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哲学史教程

作者:文德尔班 字数:33976 更新:2023-10-08 19:53:04

-----------------------------------------------绪 论第一节 哲学名称和哲学概念赫姆论文《哲学》(Philosophie),载于埃尔希和格雨伯尔主编《百科 全书,第 24 卷第三部(Ersch und Gruber’s Encyclopadie, Ⅲ. Abth., Bd. 24)。W.文德尔班《序曲》(Praeludien,1884 年,弗赖堡因布赖斯高,德 文版),第 1 页起。[A. 瑟 斯 论 文 《哲学》,载于 《 大 英 百 科 全 书 》 ( Philosophy in Enc. Brit)][G.T.莱德《哲学入门》(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1891 年,纽约英文版。]所谓哲学,按照现在习惯的理解,是对宇宙观和人生观一般问题的科学 论述。个别哲学家,根据他们开始工作时所依据的前提以及在工作中所取得 的结论,力求把这种共有的不明确的观念改变为较确切的定义①:但有些定义 分歧太大,以至没有统一意见,甚至在这门科学的概念里的共同因素也似乎 看不见了。而且即使上述较普遍的涵义本身也是将希腊人有关哲学一司的原 始意义作了某种限制和改造的,——这种限制和改造是在西方人的理智生活 和精神生活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将以同样方式继续发展下去。1 现在我们仍可认出,φτλoσφειv 和φιλοσοφια两词在 文献中 ① 初次出现时,它们简单而不确切的涵义是“追求智慧”,而在苏格拉 底以后的文献中,特别是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学派中,“哲学”一词获得 了明确的意义,根据这个意义,“哲学”指的恰恰是德语“Wissenschaft”[科 学] ② 。按照这个涵义,一般哲学 ③ 指的是我们认识“现存”事物的井井有条的 思想工作,而个别“哲学”指的是特殊科学,在这些特殊科学里我们要研究 和认识的是现存事物的个别领域 ④ 。同“哲学”一词的上述第一种 理论意义 很早就结合在一起的是 2 第二种① 在雨伯威格-海因策《哲学史大纲》第一章第一节( Ueberweg-Heinze, GrumdrissederGeschichtederPhilosophie, I.?I.)中有详细的引证。[雨伯威格《哲学史》英译本, G. S.摩利 士译, 1871 年纽约版。]① 希罗多德Ⅰ. 30 和 50( Herodotus,希腊历史学家,纪元前约 484 至 425 年。——译者);修昔的底斯, 11.40(Thucydidcs, 雅典历史学家,纪元前约 471 至 400 年。——译者);甚至也经常出现在柏拉图作 品中,如《申辩篇》 29;《李西斯篇》 218A;《筵话篇》 202Eff.② 这个众所周知的概念比英语、法语的“ sclence”,范围广泛得多。[在英译本中,“ science”(科学)与“ scientific” (科学的)两词用于这种更广泛的意义上。“ naturalscience”(自然科学)一词则用于通常单浊用“ sciencc” (科学)一词时所指的更挟窄的意义。如能提醒初学者,哲学和科学思想是一个东西,而自然科学不是科 学的全体,可能是有好处的。]③ 见柏拉图《理想国》 480B;和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VI. 1,1026a18 。④ 见柏拉图《泰阿泰德篇》 143D 。亚里士多德将有关“存在本身”的理念(即以后所谓的形而上学)当作 “第一哲学”,以别于其他哲学,并进而区分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在一段文章(《形而上学》 I. b, 987a29)中,他将复数形式φιλοσοφ αι也用在历史上先后连续的各种不同科学体系,正如我们谈 到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的种种哲学一样。-----------------------------------------------理论意义 。希腊哲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原始的宗教意识和伦理意识便进入分 崩离析的过程中。这不仅使有关人的天职和使命问题变得愈来愈有必要作科 学的调查研究(参阅后面第一篇第二章),而且使有关正当的生活行为的教 导成为首要目标,最终成为哲学或科学的主要内容。因此,希腊化时期的哲 学便获得了基 于科学原则的主活艺术的实践意义①——智者派和苏格拉底早已为这种涵义开辟了道路。 这种变化的结果,纯理论的兴趣就过渡到特殊的“哲学”,有些特殊“哲 学”就取得了它们所研究的特殊对象的名称(或者是历史的,或者是自然科 学的),而数学和医学更加顽强地保持着它们从一开始就具有的对于一般科 学的独立性 ② 。然而哲学的名称总依附于那些科学的企图——企图从人类知识 最普遍的结论中获得指导生活的信念,此种企图最后在(新柏拉图主义所作 出的)努力中达到高峰,他们企图从这样的哲学中去创造新的宗教以代替已 经过时的旧的宗教 ③ 。最初,当古代科学遗产作为欧洲各国民族理智生活的决定力量而进入欧 洲文化时,这些关系很少变化。中世纪所称的哲学的内容和任务与近古所持 的概念完全一致 ④ 。然而,由于发现宗教在某种意义上已完成了哲学的任务, 哲学的涵义就经受着本质的变化。因为,宗教也一样,不仅提供了作为指导 个人生活规律的确定信念,而且与此相联,还提供了对整个现实总的理论观 点;由于基督教教义完全是在古代哲学的影响下创立的,因此那种理论观点 就更具有哲学性质。在这种形势下,在基督教教义绵亘不断的统治时期,留 给哲学的最多不过是一个婢女的地位,一个 科学地奠定、发展和捍卫教义 的婢女的地位。但是哲学也因此与神学在方法上对立起来;因为神学依靠神 灵的启示去宣教的东西而哲学却利用人类知识去获取、去阐述 ① 。但是这种关系不可避免的结局是,思想越不受教会的束缚,哲学就越更 独立地着手解决哲学和宗教共有的问题。哲学从阐述、捍卫教义过渡到对教 义进行批判,最后完全摆脱宗教的影响,力图从它认为它自己所具有的人类 理性和人类经验的“自然之光”的源泉里推论出自己的学说 ② 。就这样,哲学① 参阅在塞克斯都范髋镧妗斗炊允Ъ摇?XI. 169 中伊壁鸠鲁的定义:另方面参阅在塞涅卡《书信集》 89 中的定义。② 参阅下面第一篇。③ 比如普罗克洛喜欢把哲学称为神学。④ 比如,参阅 Augustine, Solil.《独白》] I. 7; conf.[《忏悔录》] V. 7; ScotusErigena, DeDiv. Pr(dest.[ 《论 神的预定说》] I. 1( Migne, 358); Anselm, Proslog.[《前论》], cap. 1( Migne, I. 227); Abelard, Introd. inTheol.[《神学概论》]. II. 3; Ray-mundusLullus,DeQuinqueSap.8 。①ThomasAquinas, SunmmaTheol.[《神学大全》] I. 32, I: COntr. Gent.[《反异教大全》]Ⅰ. 8f.Ⅱ. 1ff.; Dunsscotus, OpOx.[《牛津论著》]Ⅰ. 3, qu. 4; Duranddepourcain, InSent, Prol, qU, 8; Raymundusofsabunde, Theol, Natur. Prooem.[《自然神学导言》]②Laur. Valla, Dialect. Disp.[《反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Ⅲ. 9; B. Telesio, DeNat, Rer. Prooem[ 《论 物性》导言]; Fr. Bacon, DeAugm[ 《增进科学论》],Ⅲ. 1( WorkS, Spedding,Ⅰ. 539=Ⅲ.( 336); Taurellus, PhI7Os. Triumph.[《哲学的胜利》]Ⅰ.Ⅰ. Parase1sus, Partagr.( ed. Huser)Ⅱ. 23f.; G. Bruno, DellaCausa[ 《论原因.本原和一》], etc.Ⅳ. 107( Lagarde,Ⅰ. 272); Hobbes. DeCOrpor.[《论 形体》]Ⅰ.( Works, Molesworth, 1.2and6f.).-----------------------------------------------与神学在方法上的对立,逐渐发展到在本质上的对立;而作为“世俗哲学” ③ 的近代哲学把自己摆在与基督教教义完全对立的立场 ④ 。这种关系虽然外貌上 班驳陆离,从缠绵的依附变化到激烈的冲突,但是“哲学”的职责总仍然是 古代所规定的,即从科学的洞见中提供宇宙观和人生观的理论基础;关于这 点,宗教已不能满足这种需求,至少不能单独满足这种需求。十八世纪的哲 学象希腊哲学一样,确信它能胜任这项任务,并认为它的权利和义务是向人 们阐明事物真相,并从这种认识的高度去处理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处在这种自信状态中的哲学被 康德 震撼了。康德论证了:要在个别科学 之外或在个别科学之上对宇宙作哲学的(即形而上学的)理解是不可能的; 从而又一次限制了哲学的概念和任务;因为在这次弃权之后, 哲学作为一门 特殊科学, 其领域便缩小到只限于 理性对其自身的批判活动了 。 康德 就是 从这种理性的自我批判中获得了他的果断的灼见;这理性的自我批判必然系 统地扩展到认识以外的其他活动中去。与此相联的是 康德 ① 所谓的哲学的宇 宙的概念——哲学在生活实践方面的使命。的确,这种新的显然也是最后的哲学概念绝不是立刻就得到了普遍承认 的。情况倒是这样:十九世纪庞杂众多的哲学运动没有不重复早期的哲学形 式的,而且“形而上学需要” ② 的蓬勃发展,在一个时期,甚至带回了一种倾 向,把人类一切知识都放进哲学之中,又将哲学当作包罗万象的科学。2 鉴于“哲学”一词的涵义在时间的进程中变化多端, 从历史的比较中 要想获得哲学的普遍概念 似乎是不现实的。根据这种目的提出来的概念, 没有一个适用于所有自称为哲学的思维活动的 4 结构 ③ 。有些类型的学说,片 面强调理论的实践意义;在这样情况下,即使将哲学置于有更普遍意义的“科 学”概念之下,也是成问题的 ① 。我们更不可以规定被认作特殊科学的哲学的 对象和形式为普遍有效的。因为除开早期的,或者后来又流行的,关于哲学 是普遍的科学 ② 这种观点以外,企图限制哲学概念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开 始,自然科学问题几乎是引起哲学兴趣的唯一对象,后来很长一段时间,自 然科学问题又包括在哲学范围之内,直到现代才同哲学分离。另方面,大多 数哲学体系一直不把历史当作对象,只在较晚一些时期,在个别情况下,历 史才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并且,人们通常总在形而上学理论 ③ 中去探索哲学的核心,但我们发现,③ 德文原文为“ Weltweisheit”,或译现世哲学。指不带宗教色彩的哲理。——译者④ 对此有独特的释义:一方面,见哥德希德《全部世俗哲学的基本原理》( 1756 年莱比锡版,第 97 页起); 另方面,见《百科全书》中“哲学”条(第 25 卷,第 632 页起)。Kr. derreinenVermunft[ 《纯粹理性批判》], Ak;Ⅲ, 542f.A. schOpenhauer, WeltalsWilleundVOrsleliung[ 《世界之为意志和表象》], Bd.Ⅱ, cap. 17.③ 我们在此不必批判种种特殊概念,只要举出一些人们在企图作这种不可能之事时所表现出的分歧很大的 程式就行了。比如,只要比较一下,厄尔德曼( Erdmann)、雨伯威格( uberweg)、库诺贩严6?KunoFischer)、 策勒( Zel1er)等人的作品的导言。这些概念规定只有在哲学史利用这些概念就可产生它们所表现的效果时, 才适用;然而并不适用于哲学家本人表现出的意图。① 近古多数哲学家就是如此。② 关于沃尔夫,参阅他的《逻辑学》(第 29 节起)。③ 在马克思以前的哲学中,所谓形而上学指的是解释经验以外的问题的学说。——译者①②-----------------------------------------------形而上学理论在历史的转折点不是被推在一边,就是被宣布为完全不可能④; 并且如果有时强调了哲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实践意义是哲学真正的本质,那么 相反地,一种纯理论的观点高傲地扬弃了这样一种[卑微的]公益活动 ⑤ 。再从另一方面看,有人曾宣称,哲学同其他科学处理同一对象,但意义 不同,处理的方法也不同。可是,这种特定的形式特征也没有历史的普遍性: 如果说,只有追求历史方法是所有哲学不变的特征,那么人们不会反对这种 说法:这样公认的历史方法并不存在。然而,这绝不是这样一种情况,即: 许多哲学家把其他学科的方法,比如数学的方法或者研究自然的方法运用于 他们的科学①,而另外一些哲学家则在处理他们的问题时又毫不利用科学的方 法,把哲学活动看作类似于天才的艺术创作。3 从这些情况出发也说明了这样一种事实: 哲学对于其他科学之间没有 一种直古不变的固定关系 。在哲学表现为总体科学(Gesamtwissenschaft) 的地方,其他科学便只表现为彼此界限大致 5 分明的哲学组成部分 ② 。另一方 面,如果哲学的任务被指定为从普遍意义来理解各门特殊科学的成果,并将 它们协调融合成为综合的宇宙知识,那么其结果就会发生特别复杂的关系: 首先,哲学依赖于在特殊科学中所获得的知识现状——这种依赖性主要表现 在各个科学的卓越成就促进了哲学的发展③;其次,如果哲学参与特殊科学的 活动,就会产生相反的作用。这种互相作用是一种促进或者还是一种妨碍, 这就取决于下面这种情况:有时哲学处理包括在特殊科学中的问题时,哲学 运用它更广阔的远见和趋于统一的倾向性,为解决问题贡献出有价值的因素 ④;但在另一些时候,哲学表现为因循抄袭,在此时,如哲学得到的是与科学 相同的结论,哲学就显得无用,如哲学还希图提供与科学不同的结论,哲学 就显得危险了 ⑤ 。从上所述,进一步明确了, 哲学对于其他文化活动的关系 并不比哲学 对各门科学的关系更不密切。因为从宗教、伦理、艺术各种生活而来的概念, 从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而来的概念,与从科学研究中得出的结论一道,一股 脑儿地拥进带有形而上学倾向的哲学所欲形成的宇宙观念中来,而理性的价 值规定(Wertbestimmungen)和判断标准还更强烈地要求在那种观念中取得 地位,那种观念愈益成为哲学实践意义的基础,这种要求就愈益强烈。除人 类理智的真知灼见以外,人类的信念和理想就以这种方式也在哲学中得到表 现。如果认为这些信念和理想就因而取得科学知识的形式(这种看法往往是 错误的),那么那些信念和理想就可能从中在某些情况下受到有价值的阐明 和改造。因此,哲学对一般文化的关系不但是“受”的关系,而且还是“给” 的关系。④ 当哲学单独作为“认识科学”时尤其如此。例如,参阅 w.汉密尔顿在里德著作里的注释(Ⅱ. 808)。 在法国人中,十八世纪末、本世纪(十九世纪)初,哲学=人类悟性分析( analysedetentendementhumain)。⑤ 例如,普罗提诺。① 笛卡儿和培根就如此。② 如在黑格尔体系中就如此。③ 如天文学影响早期的希腊哲学,力学影响早期的近代哲学。④ 十九世纪的新教神学与德国哲学就处在这种关系中。⑤ 比如自然科学与谢林的自然哲学的对立。-----------------------------------------------在此,考虑一下哲学所经历的 外部形势和社会关系 的变化,不无趣味。 可以认为,从一开始,也许除了少数例外(苏格拉底),人们都在关着门的 学院里钻研科学 ① 。这些学院即使在晚一点时期,也具有宗教的清规戒律的社 团形式②;这个事实由于所有希腊司法机关都带有宗教性质,还不可能只凭这 点 6 就证实了这些学院的宗教根源。但是希腊科学直接从宗教观念中制订出 自己的内容,在好些哲学流派中宗教偶像崇拜的某些迹象准确无误地表现出 来③,这些情况说明:很可能科学社团起源于宗教结社(秘密宗教仪式),并 继续与之保持某种联系。但科学活动已经发展到完全独立时,这些联系就消 逝了,纯科学学派作为人们自由联合的组织建立起来了,在这些组织中,在 有影响的人物的指导下,人们共同分担研究、阐述、捍卫和论战等工作①,同 时在生活行为的共同理想中他们保持着道德的联系。在希腊化和罗马时期,随着更广阔的生活关系的出现,这些社团就自然 而然地解体了。我们经常碰见一些作家,特别是在罗马人中,他们以纯个人 的方式活跃于哲学界:他们既不是学派成员,也不是职业教师,如象西塞罗、 塞涅卡、马尔库斯钒吕樟簟V皇堑搅斯糯哪┢冢芍涞牧挡庞指?加紧密起来,比如新毕达哥拉斯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在罗马民族和日耳曼民族中,事情的发展同古代也没有什么不同之处。 中世纪的科学也随着基督教文明而出现。科学在修道院附属学校里占有 席位,而最早促使科学走向独立发展道路的还是带有宗教色彩的问题。在科 学中也曾一度出现过各种宗教派别的对立,如天主教多米尼克教派与弗兰西 斯教派之间的对立;甚至那些后来逐渐发展为大学的更自由的科学团体里, 最 初 也 有 宗 教 背 景 和 教 会 的 烙 印② 。 因 此 , 大 学 里 的 这 种 行 会 哲 学 (ZunftigePhilosophie)很少摆脱基督教教义的影响,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 十八世纪的新教大学,在这些新教大学的创建和发展中,教会利益和宗教利 益占有首要的地位。另一方面,在近代时期开始时取得独立的“世俗哲学”,其特点是,创 立和拥护它的完全不是学派中人物,而是世俗生活中人物。游方和尚,国家 大臣,贵族,剥夺了公民权的犹太人,有学问的外交家,独立的文学家,新 闻工作者——所有这些便是近代哲学的奠基人。因此他们的作品的外部形式 不是采取教科书或学术辩论的形式,而是采取自由的文学创作——小品文的 形式。直到十八世纪后半叶,哲学才又变成集体活动,回到大学里来定居了。① 迪耳斯《论希腊泰古哲学流派》( UberdiealtestenPhilosophenschulenderGriechen,载于纪念策勒哲学论文 集,莱比锡, 1887 年德文版),第 241 页起。②V. WilamowitZ-Mollendorf,AntigonosvonKarystos[ 《卡里斯脱斯的安提贡诺》]( Philol. stud.Ⅳ. Berlin, 1881. pp. 263ff.)。③ 众所周知,毕达哥拉斯学派提供了这方面的显著的范例;在柏拉图学园中也足够明显地表现出对阿波罗 神的崇拜的赞赏。普福来德雷( EdwundPfleiderer)最近还力求把明显孤立的赫拉克利特拉来同秘密的宗教 仪式联系起来( E.普福来德雷《爱非斯的赫拉克利特》, 1886 年,柏林德文版)。① 参阅 H, Uscner, UeberdieOrgunisationderwissenschaftlichenArbeitimAlterthum[ 《论古代科学工作组织》] ( Preuss. Jahrb., Jahrg. LIII., 1884. pp. 1ff 、), andE. Heitz, DiePhilosophenschulenAthens[ 《雅 典哲学学派》]( DeutscheRevue,1884.pp.326ff.) 。② 参阅 G. Kaufmann, GeschichlederdeutsckenUniversitaten[ 《德国大学史》], I. pp. 98ff.( Stuttg, 1888)。-----------------------------------------------此事首先发生在德国。德国大学逐渐发展起来的独立性提供了最有利的条 件,师生间相互交换富有成果的意见也对哲学发展有益 ① 。这种情况从德国蔓 延到苏格兰、英格兰、法国和意大利。总之,可以说,在十九世纪,哲学的 活动中心基本上只有在大学里才可找到 ② 。7最后,值得简略地谈一谈的是各民族在哲学发展中的作用。哲学同所有 欧洲文化的发展一样——希腊人创造了它。哲学的原始结构,由于希腊人的 创造性活动,直到今天仍然是科学的基础的基础。使用希腊语的各混杂民族 和罗马民族后来所补进古代的东西,一般说来,并没有超过希腊哲学的特殊 形式和希腊哲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只有在这实践活动转变为宗教性质时(参 阅下面第二篇第二章),我们才找到本质上崭新的东西,这本质上崭新的东 西是从调和罗马帝国各民族间的分歧而得来的。中世纪的科学文化,由于普 遍使用了拉丁语,也是国际性的。就是因为有了近代哲学,各特殊民族的特 性才开始表现出决定性的影响。当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在西班牙和葡萄牙顽固 地独立地维护其传统的时候,意大利人、德国人、英国人和法国人就发动了 首次的新科学运动:这次新科学运动在德国古典哲学时期达到了高峰。同这 四民族比较,其他民族几乎全处在波动的地位,只在更近的时期,在瑞典人 中才能看出某些独立性。第二节 哲学史在时间的进程中,哲学问题和哲学内容所呈现的性质愈复杂。 就愈会产生这样的一个问题:既然思维的产物既复杂,种类又繁多,其 间除了名称相同以外,归根结蒂似无共同之处,那么,把思维产物与历史性 的研究和阐述结合起来,还有什么意义呢?对这种不同事物的不同意见的纷坛交错,感觉到类似奇闻轶事的兴趣, 同时又被许多这类意见的奇谈怪论所激励,这也许就是从前推动“哲学史” 的主要动力,但却不可能当作真正科学的持久核心。1.然而,无论如何,清楚的是,哲学史的情况不同于其他任何科学。因 为对其他任何科学说来,在历史的进程中,研究领域的大小,研究领域同更 广泛的领域的区分,同邻近领域的界限,都在不断变化,但不管这些变化怎 样多样化,总的说来,研究领域至少是固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在这样确定 了的领域里去探寻知识发展的线索,从而把这些变化当作知识发展的自然结 果,把它们弄得明白易懂,是不会有困难的。但是对哲学说来,情况就大不相同。哲学没有这种各时期都共有的对象; 因此,哲学的“历史”就表现不出朝着这有关对象的知识不断前进和逐渐接 近。相反,突出的事实是,其他科学,在狂热的 8 开始之后,一经得到有规 律的可靠的基础之后便照例不声不响地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来——这种惯 例只有时被意外的新的开端所打断,——而对哲学说来,事实刚刚相反。在 这里,后来人可喜地发展了前人所取得的成就,这只是例外;哲学的每一伟 大体系一开始着手解决的都是新提出的问题,好象其他哲学体系几乎未曾存① 谢林在他的著作《论大学学习方法讲座》( VorlesungenuberdieMethodedesakademischenStudiums,全集第 五卷,第 223 页起)第 2 、 3 讲中,树立了科学在德国大学活动中的理想概念的光辉范例。② 提供这段论述的最好证据莫过于叔本华对于哲学与大学之间的关系的猛烈攻击。-----------------------------------------------在过一样。2.虽然如此,如果我们仍然要谈“哲学史”,那么,统一的关联(der einheitliche Zusammenhang)既不能在哲学家们所从事研究的对象中找 到,也不能在他们提出的问题中找到,只能在他们共同的成就中(in der gemeinsamen Leistung)找到,——这种成就,虽然他们工作的内容不同、 目的不同,还是适当地取得了。但是构成哲学史的意义的这种共同成果正依赖干哲学家们的工作在历史 进程中所遭到的不断变化的关系——不仅是对一般科学和特殊科学最成熟的 成果的关系,而且还是对欧洲文化其他活动的关系。无论哲学考虑的是对宇 宙的一般科学知识的蓝图,此蓝图或在一般科学的任务中获得,或在概括特 殊科学的成果中获得;无论哲学寻求的是人生的观点,此观点充分表现意志 和感情的最高价值;最后,无论是,哲学用明确的定义限制自己的范围,以 此限制将理性的自我认识当作自己的目标,——其结果总是,哲学力图把人 类理性呈现其活动的必需形式和原则自觉地表现出来,力图把这些形式和原 则从原始的知觉、感情和冲动的形式转化为概念的形式。每一种哲学,向着 某一方向,以某一种方式,在或大或小的广阔的领域里,力图将世界上和生 活中直接表现出的材料用概念明确地表达出来;就这样,在这些艰苦尝试的 历史过程中,理智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结构也就逐步地显露出来了。 哲学史是 一个发展过程,在这过程中欧洲人用科学的概念具体表现了他们对字宙 的观点和对人生的判断 。正是这些表现为“哲学”的所有理性创造物的共同成果,给予作为真正 科学的哲学史以内容,问题、理由和根据。这也是为什么哲学史知识是必需 的,不仅是对于所有的学术教育是必需的,而且对于无论何种文化也是必需 的原因。因为哲学史告诉我们,概念和形式是怎样创造出来的;我们大家在 日常生活中以及在各特殊科学中,都用这些概念和形式去思维、去判断我们 的经验世界。哲学史的起源,必须在古代伟大学派的历史作品(大多数已遗失)中, 特别是在逍遥学派的历史作品中寻找。正如我们在亚里士多德提供的例证中 所能看见的①,这些作品抱有一种批判的目的,它们辩证地检验前人所提出的 观点,从而为它们自己的观点的发展开辟道路。这种历史资料丛书计划搜集 的范围包括科学各个不同领域;除特殊科学如数学、天文学、物理学等等的 历史以外,哲学汇编 ② 也产生了。由于对独立的哲学思维的爱好和进行这种思 维的能力后来削减了,这种文献就蜕化为学术上的剪贴簿,其中混杂着哲学 家生活的轶事、个人的警句、以及有关他们的学说的杂记。根据古代传统遗产而写成的近代时期的文章还具有上述这种搜集古玩珍 品的性质。如史坦利 ③ 所著狄奥根尼防匏沟母粗破罚褂?布鲁克尔 的 作品 ④ 。只在以后,我们才在利用原始资料方面发现有批判性的判别能力( 布① 例如,在《形而上学》一书的开头。② 下面有更详尽的论述。Th. Stanley, TheHistoryOfPhilosophy[ 《哲学史》], London, 1685.J. J. Brucker, HistoriaCriticaPhilosophice[ 《批评的哲学史》], 5vols, Leips. 1742ff. InstitutionesHisoricePhilosophice[ 《哲学史概要》], Leips. 1747.③④-----------------------------------------------勒 ⑤, 费勒波 ⑥),发现对各别学说的历史意义不偏不倚的理解( 梯特曼 ⑦, 底吉让多 ⑧),还发现根据新的观点对这些理论作系统的批判( 邓尼曼 ⑨, 弗 里斯 ⑩ 和 施莱尔马歇( 11))。然而,只有通过黑格尔①,哲学史才第一次成为 独立的科学,因为他发现了这个本质问题:哲学史既不能阐述各位博学君子 的庞杂的见解,也不能阐述对同一对象的不断扩大、不断完善的精心杰作, 它只能阐述理性“范畴”连续不断地获得明确的意识并进而达到概念形式的 那种有限发展过程。可是,这有价值的真知的见被黑格尔外加的一种假说弄得模糊、破损了: 因为他相信,上述“范畴”出现在历史上的哲学体系中的年代次序,必然地 要与这些同一范畴作为“真理因素”出现在最后的哲学体系(即:按照黑格 尔的意见,是他自己的体系)的逻辑结构中的逻辑体系次序相适应。这样, 本来是正确的基本思想,在某种哲学体系的控制下,导致了哲学史的结构错 误,从而经常违背历史事实。这种错误起源于这样一种错误观念(这种观念 与黑格尔的哲学原则有逻辑的一致性)——哲学思想的历史发展只是由于, 至少基本上是由于,一种想像的必然性,由于这种必然性,一种“范畴”辩 证地推动另 10 一种“范畴”;这种错误,在十九世纪,为了有利于历史的精 确性和准确性,科学的哲学史的发展将它排除了。事实上,哲学的历史发展 是一幅与此完全不同的图案。它不是单独依靠“人类”或者甚至“宇宙精神” (weltgeist)的思维,而同样也依靠从事哲学思维的个人的思考、理智和感 情的需要、未来先知的灵感、以及倏忽的机智的闪光。3.哲学史,作为体现人类对宇宙的观点和对人生的判断的基本概念的总 和,是种种不同的单个的思维活动的产物。各种不同因素,作为这些活动的 实际动机,无论在提出问题时或在谋求获得这些问题的逻辑结论时,都必须 分辨明白。逻辑的、 内在联系的因素 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主要的哲学 问题是已经提出来了,这表现在这样一种事实——这些问题作为“存在物的 原始之谜”在思维的历史运动中重复出现,而且总是迫切要求重新获得从未J. G. Buhle, LehrbuchderGeschichtederPhilosophie[ 《哲学史教程》]. 8vols. Gottingen, 1796ff.G. G. Fulleborn, BeitragezurGeschichtederPhilosophie[ 《哲学史文集》]. 12Studien. ZuIlichau, 1791ff.D. Tiedemann, GeiStdetSpeculativenPhilosophie[ 《思辨哲学的精神》]. 7Vols. Marburg, 1791ff.DeGerando, HistoireCompareedesSystemesdePhilosophie[ 《哲学体系比较史》]. 2ded. in4vols. Paris, 1822f. w. G. Tennemann, GeSchichtederPhilosophie[ 《哲学史》].Ⅱ vols. LeipS. 1798ff. GrundrissderGeschichtederPhilosophiefurdenakadernischenUnter-richt[ 《大学课程哲学史 纲要》]. Leips. 1812.[ Eng. trans. 1833andl852].⑩J. Fr. Fries, GeschichtederPhilosophie[ 《哲学史]。 2vols. Halle, 1837ff.① 参阅《精神现象学》绪论和有关历史哲学和哲学史的讲义。全集第二卷第 62 页起,第九卷 11 页起,第 十三卷 11—134 页。米希勒( Michelet)将黑格尔的讲义编纂成《哲学史》,载入《黑格尔全集》卷十三到 卷十五, 1833—1836 年柏林德文版。[ E. S.哈尔登将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译成英文,三卷集,第一卷 1892 年在伦敦出版。]站在这个立场上的有 G. O.马尔巴哈《哲学史教程》(莱比锡德文版第二部分, 1838 页起), O.赫尔曼《实用哲学史》( 1867 年莱比锡德文版);此外, J.布朗里斯出版的《康德以后的哲 学史》(布雷斯劳, 1842 年德文版)一书的第一卷,概述了整个哲学史,也有些地方站在这个立场上。在 法国这条路线的代表是 V.库辛的《哲学史入门》( 1828 年巴黎法文版; 1872 年第七版)和《哲学通史》 ( 1884 年巴黎法文第十二版)。⑤⑥⑦⑧⑨-----------------------------------------------获得完满解决的答案。这些问题之被提出是由于意识为了哲学思考而提供的 概念材料本身的缺陷和内部矛盾 ① 。但是就是因为这个理由,这种材料包含着 客观的前提,包含着每一次对这材料作理性思考时的逻辑强制力。因为,从 这事的性质看来,这些逻辑强制力总以同样方式一再表现自己,因此在哲学 史上反复出现的不仅是哲学的主要问题,而且还有谋求解决问题的主要路 线。在所有变化中的这种不变性,从外表来看,造成这样一种印象——哲学 总是徒劳无益地兜着重复的圈子去探索永远达不到的目的,但是正是这种在 所有变化中的不变性证明了:哲学问题是人的头脑不能逃避的问题 ② 。从这 里,我们懂得了:在重复的事例中,同一逻辑必然性怎样引起一种理论产生 另一种理论。因此,哲学史的发展,在某一些时期内,只能完全由内在联系 去理解,也就是说,只能通过思想内在的必然性和“事物的逻辑”去理解。上述黑格尔的错误只在于,他把在某种范围内才有效的因素当作唯一 的,至少是主要的因素。但是,如果绝对否认“历史中的理性”,而在连续 的哲学学说中只看见个人混乱的偶然性的思想,就会犯相反的错误。正确的 倒是,哲学史总的内容只有通过这样的事实来解释——存在于事物本质中的 必然性一再表现在个人的思维中,无论这种个人思维的特殊条件有多么偶 然。就在这些关系上存在着企图把所有哲学学说按某些类型分类的尝试,存 在着企图在历史发展中建立一种有节奏的反复的尝试。在这基础上,维房?辛提出了他的四种体系的理论——理念论、感觉论、怀疑论和神秘论。同样, A.孔德提出他的三阶段论——神学的,形而上学的,实证的。A.雷诺维叶 在他的《哲学学说体系分类草案》(Esquisse d’une Classification systematique desDocirines Philosophiques,巴黎法文版,两卷集)一书 中,对于特殊的主要问题作这一次有趣的、但从各方面说来都是有教育意义 的哲学学说的分类。保尔啡饶魏腿帐砍霭媪艘槐狙=瘫尽墩苎罚何?题和学派》(Histoire de la Phi-losophie; les problemes et les ecoles, 1887 年巴黎法文版),它按照问题和学派排列哲学学说。4.但是内在联系的线在哲学史上经常被打断。特别是问题本身出现的历 史次序,差不多完全缺乏这样一种内在的逻辑必然性。相反,在此,另一种 因素突出来了,这种因素最好称为 来自文明史的因素 。因为哲学,从时代的 一般意识的观念和从社会需要获得问题,也获得解决问题的资料。各特殊科 学的重大战果和新产生的问题,宗教意识的发展,艺术的直观,社会生活和 政治生活中的革命,——所有这些都不定期地给予哲学以新的动力,并限制 哲学兴趣的方向;此兴趣时而突出这些问题,时而突出那些问题,并暂时把 另一些问题排斥在一边;所有这些也同样限制着问题和答案在历史进程中所① 更确切地说,这种缺点不可能在此更准确地阐述:这种缺点只能在认识论的体系中充分地表达出来。这 种缺点基于这样一种情况:在经验中出现的东西决不可能完全适合概念的要求。我们根据理性的内在本性, 开始是朴素地、直接地,以后通过深思熟虑,提出了这些概念的要求。这种自我矛盾(或者不符合思维规 律之处)在日常生活中,或者甚至在经验科学中都能避免,也能利用一些辅助概念来避免这种自我矛盾。 这些辅助概念虽然本身成问题,但是在一定范围内足以制作满足我们实践需要的经验村料。然而哲学问题 恰恰存在于这些辅助概念中。② 这样,康德对于“纯粹理性的二律背反”(《纯粹理性批判》,先验辩证论,第二段)的研究结论就有 可能历史地、系统地扩展。参阅 w.文德尔班《近代哲学生》Ⅱ.第 100 页起。-----------------------------------------------经受的种种变化。在这种依赖性表现得特别明显的地方,在某种条件下,我 们就发现有某种哲学体系出现,它准确地代表着特定时代对自我的正确认识 (Selbsterkenntnis);或者我们可能发现,存在于时代的一般文化中的种 种矛盾明显地在哲学体系斗争中显露出来。因此在哲学史中,除开对于对象 的基本特性有经常性的依赖性(内在联系因素)以外,起作用的还有从文化 史中或从当代的文化现状中产生的一种必然性,此必然性说明了:为 12 什么 思维结构本身的历史存在权利不是持久不变的。这种关系,又是首先由 黑格尔 比以往更明显地揭露了出来;虽然他把“相 对真理”归之于个别体系,但根据他的辩证的基本思想,此“相对真理”在 他那里同时也具有体系意义。另一方面,来自文明史的因素,在他的继承人 中, 库诺贩严6?① 阐述得最好不过。费希尔在阐述这个课题时使这因素发 挥了最出色的效用。他认为在历史发展中的哲学是人类精神逐步的自我认 识,而且他认为哲学的发展不断受制于达到自我认识的对象的发展。虽然这 适用于许多最重要的体系,但它只不过是有关的诸因素之一。来自文化史的影响限制着对哲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并在多数情况下解 释了对于理解历史发展非常重要的极端有趣的现象,即 问题的复杂性或问 题的相互交织 。因为当兴趣主要集中在某些思想路线上时,按照心理学的规 律,不可避免的,联想就会在不同思想体系间产生——而这些联想又并不是 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这样一来,原来彼此无关的问题就会互相交融起来, 使得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互相依赖。与此有关的一个异常重要而又经常重复的 例证是,在处理理论问题时,伦理的影响和美学的影响交织在一起。人们的 观点取决于他们的愿望、希望、恐惧和爱好:人们的理论判断受制于他们的 伦理判断和美学判断(Urteile durch ihre Beurteilungen),这是日常 生活中众所周知的事实——这个事实在人们的关于宇宙的观点中更广泛地反 复地表现出来,这个事实在哲学中甚至曾经提高到如此高度,以至从前人们 只不自觉地实践的东西被(康德)宣称为认识论上的先决条件。5.同时,哲学历史进程之所以形形色色,多种多样,是由于这样一种情 况:观念的发展以及一般信仰成为抽象的概念,都只有通过个别人物的思维 才能完成;而这些个别 人物, 虽然他们的思想深深地扎在该历史时期的逻辑 联系和流行观念之中,然而他们总用他们自己的个性和生活行为添上某种特 殊因素。在哲学史发展中的这种 个人因素 之所以值得如此重视是因为那些在 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的人物表现出他们是些显著的,独立的人物,他们的特 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仅对于问题的选择和综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 既在他们自己的学说中,也在他们的继承人的学说中,对于创制概念以提供 问题的解答,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历史是有个人特征的人物的王国,是本 身有价值而又不可能重演的个别事件(Einzelheiten)的王国;这个事实也 同样表现在哲学史中:在这里,伟大的人物起着深远的作用——但也不是独 一无二的促进作用。就这一点而论,亚里士多德堪称典范。很清楚,上述 问题的复杂性 之所以产生,在更大程度上,是由于各别哲KunoFischer, GeschiChtederneuerenPhilosophie[ 《近代哲学史》]Ⅰ. 1, Einieitung, I.-v.[J.P. 戈尔德 译成英文《笛卡儿和他的学派》, 1887 年纽约版].①-----------------------------------------------学家所处的主观状态,而不是由于表现于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以及诸如此类 的一般意识中的种种原因(Anlasse)。没有一种哲学体系脱离得了它的创始 人的这种品格方面的影响。因此,所有的哲学体系都是个性的创造物:在这 方面哲学与艺术作品有某种相似之处,而且也必须从创始人的品格的观点来 作如是的理解。每个哲学家的世界观的要素产生于永远不变的现实问题,也 产 13 生于旨在解决这些问题的理性;但除此之外,还产生于他的人民、他的 时代的观点和理想。然而,体系中的结构、布局、关联和评价都受限于哲学 家的出身、教育、活动、生活命运、品格和经验。因此,在这里,其他两种 因素的普遍有效性往往不见了。在这些纯属个人的创作中,美感必然代替了 永恒知识的价值,而哲学史上许多杰出人物使人印象深刻事实上完全出于他 们的“理念诗”(Begriffsdichtung)的魅力。因此,除开问题的复杂性,除开被幻想和感觉所确定足以使一般意识误 入歧途的观念以外,就各个人说来,还有类似的、但纯属个人的活动、这给 形成问题和解决问题带来更多的人为的虚假性质。我们不难认识到,哲学家 经常争辩毫无现实根据的问题,因而耗费精力徒劳无益;另一方面不难认识 到,即使关系到解决真正问题时,还不知不觉掺进了于事无益的、想用[先天 的] 概念结构解决问题的企图,这对问题的解决,非但无益,反而有碍。哲学吏奇妙的特点正在于:从这样一大堆个别扣一般的混杂物中,仍然 大体上确立了普遍有效的观察宇宙和判断人生的这样一些概念的轮廓,这轮 廓显示出这种发展的科学意义。6.国此哲学史研究要完成下列任务: (1)准确地证实 从各个哲学 家的生活环境、智力发展和学说的可靠资料中可以推导出什么东西来;(2) 从这些事实,重建出创始的发展过程,以便就每个哲学家来说,我们可能了 解他的学说哪些来自前人的学说,哪些来自时代的一般观念,哪些来自他自 己的性格和所受教育:(3)从考虑全局出发来 估 计,这样创立的、根据根 源来阐述的这些理论对于哲学史总的成果说来,具有多大价值。关于前两点,哲学史是 语文-历史的科学, 关于第三个因素,哲学史是 批判-哲学的科学 。(a)为了证实事实,哲学史必须进而对 原始资料 作细致而全面的检验。 这些原始资料因时代的不同在透彻性和完整性(Vollstandigkeit)方面也大 相径庭。研究哲学史的主要原始资料当然是 哲学家本人的著作 。对于 近代时期 说来,我们站在相当可靠的基础上。自从发明印刷术以来,历代文献已经搞 得很好很清楚,一般说来,没有出现任何困难。自文艺复兴以来,哲学家出 版的著作完全可以为今天的研究所利用。象真实性、创作的时代等等问题引 起争论的情况是很少很少的;在这里,语文方面的争议只有很少活动的余地, 而且即使有争议之处(如关于一部分康德著作的不同版本就是这种情况), 涉及到的也只是次要的、归根结蒂是无关紧要的问题。在这里,我们也相当 确信资料的完整性。抓不住重点,或者期待在下次版本中去找重点,这几乎 是难以 14 设想的。如果说,过去数十年强烈的语文兴趣给我们带来了斯宾诺 莎、莱布尼茨、康德、梅因返梅比朗等人的新的资料,那么其哲学效果, 比起我们已经知道的价值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最多涉及到的不过是对我们-----------------------------------------------知识的补充而已,而且今后它的范围也不过如此。在此我们特别感觉到的是 信件中出现的偶尔词句的重要性,因为它们适合于更好他说明哲学历史发展 中的个人因素。关于 中世纪 哲学的原始资料的情况就没有那样有利了。有一部分(当然 是一小部分),还只是手稿。 维房庑?和他的学派在出版原著方面作出了可 贵的贡献。一般说来,我们可以相信,对于这个时期我们也掌握了资料,虽 有脱节之处,但总的说来还能满足我们的要求。另方面,我们关于中世纪阿 拉伯和犹太哲学的知识,以及这些哲学体系对于西方思想的发展的影响,在 细节方面,仍然是很成问题的;这也许就是我们在研究哲学史原始资料时最 感苦恼的脱节之处。情况更槽的是关于 古代哲学 的直接原始资料。当然,我们还保存有最重 要的原始著作: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最主要的著作,虽然连这一部分在形式 上也往往值得怀疑。除此之外,我们只有后期作品,如西塞罗、塞涅卡、布 鲁塔克以及古代基督教教父们和新柏拉图主义者的作品。绝大部分古代哲学 著作已经遗失了。我们得不到那些著作,而只得到那些著作的片断也感到满 足了,这些片断是在现存作家的作品中随意叙述时偶然地为我们保留下来 的;在这里,在形式上也往往是成问题的 ① 。如果说,我们在获取古代哲学发展的观念上还是取得了成就,比中世纪 哲学的观念更加明确,表现出的图案连细节也是准确的,而且得到了科学的 保证,那么,这不仅是由于语文学家和哲学家在处理他们的资料时付出了不 屈不挠的辛勤劳动,而且也由于这样一种情况:除哲学家原始作品的遗稿外, 作为 第二手资料, 还保存着古代历史记载的遗稿。当然,其中最好的也已丧 失:即逍遥学派和斯多葛学派在纪元前第四世纪末和第三世纪所搜集的学术 性文集中的那些历史著作。这些遗稿,尔后经过许多人的手始保留在罗马时 期搜集的残存的汇编中,如在以布鲁塔克之名出版的《哲学箴言集》 ① 中,在 塞克斯都范髋镧?② 的著作中,在阿塔纳斯的《宴会谈客》 ③ 中,在狄奥根 尼防匏沟闹鳌睹苎孕新肌罚ㄊ恚?④ 中,在古代基督教著作家文集 中,还有晚期的评注者的注释中,如亚历山大钒⒏ヅ档咨埂⑻孛姿剐藓?西姆普里西斯。赫,迪耳斯在《希腊哲人拾遗》(Doxographi Graci, 1879 年柏林版)一书中对这些古代哲学的第二手材料作出了卓越的、透彻的处理。在原始资料象整个古代哲学领域这样令人怀疑的地方,就必须作批判的 审查,并结合着检验内在关联和创始根源。因为对资料传递本身有怀疑之处, 我们只有联系理性,联系与心理经验相符合之处来考虑,才能得出结论。在 这种情况下,哲学史和所有历史一样,在奠定了有原始资料保证的活动基地① 在个别哲学家的关照下,特殊作家的残简单被人提到了。希望这些集子能象乌森勒的《伊壁鸠鲁》 ( Usener’sEpicurea)那样优秀,就好了。关于前苏格拉底的残篇, w. F. A.姆拉赫出版了一部详尽的集 子,但这个集子已不适用于目前的研究情况了( FragmentaPhilosophorumGracorum)。① 布鲁塔克《道德学》,杜布勒尔编订,巴黎 1841 年版( Moralia, ed. Dubner, Paris1841);迪耳斯《希 腊哲人拾遗》第 272 页起;[布鲁塔克《道德学、杂记,论文》( plutarch'sMorals, Miscellanies. andEssays), 古德温编辑, 1870 年波士顿英文版;博恩文库中也有英译本]。② 贝克编辑,柏林, 1847 年。③G.凯伯尔编辑,莱比锡, 1888—1890 年。该书描写一次宴会的长篇议论。——译者④ 科贝特编辑,巴黎, 1850 年。-----------------------------------------------15 之后,其任务就是进而在那些与传统不再有直接明确联系的领域里确定其 地位。十九世纪的哲学史研究可以自豪地说,它已完成了这种任务。促成此 事的有施莱尔马歇和 H.里特的辛勤劳动——里特的《哲学史》(Geschichte derPhilosophie,十二卷集,1829 一 1853 年,汉堡德文版)现在确已陈旧 了,——对古代哲学而言,有布兰迪斯和策勒,对现代哲学而言有厄尔德曼 和库诺贩严6T谥诙嗤暾恼苎分鲋校谡庑┓矫孀羁煽康哪?J. E. 厄 尔 德 曼 的 《 哲 学 史 纲 》( Grundriss der Geschichte der Philosophie,两卷集, 1878 年柏林德文第三版)[英文版厄尔德曼《哲学 史》,霍夫译, 1890 年伦敦、纽约版]。一份详尽完整、排列整齐的整个哲学史最好的文献目录,可在下书中找 到,即:雨伯威格的《哲学史概论》(Grundriss der Geschichte der PhilOsophie 四卷集, 1894—1898 年柏林第八版,由海因茨编辑)。[英译 本由 G.S.莫里斯根据第四版译出,题为雨伯威格《哲学史》, 1871 年纽 约版、增加了一些内容,但当然没有提出最近作品的文献目录。] 在一般文 献 中 还 可 提 到 的 有 R . 奥 伊 肯 的 《 伟 大 思 想 家 的 人 生 观 》 ( Die Lebensanschauungen der grossen Den-ker,1890 年莱比锡德文版)。(b)与我们上面提出的作为决定思想运动的三个因素相对应,我们阐述 哲学史中的事实时,或用内在联系(逻辑),或根据文化史,或用心理学。 应用在具体事例上,这三种阐述的方式,必须应用哪一种,这全凭有关资料 传递的情况而定。只把其中之一当作唯一处理原则,是不正确的。对于在整 个哲学史中,只注意为某一特定的哲学体系而作准备的那些哲学家来说,内 在联系的阐述方法占绝对优势;黑格尔和他的门徒就是如此(见上):从赫 尔巴特的观点看来, Chr.A.梯诺的《简明哲学内在发展史》(Kurze pragmatische Ges- chichte der PhilOsophie,两部分; 1876—1880 年科登德文版)也是如此。库诺贩严6?w.文德尔班,在他们阐述近代 哲学时,强调了考虑文化史和个别科学问题的重要性。只对连续性的历史人物作传记式的处理是很不适宜于科学地阐述哲学史 的。这种处理方式在最近时期表现在 G.H.路易士的《从泰勒斯到现代的哲 学史》(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from Thales to the Prescnt Day,两 16 卷集, 1871 年伦敦英文版)一书中,这是一本缺乏历史修养的 书,同时又是一篇只有孔德 实证主义 精神的派性著作。法国历史学家(达米 让,费拉茨)的著作倾向于采用独立的小品文的方式处理个别哲学家,但也 还看得出整个历史发展过程 ① 。(C)最困难的任务是建立一些原则,据此对个别学说作出批判性的哲学 评价。哲学史,象所有历史一样,是一门批判的科学。它的职责不只是记录 和阐述,而且还是,当我们认识和理解历史发展过程时,我们要估计什么可 算作历史发展中的进步和成果。没有这种批判观点,就没有历史。一个历史 学家是否成熟,其根据就在于他是否明确这种批判观点;因为如果不是这样, 在选材和描述细节时他就只能按本能从事而无明确的标准 ② 。当然,大家了解,批判的标准不应是历史学家个人的理论,甚至也不是A.韦伯《哲学史》( HistoryofPhilosophy)可作为一本好教科书而被推荐( 1891 年,巴黎,法文第五版)。 [1896 年梯利译,纽约英文版。]② 这适用于历史的每个领域,适用于政治史、文学史,也适用于哲学史。①-----------------------------------------------他的哲学信念:如若应用了个人的这样一种标准,至少就会使据此标准而应 用的批判失去科学普遍性的价值。有这么一种人,他执述不悟坚信自己掌握 了唯一的哲学真理,或者他来到哲学领域却早沾染了特殊科学的习气,在他 那特殊科学领域里,在得到一种可靠的结论之后,要来评价导致这种结论的 种种试验,无疑是一件很简单的事①,——对这样一种人,就可能很容易将他 所碰到的一切形式放在他自己体系的框框里。但是还有另外一种人,他用一 种开明的历史远见静观历史上的思想著作,由于尊敬别人而克制自己,不去 责怪哲学界杰出之士对于“后起之秀”的才智茫然无知 ② 。同这种宣判式的肤浅方法相反,科学的哲学史一定要立足于 内在批判 的 观点上,其原则有两个: 形式逻辑的一贯性和理智的丰硕成果 。每个哲学家都习惯于自己一整套观念;他的思维总脱离不了这些观念, 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总受到心理必然性的限制。批判的研究必须确定,他有 多大可能让他思维的各不相同要素相互协调。实际上,矛盾差不多决不可能 出现在同一事物明显地被肯定又明显地被否定的这样直接的形式之中,而总 出现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出的各种主张,只有凭借逻辑的推论,才会导致直 接的矛盾和真正的不可调和的结论。揭示这些差异就是形式批判;它往往与 着眼于历史关系的阐述相符合,因为这种形式批判是在历史本身中由有关哲 学家的继承人完成的,从而这种形式批判确定了继承人所要研究的问题。但是只有这种观点是不够的。这种纯形式的观点,毫无例外地可以应用 于一个哲学家所有经过检验的观点,但它不能提供一个准则来判断一种学说 的哲学意义真正地基于什么。因为情况往往是这样:哲学恰好就是用这些概 17 念去进行活动,而这些概念本身决不可认为是完美无缺或者毫无矛盾的; 同时还有一大堆无庸反对的个别信念,在我们作历史性的考察时留在角落 里,无人注意。在哲学史中,大错误比小真理更有份量。首先,决定性的问题是:什么东西对人类宇宙概念的发展和人生判断的 概念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哲学史中,我们研究的对象是这样一些思想结 构:这些思想结构作为认识形式和判断规范坚持不变、充满活力,开在这些 思想结构中人类理性永恒的内部结构就清楚地被认识出来了。因此,这就是标准。只有根据这个标准我们才能决定在哲学家的学说中 (通常涉及到许多不同事物)哪些须得认为是真正的哲学,而哪些又该排除 于哲学史之外。研究原始资料当然就有责任仔细地、完整地搜集所有哲学家 的学说,有责任提供解释学说起源的所有资料:无论从逻辑内容方面说,或 者从文化史方面说,或者从心理基础方面说。其所以如此辛勤工作,其目的 只是:与哲学无关的东西最终可能如实地被识别出来,犹如沉重的压舱物被 抛之船外。① 作为例证,我们可以指出,一部优秀作品《力学原理史》( GeschichtederPrin-zipienderMechanik) 的有功 绩的作者欧根范帕衷谒摹墩苎惺贰罚?KritischeGeschichtederPhilosophie, 1894 年柏林德文第四版) 一书中发挥了纯属空想的片面见解。有类似情况的是, A.施提克的《哲学生教科书》( LehrbuchderGeschichtederPhilosophie,两卷集, 1889 年美因茨德文第三版)用典型的方式提出的坦率的批 评。② 在一段时期,在德国有一种风气,从“当前的成就”出发,嘲弄、侮辱、鄙视希腊和德国的伟大人物; 对这种幼稚的骄矜,我们无论怎样反对都不会过分。这主要是一种无知的骄傲,此种无知丝毫没有觉察到: 它最后只靠咒骂和鄙视人的思想过活,但幸亏这种胡作非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无可否认,写一本教科书一定要从根本上利用上述观点选择题材,处理 题材:教科书不是提出研究本身,而是把研究的成果集中起来。第三节 哲学和哲学史的划分在此提出一种系统的哲学分类不可能是我们的目的,因为这决不可能在 历史上获得普遍的有效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在确定哲学的概念、任务、 对象时,流行着的分歧,也牵连到分类的改变,这种牵连是非常必需、非常 明显的,无须特别解释。最古老的哲学根本没有分类。在近古流行的分类是 将哲学分成逻辑学、物理学和伦理学。在中世纪,更多的在近代,头两门学 科通常合称理论哲学,以别于实践哲学。自庚德以来,一种新的三分法,将 哲学分为逻辑、伦理和美学,开始风行起来了。但是这些不同的分类法过分 地依赖于哲学本身的实际发展情况,不值得我们在此详细叙述。另方面,值得引荐的是,在作历史的阐述前,便对形成哲学对象的那些 问题的整个范围至少作一次简略的全面检阅,不管研究那些问题的广度如何 不同,也不管那些问题具有多大价值,——这样一种全面检阅,从系统的观 点看,不能要求完全正确,确定这种全面检阅只是为了明确初步的方向。1.理论问题 。是指那些一部分属于对现实世界的认识问题,一部分属 于对认知过程本身的研究问题。处理第一类时要区别现实世界整体的一般问 题与现实世界所属各个领域的问题。前者,即解释宇宙的最高原则和根据这 些原则对宇宙的总的观察,便形成 形而上学 问题,亚里士多德称为第一科学 即基础科学,现在通称形而上学(metaphysics)是因为在亚里士多德的古代 文集中,它的位置放在“物理学之后”(“after physics”)。由于亚里 士多德的关于宇宙的一神论观点,他也称这知识分支为神学。后来的作家也 把理性神学或自然神学当作形而上学的分支。现实世界的特殊领域是 自然界 和历史。在 自然界 领域里,必须区分外部 自然界和内部自然界。由外部自然界所呈现的知识问题称为 宇宙论 的问题, 或者特称 自然哲学 问题,或者叫作 物理学 问题。对内部自然界,即对意识, 意识状态和意识活动的研究是 心理学 的任务。对历史作哲学的思考,如只限 于研究那些主宰各民族的历史生活的规律,则仍属于理论哲学的范围;然而, 因为历史是人类有目的的活动领域,所以,如果历史哲学处理的是被作为整 体看待的历史的发展目的以及如何实现这种目的,那么历史哲学问题就属于 实践问题的范畴了。对知识本身的研究称作逻辑(就此词的广义而言),有时也称作 认识论 (noetic)。如果我们研究的是知识如何产生的问题,这种 心理-发生学 的 思考就属于 心理学 的范围。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建立据以估阶我们的观念 关于真理价值的规范或标准,我们便称这些规范和标准为 逻辑 律,并将对此 等逻辑律的研究命名为狭义的 逻辑 。对逻辑律的应用便产生 方法论, 此方法 论又发展了按照知识的不同目的而系统地安排科学活动的法规。最后,产生 有关人类认知能力的范围和极限的问题,以及产生有关认知能力对被认知的 现实的关系问题,便形成了 认识论 的对象。西伯克《心理学史》(Geschichte der psychologie,第一卷共两部分, 1880—1884 年哥达德文版),此书不完全,只叙及经院哲学时期。-----------------------------------------------普朗特《西方逻辑史》(Geschlchte der Logik im Abendlande, 四卷集,1855—1870 年,莱比锡德文版),仅至文艺复兴时期。哈 姆 斯 《 哲 学 史 中 的 哲 学 》 ( Die Philosophie in ihrer Geschichte):L.“心理学”;Ⅱ“逻辑学”(1877 年和 1881 年柏林德文 版)。[R.亚当森《心理学史》(The Histony of psychology,准备出版)。]2. 实 践 问题一般是指在研究被目的所决定的人类活动时所产生的问 题。在这里,也可能是处理心理-发生学问题,这就属于心理学的部门。另一 方面,从伦理规范和伦理标准的观点来考虑人类活动的科学便是 伦理学 或 道 德哲学 。所谓狭义的 道德, 通常理解为对道德戒律的提出和奠定。然而,因 为所有道德行为都与社会有关,因此附属于道德学或伦理学的,还有狭义的 社会哲学( 社会学,这个不贴切的名词,可能永久代表了它)与 法律哲学 或权利哲学 。就人类社会的理想构成历史的基本意义这一点而论, 历史 哲 学,正如上述,也属这个范畴。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与艺术、宗教有关的问题也属于实践问题。自上 世纪末以来,引进了 美学 这一名称,指的是对美和艺术的性质作哲学的研 究。如果说,哲学把宗教生活作为对象,其用意不是打算提供一种神性的科 学,而是研究关于人类的宗教活动,那么我们称这种学科为 宗教哲学 。施莱尔马歇的《伦理学批判纲要》(Grundlinien einer Kritik der bisheri- gen Sittenlehre,全集Ⅲ,卷一, 1834 年柏林德文版)。L.v.亨 宁 《 伦 理 学 历 史 发 展 原 理 》 ( Die Principien der Ethik in historischer Entwicklung,1825 年柏林德文版)。 Fr.v 劳麦,《关于 国家、法律、政治的概念的历史发展》(Die geschichtliche Entwicklung der Begriffe Von Staat,Recht und Politik,1861 年莱比锡德文第三版)。 E.福伊莱因的《伦理学主要历史发展形式》(Die Philos. Sittenlehre in ihrengeschichtlichen Hauptformen,两卷集, 1857—1859 年蒂宾 根德文版)。P. 热 奈《伦理哲学和政治哲学史》( Histoire de la Philosophie morale et Politique,1858 年巴黎法文版)。w.惠韦尔 《道德科学史》(History of Mora1 Science,1863 年爱丁堡英文版)。H.西 奇威克《伦理学方法论》第 4 版(The Methodsof Ethics, 1890 年伦敦、 纽约英文版)。[西奇威克《伦理学史纲》(Outlines ofthe History of Ethics, 1892 年伦敦、纽约英文版)。J.马蒂诺《伦理理论类型》(Types of EthicaI Theory,1886 年牛津、纽约英文第二版)。] Th. 齐格勒, 《伦理学史》(Geschichte der Ethik,两卷集,第三卷未出版, 1881 —1886 年施特拉斯堡德文版)。K.昆斯特林《伦理学史》(Geschichie der Ethik,只有开头第一卷, 1887 年蒂宾根德文版)。[J.博纳《哲学与经 济 学 的 历 史 关 系 》 ( Philo- sophy and Economics in Their HistOricaI Relations, 1893 年伦敦、纽约英文版)。D.G.利奇《政治 哲学史》(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Philosophy,待出版)。]R.齐默尔曼《美学史》(Geschichte der Aeslhctik, 1858 年维 也纳德文版)。M.沙斯莱《美学批判史》(Kritische Geschichte des Aesthetik, 1871 年柏林德文版)。[ B .博赞克特《美学史》(The History-----------------------------------------------of Aesthetics, 1892 年伦敦、纽约英文版)。w.奈特《美的哲学》(The Philosophy of the Beautiful,一部史纲, 1891 年爱丁堡、纽约英文版)。 盖勒和斯科特合著《美学文献手册》(A Guide to the Literatune of Aesthetics,加刊福尼亚大学)和《文学评论资料与方法引论》(introd. to the Methods and Materials of LiteraryCriticism, 1899 年波士顿 版)有书目提要。]J.伯杰《宗教哲学史》(Geschichte der Religionsphilosophie, 1800 年柏林德文版)。[皮吉尔《基督宗教哲学史》 (HistOry of the Christian Philose-phy of Religion,卷一,1887 年爱丁堡、纽约英文版)。 O 普福来德雷《宗教哲学》(The PhilOsophy of Religion,门哲生译, 1887 年伦敦英文版)。马蒂诺《宗教研究》(A Study of Religion,两卷集, 1888 年)和《宗教中权威的所在》(Seat of Authorityin Religion, 1890 年)。J.凯尔德《宗教哲学概论》(introd.to the Philos.of Religion, 1880 年)。E.凯尔德《宗教的进化》(Evolutionof Religion,两卷集, 伦敦、纽约 1893 年英文版)。]哲学史的划分 通常总和流行的政治史的划分连在一起,因此区分为三个 重要时期—— 古代哲学,中世纪哲学和近代哲学 。但 20 是哲学史这样分段 也许不如政治史那样有利。一方面按照发展的性质一定还可以找到其它一样 重要的分段法;另一方面,中世纪和近代时期之间的过渡时期需要移动两头 的分点。其结果,整个哲学史就要按照下述划分方案处理;用这种方法阐述,就 会解释得更准确,证明得更详尽:(1)希腊哲学: 从开始有科学思想起到亚里士多德之死,——纪元前 约 600 年到纪元前 322 年。(2)希腊化-罗马哲学: 从亚里士多德之死到新柏拉图主义的消亡, ——从纪元前 322 年到纪元后 500 年。(3)中世纪哲学: 从奥古斯丁到库萨的尼古拉,——从第五世纪到第 十五世纪。(4)文艺复兴时期哲学: 从第十五世纪到十七世纪。 (5)启蒙时期哲学: 从洛克到莱辛之死,——1689——1781 年。 (6)德国哲学: 从康德到黑格尔和赫尔巴特,——1781—1820 年。 (7)十九世纪哲学。-----------------------------------------------作者第二版序我的《哲学史教程》一书发行数量很大,但在两年多前就已销售完了, 与此同时,还出了英文、俄文译本,进一步扩大了这版本的利用。这不禁使 我认为我对这个学科的新的处理填补了实际存在的空白,还认为我所引荐的 纲领式的批判方法原则上得到了赞许。因此,在准备出此书的新版本时,我 就让此书的主要轮廓原封不动,同时更加审慎地修改明显需要修改的地方和 满足某些特殊的要求。在修改方面,对某些特殊问题我作出改正、压缩和补充,这些都是力求 反映目前研究现状的教科书所必不可少的,并在书中利用了自第一版出版以 来出现过的文献。由于材料的大量压缩,文章有时难于领会了:我在许多地 方有意把一些长句打散,间或还省略了次要的东西,以使丈笔更加流畅,易 懂。此书的读者曾表示希望我更加广泛地注意哲学家的品格和私人关系。在 第一版的序言中我已认识到这种要求是正确的,但由于我这本书的特殊计划 和必要的范围的限制,因而没能满足这种要求。这次,在我工作的可能范围 内,我尽量满足了这种要求,简明扼要地刻画了最主要的思想家。此外,还认真考虑了对十九世纪哲学家作更详尽的处理的愿望。原来这 个课题只占很少篇幅,现在扩大到原来的三倍。我希望,虽然难免不挂一漏 万,但仍有可能对哲学的发展作从古到今相当全面的鸟瞰,这也是对一部思 想史不得不提出的要求。最后,我重订了主题索引;我希望,孜这个联系正文而扩大了的主题索 引可以起到一本哲学史词典的作用;这是我这部书的第二个显著特点,一部 系统的、批判的类型的参考书的特点。由于所有这些扩充,这部书的篇幅大大地增加了。在此,我向我尊敬的 出版家,希伯克博士,表示我最衷心的感激,感激他为使这些重要的修改成 为可能而作出的热忱的响应。威廉肺牡露?于施特拉斯堡 1900 年 9 月-----------------------------------------------作者序这本书的开头篇章在两年前就发表了。经过多次令人不快的延误和干扰 之后,此书终于完成,与读者见面了。读者不可将此书和纲要之类混淆起来。纲要之类的书有时很可能就是从 一般哲学史的讲稿中整理出来的。我现在献给读者的是一部严肃的教科书。 在这本书里,我打算全面而精炼地描述欧洲哲学种种观念的演变,其目的在 于表明:我们现在对宇宙和人生作科学的理解和判断所依据的原理原则,在 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什么动机,为人们所领悟并发展起来。这个目的决定了这本书的整个形式。据此,我们研究的文史依据和传记、 文献资料都必然地限制在最小范围,选材也只限于能为进一步钻研的读者获 得最丰富的原始资料而开辟道路。哲学家本人的论述,也只有在那些论述能 提供在思想上有持久价值的论证或基本原理时,才扼要地加以引证。除此之 外,作者为了支持某一种与众不同的见解,也偶尔引用了原著一些段落。选 材总着眼于个别思想家所提出的既新颖而又富有成果的东西;而对于那些纯 属于个人的思想倾向,虽然作为学术研究确有可取之处,但不能引起哲学兴 味者,最多也不过略略提及而已。正如甚至连这种阐述的外部形式也表明的那样,着重点就放在从哲学的 观点看最有份量的东西的发展上,即放在问题和概念的历史上。我的主要目 的就是将这发展理解为连贯的、相互关联的整体。我们关于宇宙和人生的理 论产生于各种思想路线,而这些思想路线在历史上的相互交织便是我研究的 特定的对象。我确信这个问题要得到解决不能靠先天的逻辑结构,而只能靠 对事实作全面的,毫无偏见的调查研究。如果说,在此书的阐述中,看起来 古代部分占去了全书相当大的篇幅,这是基于这种信念:如对人类理智的现 实作历史性的了解,那么,用希腊精神从自然界和人生的具体现实中所获得 的种种概念来陶冶锻炼,就要比自此以后所有人们思考过的东西更为重要— —康德哲学除外。任务这样确定了,就必须割爱:关于这点,没有人比我更为难过了。对 哲学的历史发展作纯粹主题的处理,就不容许对哲学家的品格作同他们的真 实价值相称的深刻描述。这只有当在概念的结合和转化过程中他们的品格可 以作为原因因素而起积极作用时才可能触及。为了有利于更好地深入洞察心 灵发展过程内在联系的必然性,在此不得不牺牲推动哲学发展的伟大人物的 个人风格中的艺术魅力,不得不牺牲赋予学术讲演以及赋予哲学史更广泛的 阐述的特殊技巧的艺术魅力。最后,我想在此向我的同事,汉森博士,表达我由衷的感激;池不仅为 我提供了部分论据,而且还编了主题索引,因而从本质上提高了本书的效用。威廉肺牡露?于施特拉斯堡,1891 年 11 月-----------------------------------------------出版说明本书作者威廉肺牡露啵╓ilhelm Windelband,1848—1915)是德国 著名新康德主义哲学家,1848 年生于波茨坦,曾于耶拿、柏林和戈丁根等大 学学习,受教于费希尔和洛采,后历任苏黎世、弗赖堡,施特拉斯堡和海德 尔堡大学教授,是新康德主义弗赖堡学派的创始人。除本书外,其主要著作 还有:《序曲》(1884)、《哲学概论》(1914)等。《哲学史教程》是文德尔班的一部颇有影响的哲学史著作。这部著作用 新康德主义观点系统地阐述了以往的哲学体系及其发展史,特别是哲学问题 和哲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史,对于研究西方哲学史以及文德尔班本人的哲学 思想,很有参考价值。此书 1892 年初版,原版为德文;1948 年由海因茨泛D啡匦薅?第十四版。1893 年由詹姆斯稨.塔夫茨译成英文;英译本于 1901 年出第二 版。中译本据德文第十四版译出,并据英文第二版作了校订,分上、下两卷 出版。-----------------------------------------------哲学史教程-----------------------------------------------第一篇 希腊哲学布兰迪斯《希腊罗马哲学史手册》(Handbuch der Geschichte der griechisch- r 鰉ischen Philosophie,六卷集,三部分,1835—1866 年柏 林德文版)。布兰迪斯 《 古 希 腊 哲 学 发 展 史 及 其 对 罗 马 帝 国 的 影 响 》 (Geschichte der Entwi- ckelungen der griechischen Philosophie und ihrer Nachwirkungen imr鰉ischen Reiche.两部分,1862—1866 年,柏 林德文版)。策勒《古希腊哲学》(Die Philosophie der Griechen,五卷集,三 部分,第一卷第五版,二卷第四版,三至五卷第三版, 1879—1893 年莱比 锡德文版)。[除宗教结束时期那部分外,阿勒尼和莱切尔主译,伦敦、纽约 朗曼公司英文版,共六册:《前苏格拉底哲学》(两卷),《苏格拉底和苏 格拉底学派》(两卷),《柏拉图及早期学园》,《亚里士多德及早期逍遥 学派》(两卷),《斯多葛派、伊壁鸠鲁学派与怀疑派》,《折衷主义史》。]A. 施 威 格 尔 《古希腊哲学史》 ( Geschichte der griechischen Philosophie,K.昆斯特林编, 1882 年弗赖堡德文第三版)。L . 施 特 来 模 柏 尔 《 古 希 腊 哲 学 史 》 ( Die Geschichte der griechischen Philoso- phie,两部分 1854—1861 年莱比锡德文版)。W.文德尔班《古代哲学史》(Geschichte der alten Philosophie, 1894 年,慕尼黑德文第二版)。[库什曼译,1899 年,纽约英文版。] 里特 和普勒尔合著《古希腊罗马哲学史》(Historia philosophi?gr鎐o- roman?(Gr鎐妫憾喽?1898 年哥达第八版)。一部优秀的最重要的原 始资料集。[A.W.本《希腊哲学家》(The Greek Philosophers,两卷集, 1883 年伦敦英文版)。《希腊哲学》(The Philosophy of Greece, 1898 年伦 敦英文版)。]冈佩茨《希腊思想家》(Griechische Denker, 1892 年维也纳德文 版)。[马格鲁斯译,1900 年,伦敦、纽约英文版。]如果我们把科学理解为理智为其自身而系统地追求的那种独立的、自觉 的认识活动,那么就在希腊人中,就在纪元前第六世纪的希腊人中,我们第 一次找到了这样的科学,——除了在东方民族中,特别是在中国人和印度人 ① 中最近才揭露出来的某些迹象以外。在上古伟大的各文明民族中,实际上, 既不缺乏对各门学科的丰富知识,也不缺乏关于宇宙的一般观点;但是由于 前者的获得与实际需要有关,后者又产生于神话式的幻想,因此它们总是一 部分受日常需要的限制,一部分受宗教诗的控制;并且对于它们丰富的、独 立的发展说来,由于受到东方精神的特殊束缚,其结果自然缺乏个人创造性 的活动。在希腊人中也存在同样情况,直至上述时间(纪元前六世纪左右),情 况才发生了变化。到那时,国民生活的蓬勃发展解放了这个在各民族中最富① 即使退一步承认,在中国人中,早期的道德哲学就超出了道德说教,特别是在印度,早期逻辑就不只是 偶尔考虑科学地形成概念(关于这点我们在此不作评定),但是这些都远离了自成完整体系的欧洲哲学的 路线,因而一本教科书无须着手讨论。文献集中于雨伯威格(Ⅰ.第六节)。-----------------------------------------------有天才的民族的精神力量。其结果,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经过激烈的党派 斗争,往往带来个人意见、个人判断的独立性,往往发挥着个性的作用。民 主政治制度的发展事实上比起日益增长的商业财富所带来的生活上的讲究和 精神上的享受更得人心。个人主义的恣意发展愈益解开公共意识、信仰、道 德的旧的枷锁,愈益以无政府状态的危机威胁着早期的希腊文明;那些以社 会地位、以知识、以品德而显耀的人们,也就愈益迫切地发现他们义不容辞 的职责是在他们自己的思想中恢复行将丧失的准绳,这种伦理的思想在抒情 诗人和格言诗人中找到了代表。特别是在所谓“ 七 贤” ① 诸人中。并且不可 避免地发生这样的事:个人意见 23 闹独立性的这种同样潮流竟自侵入了早 已变化多端的宗教生活;在宗教生活里,古老的迷信崇拜与艺术的民族神话 之间的对立促进了许多特殊典型的形成 ② 。在宇宙起源的诗歌里,诗人已经敢 于凭依自己的个人幻想描写充满神话的天堂。从“七贤”时代开始在荷马诗 中的诸神身上看得出伦理的理想;在毕达哥拉斯所尝试的伦理一宗教改革 中,由于外表上又回到旧式的严峻生活,生活所获得的新的内容更加清楚地 显露出来了 ③ 。就在这种酝酿动荡的状态中被取名为哲学的希腊科学诞生了。为宗教幻 想摇摆不定所助长的个人独立思考,从实践生活问题扩展到对 自 然 界 的认 识:在认识自然界时这种独立思考首先获得摆脱外在目的的自由,首先获得 知识的自我限制,这就构成了科学的本质。然而所有这些变化过程,主要发生在希腊文明的外国地带,发生在殖民 地;在那里,精神方面的发展与物质方面的发展一样,走在所谓希腊文明的 “祖国”前面。科学的摇篮是在伊奥尼亚 ① 、大希腊 ② 、色雷斯 ③ 。雅典在波斯 战争中取得了政治霸权,也取得了文化霸权;它掌握文化霸权比掌握政治霸 权的时间还要长久得多;只在此以后,雅典土地上才供上了所有艺术之神, 也吸引着科学。其繁荣之期起于智者派时期,完成于亚里士多德学派及其学 说。正是这种对 自 然 界 作客观的思考才使思维初步升华到科学的概念结构 的水平。其结果是,希腊科学将它整个青春的欢乐和旺盛的知识首先贡献给 了 自然界 问题。在这工作中,为了了解外部世界,形成了基本概念或者思想 模式。为了使哲学的视线转而向内,使人类行为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首先, 一方面有必要考虑一下在研究 自 然 界 中完成了一些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完 成;另方面有必要考虑一下,社会生活对于已经发展成为社会因素的科学提 出些什么迫切要求。这一转变的影响似乎暂时阻碍了最初表现出来的纯洁的 研究热情,但是在关于人类本性的知识领域里取得积极成果之后,这同一热① “ 七贤”中,经常提到的有泰勒斯、比阿斯、皮塔古斯和索伦,至于其他人,历史上意见不统一。除了泰 勒斯以外,不可作为科学界的代表(狄奥根尼防匏梗瘢?40;柏拉图《普罗塔哥拉篇》 343)。② 参阅 E.罗德(《灵魂》,第二版, 1897 年)关于宗教观念的影响。③ 叙鲁士的费内塞底斯( PherecydesofSyrus)应当被认为是这些宇宙起源诗人中最重要的诗人。在第一哲 学时期他用散文写作,但他的思想方式仍然是彻底神话式的,不是科学的。他的著作的残篇由斯杜尔兹 ( Sturz)编纂( 1834 年,莱比锡)。Ionia,在小亚西亚面岸。——译者② Magna Gr(cia 或 GracieMagna,在南意大利。——译者③ Thrace 或 Thracia,在巴尔干半岛的东部,分属希腊和土耳其。——译者①-----------------------------------------------情就更加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直至形成纯粹希腊哲学借以达到顶峰的那些 伟大的思想体系。因此,古希腊哲学分为 三个时期:宇宙论时期, 大约从纪元前 24 600 年到 450 年左右; 人类学( praktische,实践的) 时期, 大约占去纪元前第 五世纪的后半部(450—400 年); 体系化时期, 包括希腊科学的三大体系, 即德谟克利特体系、柏拉图体系和亚里士多德体系的发展(400—322 年)。从理论观点看,古希腊哲学是整个哲学史最富有启发性的部分,这不仅 因为在古希腊哲学中所创建的基本概念已成为所有思想进一步发展的持久基 础,过去一直如此,将来也可望如此,而且还因为在古希腊哲学里,包含在 思维理性本身的法则里的形式假定,与知识秦材对比起来,已经达到明显的 公式化,而知识素材特别在开始时,数量还是相当小的。在此,古希腊哲学 有其典型价值和教育意义。这些优势已经明显地、朴素地表现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这有助于我们认 清:探索真理的理性,始而向外,继而回向本身,并从这观点出发,对整个 现实作更深刻的理解。因此关于希腊哲学总的发展过程几乎没有什么争论,虽然在时期分段上 不同的阐述划定不同的分点。是否将苏格拉底当作新时期的开端,或者把他 和智者派哲学家一起放在希腊启蒙时期,这归根结蒂要看是将哲学推理的结 果(消极的和积极的)当作决定性的因素,还是将哲学推理的对象当作决定 性的因素。德谟克利特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和“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分开, 而归入伟大的希腊哲学的体系化时期。这件事,作者在探讨《古代哲学史》 (第五章)时已经证明了,由此创见而引起的不同意见全不足以使他认为他 有任何错误。-----------------------------------------------第一章 宇宙论时期S.A.拜克《前苏格拉底希腊哲学的组织结构》(Die vorsokratische Philosophieder Griechen in ihrer organischen Gliederung,两部分, 1875—1877 年莱比锡德文版)。[J.伯内特《早期希腊哲学》(Early Greek Philosophy)1892 年伦 敦英文版。]希腊哲学起源的直接背景是宇宙起源诗。宇宙起源诗以神话的外衣叙述 客观世界史前的故事,从而利用流行的有关万物恒变的观念叙述宇宙创始的 形成。在这过程中,个人的观点发挥得愈自由,神话里的时间因素便愈消逝 得快,这就有利于突出这些永恒的关系;最后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超越时 间变化的万物始基是什么。万物始基如何变成特殊事物,特殊事物又如何变 成万物始基?”对这个问题,首先试图解答的是纪元前第六世纪的 米利都自然哲学学 派 。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米尼是我们知道的这派的三个主要代 表人物。他们掌握了以航海为业的伊奥尼亚人在实践经验中长期积累起来的 许多知炽,还有许多真实的、往往敏锐的观测。毋庸置疑,他们同东方民族 的经验保持联系,特别 25 是同埃及人的关系非常密切 ① 。这些来自不同渠道 的知识以青春的热情集中起来了。主要的兴趣集中在物理问题上,特别集中 在重大的基本现象上;为了解释这些现象,许多假说设想出来了。除此之外, 兴趣主要转向地理问题和天文学问题,如地球的形成,地球同恒星天体的关 系,太阳、月亮和行星的性质,它们运动的状态和原因。在另方面,很少迹 象表现出对有机世界和人类知识的热情。这些便是第一“哲学”所研究的经验对象。第一“哲学”同医学还相隔 很远。医学的确还只限于技术知识和专业技巧。医学被当作教士保护的秘方 在教派中,学派中(如在罗得岛、昔勒尼、克罗托纳、科斯和克奈达斯等地) 流传下来。古代 医学 的目标显然是一种技艺,而不是一种科学(如赫波克拉 底)。只是后来当哲学变成包罗万象的科学的时候,医学才同哲学发生关系, 而且也只是短暂的关系。参阅黑塞尔《医学史教科书》(Lehrbuch der Geschichreder Medicin,Ⅰ. 1875 年,耶拿德文第二版)。数学的起源和古代哲学的起源一样独立发展,并行不悖。米利都学派提 出的(数学)命题给人的印象是各别知识的拼凑,而不是真正钻研的结果; 这与他们在自然科学和哲学中的理论很不相称,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圈子 里,也是一样,在开始时,很明显,他们为数学研究而进行数学研究,但到 以后,却更加起劲地用数学来阐述一般问题。参阅 G.坎托《数学史》 (Geschichteder Mathematik,Ⅰ.1880 年,莱比锡德文版)。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8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