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会这样干的。真的,这是我们做事的习惯。”一个正用干草喂着一群比利时栗色马的老妇人,听我复述往事后这样说。几个小时后,我把车开进了野餐区,这是一个有清澈小溪、种植着大片凤梨树的美丽地方。可我正为此次重返旧地一无所获而心情不佳。“对不起,小姐,我打搅你一下。”一对陌生人过来,他们正为自己的车钥匙被锁进了汽车而不知所措。“我可能替他们打电话请来锁匠?或许让他们搭我的车回城……”我想。于是我请他们上了我的车向城里开去。一路上,那位夫人向我介绍说,她丈夫是个植物学家,他们正一路旅行去北方收集蕨类植物。我们终于把锁匠从城里带回了野餐营地。锁匠工作时,他们夫妇和我则在露天餐桌边坐下共同分享我带的馅饼。植物学家兴奋地说:“您真好,您真肯帮忙。”我笑着回答:“这是我们做事的习惯。”接着就把当年的故事告诉了他们,并倾诉了寻找无着的懊恼。此刻,他的夫人甜甜地插上一句:“寻找?您已经寻找到了这里的‘习惯’。”●寻找正确有一位观光客轮的船长长年驾船在一条风景秀丽的滩险流急的大河上航行,20年来从未出过一次事故。一次一位记者听说了这位船长的经历后,就上船采访他。记者敬佩地问船长:“这条河水流这么急,真让人胆战心惊,可你20年来从未出过航行事故,那你一定是对河中的每一处险滩,每一块暗礁都了如指掌吧?”“不,我对这条河中的险滩和暗礁并不十分清楚。”船长的微笑回答完全出乎记者的意料。“你不清楚河中哪里有险滩和暗礁,那是怎么安全驾驶的呢?”记者惊讶地追问。“我为什么一定要知道险滩和暗礁在哪里呢?我只要知道河中深水在哪里,就足够了,因为在那些地方根本不会碰上险滩和暗礁。”船长从容地说。现实生活中虽然在正确的周围存在无数的错误,但你只需要寻找正确,却不需要将所有的错误实践。●盐一样的智慧有这么一个故事:老族长带领村民日夜兼程,要把盐运到某地换成大麦过冬,有一天晚上,他们露宿于荒野,星光灿烂。长者依然用祖先世代所传下来的方法,取出三块盐投入营火,占卜山间天气的变化……大家都在等待长者的“天气预报“,:若听见火中盐块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那就是好天气的预兆,若是毫无声息,那就象征天气即将变坏,风雨随时会来临。长者神情严肃,因为盐块在火中毫无声息。他认为不吉,主张天亮后马上赶路。但是族中另一位年轻人认为“以盐窥天”是迷信,反对匆忙启程。第二天下午果然天气骤变,风雪交加,坚持晚走的的年轻人这才领悟到长者的睿智。其实,用今天的科学解释,老族长也是对的,盐块在火中是否发出声音,与空气中的湿度相关。换句话说,当风雨欲来湿度高,盐块受潮,投入火中自然喑哑无声。●阳光和乞丐大概发现我在望他,乞丐回头看了我一眼,我急忙垂下自己怜悯的目光。过了一两分钟,我忍不住再次回头,发现乞丐也正回头望我,我们的视线碰到了一起,我想他大概是需要钱的,就从口袋里摸出一枚一角的硬币,起身追赶上他,仍进他随意抬起的铁罐里。铁罐空空的,这枚硬币落金发出清脆的一响。乞丐回过了头,有些诧异地看了看那枚硬币,又看了看我,眼神很怪。难到嫌少?谁知道接下来他竟将一角钱塞还到我手中,我一下子怔住了。只听到他说:“小姐,我来这儿是晒太阳的弥补是套钱的。”然后转身走了,在几十米外的草坪上,他将铁罐放在地上,很舒服地搭在另一条腿上,阳光洒在他脸上,一片安详自在。我的心有些颤动,为自己的狭隘脸红。难道一个乞丐享受阳光的恩赐时,也必须带着乞讨的心情吗?●要活在巨大的希望中亚历山大大帝给希腊世界和东方、远东的世界带来了文化的融合,开辟了一直影响到现在的丝绸之路的丰饶世界。据说他投入了全部青春的活力,出发远征波斯之际曾将他所有的财产分给了臣下。为了登上征伐波斯的漫长征途,他必须买进种种军需品和粮食等物,为此他需要巨额的资金。但他把从珍爱的财宝到他领有的土地,几乎全部都给臣下分配光了。群臣之一的庇尔狄迦斯,深以为怪,便问亚历山大帝:“陛下带什么启程呢?”对此,亚历山大回答说:“我只有一个财宝,那就是‘希望’。”据说,庇尔狄迦斯听了这个回答以后说:“那么请允许我们也来分享它吧。”于是他谢绝了分配给他的财产,而且臣下中的许多人也仿效了他的做法。我的恩师,户田城圣创价学会第二代会长,经常向我们青年说:“人生不能无希望,所有的人都是生活在希望当中的。假如真的有人是生活在无望的人生当中,那么他只能是败者。”人很容易遇到些失败或障碍,于是悲观失望,挫折下去,或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失掉活下去的勇气;或恨怨他人;结果落得个唉声叹气、牢骚满腹。其实,身处逆境而不丢掉希望的人,肯定会打开一条活路,在内心里他会体会到真正人生欢乐。保持“希望”的人生是有力的。失掉“希望”的人生,则通向失败之路。“希望”的人生的力量,在心里一直抱着美“梦”的人是幸福的。也可以说抱有“希望”活下去,是只有人类才被赋予的特权。只有人,才由其自身产生出面向未来的希望之“光”,才能创造自己的人生。在走向人生这个征途中,最重要的既不是财产,也不是地位。而是在自己胸中像火焰一般熊熊燃起的一念,即“希望”。因为那种毫不计较得失、为了巨大希望而活下去的人,肯定会生出勇气,不以困难为事,肯定会激发出巨大的激情,开始闪烁出洞察现实的睿智之光。只有睿智之光与时俱增、终生怀有希望的人,才是具有最高信念的人,才会成为人生的胜利者。●野樱桃我忽然记起小妹也爱吃野樱桃,五六岁时常缠着我要。我说;“你上过山顶么,好高好远哩,路上有坑坑坎坎,有刺条、乌梢蛇……你不怕么?”小妹摇摇头,表示她的勇敢。因家境困难,小妹只读两年书就辍学了,劳动中练就了一身胆量,能像小猫一样地爬树。我觉得对不起她,就说:“你也吃嘛。”小妹坚决地摇摇头。小妹天天跟大人出工干活,又帮妈做饭、打猪草、喂牛羊。我读高中,上大学,继而在市里中学教书。小妹很关心我,常常捎来桃子、梨子……春天里还捎话叫我回家去吃野樱桃,“今年的樱桃结得好稠啊,这东西捎带不得,哥回来吃个够吧!”小妹要出嫁了,到40里外的婆家去。正是暮春时节,父母拍来电报,要我赶回去送送小妹,但因为忙于组织毕业复习误了时日。算来今天是小妹回门的日子,总能见到她。但待我叩响家门,妈才告诉我小妹刚走两小时。妈妈说:“小妹走时全村人都来送她,可她哭着不走。她等你哩,她想你哩!”惹得我落了眼泪,小妹去的那条山路,蜿蜒消失在天边高高的山垭,我没有找到小妹的身影……妈妈还告诉我,小妹摘了一篮樱桃,用上好泉水泡着,说:“哥哥这次该回来哩!”我没赶回,樱桃也就坏了。我从此再也吃不到小妹摘的野樱桃了。我冒着细雨上山,去寻小妹的樱桃树。那些树上好像还留有小妹的温情,带露的樱桃格外的鲜亮,像小妹幼时的脸蛋。那碧绿叶儿上滴落的雨水,就像小妹多情的泪珠。我摘一颗放进嘴里,好甜好甜哟,但也略略有点儿酸味!●一杯牛奶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饥寒交迫的他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于是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然而,当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打开房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乞求给他一口水喝。这位女子看到他饥饿的样子,就倒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多少钱?”年轻女子微笑着回答:“一分钱也不用付。我妈妈教导我,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说完,霍华德-凯利就离开了这户人家。此时的他不仅自己浑身是劲儿,而且更加相信上帝和整个人类。本来,他都打算放弃了。数年之后,那位女子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医生对此束手无策。最后,她被转到大城市医治,由专家会诊治疗。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也参加了医疗方案的制定。当他听到病人来自的那个城镇的名字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霎时间闪过他的脑际。他马上起身直奔她的病房。身穿手术服的凯利医生来到病房,一眼就认出了恩人。回到会诊室后,他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来治好她的病。从那天起,他就特别关照这个对自己有恩的病人。经过艰苦的努力,手术成功了。凯利医生要求把医药费通知单送到他那里,他看了一下,便在通知单的旁边签了字。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她的病房时,她不敢看。因为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费她整个余生来偿还。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医药费已付:一杯牛奶。”(签名)霍华德-凯利医生喜悦的泪水溢出了她的眼睛,她默默地祈祷着:“谢谢你,上帝,你的爱已通过人类的心灵和双手传播了。”●一定要洗七遍上课时教授讲“WTO条款”,大家昏昏欲睡为了醒瞌睡,教授使出看家本领,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在日本打工的中国留学生,同其它留学生一样,在课余为日本餐馆洗盘子以赚取学费。日本的餐饮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行规,即餐馆的盘子必须用水洗上七遍。由于洗盘子的工作是按件计酬的,这位留学生一天累下来,也得不了多少工钱。于是他计上心头,以后洗盘子时便少洗两遍。果然,劳动效率便大大提高,他也因此受到老板的器重,工钱自然也迅速增加。一起洗盘子赚学费的日本学生便向他请教技巧。他毫不隐讳(huì),说:“你看,洗了七遍的盘子和洗了五遍的有什么区别吗?少洗两次嘛。”日本学生诺诺,却与他渐渐疏远了。日本人看人,有两个预先推定:一个,你是无罪的;另一个,你是诚实的。所以,餐馆老板只是偶尔抽查一下盘子清洗的情况。一次抽查中,老板用专门的试纸测出盘子清洗程度不够,并责问我们这位留学生时,他振振有词:“洗五遍和洗七遍不是一样保持了盘子的清洁吗?”老板只是淡淡地说:“你是一个不诚实的人,请你离开。”这位留学生走道大街上,愤愤不平,举起拳头对着日本餐馆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口号归口号,为了生计,他又到该社区的另一个餐馆应聘洗盘子。这位老板打量了他半天,才说:“你就是那位只洗五遍盘子的中国留学生吧。对不起,我们不需要!”第二家、第三家……他屡(lǚ)屡碰壁。不仅如此,他的房东不久也要求他退房,原因是他的“名声”对其他住户(多是留学生)的工作产生了不良影响。他就读的学校也专门找他谈话,希望他能转到其他学校去,因为他影响了学校的生源……万般无奈,他只好收拾行李搬到了另一座城市,一切重新开始。他痛心疾首地告戒准备到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在日本洗盘子,一定要洗七遍呀!”“这就是WTO的规则!”教授厉声棒喝。我们不禁悚(sǒng)然动容,睡意全无。●一分钟著名教育家班杰明曾经接到一个青年人的求助电话,并与那个向往成功、渴望指点的青年人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和地点。等那个青年人如约而至时,班杰明的房门大敞着,眼前的景象令青年人颇感意外──班杰明的房间里乱七八糟、狼藉一片。没等青年人开口,班杰明就招呼道:“你看我这房间,太不整洁了,请你在门外等候一分钟,我收拾一下,你再进来吧。”他一边说着,一边轻轻地关上了房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班杰明就打开了房门,热情地把青年人让进客厅。这时,青年人的眼前展现出另一番景象──房间内的一切已变得井然有序,而且有两杯刚刚倒好的红酒,在淡淡的香水气息里还漾着微波。可是,还没等青年人把满腹的有关人生和事业的疑难问题向班杰明提出来,班杰明就非常客气地说道:“干怀。你可以走了。”青年人愣住了,既尴尬又非常遗憾地说:“可是,我……我还没向您请教呢……”“这些……难道还不够吗?”班杰明一边微笑着,一边扫视着自己的房间,轻言细语地说:“你进来又有一分钟了。”“一分钟……一分钟……”青年人若有所思地说,“我懂了,您让我明白了一分钟时间可以做许多事情,可以改变许多的深刻道理。”班杰明笑了。青年人把杯里的红酒一饮而尽,向班杰明道谢后,开心地走了。一个人只要把握住生命的每一分钟,就一定会有美好的一生。●一封家信周末上午第二节课下课不久,一个被人称作“小广播”的女同学手里挥着一封皱巴巴的信,大声喊道:“娃子!谁叫娃子?信!一定是家信,快来拿呀!”她的语音一落,从城市里来的同学都笑开了:“哈哈,娃子?多富有诗意的名字啊!还蕴涵着浓厚的泥土气息。一定是个乡下人!娃子先生,快来拿信啊!”从农村来的同学一个个都抬起头,远远地望着“小广播”手中的那封信。可是,却没有一个人去接。在乡下,许多男孩都被父母叫做“娃子”,虽然这不是名字而是爱称,但听惯了,也没人觉着别扭。可现在不是在乡下,而是在大学的教室里,所以,那些曾经被叫过“娃子”的人没有一个有勇气公开承认自己就是“娃子”。信,在一些同学的手中传来传去,最后落在了讲台上。离讲台很近的座位上坐着一个瘦小伙,他早就关注着那封信了,他盼着教室里的同学早点离去。他左等右等,好容易等到教室里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时候,赶紧走上前去,一把抓过那封信,急忙拆开,只见信上写到:“娃子,今年咱这里大旱,大伙都到山上的水库挑水浇玉米地。你爹挑水时腿摔断了,大伙把他送去了医院。你妹决定不读书了,在家绣花挣钱给你爹治病,也好让你把大学读完。哦,没事的,不用担心,安心读你的书就是了。母亲。”可是当他把信塞回信封的时候,才发现信封上没写寄信人的地址。是不是还有另外的娃子?如果我拿了别人的信,岂不是误了大事?于是他把信又放回到讲台上。但是,他还是决定下午回家看看。回到家,他才知道,家里平安无事,父亲正忙着抗旱,妹妹还在上学,早出晚归,妈妈也里里外外忙个不停。这,使他的心放了下了,只字不提那封信的事,第二天一早便回了学校。可是当他回到学校,才发现班上有11个男同学请了假,其中有一个,过了一星期才回到学校。●一封中国人难以理解的信去年,我曾在美国爱荷华大学看到了一封信,那封信的复制件保存在这所学校已故的副校长曾工作过的房子里,那是一封让我们中国人难以理解的信。那位副校长名叫安.柯莱瑞,她是爱荷华大学最有权威的女性之一。很久以前,她的父亲曾远涉到中国传教,她成了出生在中国上海的美国人,所以她对中国人有着特殊的感情,她终身未婚,对待中国留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地关照他们,爱护他们,每年的感恩节和圣诞节总是邀请中国学生到她家中做客。不幸的事情发生在1991年11月1日,那是一见震惊世界的惨案。一位名叫卢刚的中国留学生,在他刚获得爱荷华大学太空物理博士学位的时候,开枪射杀了这所学校的3位教授,一位和他同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这所学校的副校长安.柯莱瑞也倒在了血泊中。1991年11月4日,爱荷华大学的28000名师生全体停课一天,为安.柯莱瑞举行了葬礼。安.柯莱瑞的好友德沃.保罗神父在对她的一生回顾追思时说:“假若今天是我们的愤怒和仇恨笼罩的日子,安.柯莱瑞将是第一个责备我们的人。这一天,安.柯莱瑞的3位兄弟举办了记者招待会,他们以她的名义捐出一笔资金,宣布成立安.柯莱瑞博士国际学生心理学奖学金基金会,用以安慰和促进外国学生的心智健康,减少人类悲剧的发生。他的兄弟们还在无比悲痛之时,以极大的爱心宣读了一封致卢刚家人的信。这就是我在她的房间里看到的那封信————柯莱瑞家人致卢刚家人的信致卢刚的家人:我们经历了突发的巨痛,我们在姐姐一生中最光辉的时候失去了她。我们深以姐姐为荣,她有很大的影响力,受到每一个接触她的人的尊敬和热爱————她的家庭,邻居,她遍及各国学术界的同事,学生和亲属。我们一家从很远的地方来到这里,不但和姐姐的众多朋友一同承担悲痛,也一起分享着姐姐在世时所留下的美好回忆。当我们在悲伤和回忆中相聚在一起的时候,也想到了你们一家人,并为你们祈祷,因为这个周末你们肯定是十分悲痛和震惊的。安最相信和爱和宽恕。我们在你们悲痛时写这封信,为的是要分担你们的悲伤,也盼你们和我们一起祈祷彼此相爱。在这痛苦的时候,安是会希望我们大家的心都充满同情,宽恕和爱的。我们知道,在此时,比我们更感悲痛的,只有你们一家,请你们理解,我们愿和你们共同承受这悲伤。这样,我们就能一起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持,安也会这样希望的。诚挚的安.柯莱瑞博士的兄弟们佛兰克/迈克/保罗.柯莱瑞1991.11.4读完这封信,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的心被深深的感激所包围。我希望所有读过这封信的中国同胞能和我一起感受这种情绪,学习这种高尚的情怀。●一个孩子告诉我们的有一个关于一位牧师的令人惊奇的小故事:他在一个星期六的早晨,打算在很困难的条件下准备明天讲道的内容。他的妻子出去买东西了。那天在下雨,他的小儿子吵闹不休,令人讨厌。最后,这位牧师在失望中拿起一本杂志,一页一页的翻阅,翻到一幅色彩鲜艳的大图画--一幅世界地图。他就从那本杂志上撕下这一页,再把它撕成碎片,丢在起坐间的地上,说道:“小约翰,如果你能拼好这些碎片,我就给你2角5分钱。”牧师以为这件事会使小约翰花费上午的大部分时间。但是没经过10分钟,就有人敲他的房门。正是他的儿子。牧师惊愕的看到小约翰如此快的拼好了一幅世界地图。“孩子,你是怎样把这件事做得这样快?”“啊,”小约翰说,“这很容易。在另一面有一个人的照片。我把它翻过来。我想如果一个人是正确的,他的世界也是正确的。牧师微笑起来,给了他的儿子2角5分钱。“你也替我准备好了明天的讲道。”他说,“如果一个人是正确的,他的世界也就会是正确的。”这个故事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如果你想改变你的世界,首先就应该改变你自己。如果你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会是正确的。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态度,当你抱着这种态度对待人生时,你的世界里一些问题在你面前势必要低头。●一个女市长的遗愿她仰卧在床上,肩背被高高的枕头垫起,可依旧呼吸困难。她嘴张得老在,脸像墙壁一样惨白。床前,静立着看护的人,大夫、护士、秘书、丈夫、念高小的女儿芳芳及揣着笔记本的记者。大夫俯下身仔细地听了她的心跳,然后,缓缓地立起身,抬腕看看表,向秘书投去一瞥,那意思是极明白的。难道她就这样地去了?真有点不敢相信。他本是精力充沛的女人。她还没有过45岁,在中级领导层中,她是年富力强的。她担任市长两年多来,使这个小小的江滨城市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整洁的市容,翻番的产值,还有兴修那为人所不齿却一刻也不能疏忽的公共厕所……她本不该这样早早地离去。倘若不是洪水陡涨,倘若不是堤坝决口……她要去了,就这样默默躺在自家的床上,室内,回旋着悲凉的哀思。她却不肯瞑目,眯缝的眼里透出一种光来,这是一种寻觅和切盼之光。张着的嘴微微翕动,似有话语交代。众人一阵迷惘。他们环视卧室,想找想些所需之物了却她的遗愿,以此慰藉这颗即将停止跳动的心。秘书递给她常年不离手的提包,那里装有她批阅过的各类文件,她却依然瞪着眼。大夫递过几粒药片。她还是瞪眼。是想得到点闪光的言语吧,记者将耳朵贴近她的嘴唇,却一无所获……大家失望了,谁能探索到这个市政府最高女官员的内心奥秘呢?她的丈夫默默地将女儿引至床沿,像是一种回光返照,她脸上有了生气,垂着的手缓缓移动,费力地攥住女儿的前襟,随后闭上眼睛,溘然仙逝了。记者轻轻地为她放平枕头。这时,他发现枕头下面压着一个绿皮笔记本。大家打开一看,里面是她的防汛日记,在最末的一页,醒目地记着一条:今晚要为芳芳钉扣子。刷――目光射向芳芳的衣襟:上面的衣扣已经脱落了两颗。大家记得,得天夜晚,女市长倒在洪水中了。泪,漫过众人的眼眶。他们看到了一个女市长的朗朗硬骨,也看到了一个母亲温柔的心。●一句话一辈子多年前,一个15岁的男孩来到杭州胡庆余堂做学徒。在去胡庆余堂的路上,他的小脚老祖母颤巍巍地送他,一路上只对他说了一句话:“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男孩记住了这句话。学徒很苦,每天要干十几个小时的活儿。清晨四五点钟就得起床,打扫屋里屋外的卫生,擦拭摆放在柜台上的器具,然后又要服侍师傅起床,帮他倒洗脸水。但是得到的报酬却很低,除了混饱自己的肚皮外就所剩无几了。有天凌晨,男孩在打扫卫生时发现地上躺着几枚钱币,面值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五元钱。他很需要钱,在身边没人的情况下,他完全有条件把钱占为己有,但他没有这样做;他把钱捡起来,天明的时候交给了师傅。这样的事后来发生过多次,每次师傅见他来交钱总是不置可否。在外人看来,他是一个笨小孩,做事一板一眼,不懂得变通。而且,有些学徒变着法子偷懒,他却不会。治咳嗽有一味药叫鲜竹沥,需要用火烤毛竹蒸出的水分。这是一件细致活,几两鲜竹沥往往要在火堆旁蹲上个把时辰。男孩就老老实实地烤,一点一滴收集,从来没想过往鲜竹沥中掺点水。如果按现在有些人的观点来看,这样的学徒成不了大气,他缺乏商人应有的灵活和世故。但他现在的身份是杭州某著名药厂的老总,他创出的名牌已热销了二十多年。他靠的不是灵活,而是诚信和戒欺。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多次提到他的小脚祖母。他说当学徒那阵清早捡到的钱币,都是师傅故意放在地上的,他知道原委已是多年以后。如果当时他把钱币放到自己的口袋中,他的人生肯定会是另外的样子。都说人生的关键只有几步,其实,人生最关键的话也只有几句。●一棵树两户人家的空处有一棵银杏树,枝繁叶茂,秋天来的时候,银杏的果子成熟了,颗颗粒粒地掉在泥地里。孩子们捡回一些,但都不敢吃,老人们说银杏果子有“毒”,不能吃。有一年,其中一户人家的主人去了一趟城里,知道银杏果可以卖钱,他摘了一大袋背到城里,结果换来一大叠花花绿绿的票子。银杏果可以换钱的消息不胫而走。另一户人家主人上门要求两家均分那些钱,他的要求当然被拒绝了。于是,他找出了土地证,结果发现这棵银杏树在他划定的界限内。于是,他再一次要求对方交出卖银杏果的钱,并且告诉对方这棵银杏树是他家的。对方当然不认输,他从一位老人那得知,这棵银杏树是他的爷爷当年种下的,他也有证据证明这棵银杏树是他的。两家闹起纠纷,反目成仇。乡里也不能判断这棵树是谁的,一个有土地证,但证件颁发时间已久,土地已调整多次了。一个有证人证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自古使然。于是,两人都起诉到法院。法院也为难,这是一件棘手的事请,于是建议庭外调解。但两人都不同意,他们都认为这棵银杏树是自己的,为什么要共有这棵树。案子便拖下来了,他们年年为了这棵银杏树吵架,甚至斗殴,大打出手。这样的故事延续了十年。十年后,一条公路穿村而过,两户人家拆迁,银杏树被砍倒。这场经历十年的纠纷终于在银杏树的轰然倒下后结束了。为了一棵树,他们竟然争斗了十年,三千多个本来可以快快乐乐的日日夜夜,难道不比一棵树重要?为什么不去种一棵树呢,十年后,树苗完全可以长成一棵大树。想来真的可怕,有时一个人为了得到某一种东西,往往会失去自己更重要的。●一粒沙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参加长跑比赛的选手每天都在赶路。有一次,在走过一片砂滩时,鞋子里灌满了砂子,他匆匆把鞋子脱下,胡乱地把砂子倒出,便又急急地继续奔向前面的路程。可是有一粒砂子仍留在他的鞋里,在他以后的路程中,那粒砂子磨着他的脚,使他走一步,疼一步。但他并没有停下来把鞋子脱掉,抖出那粒磨自己脚的砂子,而仍是匆匆前行,因为他担心日落西山时赶不到住宿地。于是,在痛苦中他终于赶到了那个地方。天晚了,疲乏的他忘了脱去鞋子取出砂子便沉沉入睡了。而第二天,天刚微亮他便急急启程,奔向新的目标。就这样,他便在痛苦中疲惫,又在疲惫痛苦中启程。直到有一天,在离终点不远的地方,因脚痛难忍,他不得不止步,最后放弃了比赛。当被懊丧、痛苦包围着的他忍着揪心的痛把鞋脱掉时,他发现让自己痛苦了几天并放弃比赛的竟仅仅是一粒砂子!●一美元与八颗牙1962年7月,在美国西北部一个叫本顿维尔的小镇上,一家名为沃马特的普通商店开业了,店主是44岁的退伍男子沃尔顿。30多年后的今天,沃马特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商业连锁集团。在2000年《财富》500强排名中,沃马特以1668亿美元的营业额名列第二。沃马特创下了一个商业奇迹。我对沃马特连锁店的最初认识还是十几年前在国外生活时。那时中国还没有超市。当我第一次走入沃马特连锁店时,先是被它巨大的面积所震惊,继而为它的便宜价格所打动。同样一件商品,沃马特的售价至少会比其他店便宜5%,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每一个售货员的微笑,那样亲切自然。此后,每次去美国,我都会选择去沃马特店购物,享受一个消费者内心的满足。后来我才知道,沃马特经营宗旨之一便是“天天平价”。老板沃尔顿常常告诫员工:“我们珍视每一美元的价值,我们的存在是为顾客提供价值,这意味着除了提供优质服务外,我们还必须为他们省钱。每当我们为顾客节约了一美元时,那就使自己在竞争中占先了一步。”为了不愚蠢地浪费一美元,沃尔顿亲身垂范。他从不讲排场,外出巡视时总是驾驶着最老式的客货两用车。需要在外面住旅馆时,他总是与其他经理人员住的一样,从不要求住豪华套间。为了赢得这一美元的价值,沃马特实行了全球采购战略,“低价买入,大量进货,廉价卖出”。沃马特中国采购总监芮约翰每到一地,都要察看各家商店,认真比较价格,选择合适商品。他对我说,中国商品的质量近年来有大幅提高,沃马特在中国的采购额也在逐年增加,今年将达到40亿美元。价格与服务是沃马特赢得竞争的两个轮子。已在中国工作了5年的芮约翰说:“你知道我们有一个微笑培训吗?必须露出8颗牙齿才算合格。你试一试,只有把嘴张到露出8颗牙齿的程度,一个人的微笑才能表现得最完美。”我不禁回想起初识沃马特时的印象,原来售货员那一颦一笑都有着如此严格的规定。做生意自然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实现最大化的目标则要从最小化的具体行动开始。经营节约一美元与微笑露出8颗牙,抓好每一件这样的小事,企业方能砌就通向成功的阶梯。●一片雪花的重量“告诉我一片雪花的重量。”一只知更鸟问一只野鸽,野鸽的回答是“微不足道”。“那么让我来给你讲述一个不平凡的故事。”知更鸟说道,“我飞落在一颗冷彬的树枝上,紧挨着树干,这时下雪了,小瓣小瓣的雪花缓缓降落,我无事可做,于是就数落起了飘落在我栖息的树枝上的雪花,确切的数字是141254,当又一片你所讲的微不足道的雪花飘落在树枝上时,枝条折断了。”说完,知更鸟便飞走了。鸽子沉思了一会,自言自语道:“兴许只差一个人的力量,和平就会来临了。”我们平时所付出的一点一滴的努力,不正像一片片看似微不足道的雪花吗?它毫无声息地降落,积累,沉淀。急近功利的人看不到切实的成效,会认为所付出的得不到回报而轻易放弃,那么,成功之门永远不会向他敞开。相反如果能坚持不懈,在不知不觉间,一点一滴的积累就会有成果出现。也许,就是那一片雪花,便能找到开启胜利之门的钥匙。●一切皆有可能1895年,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凯文勋爵断言,比空气重的飞行器不可能出现,于是英国人永远失去了飞机发明者的殊荣。可是现在,只要你愿意,任何人都能乘坐飞机在蓝天白云间自由翱翔!先进航天飞机更是挣脱了地心引力的束缚,频繁往返于太空和地球之间!而所有这一切,只因为年轻的莱特兄弟在无数次的失败之后,仍然坚信“一切皆有可能”。1943年,美国IBM公司董事长托马斯·沃森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宣称:5台计算机足以满足整个世界市场。直到1977年,美国DEC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肯·奥尔森还很有把握地对记者说:“没有理由相信,哪个人会把计算机放在自己的家里!”所幸的是,伟大的电脑开拓者们并没有放弃成功的希望,更没有被权威人士那些“不可能”的蠢话吓倒,他们也和莱特兄弟一样,坚信“一切皆有可能”。现在,仅IBM一家公司每分钟就有50台电脑滑下生产线!而电脑在城市上班族的眼里只是一件普通的家用电器而已。古今中外,因为坚信“一切皆有可能”,有多少失败者振翼再起、绝处逢生;而因为感到“那绝对不可能”,有多少曾经的成功者徘徊不前、功亏一篑!所以,如果你想成功,请时刻坚信:一切皆有可能!●一束鲜花改变人生乔治是华盛顿一家保险公司的营销员,为女友买花时认识了一家花店的老板——本,但也只是认识而已,他总共只在本的花店里买过两回花。后来,由于为客户理赔一笔保险费,他被莫名其妙地以诈骗罪投入监狱,他将要坐20年的牢,闻此消息,女友离他而去。面对从天而降的灾难,乔治悲愤不已,女友的离去更让他痛苦不堪,只在狱中过了一个月,乔治便感到要疯了。就在他郁闷难耐时,有人前来看他。乔治在华盛顿没有一个亲人,因此实在想不出来者是谁。在会见室,他不由得怔住了,原来是花店的老板,他给乔治带来了一束鲜花。虽然只是一束鲜花,乔治却从中感受到人世的温暖,希望之火开始在他的心头重新燃烧,他安下心来,在监狱里大量读书,钻研电子科学。6年后,乔治提前获释了。他先在一家电脑公司做雇员,不久自己开了一家软公司,两年后,他身价过亿。成了富豪的乔治去看望本,却得知本已于两两年前破了产,一家人贫困潦倒,举家迁到了乡下。乔治对本说,是你的一束鲜花使我留恋人世的温暖,给予我战胜厄运的勇气,无论我为你做什么,都不能回报你当年对我的帮助,我想以你的名义,捐一笔钱给慈善机构,让天下所有的人都感到你的博大的爱。此后不久,乔治果然捐款成立了“华盛顿——本陌生人爱心基金会”。一束鲜花竟然如此神奇,他给绝境中的乔治带来了希望,重新点燃了他生命的激情。事实上,这个世界上的许多悲剧都源自于爱的绝望。对一颗冰冷的心灵来说,最大的可能就是自甘堕落,正是那一份回报本的强烈愿望,成了乔治努力向上的强大动力。原来,不经意的馈赠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一条道走到底她说她只是卖茶水的,也永远是个卖茶的。1987年,她14岁,在湖南益阳一个名叫衡龙桥的小镇卖茶,1角钱一杯。因为她的茶杯比别人大一号,所以卖得欢。没人清楚1角钱一杯的茶水一天下来她究竟能收成几何,大家看到的,只是她总在欢天喜地忙忙碌碌。1990年,她17岁,原来的同行要么嫌卖茶收入太低而早早鸣金收兵了,要么赚点钱赶紧转行另谋出路了。唯有她,还在卖茶。只是,她不再在小镇上卖了,而把摊点搬到了益阳市里,卖当地特有的“擂茶”。擂茶制作起来很麻烦,但也卖得起价,小杯3元,大杯5元。而不管大杯小杯,她的杯又是比旁人的大小杯都要胖一圈。所以她的小生意又是忙忙碌碌。1993年,她20岁,居然仍在卖茶。不过卖的地点又变了,在省城长沙,摊点也变成了小店面。屋子中央摆一根雕茶几,客人进门,必泡上热乎乎的茶请你品尝。客人尽情享受后出门时,或多或少掏钱拎上一袋两袋茶叶。不知我们中间能有几个人能把一杯茶水坚持卖十年之久?她做到了。长达十年的光阴她始终在茶叶与茶水间打滚。只是,她已经拥有37家茶庄,遍布于长沙,西安,深圳,上海等地。这是1997年,她24岁。她的名字叫孟乔波,我认识她是在2003年10月16日。她递给我的名片,我仔细看了,我发现那上面印有香港和新加坡的茶庄地址。她果真已经把茶庄开到海外去了!面对我采访时的一连串发问,她只有一句话:成功没什么秘诀,仅仅需要一条道走到底。●一弯腰就是一生这个题目,其实是诗。是我读《诗刊》时,从字缝里摘下的一句,也是形象而真实的一种写意。一弯腰就是一生。弯腰之际,或耕耘、或获取、或谦恭、或阿谀,一弯腰一首诗,再弯腰一出戏。弯直之间,让人品味无穷并感受世事,感受着生命的顺逆和甘苦。人活一世,总靠腰杆撑着。腰杆硬了,精神就旺盛,就能在追求中升华生命,升华信念和品质。从这个意义上看,腰杆不弯,是讲骨气。但从生存角度看,弯下腰来,又是满足需求,是选择一步接一步的里程,是深层次的抗争。弯腰向前,才有生长的故事。你看,在那片叫做土地的画面上,那些指土为金的农民们,全都弯着腰身,全都脊背朝天种瓜点豆,都那么一把土一把米地亲近田园,亲近在汗水来去的那些四季。而且,四季内外,还有风浪,还有浪上的号子,一咏三叹着,在前浪与后浪之间,高亢而悠久。当然,号子的源头,有劲风吹帆,有船夫们弯腰拉网,弯着腰身唱一种气势,唱破浪向前的一个个高潮,唱着古铜色的骄傲。写到这里,我的脑海不能不涌现父亲,涌现出父亲躬身前行的那种身影。作为基层领导干部,父亲常年奔走乡间,常年关注庄稼,关注庄稼上空的阴晴,也关注着民间圆缺。乡路弯弯,父亲的生涯弯弯。我总觉得,生前的父亲和农民、船夫们一样,腰身或直或弯,是一种命运的张扬,是为了延伸力量和精神的锋芒,为了走近心中那些久酿的愿望!一弯腰就是一生。腰身弯弯,是个辛勤的过程,是苦旅也是对前程的接近。弯身之际,有人俯视艰难的数据,是在再造事业的高度;有人倾身理性的文字,则为了让体验与思考相融,为了创作篇章,用来负载思想重量,负载鼓舞人心的光芒。有一次,母亲把我领进菜园,并弯身拔起一朵朵青翠,拔成收获交我捎回,捎给妻儿品尝。那时,在那片慈爱的阳光和绿色里,我深深感到,在平凡的母亲四周,在平凡的各行各业,该有多少人鞠躬尽瘁着,有多少人在求索中植入希望,又在希望中盼着成功,盼着果实的灿烂。不管怎么说,人生如登山。登得越高,腰身越弯,越有坎坷贴近路上,贴近高处的那些风光。一弯腰就是一生。但走过的风风雨雨,我们不会淡忘。在我们面前,没有哪趟足迹不是弯的;没有哪段里程不曲曲折折……不管为了什么,我们还应弯下腰来,还应该创造美好!你看,从早到晚,太阳的里程弯着腰,风雨过后,跨天的彩虹亦弯腰。作为我们,当然要放弃平庸,要让信心深入骨髓,让人格放出高尚的色泽。●一握头发洗脸池右角胡乱放着一小团湿头发。犯人很好抓,准是女儿做的,她刚洗了头讨厌的小孩,自己洗完了头,却把掉下来的头发放在这里不管,什么意思?难道要靠妈妈一辈子吗?我愈想愈生气,非要教训她一顿不可!抓着那团头发,这下子是人赃俱获,还有什么可以抵赖!我朝她的房间走去。忽然,我停下脚步。她的头发在我的手指间显得如此轻柔细软,我轻轻的搓了搓,这分明只是一个小女孩的头发啊!对于一个乖巧的肯自己洗头发的小女孩,你还能苛求她什么呢?而且,她柔软的头发或者是遗传自己的吧?许多次,洗头发的小姐对我说:“你的头发好软啊!”“噢──”“头发软的人好性情。”我笑笑,做为一个家庭主妇,不会有太好的性情吧?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我现在握着女儿细细的柔发,有如握着一世以前自己的发肤。我走到女儿的房间,她正聚精会神看一本故事书。“晴晴,”我简单的对她说:“你洗完头以后有些头发没有丢掉,放在洗脸池上。”她放下故事书,眼中有等待挨骂的神情。“我已帮你丢了,但是,下一次,希望你自己丢。”“好的。”她很懂事地说。我走开,让她继续走入故事的迷径──以前,我不也是那样的吗?●一张纸的力度有一天我整理旧稿件的时候,忽然感到手上有一丝疼痛--手指上有一道口子,血水慢慢地渗了出来。手指是被一张纸的边缘划破的,薄薄的纸竟快如刀锋,令我胆寒心惊。看来任何小的东西都是不能忽视的。在你我小的时候,都有过撕纸的经历。在撕纸的过程中,幼儿初次尝到了征服和乐趣,手指征服了纸张,纸张毫无反搞能力地成了手指的俘虏。在孩子的眼中,纸张是天生和弱者,孩子们从来也没有想过这手中的俘虏,有一天竟会割破他们的手指,在某个时刻,在某个角度!●一只金苹果跨入二十一世纪了,仁慈的上帝想:人类应该有较大的进步了吧?他就把一只金苹果挂在联合国总部的大门上。一下子把所有的人都吸引过来了。前呼后拥的官员及在最前面,威严地说:“瞧,这只金苹果多么辉煌,应该把它归属于我,以表彰我为人类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一旁的侍者看见此景,一肚子不满地嘟囔道:“这些贪婪的狗官,整天照在名誉和地位的光环里,够风光了!这支灿烂的金苹果,应该赐给我们这些默默无闻的普通人。”踌躇满志的大亨傲慢地看了一下周围的人,响亮地说:“哦,这只金苹果,的确还不错,把它拿给我,我什么都有了,就是还没有它嘛。”站在后面的穷人立刻反驳道:“既然你什么都有了,就不应该再让你拿走,应该分给我们这些什么都没有的穷人。”聪明人推一推眼镜,十足居高临下地说:“无论是依据物竞天择的老师法则,还是引入竞争机制的新秩序,这只金苹果都应该分给聪明人,以鼓励人类月类越来越走向智慧而不是相反。”笨人这时脑子初期的好使,马上接茬到:“聪明人本来就比我们的智商高,可以通过努力得到他们想要得。金苹果应该无偿地分给我这个愚掘之辈,以求世界的平衡。”漂亮姐满心喜悦地盯着金苹果,伸手就去摘,一边说:“嘿,这只金苹果和我一样出众,那在我手里,才能显示我的初衷和它的高贵。”丑哥丑妹忙用身体堵成一堵墙,连声嚷道:“不行,不行,你已经有骄人的美貌,就不要再起贪心,应该把它留给我们这些不幸的人,让谁都有一条生路。“白种人喜爱金苹果放出的光芒,直率地说:“我们白皙的肤色配上金子的光彩是最美的,把它给我。”黑种人气恼了,硬碰硬地说:“我抗议,这是种族歧视言论!金苹果不能给白人,给我们受尽歧视的黑种人才公平。”男人瞅着金苹果,又瞅瞅身旁的女人,哈哈大笑道:“金苹果,好啊,能让我们男人更强壮,世界也就更雄健,更有希望啊。”女人妩媚地笑着,柔声细语但却很坚决地说:“不对,亲爱的,应该把它留给女人,这个世界要是没有了女人,就会是凄风苦雨的一片昏暗,比地狱还要可怕。”成年人爱惜地拍了拍自己的肩膀,当仁不让地说:“虽然人人都想要它,可是金苹果只能给我,没有了我辛辛苦苦地工作,谁来养活你们大家?”老年人一听就不高兴了,皱着眉头说:“真是逆子之论,不敬老,要遭天打五雷轰。我都苦干里一辈子乐,给你们打下基业,不然能有你们的今天?金苹果当然应该敬老。”小孩子跷着小脚尖声尖气地叫道:“不行,不行,金苹果应该给我,我才是世界的中心,什么好东西都应该先给我!”……如此,吵成了雨后的蛤膜坑。噪音卷成一阵龙卷风,就像搭上了火箭,直向太空蹿去,把上帝的耳鼓都快敲破了。仁慈的上帝终于生气了,挥挥手,把魔鬼叫来了。魔鬼呲呲獠牙,张开血盆大口,急剪剪地对上帝说:“您看,您看,他们还口口声声平等、博爱呢,真是连鬼都不信哪!”上帝用手捂着腮帮子,做牙疼状,苦恼地说:“那你说该怎么办?”魔鬼挥舞着魔爪,嗷嗷叫道:“收回呀,把金苹果收回来呀,据说人类正在搞什么基因,克隆的名堂,号称能造出又聪明又漂亮又强壮的新人,那么想必也能造出道德高尚的君子了,等到那时再给也不迟呀。”上帝颌首道:“唔,这主意不错,。”魔鬼受到表扬,马上长了脸,一个箭步跳到金苹果跟前,青面獠牙地呵斥道:“都放手,都给我放手!你们谁也没资格,金苹果收回了。”上帝痛苦地闭上了眼睛。●蚁球漂流黄昏时候,洪水最终撕开了江堤。一个个小院子成了一片汪洋泽国。清晨,受灾的人们三三两两在堤上,凝望着水中的家园。忽然,有人惊呼:“看,那是什么?”一个黑点正顺着波浪漂过来,一沉一浮,像一个人!有人“嗖”地跳入水中,很快就靠近了黑点,但见他只停了一下,掉头回游,转瞬上了岸。“一个蚁球!”那人说。“蚁球?”人们不解。说话间蚁球正漂过来,越来越近,看清了:一个小足球大的蚁球!黑黑乎乎的蚂蚁密匝匝地紧紧抱在一起。风起波涌,蚁球漂流不断有小团蚂蚁被浪头打开,像铁器上的油漆片儿剥离开去。人们看的惊心动魄。蚁球靠岸了。蚁球一层层散开,像打开的登陆艇。蚁群迅速而有智慧地一排排冲上岸堤,胜利登陆了。岸边水中仍留下不小的一团蚁球,那是不少的牺牲者,他们再也爬不上来了,但他们的尸体仍然紧紧抱在一起。●英雄与门有一位年轻人,经过三个月的跋山涉水,终于找到了日思夜想的智者——在深山里的一间小木屋里。年轻人走上前去敲门:“我不远万里而来,就是想弄明白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成为真正的英雄?”智者在屋里面说:“现在晚了,你明天再来吧!”第二天一早,年轻人又去敲门。智者说:“现在太早了,我还没到起床的时候,你明天再来吧!:第三天一早,年轻人又去敲门。智者说:“现在你来得太迟了,我要去晨运,你明天再来吧!“年轻人第六次去敲智者的门时,智者又说:“我要休息了,你明天再来吧!”年轻人怒从心起,大声说:“每次你都这样推三推四,我何时才能成为真正的英雄?”年轻人说完踢开了智者的门,直冲进屋里去。智者笑咪咪地看着怒发冲冠的年轻人,说:“我等了六天,就等你是否敢打开我的门。要成为真正的英雄,首先要敢于打破和自己隔开的种种门,世间万物就藏于一门之后。这次你的举动,足以证明你向英雄迈进了第一步。”●赢自己一把很久以前有一个很笨的孩子。功课咋样先不说,只知道每次开家长会,老师宣布班上学生的成绩,他老爸吊着一颗心只想早一些听到念他孩子的名字,结果念出他孩子的名字时老师就做了个完结式的停顿,接下去就说:完了。他老爸也不恼,只说:儿子,这世上许多人你无法比。你只跟你自已比。你只要每天能赢你自已。有一次儿子考试得了60分,乐得他老爸搂着儿子啃排骨似的,因为儿子上次只得58分。后来孩子机灵了,知道功课比不过人家,就不想再当什么牛顿、阿基米德了。他作文做得好,于是就每天写文章给自已看,让自已一天赢自已一把。结果,这孩子轻而易举地捡了个中文系的保送指标把大学给念完了。这很笨的孩子便是我。有记者问奥运金牌得主刘易斯:你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了,你没在了竞争的目标怎么办?刘易斯答“我下一步该做的是……粉碎自已。刘易斯真叫智慧。他给我的这篇文章做了最精辟的点化。一直记得在京城采访一个红歌星时,她在我采访本上写下的留言,她写的是,愿你的今天胜过昨天。我觉得这话挺哲学的。想想她这几年步子迈得那么稳实,便是有一定的道理了。是的,仔细想想:你最好的朋友是你自已,你最大的敌人也是你自已。如果你不是很刻意地话给人家看,你知道每天能怀你竞争的只有你自已-----你活着对自已苛刻些,你就活得张力些质感些;你活得松弛一些,你就只能是乏味些平淡些。没有人时时充当你的对手,也没有人时时记着给你打分。只是今天与昨天之间,你知道自已的输赢。所以我说,你且记住了:人生终归是你自已怕。你不妨时时给自已提个醒:赢……自……已……一……把!●庸医与华佗“你子宫里长了东西,最好尽快动手术!”医生说。病人的脸色一下苍白了,怪不得最近总是虚弱心慌,幸亏遇到这位名医,就算是恶性肿瘤,发现得早,也应该不至于扩散。手术很快就安排了,开刀房里都是最新的医疗器材,对这位妇科名医而言,已经有上千次手术的经验。瘤不大,只须切开一个小小的口。医生打开病人的腹部,向子宫深处观察,准备下刀,他有把握将肿瘤一次切除,使病人永绝后患。但是他突然全身一震,刀子停在半空中,豆大的汗珠冒上额头。他看到了令他难以置信的事,一件在他行医数十年之间不曾遭遇的事。子宫里长的不是肿瘤,是个胎儿。他矛盾了,陷入挣扎。如果下刀,硬把胎儿拿掉,然后告诉病人,摘除的是肿瘤。病人一定会感激得恩同再造,而且可以确定,那所谓瘤,一定不会复发。他说不定还能得个“华佗再世”的金匾呢!相反地,他也可以把肚子缝上,告诉病人,看了几十年的病,他居然看走眼了。这不过几秒钟的挣扎,已经使他浑身湿透。小心地逢合之后,回到办公室,静待病人苏醒。医生走到病人床前,他严肃的神情,使病人和四周的亲属,都手脚冰冷,等待癌症末期的宣判。“对不起!太太,我居然看错了,你只是怀孕,没有长瘤。”医生深深地致歉,“所幸及时发现,孩子安好,一定能生下个可爱的小宝宝!”病人和家属全呆住了,隔了十几秒钟,病人的丈夫突然冲过去,抓住医生的领子,吼道:“你这个庸医,我找你算账!”后来,孩子果然安产,而且发育正常。但是医生被告得差占破产。最大的伤害,是名誉损失。有朋友笑他,为什么不将错就错?就算说那是个畸形的死胎,又有谁能知道?“老天知道!”医生只是淡淡一笑。为自己的身家名誉,而去拼命的人,算不得大勇。不顾自己的身家名誉,而去维护真理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永抱必胜之心1883年,富有创造精神的工程师约翰·罗布林,雄心勃勃地意欲着手建造一座横跨曼哈顿和布鲁克林的大桥。然而桥梁专家们却劝他说这个计划纯属天方夜谭,不如趁早放弃。罗布林的儿子,华盛顿·罗布林,一个很有前途的工程师,也确信这座大桥可以建成。父子俩克服了种种困难,在构思着建桥方案的同时,也说服了银行家们投资该项目。然而大桥开工仅几个月,施工现场就发生了灾难性的事故。父亲约翰·罗布林在事故中不幸身亡,华盛顿的大脑也严重受伤。许多人都以为这项工程会因此而泡汤,因为只有罗布林父子才知道如何把这座大桥建成。尽管华盛顿·罗布林丧失了活动和说话的能力,他的思维还同以往一样敏锐,他决心要把父子俩费了很多心血的大桥建成。一天,他脑中忽然一闪,想出一种用他惟一能动的一个手指和别人交流的方式。他用那根手指敲击他妻子的手臂,通过这种密码方式由妻子把他的设计意图转达给仍在建桥的工程师们。整整13年,华盛顿就这样用一根手指指挥工程,直到雄伟壮观的布鲁克林大桥最终落成。无独有偶。法国有一名记者叫博迪,在年轻的时候,他因一场病故导致四肢瘫痪。在全身的器官中,惟一能动的只有左眼。可是,他还是决心要把自己在病倒前就构思好的作品完成。博迪只会眨眼,所以就只有通过眨动左眼与助手沟通,逐个字母地向助手背出他的腹稿,然后由助手抄录出来。助手每一次都要按顺序把法语的常用字母读出来,让博迪来选择,当她读到的字母正是文中的字母时,博迪就眨一下眼表示正确。由于博迪是靠记忆来判断词语的,有时不一定准确,他们需要查辞典,所以每天只能录一两页。可以想象两个人的工作是多么的艰难!几个月后,他们历经艰辛终于完成了这部著作。为了写这本书,博迪共眨了二十多万次眼。这本不平凡的书有150页,它的名字叫《潜水衣与蝴蝶》。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之所以没有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缺少智慧,而是因为他们面对事情的艰难而没有做下去的勇气。波德莱尔说过:“没有一件工作是旷日持久的,除了那件你不敢着手进行的工作。”一根手指就可以建造一座大桥,一只眼睛就可以出一本书,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永久的憧憬和追求1911年,在一个小县城里边,我生在一个小地主的家里。那县城差不多就是中国的最东最北部---黑龙江省,所以一年之中,倒有四个月飘着白雪。父亲深沉为着贪婪而失掉了人性。他对待仆人,对待自己的独生女,以及对待我的祖父都是同样的吝啬而疏远,甚至于无情。有一次,为着房屋租金的事情,父亲把房客的全套的马车赶了过来。房客的家属们哭着,诉说着,向着我的祖父跪了下来,于是祖父把两匹棕色的马从车上解下了还了回去。为着这两匹马,父亲向祖父起着终夜的争吵。“两匹马,咱们是不算什么的,穷人,这两匹马就是命根。”祖父这样说着,而父亲还是争吵。九岁时,母亲死去。父亲也就更变了样,偶然打碎了一只杯子,他就要骂到使人发抖的程度。接下来就连父亲的眼睛也转了弯,每从他的身边经过,我就像自己的身上生了针刺一样:他斜视着你,他那高傲的眼光从鼻梁经过嘴角而入下注下流着。所以每每在大雪中的黄昏里,围着暖炉,围着祖父,听着祖父读着诗篇,看着祖父读着诗篇时徵红的嘴唇。父亲打了我的时候,我就在祖父的房里,一直面向着窗子,人黄昏到深夜---窗外的白雪,好像白棉一样地飘着;而暖炉上水壶的盖子,则像伴奏的乐器似的振动着。祖父时时把多纹的两手放在我的肩上,而后又放在我的头上,我的耳边便响着这样的声音:“快快长吧!长大就好了。”二十岁那年,我就逃出了父亲的家庭。直到现在还是过着流浪的生活。“长大”是“长大”了,而没有“好”。可是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外,还有温暖和爱。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永远不晚日语学习班开学报名时,来了一位老者。“给孩子报名?”登记小姐问。“不,自己。”老人回答。小姐愕然。屋里那些年轻的报名者也愕然,有的嗤笑。老人解释:“儿子在日本找了个媳妇,他们每次回来,说话叽哩咕噜,我听着急。我想听懂他们的话。”“您今年高寿?”小姐问。“六十八。”“你想听懂他们的话最少要两年。可两年以后你都七十了!”老人笑吟吟地反问:“姑娘,你以为我如果不学,两年以后就是六十六吗?”事情往往如此:我们总以为开始得太晚,因此放弃,殊不知只要开始,就永远不晚。明年我们增加一岁,不论我们走着还是躺着;明年我们同时增加一岁,可有人收获,有人依然空白——差别只在你是否开始。老人学与不学,两年以后都是七十,差别是:一个能开心地和儿媳交谈,一个依然像木偶一样在旁边呆立。●永远都要坐前排20世纪30年代,在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城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了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时,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困难了”之类的话。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的年代里证明是非常宝贵的。正是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无论是学习、生活或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坐在前排”。有一个例子就是,玛格丽特在上大学时,入学考试科目中要求学五年的拉丁文课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硬是在一个学期内全部学完了,并且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的考试成绩竟然名列前茅。其实,玛格丽特不光是学业上出类拔萃,她在体育、唱歌、演讲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的佼佼者之一。当年她所在学校的校长评价她说:“她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正因为如此,40多年以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才出现一颗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连续四届当选保守党领袖,并于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坛长达11年之久,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永远都坐前排”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它要以激励你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不懈努力,激发你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上,想坐前排的人并不少,而真正能够坐在“前排”的却总是不多。许多人之所以不能坐到“前排”,就是因为他们把“坐在前排”仅仅当做了一种人生理想,而没有采取具体行动。那些最终坐到“前排”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不但有理想,更重要的是把理想变成了行动。一位哲人说过:无论做什么事情,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撒切尔夫人的父亲对孩子的教育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其实,不光是对孩子的教育上,推而广之,在学习上、工作上、事业上,甚至在家庭生活这一些小事情上它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要想成功,你就必须要求自己力争“永远坐在前排”。不可能人人都坐在前排,便于工作是如果你想坐在前排,并且努力地把这种愿望化作行动,那么你的人生就另一番景象了,特别是对那些尚在努力拼搏的年轻人来说,“永远坐前排”无疑更具有积极的意义。●幽默少年的一天米勒起床了,做好早餐的妈妈对他说:“昨晚你睡得好吗,亲爱的小宝贝?”“不知道,妈妈,因为我睡着了。”“妈妈,有一件事我差点忘了,”正要上学的米勒说,“今天我们学校有一个小小的家长会,老师叫你务必去参加。”“什么叫做小小的家长会?”“就只有老师和你两个人开会的意思。”原来,米勒在学校闯了祸,老师要找他妈妈谈谈,他不敢直言相告,便编出所谓“小小家长会”的说法。在上学路上,米勒想起身上没了零花钱,这时,刚好有一个似曾相识的大人走过来,米勒迎上去说:“早上好,叔叔,你可不可以给我5块钱,让我和我的家人团聚?”“好吧,你的家人在哪儿?”“他们在下一个站台旁的槟榔店里。”在植物课上,老师问:“这种水果什么时候采摘最好?”米勒的同学举了手,但站起来时却不知该怎么回答,用求援的眼神望着米勒。“主人不在的时候。”米勒大声地告诉同桌。同学们听了拍手称快,老师便点米勒的名,让他回答下一个问题:“防止食物坏掉的最好的方法是什么,聪明的米勒?”“吃掉。”米勒说。“哈哈——哈哈——”教室里又爆发出一片欢叫声。米勒成了他们的答题英雄。这样类似的回答,几乎在每一堂课上都发生。在米勒的带动下,同学们都学会了积极回答问题。例如:“不能冷冻的液体是什么?”“热水。”“为什么自由女神像站在纽约港口?”“因为她不能坐下来。”“17世纪的科学家有什么共同特性?”“他们都死了。”在体育活动时,米勒跑到老师那儿说:“我哥哥的帽子掉了。”老师问他:“你哥哥的帽子掉了,你哭什么?”“它掉的时候是我带着的。”放学前,米勒来到一个女同学面前:“下午你用不用水彩?可不可以借给我用?”那女孩说:“对不起,米勒,下午我要用。”“那好,你就没有时间用网球拍了,我向你借网球拍好了。”回到家里,米勒伤心极了:“妈妈,我把梯子弄倒了。”妈妈安慰他说:“没有关系,去告诉你爸爸把它扶起来就好了,好孩子。”“但是,爸爸本来是在梯子顶上的。”吃晚餐的时候,隔壁那个破嗓子又传来了。“你为什么说真希望他去电视上唱?你不是被他烦死了吗?”“是啊。”米勒说,“如果他是在电视上唱,我就可以马上关掉。”睡觉前,米勒同哥哥玩时打破了花瓶,哥哥很害怕,米勒却说:“看我的。”米勒跑到大厅,告诉正在看电视的妈妈:“我和哥哥发明了一种方法,妈妈,你十几年来,一直担心那个花瓶,从今以后你再也不用担心了。”“什么方法?”“这是个秘密。”说完,米勒跑进了卧房。●悠然下山去有一位无氧登山运动员,在一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中,在6400米的高度,他渐感体力不支,停了下来,与队友打个招呼,就悠然下山去了。事后有人为他惋惜:为什么不再坚持一下,再攀点高度,就可以跨过6500米的登山死亡线啦。他回答得很干脆:“不,我最清楚,6400米的海拔,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都不感到遗憾。”我不禁对他肃然起敬。现实中,我们往往不怕拔高自己,就怕自己的高度超越不过别人。其实,任何事情都存在突破口,但不是任何人都能找到并穿越突破口,抵达更高的层次。因此,学会停止,悠然下山去,至关重要。有人不遗余力地朝上爬,踩着坎想坡,爬着坡想山,登上山尖想月亮,全然不顾脚下的基石有多厚,是否承受得起欲望的高度。甚至把一双原本应该有所支撑的脚架空,只把朝花夕枝的幻想拧成一条向上攀援的绳索,浑然不顾处境险象环生。有人殚精竭虑地朝外铺张,越过篱笆想沟,跨过沟想岸,跳上岸想天边的大海。也不管口袋里的苇条是否足够编织铺天盖地的席子。甚至无视人们的愤怒和鄙夷。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的极限,超过这个极限可能就会遭至报复。那种只贪求高度和长度,而不注重厚度和深度的人生,不是我们所期待的。至于直千云霄,长风漫卷,以及无所顾忌的贪婪,则是对生命的虐待和亵读。惜乎并非所有的人都知道生命的度和事物的临界点。学会停止,是对生命的尊重,尊重不就是一块令人肃然起敬的碑吗?●友情管仲和鲍叔牙年轻的时候就非常投缘。两人曾合伙做买卖,管仲家里穷。拿不出多少本钱来,鲍叔牙也不在乎。如果买卖赚了钱,管仲要多分一些,鲍叔牙也心甘情愿。因为他知道管仲不是贪财,而是穷得急等钱用。他俩还一起当过士卒,打起仗来,冲锋时,管仲在后,鲍叔牙在前;败退时,管仲在前,鲍叔牙在后。别人都说管仲是胆小鬼,但鲍叔牙却替他辩护说:管仲在家中是个独生子,家里还有一个老母亲,需要他奉养,他可不是胆小,他是个做大事的材料。管仲曾感慨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后来,管仲因为错保公子纠而得罪于齐桓公,鲍叔牙在齐桓公面前力保管仲,并推荐管仲当了齐国宰相。到了管仲病重,临死时,齐桓公到病榻前询问谁可继任为宰相,管仲并没有推荐鲍叔牙,而且说:鲍叔牙为人贤良,但过于疾恶如仇,不是当宰相的材料。后来,一些小人把这话传给鲍叔牙,本来是要挑拨管仲与鲍叔牙之间的关系,没想到鲍叔牙却说:管仲说得对,如果我当宰相,我首先把你们这些小人杀干净。●有风格的小偷走过一家羊肉炉店的门口,突然有一个中年人的声音热情的叫住我。回头一看,是一位完全陌生的中年人,我以为是一般的读者,打了招呼之后,正要继续往前走。没想到中年人跑过来拉着我的手臂,说:“林先生一定不记得我了。”我尴尬的说:“很对不起,真的想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你。”中年人说起二十年前我们会面的情景,当时我在一家报馆担任记者,跑社会新闻。有一天,到固定跑线的分局去,他们正抓到一个小偷,这个小偷手法高明,自己偷过的次数也记不得了。据警方说法,他犯的案件可能上千件,但是他才第一次被捉到。有一些被偷的人家,经过几星期才发现家中失窃,也可见小偷的手法多么细腻了。我听完警察的叙述,不禁对那小偷生起一点敬意,因为在这混乱的社会,像他这么细腻专业的小偷也是很罕见的。当时,那小偷还很年轻,长相斯文、目光锐利,他自己拍着胸脯对警察说:“大丈夫敢做敢当,凡是我做的我都承认。”警方拿出一叠失窃案的照片给他指认,有几张他一看就说:“这是我做的,这正是我的风格。”有一些屋子被翻得凌乱的照片,他看了一眼就说:“这不是我做的,我的手法没有这么粗。”二十年前,我刚当记者不久,面对了一个手法细腻、讲求风格的小偷,竟自百感交集。回来以后写了一篇特稿,忍不住感慨:“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这么灵巧、风格这样突出的小偷,又是这么斯文有气魄,如果不作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吧!”从时光里跌回来,那个小偷正是我眼前的羊肉炉老板。他很诚挚的对我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的盲点,使我想眼:为什么除了作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当的事呢?在监狱蹲了几年,出来开了羊肉炉的小店,现在已经有几家分店了,林先生,哪一天来给我请客吃羊肉呀!”我们在人群熙攘的衔头握手道别,连我自己都感动了起来,没想到二十年前无心写的一篇报导,竟使一个青年走向光明的所在。这使我对记者和作家的工作有了更深一层的思考,我们写的每一个字都是人格与风格的延伸,正如一个小偷偷东西的手法,也是他人格与风格的延伸,因此,每一次面对稿纸怎么能不庄严戒慎呢?现在由我来为这个改邪归正的小偷写一个结局:“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这么灵巧、风格这样突出的小偷,又是这么斯文有气魄,现在改行卖羊肉炉,他做的羊肉炉一定是非常好吃的!”●有梦才有远方雪野茫茫,你知道一棵小草的梦吗?寒冷孤寂中,她怀抱一个信念取暖,等到春归大地时,她就会以两片绿叶问候春天,而那两片绿叶,就是曾经在雪地下轻轻的梦吃。候鸟南飞,征途迢迢,她的梦呢?在远方,在视野里,那是南方湛蓝的大海,她很累,但依然在往前奋飞,因为梦又赐给了一对翅膀。窗前托腮凝思的少女,你是想做一朵云的诗,还是做一只蝶的画?风中奔跑的翩翩少年,你最想做一只鹰,与天比高?还是做一条壮阔的长河,为大地抒怀?我喜欢做梦,梦让我看到窗外的阳光,梦让我看到天边的彩霞;梦给我不变的召唤与步伐,梦引领我去追逐一个又一个的目标。1952年,一个叫查克。贝瑞的美国青年,做了这么一个梦;超越贝多芬!并把这个消息告诉柴可夫斯基。多年以后,他成功了,成为了摇滚音乐的奠基人之一。梦赋予他豪迈的宣言,梦也引领他走向光明的大道。梦启发了他的初心,他则用成功证明了梦的真实与壮美------因为有了梦才有了梦想;有了梦想才有了理想;有了理想才有了为理想而奋斗的人生历程。没有泪水的人,他的眼睛是干涸的;没有梦的人,他的夜晚是黑暗的。太阳总在有梦持方升起;月亮也总在有梦的地方朦胧。梦是永恒的微笑,使你的心灵永远充满激情,使你的双眼永远澄清明亮。世界的万花筒散发着诱人的清香,未来的天空下也传来迷人的歌唱。我们整装待发,用美梦打扮,从实干开始。等我们抵达秋天的果园,轻轻地擦去夏天在我们脸上的汗水与灰尘时,我们就可以听得见曾经对春天说过的那句话:美梦成真!●有那样一个下午不知为什么,这些天来,我常常想起那样一个下午。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母亲要去给玉米喷药,喊我去,我不情愿地说:“我又不会喷药,让我去干什么?再说我还要看书呢!”“不是让你喷药。因为喷壶太沉,我背不上肩,让你去帮我往肩上送送喷壶。”母亲小心地说,“你可以带书去,坐在井边的树阴下看书”。我满脸不高兴,又实在想不出搪塞的理由,只好去了。没有一丝风,天热得正狠,玉米长得还不及膝,一脚便可以踩折一棵,所以走在田间需要分外地小心。我帮母亲背上喷壶之后,便坐在树阴下,毫无意识地看着她缓缓地在玉米的隙地间移动。喷药是玉米生长期间必需的一道劳动工序,就是用定量的药兑上定量的水装在喷壶里,然后左手操作压杆,右手挥动喷嘴,均匀而细致地为每一棵玉米镀上一层“保护衣”。喷壶灌满至少要有三四十斤重,每次回来,母亲的背都湿得透透的,不知是汗水还是药水。“下次不要背这么多了!”我说。“傻丫头,好不容易来回跑一趟,太少了不值得。”母亲说。“我也试试吧。”我语气明显缺乏诚意——我实在畏惧喷壶这种充满了怪味的重物,可是我已经18岁了,目睹母亲的劳累而无动于衷,我又感到愧疚。“不用了。你不会。再说我已经沾手,就别染上你了。”母亲说,“你看你的书吧。”我心底暗暗长吁了一口气,居然觉得如释重负。最后一壶药喷完的时候,已经夕阳西下了。“怎么样?热不热?”母亲边洗手边问。“还好。就是井边的蚊子太多。”我很随意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