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哲学史教程-11

作者:文德尔班 字数:53870 更新:2023-10-08 19:53:10

第一章 人文主义时期Jac. 伯 克 哈 特 《 意 大 利 文 艺 复 兴 时 期 的 文 化 》( Die Kultur der Renaissance in Italien),1860 年德文版,1919 年德文第十二版。Mor.卡里尔《宗教改革时期的哲学世界观》(Die Philosophische Weltans chauung der Reformationszeit),1887 年莱比锡德文第二版。A.斯 托 克 尔 《 中 世 纪 哲 学 史 》( Geschichte der Philosophie des Mittelalters),卷三,1866 年美因茨德文版。C.菲奥雷提罗《十五世纪文艺复兴》(Il risorgimentofilosofico nel quattrocento),1885 年,尼阿泊尔,意大利文版。A.里克尔《文艺复兴时期皙学》(Die Philosophie der Renaissance), 1925 年慕尼黑德文版。W.狄尔泰《十五、十六世纪对人的理解和分析》(Auffassung und Analyse des Menschen im 15.und l6.Jahrh.)和《十七世纪人文科学的自然体系》 (Das naturliche System der Geisteswisenschaften im 17.Jahrhundert), 全集第二卷。欧洲的人性在精神文明发展中的连续性没有一个地方像文艺复兴时期那 样显著地表现出来。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对整体的彻底改组的需求,不仅在 精神生活中而且在整个社会状态中也许也没有一个时代像当时那样使人感觉 生气蓬勃,丰富多彩,热情洋溢。没有一个时代像当时那样经历过如此众多、 如此大胆,如此雄心勃勃的改革和图新。然而,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而不让自 己受骗,此欺骗或来自怪诞的自我意识,或来自当时文学中流行的幼稚的浮 夸;那么表现得十分明显的是,整个多种形式的活动都在古代和中世纪传统 的范围内进行着,并带着朦胧的渴望力图达到一种臆测的而不是具有清楚概 念的目标。只有到了十七世纪,这种变化过程才酝酿成熟,此种激荡不定的 思想的混杂状态(Gedankenmas-sen)才得以澄清。此种运动的根本发酵剂是由中世纪所继承而又已经在瓦解过程中的哲学 与在十五世纪已开始为人所知晓的希腊哲学家原著之间的矛盾。一股新的文 化潮流,从拜占庭流经佛罗伦萨和罗马,曾一度改变西方思想以往的流向。 在此情况下,人文主义的文艺复 302 兴即所谓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复活,表现 为中世纪所呈现的、强大有力的[对古代文化的]同化过程的继续和完成;如 果此过程从相反方向探索古代思想的发展,那么此时它就达到了它的终点, 因为今天可能得到的所有古代希腊原始文献在那时已基本上为人知晓了。希腊原著之被人知晓,人文室义文化之被传播,导致了反经院哲学的运 动的兴起,最早在意大利,后来在德国、法国和英国。关于内容,此种反抗 运动反对中世纪对希腊形而上学的解释;关于方法,反对从假定的概念出发 作出的武断推论;关于形式,反对僧侣拉丁文的死板无味:由于对古代思想 的美妙描述,由于热爱生活的民族的精神焕发、形象鲜明,由于有高度艺术 修养的时代的优雅和机智,此种反抗运动迅速地夺取了胜利。但是此种反抗运动内部发生了分化。有柏拉图主义者,他们绝大多数最 好称为新柏拉图主义者;有亚里士多德主义者,他们又分为不同派别,他们 依据古代的这个或那个不同的诠释者而彼此猛烈地攻击。还有,更古老的希 腊宇宙论学说也复苏了,伊奥尼亚学派学说和毕达哥拉斯学派学说复苏了;-----------------------------------------------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所持的自然观重新得势。怀疑主义以及通俗哲学的折 衷主义又再生了。此种人文主义运动或者对宗教漠不关心,或者甚至同公开的“异教”结 盟向基督教教义宣战,与此同时,在教会生活内部,种种传统教义之间进行 着同样激烈的论战。天主教教会在托马斯主义堡垒后边,在耶稣会会员领导 下,筑起防御工事,越来越顽强地抵御着敌人在思想上的进攻。在新教教徒 中,奥古斯丁是思想上的领袖——这是在中世纪已经表现出来的对抗性的继 续。但是当新教教会将教义披上哲学外衣的时候,[从路德教派分离出来的] 新教改革派与奥古斯丁更靠拢了;在路德教会中,[由于受到人文主义的影响] 占优势的是倾向于亚里士多德体系的原始形式和斯多葛派的通俗哲学。然而 除了这些思潮外,德国的神秘主义统一了所有繁茂分枝的传统(参阅第二十 六节,5),在人民对于宗教的迫切需求中,保存了下来,为未来的哲学作出 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它的生命力战胜了基督教教会,教会以其渊博的学识拼 命要想扼杀它,但没有得逞。在这些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孕育着的新生事物正是在中世纪顶峰时由邓 斯匪靖魍逊⒍哪谴卧硕慕峋郑凑苎в肷裱У姆掷搿V灰苎г嚼丛?脱离神学,发展成为独立的、世俗的科学,那么人们就越来越认为哲学的特 殊任务是认识自然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的各条战线即在此结论中会合起 来。哲学必须是自然科学——这是当时时代的口号。然而实现上述意图必然地在开始时只能在传统的思想方法中活动,而传 统的种种思想方法中的共同因素是它们的世界观中的 303 人类中心主义的性 质,此性质是将哲学当作人生观和人生艺术[必然的]发展结果。为此,文艺 复兴时期各条战线的自然哲学在组织自己的问题时均以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 为其出发点。在这方面所发生的思想上的革命,在已变化的文化形势的影响 下,为重新形成整个世界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一点上,深深地煽起了 形而上学的幻想;并从这观点出发,在乔尔达诺凡悸撑岛脱鸥鞑挤波墨的 学说中,这种形而上学幻想创造了它的为未来刻画的、典型的宇宙诗。下述文献一般地论述古代替学的复兴:L. 赫 伦 《 古 典 文 学 研 究 史 》 ( Gcschichte der studien der KlassischenLitteratur,哥廷根,1797—1802 年,德文版)。G.沃伊特《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复兴》(Die Wiederbelebung des Klassischen Altertums,柏林 1880—1881 年,德文第二版)。柏拉图主义主要基地在佛罗伦萨学园,为柯西莫贩敕梅狄奇所建立, 他的继承人又出色地坚持了下去。参阅 A.德拉吠卸斗鹇蘼兹乩佳г?史》(Storia dell’academia Platonica di Firenze),佛罗伦萨,1902 年意大利文版。促其成者是乔治芳兔芩固胤普里索(1355—1450 年),他 写过许多评注和简编,用希腊文写过一篇论文,论柏拉图学说和亚里士多德 学说的分歧。参阅 Fr.舒尔策《G.G.普里索》(耶拿,1874 年)。他的有影 响的学生是贝萨利昂(1403 年生于特拉布松,1472 年去世时是拉文纳罗马教 会 红 衣 主 教) 。 贝 萨 利 昂 的 主 要 论 文 《 驳 柏 拉 图 诽 谤 者 》( Adversus CalumniatoremPlatonis)1469 年在罗马问世。全集载入米涅文库(巴黎, 1866 年)。柏拉图流派中最重要的成员是玛西留贩哑渑担ㄋ醋苑鹇蘼兹?1433—1499 年),他是柏拉图、普罗提诺著作的译者,是《柏拉图神学》-----------------------------------------------(Theologia Platonica,佛罗伦萨,1482 年)的作者。后来还有弗兰西斯放?特里齐(1519—1587 年),他在他的《一般哲学新论》(Nova de Universis Philosophia,弗拉拉,1591 年)一书中最完整地表述了此流派的自然哲学。米兰多拉的约翰繁瓤疲?463—1494 年)提供了与此类似的实例:新柏 拉图主义溶合新毕达哥拉斯主义,以及许多近代的思想因素(关于对他的评 论,见 A.利维,柏林 1908 年)。提倡用原始资料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在意大利有特拉布松的乔治(1396— 1484 年),他的著作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比较》(Comparatio Platoniset Aristotelis,威尼斯,1523 年);还有西奥多勒斯犯窃ㄋ烙?1478 年); 在荷兰和德国有鲁道夫钒⒏窭锟评?442—1485 年);在法国有雅克防?弗(费伯匪顾祭瘴魉梗?455—1537 年)。文艺复兴时期的亚里士多德主义者(除开教会—经院哲学流派以外)分 为阿维罗依主义者和亚历山大主义者两个学派。帕多瓦大学是阿维罗依主义 的主要基地,也是两派争论最激烈之区。作为阿维罗依主义的代表人物要提一提的有尼科勒托犯ツ岚⑺梗ㄋ烙?1499 年),特别是波洛尼亚的亚历山大钒⒒幔ㄋ烙?1518 年,1545 年 他的著作在成尼斯问世),还有,奥哥士廷洛纺岣#?473—1546 年),其 主要著作有《沦智能与鬼神》(De Intellectu et Damonibus),《小著作》 (Opuscula,巴黎,1654 年),以及意大利那不勒斯人齐玛拉(死于 1532 年)。属于亚力山大里亚学派的有威尼斯的厄莫劳钒桶吐澹?454—1493 年), 其著作有《亚里士多德后自然科学简编》(Compendium Scientie Naturalis ex Aristotele),威尼斯,1547 年。文艺复兴时期最主要的亚里士多德主 义者是皮埃特罗洛放聿瞧耄?462 年生于曼图亚,1524 年死于波洛尼亚)。 他的最重要的著作有:《论灵魂不朽》(De Immortalitate Animae,附载反 对尼普斯的《防御所》一文)和《论命运和自由意志》;参阅 L.费里《彭波 那齐心理学》(La psicologia di P.P.),1877 年罗马意大利文版;还有 他的门徒加斯帕洛房邓幔ㄋ烙?1542 年),西蒙凡ㄋㄋ烙?1555 年), 以及朱利叶斯肺髟蠓斯卡利格(1484—1558 年)。在后期亚里士多德学派者中,杰科波吩屠桌?532—1589 年),安 德烈斯肺魅侥伤梗?519—1603 年),塞扎雷房死锩赡崮幔?552—1631 年)以及其他一些人在很大程度上似乎缓和了上述矛盾。关于其他希腊哲学家的复活,要特别叙述的是下面一些人物:耶斯特防?普斯(1547—1606 年),其著作有《斯多葛哲学手稿》(Manuductio adStoicam Philosophiam,安特卫普,1604 年)以及其它作品;卡斯珀沸づ粒?04 其 著作有《斯多葛道德哲学基础》(Elmenta stoica Philosophiae moralis, 美因茨,1600 年)。此外还有:D.森纳特(1572—1637 年),著作有《自然科学概要》(Epitome scientiae naturalis,维滕贝格,1618 年);塞巴斯蒂安钒退鳎饔小斗囱?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Philosophia Naturalis adversus Aristotelem, 日内瓦,1621 年),以及约翰尼斯仿旮衲崮伤梗饔小兜纶涌死刂?活》(Demo- critus Reviviscens,帕维亚,1646 年)。-----------------------------------------------克劳德返路伯里加德在他的作品《比萨居民》(Cerculi Pisani,乌 迪内,1643 年起)中表现出来他是伊奥尼亚自然哲学的复兴者。皮埃尔焚ど5遥?592—1655 年),著作有:《论伊壁鸠鲁的生平和学 说》(De Vita Moribus et Doctrina Epicuri,莱顿,1647 年),《伊壁 鸠鲁哲学体系》(Syntagma philosophiae E.,里昂,1649 年);参阅后面 第 326 页至 327 页(德文版)。伊曼纽尔访芬蚶寄伤梗?601—1671 年),他的著作《哲学教程》 (CursusPhilosophicus,图卢兹,1652 年)捍卫了恩培多克勒学说。以古代怀疑主义观点写作的有:米歇尔返路蒙台涅(1533 年至 1592 年),著作有《论文集》(Essais),1580 年波尔多版,1865 年巴黎新版, 1870 年波尔多再版,参阅 E.霍夫曼《蒙台涅之疑》(Montaignes zweifel), 《逻各斯》,第十四卷,1926 年:弗朗索瓦飞G兴梗?562—1632 年,一个 在土鲁斯教学的葡萄牙人),著作有《讨论不为人知的最高深的第一宇宙学》 (Trac- tatus de multum nobili et prima universali scientia quod nihil scitur),1518 年里昂版,参阅 L.格尔克拉斯《F.桑切斯》,1860 年,维 也纳版;皮埃尔废穆。?541—1603 年),著作有《论智慧》(Dela Sagesse), 1601 年波尔多版;后有弗朗索瓦返路拉莫特防惩咭?586—1672 年), 其著作有《五次对话》,(cinq Dialogues),1673 年蒙斯版;塞缪尔匪?比埃尔(1615—1670 年),塞克斯都范髋镧娴闹鞯囊胝撸换褂形髅煞福 奇(1644—1696 年),《学园学派怀疑论史》(1690 年,巴黎版)的作者。反对经院哲学最激烈的论战来自那些人本主义者,他们利用基于健康常 识的罗马折衷主义的通俗哲学尽可能地披上风雅的外衣来反对经院哲学;表 面上他们主要坚持西塞罗的立场,而事实上他们坚持的是塞涅卡和盖伦的主 张。在这里还得提一提阿格里科拉和他的著作《论辩证法的发明》( De Inven-tione Dialectica,1480 年)。在他之前有旁伦修斯吠呶唬?408— 1457 年), 著 作 有 《 反 对 亚 里 士 多 德 论 辩 的 辩 证 法 》( Dialecticae disputationes contraAristoteleos),1499 年威尼斯版;还有卢多维戈肺?韦斯(1492 年出生于巴伦西亚,1546 年死于布鲁日),著作有《论科学》 (DeDisciplinis), 1531 年布鲁日版,1555 年在巴塞尔出《全集》;参阅A.兰格在史密特的《教育学百科全书》(Encyclopadie der padagogik)第 九卷中的文章;还有马里斯纺嶙衾锼梗?498—1576 年),著作有《哲学上 的 真 原 理 和 真 理 论 》 ( Deveris prin- cipiis etveraratione philosophandi),1553 年帕尔马版;最后有皮埃尔返梅拉防溃置?皮特勒斯防硭梗?515—1572 年),著作有《论辩律则》(Institutiones Dialectica),巴黎版 1543 年;参阅 ch.沃丁顿的著作,1849 年和 1855 年 巴黎版。托马斯主义经院哲学的传统在伊比利亚半岛的大学里最顽强地坚守着自 己的阵地。在其拥护者中最杰出的是弗朗兹匪瞻⒗鬃龋ɡ醋愿窭纱铮?548 —1617 年);《形而上学争论》(Disputationes Metaphysica),1605 年 出版;《全集》,二十六卷,1856—1866 年,巴黎版;参阅 K.沃纳《苏阿雷 兹与上世纪经院哲学家》(S. und die scholostik der letzten Jahrhundert, 1861 年,雷根斯堡德文版)和马休《弗朗兹匪瞻⒗鬃取罚?921 年,巴黎版)。 还 须 提 一 提 的 是 科 英 布 拉 的 耶 稣 会 作 家 文 集 , 即 所 谓 的 Collegium Conembricense。-----------------------------------------------新教教会从一开始就与人丈主义运动有着较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德 国,两者往往携手前进。参阅 K.哈根《德国宗教改革时期文学与宗教的关系》 (Deutschlands literarische und religiose Verhaltnisse im Reformationszeitalter),三卷集,1868 年法兰克福德文版;E.特勒尔奇《近代基 督 新 教 与 教 会 》 ( Protestuntisches Christentum und Kirche in der Neuzeit),《当代文化》杂志卷一,1906 年第 4 期。在新教大学里介绍亚里士多德主义的主要是菲利普访防伎松T诓祭?特施莱德和宾德塞尔所搜集的有关他的著作的版本中,卷十三和卷十六是他 的哲学著作。其中首要的是论述逻辑(辩证法)和伦理学的教科书。参阅 A. 里 克 特 《 梅 兰 克 森 对 哲 学 课 的 贡 献 》 ( M ’ s Verdienste um den philosophi-schen Unterricht),1870 年莱比锡德文版;K.哈特费尔德《德 国导师梅兰克森》(M.als Praceptor Germantae),1870 年柏林德文版;E.特勒尔奇《格哈特和梅兰克森的理智和觉醒》(vernuftund Offenbarung bei Joh.Gerharp und Melanchthon),1891 年;W.狄尔泰《精神科学的自然体 系》(Das naturliche System der Geisteswissenschaft),参阅前面第 295 页;H.梅尔《哲学家梅兰克森》(M.als Philosoph),《哲学史文库》 第十卷和第十一卷,又载《哲学的界限》,1909 年蒂宾根版;P.约阿希姆森 《公域》(Locicommunes),1926 年《路德年鉴》;P.彼得森《新教德国的 亚里士多德哲学中》(Geschichte der aristotelischen Philosophie im protestantischen Deutchland),1921 年:E.韦伯 1907 年出版的《德国新 教的经院哲学》(Die philos Scholastik des deutschen prot.)和 1908 年出版的《新教的学院哲学对正统路德派教义学的影响》(Der Einfluβ der prot.Schulphilosophie auf die orthodox-lutherische Dogmatik)。路德本人的立场同奥古斯丁主义的立场要接近得多,参阅 Ch.魏塞《路 德基督学说》(Die Christologie Luthers),1852 年莱比锡德文版。加尔 文的情况更是如此,只有兹温格利较友好地倾向于同时代的哲学,特别是意 大利的新柏拉图主义。然而,这三位伟大的[宗教]改革家只有在神学领域里 有其科学意义,在这里只不过作为十六世纪一般理智运动的基本因素提一提 而 已 。 参 阅 K. 霍 尔 《 基 督 教 发 展 史 文 集 》 ( Ges , Aufsatze zur Kirchenge-schichte),第一卷《路德》(1923 年第三版)。也可参阅伯默 尔《当前对路德的 305 研究》(或译《从现代研究的观点看路德》,Luther im Lichte der neueren Forschung,1918 年第五版)和 W.昆勒尔《兹温格利的 精神世界》(Die Geisteswelt U.Zwinglis,1920 年)。新教派亚里士多德主义碰到的敌手是层古劳诽绽茁乘梗?547—1606 年),他是巴塞尔和阿尔特多夫的教授;著作有《哲学的胜利》(Philosophia Triumphus,1573 年巴塞尔版),《阿尔卑斯毁败记》(Alpes Casa,1597 年法兰克福版)。参阅 F.X.施密特—施瓦茨贝尔《德国第一位哲学家陶雷鲁 斯》(N.T. ,Der erste deutschePhilosoph ,1864 年,埃尔兰根德文版) 以及前面所引 P.彼得森的著作;它的敌手还有苏塞纳斯主义①,此为锡耶纳 的烈利奥匪髌肽幔?525—1562 年)和他的侄子福斯托(1539—1604 年)所 创立,参阅 A.福克《苏塞纳斯主义》(Der Sozinianismus,1847 年,基尔① 此教派承认上帝存在和基督圣经,但否认基督的神性,否认三位一体,否认灵魂不朽,以理性解释人类 原罪及救赎。——译者-----------------------------------------------德文版)和赫佐格在他的《神学百科全书》一书中的文章(第二版卷十四, 自第 377 页起);它的敌手特别存在于神秘主义的群众运动中。在此运动中 最杰出的代表是安德烈亚斯钒挛靼驳拢?498—1552 年),卡斯帕肥┪目?费尔德(1490—1561 年),塞巴斯蒂安犯ダ伎耍?500—1545 年;由齐格勒 和勒曼出版的《奇谈怪论》[Paradoxa],1909 年耶拿版;参阅 K.哈根,所引 著作卷三第五章;A.黑格勒尔《塞巴斯蒂安犯ダ伎说乃枷牒椭鳌穂Geist und sch- riftbei S.Fr.], 1892 年),特别是瓦伦丁肺じ穸?553—1588 年;《论幸福生活小册》[Libellus de vita beata],1606 年,《金柄》[Der guldne Griff], 1613 年,《论世界方位》[Vom Ort der Welt〕,1613 年, 《基督教教理问答》[Dialogus de Christianismo], 1614 年, ②[《认识你自己》],1615 年;参阅 J.O.奥伯尔《瓦伦丁肺じ穸罚?864 年莱比锡版;还有 A.伊斯雷尔,1880 年)。继库萨的尼古拉之后,自然哲学倾向更强烈地表现在查尔斯凡家览眨ㄓ?名博维卢斯,1470—1553 年)身上,其著作有《论理智》(De Intellectu), 《论感觉》(De Sensibus),《论知识》(De Sapientia)(参阅 J.迪伯 尔《一种体系的尝试——阐述查尔斯凡家览照苎А穂Versilch einer system. Darstellung der philos.des c.B.],1862 年维尔茨堡德文版);并表现在 吉罗拉莫房ǘぃ?501—1576 年)身上,其著作有《我的生平》(De Vite Pro-pria),《论事物多样化》(De Varietate Rerum),《论微妙》(De Substl-litate),《全集》(1663 年里昂版)。关于此事和后面所述参阅 里克勒和西贝《十六、十七世纪著名物理学家的生平和学说》(Leben und Lehrmeinungen beruhmter Physiker im16.und 17.Jahrhundert),七册, 1819 年起,苏尔茨巴赫德文版。意大利自然哲学家中最杰出的人物是乔尔达诺凡悸撑担獯罄才迥?亚的诺拉人,出生于 1548 年,在那不勒斯受教育。他参加了多米尼克教派, 遭到该派极度的不信任,因而出走,从此过着漂泊的生活。他路过罗马、上 意大利,到达日内瓦、里昂、图卢兹,到巴黎和牛津讲学,然后又到马尔堡、 维腾贝尔格和赫尔姆施泰特讲学,又访问过布拉格、法兰克福、苏黎世,最 后在威尼斯遭遇不幸,由于被人出卖,落入宗教裁判所之手。他被转押到罗 马,在那里住了几年监狱,由于他坚决拒绝收回[自己的主张]1600 年被烧 死。他的一生漂泊不定,部分原因是由于他自己的性格造成的。他长着富于 幻想的高做的翅膀,狂热追求新的真理,特别是哥白尼思想体系,他为此而 不得不受苦受难,然而他豪情纵放,壮志凌云,目空一切,热衷于煽动,肆 无忌惮。他的拉丁文著作(三卷集,1880—1891 年,那不勒斯版)有些涉及 “鲁路斯艺术”(特别是《论图像、符号和观念的组合》[De imaginum signorum et idearumcompositione]),有些是教育诗或形而上学论文(《论单子、数 目和形状》[De monade numero etfigura]《论至小的三个方面》[De triplici minimo]);意大利文著作(由 A.瓦格纳编辑,1829 年莱比锡版!新版由拉 加尔德编辑,两卷集,1888—1890 年哥廷根版)有些是讽刺作品(《蜡台》 [Il candelajo];《灰堆上的华筵》[La cena della cineri];《趾高气扬的 野兽驱逐记》[Spaccio della bestia trionfante],库勒伯克译成德文,1890② 希腊文原是苏格拉底的话,此处引用作为书名。——译者-----------------------------------------------年莱比锡版;《飞马的诡计》[Cabala del cavallo Pegaseo],另一些是他 最完整的理论著述:《论原因、原则和太一》,(Dialoghi della causa principio ed uno),拉松译成德文,1872 年柏林版;《论英雄气概》(Degli eroici furori);《论无限、宇宙和诸世界》(Dell’infinito universo edei mondi)。(由金泰尔出版《论形而上学》,1907 年巴里版;《论道德》1910 年)。参阅巴塞洛米斯《乔尔达诺凡悸撑怠罚?846 年及次年,巴黎版),D.伯尔恃《布鲁诺的生平和学说》(G稡穝ua vita e sue dottrine ,1889 年罗马版);Chr.西格瓦尔特在《小著作》中的文章,卷一(1889 年弗赖堡);H.布伦霍夫《布鲁诺的世界观和他的厄运》(G.B.s Welianschauung und Verhangnis,1882 年莱比锡版)。对于他的意大利文著作和拉丁文著作的评 论,参阅 F.托科(1889 年佛罗伦萨版; 1891 年那不勒斯版)。w.狄尔泰《从 古 代 泛 神 论 的 历 史 关 联 看 泛 神 沦 的 历 史 发 展 》 ( Der entwicklungsgeschichtliche Pantheismus nach seinem geschichtli-chen Zusammenhang mit dem alteren pantheistischen System,《文库》卷十二; 《文集》卷二)。v.斯潘姆帕纳托《布鲁诺的生平》(1921 年,墨西拿版) 和 L.奥尔施克(《德文季刊》,1924 年第二期)。代表另一种思潮的是培尔那狄诺诽乩招ぃ?508—1588 年:《依照物体 自身的原则论物体的本性》[De rerum natura iuxta propria principia], 1565 年罗马版,1586 年那不勒斯版。对他的评论见 F.菲奥伦廷诺,1872 年 和 1874 年佛罗伦萨版;L.费里,1873 年都灵版;G.金泰尔,1911 年巴里版) 和他的更重要的继承人托马索房蹬聊诶?蹬聊诶?1568 年出生于卡拉布 里亚的斯提罗,他早年就参加了多米尼克教派,遭遇过多次迫害,住过多年 监牢,之后才被拯救出来送往法国。在法国他与笛卡儿学派的朋友交游。1639 年他在巴黎逝世。后来他的命名为《科学复兴》的全集才出版。在他身上, 思想大胆、博学多能、追求革新、精神振奋和拘泥迂腐、虚幻妄想、执抝偏 见、眼光短浅搀杂在一起。1854 年在都灵出版了新版,附有德安戈那所作的 传记引言。在他卷帙浩瀚的著作中可以提一下的有:《创建哲学的先驱》, 1671 年:《现实哲学(四)》,附有附录《太阳城》(Civitas Solis), 1623 年;《论 306 西班牙君主制度》,1625 年;《理论哲学(五)》,1638 年;《哲学总论或事物按其固有原则的形而上学(三)》,1638 年。参阅巴 尔达克尼《康帕内拉的生平和哲学》(Vilae Filosofia di T.C.), 1840 年和 1843 年,那不勒斯意大利文版:D.贝特《有关康帕内拉的新材料》 (NuoviDocumenti di T. C.),1881 年罗马意大利文版;Chr.西格瓦尔特 《小著作》卷一,1889 年弗赖堡版;L,布兰希特《康帕内拉》,1920 年巴 黎版。通神—魔术学 ① 见于约翰仿抟牢髁郑?455—1522 年;《论奇异的文字》, 《论通神术》),内特斯海姆的阿格里帕(1487—1535 年;《论神秘哲学》, 《论科学之不可靠和虚妄》)和弗朗西斯科纷舳耄?460—1540 年;《论 世界的和谐》,1549 年巴黎版)。更重要、更独立的思想家是荷赫海姆的特奥弗拉斯特凡钒退固胤帕 拉切尔斯(1493 年出生于艾因西德尔恩,他过着冒险的生活,在已塞尔当化① 或译神智—魔术学。——译者-----------------------------------------------学教授,1541 年在萨尔茨堡逝世)。在他的著作(由胡塞尔编辑,1616—1618 年,施特拉斯堡版;由 B,阿什勒尔译成德文,耶拿出版,1926 年起)中最 重要的有:《玄秘论著》,《外科烈性药物》和《物性论》。从 1922 年以来 出版了由苏德荷夫和马特赫森编辑的评论性的《全集》。参阅 R.奥依肯《近 代哲学史文集》(Beitrage zur Gesch. Der neueren Philos.)1886 年海 德尔堡,1905 年德文第二版,第 22 页起;W.马塞森《荷赫海姆的特奥弗拉 斯特的宗教哲学》(Die Religionsphilosophie des Th.V.H.),1917 年波 恩德文版。有关近代文献,参阅 H.凯译为他的《选集》写的后记(《穹苍》, 1921 年莱比锡版,附有具有启发意义的索引)。——在他众多的门生中最重 要的是浸礼会信徒约翰贩斗赫尔蒙特(1577—1644 年;《医学的诞生》, 1684 年出版他的著作的德文版;参阅 1907 年出版的 Fr.斯特伦茨对他的论 述)和他的儿子弗朗兹纺饫镂谒梗褂新薏胤弗拉德(1547—1637 年; 《摩西哲学》,1638 年古达版)以及其他人。雅各布凡难倒钩烧庑┧汲弊钜俗⒛康某恋砦铩?575 年他出生 于戈尔利茨城附近。他在漫游之际吸取了各种各样的思想,一声不响地消化、 改造这些思想。他在戈尔利茨当鞋匠定居下来。1610 年他以他的主要著作《曙 光》(Aurora),而闻名于世。后来他被迫在一段时期内沉默,之后又出版 了许多其它著作,其中主要的有:《关于灵魂的四十个问题》(Vierzig Fragen von der Seele),1620 年出版:《伟大的神秘》(Mysterium Mag-num), 1623 年出版;《关于神恩的选择》(Von der Gnadenwahl),1623 年出版。 他于 1624 年逝世。《全集》由西伯勒尔编辑,1862 年在莱比锡出版,1922 年再版。参阅 H.A.费克纳《波墨的生平和著作》(J.R,Sein Lebenund sein Schriften),1853 年格尔利茨德丈版:A.派普《德国哲学家波墨》(J.B., der deutsche Philosoph),1860 年莱比锡德文版;M.卡里尔《宗教改革家 的哲学世界观》(Die Philos,Weltanschauung d.Reform.),卷一,第 310 —419 页;P.多伊森《波墨语录》(J.B.,Rede),1897 年基尔德文版;P. 汉卡默尔《雅各布凡罚籋.波恩卡姆《路德与波墨》,(Lutheru.B.), 1925 年。-----------------------------------------------第二十八节 传统理论之间的斗争直接依附于希腊哲学,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主流:此种风气在中世纪时 不是完全没有先例,如夏特勒学派及其友人孔歇的威廉(参阅第二十四节) 之流就是对自然知识日益增长的兴趣和人文主义运动两相结合的原型。此时 正如彼时,人文主义和自然哲学的结合总同柏拉图联系起来,而站在与亚里 士多德对立的立场上;这点值得注意,它也是传统理论不断变比的命运的特 点。1.事实上,古代文学的复兴首先表现为柏拉图主义的强化。自从但丁、 彼脱拉克 ① 和薄伽丘 ② 的时代以来,人文主义运动就一直向前发展;罗马世俗 文学与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人文主义即起源于对罗马 世俗文学的兴趣。但拜占庭的学者们迁徒到了意大利,这股人文主义运动的 潮流受到了外力的冲击才变成了一股胜利的狂潮。在拜占庭学者中,亚里士 多德主义者与柏拉图主义者,人数相当,同等重要。但是柏拉图主义者带来 了比较不为人所知晓的,因而也更使人印象深刻的东西。此外,307 亚里士 多德在西方被认为是与基督教义一致的哲学家,因此渴望新鲜事物的亚里士 多德的反对力量就希图从柏拉图那里获取更多的与之不同的东西;更重要 的,这位雅典人的著作的艺术魅力没有一个时代比这个时代更使人容易感 受。因此,首先是意大利热忱他沉醉于柏拉图,此种热忱堪与古代晚期对柏 拉图的热忱相匹敌。在佛罗伦萨,柏拉图学园复活了,好像直接与古代晚期连接起来了。在 梅狄奇家族 ① 的保护下,在佛罗伦萨,实际上发展起来了一种丰富多彩的科学 活动;在此活动中,像纪密斯特菲绽骱捅慈旱攘斓既宋锼竦玫耐?望不亚于当年新柏拉图主义的学阀们。然而新柏拉图主义的亲缘关系更深一步向前发展了。接受柏拉图学说的 拜占庭传统就是新柏拉图传统。当时在沸罗伦萨所教的柏拉图主义实际上是 新柏拉图主义。玛尔西略贩哑渑捣肫章尢崤档淖髌罚卜氚乩嫉淖?品,而他的“柏拉图主义神学”与普罗克洛的神学没有什么区别。因此,帕 特里齐怪诞的自然哲学的理论基础不过是新柏拉图主义的流出理论体系而 已;但是很有意义的是,在这里新柏拉图主义的二元论因素被剥掉了,一元 论倾向更纯地、更充分地表露了出来。因此,文艺复兴的新柏拉图主义者突 出了字宙之美;神性,太一(Unomnia)对新柏拉图主义者来说,是一种崇高 的宇宙统一体,繁多性谐和地孕育于其中;因此,新柏拉图主义者得以歌颂 宇宙无边无际,引人神往;他陶醉于歌颂神性为普照(Omnilucentia)的光 的形而上学 ② 中。2.在这种理论里显而易见存在着的泛神论倾向足以使此种柏拉图主义成 为教会怀疑的对象,也因而给其对手逍遥派提供攻击自已的可乘之机;此把 柄不仅为经院哲学的亚里士多德主义者所利用,并且也为其他的人们所利 用。的确,在另一方面,柏拉图主义者指责人文主义的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的① Petrarca 或 Petrarch( 1304—1374 年),意大利诗人。——译者②Boccaccio( 1313—1375 年),意大利作家。——译者① 梅狄奇( Mediceer)系 15—16 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有钱有势的家族,一门中出教皇三人。——译者② 参阅第二十节, 7 。——译者-----------------------------------------------地方正是后者的自然主义倾向,并标榜自己的超感倾向与基督教义同出一 源。就这样,希腊哲学的这两支伟大传统又互相争战起来,而每一方攻击对 方的正是对方的非基督教性质 ① 。在这种意义上普里索在他的标题为 ????■[《律令志》]的著作中向亚里士多德主义者进行过论战,并因而 遭到来自君士但丁堡的金纳狄奥斯主教的严厉谴责。在这种意义上特拉比松 的乔治攻击了学园学派,在这同样的意义上贝萨里昂(虽然温和一些)回敬 了他。因此,这两学派之间的仇恨以及由此仇恨在古代所引起的文坛骚动又 传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有些人,如帕多瓦的里昂尼古吠新硭梗ㄋ烙?1533 年),曾告诫过这些武士们要理解存在于这两位哲学巨人之间的更深一层的 统一,但他们枉费心机,毫无成效。3.与此同时,在亚里士多德主义者内部也绝对没有统一的观 308 点。这 位斯塔吉拉人(亚里士多德)的希腊诠释者们及其追随者对阿维罗依主义者 如同对托马斯主义者一样鄙视。据他们看来这两种人都同样是野蛮人,然而 他们自己大部分人圃于成见,对这位大师的诠释,他们只赞成与斯特拉脱主 义的观点相近者。在此类诠释者中杰出的代表是阿弗洛底西亚的亚历山大。 即使在这里也同样存在着一种传统观点反对另外的传统观点。这种斗争在帕 多瓦表现得特别尖锐;在帕多瓦,阿维罗依主义者发现彭波那修斯教学活动 效果显著,自己的堡垒受到了威胁。他们争论的中心问题是灵魂不朽。双方 均不承认有完全的个人的灵魂不朽,但阿维罗依主义确信这种缺陷至少在理 智的统一中能得到补偿,而亚而山大里亚学派却认为灵魂的理性部分从属于 肉体状态并可能随之一起消灭。与此相联的是对于辩神论 ① 、天意、命运、意 志自由、奇迹和预兆等的争论,在这些争论中彭波那齐往往强烈地倾向于斯 多葛学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此种依赖于诠释家、受阻子诠释家的现象也不复存在 了;这就为纯正地、直接地理解亚里士多德开拓了道路。在这方面于得最出 色的是朱利叶斯肺髟蠓斯卡刊格和西萨平纳斯,后者宣誓绝对忠于亚里士 多德。德国人文主义者从语文学观点出发对逍遥派体系也有同样正确的理 解;但是他们仿照梅兰克森的先例,只在逍遥派体系符合于新教教义的地方, 他们才收进自己的理论里。4.在所有这些情况中,对希腊哲学的吸取导致了对经院哲学实质性的对 抗。另一条人文主义路线更接近于罗马文学,它倾向于以形式为主的对抗, 它把索尔斯伯利的约翰当作此种对抗在中世纪的先驱。此等人文主义者的审 美观反对中世纪文学不文雅的外表。他们沉浸于古代作家的文采风雅和色彩 鲜明之中,因而不能正确地鉴赏寓于经院哲学术语粗糙外壳之内的、充满特 性的内核。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本质上富有审美气质,对于概念科学的 抽象性质不再感任何兴趣。因此,他们以严肃和嘲笑为武器展开了各条战线 的斗争。他们不要概念,要[具体]事物;不要矫揉造作的言词而要有教养的 优雅的语言;不要诡谲的论证和精微的区分而要投合活人的幻想和感情的风① 在亚里士多德主义者内部的不同流派中也出现完全相同的情况,其中每一流派均希望被人当作正统,— —甚至不惜以“双重真理”( Zweifachen Wahrheit)的代价获取此盛名。在这方面阿维罗依主义者特别在行; 因此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他们当中有一个名叫尼福的人,他受教皇之托反驳彭波那齐的灵魂不朽理论。当 然,后者也用同一张王牌来掩护自己。Theodicee(或译“神义论”或“神正论”):神虽容许罪恶存在,但无损于神的正义与公正。——译者①-----------------------------------------------雅的描绘。劳伦修斯吠呃谝桓龇⒊龃酥趾羯0⒏窭锟评谏钇玫谋缏壑?继续发出此种呼声。伊拉兹马斯也参加进来。这些人物的典范是西塞罗和井 提良,还有塞涅卡和盖伦。当哲学方法在他们手里必须改变时,经院哲学的 辩证法特别在西塞罗的影响下便被排除了,代之而起的是修词学和语法学原 则。真正的辩证法 309 是演讲学 ① 。因此“亚里士多德”逻辑成为受人最猛烈 攻击的对象;三段论法势必被简化,并从原来的崇高地位赶了下来。三段论 不可能产生任何新的东西,它只是没有成效的思想形式。后来布鲁诺、培根 和笛卡儿和这些人文主义者一样特别强调了这一上点。但是三殷论的权威同辩证的“唯实论”联系得愈更紧密,唯名论和名称 论的因素就同人文主义的反抗愈更联结起来了。这一点表现在维韦斯和尼佐 里斯身上。他们激烈反对普遍概念的权威。根据维韦斯的意见,中世纪科学 堕落的真正原因即在于此。尼佐里斯教导说②,共相是集合名词,共产生是用 “理解”的方法,不是用抽象的方法;个别事物连同自身的性质就是现实。 我们所要关心的事就是去理解它们。有比较能力的理智的次要活动就是尽可 能朴实地、不加修饰地去阐述它们。因此曾经在以往的辩证法中制造出如此 巨大困难的所有形而上学假设都必须从逻辑学中清除出去。经验主义只能运 用纯形式逻辑。然而人们在修词学和语法学中探索着“自然的”辩证法。因为拉马斯认 为,“自然的”辩证法应该教育我们在自觉的思维中只遵循这样一些规律: 根据理性本性这些规律也控制我们的自觉的思维,并在正确地表现此种不自 觉的思维过程中自发地呈现出来。然而在所有思维活动中,至关紧要的事是 找出决定问题的观点并将此观点正确地应用在对象上。据此,拉马斯遵照维 韦斯 ① 的意见,将自己的新辩证法分成发明(Inventio)和判断(Judicium) 两论。第一部分是一种普通逻辑学,还不能避免以“部目”(Loci)形式重 新引荐像因果关系、本质、种等范畴;并由于毫无系统地例举这些范畴,这 种“最新逻辑”便沉溺于通常的世界观的幼稚的形而上学中。判断论被拉马 斯发展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把对象纳入已发现的观点之中,从而对问 题作出简单的判断;因此在这里三段论的作用比以往大大降低了。第二步, 利用定义和划分,判断力须将隶属于同一体系整体的知识联结起来。然而, 判断力只有在它把一切知识与上帝联系起来的时候,才完成了它的最高任务 并发现自己也来源于上帝。这样一来,自然的辩证法发展到通神学 ② 的高峰。此种修词学体系虽然根子浅,独创力弱,然而在渴望新生事物的那个时 代却激起了巨大轰动。特别是在德国,拉马斯主义学派和反拉马斯学派进行 着激烈的争论。在此思想体系的友人中,绚翰尼斯匪固啬?③ 特别值得重视,① 皮特勒所防硭埂堵郾缏稍颉房凡糠帧?② 马里斯纺嶙衾锼埂墩苎系恼嬖砗驼胬砺邸罚?I.4—7;III.7.① 卢多维尼肺に埂堵劭蒲А返谝黄?Theosophie(或译“神智学”):认为靠精神上的自我发展、天人感通或直观等 神秘方法可洞察神性, 接触上帝。——译者参阅 P. 罗布斯坦因《神学家拉马斯》( P.R.alsTheologe), 施特拉斯堡, 1878 年 德文 版。③ 参阅 E. 拉斯《历史地批判地论述约翰尼斯匪固啬方逃А罚?Die Padagogik desJ.St.kritisch und historisch beleuchtet),柏林, 1872 年德文版。②-----------------------------------------------他是一个人文主义的典型教育 310 学家,他规定教育任务为培养学生认识事 物并知道如何根据正确的观点来判断事物、有教养地谈论事物。5.此种思潮的特征是对形而上学所持的冷淡态度。此事实即可证明此思 潮来源于罗马的通俗哲学。此思潮与西塞罗有特殊的渊源关系。西塞罗依靠 他的柏拉图学派的怀疑论或盖然论,从而具有特殊的影响。人们对于抽象概 念的讨论厌倦了,这使一大批人文主义者远离了古代的伟大的思想体系;只 有通俗的斯多葛主义,由于它的道德学说和宗教学说独立于正统宗教,所以 它在文艺复兴时代的作家中拥有大量的追随者。在另外一些范围里加上宗教 上失去信仰或信仰无差别论的蔓延使怀疑主义表现为有教养的人们的正当情 调。外界生活的魅力,灿烂文化的光辉,更火上加油,使人们对于哲学上的 苦思冥想感到索然寡味。蒙台涅充分发挥了此种世俗的怀疑主义。他以一个伟大作家的优美而轻 盈的笔调,海阔天空,高瞻远瞩,生动活泼地描绘了他那个时代的精神全貌, 从而赋予法国文学至今仍保存其基本精神的情调。但是此种运动仍然没有脱 离古代常轨。在蒙台涅的《论文集》中无论透露的是什么哲学思想都来源于 皮浪主义。因此,中断已久的传统线索又连接起来了。理论见解和伦理观点 的相对性,感宫的错觉,主观与客观之间的鸿沟,主观客观的不断变化,一 切理智活动均依赖于非常不可靠的论据——所有这些古代怀疑主义的论点, 在这里我们都碰到了,只不过不是以系统阐述的形式,而是在具体问题的讨 论中乘兴结合;也正因为如此,反而感人更深。在宗教改革时期伊拉兹马所 借以坚持激烈的宗派斗争 ① 的正是这种同样的信心十足的精神自由的高度。与此同时,桑切所按照更加严格的规定复活了皮浪主义,但形式生动活 泼,使人不免希望或有一天人类会获得可靠的知识。在个别章节中和全书结 尾时他问:“Nescis?At ego nescio,Quid?”[“你不知道吗?而我可不 知道。为什么?”]。对此巨大的疑问词“Quid?”[“为什么?”],他的确 没有提出答案;指导通向真正知识的重责是他仍未偿还的旧账。然而他对于 他所追求的知识的方向却毫不怀疑。蒙台涅也同样指出了:科学应把自己从 书本知识的冗言赘句中解放出来并应直接针对事物本身提问。因此桑切斯需 要一种新知识,并隐隐约约预感到这种新知识;可是他并不完全知道在什么 地方用什么方法去寻找这种新知识。在许多段落里,他似乎就要接触到对自 然进行经验的研究了;但是恰恰在这里他又不 311 能跳出对外部知觉的怀疑 观点;每当他认识到内在经验更高的确实性时,此内在经验由于本身的不明 确性又丧失了自身的价值。夏隆的步伐显得更稳健,因为他抓住智慧的实践目的不放。他和他的两 个前辈一样,怀疑可靠理论知识的可能性;在这方面,他们三人都树立了教 会和信仰的权威:形而上学只可能由天启揭示,人类的认识能力不足以认识 它。但是,夏隆接着说,人类认识能力对于道德生活所必需的自我认识是满 有足够能力的。这位怀疑论者没有真正认识事物的信心,首先他的这种谦卑 就属于此种自我认识;这位怀疑论者无论何处都不肯透露出自己的理论判 断,斯《伊拉兹马斯》(伦敦,1923 年);J.B.皮鲁《伊拉兹马斯及其宗教 思想》(1924 年,巴黎法文版);L.E.宾鲁《改革家伊拉兹马斯》(1923 年伦敦英文版);休伊津加《伊拉兹马斯》(哈勒姆,1924 年);A.雷诺德① 关于伊拉兹马斯,参阅库诺犯ダ伎耍ā豆试驴罚?1911 年三月号); P. 史密-----------------------------------------------《伊拉兹马斯及其宗教思想》(1926 年,巴黎法文版)。他的这种精神自由 即根源于此种谦卑。然而另一方面毫无疑问的是,对于正义诚实和履行职责 的道德命令在这种自我认识中得到了认识。按照当时总的趋势来看,此种把注意力转向实践领域的倾向并不持久。 后期的怀疑论者突出了皮浪传统的理论方向;此种时代的总的情调趋势产生 的大部分效果最后对于教义信念的确实性起着巨大作用。6.各种各样大量思潮浩浩荡荡流入这个时代,教会教义要控制这些思潮 已不能像从前对付阿拉伯一亚里士多德理论的侵犯那样成功了:新的理论世 界太繁杂,充满的矛盾大多了;再说,教会教义本身吸收外来思想的能力已 经消耗殆尽了。因此,罗马教会竭尽可能运用的全副力量仅限于保卫自身的 精神力量和外部力量,仅限于加强自身的内部传统和安全。在此时耶稣教会 用此变态形式完成了十三世纪托钵僧教派所承担的同样的任务。由于耶稣教 会之功,在特里恩特会议(1563 年)上规定了反对一切改革的基督教教义的 终结形式,并宣布在主要问题上托马斯主义为哲学理论的权威。从此以后, 就不可能再存在原则上的改变问题,所存在的只是如何更恰当地阐述和适时 地增补附注的问题。教会这种方式将自己排除于时代的新潮流之外,而依附 于教会的哲学也因而陷入不可避免的停滞中,直至数世纪之久。在 1600 年左 右在伊比利亚半岛的大学里经院哲学曾开放过短暂的晚开之花,但在此形势 下也未结出真正的果实来。苏阿雷兹是一位杰出的作家,文风清丽,目光敏 锐,一丝不苟,并具有明朗地阐述自己思想的巨大才能;在驾驭语言技巧上 大大超过了大多数老一辈的经院哲学家;但是在他的学说的内容上也跳不出 传统的圈子。不言而喻,在科英布拉那稣会作家的伟大文集中这同一局限性 也被人视作理所当然。与此宗教传统相对立,另一种形式此时出现在新教教会中。在这里也一 样,反对力量需要更古老的传统而否认中世纪的改革和发展。宗教改革运动 渴望刷新原始基督教义以反对天主教教 312 义。它把圣经中的正经的范围缩 得更为狭小,否定了拉丁文《圣经》①,只承认希腊原本作为标准,它又回到 尼西亚信条上去了。十六世纪教义之争——从理论上来考虑——关键问题在 于:基督教义何种传统应为必须遵守的法规(教义)。然而神学上的矛盾随之带来了哲学上的矛盾,在中世纪曾经重复出现的 许多问题又重现了。宗教需要在奥古斯丁学说中比在经院哲学的概念中找到 更深刻、更充分的满足,找到更直接的表现。对罪孽意识的严肃态度,强烈 地渴望灵魂拯救,对信仰的完全的真心诚意——所有这些原属于奥古斯丁的 特质在路德和加尔文身上重现出来。但是只有在加尔文学说中才表现出了这 位伟大的基督教著作家的持续影响;正因为如此,又一次引起了托马斯主义 与奥古斯丁主义之间的对立,这一点在十七世纪的法国文学中表现出有决定 性的影响(参阅第三十节到三十一节)。对于在耶稣会教义指导下的天主教 徒来说,托马斯是控制一切的权威;对于宗教改革派的教会和天主教教义本 身内部的自由倾向来说,奥古斯丁又是控制一切的权威。德国新教教义又走上了另一条道路。在路德教义的发展过程中,梅兰克 森的合作(因而也是人文主义的合作),促进了路德天才的发展。虽然人文Vulgata(拉丁文《圣经》):在第四世纪末期,为 St.Jerome 所译、为夭主教所承认的唯一拉丁文译本。 ——译者①-----------------------------------------------主义者 ① 的理论美学的本质和对宗教漠不关心的本质对于路德信仰深厚的气 质的强大自然力极不吻合,但是当路德要赋予他的著作以科学的形式时,他 不得不从哲学中借用概念以奠定自己的理论基础。然而,在这里,梅兰克森 哲学的折衷性质渗透进来了;当路德激烈地反对经院哲学的亚里士多德主义 的时候,他的学识渊博的同人把人文主义的亚里士多德主义当作新教哲学介 绍了进来。在此,也一样,更古老的传统与改革后的传统对立。的确,此种 原始的亚里士多德主义不仅必须从西塞罗、塞涅卡和盖伦的通俗哲学中得到 更正,而且更重要的要通过《圣经》得到更正;此种学说的综合不可能达到 像中世纪逐渐成熟的托马斯主义所达到的有机统一。但是这一次逍遥派体系 只被当作世俗科学对神学的补充。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梅兰克森深知在自己 的教科书中要用多么大的熟练技巧对材料进行取舍、整理、阐述,才能使之 成为在新教大学中延续两世纪之久的、在主要方面统一的理论基础。7.然而在基督新教中,积极活跃的还有其它一些传统势力。313 路德的 解放业绩的根源和成就完全不是来源于神秘主义——的确不是来源于艾克哈 特长老的天才所表现的那种灵化的世界观的崇高形式,而是来源于极诚笃的 虔诚运动,此运动在“教友派同盟”和“共生教社” ② 中作为“实践神秘主义” 从莱因河畔传播出来。对于此种神秘主义来说,信念,心灵纯洁,“效法基 督”,成为宗教的唯一内容。同意教义,表面的神圣善行,整个教会生活的 世俗机构,似乎都是不关紧要的事,甚至反而是障碍,累赘:虔诚的感情超 越所有这些表面活动,需求的只是自己个人的宗教生活的自由。这就是宗教 改革的内在源泉。路德本人不仅研究奥古斯丁,而且编辑出版《德意志神学》: 他的言词鼓动了宗教渴念的风暴;在反对罗马的斗争中,此风暴搀杂着民族 独立的渴望。然而此时当新教国教以一种理论的教义体系的固定形式重新巩固起来、 并且在教派斗争中为了争取自己的生存战斗得越更激烈的时候,新教国家就 越更坚持此种教义体系形式:在此时,神秘主义的超教派的冲力,与民族意 识一样觉醒起来了。宗教改革思想在神学上的定形表现为自身的毁灭:正如 当初路德向经院哲学的“诡辩法”宣战“样,现在神秘主义运动在人民群众 中悄悄地、深入地、广泛地进行煽动,将其斗争矛头指向他自己的创造物。 在奥西安德和施文克费尔德这类人身上,路德不得不扑灭属于他自身的某些 性质和发展。但是在此运动中,很明显的是,中世纪神秘主义学说在形形色 色的荒诞观念的掩盖下和在暖昧不明的形象中神话般地保存并流传了下来。 出现在像塞巴斯蒂安犯ダ伎苏饫嗳说难抵谢蛟谕呗鄱》韦格尔秘密流传 的宗教小册子中的神秘主义在艾克哈特的唯心主义中找到了根据,艾克哈特 的唯心主义将一切外在的东西转化为内在的东西,将一切历史的东西转化为 永恒的东西;它在自然界和历史的变化过程中只看见精神和神灵的象征。这 一点,虽然往往以奇特的形式出现,却构成了十六世纪德国神秘主义者向科 学“条文”作斗争的基础。8.在十五、十六世纪的理智运动中无论我们往何处看,我们都能看见传 统处处反对传统,而且每一争论都是传统理论之间的斗争。此时,西方各民 族精神已吸取了过去所提供的全部文化材料,它在同古代科学最高成就的直① 对于宗教改革和人文主义的关系参阅 Th. 齐格勒《伦理学史》( Gesch.derEthik),II. 第 414 页起。② “BrudernVOmgemeinsamenLeben”, 此团体以普及基行教为宗旨。——译者-----------------------------------------------接接触中被推进了热情激荡的激流,并在此激流中力图达到自己完全的独 立。它感觉自己久经锻炼足以完成自己的工作;它思想丰富,热情饱满,寻 求着新的任务。在文学中人们可以感觉到青春活力在跳动,总感觉到某种从 未听见过的东西、从未看见过的东西此刻正在来临。文艺复兴时代的人们向 我们宣告的正是科学和人类状态的完全革新。传统理论之间的斗争导致对过 去的厌恶;对旧知识的学术探讨,以抛弃旧书篓而告终。心灵,朝气蓬勃, 洋溢着青春欢乐,投向现世生活,投向永远年轻的自然界。314 此种对文艺复兴的情调的典范描述就是歌德《浮士德》中的第一个 独白。-----------------------------------------------第二十九节 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通过司各脱主义和名称主义,中世纪的信仰一形而上学已经崩溃,裂成 两半:一切超感的东西送给了教义;经验世界作为哲学对象保留下来了。但 是在思维还没来得及把有饭卣庵质浪字兜姆椒ê吞厥馕侍馀宄氖?候,人文主义,尤其是随之而来的柏拉图世界观,撞进来了。不足为奇,人 们首先要在柏拉图世界观中寻求问题的答案,人们在开始时只朦朦胧胧地看 见这个答案。当这种理论证明超感世界在冥冥中充满预感而使感官世界的特 殊事物以有目的地规定的线条清楚明白地显露出来的时候,这种理论一定会 更受人欢迎,特别当它以新柏拉图主义的形式出现的时候。超感世界本身, 以及其中与人类宗教生活有关的一切,都可能大胆放心地听任神学去摆布。 只要哲学越更遵循新柏拉图主义的先例将自然当作精神的产物,哲学就越有 可能心安理得地将自身奉献于自然科学,并因此确信:在神性的概念中保持 了科学分为精神和世俗两个分支的最高的统一。过去神学教导说,上帝在《圣 经》中显示自己,现在哲学的任务是以赞叹崇敬的心情在自然界中理解上帝 的启示。由此可见,近代自然科学之肇始来自通神论而且彻头彻尾地来自新 柏位图主义。1.然而独特的事实是,在这次新柏拉图主义的复活中,新柏拉图主义原 来具有的最后的二元论因素被排除了。随着此二元论因素的消逝,原来支持 此二元论的特殊的宗教势力也消逝了,在自然界中认识神的创造力的理论因 素却显露出来并变得纯洁了 ① 。因此,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哲学的基本倾向是 活的整体统一于神 ② 这个想像的概念,这是对宏观世界的赞叹崇敬。普罗提诺 关于宇宙羹的基本思想没有一个时代像现在这个时代这样被人如此心甘情愿 地吸取采用;此宇宙美现在又被认为是神的理念的体现。帕特里齐用几乎纯 粹的新柏拉图主义形式表现了这种观点;而乔尔达诺凡悸撑狄约把鸥鞑挤波 墨以更加独创的形式、强烈的诗人气息表现了这种观点。对于布鲁诺来说, 赋予万物以形式、赋予万物以生命的原光的象征仍占优势(参阅第二十节, 7);与此相反,对于波墨来说,占优势的是有机体的象征;宇宙是一株树, 从树根到 315 花果都渗透着生命之液(Lebenssaft),此树的造形和分枝均 通过其自身的胚胎活动,从里到外,得以进行 ① 。在此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走向完全的一元论和泛神论的倾向。一切事物必 有其因,而此最后之因只能是一个——上帝 ② 。按照布鲁诺的意见,上帝同时 是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按照波墨的意见,上帝既是宇宙的“Urgrund” [始基]又是宇宙的“Ursache”[原因](在布鲁诺那里,即 Principium[本原] 和 Causa[原因])。因此宇宙也不过是“上帝本人物化的本质” ③ 。在这里, 正如过去在新柏拉图主义中一样,上帝的超越性概念与此观点联系在一起。①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又可以作这样的表达,即借此,新拍拉图主义的斯多葛因素以压倒一切的优势表现 出来:人文主义的反对力量甚至直接庇护斯多葛主义以反对更带中世纪色彩的新柏拉图主义。② “gottlichEinheitdesAllebens”, 直译为“活的整体的神的统一”。——译者① 参阅布鲁诺《论原因、原则和太一》( Lag.I, 第 231 页至第 232 页)和波墨《曙光》前言,两者之间有 显著的一致:对此可参阅普罗提诺《九章集》, III.8,11 。② 《曙光》,第三章。③ 《曙光》,第二章。-----------------------------------------------波墨认为,上帝不能想像为缺乏理性和“科学”的力量,而应想像为“认识 一切、看见一切、听见一切、嗅到一切、尝到一切”的上帝。布鲁诺又添上 另一种比拟:对他来说,上帝是一位艺术家,是一位不停工作并将其内性塑 造为丰满的生活的艺术家。因此,对于布鲁诺来说,谐和也是世界最内在的本性。对于凡是能以热 情的直观领会到此种谐和者(如在《论英雄气概》的对话和诗作中的哲学家 那样)说来,个别事物的缺点和缺陷都消逝在整体美之中了。[在此],不需 要什么特殊的辩神论。世界是完美的,因为它就是上帝的生活;甚至下至一 切具体事物也如此。只有那种不能将自己拔高到整体观点的人才抱怨终天。 在布鲁诺的作品中,爱好艺术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世界欢乐歌唱着哲学的热情 赞歌。在他的诗境里散发着宇宙神教的乐观主义的迷人气氛。2.布鲁诺此种玄学幻想的发展所依据的概念主要来源于库萨的尼古拉, 其学说由查尔斯凡家览毡4媪讼吕矗」茉谒牟鲋卸嗌偈チ舜搜?的生动的鲜明性。正在此点上,此诺拉人 ① 深知如何恢复其本来面目。他不仅 将对立统一原则提高到艺术的矛盾谐和,提高到存于神的本质中的互相对立 的部分力量的、谐和的总体活动;最主要的,他赋予无限和有限广阔得多的 深远的意义。关于神性和神性与世界的关系方面,基本上保留了新柏拉图主 义的观点。上帝本身,作为高于一切对立面的统一体,不能用任何有限属性 或规定来理解,因此他的真正本质是不可知的(消极神学);但同时上帝被 认为是无穷无尽的,被认为是无限的宇宙力量,被认为是能动的自然(natura naturans);能动的自然在恒变中,按照规律有目的地形成并“发展”自身 成为被动的自然(naturanaturata)。上帝的本质与世界的合一就是文艺复 兴时期自然哲学的总的理论。此种合一也可在帕拉切尔斯、塞巴斯蒂安犯?兰克、波墨身上找到;最后也可在全体“柏拉图主义者”身上找到。此种 316 合一也可能采取一种极端自然主义的形式,并可能导致否定一切超越性—— 此事实由瓦尼尼 ② 煽动性的、夸张的、论战性的理论所证实。另一方面,对于被动的自然,对于宇宙(万物的整体),所要求的不是 真正的“无限”而是时空内的“无限制性”。这个概念通过哥白尼学说 ① 获得 无比清晰的形式和更固定的意义。对于那位库萨人以及对于旧毕达哥拉斯学 派(也许正通过他们)来说,地球为球形和地球围绕其轴而旋转的观念早已 为人所熟悉。但是只有地球围绕太阳而旋转的假说得到了胜利的证明才为人 在宇宙中的地位的这个崭新观点提供理论基础,此观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科 学的特色。曾经统治过中世纪的“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就此解体了。人类 以及地球必然不再被认为是宇宙的中心和世界事物的中心了。像帕特里齐和 波墨之类的人们根据哥白尼学说(此学说为此受到所有宗派教条主义权威的 严厉谴责)也把自己超越于此种“限制”之上;但是将哥白尼体系既在自然 哲学中又在形而上学中贯彻到底的这种荣誉应属于乔尔达诺凡悸撑怠?他从这个体系发展了这种理论:宇宙形成无数世界的体系,其中每个世① 布鲁诺出生于意大利坎佩尼亚之诺拉。——译者LucilisVanini( 1585 年出生于那不勒斯, 1619 年被焚于图卢兹)一位放荡的冒险家,写有《永恒天主之 竞技场》( Amphitheatrum(terna Providenti()(里昂, 1615 年)和《论大自然、女王、女神生死存亡之奥 妙》( De admirandisnatura reginadeaquemortaliumarcanis)(巴黎, 1616 年)。① 尼古拉犯绨啄帷堵厶焯逶诵小罚?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lestium), 1543 年,纽伦堡版。②-----------------------------------------------界均围绕其中心太阳而运转,它们都各自有着自己独特的活动,都以混沌状 态逐步变为清楚确定的形式,而又都不可避免毁灭的命运。也许在形成这种 不断产生、不断消亡的众世界的多数性概念中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传统 起过促进作用;但是布鲁诺的独有特点是,他不把种种太阳系的多样性当作 机械的并列,而当作有机的活的整体,并认为神的整体生命的脉搏跳动维持 了世界的产生和消亡的过程。3.此宇宙神教论(Universalismus)大胆勇猛地飞入时空的无限之中, 完全为它自己提出幻想的要求;与此相对应,在逍遥派斯多葛主义的关于宏 观世界与微观世界两相类似的学说中却存在着有效的平衡作用;这种学说在 人的本性中发现宇宙力量的缩影,发现宇宙力量的“精髓”(Quintessenz)。 我们看见这种学说以其极不相同的各种形式在文艺复兴时期复活起来了;它 完全控制了这个时期的认识论。此外,新柏拉图主义的三分法差不多到处都 起着权威性的作用,提供了形而上学人类学的模式。一个人只有按照瓦伦 丁肺じ穸龅娜缦路绞讲拍苋鲜蹲约海阂桓鋈耍挥兴约菏钦澹?能认识整体。这是艾克哈特神秘主义的彻底的原则。但是这种唯心主义此时 在这里采取了一种更加明晰的形式。作为 317 内体,人属于物质世界;实际 上,按照帕拉切尔斯以及随他之后的韦格尔和波墨所教导的,人在其内部将 所有物质事物的本质凝聚成最细最紧的形式。正因为这样,人有能力理解物 质世界。然而作为理性生物,人来源于“星座”,因此他有能力认识一切形 式的理性世界。最后,作为神的“火花”,作为生命的通气孔,作为最高生 命原则的部分体现,人也有能力意识到神的本性,而他自己就是神性的影象。按照这一原则,一切世界知识的根源都在于人的自我认识;此同一原则 的更抽象的应用可在康帕内拉的思想中找到,涉及到的不是新柏拉图主义的 世界层次的划分(虽然此种划分也出现在康帕内拉那里),而是所有现实的 基本范畴。人[在这里也是思想]真正认识的只有他自己,只有从他自己或通 过他自己去认识其他事物。一切知识是知觉(Sentire),但是我们感知到的 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事物将我们置身于其中的状态。然而在这过程中,我们 主要体验到:我们既然存在,我们就能做一点什么、认识一点什么、希望一 点什么;我们还体验到:我们自己受到其他事物相应的机能的限制。从这里 得出结论:力量、知识和意志是整个现实的“基太”;如果上帝无限量地拥 有力量、知识和意志,那么上帝就是全能、全知、全善了。4.关于所有对上帝、对世界的认识最后被囿于人的自我认识之中的这种 理论只不过是从更一般的形而上学原则推出的认识论上的判断而已:根据这 个形而上学原则,神性被认为充分地、完全地被包含在每一个有限的体现神 性的具体现象中。乔尔达诺凡悸撑翟谡庖坏闵弦沧匪婺歉隹馊耍ㄖ缚馊?的尼古拉。——译者),认为上帝最小,也是最大,正如个体生命本原与宇 宙生命本原完全一样。据此,每个个体(不仅是人),成为宇宙实体的一面 “镜子”。每个个体,就其本质而言毫无例外,都是神性本身,但每个个体 自行其是,与众不同。这种思想,布鲁诺结合在他的单子概念中。所谓单子, 他理解为原初生命的、不朽不灭的个体,其本性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 此个体作为不断被形成的物质构成世界力量的部分现象,世界生命即基于这 些 现 象 的 相 互 作 用 。 每 个 单 子 是 神 的 存 在 的 具 体 的 现 在 存 在 形 式 (Daseinsform),是无限本质的有限存在形式。既然除上帝和单子以外什么 也不存在,因此宇宙即使在极微小的隐蔽之处也具有生命,此无限的整体生-----------------------------------------------命具体化到每一点,具体化到特殊的个性。从这里得出结论:每件事物,在 其生命的过程中,一部分遵循其本身的特性,一部分又遵循更一般的规律, 正如一颗行星或天体在其本身的轴上运动同时又围绕其太阳运动。康帕内拉 将此学说与哥白尼体系联系起来,将此趋向整体的奋力、将此面向整个现实 本原的运动当作宗教,并在此意义上讲述“自然”宗教,即将“天赋本能” 当作宗教(现在人们会说成向心 318 力),他以逻辑的一贯性将此“天赋本 能”赋予万物;而人身上的“天赋本能”被认为是“理性”宗教的特殊形式, 即人力图通过爱和知识与上帝合一的特殊形式 ① 。关于在每一特殊事物中表现出神的宇宙本原的无限可能性这个原则以同 样形式出现在帕拉切尔斯那里。在这里,正如在库萨的尼古拉那里一样,据 他教导说,一切本质出现在每一事物中,因此每一事物表现为一个微观世界, 但也有其本身的特殊的生活和活动的原则。帕拉切尔斯称个体的这种特殊精 神为 Archeus[本原];此理论传给了雅各布凡浦?Primus[元精]。在布鲁诺那里,单子概念以极其有趣的方式与原子概念联系起来(对于 他的物理学观点虽无进一步的影响)。此原子概念在早期是由伊壁鸠鲁的传 统通过卢克莱茨传给他的。“最小的事物”在形而上学上叫单子,在数学上 叫点,在物理学上就叫原子——物质世界不可分的球形元素。毕达哥拉斯和 柏拉图的元素理论的传统以及有关的德谟克利特原子理论的传统在新柏拉图 主义中复活了;这些传统在巴索、森纳特以及其他人身上也表现出各自独立 的革新,并导致所谓的“微粒学说”(Korpuskulartheorie);据此学说, 物质世界包含不可分的原子复合物,即粒子。为了原子本身的运动,并与这 些原子的数学形式联系起来,此学说假定了一种原初的、不可改变的活动规 律,而粒子的活动方式即源于此种活动规律 ① 。5.在此,数学的影响以旧毕达哥拉斯的形式或以德谟克利特和柏拉图的 变形表现出来。物理现实最后的组成要素取决于这些要素的立体几何形式, 而经验的质的规定必然追源于此。元素组合假定数和数序是多样性的原则 ② 。 这样一来,空间形式和数关系又表现为物理世界的基本的、原初的东西。因 此,亚里士多德一斯多葛关于由质所规定的力、关于事物内部形式以及潜在 内质(qualitates occulta)的理论被排挤了。正如亚里士多德一斯多葛理 论曾一度战胜了毕达哥拉斯、德谟克利特和柏拉图的原则一样,此刻又轮到 它不得不让位于后者了:在此存在着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而准备的最重要 的条件之一。此事早在库萨的尼古拉那里已经出现苗头了;不过此时,这些 319 苗头 从根本上经历着茁壮的成长,其根源与它们之所以出现于库萨的尼古拉的思 想中的根源相同:即出于旧文学,特别是毕达哥拉斯的著作。然而,也正是 由于这个原因,这些苗头仍然披上数神秘主义和数象征主义的荒诞的形而上 学外衣。自然这本书是用数字写成的;万物之和谐即是数体系的和谐。万事① 参阅 W. 狄尔泰《从古代泛神论的历史关联看泛神论发展史》( Der entwicklungsgeschichtliche Pantheismus nach seinem geschichtlichen zusammenhangemit den(lteren Pantheistischen systemen),《哲学史文库》卷十三, 1900 年,参阅上书第 292 页和 298 页。① 参阅 K. 拉斯维茨《从中古到牛顿的原子论史》第一卷( Geschichte des Atomismus Vom Mittelater bis Newton, I), 1890 年汉堡和莱比锡德文版,从第 359 页起。② 关于此事,特别参阅布鲁诺《论至小的三个方面》( Detriplici minimo)。-----------------------------------------------万物由上帝按照量与数来安排:一切生命都是数的关系的开展。但是,古代 后期如此,此时也如此,开始时这种思想是作为对概念的任意曲解,作为神 秘的思辨而展现的。从三位一体的结构出发(比如,布依勒便力图如此), 世界由上帝产生这个观点又被认为是“一”转化为数体系的过程。这些幻想 被卡尔丹和比科之流所继承。罗依西林还更进一步加上了犹太人卡巴拉的神 话幻像。6.因此,原来注定最富有成果的发展原则进入新世界时又蒙上了旧的形 而上学幻影,又需要新生力量剥掉此外衣,使之解放出来起到正当的作用。 然而,与此同时,此原则又和其它的同样发源于新柏拉图主义传统的完全不 同的企图纠缠起来。属于一般的心灵生活概念、属于幻想的自然精神化者还 有这样一种本能:它以神秘的手段、咒语和魔术干预事物的进程并从而按照 人的意志去引导此进程。在这里;还有一种更高的思想浮现在动乱时代的、 梦幻的渴望之前——这个思想就是凭借认识在自然界中起作用的力量去控制 自然。但是这种思想也是在古代迷信的掩蔽下被人接受的。与新柏拉图主义 者的情况一样,如果自然界的生命被理解为精灵的统治,被理解为内在力量 神秘地相互联系的体系,那么用知识和意志来治服这些内在力量就是理所当 然的了。因此,魔术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可爱的思想对象,科学又力图将思想 体系带入迷信。占星术及日月星辰对人生的影响,释梦与占卜,巫术及其召魂遣魔术, 天人感通者的预言——所有这些斯多葛和新柏拉图的预言先知的种种因素在 当时正在枝叶盛茂,繁花盛开。比科和罗依西林把这些因素和数神秘主义联 结起来;内特斯海姆的阿格里帕采取了一切怀疑论的手法攻击理论科学的可 能性,以求在神秘主义的启发中和神秘的魔术中取得援助。卡尔丹以极其严 肃认真的态度进而规定此等活动的规律,康帕内拉在他的世界观里给它们腾 出一大片异常宽阔的空间。特别是医生们,他们的职业本身需要干预自然变化过程,似乎被允许希 求秘密技术的特殊便利,他们表现出有获得此等魅术之意图。帕拉切尔斯从 这观点出发渴望改造医学。他的出发点仍然是万物同感,把宇宙当作精神的 有 机 联 系 。 他 发 现 疾 病 的 根 源 在 于: 外 来 力 量 损 伤 了 个 人 的 生 命 本 原 (Archeus);他探索解放和加强生命本原的手段。但是这后一过程必然发生 于相应的物质组 320 合,所以必然导致酿制一切万灵药,药酒以及其它秘方: 这样就推动了炼丹术的发展。虽然炼丹术极其荒诞,但在其不可令人置信的 大规模的研究活动中却产生了一些对化学知识有用的成果。在这方面,关于整个生命力本质上的统一性的这种形而上学的基本假定 导致这样的思想:必然还有一种加强每种本原的简单的、最有效的普遍药方, 必然有一种万灵药防治一切疾病并维持所有生命力。与魅术的宏观世界的企 图联系起来就产生这样的希望:掌握此种秘密会提供最高的魅力,提供为人 渴望的财宝。所有这些必须用“点金石”才能取得;点金石要治疗所有疾病, 将一切物质变成金子,召唤一切精灵听候点金石的所有者的支配。这样一来, 认为要在炼丹术的冒险活动中才能得到满足的目的最后变成非常实际和客观 的了。7.此种魅术的自然观进入德国神秘主义的不可捉摸的宗教体系中——这 就构成波墨哲学的独有的特征。他也被这样的思想控制着:哲学应该是自然 知识,然而德国宗教改革所依据的宗教需要的深刻的严肃性不允许他满足于-----------------------------------------------当时流行的宗教形而上学与自然科学的分离,他又力图将两者合而为一。要 想超越新教独断的固定形式、要想借助于基督教形而上学解决新科学所提出 的问题的此种努力与官方的逍遥派哲学一起兴旺起来了。陶雷鲁斯的目的就 是要创造出这样一种超教会宗派的基督教哲学;他带着欲达此目的的真正本 能采用了奥古斯丁意志学说的许多因素,然而还是不足以将时代所感兴趣的 真实内容转化为这种思想,终于造成经验科学与一切形而上学的彻底分离。 神秘主义运动也处于类似状态中,随着新的正统观念越来越枯燥无味、越来 越僵化,人民群众反对新的传统观念也越来越强烈,神秘主义运动也随之向 前发展。但是神秘主义理论在接受帕拉切尔斯学说以前也仍然停滞在模糊的 概念中。介绍帕拉切尔斯学说者开始是韦格尔,后来是波墨完全把它介绍了 过来。在波墨的学说中新柏拉图主义又呈现出完全的宗教的色彩。在这里,人 也被认为是微观世界,一个人如只追随正确的启迪而不为深奥理论所迷惑, 他就可能从其中认识内体、“天体”和神的世界。然而,自我认识是将善恶 矛盾当作人性基本特征的宗教知识。这同一矛盾充满整个世界:它统治着天 国,正如它统治着人间一样;因为上帝是万物的唯一根源,此种矛盾也必然 能在上帝那里找到。波墨将此矛盾的统一(coincidentia oppositorum)扩 大到极大限度,几乎不自觉地和艾克哈特长老联系起来,并在神的原始因的 自我启示的必然性中找到二元性的根据。正如光明只有在昏暗中显示,神之 善良也只有在他激怒时显示出来。就像这样,波墨描述上 321 帝的永恒的自 我创造的过程,描述以自身为对象的“渴望”(Drang)或意志如何从上帝内 部的黑暗的存在深处达到神圣智慧的自我启示,描述如此显示出来的东西如 何呈现于世界之中。当神统 ① 的发展直接转入宇宙起源论的发展中时,在后者 的发展中无处不表现出欲将宗教基本矛盾带入帕拉切尔斯体系的自然哲学范 畴中去的企图。因此设计了宇宙三界七态或七“难”(“Qualen”[痛苦]), 从相吸和相斥的物质力量上升到光明和温暖的物质力量,再进而上升到具有 感觉功能和理性功能的物质力量。与此种对于事物永恒性质的描述联系在一 起的是人间世界的历史,人间世界以撒旦犯罪下凡和每一精神本质感性化 ② 开始,而以克服对于创造物的得意的迷恋、以人对神的神秘虔诚、最后以精 神本性的复原而告终。所有这些,波墨用先知者的口吻讲演,满怀深刻的信 念,渗透玄虚,浅尝文艺,无与伦比。此乃艾克哈特神秘主义企图统治近代 科学势力之尝试,也是试图将自然科学拔高到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还是试 探性的、毫无把握的首次步骤。但是因为此观点发自最深刻的宗教生活,所 以在波墨那里,古代神秘主义的理智主义特点就更加退居次要地位了。如果 说,在艾克哈特那里,宇宙变化过程,无论是宇宙的产生还是宇宙的消逝, 均被认为是认识过程;那么在波墨那里宇宙变化过程却被认为是意志在善恶 之间的斗争。8.总之,哲学与教条主义神学的分离,其结果总造成所探索的自然知识 呈现出古代形而上学形式。当追求自然知识的欲望既不能支配自己获得的事 实材料又不能提出有助于阐述此材料的新的概念形式的时候,上述事态演变 过程是不可避免的。要避免上述演变过程,其先决条件必须是:认识形而上① 神统或译神谱( Theogonie):如神话中所叙述的神的起源和发展——译者② 此词组英译本译为:“使精神本质为感官所感知的过程”。——译者-----------------------------------------------学理论的缺陷,撇开形而上学理论而转向经验主义。促使此事有助于近代思 想的诞生和发展者是唯名论和名称论的思潮;有些地方还有反对[ 当时] 教 育科学的修辞学、语法学,还有古代怀疑主义的复活。卢多维戈肺に沟闹鞅匦氡蝗衔钦庑┎煌笸嫉墓餐龇⒌恪5?是他的著作也证明了:从根本上说所有这些企图的意义还是消极性质的。取 代形而上学晦涩的语言和武断的概念就需要采取唯名论的方式通过经验对事 物本身进行直接的直观的领悟;但是关于此事应如何科学地进行,在这方面 的意见是贫乏的、不确定的。他谈到实验,但却对其性质未有深刻的洞见。 后来桑切斯的情况与此完全相同。如果三段论法的矫揉造作和精巧细致受到 人们大叫大嚷的攻击,那么,这条思想路线最后只有被“自然逻 322 辑”的 拉马斯主义的思想所取代(参阅第二十八节,4)。此外,此经验主义正因为它来源于名称论,在外部自然界面前只能跨出 非常不稳定的一步。它不能不承认奥卡姆二元论的背景。感官知觉被认为不 是事物的摹本,而是主体对应干事物而出现的内部状态。这些疑虑由于古代 怀疑主义而更加剧了,因为古代怀疑主义更增添了感官欺骗论:相对论和知 觉恒变论。因此人文主义的此种经验主义在此时更加依靠内部知觉;内部知 觉普遍被认为比外部知觉可靠得多。维韦斯在坚持经验心理学的地方,是最 成功的;诸如尼佐里斯、蒙台涅和桑切斯等人均与他的观点相同;夏隆赋予 此观点以实践意义。由于他们坚决要求认识事物本身,最后在他们那里,外 部知觉变得比较空洞了。此种经验主义如何缺乏自信,在原则上如何缺少成果,表现得最突出的 是此经验主义在意大利的两位主要代表人物——特勒肖和康帕内拉。特勒肖 是亚里士多德主义的最有煽动性、影响最大的敌手之一;他即使在他那个时 代(和布鲁诺、培根一起)便以这样的一个人闻名于世:最强烈地要求科学 应该只建立在感官所感知的事实的基础上。他在那不勒斯创立了一个以他的 家乡为名的科森庭学院。事实上他对于培养经验的自然科学思想意识的确做 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如果我们注意到他是如何“juxta propria princi- pia” [按照本身固有原则]来处理自然,我们就会碰到地道的自然哲学理论:完全 仿照古代伊奥尼亚人的方式根据很少一点观察便仓促地得出最普遍的形而上 学原则。干热和湿冷被陈述为两种相反的基本力量,用此两种力量的相互斗 争既解释宏观世界也解释微观世界。在康帕内拉身上,此同样的内部矛盾差 不多表现得更加显著。他传授着最明确的感觉主义。对于他说来,一切知识 都是一种“感觉”(sentire);甚至回忆、判断和推论对他说来也不过是那 种感觉的变体而已。但在他那里,感觉主义陷入了心理学唯心主义之中了; 他太偏执于唯名主义而不知道,一切知觉不过是知觉者本人对自己心境状态 的感觉而已。因此,他从内在经验出发,遵循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类比, 根据简单的洞察(参阅上面,3)设计出一种广泛的本体论。然后在此本体论 中,他引进了完全属于经院哲学的存在与非存在(ens und nonens)的矛盾; 此矛盾,仿照新柏拉图主义先例,与完美和非完美之间的矛盾等同;他在两 者之间铺开一幅层层相接、五光十色的世界体系的形而上学图案。长期习以为常的形而上学思想习惯无处不如此顽固地紧紧缠住新科学的 初放蓓蕾。-----------------------------------------------第二章 自然科学时期323PH.达米龙《十七世纪哲学史丈集》(Essai sur L’Histoire de laPhiloso-phie au l7me Si鑓le), 1846 年巴黎法文版。Ch.雷米札《从培根到洛克的英国哲学史》(Histoire de la Philosophie en Angleterre depuis Bacon jusqLocke), 两卷集,1875 年巴黎法文版。W.弗罗斯特《培根与自然哲学》(Bacon und die Naturphilosophie), 1926 年慕尼黑德文版。[w.狄尔泰《十七世纪精神科学的自然体系》(Das nat黵liche System der Geistewissenschaften in l7 Jahrh.)《哲学史 文库》卷五、六、七]。关于狄尔泰、卡西勒尔及其他人,参阅上书(上条) 第 292 页。自然科学之所以取得对近代哲学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是由于它首先自觉 地运用了科学方法因而取得了自身的独立,其次是它从此立场出发能够在形 式上和内容上决定思想的普遍运动。就这方面而言,从开普勒到伽利略直到 牛顿,自然科学方法的发展本身虽然还不是近代哲学的演变过程,但却是与 此演变过程有持续关联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因此,一般说来要探索近代哲学实际的起源与其在具有新内容的新概念 中去寻找,还不如在方法意识中去寻找,从此方法意识出发,随着时间的推 移,便必然产生处理实践和理论两类问题的实质性的新观点。但是在开始时, 近代思想无不起步于这样的地方——通过人文主义者反对经院哲学的斗争, 通过过渡时期被激起的形而上学幻想,产生出关于它自身的任务的长期有效 的概念,井从而产生在某种条件下的新科学的工作方法。从一开始,近代哲学与古代哲学之间的本质区别即基于此。近代哲学在 萌芽时即是思辨的,而古代哲学则是朴素的,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因为近 代哲学必须从古代哲学所创造的传统中发展起来。因此较大量的近代哲学体 系,其特点是通过考虑科学方法和认识论去寻求通往实质性问题的道路;特 别是十七世纪哲学可以被描绘的方法的竞赛。然而,人文主义时期的运动过去主要发生在意大利和德国;而这两个西 方的文明民族的较冷静较沉着的气质到此时变得突出了。意大利被反宗教改 革运动弄得沉默寡言,德国被毁灭性的宗派战争弄得支离破碎。相反,英国 和法国在十七世纪却处在理智文明的青春旺盛时期,而在它们中间荷兰变成 了艺术科学百花盛开的花园。验经主义和数学理论两条路线汇集在自然科学方法的发展中,在哲学一 般结论中两者显出彼此独立不相干。经验哲学的纲领由培根制定,但是其方 法论的基本思想并未如他所预期的得到成功的实现。更为全面的是笛卡儿, 他总结了他那个时代的自然 324 科学运动,用伽利略研究的丰富内容充实经 院哲学的概念体系,从而重新建立了理性主义。从这里,产生出深远的形而 上学问题,在十七世纪后半叶这些问题引起异乎寻常的生动的哲学思想运 动,——在此运动中新原理与中世纪哲学原理进行各方面的性质对应的结 合。从笛卡儿学派产生偶因论,格林克斯和马勒伯朗士为其主要代表人物。 但是此运动的完全解决只能在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所创建的两大哲学体系中 找到。此强大的理论哲学发展也影响到对实践问题的处理;此影响本身主要表-----------------------------------------------现在法哲学领域里。在此领域里,霍布斯 ① 作为伦理的自然主义引荐人采取了 一种坚定的立场,此种伦理自然主义甚至以改头换面的形式出现在他的对手 如赫伯特贩敕彻布里和坎伯兰等人之中。在这些矛盾中准备了启蒙时期的 哲学问题。从约翰房绽眨?571—1630 年)开始,一连串的自然科学家直接影响 哲学问题。开普勒是符腾堡的魏尔城人,他一生与贫穷和忧虑作斗争,死于 雷根斯堡。在他的著作(由弗里希编辑,1858—1871 年,法兰克福版,八卷 集)中最重要的有《宇宙奥秘》(Mysterium Cosmographicum),《诸世界 之谐和》(Harmoniae Mundi 译成德文“Die Zusammenkl鋘ge der Wel-ten,” 1918 年耶拿版),《新天文学或天体物理学评述火星运行部分》(As-tronomia Nova seu Physica C鋖estis Tradita Commentariis de MotibusStellae Martis)。参阅 Chr.西格瓦尔特《小著作》,卷一,第 182 页起;R.奥伊肯 《哲学月刊》,1878 年,从第 30 页起。与开普勒有直接关联的是伽利莱焚?利略(1564 年出生于比萨,1642 年死于阿切特里)。他冷静而理智地支持新 近获得的自然知识并亲自为之奠定理论基础,但他不能保卫他自己不受宗教 法庭的攻击。他不惜以完全屈服的代价以求平安无事、以求取得他一生所追 求的继续搞科研的权利。他的著作出版了十五卷(1842—1856 年,佛罗伦萨 版),附有阿拉戈所作的传记补遗。此书的第 11—14 卷包含《物理一数学》 (Fisico-Mathematica);其中有《试金者》(ll Saggiatore,1623 年) 和《 关 于 托 勒 密 和 哥 白 尼 两 大 世 界 体 系 的 对 话 》,( Dialog黚er das ptolem鋓sche und das Kopernikanische System,1632 年,由 E.斯特劳斯 译成德文,1892 年版)。参阅 H.马丁《伽利略——科学法则及物理学方法》 ( Galileo , les droits de la Science et la m鑤hode des sciences physiques),1668 年,巴黎法文版;C.普兰特《逻辑学家伽利略和开普勒》, (Galilei und kepler als Logiker),1875 年,慕尼黑德文版;P.纳托尔 卜《哲学家伽利略》(Gal. als Philosoph,《哲学月刊》,1882 年第 193 页起)。E.戈德贝克《人及其世界观》(Der Mensch und sein Weltbild)1925 年;E.沃尔维尔(卷 I,1910 年;卷 11 192O 年);L.奥尔希克《伽利莱焚?利略》(1927 年,哈利版)。艾萨克放6伲?642—1727 年)之被重视主要是他的著作《自然哲学的 数学原理》《Philosophiae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1687 年出 版;1713 年科茨出第二版;1872 年由沃尔弗斯译成德文)和《光学》(Optik, 1704 年出版)。参阅 Fr.洛森贝尔格《牛顿及其物理原理》( I.N.und seinephysikalischen Prinzipien),1895 年,莱比锡德文版;L.布罗赫《牛 顿哲学》,(La Philos.deN.,1908 年巴黎版)。在他同代人中有化学家罗 伯特凡ㄒ宥?626—1691 年),其著作有《怀疑派化学家》(Chemista scepti ■us),《形与质的根源》(Origo formarum et quatitatum),《本性论》 (De ipsa natura);还有荷兰人 chr.海根斯(1629—1695 年),其著作有 《论重力起因》,(Decause gravitatis),《论光》(De lumine)。① 霍布斯是培根的学生,同样也是笛卡儿的学生,因此他标志着在上述方法和 形而上学的发展路线中的里 程碑。——英译者-----------------------------------------------参阅 W.休厄尔《归纳学史》(History of the Inductive Sciences), 1837 年伦敦英文版,1839 年由利特洛译成德文,莱比锡出版);E.F.阿佩尔 特《人类历史新纪元》(Die Epochen der Geschichte der Menschheit), 1845 年耶拿德文版;E.杜林《力学原理批判史》(Kritische Geschichte der Princi-pien der Mechanik),1872 年莱比锡德文版;A.兰格《唯物主义史》 (Geschichte des Materialismus),1908 年莱比锡德文第八版;E.马赫《力 学在发展中》(Die Mechanik in ihrer Entwicklung),1921 年德文第八 版;K.拉斯韦茨《原子论史》(Geschichte der Atomistik),两卷集,1890 年,汉堡、莱比锡德文版; H.赫茨 《力学原理》 (Die Prinzipien der Mechanik),1894 年莱比锡德文版,1910 年第二版,绪论第 1—47 页。弗兰西斯放喔忱纺芯簦グ⒍嗨共簦錾?1561 年,在 剑桥大学学习。在伊丽莎白和詹姆士一世在位时期,他鹏程万里,官运亨通; 但后来他遭到政治上的挫折,被宣判犯有贪污罪,从掌玺大臣的宝座掉了下 来。他死于 1626 年。他个人性格的弱点根源于在政治上追求名利,但与他知 识丰富的一生相比,就不足为道了。他认为,人的能力,特别是控制自然的 325 能力仅在于科学知识。他用当时流行的夸张的手法宣称:科学的任务是 利用科学的一切力量治服自然使之为人类服务、为发展理想的社会生活服 务。他的著作最后的版本是由斯佩丁和希思编辑的(伦敦,1857 年起)。除 《论文集》(《忠实的宣道》)以外,主要著作有:《增进科学论》(1623 年出版;原书名《培根关于神和人的科学的完善和发展的两本书》,1605 年 出版);《新工具》(1620 年出版;原书名《思维和力量》,1612 年出版)①。参阅 Ch.德雷米札《培根的生平、时代、哲学及其影响》(Bacon,Savie, son temps,saphilosophie et son influence jusqu’?nos jours),1854 年巴黎法文版;H.霍伊斯勒《培根及其历史地位》(Fr. Bacon und seine geschichtliche Stell- ung),1889 年布雷斯劳德文版;E.沃尔夫《培根 及其思想根源》(B.undseine Quellen),1910 年出第一卷,1913 年出第二 卷;R.W.丘奇(伦敦,1925 年),以及由 E.V.阿斯特所作库诺贩严6?《培根》的《补遗》(1923 年)。勒奈返芽ǘ–artesius)1596 年出生于都兰省,在拉夫赖士的耶稣 会学校受教育。他最早决定去当兵,参加了 1618—1621 年的各种战役;后来 开始在巴黎、以后在荷兰许多地方过着隐居生活,潜心搞科学研究,异常勤 奋,极其谨严。他的学说在荷兰一些大学里引起多次论战,这使他不愿久住 此地。1649 年他接受了瑞典女王克丽斯婷娜的邀请到了斯德哥尔摩,第二年 他就死在那里。他的杰出的全集十二卷从 1897 年到 1911 年在巴黎科学院的 指导下在巴黎出版了,其中有部分是过去从未刊行的有价值的稿件,第十二 卷载有 Ch.亚当所著《笛卡儿传记》,但尚缺《索引》和《补遗》。从前在 阿姆斯特丹出版过拉丁文全集(1650 年以及其它若干年),由 V.库辛译成法 文(十一卷,1824 年起,巴黎),重要的著作由 K.费希尔译成德文(1863 年,曼海姆)。他的性格的基本特点是摈弃一切生活享受,热情地追求知识, 追求自我教育,反对自我欺骗,羞于抛头露面、沽名钓誉,生活理智,沉静① 众所周知,最近发现培根勋爵在他闲暇时候也写了莎士比亚的著作,此事引起巨大轰动。把两个文学巨 匠融合在一起,倒很有诱惑力,但不管怎么说,至少是把人弄错了。因为最大可能的是,莎士比亚曾经偶 尔撰写过培根的哲学。[ 似乎德国人把这件奇闻比莎士比亚的同胞看得更为严肃。——英译者]-----------------------------------------------优雅,对人诚恳真挚。其主要著作有:《世界或论光》(Le Monde ou Trait閐e la Lumi鑢e), 第一次出版在他死后的 1664 年,1677 年原稿印刷:《论文 集》(Essais),1637 年,其中有《方法论》(Discours de la M鑤hode) 和《屈光学》(Dioptrik);《形而上学的沉思》(Meditationes de Prima Philo-sophia),1641 年,附载不同学者的反驳和笛卡儿的回复,由 A.布亨 劳 译 成 德 文, 1915 年 载 于 《 哲 学 丛 书 》; 《 哲 学 原 理 》( Principia philosophiae),1644 年;《论心灵的各种情感》,1650 年。参阅布伊叶《笛 卡儿学派哲学史》(Hisioirc de la Philosophie Cart閟ienne), 1854 年 巴黎法文版;X.施米德—施瓦尔森伯尔格《笛卡儿及其对哲学的改造》(R.D. und seine Reform der Philosophie),1854 年内尔特林根德文版;《哲学 杂志》中 G.格洛高的文章,1878 年,从第 209 页起;L.里阿尔德《笛卡儿》, 1903 年第二版;K.容曼《笛卡儿》,1908 年;A.卡斯迪耳(1909 年);O. 哈梅林《笛卡儿哲学体系》(Le systeme de D.),1911 年巴黎法文版;H. 海姆泽特《笛卡儿和莱布尼茨的认识方法》(Die Methode der ErkenntnisbeiD.u.Leibniz),1912 年德文版;E.吉尔森《经院——笛卡儿学派书目》(Index scolastico-Cartesien),1913 年巴黎法文版;J.薛瓦利埃《笛卡儿》, 1921 年巴黎版;C.V.布罗克多尔夫《笛卡儿》,l923 年:H.古蒂埃尔《笛卡 儿的宗教思想》(La Pens閑religieuse deD.),l924 年巴黎法文版;以及 由 H.法尔肯海姆所作库诺贩严6淖邸兜芽ǘ返摹恫挂拧罚╨923 年);A.霍夫曼《笛卡儿》,1923 年第二版。 居于近代哲学两个领袖人物之间的是托马斯坊舨妓埂K?1588 年, 在牛津大学受教育。他早年被科学研究所吸引,到了法国,尔后又多次去到 那里。他与培根、伽桑狄、康帕内拉和梅桑学派人物之间有私人交情,1679 年去世。他的英文、拉丁文全集由莫尔斯沃思编辑,1839 年起伦敦出版。他 的第一部著作《自然法和政治法要义》(Elements of Law,Natural and Poli-tical),写于 1640 年,1650 年由他的朋友分成两部分出版,即《论 人性》(HumanNature)和《论政体》(De Corpore Politico):第一次全 书出版是在 1889 年,由特尼厄斯翻译,载于 1926 年出版的《古典政治学家 文集》卷十三,附有特尼厄斯所著《引言》。他在早先出版了《哲学原理: 论公民》,1642 年和 1647 年:后来出版了《利维坦,或教会和公民国家的 内容、形式和权力》(Le- viathan,or the Matter,Form,and Power of a Commonwealth,Eccle- siastical and Civil),1651 年。《巨兽或长期国 会》(Behemoth or the LongParliament)①,1889 年由特尼厄斯在伦敦出 版。l927 年由 J.利普斯译成德文作为《伟大英国革命政治党派中托马斯坊?布 斯 的 地 位 》 一 书 的 附 录 。 1668 年 出 版 《 哲 学 原 理 》 ( Elementa Philosophiae):第一部《论物体》(1655 年第一次英文版),第二部《论 人》(1658 年第一次英文版)。1915 年至次年由弗里歇森一克勒译成德文收 入《哲学文库》。参阅 G.C.罗伯逊《霍布斯》,1886 年伦敦版;1879 年起 《哲学季刊》所载 F.特尼厄斯的文章及其著作《霍布斯的生平和学说》,1925 年第三版;M.弗里歇森一克勒在《纪念 A.里尔 326 文集》中的文章,1914 年:赫尼希斯瓦尔德《霍布斯与政治哲学》(H.undStaatsphilosophie), 1924 年;E.迈内克《国家至高无上论》(Die ldee derStaatsraison),1924① 英史:长期国会自 1640 年 11 月 3 日至 1660 年 3 月。——译者-----------------------------------------------年。 在笛卡儿学派(参阅布伊叶,出处同上)中,必须强调的是王港的詹森 派(参阅布雷蒙《法国宗教意识史》第四卷《王港学派》,1925 年巴黎法文 版),此派中安东钒⒍堤兀?612—1694 年,参阅 K.波普《数学科学史附 录》第 14 册,1902 年)和皮埃尔纺峥贫?625—1695 年)合著《逻辑或 思维艺术》(Logique ou l’art de penser),1662 年;还有神秘主义者 布莱斯放了箍ǘ?623—1662 年,《关于宗教的思考》Pense鑣 sur la Religion,参阅 J.G.德里多尔夫《专题论著》,1870 年和 1875 年莱比锡德 文版;G.德罗茨,1886 年巴黎;V.吉罗,1900 年巴黎;博尔恩豪森,1907 年;施特罗斯克,1907—1908 年:P.M.拉霍盖,1923 年巴黎)和皮埃尔菲?瓦雷(1646—1719 年;《知识三重论:稳妥可靠,华而不实和虚假荒谬》)。另一种特殊的结合,结合了怀疑派、唯理主义和宗教诸种因素,结合在 才华横溢的、具有世界精神的教士皮埃尔焚ど5疑砩希ㄒ桓銎章尥谷耍?1592—1655 年,迪尼大教堂神甫,但与梅桑学派交往甚密),他是一位伊壁 鸠鲁主义的复兴者(参阅前面德文版第 298 页);《奇谈怪论地反对亚里士 多德派的研究》(Exercitationes Paradoxicae adversus Aristoteleos), 卷一 1624 年出版,卷二于作者死后 1659 年出版。伽桑狄对笛卡儿的敌对情 绪因后者对第二次答辩的反驳而加深了。伽桑狄的弟子塞修尔匪鞅劝6?1649 年 出 版 了 标 题 为 《 反 对 笛 卡 儿 学 派 的 专 论 》 ( Disquisitiones anticartesianae)一 书。在伽桑狄的全集中还要强调的是《哲学体系》 (Syntagma Philosophi-cnm)一书。参阅他的弟子贝尼埃钒⒈蠢准顿ど?狄哲学》(de la Philos.de G.)八卷集,1678 年里昂法文版;新近有马丁 (1853 年,巴黎),亨利繁茨岚#?898 年,巴黎),H.施奈德(1904 年),P.彭德齐希(1908 年至次年,波恩)。 偶 因 论 在 路 易 ?德 ?拉 ?福 热( 《 人 类 精 神 历 程 》 Trait閐e L’ EspiritHumain,1666 年),克劳伯尔格(1622—1665 年;《人的内体灵魂 结合论》De Conjunctione Corporis et Animce in Homine),科尔德莫依 (《肉体与灵魂之间的区别》Le Discernment du Corps et de I ’Ame,1666 年)等人身上得到逐渐的发展;但是不依靠这些思想家而得到完全发展的是 阿尔诺德犯窳挚怂梗?625—1669 年;卢汶和莱顿的大学教师),他的主要 著作是《伦理学》,1663 年,J.P.N.兰德新近编辑了他的著作(三卷集,海 牙,1891—1893 年)。参阅 E.弗莱德尔《偶因论的形而上学和伦理学的主要 代表人物格林克斯》 ( A.G. als Hauptvertreter der occ. Metaphysik undElhik),蒂宾根 1882 年德文版;V.v.d.赫根《格林克斯——对其生平、 哲学、著作的研究》(G.,Etude sur sa Vie,sa Philosophie tses Ouvrages), 1886 年列日法文版:J.P.N.兰德《阿尔诺德犯窳挚怂辜捌湔苎А罚ˋrn. Geulincxund Seine Philosophie),1895 年海牙德文版。笛卡儿的一位朋友红衣主教贝律尔创建了讲坛会(Oratorium),吉比叶 夫(《论神和人的自由》De Libertate Deiet Creaturae,1630 年巴黎)也 参加了这个团体;从这个团体出现了尼古拉仿砝詹适浚?638—1715 年)。 他的主要著作有:《真理的探求》(De la Recherche de la V閞it椋?1675 年问世,德译本在 1920 年慕尼黑出版;《关于形而上学和宗教的谈话》 (Entretiens sur la Metaphysique et sur la Religion),1688 年出版。J.西蒙编辑《全集》,1871 年巴黎版。对于他的评论见 F.皮隆载于《哲学年-----------------------------------------------鉴》卷三、卷四的文章,V.德尔波《马勒伯朗士哲学》,(1924 年巴黎);H.古伊埃尔《马勒伯朗士哲学》(l926 年巴黎);G.斯蒂埃勒(1925 年); 同一作者《马勒伯朗士文献目录》1926 年,柏林);P.门尼肯(1927 年)。巴鲁赫(别涅狄克特)匪贡雠瞪?1632 年出生于阿姆斯特丹的葡萄牙犹 太教区,后来因为他的观点被开除离开了这犹太教会。他在荷兰好几个地方 过着高尚、简朴、孤寂的生活;1677 年死于海牙。他以他的独立生活而自豪, 他满足于简陋的生活需要,他靠磨镜片维持生活。他不为世人的敌视和反对 而烦恼,不为那自称为朋友的少数人对他不忠而苦痛。他过着理智的、脑力 劳动的生活,恬静淡漠,不染名利。他鄙弃人间瞬息欢乐,他求慰于知识的 清澈明净,冷静地理解人类的活动,庄严地考虑伸性的神秘。他在 1663 年发 表了一部附有具备独立见解的形而上学附录以阐述笛卡儿哲学的著作①;1670 年匿名发表了《神学政治论》(Tractatus Theologico-politicus)。在他 死后,1677 年出版的《遗著》(Opera Posthuma)中有他的主要著作《伦理 学,用几何方法加以证明》(Ethica More Geometrico Demonstrata),《政 治论文》(Tractatus Politicus),还有残篇《理智改进论》(De Intellectus Emen- datione)等书。此外,还要考虑的是他的通信集以及在十九世纪中叶 才发现的他青年时代的著作《略论神、人和人的幸福》(Tractatus[brevis] de Deoet Homine ejusque Felicitate)。关于后者参阅 Chr.西格瓦尔特(蒂 宾根,1870 年)。V.福罗亭和兰德编辑的版本(两卷集,1882—1883 年,阿 姆斯特丹;1895 年新版三卷集),后经 C.格布哈特受海德尔堡学院委托修订, 出版了《文集》(四卷集,1925 年)。O.本施、C.格布哈特等人杰出的德译 本收入《哲学文库》。此外,C.格布哈特以名为《论永恒不变的事物》一书 收入《伦 327 理学》及其它著作的德译本。格布哈特新近改编了 J.弗罗伊登 塔尔的著名作品(1899 年和 1904 年),取名为弗罗伊登塔尔和格布哈德合 著《斯宾诺莎的生平和学说》(Freudenthal-Gebhart:Spinoza,Leben und Lehre),1927 年德文版。C.格布哈特及其他人的优秀德文译本收入《哲学 文库》中。参阅 T.卡梅雷《斯宾诺莎学说》(DieLehre Sp.s),1877 年, 斯图加特德文版;F.凯尔德《斯宾诺莎》,1886 年伦敦版;K.O.曼斯玛《斯 宾诺莎及其亲友》(Spinoza en* zyn Kring ),1896 年海牙荷兰文版,1909 年柏林德文版;P.L.库舒《别涅狄克特匪贡雠瞪罚?902 年巴黎法文版;E.布鲁施文克《斯宾诺莎》,1906 年巴黎第二版;A.温泽尔《斯宾诺莎世界 观》(Die Weltanschauung Spinoz醩) 卷一,1907 年;都林和波尔科斯基 合著《年青的斯宾诺莎》(Der junge Despino-za),1910 年冬明斯特德文 版;C.斯杜谟夫《斯宾诺莎研究》(Spinozastudien),1919 年柏林大学出 版;C.N.斯达克《别涅狄克特匪贡雠瞪罚?921 年哥本哈根;B.克勒曼《斯 宾诺莎伦理学》(Die Ethik Sp.s),1922 年德文版;J.A.冈恩《巴鲁赫匪?宾诺莎》,1924 年墨尔本版。《斯宾诺莎丛书》(1922—1923 年海德尔堡德 文版)中,在《斯宾诺莎哲学简史》之后附有重要的原稿版本;卷二,C.格 布哈特著《尤里埃尔反锓哥斯塔的著作》;卷三,C. 格布哈特编《莱昂钒?布利奥》(对后者的论述见普夫拉姆《莱昂钒2祭碌陌墓勰睢罚?926 年)。要提一提的是在德国与西方两个文明民族的思想运动发展有密切关系的① 即标题为《笛卡儿哲学原理》( Renati des CartesPrincipiorum Philosophiae)的哲学著作。——译者-----------------------------------------------哲学家:乔基姆啡俑瘢?587—1657 年;《汉堡逻辑》,1683 年;参阅 G.E. 古劳尔《荣格及其时代》,1859 年在斯图加特和蒂宾根出版);耶拿数学家, 莱布尼茨和普芬多夫的老师埃哈德肺じ穸涸蠖骱浪沟耐叨兀ㄔ蠖?豪森,1651—1708 年;《心灵之药或一般原则探索之法》,1687 年阿姆斯特 丹版;关于对他的评述,见 J.维尔威延的著作,1905 年波恩版);还有塞缪 尔菲辗叶喾颍?632—1694 年;笔名塞维尔鲁斯钒⒎蒙扎邦诺;《论日耳 曼政府现状》,H.布雷斯劳译成德文,1870 年柏林版;《论自然法和国家法》, 1672 年伦敦版。参阅海恩里希贩胩乩灯婵恕独氛挝募肪硭模?莱布尼茨(1646—1716 年;参阅后面德文版第 373 页)属于这个时期, 这不仅是从时间上说,而且更多的是从他的形而上学的因素和根源来说,至 于他的其它的多得惊人的兴趣则应进而列入启蒙时代;关于这点,参阅第五 篇。因此,在这里我们主要地只考虑他有关方法论和形而上学的著作:《论 个体原则》(De principio Individui),1663 年; 《论组合术》( De ArteCombinatoria),1666 年;《极大极小新法》(Nova Methodus pro Maximiset Minimis),1684 年;《论普遍科学或计算哲学》(De Scientia UniversaliSeu Calculo Philosophico),1684 年(参阅 A.特伦登勒堡《哲学历史文集》, 卷三,第 1 页起);《论形而上学的修正》(De Prim?Philosophiae Emendatione),1694 年;《自然新系统》(Syst鑝e Nouveau de la Nature), 1695 年, 附 有 关 的 三 篇 《 说 明 》( Eclaircissements); 《 单 子 论 》 (Monadologie),1714 年;《自然的原理和神恩的原理》(Principes de la Nature et de la Gra-ce),1714 年;还有他的大部分交游广泛的通信集。 在他的哲学著作的版本中,J.E.埃德曼杰出的版本现已被 C.J.格哈特的版本 (七卷集,柏林,1875—1891 年)压过了。——普鲁士科学院的全集中迄今 (1923 年起)出版了两卷通信集。A.布肯劳和 E.卡西雷尔编订的哲学著作的 德文版本收入《哲学文库》。一部关于菜布尼茨著作评论性的目录册见字伯 威格 III12,第 304 页起。——关于莱布尼茨整个体系的评述见 L.费尔巴哈 《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分析和批判》(Darsellung,Entwicklung und Kritik der L.’schenPhilosophie),1837 年安斯巴赫德文版。A.努里索 《莱布尼茨哲学》(LaPhiloso de L.),1860 年巴黎法文版。E.迪尔曼《对 莱 布 尼 茨 单 子 论 新 的 阐 述 》 ( Eine neue Darsellung der L. ’ schen Monadenlehre),1891 年莱比锡德文版。E.温德《对莱布尼茨 1695 年以前 的单子论的分析》(Die Entwicklung der L.’schen Monadenlehre bis l695), 1886 年柏林德文版。W.沃克迈斯特《莱布尼茨的实体概念》(Der L.’schen Substanzbegriff),1899 年哈雷德文版。B.罗素《对菜布尼茨的批判阐述》 (A Critical Exposition of Leibniz),l900 年剑桥英文版。L.库图拉《莱 布尼茨的逻辑学》(La Logique de Leibniz),1901 年巴黎法文版。E.卡 西雷尔《莱布尼茨科学基础体系》(L.s System in seinen wissenschafthichen Grundlagen),1902 年马尔堡德文版。H.霍夫曼《莱布尼茨的宗教哲学》 (DieL.eReli- gonsphilosophie),1903 年德文版。A.戈尔兰德《莱布尼 茨的上帝的概念》(DerGottesbegriff beiL.),1907 年德文版。J.巴鲁兹 《莱布尼茨》,1909 年巴黎版。W.卡比兹《青年莱布尼茨的哲学》(Die Philos, desjungen L.),1909 年海德尔堡德文版。W.冯特《莱布尼茨》,1917 年。 ——B.埃德曼(《柏林科学院学报》,1917—1918 年)。H.海姆泽特《笛卡 儿和莱布尼茨的认识方法》(Die Methode der Erkenntnis bei Descartes-----------------------------------------------u.L.,1912— 1913 年)和《莱布尼茨的世界观》(L.s Wcltanschauung, 见 19J7 年《康德研究》)。C.皮亚特(巴黎,1915 年)。H.施马莱巴哈《莱 布尼茨》,1921 年。D.马恩克《菜布尼茨对于普遍性的数学和个别性的形而 上 学 的 综 合 》 ( L.sSynthese Von Universalmathematik und Individualmetaphysik)卷一,1925 年德文版。——又可参阅由 W.卡比兹所 作库诺贩严6淖邸独巢寄岽摹返摹恫挂拧罚?920 年)。关于各理论之间的体系关系和历史关系见:C.W.西格瓦尔特《论斯宾诺 莎主义与笛卡儿哲学的内在联系》( 躡er den Zusammenhang des Spinozismus mit der cartes. Philos,1816 年蒂宾根德文版)和《莱布尼茨 先定谐和论与过去哲学论断的内在联系》(Die Leibnizsche Lehre von derpr鋝tabilierten Harmonie in ihren Zusammenhang mit fr黨erenPhilosophemen,1822 年蒂宾根德文版);C.沙尔施密特《笛卡儿与斯宾诺 莎》,1850 年波恩德文版;A.富歇返每ɡ锥独巢寄岽模芽ǘ退贡雠?莎》,1863 年,巴黎法文版;E.普弗莱德雷《莱布尼茨与格林克斯》,1884 年蒂宾根德文版;E.策勒《柏林科学院学报》,1887 年,第 673 页起;F.特 尼厄斯《莱布尼茨与霍布斯》,载于《哲学月刊》1887 年第 357 页起;L.施 泰因《莱布尼茨与斯宾诺莎》,1890 年柏林德文版。法哲学的奠基人(参阅 C.V.卡尔登波恩《胡果犯窭闲闼沟南惹摺罚?1848 年;R.V.莫尔《政治学史和文献》,1855—1858 年,埃尔兰根德文版) 328 有:尼科罗仿砘盼铮?469—1527 年:《君主论》,《罗马史论》①; 参阅维拉里《马基雅维里及其时代》,三卷集,1877 年;R.费斯特《尼科罗仿?基雅维里》,1899 年斯图加特德文版);托马斯纺?480—1535 年;《乌 托邦》,1516 年);由 G.里特尔译成德文,附有 H.翁肯所作《导言》(《政 治古典作家》,卷一,1922 年)。参阅翁肯《莫尔的乌托邦》(《海德尔堡 学院学报》,1922 年)以及 H.迪茨尔《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论文集》(1920 年再版);让凡┑ぃ?530—1597 年;《共和国六书》,1577 年;还有一篇 古劳尔的《宗教性质七人对话录》 ② 的摘录,1841 年,柏林);艾伯里卡斯方?蒂里斯(1551—1611 年;《论战争法》,1588 年);约翰尼斯钒⒍梗?557 —1638 年;《政治学》,1610 年格罗宁根版;参阅 O.吉尔金《约翰尼斯纺?斯钒⒍挂约岸蕴旄橙巳ü已档牟觥罚?913 年第三版);胡果返路格 老特(1583—1645 年;《论战争法与和平法》,1645 年;参阅卢登《胡果犯?老特》,柏林,1806 年);还有 W.S.M.奈特《胡果犯窭闲闼沟纳胶椭鳌?(格老秀斯会社出版物),1925 年伦敦英文版。在新教徒中研究法哲学的除梅兰克森外,可以提一下的有 J.奥尔登多夫 (《基础原理之始创》,1539 年),Nic.亨明(《自然法》,1562 年),本肺?克勒(《法律原理》,1615 年);在天主教徒中除苏阿雷兹外还有罗布繁?位尔明(1542—1621 年;《论罗马教皇的世俗权利》)和玛丽安娜(1537—① 原文: DiscorsisullaPrima decade Tito Livio,或直译为《论述李维前十年》,系对罗马历史家李维的历史 著作的译述。——译者② 此书书名的原文为 Colloquium Heptaplomeres,博丹写于 1588 年,直到十九世纪才问世。此书记录七人 关于真正宗教性质的对话:一位自然宗教者,一位异教徒辩护士,一位犹太人,一位土耳其人,一位天主 教徒,一位路德教徒,还有一位兹温格利信徒。此书也可认为是对宗教进行比较论述的最早著作之一。— —译者-----------------------------------------------1624 年;《论王与王法》)。十七世纪自然宗教和自然道德在英国的主要代表是赫伯特贩敕彻布里 (1581—1648 年;《真理论》,l624 年;《论异教徒的宗教及其错误根源》, 1663 年。关于对他的评述见:Ch.德防酌自?873 年巴黎法文版;格特拉《赫伯特烦共祭锞羰俊罚?1897 年慕尼黑德文版)和理查德房膊迹ā堵圩匀还媛傻恼苎教帧罚?敦,1672 年)。与此同时在英国的柏拉图主义者中,或说得更确切些,在英 国的新柏拉图主义者中,有著名的拉尔夫房ǖ挛炙迹?617—1688 年;《宇 宙的理智体系》,1678 年伦敦英文版,1733 年耶拿拉丁文版)和亨利纺?(1614—1687 年;《形而上学手册》。他与笛卡儿的通信集载入笛卡儿的著 作中——库辛编辑,卷十;学院出版,卷五)。F.J.马克农编辑《哲学文集》 (1925 年纽约英文版)。还必须提一下西奥菲勒斯犯嵌退亩油新?斯犯嵌2卧?J.塔洛克《十七世纪英国理性神学和基督教哲学》(Rational The ology and Christian Philosophy in England in the17. Century), 1872 年伦敦英文版;G.V.赫特林《洛克与剑桥学派》(Lockeund die Schule von Cambridge),1892 年布赖斯高地区弗赖堡德文版。-----------------------------------------------第三十节 方法问题近代哲学开始时诸流派都共同激烈地反对“经院哲学”,但同时又有一 种共同的幼稚无知,不知道它们还是各自继承经院哲学的某种传统。此种反 抗的基本特性随之带来了这样的结果:只要在不仅仅需要感情的地方或者不 仅仅有与旧学说对立的、富于幻想的观点的地方,对新方法的思考总引起普 遍的重视。“三段论”只能在证明或反驳中陈述已经知道的东西,或只能将此已知的东西应用 于特殊事物;出于对“三段论”的这种无实效性的认识,便产生一种渴望: 探索科学研究的方法(ars inveniendi[探索技艺]),探索发现新事物的可 靠之路。1.如果利用辩术一事无成,那么,最捷近的道路,就是用相反的方法来 处理这个问题,即从特殊开始,从事实开始。维韦斯和桑切斯过去曾推荐过 这种方法,并由特勒肖和康帕内拉实践过。但是他们既不能充分信赖经验, 尔后又不知道根据事实如何正确地开始工作。在两条路线中,治根相信他能 指出科学的新途径,他以此精神建立了与亚里士多德工具论相对立的自己的 “新工具”。他承认众所周知的怀疑论论点,认为:日常知觉的确不能给正 329 确的 自然知识提供可靠的基础,为了成为可能为科学所利用的经验,日常知觉必 须首先洁化,清除掉所有在认识事物过程中偶然产生的、错误的附加物。那 些对纯经验的篡改和歪曲,培根称之为幻象(Idole),他陈述有关这些谬误 幻象的理论时,常与古代辩证法中有关的谬误结论的理论相类比 ① 。首先是“种 族幻象”(idola tri- bus),即与一般人性相联的错觉,据此我们在事物 中总猜测有秩序有目的,使自己成为衡量外在世界的尺度,盲目地保留印象 所引起的思想模式,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其次是“洞穴幻象”(idola specus),由于这些洞穴幻象,每个个人便被他的天性和生活环境禁锢于他的“洞 穴”之中②;再其次是“市场幻象”(idola fori),这类错误来自人们的互 相交往,特别是通过语言交际,由于我们执著于用词代替概念;最后是“剧 场幻象”(idola theatri),这些是我们轻信了历史上的理论而又不经判断、 人云亦云的虚妄的幻象。在这一点上,培根抓住时机猛烈攻击经院哲学的玩 词弄句(wortweisheit),攻击权威的统治,攻击以往哲学的神人同性说, 而要求亲自检验事物本身,要求不带偏见地接受现实。然而他并没有越过此 要求(前进一步];因为他的关于纯经验(mera experientia)如何才能获 取、如何才可与包围幻象的外壳分离的论述是极其贫乏的;当培根教导说, 一个人不能将自己局限于偶然的知觉而必须有条有理地着手于观察并以自己 设计和进行的实验作补充时,这也不过对此任务的一般表述,仍然缺乏在理 论上对实验本质的理解。关于归纳法,情况完全相似。培根宣称归纳法是处理事实唯一的最正确 的方法。借助于归纳法人们就有可能得到一般认识(公理),从而最后达到① 《新工具》 I. 第 39 页起。② 培根词藻华丽、想像丰富的语言以此术语(参阅《论科学的增进》, V. 第 4 章)使人们想起柏拉图著名 的洞穴喻语(《理想国》, 514);更凑巧的是,在柏拉图的文章里,洞穴所涉及的正是关于感官知识的一 般局限性。-----------------------------------------------据此解释其他现象的目的。人们的头脑在体质上的缺陷之一就是急于得出一 般的概念,因此在此活动过程中,应尽可能限制人们的头脑;要让它行进得 非常缓慢,沿着阶梯从比较一般逐渐升到最一般,它不应长翅膀,而应挂着 铅锤。他的这些规定虽然十分健康,十分有价值,但是使我们更加吃惊的是, 我们发现在培根那里,在比较详细地执行这些规定的地方用的完全是经院哲 学的观点和概念 ① 。一切对自然的认识都以了解事物的原因为目的。然而按照亚 330 里士多 德旧的格式,原因有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和目的因;诸因中唯一要考虑 的是“形式因”,因为一切发生的事物都根源于“形式”,根源于事物的“本 性”。因此,当培根的归纳法探索现象的“形式”(如探索热的形式)时, 形式在此是完全按照司各脱主义的含义作为现象的永恒本质而被理解的;而 培根本人也完全意识得到,这些“形式”只不过是柏拉图的“理念” ① 而已。 在知觉中出现的事物的形式是由更简单的“形式”及其“差异”所组成,重 要的是查明后者。为了达到此目的,我们把有关现象出现的情况尽可能多地 收集起来,列成“存在表”(tabula praseflti妫?用同样方法,把不出 现此种现象的情况收集起来,列成“缺乏表”(tabula absentia);第三步, 除此两表外,另列“等级表”(tabula graduum),在此表内此种现象出现 的变化强度与附随现象出现的变化强度两相比较。因此,用逐步排除法 (exclusio),问题就得到了解决。例如,热的形式应该存在于发现有热的 每个地方,不存在于没有热的地方;热更多的地方,热的形式所呈现的程度 更大;热更少的地方,热的形式所呈现的程度就更小 ② 。因此,培根所陈述的 归纳法决不是简单的列举法,而是一种复杂的抽象过程,此过程基于经院哲 学形式主义的形而上学假设③(参阅第二十七节,3):对新事物的预言仍然 完全扎根于旧的思想习惯。2.因此完全可以理解,培根并不是一个要想在方法上和实质上促进对自 然之研究那样的人;但这无损于他在哲学上的重要性④,此重要性在于他要求 对一原则的普遍应用,对此原则说来,他还不能为其最直接的对象(物质世 界)提出有用的或有成效的形式。他已经懂得,新科学应该脱离永无休止的 概念争论转到事物本身上来,并且懂得新科学建立在直接的知觉上,新科学 应该以此为出发点谨慎地、逐渐地过渡到更抽象的事物 ①;他同样清楚地懂 得,关于归纳法,关键问题只不过是发现现实的简单因素,根据这 331 些简① 参阅《新工具》第二卷详尽的阐述。① 参阅《增进科学论》 III.4 。② 在此,以实例证明:热的形式是运动,而且是一种正处于膨胀中的运动,并因受阻碍而分布于体内更小 部位。参阅[上书] II, 20 。③ 参阅西格瓦尔特《逻辑学》( Logik), II.?3.3 。④ 参阅西格瓦尔特 1863 年《普鲁士年鉴》,第 93 页起。① 培根学说的教育学结论主要是由阿莫斯房泼拍崴梗?l592—1671 年)总结出 来的;这些结论与人文主义 相对立;一般说来,在这方面人文主义与自然科学运动是矛 盾的。科门尼斯的《大教育学》陈述教育过程, 从具体的知觉的事物分级上升,直到更 抽象的事物;他的《万花筒》,其目的在于给学校提供有关事物教 学的感性基础;最后他 的《打开语言奥秘》,其目的在于对外语学习作这样的处理:教外语只把它当作获 取事 物知识的不可缺少的工具,参阅克瓦卡拉《德国教育纪事》, XXV( l903 年)和 XXXII 1904 年), 以及汇编中《伟大教育学家》( 1914 年)。拉蒂西( 1571—1635 年)的教育观点 也是相同的-----------------------------------------------单因素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有规律的关联,我们所感知的整个领域就 得到了解。他认为,归纳法会找到自然必须得到“解释”的“形式”。但是, 在他的宇宙论中,他并未超越坚持传统的原子论,他甚至于固步自封地反对 哥白尼学说的伟大成就;他要求他的经验原则应同样应用于人的知识。不仅 仅在正常的和不正常的生活过程中的肉体生活而且还有观念活动和意志活 动,特别还有社会政治制度——所有这些都应该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去检验 它们的运动力量(“形式”)并毫无偏见地解释它们。在培根的著作百科全 书式的《增进科学论》的评论中所宣称的人类学的和社会的自然主义包含着 多门知识的纲领性的范例②,并处处都从这样的基本目的出发:认为人和人生 的一切活动都是这样一些简单的现实因素的产物,这些简单的现实因素也同 样是外部自然界的基础。在此种人类学影响下,还显露了另一种因素。对于培根来说,了解人并 不是目的本身,了解自然也同样不是目的本身。相反地,他的整个思想都服 从于实践目的,他并以最崇高的风格来理解实践目的。所有人类知识最后的 唯一任务就是利用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来征服全世界。知识就是力量,而且是 唯一的持久的力量。因此如果说魔术利用奇异的艺技力图主宰自然,那么此 种盲目的企图在培根那里变得明朗起来,并得到这样的认识:人类之所以能 支配事物,只是由于对事物的真正本质作过理智的调查研究。人只有服从[自 然]才能统治[自然] ① 。因此,对他说来,解释自然只不过是人类理智克服自 然的手段。他为“科学革新”而写的伟大著作《伟大的复兴》(此乃 TemporiS partuS maximus [ 时代的至大产物])又附有标题《论人类的统治》(De Regno Hominis)。在这方面,在伟大事件影响下培根发出了紧扣他那个时代的千万人的心 弦的声音。由于海外的一系列发现,通过无数错误、冒险和罪行,人类终于 第一次完全占有了自己的星球;由于航海罗盘、火药、印刷术 ② 这一类的发明 创造,在很短时间内,在人类大大小小的生活中给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文明 的新时代似乎开始了。来 332 自外国的刺激抓住了人们的幻想。闻所未闻的 事件竟自得到了成功,没有一件事情不再是不可能的了。望远镜揭示了天体 的奥秘,自然的威力开始听从科学家们的呼唤。在人类理智胜利地通过自然 界的征途中,科学要作人类理智的向导。通过科学的创造发明,人类生活应 该全面改观。从培根乌托邦残稿《新大西岛》(NovaAtlantis),也从康帕 内拉的《太阳城》(Civitas Solis),我们看得出在这方面多大的希望解放 了幻想的翅膀(参阅下面第三十二节,3)。然而这位英国大法官却主张:自 然知识的任务归根结蒂是利用迄今大部分靠机缘而获得的发明使之成为自觉 运用的技艺。的确,在他的《乌托邦》里,利用对“所罗门宫”美妙的描绘 使这种思想栩栩如生。他警告自己不要认真地贯彻这种思想;但是他赋予这 种科学方法(ars inveniendi[探索技艺])的涵义使他成为纯理论科学知识 和“静观”知识的敌人。也是从这观点出发他反对亚里士多德和寺院科学的② 因此,如果我们可以把培恨所预见的一切当作完整的东西的话,我们就可能 在他那里发现今天完整的自 然科学、技术和医学了。① 《新工具》, I.129 。② 参阅 O,佩歇尔《新发现年代的历史》( Geschichte des Zeitalters der Ent-deckungen), 莱比锡 1879 年第 二版。-----------------------------------------------无效无益。在他手中,哲学面临这样的危险:从宗教目的的统治降低到受工 技利益的统治。然而此结果又一次证明了:知识的硕果只有在不追求知识的成果的地方 才能成熟。培根急于追求功利,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使自然科学成为我 们物质文明基础的精神创造物却来自高尚的思想家,他们带着毫无偏见的思 想,不热衷于改造世界,只渴望理解他们所欣羡的自然界的规律。3.培根对于创造发明的实践目的的倾注使他看不见数学的理论价值。但 是此种价值最初为人所觉察是在荒诞的思想意识中,此荒诞的思想意识仿效 毕达哥拉斯的方式以新柏拉图主义的热情洋溢歌颂宇宙的数和谐(参阅第二 十九节,5)。伟大的自然研究者们的出发点即是此种同样的对自然的美、自 然的秧序的羡慕和欣赏;但是他们学说中新颖的东西恰恰基于:他们不再以 象征性的数抽象推论去探索宇宙秩序的数学意义,他们的目的在于根据事实 去理解、去证明此种数学意义。近代的自然研究是作为经验的毕达哥拉斯主 义而开始的。这个问题早已被列奥纳多反锓芬奇 ① 看出了,——而第一次解 决这个问题的光荣应属于开普勒。他作此探索的心理动机是在哲学上确信宇 宙的数学秩序;他证实了他的信念:他用大规模的归纳法发现了行星运动的 规律。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表现出:自然科学中归纳法的真正任务在于找出这 样一种数学关系,此种数学关系同样存在于被度量所决定的现象的整个系列 中;另一方面表现出:与解决此项任务相关的科学研究的对象只可能是运动。 开普勒在宇宙中所探索的神圣的 333 算术和几何在[事物的]发生和变化 (Geschehens)的规律中找到了。伽里略从这原则出发,在方法上以更明确 的意识创建了作为运动的数学理论的力学。如将伽里略在《试金者》中所陈 述的思想与培根对自然界的解释相比较是有极大的启发性的。两个人的目的 都在分析存在于知觉中的现象元素并根据这些元素的组合去解释现象。但是 在培根的归纳法寻求“形式”的地方,伽里略的分析法却探索着最简单的、 由数学所规定的运动过程;对前者来说解释就是指出种种“性质”如何合作 形成经验结构,而后者则用综合法指出,在假定简单的运动要素的前提下数 学理论导致经验所呈现的同一结论 ① 。从这观点出发,实验又获得另一种完全 不同的意义:实验不仅是对自然界的一种敏锐的探询,而且是一种有目的的 干预,通过此种干预把事件分解为简单的形式,可以度量的对象。因此,培 根仅仅预感到的一切,在伽里略那里则利用数学原理,利用数学应用于运动, 得到对于研究自然界有用的、明确的意义;并根据这些力学原理,牛顿终于 利用万有引力假说提出解释开普勒定律的数学理论。在此,德谟克利特—柏拉图关于真正自然界知识的对象只能是量的规定 的原理的胜利,以崭新的形式固定下来了;但是这一次这个原则明显地不是 应用于存在上而是应用于自然界的流变或变化上。科学洞见达到运动的数学① 参阅关于把他当作哲学家的论述: K. 普朗特尔《慕尼黑学院学报》, 1885 年,第 1 页起; P. 杜黑姆 ( 1906—1908 年); B. 克罗齐(米兰, l909 年); J. 伯拉当(巴黎, 1909 年); L. 奥尔希克,上书第 292 页,第 252 页起。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8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