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6

作者:林欣浩 字数:11898 更新:2023-10-08 19:50:05

莱布尼兹17岁就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20岁完成博士学位的学习。但当时的莱比锡大学因为他太年轻了,觉得不像话,就没给他博士学位。在哲学史上,大部分哲学家都安贫乐道。研究哲学嘛,人生都看开了,还在乎什么名利。然而莱布尼兹这人却市侩得紧。他很喜欢给各种贵族夫人小姐写信,用自己的学术观点取悦她们。信的内容是比较正经的,但一个正经的哲学家却也没必要把时间都花在这上面。我觉得放到今天,莱布尼兹就是那种QQ上无时无刻都有一堆美女在线,喜欢天天在网上贫嘴,却又从来不约女网友出来见面的那种人。还有一个好玩的事儿。有个皇族成员想光耀自己的门楣,就叫莱布尼兹写一个他的家族历史。莱布尼兹当然满口答应了(可能还是他主动提出来的)。你想,其实这不就是个软文吗?你找点儿史据把他们家夸一顿不就完了吗?随便来个会写字的都能干这活儿。然而莱布尼兹是怎么写的呢?他说,这个家族的历史,是整个皇族历史的一部分,必须和整个皇族的历史结合在一起写。但是要研究皇族的历史呢,又必须先研究地理。然而这片土地又是地球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要从地球的形成开始研究。然后那个皇族成员左等右等也不见莱布尼兹的书写完,就派人去看看。结果那人一看就崩溃了:莱布尼兹正兴致勃勃地写远古时代的地球发展史呢。所以说,古板的知识分子就算是想市侩,结局恐怕也很悲哀。还有一个例子。莱布尼兹是个有雄心壮志的人,他有一个伟大的梦想,要在全球各大城市成立科学院,其中都包括北京。他可能还真给康熙写了一封信。不过这个梦想实行起来比较艰难。在莱布尼兹生前,只有普鲁士科学院成立了,他成为第一任院长。但是科学院缺钱,莱布尼兹就提出增收各种苛捐杂税,包括什么灭火器税、桑树税、烧酒税,结果他得罪了不少人,最后科学院的开幕式竟然都没人请他。混得太惨了……莱布尼兹是数学家,在哲学上自然也是一个理性主义者。他很快就接受了笛卡尔等人的学说,不仅发展出了属于自己的哲学体系,还和洛克展开了猛烈的论战。洛克说,理性主义者们所谓的一些先于经验的公设啊、理念啊,和动物的本能没有区别。莱布尼兹针锋相对地反驳:你知道人跟禽兽有什么区别吗?区别就是禽兽做事只凭经验,人却能根据经验总结出必然规律。禽兽不知道思考,总以为过去发生的事情,在以后相似的场合下还会发生。所以人可以利用禽兽的习性,去设计陷阱捕捉禽兽。而你们这帮经验主义者,哼哼,你们只强调经验,不承认必然规律,那你们的联想能力不就跟禽兽一样了吗?话真狠啊。但应该强调的是,在论战中,莱布尼兹是非常有风度的。他把自己和洛克辩论的书信集结成了一本《人类理智新论》。但是当这本书写成的时候,洛克已经去世了。莱布尼兹认为对手不能答辩了,自己发表和他的辩论是不公平的,于是在自己生前一直藏着这本书没有发表。当然,除了灭洛克之外,莱布尼兹还有自己的哲学成果,我们也简单说一下。但就像斯宾诺莎一样,莱布尼兹后来也被驳倒了,所以不用仔细看,如果看不下去,跳过去也可以。莱布尼兹是理性主义者,自然他也是使用先公设后推理的那套过程。莱布尼兹的公设是这样的。物质是占据空间的对吧。那么只要是能占据空间的东西,就可以被分成更小、更简单的东西。物质无限地分下去,最后剩下的,一定是不占据空间的“东西”——要是占据空间就能再分下去了。这“东西”不占据空间,所以它不是物质。所以它是精神。所以一切物质都是由精神组成的。——嗯……扯吧?莱布尼兹给这些不能再分了的、不占据空间的东西起名叫“单子”,他的理论也就被称为“单子论”。和斯宾诺莎分析实体的方法类似,莱布尼兹用逻辑推导出每一个单子都是不同的。莱布尼兹在给他的贵族小姐们解释这件事的时候,说了一句名言“世上没有两片树叶是相同的”。黑格尔说,据说贵族夫人在听到了这个解释以后,立刻兴致勃勃地去公园里找树叶,看能否找到两片完全一样的。这真是个哲学理论被庸俗化的典型例子。莱布尼兹的理论让人想起了斯宾诺莎。两个人的公设都是靠几句的“凡是……皆……”之类的话凭空推出了公设。然而结论却相差很大:莱布尼兹的世界是由一群极小的精神组成,斯宾诺莎的世界里所有物体是一个整体。两个观点基本上是相反的。这怎么能让人相信理性主义者所说的公设是真实可靠的呢?我觉得,这正表明了理性主义者的弱点。因为理性主义者所有的结论都建立在不靠谱的公设上,所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只要公设、推理过程中有一点不可靠的东西,整个体系就不知道扯到哪里去了。最后得出来的结论也就很难让人信服了。不过说一句,当代物理学家约翰·惠勒的结论就和莱布尼兹有点像,惠勒从量子力学出发,认为宇宙万物是由信息组成的,所谓万物源于比特。因为是个尚有很大争议的学说,我们就不介绍了。笛卡尔的时代,理性主义者和经验主义者在欧洲掀起了一股哲学大战。在哲学的童年里,哲学家们也像小孩一样,问题无论巨细,都喜欢辩论一番。他们通过书信往来和出版书籍的方式,超越了空间的限制,热情参与到每一个哲学问题的辩论中。假如那时有网络的话,他们或许会盖出如下的楼来:标题:最近有个问题很头晕发表人:笛卡尔正文:最近有个问题我想了很久,请问,除了“我思”之外,这世上还有什么是不可怀疑的?(1楼)“游客甲”:我靠,楼主貌似说得很有理,有时我也常想,我是不是生活在梦里???那生活还有什么意义???(2楼)“游客乙”:你们这些异端真是不消停,又跑这里发帖来了。我已经举报了。愿主惩罚你们。坐等删帖中。(3楼)“笛卡尔”:回1楼:我想到一个解决的办法。我们可以参考几何的方式,从确凿无疑的事实开始构建一个哲学大厦。可惜我最近在给瑞典女王上课,我没有时间。P.S.提醒楼上,这论坛的服务器在荷兰,教会删不了帖子……再P.S.瑞典这地方好冷,最近感冒中,求安慰。再再P.S.人家最近坐了瑞典女王的军舰呢!(4楼)“斯宾诺莎”:摸摸LZ,感冒要喝鸡汤多睡觉哦。你用数学公式建立哲学大厦的设想我已经完成了,给我邮箱,我给你发一份。(5楼)“笛卡尔”:为了上课我天天早上五点起,睡个屁啊。喵了个咪的,小时候上学都没起那么早过。(6楼)“游客丙”:楼上的死狗!还在这里放毒!别让哥见到你,见到你一次打你一次!(7楼)“游客丙”:错了,是楼上上。(8楼)“斯宾诺莎”:回LZ:克制贪睡的欲望,这也是善的一部分呢。(笑)楼上:我们理性讨论好吗?送你最美好的祝福!(9楼)“洛克”:(笑)又在这里碰见楼主了,貌似楼主到处发帖啊。好吧,我再回复你一次:你们这些理性主义者太荒谬了。世界建立在定义推理之上?不要用你们的荒诞理论忽悠人了。我再说一遍:人生是一块白板!白板懂不?你生下来不学习就会思考?真晕。P.S. 斯哥,镜片还有货不?我还想再要点,具体规格给你发站内信了。(10楼)“莱布尼兹”:楼上的,又跑这里来了??上次咱俩那帖子你咋不回了呢??你敢回答这个问题不:你说知识都是靠经验来的,那人类获得的永远都是片面的、局部的知识,怎么可能存在几何这种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真理呢??(11楼)“瑞典の尊贵皇室の女王”:笛笛!又看到你半夜上网!还不睡觉的说,明天又赖床!P.S. 笛笛你对早起有意见不?你知道人家每天几点起的吗?还要化妆的说!再P.S.楼上的几位注意了,别以为我查不到你们IP,谁再敢骂我们家笛笛,小心我拿军舰轰你们哦!(12楼)“笛卡尔”:……匿了……十八、旷世天才16世纪的欧洲,爆发了一场跨越英吉利海峡的学术战争。这是科学家和数学家的战争,也是英国和欧洲大陆的战争。英国战士洛克在和莱布尼兹的辩论中没有占到上风,而且在51岁的时候,洛克卷入了英国的政治斗争。斗争失败后他被政敌排挤,只得离开祖国。他去哪了呢?还能有哪?荷兰呗。此时英国刚刚在战争中打败荷兰,获得了海上霸权。但荷兰仍旧是欧洲最自由的国家。就算在学术上与荷兰哲学家们作对的洛克,也不得不用自己的行动承认了荷兰的宽容。可以说,在第一回合里,英国人没占到什么便宜。但是,很快,英国最重量级的选手要上场了。没有他,以英国小小的面积,要想对抗整个欧洲大陆恐怕是痴人说梦。而有了他,英国学者一下子成为全世界最权威、最有话语权的人。这个威震天下的神仙就是牛顿。牛顿,旷世天才,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神学家、炼金术士、小心眼儿、世界末日预测者。——对,你没听错,牛顿晚年通过复杂的公式,计算出了世界末日的具体时间,就在2060年。呃……似乎就快要到了,好在我们还有时间把剩下的故事说完。牛顿最重要的成就是力学。他发现了万有引力,揭示了天体运行的规律。他提出的力学定律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都是不可撼动的。牛顿的第一身份是科学家,自然在哲学上更倾向于经验主义。牛顿热衷于做实验,他的成就也都来自于做实验,因此他有一句名言“我不发明假说”。潜台词就是,理性主义者们那些坐在屋子里空想出来的假设,哥们我是不同意的。莱布尼兹不是把洛克给灭了吗?牛顿不仅在哲学上倾向于经验主义,在现实中还是洛克的好朋友。洛克赏识牛顿的才华,依靠他的社交关系提携过牛顿。一看好哥们被莱布尼兹欺负了,牛顿二话不说,哥给你报仇!牛顿说到做到,只不过……他赢得可有点不光彩。牛顿和莱布尼兹都是数学家。牛顿灭莱布尼兹,就灭在了微积分发明权这件事上。现代历史学家普遍认为,这两个人独立发明了微积分,所以微积分的基本定理叫“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是用两个人的名字合在一起表示的。但当时没人知道真相。人们只知道牛顿和莱布尼兹都发表了自己的微积分论文,而牛顿的完整论文要比莱布尼兹发表得晚。按照咱们今天的习惯,学术发明权的问题很好解决。谁先发表的论文,哪怕早发表一天,谁就应该拥有发明权。而莱布尼兹的论文比牛顿早了足足三年。但当时牛顿的声望、权势都比莱布尼兹强,再加上很多英国人出于民族主义支持牛顿,所以两个人在学术界大吵了一番架。无非就是指责对方某年某月看过自己的笔记,某年某月我给你的信中透露了我的微积分思想之类。架吵了很久,莱布尼兹向在学术界有巨大声望的英国皇家学会申诉此事。不久,英国皇家学会经过详细认真的调查后庄严宣布——牛顿才是微积分的发明者,莱布尼兹是个大骗子。备注:此时的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就是牛顿,而且是他本人起草的这份调查报告。不仅如此,据霍金说,当时大部分为牛顿辩护的文章都是牛顿自己匿名写的。对手的声望本来就极高,再加上有英国皇家学会的支持,对手没事还使两招阴的,莱布尼兹的处境可想而知。牛顿的学霸行为还造成了另一个后果。莱布尼兹的微积分符号比牛顿的更简单易用,当时整个欧洲都采用了莱布尼兹的符号,包括我们今天用的也是莱布尼兹的。而英国出于民族主义,坚持使用牛顿符号,使得英国和欧洲大陆之间的科学交流受到了严重的阻碍。100多年后,英国实在绷不住了,才放弃了难用的牛顿符号,改用莱布尼兹的。这100多年的死要面子给英国学术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顺便一说,这不是牛顿唯一的学霸行为。他不仅对外国学者狠,对自己的同事同样毫不留情。比如罗伯特·胡克,也是个历史上有名的大科学家,制作过一些很牛的机械,还发明了“胡克定律”以及“细胞”一词。最开始,牛顿和胡克在光学问题上吵了一架。那时两个人都是英国皇家学会的成员,胡克已经有了很大的声望,牛顿只是刚出道。胡克把牛顿狠狠地损了一顿,牛顿非常生气,却只能忍气吞声。两个人毕竟都是文化人,又是同事,所以吵了一顿之后,表面上还互相给面子,写信讨论起科学问题来。结果两个人又因为万有引力的平方反比定律吵起来了。吵着吵着,胡克抓住牛顿的一个低级错误,在皇家学会当众宣扬来羞辱牛顿。可想而知牛顿有多生气。没办法,比人家地位低,牛顿还是忍了。1686年,牛顿终于扬眉吐气。他发表了代表他力学成就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自己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原理》中就包括了和胡克有争议的平方反比定律问题。当时胡克地位尚在,再加上牛顿好朋友哈雷(就是哈雷彗星的发现人,因为他出的钱,《原理》才得以出版)的调停,牛顿在《原理》中注释了一句,说平方反比定律也被胡克独立发现。《原理》发表之后,牛顿名声暴涨。胡克看牛顿赢得了那么大声望,急了,接二连三地要求牛顿进一步承认是他先发现的平方反比定律。此时的牛顿声望日盛,算是翻了身,已经不用看胡克的眼色行事了。所以牛顿对胡克的回应是:不仅没承认胡克,还在《原理》中把几乎所有涉及胡克的引用都删掉了。闹啊,你还闹不?胡克虽然很生气,但地位已失,回天乏术。牛顿那时的声望已经无人能敌。晚年的胡克变得脾气古怪,愤世嫉俗,找机会就咒骂牛顿,一直骂到死,也不能撼动牛顿的一根汗毛。说牛顿小心眼,是因为之后发生的一连串事情:胡克晚年双目失明,两腿浮肿,在伦敦去世。几个月后,牛顿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不久,皇家学会的胡克实验室和胡克图书馆被解散。牛顿要烧毁胡克的手稿和文章,被人阻止。胡克存放在皇家学会的研究资料和实验器材在搬迁中“丢失”。皇家学会取下了胡克的照片,以至于如今一幅胡克的画像都没留下来。傻瓜都能猜到这些事是谁干的。胡克也算是一代大科学家,结果身后遭遇如此不堪。论品行,胡克的心胸也未必比牛顿宽广,只能说成者王侯败者贼。胡克输在了学问和声望没有牛顿高、死得比牛顿早上,落下了一个连画像都没留下的结果。牛顿能在和旁人的斗争中节节胜利,归根结底,靠的是他在力学上的伟大成就。别人对牛顿什么都能质疑,唯有学术上,谁也打不过他。但就算是牛顿这么强的对手,莱布尼兹仍旧给了他一次反击。牛顿最伟大的成就是发现万有引力。但牛顿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没能说明相隔万里的星球之间到底是怎么产生引力的。连牛顿本人都不相信,相隔这么远的星球在没有任何媒介的情况下还能发生力的作用,他说“在我看来,这种思想荒唐至极”。这也不能怪牛顿,因为直到后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引力的原理才有了令人满意的解释。聪明的莱布尼兹立刻发现了这一点,攻击牛顿说,你如果不能解释物体之间到底通过什么媒介产生的引力,那么你这理论就是一番空话。莱布尼兹这反驳又准又狠,牛顿真没法招架。说到万有引力定律,法国人在这问题上也有民族偏见。笛卡尔在牛顿之前提出过“旋涡说”,大意是宇宙中充满了一种叫“以太”的物质,这种物质形成了旋涡,所以才出现了星星的公转和自转。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报复牛顿在微积分上的霸道,法国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坚持“旋涡说”而排斥万有引力定律,直到后来伏尔泰对万有引力定律大加赞扬,情况才有所改观。就像英国在微积分上吃的亏一样,法国的物理学界也因此吃了大亏。所以说,在学术上,民族主义真是要不得呀。牛顿和莱布尼兹之间的对战告一段落。但以牛顿的成就,他对哲学的影响绝不只是搞搞辩论那么简单。十九、机械论大部分哲学家之所以能在哲学史上留下一笔,当然是因为他们亲自研究了哲学,就具体的哲学问题提出了出众的看法。而牛顿能给哲学留下影响,却不是因为他进行了什么哲学研究,而是他在物理学上的成就实在太大,余波就把哲学给影响了。这个成就就是他的力学理论。简单地说,我们衡量某个学说、理论、定理是不是好用,有两个标准。第一看它能否准确地预测未来,第二看它是否足够精简。首先,理论是用来指导我们行动的。理论好不好用,就看它能不能准确预测特定条件下的事实。比如说古代人研究历法,为的是预测天气,好指导农业生产。历法对天气预测得越准确,就越成功。再比如天文学。一个天文理论只能解释过去已有的观测资料,这不叫本事。关键看能不能预测到未来的天文现象。预测越准的,就是越优秀的理论。第二个标准,就是一套理论在保持准确性的前提下,越精简越好。我们今天都接受“日心说”,知道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同时自己还自转。但是不要忘了,运动都是相对的啊。假如我们以地球为静止不动的宇宙中心,我们同样可以描绘出太阳等星球相对于地球的运动轨道来,同样可以符合天文现象,这不就成了“地心说”了吗?之所以我们没选择“地心说”而选择了“日心说”,并不是因为前者不准确,而是因为在两者同样准确的前提下,“日心说”更加简洁。在哥白尼之前的时代,坚持“地心说”的天文学家们为了让理论能和观测结果相符合,不得不给太阳等星球画出非常复杂的轨道来。比如让太阳在一个大圆周运动上再做小圆周运动,就好像螺旋一般。如果他们按照观测结果,不断地修正理论,那么这套“地心说”学说有一天也可以和“日心说”理论一样准确。但是模型和计算过程肯定就无比复杂了。如果我们按照这两个标准去评价牛顿力学,那么它绝对称得上是第一流的理论。我们知道,牛顿的力学定律非常简单,就三句话,初中生就能学会。但是这简单的三句话,却可以解释从小到一块石子大到一个星球,宇宙中一切一切物体的运动规律。而且以当时的观测条件,预测的结果是极为精确的。就算是向来被人们当做神的群星,牛顿说它们下一步该出现在哪,它们就出现在哪。学会了这几条公式的人就可以指着天空说:星辰万物,皆服从于我。再庞大复杂的世界,也敌不过几个数学公式。从有文明开始,人类面对宇宙的种种奇妙现象只能俯首膜拜,已经有几千年了。这时牛顿从天而降,轻轻一点手指,整个宇宙立刻缩身于他的三条定律中,不敢有半点造次。就像英国著名诗人亚历山大·蒲柏在牛顿去世后给他写的诗:自然和自然律隐没在黑暗中神说“要有牛顿”万物俱成光明①这不就是神吗!要换成是我,那时候也得成为牛顿的粉丝,简称“牛腩”,成天在胡克和莱布尼兹博客上刷留言:谁说偶滴顿顿素抄袭了,就算素抄,你们有他抄滴那么好看吗?1643年,牛顿出生在乡下的小村子里。他的母亲只想让他当一名普通的农夫。1727年牛顿逝世后,被安葬在英国最高级别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里。英国给他举行的是国葬,送葬队伍绵延几里,为他抬棺材的是两位公爵、三位伯爵和一位大法官。一个平民能获得比王公贵族更大的荣耀,这就是科学的力量。就在牛顿下葬的同年,地球的另一端,伟大的雍正皇帝正在下诏驱逐传教士。南怀仁送给先帝康熙爷的各种科学书籍和实验器具,早就被清廷贵族们扔到了一边。贤臣们叫着:“其所云人之知识记忆皆系于头脑等语,于理实为舛谬。”——西洋人竟然说知识存在于人脑里,这话太他妈扯淡啦!所以当一百多年后,殖民者把按照牛顿力学设计的炮弹扔向中国海岸的时候,我们除了痛心疾首之外,还应该有两个字浮上脑海:活该。我们回到牛顿时代的欧洲,看看牛顿力学在当时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它大大缩小了神学的地盘。原先人类难以给现象繁多的物理世界一个满意的解释,自然倾向于诉诸神力。如今牛顿给了解释,而且无比精确。而且不仅是物理世界,连灵魂的存在也被局限得很小了。在古代,人们想当然地认为,没有生命的物体必须受到外力才会运动,而有生命的物体自己就能运动。这就是灵魂存在的证据呀,灵魂是负责“驱动”身体的。然而牛顿和他之后的科学家们证明,生物的肌体也遵循物理定律,也遵循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的规律。生物运动是纯粹的力学现象,并不需要灵魂的“驱动”。顺着牛顿力学的思路,有人开始想,既然世间万物都要臣服于运动规律,那么动物、人类的身体,是不是也会臣服于这些规律?进一步想,是不是人类的思想、感情也会符合运动规律?是不是我们头脑中的一切意识,其实都不过是物质运动的结果?用物理学去解释包括人类意识在内的整个世界,这种观点就叫做“机械论”。机械论很好理解,我们在学校的时候都受过辩证唯物主义的训练。机械论就是除掉了辩证那部分的唯物主义,也可以叫做“机械唯物主义”。机械论和我们之前说过的经验主义、理性主义都不太相同。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关心的是真理的来源,一个说是归纳,一个说是推理。机械论在这个问题上倾向于经验主义,认为我们能观测到的东西就是真的。但机械论并不真的关心这个问题,当经验主义者们讨论经验到底可不可靠的时候,机械论者不屑回答这个问题,它直接说:经验不可靠还有啥可靠?对于理性主义,机械论者就更不屑了。机械论者不相信这世上存在什么高于客观世界的理性。他们认为精神是由物质决定的,精神世界也要符合物理定律。所以研究这世界,我们只要学好科学就行了。在哲学史上,机械论并不是一个特别新鲜的观点,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有了——实际上,我们今天各个流派的哲学,在古希腊都可以找到源头。只是牛顿之前的机械论缺乏根据,影响力也就不大。而牛顿的出现使得机械论有了坚实的基础。科学研究不断证明牛顿力学的成功,也就相当于在不断扩大机械论的地盘。有科学在,谁打得过它啊?就像经验主义者集中在英国、牛顿是英国人一样,机械论的急先锋也是一个英国人。他叫做霍布斯。霍布斯正好出生在西班牙的腓力二世时期。据说霍布斯的母亲因为听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要打过来了,在惊吓中早产生出了霍布斯。霍布斯基本上和牛顿是同一时期的人。霍布斯给培根当过秘书,可想而知他受到了经验主义的影响。霍布斯拿铃声来说明他的机械论观点。他说,在铃铛颤动直到我们听到声音这段时间里,铃铛只有运动没有铃声,空气只有运动没有铃声,传到我们的耳朵了就产生了铃声。所以真正存在的是运动,不是声音。作为英国人,作为机械论者,霍布斯也参与到了英国同欧洲大陆的哲学辩论之中。那还是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的时代。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霍布斯不理解笛卡尔的本意,就跟人家抬杠说,我还“我散步故我在”呢,那么我就是一散步。这把笛卡尔给气坏了。霍布斯还发现了理性主义者的空谈问题,说斯宾诺莎的哲学结论没有什么意义,推理出来的不过是一堆定义罢了。在英国经验主义对抗大陆理性主义的战争里,霍布斯算是尽了英国人的力。不过他和洛克一样最终投靠了荷兰:霍布斯在英国也受到了迫害,最后只能在荷兰出书。这再次说明了,在学术争论中,坚船利炮没有用,只有开明的言论政策才最有用。就算英国人能在军事上打败荷兰人,但只要荷兰比其他国家更开明,那么全欧洲的知识精英早晚都要投奔到荷兰去。除了霍布斯外,当时还有个叫拉美特利的医生写了一本《人是机器》,说人体完全按照力学规律运转,精神只是人脑中肌肉的作用,人跟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脑离心脏比较近,供血多,所以人就有理性。这些话放到今天就是疯话。但是今天医学家对人脑的研究,其实仍没逃出这个思路:大部分医学家不相信人的意识能超越于物质存在,而是认为大脑的物质运动是人的精神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在其他流派的哲学家看来,机械论未免过于冷冰冰,而且后面我们会说到,它还会导向一个非常危险的结论。因此它一直饱受批评。然而我觉得,无论最终对它的评价如何,机械论本身的初衷却是很美好的:它要建立一个用数学统治的美丽新世界。17、18世纪的人们相信、崇拜牛顿的学说,那时的机械论也被认为有着伟大的前途。机械论者希望,有一天在医学、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哲学等领域,都可以应用牛顿力学,或者像牛顿力学那样用几个简单的数学公式去解释它们。到了那时,人类理解、设计社会也可以像用力学去计算天体一样简单便捷。人类可以按照这些公式,设计出一个完美且稳定的社会。我们可以自信满满地保证每一个社会政策都是对人类利益的最优解,就像我们可以保证每一个新发明的机械都是对力学的最优解一样。那样可以避免多少人间悲剧啊。或许有一天,人们发现解读世间万物的密码真就存在于一组数学公式中,一切都豁然开朗,人类对世界的见解跨入了全新的时代。这梦想不切实际吗?在牛顿之前,人们也没想过运动的规律原来可以这么简单呀。在我看来,机械论寄托了一个理科生对世界最美好的幻想:伟大的宇宙啊,你无论多么广阔多么复杂,终将归结于数学公式之中。机械论,也就是机械唯物主义,它对我们普通人最大的优点是:很容易被接受。人活着就要和物质打交道,这是最基本的事。你想想,假如有一个为了一日三餐要忍受肉体痛苦搬砖挖墙的工人,他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想办法用尽各种肢体技巧来劳动以减少肉体痛苦,想办法多挣一口饭以满足口舌之欲,对于这种时刻和肉体感受斗争的人来说,你和他讲什么唯心主义?那自然会被当成不食人间疾苦的无聊空谈。而且机械论还有日益强大的科学奇迹做后盾。只要你稍微了解一下现代医学,就很容易接受“意识乃是神经活动的结果”这一机械论最关键的结论。可以说,我们周围生活的大部分人,对生活多少都要带一些唯物的观点。然而机械论也有弱点。虽然人们可以通过实验证明物质能对意识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脑萎缩会降低人的思考能力,打一棍子可以让人立刻昏厥),可以证明人类不能靠思想意念去改变物质,但是仍旧不能证明意志就是完全由物质决定的。当一个人的身体失去生理功能而死去的时候,我们看到他一动不动,对刺激没有反应,我们认为他的意识消失了。但我们如何去证明这一点呢?或许这个人一动不动仅仅是因为身体失去了生理功能,而不是意识消失呢?虽然这个假设感觉上很古怪,但是机械论却难以反驳它。还有另一个反驳。唯物主义说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但是,当人没有意识的时候,又怎么知道那些物质是存在的呢?唯物主义者或许说,科学可以证明,但是科学要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在意识无法触及的领域里,自然无法产生经验。因此科学对这些事物只能猜测,却证明不了任何东西。你或许不会同意,但没关系,对于这一点,我们后面还会说到。二十、决定论当然,这些反驳只能说明机械论的证据不够充分,却难以彻底击垮机械论的基础。特别是在牛顿时代,那时人们沉浸在对科学的过分乐观之中。从牛顿开始两百多年,科学都是一路高歌猛进。科学前进得越多,机械论的威信就越高。但是,这不是一件好事儿。机械论虽然可以条理清晰地解释这个世界,但是按照机械论的说法,人类不过是这个世界中可有可无的一件事物而已,和桌子板凳、花鸟鱼虫没有本质的区别。我们的意识不过是一系列物质作用的结果,随时可以消失,毫无永存的希望,更谈不上还有什么人生意义。就像世间的其他事物一样,存在就存在了,消失就消失了。这很容易推导出虚无主义和享乐主义。但这一切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这个:决定论。决定论的意思很简单,既然世界万物都可以用物理规律来解释,那么每一个事件之间必然要遵循严格的因果律。如果人的意识是完全由物质决定的,那肯定也得服从严格的物理定律。那么,整个世界该如何发展,该走向何处,都是由自然定律决定好了的。就像人们根据力学可以预测星辰位置一样,人们也可以根据自然规律,去预测所有事物的未来。一个支持决定论的证据是,在20世纪之前,人们认为世界里不存在真正的随机数。我们在生活中可以靠掷骰子获得随机数。但如果以物理学的观点看,骰子最终的点数,是被骰子的形状、密度、摇晃它时手的力气等一系列客观原因决定的,骰子的运动也得严格遵守物理规律。只要我们知道之前任何一瞬中全部的物理数据,我们就可以计算出骰子最终的点数。普通人以为骰子是随机的,只不过是因为所有数据的计算量太大,超过了人类能力的范围而已。同样的道理,我们今天摇500万大奖的摇奖设备,无论再怎么设计,最终落下哪一个数字小球,也要被物理定律严格决定。虽然人们会把各个小球的质量、形状做得尽可能一样,但摇奖时间的一点点改变或者一丁点细微的震动,都可能改变最后的结果,而影响最终结果的因素多到人类无法计算的地步,最终“伪造”出随机的效果。学过计算机的同学知道,计算机里也不存在真正的随机数。计算机生成的所谓随机数,实际上是取一个现成的数字(比如系统时间),经过一系列固定计算得出来的。没有随机,那就意味着一切都可以计算。数学家拉普拉斯曾经说,只要他能拥有足够多的数据,他就可以按照机械定律推出未来世界的全部面貌。这就像某些科幻小说里设想的那样,假如有一台超级计算机,就可以计算出未来的一切。能预测未来,这听上去挺美妙的,怎么可怕了呢?可怕的地方就在于,一旦我们接受了最严格的决定论,那就意味着人类没有自由意志了。因为我们的意识是由组成我们身体的物质决定的,而组成我们身体的物质又由物理定律决定。所以,我们头脑中的每一个念头,在前一秒钟已经被决定好了。如果我们这么一环一环地回溯回去,那么我们一生中的一切所思所想,我这本书中的每一个字、您看到这本书在头脑中迸发出的每一个念头,其实都是在一百多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那一瞬间就决定好了的。且不说这想法很诡异了吧,关键是,那人生还有什么意思啊?既然一切都是决定好的,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努力奋斗?为什么还要劳动?人生还有什么意义?人类只是一个被操控的木偶,活着听从因果律摆布,死后化为虚无。这还算次要的,更要紧的是,人之所以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是因为人有自由。这点我们在讲奥古斯丁的时候已经说过了。那么,假如人的全部意识都是事先决定好的,人没有自由,那不就没有道德可言了吗?人不就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吗?这就像有的人在为罪犯辩护的时候,会列举罪犯一生的种种遭遇,说他如何被歧视、受到多少不公正的待遇,这才铸就了他易于犯罪的性格。这么一看,这人之所以犯罪不是他自己能控制的,都是社会的错了。推而广之,人的任何行为,我们都可以说是外界环境促成的,那人岂不是做任何错事都不应该受到惩罚了吗?从决定论,特别是从严格的决定论所导出的结论,是荒谬甚至恐怖的。如果按照决定论的观点生活,那么人类的社会秩序将荡然无存,人类的一切工作都变得没有意义,一切罪行都可以得到饶恕。这样的世界显然不是任何一个哲学家想要的。但是,要想打败决定论又谈何容易。我们前面说了,决定论有科学做后盾,更何况还是在对科学盲目崇拜的牛顿时代。什么人能对抗全体科学家,找到机械论和决定论的漏洞,将其一举击溃?还真有人做到了。我们下章再讲。在下一章之前,我们说说关于决定论的一些趣事。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5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