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重复的体验能使其有更丰富*****熟悉带来厌倦。重复的体验变的感受。认识起来越深刻。********得枯竭,贫乏,不那么有越和吸“对象之内的丰富”。*************引人了,使它丧失了它为人所需的品质。—————————————————————————————————————6.看作是不需要的,无企图的,***有动机的认识活动。对象被看非所欲求的,无动机的认识********作是需要的满足物,有用或者无用。活动。似乎它和认识者的各要无关,因而能看作是独立的,有它自身存在的权利。—————————————————————————————————————7.以对象为中心。忘我的,超*******以自我为结合的中心点,自我越自我的,不自私的,不计利******投射到感知印象中。感知的不害的。认识者和被认识者的********仅是对象,而且是对象与认识同一和融合。全神贯注的经********者自我的混合。验便自我消失,全部经验都能组织在对象自身的周围.使对象成为一个中心点或结合点。对象不受自我的感染,不与自我相混淆。认识者自我克制。—————————————————————————————————————8.让对象成为它自身,对于对******认识者的主动塑造,组织,和跳象采取谦恭的,承受的,被动*******选。他改变它,重新安排它。的,无选择的,不强求的,道*******他忙来忙去。这必然比存在认家的,不干预,放任的接受。*******识累人,后者或许还有消除疲劳*********************************的作用。尝试,追求,努力。意愿,控制。—————————————————————————————————————9.看作是目的自身.自身印证******一种手段,一种工具.不具有自的。自身肯定。由于它自身*********身蕴含的价值而只具有交换价的缘故而令人感兴趣。具有*********值,或只为他物而存在.或只作内在价值。***********************为到达他处的入场券。—————————————————————————————————————10.在时间与空间之外。看作*******在时间与空间之内。暂时的.是永恒的.普通的。“一分**********局部的。在历史小,在物质世界中。钟是一天广天是一分钟。”认识者在时空中的无定向,对于环境没有意识。印象和环境无关。非历史性。—————————————————————————————————————11.存在的特点被认为是存在*********匮乏性价值是手段价值,即效的价值。*************************用如何,合意不合意,对某一目的是否合适。*********************************评价,比较,谴责,赞成改不赞成,判断。—————————————————————————————————————12.绝对(没有时间和空间;离******和历史、文化、人物、地方的价值观念有关,开地面;作为它本身看待;*********和人的兴趣与需要有关。可以感到它正在过其余的世界和历史完全忘***********度。它的现实性依赖于人;假如人要消失了,怀)。这和过程知觉相符,**********它也会消失。作为一个整体,它从一个征候群和知觉内转化的、活跃的组*********转移到另一征候群,即有时和这一征候群织相符。但它是严格知觉***********有点关系,有时又和那一征候群有点关系。内的活动。—————————————————————————————————————13二元式、两级化和冲突的解*******亚里土多德的逻辑,即分离的事物被看作是决。不一致被看作同时存在,********被肢解的,割裂的.彼此完全不同的,互相排斥的,是合理的,必要的,即看作一********往往常有敌对的利益。种高级的统一或整合,或从属于一种超越分歧的整体。—————————————————————————————————————14.具体地(和抽象地)被感知。*******只能是抽象的,类化的.图式一切仍面同时被感知。因************的,成规的,系统化的。分门别而不可言喻;能够稍许用诗**********类。“化约到抽象。”和艺术等等描绘.但甚至这也只能为一个已有同样体验的人所理解。基本上是美感体验(就诺斯洛普的意思而言)。非抉择的偏爱或选择。所见的是它的本来面目(和幼童、来开化的成人或脑损伤患者的具体感知不同,因为这种体验和抽象能力并存)。—————————————————————————————————————15带有自身特性的对象;具体**********法则性的,普遍性的,统计的合法性。的、独一无二的例证。不可能分类(抽象的侧面除外),因为它是这一类的惟一成员。—————————————————————————————————————16.内部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动**********同型性减退。态同型性增进。正如世界的基本存在为某人感知,他也同时更接近他自身的存在;反过来说也一样。—————————————————————————————————————17.对象常常显得很崇高、神**********对象“正常”,天天见,很普遍,圣.“非常特殊”。它要求或***********很熟悉,没有什么特殊感,“习唤起敬畏,尊崇,虔诚,惊***********以为常而无所谓。”诧。—————————————————————————————————————18.世界和自我往往(不总是)*************假如有点幽默的话,也仅仅是被看作是有意味的,说人***************幽默的低级形态,完全枯燥无的,喜剧性的,有趣的,滑稽***********味的严肃问题。敌意的幽默,的。可笑的;但也是辛辣的。***********无幽默感。庄严肃穆。开怀大笑(接近于流泪)。哲学的幽默。世界,人,儿童,等等,被看作逗人喜爱的,可笑的,迷人的,可爱的。可能产生哭笑的混合。喜剧悲剧的二元溶合。—————————————————————————————————————19.不可互换。不能代替。别***********可以互换。可以代替。的都不行。—————————————————————————————————————表中比较清楚地反映了两种认知的特点及其差别。在此基础上,马斯洛总结道,从根本上说,“匮乏性认知可以定义为是从基本需要或匮乏需要,以及它们的满足和受挫观点组织起来的那种认知。这就是说,匮乏性认知可以叫做利己认知。”而“存在性认知是按照对象自身的真象和它自身的存在,基本上没有涉及对象对于观察者的价值,或它在他身上的作用,这样的认知,可以叫做存在性认知(或超越自我的、或非利己的、或客观的认知)。”由于匮乏性认知未能超越功利价值取向的编狭,因此,它是一种不成熟的认知。这种认知,会掩盖或忽视世界的很多特点。而在存在性认知中,由于摆脱了编狭的功利取向的束缚,事物的本来面目、宇宙的终极价值便能得到如实的、客观的认识。因此,存在性认知是一种成熟的认知。高峰体验中所见世界的描述,高峰体验中所报告的自我特征等,相应地都可看成存在性价值。第四章、自我实现的人 9.高峰体验论——一种存在的认知(2)存在性认知带来了对事物本来面目的客观知觉,带来了对事物的存在性价值的领悟,从这一点来看,它与儿童的单纯认知、哥尔德斯坦描述的脑损伤患者的具体认知以及佛教禅宗的禅悟境界有一定的类似。但马斯洛特别强调,一定要将存在性认知与上述几种情况的认知区分开来。马斯洛首先将存在性认知与脑损伤患者的认知作比较。他强调:存在性认知首先不同于哥尔德斯坦所描述的脑损伤思者的化约到具体的认知。脑损伤思者所看到的不是一般范畴的绿或蓝,而是某一特定的颜色,像它自身的本来面目一样,和任何别的东西没有关系,似乎它仅仅是全世界惟一的颜色,没有任何东西能与之相比。从不作比较的特性来看,脑损伤感者的认知与存在性认知是类似的。但两者的区别也是比较明显的:存在性认知不仅能认识具体事物并把该事物看作它原本的样子,而且能够知觉到整个宇宙,知觉到具体事物的抽象意义,能“在手攀中把握无限,在一小时中把握永恒”。接着,他又以儿童的单纯认知来与存在性认知作比较,指出存在性认知也不同于儿童的单纯认知。马斯洛说,城然,儿童能以不带功利的“天真目光”去认识具体事物的本来面目,发现具体事物的美与完善,但儿童的单纯却是“无知的单纯”。他还没有能够还原到具体,也不曾成长到抽象。他的单纯只是因为他无知。这与存在性认知中成年人,特别是自我实现者所达到的“聪明老练的单纯”或“第二次天真”是有本质区别的。成年人特别是自我实现者的单纯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之上的。他们了解整个匮乏性领域,了解整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的一切罪恶、竞争、贫困、争吵和眼泪,但又能上升到所有这一切之上,在统一意识中看到存在领域,看到整个宇宙的美,能在一切罪恶、竞争、眼泪和争吵中间看到还有另一面的存在,能透过缺陷或在缺陷之中看到完美。因此,儿童的认知并不是存在性认知的好模式,也不是自我实现的好模式。其三,马斯格又指出,存在性认知与禅悟也有较大的差别。马斯格是从日本禅宗大师铃木大拙那里了解到禅宗概念的。他认为,铃木大拙在阐述禅悟境界时,并没有将禅悟境界与脑损伤患者的具体认知或与儿童的单纯认知区分开来。按照铃木大拙的闭释.“掸宗认为似乎只有具体事物的本来面目才具有价值,而抽象似乎只能是一种危险。”这与存在性认知既能认识具体、原祥,又能把握抽象的特点显然是有很大区别的。并且,铃木大拙也末将禅悟境界与某些宗教界人士所说的单纯状态区分开来。马斯洛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因为对这些人面言,天堂或存在世界的认知要么意味着向童年或向无知世界的倒退.要么意味着向未尝知识禁果之前的伊甸园的回归。这实质上是一种低层次的涅磐,一种向下的统一。显然,这与作为高层次涅磐、向上的统一的存在性认知是有区别的。这一点再次表明存在性认知不同于禅悟境界。更为重要的是,马斯洛看到作为两种不同的认知态度和方式存在性认知与匮乏性认知之间并不存在一堵不可超越的高墙。而是相互沟通、相互促进并可以相互融合的。匮乏性认知的充分发展与成熟乃是存在性认知产生与存在的前提;另一方面,存在性认知同时也是匮乏性认知发展的条件。只有“理解继续前进的可能性,发展得更成熟,前进到第二次天真,老练的单纯,统一的意识,对存在性认知的理解,才能在匮乏中间继续前进。只有这样,才能超越匮乏性世界,依赖真知,依赖成长,依赖丰满的成年。”但不幸的是,无论禅宗的禅悟境界,还是宗教对存在世界的认知,都没有能够认识到存在性认知与匮乏性认知之间的这种内在的关联。诚然,存在性认知与禅悟境界也有一定的类似。对铃木大拙的著作,马斯洛比较欣赏的一点是书中提供了一个由丁尼生(A.Tennyson)所写的一首题为“小花”的诗的事例。他认为这个事例较好的说明了存在性认知的特点。他写道:“在那里,那朵小花是作为它自身的本来面目被观察的,同时也把它看成像上帝一样,像是全身放射出天堂的光辉,挺立在永恒之光的中间等等。这时候这朵花显然不仅是作为纯具体的本来面目被观察,而且也作为除此以外别无他物的整个世界被观察,或者以一种存在性认知的方式作为整个世界的象征被观察,即作为一朵存在的花,而不是作为一朵匮乏的花被观察…—即看这朵花就像通过这朵花窥见了整个存在王国。”存在性认知是自我实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表明人已超越了功利价值取向的损狭,获得了对事物本来面目的客观认知,领悟到了宇宙万物的存在性价值。但正如自我实现并不意味着毫无问题一样,存在性价值也包含着一些危险。马斯洛指出,这些危险主要有:(1)由于存在性认知不进行判断、比较、宣判和评价、决定,只是消极凝视、鉴赏、不干预事物,“任其自然”,因而,它的最主要危险是使行动成为不可能,至少是使行动犹豫不决。而对自我实现来说,沉思(注视)与行动两者都是必要的。(2)一味的旁观而不行动、“任其自然”,也会使存在性认知产生另一危险,即可能使我们变得不太负责任,尤其是在帮助别人方面。极端的例子是对幼儿,“任其自然”往往意味着妨碍他的发展,甚至意味着扼杀他。(3)由于抑制行动和丧失责任心,存在性认知也能带来宿命论。在存在性认知中,人们可能会认为;”未来将成为怎样就成为怎样,世界是怎样就是怎样,这是确定了的。对此,我没有事情好做。”这实质上是意志的丧失。对所有人的成长和自我实现都是有害的。(4)不行动的沉思几乎肯定会引起受到这种沉思危害的其他人的误解。对他们来说,不行动的沉思意味着缺乏爱、关心和同情,会使他们在成长的斜坡上下滑,阻碍他们向着自我实现的方向成长。(5)作为特例的纯沉思,包含不书写、不帮助、不教育的意思,可能使存在性认知者更像佛教的佛陀而不是菩萨。佛陀只为自己获得启蒙而不管其他人。而已经达到了启蒙的菩萨,则仍然觉得只要其他人还没得到启蒙,他自己的昄依就不是尽善尽美的。对自我实现来说,这两者都有正确的一面,也都是必需的。但纯沉思显然只有助于“利己的自我实现”,面不利于“成为善的自我实现”。(6)存在性认知可能导致无区别的认可,损害日常的价值,丧失鉴别的能力,以及过分容忍。对于治疗者、相爱者、教师和朋友来说,无条件的认可是必要的;但对于法官、警察和行政官员来说,总是无条件的认可肯定是不行的。很多时候需要说“不”。人性丰满的人往往需要同时认真的担任“治疗音”和“警察”的角色。(7)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于另一个人的存在性认知就是把他看作“十全十美”的,虽然对于已达到存在性认知水准的人来说这样作可能产生奇妙的增强、促进成长与治疗的作用,但这可能使停留在匮乏性认知水准的人产生误解。他可能将存在性认知考的绝对的爱、完全的赞许与无条件认可的态度曲解为不能容忍的要求,即要他以不实际的至善论的期望作为生活实践的目标。(8)存在性认知可能留下过分的唯美主义,从而与对生活的实践和道德反应相抵触。例如,出自深刻的理解,存在性认知者可能动人地、美妙地描绘诸如同性恋、犯罪与不负责任.虽然这也是可以的,但同时也可能被曲解成鼓励人们去模仿这些行为。存在性认知包含着危险这一事实表明,自我实现并不是—种静态的、绝对完美的状态,并不是说在这种状态中,人的一切问题都已经超越了,人们“永远快乐的生活”。马斯洛认为,在宁静的或狂喜的超人状态中。自我实现是一种终极的“存在”,但同时也是一个程度和过程的问题:每一次高峰体验,都将人带入到了存在性认知的境界,因而也都是一次良好的“形成”,都是一次短暂的自我实现。但人不能在其中停留太久,而必须及时地退回到匮乏性世界或现实生活中来。只有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高峰体验,一次又一次地在匮乏性认知的基础上达到对存在性价值的领悟,人性才能真正地发展到它的极致。为什么高峰体验能带来无偏私、中立、超然和更大的清晰性的存在性认知?对此,马斯洛曾以存在爱的体验——高峰体验的一种形式——为例进行了说明。他认为,在有些情况下,爱的确会带来认知的百日,但是,“当爱变得对于对象本身非常深切、非常纯洁(无矛盾心理)时,对象的善就成为我们所需要的,而不是看它能为我们做些什么,这时对象越过了手段的阶段,变成了一个目的(有了我们的容许)。”存在爱正是这样一种类型的爱。在存在爱的体验中,我们会变得较少干预、较少要求,能从事物自身中得到乐趣。这有利于较少的抽象(或选取对象的局部或某些属性或个别特征),较少原子论式的肢解,较少将对象类化、成规化或样品化。这意味着对象的各个部分、对象的一切方而和特征都能得到同样的关心或注意,每一部分都会成为有理的和奇妙的。即使是微小的瑕疵,因其独特的存在,也能被看成是“逗人喜爱的”、迷人的、珍贵的。因此,存在性爱者(存在性认知者)会看到一些困乏爱者所看不到的细节,更容易看到对象自身性质的本来面目,接受它本身的资格和存在方式,发现对象的存在性价值。当然,高峰体验并不是通向存在性认知的惟一途径。对高原体验的研究,使马斯洛又看到.存在性认知也可以在没有高峰体验的时刻到来。最低点或孤寂的体验、悲剧体验、死亡体验,特别是高原体验,都能成为通向存在性认知的重要途径。对普通人来说,他们也有可能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高峰体验窥见存在王国,发现事物的存在性价值,短暂而少量的进入自我实现的境界。对于自我实现者,特别是那些超越型自我实现者,因为他们有频繁的高峰体验,因为他们获得了高原体验,他们就能更经常或更持久地进入存在王国,从而使其人性发展到理想境界。对于高原体验现象,马斯洛从思想上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将它列入了自己的研究计划。然而,非常遗憾的是,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未能如愿地将这一计划详细地展开。因此,我们只能把主要精力放在他的高峰体验论的领悟上了。第四章、自我实现的人 9.高峰体验论——结果至此,我们已经比较完整地了解到最能体现马斯洛人本哲学精神的高峰体验时个人的变化情况;在情绪、情感体验上,个人感受到了令他心醉神迷的快乐,体验到了人生最高的幸福;在认知上,个人获得了对宇宙万物的存在性认知,领悟到了事物的存在性价值;在人格特征上,个人表现出许多与自我实现者相吻合、相重叠的人格特征,获得了他最高程度的认同感。因此,高峰体验既是个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又是他“自我实现的短暂时刻”。那么,高峰体验时的这些收获对个人今后的成长有没有影响呢?如果有,这影响又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些显然是马斯洛需要进一步告诉我们的问题。根据研究对象的个人报告,结合一些文献中有关创造性、爱、顿悟、神秘体验和审美体验的描述,马斯洛发现,高峰体验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往往表现出以下方面的后效:(1)可能有而且确实有某种治疗效果,即能帮助人扶除某些不良心理症状。特别是当人们意识到所有的高峰体验都具有相同的结构时,高峰体验便能在他们身上产生普遍的治疗效果。(2)使人格它作为非常重大、合意的事件铭记于心,渴求它的重现。(3)或多或少地持久地改变了一个人对于世界或它的某些方面、某些部分的看法。世界在个人心中往往变得更美好些了。(4)高峰体验后,个人认识到,虽然他与其他人仍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毕竟都生活在一个共同的世界上,而且有着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主观体验,进而,他对他人的了解与理解加深了,对他人的看法及彼此的关系也都变得更好了。(5)能使人沿着健康的方向转变对自己的看法,改变自己的行为。例如,一位女性研究对象曾这样描述高峰体验后的她自己;“世界变得非常美好,我自己也变得和善了。我有一种强烈的希望感,这对我来说是以前很少有的事情。在这些时候,我明白了我想要什么,我很有把握,较少怀疑;我的工作效率高起来了,能很快作出决定.很少含糊或犹豫。我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清楚自己的要求和喜好。我不仅感到更有希望,而且更富有同情心和体谅精神。”(6)作为“原级创造性”产生的必要条件甚至先决条件,能解放一个人的创造力、自发性、表现性和特质,消除对人性的一些压抑和防御。(7)由于表明了美好、正义、善行、真理和意义等的现实存在,因而能如久旱通甘霖,使人在道遣挫折、痛苦、平凡之时,仍能发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举例来说,一名研究对象曾很有特色地说到,“我知道生活可以是美妙的,值得我活在这个世界上;在那些冷酷的日子里,我就竭力回忆那些美好的瞬间。”高峰体验的后效.连同高峰体验时个人的收获,表明高峰体验乃是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昭示出高峰体验在教育、心理治疗等领域的重要价值。那么,有没有什么特殊办法主动引发高峰体验的产生呢?马斯洛指出,高峰体验完全是自然产生的。导致高峰体验的刺激因素有多种多样,通向高峰体验的道路也有千条万条。高峰体验“可以来自爱情、和异性结合,来自审美感受(特别是对音乐),来自创造冲动和创造激情(伟大的灵感),来自意义重大的顿悟与发现,来自女性的自然分娩和对孩子的慈爱,来自与大自然的交融(在森林里、在海滩上、在群山中等等),来自菜种体育运动(如潜泳),来自翩翩起舞时……”例如我们前面描述的几个例子:一个年轻的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为她丈夫和孩子准备早餐。这时,一缕明媚的阳光泻进房间。阳光下,孩子们穿戴整洁、漂亮,如欢快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嬉闹。丈夫也在轻松悠闲地与孩子们逗乐。当地注视这一切时,她突然为跟前的美景所深深感动,一股不可遏止的爱笼罩了她的整个心灵。她产生了高峰体验。一位男青年说他靠在一个爵士乐队里担任鼓手来挣钱读完了医科学院。在整个鼓乐期间,他一共有过三次高峰体验。在这些时候,他突然感到自己是一个杰出的鼓手,而他的演奏效果简直达到了完美的地步。另一位女主人在宴会顺利结束后,最后一个客人已道别离去,她坐在椅子里,望着杯盘狼籍、乱七八糟的屋子,想到度过了一个多么伯快的夜晚,她于是忘掉了疲惫,体验到了一阵极度的兴奋和幸福。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这表明通向高峰体验的途径很多很多。但我们能否凭借意志的力量去命令、去支配高峰体验的产生呢?马斯格的回答是“不能”。他认为,虽然通向高峰体验的途径有许多条,但没有一条可以确切保证这种体验能产生。高峰体验全都是以毫无预料、突如其来的方式发生的。我们无法预料它们会在什么时候出现,也最好不要图谋直接在它们身上下功夫.不能强迫、控制或支配它们。我们只能任其自然、不加干预,彻底地放松自己,完全被动地去感受,才能进入员易于形成高峰体验的精神状态,使它们作为一种副现象出现。而意志的作用只能妨碍、抑制高峰体验的产生。那么,任其自然,是否意味着我们在高峰体验的产生中就完全无能为力呢?马斯洛认为,也不是。他指出,高峰体验的产生与人格的成熟、与自我实现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人格的成熟是改善我们对于外界认知的先决条件。只有心池善良的人才可能领悟到什么是仁慈,良心、道德或内疚。病态的入是难以领会这些的,他本身就与这些无缘。一个善良、真诚、美好的人比其他人更能体会到存在于外界中的真、善、美。同样,如果我们自己具有统一和谐的心理状态,我们就能比较容易觉察到世界的统一性.进而产生高峰体验。面人格的成熟又是以良好的环境为条件的。世界愈和谐、美好、公正,它便愈能使人变得如此。当我们在外界发现了最高的价值时,我们就可能同时在自己的内心中产生或加强这些价值。这也就意味着,较好的人和处于较好环境的入更容易产生高峰体验。所以,“几乎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人们能擦于完善,实现希望,达到满足,诸享顺心,便可能不时产生高峰体验。”这也止是为什么在自我实现者身上高峰体验更频繁出现的原因。里克尔在《结一位青年诗人的信》中有这么一段话:“假如你感到生活贫乏,不要抱怨生活,应该责怪自己,因为你自己还没有足够的诗人才华,将生活中的丰富内容概括表现出来。在创造者的限中,没有什么地方是平淡无奇、无关重要的。”这就是说.生活是丰富的,也是可爱的。幸福就在我们身边.我们随时都可以步人,在其中逗留几分钟。关键是,要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要能把握住生活,把握住幸福,你必须不断地加强自己的精神修养,使自己一步步走向自我实现:马斯洛感到,在高峰体验所由达到的途径上,他的主张与道家、禅宗的看法颇为相似。与他一样,道家也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强调不以主观的欲望破坏自然,不以矫揉造作来伪饰自己的天性,方能得“道”,进入人生的最高境界。禅宗也强调对事物无欲无求、不干预、不打扰,直接近人事物的内部,以达到认识事物、进入禅悟境界的目的。但同时,他也强调,他的观点与一些宗教神秘主义者的主张是大相径庭的。宗教神秘主义者常常暗示一个人要达到神秘的狂喜心境,就必须经历“灵魂最阴沉的阶段”,即必须以绝望为先决条件。在他们眼中,似乎人总要在最大程度上表现出自己的意志、骄傲和狂妄,当事实证明其意志、骄傲、狂妄只能产生极大的痛苦时.人才能打心底里表示让步和屈服,并变得谦恭起来。马斯洛认为,事实并不全是如此。作为高峰体验的必要条件,“任其自然”、“信赖感”等诸如此类的能力并不意味着“灵魂的阴沉”或“绝望”,也不意味着骄傲感被彻底粉碎,或人的被迫屈服。健康的骄傲感与健康的感受性是可以并行不悖的,我们要打掉的只是那种不健康的骄傲。高峰体验的研究,使马斯洛认识到,“人有一种高级的和超越的本性,这是他的本质的一部分,即作为一个演化的物种的一员和生物本性的一部分。”正是在这一发现的基础上.马斯治提出了他的超越性动机论,进而将超越型自我实现看作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看作人性发展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第五章、优心态管理 1. 管理是一场心理实验管理学理论强调两种结果:一是经济生产力、产品品质和创造利润等;二是人性产品,包括员工的心理、健康、自我实现、安全感、归属感和忠诚的提升,依据当今的国际情势,后者的重要性日趋提高。很多人都相信每个人都具有无穷的潜力,人是企业最大的资产,但我们为什么还得不断地改造企业?或者我们为什么没有办法促使员工贡献最大的能力?人类愈进化,心理就愈健康,就愈需要开明管理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任何采用独裁管理的企业必将造成企业营运的障碍。1.管理是一场心理实验关于人类动机,有许多有效的数据、企业实验及临床心理学资料证明采用Y理论的管理是可行的。但我们必须记住,就像是飞行实验,验证实验的数据并不是最终确定的数据,也不是全然可信的。其中还有很多令人怀疑的地方,事实上,有很多学术界的专家及企业经理人都质疑这项理论的可行性。又有许多证据、实验及数据反驳Y理论。我们必须承认Y理论确实还有很多值得讨论的空间,整个理论仍处于实验阶段,我们必须搜集更多的数据和答案解决即将而来的疑问。例如,新式管理哲学相信人性本善、值得信任、喜好知识并渴望受到尊敬。但事实是我们并没有确切的量化资料说明有多少人对工作满怀热情、努力追求事实与真象、追求效率。当然,我们知道有些人确实有这方面的需求,我们也多多少少知道这种需求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出现。不过,我们并没有对多数人进行调查,因此没有量化的数据可以告诉我们到底有多少人喜欢要求别人执行他们心中的想法。我们不知道如何回答以下的问题:到底有多少人是无法改变的独裁者?这些都是建立开明管理制度所需的关链性问题。我们不知道有多少员工真正想要参与公司的管理决策,有多少人不愿参与任何的活动;有多少人将工作现为谋生的工具,而与他们的兴趣无关。例如,有的妇女出外工作只是为了养育小孩。其实,她喜欢有一份美好而又愉快的工作。问题是对她来说,什么是令人厌恶的工作?如果她关心的是小孩而不是工作,那么她全心全意投人工作的意愿会有多高?有多少人其实比较喜欢独裁式管理的老板,他们宁愿被告知该怎么做,而不是想自己费脑筋去思考?有多少人只看得到具体的事物,对未来的计划感到不可理解和索然无味?有多少人喜欢诚实?另外有多少人打心底里就喜欢不诚实?我们对人的惰性知道得不够多,也不很清楚人到底有多懒惰?什么样的情况下能使他们不懒惰?这些都只是实验而已(因为手中掌握的信息不够充分),马斯洛认为,民主管理实际上也是一项实验,它是基于一项未被证实的科学假设:人们喜欢掌握自己的命运,只要有足够的信息反馈,人们就能为自己的生活做出明智的决定,他们喜欢自由,不愿被指使,对于影响他们未来的任何事,他们都希望有发言权。然而,所有假设都没有经过精确的证实,所以马斯洛将其称之为科学事实,就像我们招生物学上的事实视为科学事实一样。我们有必要知道更多的心理因素。我们必须明白,这些都只是信心条款,旧不是最后的真理,换句话说,这些都是有某些根据的信心条款,但仍不足以说服那些从内心反对这些条款的人。我们认为这项科学事实的最后测试结果,会让原本不赞同的人,不得不接受事实。当所有独裁者看到关于独裁者的研究资料,并因此认为自己的独裁人格是不必要的、病态的或反常的,那么关于独裁人格的研究知识就可成为最后的定论。如果独裁者可以对于所有证据置之不理,表示我们所搜集的事实还不够充分,还不足以说服人因而仍无法形成定论。如果我们仔细研究麦格利克的观点——采取与x理论完全相反的人性主张,就会发现马斯洛有许多关于动机、自我实现的研究资料,与他的结论相符。但所有人都必须知道,若把这项理沦看作最后的定论,这是非常危险的事。马斯洛在动机方面的研究基础是来自于临床经验,是针对神经质病人的视察而来。已有某些关于企业界的研究,证明此项理论亦适用于企业,但他认为仍须进行更多的研究,才能说服他自己,这项针对神经质病人所做的研究可以转移至工厂,对工厂的员工继续进行研究。对自我实现的研究也是一样的情形,在所有研究中,只有这项研究有效。许多取样发生错误,依正统科学而言,这项实验是无效的。承认这项研究仍在实验阶段,他担心某些热心的人会全盘接收,他们应该像马斯洛那样,对一切事实有所保留。这项实验必须不断地重复和检查——必须通过其他社会的试验。这项理论的事实根据——当然已经有许多事实根据——主要来自于如罗嘉斯和弗洛姆等心理治疗师。当然,将心理治疗的情境,运用到企业界仍需要更多的测试,以证明是有效运用。至于他对知识需求、好奇心的研究也是一样,尽管他相信自己的结论,但他仍愿意像充满好奇心的科学家一样,承认这项研究必须经过他人的验证后,才能成为定论。他说,我们必须小心数据是否出错,绝对有必要进行更多的研究。自满与确信只会阻碍研究误导研究结论。马斯洛明确指出,x理论管理的事实根据比Y理论要少得多。甚至接近于无;它是完全根据习惯和传统而归纳出来的结果。尽管它的支持者辨称这是依据长期经验所得出的结果,仍无法改变证据薄弱的事情,那只是一种自我实现性预言。以x理论所主张的方式对待员工,只会让员工产生x理论所预测的行为。马斯洛的结论是,Y理论的事实根据仍不完全,因此无法获得完全的信任,但是x理论更缺乏证明。所有符合科学根据,而且适用于企业界的研究均支持.Y理论,没有一项证据支持x理论,除了某些特殊情况。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独裁性格的研究上,所有证据都支持民主性人格。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独裁性格是较佳的选择。例如,在过渡时期,拥有独裁性格的教师比起民主而被动的Y型性格教师,更能管教独裁性学生。在更为复杂的企业文化中,也有同样的情形。第五章、优心态管理 2.最理想管理(1)为了构成理想管理理念,我们应该参考阿基尼斯•罗伯利克,莱克特等人的观点。可以假定每个人都想成为积极的行动者,而不是被动的助理、也不愿成为被操纵的挣钱工具或是随波逐流的软木塞。马斯洛认为,理想管理或开明管理应该是这样的:(1)假设每个人都是可信任的。这并不是假定说这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可信任的——也不是说没有人完全不可信任。我们应该承认个人存在的差异性;在良好的环境前提下假设依据特定计划而挑选出的员工是较成熟、健康,又具备良好的修养。(2)每个人都尽可能的被完全告知所有的事实真相。在开明管理中,这是一项非常明确的假设——人们需要知道真相,知道实情对他们来说是有益处的,真相、事实和诚实具有治愈效果,让人备感舒服与亲切。实际上每个人都有知情权,也都渴望知情。(3)设想你的员工都有达成目标的激情设想他们都是很优秀的员工,厌恶浪费时间和没有效率,而希望把工作做好。在这里可以讨论完形即完整形象或形体动机的理论,这些学者认为学习是员工对整体的刺激环境作出的整体反应,而不是局部判断作出的分解式反应,此外也可参考维伯伦所著的《工艺本能》一书。说明追求完美与改善不完美的行动,事实上在大部分人身上不是缺乏行动,就是行动不足,但是组织必须精于选择拥有合理行动的员工。为了避免看到任何不实际、过于乐观或过于悲观的情绪,必须了解哪类人是没有行动或行动不足的人,包括:心灵破碎、无助、遭受打击、创造力降低、心情烦躁、担心日常生计、精神错乱、精神病患者、毫无审美观的租人,以及心智不完整的人……等等。(4)假设没有在丛林和独裁环境中,存在的支配——从属层级。所谓的支配是指黑猩猩式酌支配*像兄长爱护弟妹一样负责、有感情。丛林观点盛行的环境,也就是弱肉强食的环境,开明管理的方式绝对行不通。如果所有人都转化成斧头和砧板.小羊和大野狼……等关系,那么就很难甚至根本不可能说得上什么兄弟之情、什么共事目标和认同群体。一定有一种能力可以让全体人类相互认同对方,使全人类合在一起。集权独裁者不认同任何人,至多只认同白己的血亲。因此独裁者必须会排除在外,除非已很成功地转化了他们。(5)假设每个人最终都有相同的终极管理目标,并且认同它,不论是处于层级中或组织内的哪一级位置。在此说明层级——整合原则如何取代极化——分化原则。举一个皮亚杰日内瓦小男孩的例子,他知道某个人是日内瓦人或瑞士人,他才了解某物可与另一物整合或包含另一物。也许我们可以讨论语意学者的多重价值和二元价值逻辑。我们还必须了解专门研究团队合作和组织认同相关的心理动力学(phychodynamics),例如“我愿意为老路杰斯而死。”或者我们试举军队的例子,他们都是爱国主义拥护者,也知道每个人的最后目标都是赢得胜利,即使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借,但每个人会依据自己的能力,寻找最佳的解决办法。这是问题导向而非自我导向,譬如有人间:什么是解决问题或达到目标的最好办法,而不是对他自己说“对我自己,对我的员工来说.什么是最好的?”(6)假设员工和员工之间的关系都很融洽没有相对抗或嫉妒。马斯洛以同胞争宠为例,说明良好但不成熟的行动如何导致心理疾病。他说,儿童需要母亲的爱,但他不够成熟,不了解母亲可以把受同时分给其他的孩子。因此他有可能去敲弟弟的头,他并不是真的仇视自己的弟弟.只是渴望拥有母亲全部的受。两岁到三岁的幼童会对新出生的婴儿进行攻击,不过他却不会敌视别人家的婴儿。由此可知,他并非敌视所有的婴儿,只是针对分走母爱的兄弟姐妹。当然在我们长大以后,都会慢慢了解到,母爱可同时分给每一个孩子,但这需要经过一个相当程度的心理发展。摆脱组织或团队内的同胞争宠情形,也必须具备高度成熟的人格。(7)假设存在综效。我们常常假设一个人得到的越多,另一个人得到的就越少。自私的人通常比不自私的人缺乏利他主义,但如果有适当的社会结构及制度,就可以改善这种情况。综效(e购)可以化解自私与不自私,或自私和利他主义之间的分歧。我们可以建立一种组织,使每个人在追求自己的兴越时、不管在什么境况下,也能嘉惠他人.同样的,当自己尝试对别人有利或仁慈时,也会不由自主地使事情对自己有利或合乎自己的兴趣。举例说,在印第安黑脚族里,赠予就是一种综效制度,借此他们可获得荣耀、尊敬以及关爱。我们每个人或他们自己都可以看到,黑脚族可能会为了一年一度的太阳舞节庆的到来,而整年辛勤的工作成把赚来的残存起来,为的就是要在初夏举行的太阳舞节庆中,墙出一大盘的食物,分赠给族人。最后,他的口袋里可能一文不名,但却被认定是一个很富有的人。他们对有钱人的定义是:非常慷慨地将自己的财物或想法与别人分享。他不断赢得别人的尊敬和爱而使自己受益;他能通过智慧和努力向人们证明自己很快又可以变得非常富有。在他们的部落里,最受尊敬的人,通常是付出最多的人。而在他付出所有东西之后,又将如何自处,如何生存呢?其实,他拥有每一个人的尊敬,族人会以他为榜样而努力奋斗,人们会因为能够招待他而倍感光荣。他是个智者,他在营火前教导孩童的行为被视为是上帝的恩赐。因为他的技能、智慧、认真以及慷慨,不仅使他自己受益,更能泽被他人。对印第安黑脚族来说,任何一个人发现金矿,都会让每一个人觉得快乐,因为他会和其他人一起分享这些宝贵的金矿。相反地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中,人们往往在发现金矿后就赶快躲起来,与别人隔离,即使和自己最亲近的人也不例外,因为他们不想和别人一起分享这些金矿。所以.如果要摧毁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突然间给他一百万。因为只有意志力坚强以及绝顶聪明的人,才有能力妥善地利用这笔意外之财。大部分人都会因此而失去朋友、家人,以及其他有形无形的东西,甚至在不知不觉中流失了他凭空得来的一百万。马斯洛认为,开明的经济体一定要建立一套对所有人有益的综效性机制,一个员工因某事受益其它人也会因而受益。对通用汽车这个企业最有益的,也是对美国有益。对美国有益的,也对这个世界有益;对自己有益的,也是对别人有益。依这种标推,我们可以针对每一种让会制度进行有效的选择与分类。这是非常有力,也极精确的分组手段,每种社会制度都会因此而获益,四种制度可达到综效,哪些制度不行?根据杜拉克的理论,开明经济体有助觉到此点。说到综效,看起来似乎相简单,其实、综效一点也不单纯。马斯洛认为“综效”是指在某种文化背景下,对个人有益的事对每个人部有益。高度综效约文化是安全的、有益的、高道德标准的。低综效文化则不安全、冲突不断而且道德标准低。在马斯洛的企业管理理论中,综效概念愈来愈重要,因为他发现太多的企业文化,都是以牺牲他人的利益来成就某个人的成功。马斯洛在拜访非线性系统公司期间,亲眼目睹这个由安德鲁凯依以及他的同事所辛苦营造的工作环境,高度综效的企业文化。这位马斯洛想起了他对印第安黑脚族的研究工作。第五章、优心态管理 2.最理想管理(2)事实上,马斯洛对综效这个议题的概念,大都是从印第安黑脚族得到的启示,他们的文化已达到完全的综效。他意识到,现代文化和印第安黑脚族文化有着强烈的对比。强调慷慨是这个部落最有价值的美德。累积财富和知识的人得不到赞美。只有把自己的资产、知识以及财产分送给同胞的入,才能在族里获得名望与安全。经过不断的测试,马斯洛发现黑脚族人不会有自我怀疑以及自我意识的问题,然而身处激烈竞争环境的现代人却常常有这方面的困扰。每一个族人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胞们不但不会排斥这些缺点,反而会把缺点看成是在黑脚族里,从年轻开始他们就很重视个人的责任感。父母亲从小就以关爱和支持的态度,鼓励他们的小孩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让他们生活在受和引导的环境中。黑脾族轻易地把整体部落的需求和族里每一个人的需求相互结合。黑脚族需要的不是拥有相同能力的领导者,而是依据不同功能选择不同能力领导者。他们会有不同职能的领导人。主持太阳舞的最佳人选,并不一定是代表黑胸族与政府沟通的最佳人选。他们视工作的需要去挑选具有特殊技能的专业领导人。这种领导人就是所谓存在型领导。在请求团队合作的地方,领导者必须创造高度统合的组织,激发团队协作精神,组织纳目标必须和个人的目标相互结合。根据马斯洛对统合文化的论述,我们是否低估了这项挑战的难度?(8)假设相关的个人都是健康的。健康的程度很难量化。但至少不能是精神病人、精神分裂症患者、偏执狂、脑损伤病人、心智薄弱或过度热心……等等心智不健全的人。(9)假设组织够健全。马斯洛认为应该有个标准来判断什么叫健全的组织,马斯洛说:“我不知道这个标准是什么,但是,应该有人归纳出其中的原则,如果没有,必须立刻进行,当然,某些基本原则可能会与个人心理健康的原则重叠,不过两者之间也不会完全一样。在某些观点上,组织和个人是不同的,我们应该找出这些不同点。”(10)假设我们部具备“欣赏别人的能力”。站在绝对客观的立场和超然态度,称赞他人的能力和技术,同时包括对自己能力和技巧的喜爱。特别要强调的是,没有尼采式的忿怒,对自己没有怨恨,对存在价值没有敌意,不排斥真相、美丽、善良、公平以及法律,秩序……,对客观事实的认知和尊敬至少不低于人类本性的最低限度。在理想的状况下,如果每个人都很有智慧,不以自我为中心而能以庄严神圣的态度对待别人,那么以上的情境就不难达成。这时他就可以很明确地说,“史密斯比我更适合这个工作,因为他在技术以及各方面都是最好人选。我完全没有嫉妒、受伤、自卑或其他痛楚的感觉。”在现实生活中当然是不可能的,因为除了极少数的情况之外,大部分的人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不过这是达到开明管理的最低限度。我们必须提高这种客观性而不是降低到人性的最极限。用我们的眼睛清楚地、客观性地观察自己反省自己是有些困难,毕竟这会伤了自尊,但在某种程度上是可行的。从过去无数次的心理治疗经验中我们已经知道,很多人已经学会怎样省视自己,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