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星云大师谈处世

作者:星云大师 字数:13624 更新:2023-10-08 19:47:53

谈勤劳 自序 人生时空的圆人生在世,归纳而言,就是与两种人相处,一是自己,一是他人。自处处人,就像在画圆,以自觉、自度为圆心,以慈悲、利他为半径,所画出来的一个人生时空的圆。自处看似简单,其实微妙难言。有的人终其一生,不曾真正认识自己、探掘自己;不曾好好处理在悲喜、起落或失衡、匮乏等等情境下的自己。我有一位伟大的师父,在我还是一个小清众时,曾经对我说过一段话:“你以为自己很穷,什么都没有,其实只要我将喝茶的钱省下一点给你,你就用不完。但我就是不给你钱,你现在不懂,将来就会慢慢明白。”我后来真的明白了师父的苦心,他是要我在“无”中生“有”。虽然没有完整的鞋袜,但是手脚勤奋,我习得了各种生活技能、做务功夫。虽然没有厚软的衣服,但是佛法如衣披覆,足以身心生暖。虽然没有顿顿饱餐,但是书香作伴,那是最香甜的酥酡妙味、精神食粮。其实没有人是真正穷的,只要能够自我觉知,知道如何开展自己的潜能,规划自己的生涯,修养自己的身行、口说、意念,修得一份心境美,一切处境都是美。我常对徒众说,如果我们能够打从自己的心里制造光明的见解、芬芳的思想、洁净的观念,生产阳光、花朵、净水般的语言,与他人共享,就能拥有一个丰美的人生。所以,一个人自觉尚不够,还要利他,在人际相处中,随时随地发心去利益他人。佛陀座下有一位专司接待宾客的陀骠比丘,每天迎送来往访者,任劳任怨;即使夜半有人敲门求宿,也都满怀欢喜地点灯领路、安顿住宿,让来人宾至如归。这般数十年如一日,终于感得手指自然放光的福报,从此,不需打着灯笼,也能为人照光引路。虽然我们无法像陀骠比丘一样手指放光,但是,当我们面带笑容,看在对方眼中,那朵微笑是发光的;当我们口出赞叹,听在对方心底,那句赞美是发光的;当我们伸手扶持,受在对方身上,那温暖的一握是发光的;当我们静心倾听,在对方的感觉里,那对耳朵是发光的。因为发心,凡夫众生也可以有一个发光的人生。人生处世,处的就是这世间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我们的交友、说话、立志、情爱、财富、健康、管理……种种问题环绕四周,这是一生的修行、一辈子的功课。庞杂也罢,繁复也罢,古德有言:“今生一照面,多少香火缘”,人我关系,因缘相会,能在每一个时刻,让心灯通体明亮,从内向外烛照,就是生命的无上之价,就是对所处世间的一个光明供养。谈勤劳 懒惰之害有一个寓言说:有一家人都很懒惰,每日的家事爸爸不做,就叫妈妈做;妈妈也懒惰不做,就叫儿女做;儿女也不肯做,就叫小狗做。小狗没有办法,只好用尾巴扫地,用身体抹桌椅,甚至用嘴衔水管来浇花草。有一天,来了一个客人,见到小狗在做家事,很讶异:“喔!小狗这么能干,还会做家事呀?”小狗说:“没有办法,他们都不做,只有叫我做。”客人一听,大吃一惊:“小狗也会说话!”小狗赶快对客人示意:“嘘!不要让他们知道我会说话,否则他们还会要我接电话呢!”一个人,天生两只手,就是要做事;生来一双脚,就是要走路;甚至眼睛要看、耳朵要听、嘴巴要讲话,天赋于我们的本能,如果不用,人岂不是成为废物了吗?西谚有云:“黄金随潮水流来,也要你早起去捞起它。”中国人一向相信财神爷可以送财富;但是财神送财来,也要你礼貌地去接受,如果你懒惰避开他,也不能发财。甚至围在颈项上的大饼,你吃完了前面的部分,如果连转动一下都懒得去做,那么饿死也是活该。其实,人多数是不懒惰的,你看,眼睛天生用来看世间万物,但是人觉得不够,因此发明显微镜、望远镜,希望看得更高、看得更真;耳朵天生要来听声音,人们又发明了扩音机、广播机、电视机,希望听得更远、更大声;双脚天生应该用来走路,人们又发明脚踏车、机车、汽车等,希望能与时空竞赛。世间上,懒惰与贫穷是难兄难弟。因为懒惰,所以贫穷;因为贫穷,因此容易懒惰,这是互为因果。所以,吾人要想改变命运、改变贫穷,必须舍弃懒惰,要能勤劳精进。读书的人,要口到、眼到、手到、心到;有“四到”的人才会读书。修行的人,身要礼拜、口要称念、心要观想;能够“三业”接触佛心的人,才能蒙佛庇佑。所谓“春天不下种,何望秋来收?”不播种,如何有收成?不劳动,如何有成就?一个懒惰懈怠的人,即使才华过人,永远也用不到自己的长处;如此辜负“天生我才”,岂不可惜复可悲乎?谈勤劳 有永远休息的时候自从加入弘法利生的行列之后,近五十年来,到处行脚,不曾停止,尤以近几年来,周游五大洲,更是席不暇暖,有人关心,问我:“你为什么不休息呢?”我都如是回答:“将来有永远休息的时候。”从小到大,我一直喜欢阅读名人传记,在神游古今中外时,经常发现成功几乎都属于勤奋工作的人,而骄奢放逸的人注定要走向失败的命运。多年来,我踏遍全球各地,在考察人文风俗,经过一番比较之后,深深感到前途充满希望的国家,往往都拥有乐观进取的人民;反之,落后贫穷的国度里,不知勤奋生产的人比比皆是。我发觉那些具有恒心毅力,能够百折不挠的朋友们,活得最为充实幸福。我自己做过各类不同的苦工、劳役,只要利济有情的事业,纵使是经过一番辛苦奋斗,都能令我终身回味无穷。所以我经常告诫徒众说:精进勤劳,是善德,是财富;懈怠放逸,是罪恶,是贫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自然中,四季轮流递嬗,行星运转不息,我们是大自然里的一分子,又何能遁逃于天地之间?而“止水易生虫,滚石不生苔”的现象,更说明了唯有将自己“动”起来,才能创造无限的活力;唯有精进不懈,才是顺应天心,安身立命之道。因此,我对那些劝我不要忙碌,好好保重身体的人说:“忙,才是保重。”因为将来我们都有一个永远休息的时候。谈勤劳 拙处力行“巧”与“拙”,一般人皆喜欢巧,不喜欢拙。但是,巧言令色、巧诈虚伪、巧取豪夺、投机取巧,巧得心机太深,巧得花样太多,不但不能让人欣赏,反而令人感到可怕。所以,不是真正的“巧”,不如“拙”比较好;“拙”就是实在、至诚、本分,就是按部就班的“拙处力行”。郑板桥一生服膺“难得糊涂”的人生哲学,此即所谓“取巧”不如“养拙”。一个人若能“心细身拙”,有时候更比灵巧重要。巧来自于“拙”;巧要能巧得“妙”、巧得“奇”。例如:把“笨手”变成“巧手”,把“愚言”变成“巧言”,把“邪思”变成“巧思”,把“恶计”变成“巧计”;甚至“巧学”、“巧心”、“巧行”,乃至做一个“巧妇”、“巧匠”、“巧人”等。但是,如果不能“巧”,则还是“拙处力行”来得踏实些。俗云“熟能生巧,勤能补拙”。世间上没有一步登天的好事,凡事都必须按部就班、力行实践。所谓“一步一脚印”、“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基础不扎实,或是懈怠疏懒,则如气功师练功,一日不练,十日无功;十日不练,百日无功;时断时续,断送气功。如果是钢琴家,则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外行知道。如果是作家,也要勤于写作才能进步,否则写作不勤,就会一日不写,笔重十斤;两日不写,笔重百斤;三日不写,笔重千斤;久不动笔,笔重万斤。一旦“笔重万斤”,则表示不能再写作了。所谓“养成大拙方为巧,学到愚时才是贤”;要得巧功,必须先付出许多笨拙的苦功。现代人不注意“拙处力行”,例如军队未能刻苦训练,怎能沙场取胜?学子不用心苦读,怎能金榜题名?科学家也是要经过百千次的实验,才能有所发明;工程师绘图,也是要不厌其烦地修改,才会有傲人之作传世。真正的笨拙就是灵巧的根基,真正的灵巧是从笨拙中增长的。所以,修行的人不要希望当生成就;是薄地凡夫,哪能容易立地成佛?农夫种植,也要一铲一锄地耕耘;机纺巧织,也要一经一纬地纺纱。速成的东西总不能持久,能从“拙处力行”,做人才能弥久芬芳,做事才能历久成功。谈勤劳 从勤奋中打发时间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一生也有六七十年的岁月。在这一段漫长的人生里,如何去打发时间,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社会上的一般人,用吃、喝、玩、乐去打发时间,打牌、赌博,做无聊的事,来消磨岁月,这实在非常没有意义。那么,该如何打发时间呢?我认为应该从勤劳奋发中去打发时间。前几天,高雄一位公司的董事长和我讲了几句话。他说:“以我现有的财产,即使我一天用十万元,我活过一百年,也用不完。我有很多钱,可是我还在工作,我是贪得无厌吗?不是的,我是以做事业来打发时间的。”他这段话,使我们了解,人唯有在工作里,生命才有办法安住,人活得才有意义。没有工作是很无聊也很乏味的。那位先生又说:“我的钱虽然很多,但是自奉甚俭,我不抽烟,不喝酒,不去娱乐场所。下班回家,就是一杯清茶,看看报纸,如此而已,一天过去,第二天又带着饱满的精神开始工作。”这些话,使我领悟到社会上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绝不是从安逸享受中得来,而是从不停地勤劳奋斗中获得的。佛教本来就是讲求奋斗、讲求进取的。六波罗蜜中,有精进波罗蜜,是菩萨成佛的六种重要法门之一,佛经里有关勉励精进的故事相当多。我们的教主佛陀成道的经历,就是精进的最佳事例。据说,本来弥勒菩萨是比佛陀早学佛的,但是由于佛陀的精进力与勇猛心,超过弥勒的境界,终于先而成佛。佛陀的这个事例,实在是我们佛子的最佳典范。在佛光山佛学院的学生,每个人都要轮流打扫、典座、出坡、劳动服务,我们这样的安排,并不是非要大家为佛光山担当,而是具有另一层意义,我们要使学生们的生活,用工作来充实,从工作中去修道、去体会,做出生命的力量与发挥生命的意义,对于这一点,凡是对教育有认识的人,看到这样的教育方式,没有一个不称赞的。反而有很多人说:“这样的教育,才契合新生活教育”。不过,学院教育方针虽然如此,但是,如果各位不带着欢喜心去从事工作,不带着认真的态度去奋发图强,也就枉然了。俗语说:“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因此,你们必须要自己从勤劳奋斗中去创造光明,从勤劳奋发中去完成自己的理想。谈说话 语言,要像阳光、花朵、净水多年以前,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读到这么一句话:“语言,要像阳光、花朵、净水。”当时深深感到十分受用,于是谨记心田,时刻反省,随着年岁的增长,益发觉得其中意味深长。俗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是传达感情、沟通交流的工具,但是如果运用不当,虽是出自无心,也会成为伤人的利器。回想我这一生中,不也常被人拒绝,被人挖苦,甚至被人毁谤,被人诬蔑吗?我之所以能安然度过每个惊涛骇浪,首先应该感谢经典文籍里的嘉句和古德先贤的名言,其中史传描述玄奘大师的“言无名利,行绝虚浮”,是我自年少以来日日自我勉励的座右铭,多年来自觉从中获益甚深;地藏菩萨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总是在我横逆迭起的时候,掀起我无限的勇气;每当险象环生的时候,想到鉴真大师所说的“为大事也,何惜生命”,强烈的使命感不禁油然而生,增添我心中无限的力量。此外,我也颇能在心里“自创”如阳光、花朵般的语言,陶醉其中,怡然自得。记得开创佛光山时,学部圆门前面有一块小空地,我常邀师生徒众共同喝茶谈叙,当时心中常对自己说:“真是太好了,居然有这么一块空地,供我们师徒接心。”后来我们开辟了一条菩提路,我心里也十分兴奋:“真是太美了,我们又多了一个跑香散步的地方。”当宝桥完工的时候,快乐的感觉常常涌上心头:“真是太方便了,现在有了这么一条桥越过溪流,再也不用涉水绕路了。”即使买了一本小书放在图书馆,我也是满心欢喜:“大家又多了一份精神食粮了。”由于把许多事都视为“好大”、“好美”,所以,我从不将心思局限于人我比较上,而能从心灵的提升,来扩大自己;从建设的增长,来完成自我,故能知足常乐,积极进取。经云:“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我们的心就好像工厂一样,设备良好的工厂制造出良好的产品,人见人爱,设备不好的工厂只会增加环境的污染,自恼恼他。如果我们能正本清源,打从自己的心里制造光明的见解、芬芳的思想、洁净的观念,生产阳光、花朵、净水般的语言,与他人共享,则能拥有一个丰美的人生。谈说话 问号的得失有的人说话喜欢用问号“?”,有的人说话喜欢用句号“。”,还有的人说话喜欢用惊叹号“!”;甚至有的人说话喜欢用删节号……”。喜欢用句号讲话的人,凡事总会给你一个交代或答案;喜欢用删节号讲话的人,只要你虚心探究,也总能知道他的内容;用惊叹号讲话的人,喜欢大惊小怪,虚张声势;唯有用问号讲话的人,内容比较复杂。问号,有时候是表示善意的关怀,会有好的结果;但是有时候问号也会产生不良的结局。例如,对人问安时说:“你好吗?”“你吃过饭了吗?”“你近来如何?”这些都是善意的问号。也有的人跟人请示:“你对时局的看法如何?”“你对社会的经济发展有何见解?”这些都是中性的,无所谓好坏。最可怕的就是责备的问号:“你来这里干什么?”“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做完?”“为什么花了那么多钱?”“为什么吃那么多东西?”“为什么今天迟到了?”“你今天怎么起得那么迟?”用这种口气对人说话,其结果就会难以逆料。有时候我们做人,成了一个问号的人物,这就非常麻烦了。例如人家会问:“他靠得住吗?”“你能信任他吗?”“他有资格吗?”“他能担当吗?”甚至因为自己过去不良的记录,也会成为别人质疑的问号:“他过去不是持反对意见吗?”“他不是曾经对你有过不满的举动吗?”“他曾经擅离职守你知道吗?”“他曾经没有完成任务你记得吗?”所以,一个人一旦变成问号人物,就很难令人信赖。人,要经得起问号,在别人对我们的各种问难之前,我们都能给人正面的、满意的答复,这个人在社会团体里,就比较能站得住脚了。做人,也不要经常说些问号的话,肯定总比问号要好得多。有的人想找我们做事,我们马上回答:你自己呢?你为什么不做?人家跟我们借一本书,你可以说我没有,但你偏要问:“你为什么不自己去买呢?”向你借钱,你可以不借,但不能问:“你老是借钱干什么?”找你做事,你也可以婉言谢绝不做,但不可以说:“你找我做,那你自己做什么?”这种问号式的对谈,就很容易伤害彼此的感情。问话,要有艺术,有艺术的问话是尊重别人,是虚心客气,是求人帮助,但不可用责备的口吻、责备的态度。你再好的意思,问话的时候如果含有责备、反诘,就没有艺术了。在《战国策》里,有许多君与君、君与臣、臣与臣之间的问答故事,乃至一些游说舌辩之士,在一问一答之间,都蕴涵了无限的智慧,以及人际之间的伦理纲常。所以,我们与人说话,最好要学习和帝王的问答,要学习把对方均当成是老师、学者、专家,如此自能从对话问答中得出许多的智慧。谈说话 斗鸡性格人是很不明理的,常常为了一点芝麻小事,而背负了很长时间的误会。有一位囚犯被关在牢里,埋怨房子小,有一天,有一只苍蝇飞进房里,他就去扑捕,飞东抓东,飞西捕西,还是没有抓到,方醒悟到原来他的房间竟然这么大,连一只苍蝇也抓不着。所以,他觉悟到:“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一床宽。”假若,有徒众毁坏常住物,如打破了茶杯或把房子烧了,我不会生气;但是,只要有徒众,用一句话来伤人、侵犯人,我就比较不能宽恕他。因为侵犯人,就如同给人一刀。所以,不可以用语言、气势侵犯人。近来,经常开示信众,讲话不要做“乌鸦嘴”,要做“喜鹊报喜”;待人不要做“相打鸡”(台语:斗鸡),要做“凤凰来仪”;处世不要做“木头人”,要做“微笑弥勒”。偶翻《庄子》,见有一则发人深省的故事,内容大意是说,有个有名的斗鸡师,名叫纪渻子,他训练的斗鸡,远近闻名。有一天周宣王要他训练一只勇猛无比的斗鸡。纪渻子接受任务后,一过数十日,一直没有消息,宣王等得不耐烦,就催着纪渻子,纪回答道:“还不行,此鸡生性自狂自傲,只会虚张声势,其实遇到强者,不堪一击!”宣王又等了多日,再催问如何?纪渻子回答道:“还是不行,因为此鸡沉着不够,它一听到其他鸡叫就会冲动,摆开架势,还不是大将之风。”又过多日,宣王再催;纪渻子回答道:“大王,现在仍不行,因为此鸡一接近其他鸡,它就会气昂昂、雄赳赳,像如此不能沉着的匹夫之勇,还不是最好的斗鸡。”最后,宣王失望,不再催问。一日,纪渻子主动向周宣王报告:“大王,你要我训练斗鸡,现在任务已完成了。此鸡现在听到其他鸡啼叫,恍如不闻;见到其他鸡跳跃,恍如不见,简直就像只木头鸡。气定神闲,从容安详,已是全能全德。只要其他斗鸡一见到它,就会落荒而逃,不战而胜,这才算真正的斗鸡了。”谈说话 讲话是修行(一)王阳明有一次跟学生出游,路旁有两个人在吵架,一个骂道:“你没有天理!”一个反驳道:“你没有良心!”王阳明就对身旁的学生说:“你们听,他们在讲道。”学生说:“老师,他们是在吵架。”天理、良心要求别人是在骂人,若要求自己是在讲道。与人相处,“讲话”是一种很切实际的修行,语言的赞美是一种布施。是非常因讲者、听者、第三者无心地搬弄而恶性循环。大家都知道,是非止于智者,彼此能聚在一起,不要逞一时口舌之快,而破坏掉这份难得的因缘。(二)语言是沟通感情、传达思想的工具,但不得体的言语或过多的音声,常是是非烦恼的因由,故佛门常教我们要“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还有维摩居士的“一默一声雷”都是很发人深省的棒喝。苏格拉底非常善于演说,以教人如何讲话为职。有一位青年前来请他教导演说,并说明演说如何重要云云。苏格拉底等他说了半天以后,向他索取两倍的学费,青年问为什么?苏格拉底说:“因为我除了要教你讲话以外,还要教你如何不讲话。”俗云:“一言折尽平生福”,谨言实在是修身要件。(三)“言语之于我们,乃在使我们互相做悦耳之辞。”无意间听到徒众的谈话,措辞实在值得商榷,如:“是我拉他来的。”为什么不说“是我请他来的。”“这是我管的……”为什么不说“这是我负责的……”“我调查大家都很高兴。”为什么不说“我知道大家反应都很高兴。”“你听我的。”为什么不说“我们来沟通一下。”“你可别后悔。”为什么不说“你不再考虑吗?”“你要给我小心!”为什么不说“你还是谨慎点好。”……同样是中国字,为什么不加点儿润滑?不仅听起来不舒服,也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真是辜负中国文字之美。晋武帝司马炎刚登上皇位的时候,一天,他占卜得了个“一”字。按当时的迷信说法,帝王传代的多少要看得到数目字的多少,中国向来以三、六、九为吉祥数字,占卜得了个一字,晋武帝心里当然有点闷闷不乐,连群臣也大惊失色。这时,侍中裴楷就上前进言道:“微臣听说‘天’得到一就清明,‘地’得到一就安宁,‘神’得到一就灵妙,‘谷’得到一就充盈,‘万物’得到一就化生,‘君侯帝王’得到一天下就能统一,人民都忠贞于他。”短短的一席话,说得晋武帝转忧为喜,群臣也对裴楷的善对由衷叹服。可见任何一件事,都没有绝对的,说得好,即能转忧为喜,转悲为乐。谈说话 不妄语曾有一卖布的信徒告诉我,他什么戒都能守,就是不能守不妄语戒,我问他为什么?他举了个例子——客人指着一块布问:“这布一码多少钱?”信徒答:“三元。”客人再问:“会不会褪色?”信徒答:“不会。”客人就买布了。我告诉信徒:“说谎不能赚钱,信用才能赚钱。”客人问:“布一码多少钱?”信徒答:“三元。”客人再问:“会不会褪色?”信徒可以回答:“会,不过那里有一码八元的布,不会褪色。”如此,客人选择一码八元的布,信用自能帮人赚钱。谈交友 益友与损友世间上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朋友有所谓的益友与损友。什么叫益友,什么又是损友呢?在佛经里说朋友有四品,就是四种朋友:一、有友如花:有的朋友对待你像对待花一样,当你盛开的时候,他把你插在头上,供在桌子上;当你凋谢了,他就把你丢弃。也就是说,当你拥有权势、富贵的时候,他把你捧得高高的,凡事奉承你、随顺你;一旦你功名富贵没有了,失去了利用的价值,他就背弃你,离开你,这是嫌贫爱富的朋友。二、有友如秤:有的朋友像秤一样。如果你比他重,他就低头;如果你比他轻,他就高起来。也就是说,当你有办法、有名位、有权力时,他就卑躬屈膝、阿谀谄媚地向你低头;等到你功名权力没有了,他就昂起头来,看不起你了。以上两种是不好的朋友,另外还有两种好的朋友:一、有友如山:有的朋友像高山一样,山能广植森林,豢养一切飞禽走兽,任凭动物聚集在里面,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好朋友像山,有着广阔的心胸,就像孟尝君一样,有食客三千,能容纳很多的朋友。二、有友如地:有一种朋友如大地,大地能普载万物,我们在大地上建房子,栽种花草树木,乃至人、车行走其上,大地都毫无怨尤地承受着。所以,像大地的朋友,可以普载我们,替我们担当,替我们服务,这两种如山如地的朋友都是益友。谈交友 朋友的类型人生在世,不可能过着离群索居又没有朋友的日子。而朋友之种类,有泛泛的点头之交,也有全仁全义的生死之交,更有以买卖方式而做朋友打交道的。《史记》中有个故事:廉颇是战国时代赵国的良将,功绩甚伟,被封为上卿,富贵冠极一时,所以养了很多门客谋士来助长自己的声望。后来秦赵交兵,赵王误中反间计,以为廉颇无能,就用赵括接替廉颇的职位。由于廉颇失去权势,其门客纷纷求去,改投其他权贵之门。及至赵括失败战死……赵王再次启用廉颇为将,大获全胜,封官为信平君。他的权势较往日更高更大,以前求去的门客,立即回来投靠他,廉颇已看尽富贵炎凉状态,十分气愤门客的作为,想逐退所有的门客,其中却有人说道:“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实在是一语道破世人势利的心态。又,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也由于权位的起落,识尽门客的本来面目。一朝恢复权势,想以唾沫来羞辱那些势利的门客,幸冯谖在旁劝解而作罢,冯谖言:“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人争求荣,就其求之时,已极人间之辱;人争恃宠,就其恃之时,已极人间之贱。”读《爱庐小品》其中《交友之道》一篇中,把朋友分为如下种类,甚有新意:以道义相勉,有过失相劝的叫“畏友”;有急难相助,逢生死可托的叫“审友”;知面不知心的叫“面友”;只知甜言蜜语、酒肉游戏的叫“昵友”;遇到有利就相夺,有害就相轧的叫“贼友”;因地位盛衰而友情冷暖的叫“华友”;依利益多寡而辨厚薄的叫“秤友”;“要做好人,须寻好友”,围绕在我们身边的是哪种朋友呢?谈交友 欲长寿广交友在报上看到一则《欲长寿广交友》的新闻——古罗马有句谚语:“多交一个朋友,就多十年寿命。”最近,美国发表了一份长寿老人朋友多的调查报告,在接受此项调查的一千七百三十名年逾八十的寿星中,好交朋友者占了百分之八十三以上。交友有益健康长寿的原因有三:一、朋友多,不寂寞;二、朋友多,兴趣多;三、朋友多,运动多。梦窗国师曾说:“知足第一富,健康第一贵,善友第一亲,涅槃第一乐。”经典上也记载着以下四种朋友:朋友如山,朋友如地,朋友如秤,朋友如花。患难之交犹如春风冬阳,善知识像大地一样,给予我们成长,成就我们求道的因缘。谈交友 交友七法朋友相交,贵在知心,真正的好朋友应该是患难与共,也就是当你需要的时候,他随时都会伸出友谊的手。所以朋友的定义应该是:一、难与能与:朋友有了困难,需要你的帮助时,即使自己有困难,也应该勉力而为。二、难做能做:帮朋友做事,只要是好事,纵使做起来不容易也要去做。因为朋友本来就应该互相帮助,能“难做能做”,足证友谊之坚。三、难忍能忍:朋友相处,有时难免会产生误会,有一些看法上的不同,乃至在语言上发生口角,此时必须互相包容、容忍,尤其要难忍能忍。如果连一点包容忍耐的胸襟都没有,再好的朋友也不能长久相交。四、秘事相语:好朋友除了能在工作上互相帮忙、协助之外,尤其要能分享自己心里的一些秘密。譬如在做人处世方面,或者财务上、感情上、事业上的秘密,都能和朋友互相协商,一起分享。五、不揭彼过:好朋友可以规劝,可以勉励,但是不能张扬他的过失。你张扬他的过错,让他很难堪,就不是好朋友了。六、遭苦不舍:当朋友遭遇困难、痛苦、受灾受难的时候,你不可以舍弃他;不能因为朋友一时潦倒,就弃之不顾,这种势利眼的人,日后也会遭到朋友的唾弃。七、贫贱不轻:和朋友相交,在他荣华富贵的时候固然很欢喜,万一贫穷、失意、受苦受难的时候,你也不能轻视他,能够贫贱不轻,才是真正的患难见真情。所以和朋友相交,贵在彼此相互帮忙、相互协助,你能付出多少,朋友必能回馈多少。谈相处 像跳探戈一样一九九六年六月二十七日,编译馆馆长赵丽云博士在“中华电视台”“莲心”节目受访时,侃侃道出彼此“跳探戈”是婆媳相处的最佳方法,这席话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我童年祝发出家,也不懂得舞蹈娱乐,但我常听闻妇女信徒诉说婆媳家常,也曾听说“探戈”是一种讲求韵律节拍,并且舞者的脚步必须相互协调的舞蹈。亲子、朋友、同窗、上下之间,何尝不是要用跳探戈的方式彼此相处,有进有退,才能恰到好处。人我之间的探戈要跳得好,必须细心留意彼此的步调,知进知退,通权达变,不但不能踩到对方的脚,而且也不能让对方踩到自己的脚。人生的道路本来就是有来有去,有进有退,像待客的妙方是送往迎来;周全的礼貌是礼尚往来;而座谈会议若能问者、答者环环相扣,才会趣味横生;彼此闲聊必须说者、听者应对如流,才能宾主尽欢。大自然的事物也是来往复始,循环不已,像严冬一过,春天跟着来临;太阳下山,星月接着高挂天空;旧的一年逝去,新的一年接踵而至;枯叶落尽,枝桠继续抽出嫩叶。宇宙人生就在这一来一往,一进一退之间,处处显得生机盎然。凡有去无回者,大多不是好事,像射出的箭一去无回,必定会有死伤;攀登高山一去无回,往往凶多吉少。总而言之,在社会上立身处世,唯有像赵馆长说的“要如跳探戈一样”,不计较进退得失,大家彼此你来我往,才能在生命的舞台上随缘放旷,挥洒自如。谈相处 四道桥梁我们生活在群体中,平常要和别人相见,不论是识与不识,都必须打声招呼,表示沟通、友谊。人和人之间,有四道桥梁,可以使彼此相处愉快,减少摩擦的冲突。第一道桥梁,见面三句话。中国人说,见面三分情,大家有缘相见,为了表达我们的友善,像是:你好、今天很好、今天天气很好,或是你来了、你辛苦了、请坐……赞美的语言像香水,一滴就能使四周弥漫迷人的香气。我们到其他国家旅行,他们热情地说Hello、Howareyou、Goodluck,我们听了都很开心。见面三句话,赞美和祝福,搭起第一道友谊的桥梁。第二道桥梁,相逢要微笑。不论是故旧或新交,一张有表情有笑容的面孔,使人如沐春风,彼此心无城府地笑谈人间事。一个肌肉紧绷的人,就像一朵失去颜色和香味的花,得不到别人赞赏的眼光。第三道桥梁,生气慢半拍。如果感觉自己如愤怒的火山,即将爆发时,不妨深呼吸,把到嘴边的话,慢个半拍。比方,我们唱歌,你慢半拍,就和不上节奏;同样地,当生气的暴风雨曲目正要演唱时,你稍微慢个半拍,你的心境,就大不相同,即使余怒未息,至少可以减弱许多生气的杀伤力,不致对彼此建立的情感,造成不可挽回的遗憾。第四道桥梁,烦恼自说好。烦恼时,不要伤害自己,更不要波及别人。近年来社会上流行EQ,意即提高我们的情绪智商,其实就是佛教所说的“身心管理”。烦恼来时,先不要厌恶排拒他,反而要以迎接老朋友般的欢喜心情来看待。情绪就像面对一团乱麻,让你剪不断,理还乱,当我们不剪也不理时,只是先澄静我们的心,再用这份澄静之力,替烦恼整束穿绳,不再纠缠零乱我们的身心。搭起这四道桥梁,桥上行旅平安吉祥,路人狭桥相逢时,自有一份“今生一照面,多少香火缘”,彼此疼惜、叹为稀有的美丽心情。谈相处 更好的礼物送礼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从古至今,人们藉着送礼来表达彼此的关怀、感谢与祝福。然而,送礼要能送得适时、适当,才能发挥送礼的价值。有的人送礼不当,造成对方的困扰、不悦,或是彼此的尴尬,反而适得其反,失去了送礼的意义。不当的送礼,例如,罹患糖尿病的人,你送他一包巧克力,你不能怪病人不吃,只能怪你自己的无知;夫妻结婚,你送一盒二十世纪的水梨,才刚结婚的夫妻,对此与“离”谐音的礼物,心里犯忌,这不能怪他多心,只能怪你不懂得人情世故。过去一般人探病,习惯送鲜花;但是鲜花会造成过敏,甚至传染细菌,因此现在医院大都不赞同送花。一般人听到别人身体不舒服,往往会热心地介绍偏方、赠送成药或补药。其实,药也不是万能的,药要能应病与药,如果不能对症下药,反而吃出其他的病来,则是后果严重。也有的人赠送奶粉、饼干等,凡是吃的东西,都不是非常的适当。那么,赠送什么才是最好的礼物呢?现代人时兴送书、送礼券、送念珠、代订报章杂志等,这都是很有意义的礼物。我们送礼,一定都是送给亲朋好友,对方收到我们的礼物后,要让他能够真正的受到利益,所以最好的礼物应该是“忠言”;即使是“逆耳忠言”,也要方便地把你的真心表达。什么是最好的礼物呢?“欢喜”是最好的礼物!你就是送红包、送黄金钻石等宝物,如果他不欢喜,也没有意义,所以最好的礼物,就是送给他欢喜。所谓“恭敬不如从命”,你送给他恭敬,接受他的意见,这也是最好的礼物。送礼得宜,可以增进彼此的情谊。夫妻之间最好的礼物,就是彼此忠诚体谅、亲爱互助。父母送给儿女最好的礼物,就是栽培他受教育,培养他健全的人生观,让他习得各种立身处世的技能与知识。儿女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就是乖巧听话,体贴父母的辛劳,不让父母操心、生气,这都是最好的礼物。一般人习惯在逢年过节、生日、结婚纪念日,或是新居落成、榜上题名、升官发财等特殊喜庆的日子送礼。其实,当一个人遭逢横逆,身心受创,悲伤失意的时候,你能伸出友谊的手,真诚地关心他、安慰他,送给他一些因缘,帮助他解除困难、远离烦恼、提供所需,甚至给他一份祝福,祝他平安、祝他顺利、祝他如愿等。能够雪中送炭,给人一些重新再出发的因缘、力量、知识、技能、方便等,这才是真正最好的礼物。谈相处 合作与分工世间上无论做什么事,合作才能成功,合作才有力量。例如,一个人的身体,眼睛要看,耳朵要听,脚要走路,手要拿东西,嘴要说话,虽然功用不一样,可是必须合作。合作,做人才能成功;合作,做事才能成就。人的手掌有五个指头,单靠一个指头无法提物;如果五指“合作”并用,才能成为一个拳头,而有力量灵活做事。又例如一根木柴,不容易烧得起火;一大把木柴放在一起,就能发出熊熊的火光。所以世间上一切成就,必须众缘和合,必得集合众多的力量一起合作,才能众志成城。因此,人不要嫉妒别人,不要排斥别人,唯有大家合作,才能得到彼此的方便与顺利。在一间房子里,住了瞎子、哑巴与跛子三个人。有一天,房子失火了,情急之下,瞎子请哑巴驼负跛子,由跛子指引哑巴找到出口,瞎子跟随在后,三个人终于“合作无间”地顺利逃出火宅。这个故事说明,人只要肯合作,就没有办不了的事,就没有成不了的功。宇宙人生中,地水火风,因缘和合,才能生长万物;土木瓦石,条件具足,才能兴建房子。矿物经过分子合作,才有合成化学、合成石油、合成树脂、合成纤维等新产品;音乐表演要透过合奏、合音、合唱,才能发挥音域的宽广和谐之美。商业经营,也有所谓的合股、合资、合伙、合作社之组织;国际间,也有合众国、联合国的政治形态。小沙石要“集合”才能堆砌成山丘;小水滴要“合流”才能汇聚成江河大海。合,才能大;合,才能高;合,才能好;合,才能成。合作固然重要,但也要懂得分工,分工才能各司其职,才能分层负责。一个团体中,主管要懂得授权,授权就是分工;部属要懂得团结,团结就能合作。分工与合作考验彼此的默契,就像“两人三脚”,必须默契十足,动作一致,才能在缺陷中发挥互补的效能。人体中,眼耳鼻舌各司其职,就是分工;五指握掌成拳,就是合作。但是,六根要能互用无碍,拳掌要能舒绻自如,才能成为一个五官健全、根身正常的人。在军事作战上,也有所谓“分进合击”,经由不同的路线分别向目标包围,才能一举歼灭敌人。所以,当合作时要全力以赴地合作,当分工时也要做适当的分工。能够分工合作,团体才会健全;懂得合作分工,人际才能圆融。谈相处 怀念煮云法师三十多年前,同参煮云与我同住在寿山寺,只要有信徒供养水果,转眼就不见了,原来是煮云的弟子收去给煮云法师;早上菜贩送菜来,十时,寿山佛学院学生下课要典座时,好一点的菜色或菜叶上较嫩的部分都被煮云的弟子挑走了,次数一多,信徒和徒弟们都在抱不平。我说:“煮云法师和我已是数十年的交情,不嫌弃来与我共住,我没有什么好的供养,这一点小事,算得了什么?”和煮云出门时,碰到要买车票,他就往“后”退,我则要上“前”去买票,次数一多,信徒又提出不满音声:“为什么煮云法师都不买票?”我说:“我不劳你们担心,钱就是要用,不用钱做什么?”每次用餐,煮云总习惯坐“上”座,照相时习惯坐“中”间,走路时习惯走“前”面,久而久之,信徒都称煮云法师是“上中前”的法师。在报摊上看到一、两本好的杂志,买回来放在桌上,一下子又不见了,不用问也知道是煮云拿走的,信徒又说话了,我说:“我觉得好友喜欢看书很好,难道要交那些不喜欢看书的朋友吗?”煮云法师比我大八岁,是同戒、同学、同参,尤其外表长得一副祖师像,实在可称为我兄长,为人很厚道,生性无嫉妒心,不曾谈过人我是非,人家对他有所批评,也只是哈哈一笑。相交数十年,每日朝夕相处,与慈庄、慈惠、慈容、慈嘉等人都相知甚深。像现在一提到煮云法师,大家都可以举出一大堆他在寿山寺时的点点滴滴,几乎可以称为“煮云法师研究班”,对老友煮云不胜怀念。谈相处 四互与四学基本的做人态度是,和人相处要能沟通往来,不可各自为政,多人在一起应要彼此互相学习。我有“四互与四学”要大家实行,这“四互”是——一、互通:我一向提倡集体创作,在同一屋檐下,吃同一锅饭,要能互通往来,互相问好,互通资讯,互通友谊。一个人的信心、修养、学识、能力,外表是看不出来,也不会知道。如果对周遭的人、事、物都不知道,不就成了隐士了吗?任何事都要从心里去知道,若不知道则要想办法去了解——互通了知。心如流水、空气、音声、香气到处流畅,才会有“世界”。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3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