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大地的感觉,百合花的芬芳,太阳的温暖,月亮的魅力。 我的真理——你需要时最可靠的帮助,像夜晚的天空一样令人敬畏,像婴儿咯咯的笑声一样简单、不能变换和值得信赖。 它像怦怦的心跳一样响,又像与我合一时的呼吸一样安静。 我将不会离开你,我不能离开你,因为你是我的创造,是我的产品,是我的女儿,我的儿子,我的目的,我的…… 自我。 所以,无论何地、无论何时当你与我的和平宁静分离,呼唤我吧。 我将在那里。 带着真理。 和光。 和爱。 译后记 在一些西方国家,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宗教的地位和影响已今非昔比,真正虔诚地信仰宗教的人,信仰“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的人越来越少,但由于长期浸润于其中,宗教早已经成为一种无所不在、影响深远的文化。在面对社会、人生乃至自然界种种问题时,传统的宗教意识、宗教道德、宗教观念对许多人仍产生着重要影响。但人们耳濡目染所接受的一些传统宗教观念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困惑。《与上帝交谈》这本书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了自己全新的上帝观,并对生命、健康、信仰、宗教、事业、爱情、家庭、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作者指出,迄今为止,社会给予人的教育大多都是以恐惧为基础的。比如,多年来人们不假思索地接受了许多关于上帝的观念:上帝是严历的、令人畏惧的、报复性的;上帝根据自己感觉的好坏,进行评判、奖励或处罚;上帝的爱是有条件的;上帝是基于爱或者恐惧而创造了天堂和地狱,提出了十条戒律;等等。作者认为,人们从其他人那里得到的关于上帝的这些印象,并不是真正的上帝。这些观念都是起源于恐惧,是孩子根据自己对父母的体验把父母的角色外推到上帝身上。作都心目中的上帝是与此全然不同的一个形象:上帝是绝对的爱的化身。 上帝是绝对的爱的化身。上帝并不需要人的畏惧和敬奉,上帝不报复也不惩罚;没有什么天堂和地狱;没有什么十条戒律,有的是人自己的十条承诺。 在真正信仰宗教的人看来,上帝是万能的,能够创造一切。甚至可以说,上帝就是一切。作者分析指出,如果只有上帝,别无他物,上帝就无法体验自己是万能的。要想检验自己,必须有对立面或者相对物。为此,上帝把自己分成了许多部分。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和相似”(in the image and likeness of God)造了人,赋予了人各种能力,上帝通过人的自由选择和创造,体验自己的自由选择和创造,也就是说,上帝与人是合一的。“上帝与人同在”。在一定意义上,人的自由选择、创造,就是一种上帝的状态。从这里,可以引出这样一个命题:人是上帝的“部分”、是上帝的子孙。在一定程度上,人就是上帝! 作者认为,上帝是面向每个人的。所有的人都是特殊的,所有的时刻都是金色的。每个人都随时随地通过自己的感觉、思想和体验与上帝相通。体验是上帝与人最重要的交流手段。遗憾的是,人的大多数价值判断都不是来源于自身的体验,而是盲目接受了其他人的认识,接受了以恐惧为基础理论人生观、价值观。对爱、对性、对金钱、对生活、对上帝,都是如此。当自己的体验与社会灌输给人的意识相矛盾时,人们往往否定自己的体验。这是人生苦恼的重要根源。 作者指出,生活的惟一目的是为了记起并体验“你是谁、你能成为谁”。要对自己的生活状态进行反思,有意识地按照自己的最高认识去改变自己的思想、语言和行动。要停止原来那种无意识的生活状态,要像上帝那样去想、去说、去行动。上帝是绝对的爱的化身,如果人选择以爱为主导的人生,人将体验到生活的全部荣耀,体验到上帝的感觉。 关于生活、关系、金钱、事业、健康等十三个问题,书中通过上帝给予了详尽的回答,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论述。比如,天堂在乌有之境(now here),也就是“现在在这里”(now here);比如,在人际关系中,包括爱情关系中,完全以对方的喜好去确定自己的行为,将使得双方都丧失掉自我,并最终导致关系失败。比如许多疾病是自己招致的。等等。 《与上帝交谈》书中对一些传统的宗教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不时给予辛辣的嘲讽。比如,有的宗教不是让人们选择成为上帝,而是选择成为魔鬼。有的宗教甚至宣称,人生来就是有罪的。作者还尖锐地指出,圣经中对上帝的有些描述并不是真正的上帝。耶稣也不是完美的。这对盲从盲信者无疑有着振聋发聩的作用。 我们知道,宗教在很大程度上起源于先民对人所不能把握的自然力的恐惧。作为这种自然力的象征,先民心目中的上帝(也就是流传至今的宗教中的上帝)自然具有令人畏惧、惩罚、报复等特征。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力量大大增强,人对自然的恐惧心理减轻了,但另一方面,人类自身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对人类构成最大威胁的力量。可以说,人类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人类很可能毁于自身的活动。在这种大背景下,呼唤绝对的爱,认为上帝是绝对的爱的化身,每个人都是上帝,都应以爱为主导去行动,都应对自身的行为负责任,这种思潮在美国等到西方国家是有其现实基础,也是有现实意义的。 随着对外开放以来信仰宗教的人较前增多,对我国广大信众来说,接触西方社会现代宗教文化,活跃思想,深化对宗教的理解,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另一方面,由于宗教涉及的是对宇宙、对人生的思考,宗教道德观念往往也包含着许多深刻的人生哲理,浏览或精读这类书籍,对一般读者也会有启迪。无论信仰不信仰宗教,在面对人生各种问题时,经常思考“我是谁,我要成为谁“,按照以爱为主导的理念检查自身的思想、行为、都是有益的。 《与上帝交谈》一书采用对话的形式,口语、俗语较多,语言简洁、明快,文笔流畅,充满了机智的问答,还不时穿插些小幽默、小故事,读来妙趣横生,翻译过程中时常拍手称快。但书中也涉及一些形而上的哲学、宗教探讨、也有不少艰涩难懂的文字,由于水平所限,错译之处在所难免,译者诚恳希望读者谅解并给予指正。 本书1至3章由田红梅同志译出,4至6章由董保存同志译出,其余部分由朱银萍同志译出并统稿,特此说明。 1998年5月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与上帝交谈/[美]尼尔·唐纳德·瓦尔施着,朱银萍等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8.10 ISBN 7-5057-1495-3 Ⅰ.与… Ⅱ.①尼… ②朱… Ⅲ.哲学-普及读物 Ⅳ.B4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98)第32306号 书名 与上帝交谈 着者 [美] 尼尔·唐纳德·瓦尔施 译者 朱银萍等 出版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发行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经销 新华书店 印刷 美亿联印务有限公司 规格 850*1168毫米 32开本 8.875印张 166000字 版次 1999年3月第1版 印次 1999年北京第1次印刷 印数 1—20000册 书号 ISBN 7-5057-1495-3/B·25 定价 18.00元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南里17号楼 邮编 100028 电话 (010) 64668676 合同登记号:图字01-98-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