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爱与文明。精神分析五讲983不同的快乐情感,我们通过类比与联系,把这些快乐情感统统归于性快感的观念之下。儿童性快感的主要来源是身体某些对刺激特别敏感的部位出现的适当亢奋状况。这些部位除生殖器以外。还有口腔、肛门、尿道、以及皮肤等感官表层。既然在幼儿性生活这一最初阶段的满足是从自己的身体获得的,外界事物根本不予考虑,因此我们(借用哈弗洛克。埃利斯①创造的一个词)称这个阶段为“自身性欲”(auto—erotiAcism)阶段。我们又把在获取性快感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身体部位叫作“性感区”。幼儿吮吸拇指就是从某一性感区获得这种自身性欲满足的典型例子。第一个科学角度观察这一现象的人是布达佩斯一位名叫林德纳的儿科专家(1879年),他早已正确地把这种现象解释为性满足,并透彻地描述了它向其它更高级的性行为形式过渡的过程。这一阶段的另一种性满足是生殖器的手淫刺激,这种满足对后期生活仍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且有不少人会一生不能克服这方面的影响。除了这些和其它的自身性行为以外,我们还在幼小的儿童身上发现了把某个外界人物当作对象的性快感(或者用我们的话来说,是利比多)的本能组成部分的种种表现。这些本能成分是以主动与被动互相对立的形式成对出现的。我可以在此提一提这类本能成分中最重要的代表,那就是导致痛苦的欲望(施虐狂)与其被动的对立面(受虐狂),以及主动与被动的①埃利斯(HavelockElis,1859—1939年)美国随笔作家,编辑,医生,研究过人类的性行为,主要著作有《性心理研究》(1897—1928年)等,提倡性教育。——译者注-- 394093弗洛伊德文集寻求欲,从前者派生出的是后来的好奇心,从后者衍生出的是对艺术表现与戏剧表现的冲动。儿童性行为的其它方面已经意味着“对象选择”的完成,亦即一个外界人物成了主要特征,这个人物的重要性首先出自自我保存本能的考虑。但是在这个早期阶段,性别还不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即使认为每一个儿童都在某种程度上犯有同性恋,也不能算是不公正的。在儿童的这种范围广泛、内容丰富、但又分裂的性生活中,每一个单独的本能成分都各自独立地追求自己的快感满足,但这种性生活后来会渐渐集中起来,形成两个主要的发展方向,因而到青春期结束时,一个人的性个性通常会最终完全定型。一方面,这些单独的本能成分开始从属于生殖的职责,单独本能成分的满足也只是作为辅助和鼓励性行为为趋于正常的手段才保留着其重要性。另一方面,对象选择把自身性欲推入幕后,以致在一个人的性生活中所有性本能的组成部分都开始通过同被爱的那个人的关系寻求满足。然而,并非所有的原始的性欲成分都可以接受这一最终确定性欲的任务。甚至在青春期之前,对某些本能的极有力的压抑已经在教育的影响下得以实现,诸如羞耻、厌恶和道德之类的精神力量已经形成,有守夜人似的守护着这些压抑。因此,当青春期到来,性要求达到高潮时,这些起反作用或抵抗性的精神结构就会像水坝一样堵住这股“潮水”。并且引导它流入所谓的正常渠道,使它不可能重新唤醒已经被压抑的本能,尤其是童年时期的排泄冲动(Coprophilic—impulses)——即依恋于排泄物的欲望,总是最严格地受到压抑,而且儿童对于最初作为其对象选择目标的人物的固恋亦-- 395性爱与文明。精神分析五讲193是如此。先生们,在普通病理学中有一个人人熟知的说法,认为每一个发展过程就其可能被遏制、被延误,或可能半途而废这一点而言,总是随时带有病态倾向的种子。性功能的极其复杂的发展过程亦同样如此。它并不是在每一个人身上都进行得那么一帆风顺,只要一出现问题,它就会在退化(即“回归”)的道路上遗留下种种反常现象或者埋下导致后来容易患病的种子。也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并非所有的本能成分都听凭生殖器区域的支配。以这种方式保持独立的本能就会导致我们所说的性变态,并且会用其自己的性目的来取代。。。正常的性目的。正如我已经说过的那样,自身性欲通常不能完全克服,后来出现的大量形形色色的紊乱现象为此提供了证据。男女两性作为性对象本来是具有同等价值的,这种现象仍继续保持,并会导致成年生活中含有同性恋行为的倾向,而这种倾向在特定条件下会得到强化,变成不折不扣的同性恋欲。这种类别的紊乱现象代表了性功能发泄过程中的直接阻抑,构成了性变态行为以及——这种现象绝不罕见——普遍的幼儿型性生活。导致神经症的倾向可以通过一种不同的方法追溯到性发展的受阻。神经症与性变态的关系是消极与积极的关系。性变态中的本能成分神经症中可以被看作情结的载体和症状的构造者,只是在神经症中它们是从无意识发挥作用的。因此,它们虽已遭到压抑,却仍能够在无意识中坚持下来,向压抑抗争。精神分析已经清楚地揭示出,这些本能在幼年时期过于强烈的表现会导致一种局部的固恋(fixation),继而在性功-- 396293弗洛伊德文集能构造中形成一个薄弱点。假如发育成熟后正常性功能的发挥遇到了障碍,在发育过程中发生的压抑就会恰恰在出现固恋的地方被冲破。不过说到这里,你们也许会争辩说这一切都不是性欲,我使用这个词的含义要比你们惯于理解的含义广泛得多。在这个限度之内,我非常乐意赞同你们。不过问题在于,你们使用这个词的时候,仅仅把它局限于生殖的范围之内是否含义过于狭窄了呢?这意味着你们牺牲了对于性变态以及性变态、神经症与正常性生活之间的联系的理解;而且你们这样做也就使得自己不可能认识儿童肉体与精神性生活显而易见的开端的真正意义。但是,无论你们怎样选定词语的用法,反正你们应该牢牢记住:精神分析者是在完整的意义上理解性欲这一概念的,所谓完整,亦即根据幼儿性欲的探讨追根穷源地理解。现在让我们回到儿童性发育的话题上去。由于我们一直较多注意性生活的肉体现象而不怎么注意其精神现象,因此我们还需在此补充说明几点。儿童最初的对象选择源于其对外界援助的需求,这一行为要求我们予以深入探究。他的选择首先是针对每一个照料他的人,但是很快就集中到父母身上。我们根据对儿童的直接观察和后来对成人的分析考察都一致了解到,儿童与其父母的关系根本不是完全没有伴随性亢奋因素的。儿童把父母双方、尤其常见的是把其中一方当作自己满足性愿望的对象。在这样做的过程中,他通常会依照父母的暗示行事,而父母的疼爱是其有最明显的性行为特-- 397性爱与文明。精神分析五讲393征的,即便这是一种抑制了目的的性行为。一般说来,父亲总是偏爱女儿,母亲总是偏爱儿子。孩子对此作出的反应就是,如果是儿子,他就会希望取代父亲的位置;如果是女儿,她就会希望取代母亲的位置。在父母与子女间的这种关系(以及由此引起的兄妹之间的关系)中激起的感情不但是一种积极的或充满爱慕的表现,同时也是一种消极的或充满敌意的感情。这样形成的情结是注定会很早受到压抑的,但是它仍然会在无意识中继续产生极大的持久的影响。可以推知,这一情结及其延伸物构成了每一种神经症的核心情结,估计它在精神生活的其它领域里的活动也是相当活跃的。关于杀父娶母的俄狄浦斯王的神话几乎直截了当地表现了幼儿的愿望,这一愿望后来遭到乱伦障碍的对抗和排斥。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也同样植根于乱伦情结的土壤,只是披上了更巧妙的伪装而已。在儿童仍受到尚未压抑的核心情结的支配期间,他的理智活动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已开始为性的利益服务。他开始询问婴孩是从哪儿来的,并且根据他所接触的证据猜想出成年人远远难以想象的种种事实。他对这种探究的兴趣通常是由一个新生儿的降临给他带来的威胁所触发的,因为他首先把这个新生儿看作仅仅是个竞争者。在活跃于他自身的本能成分影响下,他得出了一系列“幼儿性理论”——诸如把男性生殖器看作是男女两性共有,或者认为婴孩是在母亲吃东西的时候怀到腹中,在排便时生出来的,或者把性交看作敌对的行为,看作一种暴力的征服。然而,恰恰由于他的性器官构造的不完善以及由于不了解女性性器官的本质而造成的知-- 398493弗洛伊德文集识空白,这位年幼的探索者被迫承认自己的努力是一个失败,从而予以放弃。这种童年的探究本身,以及这种探究所揭示的不同的幼儿性理论,在决定儿童的性格形成以及任何时期神经症的内容方面始终起着重要作用。儿童把自己的父母当作最早的爱恋对象,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完全正常的。但是他的利比多不会始终固着于这些最早的对象上;后来,它会仅仅把这些对象当作样板,而且等到最后选择对象的时机到来时就会逐渐从这些对象过渡到某些外界人物身上。由此可见,只要一个儿童不面临与社会不相适合的危险,他同自己父母的这种分离便是一个不可逃避的任务。当压抑正在各种本能成分中进行选择,以及后来当父母的影响出现松懈——把能量消耗于这些压抑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的时候,教育的任务遇到了极大的难题,而目前人们无疑并不总是能以理解、无可非议的方式去处理这些难题。女士们,先生们,你们不应该认为,上述关于儿童性生活及其性心理发展的讨论已经使我们远远偏离了精神分析以及治疗神经性疾病的问题。如果你们愿意的话,你们完全可以把精神分析疗法看作无非是旨在消除这些童年残余的教育工作的序幕。-- 399第五讲女士们、先生们:发现了幼儿性欲,并且把神经症症状追溯到了性本能成分之后,我们便在神经症的性质与目的方面得出了一些出乎意料的结论。我们发现,人是在其性需求的满足在现实中受到阻碍——由于外部的障碍或者内部的失调——的时候开始患这种疾病的。我们还发现,他们继而遁入疾病。以便能在疾病的帮助下找到一种满足,以取代已受到阻碍的满足。我们又看到,那些病理症状构成了患者的主要目的又是疾病所导致的主要损害,我们猜测我们的患者对恢复健康的抵抗决不是单纯的,而是含有好几个动机。不但患者的自我拒绝放弃压抑,而且其性本能也不愿摒弃它们的替代性满足,除非确信现实能为它们提供更好的东西。由于出现了生物性损伤而从令人不满意的现实向我们所说的疾病的逃遁(虽然这种逃遁从来不是对患者产生直接快感的),是沿着退化、回归以及返回性生活的早期阶段——亦即满足还不曾受阻抑的阶段——这条道路发生的。这种回归-- 400693弗洛伊德文集似乎是双重的,一是时序回归,即从利比多或性需求返回时间上更早的发展阶段而言,二是形式回归,即在表现这些需求时运用了最初的、原始的心理表现方法。不过,这两种回归都是指向童年的,并且在形成幼儿期性生活条件这方面达到了统一。你们在神经性疾病的病原方面挖掘得越深,就会发现越多的迹象表露出神经症与人类心灵的其它产物(包括最可贵的产物)的联系。你们会从中领悟到,我们这些有着高标准文明又承受自己内心的压抑重负的人,竟相当普遍地发现并不令人满意,因此就热衷于一种幻想的生活,喜欢创造出种种愿望实现的美景来弥补现实的不足。这些幻想中含有大量的构成一个人的个性的真正要素,以及大量一触及现实就被压抑的冲动。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些愿望式的幻想成功地变成现实的人便是一个有能力、有成就的人。倘若由于外部世界的抵抗以及一个人自己的弱点而不能在这方面成功的话,这个人便开始逃离,躲进自己那个更满意的幻想世界,一旦患病,这个幻想世界的内容就会转化为症状。在某些有利的条件下,他仍然有可能找到另一条从幻想返回的道路,而不是回归到幼儿时期,以致永远与现实隔绝。假如一个与现实发生冲突的人具有艺术才华(从心理学来看,这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解之谜),他就可以把他的幻想转变为艺术创造,而不是转变为症状。这样一来,他就能逃脱神经症的厄运,并通过这条迂回的道路同现实重新取得联系。只要对现实世界的抗争持续不退,只要这种宝贵的才华缺乏或不足,那么利比多就几乎不可避免地会执着于产生幻想,走上回归的-- 401性爱与文明。精神分析五讲793道路,重演幼儿期的幻想,最后以神经症告终。曾几何时,凡是对生活感到失望或感到自己无力正视生活的人总会到寺院去寻找庇护之所;如今这些寺院已经被神经症取而代之。现在让我谈一谈对神经症患者的精神分析探究引导我们获得的主要发现。其实,神经症中并没有什么独特的、在健康人身上不能同样发现的心理内容。或者,照荣格的说法,导致神经症患者患病的那些情结恰恰也就是我们健康人也要与之斗争的情结。至于这场斗争究竟是以健康告终还是以神经症告终,那就取决于量的考虑,取决于相互冲突的力量之对比了。女士们、先生们,我还没有告诉你们证实我们关于性本能力量在神经症中起作用这一假说的最重要的观察。在对神经症患者的每一次精神分析治疗中都会出现一种我们称之为“移情”的奇怪现象。这就是说,患者会向医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爱恋之情(经常混杂着敌意),这种情感并不是建立在他们之间的真实关系基础上,而且正如这种情感出现时的每个细节所表明的那样,它只能被回溯到患者已变成无意识的早期幻想。因此,患者是通过他与医生的关系重新体验到了他的情感生活中再也无法回忆起来的那部分内容。而且,正是他在“移情”过程中的这种重新体验才使他相信了这些无意识性冲动的存在及其力量。借用化学上的比喻来说,他的症状就是在爱(最广义的爱)的领域内的早期经历的沉淀物,它们只有在患者移情经验过程中的加温条件才能溶解,转化为其它精神产物。对这个反应过程,我可以借用弗伦奇的一个-- 402893弗洛伊德文集恰到好处的说法,医生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把这一过程中释放出来的情感暂吸引过去。研究一下移情现象也能使你们得以理解我们起初用作探索患者无意识领域之技术方法的催眠暗示法。当时我们发现催眠术在治疗上是有一定实效的,但对于科学地理解事实却是一个障碍,因为它在清除了某一领域的心理抵抗的同时,却又在这一领域的边疆筑起了一道高不可测的围墙。而且你们不应认为移情现象(遗憾的是,关于这方面的情况我今天能告诉你们的实在太少了)是由精神分析的影响创造出来的。移情在一切人与人的关系中都是自发产生的,如同在病人与医生之间一样。它在任何关系中都是传送治疗影响的真正媒介;你越不怀疑它的存在,它的作用力就越大。因此,精神分析并没有创造出它,而仅仅是使它呈现在意识中,并控制它,以便把心理活动过程朝着理想的目标引导。不过,在撇开移情这一论题之前,我不得不强调一个事实:这一现象不但在使病人产生信念而且在使医生产生信念方面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知道我的所有追随者都的确只是根据他们自己在移情方面的亲身经验才相信我关于神经症病原的主张是正确的;而且我也完全能够理解,在实施过精神分析并且亲身观察过移情作用之前,谁也不可能获得如此肯定的判断。女士们、先生们,我认为,我们必须从理性的角度考虑一下在认识精神分析中的两个特殊障碍。首先,人们不习惯于把决定论严格、普遍地运用于精神生活;其次,他们对区别无意识精神活动和我们所熟悉的意识精神活动的特异之处-- 403性爱与文明。精神分析五讲993一无所知。对于精神分析工作的最普遍的抵抗之一是可以追溯到这第二个因素的——无论是在病人身上还是在健康人身上都一样。人们往往担心运用精神分析会造成危害;害怕把已被压抑的性本能带入患者的意识,仿佛这样会使患者面临那些性本能征服他的更高的道德倾向,剥夺他的文化修养的危险。人们注意到,患者的心灵中有一些痛疮疤,但又生怕加剧自己的痛苦而不敢去碰它们。我们可以接受这样的比喻。如果碰这些疮疤只会引起疼痛,那么无疑还是不碰为好。但是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要是一位外科医生打定主意要采取他相信会产生永久疗效的积极措施,他就肯定会抑制不住地要去检查和对付一种疾病的病灶。只要治疗达到最终的目的,患者以暂时的痛苦换来长期的健康,那么谁也不会因为医生的检查所引起的不可避免的痛苦,或者因为手术所引起的各种反应而责怪医生。精神分析的情况与此相似。精神分析在治疗过程中导致患者痛苦加剧的程度要轻得多,同外科手术导致的痛苦无法相比,而且相对于隐藏着的疾病的严重程度而言根本算不了什么。另一方面,人们如此害怕的最终后果——即从压抑中释放出来的本能导致患者文化个性的崩溃——是绝对不可能产生的。因为这样的惊恐同我们的实际经验确凿无疑地告诉我们的情况完全不符——具体说来就是,一旦压抑失败,一种愿望冲动的精神力量和肉体力量总是在无意识中要比在意识中强大得多,因此,使这种力量进入意识只可能是削弱它。一个无意识的愿望是不可能受到外来影响的,并且与一切对抗性的倾向不发生任何联系,而一个意识的愿望却受到其它一切意识的、与之对抗的因素的阻-- 40404弗洛伊德文集抑。由此可见,精神分析工作作为不成功的压抑的较好替身,恰恰是听命于最高尚、最宝贵的文化倾向的。那么,被精神分析释放的无意识愿望又会变成什么呢?我们通过什么途径才能成功地使它们不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危害呢?这样的途径有好几条。最常见的结果是,虽然精神分析实际上仍在继续进行,但是这些愿望已被与之对抗的理性精神活动所破坏。压抑被依照最佳途径施行的一种谴责判断所。。。。。。取代。这种结果之所以可能产生,是因为我们不得不摆脱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只不过是自我发展的早期阶段遗留下来的影响。患者只是在过去才能成功地压抑不起作用的本能,因为他本人当时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还很虚弱。照他目前的成熟程度和力量来看,他也许能够完全成功地主宰与他对抗的本能。精神分析工作的第二个结果是,由分析所揭示的无意识本能有可能被用于有用的目的。因为消除童年愿望冲动决不是本能发展的理想目标。由于本能的压抑,神经症患者已经牺牲了许多精神能量的来源,而这些精神能量的贡献本来对于这些人的性格形成及其在生活中的行为都是具有重大价值的。我们还了解到有一个远远更有利的发展过程,叫做“升华”。在升华过程中,幼儿愿望冲动的能量并不是受到阻抑,而是保存待用——各种冲动的失去作用的目标被一个更高的、不再具有性欲成分的目标所取代。碰巧的是,特别显著地具有这种升华能力的恰恰就是性本能的成分,它们可以用其性的目标来替换另一个相对遥远的具有社会价值的目标。我们在文化修养方面的最高成就很可能应归功于这种能量对-- 405性爱与文明。精神分析五讲104我们的精神功能所作出的贡献。过早的压抑使得被压抑了的本能不可能发生升华;当压抑消除时,通向升华的道路便又畅通无阻了。我们不能忽略精神分析工作可能产生的第三个结果。某一部分被压抑的利比多冲动仍有寻找满足的权利,并且应该能在生活中找到这种满足。我们的文明标准使得大多数人类组织的生存过于艰难。这些标准最后会加剧脱离现实和神经症的发生,因为这种过量的性压抑是不可能导致文化上的过多收益的。我们不应当把自己看得那么高尚,以致完全忽视我们最初的动物本性。我们也不应该忘记,个人幸福的满足作为我们的文明的目标之一是不能被抹杀的。性欲成分的升华能力所显示出来的可塑性确实可以产生一种巨大的诱惑,竭力通过进一步的升华取得更大的文化修养。但是,正如我们不会指望我们的机器把所消耗的热量较多地转化为有用的机械功能一样,我们不应该去阻碍性本能的全部能量实现其正常的目的。我们想要阻碍也是办不到的;而且,要是过分地对性欲施加约束,就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土壤枯竭的一切恶果。我在结束这次讲演的时候,我想提醒大家一点,但是在你们看来,这种提醒恐怕是过于夸张的。因此我只想冒昧给你们讲一个陈旧的故事,用它来间接地描绘我的信念,至于你们打算怎样看待我的话,那就只好随你们的便了。德语文学中经常出现一个叫做希尔达的小镇,据说这个镇上的居民能施展各种聪明的花招。他们拥有一匹健壮无比的马,这使他们引以为豪。但是这匹马也有一个美中不足的地方,它每-- 406204弗洛伊德文集天得消耗那么多贵重的燕麦,这使镇民们颇感不满。他们决定慢慢地让它改掉这个坏习惯,每天给它减少一点食量,直到最后习惯于完全节食为止。有一段时间事情进展得非常顺利;渐渐地,这匹马的食量被减少到一天只吃一根燕麦,到第二天它就得什么也不吃了。第二天一早,希尔达的镇民们发现这可恨的牲畜一命呜呼了,但是他们搞不懂它是为什么死的。我们应该倾向于认为这匹马是被饿死的,而且一匹不吃燕麦的马是不可能干活的。我应该感谢你们的邀情,感谢你们始终那么专心地听我讲话。-- 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