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受毒打 下午五点左右,博格理一行抵达哈利米。博格理与他的同工在一个基督徒家中受到热情接待,这家人的房屋由泥土和竹木简单建成,顶上铺着杂乱的野草。简单地用过马铃薯和苦荞饭,村民们就聚集到这座简陋的茅屋中,听博格理与布道员宣讲。黑暗中,人们在泥土地面上燃起一堆木柴火,从忽隐忽现的火焰中发出的光亮在他们面前闪烁着。因为受到恐吓,不少群众显得紧张。博格理尽力地鼓励村民。午夜时分,博格理被一阵整个村寨看家狗的狂吠声从梦中惊醒。起初,他并没有当回事,因为他熟知这里农家的狗一有风吹草动便会汪汪直叫。可是,当他打算继续 睡觉时,狗叫声愈来愈紧,其中还夹杂着人的喊叫声。博格理透过窗户边的缝隙,看见外面闪烁的灯笼和火把。博格理还没有回过神,他们居住的房门砰的一声,被 人一脚踢开。一大群人,手拿刀剑、棍棒、长矛、土枪,许多人还举着火把,把屋子包围起来。接着有10几个人手持武器冲进门来,为首的一个直接冲到博格理跟前,把博格理盖在身上的毛毡扯起来,一把扔在地上,大声吼问:“洋鬼子,你到我们这里,到底想干什么?”博格理控制住情绪,对这个人说:“我的老哥,坐一下好吗?”那人使劲地推了一下博格理:“洋鬼子!坐什么,滚起来,跟我们出去!”由于毫无脱身的退路,博格理急忙站起来穿上中式长袍。他后来回忆到:一出屋子,我就被一伙歹徒团团围住。火把的光投在地上,留下怪诞可怕的阴影。在这伙歹徒押着我往前走时,我往身旁瞥了一眼,想看清在我身边的是什么人。黑 暗中,我发现这人个子很高,面目凶神恶煞,肩上扛着一把大马刀。当他的目光和我相接时,他朝着我恶狠狠地咧了咧嘴。后来我才知道,他就是准备好要对我行刑 的刽子手。不一会儿,走到一个稍微开阔的地方。领头的歹徒招呼大伙先停一下。三个同工在这里惨遭毒打。博格理苦苦地哀求它们:“各位老哥,我的事情和他们3个没有任何关系,我跟你们走,但请您把他们放了好吗?”接着,我被推搡着继续往前走。我竭力让自己保持冷静,想找机会逃跑。我在黑暗中拼命地祷告。我想到远在家乡的埃玛和四个孩子。生活是如此甜美,我一点都不想死。不久,我们来到一条当地人称为冷水河的小河边。领头的歹徒喝令大家停一下。从他们的谈话中我听出,他们中有些人提议干脆就在这里处决我,另一些人觉得离村 子太近,建议再往里走一些。混乱之中,我猛地用力,把拉着我的歹徒的手甩开,使出吃奶的劲向前面跑去。我跳到河中,顺着河床狂奔。一时人群大乱。歹徒们一边大呼小叫‘快追!别让洋鬼子跑啦!’,一边兵分两路。一帮人沿着上面山坡,跑到我的前面,封死了我逃跑的路。另一伙人沿着河床河 床追打博格理。其中一个狠狠一拳,把我打翻在冰冷的河水里。另一个抡起一根粗大的木棍朝着我的肋部盟打。我试图爬起来,但是歹徒们一拥而上,像疯了一样, 棍棒、铁枪、扁担、拳头对着我一阵狂揍。①正当博格理绝望地躺在地上,万念俱灰,只等最后的致命一击时,奇迹发生了。一个身穿羊皮短上衣的高个子男人使劲地挤到博格理跟前,猛地扑上去,张开双臂,爬到博格理身上。他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打向博格理的凶器,一边大声喊道:“别打了!别打了!再打要出人命啦!”暴徒们大吃一惊,一时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其中有几个人骂那个汉子:“杨世和,你快给老子起来,关你絿事。你不起来,我们也送你一起上西天。”那汉子更紧紧地抱住博格理。一个歹徒试图用手中的长矛戳向博格理,又被那汉子移动身体挡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参见《在未知的中国》第 页和《博格理在中国》第 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死,还是生? 暴徒们将满身是血的博格理从地上强拉起来,拖到附近的一颗核桃树下,把他结结实实地绑在树上。暴徒们举着火把,手拿凶器,将博格理团团围住。暴徒的首领陪着一个中年人走进来,刚才还乱哄哄的人群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这个人正是彝族土目苏黑保。苏黑保慢慢地走到博格理跟前,问博格理:“可恶的洋 鬼子,我单问你一件事,你与苗民结交来往,蛊惑苗子和我们作对,有没有这回事?你要当着面给大伙说不清楚。我告诉你,说不清楚,明年今日就是你的周年。”博格理此时已神智恍惚。但凭着残余的一点理智,他明白,在这种情况下做任何辩驳都是多余的,只能越遍越糟。他的脑中灵光一现。他用尽最后的一点力气,大声说道:“各位老哥。我请求你们手下留情。因为我在英国还有一个老母亲,她老人家如今已白发苍苍。如果你们今天把我打死,她老人家听到这个噩耗,必然忧急而死。所以,我请求你们留下他儿子的性命,也就是救了我那老母亲的性命……”这既不是乞怜的哀告,也不是畏死的怯懦,乃是博格理的聪明处,因为他深知中国人以孝敬父母为至上的道德。又是重义气的民族。他急中生智,说出这番话,想要打动匪徒的同情心。从贵州完成“龙场悟道”中国明代先哲王阳明先生认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良知,博格理的一番话正击中了这些暴徒心中的良知,产生了连他本人都没有料到 的神奇效果。大家听了这话,大受感动。叽叽喳喳地讨论了好一会,最后苏黑保举起手,问他们的同伙:“这个洋鬼子,我们到底该不该把他打死?请你们现在举手 表决。”火光中,一伙人乱纷纷举起手来,大拇指向上翘,表示要饶博格理一命,小指头往下指,表示杀了他。苏黑保仔细数点赞成与反对的人数,博格理也睁大眼睛注视着他,他数了数,暴徒足有六、七十人——结果大拇指往上翘的,占了大多数。苏黑保对博格理说:“你这个洋鬼子,我倒很有些佩服你。你明知道我们已下定决心,要你的命,还敢自己送上门来,”他走到博格理面前,在他肩上使劲地拍了两下,“好了!这一次我暂且 饶你不死。不过,我警告你,以后你胆敢跨进我的领地一步,我苏某人一定让你有去无回!”说完,苏黑保命令匪徒松开捆绑在博格理身上的绳子,博格理立刻栽道在地,昏死过去。容我投奔主怀中 趁着博格理奋力逃跑所引起的混乱,他的3个 苗族同工顺利逃出了魔掌。他们中年龄最小的王毛光着身子,满身流血,一路狂奔,拂晓时他赶到大坪子。王毛的邻居朱某和杨某看到他的惨状都掉下了眼泪。他们 当即赶往永善衙门报案。衙门的官员起初不相信王毛所说的话。王毛向他们发誓说,假如自己说的有一句假话,就宁愿被杀头。地方官员被王毛的诚意所感动,立即 带兵出发去抓苏黑保。接着,王毛又赶到昭通,虽然完全不知道博格理现在是什么样子,萨温医生还是马上带领一支救援队伍,昼夜兼程赶往哈利米,去营救博格 理。苏黑保刚一离开,几个躲在林子里的苗族人就跑出来。他们跑到博格理身边,轻轻地把他抬起来,抬到一个苗家的茅棚中。博格理的背上几乎找不到一块完好的皮肤,人们小心翼翼地让他俯卧在苗族人粗糙的木床上。博格事一直徘徊于生与死之间的剧痛之中。有一段时间,他特别沮丧, 他感到自己快要死了。他想到他爱中国,他抛弃了世人所看重的一切,来到中国。他爱中国人,可是如今却落到了如此的下场。他对看护他的苗族人说:“我可能不 行了。如果上帝要我今晚去天堂,我怎能回避呢?”张约翰,一位身材魁梧的苗族汉子,向博格理俯下身来,用一只粗壮的手轻轻地抚平他的头发。博格理感到有几滴眼泪落在自己脸上。张约翰一字一句地对博格理 说:“老师,你一定不能死。你就像我们所有人的父亲。如果你去了,还有谁来指引我们,教育我们?你一定不能死,老师!如果这是上帝的旨意,也让我替你死去 吧!”博格理俯卧的茅舍内外,挤满了苗族信徒,他们要不站在那里,要不跪在他的床前,昼夜不停地祷告。两天之后,当夜幕快要降临时,萨温医生终于赶到了博格理住的那座茅舍。博格理当时已不醒人事,萨温医生立即对他急救进行。慢慢地,博格理醒过来了。他看着萨温,好久才认出他来,目光暗淡、散乱:“萨温,亲爱的,是你吗?”“是我,塞缪尔。感谢上帝,你感觉好点了吗?”“萨温,我快不行了。你为我祷告吧,”他停了停,声音又衰弱,又沮丧:“萨温,如果上帝要我今晚去天堂,你说,我怎能回避呢?”萨温看着博格理的眼睛,一字一句地大声说, “塞缪尔,你听着,我命令你活下去。神会救你。神帮助你,不是过去,不是昨天。现在神就在帮助你。你必须靠着神得力。”博格理点点头,不说话。萨温转过身,急促问身边人:圣经、圣经?萨温拿过同工递来的一本圣经,翻开一页,放到博格理的床上。示意博格理和他一起读:我们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心里作难,却不至失望;遭逼迫,却不被丢弃;打倒了,却不至死亡……①博格理读完,萨温看到他那美丽的蓝眼睛里,莹莹地闪着泪光。博格理俯卧在一副担架上,由八个苗族人轮流抬着,昼夜兼程,向昭通进发。大部分时间,博格理都处在昏迷之中,萨温一直扶着担架、打着火把走在前面。那天夜 里,萨温听到昏迷中的博格理在嘟囔着什么。他把耳朵凑近博格理的嘴边,听到他在断断续续地低声哼唱他们在英国家乡,最喜爱的一首歌。萨温医生心里感动,和 博格理一起唱起由查尔斯?韦斯利所做,卫理公会同工最喜欢的《灵恩歌》:耶稣我灵好朋友,容我奔投主怀中。洪涛暴雨冲我身,狂风激浪高千寻。当此大难临头时,寻求拯救勿退迟,直到风静浪亦平。助我依旧向前行,疲乏灵魂来就主。主外别无避难所,求显慈爱赐保全千万千万莫离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选自《圣经?哥林多后书》4章8-9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到石门坎 4月11日,在昭通福滇医院,萨温医生和格兰丁医生共同委博格理做了检查:病人即使轻微移动一下都要经受巨大的痛苦。他遍体伤痕,惟一躲过了损伤的部位就是他的头部。病人有好几根肋骨被打断,一页肺受了伤,空气已经渗入周围组织中,染上肺炎。如果肺部的伤在高一英寸,他就会当场死去。三个星期之后,博格理可以忍着疼痛从床上坐起来,但他仍无法向右侧转身。即使这样他还是继续工作。5月7日,他在病床上写到:如今,我们已经有3000名苗族基督徒,还有差不多数量的苗族人正申请成为基督徒;我们有三所学校,还有两所正在紧张地修建;有10名苗族传教士正在接受培训;我们正在给大批孩子接种牛痘……我的背仍感到疼痛,使不上力气,不过身体的其它部位感觉已经恢复正常。我决心利用这段时间译完《马可福音》余下的章节。对于苗家人所遭受的苦难,如果说以前柏博格理是给于同情和帮助的话,那么现在博格理则以自己遭受毒打的经历分担了他们的痛苦。每天都有成群的苗家人从山里赶来看他。博格理的病房像一座花园,摆满了采自山中的杜鹃花、石楠、玫瑰和金银花……他再也躺不下去了。在医生的勉强同意下,6月30日,他平生第一次坐上轿子,让人抬回到石门坎。所有看到他的人都惊喜异常。苗家人唱起欢迎自己亲人的《欢迎歌》,载歌载舞地迎接博格理的归来:欢迎,欢迎,欢迎你,来呀来到了。欢迎有主同在,欢迎有主引领,平安来呀来到了。我们欢迎,我们欢迎,欢迎你们来呀来到了。7月20日,他又开始骑着马,巡访一个又一个村寨。在他受伤后的首次旅行中,他就访问了一个曾经发誓永不信奉基督教的村寨。博格理的勇气和刚毅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但遭到毒打的经历还是给他的身体带来了永久的伤害。他那永不知疲倦的身体现在时常感觉衰弱和劳累;每遇下雨,他的全身就酸痛难忍。他的神经系统也受到了损伤:“我真希望我能够忘记那件事情。常常当我半夜醒来,听到外面的狗吠声,脑海里就立即重新闪现那恐怖的场景,而我的心脏也随之以最快的频率砰砰地跳个不停。我多么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克服这种内心的恐惧。”心爱中国,此身何甘留故土 1907年底,博格理参加完在成都举办的华西传教士大会,取道西伯利亚回到英国。见到自己的家人和几个孩子,博格理特别高兴。长子撒母尔已长成一个14岁的大小伙,次子伯特伦和三子沃尔特也分别有10岁和6岁。他们的身体都很健康,在学校的表现很优异。博格理为了传福音而遭受毒打的经历这时在英国已家喻户晓。石门坎,这个位于中国西南偏远山区的小村寨激起了无数英国青年的冒险热情。出生于英国贵族家庭、刚获得文学硕士的威廉?H?哈慈佩斯①先生,一见到博格理,听到他的演讲,就立即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身在英国,但是博格理的心没有一刻不在牵挂着中国的乌蒙山区。短短的一年之后,他就毅然告别自己的父母之邦,告别他的亲人和孩子,返回中国。事实上,从他23岁离开家乡,他只回过家乡两次,加起来才仅仅两年多一点时间。而这一次离开,博格理再也没有回去。他爱中国,把整个生命献给了中国。哈慈佩斯先生自愿和他一同前往。博格理对这个即将成为自己提摩太②的年轻人说:“哈慈佩斯,中国是非常注重道德的民族。我替你取一个汉语名字,就叫王树德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英文名为 William H. Hudspeth②、提摩太是《圣经?新约》上的一个人物,是使徒保罗的同工和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九章 阳光纯洁大地① 向下扎根、往上结果 1910年7月。博格理终于回到他日思夜想的石门坎。苗族人热烈欢迎自己亲人的归来,100多个孩子早早跑到10几里路外的山口迎接老师的归来。博格理惊喜地发现,在他离开期间,在张道惠夫妇和苗族同工的努力下,教会不仅没有倒退,还取得了长足的进展。1908年教会举办了两期苗文培训班,接受培训的有400多人。培训结束,这些人立即大力传播福音。苗族有一个难得的特性,当他们信了福音的时候,他们就勤勤恳垦地去教给别人。福音在云贵两省的扩展,主要原因不是由于外国宣教士们的旅行布道,而是由于本地人特别是苗族人的热情传播。在写给中国内地会贵阳教区负责人塞缪尔?克拉克的信中,博格理说道:这是1909年底石门坎教会的统计数字——苗族:3004名成年教会成员,699名青少年教会成员,300名走读学生,2000名主日学生;彝族:有28名教会成员,80名走读学生。我们没有详细统计普通信教者的人数,但我估计应该不少于10000人。基督的福音已传遍了整个乌蒙山区。在王树德的陪同下,博格理开始寻访整个教区。在崎岖的山路上,他们一天可以走30到40公 里。博格理骑在自己的小马“黑与白”上,小马走在教区的道路上,像走在自己家里一样熟悉。大多数时间,博格理都松开马缰,任小马自由行走。他有时和王树德 叙家常,或者一人读一份从英国寄来的报纸。群鸟在枝头的鸣唱常常把他们从读书中叫醒。博格理常常看到大片大片粉红色的苦荞花。他喜欢苦荞花,因为埃玛喜 欢。这时,他就会特别地想念埃玛。他们每天都能碰到三三两两唱着赞美诗,背着书包上学的孩子。读书给苗家人的生活带来了从来没有过的新的希望,让苗家人过上了圣洁、干净、充满尊严的新的生 活。为了让孩子安心读书,父亲起早贪黑地干农活,母亲则常常毫无怨言地跋涉在山岭之间,到学校给孩子们送吃的东西。往往在离要去的村寨还有10几里路的时候,他们就看到几个苗家人手拿弓箭和梭标,站在那里迎接他们。他们不允许博格理再被人伤害。远远地,他们就看到穿着苗族节日盛装的孩子们,列队站在墙壁被白石灰刷过的学校和小教堂二合一的建筑前面。一个学生高高举起自己学校的旗帜,其它学生使劲地吹起军号,热烈地欢迎博格理和其它传教士的到来。吃饭的时候,总有人从盘子里取出最好的部分,一个羊腿,或者一个猪蹄,摆到博格理的面前。博格理常常咬一口,就转过身把美味塞到依偎在他身边的孩子嘴里。饭后是最热闹的时候,孩子们早就迫不及待,早早地守在外面。随便找一块空地,王树德从他的背包里取出一个从英国带来的足球,高高地抛到空中,数十个苗家汉子和小孩欢呼着跑过来,你争我抢,直到人人精疲力竭。笔者不敢确定这是否是中国最早的足球运动。但不管怎样,博格理毫无疑问是现代足球在中国的最早推广者之一。明知西方和日本称中国人为“东亚病夫”,博格理 在心里对这个民族没有丝毫歧视,而是想方设法要帮助中国人民提高身体素质。在《未知的中国》中,他充满深情地写到:所有来华的西方传教士都应该在基督徒、学校和小区中致力于培养对于运动的爱好。许多年之后,如果获得世界足球冠军的球队是由中国运动员组成,将是一件多么让人振奋的事情。引进各种各样的体育项目,除了能增强中国人民的体质,也可以大大促使中国的年轻人,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摆脱低级趣味,过上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生活。晚上,博格理给人们讲道,举行洗礼和圣餐仪式。圣餐由荞麦面饼和茶水组成。为了让苗家人早日摆脱酒精的捆绑,教会在举行圣餐仪式时用茶水代替葡萄酒。博格理问一个准备受洗的年轻人:“你盼望将来有一天去天堂吗?”“老师,我盼望。”“有罪的人是进不了天堂的。你觉得你有罪吗?”“我没有罪。”“但《圣经》告诉我们,人人都犯了罪?”“啊?是的。我过去是一个罪人。但当我信了耶稣之后,耶稣赦免了我的罪。”“那你将来怎么去天堂呢?你并不知道通往天堂的路啊!”“有耶稣带领我,我就知道去天堂的路。”博格理看着他,很爱这个年轻人。“我再问你一个问题。我们知道耶稣在十字架上担当了我们的罪,但那已是1800多年前的事了。在那时,耶稣能知道你是谁?你怎么知道他是为了你的罪上的十字架?”年轻人忽闪着眼睛,张着嘴。脑袋转来转去。博格理有些后悔问年轻人这样难的问题。突然,这个苗家孩子笑了。他的嘴张的很大,笑起来特别美丽:“老师,我告诉你。本来我不知道,但耶稣给了我一本书——《圣经》,耶稣是为我的罪上十字架,耶稣就是这么告诉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阳光纯洁大地”标题选自《在中国的西南部落中》11章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出基督的样式 1911年10月。博格理启程去接埃玛,顺便到云南武定洒普山教会访问。博格理发现苗族传道员已成长起来。和他们相比,甚至连他这个老传道人都感到惭愧:在今天的旅途中,帮我背行李的男子是一位衣衫褴褛、外观贫穷不堪的苗族人。由于只看其外貌,我对他产生了小小的偏见。谁知,转而他竟显示出是位杰出的伙 伴。一路上,他向我问了许多有关世界性的事情——美国、欧洲、俄国、印度;显而易见,他知道相当多的东西。这真让我大吃一惊!在洒普山,博格理见到了自己的学生,苗族人杨芝。杨芝,1875年生。云南彝良县龙街梭嘎村人。1906年,29岁的杨芝从石门坎光华小学毕业,是第一届毕业生。杨芝身材细瘦,身高只有1米5多一点,满脸皱纹。可却在自己民族中享有很高的声望。他是远近闻名的苗医,也是苗族的历史学家,他知道的苗族古歌和苗族民间传说很少有人能和他相比。在成为基督徒之后,他很快有了给周围其它民族传教的愿望,为此,他学会了汉语和彝语。杨芝的的东家,一个富有的彝族土目,几次上门请杨芝到自己的城堡去做管家。杨芝回答他说:“上帝召唤我,去做一个传教士,而不是做一个管家。”第二天,杨芝带着博格理从这个村寨走到那个村寨。这一带居住着彝族、苗族、傈僳、布依、景颇等少数民族。路特别难走:路上从头至尾都是稀泥和积水,有时连马匹都无法通过。有一次它摔倒了,连我也抛到地上。烂泥浆固然可怕,但更糟的是过一条河时水竟淹到了马脖子上。道路的 情况如此恶劣,使我们个个都精疲力竭,常常一小时只能走两公里。还有的地方泥浆没到了马肚子上。我从来没有料到自己竟跋涉在如此连绵不断的泥泞中。晚上的礼拜别有情趣。讲坛的正前方的泥地上插着一根木棒。木棒的顶端安放着一块石板。石板约有50公 分宽。有人在石板上堆起松木碎片,燃起一堆火。在这个古朴的照明装置旁边的地上,放了一堆松木碎片。坐在离火最近处的人,不时抓起一把木片添到火上。每唱 一首赞美歌之前,或者在无论那个人讲话的时候,都有人把一根木棍插到火堆里搅动一下。每当这时,一股熊熊的火焰就在房中腾起,带着巨大的光彩和温暖照亮了 所有人的面孔。聚会结束的时候,博格理看到每家的女人有秩序地走到前面,男子仍旧在歌唱。一些妇人的背上还用背带背着一个婴儿。她们一个接一个地走到石板前,弯下腰,在地上的木柴堆中拿起一根松木碎片,把它放到火堆上点燃。然后一家人一起走出教堂。博格理站在门外,目送着在夜幕中回家的人们走进黑暗,没入群山之中,用手中火把走成一条弯弯曲曲的火龙。博格理抬起头来,夜色多么美好!深蓝色的夜空中,璀璨的星星就好像挂在天幕上的灯。群山之中的景色让博格理感到前所未有的和谐和静谧。博格理突然意识到:天地如此美好。全能的上帝在创造这一切的时候,内心也一定充满了无限的安宁。夜凉如水。博格理还能听到回家的人们激情未了地唱着他们刚才刚刚唱过的一首赞美诗:你的生命藉我表彰,耶稣我主,万王之王;使我能有你的形状,随时随在,为你发光。你的大爱藉我宣扬,耶稣我主,万王之王;使我做你反光明镜,将你荣美彰显与人。你的工作我愿担当,耶稣我主,万王之王;全心全力由你支配,凭你差遣决不推诿。忧喜甘苦与你共尝,耶稣我主,万王之王;成为你的忠心伴侣,一生一世跟主到底。中国是你们的祖国 1911年11月1日。在陪伴埃玛从越南海防返回昆明的途中,博格理吃惊地听到一个新闻:中国发生革命,云南宣布共和。作为中国人民的朋友,博格理真心盼望中国早日走向繁荣富强,盼望中国真正成为各族中国人民团结友好、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博格理深知苗族人没有国家的概念。在翻译苗文《圣经?马太福音》时,博格理遇到了一个麻烦。《马太福音》6章9-10节: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度降临。博格理发现,在苗语词汇中,没有“国度”这个词,也没有这个概念。没有哪一位苗族人记得他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属于自己的国度,也没有哪个人知道在苗族语中有这么一种概念。在6000年的历史长河中,他们一直是中国的统治者剿灭和同化的对象,被视为野蛮人,根本不管他们的死活。因为这样,苗族人对这个国家是否强盛也漠不关心。“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国力与我何有?”他们只有家的概念,博格理只好用“你天上的家”代替“你的国度”。但他担心“你天上的家”能否把“你的国度”的意思准确地显示出来。辛亥革命之后,中华民国实行五族共和。当时的国旗图案以红、黄、蓝、白、黑五色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博格理觉得机会来了。他去电他的朋友,中华民国外交部长伍廷芳:西南各族同居中华领土之内,亦应有一色标记列为国旗之上。今仅以五色代表五族,而苗、彝反非国民乎?伍廷芳很快回电:五色国旗不过代表中华五大区多数民族之标志,苗族居住于多数民族之中,即隶于汉族部分。博格理又去电:苗族既列于汉族之区,能否于汉族同尽义务,同享权利?伍廷芳回电:当然。于是,在编写的《苗族原始读本》中,博格理加上了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问:苗族是什么样的民族?答:苗族是中国的古老民族。问:中国是什么?答:中国是世界上一个古老的国家。问:苗族是从哪里来的?答:苗族是从中国内地的黄河边来的。博格理在日记中写到:我们必须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以赢得他们的尊重。我们绝不能牺牲基督教的原则,但必须尽量用中国人的眼光看问题。我们的目标绝不是让我们的信徒西方化,而是让他们成为品格高尚的基督徒,成为中国的好公民。学校象花儿一样开放 回到中国之后,博格理不遗余力地为当地的孩子们兴办学校。1910年,随着各地教会学校的建立,偱道公会西南教区苗疆部专门设立了教育委员会。以石门坎为中心,大力发展苗族教育事业。博格理看到由于石门坎地处荒野,和外面联系不畅,外部世界的信息很难传递进来。1910年夏天,他向贵州省邮政总局申请在石门坎办邮政代办所。1910年8月,石门坎顺利通邮。从此从世界各地写往石门坎的信件只要写上“中国石门坎”几个字就可送达。石门坎一步步成为世界文化圣地。博格理在英国演讲时,一个60多岁的英国老人阿辛顿(苗族人称阿斯多)听到苗家孩子在草棚里刻苦读书,心里很感动,捐资2000英镑。博格理用这笔款修建了可容200人同时上课,有壁炉、烟囱、课桌、黑板的宽敞的教学楼。修建了教师、学生宿舍、礼堂。为了鼓励孩子进行体育锻炼,还修建了一个足球场。1911年博格理用这些钱修建了石门坎光华总校。学生人数达到300多名。《石门坎苗族信教史碑》中说到:黑暗时代谁可怜我们,困难环境谁同情我们。感谢上帝扶植他的子民。遣使柏牧师宣传基督福音。我们有书读,当赞美阿司多老人美名。思想得安慰,心灵更纯洁!战胜黑暗,重见光明。教会还在乌蒙山区开办了17所分布于这一地带各处的光华小学分校。1910年,选拔了一批学生到石门坎举办师资培训班,毕业后到各分校当老师。从此,石门坎学校培养了一批苗族教师,逐渐实现了“以苗教苗”的目标。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石门坎教会学校借用“光复中华”之意正式取名为“石门坎光华小学”。各地教会学校成为“光华小学XX分校”。1912年,石门坎光华小学在初级班的基础上,又增办高级小学。分男女两部。这样,外地读完初小的学生都来石门坎读高小。当时流传着一首“到石门坎去读书”的歌谣:去读书呀,所有青年男女,去石门坎读书,小学中学分步走,高中大学在前头,不要往后退,要朝前走朝前走1912年2月6日,云南总督蔡锷电告博格理:需8名苗民学生,入云南省立示范,成绩优者入北京示范;入讲武堂4名,成绩优异者送日本士官学校,以造国家栋梁。博格理迅速选派了一批优秀的苗族青年前往学习。石门坎学校教学方法中最突出的是实行苗、汉语双语文教学。苗文创制成功之后,博格理又组织老师编写了《苗族原始读本》,内容有苗族历史文化、生活常识、生 理卫生知识、基督教知识等。要求教师就在教学中大力推广。博格理提出:“对不懂汉语的苗族儿童,只能用本民族教师进行教学。”这样,以苗文促汉文,进行双 语教学,收效极大。作为苗族人的朋友,博格理还想圆他们民族长久以来的一个梦想。他希望有朝一日有一个苗族孩子能够走出大山,和汉族的孩子一样,到大学读书,荣获学位。1913年,石门坎教会缩衣节食,选派五个学生:王爱福、王快学、王凤鸣、王霄汉、杨苒惠到成都华西中学读书。1917年学成归来。杨苒惠和王凤鸣就留在石门坎中学任教。由于刘映三校长年事已高,很快由杨苒惠接任校长。苗族人从此有了自己民族的老师和校长。博格理牢记主耶稣的教导,从心底里爱孩子们。起初,汉人对他花费那么多时间致力于对孩子的教育感到难以理解。当他奔波于苗民村寨时,孩子们总会听到他那回 荡于群山之中的亲切呼唤声,他们一听到博格理的喊声便会飞跑出村子来迎接他。他喜欢与小孩子戏耍,与坐在自已膝上的孩子们交谈,他的慈祥、他的多才多艺赢 得了所有孩童的心。他在1911年8月17日的日记中写到:今天,我同永远是兴致无尽的孩子们玩游戏。他们扮羊和牲口,我扮牧人。我赶着他们从山上返回村寨,就好像日暮归来的牧童。王树德回忆到,就是博格理在英国渡假时,无论走到哪里,也很快和孩子们交上了朋友。很多在不同的主日学校学习的学生都向博格理伸出了友爱的手。博格理曾收 到一个从英国寄来的盒子,盒子里装着由许多个主日学校的学生们赠送的礼物。礼物中中有两、三块品质极好的刀片。博格理把这些刀片交给受过专门培训的苗族传教士,叫他们随身带着,到村寨里给苗族孩子们种牛痘。用这种方法,博格理把中英两国孩子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终其一生,博格理都保持着一颗童心。王树德在《石门坎与花苗》中回忆到:我与博格理一同工作了将近4年 时间。他的全心全意,他炽热的感情,他风趣与有吸引力的个性,以及他为基督献身的精神都让我倾倒。我曾听他用熟练的汉语宣讲福音,随后又见他用苗语布道。 他安慰、鼓励完遇到麻烦的一个母亲,马上跑出来,像一个老顽童一样和苗家孩子戏耍在一起。他时常称孩子们为:“上帝心中的花朵”。当他必须离开的时候,孩子们坐在路边,伤心地哭起来。我盼望上帝能赐给我力量,让我的心灵能像撒母尔那样纯净。麻风病人之家 1913年初,一个麻风病患者来到石门坎,向博格理诉说他遇到的困难。几年之前,他的大儿子随便穿了一下他的衣服。现在,孩子已经出现了麻风病的症状。他的小儿子长得非常健康,现在和他生活在一起。他想让小儿子去上学,但人们都害怕自家孩子会染上麻风病。病人问博格理:“老师,你给我指条路,我到底应该怎么办?”病人走了一会儿又返回来。他坐在那里欲言又止,博格理鼓励他。老人哭着说,自己患麻风病的大儿子厌倦了人世,哀求父亲给他弄点毒药,让他“回老家”。老人不忍心这么做,问博格理如何是好。老人最后说:“老师,说实话,其实我也早不想活了。兴许我也该‘回老家’了。没有人想要我们,在世间我们得不到任何安慰。”博格理哭着告诉老人:“老人家,你一定不能服毒,上帝一直在召集你们。虽然你们在这个世界上有苦难,但将来有一天,在上帝的怀抱里,你们一定会得到安慰和欢乐。”博格理在日记中写到:老人默默无语,似乎在等着我继续说下去。但是,除了对他们的无限同情之外,我已经无言可发。可怜的父与子。博格理心里特别难受。他想到他和主耶稣的差距:耶稣在世的时候是不怕麻风病人的。再来的时候也一定不怕。他还想到了他的救命恩人杨世和。在他遭受毒打,生命垂危的关键时刻,是汉族人杨世和用自己的身体救了他。事后,虽经博格理多方寻找,但一直没有找到这个人。但他听人说杨世和的父亲是一个麻风病人。博格理想看看他能为这一带的麻风病人做些什么。1913年7月1日。博格理刚起床,就有一个苗族姑娘前来找他。此前,她已经流浪了4天4夜。交谈中,博格理知道她就是年初来找他的老人的女儿。她有4年时间没同她的父亲和哥哥生活在一起,寄居在一个亲戚家中。但现在亲戚说她也有了麻风病的症状,所以再不肯收留她,把她从家里赶出来了。1914年,广西都督鹿荣廷诱杀麻风病患者的消息传出,博格理立即在《士林报》上写文章谴责这一极不人道的罪行。基督教的一个麻防组织“Misson to lepers”见文后,来电询问石门坎附近的麻风病情。随后,该会汇了一笔款给石门坎,请博格理想法在石门坎设立麻风病院。由于暂时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博格理便买来粮食、衣服和其它生活必需品,按月发放给流落荒野的麻风病患者。后来,张道惠、钟焕然、杨雅各布、张约翰等人一直为创建麻风病院而努力。1919年,钟焕然向他的学生安如福购买石门坎南面一块荒坡地,修了8个房间,1921年正式建成麻风病院。这也是乌蒙山区最早的一个麻风病院。爱是永不止息。 10年奇异恩典 1914年7月,距离4个苗族人到昭通找到博格理的时间过了整整10年。这10年里,苗族人的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苗家人聚集在石门坎,载歌载舞地欢庆他们的节日。他们用美丽的歌声表达他们蒙受恩典、获得新生的喜悦之情:奇异恩典,何等甘甜,我罪已得赦免;前我失丧,今被寻回,瞎眼今得看见。如此恩典,使我敬畏,使我心得安慰;初信之时,即蒙恩惠,真是何等宝贵。许多危险,试炼网罗,我已安然经过;靠主恩典,安全不怕,更引导我归家。将来禧年,圣徒欢聚,恩光爱谊千年;喜乐欣赞,在父座前,深望那日快现。苗家人公推李约翰撰写汉文《苗族溯源碑》,刻碑纪念这段辉煌的历史。碑文文字优美,用简要的文字记述了苗族几千年来的历史,对儒教、佛教、道教和基督教做 了简要的比较,记述苗族人信仰福音的历史。这是苗族用文字记载自己历史的创举。《苗族溯源碑》原文因是古文,这里略去,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到本书附录里认真 研究。这里仅存留稍后篆刻的苗文《石门坎苗族信教史碑》,原文是用苗文写成,翻译成现代汉语如下:苗族的情况刻在石板上。苗族的老习惯丢失了,如像其它民族没有进化以前,没有地方,受彝族统治,向彝族缴纳很多粗谷,子孙后代又非常害怕汉人。苗族蒙昧无知,又非常贫穷,又有不好的风俗习惯,敬鬼精酗酒等恶习。别的民族歧视,笑语我们无知。我们自己又不知道害羞和前进。幸亏上帝使他的传道人员,指明我们要走的道路。我们苗族实实际际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祖先们长期住在中国地方。祖先们有歌唱到:我们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以后变成荒野的人,住在高山森林中,国家和政府没有哪一个管理。到了1903年, 听说安顺有传教士在那里传教,有些苗族就跑到那里去。传教士说,你们来这里很远,到昭通去找博格理。这些人回来了。不久有两个苗族到了昭通,找到了博格 理。博格理非常高兴。他说:你们两个回去,传信到苗族村寨。苗族各村寨听到信息之后,互相邀约成帮到了昭通。人多礼拜堂容纳不下,博格理带着汉族教师李司 提反、苗族老人王道元、杨雅各布来到苗族地方,寻找修礼拜堂的地点。最后找到石门坎。修了教堂,办了学校,从此,我们苗族开始读书。但是我们苗族4000年来没有见过文字,学汉文非常困难,幸得博格理同李司提反和苗族老人张约翰,创造了苗文给我们学。从此,我们苗族有了文字。学校里的学生一天比一天多,房子容不下。博格理看到我们苗族艰难困苦,没有钱修建大学校。1908年,博格理返回英国,在英国各教会讲述苗族的困苦生活,劝英国各教会出钱帮助苗族建立大学校。后来有个老人名叫阿斯多,他有慈爱的心,捐了2000银子修建学校。(以下有残缺)为此,我们在这里歌颂几句:荆棘的天地谁可怜我们:砍掉荆棘,丢的老远。感谢上帝,拯救他的人民,使传教士博格理来到我们地方传教。我们有书读,我们还有好名声,精神愉快,心灵纯洁,战胜了黑暗,从此我们要经常唱,心里永远记着。全体苗族信徒暨石门坎全体学生一九一六年八月十日。葛布与结构 在今天贵州赫章辅处乡,有一个名叫“葛布”的苗族村寨,“葛布”彝语是欢乐的意思。这里原是一片森林。彝族土司葛布家雇人在坡地上种了一些玉米。由于野猪损害庄稼,1883年,彝族土司允许苗族猎人王摩西一家和他的张姓亲戚搬到这里居住。王摩西他们在坡地上搭起几个窝棚,男人常年在外追逐野猪,女人种几片薄田,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1904年, 葛布已发展为一个有十几户人家的苗族村寨。就在罗但以理他们到昭通寻找博格理的同时,张保罗赶到安顺参加了亚当?党居仁举办的教牧人员培训班。张保罗是一 个很有影响力的人,回到家中,就立即鼓动自己的亲戚、邻居和附近寨子里的人到自己家中做礼拜。每逢星期天,都有两、三百人前来聚会。1904年底,党居仁牧师亲自赶到葛布,考察葛布教会的情况。1906年,一个完全由苗族信徒自己捐款、自己建造,长32米,宽10.6米的砖木结构的教堂建成了。教堂可以容纳1000人聚会。1908年,中国内地会又在葛布西北面10多公里的结构建立中国内地会彝族总会。为了更好地传福音,中国内地会和偱道公会在乌蒙山区紧密协作,谱写了在耶稣里彼此相爱的美好篇章。夜郎自大与天朝迷梦 在从葛布到结构的路上,要经过赫章县可乐乡。可乐是彝语,意思是水草丰美。20世纪6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可乐河两岸的丘陵坡地上,发掘出汉墓7座,出土文物300余件,引起了中国考古界、史学界的轰动。2000年,又发掘出夜郎墓葬108座,出土文物547件,最终确定这里是公元前475——公元220年战国至汉时期的夜郎古国遗址。在中国历史上特别神秘的夜郎王国故地终于浮出水面。公元前125年左右,一小队汉朝使者在从昆明滇王国返回中原的路上,在朱提(今云南昭通)附近离开官道,一头扑进山高林密的乌蒙腹地,寻找传说中的夜郎王国。10多天之后,在水草丰美的可乐河畔,他们找到了这个神秘的游牧部落。听闻汉家使者的到来,夜郎王热情地接待了自己的远亲。他记起祖先一代代传下来的故事: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他们共同的祖先从昆仑山上下来,在低洼之地牧养羊群。后来,其中一支一路向东,在黄河、渭水流域扎下 根来;另一支,翻越甘青高原,一路跋涉,来到大三峡地区(也就是今天的云、贵、川一带),在这一区域分蘖成了很多个大大小小的部落。由于道路不通,音讯久隔。夜郎王根本不了解自己远亲的近况,他很想知道他们的事业现在搞的怎么样了?他们的地盘有多大?人有多少?由于生活在群山之中,他 很想了解外面的世界。夜郎王想,我是这一带最大的部落,我远亲的地盘至少应该和我差不多大吧。于是,他问汉朝使者一句不久前滇王刚问过的同样的话:“汉孰与我大?”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你们汉朝和我们夜郎相比,那一个要大些呢?汉朝使者,陕西城固人张骞回到长安,如实向汉武帝汇报工作。当听到夜郎王的问话时,一向严肃的他笑的差点从御座上摔下来:“太可笑,真是太可笑了!一个西南蛮夷!蕞尔小邦!竟敢和我大汉比大小!”夜郎王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很强大,不久他就从汉朝使者手里接过受封的王印,成为汉朝的藩属国。倒是嘲笑自己同胞“夜郎自大”的天朝帝国从此患上了自大症。1900多年后,在全球一体化的过程中死抱住“天朝迷梦”,不愿意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国际交流,更谈不上正视和学习世界其它民族的长处,。自大、狂妄、固步自封给伟大祖国带来了100多年的屈辱和血泪。地处贵州的夜郎王国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牢记:即使有着6000年灿烂历史的中华民族,也不能狂妄自大。我们认识到,我们不过是人类各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都出自一个起源。今天,中国人民更应该认真对待博格理的忠告:为了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寻求全人类的共同上帝和创造者的慈爱。胜利大逃亡 1914年6月22日。在外面巡回布道的博格理收到儿子欧内斯特派人捎来的口信:埃玛病了。6月24日, 谣言四起,说老七已经反叛。接着,博格理接到昭通官府送来的口信,告诉他老七最近和一个政府要员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官府决定对老七新账老账一起算。而老 七,也想尽一切办法要让那个官员难堪。以他的实力,他知道自己攻不破昭通城防,但他绝不想坐以待毙。他苦苦思索,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如果把名扬海内外 的博格理干掉,政府一定会严厉制裁让他为难的官员。于是他放出风来:砍头算什么,我决心要干掉博格理。虽然不相信老七真的会对他下手,博格理还是不敢掉以轻心。因为他知道老七这家伙集自私、野蛮、冲动、无法无天于一身。他安排一些学生,分成3组。每组发给一个短号。让他们把守前来石门坎的3条必经路口,一看到有危险就马上吹号。博格理在发往英国的一封信中写到:两天之后,我同往常一样做完晚礼拜。然后,和钟焕然站在学校外面谈一些事情。恰在此时,激烈的号声从通向昭通的那条路上传来。学校里哨声阵阵,人们一片混 乱地四散离去。我急忙回屋,一边大声叫威廉(王树德)的名字,一边飞奔上楼。欧内斯特正躺在床上,我一把将他抱起。我的妻子在慌忙中抓起一、两件衣物,我 们便匆匆离去。钟焕然忙着给我们的马备鞍,但马不停地嘶叫、踢腿。最后,我们不得不将马留了下来。威廉与我扶着埃玛,欧内斯特坐在一个同工背在背上的背篓 里。我们心慌意乱,不知所措。这一夜,星光灿烂,天气炎热,四处乱飞的萤火虫闪闪烁烁。但我们必须精力高度集中,才能顺利走过崎岖不平的山路。这段路程实可谓艰难透顶,对于刚刚生病的埃玛而言,尤其艰巨。因为过于疲倦,欧内斯特竟在颠簸的背篓里睡着了。凌晨两点,我们才疲惫不堪地到达安排好的小苗寨。破晓时分,一个男孩赶来,告诉我们昨天晚上是虚惊一场。孩子们看到一队送葬队伍,误以为是老七的人来了,马上就吹响了号角。因为劳累过度,我们在那个寨子休息了整整一天。第二天上午,我们动身返回,于中午时分到达石门坎。刚坐下来吃了两口饭,又传来老七前来袭击的信息。我们很快就把自己的所有东西和地主答应给盖房子的来信、地契、《新约圣经》译稿的抄本等派人分送到不同的村寨收藏起来。然后,我们一家人又启程逃亡。目的地:咪咡沟。我为埃玛牵着马,于下午两点出发。上路不久,我们就遇到了大暴雨,大家被雨水淋得湿透,就像刚从水里捞上来一般。空中雨点稠密,前面的山顶就象被盖上了一层幕罩。我心急如焚,因为我们必须在山洪到来之前渡过洛泽河。雨点抽打着我们的脸颊,沿途泥泞不堪。我们费力地踩着满是泥浆的山路挣扎向前。临近河边之时,我们听到了远处传来的山洪的咆哮声。我催促大家奋力向前。我们匆匆赶到河边。这时河水仍平静清澈,但水中已经出现了赤黄色条纹,表明雨水已将河谷边的黄泥冲入河中。我们根本听不见彼此的声音,山洪正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向这边疾驰。从10多里外山洪翻滚而来,发出的咆哮声惊心动魄。渡船由一根延伸于两岸间的绳索来回牵行。大家跳上船,没命地拉船上的牵索!一抵对岸,我们便跳出小船,死命地往岸上爬。到了安全之处后,我们回头看去:在狂暴的怒吼声中,山洪绕过河谷汹涌而至,掀起一睹3米高的黄色水墙。洪流轰鸣而去的景象让我们所有人胆战心惊。他们刚刚坐过的小船,被浪涛高高抛起,当它落下来时,被咆哮的洪水撕成碎片……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选自《博格理在中国》第 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章 去到一个更美的家苗文《圣经》 博格理在1914年11月6日的日记中写到:感谢上帝,我终于完成了把《圣经?启示录》译成苗文的工作。博格理欣喜地发现《圣经》的光辉给苗家人带来了多么巨大的希望。分送《圣经?四福音书》的教牧人员轮流走访各个村寨,人们拿到书,立即捧在手里,象捧着珍 宝一样小心。他们一字一句,缓慢而吃力地读着耶稣的生平故事。其中的一个故事让苗家人特别喜欢,就是记载在《约翰福音》第九章里,那个生下来就瞎眼的男子 被耶稣治愈的故事。很多苗家人读到当狡猾的法利赛人威胁那个刚被耶稣治愈的男子,而这个男子则用坦然、率直的口气回击他们,从而彰显耶稣的爱的情节时,就 忍不住大笑不止。他们太快活了。因为面对他们民族几千年来的苦难,别人都告诉他们是因为他们的祖先造了什么孽,或者他们自己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丑事,才会受到这样的诅咒和 惩罚。今天,他们从这本充满爱的书中,他们终于知道,既不是他们造了什么孽,也不是他们的祖先犯了什么罪。他们民族经历这一切的目的,是为了有一天能够彰 显上帝的荣耀。根据他们民族的口头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当苗族人还生活在长江以北的时候,他们有过自己的书。但是有一天,汉人征服者来了,把他们驱逐出了自己的家园。他 们跑到江边,却找不到渡船。忙乱中,人们为怎样把书带过江去争论起来,最后决定把书捆在背上游过江去。但没有想到水流如此湍急,江又那么宽。最后,书被江 水冲走,让鱼吞进了肚中。当第一批苗文《圣经》送到苗家人手里的时候,苗族古歌又增添了新的内容——往昔失去的书终于被找到了。很多苗族人宁愿在山中跋涉几天,只是为了尽早看到苗文《圣经》。一天,两个苗族布道员告诉博格理一个故事:他们在一个苗寨里访问时,遇到一个85岁的老人。他从拿到《圣经》的那一刻就贴在胸口不肯放下。后来,老人请求他们给他唱支歌。他们用苗语唱起《有一个流泪之泉》的时候,老人终于拟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放声痛哭起来。他告诉他们:“我活了这么大,一直在等待耶稣。等了整整85年。如今,我终于可以安然离世了。” 地上无安息 1915年初,博格理一直在竭尽全力地对翻译完的《新约全书》进行修订工作和写作在《在未知的中国》。他写到:中国西部传教士的工作使人非常难以得到一个假日。无论你走到哪里,总会有教会的紧急事务跟上来。举例而言,上礼拜四,即我正在自己的书房里写《在未知的中国》第六、第七章的那天,有约40个人前来找我,要我帮助或指导他们解决各种困难。一对双胞胎出生后,他们的妈妈跟着去世了。结果妹妹被人抱养,父亲找到我,请求我们帮助他抚养另一个孩子。又有人给我带来一个口信,说伤寒刚在附近一个村 寨里爆发了。后来,一个女孩走进我的书房,控告她的父母包办她的婚姻。他们违背她的意愿,给她选中了一个她根本就不喜欢的男人。她希望我帮助她摆脱那个讨 厌的男子的纠缠。我当然很乐意帮助她。我让人把她的父母找来,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我终于成功地帮助她解除了婚约。往下,又来了一个妇女,她的丈夫得了肺炎。她认定这是由于自己村寨的一个巫师向病人施放符咒所致。他问我能否立即赶到她家为她丈夫祈祷?刚把这个难题解决 完,就看见一个传道员从另一个布道点急急忙忙地赶过来,带给我一大堆他无法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麻烦事足够列一个长长的清单。来访的布道员离开,我站起来把房门关上,舒了一口气。刚拿起笔写了几行字,一个人就从门外面把脸紧帖着玻璃向屋里看。他想看看我是否在家……此外,还有无休无止的巡回布道,博格理开始经常感觉到身心俱疲。这些年来,他一直是一个人做着四、五个人才应付得来的工作。偶尔,他盼望自己那怕腾出一天 时间略为喘息一下,但有那么多的事等着人做,而他又总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首位。每当疲惫不堪的时候,他就唱这首歌来鼓励自己:谁言要安息?安息在天家。地上无安息,只因工作多。天父差我来,时日不我待。惟有勤工作,未敢有轻疏。不论忙与苦,恩典必够用。勿言要安息,安息在天家。老兵的职责 1914年11月,博格理由王树德、杨雅各布、王胜魔陪同,远征到云南威信和四川南部川南的珙县、高县、筠连一带,向苗族的一个分支白苗传教。在旅行布道中,我们走过了一些雄伟险峻的大山,期间,我发现王胜魔用针和线为杨雅各布缝脚上的伤口。由于伤口时而浸在泥泞中,时而踩在坚硬的路面上,为了防止裂口扩大,他一直在用针和线把它们缝在一起。1915年6月7日,博格理从百忙之中抽出几天时间,参加一所学校的修建仪式。他还访问了几所学校,对有些地方工作进展缓慢感到忧心。6月12日。石门坎教堂里挤满了参加圣礼的人。这一天有246人受洗。6月17日,农历5月初5。石门坎又举行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博格理写到:这天天气晴朗,参加节日活动的人数超过了以往所有的年份。我们在上午作了露天礼拜。由于人数如此太多,我们的三位传教士只得轮番布道。我早在节前一周致函 彝良县长,邀请他在节日那一天光临,为获胜者颁奖。下午两点,县长赶到并向孩子们发表了演说,接着颁发了证书及奖品。傍晚,学生作了队列操练表演。然后是 各种运动项目。篮球特别惹人喜欢,孩子们兴致勃勃地你争我夺,其乐无穷。女孩子们极爱跳绳,跳绳奖的第一名被一口气跳了500次的女孩夺得。他还对苗族教会的规模进行了评估。在汇总了大部分地方的数字后,他欣喜地发现教会有超过10000人已经成为基督徒。从1904年到现在的11年间,平均每年至少有三座小教堂和学校建成。有1000多名学生分布在23所学校中读书。在写给老同学邰慕廉的信中,他还为他们俩设计了清晰的工作目标:亲爱的弗兰克,如果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学校里有2500个学生读书,那该多么好啊。还有,我感到现在在一些基督徒心中,对上帝的热情已经大大地减退了。我盼望我们一起努力,靠着上帝的帮助,重新掀起一场复兴运动,让福音的火焰永远在我们的教区燃烧。亲爱的弗兰克,你和我是尚留在这里的仅有的两个老兵,还要在这里待多长时间我们谁也不知道。就个人而言我愿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直到我们的工作再上一个台阶。伤寒 在那个时代,对乌蒙山区人民来说:伤寒猛于虎。1913年6月13日,博格理在日记中写到:有个寨子,一家人染上了伤寒病。老的已经死去,他们的子女则正在病中。在群众中,对这种病有巨大的恐惧。没有人敢于接近染病的人家。我希望鼓励教会的人不要如此害怕,要欣然前往,并且和这些患者一块儿祈祷。因为在这种时刻,他们最需要人们的同情和照顾。1913年9月1日:我刚从一个传染上伤寒病的寨子回来。在我去的每一座茅棚里,都挤满了病人。有些孩子已经死去。我曾进去的一个茅棚仅有卧下一头牛的那么多点地方。在一些屋子里,人和牲畜竟躺在一起;不少处于病中的人就睡在地上。我从这家走到那家,安慰和鼓舞每一个人,并和他们一起祈祷。愿上帝保佑他们。1913年11月15日:伤寒在另一个村寨再次爆发,有些人已经死去。与其说他们死于疾病,倒不如说他们死于未被好好护理。因为,没有人敢冒险照顾患上这种凶恶疾病的人。由于无人护理,病人往往因为寒冷和饥饿而死去。我感到无比的气愤和棘手。难道从来就是这样吗?难道在这个世界上就没有这些人的希望了吗?如果我们宣讲在天国里没有财主的位置,群众就可能嘲笑我们像是在另一个世界里讲话,而他们在人世到底有什么机遇呢?1915年6月:有人给我带来一个口信,说伤寒刚在附近一个村寨里爆发了。博格理随时面临着一个危险:说不定那一天伤寒或者其它流行病会在学生中蔓延。他听到在距离石门坎越500公里以外的四川叙府,有一个美国医生对预防和治疗流行病很有经验。于是,他立即和这个医生联系,请求他对石门坎学校的一些学生进行流行病防治培训。这样,一旦病魔来袭,他们就能够协助医生担负起医护方面的工作。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灾难就降临了。再相会 1915年6月28日:今天,王树德精疲力竭地从昭通返回。为预防伤寒病,他在昭通连续注射了预防针。博格理1915年7月5日的日记:昨天晚上和今天整个早上都在下大暴雨。学校里的孩子们已经开始了他们的考试。也就在这一天,几名学生病倒在教室里,检查结果一出来,所有人都大惊失色:伤寒病。怕啥啥来,博格理又气有急。学校被迫关闭。几个染病的孩子被隔离起来,受到精心照顾。埃玛抱着病躯,一个一个地给他们打针、喂饭、擦洗身子。一个叫朱焕章①的学生,病情特别沉重,一直高烧不退,神智不清。由于孩子父母双亡,他的继祖父从家里赶来,昼夜不停地守护在他身边。学生好不容易脱离危险,刚刚打过预防针的王树德又被传染上了。虽然白天的事务已经让博格理焦头烂额,疲惫不堪,他还是坚持整夜整夜地照顾和看护王树德,帮助他度过最为危险的10多天时间,硬是把王树德从魔鬼的口里抢了回来。一个灾难接着另一个灾难,两个苗家人从葛布赶来,告诉博格理一个震惊的消息:在贵州安顺,亚当?党居仁牧师在外出布道时,不幸遭雷击身亡。中国内地会安顺教区的绝大多数信徒都感到极度的沮丧甚至恐惧。作为中国通,博格理明白中西文化有着巨大的鸿沟,中国人相信只有那些干了伤天害理的事的人才会遭受天打五雷轰的命运。他感到有必要让信徒明白,这是上帝以 自己的方式接他的使徒去天国。经过一番考虑,博格理找来杨雅各布,请他前往安顺,代表石门坎教会安慰、帮助那些处在痛苦中的兄弟姐妹,坚固他们的信心。慢慢地王树德病情略呈好转。就在这时,博格理病倒了。病魔不甘心失败,它决心带一个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