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禅宗故事-12

作者:弘学 字数:28722 更新:2023-10-08 20:10:37

昨日晨时,朋友便来敲门,巧我正醒,没有惊了心,一开门,就见朋友一脸笑容,直冲屋内,看他满脚泥泞,也在我这方寸之地弄了个浊世出来,我知朋友心性,自不起厌,还未等我开口询问来由,那泥泞之人便说:"今天天气正好,我带你去品品年轻茶",我心一震,想着茶不过绿叶白水,何来年轻年老之分,莫不是这位老兄心也染了泥泞,在他那胸前方寸之间也弄出来个浊世?朋友见我茫然,不忍嬉笑起来,只管叫我准备出门,其余不必多想,正好我也有游玩之意,不妨随了他,也好断了我这难欲之习.换了身还能过眼的衣裤,就和朋友出去了,以前一起游玩总爱登山游水,寻求片刻宁静,今日朋友却将步伐迈向繁荣之处,看着街上行人往来,嬉笑怒骂,哭言欢语,心里也荡开了往日里独处时的幽静之情,朋友对我说:"街上行人那么多,可否有个别看着可心的."我自摇头,不知如何回答,朋友笑着说"看来你应该多出来逛逛,不要老是看那幽静的烦恼,忘记了这热闹的烦恼",我不解其意,朋友见我疑惑,拍拍我的肩膀,说到"左手拇指,右手拇指,不都一样?你何必看了左手不看右手,用幽静这个贼去捉浮华这个贼呢?当年文殊菩萨以手指月,是为了提众生见月而不见手,而今众生都只顾见月,为何又不见手了呢?心里有个分别,什么东西都是贼啊",我回头注视着这位老兄,实为他所说的话惊讶不止,心里不断思索,忽听朋友大喊"哈哈,到地方了,进去喝年轻茶吧",我抬头看牌坊是个叫做"又一间"的时尚小铺子,我和朋友选了一个靠角落的位置坐了下来,一个年轻女子走过来招呼我们,朋友对她说要两杯巧克力的奶茶,那女子就自顾离去准备了,我以前听说过奶茶这东西,但是却没有尝试过,因为心里总觉得茶应该就是绿叶白水的好喝,来得清淡,在等待的这段时间里,我问朋友今天为什么要来喝这个,朋友说:"为了排除你这个难欲之习",我和朋友都笑了,少时,那年轻女子便端了两杯褐色奶茶过来,在其间隐约可见少许圆形颗粒,朋友叫我尝尝,我那起来朝吸管口处微吸一口,"太甜了,不过味道还不错,有奶香和茶味,还有一些小颗粒,嚼起来挺有柔劲",朋友并未发言,只顾自己喝着,我也自顾喝着,不发一言,喝到快完的时候,朋友突然问我"现在感觉如何",我不知如何回答,现在只觉得,甜的过腻,开始的香润都已消失,朋友看着我,笑颜微开,说道"我们来聊聊天吧",我正求之不得,便与朋友聊起了家常,那奶茶也在说笑中静静聆听,无复杂想,正说到兴起时,朋友说"先喝点奶茶,润润喉咙",我默许自饮,入口时,心里一震,为何这香润之气又回来了,朋友见我饮时,便不说话,可惜这余下奶茶不多,还未尝够,便已见底,心有不甘,甚感觉可惜,正想再要一杯,朋友制止道"难道你想被那甜腻所扰?"我才醒悟,看着那杯底剩余的少许茶水和还未能吸到的圆形颗粒,原来这茶杯设计也是让人留有余地啊,朋友笑着说:"难欲之人,今已起欲,不为幽静欲所缚,不为凡尘欲所缚,可见师兄今日又体悟到了,哈哈,奶茶虽佳亦如绿叶白水,贪而生腻,不正是这世间的幽静与繁杂吗?只有不迷他们,才能在其间品位欢乐,了解根本,我这泥泞之脚,踏你那清静方寸,是否如这绿叶白水和褐色奶茶呢?"我看着朋友,心自欢喜,微行一礼,说道"师兄说得是,多亏了这晴朗天气啊,呵呵"体公老和尚开示录之九禅宗这一法,非见性不可!不见性,声死不了。说你戒律好,持戒持的好,保住你这个人身还是可以,要说了生死,非佛法不行!这各种道门,各种的宗教,他们弄来弄去,也只是能保住人身,要说了生死啊,没希望!他不是干这个的,他也没有这个观点,也没有这个想法。说了生死,只有佛教才说这个,这不管哪一个宗教、哪一个道门,他不讲因果,这因果是佛教说的,佛说“三世因果”、“识本即是佛性”,其他的什么道都不说这个。佛说法四十九年也就是说的因果。佛说的因果就是出世间的因果,修六度万行这是要出世间,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这是世间因果,这一切的法都属于因果。在这一切行动之中没有染、没有爱,这就是出世法;你要有染心、有爱心,虽然你在那里念佛拜佛,你这也是世间法。想得真实的好处,用功的时候要忘身忘提,这才能得好处,你还在执著心、妄想心,还有贪心,你这还是世间的事,要出世间,一定要没有世间的染心,没有贪心,你这东寻寻,西找找,还是为的名利,要了生死到哪一天哪!根本就是也没有准备了生死。你们在外头当参学,是不是当参学?参学的什么?怎么才叫参学?目的是什么?都不知道。现在在外头东走西走,都弄什么!哪个地方随便,哪个地方钱多,哪个地方吃的好,比呀,这里问,那里打听,都往这个方向去了。不象古人,为了自己的生死大事,不远千里游方,亲近善知识,从这个道场出来,又到那个道场,为了修行啊!现在都不是了。是不是说这里面没有修行人哪?修行人还是有,要比古人少一些。那以前在明朝清朝,有很多禅宗道场,每年也打禅七,哪一个丛林打禅七,禅堂里都有个把两个人得好处。你看现在打七,两天不打了,有的根本不打,这还得什么好处啊,干都不呀干了嘛!坐香也不愿意坐了,思想上根本没有这些东西了,都在名利财色上搞,你说这个样子来出家,来修行,那有什么用啊?现在来说,人也不少,不少是不少啊,真正发道心的修行人有几个?你还用问吗?看看还不知道嘛,他是个干什么的?有些人特别是装模作样,你说你骗得了谁?结果因果还是自己承当,你自己的事嘛,谁帮你承担?这就是开初目的不正派,结果还是邪歧。他这思想取向不同嘛,结果也不同。真正的踏踏实实修道的,没有一个不得道的,弄些虚假,弄些不实际,这个名声,那个名声都来了,那有什么用啊?要说真正的了生死,要踏踏实实的,这三十年五十载不变心,都在功夫上,那么才得一个好处,得一个实际。现在都不是啦,头一年出家是初参,而一年就成老参师父了,到三一年不参了,佛在西天。这比以前还快,出家三天就是初参,出家三个月就成老参师父了,再过几个月,也不参了,也不学了,到处跑,到处看。现在到处都差不多,北方这几个省还好一点,南方这几个省的出家人哪,你看像不像?不要说别的,你说东林寺那些像不像出家人哪?佑民寺那些像吗?那都作什么呢!本来我们修行人不管他人,常思己过,不论人非,他非我不非,我非是自己错啊!这现在你们年青人还没找到方向,这说一说,本来不说这个,说这些干什么呢?他不修行是他不修行嘛,就是你既然到这里来了,也不得不说说,实在也没有什么可说,只有踏踏实实自己来修行、来用功,你用什么功都行,你得用!不管用上用不上,都要用,你虽然是还没用上,你总算用了嘛,这一番提厮一番新哪!坐那么一枝香,哪怕念一声阿弥陀佛,你总算是在修行上搞啊,不问他得利益不得利益,就这样用!说出家出初,成佛有余。一定要不辜负最初自己出家,有一个信心,一个坚固心,一个长远心,没有不成佛的!催板。注:本帖转至云居山佛教论坛前世今生的轮回很久以前了,曾经看到过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说是把一只小白鼠放到打字机的键盘上,然后让它自由自在地按下打字键。一开始,小白鼠只能打出一串串没有任何意义和联系的字符串,随着时间的延长,小白鼠开始能够打出一些单词了,再以后,它的爪下甚至会出现一些词组和句子了!科研人员于是按照概率推算,假如小白鼠不停地这样打字不止,比如给它一百亿年的时间,它完全有可能打出一部《莎士比亚全集》来!看完之后,忍不住笑出声来,笑了一阵,又有些不自在,因为那时,我刚好有一篇短文发表了,心里很有些洋洋得意的意思在同学们面前表现了出来。我于是当时就对自己说:“会写篇文章很了不起吗?不!那是一只小白鼠都可以做到的事情,只要它有足够的时间。”时间让我渐渐淡忘了这只打字的小白鼠,直到后来,我来到了一个热闹的坛子,开始试着写些自以为很有趣或者很有思想的帖子,当我做这些的时候,我偶尔会想起那只小白鼠:“小白鼠,你仍然还在键盘上辛勤地工作着吗?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已经打出了一些自以为很有趣或者很有思想的帖子了呢?”有一天,就在我这样想着小白鼠的时候,我在给我的回帖里看到一位网友这样问道:“浅水游鱼,我好象在XX坛子里见到过你的这篇文章,你是XX论坛里的XXX吗?”刹那间,我有一丝丝的迷茫和恍惚,因为我从未去过XX论坛,更不会是那个论坛的XXX,不过请您千万不要以为我是惴惴不安或者是愤怒什么的,绝对不是那种感觉的。确切地说,我的内心竟然是有一些惊喜和兴奋!相传,曾经有一个年老体衰的樵夫向禅宗四祖道信求佛法真谛,四祖认为他年岁太大,不肯轻传,于是说等到下世再传他,后来,四祖碰到一个七岁的小儿,问他名姓,答曰“无性”,问“何为无性”,答曰“是佛性”,四祖惊异万分,仔细祥查才确认这个小儿竟是那个一心向佛的老樵夫!于是四祖收其为弟子,他也就是后来的禅宗五祖,著名的六祖慧能的师傅,弘忍大师。奇妙吗?奇妙的还有三生石的传说。传说,唐朝时有一个和尚圆泽和李源是好朋友,后来,圆泽投胎转世,投胎前圆泽与李源约定十二年后在在杭州西湖的天竺寺外相见。十二年后,李源在一个月明之夜,如约来到杭州西湖天竺寺,刚一来到寺外就听到葛洪川畔传来牧童拍着牛角的歌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风吟月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李源听了这歌声,知道牧童就是自己的昔日好友圆泽和尚,未及他去相认,牧童又唱道:“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下瞿唐。歌罢牧童掉头而去,从此不知往那里去了。朋友的真情、本性历经两世而不改变,谁读了会不为之感动呢?说到这里,我想问:朋友,真的是你吗?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在不同的坛子里,我们,素不相识的两个人发表了两个相同的帖子,这也是多么奇妙的缘分啊!《圆觉经》里讲:“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也许,我们的前身就是两只小白鼠,已经在时空的键盘上敲击几百亿年,小小一篇帖子相同了,有什么可值得惊怪的呢,甚至谁知道《少年维特之烦恼》、《哈姆雷特》等等就一定不是我们哪一年随手敲成又随手散落的断章残篇呢?云驶月动,舟行岸移,在一个没有惊喜、没有热情、也没有真性情的年代,我相信能让你我两只小白鼠穿越了百亿年的时空,相会于网络的,惟有能经受百亿年考验的真心真性情。朋友,你说是吗?体公老和尚开示录之十七这古来有很多人哪,看着好像他这什么也不知道,后来还是弘扬佛法了。太白顶西边有一个虎山,那是白马寺德老和尚出家的地方,清朝咸丰年,到那庙里去了一个人,问:你是哪里人哪?说:我不知道。你看这个人,他哪里人都不知道,问:你家里姓什么?也不知道,说你有多大岁数?也不知道,问什么也不知道!       不要看这样的人哪,他很会修行,这样的人在庙里住,他不吃冤枉,不管你叫不叫他做事,他还是在那儿弄。他每天起来的早,他一吃完早饭,拿扫帚把庙里各个地方,佛前殿堂打扫的干干净净,到山上去背柴火,天不亮就去,太阳落回来,也不会修行,也不会坐禅,也不会念经,就是吃饭,做事,旁的都不知道,这种人哪,他最好修行!没有谁打他闲岔,怎么?你问他什么也不知道嘛,哪里人也不知道,姓什么也不知道,多大岁数也不知道,你家里还有没有父毋啊?也不知道,你看这个人,要按说就是个傻子!你说你有没有父母还不知道啊?不知道。       那高山项上下面有很大一块地,那里修了一个庙,叫朝阳寺,现在可能还在,后来他在那里住了好多年,那太白顶山前山后好多庙,大家都知道了。别人上殿,他也去听一听,他不会念,他在那儿听,十小咒里面不是有个“马喝捺”吗?他听见,他记住了,念观音菩萨也不会念,念阿弥陀佛也不会念,他就记住那个“马喝捺”。说是念了多少年,突然间这个人不见了,就不知是死哪儿了?也不知是走了!       后来来来往往的,这太白顶好多出家人,说他在哪儿啊?在北京西雨寺,他到西雨寺,也没到客堂里,西雨寺也不知道他去了,西雨寺有几百头放生的大猪,庙里派几个人给猪烧菜,烧苞米糁子,烧糠,弄几口大锅给这几百头猪吃,他穿着破衣服,就跟那个猪弄在一起了。猪食倒到槽子里边,他也跟着吃一点,猪睡觉了,他钻到几个大猪空子里面,也不要被子,还暖和,就这样混了好多年。常住嘛,也不知道有这个人,反正他也不吃常住饭,就是猪吃食的时候,他跟着吃一点,穿的衣服很破很破,也不洗。          这不管是谁,造了罪就要堕落,后来咸丰皇帝的母亲死了,给儿子托梦,说:我为了生你,血气冲了天地,要堕落。咸丰皇帝就请宫里一百个喇嘛和尚,一百个道士天天念经,因为这些和尚吃荤哪,念了好多天,太后又托梦说,这一两百人,天天吃酒吃肉,不但是不能超生我,又替我造了好多罪!说那怎么办呢?太后就说,西雨寺那个养猪的放生场,那里有圣僧,有得道的和尚,请他给我念经,一定会超生!       皇帝就派钦差大臣到西雨寺养猪场找圣僧,知客师父不知道啊,不知道也去看一看,一看这个人哪,跟猪一块睡,一身破衣服,也不像个出家人。钦差一看,旁的没别的人哪,钦差大人想,可能就是他!那知客就骂他:你赶快站起来!钦差大人来了!他也不站起来,这钦差在那儿给他磕头,他才站起来,这知客师父就骂他:钦差大人还拜你,你是个干什么地!钦差不准骂,说这是圣僧,知客不相信。       不管是真的假的,得把他请到皇宫去啊,请到皇宫,说今天有圣僧超度太后,夜晚放焰口,就叫养猪场这个人坐到正台上,这和尚道士在两边坐着,他啥也不会嘛,人家在那儿放焰口,他坐在台上在那儿睡觉了,睡的呼呼响,其他的和尚说:哎呀,这才倒架子哩。上去一拉把他拉起来了。这太后又给儿子托梦,说是圣僧去救我,我拉着圣僧的衣服就要出来了,他被后面的人一拉,我又出不来了,你们看看马喝捺耶这个和尚,他那衣服上拉的都是手印子,是血的,她在血湖地狱!后来知道了,那就明天晚上再放,不管他怎么睡都不要动他,后来焰口快放完了,他坐起来,和尚拿着那个馒头,切的一块一块的,说是:大师啊,你也施施食嘛。他拿着馒头就往下丢,说什么呀:老僧活了八十多,从没干过这个活,大的孤魂生净土,小的孤魂吃馒头。当下这上千上万的饿鬼超生了!       这算是圣人哪,就问他出家在什么地方?弄不清,说我出家的地方在河南跟湖北交界,叫虎山。皇帝礼拜他做国师,送的紫金钵,送的銮驾,我出家的时候,那个紫金钵还在,单副銮驾,后来解放可能也不在了。你说他一点也不聪明.他这也能弘扬佛法呀!他拜成国师了,送的锡杖,还送的千佛衣,送的紫金钵.送的銮驾,銮驾摆到庙里,什么官都得礼拜,圣旨嘛!       要真是安心修行,也不在乎你聪明不聪明,你懂得不懂得,这傻不叽的还是可以,我以前哪,跟度轮法师在一起住过,就是美国那个宣化,他也是傻不叽的,上殿不会站,念经不会念,绕佛不会绕,你说你跟着前头这个人走就是了,你不要再另外走,那看着多别扭啊,他不会拐弯,你看他一个人那么大的个子,站班不是个跟一个嘛,他不知道,他站班都不知道。我跟云居山那几个人说,你看这个人傻不叽哩,站也不会站。他就是这个样子,后来他跟他们说,日本鬼子投降,我在我家里吃了八路军的亏,我赶快往南方跑。他云门寺住了没好久,他跑哪儿去了?他跑香港去了,香港那边几个美国人,说这个和尚可能还有修行啊,就拜他做师父了。后来这不是八路军从北方打过来了嘛,八路军一过长江,他就跟那几个人到美国去了,美国人很尊重他,说这是了不起的人!       古今哪,佛教里有些人,你看着不怎么样,他什么也不知道啊,他得了一定的好处。宣化禅师他在美国,也算是佛教创始人,了不起呀!这个各国大使馆的人都去万佛城拜他,这一下他弄开了,美国总统,尼克松,里根都相信他。你说这个修行究竟是个什么样呢?你什么也不知道,你知道念佛就行了!这修行人,没有什么,你只要放下来,不管有智慧没智慧,都会成功啊!       宣化禅师他讲了好多经,我看了一下,他讲的还挺好,我们在南华寺、云门寺的时候他可不会讲,那时候什么也不知道。这佛教里面弘扬佛法呀,像这个样还有一部分,那不是光他一个,那好多呀!佛说一切众生有佛性,能够见了性的人,这三藏十二部这,一切都是自己的啦!体公老和尚开示录之十六老规矩吃普茶,这也是三百六十天最后一天,我们是个出家人,是个用功人,这三百六十天你这功夫用的怎么样,你的见地,你的受益,你懂不懂因果,你这三百六十天你搞的怎么样,这个意义很大,并不是在这端杯茶,弄点东西吃吃,他不是的。我们佛教徒,最注重的是因果,佛说法四十九年,就讲的因果,你要不讲因果还讲什么呢?大乘经讲的都是因果!你这三百六十天你这个因果讲的怎么样?你这功夫用的怎么样?你是不是真正的见地,真正的受益,遇境逢缘,万事现前,善恶邪正,你能做得主吗?这一切的痛苦现前,你是不是被这些境风所约束?你的功夫怎么样,你自己得知道。     那就是你吃的这个饭是佛教的饭,不是你自己劳动的,吃这个饭,吃这个开水,吃这个菜,都是别人弄的,为什么弄这个?为了成就你修行,成就你讲因果呀!你讲不讲因果,你懂不懂因果?这三百六十天最后一天,这是算账的!算算你这三百六十天,你做的是善多还是恶多,比较比较哪一样多,就跟做买卖一样,你亏了多少钱,你赚了多少钱?你是一个佛教徒,你是不是正知正见来修行,你是不是讲因果?这因果呀.认真的很哪!你一点都错不了,错了就不行!这是个警策,我们是佛教徒,对于佛教里边的一针一线,不是你的你要拿就是盗窃,犯了盗戒,这社会上哪管这个呢?佛教就是这么细致,就因为心粗气,把常住的纸拿一张,一个是生不了西方,再一个还要帮常住转牛转马。     在这个大寺庙里面背了因果,盗窃了常住的东西,你哪怕拿了常住的一张纸,你变牛变马也要还常住。这宝华山一个骡子,前身是个副寺,宝华山方圆很多田地,还有仓库,这骡子啊,很听话,天天它不要人管,弄点草吃吃就到山里边驮米给大家吃,因为亏了常住,要还啊!我在洛阳白马寺住,白马寺种了好多田地,种麦,种苞谷,喂了两个骡子,两个牛,那时候拉水找骡子拉,这个黑骡子呀,把它套到水车上它就不停,就是怎么累,一身汗,它都不停,管生产的一个叫神修和尚,就上去拍拍这个骡子说:黑骡子呀,你累成这个样子,你不能站那里歇歇吗?这骡子会说话,它说:我不敢站,我就这样累、这样辛苦啊,我还还不了啊!你看这因果,这都是实际啊!       普茶呀,出于唐代,河北赵州祖师,他们老参师父有的说八岁开悟,有的说十八岁开悟,不管怎么样啊,他总算开悟了,开了悟还要三十年不杂用心哪!三十年在那里死心塌地用功!你象我们,这三百六十天有几天踏实啊?就是一天也好嘛,是不是修行一天哩?这打禅七,七个七是不是有一个七来念佛啊?念没念哪?是打妄想啊还是念佛?禅堂里叫还包子钱,这七七四十九天,你吃包子吃一大堆啊!就是一天吃两个,也吃百八十来个,不是还包子钱,就考验你用功没用功,你这个话头看的怎么样。打七的目的是明心见性,了生死,你要见了性,这三百六十天吃常住的饭,这包子钱你就还了,你要没有见,这个债还在那里呀!你这么多的饭钱怎么办哪?     这饭是常住的,别人做好了给你吃,菜是别人种的,担水担肥累的不得了,出了好多大汗,目的也就是为你了生死啊,为你开悟啊!斋堂里有句话“一念顿真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你不要还吃包子还吃菜,三心未了,你滴水难消!那《梵网经》更严格,你犯了戒的人,不能吃国王水,不得国王地上行,五千大鬼常遮其前,鬼言大贼,你犯了戒,不讲因果,你就是个罪人,就是畜牲!这个地你不要走了,这是国家的地,水是国家的水,犯了根本大戒,水都不能吃了,你看这个佛教严格不严格!     说三心未了水难消,没有了就赶快用功修行哪!这三百六十天已经过去了,你生死没了,道业未成,你白白吃了这么多东西,你要还哪,不还不行,到临命终时,伽蓝菩萨会抓住你,你生西方生不了!见了性的人,所作皆办,具诸佛法。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达到什么呢?明心见性,了生死啊!     说了这么多,我也没了生死,也没开悟,也可以说我呀,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这现在我说什么呢?我在这里住嘛,你们后来出家到这儿来了,我也不得不说说.这泥菩萨来劝劝土菩萨,望大家要好好修行。你说我十四岁出家,今年七十五了,不觉过了六十年,这六十年在这里吃饭比你们吃的多一点,其它的没有,对于修行啊,还不如你们,大家回去休息休息,还要拜普佛,拜释迦牟尼佛。体公老和尚开示录之十三佛在世有六师外道,各说各的高尚,他们观察佛这些弟子,象舍利弗、迦叶那些大阿罗汉,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剃除须发,穿粪扫衣,他们一看也佩服,也有点嫉妒,说:翟昙沙门他的弟子啊,确实有修行,修行是修行,要想跟我们这个法来比啊,那还是不行。就是“汝道没有我道真”。这外道的头就教育他的弟子说:翟昙沙门的弟子确实很有道,他不是一天吃一顿饭吗?我们要超过他,我们不要吃饭!这是饥饿外道。佛这些弟子穿粪扫衣,外道说了:翟昙沙门的弟子放不下,还要穿粪扫衣,我们不要穿衣服,在那山里边树林里呆着!这叫***外道。佛的弟子都是剃除须发,外道他说:翟昙沙门还不是究竟法呀,他把头发剃了还会长。就叫他的弟子把头发一根一根拔了,这叫拔发外道,这都是执著。外道苦行是有啊,他都是执著心,他外表学的很好,还要超过你,实际佛教剃除须发的目的他不知道。虚云老和尚给人剃发不是说了吗:金刀剃除娘生发,脱去尘劳不净身,圆领方袍僧相现,法王座下又添孙。佛最初成道在华严会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能破除妄想执著,一切智、自然智、无师智无不现前,佛法高尚就高尚在这里。外道以苦行为得道,苦身劳体,不吃不穿,以为这是道,明明白白我们这个身体,到一定时间他就会死,这些外道还指望着要修带肉神仙,永远不死,你指望这个身体想怎么样呢?佛在世时,波斯匿王的母亲死了,他很悲痛,他想求佛叫母亲活过来,愿意舍国不做皇帝。佛看他这个执著心哪,就跟他说:不要说你的母亲了,诸佛与缘觉,声闻弟子众,尚舍无常身,何况诸凡夫!就是诸佛菩萨、声闻弟子现这个身,也都是有形有相,皆如幻化,身体本来无常,就是了生死也不是在这个身上不死,不知道嘛,就执著,执著在这个身上能够怎么怎么样。(尚不完整)我以前也碰到过好多这个道哪个道,我以前跟这个道人很喜欢在一起,南岳山有个道人,我在云居山的时候,他去住了好多天,他是河北人,跟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是同学,这个人我看哪,他还有点神通,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他跑到老家躲起来了,放牛放了十多年,宗教恢复,他又回到南岳山,还是南岳道教协会的会长。在云居山他跟我说了好多话,他那么大年纪了,还经常在那儿练武,杀心不断,精通老庄周易。我说:你呀,虽然是这么好的知识,多少年的修行,你所做的这一切都还属于生灭法,你想以生灭心,来测度如来不生不灭境,那是不行的,你多看看我们佛教的《楞严经》就明白了。我说这个话,他心里对我很喜欢,以后给我来过几封信,现在这个道人已经羽化了。那就是说,他们这些人,都算是苦身劳体呀!他们的目的,都是想在这个身体上得点受用,或是多活几年,或是不生病,或是长生不老。我们佛教啊,这明心见性之后那人,生命等于虚空,这个虚空就是千年万年它还是那个样子,阿弥陀佛叫无量寿,他的寿限无量,我们学的是这个,那就是肯定的来说,佛教胜于他们。古代像孔子、老子他们这些人都明白佛法呀,他不是不明白,孔子在世,有个人叫商太宰,他问孔子:儒释道三教哪一个教高些?孔子这样说:这个儒教跟道教他是顺天行道,他恭敬于天,这诸佛设教,诸天奉行礼拜,你说哪个高?玉皇大帝就是佛的弟子,见到佛要磕头礼拜,你看典章上说,这青原山禅宗的祖师,玉皇大帝每天要向青原山这里拜三拜。佛教到中国来,尤其是禅宗达摩一过来,有一班上根利智的人,一闻到禅宗,当下就解脱,跟佛在世时一样,像六祖闻到《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下明心见性,这就是正法久住。我们这些人哪,虽然是自己很聪明,也很有文化,出家十年八年,他那功夫还是不会用,也不知道这个功夫怎么用,因为他太聪明了,这聪明还被聪明误啊!我以前在幼年的时候,跟高旻寺的老修行经常打交道,可那时候我没在高旻寺住,他说起来呀,都是执著心,禅堂里住几年,他以为懂得一点规矩,太执著了!佛教的目的就是破执显真,虽然你禅堂的规矩很熟,熟是熟啊,这个规矩可不是修行,只能帮助修行,大众在一起免得大闲岔,要说见解受益更不是。现在到这个时候了,一代不如一代了,我们不管他时代怎么样,你就修行就是了,你用什么功就好好的用,不管什么法门,你要抓住一个不放,把自己的功夫当成正事,要时时刻刻在这儿用功,行住坐卧、二六时中,烦恼妄想入不进,只有功夫在,用功要这样用功,不这样用功,另外还有个什么办法呢?催板!体公老和尚开示录之十二古代的佛教徒,现代的佛教徒,古代的佛教徒他在心地上聪明、有智慧,现在的佛教徒在外边聪明,能说能讲,所得的受益跟古代不同。古代得受益是实际的,现在是在语言上、分别上,也可以说是世智辨聪,八难之一!禅宗提倡明心见性,宋朝之后提倡看话头,这是大慧宗杲禅师提出来的,宗杲禅师他也不看话头,他是念观世音菩萨见性的,那个大本子功课上,南无过去正法明如来,现前观世音菩萨,那一个观音文,以前有些丛林绕佛皈依,念这个观音文。在六祖那个时候,他没有这个,六祖是最上乘,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也不看话头,也不弄这弄那,啥也不弄。就跟印宗法师问六祖:你在黄梅得法,黄梅有何指示?六祖说:没有指示呀,只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六祖弘扬的就是这个最上乘!到后来学佛的人只管外聪明,看外表也象个出家人,也能说一说,也能知道一些事情,可是得不到实际的受益。到现在更是日落西方啊!社会上这些聪明人来出家,他出家不但是没有放下,另外还是学习社会上的。这禅堂里多少年了,提倡看话头,看话头不晓得什么是话头,那么聪明嘛!看了那么多的经,学了一肚皮佛法,这看话头不会看。前天上海尼众佛学院的一个法师,她那教理通达的很,读书读了很多哦,她不愿意教下那个修观,她想看话头,不晓得话头怎么看,什么才叫话头?还要加上疑情,这什么才是疑情啊?问其他的法师,他们也不懂,不晓得什么人跟她说,你到青原山去吧!青原山我怎么能懂得这个呢?现在你们这些菩萨,来问我参禅看话头,这个话头我也不懂,不懂是不懂啊,以前的时候在禅堂里住了几天,在这脑子里边染了一点,染这一点也没有什么受用,既然要问嘛,知道的就要说一下。话头就是你还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妄想,这个就是话头,禅门下提出来以无念为宗,有心即错,动念即乘,你不要别的再找个话头,没有,话头是你自己的话头,并不是在其他地方找一个话头来你看,你只要不生心动念,当下就是话头,还用找啊?这是个疑呀,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看样子,这个疑情很要紧,要想明心见性,一定得有疑。有些人还不知道这个疑,其实看话头就是个疑啊!并不是话头跟疑情是两个,比如念佛是谁?不明白,这就是个疑。这个疑可不是胡思乱想、分析猜测、疑神疑鬼的疑,不是在猜谜语,也不是要找一个谁出来,这都属于妄想分别,都不是疑情,疑情不属于思想,不属于分别,就是因为不明白,心中生起疑念,一疑疑住,再不要想了,保持这个疑情不散,看话头也就是看住这个疑情不失,疑情当前,万念不生,照顾好疑情,不昏沉,不散乱,历历明明,如流水一般,不使间断,昼夜六时,只是一个疑情当头。我这么一说,她才知道看话头,她现在江西抚州金山佛学院,给我来过几封信,以后还想到这儿来打禅七。现在你们参禅,是不是认识这个,能不能接受这个,最主要你是不是真真实实来相信这个法?凡是准备用哪一个法,你要认识这个法,要相信这个法,根本这个法还没有相信,哪能得利益呀?就跟那走路一样,路还没有走你就想到家,那可不行。话头就是无生一念,看话头,东西要放下,放下什么?你所放不下的事情都要放下,你所看不上的话头你要看上,初步看话头就要使这个话头在,这是第一步,只有一个话头在,其他的都不在了,象念阿弥陀佛,其他的妄想杂念不在了,只有阿弥陀佛在,念佛时间久了,念而不念,不念而念,动静一如,这就进步了。话头也是这样看的,这个话头熟了,你不看它也在,看它也在,吃饭它也在,不吃饭它也在,在禅堂里跑香在,坐香在,去睡觉还在,睡着了还在,一切都在,吃饭也不知道什么饭味了,只有这个话头在,你这个功夫算是熟了!熟能生巧,纯熟久了,没有其他的心,没有其他的念,这个疑情(话头)就要发慧,就要见性。虚云和尚他从黄山吃了早饭走,黄山到南京几百里地,他过了几道河?不知道,这中午吃饭不吃饭,都不知道了,他就是一心哪,有人说他是神通,那不是啊,那就是他的功夫纯熟了,他的定现前了,并不是其他的。这个定还不算理上的定,只是事定,悟还是悟不了,时间久了,见了性,断见思二惑,证了果位,这才是理上的定,是这个次序。现在我们怎么办呢?我们都没有做到啊,吃饭不知饭味做到了吗?你这个吃的那个吃的,还在这里分别,分别是识,不分别才是智,话头看的纯熟了,吃饭不知饭味了,这就是智慧,你这个味道那个味道这就是识,识就是分别,分别就是生死,你投胎的时候也是这个,你要是不分别,就投不了胎。这些菩萨、祖师、证了果位的圣人,发心来这个世界上度人,所谓“般若智以现前,菩提心而不退。”他完全是一个定力,他一举一动就是智慧,我们是不是学这个呢?我看还没学,都往这习气毛病上做去了,你这个要是放不下,你念佛、参禅修什么都不行,因为你不是在这上面走嘛,你依旧还是在那烦恼无明上边搞,根本与看话头一点关系也没有,你今天看看这个书,明天看看那个书,纯洁的话头你不去看,你说你想得好处啊?你那是妄想,你怎么能得到呢?得不到。把思想、行动这一切放下来,念念在这个话头上,乃至行住坐卧都在话头上,象这个样不管是彻底不彻底,有没有见地,你总算个用功的人哪,你还在上边用,虽说没有见性,没有得大解脱大自在,跟那走路一样,你还在走啊,你既然还在上面走,总有一天会得一个实际。要知道,会念佛的人就会参禅,会参禅的人也会念佛,二八平等,都是一万里,你想少走一步也不行,就是这个样,催板!体光老和尚开示录之十四在解放初期,社会制度转变,佛教徒在社会上改变的那个时期,我们佛教受了好多劫难,你们这年轻人福报大,你们没碰到,我正好碰到。这个社会改变,改变什么呢?凡是与他不合适,对他没有帮助的,把这些都要改掉,都不能存在。为什么解放以来佛教受了那么大的摧残?因为社会发展,不讲因果,不讲报应,他不讲,他也不喜欢别人都不要讲,佛教他是最注重因果!佛说法四十九年,就是说的因果,如是因如是果,这与他那个改变有防碍,他一定要把你推翻,这是社会上。在佛教里边,或者有些人,他也不讲理,也不持戒,也不坐禅,也不修行,他一旦在佛教占了上风,有了权力,你这些主张、修道的方式方法与他不符合呀,他都要把你搞掉,他捏造好多名名堂堂的,他外表还是说信佛,他要利用佛教巩固他的一切,他要大家相信他呀,他说话算哪,你这个持戒坐禅,你是个讲修行讲因果的,你不能做一点坏事呀,他可不管这个,他怕你修行比他强,人民相信你,这些事情对他不利,他也不管别人相信不相信,他就要造谣,就要把你破坏,这必然是这个样子。你说我们生在这个时代,我们怎么办呢?我们一定要跟着佛所说的,那就是跟这些人不要来往,远而离之,默而摈之,也不跟他辩论,也不怎么样他,也不随他,就这样默然,不就过去了吗?你要跟他争啊,一辩论,他更不讲理,这现在佛教有一部分不讲理的人哪,他跟社会有关系,他搞不赢你,他叫社会上这些人来搞你,你说这多划不来!修行人只管修行,这个佛教啊,可能永远存在,你不要看他现在好像不怎么样,在国际上,在国内都有人帮他讲话,佛教虽然没有力量,帮佛教讲话这些人可有力量哪!我们就安心修行嘛,持戒坐禅好好修行,你跟他辩论也辩不出个什么,就是辩赢也没有什么,你就是赢了能怎么样呢?他又不讲因果。就是自己跟着古来人,安贫修道,以法为乐,你这不就干净了吗?把这名利财色尽量减少,现在这争来争去不就是争的名利嘛,有了名就有利呀,他又不修行,他不争他干什么呢?我们是持戒修行的,有个什么争呢?想要把这个佛法弄明白啊,你越弄越弄不明白,现在他们要研究禅宗,他就是怎么研究也研究不出个明白,怎么呢?禅已经达到彻底,达到究竟了,再研究就是多余了。你就是怎么研究也不行,你研究吧,禅宗你怎么研究啊?禅宗他是究竟法呀!他不是研究的事!这外面研究,研究什么呢?与他不相应,与他不合适,他都说不对,都要否定,这不就是众生知见嘛!我们是佛的弟子,跟他这些人有个什么争呢?争明白了,争赢了也没有什么意思,也不争了,就安心修行,对佛法要有一个信心,把话头看好,总有一天会明白。这个佛法呀,决不会这个人又有信心,又有修行,得不到一点好处,这不会的,一定会有好处,这就要信哪!你要不这样信,你听外面说长道短的,你自己耽误你自己的事!这个道场里,有修行人就有护法,现在这青原山,房子修了一点,这吃的看着不怎么样啊,也不种田不种地,吃的决定有吃的,不会没有吃的,韦驮有保证啊,这个持戒坐禅人,怎么着也不能教他没吃的,把一个持戒坐禅的修行人饿坏了,那还得了啊!这修行人,有一分的修行,就有一分的护法,有十分的修行,就有十分的护法,你要真是戒律好、修行好,你不要说你没吃的,天人还要给你送供,戒律好嘛,你还怕什么?吃穿都不要愁,就是好好修行算了。自己要有个主宰,有个把握,不要听外面说长道短,你听他的干啥?你是修行的嘛!要有主宰,对社会上这些要看得破,要丢得开,只知我是个修行人,修行在思想上、行动上占领阵地,一般的境风转不动,你不就安然了吗?能够不被名利财色所约束,这个人哪,现在来说就是个大修行人,这人了不起!学,就在这学!用,就在这用!那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修行人吗?到哪儿找啊?到外面找啊?你就是啊!你就是修行人,不要找了,催板!体公老和尚开示录之十开示十这敲散香啊!不晓得谁弄的,现在你们都在首座那个位子接散香,这不知道是谁规定的,也不晓得是在哪看的。这个散香交给你了,你来的晚了,别人帮忙敲散香,要接散香就是走这敲散香的里边,走到前边合个掌,就把散香接过去了,不是固定在哪个地方接,你在首座那里接,没有这个。以后这个人哪,都要学会当值,你在禅堂里住不晓得当值,那你住什么禅堂?现在到处很多地方都修了禅堂,谁想怎么弄就弄一下,就是他不懂,弄错了,也是他对。就跟那皇太子读书,读书读不会嘛,教书先生或是打他,或是叫他跪下,他母亲说什么:我的孩子读书不读书,懂得不懂得,我们还是要坐皇帝。这就是执著心,你要是没文化,不会治国,你是个昏君,做了皇帝也不行。禅堂里边这一切制度它有一个规定,它都是与道相应的,与修行有帮助的,这就是谁在这个寺庙有地位,他说了算,他对也对,他不对也对,弄成这个样子。现在要找一个对的地方你还不同意找,就是对不对,你也弄不清,究竟谁说的对,谁搞的对呢?弄懂了。现在社会上说什么,说佛法在他们那里,大部分都说他开了悟,了了生死,这得道开悟的人到处都是,多的很,你说你开了悟还娶老婆啊?还吃酒吃肉呀?这也可以说算是末法时代,那不就是这样么?他说他懂得,他很对,谁也不如他,不知他究竟是个干什么的,这比丘还得去拜他,相信他,说是佛法在他那里,你看这弄得混乱成什么样子了!我出家的那个太白顶啊,在云台寺下边有个大沟,那个沟很大,山也高嘛,沟里面有个平地,可以盖房子,还可以开地。这不晓得从那里来了个人,他说什么,他说他啊,是弥勒菩萨下生,本来我们现在是第九个小劫,他要第十个小劫才下来,他说他要提前,因为众生太苦了,要赶快度。他说我得先做几年皇帝,然后再成佛度众生。他说话也挺算,这河南有三个县,湖北有两个县,枣阳县、随县,这太白顶北边有个桐柏县、泌阳县、唐县,一共算五个县,,他说什么,五个县的幼女都到他那儿去,他要选妃啊,先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女孩子选了娘娘还得了?大家这吃的用的都送去了。太白顶那个山跟其他山不同,那个山气脉大,年年要出好多蛟,这蛟水要是从哪个山上爆发的话,这整个大山哪,就垮下来了!你说也该倒霉,这大山一垮下来,蛟龙带着好多水,把这皇帝带三宫六院七十二妃都压在大山里面,水给他冲走了,死光了,你看这害死多少人。死了就算了嘛,这有好多人又说了,弥勒佛下生,他考虑着时间还没有到,就带着他的三宫六院又升天了,过个以后不久的时间还要下来,你看这魔气不魔气!说在家人不懂得,那没话说,出家人还要随顺这个,你看苦不苦?明知道这是魔王嘛!哪一个人都知道,弥勒菩萨是第十个小劫下生人间,从现在说,一百年减一岁,减到人寿十岁的时候不减了,再往上涨,一百年加一岁,这一增一减就是一个小劫呀,这一百年加一岁,加多少呢?加八万四千岁,到八万四千岁止了。再往下又减了,又是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八万四千岁的时候,弥勒下生了,合计一千六百七十九万八千年,是这个时候。说现在就下生,你看这造谣不造谣!没有得到佛法的真实信仰啊,你避免不了被这些邪气所约束,现在各地方都有这些魔里魔气的,他有好多人哪,他魔子魔孙那多得很,出家人也帮着吹牛皮,你看那波旬来了还得了啊!现在九江有个铁佛寺,那个老太婆在那儿,你看她在那使劲招摇搞的什么鬼名堂!有一个在九华后山六亩田出家,他师傅是海德师,我认得,这人叫印空,个子蛮高,也会唱念,不晓得怎么弄的,拉拉扯扯的那个老太婆是印空收的徒弟,说现在这个印空啊,给她当侍者了,你看这拉拉扯扯的弄什么名堂!那一年,果一和尚死了,在南昌,佛教协会开会要再选个会长.她去了,她去干什么?她想当!你看这坏不坏?你也不是出家人,你也不是尼姑,你也没有受戒,你怎么能当会长!还把红祖衣搭上了,还在那骂人.碰到现在这个时代,你说有什么办法?她说她对,她比谁都对!她把红祖衣一搭上,那印空啊,印空也七十多岁了,在身边站着给她当侍者.印空这个人我认得,后来也没见过他,印空他也算是太白顶的子孙哪,他在九华后山,他就很不清楚,他就啰哩叭嗦的.我在六亩田住了几天,我跟那个体灵,这不圆寂了嘛,我们两个去朝九华山,九华后山六亩田是太白顶开的小庙,就到那里去看看,一个老和尚跟他师父紧说紧说,海德不耐烦了,跟我说:这印空不管怎么样啊,我不就这一个徒弟嘛,管他哩!你看,他师父也说这个话.我是到那里住几天嘛,我跟那老和尚说:你老人家不要说了,你休息休息吧.到现在弄成这个样子了,你看这有什么办法呢?他们佛教协会提出好多意见,都说她不对.她不晓得怎么骗了好多小包车,也不晓得弄的什么鬼名堂,这当大官的有什么病到医院看不好,一到她那儿给弄好了,弄好了要几百万,有钱人嘛,给几百万也没什么,她拿了这个钱哪,就给这个当官的,给那个当官的,你送他一辆小包车,他总是说你好,就是你佛教协会提也不中.你说现在这个时代了,弄的邪正不分,我看谁也管不了,这管不了那就算了,修行各修各的吧!你不这样怎么办哪?你烦恼,发闹什么呢?那里都有!这邪里邪气的,说六祖以后,这个正法已经传给在家人啦,现在这和尚没法了,外边说这个的多得很,都是利用佛教,搞自己的名堂.我们既然发心出家,就要有志向,大丈夫嘛,要有冲天的志向,不被这些邪语邪思维所约束.就跟那裴休丞相送子出家,说:汝去出家须立志,求师学道非容易,三更宿尽五更起,好向释迦金殿里,燃明灯,换净水,礼拜如来求智慧.你不要弄其他的了,把这些事情弄一弄,也就很好了.后来的偈子又说:含悲送子入空门,朝夕应当种善根,心眼莫被财色转,道心须向岁寒村存.就这都行了,你学这学那的,这修行人要多少哪?你不要多啊,二时功课你必须得学,这两堂功课是大乘经里选出来的,都是消业障的,楞严咒是《楞严经》里的;《弥陀经》是方等会大乘经里选出来的;我们双日念的几个小咒都是经里面选的。我们就把这个念念,学学,思维思维。这现在印了好多书,看它作什么呢!现在时代弄成这个样子了,你们出家,学经要学大乘经,以前印光大师给我们选择出来六部经,叫我们不要看那些长长短短的,就这六部经就可以了《金刚经》、《圆觉经》、《法华经》、《楞严经》、《涅槃经》、《华严经》。这六部经要常看常读,就不会错呀!受了戒要学回《沙弥律》、《四分律》、《梵网经》,要知道这一条一条的意思。不要这里弄一小本书,那里弄一小本书,把你脑袋看乱了。外面经常寄这些下偶数过来,多的很,有些我就没拿出来,有些我就烧了,读它作什么?多看看《金刚经》,又简单又彻底,又容易懂,扫相归宗,最适合我们。这现在外边这个那个的,我也看不惯,那你看不惯不要看嘛,我不看哪,开期我也看不惯,做什么法会,这里开光那里开光的,我也不到那儿去。。你们是不知道,外边往这儿来请贴不知道有多少,你来嘛,你来我不往,这不就没事了吗?修行人嘛,拉拉扯扯干什么来?催板!參禪與念佛-----虛雲老和尚念佛的人。每每毁谤参禅。参禅的人。每每毁谤念佛。好像是死对头。必欲对方死而后快。这个是佛门最堪悲叹的恶现象。俗语也有说。家和万事兴。家衰口不停。兄弟阋墙。那得不受人家的耻笑和轻视呀。参禅念佛等等法门。本来都是释迦老子亲口所说。道本无二。不过以众生的夙因和根器各各不同。为应病与药计。便方便说了许多法门来摄化群机。后来诸大师依教分宗。亦不过按当世所趋来对机说法而已。如果就其性近者来修持。则那一门都是入道妙门。本没有高下的分别。而且法法本来可以互通。圆融无碍的。譬如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参到能所双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禅者。净中之禅。净者。禅中之净。禅与净。本相辅而行。奈何世人偏执。起门户之见。自赞毁他。很像水火不相容。尽违背佛祖分宗别教的深意。且无意中犯了毁谤佛法危害佛门的重罪。不是一件极可哀可愍的事吗。望我同仁。不论修持那一个法门的。都深体佛祖无诤之旨。勿再同室操戈。大家协力同心。挽救这只浪涛汹涌中的危舟吧。__“无”就是禅__[glow=255,red,2][shadow=255,blue,1]“无”就是禅[/shadow][/glow]王田精于医术,但仍有不少病人去世,因此每天都惧怕死亡的阴影。一次在出诊路上遇到一位僧人,于是请教:“什么叫禅”?僧人回答:“我也不知道怎么告诉你,但有一点可以确信,一旦会了禅口,就不用怕死了。”在僧人的提示下,王田前去参访南隐禅师。南隐禅师说:“禅并不难学,你既然是医生,就应该好好对待病人,这就是禅!”王田似懂非懂,前后拜访了南隐禅师三次,南隐禅师总是说:“医生不该把时间消磨在寺院里,快回去照顾你的患者吧!”王田不解的想着:这种开示,怎能祛除怕死的心理呢?当他第四次参访时,抱怨说:“有位僧人告诉过我,人一旦学了禅就不怕死。每次到这里,你总是要我照顾我的患者。假如这样就是所谓的禅,我以后就不必再来请教您了。”南隐禅师微笑着说:“要知道‘无’是真理,你善待病人而不知为善待,就会脱离生死挂虑。从忘我到无我,就是禅心显现了。”一个人放弃责任,放弃爱心,怎么能入禅呢?只有参透了“无”的真谛,从有心到无心,从有我到无我,从有生到无生,那才是绝妙的禅境啊。[禅宗公案] 不昧因果百丈禪師升堂講法完畢後,眾僧皆已退,獨有一老者站著不走,禪師便問其原因。 老者回答︰「我現在是一隻野狐,並非人類。因在很久以前曾在百丈山修行,當時一位學問僧問我︰『大修行的人還落因果嗎?』我回答︰『不落因果。』因此後來便落入畜牲道五百年,至今仍身為狐身,因慕大師修為,特請大師開示。」 百丈禪師默許了。 於是老者合掌問道︰「大修行的人還落因果嗎?」 禪師回答︰「不昧因果。」 老者當下大悟,行禮告退。次日,禪師在後山巖洞中發現一狐身,便用往生之禮葬了不随妄想习气境界转--------虚云老和尚古人说:「若论成道本来易,欲除妄想真个难。」道者理也,理者心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人人本具,个个现成,在圣不增,在凡不减。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一切世出世间,若凡若圣,本来是空,何生死之有呢?故曰成道本来易。此心虽然妙明,但被种种妄想所盖覆,光明无由显现,而欲除此妄想就不容易了。妄想有二种:一者轻妄,二者粗妄;又有有漏妄想与无漏妄想之分。有漏者,感人天苦乐果报;无漏者,可成佛作祖,了脱生死,超出三界。粗妄想感地狱、饿鬼、畜生三途苦果,轻妄想就是营作种种善事,如念佛、参禅、诵经、持咒、礼拜、戒杀放生等等。粗妄想与十恶业相应,意起贪嗔痴,口作妄言、绮语、恶口、两舌,身行杀、盗、淫,这是身口意所造十恶业。其中轻重程度,犹有分别,即上品十恶堕地狱,中品十恶堕恶鬼,下品十恶堕畜生。总而言之,不论轻妄粗妄,皆是吾人现前一念,而十法界都是这一念造成的,所谓一切唯心造也。若就本分来讲,吾人本地风光,原属一丝不挂,纤尘不染的。粗妄固不必言,即或稍有轻妄,亦是生死命根未断,现在既说除妄想,就要借重一句话头或一声佛号,作为敲门瓦子,以轻妄制伏粗妄,以毒攻毒,先将粗妄降伏,仅余轻妄,亦能与道相应,久久磨练,功纯行极,最后轻妄亦不可得了。我们个个人都知道妄想不好,要断妄想,但又明知故犯,仍然打妄想,跟习气流转,遇着逆境,还是打无明,甚至好吃懒做,求名贪利,思淫欲等等妄想都打起来了。既明知妄想不好,却又放他不下,是什么理由呢?因为无始劫来,习气熏染浓厚,遂成习惯,如狗子喜欢吃粪相似,你虽给它好饮食,它闻到粪味仍然要吃粪的,这是习惯成性也。古来有一则公案,说明古人怎样直截断除妄想的。大梅山法常禅师,初参马祖,问:「如何是佛?」祖曰:「即心是佛。」师大悟,遂往四明梅子真旧隐缚茅住静。祖闻师住山,乃令僧问和尚见马大师得个什么便住此山?师曰:「大师向我道,即心是佛,我便向这里住。」僧曰:「大师近日佛法又别。」师曰:「作么生?」曰:「又道非心非佛。」师曰:「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他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是佛。」其僧回举似马祖,祖曰:「梅子熟也!」古来祖师做为,如何直截了当,无非都是教人断除妄想。现在你我出家,行脚参学,都是因为生死未了,就要生大惭愧心,发大勇猛心,不随妄想习气境界转。「假使热铁轮,于我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菩提即觉,觉即是道,道即妙心。当知此心本来具足圆满,无稍欠缺,今须向自性中求,要自己肯发心。如自己不发心,就是释迦如来再出世,恐怕也不奈你何。在二六时中,莫分行住坐卧动静,一相本自如如,妄想不生,何患生死不了?若不如此,总是忙忙碌碌,从朝至暮,从生到死,空过光阴,虽说修行一世,终是劳而无功,腊月三十日到来,临渴掘井,措手不及,悔之晚矣。我说的虽是陈言,但望大家各自用心体会这陈言罢!非下一番苦工夫不可--------虚云老和尚古人为生死大事,寻师访友,不惮登山涉水,劳碌奔波。吾人从无始来,被妄想遮盖,尘劳缚着,迷失本来面目。比喻镜子,本来有光明,可以照天照地,但被尘垢污染埋没了,就不见原有光明。今想恢复原有光明,只要用一番洗刷磨刮工夫,其本有光明,自会显露出来。吾人心性亦复如是,上与诸佛无二无别,无欠无余,何以诸佛早已成佛,而你我现在还是生死苦海的凡夫呢?只因我们这心性,被妄想烦恼种种习气毛病所埋没,这心性虽然与佛无异,也不得受用。今你我既已出家,同为佛子,要想明心见性,返本还原的话,非下一番苦工夫不可。古人千辛万苦,参访善知识,即为要明己躬下事。现在已是末法,去圣时遥,佛法生疏,人多懈怠,所以生死不了。今既知自心与佛相同,就应该发长远心、坚固心、勇猛心、惭愧心,二六时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朝如斯,夕如斯,努力办道,不要错过时光。分辨禪定中的心境(利生法师)有關三摩地的四個層次,不論是:思慮、喜悅、樂、捨,任何一個層次都好,如果行者到達了之後,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分辨三摩地的心境,如果我們能夠把它分辨得清楚,那對於做「維巴沙那」是很有幫助的。因為,我們所進行的這份工作,是屬於很細的一種內心活動,有時你會分不清這是三摩塔,還是維巴沙那。如果我們能夠很好的分辨三摩地的心境,那當我們在作維巴沙那時,那就容易得多了。如果能夠很好地分辨:這是思慮,這是喜悅,這是樂,這是捨,當我們在作維巴沙那時,我們馬上就會發覺到,維巴沙那所擁有的空寂感是和三摩塔的不同。它所擁有的那種自由、輕安、心境的明朗等都比三摩塔來得更卓越。不緊貼的三摩地與緊貼的三摩地不緊貼的三摩地 │ 就是說當行者到達了三摩地時(任何一種),它只是保持了一段短暫的時間,無法持久。或只是在閉眼靜坐時有三摩地,一張眼後便消失了,或坐著時有三摩地,一起身便消失了,無法把它維持在每一個行為中的三摩地,稱為「不緊貼三摩地」。緊貼的三摩地 │ 形容能夠在每一個行為中,即站立、走動、坐、臥四種行為中,都能維持的三摩地。同時、不論開眼、閉眼時,那種感覺都還能存在,甚至在工作,或作甚麼事情都好,那種輕安,自在都還能維持,稱為「緊貼著的三摩地」,或稱為「緊隨著的三摩地」。所以,在我們要分辨三摩地的四種心境之前,首先,我們必須先能夠擁有緊貼式的三摩地,才有辦法分辨四種心境。如果是屬於「不緊貼著的三摩地」,那便還未能分辨心境。修行者要清楚的明白這一點,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三摩地是屬於上述的第一種或是第二種。同時也必須親身去實踐,去體會,而不是只是從他人那裏聽來,或從書本中看來。變換心境的方法當我們的三摩地緊跟隨著我們後,接下去要做的,就是先讓自己進入「喜悅」的層次中,然後盡量的維持著這樣的心境,要盡量使這「喜悅」的心境明朗清楚。當這個「喜悅」的心境充滿到極點時,它便會自動的從「喜悅」發展成,或說變換成「樂」的心境,當我們的心境到了「樂」的層次時,應盡量的使它維持長久。當樂的心境非常的清楚明朗,心便會越來越細膩。它會逐漸地按照著次序,慢慢的進入「捨」的心境中,它是很自然地進入的。當進入了「捨」的心境,同樣地,也盡量的使它維持著,使它長久,直到它自然的從中退了出來。當出來了以後,如果還想再進去,那便直接進入就是了。盡量地訓練自己對於進出每一個心境熟練。熟練於進;熟練於出;熟練於維持那個心境,也就是說,熟練於我們所進入的每一個心境。熟練於進 │ 即:不論是在任何時間,地點、不論是在樹林,在城市,或在有聲音干擾的地方,都能按照自己的意願,進入所要進入的心境。例如:若想進入「喜悅」的心境,馬上便可進入,而不需花太多時間。熟練於出 │ 即: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變換另一層次的心境。甚至能規定好一個時間,在這個規定的時間出三摩地,如果不能在規定的時間,準時的出三摩地,表示技巧還不熟練。熟練於維持心境 │ 即:如果我們有意把某個層次的三摩地的心境保持幾分鐘,或幾個鐘頭,或幾天,我們都能夠做到,這才算成就。例如:想要把「喜悅」,「樂」,「捨」的心境維持一小時,或二至三小時,或幾天等等,而都能按照我們的意願做到,這才算是成就的。熟練於判斷每一個心境 │ 有能力判斷這是「思慮」,這是「喜悅」,這是「樂」,這是「捨」,這叫熟練於判斷每一個心境。如果人們能夠把三摩地的每一個層次都練習得純熟,便算圓滿的三摩塔。不過有些人只熟練於「喜悅」的心境,有些人只熟練於「樂」或只熟練於「捨」,也有些人特別熟練於「進」與「出」。就是說,他熟練於「進入」或「退出」他所要求的三摩地中,但他卻不熟練於把它維持於自己所要求的意願,以上所述的是屬於三摩塔。不過,雖然我們不能夠熟練於三摩地的每一個層次,但是,我們還是能夠進行維巴沙那,只要我們能夠到達三摩地的任何一個層次。觀察每一層次的三摩地我們要如何才能知道:現在我所維持的是屬於三摩地的那一個層次?答:如果感覺內心有一絲的涼意,然後這種清涼的感覺擴散到全身,乃至感覺有些微的寒意,或有時出現毛孔豎立的現象,或有時出現流眼淚的現象,這些便是屬於「喜悅」的層次。如果感覺內心有一陣涼意,但這涼意並不像「喜悅」那樣的擴展到外部的全身,它只是彷彿有一塊冰塊在我們的心中的那種感覺,這種消涼的感覺有時是在腹部,有時是在胸部,這種現象稱為「樂」的層次。如果內心有靜止不動的現象,對外在的一切不感興趣,稱為「捨」的層次。但是「捨」這個層次又分為兩個不同的層次,即:「深入的三摩地」及「清醒的三摩地」。如果我們的靜止不動,身體好像有消失了的感覺,妄想也沒有,外面的干擾聲也聽不見,內心絕對的靜止,有些人會有出現一片光明的感覺,這種現象是屬於「深入的三摩地」。如果心靜止不動,但外在的聲音還能聽見,不過內心對它不感興趣,這是屬於「清醒的三摩地」的現象。至於「思慮」的現象,它是出現在「喜悅」,「樂」,「捨」的這些層次中,例如:當我們的心到了「喜悅」的層次,忽然心中出現了猶疑不決,或驚奇的感覺,那表示在「喜悅」的心境中出現了「思慮」。但如果在「喜悅」的心境中,沒出現驚奇的感覺,那就表示是絕對的「喜悅」狀態。至於「樂」和「捨」也是一樣。有關「喜悅」、「樂」、「捨」、這些層次在上面的篇幅「三摩地」的四個階段中已經詳細說明,讀者不妨重新的溫習。三摩地的進和出當能夠維持三摩地、也能夠判斷每一個層次的三摩地後,對於三摩地的進和出,行者都要有正確的認識,因為如果進時和出時所用的方法不對,或沒按照其次序,那對身體會造成一些影響。行者應按照下列的次序:進三摩地:思慮↓喜悅↓樂↓ 捨出三摩地:捨↓樂↓喜悅↓思慮如果人們不按照次序的進入,而以越次序的方式來進入,若經常有這樣的行為或習慣,久而久之,會便內心出現毛病,就是出現所謂的「心力」,出現這種毛病的人,會覺得內心似乎有一股沉重的感覺,但也有人為了神通力,而故意作這樣的練習,讀者若為了滅苦而修行,應避免作這類練習,因為會給身體出現問題及毛病,後患無窮。出三摩地時若不按照次序,也會使身體出現問題到達了「捨」或「阿巴那三摩地」時,當我們要出這個定時,也須要按照著次序,就是說要慢慢的從「捨」退到「樂」,再從「樂」慢慢的退到「喜悅」,最後才退到「思慮」。如果直接的跳級,從「捨」跳到「喜悅」或思慮,那身體便會出現軟弱無力的現象,因為當我們到達了「捨」這個層次時,內心會感覺這個身體是不存在的,若出定時跳級,身和心一時配合不來,便會出現無力的現象。有一個信徒就是很好的例子,她坐了一陣子後,便進入了「深入的三摩地」,並且也維持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當她要出定時,她以跳級的方式來出定,結果因為身體無力而倒在地上。過後她說當時她的心還處於很細膩的狀態,她無法命令她的身體行動。當時便有另外兩位女士趕快跑來告訴我,於是我教她們輕輕的搥打她的身體,這是為了使她的身體和心能夠恢復一致,過了不久,她便能夠站立起來了,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讓大家參考。2003年写于缅甸仰光[转帖]敬钟如佛敬钟如佛钟,是佛教丛林寺院里的號令,清晨的钟声是先急后缓,警醒大眾,长夜已过,勿再放逸沈睡。而夜晚的钟声是先缓后急,提醒大眾觉昏衢,疏昏昧!故丛林的一天作息,是始於钟声,止於钟声。有一天,奕尚禪师从禪定中起来时,刚好传来阵阵悠扬的钟声,禪师特別专注的竖起心耳聆听,待钟声一停,忍不住的召唤侍者,询问道:「早晨司钟的人是谁?」侍者回答道:「是一个新来参学的沙弥。」於是奕尚禪师就要侍者將这沙弥叫来,问道:「你今天早晨是以什么样的心情在司钟呢?」沙弥不知禪师为什么要这么问他,他回答道:「没有什么特別心情!只为打钟而打钟而已。」奕尚禪师道:「不见得吧?你在打钟时,心里一定念著些什么?因为我今天听到的钟声,是非常高贵响亮的声音,那是正心诚意的人,才会发出这种声音。」沙弥想了又想,然后说道:「报告禪师!其实也没有刻意念著,只是我尚未出家参学时,家师时常告诫我,打钟的时候应该要想到钟即是佛,必须要虔诚、斋戒,敬钟如佛,用如如入定的禪心,和用礼拜之心来司钟。」奕尚禪师听了非常满意,再三的提醒道:「往后处理事务时,不可以忘记,都要保有今天早上司钟的禪心。」这位沙弥从童年起,养成恭谨的习惯,不但司钟,做任何事,动任何念,一直记著剃度师和奕尚禪师的开示,保持司钟的禪心,他就是后来的森田悟由禪师。奕尚禪师不但识人,而从钟声里能听出一个人的品德,这也由於自己是有禪心的人。谚云:「有志没志,就看烧火扫地」,「从小一看,到老一半」。森田沙弥虽小,连司钟时都晓得敬钟如佛的禪心,难怪长大之后,成为一位禪匠!可见凡事带几分禪心,何事不成?体公老和尚开示录之十八你看有什么得不得呢?见了性的人,具足大智慧,大辩才,无法不知,无法不晓,见了性的人,要生西方就是上品上生,这不生西方呢?在天上人间,乃至在地狱跟极乐世界一样!要了生死,非见性不行!非放下来不行!把我们所知道的,能够知道的这一切一切丢下来,那就不要别处找修行了,这个就是修行!这个娑婆婆世界苦是苦啊,要修行还是很快,在娑婆世界修行一天一夜,要比在他方净土修行多少年,那你得真修行,你要不真修行还是不行。在这个娑婆世界发菩提心,也是不可思议,可是在娑婆世界要发菩提心,那得真是菩萨,要不是菩萨,你就是发也不行!《大智度论》说,具缚凡夫,发菩提心,没有用,怎么?你自利都利不了嘛!还利他?只能说发这个心,种这个善根。你自己还在贪、嗔、痴之中嘛,你想行菩萨道这怎么能行呢?在这个娑婆世界,能够持戒,或是坐禅,得有愿力。这历代的祖师说,要是生极乐世界或是容易些,外头有阿弥陀佛接引,内院得自己力量,弥勒菩萨他没有说接引,生兜率内院要具足禅定,生极乐世界得有愿力,没有愿力不行。我们现在说这些话呀,好象是很降低了,本来出家人,守住自己受的戒,今生就要了生死啊!开这些方便门,不认真不行。也是我们这些人哪,没有很好的善根,也没有很好的外缘成就,打好生在这个时代,不管我们是个出家人,是个在家人,这个时代都是心里慌慌的,佛教徒借佛的光明,比那在家人要好一点。这个吉安的居士来了都说没办法,你说人生在这个世界极苦啊!有些人,一年到头不容易吃顿饱饭哪,穿衣服也穿不好,这是怎么呢?就是这个时代弄成这个样子了。这也是我们没有种下很好的因,那古人说:佛在世时我沉沦,若得人身佛涅槃,可恨无始多障碍,不见如来金色身!这怪谁呢?就怪自己没有种一个好因,生在这个时代,说是这个时代不怎么样啊,你要再过一个阶段,还不如这个时代。《瑜伽师地论》上说,再过几千年,这个油也没有了,米也没有了,面也没有了,现在还有大米、灰面吃,以后就没有这个了,油盐也没有了,不是谁弄掉了,就是没有这个了,大米也不结了,这是怎么了?这就是我们的福禄没有了!你看这现在吃的东西都没有味道了,这青原山还没有油啊?可是吃着没味道了。以前我当小和尚的时候,吃一点油就感觉好香,这现在咋弄它都不香了。佛灭度五百年,有一个传佛心印的祖师,皇帝拜为国师,做了很多饭菜,请尊者到皇宫应供,这尊者吃了很多,皇帝他心想,可能我师父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的饭菜,你看今天他吃了多少啊!尊者他有神通,就说:陛下,你不要说现在这个饭菜好啊,佛在世时,就是那个水都比你这个饭菜好!那是佛的福报,佛灭度五百年,那个水往下沉了五百由旬。皇帝想见见这个水,还想吃一下,尊者现大神通,把手一伸, 伸到了五百由旬下边,舀了一把水,皇帝用口一尝,说什么:我自幼生在王家,现在作了皇帝,从来也没有吃过这么好的味道!佛在世一切都是上味,佛吃什么都是上味,佛灭度五百年,所有的营养都下沉,现在佛已经灭度三千多年了,你看现在什么都不好吃了,油虽然不少,可它不香了,我们没有这个福报享受了,这现在还好,你要再过几百年哪,比现在更不行了!看这个样子啊,我们赶快修行,赶快修行出这个轮回之苦!不出这个轮回苦啊,以后更苦!就跟人家古人说:努力今生须了脱,不教累世受余殃。催板!体公老和尚开示录之十九要是光到禅堂里用一下功,其它的时间不用,这个功夫还是不行。因为你在一切时间打妄想,在一切时间用功,要不是一切时间来用功啊,那就光是打妄想了!在这烦恼之中,眼睛所看到的这一切,有一个贪心,有一个染心,有一个爱心,或是欢喜心,有这一念,功夫就没有了!很细致。用功要在平常,平常一切时中一定得有用功,因为我们一切时间打妄想,不要贪,不要爱,贪爱这是修行很大的一个障碍,要自动的把它去掉,习气毛病去一分,功夫就得一分好处。要在信心之中作功夫,没有信心哪,做什么也不行,信能成就一切!到禅堂里只能是来用功的,行香的时候功夫在,坐下来功夫也要在,功夫不在,那你做什么去了?打妄想!这不知不觉就打妄想了,功夫就丢了,这就是心粗,要细心的来做功夫,你这个心不细呀,功夫不得现前。止了静,不是什么事情都放下来了吗?白天所有长长短短的不要继续,时时刻刻使这功夫在,你管他妄想怎么翻天覆地呢?你不管!你只管这个功夫在,你不要管他用上用不上,打妄想不打妄想,都不管!只管有这个功夫,这个样子嘛,还算一个用功人!想得一个见地,想得一个功夫,这都不是想出来的,想也是一个妄想,你想得一个什么这都是妄想,时时刻刻把自己的功夫用好,这就是得好处、得利益的根源!把自己的所爱,所贪,这一切叫它不在了,只有功夫在,什么是功夫呢?这些贪爱不在了,就是功夫,不是另外还有一个功夫。在禅堂里边不管用什么功,都不要用劲,不要鼓着劲硬叫他在,细心的、轻轻的只要这个意思在就行了。用功要知道粗细深浅,从粗到细,从浅到深,全靠自己做,你就是有人帮忙说也不行,做功夫的事全靠个人,要放得下,放下什么呢?就是日常之中你所想的,你所爱的,你所忘不了的,那个大东西要放下!你要不放下的话,你依旧还是在那烦恼之中过日子。用功第一条,不能管他人的长长短短,通身放下,时时刻刻照顾自己的功夫,说这个功夫难用,实在也难,你有一丝一毫的放不下,这功夫不得现前!有人用功上火,头疼胸闷,那就是没有善调身心,意念太重了,你不要用劲,不要竖着腰杆子紧往上提,也不要往那儿一趴,头一勾,准备睡觉了。用功开始要端身正坐,很细致的照顾这个功夫在,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看话头也是主这样,要时时刻刻忆念不忘,你会念佛,也会看话头,你会看话头,也会念佛,不是两个用法,都是一样的。这修行人哪,要有一番苦心,今生不成,来生也要继续!虚云老和尚见过十几个前生做和尚的,虚云和尚在云南之前,曾国藩做过云南王,曾国藩信佛,在云南拜了个师父,这师父天天看华严经,功夫用的很好,外号草鞋老公,他不穿其它鞋子,就穿草鞋。说这个皈依弟子对师父恭敬的太很了也不好,你收这么多的皈依弟子,你要没有得到佛法的实际呀,你避免不了被他转,弄不好会给他当儿子,就这么狠!以前他们说,宁吃千家饭,不受一家供。这个草鞋老师公,他跟曾国藩有缘,他早晚到衙门里,谁也不管,他看他徒弟嘛。那天大家都看见了,他到曾国藩夫人房里,夫人马上就生了个小孩,生下来很聪明,后来书读的也很好,这时候,虚云老和尚就在鸡足山了。曾国藩他跟虚云老和尚是亲戚,也弄不清曾国藩的母亲是老和尚的姑姑,还是老和尚的母亲是曾国藩的姑姑,反正他们是亲戚跟老和尚经常来往。老和尚知道草鞋老师公给他当儿子。你说这个人就是功夫好,生死没了还是不行,有功夫只能说有点福报,生死没了,还是要贪染社会上这些五欲。曾国藩他这个儿子贪心好大,十多岁就找了几个女的,虚云和尚是个好意,到他家里找他找了五六次,他不见。就是今生修持好,来生有福报,有福报是有福报啊,福报会造业!老和尚说云南督军唐继尧,他前生也是个和尚,他自己也知道他前生是个和尚,他不是护老和尚的法吗?老和尚劝他:唐居士,你还是出家吧!他说:我过几年再出家,这些事还没办了。你要等到事情办了啊,那事情就办不了啦,结果他还是没出家。你没有一定的受益,你就是知道你前生是个和尚也不行。我们出家学佛要学古人不执着,不要分长分短,你是这样,他是那样,弄得不安生,一定要学古人,不住相,不执着,修行就这样修。佛教千百年来,历朝历代有些改变,变来变去,也不能出这些范围,这一个时代跟一个时代,都有抵触,假若说这个人要是掌握了国家政权,他想变他就变,别的人也没有办法。佛教在这个时代存在,第一条,佛教不反对任何时代的政权,也不占领任何时代的政权。佛在世,与世无争,仁活万物,那就是跟谁也没有什么亲,也没有什么怨,这个样子嘛,我们佛教才能永远存在。你不管怎么样,你是个佛教徒,这个世界上怎么样变动,你不要有疑虑,你不要有抵触!那不是解放初期,这几个人都是谁啊?第一个李济深,还有湖南那个唐曾智、陈铭枢、程潜,程潜他是湖南省的省主席,国民政府办黄埔军官学校,蒋介石是校长,程潜就是副校长,***是教务主任,李济深是教务副主任,他们这些人哪,都喜欢佛教安全存在,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佛教徒,湖南唐曾智他是虚云老和尚徒弟,陈铭枢、李济深也是,程潜也是,他们几个人商讨,去见见***,想叫佛教存在,这***软件有智慧,也答复了,你们喜欢佛教存在,佛教徒是不是能遵守我的法律政策,能够遵守那就存在,要不遵守,谁也不行。这些人都算是很有地位,李济深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他是副主席,湖南那个唐曾智比***资格还老,这些人说话***还是尊重他们。很快就建立了《共同纲领》,上面就提出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信教自由,这是公面上说的,后来又出现了《宪法》。***他说,佛教与帝国主义没有什么勾勾搭搭,那就是反封建、反迷信把我们佛教弄到里面去了,佛教吃了亏。政府说的简单,说我们对于佛教的打击,是主持长老,一般的没有事,这个政策往下推行,有些地方做的很过火,你们这年青人你们没有看到,我亲眼看到,尤其是这虚云老和尚,政府的特别对他注意,那就是假若把这一个老和尚弄了,其他的都好办了。就这一次一次的运动,佛教吃了很大的亏,解放以后,这个地方有些寺庙都不能存在。虚云老和尚到云居山来,都没有饭吃,国家制定的是统购统销,李济深在北京帮了很大的忙,他跟江西省政府取得联系,说云居山的和尚在那儿开荒地,很辛苦!政府就照顾一个人四十五斤米,一斤油,不管什么干部都没有这么高,那是有人说话呀,没有人说话就不行。佛教存在这么几千年了,在家的居士帮了很大忙!如来灭度之后,佛法的外护全靠国王大臣,长者居士,这个比丘、比丘尼他是我们教内的主人,是掌握佛法的,外护都靠这些国王居士,使我们佛法在社会上永远存在,其实我们佛教也没有很高的要求,只要能够存在,人民能够见佛闻法,种下出世的善根,有朝一日,得到解脱。这么几千年来,佛教在这个世界上对人民结了很多善缘,不管怎么说,佛教是人民信仰,佛教要依靠人民信仰才能存在,国家政府也要依靠人民,没有广大人民的拥护都不行!其实这些管政治的人也属于人民,那就是一个时代一个时代,他的做法不同,佛教我们应该知道,不管社会怎么变动,我们不反对,就是国家立的这个法律政策对我们不利,我们也不反对,反对也反对不了,国家嘛,力量多大!就是佛在世,波斯匿王到祗树给孤独园听佛说法,佛看见就喊大王,这还不是对国家尊重嘛!《梵网经》上提出来,我们这一切清规戒律,比如《四分律》,除了国王其他的不能乱看,国王看还是要叫他看,他是国家的主人嘛,他要看你不叫他看可能不行。我们这个佛教啊,就是一条,不占领国家政权,一定得知道,我们就是懂政治也不参与政治权力,这个政治,它不是千年万年的,你看我们国家从古到今换了多少朝代?这些朝代灭亡了,佛法依然还是存在,不管是新政权对我们怎么样,我们还是尊重国家,还是遵守国家的一切法律政策,假若我们要不遵守政策,我们就不能存在!新的政权起来,把旧的政权推翻,第一条就是推翻人,全国解放了,这个运动,那个运动,那就是弄人的,***在的时候,这一个运动,千百万人死了,就是因为不符合他那个政策。我们是佛的子孙,我们要尊重佛制,我们绝不能反对国家的这些法律政策,我们要遵守当时的法律政策,使我们的佛教永远在世界上存在,一定要这样!不管你是老出家的,新出家的,你才来出家的,你都要遵守,不遵守就不行!我在云门寺住,解放了,乳源县的干部要到云门寺去看看,参观一下这些和尚挖的地。虚云老和尚那么大的年纪了,他也随顺哪,老和尚出来了,就招呼大家:他们局长跟县长来了,大家看见了都要赶快鼓掌!你说这不是接受新的政策呀?不接受不行啊!老和尚还不明白佛法呀?还不明白政策呀?就是不管什么时代,佛教徒对于这个政策不要硬啊!你硬了不行,硬你要吃亏,国家可不在乎!老和尚还不懂得佛法?给他们鼓个什么掌呢?他这个人到了,要欢迎他们哪,你不鼓掌不行啊!那就是累代的这些高僧祖师,都是随顺时代,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佛教永远在世界上存在,使人民得到佛法的慈悲摄受,催板!体公老和尚开示录之二十 [ 我的家园 ]通行证 | 帐号: 密码: 注册佛教佛经禅宗密宗净土宗天台宗唯识宗华严宗三论宗律宗素食唐卡词典易学占卜算命道教道教经典全真派正一派 大卖场是类似“淘宝网”的交流平台,免费开设自己的店铺 现在注册开店 当前位置: 禅宗 -> 禅门故事 -> 体公老和尚开示录之二十体公老和尚开示录之二十僧值先站在斋堂门背面,看两边大部分吃完了,这才往前走两步半,不合掌,冲着方丈往那儿一站,这边维那起腔结斋。维那起腔前先要看看和尚那双筷子,要是方丈筷子靠着碗这么一放,就是他要讲话,那就不能结斋,方丈和尚把话讲完,他把筷子往桌上一放,维那就起腔结斋,念到“饭食已讫,当愿众生,”僧值转过身来站在门口,首座维那带班回堂,等维那过去了,往前一走,站到中间原来的地方看着,看什么?看两边的师父出门这个脚有没有迈对,迈不对还要说说,这都是规矩。以前僧值上殿过堂还要带签,行签哪!客堂有个竹板子,上面写的都是一条条规矩,他上殿的时候扛着,你犯了哪一条他就管你,这是他的责任。这个香板是雍正年代才有的香板,古代的是棒子,禅宗语录说:来吃三十棒!祖师坐道场,学者去问话,打三十棒!明白吧?明白了就明白,不明白禅堂去坐,旁的没有什么,这知客、客堂是后来才有的,以前没有这个,什么事情都是方丈一个人,禅堂里当值也是方丈当,那他一个人嘛,他不当谁当?五宗之后,这个当值是方丈当,那个监值是退居和尚,后来立了散香,散香是首座和尚、班首师父敲,这后来人多了,就轮着干,以前僧值是轮的,今天你当,明天我当,后来到民国初年,就特别请一个人来代理僧值,这个僧值,出坡,斋堂,大殿都规他管,你要是不对他还打人哩,僧值打人随便走到哪儿都能打,看你不对就打,这个知客就是你到在客堂来知客才管,不到客堂这外面都是僧值的,你早上不去上殿,僧值看见要管你,你不听就打,不对了就是犍槌,犍槌就是打人。只要在禅堂住了三年,上殿、过堂、出坡劳动,僧值就不打了,他已经住了几年了嘛,他是很讲规矩,很讲修行的,就是犯了规矩,到客堂里说说也就算了。这以前哪有随随便便就走的?不到期头不准走啊,时间没到你不能走,走了就不要来了。这现在想走就走,想来就来,也自由。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7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