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的觉醒》作者:滕泰第一部分 书评(1)“软财富观”与“中等收入陷阱”新华财经传媒总编辑方泉近一个时期圈内朋友讨论股市时,滕泰博士总扯到什么“软财富”,什么“中等收入陷阱”,让大伙儿无语,让大伙用这些新概念横竖“八竿子”也打不到时下涨涨跌跌的A股上来。趁辞鼠迎牛闭市的闲暇时光,我读了滕泰的新著《财富的觉醒》,梳理出A股市场与软财富与中等收入陷阱的逻辑。敢情滕博士生造的“软财富”概念是关照经济趋势和股市趋势的一个全新的视角,一个牵发动身的敏感领域,一个民族崛起成败于斯的核心要素——这话大了,还是从概念说起罢。按滕博士的划分,以地球表层生态环境为基础,利用物种繁殖规律获取财富,是人类第一次财富革命,也即“生态财富革命”;而随着矿石、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以及风能、水流势能等自然运动形式都可以转换为效用,人类的财富来源终于跳出了地球表层生态环境,超越了对动植物繁殖规律的利用——这种财富来源的拓宽和财富总量的飞跃叫做“硬财富革命”;计算机产业和网络虚拟产品,以及金融产品、知识产品、服务等财富形态,其财富来源都超越了客观世界,摆脱了对地球资源的依赖——这种以人的思维为基础的财富形态就叫做“软财富”。软财富的最大特征,是摆脱了有形物质资源的限制,其价值更多地表现为无形产品,如品牌、专利、知识产权、票证、信用货币、金融衍生品,信息情报等。并且软财富的价值早已超过了生态财富和硬财富的价值。照此推断,现代社会中维系我们衣食住行的财富形态早已不敌虚拟的软财富形态,甚至其重要性——在某些关键时期——也远远不及虚拟的软财富:滕博士的反诘是为什么美国在实体经济严重衰退的情况下要把9000亿美元全部砸向金融领域?而中国在股市跌幅超过70%的情况下却要向实体经济增加4万亿人民币的投资?他是暗指财富观的差异,是落后与先进的差异,是次要与主要的差异,当然也是面对不确定的人类危机时国家战略的差异。作为一种关照经济趋势和股市趋势的全新视角,“软财富观”警示我们对虚拟经济的认识远远没有达到起码的程度;作为对一种牵一发动全身的市场经济的关键领域的阐释,“软财富观”更警示我们必须恪守三十年来秉承的“放眼向洋看世界”的学习精神,至少不能因噎废食、投鼠忌器;作一种对民族崛起的战略思考,“软财富观”无论是否著者所谓成败于斯的核心要素,都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这集中体现在著者对当下中国已罹其间的“中等收入陷阱”瓶颈阶段的论述上,并且抛开学术范畴的对错,著者于浮华焦躁世风中保有的沉静且火热的殷殷报国之心,亦是可感可钦的。有点像自然人寿的中年阶段,上有老下有小且身心疲惫“人过四十不学艺”——新兴市场国家突破人均GDP1000美元的“贫困陷阱”后,很快会奔向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起飞阶段”;但到人均GDP3000美元附近,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入临界,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阶段由于经济发展自身矛盾难以克服,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阶段。像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马来西亚等,在20世纪70年代均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直到2007年,这些国家仍然挣扎在人均GDP3000至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并且见不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第一部分 书评(2)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主要是遇到和没有处理好几个瓶颈问题:一是收入差距过大造成内需增长过缓;二是城市化进程中形成新的二元结构,城市贫民窟与城市繁华伴生,且尾大不掉;三是资本项目开放造成金融风险和国家财富损失;四是从一般制造业向高端产业和社会服务业升级过程中出现不可跨越的障碍。中国人均GDP在2007年达到2600美元,2008突破了3000美元。内外交困的2008年过去后,“中等收入陷阱”横亘在中国面前,对中国GDP增长的中短期预期很是悲观,中国经济陷入滞涨甚至停滞的可能性加剧,这之中有多少是外围环境影响有多少是自身矛盾使然?没有人厘清。但导致深陷“中等收入陷阱”而不能自拔的四个“前车之鉴”没有一点不是正在显现的中国经济的严峻问题。其实私下里和滕泰交流,他是很悲观的,他公开判断中国经济的中短期走势将是L型的,即中国的决策者很难处理好上述四个瓶颈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在纯经济制度(也即让利放权的改革模式)层面已充分泄放了生产力,而更深层的经济制度变革怎么着都绕不开行政体制和政治体制的同步推动。一句“不折腾”,积极地理解是顺势而为,消极的理解便是得过且过……对此,笔者比滕博士积极许多,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其必然规律,长期执政的合法性基础一定是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这种发展不但体现在GDP和人均GDP上,还体现在多数民众感同身受的生活水准提高上。因而面对“中等收入陷阱”必须解决的上述四个问题时,经济手段当仁不让,逃不开的政治手段迟早会跟上。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一直是“逼出来”的,一直是危机变革,而不改革则意味着更严峻的执政危机。尽管私下里悲观,滕博士还是在《财富的觉醒》中讨论了经济层面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在讨论过财富分配、人口城市化和金融领域问题之后,腾博士认为,中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是如何回避硬财富制造的资源约束,通过技术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成功逾越“中等收入陷阱”阶段的日本、韩国和台湾,其最明显的特征是迅速走完制造业升级的路径。即先从纺织服装、家电、半导体、化工产品,向品牌家具用品、高端耐用消费品、机械设备、高端机床、造船业、汽车制造业、数字化通信产品、精细化工、甚至娱乐产品发展。比上述国家和地区发展时更具“天时”的,是在经济全球化更发达的今天,特别是互联网打破信息壁垒之后,技术转让的障碍更小,中国受益于人类技术进步时滞空前缩短。加之三十年积累的较为充裕的资本优势,中国实现制造业升级的速度会更快。并且中国已在制造业的诸多领域如家电、集装箱制造、大型数控机床、重型机械、飞机零部件制造、船舶制造、卫星和运载火箭等等实现了升级和突破性发展。中国所具有的国家投入、集中人力资本等体制优势和最大的市场规模优势也是独特的,因而中国制造业升级到具备全球竞争优势程度是指日可待的。作为最节省资源工的服务业,在目前城市化率才只有46%的中国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而城市化率不可阻挡的加快尽管会挑战我们的综合管理能力,却必然推动服务业的不可估量的发展。目前中国亿的农业人口,而专家估算中国18万亿亩耕地只存纳四万亿左右的农业人口即已充裕了,剩下的3亿左右人口既是城市化率提高的推动力,也是服务业发展的生力军。制造业升级和服务业发展毋庸置疑,中国软财富战略更具广阔发展空间。在互联网领域,中国几乎是站在同发达国家同等的起点上,对空间文明的探索中国也走在了世界前列,对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研究中国也在加大投入。据此,腾博士认为,以互联网经济、金融虚拟经济、知识信息经济为主的软财富经济正在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提供新的发展空间,这也是中国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保障。当务之亟是制定国家层面的软财富发展战略。读《财富的觉醒》是令人振奋的,但掩卷之后,依然没有完全消除“八竿子打不到”的感觉。歌德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长青”。不管“软财富观”是否一语中的,乃至有否“行之有效”的操作可能,我们对资本市场对虚拟经济的认识总还是欠缺的“开壳”的一跃。危言耸听也好,旁门左道也罢,腾博士的全新视角总对我们“开壳”有益,也当然对我们置身其中的股票市场有益。第一部分 媒体推荐【媒体推荐】滕泰的新作《财富的觉醒》是一本用完全新的视角讨论财富问题的书,这本书极大地增加了我们对财富的知识。——茅于轼本书作者跨越几千年的财富进化历史,把人类文明划分为生态财富、硬财富和软财富三个阶段,并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揭示出财富攫取的密码和财富创造的来源——作者研究财富的视角和高度令人耳目一新。——朱利,中国银河金融控股集团董事长目前对于财富的认识需要有新的理解,《财富的觉醒》一书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因为这本书从全新的角度诠释了财富的来龙去脉,并对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很有参考价值,非常值得一读!——李连仲,*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有的著作读完如掠过浅水,但《财富的觉醒》不一样。作者通过梳理几千年的财富的来龙去脉,从全新的视角诠释了国家、企业和家庭致富的密码,是一本知识跨度广、思想有纵深的创新之作。——龚方雄,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经济越发展,财富的定价越复杂。本书提出的软价值论值得投资者认真思考!——王亚伟,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副总裁、华夏大盘精选基金经理财富是怎么来的?这是所有人都有兴趣探究的问题。它是生产出来的?采掘出来的?贸易而来的?还是掠夺而来的?似乎都对,又似乎都不对。作者以其开阔的视野、厚实的理论基础,对财富的本质、财富的类型、财富的来源做了详尽讨论,为读者开启了一个认识财富的独特视窗。——陆雄文,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财富是怎样产生的?如何分享创造的财富?为何我们富不过“三代”?这是新时期财富观的核心内容,即致富、享富与持富。滕泰博士著作《财富的觉醒》,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新时期的财富观,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启示意义!——李维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财富觉醒,正当其时!本书立意新颖、观点犀利,非常值得一读!——高鹏,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觅财富流,寻强盛之源!《财富的觉醒》跨越几千年的历史,画出了财富图。——杨壮,北京大学国际MBA国际院长财富思想决定财富战略,财富战略决定成败,本书作者提出的软财富观和软财富战略,值得决策部门、企业和投资者深思!——林晨,《中国证券报》社长兼总编财富是一个历史现象。本书跨越几千年的的财富进化史,揭示出不同时代财富增长的本质动力,作者独特的视角和在财富理论上的探索与突破,相信任何一个读者都会觉得不虚此读。——刘洲伟,《21世纪经济报道》创办人、主编翻开《财富的觉醒》,“引言”就把我吸引住了,一路读下来,享受着滕泰博士关于财富的一系列新观点……——张延平,《北京青年报》社长惊异于《财富的觉醒》如此深入浅出的表达,它不仅重新思考和定义了新世纪的财富观,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人生。——何力,《第一财经周刊》总编中国人过多关注GDP,而较少关注国家财富。本书提出了财富战略的新思维。——牛文文,《创业家》杂志社社长财富似乎无需解释,但稍一深究,却是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厘清财富的模糊性和变异性,才能厘清创造和拥有财富的路径和*。——杨斌,和讯网总编辑第一部分 目录【目录】引言从一颗糖说财富三次财富革命国家、企业、家庭的财富觉醒第一篇财富攫取密码第1章贸易优势聚集财富三条古商路造就财富名城财富中心转移贸易在财富创造中的作用贸易政策主导国家财富第2章金融优势“双刃剑”金融与大国兴衰金融资产是不是财富创造货币不是银行的专利金融的财富创造效应和分配效应国际货币发行权金融主导权后次按时代的国际金融格局第3章战争能否成就富国战争与列强兴衰战争与财富我们还需要战争吗?第4章攥紧财富的金钥匙生态财富的金钥匙硬财富崛起硬财富的金钥匙软财富的金钥匙财富分配图第二篇国家财富增长战略第5章中国的严峻挑战多周期叠加外部冲击长期动力与“中等收入陷阱”第6章谁能战胜财富周期寻找周期答案财富周期从反周期到寻求长期增长动力第7章人口与人力资本战略财富增长的三个历史规律从人口控制到人口红利人口的财富本质迁徙与繁荣城乡人口流动移民三定律和财富效应中国的人口与人力资本战略第8章制度中的财富活力产权制度的财富活力文化制度的财富活力优化组织方式,发掘财富活力如何形成最有财富活力的制度中国财富增长的制度潜力第9章优化资源科技组合科技提升资源价值农牧业技术与生态资源组合硬财富突破生态约束软财富突破硬资源约束中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第三篇软财富观第10章财富思想革命告别陈旧的财富观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软财富之道第11章如何给软财富定价牛顿时代的过时理论传统定价理论的实践困境软价值论第12章应对财富潮起潮落硬商品价格的不同决定地产的软价值把握金融资产价格结语参考书目第一部分 贸易优势聚集财富(1)第1章贸易优势聚集财富三条古商路造就财富名城如果让中国人回答明朝以前哪些城市最富裕,有人会说是长安或洛阳,有人会回答是大都(今北京),也有人会认为是苏州、杭州、扬州,还有人会说出些西域名城,比如高昌、楼兰。如果问熟悉西方历史的人,公元1500年以前哪些城市最富有,很多人会想到罗马和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也有人会想到威尼斯,可能还有人会提到汉堡、里斯本、布鲁日、哥本哈根等。其实,所有这些历史上的财富名城都分布在三条古代商路上。这三条商路就是横贯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纵贯中国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以及后来被“汉撒同盟”所控制的欧洲近海港口贸易路线。丝绸之路上的金银财宝“丝绸之路”(TheSilkRoad)的学术概念最早是在1877年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vonRichthofen)首次提出,用来描述中国同中亚两河流域以及印度之间的交通。之后,阿尔巴特·赫尔曼(A.Herrmann)把这条路拓展到丝绸等商品到达的核心区域,从地理上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和小亚细亚,用来描述整个欧洲、西亚国家同东方的主要贸易路线,并被东西方学者普遍接受。广义的“丝绸之路”的贸易路线是:从中国西安(元代以后向东延伸到北京)出发,到中国新疆境内,向北到达今咸海、里海以北草原与欧洲相通,向南到印度,向西则直抵叙利亚,渡海到达希腊、罗马,或南下经大马士革、开罗,到达埃及的亚历山大。横跨亚欧大陆的这条丝绸之路是公元1500年以前世界贸易最著名的一条干线。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茶叶、铁器、铜器、漆器、杏仁,欧洲的毛织品、玻璃、化妆品,印度的宝石、玛瑙、香料,中亚的马匹等沿着不同的贸易方向进行广泛的交流。由于巨大的区域差异,很多商品在印度、中国和罗马的价格差异达100倍以上,当时的国际贸易商人可从中获得巨额利润。在长达1000多年的历史中,“丝绸之路”滋养了上百个富裕的古城。在中国境内的有洛阳、太原、西安、嘉峪关、敦煌、高昌、交河、楼兰、吐鲁番、乌鲁木齐、伊宁、库车、阿克苏、喀什等。在西亚、欧洲境内的有塔什库尔干、*堡、喀布尔、马什哈德、德黑兰、巴格达、大马士革、君士坦丁堡、里昂、罗马、威尼斯、热那亚等。京杭运河沿线的富裕城镇既然叫“丝绸之路”,说明丝绸在中国、*、印度、欧洲的贸易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据历史记载,中国丝绸在古代的中亚、西亚以至非洲、欧洲都颇为流行,不仅安息、塞琉古和托勒密的王侯后妃大量使用丝绸装饰,甚至在西罗马的中心罗马城和东罗马的中心君士坦丁堡,从皇帝、*院*以至权贵之家,都以能穿上中国丝绸为荣。然而,几乎所有关于丝绸之路的描述都是从长安出发,而不包含北京、洛阳等内陆城市,更不包括中国南部的城市。可是单单从北京、洛阳这些城市开始,是不可能有丝绸贸易的。丝绸之路贸易繁荣,离不开中国内地的一条重要商路—京杭大运河。从春秋时代开始挖掘,完成于隋朝公元610年的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连通淮河与长江水路,不仅是丝绸、茶叶等贸易通道,而且是中国古代盐业和漕运的主要通道。第一部分 贸易优势聚集财富(2)京杭运河开通以前,江南丝绸主要通过洛阳、咸阳运往长安。京杭运河开通以后,由于运河的运输效率较高,于是江南的丝绸、茶叶、陶瓷开始大量通过运河到达北京,并通过太原、包头一线连接丝绸之路,得以运往欧洲。直到近代断流之前,京杭运河沿线的主要城市都是中国历史上富裕繁华的商业之城,包括天津、德州、高邮、徐州、扬州、镇江、无锡、常州、苏州、嘉兴、杭州等。在这些城市中也不难发现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毛皮、玻璃、香料等商品。昔日欧洲的财富聚集地中世纪以前,欧洲的财富聚集地并不仅仅只有罗马和君士坦丁堡这两个政治中心,还包括地中海和波罗的海沿岸的一系列商业名城。在北部,最富裕的城市是欧洲低地国家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沿岸的城镇(之后的汉撒同盟所联合的200多个城镇),主要包括,德国的汉堡、布莱梅,葡萄牙的里斯本,比利时的布鲁日、安特卫普,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丹麦的哥本哈根、德尔,挪威的卑尔根等。汉撒同盟成立以后,还在英格兰的伦敦、俄罗斯的诺夫哥罗德等地建立了永久性商站,并与意大利半岛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有密切的商业交流。通过这些城市之间的商业交流,俄罗斯和波兰的粮食、木材、毛皮、柏油、蜂蜜和亚麻被运往佛兰德斯和英格兰。欧洲西部地区的羊毛织品、葡萄酒、食盐和地中海特产,被运到东部和北部地区,并换取那里的毛皮、蜡、琥珀、铜、铁、鳕鱼干、小麦、木材和啤酒。值得一提的是南部的罗马、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它们不仅是欧洲区域内贸易的重要商业城市,同时还处于“丝绸之路”的西端。因此,不仅各种欧洲的商品通过这些意大利商业城邦被运往中亚、印度、中国,而且欧洲人也只有从那里才能购买到东方的丝绸、陶瓷、茶叶等。三大古商路的兴衰与财富转移13~16世纪,在亚、欧农牧业财富的繁荣时期,三大商路也基本上连成一体。三大商路上的所有城市和区域经济都充满活力。丝绸等商品的大量出口,拉动了中国桑蚕和丝绸业的发展。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对这一时期江南经济繁荣的真实写照。大运河沿岸的城市如苏州、扬州、济南等在不同年代都得益于商业和贸易的繁荣。西部城市也受到*文明和印度文明的积极影响。善于经营的中国徽商和中国晋商在东西方贸易中赚取了大量的财富。中亚地区由于处在“丝绸之路”的要冲,也在中转商业中获得了巨额利润。粟特人的首府马拉坎达(今撒马尔罕)曾经因为丝绸贸易一度兴盛繁荣。在亚历山大帝国崩溃以后,“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垄断利润在塞琉古王朝的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安息控制了中亚和西亚以后,也从过境贸易和出口贸易中获利丰厚;安息灭亡后,萨珊朝的波斯帝国,则阻止中亚的粟特商人和西方的罗马商人贩卖丝绸,自己垄断贸易利润。在东西方贸易的另一端,罗马、君士坦丁堡,以及威尼斯、热那亚等地中海商业城市、直至北海和波罗的海沿岸的200多个城镇都是远程贸易的经营者和受益者。到12世纪,意大利半岛很多地区甚至也学会了养桑蚕和丝绸制作技术,后又传到法国;东方的陶瓷制造技术也在德国被发扬光大。第一部分 贸易优势聚集财富(3)然而,到中国明朝中期的1472年,蒙古兵占领哈密,明朝退守嘉峪关,嘉峪关以外的西域诸邦四分五裂。在中亚,波斯帝国成为中国、印度的商品到达欧洲的严重障碍,从而迫使一部分东西方贸易改道海上。在西方,15世纪末,达伽马绕过非洲的好望角到达印度之后,虽然东方商品仍然在丝绸之路上的不同地理阶段进行交易,但是繁荣了1000多年、横贯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已经别无选择地逐渐走向衰落。在东方,到1502年,横贯*半岛的旅行商队的路线已经中断。1由于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日益减少,“走西口”的山西商人失去了大量的商业机会,不得不努力将商业活动范围延伸到北方的俄罗斯以及南部中国,而处于中国南北要冲的安徽商人的经营重心进一步向江浙地区转移。随着贸易重心由内陆逐渐转移到东南沿海,闽商、浙商逐渐取代传统的晋商、徽商成为新的财富聚集者。在西方,由于葡萄牙人取得直接通向东方的航线,从而使传统东地中海贸易体系(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商业城市)失去了联系黑海、欧洲大陆与中亚、印度、中国的商路的核心地位。不管那里的商人们如何精明,仅仅依托贫瘠的意大利半岛,再也无法继续在与北海、波罗的海以及欧洲内陆城镇的贸易中扮演主导角色,永远失去了世界贸易中的主导地位,无法维持昔日的繁荣。曾经与意大利城邦保持密切联系的北欧汉撒同盟,也很快在荷兰和英国的冲击下失去了海上贸易的主导权。在中亚、西亚、东欧地区,处在“丝绸之路”上的一座座商业名城,曾经像它们拥有的珠宝一样闪亮,然而在商路转移之后却一颗颗陨落。有的古城在短短几百年后,已经像古道上的驼铃声一样不复存在,只留下一座座佛塔、清真寺做历史的见证,还有古*神灯和驼队的故事依然流传……财富中心转移当远洋船队取代马车和骆驼地理大发现、早期的帆船和指南针、工业化时期的轮船和电报机,使掌握这些技术的海洋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取得优势地位。大型帆船和轮船的运输效率是“丝绸之路”上的马车和骆驼的数百倍。因此,一旦开辟了海上远洋商路,全球财富流向和财富重心转移就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历史性变化。无论是内陆的商业城市,还是运河城市、内海港口城市,都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而全球沿海商业城市却一个个拔地而起。在欧洲,借助于近海航运、本质上以大陆商品贸易为主的威尼斯、汉堡等商业城市的贸易地位被取代,巴塞罗那、里斯本、阿姆斯特丹、伦敦、利物浦逐渐成为新的商业中心和财富聚集中心。紧邻*半岛的波斯湾沿岸和古印度大陆的印度洋沿岸的城市开始迎来了一艘艘的商船,孟买等城市逐渐变得繁华。伴随着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航线的延伸,马六甲、雅加达、马尼拉、墨西哥城、巴拿马城、纽约、悉尼等新的港口城市一个个被载入了人类文明的史册。即便是在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随着郑和下西洋后海上贸易的发展以及一艘艘西方商船的到来,泉州、广州、澳门、天津、青岛、海参崴等沿海城市也逐渐兴起,广东、福建、浙江、山东等沿海地区一天天变得富裕,中国的财富重心逐渐向南部、东部转移。“丝绸之路文明”与“运河文明”一天天衰落,海洋文明逐渐在中国兴起。第一部分 贸易优势聚集财富(4)随着世界贸易的拓展和殖民经济的形成,一大批面积和人口不占任何优势的海洋国家成为世界的富豪。葡萄牙、西班牙首先因为航海发现而变得富强,“海上马车夫”荷兰很快开始了其繁荣富足的历史,随后英国夺取海上霸权,成为“日不落帝国”。葡萄牙16世纪在东南亚、印度、巴西、南非、西非等地占领了很多殖民地,一方面通过对被占领区的抢劫、掠夺积累财富,另一方面通过贸易获取暴利。西班牙的主要占领和掠夺地是美洲,包括海地、古巴、墨西哥、秘鲁、智利、巴拉圭等,在上述地区强迫奴隶开垦种植园、开采金矿,并且利用这些地区产品和欧洲产品之间的巨大差价赚取利润。英国在海上战争连续取得胜利之后,除了在欧洲内部、欧亚之间进行贸易之外,还利用其在殖民地的统治地位,大量从事亚洲内部各地区之间的贸易,尤其是将南亚种植的鸦片大量贩卖给中国,从而将亚洲地区的白银大量地输出到欧洲,尤其是伦敦。铁路运输与大陆国家的崛起在海洋国家财富膨胀的年代里,德国这一大陆国家,由于国土面积辽阔,地形崎岖不平,海岸、运河和其他水陆交通较少,因而在世界市场形成早期的世界贸易中完全处于落后地位。即使是拥有漫长海岸线的美国,由于受到陆地运输效率的限制,也很难发挥其贸易方面的优势。据说在1809的“马车时代”,美国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派遣韦瑟·刘易斯(MeriwetherLewis)和威廉·克拉克(WilliamClark)从圣路易斯沿密西西比河到太平洋沿岸,花了一年半的时间。2马车时代的运输效率和运输规模,如同欧亚大陆传统的“丝绸之路”上的驼队一样,甚至连运河的运输效率都比不上,更无法同海上运输的效率和规模相匹敌。直到19世纪中期,美国和德国才借助于第二次技术革命改变了运输方面的困难,铁路的发展和汽车工业的发展彻底结束了大陆国家在贸易方面的被动局面。铁路和公路不仅使客运速度大大加快,而且把原来分散和孤立的地方市场连成一片,并且与海洋运输合二为一。1850~1870年是美国铁路工业第一次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美国生铁的产量增长倍,而同期铁路的长度却增加6倍,平均每年增长。美国铁路长度1850年为万公里,1870年为万公里,1900年为31万公里,占当时全球铁路总长的一半。3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美国投入铁路建设的资金大约占全国财富的1/10,5条铁路横贯大陆东西,到1913年,美国铁路总长度已达万公里,比全欧洲铁路总和还多。美国的电话1880年为5万部,1900年达到136万部,1920年达1333万部,平均每年增长15%。4美国的汽车产量1895年仅300辆,1905年万辆,1915年达245万辆,10年间平均每年递增。而在德国,为了复兴,1850~1870年,普鲁士投资的70%集中于铁路,1855~1909年德国铁路每年递增。德国于1877年开始架设电话,2年后电话连接了800个村镇。俄国的铁路到1900年达到万英里,到1914年达到万英里,并且在延伸的面积上达到美国的倍(密度远远小于美国)。因此其对外贸易在1890~1914年增长了2倍。一旦铁路、汽车、电话解决了大陆国家的贸易效率问题,并与海上运输连为一体,德国、美国、俄国等大陆国家在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内就在工业产值和对外贸易方面超过了英国。第一部分 贸易优势聚集财富(5)1914年,美国和德国的GDP分别名列全球第一、第二名,俄国则已经是全球第四大工业国。从1860~1914年美国出口额增加了7倍以上(从亿美元增加到亿美元)。5德国在世界制造业中的份额也达到,高于英国()。6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大陆国家都已经借助于铁路而夺回贸易优势。传统丝绸之路上的大部分亚洲内陆国家,虽然拥有富饶的资源,但是由于交通运输效率低下,无法发挥比较优势,所以依然静静地等待新的“财富轮回”。比如,拥有一定海岸线的中国,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真正对外开放。直到21世纪初,中国的铁路总长才8万公里,不足100年前美国铁路总长的1/4。虽然国土面积与美国相当,但是中国却以其占全球6%的铁路线,承担着相当于全球铁路运输1/4的任务,货运效率极低。在西北某些重要的铁路干线上,货运的效率只有每小时40公里,有的公司竟需要把新疆的天然气通过漫长的公路运输运到东南沿海。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同欧洲之间的“亚欧大陆桥”已经没有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障碍,但是很多中国的货物除了通过东部海运之外,依然还在通过俄罗斯的铁路线运输到欧洲。这样的运输条件显然无法充分发挥中国大陆的比较优势。事实上,古老的丝绸之路沿途地区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比如山西省的煤炭资源、陕西和新疆的石油,甘肃的铜、铝等有色金属。在技术方面,中国内陆地区也有独特的优势,比如西部核工业基础、重化工业技术、航空航天和军事工业技术等。还有,中西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也是潜在的财富要素和比较优势。所有优势的发挥,都离不开高效率的内陆运输条件。尤其是在东西方“亚欧大陆桥”打通,对欧洲贸易与日俱增,中国东南沿海加工制造业迫切需要转移的情况下,如果不把铁路修好,中国的财富创造潜力仍然难以有效发挥。电子商务与贸易新贵计算机信息技术、现代通信技术所推动的电子商务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贸易方式。最近十年来,BusinesstoConsumer(B2C)和BusinesstoBusiness(B2B)电子商务贸易都有飞速的发展。在B2C领域,美国的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公司的年销售额早在2006年就突破100亿美元,2007年高达130多亿美元。2007年,中国的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超过2万亿元,仅网络购物市场总成交额就达到594亿元,比2006年312亿元的总成交额增长,其中,仅淘宝网一家的成交额就达到433亿元,超过华润万家(379亿元)、大商集团(361亿元)、家乐福(248亿元)、物美(231亿元),仅次于百联集团(771亿元),成为中国第二大综合超市。B2C的电子商务模式正在改写传统的零售业务格局。以淘宝网为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淘宝网购买服装、手机、化妆品、居家日用品、家用电器、充值卡、相机、摄像机、PC及配件、食品保健、IT数码产品等。在服装领域,淘宝的服装类商品销售额超过北京市所有亿元大卖场销售额的总和;其手机的销售额接近全国手机连锁卖场冠军迪信通;其化妆品的销售额,超过在中国拥有6000多家专卖店的雅芳。在B2B领域,2008年中国的B2B贸易额预计在25000亿~30000亿元之间。其中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阿里巴巴网站。由于成功地为中小企业出口产品搭建一个开放的平台,阿里巴巴极大地推动了江浙一带中小企业的产品出口,为中国企业开创了新的贸易模式,为区域乃至全国贸易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凭借网上注册用户的增加和交易额的迅速增长,2007年该公司营业收入突破20亿元,净利润高达9亿元人民币,并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第一部分 贸易优势聚集财富(6)尽管面临着支付、安全、配送等环节的各种问题,全球的电子商务还是在蓬勃发展,并且正在改变传统的贸易格局。在中国,甚至部分地区的大型农贸市场也借助于互联网来发布信息并促成交易。就制造业硬财富的贸易方式而言,不论电子商务如何发达,最终的交易完成还是离不开传统的物流运输方式。然而,随着新材料技术的发展,日用品变得越来越小型化,再加上跨国投资促成的制成品生产的本土化,贸易对于交通运输的依赖也越来越小。而对于知识产品、信息产品、金融产品等软财富的交易而言,电子商务完全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物流问题—只要通过网上传输、网上下载、网上支付,所有的交易都可以跨越空间完成。目前电子图书、网上游戏、网络电影、网上音乐等产品的交易额正在以比传统商品更快的速度迅猛增长。可以想象,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有一天我们可能惊奇地发现:很多富豪原来都只是生活在远离都市的小城镇或某个小岛上,一边享受着悠闲的生活,一边发送着各种决策和交易指令,甚至通过互联网发送着他们的软财富商品,并看着信用卡上的财富一天天膨胀。对于中国而言,一方面要在加强铁路运输、统一公路运输等方面补课,促进硬财富的增长;另一方面还要立足于软财富时代,下大力量保证网上现金支付安全、提高物流管理效率、打造开放的国际化电子商务平台。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贸易在财富创造中的作用生态财富时代:贸易消灭分工,创造财富在农牧业生态财富时代,财富创造的方式不是社会化的,而是以农户为单位,财富的消费也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那个时代的远程贸易,利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在不同区域进行“贱买贵卖”。由于运输成本高、贸易风险大,很多商品在东西方不同地区有上百倍的差价。尽管生态财富时代的商业和贸易并不能够提高“自给自足”的生产效率,但是却可以促进农作物和驯养动物的品种交流,比如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商人吕不韦就把牧区的羊大量贩卖到农业种植区,促进了中原农业区养殖业的发展。丝绸之路上的贸易者则把中亚、西亚的很多农作物传播到中国,促进了中国农业的繁荣。中国丝绸长期向西方出口,不仅促进了江南桑蚕和丝绸业的发展,而且造就了意大利的丝绸加工业。经过长期的贸易来往,生态财富时代不同地区的“社会分工”不但没有被强化,反而被逐渐消灭。原产于中国的丝绸也可以在意大利生产;原本大量从中亚购入的马匹也可以在中国、欧洲养殖;产于印度的胡椒等香料,中亚的胡萝卜、谷物等农作物也可以在中国和欧洲种植;欧洲的玻璃、皮毛制品、宝石在其他地区也不再罕见。于是15世纪以后,东西方贸易的主要产品也从传统的丝绸、香料、马匹、皮毛、玻璃、宝石逐渐变为生丝、茶叶、瓷器、烟叶、象牙、纺织品甚至鸦片。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即便是在自给自足的农牧业生态财富时代,那些“贱买贵卖”的商贾仍然通过发现并消灭区域分工,推动了各地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财富创造能力的提高。硬财富时代:贸易促进分工,创造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