弥陀佛的名号,是我们真如本性的德号,念这一句佛号是念真如本性,这是理。大家都会念,不明这个理,所以虽念与理不相应。也曾经听过,「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我们一念也好,念念也好,都不相应。为什么不相应?不明了这个理,明了这个理就会相应了。只要把烦恼杂念念掉,清净心就现前了。清净心就是真如本性,清净心一现前就相应,此地讲的从差别里头见平等,平等当然就清净,清净就平等。 【修功当於平等中见差别】 平等、差别两边都不著,这是讲修行真实的功夫。由此可知,这是《金刚经》上所讲的原理原则,两边不著,两边不离,这就是诸法如义,法法皆如,你就见到了。 【佛之开示,往往约一事以明理。】 佛菩萨讲经说法,我们在一切经里面都看到,《金刚经》这个例子就很多,举例只举一个,只说一桩事,可是诸位一定要晓得,这一桩事、一个理,通一切事、一切理。不只是闻一知十,闻一知十不行。世间人是闻一知十,这个人是绝顶聪明,学佛还不行;学佛是一闻千悟,十跟千差很多,一闻千悟。一听,听到一桩事,所有一切事情都明白、都通达,这才行。 【而其理实贯通於一切事。】 从一桩事情说明这个道理,理贯通一切事。 【若闻法者,不知如是贯通,是只见差别而不见平等,岂能观其理而会於性乎。】 学有善学、有不善学;我们今天讲,善就是会学的,有不会学的。会学的人,快,很快!会学的人是学它的理,因为理能够贯通一切事。不会学的人学事,那个很苦,学一样会一样,再学一样会两样,事无量无边,一生一世学不完,学得累死了。所以,一定要会学。会学基本的条件,心要清净,不能有成见,不能有怀疑,这是两大障碍。佛在经上常讲,「疑」为菩萨的大障碍,对菩萨都产生大障碍,何况我们初学的。决定不怀疑,所以要保持一个清净心,清净的信心、真诚心,这是我们修学基本的条件。然后再加上细密的观察,你要细心去体会,粗心大意不行。 我过去学佛,进度非常之快,我自己就具备这么个条件。我对老师有信心,纵然老师教给我的,我不知道它的意思,我也不怀疑,我也相信他,我相信老师不会害我,我会照他的话去做。我有这么一个好处,所以老师肯教。我学习很细心、很专心,所以老师教给我的方法,跟别的同学不一样。最明显不一样之处,是老师不准我写笔记,这是最明显的,其他同学们听经写笔记,老师从来没有说不对,从来没有讲过,老师也看到他们一面听一面写,我就是不可以写。这就是根性不相同,教学的方法不一样。老师要求我,听经听教理,他告诉我好处是理通一切佛法,一部经通了,所有经都通,这个方法的确是好。如果没有这个能力,不得已而求其次,体会教义,义比理次一等,义能够贯通,与这个经相类似的能通。譬如净宗的义理,净土五经一论没问题,你听一部经,这五、六种东西都贯通了。不是听一部学一部,那个很糟糕!那个教的人很辛苦,学的人也很辛苦。如果是教理,那就广大了,不仅仅限於净土宗,所有一切宗派的经典,乃至於世间法都通了。所以要懂得体会它里面的理,理能够会於性,这个很要紧!学佛最终的目标在明心见性,这是正确的目标,这是大方向,一定要把握住。 在这个地方,希望同修们能够细心去体会,确确实实能得大受用。不过这些事情,如果自己根性稍微差一点,要懂得培养。所以实实在在说,我学佛如果不跟章嘉大师三年,到台中去也学不到东西,成就也不简单。章嘉大师教我什么?教我看破、放下,这对以后的修学帮助太大了。能看得破,你的知见圆了,你不执著,你没有成见;能放得下,你自在,你没有分别执著,这个对於修学帮助太大太大了。所以不能看破、不能放下,是严重的障碍。我一学佛,章嘉大师就教我这个方法,从哪里做起?他老人家教我布施。我那个时候的好处,跟他老人家第一次见面,他讲的话我就相信,回来之后真布施,就真干。以前很小气、很吝啬,那就学,咬紧牙根去学布施。什么都能舍,这才知道自在!舍了有没有?给诸位说,愈舍愈多。这里舍了,那边又来了,愈舍愈多,但是要记住,愈多愈舍,非常重要。舍财,财就来;舍法,法就来,佛讲的话我们在生活当中证明了,没错。财布施得财富,愈是施得多,愈得的多;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我们今天同学很多都是吃长素的,素食就是无畏布施,不吃众生肉了,修慈悲心,这是无畏布施。诸位同修在家,我希望你们无畏布施里头多施医药。我不知道新加坡的制度如何,如果有贫病之人生病,病苦有困难,你帮助他,帮助他的医药费,布施这个有好处,什么好处?得健康长寿。 有很多人,我听这个话的时候感觉得莫名其妙,什么事情?就是自己要准备一笔钱,做自己的医药费,准备自己生病,你说糟糕不糟糕!你想他会不会生病?他一定会生病,他医药费已经准备好了。所以人家问我,我今年七十岁了,没有生过病,没有进过医院,医院里头没有我的病历。我为什么不生病?我没有医药费。我的医药费布施掉了,没有医药费。有医药费的人可以生病,没有医药费的人不能生病,你要懂这个道理。所以你布施医药,我的病别人代我生。佛说这个道理,愈想愈有道理。所以何必替自己留一笔医药费?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心里老想著病,没病也想出病来,所以这是一个不健康的思想、错误的思想。你自己想要健康长寿,多帮助苦难的人,你得健康长寿。 《金刚经》讲了这么多,可以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是在《金刚般若 》,我们得了这两句结论,因果不空,善有善果、恶有恶报,丝毫不爽。你要想得财富,财布施;你要想得聪明智慧,法布施;你要想得健康长寿,无畏布施。三种布施,我们在印经里头,印经三种布施具足。你印经书,你要财,财布施;印出的经本,经本是佛法,法布施,内容是法;众生读了经,明白佛的道理,无畏。所以这一桩事情里面,三种布施都圆满了。 我今天晚上来迟一点,这边弘国素食的老板请我吃饭,请了很多次,没有法子推不掉,我说下不为例,耽误时间。我听说这个老板给伙计们说,指我说这个法师印很多经书送人,到处送人。别的法师有了钱买房子、买车,我没有房子也没有车。买房子、买车,他还想住在这里,他还不想走;我不要房子、不要车,我想到极乐世界去,我不想在这世间住了,我们的目标、方向不一样。这个地方的钱没用,带不去,所以有了钱,赶紧印经,让大家共享。刚才说过,这个做法,三种布施一次就完成。这个理我们要透彻、要明了,事上我们才热心去做,才真正去做。弘法的人你能够这样做,法缘殊胜,法缘是结的。前面我们也曾读过,缘应当了的要赶快了,应当结的可以结,与一切众生结法缘。 【本经说即非是名处甚多】 这种句子很多。「即非是名」意思前面说过,此地提醒我们: 【闻者便当领会其中道理,原无二致。】 不能把即非跟是名看作两桩事。你要是看作两桩事情,你也在门外,你没入门,它是一桩事情。一桩事情为什么两个说法?两个说法便於你体会,一个说法你不能领悟。这两种说法,你在当中体会,你就悟入进去了,这是说法的善巧。从差别当中你去体会一如,去体会这个意思,这叫会听。 【即非,约理体之性,以明本空。】 体是空的,根本是空的。 【是名,约缘生之相,以明幻有。】 因缘所变的现相,现相有没有?当然没有。为什么没有?体没有。体没有,相怎么会有。就像前面所说的:「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世界怎么来的?微尘众聚集起来的,微尘众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世界哪里会有?佛虽然在经上讲,一刹那九百生灭,佛用这个来说明一切万物的现象。这个相是怎么来的?一刹那九百生灭的相续相;其实不止九百,刹那百亿、千亿、万亿都不止,这是真的。佛为什么不这么说?这样说,人更不懂了。说一刹那九百生灭,一般人还能想像得到;如果说是万亿、亿亿,这个太难想像了,真的是万亿。由此可知,所有一切现象,确确实实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个跟你说实话。由此可知,即非跟是名岂不是一个意思吗?这叫佛法。如果说「即非、是名」是二法,六祖讲二法就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诸位要晓得,宇宙人生万事万物都是一法,不是二法。众生跟佛,你说是二、是一?众生跟佛要是二法,那就不是佛法了。生佛不二,这是经上听说过、读过的,不二就是一。性相不二,理事一如,尽虚空遍法界它圆融了,它是一不是二。 你要能从这上体会到,你的大慈悲心就生起来了。慈悲心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爱护一切众生,关怀一切众生,是清净心、是平等心,没有差别,这里头没有分别执著,一律平等,大慈悲心自自然然就生起来了。我们今天大慈悲心为什么没有?不知道宇宙人生是一体,不晓得。为什么是一体?同一个自性变现出来的,都是真如本性变的幻相,会相归性就是一体了。你著了相,分别相、执著相,相千差万别,你见不到一,见不到一如,见不到平等。如果在差别相里面见到一如、见到平等,才晓得万法归一,一是自性、一是真如、一是本体。实在说,「归」这个念头都很粗,都不应该有。万法本来就是一,哪有什么归不归!今天我说这个话,诸位听《金刚经》听了这么多,我想你不会反对,你会点头。经没有讲到这个地方,我这样讲法,怀疑的人就多了。为什么祖师大德说万法归一,你说归还不对,「归」还有问题?我们《金刚经》读到这里,就晓得那个归是勉强说的,你要执著有一个归就错了,它本来就是一,所以无所谓归与不归。底下说: 【即非是名并说】 这是佛在《金刚经》上常用这个方法,他的意思是: 【明性相不一不异,法法皆然。】 性相是一,相就是性,性就是相,事就是理,理就是事,确确实实是一不是二,即非、是名连在一起讲,教我们体会这个意思,也就是教我们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不能说一,也不能说异。你要是明白了,也可以说一,也可以说异,明白人怎么说都行,他不迷,他了解状况。说一,是从性上讲,从理上讲;说异,异就是不一样,从相上讲,从事上讲;非一非异。如果明白人,你说一切现象是一,行不行?行,讲得通。古人比喻说「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们看到金器,那个样子太多了,现在同修们常常戴的耳环、戒指、手镯、项炼,常常戴的,这个都不一样,名词都不相同,这是异。说金,同!全是金的,金就是器,器就是金。即非、是名合起来说,教你了解真相。一法如是,法法皆然,没有一法不如是。我们把器比作相,把金比作性,性就是相,相就是性,性相一如,性相不二,就是这个意思,叫你体会这个意思,认识一如,认识真相。执著一边都错了,都不如。执著金,执著这个体空性,这个不如,有体无用;执著相也不如,有用无体。必须要面面俱到,你才看得圆满、看得真切,没有看错,才能得真实的受用。底下说: 【即无论何法,皆应明了此理,两边不著,销归平等之性体是也。】 这个重要。所谓法身大士,就是他们能在一切法中见性。这个讲法是佛门的术语,现在人初听感觉得很玄,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我们讲得通俗一点,讲得浅显一点,在一切法里头见到它的真相,这句话大家好懂。但是真相是什么,还是一个问题。为什么?你没见到,你见到当然就懂了;没见到,学!好好的学习。依照《金刚经》的道理、方法,纵然见不到,多少也能得一点消息,对我们就有好处,至少增长我们的信心,这是最低限度的利益。在功夫上,理事都搞清楚了,你就都不会执著了,差别的相不执著,平等的性也放下了,心得清净,心得自在,这就是销归平等之性体。 【修行功夫,可概括为观门(理观)、行门(事修)。】 这是我们佛法里面常讲的观行,一讲到修行,观行是修行的总纲领、总题目。每一个宗派、每一个法门,观门跟行门的内容都不一样,但是总题目是一样的,都叫做观行。禅宗的观门、行门跟教下的不一样。教下的观行,譬如贤首宗的观门、行门,跟天台宗的就不一样,这个必须要晓得。观是什么?理、明理。在事上看到理,那叫观,叫修观;在理上见到事,那就叫行门,那叫行。这两个一定要合在一起,也是一桩事情,不能把它分作两个,分作两个,那理论是理论,事实是事实,永远兜不起来,这个没有用处。必须要懂得,理就是事,事就是理,理事本来不二,你才能入门。 【细说则法门无量誓愿学也】 无量无边的法门,观行是总题目。每一个法门里头,观行的内容都不一样,都有差别,可是原理是相同的,终极的目标都是要达到法法皆如;如果不是达到这个目标,那就不是佛法。如果是佛法,一定是要达到这个目标,就是经文上讲的「诸法如义」,一切皆如。我们看底下这一段: 【理观,依佛说可以贯通一切之理性,加以深切体认,严密觉照。用之於行门。】 《金刚经》说理,说的是真正的原理原则。譬如我们随便拈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金刚经》上的经文,我们都很熟悉的,你要把这个理应用在你生活当中。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起了烦恼,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还有什么好烦恼的?你要会用,不用在生活上,那《金刚经》不是白念了?遇到喜欢的事情,起了贪心、贪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个贪爱的心马上就凉了,恢复到平等,恢复到清净。喜怒哀乐都是波浪,都是不清净,要恢复到清净。清净心生智慧,不清净的心生烦恼,这个诸位要懂得。烦恼从哪里生的?不清净心生的;清净心就生智慧,《金刚经》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所以要把这个理用在生活上,《金刚经》上这个理好!不一不异,无实无虚,真的随便拈一句,在生活里头起很大的作用。所以,这个理真的是贯通一切的理性。 要深切的体认,这个理要透彻。譬如刚才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什么它是虚妄的?我们在这次讲席当中讲得很透彻。「三心不可得」,为什么不可得?我们说明了,心是怎么来的,怎么会有的,它起些什么作用,都讲清楚了,这才知道真的不可得。三心就是讲念头,是生灭心,生灭心不是真的。从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从无明生三细相:业相、转相、境界相。相宗里头也叫它做三分:自证分、见分、相分。「见分」,《金刚经》上讲的四见: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见分。前面讲的四相,「相分」。见相同源,都是从「自证分」里头变现出来的。由此可知,转相就是见分,境界相就是相分,自证分就是业相,这就是把心法跟色法的根找到了;它不是自性,自性是真的,自性里头没有这些东西,这是不觉里头变现出来的。 我们把这个理搞清楚、搞明白了,才知道内而身心、外而万物都是假的,现在科学家讲,是波动的现象。而波动的速度,确确实实一秒当中亿万次;也就是说,一个波动是亿万分之一秒。佛在《楞严经》说,「当处出生,当处灭尽」,我们才懂一点意思;否则的话,这两句话,到底当处是什么意思,也搞不清楚,含糊笼统念了,含糊笼统听了。当处是什么意思?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诸位要晓得,不但是诸佛菩萨在十法界里面示现,现身、说法、度众生是随心应量,这里不是讲了吗?佛说一句话,通一切法;我们今天得这么一个身体,过这么一个日子,是什么回事?也是随心应量。心是什么?因缘。量是什么?果报。我们今天是随著业因现的这个果报之相,还是这个原理,还是这一句话。诸佛菩萨随心应量,是他因地里面所发的愿,愿力与一切众生自自然然感应道交。我们凡夫愿没有了,被业力在支配,被业力在操纵,一点都不自由,都不自在。把真相搞清楚了。这个地方讲加以深切体认,清楚了,体会到了,要严密觉照,严密觉照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严是认真,这个事不是普通事,非常严肃。用佛所说的这个话,来看人、看事、看一切万法,这就把它用在行门上了。 【理观,必应兼事修。】 离开了事修,你观什么?你没得观了,那是个空理。 【行事修,必应兼理观。】 事里面如果没有这个观念在里头,那么这个事会带给你无尽的烦恼,你的问题不能解决。也就是说你愈迷愈深,你的生活愈过愈苦,你的工作愈做愈累,它必然是这个现象。如果理观深透进去,你的生活会愈过愈快乐,愈过愈幸福,你的工作会愈来愈轻松,愈来愈自在,完全不一样,这是佛法真实的利益。学了佛,这一点利益都得不到,你说我们学它干什么?佛法给我们的是真实的好处。 【缺其一,便不足以言修功矣。】 由此可知,我们学佛的人很多,不能说他不用功,他很用功、很努力,好像很精进,精进这两个字有问题。他是很用功、很努力,他不精,他很杂、很乱。如果说他有进步,他是杂进、乱进,所以他没有功夫,他不能转他的境界,他还是过那么苦日子,不能转境界,这就是功夫不得力,不会修。会修的人,行里面有观,观里面有行,观行是一不是二;也就是说,生活里头有高深的理论。什么高深理论?见性!见到平等性。要用相宗的话来讲,那更清楚、更明白,在一切事相当中,他见到平等性,见到妙观察性,见到大圆镜性,他见到了,他是生活在妙观察、平等性、大圆镜智里面,他怎么不快乐、不自在!不会修的,观行搞成两回事情,合不起来,他所搞的就是八识五十一心所,烦恼重重,搞这个,搞六道轮回去了。搞六道轮回,当然这个日子愈过愈苦,是这么个道理。诸位真正明白了,佛法不能不学,不学佛就苦死了,这是实实在在的话。 我们看到今天世界上这么多众生很可怜,我们只能同情他,帮不上忙。为什么帮不上忙?他不肯学佛,这么好的东西不认识。所以今天我们介绍人认识佛教,非常重要。他为什么不来学?不晓得佛法的好处。如果知道佛法的好处,没有一个人不来学佛。为什么?学了佛,「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不学佛的求不到。这两天过年,看到到处贴的「发财」,看到这些人心,他能发得了吗?唯有学佛的人才发财,不学佛的人不会发财。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一0五集) 1995/5 美国净宗学会 档名:09-23-105 诸位同修,大家过年好!这一次我们《金刚经》的讲席时间比较长一点,也就是讲得比较详细一点。刚才杨会长说过,我们这个经包括这一次是三会两处,两个处所,是三次,这一次可以讲圆满了。因为从当中接著讲,前面诸位同修没有听到的,在小注里面接上去讲,可能听起来会感觉得很茫然,所以我们必须要找一个段落。书本大家都有,请翻开两百五十一面,我们从经文第一百七十三段看起,这个地方是一个段落。 这部经讲到此地是末后的一分,江味农居士依据前清达天法师《金刚经新眼疏》分的科判,也就是分的段落,他将本经的正宗分,分为四大段,就是信、解、行、证。他的科判,我们附印在这个本子的后面,后面这个表解就是本经的科判。从科判上能够把全经的章法、结构、脉络、体系,能够看得很清楚。我们刚才选的,从这一段开始,就是第一百七十段的经文,诸位可以先把科判翻开来看一看。科判的最后一面,第十二面,就是这个表解的第十二面。这个大段是讲「明诸法空相,结成法不生」。《金刚经》说到此地,愈说愈深。江居士把全经分作前后两部分,前半部是讲信解,正如古人所说的,这个经文有深有浅。后半部讲的是行证,唯深无浅,后半部没有浅的意思,愈讲愈深。到这个地方,快要结束了。 般若 的宗旨,用《金刚经》上的两句话,可以说讲得很透彻,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就是教给我们不要执著,一切法都不要执著,不但是世间法不要执著,佛法也不能执著。为什么不执著?因为所有一切法都不是真的,都是虚幻的。经文讲到这个地方,要跟我们说出怎样虚幻,要把这个说清楚、说明白;我们真正懂了,自然就放下,就不执著了。万法皆空,没错!不但体是空的,连现相、作用也是空的,这个讲的的确是深到了极处。可是,因果不空。为什么会有十法界依正庄严?那是业因果报的相续相。因为因果不空,所以佛教给我们「而生其心」。「生心要无住,无住要生心」,这才是整个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明白了,掌握到了,知道应该怎样去过日子,过得很幸福、很快乐、很美满,这是《金刚经》真正的目的。 这一段就是讲诸法空相,了解一切法皆空,结成一切法确确实实不生。不生,当然就不灭,所以不生不灭,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两句很难懂,真正明了契入了,在佛法里面就称作证得无生法忍的菩萨。这个菩萨地位很高,通常在大乘法里面讲,菩萨有五十一个阶位。就如同学校念书一样,一年级、二年级,有五十一年级才毕业。无生忍的菩萨,地位非常之高,差不多是在第四十个位次以上。要依《仁王经》的说法,是七地、八地、九地,距离如来果地非常接近,他上面就是十地、等觉,就成佛了,所以这个地位非常之高。经上所讲的,是他们的境界。 在这个地方,这个表的底下一层,这是分成两个中段。「初泯相入体」。泯相,泯是泯灭,实在讲就是叫我们不要执著,不要分别、不要执著。相,相是有,没有错。如果不分别、不执著,你就能够观察到它的真相,不会被这些幻相所迷惑。体就是真如本性。这里面又分为三个段落,第一个段落是:约圣号明离去来。佛举的这个例子举得很好,举如来的名号,这名号也是假的,也不能够执著。 第二段是:约尘界明离一多。尘是微尘,界是世界,这正是我们现代尖端科学,最近几十年当中,科学家致力於这个工程上来研究。世界就是宇宙、大宇宙,我们讲太空、星系,微尘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原子、电子、中子、粒子,这是最小的东西来研究。《金刚经》上,佛在三千年前,这一段经文也给我们说这些东西。这些东西,现代科学家称为太空物理,这是他们一些名词。我们读这一段经文,要了解这个意思。佛跟我们说万法皆空,确确实实有他的理论依据,不是随便说的。从这些能够叫我们看出,宇宙人生一切万物的真相。真相搞清楚,当然你就不会再执著,不会再去分别,再去计较,晓得一切分别执著计较全是妄想,与事实真相完全不符合。但是这种妄想,我们凡夫无量劫来已经养成习惯,现在要不打妄想已经很困难,就是它已经成了习惯。这个习惯不好,习惯要是不能够改掉,那就要搞六道轮回。这是佛把这些所以然的道理,都给我们分析得很清楚。 现在我们可以翻过来看经文,二百五十一面,我们再往前面看一段,看一个整段,二百四十九面,翻过来一张,从二百四十九面看起。经文一百七十段,科题是「约尘界明离一多」,尘是微尘,界是世界。 经【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於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 我们先看这一段。请看注解: 【此明众缘聚散无常之义】 这句话是总纲领,世出世间一切法,包括佛法都不例外,皆是因缘生法。所谓因缘,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它是有许许多多条件才产生的现象,它不是偶然的。这些条件,缺少一个都不行。也正是佛在《华严经》上,为我们说明这个世界,乃至於众生,都是无量因缘聚合而成的,跟此地所讲这个意思是相同的。 【这个文里面著重在碎合】 「碎」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分析,科学家分析这个物质,找它最基本的东西。把这个物体分得很小,分成原子,在过去认为原子就是最小的,不能再分了。随著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些很微小的东西,实在讲我们肉眼已经看不见了,在高倍显微镜之下观察到了。现在原子还可以分,分成中子、质子。中子、质子在最近二、三十年来,随著科学进步,也还是可以分。所以科学家肯定,我们现在认为不能分的这个基本粒子,靠不住,也许科技更进步,发现还能分。 这个碎就是分析,来观察宇宙万物的基本物质。基本物质在佛法里面称之为「微尘」,微尘我们肉眼已经见不到了,佛说阿罗汉的天眼可以见到。所以阿罗汉不需要用这些科学仪器,他的眼睛能够观察到微尘。微尘是不是原子、电子,我们很难了解。菩萨的法眼比阿罗汉的天眼更高明,他微尘还可以分,分做色聚之微。色聚之微还能分,分做极微之微,这个佛眼能看清楚。到极微之微,佛说不能再分了。极微之微也叫邻虚尘,大概就在空跟有的边缘上,再分就没有了,就变成空了,所以这在空有边缘上。极微之微,可能我们现在科学家还没有见到,他说这个不能再分了,这才是佛经上讲的基本粒子。基本粒子有四个现象,这叫做四大。诸位都晓得,「地、水、火、风」四大,四大就是讲基本物质的四个现象。第一个,它是一个物质,可以看得到,佛的五眼圆明能见得到,它是一个物质。虽然极其微细,他能够看到是个物体,称之为「地大」,它是个物体。所谓火大跟水大,现在科学家明了,科学家认为基本粒子带电,它带阴电、带阳电。阳电是「火大」,我们讲的温度;「水大」是讲湿度,带阴电;它是动的,不是静止的,动,所以叫它做「风大」。地水火风这四个字是这个意思,要搞清楚,这是讲最基本的物质它有这四个现象,佛用地水火风这四个字来形容它。 此地,我们继续看注解,它的重点,你掌握到碎合。「合」就是聚集起来,组合的意思。我们晓得,所有一切的物质都是基本粒子组合的。由它的组合,就成为中子、质子;由中子、质子再组合,就成原子;原子的组合,就成为分子。因为它组合排列方式不一样,我们现在称为方程式不相同,所以就成了许许多多基本的物质元素。由这些物质元素再组合,就成为宇宙万有的一切万物。所以,统统都是一个基本物质组合的。明白这个道理,一切万法,佛的眼睛里是平等法,没有一法不平等。现在世间人认为很高贵的宝石、金钢钻,也是这个东西组合的,泥沙大家都不要的,还是这个东西组合的,不过就是它的排列方式不一样而已;其实它的原料是一个,完全相同,没有例外的。所以,佛对於一切万法的看法平等。我们凡夫被排列不一样的假相欺骗了,这个高贵,那个很下贱;佛看一律平等,一切万法无有高下,他平等心从这里生起来的,这叫真平等。在动物方面说,生佛平等,众生跟佛平等的。佛的身,我们在经上看,相好光明不可思议!《无量寿经》上讲的,紫磨真金色身,我们这个肉体哪能跟他比?可是把他分解开之后,看看基本的物质,完全相同,没有两样,也就是排列的方程式不一样而已。所以我们的身跟佛身还是平等的,还是没有差别的,清净、平等是从这个地方建立的。确确实实,要用现代的话说,佛经典上所说的有科学的根据,不是随便说的。 【这些基本的物质,因其可碎可合,可以分解,可以组合,足证微尘世界之相,皆是缘生,当体即空。】 这是完全从现相上说,从物理上来讲。微尘这是最小的,大的就是世界。此地讲的世界,不是指我们这一个地球,通常世界是讲星系。一尊佛教化的范围,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在从前,一般研究佛法的大德们,大家都以为是一个很大的星系,像我们现在所讲的银河系,这是一个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化区。可是我们最近读黄念祖老居士的《无量寿经注解》,黄居士是学科学的,他在天津教书,好像是教关於电学方面的这些课程。他的看法,他说佛的世界比这个还大。他认为一个银河系就是佛经上所讲的一个单位世界,这是从前没有人这个说法,也没有人有这么一个想法。假如他这个想法是事实的话,大千世界真的不可思议,一个大千世界最低限度有十亿个单位世界;换句话说,像我们现在观察到的银河系,十亿个银河系才是一个大千世界,才是一尊佛的教化区。经上讲的世界之相,范围这样广大。我们今天科技算是相当发达,可是还没有办法探测到十亿个银河系,还没有到这个境界。佛告诉我们,在太空当中,像这样的大世界无量无边,不只是一尊佛的教化区,无量无边的大的星系。 我们从世界上来观察,我们人实在太渺小,有什么好争的?有什么好计较的?仔细观察清楚,才知道佛给我们讲的话句句真实,确实一点都不假。缘生就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佛法也是因缘生。所谓因缘所生的,就是它组合的,组合当然没有自体,所以是当体即空。不必等它分解之后,我们晓得这是空寂的,什么都没有,聪明人没有分解的时候一观察,就晓得当体就是空,确确实实了不可得。 这个事实真相观察到之后,我们要问,有什么好处?好处太多了。第一个好处,你得失的念头没有了。得,根本没有得到;失,哪来的失?没有得失。世间人为得失多苦恼,多痛苦!得失没有了,你就得大自在,得大安乐。那个过的才叫正常的生活,正常的日子,就是佛菩萨的生活。佛家常说的超凡入圣,你真正明了,超凡了。凡夫是不明了,在这个虚幻当中,被这些幻相欺骗了,在这里面自生烦恼,带来无穷无尽的苦难。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从执著来的。只要你有执著,就有六道轮回。罗汉、辟支佛、菩萨、佛,我们叫四圣法界;十法界除六凡(六道)之外,是四圣法界。四圣从哪里来的?从妄想来的,从分别来的。离开一切分别执著,不但六道没有了,十法界也没有了。十法界是缘生的,也不可以执著。应无所住,六道不能住,四圣法界也不能住。四圣、六凡统统放下了,那是什么境界?佛不得已取个名字,名都是假名,名字是因缘生的,假名,不得已,没法子,取个名词,叫它做一真法界。佛告诉我们,那是真的,一是真的。一真,我们就能够联想到,六道、十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这个事实真相一定要搞清楚。要知道,一切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 【而法性中,本无此物。】 法性是讲真如本性,这是真的,能现、能变,这是真的。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世出世间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真心本性,大乘佛法的修学,最后的目标就是要见性。不仅仅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都是以这个为目标;要不能见性,那就不能成就,一定要明心见性。不过在各种宗派里面,他们用的术语不相同,禅宗里面叫明心见性,我们净土宗里面叫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一心不乱,它为什么不称作明心见性?一心不乱里面有浅深层次,浅的没有见性,也能称为一心,我们常讲「功夫成片」,这个程度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这是一心不乱功夫浅的,我们都能做到。浅的怎么说法?我们心里面,所谓是常常牵挂的,常常放在心上的,就是一句阿弥陀佛。除一句阿弥陀佛之外,其他的统统放下了,这是最浅的一心不乱,心里面只有一句佛号。念佛人到达这个功夫,给诸位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有把握。我们看到有很多念佛人,走的时候不生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想什么时候走,就可以什么时候走,自己都可以选日子,选走的方式,你说这个多自在!那要什么样的本事?一心不乱最低程度的本事就行了,就可以做到。比这个更高层次的,叫「事一心不乱」,这个还没有见性,当然他的功夫更深了;换句话说,更自在。再高一层的,叫「理一心不乱」,跟宗门的明心见性完全相同。这也就是说,念佛法门的功夫它有上中下三等。 禅宗里面没有,就是一种,你达不到就不能成就,达到就能成就。但是要达到这个上层功夫,的确我们一般人非常困难,很不容易达到。在教下讲,这是一般大乘佛法里面,他们称作大开圆解。大开圆解跟一心不乱、明心见性是同一个境界,就是名词术语不一样。他所用的方法不相同,达到的境界决定是相同的,方向决定是一致的,这正是所谓「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又所谓是殊途同归,一般讲殊途同归都是归向明心见性。 在心性里头,没有。心性它现相,体不能没有相,决定有相。这个理跟事都很难懂,所以在隋唐,那个时候古大德讲经,像贤首大师,这是华严宗第三代的祖师,当时在宫廷里面谈到这个问题,他不得已就用比喻来说明这个事实。皇宫里面有一些金狮子,他就用金狮子来做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从比喻当中,很多人能够体会到这个境界。金是体,把它比作法性,它是能现的;现相,一真法界是它现的,十法界也是它现的。如果没有加丝毫的分别执著,它所现的相就很自然,就叫它做一真法界;加一点分别执著,这个相就起变化。譬如黄金,从金矿里面开采出来,提炼成黄金,提炼出来了,那个时候它所现的相是它原本的相,现原本的相,没有加一丝毫的分别执著。在金矿里面看到这个黄金,那是它原来的相。经过我们人工去设计,把这个相改变,我们想做一个狮子像,或者做一个佛像,那是我们想把它做成那个形状,那叫唯识所变。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我们这个识,就是分别,我们有了分别,把一真法界的相改变,变成十法界。 十是一个圆满的数字,它不是确定的数字,它代表圆满,代表无尽。我们地球上,人口有四十多亿,除人之外,你晓得有多少动物?蚊虫蚂蚁它也有思惟,它也有分别执著。把这些动物统统包括进来,这地球上有多少生物?每一个人分别执著都不一样,於是变现的境界真的是无量无边。十代表无量无边的法界。严格的说,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法界,并不相同。佛在《楞严》上,把这个问题说得相当透彻,「别业妄见」,「同分妄见」。同分妄见是我们所见大致是相同,但是还是各人变现各人的。我变出来的,跟你变出来的样子很接近,看起来好像是一样,其实严格的讲,完全不一样,确确实实一个众生就是一个法界。说一个众生一个法界,这还不是事实真相,要是以事实真相,就是一个众生也是自己变现无量的法界。我们的念头、妄想,从早到晚,一个念头起,一个念头灭,无量无边,哪里是每一个众生是每一个法界?一个众生就有无量无边的法界。这是佛把宇宙人生事实真相,给我们说出来了。 真如本性里面没有,本性所现的叫一真法界。因此,一真法界里面变化就不大,十法界里面变化就很大。我们讲十法界,上面是四圣,下面是六凡。四圣法界的变化比六凡幅度小,小在哪里?他们的心清净,妄想分别执著少;少,所以它变化的幅度就不大。六道里面这些凡夫,妄想分别执著很大,於是变化就很大。这是说明所有一切现相怎么来的。佛经里头还有一句,我们听起来更容易理解,「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法就是指十法界依正庄严,哪来的?心想生,是你在那里打妄想变现出来的,出生出来。如果你没有妄想,这个现相统统没有了,就不存在。所有一切的现相,都是从妄想生的。 科学家确实很聪明,我们这一段经文,现在他们很努力在那里探讨,也观察、解释,跟这个经典愈来愈接近;可是这些现相究竟怎么发生的?他们还不知道。如果他们能够读佛经,我相信对他们的智慧增长,对於宇宙人生的观察,一定能够更精微、更细密。相,我们明白了,它是不会灭的,但是它可以改变,它不会灭;就像黄金一样,它一定是有一个形相,它能够改,它不会灭。 【故虽不断灭,而不可执著也。】 你不能执著,为什么不能执著?因为它随著念头在改变,真的是千变万化。你要是执著,那是错了,决定不可以执著。这是佛教给我们应无所住,《金刚经》说得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佛法,佛法也是缘生的,不可以执著。连佛法都不能执著,何况不是佛法?这是教给我们统统不能执著。再看底下这一段: 【当知世界微尘,大小虽殊,无实则一。】 大到世界,我们刚才讲了,一尊佛的教化区是三千大千世界,假设一个银河系也好,十亿个银河系也好,总而言之,这都是很大的范围。小,小到微尘,我们今天讲的原子、电子。这在形相上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无实则一」,都是没有自性,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个事实真相完全相同。由此可知,世界跟微尘如是,你才晓得,佛法跟世法也如是,四圣法界跟六凡法界也如是,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一个道理就能够通达许许多多的事理。 【世尊说此,是欲人彻底了解世间所有,大至世界,小至微尘,莫非虚妄,当体即空。不可执著,不必贪恋。一切放下,方能於实相相应也。】 佛给我们讲经说法,佛教化一切众生目的在哪里?目的就在此地,让我们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们生活的环境,人生就是我们自己本人。佛法没有别的,说来说去佛说了四十九年,就是说我们自己跟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你搞清楚了,你就得大自在,真正是离苦得乐,你在这个世界里面自己可以做得了主宰。真能做得了主宰吗?当然能。为什么真能?「一切法从心想生」。我想作佛,那就作佛;想作菩萨,就作菩萨。这个全在自己,不在别人手上。可是现在一般凡夫迷惑颠倒,他不作佛,不作菩萨,他要去作地狱、饿鬼、畜生,你说那有什么办法?地狱、饿鬼、畜生,他实在不愿意,不愿意,他天天在造。怎么造?佛告诉我们,地狱的相怎么变现出来的?从心想生,瞋恚变出来的。看这个人不顺眼,看那桩事情生气,这把一真法界变成地狱法界,不是别人变的,自己变自己受。饿鬼法界是贪心变的。法界,刚才说了,实在讲无量无边,哪里说人死了都作鬼?一般人讲,人死了都当鬼,我们细细想想这句话,也不无道理,你想想看哪个人不贪?所有一切妄念当中,如果贪念最重,贪念的范围最广;换句话说,他就把一真法界变成饿鬼法界,他去享受去了。 一切万事万法不是上帝造的,不是上帝在主宰。什么主宰?是我们的妄想在作主宰。所以佛教给我们而生其心;而生其心,不要生妄念,生正念。正念就是佛讲的四圣法界,这个念跟六道比,它是正念。纯正佛法界,告诉你四圣、六凡统统都舍弃,那就纯正;而生其心,是教我们生这个心。这才是真正解决问题,这才叫从根本解决。所以,佛法追求的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明了之后,我们才晓得,佛劝导我们句句话正确。 不可以执著,不可以贪恋,一切放下,方能与实相相应,实相是真相,与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相应。我们通常说,与大自然适应了。可是今天说这个话,里面还是有问题。因为自然生态环境已经被人为破坏,这个问题非常严重。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小宇宙,它复杂的程度跟大宇宙可以说是无二无别;也可以说完全是相等的。如果一个人的心清净、平等,一个妄念都没有,你的身体就自然,完全合乎自然,与实相相应。与实相相应的身体,是怎样的?佛菩萨的身体,永远不会衰老,不会生病,金刚不坏身。那是真的,不是假的,它合乎自然。人为什么会老?妄想分别执著。随著年龄的增长,这个心里面想著我老了,老了就老了,想老了!老的时候总有些病痛,就想病,没有事情就天天想病,於是一身的病就来了,都是从妄想生,佛经上讲的一点都不错。你能够把这些妄念统统去掉,你就不老、不病,也不死了。真的不死,不是假的;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活著去的,不是死著去的。你见到佛来接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跟佛去了,这个臭皮囊不要了,丢了,再一转生的时候,那个身相就跟阿弥陀佛没有两样。所以舍身受身,就跟我们穿衣服、脱衣服一样。这个衣服肮脏了,不要了,脱了,换一件新的,舍身受身多自在。了解事实真相,好处在此地。所以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迷人长劫之中,唯造惑业苦耳。】 迷是不了解事实真相,不了解事实真相的人可怜,这是佛在经上,我们常常看到,「可怜悯者」,不了解事实真相,可怜!惑是迷惑,迷惑他就造业。造业就是妄想分别执著。你既然造业了,后面一定有果报,苦就是果报,六道统统苦。这是说明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十法界怎么来的?十法界是一切众生业因果报的相续相,哪里是事实?不是事实。这些理事,大乘经上讲得确实透彻,我们应当要细心去体会。 请看底下经文。前面这个问,这是世尊叫著须菩提。实在讲叫著须菩提对他说,也就是对我们讲一样的,须菩提是我们大家的一个代表人。下面是尊者的答覆。 经【甚多,世尊。】 前面问,把三千大千世界分析成微尘,这个微尘多不多?这当然甚多。 经【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 《金刚经》上字字句句都含义无尽的深广,如果要不细说,纵然念得很熟,念了很多年,的确不知道佛跟须菩提尊者两个人对话,究竟讲的是什么意思?实在是看不懂,这是这个经的难处。经文的文字很浅,没有难字,可是它的意思很深很深。 【问意著重在众字】 多不多?微尘多不多? 【微尘是集合之幻相】 这就是说明,微尘还是可以分析的。要用佛经的名词来说,微尘可以分为色聚之微,色聚之微再分可以分成极微之微,所以微尘是组合的,并不是基本的粒子,它是组合的现象。既然是组合的现象,它就不是真的有,它是因缘所生的,当体即空,了不可得。 【佛时外道】 佛陀在世的时候,印度宗教相当发达。他们那些宗教家确实也相当高明,我们不能不佩服。印度所有的外道,此地讲外道,就是现在讲的宗教,几乎没有不修禅定的。而且禅定功夫都很深,所以他们亲眼见到六道轮回,在定中能够见到这个境界。所以六道轮回,不是释迦牟尼佛说的,我们看到古时候的印度教、婆罗门教,他们都说,也都说得很详细。这个现象他们是看到了,究竟六道怎么来的?如何能超越六道?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就不知道。他是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是佛不能不出现世间,来为大家解决这个问题。佛菩萨,说老实话不多事,你们有能力解决的,他绝对不来插手。看到你们很想解决而无法解决,那他不能不来;他不来,他对不起众生。这就是已经达到这个边缘上,而这个问题不能解决,佛才出现在世间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他们很聪明,在定功里面观察到六道轮回的状况。 【每将世间事物层层分析,分析至於不可分。】 正如同现代的科学家,将这些物质来分析。他们那个时候没有科学仪器,凭自己的定功在定中观察,看到这个现象,相当不容易。现代科学家没有定功,借重科学的仪器,也做这个分析的工作,所得的结果跟那些古印度的宗教家几乎是相同的。 【分析到最后,而犹执为实有。】 还是执著东西是实在的、实有的。这也就是说,他所认为那个不可分的,实际上还是可分。现在科学家不敢说:所谓基本粒子不能再分了;现在不敢说这个话了。古印度这些宗教家他们的定功,佛在经上说,能够达到非想非非想处天,这是无色界里面最高的一层,有这么深的定力。当然比他那个定功更高深、更高明的,还多的是,像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功夫比他更高明。他认为不可分的,其实在佛菩萨眼睛里面还是可以分的。他就执著这个东西是实有。 【正如今之化学家,分析世界各物为分子、原子、电子,依然执为实有。】 他们的观察很接近。 【二乘知微尘可析为邻虚,知一切皆空,然不及大乘之能作体空观也。】 这就是说,声闻跟缘觉他们的智慧,比佛菩萨差一等,但是比起世间这些外道,那高明太多了。底下一段: 【众字之义,谓凡由集合而成者,便知是空,不可执实。】 佛法里「众」这个字,有这样深的含义,让你看到这个字样,听到这个字,就离开一切分别执著。佛法的教学,即使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已经很巧妙的运用高度的艺术,让我们六根接触外面的境界,都能提起警觉,而不被境界所迷惑。他用的一些名词,甚至於我们今天所讲的一切的道具,里面都包括启发的意义,提醒我们觉而不迷。佛门里面所有一切设施,都是教学的道具而已,这个诸位要知道。我们塑造的佛菩萨形像,画的像也好,雕塑的像也好,在佛法讲都是教学的工具。现代有不少学佛的人,把这些像都当作神明来看待,这错了,错得太离谱,那就叫迷信。经上教我们离一切分别执著,你这不是堕在分别执著里面去了吗?这些设施就是提醒我们。 我们供养一尊佛像,最重要的意思在哪里?一切法从心想生,你为什么不想佛?想佛就成佛,想佛就现佛法界,用意在此地。不是教你把他当神明来看待,他会保佑你,那就是迷信,没这回事情,是提醒你的。供菩萨的像,就是教你要想菩萨,学菩萨,去作菩萨,在法界里面现菩萨法界来受用,是这个意思。供花,花代表修因,植物先开花后结果,花这么美,教你要修善因,修好因,将来就有好的结果,是这个意思,不是供给佛菩萨看的,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自己。在道具里面,最普通的是供水。佛菩萨像前面供一杯水,这个水是什么意思?水给自己看,我们心要像水一样干净,一尘不染,要像水一样平静,它代表清净、平等。我们一天到晚对人、对事、对物,我们的心清不清净,平不平等?如果有执著就不清净,有分别就不平等。离开一切分别执著,就像水一样,那个心就清净平等。佛门里面的教学,的确是高度的艺术化。现在一般学佛的,你说误会,这是误会到哪里去了?这么好的东西,被一般人糟蹋掉了,这是非常非常可惜的事情。我们看底下这一段: 【众字之义,谓凡由集合而成者,便知是空,不可执实。】 绝对不是真实的。 【今之科学家云,物质形成於场。】 这是最近科学家的一个说法,比从前进步太多了。 【场乃具有能量强度之空间,其中并无一物。又有谓一切物质都是波之现象。又有谓,元质点的世界,是一个反复生成和消灭的世界。】 科学家这些说法,与《心经》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个意思很接近。逐渐逐渐,现在观察到了,确实没有物质存在,这是佛经上讲的。现在一切现相是怎么回事情?刚才说过,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就是因果相续的现相,是个假相,不是真相。说因果,我们还要加两个字,大家就更清楚了,业因果报,就更清楚了。佛在《仁王经》上告诉我们,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这就是说明业因果报生灭的相续相。一刹那是多长的时间?一弹指,这一弹指的时间很短,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刹那,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而一刹那当中,有九百个生灭的现相。 我们今天明了,佛这个说法叫方便说。是不是事实?不是事实,距离事实远之远矣。但是佛这种说法,在三千年前那个时代,一般人可以接受。如果佛说出事实真相,恐怕没有人相信。正如同佛说,凡夫修行成佛要多长的时间?要三个阿僧只劫。这个讲法,我们现在晓得也是方便说,也不是真实的;真实的是无量阿僧只劫,哪里是三个那么简单!可是佛的方便法,他也不是妄语,也是个事实。譬如三大阿僧只劫,这经上常讲的,从哪里算起?从圆教初住菩萨算起,那这就没有话说了。圆教初住菩萨以前那个修行,没算进去,把那个算进去之后,那真的就是无量阿僧只劫。第一个阿僧只劫,他证的果位是十住、十行、十回向;第二个阿僧只劫是从初地到七地;第三个阿僧只劫是「八、九、十」三地。他是讲末后这个阶段。譬如读书,读书要读几年才毕业?四年。他跟你讲大学,前面中学、小学没有算,没有说。所以我们知道佛说法,他的确有善巧方便,他让你可以接受,让你听了之后不会感到恐怖。我们以今天科技来观察,这个生灭相续的现相,一刹那当中不止九百生灭,不止! 这个现相,我们先要做一个简单的说明,先要有个概念。我想我们每一位同修都看过电影,拿电影来比喻就比较容易体会。我们看的是银幕,银幕上的现相很逼真,实际上是怎么回事情?我们晓得是放映机里面那个镜头开关,镜头打开,放一张画面;然后再关起来,再打开,再放第二张的画面,是一张一张接起来的。因为它的速度快,我们在银幕上就看到好像是真的一样。他快到什么程度?一秒钟二十四张。你把底片一看,没动。第一个画面跟第二个画面决定不同,是两桩事情。所以我们在银幕上看到是相续相,连续的相,它太快了,我们眼睛看花了,以为是真实的。我们现在这个现相是什么?就跟电影完全一样。而且一秒钟是多少张不同的画面?一秒钟如果真的要算起来,恐怕是亿万张。我这个说法也有根据,而且是很粗显的一个根据。现在大家都晓得光的速度,光的速度并不是很快,一秒钟三十万公里,一公里是多少速度?三十万分之一,三十万分之一秒光走一公里,三十万分之一秒。那一公尺呢?再到一公分呢?一公分,一公分的百分之一,一公分的千分之一,你如果从这样去观察,那个一秒钟,确确实实是亿万分之一秒。亿万分之一秒,在经上讲是波动,我们讲业因果报生灭的相续相,所以我们认为是真的,其实每一个相都是假的。《楞严经》上讲:当处出生,当处灭尽。这个话一点都不错。 我们以为这个身是真的,不是的。现在坐在这个地方一个半钟点的时候,亿亿万的变化,哪里是真的?没有一个是真的,全是幻相。所以你才真正晓得,身心世界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要是把这个事实真相观察清楚、搞明白,真正肯定了,你什么妄念都没有了,所有一切分别执著妄想全都丢掉了,都放下了,放下好!那你就是佛菩萨,你真的觉悟了。 现在这个世间时髦的名词,改造体质,有没有可能?有。放下一切分别执著,放下一切妄念,你的体质马上恢复到正常。无论什么病,不要去看医生,不要去吃药,自然就好了,为什么好了?组织排列恢复正常,因为你的心正常。正常的心是一念不生,有个念头就不正常,有个念头都是妄想。明白道理才行,我们才能真正得到佛法的受用。《无量寿经》经题上,告诉我们修行的总纲领,就五个字:清净、平等、觉。你得的果报是什么?无量寿、庄严,那就是得的果。有因有果,因果不空。也就是说,这个无有穷尽的变幻,这个现相的变化,谁去操纵?谁去主宰?业因果报,也就是你的念头。这一段经文里头,是给我们说明这桩事情。我们再看底下这段经文: 经【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则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 这是解释其所以然。「则非、是名」这个字样,在《金刚经》上很多很多,这种句子,它的含义我们一定要清楚。凡是讲「则非」,是从体性上说的;凡是讲「是名」,是从缘生现相上讲的,有体有相。 【则非,约一如之法性,明其本来是空。】 讲「则非」,就是佛教给我们应无所住,不可以执著,不可以分别。说「是名」,这就说清楚它不是没有现相,有现相;而这个现相是一种相续的假相,决定不是真相,决定不是事实。《金刚经》到末后,有一首偈子大家都很熟悉,说明事实真相,「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那是真的,不是假设的,确确实实是梦幻泡影;这个意思就是讲,当体即空,了不可得。现在世间人,可以说举世之人,迷在幻相之中,以为是真实的。大家拼命追求财富,追求享受。财富能得到吗?决定得不到。假如你追求财富能够得到财富的话,释迦牟尼佛在经上讲的业因果报全部被你推翻了,它怎么能成立?财富从哪里来的?业因。佛告诉我们:财布施是因,得财富是果报。你这一生所得到的财富,是你过去生中种的因,你这一生收成,这么来的。你要没有种因,你怎么求也求不到;你种了因,不求也得到。这些事情,大家好好的念《了凡四训》就明了。《了凡四训》要是真正念懂了,看个一遍、两遍没有用处,至少要看二、三百遍,真正体会到了,才知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袁了凡是凡夫不是圣人,他知道业因果报是命中注定的,所以他的心定了,不求了;求也枉然,求也求不到。他的妄想分别执著也放下了。这是真正了解事实真相,还不是透彻了解,了解一部分而已,他能放下,他的生活就过得很自在,就过得很幸福,没有烦恼。聪明智慧是果报,法布施是因。健康长寿是果报,无畏布施是因。 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业因果报的相续相。这就是佛为什么在这个经上,教给我们应无所住,后头又加一句而生其心,是这么个道理。业果不空,万法皆空,这个不空,它能够改变现相。这个说法跟唯识家所讲的,在精神、义趣上来讲是相通的。唯识学家说万法皆空,都是假的,唯独识是真的。识是什么?能分别,能变现的,这是真的;所变现的这些境界、万相是假的。能变的,能变的识就是分别。这些经义我们要细细的去体会,然后才能够把宇宙之间,体性、现相、作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在生活当中,自在的支配,自在的受用,这样就是过佛菩萨的生活,不受任何的累赘。 在从前科技没有发明的时候,弘扬佛法需要道场,所以建的道场就很多了。现在我们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我们可以不要道场,这省事了。这个机器在那里架设,小小的房间就可以对全世界弘法。建一个道场需要很大的费用,在家同修们赚钱不容易,道场不能真正弘法利生,那造大罪业。所以现在科技发达,可以不要道场,可以不需要信徒,也可以不需要供养,你看这多自在!我们利用录音带、录影带,现在制作CD片流通到全世界,这个方法好。道场大了,人多了,是非就多,毕竟都是凡夫,意见太多,不好相处。那又何必找麻烦?人也不要,钱也不要,你说多自在,你说多快乐!这是新的观念,这个做法决定正确。因为佛法无论对自己、对他,都是以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要从这个地方建立,要从这里出发,这就正确。所以在现在这个时代,不要再建道场,那是过去的时代。现代应当把这些资讯放在国际网路上,全世界每一个家庭,电脑、电视里面都可以看到,整个世界就变成一个大道场。佛法求智慧,智慧跟现代的科技要能够结合在一体,真正能够利益一切众生。底下这段说: 【佛说者,显示觉智洞照,法性本空,法相皆幻。】 这两句我们一定要记得很清楚。体是空的,相是幻有,决定不是真实。你认识清楚,你才在一切现相里面得大自在,不会再迷在幻相当中。 【当其有时,便是空时。因微尘之本空,便可类推而知世界皆空。】 从一个最小的物质,微尘是空的,说到大的世界是空的,这一大一小当中,所有一切万事万物都包括在其中,没有一样不是当体即空。这是从微尘上说的,让我们知道事实真相。下面这一段再从大的世界来观察,明世界非一,我们看经文: 经【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名为应身教化之境,此境为一切众生所依。如来为利益一切众生,随缘显现,以教化耳,不住著此境也。】 我们学佛要在这个地方学,你才叫真的在学佛。佛住不住这个世界?住这个世界。世界怎么来的?世界也是从心想生。众生的心想,我们一般讲众生的共业,众生的共业就是《楞严经》上所讲的「同分妄见」,妄是虚妄的妄,不是真的,同分就是大家有相似的分别,它是虚妄的,不是实在的,《楞严》上说得好。除了众生的同分妄见变现出来的,里头还加了一样,佛菩萨的愿力,是这么结合的。实在讲,如果没有佛菩萨的愿力掺杂在这里面,这个世界就不晓得变成怎么样?实在讲就太可怕了!还有佛菩萨的愿力加在这里面,我们有过失的时候他会帮我们修正一点,使这个世界还能维持一个样子,维持现状。如果众生不能接受佛菩萨的教诲,不能接受圣贤人的教育,这个社会就变得一天比一天动乱;住在这个世间的人,就一天比一天苦,这是一定的道理。 所以要想到,这个世界的和平,社会的安定,一定要靠良好的教育。好的教育不是没有,很少人懂得,很少人能把它发扬光大。追根究柢的原因,这个良好教育的受用没有真正得到;果然得到,他当然不会被现在社会上这些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所诱惑。换句话说,像中国儒家、道家的教育,大乘佛法的教育,真正能体会到,真正能明白、能受用到的人太希有了。凡是真正明了,自己得到那个受用,得到享受,他不能不弘扬,不能不把这一分的享受与大众们共享,这是一定的道理。由此可知,学佛,大多数人所学的是宗教的佛法,把佛菩萨当作神明来看待,不知道它是良好的教育,是世出世间最好的教育。这就是一开端,方向就错了,目标就错了,一错到底,就错一辈子,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所以大千世界这个国土,我们今天讲的星球跟星系,是诸佛菩萨应身教化的环境,这个境界是一切众生所依靠生存的。 【如来为利益一切众生,随缘显现,以教化耳。】 此地讲的如来,意思就是明心见性的菩萨,本经里面所讲的诸佛如来。江味农居士告诉我们,他的意思是圆教初住以上,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可以称为如来。如来就是对见性的人讲的,禅宗里面所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这个佛就有四十二种不同的阶级,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都叫做佛,都叫如来。在天台家所讲的六即佛当中,叫做分证即佛,最后的叫究竟即佛,那是达到究竟圆满。这是只要明心见性,就称之为如来,就称之为诸佛,所以这个地方的如来跟诸佛都是广义的,也就是我们一般讲的诸佛菩萨。诸佛菩萨教化众生的场所,诸佛菩萨虽然来教化,对这个地方留恋不留恋?此地讲「不住著此境」,住著就是留恋的意思,并不执著,并无留恋。佛菩萨怎么来的?有缘就来了,没有缘他就走了。来,实在讲他并没有来;去,实在讲也没有去。不来不去,这是事实真相,哪有来去!不来不去,怎么会见到这个相,相有相无?《楞严经》上讲,当处出生,当处灭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佛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众生有感是有心的,佛菩萨应是无心的。我们要学不住,也就是学对一切生活环境决没有留恋,也就是说,决不可以把它挂在心上,知道一切环境,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都是假的。大家在一起欢欢喜喜,缘聚;再过几分钟,大家离开了,缘散了。缘聚也没有生,缘散也没有灭,确确实实不生不灭,只是缘聚、缘散的现象而已。就如同前面所讲的碎合,碎是散开的,缘散了;合是缘聚。这才是事实真相,我们不可以不知道。 【如是而说,正所以开示众生,应观世界非实。】 世界非实,所有一切万事万物都非实,你把这些虚幻非实的放在心上就错了。我们常常讲,你的心里有负担,你精神有负担,这个负担从哪里来的?妄想执著产生的。实在讲,实在没有!实在你很轻松,你很快乐。你那些苦难是自己找的,绝非事实。所以了解真相,你就会自然把它放下了,放下就自在了。而且告诉你一个实实在在的话,决定没有得失。如果以财富来说,你的钱财,你命里头有的,有的就有,决定丢不掉;丢掉它会再来,决定丢不掉。没有的,求也求不到;求到了,也不是你的,你也得不到受用。这都是事实真相。你要是了解,对於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再不打妄想,再也不牵挂,你的受用都自在。这就是告诉我们可以受用,不可以执著,知道一切法非实。 【是名而不住著。世界不著,则一切不著矣。】 小而微尘,大而世界,果然把真相搞清楚,不执著了,你就一切都不执著了。 【乃能令本具之法身出障】 本具就是本有的,这才是真正的自己,禅宗里面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我们学佛学到最后,得个什么?学到最后就是把自己本来面目找到,没有别的。本来面目找到了,就像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说的,他那个时候开悟了;换句话说,他找到了。找到是什么样子?他说了五句话,第一句是「何期自性本来清净」,这句话重要。本来清净,本来是佛,佛是最极清净,一丝毫的污染都没有。佛告诉我们污染分为三大类:见思烦恼的污染,这是最粗、最重的。我们今天讲的是非人我、贪瞋痴慢,这是见思烦恼的污染;尘沙烦恼的污染;无明烦恼的污染,这三种都没有了。无明污染离开了,那就是明心见性,就成佛了。这是讲到「何期自性本来清净」。 又说「何期自性本来具足」,本来具足就是一样都不欠缺,样样圆满的。寿命圆满的,无量寿;智慧圆满的,无量的智慧;德能圆满的,无量的德能,样样都无量。世间人讲财富,财富是圆满的,无量的财富,是你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我们没有见性,没有见性就无可奈何。享的这一点福报,要靠修,修得的是有限的。这就好比说,你有无量的财富存在银行,现在身上一文都没有,吃饭怎么办?做小工赚一点钱,赚几块钱,吃一餐饭,天天干这个,苦不堪言。你有没有钱?钱太多了,你没有拿出来,你没有带在身上。我们现在就变成这么可怜的人,在六道凡夫是富贵穷人,确实是如此。你见性,你就都拿到,应用就自在了。没有见性! 末后他说了一句:「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一句讲的,跟我们此地讲的一样。十法界依正庄严哪里来的?自性变现出来的。西方极乐世界怎么来的?也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西方世界能不能去?当然能去。为什么?自性变现的,怎么不能去?哪有这个道理!天堂、地狱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离开自性,了无一法,什么也没有。你要是入了这个境界,自己在这个无限的宇宙当中,自己就做得了主宰,这叫真的得大自在。佛法教给我们的,就是这些。实实在在,这些全是我们自性本来具足的。所以佛到最后给我们说,佛不度众生,佛哪里度众生?佛没有给你一点点东西,都是你自性里头本来有的,不是佛给你的。而是我们自己迷失了自性,不知道自性本具是这么样的圆满,佛给我们点醒,告诉我们有这么一桩事情,告诉我们恢复自性的理论与方法。我们依照这个理论,依照这个方法去修学,也会跟他一样,是这么一个意思。这就叫法身出障,障就是障碍。我们现在就是见思烦恼的障碍、尘沙烦恼的障碍、无明烦恼的障碍,把我们自性障碍住了。如果你明白事实真相,身心世界放下,世出世间法都不放在心上,都不执著了,我们的法身自性就离开一切障碍,那就都能够现前了。今天就讲到此地。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一0六集) 1995/5 美国净宗学会 档名:09-23-106 请掀开经本二百五十一面,最后一行看起: 经【何以故?若世界实有,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这一段经文是解释「一即非一」,意思含义也很深,诸位请看注解。前面一段讲到世界微尘,重点在碎合,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分裂与组合,重点是说这个。「一合」,合就是组合。我们现代人可以说都有这个观念,确确实实小而微尘,大而世界,都是这个基本物质所组合而成的。真正通达明了这个事实真相,才能体会到佛法所讲的清净、平等。佛心清净,佛心平等,我们学佛为什么清净心、平等心不能现前?换句话说,对於佛所讲的这个,我们依然没有透彻的认识;如果真的透彻明白了,心决定是清净的,决定是平等的。所谓清净,就没有烦恼,贪瞋痴慢是染污,决定离开了。平等就是一切再不分别了。离开了分别执著,就得清净、平等。清净平等是真心、是自性,不仅仅是禅宗修学最后的目的是明心见性,其他无论是哪一个宗派,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只可以说他在方法、手段上不一样,而所求的目的、方向决定是相同的,那就是明心见性。佛这一段经文里面,都是为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明了了,就是看破了;看破之后,自然就很容易放下。实在说,佛法真正是知难行易。我们放不下,就是因为没有透彻的了解事实真相。这是麻烦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目的就是帮助我们看破。我们看这里的注解: 【一合,合而为一之谓。虽闻界可碎尘。】 界是世界,佛举这个比喻,世界是物体里面最大的,可以把它分裂为微尘,碎就是分裂的意思。 【然其未碎时,合而为一之相,明明有也。长老为遮此执,所以彻底破之。】 长老是说须菩提,须菩提尊者在这个地方为我们解释一即非一,他的目的是唯恐凡夫执著「一」这个相状。「若世界实有」,「若」是假设,假设世界实有,那就是「一合相」。说一合相,这个意思就是说明,这个一就不是一。为什么?合是组合的,根本就没有事实存在,所谓是众缘和合而生的。既然是缘生之法,它就没有自体,所谓「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才是事实真相。我们现在这个世界,确实是众缘和合而生的。这个意思,在前面一段我们已经说得很清楚、很透彻。 无论是分裂为微尘,现代科学里面讲的原子、电子、基本粒子,这都是分裂所看到的相状。组合起来,大的是世界,小的森罗万象,我们这个身体也是这个东西组合的。它存不存在?它确实不存在。怎么知道它不存在?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现相,是刹那生灭的相续相,不是实在的。怎么知道它是刹那生灭的相续相?佛在经上跟我们讲的,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这是说明这个生灭相。如果我们对於这个概念,一下体会不过来,现在还有一个方法,能够让我们从观察当中去领悟。现在的飞机飞得很快,喷射机飞得很快,一个小时飞一千多哩。现在照相机也非常进步,假如我们用千分之一秒的快门,或者是两千分之一秒的快门,拍摄在空中飞的飞机,你拍的照片它是静止的。如果你连续拍几张,你在那个照片上看,张张它的位置都不一样,它在那里移动。你从底片上看,看到它的真相,它有没有动?没有动。佛经上给我们讲的,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不一不异,你从这里去体会。飞机为什么从这边到那边?是连续相,相续相,这才是千分之一秒,两千分之一秒。佛在经上告诉我们,那个速度多快?一弹指,这一弹指不要一秒钟,六十乘九百,这一秒钟弹两次吧,慢慢的弹,两次就是十万八千分之一秒,十万八千分之一秒,也就是一秒钟的十万八千分之一,这是佛在经上给我们讲的相续相。而实际上呢?实际上决定不止这个数字。佛不再多讲,多讲恐怕把我们吓住,这是佛的方便说,方便接近事实。虽不是事实真相,但是非常接近。由此可知,《楞严经》上讲:「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当处出生,当处灭尽」,这种句子我们稍稍能体会到一点。这些现相,《金刚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点都不假!这个现相是刹那刹那生灭的相续相,要懂这个道理。因为它是刹那生灭,根本就不存在,所以佛教给我们无住,无住就是决定不要执著,不要分别,不要去执著,假的!决定得不到,「无智亦无得」,决定得不到。 这个相虽然生灭很快,了不可得,它相续。说实在话,相不会灭,但是相它会变。像我们刚才举的例子,我们用快门照飞行当中的飞机,在底片上看,它位置在移动,它会变。因为它会变,所以佛教给我们而生其心,这是《金刚经》上说的。为什么应无所住,后面又要而生其心?这个生心就是说明,相为什么会变,随著心的念头在变。《华严》上告诉我们,十法界依正庄严怎么来的?「唯心所现」,心能现相;「唯识所变」。那个相会变,什么力量在那里叫它变的?识,识就是念头,就是分别执著,所谓是一切法从心想生。如果我们的心想统统息掉了,一个妄念都没有了,《华严经》上这两句话,只有上一句,没有下一句;唯心所现,因为它识没有了,那就不变了,这个现相就叫做一真法界。如果你有识,就是你有情识,你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就会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十法界从哪里来的?是我们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是这么回事情。有分别,就有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有执著就有六凡法界,执著是烦恼,就有六道,就有轮回。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心想生。《般若 经》的好处,就是把事实真相给我们说清楚了,我们要细心去体会。然后要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体会,念念体会,务必要觉察事实的真相,我们就不迷了;不迷就是菩萨,迷了就是凡夫。佛菩萨跟凡夫不同的地方,就在此地。果然觉察到,你就晓得一切法本来不生,哪里有灭?自然就得解脱,自然就得自在。 凡夫的情执很重,世尊讲《般若 经》讲了二十二年,用这么长的时间去讲,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觉悟了?不见得。真正觉悟到,真正能体察到的,还是少数人。尊者在这个大会当中,真是大慈大悲,跟释迦牟尼佛这一问一答,就像演双簧一样,唱戏,其目的是希望我们在旁边听,听了能开悟,目的在此地。所以注解里面说「长老为遮此执」,遮就是遮止。希望一切众生听佛说法,不要依著佛的言说又生分别、又起执著,那就错了。这一段话里面,为我们说明一合相,是彻底破除我们的执著,对於一切法实有的执著。我们都认为一切法真有,真的存在,不晓得一切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它确确实实不存在。我们以为是存在,这是误会,这是看错了。再看底下这一段小注: 【不但因其可碎,知非实有。】 这是把它分解开、分裂,晓得世界是假的,是微尘聚合的。 【即其未碎,亦非实有。】 最要紧的是这一句。不必等它分裂,就知道这个现相是假的,不是真有。无论是碎合,都要体察这个现相是刹那生灭的相续相。 【经文当中,则非、是名。】 这种句子在《金刚经》前后,我们读到很多,一定要了解句子的含义。 【言其不过假名,本来无实也。】 本经凡是说「则非」,都是从体性上说的,在真心本性里面,一法不立,一法不存。《坛经》里面所说的,「本来无一物」,这是从体性上说的。又说「是名」,是名是从现相上讲的;体虽然是空寂的,但是空寂之体它能现万相。我们说万相,就是说明这个相会变化,千变万化,因此相不是一定的相;既然不是一定,相就不是真实的,刹那在变。说刹那,那个时间已经很长很长了。我们现在晓得,那是刹那的万分之一、亿万分之一,是这么个现相。佛这种说法,实在讲都被现代科学家所证实。可惜现代科学家很少读佛经的,如果要读到佛经,对释迦牟尼佛都不能不佩服。我们现代所看到这些物理现象,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经典上就说得这么详细,这确实是不平常的智慧。是名就是说它的假有,「言其不过假名,本来无实也」。 【意明必须实有,方是一合相。今一合相,既无一定。则世界之为当体即空,彰彰明甚。】 「彰」就是非常明显的意思,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合相也是有名无实,也不是真有。念佛堂里面,堂主和尚常常挂在口头上,提醒大众「放下身心世界,提起正念」。为什么叫你放下?身心世界都是假的,都不是真实的,稍有分别执著就错了,这个话说得有道理。如果身心世界是真的,叫我们放下,那没有道理。身心世界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放下就对了,就没错了。请看下面这段经文: 经【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