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伏尔泰:理性人格-4

作者:伏尔泰 字数:18547 更新:2023-10-08 19:50:34

18世纪的法国有了无比巨大的感召力,从而使英国经验主义取代了思辩哲学的无据空论而在法国盛行起来.这种看法固然不错. 然而如果根据他的哲学在内容上对前人思想的依赖,便认为伏尔泰的整个哲学思想没有独创性,这就过于轻率了.著名的现代哲学家E. 卡西尔公正地指出,以伏尔泰为代表的启蒙哲学一开始就表现出一种独具特色的思维形式. 它一反经院哲学以来的“体系癖”,以自由的,生动活泼的精神去冲破体系的僵硬藩篱,又以自由的、生动活泼的形式把哲学从狭隘的理论框架中解放出来,使它不再局限于纯思维的王国,而是要求去“触及并探明那些产生了全部理智活动(如思维本身)的更深层事物”①;而且它的全部努力也并不像我们过去通常认为的是对生活和客观现象的反映和描述,相反,它注重创造,而且致力于解放这种创造性.例如,伏尔泰在一切哲学著作中都透出一种对思维自发的独创性的信仰. 他不采取构造体系的方法去谈哲学,而是以《哲学通信》、《哲学辞典》、以及哲理诗、哲理小说这类不受拘束极为自由的形式讨论哲学问题. 这样作避免了体系对思维独创性的妨碍,避免了体系对哲学思维范围的限制,而让哲学自由活动. 但是他采取通信、辞典这些反体系的哲学表达方式并不意味着放弃了体系精神,譬如像黑格尔说的,伏尔泰的哲学辞典只是一些关于世界的机智的独特见解,只是“零星片断的杂乱无章的表述”或“临时感发的转瞬即忘的空谈”②. 事实是,他让哲学自由活动,是既要运用哲学思维去审查过去的和现有的一切思想、制度、风尚习俗,又要去探寻出新的东西. 这种审查和探寻从各个不同方向都汇集到一-- 113伏尔泰的文化遗产 901个中心点,都在突出他那个世纪所发现的最重要的力量同时也是在过去许多个世纪中由于受到压抑而未能伸张的力量:这就是理性.正是对理性的伸张使伏尔泰和其他启蒙思想家的哲学极富成果. 他们以哲学思维去触及一切,并深刻影响了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他们在哲学上的失误在于,当他们在审查过去的哲学时,由于对科学和实验证据的推崇使他们过低估计了过去思辩哲学的价值. 伏尔泰刻薄地把所有柏拉图主义者都比喻为“优雅的饶舌者”;对笛卡尔、莱布尼兹这些17世纪的哲学天才的评价经常失之于偏激和不公正,他甚至断言,从柏拉图到洛克之间什么也没有. 这种偏向导致一种哲学思维上的重大缺陷. 伏尔泰依托于洛克的感觉经验论,又把从牛顿物理学引伸出来的分析方法当作认识一切事物的基本方法,力求通过分析达到认识的清楚明白. 他忽略了世界由于本身的复杂而具有某些不可分析性,尤其在涉及人的精神世界、信仰等问题上时,分析方法是有限的. 对分析方法有限性的忽视使他在对具体的或现实的问题进行剖析时,处处都是最精彩最中肯最透辟的见解,但一接触到超现实问题,他的思想与其说是深刻的却毋宁说是机智的. 对此,安德烈.莫洛亚有一个中肯的批评:“一种完全清楚明白的学说不大容易把暗晦的世界表现真切.”这一点,在伏尔泰对帕斯卡的批判上表现得特别突出.伏尔泰对于利用理性力量去破解人性之谜、洞悉事物本质十分自信. 出于这种自信,也出于要确立人和人的思维独立性的启蒙目标,他向17世纪最深刻的哲学家和悲观主义者-- 11401伏尔泰:理性人格帕斯卡挑战. 在《哲学通信》中,伏尔泰就把帕斯卡看成他在哲学上必须面对的强大对手,以最长的篇幅批判了帕斯卡的《思想录》。半个多世纪后又以《最后的批评》来补充和支持了早年对帕斯卡的批判. 针对帕斯卡在《思想录》中描写人类的丑恶,伏尔泰宣布:“他雄辩地向人类发出咒骂,我敢于为人类辩护.”他指责帕斯卡把人类全都写成凶恶而不幸的,说他著文反对人性差不多和他著文反对耶稣会修士一样.帕斯卡把人比喻为被铁链锁着的待处决的死囚,每天从自己亲眼目睹的被处决的同伴身上看到自己的命运. 伏尔泰不无道理地为人类申辩道:“在一首讽刺诗里,人们尽可指出人类的丑恶面;但是,只须还保有些理智的人,就不得不承认在所有动物中,人是最完善、最幸福、也活得最久. 因此,我们不必诧异,与其因为不幸和生命短促而自怜,不如应该为了我们的幸福,为了我们的长寿而惊喜、而庆贺.”③帕斯卡认为人类蒙昧而不幸,人的本性又显现出令人吃惊的冲突,整个宇宙却对此沉默无声,“人没有光明,全凭自己挣扎,仿佛在宇宙的这个角落迷失了道路,却不知道是谁把他放在此地的,不知道为什么到这儿来,不知道死后会变作什么样”。伏尔泰反驳说:“我们的生活并不像某些人要我们相信的那样不幸.把宇宙看作牢狱,把所有人看作马上要受死刑的罪犯,这是一种狂信者的观念.相信世界是福地乐土,那儿只有欢愉:这是一个花花公子的梦想.”④他认为一个哲人应该摈弃这两种看法,而坚决相信大地、人类和动物是按照上帝意旨而存在着的.帕斯卡揭示出人是充满矛盾的动物.对于认识自己,人的理性无能为力,他说:“谁能理清这团混乱?……高傲的-- 115伏尔泰的文化遗产 11人啊,要有点自知之明,懂得你与你自己处于什么样的自相矛盾之中. 谦卑些吧,软弱无能的理性;安静些吧,低能的自然:你应该懂得,人无限地胜过人,应该从你的主人那里学到你本一无所知的人类的真实状况.倾听上帝吧!“伏尔泰承认人身上的矛盾,但他并不认为从中可以得出理性软弱的结论,而是把人的种种矛盾看作对人的丰富性和无限可能性的证明.帕斯卡攻击人的情欲,把情欲视作罪恶和不幸之源.伏尔泰却并不因为人有种种情欲而把人看得可悲可恶,他把情欲视为动力. 他在《哲学通信》中说:“没有自爱心,社会也就不可能形成和继续存在;没有情欲,就不会生出孩子来;没有胃口就不想吃东西……正是对我们自己的爱,助长了对他人的爱;正是由于我们相互的需要,我们对人类才有贡献.”⑤在小说《查第格》中,他借隐士之口揭示了情欲的二重性:“那好比鼓动巨帆的风;有时大风过处,全舟覆没;但没有风,船又不能行动. ……世上没有一样东西不危险,又没有一样东西少得了.”上述反驳虽然大多基于常识但又不乏独创性,它们提供了与帕斯卡的观点相对的另一种富有启发性的思路. 但伏尔泰在帕斯卡关于人的精湛深邃的见解面前,也经常用俏皮话来搪塞. 帕斯卡看到人自身背负着各种各样的深刻矛盾,人性似乎是一团解不开的乱麻,他说:“人是何等的怪兽!何等的新奇事物!何等的混沌!何等的矛盾人物!一切事物的裁判者,却又是蠢蠢蠕动的蚯蚓;真实的寄托者,却又是疑窦的集丛;同时是宇宙的光荣和废物. 倘使他自夸,我就压低他;倘使他自卑,我就赞扬他,但永远和他争辩,直到他明-- 11621伏尔泰:理性人格白自己是一只不可理解的大怪物.“伏尔泰写于177年的《最后的批评》回避了正面回答蕴含于帕斯卡这一描绘中对所有哲学家具有挑战性的难题,而批注了一句:”地地道道的病夫言论.“然而,他自己也明白这种敷衍对付不了帕斯卡遗留下来的难题. 事实上,帕斯卡对人的惊人描述和人的可悲现状也时常在触动伏尔泰. 当他不是出于论战而是从容地阐释他自己的思考和观点时,他的见解经常不自觉地向帕斯卡趋近. 在《哲学辞典》“愚昧”一词下,他写道:“我不知我如何形成如何诞生. 我一生中四分之一的时间,我所见所闻所感,皆绝对不知其理由,我只如鹦鹉一般学舌而已……当我想向这个确定的途程中前进时,我既找不到一条路径,也找不到一个目标,我对‘永恒’默想了一会之后,我又堕入愚昧的深渊中去了.”这种不可知论和无奈感已经几乎是帕斯卡的语言和感受了. 在“论人”辞条下又说:“人类并没有活到22岁以上,如果计算那些在襁褓中死去的,以及那些一百年之久勉强过着悲惨而愚蠢的生活的人.……就人类全体而论,人生的三分之一必须因睡眠而除去,在睡眠中我们在某种意义上是死的;这样就只剩下十五年了,从这十五年中我们至少应除了八年的幼年时代,这八年是所谓人生的前奏. 清楚明白的余数是七年,这七年至少有一半是为各种各样的忧患占去的. 取三年半的时间给苦役、疲劳和不如意吧,那我们就一无所余了.对了,可怜的东西,你还有什么可自豪呀?”⑥这种愤世疾俗的情感也几乎是与帕斯卡没有多大区别的.但是伏尔泰还是坚决反对帕斯卡的悲观厌世. 尽管人类现状是这样的不如意,甚至是这样的可悲,他还是极力维护-- 117伏尔泰的文化遗产 31人高于动物的特性,极力维护一种不断把人引向未来的本能.这高于动物的特性就是:“理性,勤劳的双手,一个能够概括观念的头脑、一套灵活得足以表达这些观念的语言——这些东西就是最高的存在赐予人的,而为别的动物所得不到的大恩惠.”⑦这把人引向未来的本能就是希望,他在《哲学通信》中说:“人类最可贵的宝库乃是这个‘希望’,它缓和了我们的悲哀,它在我们目前所有的欢乐中描绘了将来的欢乐.”倘若丧失希望,人将不再播种,不再建设.⑧当伏尔泰在说着上面这些话时,他实际上就是帕斯卡所赞许的那种“一面哭泣一面追求着的人”。⑨伏尔泰一生中从未放弃过批判帕斯卡,然而他承认帕斯卡是一个“屹立在他的世纪的废墟之上”的不朽天才,承认他“比他的全部论敌加在一起的价值都高”。他从《哲学通信》时期到他的暮年一直反复批驳帕斯卡,就是为了从帕斯卡的悲观主义中拯救出人的可贵的素质,同时也为了使人不致于在绝望之中把自己托附给教会.伏尔泰不遗余力地反对悲观主义,他也同样不遗余力地反对乐观主义. 他甚至认为乐观主义根本不是哲学学说,而只能属于神秘怪想之类的货色. 他用了大量精力去反对莱布尼兹以“一切皆善”来证明上帝存在,正如他坚决反对帕斯卡以人的原罪和混沌本性去证明上帝存在一样. 如果说他早年还曾多少信奉过乐观主义的话,当他更多地经历过、观察过、思考过之后,尤其在里斯本大地震之后,他坚决认为,面对随处可见的苦难,闭上眼睛是愚蠢的自我欺骗. 他最杰出的哲理小说《老实人》和哲理诗《咏里斯本地震》都嘲笑了-- 11841伏尔泰:理性人格对世界的乐观看法,处处透出一种深刻的怀疑.《老实人》中莱布尼兹的影子邦葛罗斯口口声声:“天下尽善尽美.”却遭现实无情嘲弄,历尽苦难还险些被宗教裁判所烧死,最终不得不默认老实人的老实话:“地球上满目疮痍,到处是灾难.”在《咏里斯本地震》中伏尔泰又写道:啊,可怜的人类,悲惨的大地!尘世上注定要死亡的万物,永远承受着无尽的痛苦,证明了叫喊“一切皆善”的哲学家的谬误.他愤怒指责粉饰现实的哲学家对人们说谎:噢,你们,谁的理智在说谎;说在尘世生活中一切都是幸福的,请你们赶快看看这可怜的废墟吧……你们还敢说:……按照完美的意志,通晓一切创造一切,决不会使我们陷入悲惨的境地吗?决不会点燃火山,把死亡藏匿在地下吗?伏尔泰要人们正视现实,承认现实的不美妙,但他主张把目光投向未来的希望:“我们希望有朝一日会一切皆好,但如果认为今天就已经一切皆好却是幻觉.”伏尔泰在哲学上成功地反驳了莱布尼兹的乐观主义. 但他对帕斯卡的批判很难说是成功的. 可是他小心地避免落入-- 119伏尔泰的文化遗产 51悲观主义或乐观主义的任何一个陷阱,而是既要打击人类的自鸣得意又不致使人丧失希望. 在这个并非容易做到的事情上,他是卓有成效的.尽管有种种缺陷,由伏尔泰和其他启蒙思想家释放出来的理性力量作为18世纪哲学的最高表现,是极富成果的;而这种哲学对理性的信仰则如卡西尔所说是近代哲学思想在形成自己特有的自信和自我意识过程中经历的一个重要阶段. A B二、历史以人类精神的真相为对象伏尔泰以哲学思维去触及一切方面的尝试在人文领域成果斐然. 其中,他在历史学方面的成果十分引人注目.在历史领域,伏尔泰是个开创性人物. 他制订了一种独创的观点和新的方法论方案. 他把历史视作人类精神和心灵的发展史,而不是永远被歪曲的事实的记叙,因而历史应成为人类精神自我教育的工具. 基于对历史的这种定位,他在把理性主义精神应用于历史研究时,主张公正而理智地看待前人的功过得失,认真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在这一点上,他严守启蒙先驱比埃尔. 倍尔的遗训:用清白的手来触摸历史,决不让任何偏见阻碍对历史真相的探索,决不让任何宗教或政治偏见歪曲对历史现象的描述;既不谄媚也不诽谤,而只关注真理.在方法上,他第一个尝试把哲学与历史相结合,写出“有哲学意味的历史”。他批评过去的历史著作热衷于记载不能说明任何问题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就像一支军队的-- 12061伏尔泰:理性人格辎重,是个累赘. 人的脑子很小,如果壅塞着细枝末节就会使智力衰退. 因此论事必须从大处着眼“A C . 为此,他不去堆积大量总是自相矛盾的事实,而是去选择出最重要、最确凿的事实,“以便让读者能自己判断人类精神的毁灭、复兴和进步”A D . 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正如普希金所评价的:“伏尔泰第一个走上了新的道路——他把哲学的明灯带进了幽暗的历史档案库.”在研究范围上,他又扩大了历史学的领域,把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诸如政治、科学、文学、艺术、风俗习惯、农业、工艺、商业、生产技术的演进、饮食起居、人口增减等等都纳入了历史研究视野,开创了文化史和文化学的研究. 在这方面,他甚至得到他的最严厉和最伟大的批评者莱辛的肯定.莱辛在伏尔泰的《风俗论》出版后评道:人是人类研究的最崇高对象,但是,“看待人有两种方法:或是把他视为特殊,或是把他看作一般. 很难说第一种方法是人的最崇高的追求. 把人视为特殊会是什么情景呢?会把人看作傻瓜和恶棍. ……把人视为一般,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于是人就显示出伟大和神圣的起源. 想一想人完成了什么样的事业;他如何日夜扩展他的悟性的范围;他的法律中又充满了何等的智慧;什么样的雄心壮志激发他成就了不朽的功业.……然而还没有一位著述家把这些选作自己的专门论题,因此,这位作者可以心安理得地自夸:‘我是自由地跨入虚空的第一个人.’”A E伏尔泰的所有史学著作都体现了上述特点.写于1731年的《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传》是伏尔泰的第一部史学著作. 为了写好这部书,他到处寻访这位国王的同时-- 121伏尔泰的文化遗产 71代人,先后访问了他的心腹大臣、波兰国王、英王的侍从和当时一些驻外使节,取得了可靠的第一手材料. 伏尔泰注重占有材料,但又大胆取舍,一开始就使历史摆脱了纯编年史形态. 他以翔实的材料和讽刺笔调记叙了查理十二(1682—1721)这个穷兵黩武的“北方狂人”。查理十二不断发动战争,最后兵败而死,曾经是强大的瑞典王国也就此丧失了强国地位. 有人说,凡读过这部传记的人,都会觉得黩武主义是罪恶的、愚蠢的,到头来总会自食其果的. 这部专门记载人类愚行的著作遭到巴黎当局禁止,伏尔泰是带到卢昂秘密出版的.《查理十二传》是一部风格全新的史学著作,它的问世受到进步人士欢迎,但又令一些精神脾胃虚弱的人难以消受,招来阵阵指责. 指责之一是,伏尔泰忽略了过去史学家一向注重的细节描述. 为答复这种指责,伏尔泰写信挖苦说:“我们很愿意相信,彻底了解查理十二在其加冕的高台中没有假的黄金,知道华盖的宽度以及它是否是由教会提供的红布或蓝布装饰起来的,这些都是无比重要的. ……所有这一切对于那些一门心思想知道王公大人们的兴趣的人可能有其价值.……一个历史学家有很多责任.”A F 这封信表明了他的史学研究方向不是繁琐的考据,而是写出人类的精神,人类的教训.《路易十四时代》是伏尔泰最优秀的历史著作之一.为了完成这部著作,伏尔泰花了二十年的时间来搜集材料和写作.在这部巨著的导言中,伏尔泰开宗明义,说他的目的不单是记叙路易十四,而是抱有一个更宏伟的目标:“把迄今为止这个最开明的时代中人们的精神面貌写出来,用以昭示后人.”-- 12281伏尔泰:理性人格根据这个写作宗旨,伏尔泰把精神文化发展作为评价历史的标准,把法兰西科学院的创立作为路易十四时代的开端,以对内政、科学和文艺的出色描写使这部书成为近代第一部文化史著作. 伏尔泰认为,在路易十四提倡和保护学术文化的政策下,重视常识的精神和重视批判的精神发展起来,无形中消灭了许多迷信;到1672年,纯粹控告邪术的罪名在法院中取消了. 伏尔泰通过对路易十四文化政策和文化发展状况的颂扬,鞭挞了路易十五对文化的敌视和他在文化上的专制政策. 路易十四虽然在政治上专制,但和他那位心胸狭隘的继承人比起来,他的文化政策相对开明,对文人也相当尊重.而路易十五对文化艺术的轻视甚至受到过黎塞留元帅的谏责.元帅在一次晚宴席上婉陈国王对本朝一批名士礼遇不周,还举了俄皇、普王在这方面的作为. 路易十五却反唇相讥:“难道有必要接见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达朗贝尔、维尔内这等人;难道必须和他们平起平坐!”然后还不耐烦地挥手说:“我请普鲁士国王代劳吧!”A G . 两相比较,伏尔泰对前朝自然抱有好感和怀念,但这种感情倾向并没有支配他对路易十四时代其他政策的评价. 他指出,路易十四的好战和宗教上的不宽容也造成了许多灾难,特别是1685年废除南特敕令,把对新教徒的迫害推到了最高峰,导致了影响深远的严重后果. 他在书中还通过对教派之争的记叙,揭示出无谓的神学争论是对人类理性的侮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书以超越民族界限的开阔眼光,力求广泛和公正地介绍了当时欧洲各民族的文化成就,而且对与法国敌对的英国政治制度、文化思想和自然科学推崇备-- 123伏尔泰的文化遗产 91至. 还不仅限于对欧洲各民族的介绍,伏尔泰在该书中甚至专章讨论了中国.他一方面批评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和科学上的碌碌无为;但同时又对中国的治国方式、宗教宽容和伦理道德大加赞扬,以此来抨击欧洲的专制和宗教狂热、宗教迫害. 尽管关于中国的一些赞辞不切实际,但开了东西方文化比较的先河. 这一点,后来在《论各国的立国精神和礼俗》(简称《风俗论》)这部重要著作中得到充分发挥.在《风俗论》中,伏尔泰表现出他是西方第一个真正具有世界眼光的思想家. 他说他这部书旨在说明“人类是通过哪些阶段,从过去的原始野蛮状态走向现代文明的”。他一反基督教神学家的说法,完全用一种理智的、非宗教的观点来解释世界史,把全部人类历史看作理性与迷信斗争的历史.他指出:东方各国文化,特别是埃及、两河流域、中国和印度的文化,在起源上比《圣经》所说的希伯来人文化早得多,基督教各个教派宣扬的宗教史观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站不住脚. 这样,他否定了长期统治西方史坛的神学历史观. 这部书中,同样不仅叙述欧洲各国的文化概况,也介绍东方国家的文化. 而对中国,他从一种远距离的了解中获得一种审美效应,以至在书中盛赞中国的“理性主义”文化;从他并不真正了解的儒学关于“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之类政治性表达中找到论据去抨击法国专制政体. 尽管有这类判断上的不确切,《风俗论》仍不失为建立包括东方各民族在内的新的世界史体系的成功尝试,它为后来的文化史研究也提供了范例.-- 124021伏尔泰:理性人格《路易十五时代》同样不限于记述路易十五个人,而是着眼于说明一个时代的面貌. 虽然这部出版于路易十五在世时的著作少了他惯常有的抨击时政的特色,而且时有阿谀之词,但是他的批判锋芒仍然掩不住. 这尤其表现在他对这个时代司法黑暗的揭露上. 他指出:在法兰西,许多残酷和荒谬的刑法照样有效. 虽然希腊人和罗马人早就全部废除刑讯,只有罗马暴君萨拉才采用没收财产的制度,但刑讯和没收财产的制度在现在的法国还继续保留着. 他愤怒抨击法国的法官甚至仍然还可以从以色列国王的暴政中找到法律判例. 纵使有些法官的辩护已证明某人无罪,多数法官却依然能把无罪的人判以死刑.至于《彼得大帝时代的俄国史》则着重阐述了彼得改革的进步意义,表达了理性必将战胜迷信的信念.伏尔泰在他的所有史学著作中都实现着哲学和历史学的结合. 作为这种结合的一个突出成就,是他得以把历史设想为过程. 仅此一点,就是对后来一些人把18世纪说成一个“非历史”的世纪的否证. 在伏尔泰之后的18世纪所有伟大的历史学家都以他为楷模,法国的杜尔哥、孔多塞、英国的吉本都有意识地以哲学眼光来写历史. 而伏尔泰通过写历史去揭示人的精神发展、揭示理性如何穿透由偏见和迷信布下的雾幛而向前推进,同时又借过往的经验和教训来昭示后人.在这一点上,他甚至是以克罗齐为代表的现代史学流派的先驱. 伏尔泰还在他的所有史学著作中实现着史学和艺术的结合,抱着“写历史如写悲剧”的态度,以艺术大师的手法去记载过去人们的愚昧和妄行. 对此,狄德罗是这样看的:“其-- 125伏尔泰的文化遗产 121他的历史家叙述事实,只是为了向我们说明这些事实,你却是为了使我们从内心激起对说谎、愚昧、虚伪、迷信、宗教狂热和暴政的憎恨.“由于这一切,伏尔泰开了一代史学新风.三、文学:伏尔泰手中最自由的武器“参孙挥动刑斧之前,先有伏尔泰发出那锐利的笑声.”出自海涅之口的这句名言,是对伏尔泰的文学创作的力量的一个精当评价.正如伏尔泰的历史著作不是纯粹写历史,而是负载着揭示人类心灵、揭示理性与迷信的斗争的任务;伏尔泰的文学也不是纯文学. 在理性与迷信、偏见的斗争中,在人权与暴政的斗争中,文学是伏尔泰手中最自由、最得心应手的工具.他把哲学精神贯注于文学中,调动了诗、戏剧、小说等一切文学形式去绘出人间世相,去表达他的理想、去鞭挞一切丑类,去触及一切与人类有关的问题.伏尔泰面对的和他要对之挑战的,是拥有各式各样坏蛋并且要凭借坏蛋而得以肆虐的专横权力. 和这样一个对手是无法展开辩论的,讽刺和嘲笑就成了伏尔泰最有力的武器.他那些神出鬼没、无穷无尽、随口可出,冷不防就会落到哪位教士、贵族、王公、国王及其御用文人头上的讽刺诗和讽刺短文就是他的笑声的载体. 运用这种灵活方式,无论是教会的荣誉、自以为是的神父,还是信口雌黄的无聊作家,都逃不脱他的讥笑. 他调侃教会荣誉:-- 12621伏尔泰:理性人格“愚昧”收到了一只匣子这是“偏见”送给她的礼物.我亲爱的,可不许向“理智”乱说的那回事:教会的荣誉不是开玩笑的东西.——《题在装殓遗体的小匣子上》他笑骂愚蠢牧师:地窖里有几只小老鼠,急忙去赞美救世主:世界多好啊!一切多美啊!然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一伙——这一点是很明白的.——《论人》又对腹中空空、专门喜欢写大书的无聊文人发出滑稽的抱怨:竟然要“残酷地迫使我这样一个活人去阅读什么内容也没有的整整的九卷书”。在伏尔泰手里,嘲笑是能够战胜一切的最有力武器,而且这武器使得他像对狄德罗传授经验时说的那样,可以对强敌“射出暗箭,又不露出双手”。赫尔岑也说伏尔泰的讥讽嘲笑摧毁力无穷,因为他的讥笑像闪电似的击中并灼伤他的敌人. 这样大的威力不仅是因为渗透于这种讥笑中令被笑者恼怒、胆寒的尖刻和锐利,还因为在他洋溢于笑声中、“使自己-- 127伏尔泰的文化遗产 321凌驾于逗人发笑的事物之上“(《哲学辞典》,“笑”)的优越感面前,被笑者显得无比的卑微、琐屑和愚蠢.伏尔泰在文学上酷爱的是悲剧. 他的主要精力是从事悲剧创作,还常常在自己的家庭剧院内亲自参加演出. 伏尔泰写悲剧,是他的趣味所在. 但他更是为了以悲剧为武器向专制政体和教会发起进攻.他的第一部悲剧《俄狄浦斯王》是他在23岁时根据古希腊诗人索福克勒斯的著名悲剧改写的. 希腊神话中的俄狄浦斯勇敢高尚,富有智慧. 他刚一出生,就由于一道断言他日后注定要杀父娶母的神谕而被弃荒郊. 他竭力逃避这不幸的命运,却被命运一步步引向杀父娶母;他道破了天下最难解的谜,却猜不中自己的谜而葬送在对自己的迷误中,他拯救了忒拜城的人民,自己却受命运捉弄而落入灾难的渊底. 这个震撼人心灵的神话揭示了个人意志与不可知力量的冲突是人永远要面对的基本命运. 伏尔泰借用这个神话,否定了人间苦难是人的原罪造成的,控诉了神对高尚的人滥施淫威,恶意作弄人,制造人间悲剧. 他通过剧情发展,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个张着血盆大口的深渊,神正阴险狠毒地把善良的人推入这个深渊. 在剧情发展的高潮,他让俄狄浦斯悲愤交加地发出抗议:“残忍的诸神,你们使我犯罪,而你们又因这些罪行来处死我啊!”这个抗议揭穿了所谓全知全能全善的神的虚妄. 这是伏尔泰启蒙思想和哲学理念的一个基本主题.他的第二部著名悲剧是《查伊尔》。它的故事背景是十字军东征时代的耶路撒冷. 苏丹奥罗斯曼是个勇敢的军人和宽厚的执政者. 他与美丽的女俘虏查伊尔相爱了. 但查伊尔是-- 128421伏尔泰:理性人格受过洗的基督徒,她与伊斯兰教的苏丹相爱是违背教规的.宗教成了他们之间感情的障碍,并且最终导致了悲剧结局:查伊尔被杀和苏丹自杀. 伏尔泰通过这个剧本提出了启蒙思想家们极其重视的人类情感问题,控诉了宗教偏见对基本人类情感的扼杀.《穆罕默德》则是伏尔泰反对教权主义的力作.伏尔泰处于基督教教权控制下的法国,为了避开教会和政府的打击,他借用了穆罕默德来作为一切制度化宗教的教士代表. 他笔下的穆罕默德是个骗子、滑头、冒名顶替者和恶棍. 他好不容易逃脱了因卑鄙行为而被判的死刑,又狡猾地利用了民众的迷信和因无知而对上苍产生的信仰,煽动一些狂热崇拜者跟随他,甚至一些高尚而诚实的人也上他的当,成为宗教狂热的牺牲品. 剧中的睿智老人萨菲尔悲痛地说:迷信顽固的残酷性蹂躏了最美好的心灵.而那位“暴政的祖师爷”则以阴谋和血腥造就了他的地位. 他向人宣布:谁思考——谁就不是信徒;唯唯诺诺的沉默,——这就是法律!这实际上是基督教的宗教裁判所借穆罕默德之口在说话.伏尔泰不仅写了大量悲剧,他也创作喜剧. 他的喜剧不-- 129伏尔泰的文化遗产 521像悲剧那样有着明确的启蒙目的,而是利用这种体裁给丑类们画像. 在他以喜剧笔法画的形形色色丑类中,很引人注目的是文人中那些为了在宫廷和教会的残汤剩菜中分得一杯羹的败类. 这些人对启蒙思想家进行围攻、诬蔑、告密、诽谤……,无所不为. 曾写过恶劣喜剧《哲学家们》攻击百科全书派的巴利索,还有文化鹰犬弗列隆都是这类人的典型. 伏尔泰自己就多次中过这些败类的暗箭,而他的还击则是永久性的.他为《百科全书》写了“文人”辞条,以后又在《哲学辞典》中写了“文学、文人或知识分子”条目. 这两个辞条都从特性、学养、社会功能、道德人格等方面把败类逐出“文人”之外.1757年为《百科全书》写的“文人”条目说:……人们不把“文人”的名称给予一个知识有限、只研究一种学问的人.……真正的文人,即使没法样样钻研,至少也要能够在这些不同领域之中涉猎一番.……在今天,……哲学精神仿佛构成了文人的特征;如果这种精神和高尚的兴趣结合在一起,那么,它就形成了一个完善的文人.……文人被摈弃于社会之外;可是从此以后,他们变作了社会必需的一部分. 他们中间许多人在他们的会话中所散播的深入化与纯化了的理智,多教育并醇化了国人……依赖了一种健全的哲学,他们的批评扫除了充塞于社会中的全部成见……一般来讲,他们比别的人有更多的独立精神……-- 130621伏尔泰:理性人格在这里,伏尔泰把知识广博、精神高尚而独立以及富有哲学素养作为文人的基本条件;扫除成见、推进理性则是文人应承担的社会职责.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接下来还把文人和“聪明人”作了区分:文人并不是人们所谓的“聪明人”:单是一个聪明人就意味着没有多大教育,没有多大学问,并不要求有任何哲学知识……一个聪明人很容易没资格被称为文人,而文人也可能不要求聪明人的风头.事实上,那些多权术而无智慧、善于见风使舵而没有脊梁骨的卖身投靠者很可以算得上伏尔泰笔下所说的“聪明人”。1765年写的“文学、文人或知识分子”则写出了真正的文人不可避免的命运:孤独、不被理解、被愚人和败类围攻:文人中最能为散布在人世间少数思想家服务的乃是孤独的文人,真正的学者自闭于研究室里,他们既不在大学里的讲座上滔滔辩论,也不在学院里吞吞吐吐地表示自己的意见;而这些真正的学者,几乎人人遭受虐待.我们可怜的人类总是生就这样的.走热闹路的人,常向建议走新路的人抛石头.……向徐贝勒勃斯. 法特斯殿下进颂诗罢,为他的情妇撰情歌吧;您把一本地理著作写了题词献给他的看门的人就会好好地让你进门;——倘使你去开导人们,你就会-- 131伏尔泰的文化遗产 721被压得粉碎.一个文人最大的不幸,也许不是为同行所妒忌,不是成为捣蛋阴谋的牺牲品,不是为社会有势力者所轻视;却是遭受愚人们的批评.愚人们有时搞得很凶,尤其是当狂热和愚蠢的言行、愚蠢的言行和报复情绪相结合的时候.文人的不幸往往是毫无所持……全无援助;他像飞鱼:飞得高些,它就要为飞鸟所啄;潜游水中难免为大鱼所吞.这两个辞条对后世的影响,我们可以在现代西方对知识分子的公认见解中看到. 无论是在伏尔泰的辞条中还是关于知识分子的现代见解中,灵魂卑劣的御用文人都被取缔了资格.伏尔泰不光把这类人逐出文人之外,还运用喜剧创作把这类人钉在耻辱柱上. 对于暴政来说,最不幸、最无奈的是它所拥有的文化败类除了缺德,还多半无才. 弗列隆就是一个标本.此人一个鹰爪鼻,一张既聪明又呈现肉欲的嘴,一双机灵但不明亮的眼睛,脸部的线条很粗,淹没在脂肪中. 一丝几乎觉察不出的诡谲微笑在上嘴角掠过,下唇却讨厌地略前翘着,使脸的下部具有一种近乎兽性的庸俗. 他没有科学头脑,也无哲学智慧.这样一个人竟自命为纯正思想的捍卫者,不自量力地充当起反对启蒙运动的首领,以他的《文学年鉴》同百科全书派较量. 他当然不是伏尔泰、狄德罗们的对手. 于是,他同时兼搞“地下斗争”,给当时的新闻出版总监马尔塞布写信密告:“狄德罗及其同伙在文学和风格方面是极-- 132821伏尔泰:理性人格危险的革新派……批评的矛头应主要指向他们.“又指责整个《百科全书》是“骇人听闻”的作品. 好在马尔塞布是个开明人物,而且不喜欢弗列隆这种写信密告的作派,要不然,百科全书派又要有牢狱之灾了. 但密告不成又换诽谤. 他在《文学年鉴》中攻击狄德罗的《私生子》,诽谤狄德罗剽窃了意大利喜剧,还发表伪造的信件作为证据. 巴利索败坏百科全书派的喜剧就是拿弗列隆伪造的材料来借题发挥的.伏尔泰哪能放过弗列隆这么妙的题材?他把弗列隆写成他的著名喜剧《苏格兰女人》中的主人公(只不过把名字变成了弗列朗),淋漓尽致地把这个中伤者、恫吓者、告密者、伪造者和低智商的卖身投靠分子的丑行和丑态描绘出来,使弗列隆以可耻而闻名遐迩,他的名字也因此而成为生活、政治和文学中道德败坏的同义词. 只要文人还必须在利害与道义的冲突之中作出抉择,只要还有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这个形象对后世文化人的警示作用就不会消失.顺便提一下,当《苏格兰女人》上演后,弗列隆看了《苏格兰女人》的演出,伏尔泰为此而“足足乐了一个月”,而且在《巴比伦公主》末尾的戏谑词中重提旧事,大大嘲笑一番.伏尔泰创作讽刺诗、戏剧的灵感都来自现实,是为他的时代服务的. 这些作品在完成启蒙任务中起了巨大作用,也产生了巨大轰动.但它们过多地承载了宣传新思想的任务,而缺乏对深邃无比的人性世界和丰富复杂的人类情感作洞察入微的描写. 即使在伏尔泰自己最看重的悲剧作品中,同样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他给自己的悲剧作品涂上一层历史釉彩,但-- 133伏尔泰的文化遗产 921剧中人物实际上大多是穿着古希腊罗马服装或中世纪服装的18世纪人物.结果就像丹纳批评的,古代衣饰妨碍现代情感,现代情感戳破古代衣饰,人物介乎古人和现代人之间而无确定性格. 他的悲剧除了《查伊尔》有较高艺术性,其他大多在领有当时的风骚后便成为过去,能够留下的只是他作为文体家和语言大师所赋予这些作品的精美.四、经受了时间考验的哲理小说伏尔泰在文学上的最高成就是他自己并不看重的哲理小说. 哲理小说是他开创的文学形式,他在这方面实现了文学与哲学的完美结合,留下了一批有长久价值的名著.伏尔泰的哲理小说汲取了拉伯雷和斯威夫特的手法,采用完全虚构的人物、背景和荒诞离奇而又引人入胜的情节,让他的哲学精神在神话或半神话氛围中自由驰骋,不仅酣畅淋漓地表现了社会世态,而且深刻地透视了永恒的人类问题.下面着重介绍几部主要作品.1。《如此世界》(1746)这是伏尔泰的第一部哲理小说. 它展示了一个善与恶难分难解地纠结在一起的复杂人世间. 掌管天下万国的神灵伊多里埃为了决定对疯狂与放荡的柏塞波里斯城究竟是惩罚还是干脆毁灭掉,派使者巴蒲克下凡调查.一到人间,印入巴蒲克眼帘的是一派恶浊:教士热衷于教派斗争,以至于屠杀、焚烧、战祸丛生;官场上标卖官职,-- 134031伏尔泰:理性人格连法院判决也按价出售;学者不研究智慧,专门趋炎附势,制造虚假的和欺善扬恶的舆论……他给这个恶行累累的城市定了灭顶之罪:“让这批蛀虫在大毁灭中送命.”他也看到一些并不犯毁灭之罪的愚行. 例如一位祭司把男女信众召集拢来,“把无需分析的道理分作几部,把明白了当的事有条不紊地加以证明,把无人不知的东西教给大众”,他辛苦得满头大汗,结果是“用足了功夫叫二三百个市民受罪”。在更多的观察后,巴蒲克在到处看见罪恶和愚行时又看到了被淹没在罪恶之中的许多慷慨豪爽、仁爱侠义的行为,在目睹出家人的贪婪、野心时也接触到一些圣洁心灵,在看到伪学者到处招摇时也看到了不与俗流为伍的真学者,知道了他“招待的是一批学究的渣滓”,懂得了“每个行业中间总是最没资格的人老着面皮出现,真正的贤者隐在一边”。在看到愚蠢的同时也看到了高度的文明. 他熟知了这个城市的所有弱点和弊端,也了解到它的灿烂文化和精巧的社会机制.善恶相混、投鼠忌器. 于是他请城中最高明的铸匠用各种金属、泥,把最名贵的金属和最粗劣的石子混合起来铸了一尊小小的人像作为考察报告,对伊多里埃说:“你是否因为这美丽的神像不是纯金打的或钻石雕的,就把他毁掉?”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盛行的恶不是正当的,但靠外力消灭恶,结果是玉石俱焚. 这个世界怎样才能变得少些罪恶多些良善从而变得好一些,这是人类自己的问题.-- 135伏尔泰的文化遗产 1312。《查第格》(1747)中篇小说《查第格》同样注目于人类永远必须面对的善恶问题,但有了更多的暴露和嘲讽,有了更强烈的审判现实的意味.巴比伦青年查第格聪明漂亮、品行优良. 但他的一切优点全成了他的致祸之源. 他相信太阳自转,相信一年有十二个月而被大祭司视为心术不正,还被上纲到与国家为敌. 他因为观察力出众而被判缴罚金;因为智慧超群又具有雄辩的才华而冒犯了愚蠢,险些被当作妖人烧死;他见义勇为救了一位挨打的妇女结果自己就得当奴隶;他以理性反对活人殉葬,救了阿拉伯所有青年孤孀的生命,却被人告密:等待他的报答是要把他用文火烧死……. 末了,查第格终于悟出:“学问、品行、勇气,从头到尾只替我惹祸招殃”;他还痛苦地发现,“要是我和别人一样凶恶,也就跟他们一样快乐了.”这一切使他不得不怀疑有什么残酷的命运在操纵一切,专门惩善扬恶. 经历了太多意想不到的苦难,查第格对人类生存状态万分悲哀:人的实际情况不过是一些虫蚁挤在一颗小泥丸上互相吞食. 他由此感到自己的生命和巴比伦的存在都是虚空.伏尔泰通过查第格的遭遇在人们面前展开了一个政治腐败、司法黑暗、人情险恶、思想禁锢,好人不得自由、不得安宁的社会环境;通过查第格的痛苦体验表达了处于专制压迫下的人的窒息感. 所有这一切都向人们尖锐地提出了怎样看待善恶之间关系的问题. 伏尔泰试图对这个人们无法回避-- 136231伏尔泰:理性人格的问题作出回答,在“隐士”一章提出善恶相生:厄运对人是一种磨练. 查第格最终以他的智慧和勇敢获得胜利,做了哲学王,以理性和仁爱治国. 在查第格身上,伏尔泰写出启蒙哲学家的命运,又以查第格最终胜利的结局寄托了启蒙哲学家的希望. 还通过查第格的宽厚品性表达了对人类弱点抱体谅态度的思想以及“罚一无辜不如赦一有罪”的先进的法律思想. 整部小说所触及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答案的探索都饱含智慧且对人类有长久价值.3。《天真汉》(1767)《天真汉》又名《自然之子》。它不同于伏尔泰的其他哲理小说. 它不是通过半神话式的故事或伪托古代的异国,而是把故事直接安排在17世纪末路易十四的法国,又以一个从小在印第安部落长大的法国血统的青年作主人公. 这样,一方面随着情节展开对社会现实作尖锐而直率的批判,另一方面又通过青年主人公与法国社会之间的一系列冲突以及他与文明的接触,来解决“自然人”与“文明社会”的问题,以此与卢梭论战.一个法国人后裔童年时流落到美洲印第安人部落——休伦人中间,成年后当了英国人俘虏,先到了英国,随后又到了法国.他成长在休伦人中间,养成了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习惯,毫无虚饰毫不装假,在英国时被人叫作天真汉. 来到法国后,几经盘问,一个修道院院长发现他是自己的兄嫂20年前出征休伦时失散的孩子.天真汉留在了法国. 从此,这个来自蛮族部落有着自然天性的青年便处-- 137伏尔泰的文化遗产 331处陷于困惑,随时与社会习俗和戒律发生冲突.院长眼看年事已高,决意把教职传授给这天外飞来的侄儿,这就必须先让他受洗和进入教会.天真汉记忆力良好,没有受过给人头脑中装满废物和谬误的教育,思想明确而有力,容易接受新东西. 叫他读《圣经》,要不了多久就读得几乎能背整本书,还不断提出疑问使院长不知所措,窘困不已. 他天真地要按圣经行事,偏偏又在信奉这本书的国家行不通,到处引起惊惶不安. 他对美丽的圣. 伊佛小姐一见钟情. 想同她结婚,却发现相爱的人自己作不了主而必须征得家长同意.他惊异不已,觉得让别人来决定自己的事,实在荒唐:“我想吃饭打猎、睡觉的时候从来不跟别人商量;我知道:爱情的事当然应该征求彼此同意,但我爱的又不是伯父和伯母,何必征求他们意见.”糟糕的事还在后头.圣. 伊佛小姐阴差阳错主持了他的洗礼,于是这少女便成了他的教母.这一下,教规在两个相爱的青年之间设下了天大的障碍. 天真汉拿《圣经》当依据来质问:“那本书从来没说不准跟帮自己受洗的姑娘结婚.”他气愤地说:“我每天都发觉,那本书不叫人做的事,大家不知做了多少,叫人做的,却一件也不做.”他威胁要抢走姑娘、废除他的洗礼. 他心爱的姑娘进了修道院这个专门监禁少女的监狱,他差点放火烧了修道院. 天真汉的伯父伯母不再心存幻想叫他当修士了. 在天真汉心目中,教会教规真是活见鬼!这些戒律不仅显出它们与人的朴素理性和自然人性相对立,还暴露出教会对圣经的尊奉不过是骗人的幌子.但天真汉的不幸还不只来自教会.-- 138431伏尔泰:理性人格他击退了驶进法国海岸的敌船,又径直到凡尔赛希望得到国王恩准,好与圣. 伊佛小姐结婚. 沿途看到无数因废除南特敕令而逃离家乡的新教徒,这才知道路易十四为了现任教皇竟牺牲自己的百姓,使五万个家庭逃亡,五万个家庭被龙骑兵强迫改宗. 他大发感慨,全然不知这个地方无处不在的密探早把他盯上了. 关于他在路上所说所为的小报告差不多跟他同时到达凡尔赛. 结果,把他关进巴士底狱便是宫廷对这有战功却嘴上缺岗哨的青年的招待. 想到幼年时流落美洲被人抚养成人,回到祖国却受这种不公正,他不由得说出:“美洲的同乡永远不会对我这样野蛮……人家叫他们野蛮人,其实是粗鲁的好人;这里的却是文明的恶棍.”天性纯朴、同法国社会的险诈和虚伪格格不入的天真汉此时对文明社会发出的怨愤之言简直就像卢梭在《论科学和艺术》与《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发出的咒骂.但天真汉就在这巴士底狱一位饱学难友、冉森派老教徒指导下开始受教育,接触到了文明中有价值的内容. 他勤奋学习. 读书扩大了他的心灵,发展了他的天赋. 他了解到文明的民族高于未开化民族,因为他们“用艺术和知识扩充了自己的生命”。他还知道了离群索居使人退化,社会生活有助于人进化. 他感到通过读书,自己“从野兽变成了人”,明白了纯朴的人还必须文明化. 他真的文明化了,还有了哲学头脑,成了一个天性纯朴、见识自然合理、又有高度文化素养的18世纪理性人.现在的他,不仅能从读书中汲取有益的内容,而且还能鉴别和批评. 他读了历史就批评“历史只是一连串罪恶与灾难的图画. 安分守己与清白无辜的人在庞大的-- 139伏尔泰的文化遗产 531历史舞台上从无立足之地. 所谓大人物不过是一般恶毒的野心家“。他也能区分哲学家的寓言和骗子的谎言,他相信”真理将以它的光芒照亮四方,篝火之光却不能照亮人心“。他惊奇于有些国家竟然由狗屁不通的假博士来颁布法令;他对那些自己不能创造却专门抹煞别人充当棍子的人十分蔑视,称他们的那些批评小册子是:“这好比苍蝇蚊子在骏马的屁股上下蛋”,对这种垃圾文学,他简直不屑一看. 他还批评宗教争端,说人类为了利害关系已经争执不休,还要为虚幻的利害、荒谬的理论造出一些新的痛苦,这就未免太可怜了. 天真汉在读书中听从淳朴天性而获得的见解令老教徒吃惊:“我孜孜为学,花了五十年功夫,反不如这个野蛮的孩子有这样自然而合理的见识.”天真汉终于出狱了. 却不知这是圣. 伊佛小姐以接受朝廷好色高官对她的贞操的勒索为代价换来的. 宫廷和教会“很少事情不经过这一关.从最低微到最重要的职位,大半要用人家向你勒索的代价去买”。少女要救人,也少不了这一关.结果,那个可恶的朝廷要人“用十恶不赦的罪行来平反暗无天日的冤狱,拖一个清白无辜的人下水,做他的共谋犯”。身心遭受凌辱的圣. 伊佛小姐死了. 经历了巨大悲剧的天真汉后来终身不娶,成了一个勇敢的军人和不屈不挠的哲学家.伏尔泰以天真汉与文明的接触修正了卢梭关于自然人的看法,反驳了卢梭对原始社会的赞美,而主张向未来寻找出路. 同时,又通过天真汉的冤狱和爱情悲剧揭露了教会和官场的腐败荒淫,控诉了专制政体的罪恶. 这种控诉在美丽少女之死时达到了高潮.-- 140631伏尔泰:理性人格4。《老实人》(1759)这是伏尔泰最杰出的哲理小说,它写于里斯本地震之后.在目睹了无数社会灾难之后又见证了这场震惊世界的毁灭性地震,伏尔泰思想更加激越.里斯本地震引起两种反应. 教会利用这场从天而降的灾难证明是人的罪行招来“上帝的惩罚”,以此反击启蒙思想家对“原罪”教义的批判;启蒙思想家阵营中的卢梭则因对文明的反感把这场灾难归结为人对自己才能的滥用.另一方面,当时又盛行莱布尼兹的“前定和谐论”,一些旧制度和现状的辩护士闭眼不看灾难遍地,利用莱布尼兹学说粉饰现实. 伏尔泰借地震灾难引起全书,通过书中年轻主人公老实人和莱布尼兹观点的化身邦葛罗斯的荒诞经历左右开弓,尖锐批驳和嘲讽了这两种观点,对社会的黑暗现实作了无情揭露.老实人年少天真,寄居在一个德国男爵家中,受教于“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邦葛罗斯.邦葛罗斯鼓吹“前定和诣,一切皆善”。他教导学生:“一切都是为了最好的目的按照必要性存在的. 鼻子是为了戴眼镜而长的……,脚是预定供穿鞋用的……猪生来是供人吃的,”上帝把一切都安排得“尽善尽美”。但是事实马上就要不断证明这个世界一点也不完美:老实人因爱上府中小姐被男爵一脚踢出大门;他被锁上脚镣抓到军队当兵,每天挨几十军棍;他想随意走走,自由支配一下自己的双腿,又被关进地牢,而且长官规定他的自由意志必须用来选择究竟是让全团两千弟兄人人在他身上鞭上36道还是脑袋里同时送进12颗子弹.战场上,他看见两军互-- 141伏尔泰的文化遗产 731相屠杀,奸淫掠夺、惨无人道,为此,双方国王各自在营中叫人高唱吾主上帝,感谢神恩. 他到处流浪,看见宗教狂热把人变成嗜杀的野兽,甚至连天性原本更接近自然也更善良的妇女也变得凶恶无比,他自己就被一个非得要他相信教皇是魔道的女人劈头泼了一大桶尿……他在荷兰遇见正在行乞的邦葛罗斯,这位鼓吹世界尽善尽美的哲学家染上脏病、烂掉半截鼻子,形状狼狈不堪;师生二人和收留他们的恩人雅各结伴乘船前往里斯本,雅各却在船上颠簸中为救一个泼皮水手而落海淹死. 一到里斯本便遇上大地震,被毁掉四分之三的城市里到处残砖破瓦,气氛凄凉. 邦葛罗斯说是定数,滔滔阐释起来,里斯本既然有一座火山就不能不地震,“这种安排物尽其用,尽善尽美”。异端裁判所的七品官把哲学家这番话听了去,当成不信“原罪”的异端证据记了下来. 哲学家因为说了这番话,老实人因为以赞同神态听了他说话,师生二人双双被捕. 其时,教会声称为平息上帝对罪孽深重的人类的盛怒与防止再度地震,举办了一个规模巨大的功德会,准备在庄严的仪式中用文火烧死几个人. 哲学家和他的学生正好被人用来作一个尽善尽美的安排:说话者被判火刑,听话者被判观摩火刑,并在陪同游街时当众打屁股. 他俩穿上画有火焰和魔鬼的特制披风,头戴同样有火焰和魔鬼的纸糊尖帽跟着大队游行、唱歌,然后被处刑. 两百年后中国“文革”地震中几乎天天都有的游街示众的盛况一定从这场面和装束中得到过灵感!烧死一个娶教母为妻的皮斯加伊人,两个吃鸡不吃火腿的葡萄牙人,又吊死说一切都“尽善尽美”的邦葛罗斯;然-- 142831伏尔泰:理性人格而,仪式隆重、祭礼丰厚的功德会居然没起作用,刚散会又是一次惊心动魄的地震. 魂不附体的老实人不由得怀疑起老师那“尽善尽美”的信条了,口吐怨言道:“好的世界尚且如此,别的世界还了得?我屁股挨打便还罢了,……可是亲爱的邦葛罗斯,你这最伟大的哲学家!我连你的罪名都不知道,竟眼看你吊死,难道是应该的吗?噢,亲爱的雅各,你这个最好的好人,难道应该淹死在港口里吗?……“他又开始独自流浪,到处受骗遭敲诈,人心的险毒丑恶全让他一一领受了. 他还看到了境遇悲惨的黑奴,听了黑奴诉说:老板“每年给我们两条蓝布短裤,算是全部衣著. 我们在糖厂里给磨子碾去一个手指,他们就砍掉我们的手,要是想逃,就割下一条腿. 这两桩我都碰上了. 我们付了这代价,你们欧洲人才有糖吃”。听到这些老实人不由得又嚷起来:“邦葛罗斯!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6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