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愣严经集注-13

作者:宋思坦 字数:12164 更新:2023-10-08 19:56:31

身与所触同。各非圆觉观。涯量不冥会。云何获圆通。  内身外物能所相触。方有觉观。离中则无。故云各非等。若谓合中有者。其如物非体知。成敌两立。故云涯量等。  知根杂乱思。湛了终无见。想念不可脱。云何获圆通。  湛了终无见。如前精了不能彻也。以杂乱思。于湛了性终不能见。  补遗云。此亦就凡夫根境以辨圣人。明前不明后乃凡夫。那律半头天眼十方俱明。方是神通之相耳。如上自叙曰。我不因眼观见十方。岂有神通但明前邪。鼻根通利方有出入之息。若出入息支分之时。则缺于中交。两相涉入乃是中交。六根中唯鼻舌身三乃合中知。此三中鼻根闻气。似不待其香入。身遇寒暑冷暖。似不待触入。唯舌根非味入。则舌无知。言舌非味入。则无端由知为舌根也。故下句便云因味生觉了也。身根中各言身触两离。非不也。圆成也。身触两离。则不成觉观。身触二物虽合。各有边畔。非能冥会涯量犹言边畔。凡夫意根多有乱思不能照理。岂可入圆通耶。若在空生从旷劫来心得无碍。顿入如来宝明空海。如何斥云杂乱思不见湛了耶。  识见杂三和。诘本称非相。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  携李云。论云二和生识。谓根境和合识生其中。今言三和者。能所合说也。根境乖时识自无体。故云无定。  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  孤山云。耳识中唯以心闻。不由根听。斯是分真所得。故非初心能入。  长水云。普贤菩萨。本用心闻分别众生所有知见得大自在。今拣太高收机不尽。既法界为体心闻为用故洞十方。此由普贤因修大行之所感。故中下之机于斯绝分。故云不能入。以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方现其身。非同观音触物随现。  鼻想本权机。秪令摄心住。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  狐山云。数息乃调心方便。故曰权机。机谋也。亦方便之异名耳。  资中云。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有所住着也。非观也。真则无住。  补遗云。此亦就此方凡夫言之。若使凡夫初心依此数息守心于鼻端。乃成有相缚心之法。圆通安在。如世之痴禅兀坐。安能入道。若在难陀见息化为光明。乃至云息久发明明圆灭漏。安得斥云只令摄心住而已耶。  说法弄音文。开悟先成者。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  说法弄音文。因斥末俗讲者。不务谈理趣。炫其音声。杂以外典以为文华。若玩弄然。若欲于此说法。舌根中求开悟。必资先有师教开解。或宿有善种。则或有之。不则无也。良由能说法者必先学习亦善种宿成。今日开悟之功不独在舌根矣。况所说名句。非入无漏之器。故今拣之。  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元非遍一切。云何获圆通。  上首先以小乘束身。次以大乘束心。然后身心一切通达。今言今日初心欲以持戒执身从身识入道。则不可。何则徒能束身。心不能束。言非身则心是也。元非遍一切。谓不能遍束身之与心也。然则今云身识。岂不是心。须知大乘菩萨所戒单心。小乘所治身口兼意。若望单心。只成身口。  神通本宿因。何关法分别。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  熏闻云。六神通中漏尽通是意识内证。前五通是意识外用。斯由目连宿因成熟。从三迦叶边闻法而发。且非初心入道轨则。是故简之。  苕溪云。目连神通由宿习所得。虽云旋湛心光发宣。非关于法分别而现。又小乘神通皆是作意。  熏闻云。谓一心秪能作一。不同大乘无记化化通也。  缘物则有。离物则亡。  谷响云。小乘修通天眼则缘障外色。修之天耳。则缘障外声。修之余通皆然。  今谓身如意通中。转变他身。及世间所有随心自在。亦是念缘。非离物相。  补遗云。目连得通。盖由闻法得道。然后于意识禅定发于神通。非独意识而已。法谓法尘分别。即意识。举所显能耳。今欲对此土初心之人。只从意识入道者。意识必有缘念。不能离所缘尘物。如何可得圆通耶。  若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  初地大。持地菩萨观身微尘与世界微尘等无差别。乃至刀兵亦无所触。岂可斥令坚碍非通达耶。验知此中。全以大地法相对初心以简。  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  熏闻云。水大中如如非觉观。谓如如之理。非由水之觉观所能契会。  补遗云。初心欲用寻伺心。想念水性。岂能契如如圆通耶。觉观即寻伺也。言能所不合。故曰非如如。  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离。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  火大厌有。乌刍瑟摩厌欲观火。非真解脱。初心欲学火头厌欲火之有。只成取舍事行。不能淫欲即是道之真离欲火也。抑又若依火头遍观火大。化淫心成智慧火。此又非初心所宜。若初心治欲自有方便。如五停心不净是也。火头发大心后。生大宝焰。已成真离。但初心非及耳。  若以风性观。动寂非无对。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  风是动性。由动有寂。动寂相对。不成圆通。故为所简。  若以空性观。昏钝先非觉。无觉异菩提。云何获圆通。  先非觉。从迷空。是无明。故属昏钝。望今妄心。故先非觉。  若以识性观。观识非常住。存心乃虚妄。云何获圆通。  熏闻云。非常。初心以识为境则。念念流动。入道良难故。  孤山云。心本无心。存之则妄。  补遗云。弥勒唯心识观。岂不达常住耶。验知就初心观识。不能即阴是真耳。  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  诸行是无常等者。盖言今日初心欲依念根通则不可。初心动念即属行阴无常。此念性既在凡位。元是生灭。如何以生灭因克圆通果耶。  苕溪云。已上二十四圣。皆由所得圆通本根。非此土当根。乃为所简。岂文殊之有慢心。诸圣之有惭德。文殊所简去者。既而下交所取耳根当此土机。须约十八界在迷阴境而说。但其中拣六识。有约高位。有约宿习。为非初心能入。此外为所拣去。文殊必先立以耳根当此土机故也。不然。一十八界皆可以起众生根。诸圣本初随缘撞着。虽在文殊。谅不可拣。今此自循六尘六根六识七大诸法相而拣。何曾干涉诸圣边事。若云须知拣圣。全是拣机未为尽理。须知拣法全是拣机。  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离苦得解脱。  长水云。娑婆世界。耳根最利。故用音声以为佛事。手鉴云。由前问云。何方便门得易成就。故今对曰。实以闻中入。谓此土初心。依乎耳根。悟道则速。三昧易成。以余根钝故。悟道则迟。观行难就。  由从耳根发识闻声。引生第六识中闻慧。缘名句闻熏成解心种子。纳为教体。教体既成。然后思惟修习。入三摩提。成大解脱。  苕溪云。教体应具声名句文。今言音闻者。以声是实法。余三是假。摄假从实。故但云音。音即所闻之境。闻即能闻之根。举所显能。而正示闻性。故云欲取等。又音即一切音声。盖本性之音耳。相宗之义。音即声识。闻性即耳识。即见相二分。故音声不出自之本性。前文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即反闻也。下文云圆真实。通真实。常真实。乃显音闻之性反闻故即空观空则清净。故名梵音。以音闻之性闻声救苦。故即假。故名海潮音。以正反闻时。不失寻声救苦。应众机时。不离反闻自性。则即中。故名为妙音也。  良哉观世音。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救世悉安宁。出世获常住。  长水云。初句总标叹。次二句叹三十二应。次二句叹十四无畏。兼四不思议。次二句叹德号。补遗云。书曰股肱良哉。良善也。观音补处安养。而助化娑婆。皆股肱义。  孤山云。智冥妙理。故曰妙音。悲化群生。故观世音。此约法叹也。智冥理故无二边染污。如梵音清净。悲化生故赴十界机感。如潮不过限。此约吁叹也。救世结潮音赴机。出世结梵音冥理。亦是令众生先得世乐后获常乐。  我今启如来。如观音所说。  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  长水云。此解脱德也。  熏闻云。居坐也。如礼记燕居闲居然。  前观音所陈三昧。所得殊胜。赴感不差。周遍皆应。十方十界也。击鼓机动也。一时闻者应不失也。应身无量即圆真实也。  目非观障外。口鼻亦复然。身以合方知。心念纷无绪。隔垣听音响。遐迩俱可闻。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  长水云。此般若德也。  孤山云。口鼻身俱合中知。若将以合方知句居上。其义则顺。盖语倒耳。  熏闻云。心念纷无绪。说文云。绪丝端也。言心念纷乱如丝之无端。补遗云。心之乱思。多失念健忘如丝之失绪也。以此明意根有障隔之义。  苕溪云。此明圆通。且寄耳用。以显闻性异于五根也。用有时方远近以量。恐未达者谓之无常。故有下文明常真实以显也。  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  长水云。此法身德也。  真际云。如罗睺罗击钟。声于闻中自有动静。说为有无。非谓闻性是有无也。世人若以不闻声时号无闻者。闻性已灭。声尘更起遣谁更闻。是知声有闻性不生。声无闻性不灭。生灭既而遍离。由是得名常真实也。  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如前重睡心想不行。闻舂捣声别作他物。此时岂忆静摇。应知闻性不断。故云不为不思无。觉观出思惟者。此既不与念想相应。即出觉观思惟之表。译人回文不尽。故令语倒。觉观即寻伺也。思惟即是遍行思也。俱是心所。皆不相应。故名为出。又觉是本觉。即闻性也。观即是照。此即顺文。  梦闻舂捣之声。虽不思惟闻性不灭。及乎觉观尽闻不住。觉所觉空。则身心岂能及乎。  因粘上句不为不思无。故言觉观出于思惟耳。  今此娑婆国。声论得宣明。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岂非随所沦。旋流获无妄。  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佛母真三昧。  孤山云。金刚空也。如幻假也。佛母中也。  汝闻微尘佛。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畜闻成过误。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  补遗云。畜积乃自外而入。非中有者也。留滞言诠逐外而已。  孤山云。将汝循声之妄闻。以持诸佛之言教。何不反观自性而求解脱乎。上闻能观之智。下闻所观之理。  闻非自然生。因声有名字。旋闻与声脱。能脱欲谁名。  苕溪云。上既儆其自闻。今乃略示修相。先指妄闻非无缘生。生必藉因。因即声教。当以三慧旋此根境俱令脱黏。所执若销则能脱之慧复何名状。能脱亦亡也。谁名之言。即责其能亡之相也。  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  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华。闻复翳根除。尘销觉圆净。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  熏闻云。复其本闻。分破无明。故名为除。觉净即分真智。净极光通达。谓真智究竟。若心起见则有不见之相。心既离见即是光明遍照之义。  长水云。净极谓满净。解脱圆也。光通达谓满觉。般若备也。寂照谓真理。法身极也。三德既圆。三障永尽。如大梦寤。如莲华开。返观世界。欲谁留碍。  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摩登伽在梦。谁能留汝形。  如世巧幻师。巧作诸男女。虽见诸根动。要以一机抽。息机归寂然。诸幻成无性。  苕溪云。幻师譬真如。幻作喻随缘。真妄和合变成六根。如诸男女。一机即耳根也。应以旋闻声脱为抽。  熏闻云。如于木人。抽断耳根转动之机。则诸根动作一时俱息。  又应知要以一机抽。机谓机关。虽转动如人。元无主宰。故智论云。佛所说法皆无有我。亦无我所。但诸法和合假名众生。如机关木人。虽能动作内无有主。若观上文云幻作诸男女。似非木人。恐是幻术使其木人。故见诸根机动之相。  补遗云。幻者假为之名。非必如幻师幻药化成男女。但是假作木人即名幻师幻作耳。  六根亦如是。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  苕溪云。元依一精明。合前幻师。妄为能依。真伪所依。分成等合文可见。  谷响云。休善也。善复其性也。又休歇也。歇脱粘合而复其性也。  尘垢应念销。成圆明净妙。余尚尘诸学。明极即如来。  苕溪云。上二句登圆初住。下二句从力至极。  大众及阿难。旋汝倒闻机。及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圆通实如是。  熏闻云。今谓机者。亦应怗前抽机之喻。  补遗云。反闻不循尘也。闻自性者。却以耳闻之性为所闻。能闻是观也。前云何不自闻闻亦然。上闻字是能观。下闻字是耳根。闻性照其闻性。寂然归真耳。  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证。非唯观世音。  诚如佛世尊询我诸方便。以救诸末劫。求出世间人。成就涅槃心。观世音为最。自余诸方便。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尘劳。非是长修学。浅深同说法。  苕溪云。谓此方所有于诸方便而得悟者。由佛之力苟他土以余根为利。耳根为钝者。反显可知。  长水云。前四句颂佛令拣成就。下二句正指圆门。显是雅当。自余下五句。明二十四圣各随所因事相而成观行。皆是佛之威神方便令其得道。非是久长修学浅深二机同入之法门也。足显观音即是浅深二机同说同入长修学之法门耳。  释要云。即事舍尘劳者。因权小而入实也。又因淫因刺因水等事也。  补遗云。唯自余下五句。方是拣诸圣圆通之文。意云除耳根圆通之外。其余根入圆通之人。乃是佛威神。就余根尘之事。亦能舍尘劳。但非久远永则也。盖非正逗此土机宜。故曰非是长修学也。前历法相拣。则曰非圆通。此拣能入人亦是圆通。但不可为此土永则耳。前二十四圣叙昔所证。在小则浅。在大则深。此浅深者。于余根尘得入者。不可与耳根闻说法为同。故曰浅深同说法。以上非是二字冠下故也。相倍迟速不同伦又亦可。凡此土于余根尘得入者。必先同闻说法。以声教为本。方能入道。故曰皆是佛威神。及经浅深同说也。所以荆溪云。此土入者不假余尘。虽有灭后色经。净名香饭及以法行思惟悟等。并以金口声教为本。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及末劫沉沦。但以此根修。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  长水云。如来藏即一体三宝。具足无漏性功德故。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身心了然。得大开示。观佛菩提及大涅槃。犹如有人因事远游未得归还。明了其家所归道路。  文殊指已选圆通心。一会之众根器各异大小不同。前文观音说竟。即感诸佛放光互来灌顶。兼灌大菩萨及阿罗汉。受彼光者。一时俱获金刚三昧。此即显会二十四圣诸别观门。一时圆入观音修证。今此阿难及诸初心。闻说偈已。随其位次悟入有异。阿难等方悟圆通从耳根入。犹未有证。故云明了其家所归道路。手鉴云。最初语云不知常住真心乃至不知七大圆融。洎乎知者即解中之悟也。次请云。示我本发心路。复云未达圆通本根。佛令诸圣各说初门。又敕文殊选令易入。遂领云是中修行得无疑惑。即行中之悟也。斯则于解于行坦然明白。可举而行。故有了家归路之喻也。未证明矣。  普会大众天龙八部有学二乘。及诸一切新发心菩萨。其数凡有十恒河沙。皆得本心。远尘离垢获法眼净。  资中云。庄严论法眼净初地见道也。若依圆教即十住初心。  补遗云。以小乘法眼净乃初果见道。故别圆拟之初地初住也。若据天台破尘沙为法眼净。当在圆家八信已上。  性比丘尼闻说偈已。成阿罗汉。  孤山云。阿罗汉其名虽小。其证乃圆。准涅槃四依品。第四依人名阿罗汉。  苕溪云。四卷指登伽方得三果。约圆位收之即七信已前也。此中若用四依判位。恐升之太高。以第四依之住第十地故。秪应示作声闻。同除四住证阿罗汉。如涅槃中闻常取果之比也。  涅槃解圆行渐。权用小果苏息。即自入圆也。登伽若以圆位配之。前得三果圆七信已前。今云罗汉正入七信。所谓名偏义圆耳。  无量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按天台释法华分别功德品。发菩提心初入十信也。故仁王般若云。十善菩萨发大心。长别三界苦轮海。  补遗云。发心者必以真如妙理平等其心。盖无等而论等耳。良由心佛无二。何所论等乎。  阿难整衣服。于大众中合掌顶礼。心迹圆明。悲欣交集。欲益未来诸众生故。稽首白佛。  补遗云。心迹。犹言心境也。  苕溪云。悲昔不闻。欣今得悟。又念未来众生未悟故悲。观现在大众得益故忻。  圆明即是心所行路。故云心迹。领悟既深。故下云无疑惑。  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门。是中修行得无疑惑。  常闻如来说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己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我虽未度愿度末劫一切众生。  菩萨四誓以度人为先。如来十号以应世为本。当知五住究尽二死永亡。方云得度。  世尊。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于菩提心得无退屈。  长水云。前虽广说圆通修证。凡夫始学障难尤深。况末代邪宗纷然竞起。邪言惑正。魔辨逼真。滥迷既多。朋流者众。若不甄辨。妨正修行。故以戒定慧验之。邪元自露。故九十六种外道皆能修禅。而无戒德。涅槃经云。魔尚能变身为佛。岂不能为四依菩萨。  释要云。住前名初依五品十信位也。初住至五住名二依。六七二住名三依。八九十住名四依。通言依者。以内有道法。堪受人天依止也。此约圆教配也。恐惑乱世间。故佛不说。若言听畜八不净物者。一田宅。二种殖根栽。三贮聚稻谷居监求利。四奴婢人民。五养群畜。六金银财宝。七象牙刻镂诸宝大床等。八铜铁釜镬等物。是魔所说。身外之物尚不许畜。何况淫盗杀妄根本贪嗔。世有愚人为魔所惑。诽毁戒律言是小乘自称大乘无碍自在。下经广破此等并是魔业。故佛深诫。是称必定大乘明了之教。阿难大权。愍我将来必陷魔难。故殷勤毁请。永为真诫耳。  熏闻云。邪师说法者。如梁肃止观统例云。去圣久远贤人不出。庸昏之徒含识而已。致使魔邪诡惑诸党并炽。空有云云为坑为阱。有胶于文句不敢动者。有流于渀浪不能住者。有太远而甘心不至者。有太近而我身即是者。有枯木而称定者。有窍号而称慧者。有奔走非道而言权者。有假于鬼神而言通者。有放心而言广者。有罕言而为密者。有齿舌潜传而为口诀者。凡此之类。自立为祖继祖。为家。反经非圣。昧者不觉。今阿难请意。谓当尔之时。恐诸众生为彼所惑。云何令其摄心入定等。  尔时世尊于大众中称赞阿难。善哉善哉。如汝所问安立道场。救护众生末劫沉溺。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阿难大众唯然奉教。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柰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长水云。此总明三学。下别示戒学。以定慧二门前已说故。扶律谈常同涅槃矣。  定慧二门前已说者。从初至第四半经总是开解。即慧学。从阿难举喻譬如天王赐与华屋至此。是明定学。故此下唯明戒学。扶律谈常者。意明今经唯显圆顿。合明大乘持戒。何以但明四根本戒。以符合小乘律制为最后诫勖。摄心为戒。断性亦无。即大乘持戒。故知名虽同小。持心永殊。  孤山云。毗奈耶此云律。  谷响云。以此方法律之名。翻彼土奈耶之语。律者诠也。诠量轻重犯不犯等。风俗通曰。皋陶谟虞造律。律训诠。又尚书大传曰。丕天之大律。注云。奉天之大法。法亦律也。  补遗云。应知此中扶小律故淫戒居初。部属实故摄心为戒。不同小乘治身口而已。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孤山云。大乘则杀戒居初。慈心为本故。小乘则淫戒居初。人多喜犯故。今扶小律以淫为初。又小乘四重唯制杀人。犯者既稀。故居盗后。今制杀畜。须居盗先。又四重制僧。五戒制俗。亦复不同。大论淫欲虽不恼众生。心心系缚。故为大罪。是以戒律中淫欲为初。白衣不杀戒在前。为求福故。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熏闻云。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应知此约比丘等修正定者。借使得入观行位中。若不断淫。正翻为邪。即同魔业。杀戒亦尔。但随定力三品分之暂得生天。天报若终还堕地狱。下云受魔福尽。堕无间狱。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  落爱见坑者。爱义可知。见者如为众生说行淫欲非障道法。或复错说淫欲是道等。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  戒虽与小乘名同。而持随有异。此则一一内防心念轻重等持。彼则事逐缘成。轻重随戒。故先断心淫。故论云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故与小乘持戒全别。  补遗云。即律中受随二戒也。初誓受于师。后随而行之也。  熏闻云。今谓先断心淫。乃防萌杜渐之意。非谓起心便同初萹一例结罪。如大经云。言语嘲调。壁外钏声。男女相追。皆污净戒。天台菩萨戒疏指此为污定共戒。又称叹摩触等。皆是淫戒方便。悉犯轻垢。当知大经云菩萨持遮制戒与性重戒等无差别者。盖慎小过。如护夷愆耳。  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涂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  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彼旬说。  长水云。正云波卑夜。此翻恶者。  熏闻云。或言杀者。断人善根故名杀。违佛乱僧。罪莫之大。故名恶。波旬讹也。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带杀修禅。报为神道。功深福厚。为大力鬼。即五岳四渎系祠祀者。功浅福劣。列在中下八部所管及大海边罗刹国类。因修定故。皆有业通迅疾无碍。不断杀故。受此恶趣为天驱役。若不修禅及不修福但行杀害。直入地狱。无此差降。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  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入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  携李云。涅槃迦叶问佛。云何如来先许比丘三种净肉。佛言。为随事渐制故。言三种者。除人蛇象马驴狗狮子狐猪猕猴十种之外。若不见不闻不疑。即名为净。今云五者。加自死鸟残二也。涅槃复有九种净肉。即于三净各开正罪及前后方便也。  谷响云。于见闻疑中各说三相。且见中三者。见谓牵畜去时。乃至见彼持刀临杀时。名方便。见正杀时。即根本正罪。见杀已欢喜。名后方便。不见此三。名为净肉。闻三亦尔。疑中三者。初瞥尔举心。名前方便。分别思忖疑为己杀。名根本正罪。疑已欢喜。名后方便。无此三疑。名为净肉。  然诸律并明鱼肉为食。唯楞伽涅槃及以今经悉唱断肉。盖说被机。事有顿渐。定慧既尔。戒律亦然。故梵网顿制。对别圆之机久断食肉。但鹿苑以来毗尼渐制。对藏机故开三净。化道将终。则取渐归顿。于是三经俱唱断肉。楞伽且制藏通菩萨。此经则兼制三乘。洎至涅槃更独制声闻。殷勤告示云云。汝婆罗门。西方四姓以婆罗门为上。故彼五天悉号婆罗门国。僧亦号为婆罗门僧。华备西域记。  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  长水云。似三摩地鬼神定也。亦能令知过去未来事。与善定相似。如起信说。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  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  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岐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  熏闻云。草本无情。外计云有。佛遮其谤。故制坏生。清净戒者尚兢持之。况有情之类乎。  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涂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  资中云。西国指此方为东。彼尚不许杂野蚕绵作新卧具。况有家蚕。律中若有犯者。斩剉涂埵。终不衣也。  补遗云。似若取犯者。绵绢斩剉。用涂漫泥埵。示无用也。  酬还宿债。即此生身。舍此则迥别三界矣。  释要云。物理论云。梁者黍稷之总名。稻者粳糯之总名。菽者众豆之总名。三谷各二十。合六十。蔬果之实合二十。合为百谷。  荆公云。此为凡夫求解脱者说。所谓凡地修圣行者也。若果地所习。非凡夫法。非圣人法。苟可与彼为缘。乃将所以度脱之。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阿难。又复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偷。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上品精灵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诸魅所著。彼等群邪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已得上人法。詃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  熏闻云。潜匿奸欺则怀偷贼之心。称善知识则盗圣贤之名。若据各自谓已得上人法。此则已是犯大妄语。今且用为取财之缘耳。证真引十诵律有六种盗心。谓苦切取(谓乞怜状)轻慢取(有现威状)以他名字取(谓我是善知识)抵突取(谓慢骂使伏己)受寄取(谓昏昧他寄附)出息取(谓以钱责人之息者)五分律有四种。谓谄心曲心瞋心恐怖心。四分律有十种。谓黑暗心(谓不知因果)邪心(谓不识正理)曲戾心(谓谄附)恐怖心(谓惟恐失之)常有盗他物心(既言常有则不问多寡必欲盗耳)决定取(若以力强取不问可否)寄物取。恐怖取(谓以言恐之。如谈他地狱受报。摇憾之事而取财)见便取(谓伺其可取之便而盗之)倚托取(谓假借权势。经云恐令失心。即恐怖取失心即令前人失己正念俱堕邪见)今谓此经潜匿奸欺等。其言虽略。足以蔽诸。而偏指称善知识者。将非如来悬鉴末世其徒实繁耶。持此经者当以自省。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  梵网经自手作食犯轻垢罪。律文犯堕。  云何贼人假我衣服禆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  禆附也。谓附佛法以自活命。  又禆增也。如贩卖人加增其价。自无实德。而加增之以贩卖。而求为之师。乃贩卖佛法耳。  资中云。涅槃邪正品云。我灭后是魔波旬渐当坏乱我之正法。乃至作比丘比丘尼像及阿罗汉等形。以此有漏之身称是无漏。乃至说言无四波罗夷。十三僧残。二不定法。三十舍堕。九十堕。四忏悔法。众多学法。七灭诤等。无偷兰遮。亦无五逆等罪乃一阐提。乃至若犯如是等罪亦无有报。如是说者并是魔说。云云。  常闻冷齐夜话云。曾于夏月道逢禅者。问所从。曰闽中饫生荔技而还。又问此复何之。曰欲到卢山读未见碑耳。予曰。子何破夏而出。曰夏制岂为我辈设耶。(彼文)呜呼。何无识之甚乎。岂有轻佛制而口腹是急。尚欲称之哉。往往无识蹈其迹而轻佛制者多矣。疑误堕狱可弗信欤。  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地。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燃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虽未即明无上觉路。是人于法已决定心。  孤山云。盗者取他依报资于己身。今损正报以供上圣。故能翻破无始盗业。  补遗。荆公。苕溪。释要云。法华药王本事品中云。有人问律制。烧身得兰。烧指得吉。此中赞烧其事如何。今为答之。大小开制教法不同。小制结遇。大制令烧。故梵网中若不烧者非出家菩萨。岂独令俗而不制道。故知顺小行易。不烧何难。从大乘难。烧乃不易。世以不持为大。则小大俱倾。手着曰揖。郦食其初见沛公。方以两女洗足。郦生长揖不拜。长揖谓似欲揖而去也。今云长揖世间。亦取谢绝之意。  若不为此舍身微因。纵成无为。必还生人酬其宿债。如我马麦正等无异。  苕溪云。马麦缘在兴起行经云。  佛昔于迦叶佛时为婆罗门。博通典籍。教五百童子。因王设会请佛及僧。有一比丘病不能赴。佛及大众食已还时。为病比丘请食。过梵志山。梵志闻食香美。便与嫉妒曰。此髡头沙门。正应食马麦。不应食此甘馔之供。告诸童子。童子曰。此等师主亦应食马麦。佛告舍利弗。尔时婆罗门则我身是。五百童子今五百罗汉是。病比丘即弥勒菩萨是。以是因缘。我与卿等。经历地狱无数千岁。今虽成道。尔时残缘。故于毗兰邑食马麦九十日也。又中本起经明。舍卫国随兰郡。有婆罗门名阿耆达多。请佛与五百比丘三月供食。时婆罗门为天魔所惑。耽荒五欲退入后宫。其郡既饥。人不好道。佛与比丘各且分卫。三日空还。时有马师减麦饭佛。及比丘等。云云。  长水云。前云摩登伽在梦。谁能留汝形。今云纵成无为必酬宿债者。此示业报不亡。成无为后。现有为身尚还宿债。况全未离有为。而欲妄逃业果。其可得乎。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断偷盗。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  是故阿难。若不断偷修禅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  谷响云。卮饮酒器也。  若诸比丘。衣钵之余分寸不畜。乞食余分施饿众生。于大集会合掌礼众。有人捶詈同于称赞。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与众生共。不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己解以误初学。佛印是人得真三昧。  熏闻云。宝云经云。凡乞食分为四分。一分奉同梵行者。一分与穷乞人。一分与诸恩神。一分自食。上有人等二句是舍心。下身肉等二句是舍身。亦可舍身之际须亡能舍之心。故智论云舍身易舍心难。  苕溪云。法华以前。圆教之外皆不了义。盖权实未融故也。今既开显。同法华圆。岂将不了以误初学。若乃去实取权诱物从己者。亦佛法之大盗欤。  长水云。不将佛方便说回作自己心中独悟之法。以此詃惑无识初学。得食净肉。必至了教一切皆断。不了义教将为究竟说也。执楞伽云。愚痴凡夫恶见所噬。邪曲迷醉妄称一切智说。晖解云。无智之人。不了如来方便说法。而乃妄称一切智人。作究竟说。  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提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  孤山云。内贪名利。欲他重己。则成爱魔。内起邪见。以己均圣。则成见魔。  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  熏闻云。未得三果。未证无学。此似见魔。或求下正是爱魔。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1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