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祖堂集-3

作者:泉州招庆寺的僧人 字数:9645 更新:2023-10-08 20:07:49

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    了了无可得,得时不说知。    此师灭度时,当后汉第十一主献帝十九年巳五岁矣。净修禅师赞曰:    尊者鹤勒,上德不德。    任性纵横,发言奇特。    功高三仪,名喧万国。    稽首归依,祖林搴卜。    祖堂卷二 师子         第二十四祖师子尊者,中印土人。姓婆罗门。〔具如《宝林传》也。〕    尔时师子告婆余斯多曰:“如来以正法眼付嘱迦叶,如是展转,乃至于我。我持此法并僧伽梨衣嘱付于汝,汝当护持,无令断绝。而听偈言:    正说知见时,知见俱是心。    当心即知见,知见即于今。    此师还债时,当此土前魏第三主少帝已丑岁矣。净修禅师赞曰:    师子尊者,人天仰誉。    雪里松青,云间鹤翥。    论鼓才击,法轮高驭。    挫拉邪徒,悟真来去。    祖堂卷二 婆舍斯多         第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潲宾国人。姓婆罗门,父名寂行,母号常安乐。夜梦神人手执宝剑付常安乐,因此有孕。满月产下,其子左手常拳似执物。从此出家,证果得法。行化至中天竺国,度化群迷。次第游行至南印土。有一国王,名曰得胜,常崇咒师,不信佛法。咒师奏王:“婆舍斯多不会佛法,请王试之。此人云圣,问其异事。若答不得,则非师子继承弟子。”大王有一太子,名不如密多,则向王曰:“今此尊者,先王供养,有大威德,不用试之。”王切齿呵责,则囚太子。王乃命师,师则赴命。王不令坐,当殿试语。问曰:“我国之中,无诸邪法。师所学者,当是何宗?”师曰:“此国之内,无诸邪法。我所学者,当是佛宗。”王曰:“佛灭度已千二百年,师今七十,当何得之?”师曰:“自释迦传教,历于二十四人。我今所学,当继师子尊者法。亦有信衣,名僧伽梨衣,现在囊中,取呈大王。”王虽见传法袈裟,心不敬信。则命左右以火验之,其火炽然,光明贯天,祥云覆地,而雨四花,异香气馥,火烬衣存。王睹斯瑞,方乃发心,求哀忏悔。〔此衣在于王宫起塔供养。〕    时太子被囚深宫,并不得食。乃云:“我为法故,今此饥渴,如何存济?”其时天降白乳入口,味如甘露,食了轻健。乃作是言:“我若出宫,则便出家。”王诏出宫,投师出家。师云:“汝欲出家,当为何事?”太子曰:“我所出家,不为其事。”师曰:“汝言不为,不为何事?”太子曰:“我所不为,不为俗事。”师云:“不为俗事,当为何事?”太子曰:“不为俗事,当为佛事。”师自念言:“如来以大悲力令此太子助作佛事。”在师左右出家具戒,便证道果。乃命付法,而说偈曰:    圣人说知见,当境无非是。    我今悟真性,无道亦非理。    此师入灭时,当此土东晋第一主元帝八年乙酉岁矣。净修禅师赞曰:    婆舍斯多,久离攀缘。    未逢作者,终不开拳。    传师衣钵,度物桥船。    当心妙见,岂假言宣。    祖堂卷二 不如密多         第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南印土国王太子,正名得胜。〔具如《宝林传》也〕    尔时不如密多告般若多罗曰:“我持此法用付于汝,汝善护持,勿令断绝,而听吾偈言:    真性心地藏,无头亦无尾。    应缘而化物,方便呼为智。    此师入灭时,当此土东晋第九主孝武帝戊子岁矣。净修禅师赞曰:    不如密多,胜王诞庆。    高远宫嫔,迥惇道行。    佛法栋梁,王臣瞻敬。    洞鉴媸妍,祖堂金镜。    祖堂卷二 般若多罗         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东印土人。姓婆罗门。父母俱丧,示化菩萨而作佛事。得不如密多法,行化至南天竺国。国王刹帝利,名香至。师因赴王斋次,诸圣尽转经,唯有师不转经。大王问师:“为什摩不转经?”师曰:“贫道出息不随众缘,入息不居蕴界,常转如是经,百千万亿卷,非但一卷。”尔时大王赐师一珠,光明耀然。〔具如《宝林传》也。〕是化般苦多罗告达摩曰:“我今将此正法眼藏用付于汝,而听吾偈曰:    心地生诸种,因事复因理。    果满菩提圆,花开世界起。    般若多罗化火焚身,时当此土宋第五王武帝孝建四年丁酉岁矣。净修禅师偈曰:    般若多罗,幼名璎珞。    父母沦亡,东西盘泊。    一晓龟毛,恆嗟水涸。    果满菩提,道源辽廓。    祖堂卷二 达摩         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和尚,南天竺国香至大王第三太子也。得般若多罗法,般若多罗乃告曰:“汝今得法,亦莫远化,待吾灭后六十七年,当往震旦大施法药。汝勿速去,当有难起,衰于日下。”达摩问曰:‘我去彼国行化,有菩萨不?”师云:“彼国获道者如稻麻竹苇,不可称计。吾灭度后六十七年,各别著人,此国留难,水中文布,自善降之。汝至彼国,南方勿住,彼国天人不见佛理,好作有缘而爱功德。汝至彼国,则出不住。听吾谶曰:    路行跨水复逢羊,〔路行者,来也。跨水者,过海也。复逢羊者,洛阳也。达摩大师从南天竺国过海而来。初到广州,次普通八年丁末岁入梁国。    独自换换暗渡江。〔独自者,无伴侣也。换换者,若换也。暗渡江者,梁武帝不悟大理,变容不言,师知机不契,则潜过江,向北魏也。〕    日下可怜双象马,〔日下者,京都也。可怜者,好。双象马者,志公傅大士也。〕    两株嫩桂久昌昌。〔两株者,二木也。二木是林字也。嫩桂老,少也,则是少林寺也。久昌昌者,几年面壁而出大行佛法也。〕    达摩又问师:“此后更有难不?”师云:“吾灭度后一百五年而有小难,听吾谶曰:    心中虽吉外头凶,〔心中者,周字也。外头凶者,周王无道灭佛法也。〕    川下僧房名不中。〔川下僧房者,俗号僧房为邑,川下邑为邕字也。后周文帝姓宇文,名秦邕。不中者,后周沙汰灭佛法。〕    为遇毒龙生武子,〔毒龙者,武帝父王也,生武子者,生武帝也。〕    忽逢小鼠寂无穷。〔小鼠者,庚子也,周武帝庚子崩寂。无穷者,尽灭无也。〕    又问:“此后更有难不?”师云:“吾灭度后一百六年有小难,父子相连,亦当不久,作一二三五岁。当此事过,以有人见其意,吾不能明。略与谶曰:    路上忽逢深处水,〔路上者,李字也。深水者,渊字也。唐高祖神尧皇帝,姓李名渊也。〕    等闲见虎又逢猪。〔等闲见虎者,寅也。唐高祖戊寅年登位也。又逢猪者,亥也。高祖丁亥年崩。〕    小小牛兒虽有角,〔小小牛兒者,高祖武德四年九月日,有前道士太史今博奕,先是黄巾党,其所习遂上表底佛法,事十有一条,大略而云:“释经是损国破家,未开益世。请胡佛邪教退还天竺。凡是沙门放归桑梓,则国家昌泰,李孔教行矣。”高祖纳奕奏书,乃下诏问诸沙门曰:“弃父母鬓发。去君臣花服,利在何间?益在何情?损益二宜,请动妙释。”时有琳法师上表得延五年。高祖崩,太宗即位,再兴佛法矣。具如别传。言半角者,正当扌+至触而无害即是。〕    清溪龙出总须输。〔清溪者,山名也。龙者,琳法师护法之龙,能令博奕竽邪见之徒总须伏也。〕    又问师:“于此后有圣人出不?”师云:“林下见有一人,当得于道,亦契菩提。听吾谶曰:    震旦虽阔无别路,〔震旦者,唐国也。无别路者,唯有一心之法,让大师化等如此也。〕    要假侄孙脚下行。〔侄孙者,今时传法弟子也。〕    金鸡解衔一颗米,〔金鸡者,金州也。让师是金州人也。一颗米者,意取道一,江西马祖名道一。〕    供养十方罗汉僧。〔让和尚付法与道一,故言供养。十方者,马和尚是汉州十方县罗汉寺出家也。〕    达摩大师同学兄名佛大先,此佛大先是佛驮跋陀罗三藏之弟子。佛驮跋陀罗复有弟子名那连耶舍,于南天大化,后来此土东魏高欢鄴都,与五戒优婆塞万天懿译出《梵本尊胜经》一部。万天懿问:“彼天有菩萨传教不?”那连耶舍答曰:“西天诸祖二十七师悉说此法,名般若多罗。亦有弟子,名菩提达摩。至此土后魏第八帝讳言+羽大和十年,至于洛阳少林寺化导,至九年示灭,经于一十五年矣。”又问:“此师后有人能继不?”三藏谶曰:    尊胜今藏古,〔尊胜者,妙智也。古者,可大师。本有妙高之性,性被恼覆云,未现了,故言藏也。〕    无肱亦有肱。〔肱者,手也。可大师求法断臂也。〕    龙来方受宝,〔龙来者。初祖西来也。方受实者,二祖传法。〕    捧物复嫌名。〔棒者,惠也。本名神光,复居达摩,嫌之改名,言为写〕    又问:“此后谁当继此耶?”三藏谶曰:    初首不称名,〔后周第三主已卯之岁,有一居士不说年岁,不称姓名,故言不称名。〕    风狂又有声。〔风狂者,三相有风病。有声者,远近皆知有病,故言有声也。〕    人来不喜见,〔人来不喜见患风之形状。〕    白宝初平平。〔白宝者,玉也。玉边作祭,璨也。三祖名璨大师。〕    又问:“此师后更有人断不?”又谶曰:    起自求无碍,〔有一沙弥年十四,名道信。来礼拜问:“唯愿和尚教某甲解脱法门。”故言求无碍。〕    师传我没绳。〔师者,三祖也。我没绳者,既无人缚汝,即是解脱。〕    路上逢僧礼,〔路上者,道也。礼者,信也。四祖大师名道信。〕    脚下六枝分。〔脚下者,门下也。四祖下横出一宗。六枝者,牛头、融禅师等六祖。〕    又问:“此师后更有人继不?”三藏又谶曰:    三四全无我,〔三四者,七也。五祖七岁遇道信大师。无人我出家也。〕    隔水受心灯。〔隔水者,五祖于新州蕲水郡得传四祖心印,故言受心灯。〕    尊号过诸量,〔过量者,弘字也。〕    逢嗔不起憎。〔不起者,忍字也。〕    又问:‘此师后谁能继之?”三藏又谶曰:    捧物何曾捧,〔捧者,惠字。〕    言阖又不阖。〔阖者,能也。六祖名能。〕    唯书四句偈。〔唯书四句偈者,神秀和尚呈四句偈,惠能和尚亦呈四句个,故言四句偈。〕    将对瑞田人。〔瑞田人者,神秀和尚东阳嘉禾县瑞田人。〕    又问:“此师后明其法者能继之不?”三藏又谶曰:    心里能藏事,〔能藏者,怀;则怀让也。〕    说向汉江滨。〔说向者,说法也。汉江滨者,马大师汉州人也。马大师求佛心印,让和尚说向道一也。〕    湖波探水月,〔湖波者,曹溪也。探水月者,得也。让大师于六祖身边得传心印。〕    将照二三人。〔二三者,六。让大师传法弟子六人。言六人者,一道一得心,二智达得眼,三常浩得眉,四神照得鼻,五坦然得耳,六严峻得舌。是为六人也。〕    三藏又谶曰:    领得殷勤语,〔领得者,马大师于让大师处领悟也。〕    离乡日日敷。〔离乡者,南方也。日日者,昌字也。敷者,演也。马大师归至洪州南昌寺敷演大教是也。〕    移梁来近路,〔移梁者,梁都也。近路者,洪州观察使姓路,送请大师自虔州南庚县移入洪州开元寺,故言来近路。〕    余算脚天徒。〔余者,我字也。从马大师二十年外,有契道者千万,遍行天下。故言脚天徒。〕    三藏又谶曰:    艮地生玄旨,〔艮地者,车北也。神秀和尚从五祖下,傅一枝法在北,自为立宗旨也。〕    通尊媚亦尊。〔通尊者,谥号大通禅师也。媚者,秀也。亦尊者,三帝所尊敬,故亦尊也。〕    比肩三九族,〔比后者,同学也。三九族者,十二人也。秀大师同学十二人。〕    足下一有分。〔从秀和尚足下各分宗旨,南北有异。〕    三藏又谶曰:    灵集愧天恩,〔灵者,神;集者,会也;愧者,荷也;天恩者,泽也。神会大师住洛京荷泽寺。〕    生互二六人。〔生互者,师资也。二六者,会大师弟子十二人也。〕    法中无气味。〔法中者,佛法也。会大师传佛知见甚深法也。无气味者,缘北宗秀大师弟子普寂于京盛行,通其经教;当此之时,曹溪宗旨于彼未盛行,故言无气味也。〕    石上有功勋。〔石上者,秀大节弟子磨却南宗碑,神秀欲为六代,何其天之不从,乃得会大师再立实录,故有功勋。〕    三藏又谶曰:    本是大虫男,〔印宗法师本是小乘,喻如大虫不是师子。〕    回成师子谈。〔回者传也,回小作大。印宗法师礼六祖便悟上乘,是成师子吼。〕    官家封马岭,〔封者印也,马岭者宗也。印宗曾为讲经法师也。〕    同详三十三。〔同详者同学也。六祖弟子祥岑等三十三人,祥禅师位于峡山。〕    三藏又谶曰:    八女出人伦,〔八女者,安字也,出人伦者,为国师也。〕    八个绝婚姻。〔八个者,安字。绝婚姻者,安徒难为绍继之。〕    朽床添六脚,〔朽床者,老字也。六脚者,则天中宗,腾腾坦然圆寂百五十五年住世。破灶堕和尚六住嵩山,是为六脚也。〕    心祖众中尊。〔心祖者,姓也。安和尚颖悟为国师,故众中尊也。〕    三藏又谶曰:    走戊与朝邻,〔走戊者,越字。忠国师是越州人也。与朝邻者,为国师。〕    鹅鸟子出身。〔鹅者鹉州也。今越州是。鸟者鸣鹤县也,今诸暨县是。国师生此县也。〕    二天虽有感,〔二天者,肃宗、代宗二帝也。有感者,帝礼为师也。〕    三化寂无尘。〔三化寂无尘者,二帝与国师俱寂也。〕    三藏又谶曰:    说小何曾小,〔希字是也。〕    言流又不流。〔迁字是也。〕    草若除其首,〔石头无草。〕    三四继门修。〔传法弟子人数。准其传法人数,应云:“十七继门修”也。〕    尔时那连耶舍说此谶已,告万天懿云:“今此国吾灭后二百八十年中,有大国王善敬三宝,此前诸贤悉出于世,化道群品约有千百亿,后所得法,只因一师,兴大饶益,开甘露门,能为首者当菩提达摩焉。”    尔时达摩和尚泛海东来,经于三载。梁普通八年丁末之岁九月二十一日至于广州上舶。刺史萧昂出迎,奏闻梁帝。十月一日而至上元,武帝亲驾车辇,迎请大师升殿供善。是时志公和尚监修高座寺,彼请寺主灵观曰:“汝名灵观,实灵观不?”灵观曰:“唯愿和尚指示。”志公曰:“从西天有大乘菩萨而入此国。汝若不信,听吾谶曰:    仰观两扇,〔仰视者,霄也。两扇者,梁也。萧梁帝是。〕    低腰捻钩。〔低腰捻者,十字也;钩者,月字也。十月到也。〕    九鸟射尽,〔九鸟者,日也;射尽者,二十九;卜月尽。〕    唯有一头。〔一头者,十月初一日。总言初祖十月一日到也。〕    至则不久,〔在梁国十九日,便过江北。故言不久。〕    要假须刀。〔断仁义也。〕    逢龙不住,〔初祖见武帝,故言逢龙。祖师所答不称帝意,便过江,故言不住。〕    过水则逃。〔过江入魏。〕    尔时灵观则以纸笔录于记之。    尔时武帝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师曰:“廓然无圣。”帝曰:“对朕者谁?”师曰:“不识。”又问:“朕自登九五已来,度人造寺,写经造像,有何功德?”师曰:“无功德。”帝曰:“何以无功德?”师曰:“此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善因,非是实相。”武帝问:“如何是实功德?”师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武帝不了达摩所言,变容不言。达摩其年十月十九日,自知机不契,则潜过江北,入于魏邦。志公特至帝所问曰:“我闻西天僧至,今在何方?”梁武帝曰:“昨日逃过江向魏。”志公云:“陛下见之不见,逢之不逢。”梁武帝问曰:“此是何人?”志公对曰:“此是传佛心印观音大士。”武帝乃恨之曰:“见之不见,逢之不逢。”即发中使赵光文往彼取之。志公曰:“非但赵光文一人,阖国取亦不回。”    大师自到东京。有一僧名神光,昔在洛中久传庄老。年逾四十,得遇大师,礼事为师。从至少林寺。每问于师,师并不言说。又自难曰:“古人求法,敲骨取髓,剌血图像,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如此,我何惜焉?”时大和十年十二月九日,为求法故,立经干[子]夜,雪乃齐腰。天明师见问曰:“汝在雪中立,有如何所求耶?”神光悲啼泣泪而言:“唯愿和尚开甘露门,广度群品。”师云:“诸佛无上菩提,远劫修行。汝以小意而求大法,终不能得。”神光闻是语已,则取利刀自断左臂,置于师前。师语神光云:“诸佛菩萨求法,不以身为身,不以命为命。汝虽断臂求法,亦可在。”遂改神光名为惠可。又问:“请和尚安心?”师曰:“将心来,与汝安心。”进日:“觅心了不可得。”师曰:“觅得岂是汝心?与汝安心竟。”达摩语惠可曰:“为汝安心竟,汝今见不?”惠可言下大悟。惠可白和尚:“今日乃知一切诸法本来空寂;今日乃知菩提不远。是故菩萨不动念而至萨般若海;不动念而登涅盘岸。”师曰“如是,如是。”惠可进曰:“和尚此法有文字记录不?”达摩曰:“我法以心传心,不立文字。”    大师语诸人言:“有三人得我法。一人得我髓,一人得我骨,一人得我肉。得我髓者惠可,得我骨者道育,得我肉者尼总持。我法至六代,陵迟传法之人。”惠可进曰:“何故第六代陵迟传法之人?”达摩云:“为邪法竞兴,乱于正法。我有一领袈裟,传授与汝。”惠可白和尚:“法既以心传心,复无文字,用此袈裟何为?”大师云:“内授法印,以契证心;外传袈裟,以定宗旨。虽则袈裟不在法上,法亦不在袈裟,于中三世请佛递相授记。我今以袈裟亦表其信,令后代传法者有禀承,学道者得知宗旨。断众生疑故。”    惠可便顶礼,亲事九年,昼夜不离左右。达摩大师乃而告曰:如来以净法眼并袈裟付嘱大迦叶,如是展转乃至于我。我今付嘱汝,女听吾偈曰:    吾本来此土,传教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师付法已,又告惠可曰:“吾自到此土,六度被人下药,我皆拈出。今此一度,更不拈出,吾已得人付法。”    尔时达摩领众云往禹阿千圣寺,止得三日。时有期城太守杨衍问师曰:“西国五天,师承为祖,未晓此意,其义云何?”师曰:“明佛心宗,寸无差误,行解相应,名之曰祖。”又问:“唯此一等,更有别耶?”师答曰:“须明他心,知其古今;不厌有无,亦非取故;不贤不愚,无迷无悟,若能是解,亦名为祖。”杨衍又问曰:“弟子久在恶业。不近知识,勤生恭敬,被小智慧而生缠缚,却成愚惑,不得悟道而致于此。伏愿师指示大道,通达佛心,修行用心。何名法祖?”师以偈答曰:    亦不睹恶而生嫌,    亦不观善而勤措,    亦不舍愚而近贤,    亦不抛迷而就悟。    达大道兮过量,    通佛心兮出度。    不与几圣同躔,    超然名之曰祖。    杨衍作礼:‘唯愿和尚久住世间,化导群品!”师曰:“吾则去矣,不宜久停。人多致患,常疾于我。”杨衍而问:“是何人也?愿师指示,当为知之。”师曰:“吾宁往矣,终不明焉,恐损此人。汝若要委,听吾谶曰:    江槎分玉浪,〔江者流也,槎者支也。玉浪者三藏。总言流支三藏也〕    管炬开金锁。〔管炬者光也。开者统也,金锁者者毒药。〕    五口相共行,〔五口者吾字也,相共行者与吾争行佛法,生嫉法心。〕    九十无彼我。〔九十者九/十字也,无彼我者无彼此之我也。〕    杨衍而作礼曰:“旦辞尊长,愿善保庆!”    时后魏第八主孝明帝大和十九年入涅盘,寿龄一百五十,葬在熊耳吴坂也,武帝敕昭明太子而述祭文。    灭度后三年,魏使时有宋云西岭为使,却回逢见达摩手携只履,语宋云曰:“汝国天子已崩。”宋云到魏,果王已崩。遂闻奏后魏第九主孝庄帝,及开塔唯见一只履,却取归少林寺供养。因武帝自制师碑文。代宗皇帝谥呈圆觉大师,敕空观之塔。自魏丙辰之岁迁化,迄今壬子岁,得四百一十三年矣。净修禅师赞曰:    菩提达摩,化道无为。    九年少室,六叶宗师。    示灭熊耳,只履西归。    梁天不荐,惠可传衣。    慧可         第二十九祖师慧可禅师者,是武牢人也,姬氏。父寂,初无其子,共室念言:“我今至善家而无慧子,深自叹羡,何圣加卫!”时后魏第六主孝文帝永宜十五年正月一日,夜现光明,遍于一宅。因兹有孕,产子,名曰光光。年十五,九经通诵。至年三十,往龙门香山寺,事宝静禅师,常修定慧。既出家已,至东京永和寺具戒。年三十二,却步香山,侍省尊长。又经八载,忽于夜静见一神人而谓光曰:“当欲受果,何于此住,不南往乎而近于道?”本名曰光光,因见神现故,号为神光。至于第二夜,忽然头痛如裂。其师欲与灸之,空中有声报云:“且莫,且莫!此是换骨,非常痛焉。”师即便止;遂说前事见神之由,以白宝静。宝静曰:“必是吉祥也。汝顶变矣,非昔首焉。五峰垂坠玉轸,其相异矣。”遂辞师南行,得遇达摩,豁悟上乘。师乃云:“一真之法,尽可有矣,汝善守护,勿令断绝。汝传信衣,各有所表。”慧可曰:“有何所表?”达摩曰:“内传心印,以契证心;外受袈裟,而定宗旨,不错谬故。吾灭度后二百年中,此袈裟不传。法周沙界,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说理者多,通理者少。于后得道,还近千万。汝所行道,勿轻末学。此人回志,便获菩提,初心菩萨,与佛功等。”    尔时可大师得付法已,广宣流布,度诸有情。于天平年中,后周第二主孝闵已卯之岁,有一居士,不说年几,候有十四[四十],及至礼师,不称姓名,云:“弟子身患风疾,请和尚为弟子忏悔。”师云:“汝将罪来,为汝忏侮。”居士曰:“觅罪不可见。”师云:“我今为汝忏悔竟,汝今宜依佛法僧宝。”居士问:“但见和尚则知是僧,未审世间何者是佛?云何为法?”师云:“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汝知之乎?”居士曰:“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内外中间,如其心然,法佛无二也。”师知是法器而与剃发,云:“汝是僧宝,宜名僧璨。”亦受具戒,师告曰:“如来以大法眼付嘱迦叶,如是展转乃至于我。我今将此法眼付嘱于汝,并赐袈裟以为法信。汝听吾偈曰:    本来缘有地,因地种花生。    本来无有种,花亦不能生。    说此偈已,告璨曰:“吾往鄴都还债。”便去彼所,化导群生,得三十四年。或在城市,随处任缘;或为人所使,事毕却还。彼所有智者,每劝之曰:“和尚是高人,莫与他所使。”师云:“我自调心,非关他事。”时有辩和法师,于鄴都管城安县匡救寺讲《涅盘经》。是时大师至彼寺门说法,集众颇多。法师讲下人少。辩和怪于师,送往县令瞿仲亻+品说之:“彼邪见道人,打破讲席。”瞿令不委事由,非理损害而终。葬在磁州涂阳东北七十余里。寿龄一百七岁,示于时灭,当隋第一主文帝开皇十三年癸丑之岁。唐内供奉沙门法琳撰碑文,德宗皇帝镇号大弘禅师大和之塔。自隋癸丑岁迁化,迄今唐保大十年壬子岁,得三百五十九年矣。净修禅师赞曰:    二祖硕学,操为坚石+霍。    心贯三乘,顶奇五岳。    天上麒麟,人间当狱+鸟族+鸟。    断臂立雪,混而不独。    祖堂卷二 僧璨         第三十祖僧璨者,即是大隋三祖。不知何许人,不得姓字。遇可大师,得付心法。大集群品,普雨正法,会中有一沙弥,年始十四,名道信,来礼师而问师曰:“如何是佛心?”师答曰:“汝今是什摩心?”对曰:“我今无心。”师曰:“汝既无心,佛岂有心耶?”又问:“唯愿和尚教某甲解脱法门。”师云:“谁人缚汝?”对曰:“无人缚。”师云:“既无人缚汝,即是解脱,何须更求解脱?”道信言下大悟,在师左右八九年间。后于吉州具戒,却归省觐于师。师命付法而说偈曰:    花种虽因地,从地种花生。    若无人下种,花种尽无生。    师自隋第二主炀帝大业二年丙寅岁迁化,迄今唐保大十年壬子岁,得三百四十年矣。大明孝皇帝谥号智镜禅师觉寂之塔矣。净修禅师赞曰:    三祖大师,法王真子。    语出幽微,心无彼此。    或处山林,或居廛市。    因地花生,啃檀旖旎。    祖堂卷二 道信         第三十一祖道信和尚者,即唐土四祖。姓司马氏,本居河内,迈止蕲州,广济之所育也。得璨大师心印之后,忽于黄梅路上见一小兒,年七岁,所出言异。师乃问子何姓,子答曰:“姓非常姓。”师曰:“是何姓?”子答:“是佛性。”师曰:“汝勿姓也。”子答曰:“其姓空故。”师顾左右曰:“此子非凡,吾灭度二十年中,大作佛事。”子问曰:“诸圣从何而证?”师云:“廓然,廓然。”子曰:“与摩则无圣去也。”师曰:“犹有这个纹彩在。”师乃付法偈曰: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7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