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包含了人体中各种的液体,除了血管中的血以外,所有的内分泌(荷尔蒙),人体内在的各种化合都包括在内,所以中医的一句血不清,可能意味着内分泌不平衡。 因此,我们先要了解中医学上“血”的含义,才能深入研究。 奇经八脉和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为什么如此重要呢? 在道家的经验上来说,如果奇经八脉都畅通了,精神状况便会达到一种超越的境界,就是:“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 奇经八脉如何才会打通? 在《黄帝内经》和道家的丹经里,曾作过一个比喻,在十二经脉气机充满时候,才可能流溢分散到奇经八脉之路线中,就好像一条大河,或者水库,涨满之后,自会流到特置的沟渠之中,可是十二经脉的气机如何才能充满呢?这就要靠修持的功夫和成就了。 食气者寿许多道书以及孔子家信上也曾说过:食气者寿。 道家的说法是:食肉者勇而悍,食谷者慧而夭,不食者神明而长寿。 许多人认为,爱吃牛肉的民族,是富于侵略性的。它是否也是根据道家的话,不得而知。而我们食五谷的人,虽然聪明智慧,难免多病而寿促,唯有不吃的人,才能长寿,那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如此说来,我们还没有长寿,岂不是先就要饿死了吗? 其实,这个意思就是尽量少食而已,昨晚看见晚报上的一则科学新闻,说到西方医学对于健康长寿的新理论,第一桩就是少食,三十岁以后尤应少吃脂肪及醣之类,他们的这种少食说法,道家在千年前就已经提倡了。 可是,提到少食或不食,却并非一件简单的事,如果不知道运用气脉的原理,不食是要命的事,道家的这句话,也是在说明气脉的重要。 前十年,本人曾作赌徒式的试验,一共有二十八天不食的经历,这二十八天中只饮茶水,偶尔也吃一根香蕉。在这一次的体验中,发觉最危险的时候是第三天到第四天。 在第三天不食时,精力衰落,气力耗完的样子,一定要躺下了。此时最重要的是,心情坦然,要运用一种气功,充满胃里的气,使胃壁不会发生摩擦而出血。 过了第四天,头脑清醒,精神充沛,也许就有碧眼方瞳的意味。 但是二十八天中,意识习惯上的食欲却是仍然存在的。 中国旧式的人家,时常有人把床的四脚放在活乌龟的壳上,以取灵龟长寿的吉祥,如果注意那些乌龟,几十年不吃不喝,只是时常伸出头来吸气(也许同时吸食了空气中的小虫和微生物),灵龟会自通任脉,据说千年的灵龟,就是食气者寿的表征。 不要被八卦所困奇经八脉中的任督在哪里?我们常看到现代的武侠小说,随处描写着任督二脉,但是中国文化史上,最早提到任督二脉的,除了黄帝的《内经})外,就是《庄子》了。 《庄子。养生主篇》中庖丁解牛的寓言,便提到:“缘督以为经”,“中经首之会”。 可是《庄子》未提到任脉,有人说,《黄帝内经》实际上是战国时代的文化,那时齐国的方士们,研究道家的传统文化而编写了《内经》,这桩考据的事,不在本题讨论之内,但是它实在证明了医学发展史是很有问题的。 道家认为任督二脉等于天地间之阴阳,说到这里,我认为大家应该丢掉八卦的包袱,根据这一法则而另寻科学的途径,因为气脉与八卦的关系,是后人在唐、宋之间硬套上去的,如果中医仍停留在八卦的圈子中打转,就会变成前途有限,后患无穷了。因为学医的人精通《易经》的象数已不容易,何况象数之学与医学联姻,有对有不对的地方,不能太过牵强。 星棋遍布的八脉看一看人体八脉图,真像天空中的星斗,难怪道家称人为一小天地了。但是,有关这一点,中医与丹道家间理论并不完全联系。 八脉的督脉和任脉,都起自会阴(即是密宗所谓的五法官)。上至百会穴,如果八脉配合了针灸、气功、点穴、按摩,联合沟通,无疑是一门新的人体生命知识的宝藏。同时也可为医学开一新的纪元。 督脉司气的作用,影响支配着全部脊髓神经系统。 任脉司血的作用。 治疗男性的病,以督脉为重,女子则以任脉为要。 卫冲即中脉。 带脉在中间,对于女性最为重要,凡妇科的毛病,每与带脉有关。 阳蹻及阴蹻,阳维及阴维司人体上下部与左右肢的功能,是交叉的。 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的节气问题这是针灸的两种方法,与穴道及奇经八脉有关,而用天干地支的方法再加配合。 但是现在使用这种方法是非常有问题的,如果弄错了,就很严重。 第一,就是现在所用的二十四节气,是否有了偏差? 在最初历法订定二十四气节时,却是非常准确的,中国是历法、天文发达的国家,可是天体躔度的差异,星象方位不断变化所产生的偏差,二十四节气应常作较正,但是我们的二十四节气和黄历已经有几百年没有校正了,这些节气,可能已偏了好多度,再以有问题的节气作应用的标准,岂不是偏而又偏了吗? 在埃及造金字塔的时候,当时塔中有一个洞眼,是正对着北斗星。现在从那个洞眼向外看,根本看不到北斗星。原来北斗星都偏到很远的侧方了,宇宙天体的变迁真是不可思议,历法不快点作校正,针灸再循不正确的节气来应用,真是兹事体大了。 第二,使用干支开穴的方法,对每一个患者都用同一干支规则来推算,就值得研究了。这种计算的程式,是采用唐代星命学发展以后的方法,男女老幼,定命造化的年、月、日、时,各有不同,根据《内经》原理与星命学牵涉,每个人发病及其应好应坏的时期,也各有定数。假定这个原则是对的,那么,诊断每一个人气脉和开穴,势必先要了解命理学(即星命学)才行。学医兼通命理,可能吗?有必要吗?或者并非如此?实在需要重新研究,确定其原理与法则。 第三,只凭天干加地支,不再加时支,完全不管二十四节气和干支的关系,不管空间地区,不问来人的年龄等问题,是否完全恰当,实在值得作深入的研究! 现在国际上一般人都震惊于大陆地区医学和针灸的发达。但是我看到过那些最新所整理的资料,还是不够科学,还大有问题在。原因只是他们把几千年来杂乱无章 的医理和实用,归纳成一种较为具体而有系统的法则,并无合于人体生理和自然物理的新发现。 至于应用的有效,那也是根据中国古人经验的传习而来,并非是他们有了特别新的发明。我们的中西医学界,为什么不团结一致,携手合作来自求究竟呢? 以上的问题,先只提出问题的重点,等以后再作讨论。 子午卯酉道家为了打通任脉及督脉,先从打坐开始,以十二时辰的法则,配合着气脉及八卦的形象,我们可以先看一看下页的图。 这个图表示体内任督二脉,子的位置是会阴之处,也是任督二脉的起点,上达于午,就是百会穴。 卯时,正当人体的夹脊之处。 酉时,正是人体的丹田之处。 由于要修气脉,打通气脉,以达到返老还童的境界,道家就提出了子、午、卯、酉的问题。 以后,所有修气的人,都固执于子、午、卯、酉四个时辰打坐的重要。事实上,能够每日在子午卯西打坐,当然确有效果,那是另有原因。 道家打坐更有一种说法,就是:子午温养,卯酉沐浴。 所以有些打坐的人,依文解意,便在每天卯、酉两个时辰必定要去洗澡,而忽略了子午卯酉四字,是在解释打坐的天地法则,并非完全属于刻板的定时作用。 道家的活子时由子午卯酉来看,“子”的部位意义极为重大,那是一个生命原动力生法之宫,气脉的发起之枢纽,所以说,这个子时是活的。 既然道家认为,人身是一个小天地,万物各有一太极,那么在本身的这个天地的系统中,也自有其自我的运行,与天地运行的法则,虽有大的关连,但也有小我的自主能力。 在季节上来说,“子”代表十一月,是一阳初生的地雷复卦。 在人的生命上来说,阳代表着阳能,在阳能发动的时候,正是所谓活的子时,并不一定要合于天地法则固定的子时。 这才是本身小天地的运行起点。 一个男婴孩,正睡在摇篮中,在他将醒未醒的一刹那,性器官忽然膨胀起来,恰为老子所谓:“不知牝牡之合而囗作”。 这个婴儿既没有性欲,也不知道男女之事,这正是他阳能发起的时候,也正是他自身系统中的活子时。 一个病人,只要还有生命活力的气机存在,他也有活子时的征候。不过,不全是以性器官作标准,而是以精神衰旺的周期性来推算的。 把握住了活子时的动力,使自己身心定住不生一念,阳气才能上升,这就是道家的修炼法则。 在人类长大成熟,一阳来复之时,也就是活子时的时候,都去追逐异性而放射,如果能趁机静坐而升华,回转到督脉,及其道而行之,就成为炼精化气了。 针灸与活子时不论针灸与点穴,都注重气脉的开合。 气脉的开闭又是随二十四节气而变化的,这是一种为时颇久的理论。 但是,我们前面已经指出,历法长久未经校正,日月星辰角度的偏差,使得旧有沿用数百年的二十四节气,发生了值得怀疑的情况。 如果按照二十四节气的天干地支针灸,或者是没有配合气候的法则,它会不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应该值得研究。 所以,针灸应在“活子时”上发展,道家的奇门遁甲学中有云:阴阳顺道妙难穷,二至还乡一九宫。 若人识得阴阳理,天地都来一掌中。 所谓二至就是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一九就是后天卦的坎离二卦,也即子午的代表数字。 如果暂时丢弃了二十四节气是可以的,但是四季的重要,却要把握,春夏秋冬大气象的变化影响,是不能抛弃的。 然后再把握住个人的活子时及奇经八脉的道理,研究出一套新的针灸法则,这可能是对人类真正重要及有意义的贡献。 第七章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上来说,目前的世界潮流趋势,我们真应该很高兴。 站在中国医药发展的立场而言,我们更应该很兴奋了。 因为针灸在麻醉效果上的功用,已震动了世界。西方讲求科学的医药界,都在热衷地研究针灸,这不是我们的光荣吗? 但是,我心中却难过万分,因为这些只是我们老祖宗的光荣,证明了我们有个了不起的祖先而已,至于我们自己又如何呢?到目前为止,实在毫无光荣可言。 我们要马上用新的方法,在理论上创新医学的基础,将一切古老的干支问题,及勉强套在医理上的《易经》八卦丢掉,医学才能进步,才会有适合时代的创造和成就。 司马迁在《史记》中就说过:“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忘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大陆也忙于整理中国的医学,整理老祖宗的东西。积极地重新估价及计算的责任,落在我们炎黄子孙的肩上。要想将中医发扬光大,是要靠海峡两岸同仁的努力了。 五星联珠要想批判是非,首先要了解事情的本身,所以,医理的历史发展和哲学基础,一定要先弄清楚,才能谈到保存和丢弃的问题。 在座之中有些朋友,表示对五行干支及六十花甲的问题,仍太模糊,希望能再加解释,所以现在再花一点时间,来作补充的说明。 所谓五行是代表五星的辐射作用。 十天干是代表太阳系的物理系统,十二地支是地球与月亮的运行作用,天干地支是互相作用的。 干支的配合,成为六十花甲,这也是抽象的天文学。所谓抽象,意思是理论的天文学。 六十花甲成为一个段落,扩而大之,要以成为六百年、六千年。缩而小之,可以代表六十天,六十时辰。 在当时,六十花甲定为三个时期,共为一百八十年,分为上元、中元及下元。 干支的起源是黄帝时代,以黄帝即位时,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 尧即位则为甲辰年。 据说,是黄帝命大捷造甲子,因为要以天文星象来制定历法的关系。 甲子究竟是不是黄帝时制订的,抑是后人冒名而定,我们不作深究,重要的是,在黄帝时代的那一天,正好是天文中五星联珠的时候。 到宋代赵匡胤时代,天空星象又呈现五星联珠的状况。据说,星象在五星联珠时,在地球上的人文世界中,也象征着学问的鼎盛,所以宋代的文风极旺。 根据儒家的眼光来看文化史,宋代的许多成就都是了不起的,那个时代文才人士之多,也是创纪录的。 汉代的京房先生干支的问题到了汉代京房的手中,就起了变化。 汉代的人物与学风,在历史上是划时代的,那时不但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及历法都达到了最兴盛蓬勃的时期,就连医学也是高潮和有成就的阶段。 京房,这位专精理论天文的先生,大概觉得这一切历法上的问题,诸如五行、干支等,太杂乱了,所以把它们作了一个整理,统统归纳到一起,纳入《易经》学理的系统,后人称之为纳甲。 因为汉代的医学非常昌明,阴阳家的学说也非常发达,京房先生这一套纳甲理论,也就自然而然搬进医学的领域中去了。 到了宋代邵康节,就总其成著了《皇极经世》,更为包罗万象,充分发扬了。 宋元时代的医学现在言归正传,再来谈医学的问题。 宋、元时代的一位大医师,名叫滑寿,认为《内经》中的十二经脉,应再增加包括任督二脉,而成为十四经脉。 在宋、元时代,中医是中国史最灿烂光辉的时代,所谓子午流注及灵龟八法,都是那个时代的杰作。 当时,更有金元四大家,即四大学派,影响了元、明、清三代的医学。 在这些学派之中,有一派是以治脾、胃经为主,认为不论什么病,都应该先治理脾、胃,把胃强健起来,其他的毛病才能诊治。 另有一派是以治肾经为主,他们的理论是水火既济的道理(肾属水)。 总之,这个时代医学有所建树的原因,是因为医学融合道家学说,已经有了实际的施证成效。所以,滑寿大师才倡言道家任督二脉的重要,甚至要将任督二脉加入《内经》的十二经脉中,这也是医学的创新,是医学的发扬。 火神爷的附子汤说到各学派治病的方法,联想到了医生见仁见智的问题。 就拿附子这味药来说吧!许多医生与病人,不敢轻易使用这味药,因为它的毒气颇重,一不小心就会闹出人命。 在抗战时到达四川后,遇见了一位有名的中医,外号叫火神爷。 这位火神爷家中常年不断地煮着一大锅附子汤,谁都可以喝上一碗。 对于这一桩医案,我内心常感不解,到了峨嵋山,才因庙中僧人喝附子汤而有所契悟。 原来峨嵋中峰大坪寺的开山祖师,当年初建山上寺庙时,受过许多困苦,在他饥寒交迫时,常在山中采集乌头来吃,乌头也就是附子。后来山上的僧众相沿成习,每年规定一日,全体僧人停食,只喝附子汤,以纪念开山祖师的艰苦奋斗。 当大家喝附子汤的这日子来临时,附子早已入锅煮一昼夜又多了,所以大家年年都喝附子汤,但也没有死过一个人,于是我才恍然大悟:经过久煮的附子,可能毒性早已挥发殆尽,剩下的是增加热能的成分了,难怪火神爷家的附子汤大锅,也是日夜不停地在沸腾着。 当然,这是属于药物学及化学的范围,我们只能提起注意,这一切都正待进一步科学的研究才是中医学的正途。 一天呼吸多少次《内经》及《难经》上说:一吸走脉三寸,一呼又走三寸。 一呼一吸为一息,一息之间,脉走六寸。一昼夜,人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走五十度。 每二百七十息时,脉走三十六丈二尺。 一昼夜,脉共走八百一十丈。 漏水下百刻,阴阳走二十五度。 我们看了这些寸、度、丈、息,没有人不糊涂,更不知道这种度量衡是什么标准。 暂且置之不理,再来看一看西方的科学计算,这也许是我们能够了解的。 每分钟每人平均呼吸十八次。 普通人脉搏的跳动,每分钟平均七十五次。 二十四小时呼吸二万五千九百二十次。 太阳经过二万五千九百二十年,完成一次周期轮转。我们先把中西两方面作一个比较来看。 《内经》观点:二十四小时呼吸二万七千次。 西方观点:二十四小时呼吸二万五千九百二十次。 相差约一千次,也许男女有别,或者今古人体力也有差别,那么这个相差数字等于并不存在。 再看西方说法中的一点,认为人的一昼夜呼吸,与太阳的周期轮转是一样的数字。 这意味着什么? 这证明了道家的学说,认为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将一昼夜的周期扩而大之,就是太阳的运行周期。 由此看来,中西的论调是不谋而合的。也可以说,既然是真理,外国话也好,中国话也好,说的都是一个东西。 所以,中西的文化是可以沟通,其实,它们本来也就是沟通的。 一九七二年四月份的《人文世界杂志》上,登载了一篇翻译的文章 ,题目是《月亮与疾病》,这虽是一篇外国的文章 ,但我深深相信,这个理论是由中国道家的学说中转输到西方的,因为对这方面知识,我们中国的道家实在早已有了。 两个宇宙说来说去,又要回到气脉的问题。 学医的人,不但要懂气脉,更要懂神秘学。 比如说,干支与潮汐有关,这是因为月亮影响着潮汐,如果我们再仔细注意一下,就会发现同样的日子,同样的干支,但在浙江与广东、东北与福建潮汐的时间仍有差别。因此,把这些有时间差别的干支,刻板地应用到人体上,是绝对有问题的。 况且,人与人各有不同,也可以说,每人自成一个自己的法则与天地,把这些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法则都套入宇宙的大法则中,岂有不发生偏差的道理! 这里勉强套《易经》八卦,来对付全体病人的理论,正是中医的一大缺点。 他们总认为如不搬出《易经》八卦和天干地支,好像中医就没有理论根据似的。 点穴和气脉为什么在谈医理的时候,提到武林拳术的点穴之道呢? 原来点穴是与气脉有关系的。 点穴起于宋、元,在那个时期以前,是没有点穴这桩事的,这一点已足以说明点穴是与奇经八脉的针灸有关的事了。 道家与医学的观点,认为气血的运行,以气为主。 而气血的运行,与时间和人体部位,都有着极密切的关联。 外灸也是依照气脉运行的时间及部位而配合,所以说针灸与点穴,相互间也是有关联的。不过,点穴的计时,却自成一个系统罢了。 点穴所讲求的气血流注,与针灸的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是相同的道理,点穴的道理大可供针灸替代麻醉方面的参考,下面是关于点穴的口诀,有关气血运行时位:欲知气血注何经,子胆丑肝肺至寅。 大肠胃主卯辰真,脾巳。心午未小肠。 若问膀胱肾络焦,申西戌亥是本根。 子踝丑腰寅在目,卯面辰头巳手足。 午胸未腹申心中,酉脾戌头亥踝绩。 (地支) 甲头乙喉雨到肩,丁心戊腹己背连。 庚辛膝部正当位,壬胸癸足总相连。 (天干) 气脉穴道的求证许多人都在怀疑,气脉既然是解剖学上看不见的东西,从前的道家与医家,怎么会发现并且证明它的确有其事呢?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谈到一位残酷的帝王了。 南朝宋废帝是个好奇心很重,秉性又极端残酷的皇帝。有一天,他指着一个孕妇,考问两位医生,要他们说胎中的婴儿是男是女。 一个医生说是一个男婴,另一个医生说是双胞胎。 为了证明谁对谁错,废帝竟然不能等到孕妇十月临盆,立刻下令用针穴法,使孕妇流产。 流产的婴儿,果然是双胞胎,废帝认为另一位判断不准的医生,医术不高明,加以刑罚。 宋废帝一下子害了三条命,真是残酷到了极点,不过由这件事可以证明,穴道及气脉的真实性。 事实上,在废帝以前,气脉的研究和证明都已存在了,那时是利用犯人,在他们活着时作解剖,在生命仍然存在的时候,看到气脉的运行。 元初的宰相耶律楚村,是个精通道家、佛家以及一切学问的人,他也曾在战场上,将垂死的人,作气脉的研究,那是出于战士的要求,渴望早死的情形下而作的,并不是像废帝那样的残忍无道。中国古代穴道国的铜人,实际完成在元代。 所以,气脉与穴道的学问,是在真正的“生”理学上完成实验的工作。不像近代的医学,是在人死后才作解剖,这种近代的生理学,实在可以说是生理学。 再说活子时我们在前面已经谈过,二十四气节的偏差问题,所以用宇宙法则来作医治的准绳,是值得重新商榷的,天干地支与地区的偏差也是一个问题,所以先要把八卦与于支请出医学的范围。 如果采用每人自身小天地的法则,来作医疗的话,医生必须要懂得阴阳五行,与病人的八字。换言之,医生要会算命,先算了病人的命,才能再诊断下药。 这个方法似乎也是难以办到的事。 只有探用道家活子时的学理,方能创造中医的新境界。 人身既可以脱离宇宙的法则,则活子时的方法,正是以病人为主,利用自身气脉的运行而对症治疗。 中国古老的拔火罐的方法,是由“砭”治中脱胎而来,现在正被日本改进使用,称为净血治疗、真实治疗。这种方法,如配合了穴道及针灸,一定也可以在治疗上迈进新境界。 道家与医学的配合,实在非常伟大,道家云:日出没,比精神之衰旺。 月盈亏,比气血之盛衰。 把握了这个原则,便可大胆采用活子时的法则了。 当然,要发扬这个法则,还必须要大家集思广益去努力,而且必须要在道家与密宗的气脉之学中寻求其原理。 第八章提到中国文化的问题,往往会发现,古老登峰造极的杰作,不是黄帝就是伏羲。 总之,都是托古人之名以显出学问的价值。这种情况与今日的社会恰恰相反,今日的许多著作和我们一样,都是文抄公,东抄古人,西抄今人,凑起来就是自己的著作了。 黄帝的《内经》,实际上是许多人的心血,许多人研究成就的集锦。虽然是托了黄帝之名,但是其成就却是不容忽视的。 话虽如此,《黄帝内经》所涉及的医理哲学问题,仍然有许多值得怀疑及重新估价的地方,甚至可以说,基本上是有些问题的。 你听过精神讲话吗精神讲话,是我们现代教育上的专有名词,本人也曾经搞过精神讲话的课目。 黄帝的《内经》中,也谈到了“精神魂魄”这四个字。 这个精神到底是什么呢?难道是精神讲话的精神? 什么是精?什么是神? 什么是魂?什么是魄? 在《内经》中,这些名词都另有定义。但是根据《内经》的说法,我们也不能给精神下个具体的定义,更难将魂魄作一个明确的注解。 在《内经》中,我们可以了解:五脏属阴,是藏精气神的地方;六腑属阳,藏质体的所在。 但是精神究竟是什么,仍然无法得知,只好借用老子的话,“恍兮惚兮”。 中国古代医理的形而上学,是唯心的,是属于天人合一,本体论的范围。《内经》是偏重于形而下的应用,所以对形而上与精神魂魄问题,无法有圆满解说,结果就变成“恍兮馆兮”了。 如果发展形而上的基本研究,医学可以达到一种伟大的新境界。就是由自我心理治疗,进而超越生理现象,这才是基本的重要问题。 王羲之写上药三品道家有一本重要的书,名叫《黄庭经》。 晋朝的王羲之,是有名的书法大家,他曾亲写《黄庭经》,可见《黄庭经》在人心目中的份量。 《黄庭经》内提到了上药三品,就是精、气、神。 究竟什么是精气神?什么是精?什么是气?什么又是神?这个精又到底是不是精神的精呢? 这似乎愈说愈复杂了,就好像奇经八脉中的气血问题,也是语焉不详,互相借用,怪只怪那时候的字汇太少了,因此显得暧昧不明。 如果用今天的复杂词汇,勉强借来描写一下,那么所谓的“精气神”就好像现在人们心中的“光热力”。 把一个死去的人作解剖,既无精,又无气,更无神。当然光、热、力也不存在。 所谓气,是一种生命能。 所谓精,是一种生命力。 所谓神,就是一种生命之光了。 但请大家千万不要误会,这种说法只不过是一种比喻的解释,使我们比较接近明了而已。 阴阳怪气在医书上说,五脏属阴,但阴中却有一点真阳,这个阴中之阳,就是“心” “火”。 六腑是阳,同样的,在阳中也有一点真阴,这个阴就是“肾”“水”。 所以道家的书上说,男人是阴,其中只有一点是至阳之气,女人是阳,其中有一点至阴之精。 这是乾卦初爻变阴成为(女后)卦,以及坤卦初爻变阳成为复卦的原理。 道家以离卦囗为心,以坎卦囗为肾。 离中虚,坎中满,以坎中之阳,填离中之虚,变为纯阳。 这样又说了许多,阴阴阳阳,阳而阴,阴中阳,把人搞得糊糊涂徐,糊中涂,涂为又糊,简直莫名其妙到了极点。 但是不论谁阴谁阳,只要把握到一点,一阳来复的道理,贯通精气神治疗法则就行了,道家药物学中的水肾是不是腰子去看中医的时候,往往会听到“肾亏”啦!要补一补“肾”才行啦!使病人联想到猪肉架上挂的一对腰子。 炒腰花真好吃,这一对腰花,正是生理解剖上所说的肾脏。 但是中医与道家所说的“肾”,绝对不单是指那一对腰子。 中医的“肾”是指人体的副肾、分泌腺、性神经、以及丹田内外与下部机能有关的总称。 如果将“肾”比腰子,那真是一错三千里了。 心在何处摸一下自己胸膛的左边,噗通噗通地在跳,这不正是我们跳动的心房吗! 电视上一位美丽的歌星在唱了:“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 这个只有你没有他的“心”,是不是刚才噗通噗通在跳的那个“心”呢? 当然不是,这一点我们都知道。 所以道与医的“心”好像表示的是思想,古人所谓的“心”能思想,也就是“思想”和能思想的意思。 一个人思想多了会心痛,受感动了心也会痛。 这却并不是真的“心”在痛,而是胃的上部一点的地方,“任脉”的位置,“膻中”受了气的震动,而脉在动了,使你觉得心痛,证明思想也影响着心脏的。 你常失眠吗一个人太多思虑的话,上火。 一个人太用脑筋的话,胃出毛病。 思想影响了心脏,心属火,所以上火。胃是土,火太多,后援不继,消耗了土,所以胃出毛病。这也是西方医学承认的原理。 太劳累了,肾亏,而造成心肾不爻的状况,就是心的活动能力,与肾的活动能力,都在衰竭,而不能互通联系,发生中断现象,这就是心肾不爻。 年纪大了,多忧虑,体力差,就容易变成心肾不爻的状态,心肾不爻就会失眠。 看见那些年轻人,既不会忧愁明天的事,体力又充沛之极,心肾常爻,当然就贪睡了。 年轻人多愁善感,当然也会造成心肾不爻。 心肾不爻,要用坎水来解,才能达到水火既济的状态。 那么什么又是坎水呢? 如果能将思想及精神,放在绝对安静与平稳的状态,就是坎水发生的意思,这是道家的理论。 神秘的间脑前几次提到的任督二脉,虽然是无形的气脉,但是仍有其所循的途径。 督脉从子午卯酉图上的子处开始,也是人身的下部海底,经过背部上达间脑,再到上口腔。 任脉由舌尖开始下行,经胸腹至下部,与督脉会。 如此来看,督脉等于是脊髓神经的系统,而任脉则为自律神经的系统。任督二脉与十二经脉的道理并不一样。 督脉所通达的间脑,许多神秘学派对它有极高的评价,认为保持人类的青春,纯是间脑的作用。 有些学派又说:间脑是与人类的神通有关的,如果间脑的气脉打通了,可以听人所听不到的,看人所看不见的。 总之,间脑是在督脉上通时所达到的地方,气脉能够影响到它的作用。 找你的活子时道家所谓的后天生命是从“子”时开始,懂得了精气神的道理,能够灵活运用个人的活子时,则把握自己的健康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这一点几乎可以绝对保证。 你以为知道了活子时就可以容易地握住了吗? 如果你真如此想,那就未免太轻率了,因为把握活子时是极难的一桩功夫。 基本的困难在于我们难于控制自己的心念,在前面提到坎水时,曾经提到平静心念,但是心念是最难平静的一件事,不能平静心念,如何在活子时上努力呢! 道家的“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这一套功夫,说要十二三年完成,事实上二十年也没有人完成,基本的原因,是我们的心猿意马,不能平静下来。 ‘把握活子时诚属不易。先说一说活子时在什么时候,让我们都找到自己的活子时再说。 如果是个幼儿,很容易看到,我们前面已提到过,当他的性器官膨胀时,就是活子时外露的现象。那时如果测验一下他的脑波,一定会有不同的变化。 如果是青年人,在活子时,一定向异性情爱方面发展。这些都是容易知道的。 那时,不把握活子时的生命力,来震动任督的气脉上升,生命力即转进入十二经脉,化成后天的欲了。 但是一个老年人,他们已经没有性的冲动,难道就没有活子时了吗? 只要一息尚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子时的,当一个老人,在将醒未醒的一刻,似乎要睁开眼睛时,那正是他的活子时。 在这个时候,不要睁眼,继续保持那朦胧混沌的恍恍惚惚的状态,好似焖了一锅红烧肉,再多焖一会儿,那个肉味就会更浓厚了。 这就是把握老年人活子时的方法,老朋友们,快点试一试吧! 午时茶当我们疲劳不堪,气脉不通,头昏脑胀,昏昏沉沉的时候,顶好喝午时茶(并非中药店里制成的午时茶)。 人到了“午”时,正是“子”时的对方,处于和“子”时相反的状态。 这也是夏至一阴生,生命到了衰败的时候。 在这个时候,千万要注意温养,不可强迫自己再坚持五分钟,也许不到五分钟,拉满的弦该就会断了。 所谓温养,就是保持的意思。子午温养,卯百沐浴。 《庄子》所说斋心,就是沐浴的意思,是把心境洗清,把心中的杂念洗净。 中年以上的人都已到了“午”时,要赶快从“午”起修,先修回“子”时。 从抽象的理论来讲,等于说从形而上开始,修到形而下,不像年轻人,是从形而下开始,修向形而上。 老年人的五反和养生老年人如何恢复他们的生命力呢? 有人说,老年人与普通人相比,有五种相反的情况:(1 )睡在床上睡不着,坐在椅子上反而睡着了。 (2)哭时没有眼泪,笑时眼泪出来了。 (3)大声说话听不见,小声骂他时倒听见了。 (4)年代愈久的事愈记得清,昨天的事反而记不住。 (5)性行为的能力没有了,情爱的欲望反而高。 不要以为,人到了老年,恢复生命力就没有希望了,这是绝对不确实的。 老年人可以从注意间脑部分着手引发,如果脑下垂体没有萎缩,内分泌仍可照常,则从打坐开启活子时的努力,希望仍是很大的。 说起打坐来,使我们想到一幅名画,画的是一个老和尚在打坐。那个打坐的老和尚,勾着头,驼着背,一幅似坐似睡的飘飘然状态,实在艺术极了。 可是真的打坐,如果弄成这个样子就惨了。 打坐的正确姿态是正直而自然松驰的,就是我们平常坐着的姿势,也要正直,才能使间脑得到休息。 如何学通奇经八脉和十二脉要解答这个问题,实在有点困难。学气脉的人,总离不了看图、看书。但书能看得懂吗?的确不太容易。 古代的大医师是如何学通的呢? 原来他们都先在道家的学问中求证,个个都是懂道的人物,然后再以自己作为实验的对象,经过一段摸索实证,对医术才有把握。 说到古代道学的试验,对女性来说却是欠缺的,一切道书及医书,都是以男性为目标,这也是男性中心社会的缺点。 为此,我们探索这些学识时,要特别注意女性的问题,女性是由任脉开始的,不像男性是以督脉开始。女性气脉由任脉向头面上行。 学习了解气脉的人,在学习体验过程中,可以感觉到自己气脉的流通,如果一连工作几天没有睡觉,自会感到头昏脑胀,不能支持,这时如能按摩督脉,使气下行,再导引至下肢,头胀立刻消失。 或者采用观想的方法,假想气脉倒转逆行,二十四或三十六圈后,人也可以宁静下来了。 学剑不成,看花说了许多的道话及医话,使我想起少年时代的一桩事,那时我们看到了许多剑仙侠客的故事,一心想学剑。 后来听说杭州西湖城隍山有一个道人是剑仙,就万分决心地去求道学剑了。 经过多次拜访,终于见到了这位仙风道骨的长者。 但是他不承认有道,更不承认是剑仙,又经过许久的谈话,他对我说:欲要学剑,先回家去练手腕劈刺一百天,练好后再在一间黑屋中,点一支香,用手执剑用腕力将香劈开成两片,香头不熄,然后再…… 听他如此说来,心想劈一辈子,也不一定能学会剑,至于剑仙,更加当不成了,只好放弃不学。 道人反问会不会看花,当然会看,这不是多余一问吗? “不然”,道人说,“普通人看花,聚精会神,将自己的精气神,都倾泻到花上去了,会看花的人,只是半虚着眼,似似乎乎的,反将花的精气神,吸收到自己身中来了。” 吸收了一切的植物花草的生力,借着练神成气,还精返本,这就是道人语重心长的修道法。 朋友们,快学看花吧! 第九章上次我们讲到精气神的问题,精气神与奇经八脉有关,年纪大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达到自救、健康、返老还童的状态。 关于这方面,我们又要提到道家的修法。 人老原来有药医宋明时代有两位道家的权威,宋代的张紫阳,元末明初的张三丰。另有一位是张三峰,字音相同,但张三丰在丹道和太极拳上有伟大的成就,并且有一系列《无根树》词的名作。 中国有历史性两个最大的道家寺院,一为北京的白云观,一为四川成都的青羊宫。 青羊宫有张三丰亲自写的《无根树》词之石碑,字体都作圆形,别有仙气,事实上那是否真为张三丰所写,当然无法考证,不过《无根树》词确实为道家修炼的方法,其中涉及老人的修法如下:无根树,花正微,树老重新接嫩枝。 梅寄柳,桑接梨,传与修真作样儿。 自古神仙栽接法,人老原来有药医。 许多左道旁门,不深究此词的真意,都将这阕词的意思,解释为男女双修,这是很错误的。 人老了等于树老了,所谓用栽接法恢复活力,是借着宇宙间其他的力量,来培养衰微的活力,而达到充实自己生命力的目的。 这就是所谓精气神的利用,也就是利用宇宙间的光能,将神转口为气。 如何借花修我上次我们曾经提到看花的故事。 不要以为这是一个笑话,实际上也是树者重新接嫩枝的意思。 一个人在看花的时候,将眼中的光能,向后脑收回,这种力量,可以刺激脑下垂体的均衡。 保持着这种均衡休息的状态,一个人可以感觉到自己的呼吸渐渐由粗而细,最后达到似乎停止的状态。 这时,抓住了活子时,也就可达一阳来复之境,自身生命的元气,就在发动了。 所谓“梅寄柳”、“桑接梨”,也就是由宇宙间借来的一种力量,制造成了活子时的生命生发之力。 近代的医学证明,肾上腺、性腺荷尔蒙与精有关联,但与脑下垂体也有绝对的关系。 借用宇宙的光能,燃起了自己生命的活力,这不就是栽接法吗? 《庄子》的“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正是这个道理。 所以,何必斤斤计较于看花呢? 看树、看草、看虚无的天空,甚至看一堆牛粪,不都是借以接到天地间的光能吗? 重要的关键不是看什么东西,而是怎么样看才能收到栽接的效果。 光、神与灵魂借着天地间的光能,可以引发一个人的活子时,这个光能,具有特殊意义,与精气神的“神”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黄庭》、《内经》中关于“神”的问题,绝不是宗教上的神。 目前的西方医学,都致力在研究,如何用光能来治疗疾病。 但是所谓“神”的问题,却仍在灵魂学及神秘学的范围之中打转。 如果有一天,西方灵魂学的研究,能借科学试验而得到成功与证实,则科学也将进入新的纪元。 那一天如果到来,哲学以及所谓各派宗教的定义,也必将面临重新改写的局势。 超越的冥想治疗大家看到美国的报纸杂志,常常刊载美国人对静坐的研究及狂热。 在美国大行其道的静坐,称为超越的冥想,这是瑜伽的静坐方法。 这种超越的冥想,科学上已有证明,能使人消耗氧气量下降,所以,要进入太空的话,学学静坐是很有用的。 超越的冥想应用到医学上,就是所谓的冬眠治疗。 在医生发现一切的医药对某个病人都无效时,冬眠治疗则被用来治疗病人。 所谓冬眠治疗,是将这个病人推入一间特定的冬眠治疗房间,为期三天或更多天,进入这间房间后,病人即进入冬眠了。 其实关于气功治病,以及所谓冬眠治疗,都是中国道家的东西,如果再与针灸配合发展,前途不可限量。 头和神人的身体分为三部,分别代表了精气神。 神的主要在头部,气的主要在胸部,精的主要在下部。 按照《无根树》的说法,人是无根的。 人真是无根吗?不,人的根在上面,在人身所代表的,脑部是神,人的根却从脑部上行,入于虚空。 所以人的根是在虚空之中,也是神识的根。 在针灸的原理上来说,头为诸阳之首,是最重要的地方,也代表了“神”。 两条腿的重要人体的下肢多么伟大,真是不可想象。 婴儿睡在摇篮里,不停地在举着他的两腿,左右上下地摇动着,像舞蹈一样,但却从来不知道累。 《内经》中提到,婴儿的气是在两腿。 人到了中年,两腿的力量就减弱了,腿的活动也无形中减少了,喜欢坐在沙发上,常常休息自己的两腿。 到了老年,更不堪设想,坐在沙发还不够,两条腿还要翘在桌子上才行,因为人体是从脚下面开始衰老的,人的死也是逐渐进行的,由脚开始而上行。 在佛教的唯识理论中,谈到了“识”、“暖”、“寿”是一体的,人体的冷触一旦开始,渐渐就变为麻痹。 所以,一个人的两腿无力,就是衰老的开始,换言之,如果一个老人,两腿依然发暖,两腿仍然有力,就证明是长寿的现象。 鬼神的气魄孔子在《易经。系传》中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关于魂魄的问题,我们常听到人们在说:某人有没有魄力,某人气魄够不够大! 这不是有活力与否的意思吗?其中含有气与精的要点与因素。 再由一个“鬼”字来说,一切由“田”字开始。 从田向下发展,上面戴上歪帽就是一个鬼字。 中国字的神字是从一开始,一为天,一之上加一,下面垂象三画就是象征天象的垂示。右加上下通达的申字,便是神字,神表示上下通达之意。 这就是说,依据天象的垂示,通达上下左右是为神。 在人的活力充满时为之“气”,气动则变为“神”。 用“神”的方法,呼吸往来,使身体充满了气,气是生命之能,就能转化为神了。 浩然之气大家都知道孟子的话:养我浩然之气。 古来谈养气的人真是不少,庄子、列子,都谈过养气,庄子所说的,人能养气,成为真人,等于说,不懂养气的人都是假人,至少是白活了。 夜气是什么?那正是子时,一阳来复的时候,夜静如水,那时的宇宙浩然之气,充满在天地之间,对养气的人来说,多么的重要。 有经验的人,可以借着鼻子的嗅觉,判断时间的变化,譬如说,在古时夜里行路,没有钟表,有些人可以努力嗅一下空气,便知道是什么时刻。 因为天地的变化,反应在气的味道上,自有其共同之处。 大鼻孔的好处看相的书上有一句话,鼻孔大见孙不见子。 这就是说,鼻孔大的人长寿,往往活得比儿子还久,所以见孙不见子。 鼻孔大小是与气有关的,瑜伽术中有特别训练鼻孔者,就是训练气功的道理。 在训练气的进出时,注意吸气的时候要细、要长、要慢,小腹收缩,这时气都进入了十二经脉。 出气时要快、要急、要猛。 普通训练的方法,是上半天作左鼻呼吸,下半天作右鼻呼吸,用手指按住另一鼻孔。 久之用丹田呼吸,自己可以体会到针灸的穴道地位。 这里所谈瑜伽的练气及气功的练气,都是空气之气,并非精气神之气。 气功治疗肺病的方法现在的肺病已不是难题了,药的种类太多,治疗的方法更多。 但是在以往的岁月里,肺病是麻烦的事,这里介绍的一个气功治疗,曾经治愈了不少的肺病患者。 将右手握拳,大拇指竖起,放在背后两肩肿骨下端的高度,在脊骨中心点。 左手握拳平置肚脐上。 这时开始用鼻孔的肌肉闻气,闻之有声,就好像闻到一样好吃的菜,要多闻一下似的。 这样闻气,一连六次,再口吐“呸”音,将气呼出。 如此继续作下去,一连三十六次(六呼一呸为一次),即浑身通畅,甚至汗出。 如果原来呼吸不畅通的人,经过三十六次的呼吸练习,即得鼻孔畅通无碍。 如果是肺病患者,不能以站立的姿态来作气功的话,可以躺在床上试作,效果也是一样的。 精的困惑在中国上古的时候,所重视的是“神”,中古时代,所重视的是“气”,而在宋元以后,最重视的是“精”。 不幸的是,宋元以后所讲的精,却违反了原来的意义,而成为男子之精液及女子的卵脏,使精的含义变为狭义而且表面化了。 宋以后的说法:四象五行皆借土,九宫八卦不离壬。 实际上,精血包括了荷尔蒙及维他命的内分泌系统,精从脚下生,脚下涌泉穴通会阴穴(又称虚危穴,是星座名)是开始精的生发部位。 由下向上,到了海底穴,是生命能的基点,这个基点,多数人一生未能发动,如果能够发动的话,绝对可返老还童,而且海底之气发动后,人可以经常保持愉快,碰见不愉快的事情也不受影响。 这是生命的单元,与宇宙的法则相同。 道家神仙修炼的学术思想道家的学术,渊源于上古文化的“隐士”思想,而变为战国、秦、汉之间的“方士”,复由秦、汉、魏、晋以后的神仙,再变为道教的道士,到了唐、宋以后,便称为“炼师”。这一系列的学术思想,从表面看来,有了几个阶段的改变,而在实质上,却是一脉相承,并无多大的变更,只有循历史文化发展的途径,吸收其他外来的学术方法,扩而充之而已。 道家学术思想的中心,便建筑在这一系列修炼的方法上,道教因袭道家的内容,也就是用这一系列的学术思想做根基。现在让我们做综合性的介绍,俾可稍知举世所认为神秘难测的道家,它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1)道家与道教对于人生意义的估价:我们在平常,只知道中国文化,代表儒家的孔、孟学术,尽量在阐扬人文道德的思想,提倡以人文为本位,构成五经六艺人文哲学思想的体系。但是忘记了,由上古历史文化的传统,与五经学系的关系,及诸子百家散佚保留着。我们祖先留给后代子孙的人生科学的学术思想,被任意随便抛散,实在非常遗憾。 大家都知道,古今中外的哲学,都在研究宇宙人生的问题,想在其中求得使人类得到永久平安的对策。然而,哲学思想正如宗教信仰一样,都是基于对人生的悲观,对世界的缺憾而发出,虽然哲学与宗教一样,也都为现实人生,与现实世界问题而努力,可是它的最终要求,与最高目的,大体都是为了研究生死问题。尤其在宗教思想上,正如一般人所说,都为死的问题做工作,鄙弃人生,而否定现实,果然他们也在尽力善化人生,美化现实,但它的目的,仍然是把现实人生努力的成果,作为死后灵魂超脱的资本。换言之,宗教与哲学,大致都站在死与灭亡的一边喊话,呼唤灵魂的升华。只有中国文化,根据《易经》学系的思想,与这种精神,大有不同之处。因为生与死,存在与灭亡,只是两种互相对待的现象,等于一根棒的两端,也犹如早晨与夜晚。如果站在日薄吃碘、黄昏衰草的一方,看到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情景,一切只有过去,没有未来,实在充满了无限凄凉的悲感。然而,站在晨朝的东方,“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的一面,看到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命源头,永远会有明天,永远有无尽的未来,实在给予人们有无比的生气,无穷的远景。中国文化《易经》学系的思想,便是从生的一端,观看宇宙万有和人生,因此而建立“生生不已之谓易”的观念。 上古两大文化的主流,道家与儒家,便从这个生命无穷的哲学基础上出发,认为人本生命的价值与人类智慧的功能,可以弥补天地物理的缺憾。于是,便确立人生的目的与价值,是有“参赞天地之化育”的功能。换言之,人,这个生物,有无穷的潜能,如果自己把它发掘出来,就可以弥补天地万有的缺憾。 道家的学术思想,基于这种观念而出发,认为人的生命,本来便可与“天地同体(龄),日月同寿(命)”,而且还可以控制天地,操纵物理。可是为什么不能发挥这种潜能?为什么自己做不到呢?①由于人类自己不能认识生命的根源,被外物所蒙蔽,被七情六欲所扰乱,随时随地自己制造麻烦,自己减灭寿命。②由于不知道延续补充的原理,只知道减少的消耗,不知道增加的妙用,到了战国时期,因为时衰世乱的刺激,因为自由讲学风气的盛行,因为民间研究学术思想,渐为上流社会所重视,于是燕、齐之间,笃信这种思想观念的方士们,有的从天文物理、地球物理的研究,认为人身生命的规律,是与天地运行不息的规律相同的,便建立一种养生的原则和方法。 在这种方法的总则之下,有的做物理、生理的研究,有的做化学药物的研究,有的做锻炼精神、颐养神气的研究,有的做祭扫、祈祷、净化思想信仰的研究,花样百出,各执一端。可是,这只是举出他们对于人生修养的方术观念而言,他们从这种方术观念出发,至于立身处世,用在对人对事的观点,也各有一套思想和理论,就构成诸子百家异同的学说了。我们姑且不管这种绝对而崇高的现实理想,是否真能做到?至少,这种对于人生价值,与生命具有大功能的观念和理论,实在在世界文化思想史中是史无前例的,只有中国一家——道家首倡其说。过去中国医学的理论基础,完全由道家这种学术思想而来。因此,在魏、晋以后,医家不通《易经》、《内经》、《难经》与道家学术的,便在医理学上,大有欠缺了。 (2)方士思想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新兴流行的“方士”思想,在只知穷经读书的学者,除了坐以论道,讨论人文的思想以外,完全缺乏科学兴趣,不加重视。甚至,笑为荒谬不经,一概鄙弃,而在通人达士的上流人士,也与愚夫愚妇一样,便多多少少受其影响。于是,当时流行的“养神”、“服气”、“饵药”、“祀祷”等风气,便逐渐普及,等于这个科学时代,不管懂不懂科学,原子冰淇淋、原子理发,也随科学的风气,随口乱喊一气,尤其如美国,科学的幻想小说,犹如《封神演义》一样流行。现在我们只把当时道家方士思想有关的著名学说,分类举例加以说明:(一)养神论者的理论方法: 当然首推老子。例如老子所说养神论的原则便有:“谷神不死,是谓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老子讲出这个谷神,后世有些旁门左道的道士与炼师们,便把它生拉活扯到医学的范围,弄到身体的生理上去,认为这个“谷”字,便是“毅”字般神,一种解说是脾胃的神(道士们称它叫中宫的部分),一种解说是毅道(大肠与肾脏的衔接处),于是便忍屁不放,紧摄毅道,认为便是合了老子的道法,修炼“谷神”的妙术。其实,老子所谓的“谷神”,只要细读《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的道理,便可知道他所说的:“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日静,静曰复命”的方法论,便是“谷神”的注解了。能把心神宁谧,静到如山谷的空旷虚无,便可体会到“空谷传音,虚堂习听”、“绵绵若存”的境界了。魏、晋、隋、唐以后,道家“存神养性”的方法,配合道家医学的《内经》,与道教所造的《黄庭经》,就又产生“内视返照”、“长生久视”的理论。所以“内视”与守肚脐眼的方法,都是后世道家修炼的事,并非禅宗的术语,如果有人弄错了,应当注意。 那么,道家所说的神,究竟又是什么呢?这在战国时期的子书中,存有很多同异的说法,姑且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易经。系传》:“神无方,而易无休。” 后来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中说:“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司马迁在《律书》中,更加发挥地说:“神使气,气就形。”“非有圣人以乘聪明,孰能存天地之神,而成形之情哉!”司马氏父子所说的形神问题,与《黄帝内经。太素本神论篇》中,歧伯所说的形神论,原则一致,如:“形乎形,目冥冥,问其所痛,索之于经,慧然在前,按之不得,复不知其情,故曰形。”又:“神乎神,不耳闻,目明,心开,为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见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这些有关道家思想所说的神,都不是宗教性质所谓的神,而且这些神的理论,是科学的,也不是纯粹哲学的,但是它不是物理的唯物思想,它是神能驭物,作为生命根源心物一元的思想。到了道教《黄庭经》的手里,这种原始道家生命的神论,便被它穿上道袍法服,绘上鬼神的脸谱,站在人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每一穴道里去了。于是,依照《黄庭经》思想的观念,我们这个生理的身体,简直成了一个神的神秘世界。如果用它来解释儒家思想、《大学》、《中庸》戒慎恐惧的理论,培养诚敬的心志,倒是最好的注解,倘使从纯粹道家原始科学思想的观念看来,这种贯串生理与宗教性质的学问,实在为世界宗教思想史上独一无二的境界,在此不及细说。 (二)养气与炼气论者的先声:在周穆王之后,到东周开始,至于春秋期间,道家方士们的修养方法,是偏于养神的。到了战国时期,因为医药的进步,药饵、炼丹的方术盛行,因此道家修炼的方法,从专门主张养神的阶段,便进入兼修“形神俱妙”,偏重服气、炼气的阶段了。在这个时期,为道家代表者的庄子,便随处并论“形神俱妙”的方法与理论。所以同为道家宗祖的老子和庄子,他们的学术思想,虽然脉胳相承,而在理论的旨趣与方法上,便有异同之处了。庄子说的养神原理,大致不外忘物忘身、视生死为一贯,齐物吾于无形。 而在方法上,却特别提出“斋心论”与“坐忘论”,为养神合道的根本,使其能够到达“虚室生白,吉祥止止”的境界,然后才可以“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比起《老子》的道妙理论,已经演进得相当具体。可是他在养神以外,又同时提出养气的方法,说明“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以及“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等理论,随处说明气机存在的作用,与生命关键的道理。庄子这种学术思想的发展,显然是受到“方士”思想的影响,不但庄子是如此,与他先后同时认为是直承孔子,行仁由义,当今天下,舍我其谁的孟子,在他的学说之中讲到修养的方法,也显然是受到道家“方士”养生思想的影响,与孔子原来平实的学说,已经大异其趣,与曾子的“慎独”与“诚意”,子思的“诚明”和“明诚”的养神方法也大有不同。孟子在修养方法上,干脆提出养气的言论。所谓“夫志,气之帅也。”乃至特别提出由养其夜气而至于平旦之气的气象,然后可养到至于浩然之气,而充塞于天地之间,而且更具体地说出养气进修的程序。如: “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等言论。无论如何,在孔子、曾子、子思传承的修养方法理论中,实难找出类似这种线索。 经历两千年来的道家炼丹学说,始终不出气的范围,一般想求“长生不老”,效法修道的人们,吞吐呼吸,熊经鹤伸,天天在吐故纳新而炼气,做为修道的张本。 那么,道家所谓的气,究竟是什么东西呢?也经常有人问我,服气,应该归纳到哪里才对?或为下丹田(脐下)?或为中宫(胃腔部分)?殊不知这个身体,犹如一副内外通风的皮袋,装进许多骨骼,腑脏,全部神经系统,血液与内分泌,牵一发而动全身,到处都是流行无碍的。譬如一个皮球,当你打气进去的时候,你想把气集中停留在皮球的某一固定处所,是可能的事吗?如果不可能,那么,吐纳呼吸的炼气术,等于是通风作用,借以做到吹扫清洁的运动而已,那里可以积气炼丹,而得“长生不老”的成果呢?印度一部分瑜伽炼气术的理论,认为空气当中,充满了日光能,以及许多不可知的物理养分,可以增加人的寿命。殊不知血气当中,固然存有许多营养人身的作用。譬如氧气,如果过分吸收得多了,它也会变成有害无益的,日光能吸收得太多了,也是会改变人体的形质,乃至可以引起不良的后果。总之,这些理论,都是似是而非的妄语,实际上,都被“依文解义”所蒙蔽,并不真能了解道家的意义。所以魏、晋以后的神仙家们,生怕大家误解气字的意义,更独创一格,把这个气字,改写成“炁”字,这样便是后世道家另一派的旁门,专以拆字方式传道的一种先趋。这个从无火而组合成的“黑”,也就是道家用来说明此气非空气的道理。 另有一种观念,把氣,气,“炁三个中文的字,做了三层解释,认为无米的这个气,是指呼吸的气,加入米字的氟,是指空气的气,只有无火的炁,才是道家所讲的气。什么才是道家气字的真正含义呢?那便是专指生命本有的一种潜能,并非是电,也非原子的作用,我们站在现代的观念,借用现代的知识,只能为它借用一个物理学上抽象的名词——”能“,作为暂时的解释而已。由此而知,所谓吐故纳新等炼气的方法,并非说它对于健康养生没有用处,只能说道家用吐故纳新的呼吸术,不过像是借用一根火柴,靠它来点燃自身潜能的一种方法而已。 我们对于这些太涉专门的解释,为了节省时间,不能多说。现在继续说明战国时期的道家,由“方士”们提出“形神俱妙”的服气、炼气的修养方法以后,便由“方士”的观念,提升到“神仙”的境界,其中开创划时代的观念的,又是庄子;在传统的信念中,对于道高德妙者称为先生、大人、君子乃至圣人,无形中把它视为人位当中的至高标准。庄子由此标准再向上提升,便创立了“至人、神人、真人”的名号。比如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后世道家与道教,用以称呼得道的神仙,叫他为“真人”的,便是从庄子的观念开始。我们要知道,在庄子全部思想的观念里,如果一个人达不到这种神人的境界,便是做人没做到顶,所以不能称之为至人,因为做人既做不到人的最高境界,所以芸芸众生,统统都是假人,也就是后来道家思想所谓的“行尸走肉”而已,并非“真人”。庄子这种对于人生价值,和人格升华的标准,陈义实在太高了。在一般人而言,可以说只有可望而不可即的成分,所以大家便认为他和所有道家的思想一样,只是一种理想主义。其实,把人生生命的观念,提到和宇宙的功能一样,何尝不对,只是人类既要自尊自大,又不够伟大,所以就自卑而不敢承当而已。那么,他提出“真人”、“神人”的境界是什么呢?如说:“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霜,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疑,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庄子像这样描述“神人”的话,屡见不鲜,有的地方便说“神人”,是乘日月以游行,比乘云气还要扩大,因为他提升了人的境界与价值,所以居高临下,凭空鸟瞰,便自然而然地鄙弃世俗,卑卑不足道也,所以他说,像这一类的“神人”,只要用他的残渣废物,就可以制造出许多圣人,其他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如云: “至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 (三)服饵者的理由:说到服饵者,在古代道家学术中,也有叫它为“服食” 或“饵药”等等名称。总之,这是道家“方士”演变而成后世丹道派的“炼丹”与服食丹药而成神仙的道家物理科学而哲学的正统派。也便是中国上古原始的科学知识。对于物理的观念,引用到生物生命学的理想,企图以药物改变身心生理的气质,延伸人的寿命。至于羽化而登仙的要求,他们是世界上打开化学纪元的先驱者,也是初期药物学研究的主流。这种以药物服饵为主的道家流派,才是战国时期所称为正牌的“方士”,同时也包括了医学的人士。因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从儒家思想的观念出发,对于从事济世活人医药的人们,一概叫做“方使”之士,向来把他与“方士”并重,他们在儒林中,并无地位,也不受重视,有时还把他们列入佛、道一样,鄙视其为江湖末技。因此,在明、清以后,有许多学者从医的,便特别标榜自己为“儒医”的招牌,以争取学术的地位。关于服饵方士派的理论,约有两个理论,三项种类,三种程序:1.所谓服饵丹药的两个理论:(1)他们认为人身便是一个细菌的世界,四肢百骸,五脏六腑,都充满了细菌的生命活动,他们以原始的观念,命名这种细菌的种类,都叫它为虫。在中国古代相传的医药观念上,素来便把人的身体分为上、中、下三焦。大约由头部至肺部,为上焦;自胃部到横隔膜,为中焦;从横隔膜以下,包括肾脏系统及大小肠、膀胱等,为下焦,这三焦所有的寄生虫,便统统命名它为“三尸虫”,而且还为“三尸虫”的种族,取了名字,叫做彭珉、彭质、彭矫。后来道教,比较客气点,又称它为“三尸神”。例如:“上虫居脑中,中虫居明堂(眉眼的中间)”,所以他们锻炼矿物药品,如水银(硫化汞)、砒霜、硫磺等五金八石的毒药,经过化学的提炼而凝结成丹,吞服求仙,也就是为杀死“三彭”的杀菌作用。我们姑且不论这种理论是否正确,但在二千多年前,根本还没有现代科学影子的时代,公然有了这种医学的理论出现,你能说他是绝对没有科学思想的根据吗?(2)除了服饵丹药,消灭“三尸虫”的观念以外,第二个思想,便是认为这个血肉骨骼系统的五脏六腑,是容易感受外界物理作用的损害而生病。如寒、温、暑、温与传染病的侵袭,如果把这个人身生理所有的机能,换成黄金、白银一样的体质,当然就可以活得长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