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菜根谭--为人处事大全-8

作者:洪应明 字数:8508 更新:2023-10-08 20:05:39

一二三、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一灯萤然,万籁无声,此吾人初入宴寂时也;晓梦初醒,群动未起,此吾人初出混沈处也。乘此而一念回光,炯然返照,始知耳目口鼻皆桎梏,而情欲嗜好翻杨械矣。【译文】在微弱夜灯中,大地无声,万籁俱静,这是我们身心刚刚进入休息时;清晨夜梦过后才醒,万物还没有开始一天的活动,这是我们刚从朦胧的梦境中走出来。乘着这刚刚安息和刚刚睡醒的一刹那间,好像有一线灵光闪烁在我们脑海,这时会突然使我们的内心有所醒悟,才知道耳目口鼻都是束缚我们心智的桎梏,而情欲嗜好也全是堕落我们性灵的机械。【注解】萤然:是形容灯光微弱得像萤火光的闪烁一般。【评语】人们为了寻求内心的平衡,为了求得心灵安宁,从古到今进行了苦苦探索,人不可能与世隔绝,不闻外物的进入。夜间睡觉时,精神与肉体相对进入安宁状态,此刻没有善恶苦乐之分,像开天辟地之初的浑饨时期。从梦中睡醒,身心到现实,不再空虚,又有了实际行动,是非善恶观念便又开始发生。所以在夜深人静万籍俱寂时,我们要像曾子那佯,以是非善恶的标准反省自己,反省由于耳鼻目口所产生的情欲在静寂中,在是非标准中是否有违道义。当然,不能割掉耳目口鼻来阻止物欲的需求,否则人岂不是变成无情无欲的顽石枯木?在万籁俱寂中反省觉悟,会感受到世外之物与精神是相辅相成的,人处在一种空寂与现实的困扰中往往是矛盾的,保持心灵的虚空寂静,这方面多下些苦功夫,经常反省自己,不失为修养性的一种好办法。一二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反己者,触事皆成药石;尤人者,动念即是戈矛。一以辟众善之路,一以浚诸恶之源,相去霄壤矣。【译文】经常作自我反省的人,日常接触的事物,都成了修身戒恶的良药;经常怨天尤人的人,只要思想观念一动就像是戈尤人是走向奸邪罪恶的源泉,两者之间真是天壤之别。【注解】反己:反省自己,以正确待人。药石:治病的东西,此引申为规诫他人改过之言。《左传》中有“孟孙之恶我,药石也。”尤:埋怨,例如《老子·道德经》中有“夫唯不争,故无尤。”浚:开辟疏通。【评语】每个人看问题的方法不一样,站的角度不一样,得的结论自不相同;刺激相同,反应各不相同。所以一个人肯多作自我检讨,万事都可变成自己的借鉴,孔子说“贝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内省”就是一种“反己”功夫。但是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往往是相反的,遇到了种种矛盾往往埋怨对方,碰见了冲突,总是指责对方,什么事总是自己对,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这种人对物质利益显得自私,在人际交往上同样自私。因为不能自省,所以总觉得不平衡,总难进步。又如报纸经常报道犯罪事件,有的人反对绘声绘影报道得太详细,认为如此等于在教有犯罪倾向的人去摹仿作案。奉公守法的君子看到,却引为一大镜鉴,而对不知自省的人来说,就只知埋怨。指责或者看热闹。一二五、云去月现尘拂镜明水不波则自定,鉴不翳则自明。故心无可清,去其混之者而清自现;乐不必寻,去其苦之者而乐自存。【译文】没有被风吹起波浪的水面自然是平静的,没有被尘土掩盖的镜子自然是明亮的。所以人类的心灵根本无须去刻意清洗,只要除去心中的邪念,那平静明亮的心灵自然会出现;日常生活的乐趣也根本不必刻意追求,只要排除内心烦恼,那么快乐幸福自然会呈现。【注解】鉴:与镜同。翳:遮蔽。【评语】儒家思想认为“人之初,性本善”,王阳明说“良知”,“大学”一书中说“明德”。只要排除善良本性中的杂念和邪恶思想,人的心地就会大放光明晋照世间,只要这种善良的本性不受杂念困扰,人的日常生活自然就会快乐,根本不必主动去追求。主张人类的一切痛苦烦恼都是出自邪恶的杂念,而这种邪恶杂念多半出自庸人自扰,“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人当然不能脱离现实世界而生存,保持内心绝对纯洁。但如何对待外界的干扰,怎样认识客观世界的变化,是与主观认识水平的高低和自己的修养学识相联系的。排除了私心杂念,以便保持一种高尚的追求,人在事业中就可以保持一种愉快的心情,精神状态也会饱满。一二六、不能养德终归末节节义傲青云,文章高白雪,若不以德性陶熔之,终为血气之私,技能之末。【译文】气节和正义足可傲。视任何达官,情真而生动的文章足以用过“白雪”名曲。然而如果不用高尚的道德来陶冶它们,所谓的气节与正义不过是出于一时意气用事或感情冲动,而生动的文章也就成了微不足道的雕虫小技。【注解】青云:比喻身居高位的达官贵人。白雪:是古代曲名,比喻稀有杰作,《昭明文选》陆机《文赋》说:“缀下里于白雪。注:淮南子日师旷奏日雪而神禽下降。白雪,五十弦琴乐名。”血气之私:血本指有血液和气息的动物,此指感情,即个人意气。【评语】这里的德是从远大的志向、高尚的追求来讲的。陶土经过烧炼才能成为器皿,铁砂经过熔炼才能成为钝钢。一个人不论如何清高或有学问,如没有高尚的品德来配合,没有一种为大众利益献身,为社会公益服务的主旨而只限于一己之私,一隅之见,那么这种清高和学问就成为不受世人重视的“血气之私,技能之末”,成了微不足道的孤高和雕虫小技。这是不足取的。这种人自我清高,咏诵风雅可以,却于世无补。一二七、修身种德事业之基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字坚久者。【译文】一个人的品德是他一生事业的基础,如同兴建高楼大厦,假如不事先把地基打稳固,就绝对不能建筑坚固耐久的房屋。【注解】基:基础”《诗经·小雅》有“乐只君子,邦家之基。”【评语】品德的修养是人生的基础,决定一个人一生行事是善是恶是美是丑。一个人没有好的品德,再好的学识或许不能有益于人,可能还会害人,而且知道越多害人越深,愈权势越大破坏愈广。一个品行不端的人,很难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即就是可能荣耀于一时,但终究会贪赃枉法、过于自私、误国误民,爬得高会摔得更重。所以成功的事业者必须德才兼备。一二八、善根暗长恶损潜消为善不见其益,如草里东瓜,自应暗长;为恶不见其损,如庭前春雪,当必潜消。【译文】行善事表面上可能看不到会么好处,但就像一个长在草丛中东瓜,自然会在暗中一天天结果长大;作坏事的人,虽说表面上看不出有会么坏处,但就像春天院子里的积雪,只要阳光一照射自然就会融化消失。【注解】东瓜:就是冬瓜。【评语】佛有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所表明的也是这个道理,善与恶有时不是马上可以见到结果的,但多行不义必自毙。做一件善事算不得善人,行一件坏事也不是坏人,但量的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可见一个人绝对不能心存侥幸作坏事,早晚有一天可能东窗事发锒铛入狱。也不要认为自己平日人缘好,在自己的圈子里吃得开,就胆大妄为贪脏枉法。其实这种想法大错特错,早晚劣迹会全部牵扯出来。天网恢恢,作恶事的人不望人知,但法律无情,疏而不漏,行善的人不望人报也就不望人知,但人们心里总会明白,每件善事尤如种子在人的心里。伺机便会发芽。一二九、学贵有恒道在悟真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非常明之灯。【译文】凭一时感情冲动和兴致去做事的人,等到热度和兴致一过事情也就跟着停顿下来,这哪里是能竖持长久奋发上进的做法呢?从情感出发去领悟真理的人,有时能领悟的地方也会有被感情所迷惑的地方,这种做法也不是一种永久光亮的灵智明灯。【注解】不退之轮:佛家语,轮指法轮。佛家认为,佛法能摧毁众生的罪恶,所以佛法就像法宝,能辗碎山岳岩石和一切邪魔恶鬼,而且认为法轮并不停在一处,就像一般的车轮那样到处辗转,所以才称为不退之轮,据《维摩经·佛国品》说:“三转法轮于大千,其轮本来常清净。”常明之灯:指佛家所说本智的光明,因此就用以比喻为赫的光明之灯,寺庙所点的灯都叫长明灯。【评语】这是用佛理喻世事。不退之轮,就是佛经里所说的法轮,如来说法时,经常运用佛法摧毁众生的执迷邪恶,使众生晃然大悟之后转成正见,这种道理很象车轮压过的地方一切邪见都被摧毁。有时也叫“不退转轮”。“不退之轮”,是说进德修业的心永不停止。此处反过来看,人们做事很少从理性出发,往往凭借一时的兴致,难持之以恒。而理解事物缺乏一定之见,情之所致拆东墙补西墙,难以领悟人生真谛。一三○、为奇不异求清不激能脱俗便是奇,作意尚奇者,不为奇而为异;不合污便是清,绝俗求清者,不为清而为激。【译文】思想超越一般人又不沾世俗气的人就是奇人,可是那种刻意标新立异的人不是奇而是怪异;不同流合污就算是清高,可是为了表示自己清高而就和世人断绝来往,那不是清高而是偏激。【注解】脱俗:不沾染俗气。异:特殊行为,标新立异。【评语】当一种新的思潮涌现的时候,人们对不破不立的观点很欣赏,在行动上往往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俗与雅,庸俗与清高的选择上,很多人赞赏清高儒雅的人。一个人如果能舍弃名利,当然值得景爷。可是假如为了提高知名度就标新立异故作怪论,这种人实际上是俗人伪装的怪人,是一种沽名钓誉的小人。处于污浊俗世而心却不受沾染的人,他的品德就像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会永远保持洁净。假如心存俗念却又矫揉造作跟世俗断绝,以标榜自己的清高,这是一种偏激狂妄的行为。清而奇是旁人的想法,对一个修养好的人来讲,保持清白高雅的境界是很自然而无须造作的事,李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即此意。一三一、心虚意净明心见性心虚则性现,不息心而求见性,如拨波觅月;意净则心清,不了意而求明心,如索镜增尘。【译文】内心了无一丝杂念,人的善良本性才会出现,心神不宁而想要发现本性,那就像拨开水波来找月亮一般,越拨越是找不到;意念清纯时脑海才会清明,假如不匀除烦恼而想心情开朗,那就等于想在落满灰尘的镜子前面照出自己的样子,徒增尘土。【注解】心虚:指心中没有杂念,并非通常所说的心中恐惧。性:与生俱来的气质,《中庸》中有“天命之谓性。”【评语】心虚意净是为了在大彻大悟中发现本性,还我本来面目。寻根究底一切是受本性的操纵,只有内心了无杂念时本性才会出现,如果善恶、是非、爱憎等各种杂念缠绕心头,要想发现本性就等于雾里看花水中捞月一般。坐惮论道固然需要心虚意净明心见性,修身养性同样需要如此,以摒除私心杂念,培养高尚品德。一三二、心体之念天体所现心体便是天体,一念之喜,景星庆云;一念之怒,震雷暴雨;一念之慈,和风甘露;一念之严,烈日秋霜。何者少得。只要随起随灭,廓然无碍,便与太虚同体。【译文】人的心体就是天体,人的灵性跟大自然现象是一致的。人在一念之间的喜悦,就如同自然界有景星庆云的祥瑞之气;人在一念之间的愤怒就如同自然界有雷电风雨的暴庆之气;人在一念之间的慈悲,就如同自然界有和风甘霖的生生之气;人在一念之间的冷酷,就如同自然界有烈日秋霜的肃杀之气。人有喜怒哀乐的情绪,天有风霜雨露的变化,有哪些又能少了呢?随大自然的变化随起随灭,对于生生不息的广大宇宙毫无阻碍。人的修养假如也能达到这种境界,就可以和天地同心同体了。【注解】心体:在中国哲学中,除了具体的形骸外,所有精神、灵性、知识、智慧,思考、感情、意志等都被视为心抽象活动的一部分,所以心体可解释成人类精神本原。天体:天空中星辰的总称,可解释成天心或宇宙精神的本原。景星:代表祥瑞的星名。庆云:又名卿云或景云,是象征祥瑞的云层。据《汉书·礼乐志》:“甘露降,庆云出”。甘露:祥瑞的象征,据《瑞应图》:“甘露美露也,神灵之精,仁瑞之泽,其凝如脂,其甘如饴。”廓然:广大。太虚:泛称天地。【评语】古人主张天人合一,以为大自然变化和人体内部变化是相对应的。我们可以视为一种比喻。人的生活离不开自然万物,大自然的变化对人本身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道家主张“人法自然”,这样才能胸襟开阔;儒家主张仁民爱物,这样才能爱人的精神。不管怎么说,天地的风霜雨雪无私地养育了人类万物,人的友爱精神,人法自然也应该与上天一样无所不容,造福同类。一三三、浑然和气居身珍宝环节义者,必以节义受谤;榜道学者,常因道学招尤。故君子不近恶事,亦不立善名,只浑然和气,才是居身这珍。【译文】标榜节义的人,到头来必然因为节义受到批评诋毁;标榜道学的人,经常由于道学而招致人们的挟击。因此一个君子平日既不接近坏人做坏事,也不标新立异建立声誉,只是一股纯厚、和蔼的气象,这才是立身处世的无价之宝。【注解】道学:宋儒治学以义理为主,因此就把他们所研究的学问叫理学,这种理学也就是“道学”。此处的道学是泛称学问道德,也就是通常所说“道学先生”的道学。浑然和气:浑然是纯朴敦厚,和气是儒雅温和。【评语】人们讨厌假道学伪君子,因为做人要平实无欺,不可自我标榜吹嘘。真理不是巧言,仁义更非口说。换言之,学问道德并非吹嘘而来,是从艰苦修养中累积而成。有的人好虚名,披上道德外衣,实质上是在骗取人们信任,满足私欲需求,与为非作歹固然有别但却具有更大的欺骗性。一个人居身立世确立正确的原则,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而是为磨炼自己的心性,使自己有一个健全的心态,完差的人格。一三四、和气祥瑞寸心洁白一念慈祥,可以酝酿两间和气;寸心洁白,可以昭垂百代清芬。【译文】一念之间的慈祥,可以创造人际的和平之气;心地纯洁清白,可以使美名千古流传。【注解】酝酿:本指造酒,此处当制造调和解。两间和气:两间指天地之间,此处指人际关系。昭垂:昭:明。垂,流布”【评语】元代诗人王冕题《墨梅》的诗句曾写道:“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从古至今,这样咏怀言志的诗文触目皆是,这正如俗谚“豹死留皮,人死留名”,说明人要爱惜自己的名誉。历史上最有名的例子如东汉曾有昌邑令,夜间怀巨金贿赂杨震说:“暮夜无知者。”杨震回答说:“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结果杨断然拒绝贿金维护了自己的清白人格,因此才有“震畏四知”一语出现。拒贿是为官清廉的一种表现。日常生活同样要检点自己,从待人到律已都应注意维护声誉,保持心灵的完美,所谓与人为善,处事勿贪。修身养性须从一点一滴做起,以便保持寸心洁白而留清一三五、心体莹然不失本真夸逞功业,炫耀文章,皆是靠外物作人。不知心体莹然,本来不失,即无寸功只字,亦自有堂堂正正作人处。【译文】夸赞自己的功业,炫耀自己的文章,这都是靠外物来增加自身光彩,却不知人人内心都有一块洁白晶莹的美玉。所以一个人只要不丧失人类原有的纯朴善良本性,即使在一生之中没留下半点功勋,没留下片纸只字的著作文章,也算是堂堂正正地做人。【注解】夸逞:夸是自我吹嘘,言过其实,逞是强行显露。莹然:莹是指玉的颜色,洁白纯净。【评语】《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可见立德为最重要,其次才为立功、立言。例如品德垂范千古的孔子、孟子、屈原等古圣先贤;功业流传千古的汉武帝、诏太宗等。不可能每个人都像这些历史名人一样名垂千古,在日常生活中,要堂堂正正做人,就必须先立德立身,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规范,保持自然之态,在此基础上去建功立业,这样即使毫无功业,也不失为一个正人君子。一三六、清浊并包善恶兼容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译文】立身处世不可自命清高,对于一切羞辱、脏污要适应并能容忍妒忌:与人相处不可善恶分得过清,不管是好人、坏人都要习惯以至包容。【注解】皎洁:光明,洁白。茹纳得:容忍得下。【评语】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必然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必然不能事事按自己的意愿来办事,这就必须学会适应社会和人生。李斯曾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这是一种王者气象。其实生活中也需要这样,所谓“人至察则无友,水至清则无鱼”,何况每个人有缺点也有忧点,每个人看问题都有片面性,有的东西以为是对的,却偏偏是错;有的事以为别人错了,实际上因为自己认识上的不足而是自己错,孔子对此的态度是明确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即就是错的、污的、恶的,能容纳的本身便是把它作为向上向善的借鉴。一三七、疾病易医魔障难除纵欲之病可医,而势理之病难医;事物之障可除,而义理之障难除。【译文】放纵情欲的毛病还有医治矫正的可能,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的毛病却很难医治;做事遇到的障碍还可以克服,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习惯障碍却难排除。【注解】势理之病: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毛病。义理之障:正义真理方面的障碍。【评语】王阳明有句名言:“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一个人如果自以为是,以为自己一贯正确,就不会承认自己有错,不承认自己有错当然不会有所意识地改正自己的错误,这种人必然永远错下去也不知悔改,所以俗语才说“知过能改,善莫大焉”,而孔子更劝世人“过则勿惮改”。人没有不犯错误的,做人关键是敢于认错,善于吸取教训才会不断进步。人不会事事成功,只有善于总结经验的人才可能反败为胜,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人不能把认识水平固定于一时一地,办事既不能只凭经验,也不可照搬教条,在自己心理上形成一种障碍。由做事之理可以对照修身之道,敢于认错改过,善于博取容纳,同样是个人道德品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三八、行戒高绝性忌偏急山之高峻处无木,而溪谷回环则草木丛生;水之湍急处无鱼,而渊潭停蓄则于鳖聚集。止高绝之行,褊急之衷,君子生有戒焉。【译文】高耸云霄的山峰地带不长树木,只有溪谷环绕的地方才有各种花草树木的生长;水流特别湍急的地方无鱼虾栖息,只有水深而且宁静的湖泊鱼鳖才能大量繁殖。这是地势过于高绝水流太过湍急的缘故;这都不是容纳万物生命的地方,君子处人待世必须戒除这种心理。【注解】渊潭停蓄:渊潭是深圳,停蓄指水平静不流动。褊急之哀:狭隘到极端的心理。【评语】伟大寓于平凡,在平凡中见伟大的人才是真伟人。才德之人见于细人,从点滴做起,只有这样在大是大非面前才会显出品德的高尚。自命清高孤芳自赏标奇立异的人,属于“高绝之行,褊急之哀”之辈,是君子所不足取的。虽然有德之人、建功立业的伟人是不怕孤独的,因为真理往往在少数人的手里,像污泥中的莲花格外醒目,耐得寂寞。但这不是说人要把自己放到空中楼阁之中,让思绪永远停留在理想世界,因为人不可能离开现实世界生活下去。一三九、过满则溢过刚则折居盈满者,如水之将溢未溢,切忌再加一滴;处危急者,如木之将折未折,切忌再加一搦。【译文】生活于幸福的美满环境中,像是装满的水缸将要溢出,千万不能再增加一点点,以免流出来;生活在危险急迫的环境中,就像快要折断的树木,千万不能再施加一点压力,以免折断。【注解】搦:压抑。【评语】人们讨厌贪得无厌的人,一个对个人物欲情欲无休止追求的人谈不上有什么好品德,谈不上会对人们有什么贡献。对于贪图者而言,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由于个人欲望永不知足也就永远生活在痛苦中,终会水满由溢,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凡事总是“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可人们很难明白这个盈亏循环的道理。不过学业上就不能浅尝辄止,还真要有点贪图精神,要事怀若谷,越是渴求越说明求知心切。和生活上的贪求正好相对.学业上下要提心过满,生活上应当防止溢止,这个人才可能在事业上有所作为。一四○、责人宜宽责已宜苛责人者,原无过于有过之中,则情平;责已者,求有过于无这内,则德进。【译文】对待别人要宽厚,当别人犯过错时,像他没犯过错一样原谅他,这样才会心平气和;要求自己应严格,应在无过时也要时时找找自己的差距,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品德进步。【注解】原:宽恕,原谅。责:当动词用,期望。【评语】责已难,责人易。其实人在观察别人时应同时对照自己,人谁无过,能改就好;原人之过,责已之失,必须,“宽以待人,严以律已”,不能“见人之过易,见已之过难”。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有宽广“的胸怀外,关键要常常,“闭门思过,防患未然”,像曾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处世之道,须先从严格要求自己做起。一四一、不忧患难不畏权豪君子处患难而不忧,当宴游而惕虑;遇布豪而不惧,对茕独而惊心。【译文】君子虽然生活在恶劣环境中绝对不忧心忡忡,可是安乐悠游时却能知道警惕,以免堕落迷途;君子即使遇到豪强权贵绝不畏惧,但是遇到孤苦无依的人却具有同情心。【注解】惕虑:惕是忧惧,虑是谋思。警惕忧虑。茕独:茕指没有兄弟,独是没有子孙。《周礼·秋官》有:“凡远近茕独老幼之欲有复于上。”孤苦伶仃的意思。【评语】修养深、品德高的人也是凡人,他们不同于凡人的地方首先在于他们有较强烈的意志力,不为外物所扰而坚持品性。所谓贫富是身外的境遇,君子处患难而不忧,是因为他们具有安贫乐道的精神。其实,他们在享乐安然的环境中能保持清醒,忧患意识强,故能防微杜渐。再次由于他们有高深的追求并领悟人生,故不屑权势更不惧权势。能让他们动心的是面对贫苦无助之人,予以同情,加以救助。一四二、静中真境淡中本然风恬浪静中,凡人生之真境;味淡声希处,识心体之本然。【译文】一个人在宁静平淡的环境中,才能发现人生的真正境界;一个人在粗茶淡饭的清贫生活中,才能体会人性的真实面目。【注解】风恬浪静:比喻生活的平静无波。味淡声希:味指食物,声是声色。比喻自甘淡泊不沉迷于美食声色中。心体:指心的深处,也就是人性的本质。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8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