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故道白云-10

作者: 一行禅师 字数:17619 更新:2023-10-08 20:00:48

佛陀慈和的问摩登伽女:“你很爱阿难陀比丘吗?”摩登伽女回答:“我全心全意地爱他。”“你爱他什么?是他的眼、鼻、还是口?”“我爱他的一切,他的眼、鼻、口、他的声音、他走路的姿态。大师,我喜欢他的一切。”“除了他的眼、鼻、口、声音、走路等,阿难陀救灾有很多你未知道的美德。”“它们是什么?”佛陀回答:“他的爱心就是其中一样了。你知道阿难陀比丘爱什么吗?”“大人,我不知道他爱什么。我只知道他不爱我。”“你错了。阿难陀比丘其实是爱你的,只不过不是你渴求的那种爱罢了。阿难陀比丘爱解脱了之道、自由、平和、喜悦。由于他对自由和解脱都有所体验,阿难陀的脸上常常挂上笑容。他又爱所有的众生。他希望将解脱之道带给所有的人,她使他们都能够享受到自由、快乐与平和。摩登伽女,阿难陀比丘的爱,是来自了解与解脱的。他这种爱不会像你那种爱,给你带来痛苦和绝望。如果你是真的爱阿难陀比丘的话,你便会明白他的爱,而且更会让他继续生活在他选择的解脱之中。假如你也知道怎样像阿难陀比丘般去爱,你便不会再痛苦和感到绝望了。你的痛苦和绝望都是来自你欲私占阿阿难陀。这是一种自私的爱。”摩登伽女望着佛陀说:“但我怎样才可以像阿难陀那样爱?”“那就要在爱的同时,能保持着阿难陀比丘的快乐和你自己的狱里,那清风很快便会散灭,而再没有人可以受用它的清新凉快,就是你自己也不例外。摩登伽女,如果你爱阿难陀如你爱一股爽朗的清风一亲,你自己也会变作一抹凉风。你那时便可以把自己和别人的痛苦和压力都一并消除。”“大师,请你教我怎样才可以这样去爱?”“你可以选择阿难陀比丘的道路。你可以像阿难陀比丘那样,过着平和喜悦的解脱的生活,又将快乐带给别人。你可以像他一样,受戒为尼。”“但我是一个‘不可接触者’!我怎可以受戒呢?”“我们的僧团,是没有阶级分别的。僧团里已经有几个‘不可接触’的男众受戒为比丘了。波斯匿王十分敬重的苏利陀尊者,便是一个‘不可接触者’。如果你成为比丘尼的庆,你将会是第一个的‘不可接触者’比丘尼。你愿意的话,我可以请契嬷尼师替你主持授戒仪式。”摩登伽女高兴不已,立即伏在地上向佛陀求受比丘尼戒。佛陀把她交托契嬷尼师照顾。她们离去后,佛陀便望着阿难陀,然后对众比丘宣说。“比丘们,阿难陀的戒愿依然无染,但我希望你们要小心处理与外界的接触和关系。如果你们常住专念中,你们便可以知道自己内里的起心动念和外界在发生的一切。越是早一点察觉问题,便越可以更有效地将问题处理。在日常生活中时刻行习专念,你们便能够增长定力以应付必时之需。当你们的定力稳固时,你们的视线便会明朗清晰,处理也会得宜。定与慧是手牵手的。定慧互通,二而为一。”“比丘们,年纪比你们大的女人,要待她们如姐如母。年纪比你们小的女子,要待她们如妹妹或女儿。不要让对女色的吸引成为你们修行上的障碍。如有需要的话,在定功未够深厚之前,尽量减少与女性接触。与她们一起时,只要说有关研习大道的话题。”比丘们都很高兴地授受佛陀的指示。故道白云 58.一把珍贵的泥土58.一把珍贵的泥土一天,佛陀在一个贫穷的村庄里乞食时,遇到一些小童在污呢路上嬉戏。他们正在用泥沙堆砌着一个城镇,内里有城墙、创库、住宅、甚至河流。他们看见佛陀和比丘行近时,一个小童对其他的说:“佛陀和比丘路过我们的城镇,我们不是应该给他们供养吗?”其他的小童都觉得这个主意很她,但却说:“但我们只是小童,有什么可以供养佛陀?”提出供养的孩子答道:“听着吧,朋友,我们的泥沙仓库里不是存着很多米粮吗?我们可以拿一些来供养佛陀。”其他的孩子都高兴得拍手叫好。他们从泥沙仓里掘起了一把泥土,充当他们的米粮,把它放在一块树叶上。想出这个主意的孩子跪在地上。小童说:“我们城镇里的人,现在敬上仓库的米食,希望你会接纳。”佛陀微笑。他在小童的头上轻轻拍拍,说道:“小孩子,谢谢你们给我们供养这珍贵的米。你们真有心思。”佛陀转过来对阿难陀说:“阿难陀,请你收下这些供养。回到精舍明,用一点水与它拌匀,抹在我房子的泥砖上。”阿难陀接过了那把泥土。小童请佛陀坐在一棵榕树下的大石上。阿难陀与众比丘也围聚在一起。佛陀给小童说了一个故事:“多世以前,有一个太子名叫卫尸朋他罗。他是一个慈心慷慨的人。他常把自己的财物与贫穷和有需要的人分享。他的妻子嘛达利也是同样的心量。她知道丈夫很欢喜帮助别人,因此她对丈夫送那么多的财物给别人,从来都没有怨言。他们有一个名叫阇邻的儿子,和一个名叫讫利尸纳吉纳的女儿。”“在一次饥荒中,卫尸朋他罗太子取得他父王的同意,从仓库里分派布米粮饷饥民。人民的情况非常恶劣,以至仓库的储存几乎派得一空。这却引起了一些大臣的微言。他们意图阻止太子继续这样做。首先,他们提醒大王,如果太子继续这样,国家将会受害。他们透露太子曾送出了一头宫中的宝象,使用权大王也为之愕然。最后,他们成功说服大王把他唯一的儿子送到阇夜哇罗的边远山区,让他一尝艰苦简朴的生活。卫尸朋他罗、嘛达利、和他们的两个子女,便这样被放逐了。”“在往山区的旅途上,他们遇到一个乞丐。太子把自己身上的外衣脱下,送了给他。再遇上别的穷苦人时,嘛达利又把自己的衣服施赠他们。不久之后,阇邻和讫利尸纳吉纳也将身上的衣服布施了。一路上,他们一家人都把全部珠宝财物给了有需要的人。未到达山区,他们已什么都没有了。最后,太子更将他们乘坐的一车两马都施予他人。太子抱着阇邻,嘛达利也把讫利尸纳吉纳抱起来。就这样,他们毫无怨悔的步行,直至抵达阇夜吐罗。他们一边走,一边哼着歌谣,不觉得有一点的烦恼。他们心里消遥自在。”这段路程很长。到达山上时,卫尸朋他罗和嘛达利的双脚都红肿流血。幸好他们在坡上找到一间弃置了的房子。这是从前一个修行者居住过的。他们打扫一番后,便搜集了大堆的枝叶作床。森林里有足够的水果野蔬供他们食用。两个孩子很快便学会搜集食物、用泉水洗衣、播种和园作。太子和妻子一起教孩子们认字写字,把大块的树叶权充纸张,有刺的树枝作笔。“虽然他们生活艰苦,但他们都很满足地过了三年平静的生活。一天,卫尸朋他罗和嘛达利在外打摘野果回来,发觉一对儿女被人掳走。他们在附近的村落四处寻找,也没有他俩的下落。”“最后,他们带着疲备和失望回家,只望孩子们已自行归来。他们在房子里见不到孩子,但却被一个王宫里派来的官差吓了一跳。当官差告诉他们阇邻和讫利尸纳吉纳都平安无恙,在王宫里与大王一起时,他们都喜出望外。他们查问事情的原很时,官差告诉他们说:‘数日前,一个宫中的夫人在市集见到有人在卖孩子。她认出两个孩子就是太子的一对儿女。于是,她急忙回家告诉她当参谋的丈夫。他立刻到市集告诉那贩商把孩子带到宫中,更保证他会获取厚酬。大王也认出破衣污脸的孙儿。他发觉自己实在非常挂念你们。’”大王问道:‘你是在那里找到这两个孩子的?你把他们卖多少钱?’但贩商未及回答,那参谋官便先说:‘陛下,女的卖一千两黄金和一千头牛。男的卖一百两黄金和一百只牛。’当时每人都觉得非常奇怪。大王便问道:‘为什么女的会卖得比男的贵那么多?’参谋官答道:‘你肯定珍惜女的比男的为多。你从来都不责骂公主们的劣行。就是宫中的婢女,你都待她们很好。你只得一个独子,而你却把他放逐到虎豹出没和只得野果作食的山区。你不是很明显地重女轻男吗?’大王不禁流泪。‘请不要再说下去。我明白你的意思。’大王得悉贩商也是从山上的另一个男子买孩子回来。于是,他给了一些银两那贩商,着他带领军警前去辑拿绑匪。拥抱着两个孙儿,大三细问他们这几年来在山上的生活状况。他下令把儿媳接回城都。自始,大王十分珍惜儿子,更协助他致力于救援贫苦大众的工作。小童们都很喜欢这个故事。佛陀对他们笑着说:“卫尸朋他罗太子很高兴众人分享他所有的东西。今天,你们与我分享了你们仓库里的米粮。你们使我非常高兴。你们如果每天给别人一点点的礼物,也可以令他们很高兴的。这些礼物未必要是买回来的。把在田礼摘的一朵花送给你们的父母亲,已经会令他们非常高兴。一句感谢的说话或一点爱心,也是很珍贵的礼物。一个慈祥的目光或表示关怀的举动,也可以替别人带来快乐。每天都给你们的家人和朋友一点礼物吧。我和比丘们要走了,但我永远都会记着你们今天的供养的。”小童答应他们会相邀多一些朋友一起前往祗园精舍探望佛陀和比丘。他们很想听佛陀说故事。下一年的夏季,佛陀回到王舍城说教。之后,他又前往灵鹫山,戌博迦到那里探访他,并邀请佛陀到芒果园住几天。佛它接纳邀请之后,便相约阿难陀在那儿会合。这位医师的芒果园林令人清新凉快。那里的树,已是第八年结果了。戌博迦一早便替佛陀打扫好房子,又每天都做些素菜给佛陀供食。他提议佛陀暂停乞食几天来恢复体力,又用一些山果根叶泡了一服草药给佛陀调养。一天,他们一起共坐时,戌博迦说:“世尊,有些人说你让比丘吃肉。他们扬言乔答摩可以容忍杀牲口来供自己及弟子所食。一些人更指责你要别人给僧团供肉。我知道这不是真的,但我仍希望听听你在这方面的意见。”佛陀回答道:“戌博迦,那些说我准许杀牲口作食的人,不是在说真话。其实我已不只一次谈过这个问题。如果一个比丘看到别人为给他供养食而杀动物,那比丘当然要拒绝受供。就是他不是亲自目睹而只是闻说,他也应该拒食。再者,就是他对所供之食有此怀疑,也一要拒绝。戌博迦,依照乞食的习惯,除非他知道供者是因为给比丘供食而杀牲口之外,一个比丘是应该接受任何乞到的食物的。知道比丘发愿慈悲的人,都会只供养素食给僧人。但有时,他们真的只得有肉的食品。另一些人则因为没有接触过佛、法、僧,因而并不知道僧人吃素。在这种情形之下,比丘为免冒犯供者而令供者失了接触大道的机会,便应该接受他们的供食了。”“戌博迦,总有一天,人们会明白比丘是不会想杀动物的。那时,便再没有人会给比丘供肉,而比丘便可以全部素食了。”戌博迦说:“我是相信素食比较对身体有益的。素食的人觉得比较轻快和没那么容易生病。我已持素有十年了。我发觉我的健康很好,而且更培养了我的慈悲心。世尊,我很高兴获得你给我的明确指示。”戌博迦同时也赞许僧团改变了吃隔夜食物的习惯。那些食物是会变坏因而导致生病的。佛陀很感激戌博迦,并邀请他到精舍再为比丘们讲说基本的卫生习惯。故道白云 59.论说之纲59.论说之纲戌博迦的芒果园宁静旷阔,到处都散布着给比丘尼住的寮房。一天傍晚,一位名叫妙巴的年轻比丘尼,有一些问题要和佛陀商讨。她乞食后回芒果园的途中,经过一处幽静偏僻的小径时,突然被一名年青男子拦住去路。她感觉到这男子不怀好意,于是便开始观察呼吸以能保持镇定的、清醒。她直望入这男子的眼睛里说:“先生,我是个修行佛陀大道的尼姑。请你让路给我回去尼舍。”那男子说:“你还这么年轻貌美,为什么要把头剃光、身穿黄袍这么浪费青春啊?为何要活得像个苦行头陀?听我说吧,小姐,你好动人的身段应该穿着伽尸的丝绸纱丽才适合。唉,我真的从未见过像这么漂亮的女人。让我来教你身体上的享受吧。跟我来。”妙巴保持着镇静。“不要胡说。我要寻找的快乐,是从解脱觉悟之道得来的。五欲只会导致痛苦。给我让路吧。我将会非常感激你对我的体谅。”可是,那男子不肯。“你的双眸美极了。我从没见过这般美丽的眼睛。我是不会这么愚蠢把你放过的。我要你跟我来。”他伸手抓住妙巴,但妙巴避开了。她说道:“先生,不要碰我。你是不可以侵犯比丘尼的。我选择了修道的生活,是因为已厌倦了被欲望瞋心所负累的人生。你说我的眼睛美丽。好吧,我就把它挖下来给你。瞎了也总比受你污辱为好。”妙巴的语气十分坚决。那男子有点动摇。他知道这个尼姑是真的会这样做的。他退后几步。妙巴继续说:“别让你的欲念驱使你犯罪。你不知道频婆娑罗王已下令要把所有冒犯佛门僧尼的人严加惩罚吗?如果你不再检点,如果你再威胁我的贞洁或性命,你必会被拘搏处分的。”杀那间,这年青男子的理性恢复过来。他也体会到盲目的狂情真的只会导致痛苦。他踏步让开,给这比丘尼过路。他又在后头呼说:“尼师,请原谅我。我希望你在精神之道上成功达到你的目标。”妙巴直往前行,没有回望。佛陀盛赞这位年青比丘尼的勇敢和坚贞。他说:“女尼在僻静的路上行走是非常危险的。这其实也就是我当初不允许女子受戒的原因。妙巴,由现在起,比丘尼都不是独自出外。不论是渡河、入村乞食或穿过森林或树下,比丘尼都不可独睡。她们出外或睡眠,都时刻要另有最少一个的比丘尼作伴,以能互相照应保护。”佛陀转过来给阿难陀指示:“阿难陀,请你记下这条新例,并要求所有的长者比丘尼,将这条律例列入戒律中。”佛陀离开戌博迦的芒果园后,便与一众的比丘,一起前往那烂陀。他们专注的慢慢步行。每个比丘都留心细察着呼吸。同路上,有两个因苦行师徒在他们的行列后头跟着走。老师名叫善毗瑜,他的弟子叫婆罗达多。他们一路上谈论着佛陀的教化。善毗瑜对佛陀的教理诸多批评和讥讽。但奇怪的是,他的徒弟却屡屡与他辩驳,认为佛陀的言教,值得钦敬。波罗达多以滔滔的辩才说服他的老师。前行的比丘,都难免听到了他们在后面说话的内容。那天晚上,比丘们在菴没芭娜帝伽这处密茂的树林里歇宿。这里是属于王室的地带。频婆娑罗王曾颁布告知人民,所有的精神修道者,都可以在有需要在菴没芭那帝伽作息。善毗瑜和婆罗达多也在那儿度宿。翌日早晨,比丘们一起讨论那对苦行师徒的对话。佛陀听闻后,便对他们说:“你比丘们,当你们听到别人讥讽中批评我或正法时,你们不要生起瞋怒或愤恨不平的感觉。这些感觉只会对你们有损无益。又当你们听到他人赞叹我或正法时,不要让快乐、享受或满足的感觉生起。这些感觉也是对你们有害的。正确的态度,是应该细心审察别人的批评里那些部份是真,那些部份是假。只有这样,你们才会在学习上有机会成就和进步。“比丘们,多数称赞佛、法、僧的人都只是具备很表面的浅见。他们都欣赏比丘们清净无染和简朴宁静的生活,但他们再看不到更深的层面了。那些深得法要的人,不会说太多称赞之词,他们都明白觉得悟的真实智慧。这知超越一般言说思想。”“比丘们,这世上有无数的哲理、学说和理论。很多人在这些论说上无止境的互相辩论。以我所查得的数字,就有六十二派主要的论说。它们包含了目前世上数以千计的哲学和宗教理论。从解脱悟之道的角度来看,这六十二派的论说都是含藏百般妄见,造成很多障碍。”接下来,佛陀便给他们解说这六十二派论说的中心思想,而同时揭露它们错误之所在。他先说有关过去的十八种学说,永恒四论、部分永恒四论、有限与无限四论、无尽含糊四论、以及相信无因二论。他继而解说四十四种有关未来的学说,相信死后灵魂存在的十六论、相信死后没有灵魂的八论、相信死后没有灵魂存在或不存在的八论、断灭七论、以及认为现在就是涅槃的五论。指出这些学说的错误之后,佛陀说道:“一个称职的渔夫,会将渔网放下水里来捕取海中的鱼蝦。当他见到这些鱼蝦竭力想跳出网外的时候,他会对它们说:‘无论你们跳得多高,你们始终都仍在网内。’渔夫说得对。千万的理论学说都落在这六十二派论说之网内。比丘们,不要堕入这个梵网之中。这样做会浪费你们很多的时间,更可能使你们失去修行正道的机会。不可落于空谈猜度的网内。”“比丘们,这所有的学说和信念,都是由于被对事物的领会和感受所误导而生起的。如果不实修专念,根本就没可能见到思想感受的真性。当你能彻视思想感受的根本真性时,你才可以看到万法缘生和无常的性体。这时,你们便不会再被困于贪欲忧惧之网,以及六十二妄论的梵网之内了。”开示之后,阿难陀尊者往外散步,并专注集中地忆记刚才佛陀所说的每字每句。他想:“这是很重要的经。我将叫它梵风经。这个网,襄括了这世间的所有妄论教条。”故道白云 60.鹿子母夫人的哀伤60.鹿子母夫人的哀伤离开菴没芭娜帝伽之后,佛陀先去那烂陀,然后再前往鸯伽的一个大城市,瞻波。鸯伽是频婆娑罗王管辖下的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肥沃的地区。佛陀在那里时,住在满布馥香莲花的伽伽罗湖畔一个森林里。许多人都特别来到这里听佛陀说法。其中有一个名叫苏纳档达的年轻富者婆罗门。在这个地区,苏纳档达的聪明才智,是人所仰慕的。他的一些朋友,曾劝他不要拜讷佛陀。他们认为这样做,会给这个沙行乔答摩太多面子了。但苏纳档达却和颜悦色地告诉他的於儿是不会轻易错过认识像佛陀这样有非凡深度的人。他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需要增广我的见闻,”苏纳档达说。“我要知道沙行乔答摩在那一方面比我高超,而我自己又在那方面胜过他。”数百个婆罗门决定加入苏纳档达的行列。他们一起步行前往伽罗湖,对豫纳档达充满信心。他们肯定他会让家看到婆罗门的教理比佛陀的超越。他们郡相信苏纳档达不会羞辱他们的阶级教派。面对早已被入群包围着的佛陀,苏纳档达呆住了一会,不知道说什么才好。看见这样,佛陀为免他窘恼,自行先说:“苏纳档达,你可否告诉我们,一个真正婆罗门的先条件是什么?有需要时,请你引述吠陀作据。”苏纳达非常高兴。吠陀是他的专长。他说:“沙行乔答摩,一个切实的婆罗门,应该具备五个条件一外貌俊朗端正、檀於持诵祭仪、血统清纯可追溯七代之远、要有贤德的行为和有智慧。”佛陀问道:“这五样条件中,那些最被重视?如果或缺某一,又可会仍然算是真正的婆罗门?”想了一会,苏纳档达说明最后两个条件才真正是不能缺少的。外观、祭仪的擅长、以反血统的纯挣都不是绝对需要。那五百婆罗门听到辣纳档达这样的回应,都感到不快。他们全都举起手来挥动着,以表示不同意他的说法。他们认为他是受了佛陀的盘问而有所动摇。他们认为他的反应实在令婆罗门丢睑。佛陀转过身来对他们说:“各位嘉宾!如果你们对苏纳档达是有信心的话,请你们保持肃静,让他继续说下去。假如你们对他是没有信心的话。便请叫他回座,好使我与你们其中一人继续论说。”每个人都沉默下来。苏纳档达望着佛陀说道:“沙行乔答摩,请容允我对我的朋们说几句话。”苏纳档达转挝头来,指着坐在前面,属于他们阶层的一位年青男子。他说:“你们都看到我的堂弟鸯伽迦吗?他是个英俊潇酒的少年。他怕举止温文高雅。除了沙行乔答摩之外,便很少人可以与:‘他的容貌相比。鸯伽迦对吠陀也非常精通,而且对祭仪的种种礼节十分熟悉。他纯洁的血源,从父母双方都可迫溯七代之远。相信没有人可以对他这三个条件有所怀疑的了。但假如鸯伽迦是个奸淫杀掠、偷扼掳骗的醉汉狂徒。那时,他的俊朗面容、祭仪熟技和纯净血统又有何价值呢?好朋友,我们一定要承认贤德和智慧才是一个婆罗门最必要具备的条件。这是所有人的真理,并不单是沙行乔答摩的。”人群都热烈鼓掌。待掌声停下来,佛陀又问苏纳档达:“贤德则慧两者,又有一样比较重要吗?”苏纳档达回答道:“沙门乔答摩,贤德是来自智慧的,但智慧惧畏,又有赖贤良的德行。它们两者,是不可分割的。这就像用一只手洗另一只手,又或一只脚替另一只脚搔痒。贤德与智慧是互长互养的。贤德使智惹现前。智慧令行为更趋贤良。这两种质性都是生命里至为珍贵的。”佛陀回应道:“非常好,苏纳档达!你说出了真义。贤德与智慧,确是生命里的至宝。你可再申说吗?怎样才可以把贤德和智慧发挥至最高的境界?”苏纳档达微笑着合上双掌。他向佛陀鞠躬顶礼,说道:“大师,请你指点我们。我们虽然知道这些原理,但你才是证了大道真理的人。请你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够发挥贤德与智慧到最高的境界吧。”佛陀对他们宣说解脱之道。他告诉他们开悟的三次第一戒、定、慧。持戒生定。定能生慧。慧能令我们更深入地持戒。持戒越深,定力越长。甚深的禅定,又可启发更高的智慧。佛陀又讲解怎样观因缘互生法以破除恒常和独立个体的妄见。观想缘起,可以帮助我们断除贪、瞋、痴,因而达致解脱、平和、兴喜悦。苏纳档达听得着迷。佛陀说完后,苏纳档达站起来合上双掌。他说道:“乔答摩大师,请接受我的感谢。你今天使我重见光明,把我从黑暗中带导出来。请你让我皈依佛、法、僧。同时,我也希你和比丘明天到我家里,让我给你们供养。”佛陀与苏纳档达这天的诚切交流,在这一带的各阶层都引起了震撼融。一群婆罗门的知识份子,都追随了佛陀为师。其中包括了在离车难伽那村的着名婆罗门阿摩伽和他的老师布伽罗萨帝。当婆罗门投皈佛陀门下的人数日渐增多时,一些婆罗门和其他的宗教领袖便难免嫉恶填胸了。他们还在菴没芭娜帝伽的时候,缚悉底曾向目犍连尊者请教当时不同宗教运动。目犍连为他总结了所有的宗别派系。首先有富楼那迦叶的一宗。他的门徒是不信道德礼教的。他们坚持好与坏只是传统习惯引起的概念。末迦利瞿舍梨子的信徒,是宿命主义者。他们相信一生中所发生的,都是先天注定而不是个人的能可能改变的。一千或五百年后得到解脱,这也是一早便注定了的,与他自己的努力与修行无关。阿耆多枳钦婆罗所教的,是享乐主义。他相信人是由地、水、火、风、即四种原素所成,一旦死后,便一无所有。他因此认为应该在有生之日,尽量经历世间的享受。以迦罗鸠驮迦旃延为首的一宗,刚持相反的见解,属于无因论之感觉论者。他们相信一个人的肉体与灵魂,都是永不幻灭的。他们认为人是由七种原素形成-地、水、火、风、空、苦乐、灵魂为独立之要素。生与死只是外表形态因原素的散聚而产生的短暂现象。舍利弗和目犍连两位尊者,都曾属于删阇耶毗罗胝子的宗派。删阇夜教的是在某一个情形下的真理,未必在另一个情形下也是真的。一个人对环境事物的审察,才是最佳的度量。尼乾陀若提子带导的一群,是异行的苦行者。他们不穿衣服,又对所有众生都严持不杀之戒。尼乾陀若提子所教的,是一种双重宿命论。他相信宇宙中有两种基本力量,生命与非生命。这一宗派在当时非常受人尊崇,因此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力。比丘们与耆那教的苦行者常有接触,因为他们都是同样的尊重生命。但他们也同时有很多分歧,因而引致一些比丘与耆那教的一些弟子时有冲突。目犍连尊者对这派的苦行尤为反对,直斥他们过份极端。因此,目犍连便成为这些头陀特别针对的目标。佛陀回到舍卫城后,住在东园。他在这里的访客川流不息。一天早上,鹿子母夫人前来造访。当佛陀看到她全身衣发湿透,便问她:“鹿子母,你曾那里去?为何衣发尽湿?”鹿子母夫人哭着诉说:“世尊,我的孙儿刚死去。我想前来见你,但却忘了带备而伞。”“鹿子母,你的孙儿多大?他因何而死?”“世尊,他只得三岁,是死于伤寒病的。”“可怜的小孩。鹿子母,你有多少孩子及孙儿?”“世尊,我有十六个孩子。九个已结了婚。我有八个孙儿。现在只剩下七个了。”“鹿子母,你是否很喜欢有这么多的孙儿?”“当然了,世尊。越多越好。如果他们的人数如舍卫城的人那么多,我便不知会多么快乐了。”“鹿子母,你知道舍卫城每天里有多少人死去吗?”“世尊,有时会有九至十个的,但每天最少都会有一个……在舍卫城,没有一天是没人死去的。”“鹿子母,如果你的孙儿数目如舍卫城的人那么多,你的头发和衣服岂不是天天都湿透?”鹿子母合起掌来。“我明白了!我真的不应该想要有家舍卫城人口那么多的孙儿。一个人越是多牵挂,便越是多痛苦。你时常都这样教导我,但不知怎的,我总是忘记。”佛陀轻轻微笑。鹿子母告诉他:“世尊,你总是在而季之前才回到这里。一年中其他时间,你的弟子都非常想念你。没有你在,我们来到精舍也觉得很没意思。我们都不知道做什么才好,通常只会在你的房子附近走走,便回家去了。”佛陀说:“鹿子母,勤修正法比前来精舍造访更为重要。况且,你来到精舍,也必定有其他的尊者说法。你可以向它们请示修行的法要。法教和导师绝无别异。请不要因为我不在这里便废你的修行啊。”站在旁边的阿难陀尊者,作出一个主意。“在这里种植一棵菩提树,应该会有帮助。这样,信徒前来的时候,便可以把这棵菩提树代替你的位置。他们甚至可以向它鞠躬,以象徵对你顶礼。我们又可以在树下建一石台作坛,让信徒可以供花。他们可以绕树而行,观想、佛陀。”鹿子母夫人说道:“这主意真好!但你那里找来菩提树啊?”阿难陀答值:“我可以在优楼频螺佛陀证道那儿取来菩提树的种子。别担心,我会拿得种子,把它栽至发芽,再种成大树。”鹿子母夫人感到比较轻快和安慰一点。她向佛陀和阿难陀尊者鞠躬礼辞后,便回家去了。故道白云 61.狮子吼61.狮子吼在同一个雨季里,阿难陀因提出了一个关于缘起的问题,以致佛陀对比丘们宣讲缘缘生法的十二种因缘关系。他解说:“缘起之法理至为深奥。你们不要以为单凭一般言说开示便可以得其要领。比丘们,优楼频螺迦叶尊者能够入正法之道,都是因为闻得缘起之法。我们之中备受尊重的舍利弗尊者,也是因为听到一首有关缘起的偈语而入正道。你们需要每一刻都观想缘起之法性。当你们看到一片树叶或一滴雨点时,观想所有令这块叶和这点雨可以存在的远因近缘。你们必需知道这世界,是千丝万缕的因缘所互相牵引,交织而成的。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无故彼无。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任何生灭之法,都是与其他所有的生灭之法相连。一中含多,多中含一。没有一,便没有多。没有多,便没有一。这就是缘起法的奥义。如果你们洞悉万法的性体,你们便可以超越生死所引起的所有烦恼。这样,你们才可以冲破生死的巨轮。”“比丘们,缘生法的连锁关系有很多层次,大致可以为四类,主因之正缘、增上之助缘、相续无间之行缘、和心生物象之攀缘。”“主因是世法现象生起的必需要条件。例如,一粒米,就是一棵稻米的主因。帮助增加这粒米生长成稻的种种因素,就是助缘。在这个例子里,这些助缘包括了阳光、雨水、泥土等。”“相续无间的行缘,是导致物象生起的过程中,潜伏进行着每刻微细因缘相续的因素。没有这不断进行着的过程,又或过程中受到干扰而中断的话,稻便生不成了。所有提及的物象世法,都其实是心识所产生的所也就是世法生起的基本因素之一。”“比丘们,苦恼是因为有生有死才存在的。那什么引起生和死?是无明。首先,生与死都只是心智产生的概念。这些概念,是无明的产品。当你们深切透视世法万象之后,你们便可以降伏无明,因而超越生死的概念。超越了生死之念,你们便能降伏烦恼。”“比丘们,有死之念因为有生之念。这等妄念都是来自有独立个体的‘我’这个妄见。有我的妄见,来自执取。执取的产生,是因为爱欲。有爱欲,是因为我们看不清感受的真性。看不清感受的真性,是因为我们被困于六根六尘的接触之中。我们被困于六根六尘的接触之中,是因为我们的心并不清澈平和。我们的心并不清澈平和,是因为我们的心有起行动念。心的起行动念,是因无明所致。这十二种因缘关系相互牵引,彼此密切连系。在一种因缘关系中,可以见到其他十一种关系。当中缺少了一节,其余的十一节也便不会再会存在。些十二因缘就是死、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名色、识、行、无明。”“比丘们,无明乃十二因缘之始因。幸好观照缘起的法性,可以使我们能够摒除无明,超越烦恼。一个觉悟的人,可以在生死之海的汹涛骇浪上跨过,而不堕溺其中。一个开悟的人,利用十二因缘之法,如同车轮。一位觉者,虽住于世而不落其间。比丘们,不要逃避生死。你们只需把自己提升到生死之上。超越生煞费苦心,是‘真正伟大者’的成就。”在数日后的一个研法会上,摩诃迦叶尊者提醒僧众,说佛陀已曾多次宣讲缘起之法,因而此法可被视为正觉之道的核心教理。他又重申佛陀曾以一撮芦苇来比喻缘起法。佛陀当时说过,世法的存在,并非因为有个创物主,而是因缘而生的。无明引致起心动念,而这些行念又财复产生无明,正如芦苇相互倚傍而立。一枝芦苇倒下,其他的就都相应而堕。这是宇宙万象的真相,多从一生,一从多起。我们观察得够深入,便可见到一中有多,多中含一。在这同一个雨季,几个婆罗门合谋,意图诬告佛陀与一个女子发生关系而令那女子怀孕。他们找得一个名叫轻斜的年轻貌美婆罗门女子,告诉她婆罗们的争剧失势,是因为许多年青人被佛陀教唆成为他的弟子所致了保护她的信仰,轻斜便答应与他们合作。她每天前来祗园精舍,都身穿一袭美丽的纱丽,手携一束鲜花。她并不会准时前来参加法会,是只是站在法讲堂的附近,等待着信众离场。起初,当她被人问及在那儿干什么时,她总不回答,只是微笑。数日后,她开始有反应,但也只是说:“我去我要去的地方。”再过几个星期,她便开始给人含糊的答覆:“我要前去找沙行乔答摩。”最后,她又被人听到这样说:“在祗园精舍度宿,很是不错!”很多人都觉得她的说话刺耳。一些信众开始有点怀疑,但都没有提出疑问。一天,轻斜出现在佛陀的法会里。她的肚子明显地隆起来。佛陀正说法时,她突然站起来,大声说道:“乔答摩师傅!你这么有口才说法,地位又那么受人尊重工业。但你对我这个被你弄大了肚子的可怜女子,却全不理会。我的孩子是你的。你愿意负起你这亲生骨肉的责任吗?”众人一阵骚动。每对眼睛都注视着佛陀。佛陀只是淡淡的微笑,答道:“姑娘,只有我和你才知道你声称的是否属实。”众人无法再按得住他们的惊讶。几个人怒气冲冲的站起来。轻斜忽然感到恐慌,生怕别人会打她一顿。她找寻出口离开,但在慌乱中却不小心跌倒。正当她挣扎着想站起来的时候,一块又圆又大的木块从她的肚处堕到上,落正在她脚上。她疼痛得大叫一声,忙抓着差点儿被压扁的脚趾。她现在的肚子变得坦了。群众都顿时松一口气。一些人不禁大笑起来,另一些则对轻斜讥骂。契嬷比丘尼上前,轻轻掺扶轻斜离开讲堂。她俩出去后,佛陀便再恢复说法,就像没有事故发生过一样。佛陀说:“信众们,就如光明驱使黑影一般,觉悟之道可以拉倒无明之堵。四圣谛、无常、无我、缘起、四念处、七正觉因、三门、八正道、全都都像狮吼般被宣说过,因而悉破了无数的妄见邪说。狮子是禽兽之王。离开洞穴时,它伸展身体,眺视四面八方。搜寻猎物之前,它会发出如雷贯耳的吼叫声,其他动物无不震惊而逃。雀鸟高飞、巨鱷向水里潜、狡狐也急忙泄进洞里去。就是村中的大象,虽然有彩带装饰和金伞为盖,都被这吼声吓得四处乱跑。”“信众们,觉悟之道的宣讲,就正如狮子吼!邪说为之震惊。当无常、无我、和缘起法被宣说时,一向从无明和昏惑中找寻安稳的人天众生,都立时醒觉起来。一个人见到耀目的真理时,他会惊叹:‘长久以我们都抱着危险的妄见,以无常为常,又以为有个独立的我。我们误当苦恼为享乐,视短暂作永恒。我们又错认假的,以为是真。现在是时候让我们扯下迷惑颠倒的妄见之墙了。’”“信众们,觉悟之道使之类得以消除妄见的厚厚蓬帐。一个觉者出现时,大道便如涨潮的涛涌声般到处回响。潮水高涨时,所有的妄见都全被冲走。”“信众们,一般人很容易堕入四种陷井。第一种是对感官之欲的执取不舍。第二种是对狭见的执着。第三种是对正法的怀疑。第四种是有‘我’之妄见。觉悟之道帮助我们不堕入这些陷井。”“信众们,缘起之法可以帮助解决每一种障碍。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应该时刻观照身体、感受、心、和心生之物象的互依互缘之性。”翌日,阿难陀在大堂重覆了佛陀的言教。他称这经为‘狮子吼经’。这个雨季里,很多比丘都患上了虐疾。一些比丘因太瘦弱而在能往外乞食。虽然其他的比丘都很乐意与他们分食,但因乞来的食物通常都有咖哩在内,不适合有病比丘肠胃。因此,佛陀特准在家众替这些比丘备食。他们会烹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品,如加有蜜糖、浮汁、蔗糖和油等管养材料的米粥。由于这些食物的帮助,比丘们也慢慢康复了。一天禅坐后,佛陀听到很多乌鸦的叫声。察看之下,他发现一些比丘正喂哺病僧的食物给乌鸦们吃。他们解释说,当日上午,几个有病的比丘都没有胃口。过了中午,比丘们都不许进食。当佛陀问他们为何不留着食物待明天再吃时,比丘们提起有关不可吃隔夜食物的规条。佛陀告诉他们,以丘有病的比丘,不用持守过午不食之戒,并说如有一些食物是可以保留的,便可留至翌日。不久之后,一位医师从城里到来造访舍利弗尊者。他建议有病的比丘吃一种特别泡制的草药。之后,比丘们的健康便很快恢复了。故道白云 62.舍利弗之吼62.舍利弗之吼雨季过后,舍利弗尊者向佛陀道别,准备到外地弘法。佛陀祝愿他旅途平安,身心都了无挂虑。他又希望舍利弗这次努力的弘法,不会遇到太多的障碍。舍利弗尊才表示感谢后,便起程离去。当天下午,一个比丘前来,向佛陀申诉舍利弗尊者待他的不是。他说:“我今天问舍利弗尊者往那儿去的时候,他不只没有回答,更把我推倒在地上。跟着,他未道歉,便继续上路了。”佛陀对阿难陀说:“我相信舍利弗不应该会去得太远。派一个学僧前去追上他。我们今晚要在祗陀法讲堂召开集会。”阿难陀照佛陀的吩咐去做。傍晚时,舍利弗尊者已与学僧回到精舍了。佛陀告诉舍利弗说:“舍利弗,我们大家今晚在法讲堂集会。一个比丘投诉,说你把他推倒地上,而且全无歉意。”那天下午,目犍连和阿难陀两位尊者在精舍内四处通传晚上的集会。他们说:“你们都被邀参与今晚在法讲堂的集会。舍利弗师兄今次有机会表现他的狮吼了。”当晚没有一个比丘缺度。他们都想看看舍利弗尊者如何应付那些对他一向埋怨的比丘。舍利弗尊者是佛陀最信任的弟子之一,因而成为很多比丘所妒忌和误会的对象。有些比丘认为佛陀对他过份信任。他们觉得舍利弗在僧团的影响力太大。一些被佛陀指责过的比丘,更认为这是因为舍利弗在佛陀面前道说他们的长短。很多比丘简直觉得舍利弗讨厌。他们不能忘记数年前佛陀邀请舍利弗共分法座。阿难陀尊者还记得八年前有一个名叫俱伽利的比丘住在祗园精舍。他对舍利弗和目犍连的成见,就是佛陀也劝他不来。俱迦利认为他俩极之虚伪,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自己的野心。佛陀曾私下与他细谈,告诉他这两位长者其实非常真诚,所作所为也都是出自一片慈心。可惜俱迦利满怀都是嫉妒和怨恨,对这些说话听而不闻。最后,他离开了精舍,前往王舍城找提婆达多尊者,更成了他日后的亲信。也就是因为同样的原因,阿难陀尊者起初才不肯充当佛陀的侍从。没有他所提出如不与佛陀同房共食这些条件,阿难陀知道很多的师兄弟也都会对他抗拒。有些比丘就是觉得佛陀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照顾。阿难陀明白,他们这种愤恨的感觉是会使他们离弃佛陀的。阿难陀又记得一个来自挢赏弥的调牛聚落村落的女子。她名叫摩刚提卡。她因为觉得佛陀没有对她特别关怀而怀恨于心。她是一个美艳的婆罗门。她过到佛陀时,佛陀已四十四岁。当时,摩刚提卡对佛陀一见倾心,一直想知道佛陀对她有没有另相相看。她想尽办法引取佛陀的注意,但佛陀只是如对一般人的对待她。长久下去,她对佛陀的爱慕变为恼恨。后来她成为富萨的郁提纳王的妻子,便曾屡次用她地位的影响力来散播佛陀的谣言。她更对有关的方面施压,以防止佛陀举行公开的法会。当郁提纳王的一个妃子三昧瓦提成为佛陀的在家弟子后,摩刚提卡便千方百计加害于她。遇到这种种的难题,阿难陀向佛陀建议离开挢赏弥,往比较友善的地方弘法。但佛陀却问他:“假如我们在别处也遇到同样的羞辱和困难,我们又怎办?”阿难陀回答:“再往别处去。”佛陀不同意。“那是不对的,阿难陀。每次遇到困难,我们都不应该气馁。我们应该在困难中把问题解决。阿难陀,如果我们实践平等心,我们便不应被羞辱毁谤所困扰。毁谤羞辱我们的人,是伤害不了我们的。他们到头来只会回跌落吐涎的人的脸上。”阿难陀对舍利弗应付目下情形的能力绝不担心。佛陀信赖舍利弗是理所当然的。他实际上是僧团晨的贤能长者。在带导僧团方面,佛陀也要借助他的深思远见。他是几部经的着述者,其中包括大象足印经(HatthipadopannaSutta)。在这部经里,舍利弗以他的果行所见,用十分创新的角度来讲说四大原素与五蕴的关系。佛陀进入讲堂时,众比丘都站起来。他示意他们坐下,然后自己才坐下来。他嘱舍利弗坐在他旁边一张椅子上。佛陀对他说:“一个比丘指控你把他推倒在地上面又没有道歉。你有什么话要说吗?”舍利弗尊者合上双掌站起来。他先向佛陀鞠躬,继而向僧众作礼。他说:“世尊,一个不修行、不观照身内之体、又不留意自己行为的僧人,是会把同修推倒地上而又不作道歉的。”“世尊,我仍记得你十四年前对罗睺罗的教导。那时他只有十八岁。你教他观照地、水、火、风以培养他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虽然你当时的教诲是对罗睺罗而说,但我也同时学习。过去的十四年里,我都努力去遵照这教导。而内心对你无限感激。”“世尊,我修习要更似‘地’。地宽而广,有容量去接受和应变。不论别人把清香纯洁如鲜花、香水、或乳汁等物放在地上,或将肮脏臭秽如屎、尿、血、粘液和痰涎等淌在地上,大地都会平等接受,不执不厌。”“世尊,我曾静思观想我的身心以能更像大地。一个不观照身内之体、不留意体行的僧人,是真的会把同修推倒而不道歉便离去。这不是我的行径。”“世尊,我修习要更似‘水’。无论我们把芬香或秽臭之物扔到水里,水都会一样接受,无执无能厌。水博大流动,有变化洁净的功能。尊敬的佛陀,我曾静思观想以使身心更似水。一个不去观照身内之体,不留自己体行的人,是会把同修推倒而不道歉便离去。这不是我的行径。”“世尊,我修习要更似‘火’。火能化烧万物。不论是美的或是不洁的,它都全无执着的厌弃。火能燃烧与净化。尊敬的佛陀,我曾静思观想以使身心更像火。一个不观照身内之体,不留心体行的僧人,是会把同修推倒而不道歉便离去。这不是我的行径。”“世尊,我修习要更似‘风’。风可以载送好与坏的种种气味,全无执着或厌弃。风能改变、清净和发放。尊敬的佛陀,我曾静思观想以使身心更像风。一个不观照身内之体,不留意自己体行的僧人,是会把同修推倒而不道歉便离去。这不是我的行径。”“世尊,就像一个‘不可接触者’的小孩,身穿插破衣、手持烂钵在街上乞食那样,我专意修习不持虚慢和骄傲之心。我试图把自己的心变作一个‘不可接触者’的小童之心。我也修习谦卑心,不敢将自己放在别人之上。尊敬的佛陀,一个不观照身内之体,又不留意自己体行的僧人,是会把同修推行而不道歉便离去。这不是我的行径。”舍利弗尊者本想继续说下去,但指控他的那个比丘已忍受不住了。他站起来,把僧袍的一角拉上来披在肩上,向佛陀鞠躬。合上双掌,他向佛陀承认:“佛陀世尊,我违犯了戒条。我对舍利弗的作供是假的。在你和僧众面前,我现在自忏过失,更誓愿永远不再犯戒。”佛陀说道:“也难得你肯在大家面前认错。我们都原谅你。”舍利弗尊才合掌说道:“我不会对这位兄弟有任何埋怨。我更想藉比机会请求他原谅我以往对他冒犯之处。”那位比丘合掌对舍利弗鞠躬致礼。舍利弗也同样回礼。整个讲堂都洋溢着喜悦。阿难陀尊者站起来,说道:“舍利弗师兄,请在这里多留几天。各位兄弟都想有多点时间与你一起。”舍利弗尊者微笑答欢允。现在雨季已过,佛陀便到野郊的乡村里去。一天,他在为伽摩那族人讲道。很多的听众都是年青人。他们对沙行乔答摩闻名已久,但这才是他们第一次有机会亲见其人。一个青年合掌问道:“导师,以往曾有不少婆罗门的教十到这里来说教。每一位教十都说自己的一派学说胜于别的。这令我们觉得非常混乱。我们真的不知应该追随那一条道路。到头来,我们对全部都失去了信心。我们闻得你是开悟了的大师。你可否告诉我们应该相信那一套说法吗?谁说的是真理,又谁说的是假道呢?”佛陀答道:“我明白你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疑虑。朋友,不论那些言说是很多人重覆过的,或是记载在圣典上的,又或是出自人人敬重的导师口中的,你们都不要轻易相信。只要接纳那引起合符道理、有贤德者支持、兼能在修行中带来幸福与裨益的教理。放弃那些不合符道理、没有贤德者支持、而又不能在修行中带给你幸福与裨益的言说。”伽摩那族人请佛陀给他们多说一点。他再说:“朋友,假设有一个全被贪、瞋、痴会给他带来快乐还是苦恼?”众人回答:“大师,贪、瞋、痴会令那人的行为带给他自己和身边的人很多痛苦。”“贪、瞋、痴的生活,是贤人智者所会支时的吗?”“不会的,大师。”佛陀又说:“又假设有一个依悲、悲、喜、舍而生活的人。他替别人拔苦以使别人的快乐。他替别人的幸运而高兴,又会以平等心待人,全舍执着。这种生活质素会为他们带来痛苦还是快乐?”“大师,这种生活当然会替他自己和身边的人带来欢东了。”“慈、悲、喜、舍会紧贤人智者所鼓励和支持的吗?”“当然了,大师。”“我的朋友,你们现在已够资格辨别什么才是应该接纳的东西了。只要相信和接纳那些合符道理、贤智支持和为你及他人带来裨益快乐的。一切与此等原则违背的,都要摒弃。”这些伽摩那族的青年,都从佛陀的说话中得到很多勉励。他们觉得佛陀之道,不要求别人无条件的信奉。佛陀之道真正尊重思想的自由。当天,好一些伽摩那族人都请求成为佛陀的门徒。故道白云 63.一直到海里63.一直到海里沿途上,佛陀在阿拉毗村落停下来。他和八个比丘,在一处公众楼舍内与当地一些居民一起接受供食。用饭之后,正当佛陀准备开始说法时,一个年老的农夫喘着气走进礼堂。他迟来了的原因,是要寻找一只走失了的水牛。佛陀看得出这农夫整天都没有吃过东西,于是便叫人给这老人一点咖哩饭,待他吃完才开始法会。很多人都因此感到不耐烦。他们不明白为何要因为一个人而延误佛陀的开示。农夫吃过饭后,佛陀便说:“敬爱的朋友,我刚才如果让老农夫饿着肚子听法,他一定不能集中。那便会很可惜了。没有什么比饥饿更难受。饥饿摧残我们的体肤,又使我们无法安稳快乐。我们时刻都不要忘记那些饥饿的人。不吃一餐已经不是味儿,更何况是几天或几个星期。我们必定确何这世上再没有被迫捱饿的情况。”阿拉毗之后,佛陀沿着恒河朝西北往挢赏弥去。途中,他停下来观察一块浮木被水冲向下流的情形。指着那浮木,他呼唤比丘,说道:“比丘们!如果那浮木没有被河岸阻顿下来、没有下沉、没有遇到沙洲、没有被拾起来、没有堕入涡流或从内里枯烂,它便可以一直流入海里。这与你们在修行道上一样。如果你们不被河岸阻顿下来、不下沉、不遇到沙洲、不被拾起来、不堕入涡流或从内里枯烂,你们也肯定能达到觉悟解脱的大海。”比丘说:“世尊,请你详细申述一下。被河岸阻顿、下沉、又或遇到沙洲是什么意思?”佛陀答道:“被河岸阻顿,就是被六根六尘纠缠。如果你们精进修行,便不会为六根六尘互相接触所产生的感受而缠缚了。下沉的意思,就是成了欲念和贪求的奴隶。它们会剥夺你应该用在修行上的精力。为沙洲所阻碍,就是为了私欲而忧虑,永远只顾追逐名利而忘却了以觉悟为目标。被人拾起来的意思,就是迷失自己于散乱之中,与损友虚度时光而不事修行。堕入涡流,就是为五欲所困。五欲就是财、色、名、食、睡。从内里枯烂的意思,就是过着虚伪的生活,欺骗僧伽而同时以正法来达到自己的欲望。”“比丘们,如果你们精进修行而不堕入这六个陷阱,你们便必能证得觉悟之电动机,如那片浮木可以毫无障碍般直流入海里。”佛陀在说这些话时,一个路过的看牛童也停了下来细听。他名叫难陀。他被佛陀的说话感动得即时走过来,请求佛陀收他为徒。他说:“导师,我很希望能够像这些兄弟一样,成为比丘。我想追随精神之道。我答应一定会全意学道。我会避免被河岸阻顿、下沉、被沙洲障碍、被人拾起来、堕入涡流、又或从内里枯烂。请你接纳我为你的门徒。”佛陀很喜欢这个少年明亮的面容。他知道这个少年虽然一定不曾上学念书,但却是个勤奋能干的伙子。佛陀点头以示同意,并问他说:“你年纪多少?”难陀回答:“大师,我十六岁。”“你的父母在世吗?”“不在,大师,他们都死了。我没有其他亲人。我只替一个富主看顾水牛,以能有栖身之所。”佛陀又问:“你可以一日只吃一餐吗?”“我已经有很长时间这样做了。”佛陀说:“正规来说,你是应该到二十岁才可以加入僧团的。一般人未到二十岁,是未够成熟去适应过出家的生活的。但你很特别。我就让僧团今次破例吧。你就以沙弥的学僧身份来修行四年,才正式受具足戒。回去你雇主那里放下水牛,和问得他的批准让你离开吧。我们在这里等你。”少年回答道:“大师,我想没有这需要了。这些水牛都非常懂性。它们是可以不用我带领,自行回到牛房去的。”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5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