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安祥禅第二集-3

作者:耕云导师 字数:50974 更新:2023-10-08 20:04:39

什么叫"护念"?守护、保护自己的意念,不要再被污染,所谓"守身如玉,护心如城",矢志、决心保持一种光明、磊落、无私、无愧的心灵状态。能够这样,一定会活得很幸福。真正的幸福在于"求心安",我们做每件事、想每个问题,首先要求内心的平安,心不安的事绝对不做,做了必定有恶果。一个被通缉的诈欺犯,虽然口袋里有的是钱,但是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吃东西不香,睡不安稳,更不会做甜蜜的梦,因为物质的满足没有办法填补一个人心灵的空虚。我们必须自我反省,透过认真彻底地忏悔以后,不再犯以往的错误,也就是说要坚守自己的意念,才能求得内心的平安。古圣有一句话说"克念作圣,妄念作狂",一定要克服以自我利益和欲念为出发的念虑;如果放纵自己这个私念,为所欲为,那你就是狂人、疯子、神经病。  所以要修行、想开悟,必须要忏悔、去障,然后"护念"── 保护自己的意念,如坚守一座城池一般。如果不下这种功夫,你就跟真正的佛法绝缘。  (三) 专一  佛经上说"制心一处,事无不办",不专一,没有办法,做任何事都不会有结果。我自己也因体验而产生了一句通得过实验的话,就是"把你生命的全部情感、智慧、精神、力量,贯注、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使它形成一个焦点,然后在那个焦点上就会迸射出智慧的火花"。如果你声色犬马......,对什么都有兴趣,什么都想学,你一定什么都学不好,不会有结果。你必须要集中心力,任何事都是"成于一,败于二三",所以专一意志── 恒心加毅力,非常重要。三、悟的途径  (一) 观心  学禅开悟,实际上只有一个途径,就是"观心";比观心更猛烈的就是参话头,参话头开悟了以后,更要"观心"。古人说"暂时不在,如同死人",什么叫"暂时不在"?就是你开悟后那种极为稀有、难得的心灵状态如果不在了,就跟死人一样,因为你失去了生命的永恒。试问,如果不观心的话,怎么会知道在不在?所以大彻大悟以后,都还要"观心"。  我们为什么不悟?因为我们没有矢志修行,没有断惑,日常触途成滞,不管看见什么东西都是问题,都是疑惑,用"想当然耳"的态度去解释问题,绝对是错的。真理只有一个,真理是唯一的,佛法是不二法门,当你完成自我突破的时候,你也突破了整个法界,因为你和法界不是对立的。  西方哲学家唯心主义者说"意识决定存在",唯物学者却说"存在决定意识",这就是三祖《信心铭》所讲的"境由能境,能由境能"。"能"是主观,"境"是客观,主观和客观都是虚伪的,统统不实在,都是一种幻象,所以三祖说"欲知两段,原是一空"。  古时候参禅的人,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成天吃饭没有咬着一粒米,成天穿衣没有挂着一根纱,外在的一切都不形成干扰;用这种心情去参禅,绝无不成之理。虚云和尚参禅,参到把开水朝手上倒,烫了手,打破杯,咦!开悟了。他为什么把滚烫的开水往手上倒?参禅参到成了大疑团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心不在焉,完全没有分别心了;这种心态,是很难达到的,但是到了这个心态,如果没有最后的开悟,这种心态是病,不是禅。  以现今的心理学分析,说人一天到晚脑子里装的是千头万绪,要使想念停止一秒钟,都不可能;而且很多人喜欢想,把这个问题想一想,没有结论就放下;把那个问题想一想,也没有结果......;久而久之,他牵挂的太多,担心的也多,脑子装了太多没有结论的问题,当他想一个问题时,十个、二十个问题一齐上来,这叫精神分裂。精神分裂的人,你问他一个问题,他会回答另一些不相干的问题,而且语无伦次,相互连接不上,问东答西,理路都打散了。用这种头脑或心理去接受佛法,本身就是障;像没有铜丝的塑料线,本身就是绝缘体,接上电源也不来电。所以参话头的目的,就是借一个最契机的话语,集中你全部的注意力,全生命、全感情、全理智、全思维都集中到此一句话头上,把多头意识变成了独头意识,然后触机遇缘,把独头意识粉碎,就会流露出原本的心 ── 无我、纯客观意识。  所谓"意识",就是六尘缘影。在婴儿房里刚出生的婴儿,心态都是一样的,只有本能,饿便哭,饱就困。渐渐长大,六根接触六尘,本心表面上逐渐蒙上一层尘垢,光明的心被遮盖住了,灵明心态变成了阴暗、愚昧,这是很可悲的。当我们参禅,独头意识被打碎,我们的原本心态就露出一线曙光,这一线曙光逐渐扩大,所污染的病态心情 ── 联想、不满、敏感、生气......,就会消失。  (二) 保任  开悟,不是什么神奇的事,也没有神秘、没有古怪。佛法只是成佛的方法,要开悟,必须专一,二十四小时专门观心,这是个最有效的方法。曹洞宗有句话说"臣奉于君,子顺于父;不顺非孝,不奉非辅",这是讲的"保任"。开悟了以后要保任,若不观心,如何保任?这意思是说:你要把这种光明、无私、无我的安祥心态,像大臣对君王那样的忠,像儿子对父亲那样的孝,也就是《中庸》上所说的"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毋忘毋助"地每一秒钟都不要离开它,这就叫"宝镜三昧"。所以,专一观心非常重要。  观心,不是闭目合眼,坐在那里跟土地公一样;不必执着,每天只管工作,工作时留意自己的心态,无论走路、上课、教书、吃饭......,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念头,想什么,自己一定要知道。过去我在台南住的时候,每天早上到公园散步,碰到一个老朋友,问他:"早上散步多久?"他说:"四十分钟。"问他:"四十分钟在想什么?"他说:"什么都不想。"我说:"你比释迦牟尼佛更伟大,四十分钟没有想念,那不可能。"其实,他并不是没有想念,而是想什么都不知道,连自己的心都掌握不住,这就是"无明"。而参禅的目的就是要打破"无明",绽放光明,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这就是"如珠吐光,还照珠体"。  真正的参禅,就是要观心。观心就是观"虚妄的心",念头来了,都不可错过;然后观"念头的起处",念从哪里来?是如何形成的?念的实质是什么?边观边思索,把这个问题的答案找到了,你也开悟了。  (三) 觉照  开悟以后,要"觉照"。"觉照"就是自心观自心,如珠吐的光,还照珠自体,即是"观而不观,不观而观";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己也享受这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觉照"。没有事的时候,自己观自己的心,自心自觉,自觉自心;有事的时候,我们借用庄子的话"至人之用心如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你来了,镜上马上显影;你过去了,镜子上清洁溜溜,绝不留影作纪念。这也是庄子所说的"所过者化,所存者神"── 过去的化掉了,所保存的只是清明在躬,精神不死,这是到达开悟的最方便法门。四、对悟的正确认知  悟,只是自己本心的发露,是摩诃般若的展现,没有任何神秘。神秘不是佛法,真理是普遍的,是一般的,绝不是特殊的。有些人说学佛法有很多好处,这也错了。佛法不是求好处,佛法不反对功利,但是佛法绝不是功利。如果为了求好处而学佛法,那释迦牟尼佛不必逃离王宫了,他何必抛江山、舍王位,弃娇妻、爱子、生活享受于不顾,而去证实生命的永恒?  又有人以为悟了以后,就有神通,这也不正确。神通是威音王以后的事,"悟"是超越威音王以前很远很远。真理是只能发现不能创造的,谁能创造真理啊?既然真理是原本如此的,原本没有银河系,没有数不尽的太阳系和星球,没有恒河沙数的世界和众生,哪里来的神通呢?所以开悟不一定有神通,而神通不一定开悟才能获得。  要求神通很容易,过去我曾指导一个人修天眼通,他的天眼开了以后,这个人精神分裂了,我现在懊悔得很。他为什么会精神分裂呢?别人看不到的,他看得到── 吃饭时旁边有鬼,睡觉时鬼在旁边,他感觉受不了,结果他精神分裂了,所以我再也不教人修学神通了。神通在佛法来讲,一文不值,你有神通,能改变事实吗?不能改变。  还有人错以为"悟了,一定会悟出一篇大道理,画出几个公式,列出几个基本论点,甚至可以写出一本类似《相对论》的著作",这完全错了。真实的是原本的,原本没有人,哪来的文字啊?没有文字,哪里有什么道理?说禅是最究竟、最真实的,就是因为它不立文字,超越一切。我小时候曾看过一本小说《薛仁贵征东》,书中说九天玄女给薛仁贵一本无字天书,书里面没有字,薛仁贵要此书何用呢?我很不了解是怎么回事。等到有一天理性抬头了,才知道"真实的是原本的",天书绝对没有字,若有字,那是人书,绝不是天书。   还有人认为"开悟以后,不但会发露神通,而且是无所不知","无所不知"这句话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上帝(即原本的心)的知,一种是知识的知。"知识的全知是不可能的,"生也有涯,学也无涯",你不可能同时获得二十个博士学位。上帝的全知是指一个绝对的知,没有上帝的知,就没有获得一切知识的基因,无法建立知识的基础,所以一切世间的学问和知识,都离不开上帝的知。  所以开悟没有神奇,也并非悟出一篇大道理,没有什么全知万能。开悟,只是悟我心,悟到了生命的真相,悟到了宇宙的真实;因为佛法是不二的,宇宙跟人生不是对立的,所以说"我即宇宙"。开悟的人,他清楚地感觉"宇宙、众生即我",这就是完成"大我的创造"。  古人说"还是原来的人,不是原来行履处",人还是原来的人,但是心态改变了,开悟只是拾回了自己迷失的那个心而已。我们人从生到死不断地造业,不断地自我埋葬,六根对六尘,如胶似漆,一层一层地覆盖。如果没有六尘,便没有分别心。分别心是表层意识及六尘的作用,而不是本心。本心是"真心离念",本心是不从缘有、没有分别的。  开悟了的人,绝学、无为、闲道人,肚子饿了他吃饭,疲倦了睡觉,冷了加件衣服,如此而已。大慧宗杲和他师父圜悟禅师所说的"无事、无为、无心闲道人",就是佛的写照。因为开悟了的人,无一事挂心,无一理萦怀,心里既无事亦无理,平常"为而无为,无为而为",只是变成了一个闲道人而已。闲道人,并非各位所想象的废物,没有用,只会吃饭、睡觉。大家都知道,佛祖释迦牟尼大慈大悲、普度众生的事业,是他开悟以后所开展的;王阳明一生的功业,是龙场悟道以后才展开的。人若不开悟,就执着一个私我,时时、处处"私"字当头;开悟了以后,他清清楚楚地知道"活着,是活在责任义务里;死了,是任务解除。"人若不能勘破生死,他就不能面对苦乐;人若不能在生死苦乐中自由自在,毫无疑问地生活对他就形成了一种惩罚,他无法排遣那些无奈、挫折、伤感、失意、牢骚、沮丧......。所以,除了大彻大悟,不会有心花怒放的一天。五、悟后起修  我们知道"悟是怎么回事"以后,才可以谈"悟后起修"。为什么悟了以后还要修?经上说"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无始以来的习气,不会因开悟而完全消失,要慢慢地去掉。悟前的修叫"前方便",悟后的修叫"正行"。  "悟后起修"是无为法,为了契入真实,用十八个字作为方便。这十八个字就是:"心无心、我无我,致虚极、守静笃,契三无、证无余。"  (一) 心无心  就是以"离念之心"为心,不要以"分别心"为心。"分别心"是六尘的累积,它原本不属于你,只会蒙蔽你,只会使你活得不如意、不自在,不会使你安祥解脱。所以我们不要以"有念之心"为自己的心,要以"无念之心"为自己的心。  西方哲学家说"意识决定存在",或"存在决定意识",这是二元论的概念游戏,真理只有一个,他说成两边。一元论太鲁莽,说是"心",不知道"心"是什么。像神学院派的哲学家笛卡尔,他所说的"唯心",是二次元的产物,是威音王以后的"心",这在佛法来说,毫无分量。  (二) 我无我  你不要把四大、五阴、六尘所累积的罪恶业报之身当作自我。"我无我"就是叫你舍弃小我,舍弃原本不有、后天形成的这个业报的我,要把它舍弃,然后才能完成法身的建立。  佛法讲"布施",不只是施舍财物,而是叫你把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统统扬弃掉,最后把虚假的生命也舍弃掉。一个人彻底舍弃了生命,不再以分别心,不再以会坏的肉体为自己,而以原本的心为自己时,便得到了生命的永恒,慢慢地再把习气去掉,就摆脱了生死轮回。  所以佛法是个"舍",释迦牟尼佛舍江山、舍王位、舍娇妻、舍爱子、舍享受、舍荣耀......,最后舍掉生命,什么都舍。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  禅宗古德说"悬崖撒手,自肯承当",你手趴在悬崖峭壁上,下面是万丈深谷,一松手就粉身碎骨了;你要真学佛法,就必须悬崖撒手!又说"百尺竿头再进一步",百尺竿头很高了,你在竿头上再前进一步,进到哪里去了?所以古德说"百尺竿头坐的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再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法身遍满十方世界。这个"我无我",就是说你要放弃小我,才能赢得大我;放弃短暂,才能赢得永恒,这是悟后起修最基本的着眼。  (三) 致虚极  如果不是真修行,这三个字根本用不着。如果要是真修行,这三个字乃是法身成就最重要的关键。  法身,是原本如此的,不须要建立,我们这么说,只是个形容而已。什么叫"致虚极"?简单地说,你在日常生活中面对一切的人、事、物时,能够突破和超越。  不修行的人,看什么都是实在的──名利是实在的,得失是实在的,这个地球是实在的,自己的家庭组成分子是很实在的,我的事业、工作是实在的,我赚的钱是实在的,我口袋里的钱你给我掏走了,那可不行,拔一毛利天下不为,认为这根毛都很实在......。"实在"就是"着相",只要一"着相",就离不开这个现象界,就离不开六道轮回。因为你处处看得实在,别人讲你一句话,你都很认真,说这个家伙我并没有得罪过他,为什么他讲我坏话?一天到晚挂在心上。很多人精神消化力不好,别人说了他,十天、半月放不下,天天吃饭都没味道,睡觉也睡不安稳,这就是把一切看得太实在了。  在佛法上,说"凡夫执'实'谓之'有',二乘说'空'谓之'无'",说有、说空,这都不正确,不如说是"虚"──虚而不实,我们不把它空掉,我们也不说一切是实在的。"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我们"敦伦尽分"地活在责任、义务里── 做个国民,尽国民应尽的义务;做儿子,尽儿子的孝道;当人家的父母,对子女慈爱,这就够了。这就是"不坏世间相,而谈实相法",不要你"空",也不可"实";"实"就是烦恼的根源,就是摆脱六道的障碍。你要"虚",不要执着,如梦如幻,若有若无,古人形容这种心态为"若片云点太虚"。我们修行要这样去观照,才算是真修行。  (四) 守静笃  静,不是不动,而是"动静皆静";游泳、打球、射箭、骑摩托车、开汽车、开飞机......,都是静;不但要静,而且要静到极点。  禅,不讲特殊的事,如法而修,的确可以超凡入圣。很多人闭关出来,为何依然故我?还有人闭黑关死在关里,入魔死掉了,就因为他没有做到虚极、静笃。修行一定要做到很虚、静极,否则不会成功。  我们为什么会心乱?因为根尘相对,如胶似漆,纠缠不清。密宗为什么有闭黑关?叫你有眼睛看不到什么,有耳朵听不到什么,有嘴巴没人和你讲话,有心思你不可以想,没有想的对象,那样就是"外门闭,内门开",六识无门可出,六识被闷死了,外门既闭,内门── 心扉就会打开。如果有正确的指导,透过一百天的修行反省,心垢就会除掉,从此脱胎换骨,超凡入圣。  古人开悟以后,水边林下长养圣胎。所谓"圣胎",就是完成法身、生命的熔铸。为什么要找水边林下?水是人类文化的发源地,可以保持身心清净,没有水便没有生命,任何东西一脱水就完了。现代的人越进化越有智慧,很多人知道森林浴对健康有益(古人老早就知道了),退休以后就找个森林茂盛的地方住。修行也应该在水边林下,没有人干扰,心静无念、性水澄澈,反省出自己的错误、心垢,把这些业障抽出扬弃。所以"悟后起修"越虚越好,越静越好。  在虚极、静笃之下,要彻底断除我、法二执。二执如果不断,就不能毕业,就没有了事。要把命根斩断,不要有我。大家听了,也许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没有我,那我修行干什么呢?修行是为了使我更充实、更升华;没有我,还不如不修。不修,还有个灵魂在;修了,连个灵魂都没有了,那岂不是把自己给消灭了吗?"要知道"灵魂的素材就是业",有"业"就有魂,没有了"业",就只有生命。修行就是要你舍掉那个"业"的灵魂,凸显出原本永恒的生命。法执就是执着有道理,有个"一成不变,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有执就是病,因执就成偏,凡有执着,就不对劲,所以要虚极、静笃。  (五) 契三无  "三无"就是"无念、无住、无相",这是《六祖坛经》的基本精神。  (1) 无念  如博陵王问"道"──"欲知无心处,不与有心殊",有心跟无心是一回事,而无念和有念也不是两回事,着眼处在"有念而无我"。  一般人的念头都是从自我出发,真正修行的人,他是"有念而无我",他的念是对外界自然的反应,而不是从自我意识出发,有念无我,这叫"无念"。  无念,不是停止想念,而是离开自我意识的念头,这也是王阳明说的"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  (2) 无住  《金刚经》讲"无住"──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若有所住,则为非住;菩萨无住相布施,功德不可思量。住,就是拖泥带水,触途成滞,不管到哪里都是障碍。如果心不停留在任何事物上面,心也没有被任何事物所牵挂,你这个人就是"心似浮云无所寄,事如春梦了无痕",无牵无挂,潇洒自在。如果你的心停留在某一地方,住境生心,慢慢就又会迷失,所以要无住。  禅宗的特色是真理人格化。在威音王佛以前没有人类,而今天的大宇宙,已发现的就有四万个银河系,有恒河沙数那么多的恒河、恒河沙数那么多的恒沙世界,算数比喻所不能及,在这大宇宙中,人是何等的渺小。你若是执着这个沧海一粟都不到的幻相为自己,你的生命极为渺小,活得也极为无奈,生活对你形成一种不间断的惩罚,所以你活得很苦,活得很不顺心。而你的心若不停留在任何事物上,无住生心,外在的事物就不会对你形成干扰。六祖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大彻大悟,所以《坛经》上说"以无住为本"。  悟后起修的根本,就在于无住,你不要把心停留在任何地方,蜻蜓点水,点一下过去了;蜻蜓若不点水,掉进水里,命运一定悲惨。真实修行的心态就是无住。  (3) 无相  一个开悟的人,他是不着相的。实相无相,宇宙原本没有银河系,没有许多的星海世界,也没有人说地球是永恒的。密宗的《大白伞盖经》中,他不说"如来",也不说"释迦牟尼",他叫"出有坏"。佛法的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毕竟寂灭",有人以为"灭"就是断见,如果你认为这房子坏了就是"灭",那是断见。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房子根本就不是房子;你说它是房子,就是虚妄的执着;用般若观照这房子,当体即空,你将找不到丝毫房子的实质,所以佛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因是动机,缘是条件,一个动机加上许多条件所建立起来的东西,这个东西是虚假的,因为若把条件恢复原状,这个虚假的形体就不存在了。  人,是四大假合,是六十兆细胞堆积起来的,如果把六十兆细胞各归各位,根本就没有人的存在。没有人,并非没有原本的生命,生命是绝对的永恒。  (六) 证无余  修行能够契入三无,你的思想和行为都能符合无念、无住、无相,便能够证到"无余涅槃"。"无余涅槃"就是不再有丝毫的习气,不再有剩余的道理,也不再有丝毫自我执着,极为自在。禅,修行的目标就是如此。六、用心如镜、过化存神  各位能够做到以上十八个字,自然就会完成法身的熔铸,自然就证入"有余涅槃"。为什么叫"有余涅槃"?"无余涅槃"是没有习气,非常的圆满;我们拖着这个肉体──缘生之舟,这是个臭皮囊(袋),饿了不吃东西不行,冷了不加衣服不行......,有这个肉体就不得自由,还有习气在,所以叫"有余"。但是我们可以做到"用心如镜",可以做到"过化存神",过着一种既具象又抽象、既存在又超越的生活。所谓"存在",敦伦尽分,不抵触、不破坏人际的关系和秩序,也不触犯人们公认的价值标准,这就是"存在"。所谓"超越",我们用原本的心、用宇宙的心来过活这现象界的生活,以无量的心过活这有限的人生。  不管境遇如何,我们的心绝不动摇;不管时代如何,我们一定要活得安祥自在。  不管有事、无事,我们的心一定要不受外在的干扰,一定要活在自觉自在、秒秒安祥里。  修行的基本着眼就在"求心安",凡是让心不安的事断然不可做;否则,心既不安,灾祸、烦恼、痛苦就会因此而产生。安就是吉祥,不安就不吉祥,所以安祥不仅是解脱的无上法门,也是趋向幸福人生的基础。  悟,是怎么回事,我再补充说明一下:  开悟,既不是领会了什么道理,也不是得了什么知识。开悟,只是悟"吾心",只是心灵的变化。悟了的心境,古人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种难得的觉受,在座的各位都已经体验到了"悟是什么"──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想念、没有昏睡、似幻似真、若虚若实。  悟的同时,会产生正受和正见。  正受,是修学佛法真正的受用,是一种最正确的感受。在未悟以前的感受都不正确,譬如在《列子》一书里有个故事:  有一个樵夫,他砍柴的斧头丢了,他怀疑是邻人偷的,于是他看到那个邻人就像个贼,贼头贼脑,全身上下无一不像是贼。过了几个月以后,樵夫的斧头在一个山洞里找到了,斧头把子都烂掉了,从此再看那个邻居,怎么看都不像是贼了。这就是错觉── 错误的觉受,佛教有个名称叫"恶觉受"。未开悟的人,活在错误中,日常大多像这樵夫一样感受不正确。  第二个是正见。正见并不一定像《证道歌》所讲的"了了见,无一物......",他讲的"了了见......",是用心眼见。修行人要"五眼圆明",成佛不舍弃肉眼,"过者化、存者神"── 看过去就没有了,不执着一切,这叫"正见"。  什么叫"邪见"?执着,说这个是真的,那个是实在的。其实,什么东西都是原子的堆积,原子也不是真实的,把质子、中子、电子分开,什么也不存在。每个物体都是原子的堆积,有数不清的电子、原子在转动,你不能说某些事物是静止的。靠我们的肉眼,便常常被我们的眼睛所欺骗,只有开悟了的人,才不受肉眼的蒙蔽、欺骗,才不会对周遭的一切起执着。  我今天为什么跟各位讲这些话呢?因为我认识各位,多的已有六、七年,有时候看各位跟开悟的人没有两样,有的时候又退转,烦恼垢重,开悟了又不敢承认,不自肯,不敢承当。所以我讲这段废话的目的,就是使开悟的人当他开悟时,知道"悟"是怎么一回事,不会当面错过;使开悟以后的人知道如何保任、如何修行、如何净化、如何扩大、如何使本心完全出头,使虚伪的假我由君变臣、由主成仆,不可以让虚伪的六尘所累积的假我,埋葬永恒不变的真我。  "悟后起修"这个问题,就讲到这里为止,大家珍重。信愿行证 -- 修行成佛的四个指标~一九九二年八月三十日讲于台北市  在"个人功利至上,物质享受第一"的今天,各位冒着台风天的强风大雨,到禅学会来,追求安祥的喜乐和心灵的解脱,首先我要表达对各位由衷的祝福。  今天我要跟各位简单说明一下"在修行成佛道路上的四个指标",按照这个指标走,就不会走错路。  成佛之道是漫长的,佛经上说"要三大阿僧祇劫",但是,有个捷径的法门,那就是"见性成佛"。不管你修学任何宗派,都离不开"信、愿、行、证"四个字,这四个字可以说是所有修行法门共同的成佛指标。一、信  在"信"字上分三点说明。  (一) 相信自己有佛性  佛说"众生皆有佛性",又说"人身难得",《法华经》里有个"贫子衣珠"的比喻,说我们的佛性,就像衣领中藏珠似的,藏在我们的身体中,佛性也就是我们生命的核心。  我们从一出生就进入了二元的生活领域,根尘相对,加上六识如胶似漆的纠缠不清,分别不息,于是迷失了真实的自我,把本有的佛性给埋没了。我们学佛,一定要相信自己有佛性;如果不相信自己有佛性,我们还学什么佛呢?  佛在法华会上告诉大众:"只有一乘是真,余二皆方便......",结果法华会上有五百人退席,有的贡高,有的自卑,过与不及都不对。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有佛性,把佛性从五欲六尘中开发出来,只要佛性一抬头,自己就是佛了。佛是什么?佛就是觉,生命觉醒了就是佛。觉悟了的人,心态改变了,一切都随之改变。古人说得好:"还是旧时人,不是旧时行履处。"人还是原来的人,但生活的感受上完全不一样了。人有了觉悟,心量放大后,抵抗力加强了,生活上纵有小小的不如意,对佛性抬头的人来说,不会造成压迫感。因为他的生命力加强,影响力、感染力扩大,亲和力提升了,就会发挥同化力。什么是"同化力"呢?就是能够把别人变成自己,也即是禅宗所谓的"以心传心"。  六祖见五祖时,五祖问他:"你来干什么?"六祖说:"唯求作佛,不求余物"── 我来的目的只要作佛,别的都不要。为什么要作佛?因为自己本来是佛,只是被六尘埋没了,自己本来有个无价宝珠,却忘记了它的所在,想借佛法把它开发出来,如此而已。  我一向勉励大家要熟读《六祖坛经》,在禅刊上也曾经陆续刊出了会友们研读《六祖坛经》的心得报告,因为《坛经》里面的文字讲得很坦率、很明白,每一句话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感受得到,读了照着去做,就可以减少烦恼,增加生命力,使你充满喜乐。  所以,我们修行学佛,第一个是"信"字,要肯定自己已具备甲种公职候选人(总统)的资格,然后去参加竞选,有佛性的人,只要努力得够,都可以成佛。至于有些人不能成佛,是因为他没有得到方法和要领。佛法就是成佛的方法,方法对了,就能成佛,并非像公职候选一样,只能选出一个人来做总统。  佛陀说法,说的都是成佛的方法,佛是不谈理论的。惠明追赶六祖,领悟以后问六祖:"除了以上的吩咐,还有什么密语密意没有?"六祖说:"汝若反照,密在汝边"── 如果有的话,也在你那边,不在我这里。  《法华经》里有"三车"、"穷子"的比喻,其他如《华严经》、《涅槃经》、《金刚经》等,由于我们看不懂,就认为它里面有密语密意,实际上对佛来说,并没有什么密语密意。相反的,佛还唯恐我们不懂、不明白。不仅是佛经,其他的宗教经典也是一样,因为他所体悟的生活境界,和常人的生活境界大不相同,所以即使他用很明白的话对你说,还是没有办法沟通,因为我们和圣者的境界有差距。  在祖师语录里说:"你有拄杖子,我给你拄杖子;你没有拄杖子,我夺却你拄杖子。"在基督教《马太福音》十三章里,耶稣说:"你们有的,我给你们更多;你们没有的,我夺走你们仅有的。"这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不懂,就认为这是密语。老子说:"谷神不死,是为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不懂,是因为我们有障。如果照着成佛的方法,消业去障,见性成佛,把境界提升了之后,就不难懂了。  总而言之,首先要肯定自己有佛性,自己已具备有成佛的条件,不成佛是自己埋没了自己,自己污蔑了自己,是自己的觉性不够,不成佛是自己的罪过。  (二) 要正信因果  我有个朋友,曾经研究佛法多年,他说:"佛所说的很多话,是可以立竿见影的;但是佛讲的因果法,我觉得是不能立竿见影的。"他又说:"我曾看过你的讲词,你说你讲的话,都是可以求证的,因果你能求证吗?我见很多人做坏事,既不道德又不荣誉,但是他却财大气粗,享受不义之财,还很神气,这种人为什么不见他遭受恶报呢?"  我说:"果报通三世,你看不到因果报应,是因为你粗心大意。如果你是个修行人,很诚敬、很细心,像老子所说的'虚极、静笃',你就会看到了。"  我们学佛法,不能不相信因果;不信因果,将会给自己制造烦恼、带来痛苦、造成毁灭。修行人是活在因果里,你做每件事,都是立刻就受报,"错误必生烦恼"── 你只要有错误,立刻就有烦恼,好像有人专门在一旁辅导你、教育你、不要你犯错似的;所以当自己犯错受报时,那是大大的荣幸,那是好事,不要气馁。曾经有不少学法的朋友说:"没学法以前,做了错事还没关系,现在一做错,马上倒楣。"我说:"恭喜你!你是佛祖的选民,你被佛陀选中了,你的前程光明远大,你应该高兴才对!"这个朋友又说:"你讲的那些道理,我都懂;你说的因果,如何立竿见影呢?"  我说:"这是可以求证的。譬如现在住的公寓,并排或上下两户规格相同。一户是用劳心或劳力的血汗钱所购买的,另一户是用昧良心、做坏事的黑心钱所买的,两户的格局相同、灯管相同,但是室内的气氛却不相同。用黑心钱买的房子,里面灯光暗淡、晦涩,是低气压、不开朗、不调和,有点阴惨惨的。他如果感觉不对,再换个房屋,搬了家,仍是一样,因为他的钱来得不道德、不仁不义,那是罪恶的象征,所以住下来便不顺畅、不健康。不只是他这一家,任何一个人用黑心钱去买房子住,都有这种现象。你想验证我的话,现在是科学时代,你拿个测光仪,去测量他家的灯光,就知道有差距,如果不是这样,你可以朝我脸上吐口水。"他问:"还有没有?"我说:"有!他家的小孩子会跟他越来越不调和,原来是很乖巧的,现在处处跟他作对。为什么?因为人人都有佛性,在表面意识虽感受不到什么,但由潜意识里会感受到他父母的行为拖累了他、玷污了他,于是发生了反抗的意念。为什么反抗?他自己也莫名其妙,就那么很自然地发露了。如果你老兄不粗心、不大意,不心浮、不气躁,可以细心地去考察、去验证啊!"  他还要我再说,我说:"太多了,我说了,你也不会照着去做的。"  很多人不信因果,等报应到自己头上来的时候,才知道可怕,那时已经晚了。历史上有很多因果的记录,绝不是我们在强调。如果我们很细心去观察的话,万事万物都是因、缘、果的聚合,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因缘果的网状交叉所形成的。我们人人都活在因果里,我们怎么能不相信因果?凡是不信因果的人,对他的生活、生命就处理不好;处理不好,便遗祸给他的后代。想想,这是多么愚昧的事,所以我们一定要相信因果。  (三) 要信佛的真实语  前面说的那位朋友,他的儿子在大学当助教,也曾对我说:"佛的话是对的,但是得研究透彻以后才能相信,研究不透彻,就不能相信,因为那叫迷信。"  我说:"你这话很理性,在逻辑上没错,可是在事实上通不过。佛法是不是迷信,最好的办法是看那些有学识、有道德、值得你尊重的人,看他是不是信佛?如果他信佛、学佛,你就跟进,那是不会错的。因为佛法无量无边,人生有限,无常迅速,如果等你研究透彻以后才去信,可能已经来不及了。"  他说:"你举个例子给我听。"我说:可以!比如意大利的物理学及天文学家伽利略,他首先发现太阳黑子,证明地球绕日运行;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首创地动学说,著《天体之运行》一书,此二人皆因触怒当时的教廷而冤死狱中,这还是近几百年前的人。佛在两千五百年前,就说"世界有恒河沙数那么多",佛又指着一杯水说:"这里面有八万四千只虫......"。那时候没有天文学,没有天文望远镜,没有电子显微镜,谁会相信有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世界?一杯水里又怎会有八万四千只虫?当时的恒河中,死牛、死马、死人......都往河里抛丢,若讲细菌何止八万四千?经过两千几百年以后,今天科学不断地演进,人类发现宇宙中的银河星系,据说有四万个以上,还有些科学家却说:"这些只是零头"。我们暂且不说宇宙的银河系有多少,就以我们住的这个银河系来说,只看正面的星球,就有两千万个;如果拿两千万再去乘以四,加上几个零,那岂不是超天文数字了吗?《华严经》所说的梵网世界,也无法道出佛的宇宙观,何况你想要完全研究明白以后再去相信,那怎么可能呢?  所以,我们要相信佛的真语、实语,因为佛所说的话,不但是合乎科学,而且是超越科学的,不必一定要等懂了之后才去信,只要看看那些学问、道德比我们强的人,他都已经相信,我们就可以省心省力地跟进了。二、愿  愿,是心愿、愿力,是一种生活意愿的向往。玄奘大师西天取经,来回总共十七年;去程花费了六年,回程也走了六年,在印度学梵文停留了五年。过去到印度去取经的,不止玄奘大师一位;同样地,外国人也有到中国来的。由于丝路之旅艰险困苦,来时已是九死一生,回去更是难以幸免,有人干脆把先前的意愿打消,就地落籍了。在华北及新疆一带就有波斯人、希腊人、以色列人......,最古老的犹太教,他们用羊皮写成的圣经,就是在中国的河南开封发现的。玄奘大师为什么不畏艰险困苦,拼死也要回来?这是他老人家的愿力,支持着他完成了最伟大的使命。  地藏王菩萨的大愿力:"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而且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普贤菩萨称大愿王,弥陀大愿......,都是榜样。修行若没有愿力,就不能激发心力,也就不能发挥生命的最高价值;不能发挥存在的价值,人活着便没有什么意义。所以,修行人一定要有深宏大愿。  有些人我问他:"你学佛法为什么?"他回答说:"好玩啊!看到别人学,我闲着也是闲着......",这样的动机是不大容易成功的,一旦遇到困难、遭到挫折,他就会起退心,他就不学了。必须是认定目标、下定决心、坚持愿力、百折不回的人,才能终抵于成。  修行发愿,虽是我们生命的向往、修行的使命,但随着个人的根器,而有着不同的成就。发愿为众生而学佛法者,成佛的机率就高;决心为了断除自己的烦恼而学佛法,效果也很大。不管发什么愿,一定要全身心、全人格、全感情、全理智的投入。如果没有这种意志和愿力,做什么事都不会成功。  愿力加上意志,力量是很大的。民国以前有位乞丐名叫武训,他虽是个要饭的,但感受到不认识字的人太苦了,于是他立下大愿要办个义学堂,这在当时不是痴人说梦吗?自己连三餐温饱都有问题,哪有力量办义学堂?但是凭着他的愿力与意志力,结果他真的把义学堂办成功了。他每天将乞讨所得的钱,丢进一口井中,经过了十年、二十年,有一天,他请人把井里的钱都捞上来,地方上的士绅受了他的感动,大家都伸出赞助之手,于是武训义学堂就办成功了!  越王勾践为了复国雪耻,卧薪尝胆,身为一国之君,他原本可以享乐,却选择了吃苦,他是有愿力的。佛祖释迦牟尼更是因为有大愿力,抛弃王位,雪山六年苦行,最后于菩提树下成佛。所以说人活着要有使命感,要有愿力。最高的愿力是悲天悯人,是众生与我一体的愿力,因为所有的生命都是从大圆觉海之中流注出来的,自己和一切众生同一根源,生命的本质完全一样。我们要善用原本自心的能源,在修行的途中对境起意,那并不是罪恶,因为我们就是要来世间学习、锻炼的,只要不执着即可。因为有了执着的人,所有愿力都是为自己,这是一大错误。有人说"我要发财,我要超过某某人,有了钱可以做很多功德!"这是个妄想,这是不可能的。你看某某大财主很有钱,但你并不晓得他祖上所累积的功德,以及他前世的修持,说不定他是个堕落的天使呢!事事都有因缘果,你怎么能轻易发大财?这种我执的愿力必然落空,那叫自不量力。如果我们的愿力是宏大的、是大公无私的,是理想而不是妄想,那是可能实现的。你的所做所为如果能使鬼服神钦,那你一定会成功、会圆满,因为佛天都会护佑你。三、行  行,就是实行、实践,去做才会有结果,才会成功。所谓"行者常至,为者常成",一切的创新、发明,都是做出来的结果。你若是只说不做,怎么可能有成呢?  (一) 学法是唯一的兴趣  我常说:"学法不难,你只要把学法看成唯一的兴趣,就会成功。"对自己的工作,不管有没有兴趣,你都得做,人是活在责任义务里,不工作怎么行呢?你有了家庭、孩子,不管你愿不愿意,你都得照顾,那是你的责任嘛!  除了责任以外,你如果还有时间,还有别的兴趣──有人喜欢下围棋,有人喜欢打保龄球......,有的人兴趣更多,喜欢美术、书法、唱歌、跳舞、游泳、打棒球......,那表示他的精力很旺盛。假如有一个人,他把学禅当作他唯一的兴趣,学禅就可以使他改变气质、改变心态,感觉很舒畅、很自在,没有任何兴趣可以取代,那他这一生就能成佛。什么是"上上根器"?这个就是,"上上根器"就是他有心力、有意志力,他能够全身心、全感情、全理智的投入。  所以"行"就是去做,而且是恒常不断地做。有些会友有时间就抄写老师的讲词,越抄精神越好,安祥度加深。有人打电话问我:"老师啊!这件事我很难理解!"我说:"我也不知道,你做了,你就有体会,这与我无关;你如果不做,就不会有这种感受。"所以"行"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知道了而不去做,那和不知道有什么两样呢?  修行,保持安祥的唯一要领就是"不着相",注意自己的责任、义务,应该做的就去做,那不会影响安祥;如果不该想的你去想,安祥遭到了破坏,它就消失了。  (二) 常见自己过  "行"可以从近处、小处着手,有些人眼高手低地说:"我要救苍生于水深火热。"爱说笑!你没有那个力量,你不如从救自己做起。我记得几年前,我把《六祖坛经》摘录了一段,现在已谱成安祥禅曲了: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 你要学道的话,没有什么妨碍,你昨天怎么过,今天还是怎么过,过去吃什么,现在还是吃什么,无须改变,没有关系的。  "常见自己过,与道即相当"── 学道要常见自己的错误,不要挑剔别人的毛病,你常说别人的不是,会给你自己带来烦恼;如果常常发现自己不对、改正自己的错误,自己便会减少烦恼,丢掉一个错误,就减少一分烦恼;你发现别人一个错误,你就增加一分烦恼,你发现所有的人都错,那你烦恼大了,简直就活不下去了。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把一切是是非非的心都去掉,烦恼就没有了。你很多年没有反省,累积的错误没有消除,烦恼一大堆。你如果老早把错误改正的话,既不耽误你的工作,也不影响你的正常人生,你何必自寻烦恼呢?  (三) 力行杜漏  我们修学安祥禅,虽然不讲戒定慧、贪嗔痴,不制定很多戒条,但我认为只要做到"不可告人之事,断然不为",这个就足够了。  曾经有人对我说:"老师啊!安祥真难保持!"我说:"你会不会生气?"他说:"会!"我说:"生气,怎么能保有安祥呢?在《杜漏》歌词里讲:'怒火能烧功德林',你知道了,就不应该生气才是。你叫我老师,就要如说而行 ── 我怎么说,你就怎么做。你照着我的话去做,若是吃了亏,你可以向我抗议。你没有依照我的话去做,你也不必叫我老师了,你叫老师干什么呢?"  你们回想一下,当你生了气以后,照照镜子看,你的相貌都改变了,身上也好像加重了东西,走起路来,绝不会轻飘飘的,而且呼吸粗浊,吃饭没有味道,说话不对劲,看什么都不顺眼,自己跟自己过不去,那多难过啊!  生气、发怒,会使生命力立刻降低,对自己、对别人都没有好处。生气能改变什么?什么也不能改变;不如注重调和,保持安祥,发挥佛性,学习包容,去掉个性,不和任何人作对;只要自己心态能够改变,外在的一切就会跟着改变。我这样说,是实在话,一点都不夸张,你自己改变了多少,就会发觉别人变了多少。你用安祥心态去看当初你所讨厌的人,看起来也变得很可爱、不讨厌了,做了就会知道。所以"行"是很重要的。四、证  "证"是由"信"而发愿,从发愿而实行,认真去履行之后,证明了"修行不会落空",证明了"信、愿、行"有了结果,是圆满成功的。这个"证"在佛法来讲,便是证果。修行得到结果,就是有了果位。果位是圣人的境界,凡夫不知道,无法推测。但站在"有学"的立场,对"证"应有三点认知:  (一) 真独立  圣人证得了什么?从佛经上做个简单的说明,圣人进入了不二法门,他是真独立的。真独立就是"物我一如",宇宙万物都是一体的,都是自己,除了自己,没有别的,也可以说"没有我"。有我、无我,在不二法门里是相等的。  为什么我们强调不二法门?西方学者说:"生命的最初形态是'灵子'",现在的英、美、德......等国学者也都有这种说法,在希腊的哲学家叫它做"生元"──生命的单元。生命的单元是什么呢?这很难说明,用电子显微镜也看不见。如果我们用借喻法来说明"生命的单元是什么",就很容易明白了;比如说,我们生命的单元是一粒水分子(H2O),这个氢二氧的水分子,到处都是,而且不论远近,所有时空中,都是全同,完全一样,毫无差别;如果说有差别,那是异化现象。水有三态,人有幼、少、青、壮、老、死,但在人的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别,一如水,不论是液体、气体、固体,H2O的湿性永远不变。  所以,婴儿房的婴儿差距就很少,再向上推到父母未生他以前,那就完全没有差距,因此,自他不二,人人都是自己。  见性成佛的人,他只认同佛性。佛性是金刚不坏的,是在尘不染的;虽然我们的表层意识很复杂,但是没有污染到自性,没有污染到佛性。能够"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指的就是佛性。当佛性突出的时候,就是真独立。真独立者,没有一样东西跟我是对立的,没有一样东西不是我,没有一样东西跟我有差距,全体都是我。到了这个境界,他的亲和力、同化力能够高到顽石点头,器世间不会动的东西,偶而也会动。  中国的哲学家说"一本万殊",佛法讲"一多不二"──多即是一,一即是多;现象有多,本质是一。这很接近本体哲学的概念,但它比本体哲学更精细,已到了"自他不二,完全不分别、不执着"的心态。现象界种种差别,来自我们的执着心;如果不执着自我本位,不以自己的好恶心去衡量外在的一切事物,一切外在的事物便都很调和。  各位在修行过程当中,总有心境最好的时候,当你心态最好时,会发现家中每一种东西,都有淡黄色的后光,它都有生命,那是没错的。所以一个修行成功、证了果位的人,他是真独立的;"真独立"所发出来的情感,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对所有众生无条件的同情,对众生的痛苦,有感同身受的同感。见性成佛的人,别人就是他,他就是别人;除了别人,没有自己,这就是"真无我"。"真无我"就是"一切都是我",就是大我。说"真独立",不是相对的独立,是"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独立;到此境界,说个"独立",都是多余。  (二) 真自由  证果的第二个特征是真自由。未见性的人,是相对的自由,甚至是不自由。证果以后,是绝对的自由,生、死、苦、乐都是自由的;你要他痛苦,他不痛苦;你叫他哭,他反而笑,他是自由的。你所设的一切圈套、一切障碍,对他都不会造成困扰。  (三) 真平等  证果的第三个感觉是真平等。《金刚经》上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因为是"一",不得不独立,不得不平等。世俗人的喜悦、快乐是建立在许多条件上,如果缺乏了客观条件,便快乐不起来,但是佛的快乐就是快乐,是绝对的,是不需要附加任何条件的。  佛一出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大家别误会"唯我独尊"的意思是你们都得听我的,我是老大,不是这个意思。在古德语录中说:"佛是传语人",给谁传话?佛代表宇宙本体传话。宇宙本体不会说话,用不着说话,没有对象说话,成了佛的人就来代替宇宙本体说话,宇宙本体只有一个,所以说"唯我独尊",也是"是法平等"── 一切平等。五、结论  禅,是最直接、最快速成佛的速成班。大家能够相信"自性是佛",扩大心胸,坚定愿力,认真、努力地去净化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践、去做。在不二法门里,做就是不做,不做就是做,烦恼即菩提,有念即是无念,有相就是无相。"言语道断,非去来今",大家能保持住现在的心态,绝对能够到家,就是入不二法门。幸福之道~一九九三年四月四日讲于台北市  一切的供养,以法供养的功德最为殊胜。为什么说法供养最殊胜呢?因为它最为彻底。一般来说,物质并不能填补心灵的空虚,也不能去除人的无明与烦恼。缺乏物质,人也会活得快乐、幸福;像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都是幸福。因为他们心里有了一个理念,明了人生的真谛,所以人生对他们来讲,是一种奉献、一种喜乐。反之,没有幸福、充满了挫折的人生,就变成是一种惩罚、一种煎熬了。所以今天我报告的专题,就是幸福之道。一、使众生幸福是佛出世的本怀  幸福之道,就是通向幸福的道路。也许各位要问:"为什么不谈禅,不谈佛法,而要谈幸福?"因为使众生幸福是佛出世的本怀,佛之所以出现世间,就是为了除苦予乐 ── 除掉众生的烦恼痛苦,给予众生以喜乐和幸福。佛的慈悲,"慈"就是予乐── 给你喜乐,给你幸福;"悲"就是除去你的痛苦与烦恼,这是佛出世的本怀,佛出世就是希望众生活得很幸福。众生之所以活得不幸福,是因为走的方向不对,南辕北辙,心里想去台北,结果往南到了高雄。所以幸福之道就有探讨的必要了。  首先我们要了解,幸福不但是世尊出世的本怀,也是人人的合理愿望。据我所知,想成佛的人不太多,想过好日子的人倒不少,哪怕他活得很辛苦、很受罪,他也愿意多活几年;你若是要他摆脱肉体、摆脱家庭,让他马上成佛,他反而会害怕、会拒绝,因为他所要的只是幸福。二、安、和、福、禄、寿是真幸福  幸福,有真幸福与假幸福之分。假的幸福就是一般世俗所谓的"福禄寿三星高照","福"是福气、幸运;"禄"是待遇、地位,也是应得的尊重;"寿"是可以多活几年;人们认为这就是幸福。有人认为"福禄寿"还不够,又加上个"喜"字,除了"福禄寿"之外,还要经常有喜事,这就成了"福禄寿喜"。有的人还希望多点钱,来个"五福临门",就成了"福禄寿喜财"。其实,这些只是空想,因为你没有那个条件。大宇宙一切的存在,都是条件的组合,凡是没有条件的东西,就不能存在。好比说物质最小的单位── 原子,把电子、质子、中子分开之后,什么都没有。我们喝的水是氢二氧一,如果把氢二氧一分开,哪里有什么水呢?你要求"福禄寿喜财",而不具备幸福的条件,又怎么能够获得?所以说那是假的幸福。而我们所要的是真幸福,是健全稳固的幸福,是有基础的幸福,那就是"安、和、福、禄、寿"。  "安"是什么?"安"就是心安无愧,不受良心的责备,再升华一点就是安祥。安祥是什么?安祥就是各位现在的心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妄想,这就叫安祥。你有了安祥之后还要有"和","和"就是和谐。尽管你家里有钱,先生做大官、你是个女强人,但是家里天天吵架,兄弟姊妹吵,夫妻也吵,那会有幸福吗?所以说要安祥也要和谐。相信在座的各位也曾有体验,当你心安祥的时候,也就是人际关系最好的时候;当你心不安祥的时候,人际关系就差了许多,烦恼也会接踵而来。烦恼从哪里来?烦恼是从人来的。所以六祖说"常见自己非,莫见他人过",你应该常常找自己的缺点,不要挑剔别人的缺点,才不会起烦恼,也才能保持调和。所以说真正的幸福,是有基础的幸福,是很稳固的幸福,那就是"安和福禄寿"。因为福禄寿已经包括了喜,也包括了财;有福气的人,他会没有喜悦吗?有禄位的人,他会缺钱吗?  汉朝有个邓通,皇帝给他一座铜山,要他自己造钱花用,结果他却饿死了。可见钱并不代表一切,钱虽是人生所必需的,但却不是足够的。如果你为了求财而去绑架、勒索,那不叫求财,而是找死!因为任何人都逃不过大宇宙的因果法则。所以真正的幸福是建立在安祥和谐的基础上,然后才能拥有福气、地位与健康长寿。三、幸福之道即是中道  要到达真正的幸福,必须通过正确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中道"。讲中道的人很多,什么是"中道"?他不讲解,我们还懂得一点,听他一讲,我们反而糊涂了。真正的中道是什么呢?可归纳出四点:  (一) 对人的原则是自他兼利  当你跟人相处、或进行一种交易的时候,不要只求自己的福利,而应先考虑到别人的福利,否则你将为自己树立很多敌人,制造很多障碍,结果你所得到的只会是烦恼,而不是福利。同时你也要考虑到,在你跟对方都有利益的情况下,有没有第三者受害,这才是自他兼利的中道。假如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事情是绝对不能长久的,因为地球不是为你一个人而安排的,连秦始皇、希特勒都办不到,你怎么能办得到呢?所有不合理的追求,得到的只会是毁灭,所以人必须要走中道。  (二) 治事的要求是恰到好处  什么是恰到好处?我们以打靶来讲,要打中红心,《中庸》上说"不偏之谓中"。只有打中红心,才是最好的,无可替代的,偏左、偏右、太高、太低都不对。用在做事情上,就是要尽善尽美、恰到好处。  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的时候,都要先考量自己的能力有多少?对人生、对社会人群的助益有多大?经过仔细的思考之后,就会拟订出可行的计划或方案,甚至于放下主观与成见,虚心地向别人请教,请别人协助。在集思广益的情况下,事情往往做得比预期中要完善。  固然,人的智慧与能力,造就了社会的进步与繁荣,但若不以恰到好处为治事的着眼,就会后患无穷。例如交通发达的结果,造成了空气的污染;汽车业的兴盛,造成车满为患,反而寸步难行。山坡林地的滥垦滥伐,水源保留地的随意破坏,将造成后代子孙呼吸不到一口清新的空气,也喝不到一口干净的水。这样罔顾人道的治事态度,就算能力再强、智慧再高,也会叫人不敢恭维。  智慧能力的发挥,的确可以改善我们的食衣住行,促进社会的繁荣,但若不以人类永恒的福祉为依归,不以人我的真正幸福为导向,一意孤行的结果,无异于杀鸡取卵。所以在治事的同时,必须深思熟虑,尽量做到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三) 生活的理念在求得平衡  例如有些人过于重视营养,选择最营养的东西吃,结果弄得"万般皆下品,唯有血压高",甚至于血管硬化、心脏病等等,这都因为背离中道而失去平衡。  有些人过于省吃俭用,也不正确。我有个同事,他的夫人很贤慧、很节省,先生上班有时候很忙,不能回来吃饭,他的夫人买了五个馒头准备两个人吃的,先生两天没有回去,馒头都发霉了,她还是照吃,结果不幸死于胃癌。  还有一位老战友,他没有结婚,也不照顾身体,只是拼命地存钱,最后营养不良,四十多岁就死掉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单是吃东西要保持均衡,还包括不偏重"唯心",也不偏重"唯物";不偏重"内在",也不偏重"外在";不偏重于"靠人",也不偏于"独立"。有人说:"我凡事都不求人,什么事都靠自己。"那你没有开纺织厂,你总要穿衣服吧?你没有种田,你还不是要吃饭!所以说,人要"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我们能贡献什么,就贡献什么;我们需要什么而自己办不到的,就请求别人支援,这才是平衡之道,也就是生活理念的中道。  有些人注重内在的修养,不着重外在的小节,例如三十年前的嬉皮,现在都消声匿迹了,因为他不合乎中道,生存不下去,就只好自生自灭了。这些人之所以会被淘汰,是因为他们太强调内在,反价值、反传统,结果妨碍了别人。他们一进饭店,别的客人就不进去了;他要想住旅馆,旅馆也不收容,因为他身上的味道太难闻;久而久之,被社会所摒弃,也就自然消失了。  中国也不是说没有这种嬉皮禅,说句很罪过的话,济公活佛就有点嬉皮的味道,裤裆破了,也不缝一缝。有一天皇太后听说济公是活佛,就去问他:"我下辈子是男人还是女人?"济公也不答话,就在她面前表演翻觔斗,旁边的武士大惊失色,要把他斩首示众,皇太后却说:"不要抓他,给他金子,他明明告诉我下辈子是男的嘛!"当然,济公是圣人,虽然他违反了淑世主义,但他当时的做法也不能算错,因为那个时候正流行石霜禅,不说法、不念经、不参禅,只管打坐,于是有人讽刺它是"枯木桩",太呆板了。所以济公就来点生动活泼的给大家看看,说明这也是修行,他是来矫正当时已显得僵化了的禅林。  寒山、拾得两位大师,虽然也不拘小节,但是他们在深山修行,不干扰别人,又是另一种典型。  如今我们活在社会上,就必须要内外兼顾,一方面自己修行,一方面也要做到淑世主义,要和光同尘,这样才是符合中道的生活理念。  (四) 修持的要领在截断两头  修行人最大的敌人就是妄想,妄想不但妨碍我们修行,也缩短了我们的寿命。根据《圣经旧约》上记载,耶稣的祖先大卫活了三百多岁,历史上记载中国的彭祖活了八百岁,文王也活一百多岁,为什么现在的人寿命缩短了?这是因为我们妄想太多,背离了中道。  古时候的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那时候人们的思想很单纯,没有太多妄想来干扰自己。现在的人生理比较不健康,多半是被妄想所破坏、干扰的。比方说,我们聊天谈到了台南府城的肉粽、棺材板很好吃,说着,说着,口水就变多了,虽然还没有吃,但生理上已经完成了消化的准备。再说,你如果看了一场不该看的电影,你的性荷尔蒙必然大量分泌,这些都将造成生理上的伤害。  为什么刚结婚的人容易感冒?根据中医的理论,是说肾水不足。换言之,就是性荷尔蒙消耗多了,造成其他器官荷尔蒙的不平衡。荷尔蒙就是组织分泌,它不像眼泪、鼻涕有一定的管腺,而是以渗透的方式供应。它的基本原料是相同的,却提供了多种的用途,如果你的性荷尔蒙消耗多了,你的肺荷尔蒙或许就不够了,其他的脏腑也都受到影响。所以说刚结婚的人容易感冒,一方面是行为造成的,一方面也是想念造成的。如果我们不能在这两方面保持均衡,我们的修行就不会成功。  在佛陀时代,修行人多半是"日中一食",佛自己也是"日中一食",保持半饥饿状态,因为他是出家人;我们在家的人要有合理的营养,不要吃刺激的东西,否则就违反了中道。而真正的修行是"心物一元"的,好比说你腿上长了一个疮,或者你头痛,你能坐在那儿禅定吗?没办法!你必须是身心健康,才能禅定。而你禅定的工夫,不是坐在那儿什么都不知道,那叫"枯木死灰定",那叫"无记","无记"是打坐的大障碍。你必须要历历明明、清清楚楚,而且一念不生。别以为这个做不到,其实很容易做到,你们现在就做到了。它的要领是什么呢?就是"截断两头"。我们的妄想从哪里来?年纪大的人最喜欢想过去,年纪轻的人最喜欢编织未来。各位知道,妄想也需要能源的,劳力的人,只要碳水化合物的供应;劳心的人用脑较多,就需要很细致的营养,也就是所谓的高蛋白。你若一天到晚乱想,就消耗了你的能源,浪费了你的生命力,这是不正确的。  我们学禅的人要打掉妄想,净土宗念阿弥陀佛,也是要打掉妄想,这个叫做方便,"舍方便,无究竟"──除了方法之外,没有什么叫做真理。所有讲出来的、言之成理的,都是方便,都不是真理。青天白日、朗朗乾坤的大宇宙,万象森罗,就是没有"真理"这个东西,所以我们不要去追求真理。如果勉强说有的话,真理就是生命,生命就是存在,存在就是你自己。  生命的形态很多,有动的生命、准动的生命、不动的生命,都是生命。我们不要被自己的五官所欺骗,说这个麦克风它不是生命,这个烟灰缸它是死的。其实它们都是原子堆积的,而原子中有电子,电子都是活动的,哪里有什么静止的东西呢?所以我们修行的要领很简单,截断两头 ──不想过去,不想未来,现在没事。但是你要甘于寂寞,现在没事,你又想写信,又想打电话,又想去找人聊天,你怎么能修行?就是佛陀再来也救不了你,因为你不甘寂寞。不甘寂寞是修行大病,"平安是福"才是修行的信条。  人排遣寂寞的正确方法,就是活在责任义务里──你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尤其家庭主妇,家务事是做不完的,怎么会寂寞?你只要把握住修行的要领 ── 截断两头,两头一截断,就是中道。我们不谈理论,只谈事实,截断两头以后,我们才能落得安祥、落得实在、落得喜悦,而我们的身心自然就能调和,智慧自然就会发露。  古德说"从门入者,不是家珍"── 从外面拿进来的,不是你的传家之宝,传家之宝一定是在你家里。古德又说"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不要到外面找什么真理,你只要截断两头,保持中道,当下就是大解脱。你试试看,现在有什么?空空的。这个"空"就是创造的空间,就是真理的当体,就是宇宙的实相,就是生命的发皇。你若常常保持这种心态,既不会影响你的工作,更能让你发挥出生命的潜力,在集中的心念之下,不管你做什么事情,都是全心全力的,它都会形成一个焦点,在这个焦点上就会迸出智慧的火花。反之你若是沉缅于妄想,就会颠倒梦想,不但晚上做梦,白天也会做白日梦。  归纳起来说,通往幸福的路径就是中道──对人必须自他兼利,对事情要恰到好处,在生活上要保持平衡,在修行上要截断两头。通过这条路线,你就能获致幸福,否则你只顾自己,人际关系不调和,想念太多,神经衰弱,你一定会伤脑筋。四、幸福的条件  追求幸福的人多,得到幸福的人少,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观念错误,认为幸福是无条件的,是靠运气。其实幸福是有条件的,天下没有任何事情是无条件的。万事万物无一不是条件的构成,就拿组成一个合唱团来说吧!要有指挥老师、要有团员、要有人作曲......等等,这都是有形的;其他无形的因素,包括团员的热诚、信心、士气、内部的和谐......等等。  天下没有单一的东西,单一就代表不存在。物质最基本的单位是原子,原子也不是单一的。当你把它的条件抽掉以后,它什么都没有。所以在追求幸福的同时,你必须具备幸福的条件,而且你还要先付出代价,因为获得必先付出,付出是获得的前提。如果你不想付出,只想获得,天下绝对没有这回事。比如说那些抢劫、绑架的人,他不想付出什么,但是他得付出生命,愈不付出愈倒楣。所以说我们要完成任何一件事,有的付出时间、有的付出心血、有的付出金钱、有的付出劳力,总是有代价的,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  那我们追求幸福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一) 忠诚  "忠"就是忠厚。忠厚的人,表面看来,他是常常吃亏,实际上他占了大便宜。因为一个心存忠厚、不跟人计较的人,他的儿女都很优秀,他的太太也很贤淑。所以说"吃亏就是占便宜",我们做人一定要忠厚。  "诚"就是诚恳。有很多人,心地很忠厚,但是态度却很随便,人际关系不调和。我们要活得幸福,人际关系要好,如果你没有亲和力,和别人都处不好,那你天天都是烦恼。如果你态度诚恳的话,即使你做错了,别人都肯原谅你。  (二) 谦容  "谦"就是谦虚。所谓"谦受益,满招损",你如果不谦虚,人家就不认为你可以谈问题;张良若是不谦虚,那圯上老人就不会说"孺子可教",也就没有以后的汉初事业,所以人的谦虚很重要。  "容"就是包容。天下没有完美的人,太阳表面有黑子,白璧有微瑕,这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你必须要包容。如果你深信因果,你就更会包容,因为错误恒等于烦恼,你只要说错一句话,马上就会招来烦恼。听错了也会烦恼,别人本来不是讲你,你怀疑是在讲你,那你不是自寻烦恼吗?就算他真的是在讲你,人只有被杀死的,没有被讲死的,你管他干什么呢?所以说做人一定要包容。你看,肯包容的人,多半都是活得很幸福;不能包容的人,就不会幸福,一天到晚与人家冷战,结果打败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三) 调和  家庭调和之后,才有温暖;同事间调和,工作才会顺利;内心要调和,才会活得幸福。如何调和?最低限度要像现在这个样子,现在我正在说话,你正听着;我不说的时候,你的心空空的,什么都没有,这个就是调和,这也是"保留余地",这个就是充实、储蓄生命力,就是真正的"入静"。"静"是什么?"静"是生命力的充电;"动"是什么?"动"是生命力的充沛伸张。你如果不能"静",你必然也不能"动",所以这也是中道,这也是调和之道。你若是不擅于调和,你只动不静,精力有限,最后动得太多了,变成动物了。所以要懂得动静的平衡、身心的调和,这一点非常重要。  (四) 勤俭  "勤"是勤快、勤劳。古人说"业精于勤",你如果勤快,你的事业就会精进,就会愈做愈好。  "俭"是俭朴。俭朴就是不要浪费,比如一家人吃四菜一汤就够了,如果做了八菜一汤,结果剩下了四盘菜,这就是浪费。  (五) 自律  自己约束自己,语言行为都不随便。不该讲的话就不要讲,不该做的动作就不要做。例如在街上,边走边抽香烟就是不自律;随地吐槟榔汁,这也大煞风景。有些养狗的人,带着狗随地大小便,人家没注意踩上一脚,这都是不自律、没有公德心。像这样的人干扰了别人之后,他会快乐吗?  佛教所谓的"业",是思想、行为的总和,你做了不好的事、造了恶业,必然得到恶报。所以"菩萨畏因,凡夫畏果",菩萨知道做了坏事必有恶报,所以他不敢造因;凡夫做什么事都率性而行,等到报应来了,害怕也来不及了。所以说人要自律才不会惹祸。说自律,其实就是要忍耐,因为不如意的事情十常八九。若不能忍耐,难免会跟人吵架,当你生气准备吵架的时候,我建议你解个小便回来再说;小便解完了,气多半也消掉了。我年轻的时候喜欢生气,一个长者告诉我这个方法,还挺有效的!  (六) 尊重  要做到尊重别人,《法华经》里有位常不轻菩萨,见了狗,他都磕头,并且对狗说:"你也有佛性,将来也会成佛。"什么叫做佛性?佛性就是觉性,觉性就是生命的基本属性。人如果没有知觉,就不叫众生,而叫众死。我们是有知觉,佛跟我们不一样,佛是纯知觉──除了知觉,什么都没有。纯知觉是不是不起作用了?不!现在我们说话、听话,都是纯知觉,假如不是这样,那我就是大妄语。我们说第一句话的时候,没有准备第二句,当开口的时候,并没有念头。平常就练习尊重别人,不管是大人小孩、不管是动物植物都要尊重。生命不只是人或动物,植物、矿物也都有生命,植物是准动的生命,矿物是不动的生命。整个大宇宙,用佛经的术语来讲,叫做"大圆觉海";用现代的语言,就是"生命之海"。生命的海洋里,没有一样不是生命。  在竺道生那个时代,《大涅槃经》只有上半部,下半部还没有翻译出来,他当时发表意见说:"不但众生皆有佛性,器世间的一切(植物、矿物)也都有佛性。"竺道生这个人的思想是超越的,他主张一元论,说"佛性是一切,一切都是佛性"。当时佛教中的人说他是外道,凡不是佛说的都是外道。这真是"依文解义,三世佛冤"── 你若按照文字来解释佛的意思,过去、现在的佛都会喊冤枉,为什么?因为他不是那个意思!又说"离经一句,即同魔说"── 你说的跟经上不一样,你就是魔啊!  竺道生一肚子委屈没地方宣泄,就跑到苏州虎丘山对着一块石头发表演讲;讲完了,还问石头:"我讲的对不对?"那块石头点了头,这是"点头石"的由来。各位有机会去苏州观光时,就可以去看看这块"点头石"。这个故事说明蠢动含灵都属于我们尊重的范围。  我们对任何一种东西都要尊重,一只小小的茶杯都要尊重它、要感谢它,因为它给我们提供了服务。当你心态最好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一切都是生命的存在"。在座的人,一定有人有这个经验,当你心态最好的时候,你看看家里的暖瓶、电视机,甚至所有的物体,背后都有淡淡的黄光,都有光影;也就是说它的光子体浮现了。别人家的为什么不浮现呢?因为物以类聚,你的心光不足以唤醒它,它就不会浮现;你的心态升华,它就跟你起共鸣。  为什么禅师可以传心?也是物以类聚;他的本心浮现,就可以唤醒你的本心;如果他的本心也睡着了,他就没有能力唤醒你睡着的本心。所以我们对人要尊重,要向常不轻菩萨看齐,这也是幸福的条件之一。  (七) 敬畏  敬畏上天、敬畏佛祖,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宋明儒家的功夫就是"主敬存诚";主敬,不是说周围没有人就可以懈怠、就可以随便,还是要如见大宾一般,这就是"慎独"的精神。要"主敬存诚",对每一件物体都要敬,不能因为生气,一句话不高兴,就把那盛饭的杓子往地上一摔,那叫不敬;它又没得罪你,你干嘛要摔它?这个叫"迁怒"。我们不管对人、对每样物品都要敬。  我有一个朋友,他在办公室里,如果长官夸了他两句,他做事便很顺利,回家见到儿子,就抱起来举在头上,甚至骑在他脖子上。他若是在公事上碰了钉子,事情做得不如意,回家见小孩迎上来,他伸手就是两耳光。这是个事实,我偶而也会这样,但程度没有这么深,人人都会犯这个毛病,有的人没有发露,有的人发露了。所以凡事一定要"心存敬畏",不要随便"迁怒"。  (八) 谨慎  我们知道诸葛亮的一生,就是得力于谨慎。我们说话以前应三思,话到口边留半句;做每一件事情都很小心、谨慎,就不会出毛病,就不会招来烦恼,就不会破坏幸福。人活在烦恼里,是不会有幸福的,人要想不活在烦恼里,就要特别谨慎。很多人说话放肆、随便,第一次说错话,第二次、第三次依然说错,明天、后天、乃至于明年都还是如此,那就叫不谨慎。谨慎就是谨言慎行,说话不随便,做事行动不随便。我们能够做到不随便,才会珍惜自己的幸福;珍惜幸福,才能拥有、保有幸福。所以谨慎虽说是老生常谈,但很重要。  (九) 反省  反省什么呢?凡是影响幸福的东西,我们都要反省。凡是影响幸福的限制因素都要去掉,我们就一定能幸福。反省的内容很多,等一下我们再讲。  (十) 感恩  我们看报纸说衣索匹亚、索马利亚每天饿死多少人,我们想想自己天天过着安乐的日子,一家人过着天伦之乐的生活,就要知足,就要感恩。  人若不借父母之缘,就无法出生到这个世界上;在成长的过程中,食衣住行都靠别人的贡献,自己才能生活。而阳光、空气、水的无偿之爱,父母出自天性的呵护之爱,国家的栽培及教育之关爱,社会大众相辅相成的协助与友爱,都是我们这一趟人生之旅所应该知恩、感恩与报恩的对象。  佛教有"上报四重恩"── 感谢天地的恩、感谢父母的恩、感谢国家的恩、感谢众生的恩。为什么要感谢众生?因为没有众生,你我都活不下去。你能当鲁宾逊吗?所以要心存感激。心存感激,人才会变得厚道,厚道才能载福。你若不厚道、很尖刻、忘恩负义,那你这个人不会有福气,福气都被你破坏掉了。  (十一) 守法  有很多不守法的人,一旦犯了法,法院开传票,一家人都不得安宁。一个进步的国家、进步的社会,一个高水平的国民,他都重视守法。台湾虽是地方不大人口不是很多,可是你看看那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他们人口更少,只有我们的十分之一左右,地方也很小,但实力很好,他们的观光事业比我们发达。为什么?因为人人守法。政府说"不许吃口香糖",立刻就没有人再吃口香糖。我们这里若是说"不许吃口香糖",马上就可能有人上街游行抗议,说吃口香糖是最基本的自由,你不准许,那你就是不民主。  民主泛滥,就是大灾难;民主不是一个好东西,守法才更重要,最公平的不是民主而是法治。  法治是什么?法治就是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法律之内人人自由,法律之外没有民主,法律之上没有权威。法律之上不许有权威,谁是权威?总统不是权威,法律才是权威。法律之外不要谈民主,法律之外的民主太多,民主就会成为灾难。  外国那些自由主义者也承认"国家是必要之恶",虽然它是讨厌,但它是必要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国家,哪有个人?所以守法是幸福的先决条件。你若是犯了法,不但破坏了自己的幸福,也破坏了别人的幸福。  (十二) 弘法  我们讲佛法,强调种因,种善因莫过于弘法。弘法贵能以"法"来供养众生,这叫做"法布施"。一切供养,以法供养最为殊胜,"法"是救心的。各位若是写文章,参加征文比赛,一晚上没睡觉,第二天上班铁定是无精打采。但你若是给禅刊写文章,虽然一夜未睡,第二天照照镜子,保证会容光焕发,这就是老子所讲的"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以"法"供养人,你会得到生命力。  真正的法供养,就是幸福的根源,功德最大。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而救人慧命,那是永恒的功德;救人一命,他可以活下去;救人慧命,他可以成佛。成佛之后,他可以照亮世间、照亮宇宙,他能散播安祥,所以这也是我们所讲的幸福的条件。你若是具备了以上这些条件,铁定会得到幸福。五、幸福的代价 --日行一善 周去一恶  我们都知道,付出是获得的前提,在想要获得的时候,必须要先付出一些代价。讲过了幸福的条件之后,再来谈谈幸福的代价是什么?幸福的代价就是"日行一善,周去一恶"。  参加童子军的小朋友都知道"日行一善",我们如果不能日行一善,那是很惭愧的。有人说"日行一善,很难",难在什么地方呢?他说"我家收入有限,没有多余的钱做好事"。《六祖坛经》讲"功德不在施钱",有钱布施固然很好,没有钱照样可以做功德。  我们日行一善,怎样行呢?在座有很多是女士,如果你每天买菜带个菜篮子,恢复三十年以前的作风,不用塑料袋,这就是一善。各位知道,我们太对不起天地了!地球在过去五千年来,还没有现在五年污染得厉害,再污染下去,我们就没有生存的空间了,我们是在自掘坟墓。大家或许说这塑料袋是小事,可是它埋在地下多少年都不会腐烂,植物因此而不能扎根,土地也变成了废土,如果再加以高温,它会释放出毒素。所以我们日行一善,人人都能做得到。  善事随时可做。我们坐公车,看到年纪大的,可以让位子,像我这样的年纪就够资格了。我不是要你让位子给我坐,而是告诉你"日行一善,随时都可以做得到"。  我最近在电视上看到两则报导:有一位老先生,原先身体很不好,他的儿女事业都有成就,他也不需要工作,闲得无聊,于是每天修补登山的道路。修补了一年以后,身体变得很健康,过去的慢性病都好了;而且跟一些老年人在山上搭个棚子,没事就用山泉水泡老人茶喝,既健康又享受,他每天都在修,愈修愈健康。如果他换个方式,吃饱没事干,只想睡觉,或许老早就死了。人若是不动,早晚会懒出毛病来。这位老先生他付出了心力,他获得了健康、获得了喜悦、获得了友谊,获得的还真不少。  我们要日行一善,尤其可在环保方面着手。各位看看今天的环境,快要变成垃圾国了,到处都是垃圾。  另一则报导说,有位老先生每天到山上去捡垃圾,因为登山烤肉的人留下了很多垃圾──罐头盒、铝箔包......等等,把山区都破坏了。这位老先生就拿个袋子去捡,他并不是求人知道,而是感觉人应该为社会、为大众做点有益的事。像这种都是不需要花钱,而能够日行一善的。  接下来是"周去一恶",一个礼拜去掉一点毛病。也许你会说"我没有毛病",那你是圣人,你不要叫我老师,我叫你老师好了!(众笑)人若没有缺点,那就是佛了。我们做一些善事,起码每天做一件,做两件功德更大,做三件......,那是多多益善;如能吻合"为而不有,善而不居",那就更是功德无量了。但我们要"去恶",很不容易啊!  我有个小孩,他没事爱抠鼻孔,我劝他不要抠,我说:"你抠破了表皮,细菌会从微血管进去,容易得鼻窦炎,最好用药棉沾点双氧水擦一擦。"我说:"你这个毛病能不能改?"他说:"能改。"过了一个多月之后,我问他:"这个毛病改掉了没有?"他说:"改掉了",说着说着又抠了。可见人要去掉坏毛病是很困难的。  我们要修正自己,必须先订个计划,逐步把这些坏毛病都改掉,我们才会活得幸福。如果不肯付出代价,也就得不到任何东西。好比你到超级市场拿点东西回来,你必须先付出代价;你若是不付出代价而拿了东西,那你就是犯法。所以要付出"日行一善、周去一恶"的代价,我们才会健康、才会喜乐,因为"为善最乐"。那两位修登山步道及捡拾山上垃圾的老先生,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他们的所作所为就是菩萨行。  很多人有宗教偏见,信佛教的就说别的宗教不好,信别的宗教就说佛教不好,这是错误的。神职人员他可以这样说,因为他靠这个吃饭,我们就不可以了;因为真正的宗教与艺术,都是人类的公产,不应该有门户之见。  我在电视上看到有个整形的医生,专门治疗小孩的兔唇,虽然他是个牧师,但我认为他就是个活菩萨。  有人说:"《旧约圣经》很不科学,说人有原罪,人刚生下来就有罪了,这简直太荒谬!"但人确实是有原罪的,因为人有思想就有好恶,有好恶就有我执,有我执就有占有欲,有占有欲就有支配欲,然后就会造业,这就是"罪"啊!  为什么叫"原罪"?亚当、夏娃住在伊甸园里,经过了无量的时间,也不穿衣服,两个人过得很好。等到吃了禁果以后,就发现你是女的,我是男的,你跟我长得不一样,我们两个没有穿衣服,感觉很难为情。在没有吃禁果以前,这些问题都不存在;吃了禁果以后,分别心就产生了。分别心一产生,就有了二元思想;有了二元思想,就有了矛盾;既有你我,就有了占有欲。  你说小孩有没有原罪?他有原罪!小孩一有知觉,他就不做好事。我的小孩三岁的时候,给他买个玩具,他玩腻了,就摆在床底下,问他:"还玩不玩?"他说:"爸爸!丢掉好了,这个没意思。"过两天,隔壁的小朋友来了,一动他的玩具,他马上动手打人家,说:"这是我的,你不能动!"就凭这一点,可以知道"人确实是有原罪的"。  人的分别心,就是原罪的基因,就是"无始无明"。人若是没有分别心,耶稣的理念就可以实现了,他说"我的旨意行在地上,就如同行在天上",确实是如此。佛教叫人"离分别","离分别"就是"灭原罪"。《旧约》讲"亚当与夏娃",或许只是一个寓言,不一定真有这两个人,但是它说明了人的分别心、自我意识、自我执着、人的占有欲、支配欲、人的二元思想是不对的,是破坏幸福的毒素。当我们了解到这一点以后,我们就会常常找自己的毛病,想办法修正自己的缺点,而不要找别人的麻烦,不要看别人的缺点,我们活得会愈来愈快乐、愈来愈好。六、幸福的能源 -- 爱与慈悲  接下来讲幸福的能源。我们思索一个问题,会消耗能量;我们完成一件工作,也会消耗能量;要获得幸福,当然也需要找到能源。比方说你有一部汽车,如果没有汽油,那还不如牛车呢!  什么是幸福的能源?就是爱与慈悲。  今天世界上凶杀、仇杀、绑架、勒索、金光党、骗子、夫妻反目、家庭破碎的事件层出不穷,都是由于缺少爱。爱就是牺牲,爱就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爱是道德的根源。没有爱,就没有创造;没有爱,就没有道德;没有爱,就没有生命。这话怎么讲呢?  我们看历史上最大最凶猛的动物是恐龙,它体积大、力量大、食量大,但它绝迹了。有的人说"恐龙是因为冰河期而绝迹",这个说法不一定全对;跟恐龙同期而遗留下来的动物、植物还很多。有人说"是陨石造成的",那也不对!人类比恐龙更脆弱,人类能留下来,恐龙为什么不能留下来?因为恐龙缺少爱心。恐龙在肚子饿的时候,觅食很困难,连它的幼儿小恐龙都会吃掉,它连最基本的爱都没有,所以它绝迹了。  爱是生命。所有生命能够延续的主因是爱,你看现在的淡水河畔环境多么恶劣,污染多么严重,但是很多水鸟在那里孵卵、在那里哺育幼鸟,这也是因为爱。  爱是生命的动力、生命的根芽,也是人的天性。夫妻之爱,应该是夫妻两个人生命的融合,而不是世俗所谓的"夫妻做爱,就叫爱",这个不是爱,这叫本能。本能有没有错?没有错!这是天赋予人的,但是你若违反了中道,那就错了。爱,为什么是生命的根源呢?如果母鸟不爱小鸟,老虎残暴得连小虎都吃的话,现在恐怕老虎也绝迹了。  爱也是道德的源头。《中庸》上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什么叫做君子?就是有自尊、有尊严的人,他的道德是从夫妇开始。而人类的进化,由草昧进入文明,由浑浑噩噩进入大清明的人类社会,也是从夫妻开始。因为没有夫妻以前,只知有母,不知有父,这样的社会谈不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有了夫妻之爱以后,才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父子有亲、夫妇有义,所以爱也是道德的根源。  道德的总纲就是智、仁、勇,人类的智慧是由爱产生的。各位知道爱迪生只受过两年家教,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他的智慧哪里来?是来自于他爱研究。有一次他在火车上做研究,不小心把黄磷掉在地板上,地板烧了起来,车长一怒之下,打聋了他一只耳朵,但他还继续研究,他不是被人逼迫着研究,也不是为了要赚钱,他是经由喜爱而研究,而产生智慧。于是他成了大发明家,发明了一千三百多种东西。我们现在用的电灯、看的电影、听的音响,都是他发明的,只不过当初发明的比较粗糙,现在是经过很多次改进的成果。例如电灯,他发明的是用碳丝,后来改用钨丝,虽然他没有发明日光灯,但是如果没有他先发明碳丝做电灯,今天可能还没有日光灯。他的发明是为兴趣而发明,工作本身就是喜乐。  我们再看瓦特做实验时,常常忘了进食与睡眠,晚上家人给他准备了两个鸡蛋,旁边有个煤油炉子,家人关照说:"你夜里饿了,就把煤油炉点上,把两个鸡蛋丢进去煮熟了吃。"第二天清早,感觉有点饿了,准备吃鸡蛋充饥,结果发现锅里煮的是他的怀表。孔子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所以对一个全神贯注工作的人而言,工作的本身就是享受。  我们读《儒林外史》,王冕画的荷花,居然能把蜜蜂、蝴蝶都吸引来。王冕原是一个牧童,只因他对荷花的挚爱,而成为大艺术家。他看到雨后荷花的清纯姿容,雨珠滴在荷叶上的晶莹婉转、一尘不染,他感觉由衷的喜爱,连做梦都会梦到。于是他先拿棍子在地上勾描,给人家放牛赚的一点零用钱,拿去买颜料、纸张来画荷花,最后成了大画家。这也是因为爱才产生出智慧,终于成功的例子。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的国学大师,他读书常常不睡觉。他说:"我只要读书,就会得到生命力的泉源。"有一天读到天亮,他姐姐端来一碟白糖、一碟年糕。他说:"好!你先放在那里,我边看书边吃。"等一下他姐姐来收盘子时,发现他满嘴发黑,吓了一跳,会不会是食物中毒啊!再仔细一看,一碟白糖原封未动,那碟年糕已经蘸着墨汁吃完了,这就是发愤忘食、心无二用。  很多读书人讲"中国人的诚,是孔圣心法",那没有错!"诚"是什么?"诚"是知、情、意的合一,把你全部的感情,投入你的真理智,在那一点上坚持下去,就会产生意志力。那种真爱的意志力是很大的,超过练瑜伽术的意志锻炼。  西方学术的知、情、意是分开的,中国学术的知、情、意是合一的,这个合一的知、情、意就是"诚"。"诚"的动力根源,就是一个爱── 真爱、热爱。西方所谓的"哲学",就是"爱智"。真正的爱,才是我们幸福的根源,它可以发挥生命中应有的价值与意义,贡献给社会,贡献给人群。爱的本身就是一种道德、一种勇气,爱会使胆小的人变成胆大。  过去有一个同事和我住在同一间寝室里,他胆子很小,每次要等我回来,他才敢进屋里去。因为那个时候没有电灯,点的是桐油灯,我若是没有回来,他一个人不敢进去,怕鬼啊!过了一个时期,他交了一个女朋友,去约会必须要通过一个公墓,那个地方鬼多不多?他老兄只要小姐一约他,他是准时报到。因为那个时候谈恋爱,不像现在那么公开,都是悄悄的、趁没有人看见的时候约会,免得人家风言风语,所以他都是晚上去,回来大多是半夜了,必须一个人通过那个墓地。我问他:"怕不怕鬼啊?"他说:"什么鬼?哪里有鬼!"(众笑)所以爱也能产生勇气。  大家都知道二十四孝里的黄香打虎。黄香小时候不乖、不睡觉,他妈妈说"老虎来了",他就赶快盖着被子睡了,他是怕老虎的。有一天,爸爸带着他去打柴,突然来了只老虎,把他爸爸叼走了。他那时候才八岁,拿着斧头就朝着老虎屁股上砍了一家伙,老虎丢下他父亲就逃跑了。为什么?因为突然的袭击,是老虎所没有料到的。黄香回到村子里,别人问他:"你平常最害怕老虎,一听说老虎,你就不敢哭了,为什么你敢去砍老虎呢?"他说:"我爱爸爸!我不能让老虎把我爸爸叼走。"所以爱也是勇气。  基督教讲"神爱世人",耶稣说"爱你的敌人",佛教讲"冤亲平等"── 仇人、恩人,你都要爱他,所以爱才是我们幸福的泉源。如果家庭没有爱,它就不是个完整的、温馨的家庭。爱你该爱的,不管他是好是坏,也不管他合不合你的意。一般人常犯的毛病,大都认为人家不合我的意。但是你反省一下,你又合过谁的意呢?你一辈子也没合过几个人的意,却要求别人合你的意,这是暴君思想,这是不对的。如果要求父母合我的意,才孝顺他们,那古代的舜对瞽叟,就不会那么孝顺了;舜的孝才是大孝。  孝是因为爱他的父亲,慈是因为爱他的儿女,智慧是因为爱他的知识,勇是因为不让别人破坏他所爱。懂得真爱,才会自尊自重,只有爱才能长久,只有爱才能和谐;只有爱才能发挥自己生命的潜力,创造自己生命的价值。  为什么讲"慈悲"呢?慈悲是爱的升华。爱是有条件的,爱是有等级的,爱是有步骤的,爱我自己的国家,再爱别人的国家;爱我自己的爸爸妈妈,再爱别人的爸爸妈妈;这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杨子为我,看起来杨朱这个人只管自己,别人的事我不管,社会的事我也不管,好像连皇帝都不要了;照现在的说法,就是不尊重国家、不尊重政府。其实人人若都像杨朱那样,国家就会富强。杨朱有一句话说"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 纵使拔掉我一根汗毛对全天下有益,我也不干。他下面还有一句话说"举天下富于一身而不取"── 你把天下的财富都给我,我也不要。这是极端个人主义,若人人都能照顾自己,照顾得很好,这个国家就会富强,为什么?因为社会没有垃圾,社会没有包袱,当然就富强。  佛的爱是慈悲。什么是慈?就是予众生以乐;什么叫悲?就是除众生之苦,给予众生以欢喜、快乐与幸福。  观音菩萨是无缘大慈(缘就是条件),无条件的同情。对于众生烦恼痛苦,都会同情,不因为认识你,也不因为你是我的什么人,都一概同情。  什么是同体大悲呢?你长一个疮,等于是长在我身上,而感同身受,这就是同体大悲。  像这样的人,他不但赢得幸福,而且会赢得永恒。  观音菩萨,他是无所不在,法身遍虚空,从中国到东南亚,没有一个国家不供奉观音,甚至可说是遍及全世界。  我们了解"爱是幸福的动力",家庭充满了爱,家庭一定会温馨、和谐、完整;社会充满了爱,就没有凶杀、仇杀,没有绑架、勒索、金光党,没有了这些事,社会就是一个祥和的社会,是一个温馨的社会。如果人人献出爱心,社会就是天堂,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先进国家。  反过来说,我们若缺乏爱,也就没有创造幸福人生的动力;我们若没有爱,就是一个冷漠无情的人。一个冷漠无情的人,不会很健康,也不会是天才;天才都是情感丰富、热情洋溢的。所以要想活得健康幸福,就必须充满爱心,充满爱心再进一步升华,到了大慈大悲,我们才能够创造幸福的生活,也才能为人类带来永恒的希望。七、反省的要项 -- 去除幸福之贼  最后,我们要讲幸福之贼,也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反省的要项"。反省什么呢?反省一下幸福之贼。为什么叫做幸福之贼呢?因为这些因素足以破坏我们的健康、破坏我们的人际关系、破坏我们的良心道德、破坏我们的幸福,所以称它们为幸福之贼。归纳起来,有哪些因素呢?  (一) 虚伪  虚伪的因,必得幻灭的果。有些人活得很虚伪,他见了你,满脸笑容,但却只是皮笑肉不笑,面笑心不笑,明明心里很恨你,却是满脸堆欢、曲意奉承,这就是虚伪。人生已经如梦幻泡影般地不真实了,他再给加上一点虚伪,这样的人只有活在虚假之中、活在卖不掉票的表演当中,他不但不幸福,而且很可怜。  (二) 愚迷  就是愚昧加迷信,愚迷的人善恶不分、是非不明,也弄不清楚正邪,这样的人怎么会幸福呢?先说迷信吧!很多人去拜拜,求佛祖保佑,老实告诉各位,除非你具备了这个条件,种了善因,否则不管是上帝或佛祖,他都不会保佑你、不会给你特权的。  过去大家乐盛行的时候,很多菩萨、神像都倒了楣,怎么说呢?大家一窝蜂地去求明牌,结果有些并不灵,为了泄忿,就把菩萨像的耳朵削了、把神像的手砍了出气,这菩萨不是倒了楣吗?他又没招谁惹谁,这叫做迷信。  人不种因只求果,不耕耘只求收获,不付出只要获得,这完全不合乎宇宙法则。  大宇宙的主宰,我们不论叫他上帝也好,叫他佛祖也好,他是依循因果律的。人不要迷信,不要不种善因,只求神佛保佑;佛不是特权、不是霸道,佛是讲"因果法则"的。所以你具备了幸福的条件,不信佛,你也会幸福;不过不信佛,你也就找不到幸福的条件,真正幸福的条件就是佛法。佛说的"成佛的方法",不是所谓真理,宇宙当中没有什么东西叫做真理,都只是一种方法。所以我们刚才讲了半天,也不是在讲真理,顶多只是方法而已。  其次讲到愚昧,愚昧就是罪恶,愚昧就是无明。佛经上说的"无始无明",就是愚昧。人从生下来就做错事,如果说人生的过程是探索的过程,这是正确的。因为人一生下来就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他只能慢慢地探索,尽管人类的历史有几千年,但他还在探索,还摆脱不掉愚昧。  愚昧为什么是罪恶呢?记得多年前,我住的村子发生一件事,台风过去了之后,有位妈妈看到地上掉了一根高压线,就跟她的小孩讲:"把这根电线捡回来,可以晒衣服。"结果小孩一捡,触了电,死掉了。这妈妈一看孩子触电了,赶紧跑去拉,结果也死掉了。可见愚昧是可以杀人的。  还有一个老太太,七八十岁了,一天到晚埋怨儿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她的儿子是将军,五十多岁,媳妇是教授,四十多岁,一直没有生儿子。那是三十几年前,医学还没有那么发达,老太太到处烧香拜拜求孙子,结果媳妇怀孕生产了,一家人充满了喜悦。孙子养到两岁时,却得病死掉了。老太太天天骂他儿媳妇,为了上班赚钱,牺牲了孙子,儿媳妇也只能忍气吞声,家里的保姆忍不住说:"老太太!你不要骂你媳妇了,你自己负点责任吧!医院里说你孙子的病是你传染的,说你有肺病,你天天嚼饼干喂孙子......",结果老太太到医院里去问,孙子的确被她传染了肺病,病发身亡。老太太回到家就上吊死了,因为受不了惭愧、懊恼、难过的折磨。是不是老太太杀了自己的孙子?不是!是愚昧断送了全家的希望和可爱的幼儿。所以人不可以愚昧。  现在一些落后的部落里还有吃人族,这是愚昧;还有人见天不下雨就拜拜,这也是愚昧、迷信。  我在军中时,有个战士休完假回来,把眼睛给弄瞎了。原来是他害眼病,他妈妈帮他去求了一点香灰,往眼睛里洒,眼睛就看不见了。他妈妈的确是一番好心,过去他妈妈得胃病,吃了香灰,的确是好了,好得还很科学,为什么呢?因为他妈妈是胃酸过多,香灰是碱性的,吃了两次就好了。但是她不知道,这个眼睛是不能放香灰的!结果医院给他治疗,用眼角膜移植,还救回来一个眼睛。  所以说愚昧与迷信最足以破坏幸福,我们想追求幸福,就要摆脱愚昧、摆脱迷信。如果你照着佛经上说的去做,你不得善果,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你一定要如说而行,而不是磕头拜拜;磕头拜拜是没有用的,要照着佛说的去做。  (三) 吝啬  吝啬就是小气、刻薄,刻薄成家。自己有很多钱,死的时候一毛钱也带不走。做人不要太吝啬,该花的钱要花,对大家有益的钱要花,无谓的浪费,例如大拜拜的钱就不要花。既不吝啬,也不浪费,这才合乎中道。  (四) 依赖  依赖是一种坏习惯,不努力充实自己,老想去依赖别人,靠着托人情、送红包来谋取升迁,这不合乎中道。你不具备这个条件,勉强爬上去,最后还是会跌下来。应该脚踏实地的做人、做事,不要攀藤倚树地去依赖权势、亲友,一旦你所依赖的人垮台了,你也就跟着倒下。所以依赖只会破坏幸福。  (五) 懒惰  懒惰是许多人的通病。不愿下工夫,只想等运气,结果越等越倒楣,好运没有来,衰运倒来了。所以我们不要懒惰,要勤奋,下扎实的功夫,然后向时间讨回绩效,时间过去了,效果必须呈现出来。要爱惜光阴,用今天的努力,赢取明天的成功,而不要让懒惰夺走了我们的幸福。  (六) 恐惧  恐惧多半来自于我执,人的基本欲望是自我保存、是占有、是支配、是权利,基本欲望的伸张、膨胀,就妨碍了整体的进步与和谐。一般人活得很可怜,白天怕人,晚上怕鬼。  有一个人学打坐,他说:"老师啊!我一闭眼睛,就怕见鬼。"我说:"你不要害怕鬼,我告诉你,除了你以外,没有别的鬼,你就是鬼!"(众笑)因为鬼是怕人的,你若正大光明,没有害它的心,它跟你又没有仇恨,它不会找上你。你如果是个学禅的人,你周围都有磁场,会放射能量,你看耶稣像、圣母像、佛菩萨像周围都有光圈,那就是能量。现在气功很流行,学气功的人也讲能量、磁场,这就足以保护你了。道家说那是"护身罡气",所以你不用怕,一个心安无愧的人,他是不会心存恐惧的。  并不是说只有佛菩萨会发光,所有的东西都会发光,只是你看不到。等你心态好的时候,你就看到你家的暖瓶后头也会发光,盆景后面也有光,它的光是你投射给它的;所以你不要妄自菲薄、看轻你自己,你确实可以救人,你确实可以赐予人们安祥,安祥就是幸福。恐惧使生命萎缩,安祥使生命发皇。你上午的心态好,你就是佛菩萨;你下午心态变坏了,你就变成魔,这就是"轮回",也叫"变异生死"。如果永远保持自性的光明,你就跟佛一样,所以我们要扫除恐惧。  恐惧只会让人活在煎熬里、活在压缩里,我们虽然不强调"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但是人只要爱惜身体,保持身心平衡,是可以长命百岁的。你不用怕,凡是正直的人,没有被鬼打死的,只听说坏人有被鬼讨命的;是不是真讨命?也不知道,但起码良心在煎熬他。所以人应该扬弃恐惧,不要在恐惧的阴影里过日子。  (七) 虚荣  虚荣心就是爱面子,面子来自我执。若是没有我执,还要什么面子呢?要面子常常害死人,所谓"死要面子,活受罪。"  我刚到台湾时,租老百姓的房子住,房租很便宜,一个月只要给他三十斤大米,他就很满足了。那个时候老百姓吃的是地瓜干、地瓜丝,给他三十斤米,他非常高兴。我们租的那一家,不久之后被高利贷拖垮破产了。为什么借高利贷呢?因为大拜拜要大摆宴席来招待朋友,为了面子,宁可借高利贷来做拜拜,这就是虚荣。  很多人都有虚荣的毛病,明明家里很多衣服,下个礼拜要喝喜酒,再去买一件,买多了没处放,到了明年,式样又不流行了,再买一件,这就是虚荣。为了满足虚荣心,打肿脸充胖子,其实日子并不好过。所以虚荣心很不好。  《中庸》上说:"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凡事不要超越自己的能力,也不要超越自己的本分,如果超越了,就破坏了自己的幸福。就如刚才我讲的这一家,生活本来可以保持平衡的,因为借高利贷做大拜拜,就破坏了幸福,天天为债务烦恼,高利贷的利息很高,一家人忙了一年,只够缴利息。  有好几个放高利贷的朋友,我都劝他们不要干这事,这不好。我很感谢这几位先生都没有放了,不义之财,也会破坏幸福的。  有一个花莲的朋友向我抗议,他说:"老师每次讲因果,强调说错了话会招来烦恼,这我试过了,不错!但是恶有恶报,我不相信;有人贪污,结果他盖了大房子;我一天到晚循规蹈矩的,结果苦哈哈。"我说:"那我错了,我向你道歉,现在给你鞠个躬。"各位千万不要企图说服别人,本来无所谓服不服,但你若是想说服他,他就不服了。越说越不服,连自己的小孩都不要去说服他,勉强说服,反而会伤父子的感情。所以我向那位朋友道歉,要他以后不要相信我的话好了。  过了一个礼拜,他想想不对,到我家里来说:"老师!我这一个礼拜很烦恼,找不出原因来,胸口好像有块石头堵住,大概是老师给我鞠个躬使我受不了。我现在请求老师一件事,您坐着不动,我给您磕三个响头。"我看他很诚恳,就让他磕了。  我说:"我不大愿意捕风捉影,讲些没有通过实验的话。你到贪官污吏的家里去看看,你会感觉有股低气压,房子是豪华得很,但是坐在里面并不爽快,总有股想离开的冲动。尽管他家里的电灯光度是够了,但感觉上不但不柔和,反而很暗淡、刺眼。他家里虽然钱很多,可是他的儿子却当他面是一个面孔,离开又是一个面孔,所谓'阳奉阴违',你可以去试试看。"不久之后,他又来了,他说:"老师讲的千真万确,坐在那位朋友家里如坐针毡,比低气压还难过,好像坐在二氧化碳室里!"(众笑)  我为什么这么讲呢?这就是因果报应啊!有的报应是有形的,有的是无形的。无形的报应来以前,你会很难过。一个人无条件的难过,坐在家里也坐得很不安,这时候你就要反省。为什么有报应?因为那是恶有恶报啊!  一个修学安祥禅修得很好的人,朋友到你家里来,都不愿意走,说你们家怎么这么好,哪里好也说不出来,无形中会觉得有一股温馨感,令人身心都爽快。人的心能转一切,佛经上说:"心能转物,则同如来"。幸福的根种在你的心里,你能活在安祥里,你就一定会幸福;你若是活在虚荣里,那你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人不需要讲求面子,错了就认错,有多大的力量就表现多大的力量,用不着说"就是我今天不吃饭,也要把钱都送给你",这样是不合乎中道的。  所谓"中道",我再重复一句,就是自他兼利,无人受害。我们打交道,对你有好处,对我有好处,没有人因为我们的好处而吃亏,这就是做人的中道。用不着虚荣,用不着大拜拜,大拜拜你能得到什么呢?除了背高利贷的压力之外,你没有得到什么。当然搞大家乐也有人发财,但是发了财之后,倒楣了,为什么?他由魔那里得到了明牌,而魔是很难缠的,一点不如意,就要你的命。  广义的魔,就是拿自己的错误折磨自己;狭义的魔,就是恶灵── 非常凶恶的灵魂。的确有这种魔,你可不可能遭遇到呢?你们各位谁也遇不到,因为物以类聚呀!你跟他太不相同了。你想跟他做朋友,他谢谢,不敢高攀。他不会跟你做朋友的,他跟你做朋友很不自在;因为你坐在这个地方等于艳阳高照,充满了温馨,他受不了,他会熔化,所以驱魔最安全的方法,就是保持安祥。  (八) 不满  人之所以对生活不满,就是因为违背了中道,想念太多。人生的理念,从受教育以后就已经决定了,你不要去多想,只要按部就班地走,就行了。你不要想过去── 过去谁骂过我,过去谁对我好,那又怎么样呢?也不要想从一枚鸡蛋孵成小鸡,小鸡养大了卖掉买小羊,羊养大卖掉再买小牛......,别这样想。如果你没有这么多妄想,明天出门,你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如果你编织的幻想太多,明天一出门,遇到的跟你想的不同,你一定很失望,失望之余,你就会产生不满。你幻想着别人会对你好,到时候他对你礼貌不周到,进门来连杯茶都不替你倒,那样你会不满、甚至会生气。其实人家拿你当自己人,你要喝茶就自己倒嘛!若是人家没倒茶,你也生气,人家抽烟没有递给你,你也生气,那你未免太爱生气了!所以不满也是破坏幸福重要的因素。  如果你有太多的不满,人际关系不好,会活得很苦。人际关系不好的人,大部分是习惯于不满,对小孩不满,对先生也不满。先生高高兴兴的,累了一天回来吃晚餐,做太太的说:"你看你吃饭,还有声音,跟只猪一样。"她先生就吃不下去了。其实她先生是因为她做的菜特别好吃,在品尝美味,她不但不高兴,还说吃得像猪一样,这就是把内心的不满乱发泄,乱发泄就会伤害别人。  要知道"快乐的时间是现在,快乐的地点是眼前,快乐的方法是让别人快乐",这是快乐的真谛。你如果不让别人快乐,你就是不肯付出快乐;不付出快乐,你怎么能得到快乐呢?你使人人都烦恼,然后你一个人高兴,天下会有这种事吗?我想绝对没有。所以你要多奉献一点,用点脑筋叫别人开心,叫别人高兴,你才会开心,这是人们的自然反射嘛!  有人问我:"安祥禅的力量何在?"我说:"我们不要陈义过高,说是转凡成圣啦!见性成佛啦!我们只说你可以得到两种力量:第一个是亲和力,人际关系会改善;第二个是同化力,你修行得好,安祥度深了,谁接近你,谁就获得安祥,谁到你家来,都赖着不想走,这就是同化力。"你若是有亲和力、同化力,那是值得恭喜。你若是把不满装在心里,就没有同化力和亲和力了。  (九) 猜疑  猜疑是烦恼的根源。我讲个例子,有个朋友气呼呼的,我说:"你干嘛那么生气?"他说:"有两个人在骂我。"我说:"你怎么会知道呢?"他说:"这两个人在讲话,见我一进去,他们就不讲了,不是骂我是骂谁呀?"我问他:"不讲之后怎么样了?"他说:"他们站起来了。"我说:"人家如果见你来了,还照样讲话,那是目中无人,根本不把你放在眼里;你来了以后,人家不讲话站起来了,是对你有敬意,怎么说人家背后骂你呢?""哦!原来如此。"他恍然大悟。由此可见,猜疑会带来烦恼,猜疑会错怪人,凡是没有证据、没有事实、没有结论,就随便用猜想、用主观去下判断,那结果一定是错误的。  印度加尔各答附近有一座很高的塔,是用大理石建成的,大概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为了纪念一条狗而修建的。据说修建这塔的是一对贵族夫妻,先生是王子,太太是公主,养了一条忠心的狗。有一天,夫妻俩出去打猎,就叫这条狗来看守他们的小孩。打猎回来一看,小孩不见了,狗嘴上沾满了血,这对夫妻心里想:"大概狗把我儿子吃掉了。不错!我们回来晚了一点,大概狗肚子饿了,就把小孩当点心吃掉了。"盛怒之下,就把这条狗给杀了。狗在临死的时候,还趴在地上流眼泪,还摇着尾巴表示亲爱。狗被杀掉之后,他们忽然发现小孩从床底下出来了,小孩见了爸妈就说:"来了条大蟒蛇,我很害怕。"他爸妈问:"蟒蛇呢?"孩子说:"蟒蛇在后院被狗咬死了。"原来狗嘴上的血是大蟒蛇的血;小孩子不见了,是躲在床底下。夫妻俩这时的伤心、懊丧,真是无法形容。于是就建了一座很高的塔来纪念狗,而且请高僧念经超度,但遗憾却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所以说猜疑是很坏的毛病。我们交朋友不要猜疑,有疑惑、不清楚,可以质问,但是不要去猜;质问没有关系,猜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夫妻有误会,可以质问;朋友有误会,可以质问,一解开就没有事了。如果解开以后,还向他道个歉,那就更好了。好朋友之间,如果要猜疑的话,永远都会有遗憾,那是没有办法弥补的。试想把那个最忠心、拿性命来保护你儿子的好狗给宰掉了,你给它修个塔,又有什么用?所以猜疑会造成莫大的遗憾。如果我们想保有我们的幸福,使良心没有负担,不要猜疑。有事情不清楚,我们宁可打破砂锅问到底。  (十) 担心  担心为什么破坏幸福呢?担心是一个负面的祷告。你儿子很乖,礼拜天放假,骑着脚踏车和朋友去郊游,你在家里老是担心,你说:"我的儿子!不要撞上汽车啊!过马路的时候撞上汽车就惨了!"你等于是负面的祷告,万一祷告灵了,就会出车祸了。这就是多余的担心。平常教导孩子固然是有必要的,但不要担心。小孩不在眼前,好久没来信了,你就担心:"他生病了吧?要不要紧?"你这等于是在诅咒他。所以一个人不必要自找精神负担,尽管你是处处为别人担心,天天作负面的祷告,天天诅咒他,总有一天会灵的。可见担心会破坏我们的安祥,担心对别人也不利,不是爱他而是害他,所以不要担心,不要做负面的祷告。  (十一) 逃避  有很多人欠债,听到外面有人敲门,立刻就躲到厕所里去,同时告诉家人说:"你就说我不在家。"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杀了人自首,还可能减免刑罚,逃是逃不掉的啊!种瓜得瓜,有因必有果,你怎么逃得掉啊?你干脆讲清楚。人家要搬你家电视机,让他搬走好了,逃什么呢?还记得我家老大读初中的时候,他叫我给他请个假。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明天月考。"那期考怎么办呢?这就是逃避,逃避不但逃不掉,还要付出利息。什么利息啊?这件事情没有解决,永远有压力存在,多拖一天,你就多一天的精神负担;长痛不如短痛,是好是坏,马上解决,这不是很好吗?当然,有很多不光是借钱的问题,很多是逃避责任。  我年轻的时候,有一个朋友,他嘱咐我说:"某位小姐来找我,你就说我不在,出差去了。"为什么呢?因为那位小姐是他女朋友,肚子里有了小孩,想找他结婚,而他的女朋友又不止一个,所以很麻烦。我说:"你逃避责任,将来会出人命哦!"后来果然出了事。  一个人不可以乱种因,种因必得果,做些不该做的事,逞快意于一时,那不是幸福,那是不明因果,后患无穷。所以人不要逃避,做事要慎始慎终。我们有能力还多少钱,就借多少钱;没有这个能力,就不要借。有能力帮人家忙,就答应;没有这个能力,就不要答应,以免到时候做不到,又想逃避。  (十二) 残忍  我们看到报上所登的挫鱼,把鱼活活地刺死;我们还看见许多过境的候鸟,被整死的很多,这都是很残忍的行为。佛教中有一首偈"欲免世间刀兵劫,奉劝世人不杀生",你想活得好,也必须叫别人活得好;你若残害别人的生命,你就不可能有美好的生命。  我们不强调吃素,为什么?有些人做的是劳心的工作,高蛋白不够,影响健康;有些人做的是劳力的工作,热量不够,使不出力气。营养不良,不但工作效率不高,而且影响夫妻和谐。吃素是很好的,我们虽不主张吃素,我们也并不反对吃素,我们不勉强吃素,但是我们反对杀生。  (十三) 贪婪  贪婪就是不满足,总是感觉不够;贫乏易造成贪婪,贪婪是贫穷的特征。岳飞有句话说:"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则天下太平,国富民乐。"今天的说法就是:"商人不逃税,公务员不贪污,则国家一定富强。"逃税就是个大贪婪,这是违背良心,也是不守法。有收入的人,缴税是应该的,今天的六年国建计划做不下去了,为什么?逃税的人太多!政府收的税款,不到应该收税的一半。以这样的人心,希望建造一个富强康乐的国家,这是难乎其难的。  如果说,知足是富足的标志,那么贪婪就是贫穷的特征。贪婪的人不会建筑幸福家庭,他不具备幸福条件。贪婪只会制造苦恼,只会害了家庭,使你的家人丧失应有的荣誉,使你的儿女摆不脱精神压力。所谓贪污、逃税、卖假药......等等,都是贪婪的各种面貌,都是杀人不见血的。卖假药的人,更是直接的催命鬼,吃了假药,不但耽误病情,还会不幸死亡。尤其是卖假眼药的,点了眼就瞎掉了,这些对社会、对个人残害之大,是想象不到的。  (十四) 纵欲  夫妻之间,尤其是新婚夫妻,不要纵欲,要互相和谐。如果是真爱的话,两个人一拥抱就满足了。在欲界天的男女,两个人手握在一起就满足了。所谓"灵肉合一",两个灵魂溶成一个,没有比这个更崇高的爱了。若只想发泄,那是动物的本能。太重视本能的夫妻,是不会太调和的,因为他太主观了,他不会去留心别人的感受,也没有付出应有的关心,这是不对的。  纵欲也包括放纵食欲,有好东西就拼命地吃,东西是人家的,命却是你自己的。拼命地吃,病从口入,吃死了怎么办?  过去我有个朋友负责办外务,做公共关系,对外请客都由他安排,他是当然的陪客,今天吃这个,明天吃那个,他觉得很好。结果这个人没有活到五十岁,就蒙主宠召了,原来他是胃扩张和酒精中毒,最后血压高、心律不整,百病齐发,这是放纵食欲的结果。  春秋时代有个春申君,他纵欲的结果,腰都直不起来了,变成了人虾,好像虾子一样,历史上都有记载,这不是我瞎编的。所以人千万不能纵欲,吃饭就吃八分饱,既容易消化,又不会参瞌睡。你若是吃得太饱了,坐着就想睡觉;若在课堂上,固然对不起学生;在办公室里参瞌睡,也对不起主管,所以人不能纵欲。  纵欲还包括很多,有人看小说,一夜不睡觉;有人打电动玩具,忘记了一切;有人下围棋,也会废寝忘食,这都是纵欲。凡有所好,必有所执;有所执,就有所偏;有所偏,就有所缺;有所缺,就有所失。一定会耽误正经事,影响生活的幸福。  (十五) 牢骚  发牢骚就是埋怨,说长官对不起我,父母对不起我,朋友对不起我,兄弟对不起我,上帝也对不起我,反正我很可怜就是了,这就是牢骚。牢骚就是自我催眠,本来活得很正常,牢骚一发,会使自己变得很烦恼,越发牢骚越烦恼,这就是恶性循环。你如果不发牢骚,过去的已经过去,明天好好地干,付出今天、赢取明天,那必然明天会更好。你若是天天发牢骚,不但自己陷入痛苦、烦恼,而且散播心灵的低气压。对你的好朋友发牢骚,他不听不好意思,他听了也烦恼,结果你把烦恼传染给他了。安祥会传染,那烦恼也会传染。所以,人不要随便发牢骚,养成发牢骚的习惯,只会感召不幸,那是不好的。  (十六) 嫉妒  嫉妒就是肚量窄、不能容人,怕别人比你强。我小的时候住乡下,有个女同学,她家里有个亲戚从大都市回到乡下来,她就跟我说:"我表姐回来了,我真看不惯她。鞋跟那么高,也不怕把脚扭断了;嘴巴擦得那么红,像吃了人似的;头发卷卷的,像鸡窝一样......。"讲得要多难听,就有多难听。她是不是很古板呢?不是!她是嫉妒。我以为她是反对化妆、打扮这一套。过了几年,她也到都市升大学,放暑假回来,跟她表姐一样,高跟鞋、口红、烫得头发卷卷的。我说:"你以前不是说你表姐如何如何吗?"她低着头不讲话,还骂我:"死鬼!"好像是我错了一样。  一个人不要嫉妒,嫉妒不但给自己制造烦恼,也给别人制造烦恼。也不要怕别人发财,别人发财有他的因果,不必在鸡蛋里挑骨头,故意找一些毛病,不愿意承认别人的好处,久而久之让嫉妒破坏了你自己的幸福。  (十七) 傲慢  傲慢是魔的标志。佛经说"魔领十万八千众,跟帝释天打仗",魔怎么能打得过上帝呢?岂不是自不量力,但他很傲慢。傲慢十足是魔的标志,你看那些外道,都是很傲慢的;学正法的人,都是很谦虚的。傲慢会影响我们的安祥心态,傲慢会使别人远离我们,破坏我们的亲和力,所以不要傲慢,要谦虚。  (十八) 发怒  我曾经写了一首《杜漏歌》,随后怕别人不明白我的意思,所以又讲了一篇《杜漏》,说:"怒火能烧功德林"。你发了脾气之后,再去照照镜子,那里面根本不是你,而是魔鬼。人的相貌是会改变的,你生过气之后,你的祥和没有了,暴戾之气呈现出来了。你的呼吸不一样了,心跳的频率不一样了,吃东西的味道不一样了,走路的姿势不一样了,说话的声音不一样了,甚至办事的效率也大大地降低了。你若不相信,试试看就知道,绝对是如此的。你若是一生气,最重要的是安祥溜走了。安祥是不与愤怒同在的,所以千万不要生气。  "怒火能烧功德林"是说你生气的话,你过去所修的功德,统统没有了;你过去下的苦心,统统白费了,而且发脾气能招魔,因为魔感觉你与他同类了,物以类聚嘛!你若是沮丧,就会引鬼。  以前有一个童养媳,从小就被婆婆虐待,不给她吃好的,也不给她穿好的,她感觉到很痛苦、很沮丧,背着人就掉眼泪。附近有个吊死鬼,发现她有些像是同类,就打算找她当替身,自己好再去投胎。吊死鬼劝她说:"你看!这个窗户外面是花园,你只要头一伸进去,就到了花园,就解脱了。"童养媳不肯伸头,她只是沮丧,但还并不想死。吊死鬼就想法子找她的麻烦,把她煮的饺子一个个用棍子捣破,让她挨婆婆的骂,被鬼捉弄了几次之后,她终于上吊死了。这件事我没亲眼看到,是小的时候听我长辈讲的。  所以说我们不要生气,也不要沮丧,既不招魔,也不引鬼;既不培养怒气,也不培养怨气,久而久之,就能养成一股祥和之气。  (十九) 挑拨  所有宗教都是主张和谐的,挑拨离间、诽谤伤害是最缺德的事。  佛教有两舌、恶口的戒律,"恶口"是讲不实在的、难听的话,相当于诽谤伤害;"两舌"就是这边说一套,那边说另一套,伤害人家的和气,挑拨人家的感情,这种作为是很难维持幸福的。  在宗教界,也有这个教说那个教是魔,那个教说这个教的见解是错误的。其实,这都是少数无知、偏见的神棍在挑拨离间、在诽谤伤害。耶稣是圣人,孔子是圣人,老子是圣人,释迦牟尼也是圣人,我向你保证,上帝见了佛祖,绝对不会打架,因为上帝就是佛祖,佛祖就是上帝。  上帝有两种:一种是存在的上帝,上帝就是真理,真理无所不在,所以是存在的上帝;一种是修成的上帝,像印度的克里斯那,印度人都奉他为上帝,西洋人则奉耶稣为上帝。道家讲:"三清"── 太清、上清、玉清,太上老君就是上帝。上帝可说是无所不在,佛的法身遍虚空,都是同一个空间,所以说"佛是上帝",是修成的上帝。  修成的上帝跟原本的上帝有什么不同?没有什么不同。中国人的思想是"天人合一",就如同把一个水分子丢到大海里去,全大海都是那个水分子,它们不是相似,也不仅是相等,而是全同。所以佛经上说"不要认泡沫,要认大海",说"宇宙即我,我即宇宙"。  "宇宙即我,我即宇宙",这句话我花了二十年才消化,因为这句话不是理智、不是知识,而是要亲身到达,否则你怎么可能是宇宙?你要亲身到达啊!你若只是知道,那不关痛痒,就好比你在街上遇到朋友,问你:"吃饱了没?"你说:"吃饱了。"并不一定是真吃饱了。所以宗教界不应该有这种互相攻讦、互相排斥的言论,应该力求调和才对。  我们安祥禅不走宗教路线,我们欢迎所有的宗教都来研究安祥禅,因为文化是人类的公产,安祥是所有宗教的实质与生命。  没有安祥,什么叫做神?什么是灵的生活?什么叫三位一体?都只是说说而已。  有了安祥,才是灵的生活。  有了安祥,才是正受── 真正的受用,正确的感受。  有了安祥,才能使人活得幸福,无忧无愁。  有了安祥,才能进入不二法门── 有念即无念,无念即有念。  我们大家都知道"语言是思想的声音",没有思想,就没有语言。虽然我今天在这里给各位报告,但我心里确实没有杂念,因为你此刻的感觉和我一样,这就是不二法门。  任何宗教离开了"灵",都是假的。什么叫做"灵"?就是纯生命。宗教离开了纯生命,都是假的,都是迷信、反科学、反进化、反真理,所以我们的安祥禅欢迎任何宗教跟我们共同研讨、共同受用。我们不排斥任何宗教,不举行任何仪式,也没有什么禁戒,只有一条戒律,那就是"不可告人的事断然不做",做了心就不安;"不可做的事断然不想",因为妄想会污染心灵,增加无明,使你的心变得很黯淡,活得不光明、不磊落,死了还怕阎王。如果你不做不可告人的事,将来见了阎王,大家是好朋友,怕他干什么?他也许还请乐队来欢迎你,这不是笑话啊!有很多大修行人,临死的时候听得到音乐,有一部书叫《净土圣贤录》的,上面就有很多的记载。  "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各种修行都是靠自己努力,而不要去诽谤别人。  (二十) 赌博  我所讲的赌博,包括买投机性股票。有人说:"我听老师的话,没有买股票,结果少赚了多少钱。"没错,你是少赚了钱,但是你保住了命。一个人不要太健忘,辛苦钱虽然来得困难,但是可以保有;投机钱来得容易,保有却很困难,而且容易造成你的堕落。  我家附近有个人,炒股票赚了不少钱,买了名牌汽车,换了洋房,太太也换了个年轻的;西装上午穿一套,下午又穿一套,神气得不得了。转眼之间,股票跌垮了,房子、车子都抵了债,太太也走了,因为那是利害的结合,一旦利害条件改变了,夫妻感情也没有了。所以夫妻之间要互敬互爱、互相包容,即使太太不漂亮,但她是跟你同甘共苦的伙伴,你不可以随便换太太,更不可以随便给孩子换妈妈,那是极为残忍、极不人道的事。因为赌博而破裂的家庭,比比皆是,所以最后一点我特别强调 ──不要赌博。八、幸福的升华 --成佛  今天讲的幸福之道,就是通往、到达幸福的途径,以及获得幸福的条件、幸福的代价、幸福的能源等等;而破坏幸福的因素,也就是我们应该反省的要点。最后我们要讲幸福的升华,也就是说我们追求幸福的目的,并不是以现在的幸福为满足,而是以永恒的幸福为目标。永恒的幸福乃是升华了的幸福,升华了的幸福叫纯幸福;纯幸福就是没有任何杂质或条件的幸福。升华是个化学名词,升华以后必然是精纯的。要得到纯的幸福是有条件的,谁能享受纯幸福呢?必须是修行达到纯生命的人才可以证得。  一般人的生命都不纯,不但有爱、恶、欲、喜、怒、哀、乐的七情六欲,还有嫉妒、不满、愤恨......等许许多多的毛病。我们要把这些原本没有的东西都扬弃掉,剩下最真实原本的,那就是纯生命。  有些人说"生命是凭空而来的,原来并没有生命",这个并不正确。无风不起浪,没有水,它就没有波浪,我们的生命绝对是永恒的。生命如果不是永恒的,我就是大妄语,我会得恶报。生命的确是不朽的,是不会人死如灯灭的。那我们真正的幸福,不应该以这几十年短短世俗的幸福为满足,而应该追求永恒的幸福。  什么是"纯生命"?生命升华了以后,就叫做"纯生命"。升华到什么程度?就是把生命提升到纯生命,也就是成佛。佛者,觉也,就是"纯知觉"。"纯知觉"就是不使任何东西停留在我的知觉里面,什么都有,但是什么都不许停留,这是《金刚经》讲的"无住生心"。我们眼睛可以看任何东西,但是不让任何东西停留,一停留,眼睛就报废了,就像照相底片一感光就固定了。我看你一眼,眼睛就只有你,不能再有别人了,那就是僵化。我们要保持永久的生命,就要使生命升华,觉性圆明。觉性圆明,并非可望而不可及的,你能保持现在的心态,就是生命升华的开始。现在我不讲话,你看你心里有什么?这就是"纯生命"──只有知,而没有所知。  当你有了纯生命之后,你就可以拥有纯幸福。什么是纯幸福?就是《涅槃经》讲的"常、乐、我、净";"常"就是永恒,"乐"就是喜乐,"我"就是自觉,不是"我思故我在",而是"我觉故我在"。这个"我"就是"空",佛法讲"空",不是讲空理;真正的"空",无量无限,因为"空",所以才天人合一,无所不在,否则就凭你一公尺几的身材能够天人合一吗?没这回事!到了纯生命的时候,就是天人合一,就是成佛,像克里斯那一样成了上帝。  我今天讲的话,是以前没有讲过的生命秘密。你到了纯生命的时候,必然拥有纯幸福。常──永恒;乐──喜乐;我──自觉;净 ── 没有烦恼、没有罪恶、没有污垢、没有不满、没有干扰,最后就无所不在。如来、应供、正遍知,无所不在,无所不觉,只有喜悦,没有烦恼;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没有相对,没有人来跟你比,只有一个最圆满的生命,到此才能说"我就是宇宙"。  没有我,才是大我,这是佛法的不二法门。无我,才是真我;证到真我之后,才有真幸福。所谓的"真我",就是"纯我";所谓的"真幸福",就是"纯幸福";"纯生命的我"与"纯幸福的纯我"是不二的。  今天跟各位讲的,虽然很平常,但却都是实话。谢谢各位。安祥禅 第二集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3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