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伏尔泰:理性人格-2

作者:伏尔泰 字数:20103 更新:2023-10-08 19:50:33

-- 45无冕之王14誉全欧. 卢梭说:“我们把伏尔泰所写的文章都读了,一篇也没有漏掉. ……过了不久,他的《哲学通信》出版了. 虽然这并不是他最好的著作,然而正是这些书信有力地吸引我去探求知识,这种新产生的兴趣,从此就一直没有熄灭.”至于对狄德罗这位未来的百科全书派领袖来说,看到《哲学通信》的那一天是他一生中决定性的一天. 法国传记作家安德烈. 比利在《狄德罗传》中饶有趣味地记叙了那一天. 当时,狄德罗正处在恋爱季节.他大老远跑到奥古斯特码头街书店,是为了看望书商的女儿巴布蒂小姐. 但当他的手翻到《哲学通信》时,立即沉醉在书中,巴布蒂小姐迷人的双眸从他眼中消失了. 他放下书后沿着河大步向前走去,眼睛完全被那本书引起的激情蒙蔽而什么也看不见.一路上不断撞着行人、碰翻鸡笼,根本听不见妇女的咒骂. 书中描绘的那个自由的民族豪放、理智,摆脱了狂热、愚昧和迷信;而可怜的法国人民可耻地受贵族、国王压迫,受教士愚弄,在种种迷信中挣扎;放纵的巴黎则在落后、淫荡的风气中沉沦. 狄德罗从书中隐约看到一个伟大任务:改造祖国的灵魂,引进新的道德观. 这个伟人终身的奋斗目标就此确立了.《百科全书》的副主编达朗贝尔在1744年自己才27岁时就给伏尔泰写信,尊他为“领导文学的导师”。以后他们一直保持了频繁的通信.在《百科全书》最困难的时刻,伏尔泰全力支持了狄德罗和达朗贝尔的事业.伏尔泰不仅以早年的著作激发和滋养了晚一辈启蒙思想家,而且后来又与他们一起并肩从事启蒙活动. 他给自己和其他学者确立的启蒙任务在他的《巴比伦公主》中有一个极-- 4624伏尔泰:理性人格为明晰又极具代表性的表述. 这就是他通过小说主人公之口说的:“要有许多才智之士,才能逐步拨开那些长年笼罩大地的黑暗云雾. 在野蛮的国度,总得有些英勇的人物,既有力量又有坚强的意志,才能使人们除去野蛮性.”也就是说,与愚昧、迷信、压制、迫害作斗争,给人民打开观看自己本性和世界本性的眼睛,改造人性改造社会,是他们要完成的启蒙任务.伏尔泰一生从未松懈过这项工作.从20来岁起就以各种形式的大量著作向迷信、成规、教条、权威掷出一发发炸弹,以怀疑和嘲讽去动摇人们心目中的神圣事物. 这些神圣事物在理性尺度下变得可疑,在讥笑声中又失去了过去值得尊崇的面目. 爱米莉去世后,已经进入老年的伏尔泰随时受着病痛折磨:牙齿脱落、两眼发花、耳朵发聋、经常发烧,有时腹痛得打滚.他卧病在床时写诗,身体稍好时研究学术、写悲剧、小说、政论文. 他的一些史学巨著,一大批已经炉火纯青的哲理小说,还有他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如《哲学辞典》等等,都是这一时期写的. 这些作品犹如更加锋利的投枪匕首直指专制和愚昧. 其中,学术著作治学谨严,使这个世纪后期的学风为之一变,在学术研究上也开了启蒙新风.同时代的人公认这位世纪老人为启蒙泰斗,对此,伏尔泰当之无愧. 然而他之为启蒙泰斗还不只因为他的写作,还在于他晚年直接参与了大量社会斗争,又为实现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四处奔波.-- 47无冕之王34二、加盟百科全书我同那些希腊老哲学家一样,垂暮之年因为想到将被人取代而欣慰,我乐于看见年轻人超过自己.——伏尔泰伏尔泰一生都大为恼火的是,大多数人浪费了上帝赐予的最宝贵的智慧之光——理性,只要有吃有喝有栖身之所就拒绝思考. 他痛恨形形色色的愚蠢. 他把自己的大部分愤怒都发泄在愚昧这个“邪恶的敌人”身上,更发泄在所有试图巩固愚昧的人和事上. 他不断威胁着要摧毁它们. 当他以悲剧、喜剧、讽刺诗、小说、书信同愚昧的斗争鏖战之时,他的晚辈,另一批愚昧的强大敌人在18世纪中叶崛起了;他在单枪匹马地到处发动反愚昧的“战争”时,后辈巨人已在一项反愚昧的伟大工程下聚集成派. 这项伟大工程就是由后起的伟大哲学家狄德罗主持编纂的《百科全书》,在这面旗帜下聚集而成的启蒙派就是百科全书派.1。《百科全书》掀起的浪潮1746年,33岁的狄德罗已经因为发表无情攻击基督教的处女作《哲学思想录》而蜚声文坛. 书很快就被高等法院下令禁止并模拟焚烧.1749年,他又发表了被认为是公开宣扬无神论的著作《供明眼人读的盲人书简》。不幸的故事总是反复上演. 如果说头一本书的发表已使卫道士们焦虑不安地在-- 484伏尔泰:理性人格注视这位年轻哲学家的理性干预,第二次,他就在劫难逃了.他被卫道士们“以国王的名义”关进监狱,步了伏尔泰后尘,去尝铁窗之苦了.好在时间不算长,没有影响更重要的工作.编纂百科全书的准备工作是1746年开始的.狄德罗与另一位杰出的年轻学者达朗贝尔共同主持这项艰巨工作. 一开始就团结了卢梭、霍尔巴赫作撰稿人,后来又陆续吸引了哲学家孟德斯鸠、经济学家杜尔哥、作家马蒙泰尔、财政学家内克等众多的杰出思想家,形成百科全书派.百科全书于1751—172年间出版28卷,176—1780年间又断断续续出版7卷,总共35卷.《百科全书》不仅是当时一切学术活动中各种新思想代表人物的陈列柜和批判旧制度及其意识形态的自由主义伟大喉舌,而且是一批优秀作家团结在一起着手在一整套著作中去设计一个新世界的尝试.头10卷刚一出版就引起巨大的反响,赞誉与声讨蜂拥而至.《百科全书》影响之大、声誉之高,以至于在巴黎几乎每个贵妇人的梳妆台上都摆有一部《百科全书》。但这并不妨碍当局把它和它的撰稿人置于搜索、追逐和迫害之下. 实际上,当它的内容介绍广告单刚一发出,教会人士就从中嗅出一种亵渎宗教的气息、一种怀疑主义和自由探讨的气息. 这倒一点不假. 百科全书的主编狄德罗宣布,在《百科全书》中,人就像在宇宙中一样,占有中心和起点的位置. 可上帝在《百科全书》中占何位置,他只字不提.至于百科全书的宗旨,狄德罗是这样写的:“百科全书的宗旨是汇集世界上分散的各种知识,向现时同我们一起活着的人们阐述它们的普遍体系,并将此书传之于我们的后人……让我们的子弟因为更有知识,-- 49无冕之王54从而更有道德也更幸福,使我们与世长辞时无愧于人的称号……“这是一个明白无误的要以知识驱散愚昧的宣言. 针对各种顶着神圣光环的偏见,针对那些舞文弄墨、专为这类偏见作论证献颂词,在愚弄人们上起了极坏作用的伪文人,狄德罗写道:”每当一种民族偏见以值得人们尊崇的面目出现,就有文章要对之毕恭毕敬地加以陈述,附以种种溢美之词和貌似有理的宏论. 但这种泥塑楼阁应予摧毁,无益之粪土应予抛弃,代以与之相反、以坚实原则为基础的真理的论说.此类破除迷信的办法,对具有正确思想的人能及时发挥作用,而对各种人的思想也必能潜移默化,不致招引纷扰.“这一段写在“百科全书”一词下的话,阐述了百科全书的设计思想.这个设计思想更加明白无误地表明百科全书的主要任务是伸张人类理性,因而是自由主义的伟大喉舌和一切迷信、偏见、伪科学、伪价值及其维护者的劲敌.在1751年出版的百科全书第一卷中,由狄德罗撰写的“政治权威”一词以惊人的大胆和雄辩宣说;“没有一个人从自然得到了支配别人的权利. 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有享受自由的权利. 如果说自然树立了某种权威,那就是父权;可是父权有它的限度,在自然状态中,只要儿女一能自立,父权即行结束. 其他任何权威,全都来自一种异于自然的来源. 只要仔细考察,总归会给任何一种权威追溯到两个来源之一:或者是出于垄断权威的人的实力和暴力,或者是由于服从权威的人们根据他们与被他们授予权威的人之间所订立或假定的一种契约而表示同意.”“凭借暴力取得的权力不过是一种篡夺,只能维持在支-- 5064伏尔泰:理性人格配者的实力胜过服从者的实力之际……““来自人民同意的那种权力,必定要有一些条件使它的行使合法,有益于社会,有利于共和国,并且使它固定,把它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因为人不应当也不能够把自己完完全全、毫无保留地交给另一个人……服从是凭理性、有节制的,而不是盲目的、毫无保留的……”“所以,真正的、合法的权力必定有限度.”狄德罗在这个词条下还写下了“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当契约已无必要时,全民恢复权利,享有完全自由去同他们所愿意的任何人以他们喜欢的方式重订新契约”。在狄德罗说过这些话10年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才问世.“鹰”一词的矛头则针对教会权威:“迷信并未静止,而想象出最荒唐、最粗俗的幻觉. 这些幻觉随后因时间的推移和人民的轻信而被接受了;让那个……不了解人民却要去教育他们的人见鬼去吧!”这些条目把一切成见和神圣都置于理性批判的审查之下了. 它们使百科全书一出版就引起了普遍的激动和亢奋. 伏尔泰大喜不已,官方则惊恐愤怒. 才出头两卷,官方就以惊人的效率通过御前会议发布命令查禁《百科全书》。狄德罗受到通缉追捕而逃之夭夭.在以后的年月里狄德罗和达朗贝尔在不断的禁令夹缝中百折不挠地继续组织这部书的撰写和出版. 在断断续续出版的百科全书中,基督教教条的荒诞、教士的奸诈,他们的伤风败俗、宗教狂的残忍、排斥异己的罪行、教廷的不合理……全被毫不留情地揭露出来;专制暴政以及暴政必定拥有的各-- 51无冕之王74种坏蛋在理性之光照射下,其丑恶也暴露无遗. 对于从事这项工作的百科全书派作家来说,经常受迫害和围攻就不可避免地成了他们的宿命.2。两代巨人结盟正值狄德罗受到当局迫害、达朗贝尔遭到教会和政府围攻、《百科全书》的工作陷于困境之际,伏尔泰以他的崇高威望支持了《百科全书》。当时伏尔泰尚在普鲁士宫廷. 他热情接待和安排了在法国受到通缉的一位百科全书撰稿人普拉德长老,又建议狄德罗把《百科全书》运到德国出版. 他从波茨坦致信达朗贝尔盛赞他们的工作:“您和狄德罗先生创作了为法国增光的作品.”在另一封信中又写道:“写吧,勇敢的狄德罗和无畏的达朗贝尔,向宗教狂热分子和恶棍们进攻吧:批驳他们愚蠢的夸夸其谈、卑鄙诡辩、历史谎言、自相矛盾的荒诞无稽之谈,阻止那些思想健全的人变成没有理智的人的奴隶;正在成长中的一代人将因为他们所获得的权利和自由而感谢你们.”伏尔泰在这封信中提出的“为正在成长中的一代人”的权利而工作的号召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响应. 他自己也参加到《百科全书》撰稿人行列中.1754年到1755年,伏尔泰离开了普鲁士,但又不为法国当局接纳回国.其间,他有半年时间不得不在普法边境旅行,躲避法国当局的迫害,后来又暂居日内瓦乡间养病. 他就在这种情况下为《百科全书》撰稿. 他以此为荣,致信达朗贝尔,保证他只要一息尚存,就要“为《百科全书》的光荣的作者们效劳”。还说:“如果我能为最伟大和最美好的民族和文化作品贡献自己微-- 5284伏尔泰:理性人格薄的力量,我认为这对自己将是最高的荣誉.“为了撰写百科全书的条目,他非常认真地准备材料. 他在给达朗贝尔和狄德罗的信中说:“我每次给你们寄送文章时,心里着实不安……请把你们不喜欢的文章丢进火里烧掉吧!”他在信中表露的对这些后辈思想家的推崇和他自己的虚心,本身就是对《百科全书》的巨大支持;由他撰写的大量词条又极大地增加了《百科全书》的分量,他为《百科全书》写的词条内容涉及哲学、社会学、宗教、文学、美学多方面,1764年,他把它们重写汇编成书,就是他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哲学辞典》。从1755年开始,伏尔泰在与狄德罗等人的通信中针对法国教会——即自认为“具有迫害特权的正统派”提出了他们的共同战斗口号:“粉碎败类!”两代启蒙思想的巨人如同战友般地走到一起,这是因为他们都痛恨专制暴政和愚昧. 他们都清楚地看到,用暴力进行统治的专制本身就是邪恶而愚蠢的政体,它又源源不断地制造着邪恶和愚昧;他们都认为,教会这种精神垄断机构提供给社会的是扭曲心灵和粉粹个性的机器. 狄德罗和达朗贝尔主编《百科全书》是要以理性来开导人们的智慧和改造现实.这也是伏尔泰的主张和目标.他早在20岁就写诗号召人们摆脱偏见、粉碎专制枷锁:陈腐的谬见、幻想的尊敬,早已逐出我们反抗的心灵!昏睡把我们禁锢在枷锁之中,-- 53无冕之王94我们把它统统抛弃.人民啊!让火焰熊熊燃烧吧!……在斗争中争取所希望的自由吧!他一向反对文人远离现实、逃避现实,反感那些专门制造无聊的消闲文学的文人,他把这类无聊文人叫作“腹中空空的行家”。这样,以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智慧来介入生活、改良社会的狄德罗和达朗贝尔自然要赢得伏尔泰的尊敬和支持.3。为“亲爱的狄德罗兄弟”让路狄德罗是一个把为人类寻找真理、消除苦难当作生活目的的人. 在他撰写的《百科全书》“人道”辞条中有这样一段话:“人道是一种对全人类的仁爱精神,它仅能在伟大而富感情的灵魂里燃烧. 具有这种高尚而卓越的热忱的人,由于别人的痛苦以及想要解除别人的痛苦而极端烦恼;为了消灭奴隶制度、迷信、罪恶和灾难,他情愿跑遍天下.”这正是他自己生活的写照.他每天为人类工作20个小时却从不要求任何报答. 只要有一张床、一个写字台和一叠纸就心满意足. 他的生活经常处于拮据之中,平时衣衫褴褛、饥饱不均,每星期他的朋友多尔巴西男爵请他去饱餐一顿时,他就会高兴得手舞足蹈. 然而,这样一个灵魂伟大、纯正、朴实、努力工作的人却不断招致麻烦,经常处于困境之中. 好在,他不是孤立的. 每当在困境中,他总能得到伏尔泰骑士般的支持.对于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伏尔泰除了以撰稿-- 5405伏尔泰:理性人格的实际行动全力支持,还在一切场合无条件地捍卫年轻的百科全书派思想家.尽管他有时采取的捍卫方法令人啼笑皆非,但却是真诚感人的.1760年,反动文人巴利索以恶劣的讽刺喜剧《哲学家们》猛烈攻击百科全书撰稿人. 达朗贝尔、杜尔哥、卢梭、爱尔维修、格里姆无一能幸免;尤其猛烈攻击了狄德罗. 喜剧还在王储和罗贝克公主支持下搬上了法兰西剧院舞台.《哲学家们》的演出令教士们弹冠相庆. 演出时,主教们在剧院里对作者鼓掌欢迎.正当这出恶劣的喜剧在大肆败坏着狄德罗和《百科全书》时,伏尔泰却一心在想着把狄德罗选入法兰西学院,企图借此来维护狄德罗和《百科全书》的声誉. 他忙不迭地到处写信. 在给达朗贝尔、杜尔哥、德皮内夫人的每一封信中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设想:“应该不顾狂热信徒们的反对把狄德罗送进学士院. 只要你们带头策划,我们就可以把所有哲学家争取过来. ……这对巴利索的卑鄙行径会是多么响亮的反击啊!着手干吧,力争成功,那我该多么快乐. ……我至高无上的天使,把狄德罗送进学士院吧;这是在理智对荒诞及愚蠢的斗争中,人们所能做的最妙的一着. ……在他当选后,如果阿尼图斯们和梅利图斯们①在国王面前谗言诽谤,苏格拉底可以否认他们妄加的罪名……”“但愿狄德罗帮助我们,不要在他该行动的时刻一味写文章消遣.”他信心十足地在致达朗贝尔的信中替狄德罗作安排:“设法星期一介绍他去见××夫人,或××夫人,或××夫人,星期二同她共同祈祷,星期三跟她睡觉,随后,他就可以随时进入学士院了,爱进多少次都行.”但他对狄德罗的性格实在是太不了解了,狄-- 55无冕之王15德罗没有听从他的安排,也没有进入学士院.第二年,巴利索挑起的风波未平息. 伏尔泰正准备上演他的悲剧《唐克莱德》,但他给“亲爱的狄德罗兄弟”的剧本《家长》让路了,以便让《家长》的演出来回击卑鄙的巴利索并安慰备受打击的狄德罗.狄德罗写信给伏尔泰:“我亲爱的大师……我的成功已够使我的敌人伤心了. 在池座中有许多声音在说:这对《哲学家们》那出讽刺剧是多好的回击啊!这正是我想听到的话.我不知道观众对我的戏剧才能持何看法,我并不计较,但我要人们看到一个内心深处怀着道德意象和深刻人道感情的人;现在人们已经看到了. ……尽管阴谋集团愤怒,却成功了.“虽然伏尔泰与狄德罗在宗教、政治、哲学观点上都有很大分歧,但他们之间由《百科全书》开始的友谊保持了终生.这两个性格急躁的人在通信中也常有冲突,但绝不影响他们的友谊和他们在共同事业上的合作. 他们经常发生不和,但总是很快又言归于好,争吵结束后,他又成了狄德罗眼中“人类可爱的和温存的朋友”,狄德罗又重新是他的“亲爱的兄弟”。176年12月,伏尔泰从费尔奈给狄德罗写信,为二人素未谋面深感遗憾:“我83岁了,我要向您再说一遍,未能见过您是我无法自慰的. 您的那个胖伙计说您住在塔拉纳街很久了,我却不知道,请您别诧异.我已将近30年未到巴黎了,我这一生够长的了,却从未接连两年在巴黎呆过. 如果可能回到那个地方度过我的最后时刻,我乐意回去度过,以便能有听到您谈话的愉快. ……我最大的不幸是,您从叶卡捷林-- 5625伏尔泰:理性人格娜那里归来时,费尔奈没有恰好就在您经过的路上……总之,先生,您的作品和您本人使我深以未识尊颜为憾.“14个月后,伏尔泰离开费尔奈回到他阔别27年的巴黎.在他的住所,百科全书的主编和百科全书派的形同槁木的大祭司终于会面了. 狄德罗滔滔不绝,连一贯口若悬河的伏尔泰也只有洗耳恭听的份. 但无论如何正如安德烈. 比利所说,这是伟大的理性时代的两个最强大而自由的伟人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互相鞠躬致意.4。声援孟德斯鸠和博马舍同属百科全书撰稿人的另一位大思想家孟德斯鸠或许要算政治立场、宗教、学术见解与伏尔泰最接近的人. 比起狄德罗等人,孟德斯鸠与伏尔泰一样,早在启蒙派形成气候之前就已经是一个启蒙思想家了. 他是继伏尔泰之后把英国思想移入法国的第二人,而且他同伏尔泰一样早就在用笔起劲地剥去法国专制政体那魔术般的威望. 洛克的政治思想在伏尔泰的著作和孟德斯鸠的著作中都得到了卓越阐述. 但是当孟德斯鸠于1729—1731年在英旅行时,体现于英国现实政治中的权力分割还只是一种从派别立场出发的主张,是他在《论法的精神》中把分权与自由理论联系起来,以比伏尔泰更深刻的政治思想赋予了分权概念以尊严和合理性. 他力图证明,只有当每种个别力量都受到相反力量限制和制约时,人的自由才有保障.他还试图探寻出这样一种机制:在其中,各种力量互相牵制,任何一种力量都不能凌驾于其他力量之上,只要一种力量朝某一方向发生作用,就会立即释放出另一种-- 57无冕之王35相反力量,从而自动恢复适当平衡. 他跟伏尔泰都主张知识分子应该参加现实斗争,以自己的个人理性去突破专制主义和迷信. 他自己虽是天主教徒,但又以自己的作品去猛烈抨击教会的腐败与黑暗;在提倡宗教宽容上也与伏尔泰不谋而合,像伏尔泰一样竭尽雄辩之才全力维护这一信念. 他对理性的信仰和反教会立场终身不悔,他在临终前声明:“我将一切奉献给理性和宗教,但是我不愿把任何东西送给宗教团体.”奇怪的是,这两个共同点甚多的人互不喜欢甚至可以说还有点相互敌视,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互怀敬意,也不妨碍伏尔泰在孟德斯鸠遭到共同敌人攻击时拔刀相助. 当袭向《论法的精神》的暴风雨越来越猛烈时,并非孟德斯鸠朋友的伏尔泰站出来支持孟德斯鸠了.1750年5月14日,伏尔泰出版了小册子《向一位仁慈者的衷心感谢》。在这本从标题到内容把他特有的讽刺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小册子中,他拼命嘲弄那位攻击孟德斯鸠的冉森教徒德. 拉罗什神甫:你挽救了世界,免遭蒲柏的毒害,但你不要就此止步. 蒲柏的,洛克的,培尔的和孟德斯鸠的著作,都必须付之一炬. 还要加上古代那些异教的圣贤们的著作. 你说他们的信仰是以理性为基础的,你说对了. 你和他们毫无共同之处,你应该为此感谢上帝.在这本小册子中,伏尔泰毫不犹豫地把孟德斯鸠与他最尊敬的诗人和哲学家们并列在一起,坚决地支持了孟德斯鸠.为了百科全书派或者说启蒙派的事业而慷慨地打抱不平,可以说就是伏尔泰的习惯. 这种基于不为私利而为人类-- 5845伏尔泰:理性人格理想奋斗的立场,使他不计好恶不论被声援者的年龄、资历、声望到处表现这种习性.比狄德罗和达朗贝尔还年轻得多、自称伏尔泰和狄德罗学生的博马舍永远也忘不了伏尔泰对他的鼓励和援助.173—174年,他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发表了揭露专制法庭腐败内幕的四部《备忘录》,80高龄的伏尔泰以年轻人的喜悦向这位加入启蒙学者队伍的新作家表示祝贺. 伏尔泰在费尔奈致信友人德. 阿尔让泰洛,兴高采烈地赞扬:“我从未看到过比博马舍的《备忘录》更新奇、更有力、更勇敢、更滑稽、更有趣、对敌人更带侮辱性的作品. 他一下跟十个或十二个敌人战斗,而且他把他们都打败了.”他还鼓励博马舍以这四部《备忘录》为舞台,更坚决地影响法国的社会舆论. 他的信在巴黎的沙龙中被大声朗诵和传播,有力地支持了博马舍.博马舍不负老人期望. 后来,他的两部著名喜剧《塞维亚的理发师》和《费加罗的婚礼》在摧毁法国旧制度的斗争中起了意想不到的作用.若干年后,拿破仑对此有一个断语:法国大革命的行动是从《费加罗的婚礼》第一次上演那一天开始的. 其实,就在《费加罗的婚礼》终于突破禁令在1784年演出后,号称开明女皇的叶卡捷林娜就从剧中那些铿锵词句听出了颠覆性思想而把作者列入了煽风点火的危险人物之列.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伏尔泰去世后,博马舍无视当局禁令(这禁令甚至专门在他家门口贴了两份),出巨资印行了伏尔泰全集.伏尔泰晚年说过,他“喜欢一个光明的世纪”。而这个世纪的到来需要许多人共同努力,需要有许多人“对这个开始-- 59无冕之王55向前迈步的可怜的人类理性“作出贡献. 这正是他不遗余力维护百科全书派的团结和声誉、不遗余力扶持新人的原因.他这种态度的唯一一个例外是卢梭.三、启蒙派内部两个强大对手18世纪的哲学……一扇门旁是杰出的、尖刻的伏尔泰,他犹如从路易十四的宫廷走向理性的王国;而在另一扇门旁是忧郁的、简直是疯疯癫癫的,然而却是充满了爱情的卢梭……——赫尔岑曾共同聚集在《百科全书》旗帜下的启蒙思想家中,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当数伏尔泰和卢梭. 然而这一老一少被后世并称为启蒙运动两大思想巨擘的思想家却处于激烈的对立和敌视之中. 在卢梭这一方面,正如他依次与每个百科全书派学者闹翻一样,他与伏尔泰反目并不出人意料;倒是伏尔泰反常地把他对其他启蒙学者的抱打不平、拔刀相助在卢梭身上换成了他那令所有敌手都难以忍受的嘲笑和讥讽.这两个人是那么相似又是那么不同.说起树敌的本事,卢梭与他这位前辈难分伯仲.伏尔泰年少之时就学会树立强敌,20岁上下初出茅庐便拼命显露这种才华,他用他的诗文引导袭击教会袭击王宫,既嘲讽纨绔的世家子弟,也讥笑献媚取宠的无耻文人,甚至连招待他的国王主人也不放过;卢梭则善于以他的被迫害狂想症把所有帮助过他的朋友一个个变成-- 6065伏尔泰:理性人格敌人,不论这些先前的朋友是王公贵妇还是法国的狄德罗、达朗贝尔,德国的格罗姆或英国的休谟这些启蒙学者. 要论文才,二人同为法国最杰出的散文家;宗教方面,他们都相信上帝,相信灵魂不死,都是自然神论者,在18世纪和整个19世纪,二人都荣幸地并列为天主教会咒骂、封杀的主要对象,在对专制的痛恨和对自由的热爱上,二人不分上下;伏尔泰受过官方监禁、通缉、声讨、著作被禁被烧,自己到处漂泊逃亡,卢梭挨个领受,一样待遇也不缺少……然而两人又是那样的不同. 若干年后,当罗丹这位善于从人的外貌去窥见人的精神特征的雕刻大师看到这两位思想家相对而向的雕像时说:“在伏尔泰有多么贵族气和高雅,在卢梭就有多么粗俗——高颧骨、短鼻、方腮,可以看出他是钟表匠的儿子和当过仆役的人.他甘作野人状貌,头发蓬乱,与古代犬儒哲学家第欧根尼有些相似:是文明生活的抨击者和回返自然与原始生活的宣传者.正是罗丹揭示的这种既显露于外貌又深入到内心的对文明的不同态度是二人迟早要反目成仇的深层原因之一.当然,除此之外还另有重要原因.不过,在成仇之前,伏尔泰和卢梭之间也有过一段虽说不上亲密但也还友善的师尊与学生之谊. 在18世纪30—40年代,当伏尔泰已誉满全欧时,卢梭还在人生道路上艰难地踟躅,饱尝人间的苦难. 但就在这段时间和这种情状下,他遍读了伏尔泰的所有著作,这些著作对他日后的思想发展起了指路作用. 若干年后,卢梭致信伏尔泰:”为了成为一个不愧是您的观点的人,我已经努力了十五年.“卢梭是1745年-- 61无冕之王75说这话的,这时离他的初次成功还有五年之遥. 伏尔泰也以他一贯的提携新人的热情和发现英才的慧眼回了信. 信中不仅表示了对卢梭的信任,还以热烈的赞词表达了对这位比他年轻近20岁、当时还默默无闻的后辈的“钦佩”和“仰慕”。卢梭大受鼓舞.但是他们的反目是不可避免的. 原因之一正如罗丹所揭示以及赫尔岑所说:“当伏尔泰还在为了文明同愚昧无知作斗争的时候,卢梭已经把这种最人为的文明痛斥为耻辱了.”1750年,卢梭以《论科学和艺术》一文参加法国第戎科学院举办的题目为“科学和艺术是否使道德淳化”的征文竞赛.卢梭有过达20年的流浪生活,长期寄人篱下,感受到社会对他的轻视和冷漠.他敏锐地看出包含于文明中的虚伪,于是,不仅坚决否定科学、文学和艺术有利于道德,而且认为是伤风败俗之源. 文中还攻击了伏尔泰矜才损德. 卢梭以观点的新颖和优美而煽情的文笔获头奖,并一举成名. 伏尔泰完成于1752年的悲剧《中国孤儿》实际上是对卢梭否定文明的一个回答,他以鞑靼人被中国文明同化的事实证明文化战胜暴力,文明优于野蛮. 这时,他们还没有失和,但引起后来对立的巨大分歧已显露出来.1755年,第戎学院又举办征文,题目是“人们之间不平等的原因和它在自然中的根源是什么?”卢梭以《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对上一篇文章作了详尽发挥. 他认为人性本善,但被文明和种种制度败坏了. 他攻击私有财产制度是不平等的根源,主张回到没有私有财产的自然状态. 他还提出极端非理性主义的思想:“如果自然已经注定我们是健全-- 6285伏尔泰:理性人格的,那么我敢断言,沉思是违背人道的,而一个思考的人则是退化的动物.“他把这篇论文送给伏尔泰. 这一次,伏尔泰不客气了. 作为洛克思想的继承人,伏尔泰有一种对私有财产的深切尊重;作为启蒙运动的最高代言人,伏尔泰对理性有一种近乎宗教般的信仰,这种信仰的否定形式就是对不运用自己思维器官的现象的痛恨. 伏尔泰的讽刺利剑对卢梭出鞘了. 他回信说:”先生,我收到了你反人类的新书……读完你的书,人不禁萌生用四条腿爬行的愿望. 可是很遗憾,我在60多年前就已丧失了这种习惯,现已无法返老还童,还是把这种乐趣让给那些比你我更合适的人吧.“他旁征博引地反驳了卢梭把一切罪恶归咎于科学和文艺的观点,以反讽笔调写道:“我同意你的看法:文学和科学有时是苦难的根源. 塔索的敌人使诗人的一生变成一连串的痛苦;伽里略因为证明地球的转动在70高龄被敌人投入监牢,哀苦呻吟……从你的朋友们动手编纂《百科全书辞典》开始,那些胆敢与他们为敌的人把他们当作自然神论者、无神论者,甚至冉森派教徒……”“你得承认,彼特拉克、薄伽丘并非意大利骚乱的罪魁祸首;你得承认并非马罗的‘诙谐’引起圣巴托罗缪大屠杀,而悲剧《熙德》并非投石党暴动的缘由. 最昭彰的罪愆都是由那些最愚昧无知的人犯下的.”“文学培育心灵,匡扶它、安抚它;在你用笔锋针对文学的当儿,文学正在为你效劳.”伏尔泰这封为文明进步辩护的著名长信文笔犀利、诙谐、刻薄、调侃备至.但对卢梭本人仍然保持着亲切友善的感情,信中也肯定了卢梭对人类社会劣迹的直言不讳. 不过,伏尔泰此时已经意识到启蒙派阵营中的卢梭事实上也是启蒙运动-- 63无冕之王95最危险的论敌. 启蒙运动崇尚知识,崇尚理性,把精神文化和社交文化看作真正人性的顶点,卢梭则攻击知识攻击理性攻击社会,把文化视作人性的最大危险,鼓吹没有社会的原始状态,他自己还竭力按照“回到自然”的原则生活,作为朝向这种生活的第一步,是卖掉了他的手表,不过,他并不打算彻底退到野蛮人的结绳计时.1755年11月1日,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发生大地震,死伤达三万人,摧毁建筑物达三分之一. 此时,基督教的“上帝惩罚”说流行起来;另一方面,上一世纪哲学家莱布尼兹关于上帝安排一切皆善的乐观主义也还无视这场大悲剧而仍然影响甚大. 愤怒的伏尔泰发表了《咏里斯本的灾难》,以几万受难者的无辜揭露基督教义“上帝惩罚说”的虚妄,又以自然规律解释地震的发生从而对神意统辖世界表示了怀疑. 卢梭激愤了. 他虽与伏尔泰一样严厉而激烈地反对教会和正统教义,在反对“原罪”概念的斗争中也站在伏尔泰一边,后来在《爱弥儿》中还指责僧侣是专制政体的支柱,对僧侣阶层表示了毫不逊于伏尔泰对这个阶层的憎恨,但他不能容忍伏尔泰对神意的怀疑和责难. 他猛烈攻击“伏尔泰外表上似乎一贯信仰神,其实除了魔鬼以外他什么也不信”。对于地震灾难,卢梭不认为有理由大惊小怪,他认为里斯本人如果不受科学的诱惑,不去滥用才能造七层高的房子而是散居于森林中,原是可以免遭伤害的. 这一来,灾难就归罪于科学和人类的自以为是了. 伏尔泰当然不会示弱,他一边反讥卢梭的血液是由硫酸和砷组成的,同时又积极准备答复卢梭的挑战. 作为对卢梭在地震问题上的神学态度以及他那部影响巨-- 6406伏尔泰:理性人格大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正面答复,是伏尔泰几年后发表的哲理小说《老实人》。小说以大量基于事实的描写证明了现实社会充满邪恶和黑暗,尽情嘲笑了所谓神把这个世界安排得一切妥当、尽善尽美. 但同时又捍卫了启蒙运动的一个基本信念:社会是人类生存和进步的前提,历史是不断进步的,人类是会在斗争中趋于完善的;坚决反对了卢梭回到自然去的主张. 再过若干年发表的《哲学辞典》和哲理小说《天真汉》更鲜明地表达了社会生活对人的重要性以及文明优于野蛮的思想. 例如《哲学辞典》“论人”中说:“每一种动物都有它的本能,人的本能则为理性所加强,驱使他结群,一如驱使他饮食一样,恰巧不是对于社会的需要使他堕落退化,使他堕落退化的倒是离群索居. 任何人如果绝对孤独地过活,他很快就会失去思想和表示自己的能力;他就会成为他自己的一个负担,最后只剩下使他变为野兽这一条路.”在这个辞条中,他称卢梭是“社会的敌人”。关于里斯本地震的争吵已是二人不和的公开化了. 紧接着,他们又因戏剧展开论战.此时,伏尔泰正住在日内瓦.他是剧作家,也是戏迷. 但信奉加尔文教的日内瓦禁演一切戏剧.伏尔泰一心策动撤销这禁令,还策动在日内瓦建立剧院.卢梭加入了清教徒一方对伏尔泰的攻击,扮演了禁欲美德的斗士. 两人的不和终于演成激烈的敌意. 狄德罗、达朗贝尔等百科全书派作家加入了论战中的伏尔泰一方,坚决捍卫理性、知识及其各种成果. 达朗贝尔在《百科全书》中专门撰辞条谴责了禁演戏剧和把戏剧视为伤风败俗的观点.从此,卢梭与百科全书派一一闹翻,分道扬镳.至于伏尔泰和卢梭,前-- 65无冕之王16者把后者当成拨弄是非的疯子,看成“最邪恶”、“最不幸的人”,后者把前者说成“华丽的天才”、“低级的灵魂”。卢梭向当局告发过伏尔泰是无神论者,伏尔泰在卢梭颠沛流离之时发表过对卢梭的谤文,甚至要求将卢梭处以极刑. 这已经简直是不共戴天了.然而他们彼此如此敌视,除了一个推崇理性和知识,另一个否定理性和知识的至上地位;一个维护人的社会性和由此派生的社交文化,另一个则认为社会给人带来最大伤害,视社交文化为最大危险,他们的对立还另有深刻原因. 伏尔泰最重视的是个人自由,他把自由与人权看成是同义的,早在《哲学通信》中就说:自由意味着认识人权,而认识人权就是捍卫人权. 卢梭也鼓吹自由,而且在《社会契约论》一书开篇就写下名句“人生而自由,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作为对社会专制的控诉. 但他经历过困苦无依的童年,动荡不安和饱受挫折的青年,享有盛名后一生中也没有片刻安逸和舒适,总得为挣得最低生活费而斗争,经常要依赖朋友或者陌生人施舍度日. 他最强烈地感受到的是不平等,所以他真正重视的目标始终是平等而不是自由.自由与平等作为理性觉醒的人们所珍视的两大基本价值和启蒙运动所憧憬的两大社会目标,它们之间既有一致和彼此凭藉的方面,又有内在冲突的一面. 伏尔泰和卢梭各自发挥了这两种价值中的一个,因而代表了启蒙运动本来就有冲突的两个方向. 可以说,启蒙运动经法国革命时期的《人权宣言》为现代社会确立起来的自由、平等的基本原则,其中,自由渊源于伏尔泰,平等渊源于卢梭;或者也可以说,从19-- 6626伏尔泰:理性人格世纪以来一直在争个你高我低的自由主义思想和民主社会主义思想,一个来自伏尔泰,一个来自卢梭. 当启蒙运动内部主要注目于自由时,卢梭为平等所作的辩护实际上揭示了不与平等相结合的自由可能成为保护少数人特权的欺人之谈,就犹如在一场比赛中一个人骑着骏马而其他人光着脚跑. 但他激进的平等感情发挥到认为只有“人数最多的阶层才值得尊敬”时,个人出类拔萃的才能就没有什么地位了,进而发挥为“公意说”时,个人自由也就被他牺牲了. 大概正是基于此,后来罗素有些偏激地说:“在现时,希特勒是卢梭的一个结果;罗斯福和邱吉尔是洛克的结果.”②伏尔泰作为洛克最卓越的门徒和宣传者,他在罗素心目中当然也该享有这种产生出罗斯福和邱吉尔的光荣.但把希特勒说成卢梭的结果,肯定是过分了. 不过假如以此说明不与自由结合的平等可能导向的结果,这不是毫无道理的.20世纪连同希特勒在内的种种灾难证明了这一点.在启蒙时代,卢梭以他几近于反文明的观点而与其他启蒙思想家格格不入. 他在文风上巧妙地把逻辑上的谨严和情感上的奔放结合在一起,又有着不亚于伏尔泰的杰出思考力,这使他既成为伏尔泰的同等强大的对手,同时也是启蒙运动的最大危险. 但是以伏尔泰为代表的启蒙学者在文明与野蛮的关系上对卢梭的反驳,成功地保卫了启蒙运动最重要的财富:在所有知识领域树立了理性自主的概念和“敢于认识”的品格;在社会历史领域树立了人类通过斗争而进步的观念.这些财富经受住了卢梭的攻击而成为18世纪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 67无冕之王36然而,对于启蒙运动来说,卢梭却有一个独特而巨大的贡献. 由于他在理性与情感这两种人性因素上推崇情感,他移动了启蒙运动的重心③.后来康德承认;是卢梭首先向他揭示出:善良意志与科学探索相比具有更优越的价值. 这种揭示启发康德为理性活动的范围划出了界限,给情感、意志保留了地位. 这样,既维护了启蒙运动中极力伸张的理性的地位,同时又提防理性的僭妄,并给人类精神活动打开了更大的空间. 由康德建立的批判哲学体系虽然使法国哲学相形见绌,但却作为对启蒙运动中两种倾向的深入发展和综合成果,成为启蒙运动最高荣誉的象征. 在这上面,卢梭的功绩不可磨灭. 此外,他对大自然、对自然状态中的原始社会的歌颂,这些看似属于倒退的主张和情绪,却蕴含着对现代文明病症的警告,在他去世后的这两个多世纪,人们已经越来越痛切地感受到各种“文明病”的困扰;感受到卢梭包含在对文明的攻击中的惊人的预见性和现代因素.这就如19世纪英国作家卡莱尔所说,卢梭以他怪诞的言行和惊世骇俗的观点“又触及到了现实,挣扎着走向现实,起着他的时代的先知的作用”④. 但是,如果说卢梭先知般地预见了文明可能带来的弊病的话,以伏尔泰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对理性和历史进步的确信则可以使人们看到与弊病并存的文明的优越性,使人们得以通过克服弊病而改善自身境况.伏尔泰和卢梭这两个专制制度的共同敌人和启蒙阵线内部两个吵得难分难解的强大对手在178年相继去世:当伏尔泰去世后刚33天,卢梭就尾随而去,到另一个世界去继续争吵论战了. 而两个冤家对头留在这个世界上的遗骸在先贤祠-- 6846伏尔泰:理性人格内也紧紧挨着.谁知道他们在这里是不是也吵个不休!不过,在对后世的影响上,他们二人的较量从未停止:他们交替发生影响,各领风骚数十年.但在19世纪以来法国最杰出的作家身上(其实还不仅是法国作家)却如勃兰兑斯所说的,可以发现双重倾向:一些伏尔泰的精神与一些卢梭的精神结合在一起.注释:① 阿尼图斯和梅利图斯:两个诬告苏格拉底的人,此处影射对狄德罗进行诬蔑的巴利索.② 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下卷,第225页.③ 参见E. 卡西尔《启蒙哲学》,山东人民出版社,第268页.④ 卡莱尔:《英雄和英雄崇拜》,上海三联书店,第303页.-- 69游说欧洲国王youshuiouzhouguowang一切的开端总是可爱的.——伏尔泰伏尔泰对国王们的态度,他与法国宫廷的关系,特别是他与普鲁士王腓特烈大帝的交谊引人注目,也受人非议. 他屡受法国宫廷迫害,却又千方百计想在法国宫廷占有一席之地.在逃亡到夏特莱侯爵夫人古堡那15个年头中,当他的中学同学达尔让松出任外交部长时,他于1744年回到阔别十年的巴黎,暂时结束了流亡生活,次年还担任了宫廷史官. 他-- 706伏尔泰:理性人格多次竞选法兰西学院院士不成,1746年,由于夏特莱夫人的活动和国王宠妃蓬巴杜夫人的力量,他终于被一直顽固排斥他的法兰西学院所接纳,但代价是为国王妹妹的大婚写一部杂剧. 他后来以诗自我调侃:我的《亨利亚特》,我的《查依尔》,还有我的《阿尔齐》,都从未博得君王的青睐,我仇敌众多荣誉很少.终于一篇无聊的杂剧,替我赢得了光荣与财富.当了史官的哲学家并未得到路易十五的欢心,因为这位国王从未停止把他看成自己的危险敌人. 伏尔泰在宫中时常如惊弓之鸟,风声一紧,就与夏特莱夫人一起返回西雷. 夏特莱夫人去世后,在西雷处处触景生情,不得不又到巴黎.但这个充满敌意的城市不是他久留之地.1750年,56岁的伏尔泰离开法国去了普鲁士,在漂泊与逃亡中又度过28年,在路易十五去世几年后才重返巴黎. 这时,他已是84岁高龄,死神距他只有三个月了.普鲁士之行不是一时心血来潮.1734年《哲学通信》出版后,伏尔泰成了欧洲最享盛名的人,除了法王路易十五外,各国君主都对他很仰慕.1736年8月,当时还是普鲁士王太子的腓特烈致信伏尔泰,信中写道:“先生,——虽然我还未拜识你,可是我早已从你的作品中认识了你. 你的大作可说-- 71游说欧洲国王76是精神财宝.“两人从此开始通信往来.王太子虔敬地表示他“相信世上只有一个上帝,只有一个伏尔泰”。被深深打动了的伏尔泰抱着厚望关注着这位未来强人的一切.这位未来的普鲁士国王少年时接受流亡德国的法国人教养. 他偏爱法国文化,讨厌普鲁士的单调;喜欢蒙田,讨厌路德;欣赏异教徒希腊人爱比克泰德的智慧,讨厌天主教士的无知. 不幸,他却有一位尚武贬文,被人戏称“丘八国王”的父亲. 老国王弗里德里希. 威廉一世克勤克俭、全心全意地要把国家训成军营,他蔑视一切科学与文化,在他眼里,莱布尼兹这样伟大的哲学家还不够给他当哨兵的资格.据说,根据他的命令举行过唯一一次大学辩论会,题目却是:“所有学者都是饶舌者和混蛋”;他一生中做过的唯一一次科学实验是要把身材高大的妇女婚配给他的士兵,以便为德国生产出足够6。3英尺高的掷弹兵.这位父亲的粗鲁使温文尔雅的儿子厌恶,而父亲又认为儿子对法国生活方式、文学、哲学及音乐的爱好是文弱的女性化表现. 冲突当然不可避免.1730年8月,18岁的王太子企图逃往英国,过境时被守军截获,受到军事法庭审判,同行者、他的挚友凯特被斩首. 他被送到外省的莱因斯堡,在监禁生活中学习未来国王应具备的治国之道. 他在这里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学习. 就是这期间接触到伏尔泰的著作,并开始与伏尔泰通信. 伏尔泰对年轻的王太子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 王太子接受的启蒙思想通过他在1739年出版的《反马基亚弗利》一书表达出来. 他在书中用启蒙运动的伦理对马基亚弗利的政治策略表示蔑视,并提出他的名言:“国王是国家第一仆人.”-- 7286伏尔泰:理性人格伏尔泰在这样一位王太子身上寄以推动启蒙事业的希望,是很自然的事.1740年,腓特烈继承了王位. 他广纳欧洲名流,以“开明君主”自居.9月,他与伏尔泰在比利时初次会晤时邀请哲学家到普鲁士作客. 因夏特莱夫人劝阻,伏尔泰没有接受邀请. 夏特莱夫人去世后,普王频繁地发出邀请. 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尊敬您……爱您…….您到这个国家来就如同在您的祖国、在一个怀有崇高心意的朋友家里一样……您在这里还怕什么奴役、不幸和改变吗?”此时,伏尔泰在法国已很难立足,路易十五巴不得他离开.1750年,他怀抱借助“开明君主”之手推动启蒙事业实现社会变革的幻想但又充满疑虑地踏上了异国土地. 这种矛盾心情在他于1750年10月13日从波茨坦写给侄女德尼夫人的信中表露出来:“人们按照法律手续将我出让给普鲁士国王了. 我被‘嫁’出去了;这是一个幸福的结合吗?我现在一无所知.但我不禁要说:‘是的.’经过多年温情脉脉的交往,这是意料之中的事. 我因此心情激动. ……七八个月前当我同你在巴黎布置我的住宅时,谁曾料到我今天会逃出三百里,寄人篱下?而且寄住在一位君主家里. 他向我保证说,我不会因此懊悔的. ……“起初二人倒还相得甚欢. 国王奉伏尔泰为上宾,给他优厚的年俸,在宫中演出他的悲剧. 伏尔泰则给国王修改蹩足的法文诗,整理洋洋大观而又杂乱无章的哲学论文.然而,哲学家对国王的开明度估计过高,期望值过高,国王又心怀私意拿哲学家当点缀,利用哲学家在全欧的巨大声誉;加上两人个性都很强,反目是迟早的事. 蜜月很快就结束了. 伏尔-- 73游说欧洲国王96泰发现,腓特烈同他的父亲一样穷兵黩武,把国家弄得像个军营,指靠这位国王为推动启蒙事业看来是太天真了. 伏尔泰认为普王欺骗了自己,二人貌合神离,彼此猜疑. 对伏尔泰日渐不满的普王匿名发表了《一位柏林科学院院士致一名巴黎科学院院士的公开信》,含沙射影攻击伏尔泰,称他为“无耻的撒谎者”;他还马基亚弗利主义十足地谈起伏尔泰:“我需要他最多还有一年,桔子挤干了,就把皮扔掉.”愤懑而失望的伏尔泰给德尼夫人的信充满了悲凉,他写道:“由于在这个世界上我手下没有15万精锐部队①,我丝毫没有决战一场的意图. 我只想以诚实的方式溜之大吉……忘记这三年的痴梦.”“我很清楚,人家已经‘榨过桔子’了;现在必须设法保住‘桔子皮’。为了自警,我准备编一本适用于国王的小词典.“我的朋友”含义为“我的奴隶”。“我亲爱的朋友”意思是“我不把你放在眼里”。“我将使你幸福”应理解为“只要你对我还有用处,我就容忍你”。“请你今晚同我共进晚餐”含义为“我今晚要捉弄你”。他在这封写于1752年12月18日的信中痛苦地继续写道:“的确,事情真让人心寒……用最慷慨的许诺使一个人离开他的祖国,但又用最卑鄙的手腕虐待他!真是居心叵测啊!这就是那个向我大谈哲学、并且视我为哲学家的人的真面目!而我曾经称他为‘北方的所罗门’!“这封信中所写的是他经过痛苦体验得到的对普王的真实认识. 不久以后又发生一件事,导致了二人公开冲突. 伏尔-- 7407伏尔泰:理性人格泰对愚蠢、偏见、无知的痛恨、特别是对无知冒充有知的痛恨驱使他在柏林科学院内部一场科学争论中以难以仿效的讽刺笔调取笑了受普王偏袒的科学院院长,普王本人也成了笑料. 腓特烈下令在伏尔泰窗前烧毁抨击性文章,一如当年法国宫廷下令烧毁《哲学通信》。伏尔泰的幻想彻底破灭.1753年3月26日,他交还了勋章和自己身为侍从长的钥匙,离开了普鲁士宫廷. 路上也不顺利,在法兰克福受到普王指派的警察侮辱性的搜查,又被侮辱性地拘留了一个月. 伏尔泰的理想在普鲁士王国一无所获,反倒是他自己在普鲁士三年又脱落了14颗牙齿,使刚到柏林尚存的20颗牙齿只剩下六颗;原先还算健全的双眼也有一只几乎失明,再加上焚书、搜查和拘禁,情况实在不比两千多年前柏拉图在叙拉古被寄以实现理想国厚望的国王卖作奴隶好出多少.不过事后客观地看,普鲁士王既不像伏尔泰原先幻想的那么开明,但也不是如伏尔泰愤懑之时所认为的以及后世许多人所认为的,他对启蒙思想的爱好纯属猎奇甚至干脆就是利用启蒙词句来掩饰暴政.伏尔泰想借普王推进启蒙运动是失败了,但启蒙思想对普王的政事并不是毫无影响. 腓特烈对外连年征战,对内独揽朝政,加强专制,从上到下人人直接对他负责. 在这些方面,他与别的专制君主无异,而且有过之无不及. 但在启蒙思想影响下,他大力提倡科学与文化,召回流亡在外的德国学者,在他设立的科学院中聘请了各国许多具有启蒙思想的学者任职;又进行了立法、司法改良,禁止在审讯中拷打;取消新闻检查,废除宗教歧视,在他掌权的30年,他带给了欧-- 75游说欧洲国王17洲几乎是完全的宗教自由. 这后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因于伏尔泰给这个时代灌输的对独断宗教的仇恨在他身上的影响. 他把所有宗教都看成史前恐惧和无知的遗留物,认为信教无异于陷入被一小撮聪明而无耻的家伙操纵的奴性状态.正是这种几乎完全属于伏尔泰的思想使他在宗教问题上持宽容态度. 事实上,他的政府也的确不干涉宗教事务而是只要求臣民忠顺,至于思想和行为的最后评判权则给了上帝. 所以当他说在普鲁士“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方法寻求拯救”,这并不算夸张. 还值得一提的是,他与伏尔泰反目五年之后又开始通信重修旧好,在伏尔泰暮年进行的一场最精彩的战斗——平反卡拉冤狱——中充当了一个绝非不重要的声援者.伏尔泰一生遭受国王迫害,却又三番五次与国王交谊,这也并不像许多人所指责的是出于物质虚荣,更不是出于追求,尽管他在物质上也颇为操心,在普鲁士期间还为此做过投机生意. 重要的原因是,他在流亡英国期间就确立起来的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和他在英国亲眼看到的满足于有限王权的王室,使他相信世界上能够有开明君主制王国,相信能够依靠国王来进行社会改革. 腓特烈就是被他选中来实现这个理想的. 不过他忽略了英国对王权的限制不是起始于王室自身意愿而是经历了好多世纪的斗争. 他寄希望于崇拜启蒙思想的腓特烈来实现包括有限君权在内的社会理想,实在是过高估计了思想的力量过低估计了君主自身实际利益的力量.伏尔泰思想中还有一个也许是更重要的因素使他在设法变理想为现实时,倾向于诉诸国王而不是诉诸民众. 这就是-- 7627伏尔泰:理性人格他对民众作用的疑虑和对暴民政治的警惕.这位18世纪最伟大的自由主义思想家终身为文化、政治、宗教自由而奋斗,为出版自由、选举自由和议会自由而奋斗,但他不拥护民主,因为他不相信下层民众的自治能力. 他认为“无知的暴徒”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只会把一切都搞糟. 他相信没有财产的人不具有自由人的道德,他们将是暴政和宗教狂的支柱. 正是由于这种看法,他在读过卢梭的《论社会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后,在书页边写下“流浪汉的哲学”的批注. 又在致卢梭的著名的信中发出断言:“最昭彰的罪愆都是由那些愚昧无知的人犯下的.”为此,他在理论上与卢梭成为对头,在实际行动上则向大国国王呼吁,不光向腓特烈呼吁,后来又向他心目中另一位开明君主叶卡捷林娜呼吁.1762年俄国女皇叶卡捷林娜二世是彼得大帝事业的继承人. 彼得打开了落后而庞大的俄国面向欧洲的窗口,她继而打开了一扇大门;彼得迫使欧洲承认独立且逐渐强大的俄罗斯的存在,她则确立了俄国作为欧洲一流强国的地位. 这位1744年嫁到俄国的德国公主少年时的家庭女教师是一位流亡德国的法国新教徒. 她从这位女教师那里接受了法国文化熏陶,了解了高乃依、拉辛、莫里哀和拉封丹的作品.1746年开始阅读伏尔泰的著作,从此自称伏尔泰的学生,以后又是百科全书的热心读者.1762年登基以后,她向年迈的伏尔泰致敬,又邀请百科全书派哲学家达朗贝尔赴俄指导她的儿子保罗大公的学习和继续百科全书的编撰工作,向狄德罗建议到彼得堡来继续印刷在法国遭禁的百科全书. 这些开明举措令当时已定居费尔奈的伏尔泰乐不可支,认为终于找到了-- 77游说欧洲国王37一位真正可以实现他那包括宗教、政治、社会改革在内的自由主义理想的开明君主. 尽管女皇登基的方式极为可疑,老哲学家还是禁不住向这位他的“思想上的学生”和臆想中的理想工具表示:他非常关注女皇在政治舞台上的首次演出.还献上一首颂诗:啊!上帝,还给我吧,你何必夺我视听,因为我也即刻同行!啊!叶卡捷林娜!您的睿智,使圣贤也惊诧感慨……圣贤得识您后也甘拜下风!女皇读着这位她心目中前无古人的伟大作家献给她的诗,受宠若惊,如痴如醉,立即回信:“因为急于拜读您的颂诗,我不得不暂时离开一群鸣冤叫屈者. 这一来,我延误了许多人的前途.对此,我毫无悔意……自从1746年我能自由支配我的时间以来,您的著作是我最好的师友.在那以前,我读的只是小说,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您的著作,再不想看别人的了……但是,到哪里去找您的书呢?”这封信在他们之间建立起持续15年的通讯联系,直至伏尔泰逝世.女皇做出的姿态使伏尔泰非常激动,以为他毕生追求的理想总算有实现的可能. 她成了他心目中“无与伦比的人”,“北方上空一颗最璀璨的星”,“他心目中理想的君主”。他拼命地用一些夸张词句来恭维她的一些并不高明的决策. 实现理想的-- 7847伏尔泰:理性人格热切愿望甚至蒙蔽了他的高雅而挑剔的审美趣味,把女皇那些蹩足的诗和散文看成简直“后无来者的佳作”。据说,她也真心实意地想让自己配得上他的颂词. 她保护文学,鼓励发展科学、兴办学校、成立弃婴收容所,她还在这个信奉东正教的国家停止了宗教迫害,实行广泛的宗教宽容政策,接受天主教的耶稣会入境,允许穆斯林建清真寺. 然而这位持自由主义思想的女皇,在文化之外的实际决策却表明她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专制君主. 她在宗教、文化上采取开明政策,但绝对无意放弃自己的权力而甘心像英国王室那样只具有象征性. 她奇妙地在自由主义思想指导下用严厉手段治国. 这种奇特结合最明显不过地体现在她于1766年提交杜马的《法典起草指导书》。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6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