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不生气作者:一行禅师把愤怒当作自己的孩子 《你可以不生气》这本书是一行禅师奉献给二十一世纪人类的重要著作。“生气”是人类感情世界中最具破坏力的元素,此书在美国出版时,正巧碰到二00一年纽约发生九一一事件,也就是美国社会生气到极点的时刻。 深入去看,九一一事件是阿拉伯世界极端分子“生气”的果,然而它又种下了美国社会“生气”的因。如果我们不能中止这因果循环,人类将永远在愤怒的“加害者”与“受害者”两种角色中不断轮回。《你可以不生气》传递一个重要的讯息——我们不要做愤怒的奴隶,而应该学习做愤怒的母亲。“放纵”愤怒固然不对,“谴责”愤怒也一样无济无事。当愤怒生起时,表示我们的感情已受到伤害。我们必须清楚的是,愤怒就是我们自己。一行禅师提醒我们,把愤怒当作自己的孩子,好好的拥抱他、照顾他,受伤的孩子只要得到好的照料,很快就可以复原了。阿拉伯世界与美国社会,乃至全人类都需要这样的智慧。 一行禅师在欧美所发挥的影响力,正与日俱增。此书在美国上市一周就已卖出十万本。二00二年,韩文版三个月内再版十二次,成为韩国文化界的热门话题。 就笔者有限的了解,一行禅师禅法有几个重要的切入点: 一、正念分明:二00一年十二月十四日,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身心研究所,特别将三十五年来第一“身心灵研究贡献奖”致赠给一行禅师,以表扬他提倡“正念修持”(Mindful Training)的卓越贡献——经过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他所提倡的正念修持,对于转化压力及保持身心平衡有明显的效果。这是佛教的正念修持,首次受到国际医学界的肯定。 所谓“正念分明”即是专注于当下,在当下保持觉知。在八正道之中,“正念”是整体转化的关键:在“七觉支”的禅修过程中,它更是动静平衡的枢纽。在一行禅师的禅法中,“正念分明”可说是整个禅修过程的总枢纽。 “正念分明”的训练,可从日常生活上两方面下手:一是“观呼吸”,一是“饮食禅”。 汉传佛教在传统上把“观呼吸”译为“安般守意”,即把意念放在呼吸上。有时译为“数息”,这是把重点放在“数呼吸”上。事实上,“观呼吸”(Anapana-sati)一词中,Anapana的意思是呼吸,而最重要的则是字尾的sati,意思是“觉知”或“观照”。人一生下来就在呼吸,所以在呼吸上保持觉知,就是把“正念分明”的功夫完全融入生活。 饮食也是训练“正念分明”的契机。在本书中,一行禅师一开始就指出饮食消费与愤怒之间的关系,他说:“你吃什么,你就是什么。”这真是发人深省。如果能够在饮食中保持正念分明,事实上,吃一顿饭或一壶茶,其禅修的效果与在禅堂坐一支香,根本没有两样。 从拥抱愤怒、认知愤怒到转化愤怒,所依靠的就是这正念分明的功夫。 二、五戒:“五戒”是一行禅师发挥最多的教法之一,他一方面深化五戒的内涵,一方面将它定义为“正念分明”的基础训练。近几年,他在西方世界传授五戒时,已改用“正念五学处”来代替传统“五戒”一词。他并以正面列举的方式,改变传统名称上负面的五戒——“不杀生戒”、“不偷盗戒”、“不邪淫戒”、“不妄语戒”与“不饮酒戒”即: 正念第一学处:尊重生命; 正念第二学处:布施; 正念第三学处:性伦理; 正念第四学处:谛听与爱语; 正念第五学处:正念分明的消费。 其中对“不饮酒戒”的诠释特别精彩。传统上此戒著重在单纯的不饮酒而已,但他将之扩大为广义的“消费伦理”——不进行任可能有害“身”与“心”的消费或饮食行为。从有害身体的菸酒到毒品,从有害心灵的电视节目到不良书刊,都是此戒的涵盖范畴。 一行禅师跳脱出一般人对戒律的刻板印象,以突显正念在五戒实践上的主体性地位。如果将五戒看成宗教的约束,实行五戒就是变相的束缚;如果忽略正念的觉知,即使遵守五戒,也只是消极的不作为罢了。唯有把正念融入五戒,才能真正提异生命的品质。 笔者以为,一行禅师对五戒的诠释,有助于把五戒融入“全球伦理”(Global Ethic)的建构。因为佛教的五戒在本质上,已包含全球共生伦理、反剥削伦理、性伦理、对话伦理与消费伦理,而这五个伦理范畴,正是建构“全球伦理”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 三、当下净土:“净土”是佛教的重要理念。一行禅师强调“当下净土”这并不是说他否定传统的净土观,而是有意突显净土在“当下”实现的本质。他说:“净土就在当下,否则永不实现!”这句话强调,净土就在当下一念心的清净与安住:如果当下这一念心不能安住,不管生在那里,净土与你完全无关。 要体会他的“当下净土”法门,最好从“行禅”(Walking Meditation)切入。一样是走路,只要加上“正念分明”,便是“行禅”。每一步念念分明、安详自在,每一步便已到达净土,这就是“当下净土”。 四、迷悟一如:“迷悟一如”是大乘佛教非常核心的理念之一。一般人以为“迷”与“悟”犹如水与火,两者不相容。事实上,“迷”只是未悟,“悟”只是不迷罢了。大乘佛教惯用“明、暗”来比喻“悟、迷”的关系。所谓“暗”,只是缺少“明”的暂时状态罢了,“暗”本身并非实体;“暗”如果是真实的,那么,秉烛入暗,“暗”就容不了蜡烛的光明,根本不可能转“暗”为“明”。明、暗如此,迷、悟亦然,《六祖坛经》所谓“一灯能破千年暗,一念觉能破万年迷”,正是一语道破这个真相。 一行禅师顺著《六祖坛经》的理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切入点,那就是如何随时随地保持“一念觉”——“正念分明”。 一般人总以为如果修练某种方法就可开悟,把“开悟”当成是某种可得到的东西,殊不知这想法本身就是开悟的障碍之一。开悟是放空身心,不是抓取什么。一行禅师曾在扬州高旻寺禅七中开示:“悟无别道,悟即是道。”简单地说,开悟的本质不在方法上,而在当下这一念心,自己清楚明白否?能作主否?只要当下这一念心清楚明白,这一念就是佛。 一行禅师常说,一般人是Patr time Buddha,而佛是Full time Buddha。这是非常有趣的表达,两者所差别的不是开悟的能力,而是正念现前与否。他从“正念”切入,找到开悟的本质,所谓“修行”,其实就是修持正念,等到功夫做成熟了,那就是修而无修、无修而修,正如呼吸一般自然,哪里还要做出一个修行的样子来。 序于台北,二00三年一月三日用慈悲消解仇恨 二00一年的九一一的确是让人悲痛的一天,因为它是人类心中怒火爆发的显现。面对有史以来最恐怖的攻击行动,美国总统布希誓言带领全世界对抗恐怖主义,“打赢廿一世纪第一场战争”。遭到如此巨大的创伤,不论从民主主义的角度、从人道主义的立场,恐怖暴行都应该受到严重谴责,发动暴行的凶手应该绳之以法,对于那些无辜牺牲生命的受害者,世人更是寄予无限的同情和哀痛。 然而在美国进兵阿富汗采取报复手段的同时,许多政治家、宗教家都不认为报复是一个好方法。虽然从有人类历史以来,大家都在征战不休的斗争中知道“冤冤相报何时了”的道理,但就是没有办法记取历史的教训,放下自己心中的怒火。 暂时撇开伤痛的事情,试想:为什么恐怖分子曾采取如此激烈的行径?美国的以阿政策是否对于阿拉伯世界不太公平?过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为了对抗以色列,也曾采取激烈的恐怖暴行,但是经过多年来的协商化解,巴勒斯坦已经有了生存的空间,也一改恐怖组织的形象。这里说明了,仇恨不会是单方面引发的,而且仇恨是可以化解的。 嗔恨心是阻碍人类文明的一大因素,也是埋藏在人类心中的根本三毒之一,恐怖主义的兴起源于此,对恐怖主义采取报复的想法也是源于此,它是战争的祸首。许多人都知道要用慈悲心去消解伤痛,用大爱和宽容化解的祸首,但是做不到。 一九六六年,一行禅师在美国呼吁停止越战,当他发言时有一名和平运动的青年对他喊道:“你最好是回到你的祖国去,并且去打败外来的美国入侵。你不应该在此,你在这儿一点用也没有。”一行禅师回应他说:“先生,在我看来,很多战争的根源都来自于这个国家,那是我来这里的原因。其中一个根源来自于你们看待世界的方式,认为武力可以解决问题。这是一个错误,武力会使得双方都有很大的牺牲。我不要越南人死亡,我也不要美国大兵死亡。” “谛听”是一行禅师化解怒火的第一个法门,如果不能聆听别人的心声,怎么可能了解别人心中的痛苦?又如何能化解他心中的仇恨?“深观”是一行禅师化解怒火的第二个法门,如果不能深观,如何能了知自己生气的因,又如何能觉照到自己心中正在生起的那股无名火?“正念”是一行禅师熄灭怒火的第三个法门,念念分明地呼吸,了知怒火对生理和心理产生的作用,念念分明地觉知它、与它合一,怒火便会很自然地熄灭。 通常我们处理负面的情绪都是采取抗拒或是逃避的方式,对于生气、恐惧,乃至于失恋或是病痛,莫不是如此。但是抗拒只是会带来更大的创伤和痛苦,而逃避也无法真正解决问题,终究还是必须面对。一行禅师采取的是一种“转化”的艺术,把内心负面的能量转化成正面的能量。然而“转化”必须透过禅修的实证和体会,才有能力在面对境界时泰然处之。 一行禅师因为在越战时倡议和平运动,战争结束后被放逐,无法回到越南祖国,他在法国建立了一个“梅村”道场,每周都会接到几对来自各国越南难民营的信,这些船上难民有一半死于海上,很多少女被海盗强暴,阅读这些信件很痛苦。有一天,他接到一封信,叙述一名十二岁的少女在一艘小船上被泰国海盗强暴,羞愤莫名而跳海自尽。 一行禅师说,第一次听到这类的事一定是对海盗的行为感到非常愤怒。站在少女这一边很容易,拿把枪把海盗干掉就是了。但是站在海盗这边并不容易。经过深观将会发觉,如果我们也是诞生在海盗的村庄,以同样的方式被养大,我们是不是也会成为一个海盗?每天有成百的婴儿诞生在暹罗湾岸边,如果政治家、教育家都不做什么,二十年后会有多少人变成海盗呢?因此对于强暴的事,每个人都有一点责任。人都是互相依存的,这也是一行禅师经常强调所谓“相即相依”的道理。 当他还是年轻的比丘时,看到自己的祖被带向战争、暴力、贫穷的境地,一行禅师发觉自己所学的禅和净土并不能解决周遭人的痛苦,于是他致力于佛法基本教义的研究和实践,特别是四圣谛和八正道,他在佛陀所教示的《大念处经》找到了现法乐住的教义。他说;“佛法的一个基本特质就是现证涅盘,当下得解脱,不必等到死后或来生。” 一行禅师在一九九五年春天到台湾来,我得缘亲炙他的法教,他以“观呼吸”和“四念处”的法义,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随时注意自己的呼吸,让身心一如,念念分明地做手中所有的事。用这个方法我才渐渐体会禅宗所谓的“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的法味。 时下很多人学禅大多谈神通感应,和自己的身心毫无瓜葛,就算能通天遁地,也无法灭除自己的烦恼,如此学法又有何益?《金刚经》说过:“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心外法都是外道,“观呼吸”和“四念处”可以使学人见法,见法即见如来。 禅宗有一则公案。有位将军向白隐禅师问道:“真的有天堂和地狱吗?”禅师反问:“你是做什么的?”问者自得地说:“我是一个大将军。”白隐禅师大喝一声:“是谁有眼无珠请你当将军?你看来倒像是个屠夫!”将军闻言怒不可遏,拿起腰间的刀做势要砍向禅师,禅师即说:“地狱之门由此开。”将军惊觉自己失态,即收起嗔怒心,向禅师作礼,禅师说:“天堂之门由此开” “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修行人无时无刻不看紧内心的烦恼情绪。公案看似简单,一般人要能像这位将军在一时之间收起怒气谈何容易。所有情绪的转化,还是要透过“观呼吸”和“四念处”的操作才能收效。 一行禅师在这本书中教导我们如何熄灭怒火,他以许多实际的例子,告诉我们如何学习谛听、深观,并透过正念转化我们的习气,当怒火熄灭,烦恼就息止。其中他举法国政府致力于照顾有暴力倾向的年轻人为例,深刻谈到政府官员应该观内在情绪的根源,非常值得当前台湾社会的的政治人物自省。政治人物经常执着于意识型态的坚持,为人民带来无限的痛苦。甚至带来战争,这是最没有智慧也没有意义的。如果想要减轻人民的痛苦,进而为国家社会带来福祉,政治人物要学会谛听人民的心声,深观自己内心的持着,看穿贪心和嗔心的本质,才有可能回应民众的要求。 一般人也是一样,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练习念念分明,让觉性常照,自然能照见生命的本质,了解五蕴皆空、诸法无我的道理:也能照见宇宙的原理,了悟诸法无常、缘起缘灭的法则。愿与此书有缘者,能早日熄灭心中的嗔念,转烦恼为菩提。烽火伤痛中走出一段传奇 与友人赴越南旅游一趟,觉得对一行禅师的理解仿佛又多了些。记得是在顺化参观古迹天姥寺,当我们走过寺院课堂,发现寺中沙弥正在上佛法课,而课堂黑板上明显的白粉笔字迹竟是以工整中文写就的。偈句如下: 莫道西方远 西方在眼前 水流归大海 月落不离天 刹时,我几乎忘了身在越南,心中油然生起莫名的亲切和感动。“不远、眼前、归属、不离……”大乘佛法容摄一切的慈悲和美丽,在浅明的字句里表达无遗。 是啊!越南千年与中国历史文化牵连,就连佛教也与泰国、缅甸、寮国等邻近国家的南传佛教系统不同,所传承的是使用汉文经典的汉传佛教。禅宗与净土在越南始终盛行,一行禅师值十多岁少年时,便拜入临济宗禅师门下。而后,他传法流露出的圆融和慈悲,也与中国人理想中的大乘菩萨风范相当。 以前读一行禅师的书,从文字表现出简明而具诗质的爱与美,令人难以想像他来自近代史上烽火连天的越南。当我旅行至天姥,翻译旅游资料,才知道上世纪六0年代在西贡市引为自焚以抗议压迫的好和尚广德法师,正是天姥寺的长驻僧人。彼时,火中跏趺的自焚姿影,立即随记者记载报导的新闻照传遍了世界。越南和尚自焚的照片如此著名,几乎成了越南战祸苦的象征,唤起无数人对越南时局的关切。 六0年代的一行禅师,还是年轻的禅宗和尚,却已在时局考验下,必须在“清修/走入社会”中做抉择。无论如何,一行禅师“入世佛教”的历程是鲜明如画的。他奔走进行诸多护法、护生的活动中,包括组织上万名出家人及在家人,成立草根性质的“青年服务队”,尽力协助被轰炸的村落、建立学校和医护中心、安置无家可归的家庭和组织农耕队…… 是何等心肠,才能容纳如许伤痛和战火离乱,而不生嗔恨?一行禅师竟在命苦悬余的灾厄处境中,锲而不舍地倡导不抵抗主义与和平共存。他在身姿便也如同广德老和尚一般卷入火中,成就了当代传奇。 越战过后,一行禅师楼身法国“梅村”,在教授禅修之余,创作了大量包括诗、散文、戏剧在内的文字,这些以契入佛法领悟为主旨的文字,成为畅销书,流行于西方世界。 一行禅师的文字明朗轻妙,仿佛晴空白云。佛法至此,并无难事。他教导的禅修,往往反复在“呼吸、散步、微笑”间,善自照顾自己的心,并以柔软心善等他人。这样的简易明白,却也足以使人相信;个人的心灵能透过禅修的转化,而这正是转化人类世界处境的关键。 探寻一行禅师教法渊源,除了承传大乘“菩萨行”,也可以看到南传佛教禅修方法的影响。南传佛法承接原始佛教,理性清晰,修行着重于“正念——四念处”,这应是一行禅师教授人们藉“呼吸、散步、微笑”汇集正念能量,自护、护他的基础。 原始佛法本来纯朴。一行禅师在说法时,为阐明生命与世界“互即互入”圆融无间的关系,经常引用原始佛教的动人小故事。在这里,也让我们列举一则典出于《杂阿含经》中的“卖艺人师徒”寓言,相信这故事对一行禅师所说的“互即互入、共同圆成”有很好的启发。 现将《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四、六一九全节经文,以白话浅译如下: 这是我所听到的—— 当时,佛陀游行至拘萨罗国,在私迦陀村北的树林中,向聚集的比丘说了一则故事: “从前,有一对靠要特技表演维生的师徒。他们表演的方式是:师父肩上竖立很高的木杆,让徒弟搭肩爬上高杆,并在上面翻滚,做种种危险的表演动作,以取悦观众。 那一天,在表演前,师父对徒弟说:‘要注意啊!等一下,你在杆上要好好注意并保护下方的我。而我,也会好好留心并保护你。这样,我们的表演便不至发生意外,安安稳稳地赚到看倌赏赐的钱。’ ‘师父,你说错了!’小徒弟反驳道:‘我看,最要紧的是:等会表演时,我要在上面顾好自己,你也要在下面照顾好你自己。这样,我们各自爱护,才能合作无间,平安演出,赚许多钱。’ 师父闻言笑了:‘你说得对,我们应当各自爱护。但是,这也不代表我刚才说错了。你看,一个人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不也正是保护了他人吗?他人保护自身,实际也就是保护了我啊!建立这样的了解和合作的默契,经过反复的操作,便能证明自护护他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所谓的自护护他,不外是对自己慈悲者,对他人亦善加慈悲罢了!’ 佛陀对众比丘说完了这则“卖艺人师徒”小故事之后,又增添了几句提醒修行的话语: “比丘!这就是修行之道。如何修习‘自护’?修习‘四念处’就是‘自护’。又如何能修习‘护他’呢?还是同样地要不断修习‘四念处’啊!” 听完佛陀这番教诲,众比丘欢喜奉行。了解自己为什么生气 和这本书结下因缘,是从去年冬天开始的。那时在美国任教的我,突然接到一通父亲打来的电话,他问我愿不愿意释译一行禅师《你可以不生气》这本书。父亲说,这本书在九一一事件之后,得到了很大的回响。那时的美国,正弥漫着一股对中东国家的敌意,电视新闻不时报导着布希总统向恐怖主义宣战的口号,这些充满分恨的情绪,让整个美国社会充满了不安。那时听到父亲说有这么一本关于化解愤怒的书,心里非常地欣喜。当天晚上我就开车到书店把这本书买了回来。 原本以为这是一本写给佛教徒看的书,没想到书中的文字都是那么地浅显,例子也都很贴近我们的生活。的确,学习如何化解愤怒,应该是无关宗教的。虽然每个人都知道生气很难受,但我们总是忍不住会生气,会责怪别人,久而久之,我们生气的习气就养成了。一行禅师在这本书中,让我们了解到自己为什么生气,别人为什么生气。更重要的,当愤怒生起时,我们如何不去压抑它,反而能面对它,认识它,然后转化他。其实,我们之所以生气,常常是因为我们在乎。因为我们很在乎我们生气的人那个人、那件事,我们很自然地会把自己的价值判断放到这些人、事、物上。结果事情一不顺心,我们就生气了。此时,我们的在乎反而变成另外一个人的负担,变成完成一件事情的阻力。因此,这本书要教导我们如何将生气的怒火转化成慈悲的甘泉,如何以更有智慧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来面对人生的挫折与痛苦。 当我开始著手翻译这本书之后,因为深怕自己的悟性不够,翻译的文字无法表达出原书的精髓,曾经几度停罢。幸亏有好友诗庭一字一句地为我校对,提供我她学佛的心得,这本书才能顺利地完成。此外,我还要感谢家人在我离乡时给我的爱与支持。因为他们,我才能如此无忧地完成这本书,他们一直是我最大的精神支柱。最后这本书能如期付梓,还要感谢橡树林出版社的支持,香光寺师父们的校对,没有这些因缘聚合,一切都还只是虚空。谢谢你们!游欣慈二00二年冬?台北引 言 快乐的修炼 快乐,就是减少痛苦 对我而言,“快乐”就是减少痛苦。如果我们无法转化内在的痛苦,就不可能获得快乐。 很多人向外寻求快乐,但真正的快乐一定是来自内心。我们的文化总是教导快乐来自拥有许多金钱、权势或社会地位,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些有钱有势的人并不快乐,有许多人甚至走上自杀一途。 反观佛陀与弟子们,除了三衣一钵,别无所求,但是都是快乐,因为他们拥有最珍贵的东西——自由。 佛陀教导我们,快乐最基本上的条件是“自由”——并非政治上的自由,而是一种避免内心负面心行(men tal formation)的自由。这些负面心行包括愤怒、绝望、嫉妒与妄想,佛陀称之为“毒”,只要这些“毒”还存在心中,我们想要追求快乐,便犹如缘木求鱼。 无论基督徒、无教徒、佛教徒、印度教徒或犹太教徒,教需要学习如何避免愤怒所带来的痛苦。我们无法请求佛陀、基督、上帝或穆罕默德来替自己消除愤怒。但有些具体方法,可以帮助转化内心的贪、嗔、痴。如果我们按照这些方法好好地照顾痛苦,就能帮助身边其他的人。 为了更好,改变吧! 例如有对父子彼此不满对方,因完全无法沟通而深受其苦。他们都不想困在愤怒的情绪里,却不知该如何化解。 好的教导能让我们实际应用于生活中,转化内心的痛苦。当生气时,所受的痛苦就如同被地狱之火焚烧;当绝望或嫉妒时,便如同身陷地狱之中。这时,就必须请教修行的朋友,要如何修行才能转化愤怒与绝望。慈悲地倾听,能化解别人的痛苦 当他人的语气总是充满愤怒,那是因为他(她)的内心正满怀愤怒而饱受痛苦,所以老想把自己的问题怪罪他人。因此,我们难免会觉得听他说话是件很不愉快的事,而想逃避他。 要真正了解与转化愤怒,我们必须学习慈悲地倾听与爱语。有位菩萨是个伟大的人、觉悟者,她能以慈悲心深深地倾听众生的痛苦,人们她为“观音”或“阿缚卢枳低湿伐罗”(Avalokiteshvara)——大慈大悲的菩萨。我们应该学习观音菩萨般谛听,才能给予想重建沟通之道的人们一些切实的指导。 虽然慈悲地倾听可以帮助他人减轻痛苦,但除非你先以谛听的艺术自我训练,否则即使满怀善意,依旧难以达成。如果你可以静静地坐下来,以慈悲心倾听,只要一小时,就能帮助对方减轻许多痛苦。倾听唯一的目的,就是让对方尽情地抒发内心的痛苦,且要以慈悲心倾听。 当你倾听时,必须非常专注,全心全意的倾听,把整个自己——眼睛、耳朵、身体与心完全投入。如果你只是假装在听,或未以百分之百的心倾听,对方一定会有所感觉。而无法释放痛苦。如果你知道保持念念分明地呼吸,并能持续地将念头专注在想帮助对方解除痛苦上,倾听时自然就能保持慈悲心。 慈悲地倾听是非常深妙的修行,倾听时没有评价与责怪,你只是为了让对方减轻痛苦。对方可能是我们的父亲、儿女或伴侣。学习倾听,确实可以帮助他人转化愤怒与痛苦。即将引爆的炸弹 我认识一位住在北美洲的天主教女士,她因与先生关系恶劣而痛苦不堪。这是个高学历的家庭,夫妻双方都拥有博士学位,但先生一样痛苦万分。长久以来,他与妻子、儿女都处在冷战中,完全无法与家人沟通,全家人都在逃避他,因为他就像是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他是如此愤怒,以致无人想靠近,但他却认为家人都鄙视他。事实上,他们并未轻视他,只是非常恐惧而已。因为他暴躁、易怒,接近他变成是件很危险的事。 有天,这位妻子受不了了,觉得自己再也无法如此生活下去,而想自杀。但在自杀前,她打电话给一位学佛的朋友,告诉她正准备自杀。这位朋友曾多次激她一起禅修以减轻痛苦,但是她都以身为天主教徒,不该修行佛法为由而拒绝。 那天下午,当这位佛教徒朋友知道她正准备自杀,就在电话那端对她说:“你口口声声说是我的朋友,可是现在你就要去死了,我唯一的请求也不过是请你听听我师父的开示,你却拒绝我。如果你真是我的朋友,请你现在就搭计程车来听录音带,然后你就可以死了。” 这位天主教女士到达后,朋友让她独自在客厅,听一段有关如何“重开沟通之门”的开示。在那一小时或一个半小时里,她内心经历了一番深层的转化,看清了许多事,了解其实必须为自己的痛苦负起一部分责任,而且丈夫也因她受了许多苦,她发现自己完全无法帮助他,事实上,她对丈夫的逃避,反而一天天地加深了他的痛苦。她从录音带的开示中领悟到,如果要帮助他人,就必须慈悲地倾听对方,而这正是过去五年来,她一直无法做到的。拆除炸弹 听完开示之后,她有了很深的感悟,决定立刻回家练习谛听可以帮助丈夫。但是那位学佛的朋友却告诉她:“不行!我的朋友,你不应该今天就去做这件事。慈悲地倾听是个非常深奥的教法,为了能像菩萨一样地倾听,你至少应该先发一、两个星期来练习。”朋友便邀她参加禅修,以学习更多谛听的智慧。 那次禅修营为期六天,大约有四百五十人参加,大家一起吃饭、睡觉与修习。在那段时间里,我们练习念念分明地呼吸——觉知吸气、吐气,以违身心一如的境界;我们也练习念念分明地走路,将自己百分之百的投入每个步伐当中。练习念念分明地呼吸、走路与坐下,以观照与拥抱内心的痛苦。 参加禅修营的人不仅要聆听开示,还要学习倾听的艺术与使用“爱语”每个人都试着学习谛听,以了解别人的痛苦。这位天主教女士学得非常起劲与用心,对她而言,这关系到她的生死大事。 禅修营结束后回家,她内心非常平静且充满慈悲,真的很想帮助丈夫移除内心的炸弹。配合呼吸的节奏,如步履从容、心情平静,并滋养着慈悲心,她走路时保持正念,连丈夫都注意到她的改变。最后,她走近丈夫,安静地坐在他身旁,这是她五年来从未做过的事。 她沈默许久,大概有十分钟吧!然后把手轻轻地放在他手上说:“亲爱的!我知道这五年来,你的内心饱受折磨,我很抱歉!我知道,对你的痛苦我必须负很大的责任,因为我不但未帮助你减轻痛苦,反而把情况弄得更糟。我犯了很多错误,使你更加痛苦,我真的很抱歉!希望你给我机会重新开始,我一直很想让你快乐,但不知如何做,所以才会使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我不想再这样下去了!所以,亲爱的!为了更了解你、更加爱你、请帮助我。请告诉我,你心里在想什么?我知道你很痛苦,我必须了解你的痛苦,才不会一错再错。没有你,我无法做到,我需要你的帮助,才不会继续伤害你。我只想好好地爱你!”当她如此说时,他像小男孩般地哭了。 过去曾有段时间,他的妻子脾气非常暴躁,经常对人大呼小叫,言词充满愤怒、讽刺、责备与批评,因此,彼此只有不断地争吵。她已经多年未用如此深情与温柔的方式对他说话了,当看到他流泪,她知道机会来了,多年以来,他一直深锁的心门,此时再度开启。她知道自己必须非常小心,所以持续念头念分明地呼吸,“亲爱的!请告诉我,你心里在想什么,我很想学习怎样做得更好,这样我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这位女士与丈夫同样是知识分子,也拥有博士学位,但他们都因不知如何慈悲地倾听对方而受苦。但是那一夜她真了起!成功地做到慈悲地倾听,前后不过几小时,两人就和好如初了,那一夜是他们心灵的疗愈之夜。正确的教法,正确的修行 如果你的修行是正确的、良好的,无须花五到十年,只需几小时,就足以转化与疗愈内心。这位天主教女士那夜做得非常成功,她让丈夫报名了第二梯的禅修营。 第二次禅修营为期六天,在结束前,她丈夫也有很大的转变。在茶禅的活动中,他将她介绍给其他学员;“各位亲爱的同修、朋友们!我要向你们介绍一位菩萨,一个伟大的人——我的太太。过去五年中,我十分愚蠢而让她吃尽苦头。但她的修行改变了一切,拯救了我的生命。”接着,夫妻俩说出他们的故事、参加禅修的原因,以及如何在更深的层次上重燃旧爱。 当农人使用的肥料不再起任何作用时,就必须换另一种肥料。同样地,经过几个月的修行后,还未带来任何的转化或心理的安慰,就必须重新检视自己的情况。为了转化自己与所爱的人的生活,我们必须改变修行的方法,做更多的学习,以找出正确的修行法门。 只要接受、学习正确的教法与修行,每个人都可以转化自己的生活。如果你很认真地修行,像那位天主教女士一样把修行当作生死大事,那么,就没有任何事是你无法改变的。快乐是可能的 现在的时代充满各种复杂的沟通工具,资讯可以非常迅速地传递到地球的另一端;但也是这样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父子、夫妻、母女之间的沟通,变得困难重重,如果我们无法重建管道,快乐将遥不可及。 在佛陀的教导中,清楚地说明如何修行慈悲地倾听、说爱语与照顾愤怒。我们必须实践这教导,专注地谛听,口出爱语,才能重新沟通,将快乐带入家庭、学校与社区,于是,我们就能帮助世人其他的人。第一章 我们正在“吃进”愤怒 每个人都需要了解如何处理并照顾自己的愤怒,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先审视怒气产生的生化层面,因为愤怒根植于我们的身心。当分析愤怒时,可以先看看组成它的生理成分,必须仔细地观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吃、喝、消化,以及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 愤怒不只是心理现象 在佛陀的教导中,我们了解身心是无法分割的。身即是心,心即是身,身心相互连结,两者无法分开,因此,愤怒不仅仅只是心理现象。佛教将身与心的结合称为“名色”(nama-rupa),“名色”就是“身心一如”(psychesoma),代表身心是一体的。实相有时以心呈现,有时则以身呈现。 当科学家深入探讨基本粒子的本质时,发现它们有时以波(wave)的形式呈现,有时则是以粒子(particle)的方式呈现。波与粒子不同,波只是波,无法成为粒子;粒子也只是粒子,不能成为波。但是事实上,粒子与波是同个东西,科学家们索性将“波”与“粒子”结合成一个字,称为“wavicle”2.。 身与心也是如此。二元论的看法告诉我们心不是身,身也不是心,但当我们更深入地观察时可以发现,其实身就是心,心就是身。如果能破除这种身心截然分离的二元论,我们就非常接近真理了。 很多人渐渐地了解到,会影响生理的事物也会影响心理,反之亦然。现代医学也意识到,身体的疾病可能肇因于心理疾病,而心理疾病也可能与生理疾病息息相关。身心并非两个截然不同的实体,而是一体的。如果我们要驾驶愤怒,就必须先好好地照顾身体,我们饮食与消费的方式都很重要。所吃的食物是什么,我们就是什么 愤怒、挫折与绝望的情绪与我们的身体、食物息息相关,我们一定要想出新的饮食与消费方式,帮助自己免于愤怒与暴力的伤害。“吃”是文明发展的一部分,我们种菜的方式、饮食的内容与方式,都与社会未来的发展密不可分。因为我们所做的选择,将能为众生带来和平并减轻痛苦。 食物在我们的愤怒中扮演关键性的角色,它们可能就蕴藏着愤怒,当吃了罹患狂牛症的动物,愤怒就蕴藏在肉里。我们还必须检视其他食物,当吃了一颗蛋或一只鸡,知道在蛋或鸡肉里可能也蕴藏许多愤怒。我们把这些愤怒吃进肚子里,很自然地也会把它表现出来。 我们现在所吃的鸡大都饲养在大型养鸡场中,它们完全无法走动、奔跑或在地上觅食,所有的鸡都由人类喂养,且被关在小小的笼子中无法动弹,日夜都必须站着。试着想像自己没有任何行走。或走或奔跑的自由,还必须日夜站在同一个地方,你一定会疯掉。同样地,这些鸡也会疯掉。 为了让鸡生下更多的蛋,鸡农便以人工的方式控制日夜的循环。他们以室内光源缩短日夜循环的时间,让鸡误以为二十四小时已经过去,因而产下更多的蛋。这些鸡的内心充满愤怒、挫折与痛苦,只好以攻击身边的鸡做为发泄,它们用嘴相互啄食、攻击,导致彼此流血、饱受折磨,甚至死亡。于是现在鸡农都将鸡嘴切除,以避免它们因内心的挫折而相互攻击。 因此,当吃了这样的鸡或它所生的蛋,你就吃下愤怒与挫折。所以要觉察,小心自己吃了什么。如果你吃进绝望,就会表现绝望;如果吃进挫折,就会表现挫折。 我们必须吃快乐的鸡所生的蛋,不要喝生气的牛生产的牛奶,应该喝有机牛奶,因为它们来自以自然方式饲养的牛。我们应该用心力支持民以人道的方式饲养动物,并购买有机蔬菜,虽然它们通常比一般蔬菜昂贵,但可以少吃一点,我们都应该学习少吃一点。以其他的感官“吃进”愤怒 我们不仅以食物滋养愤怒,也透过眼睛、耳朵与意识所接受的资讯滋养它,文化产品的消费也与愤怒息息相关。因此,发展一个好的消费策略是很重要的。 我们在媒体上所接收的资讯也可能有毒,它们可能都包含愤怒与挫折。一部电影就如同一块牛排,可能含藏某种愤怒,如果你接收它,就吃下愤怒与挫折。报纸的文章,甚至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也都可能蕴藏愤怒。 有时你可能感到寂寞,想找个人说话,如果你找朋友聊了一小时,对方所说的话就可能带来很多毒素,你因此而接收许多愤怒,之后就会把它表现出来,所以正念地消费非常重要。想想看,当你听到一则新闻、读了一篇报导,或与某人讨论某件事,你是否就像糊里糊途地乱吃东西一样,吃进了许多毒菜呢?吃得好,吃得少 有些人会借吃东西来忘记悲全国各地与优郁,过量的饮食会引起消化系统的负担,进而产生愤怒。如果你不知如何处理这种负面的能量,它就会转化成愤怒、性与暴力的能量。 当食物“品质很好”时,就可以少吃一点,身体其实只需要平时所吃的一半分量。为了提高吃的品质,吞进食物之前,应该在嘴中咀嚼五十次。当我们慢慢地吃,将口中的食物变成液态时,就可以使肠道吸收更多养分。所以,如果我们好好地吃、细细的咀嚼,就可以比暴饮暴食又未好好消化时,吸收到更多养分。 “吃”是种很深奥的修行。当进食时,细细地品尝每口食物,充分地觉察它,觉察自己正在吃东西。我们可以练习念念分明地进食,清楚地觉知自己正在咀嚼,小心地、慢慢地咀嚼,内心充满喜悦。有时可以停止咀嚼,而与身边的朋友、家人、僧团——所有的同修接触,感谢我们能坐在这里慢慢地咀嚼食物,什么都不必担心,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当我们如此念念分明地进食,便不会把愤怒、焦虑或未来的计划吃进去,相反地,品尝的是别人精心准备的食物,是多么令人愉悦啊! 当嘴中的食物咀嚼到几乎成为液体时,你会更清楚地感受味道,它也变得非常可口。今天你就可以试试看如此慢慢地咀嚼食物,当开始练习时,要清楚觉察嘴巴的每个动作。你会发现今天的食物变得非常美味,即使它可能只是片完全未涂奶油或果酱的面包,但它真的很好吃!接下来,你可能会喝一些牛奶,我从来不喝牛奶,而将它倒入嘴中咀嚼,持续念念分明地咀嚼,你可能不知道光明咀嚼牛奶与面包就非常可口。 当嘴中的食物成为液体时,会与唾液混合,这表示它已经被消化一半了。等它到了肠胃,就变得非常容易消化,牛奶与面包中大部分的养分就可被身体吸收,你会在咀嚼的过程中获得许多快乐与自由。当你开始如此进食时,很自然地就会吃少一点。 当做饭时,小心你的眼睛,不要相信它们,因为它们会让你吃太多,其实你无须吃那么多,如果你知道如何念念分明并充满喜乐地吃,就会发现只需要吃眼睛告诉你的一半份量。试试看,吃些非常简单的食物,如小胡瓜、红萝卜、面包与牛奶等,这可能成为你这辈子最好吃的一餐,这真是很棒的体验! 我们在法国的禅修中心梅村(Plum Village),已经试过以这种念念分明、细嚼慢咽的方式来进食。请试试看,它能让你的身体、心灵与意识都感到比以前好多了。 我们的眼睛的胃口总是比胃还大,所以必须以正念的能量训练它们,才能知道身体真正需要食量。在中文里,出家众的“钵”意指“用来适度秤量的工具”,它帮助我们不被眼睛欺骗,当钵盛满食物时,就知道已经足够,只要吃这么多。如果你能这样吃东西,就可以少买一点,也就能负担得起有机食品。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或与家人一起做,它也能提供想要种植有机食品的农夫们很多帮助,这岂不是一举数得。正念第五学处 每个人都需要一种以爱与奉献为基础的、有智慧的饮食方式,正念五学处就是帮助世界与每个人说离苦痛的方法(全文请见附录二)。正念第五学处,就是要深入地观照我们消费的方式。 修持正念主要在练习如何念念分明地消费与饮食,让个人与社会重获内心的自由。我们已经了解由不正确的消费方式所带来的痛苦,而决定如此发愿: “……为了念念分明地饮食与消费,让我、家人与大众的身心获得健康,我在此发愿,只吃那些能让我的身体、意识与家人、大众的身心,保有祥和、善意与快乐的食物。我绝不消费任何酒类或有毒的物质,也不碰触藏有毒素的食物与资讯,例如电视节目、杂志、书籍、电影与谈话等。……” 如果你想好好地照顾愤怒、挫折与绝望,就要考虑依循正念来生活。如果念念分明地喝酒,就能发现它会制造痛苦,摄取酒精不但会带来身心的疾病,且会将你带向死亡。酒的制造过程也为世界带来许多痛苦,因为谷类的使用与世界的粮食不足息息相关。保持正念的饮食,很自然地能带给我们自由开放的洞察力。 现在就与你所爱的人、家人讨论如何进行念念分明地消费吧!即使他们还那么年轻。孩子们也能了解这样的想法,你应该让他们加入大人的讨论,可以一起决定要吃何种食物,观看何种电视节目,阅读何种书籍,以及交谈的内容,这些策略都是为了让你们能保护自己。 如果我们不在乎所消费的事物,就无法讨论愤怒与处理愤怒的方法,因为愤怒与消费的事物是完全分不开的。试着与你的朋友讨论正念肖费的行动计划。在梅村,试着与你的朋友讨论正念消费的行动计划。在梅村,我们为了保护自己,绝不消费会滋养愤怒、挫折与恐惧的事物。要真正念念分明地消费,我们就必须定期讨论要吃什么、如何吃、如何少买一点,还有如何吃高品质的食物,包括真正的的食物与其他感官所“吃进”的其他事物。第二章 熄灭怒气 抢救你的房子 如果有人或说做了让我们生气的事,我们就觉得很痛苦,往往想以同样的方式激怒对方,让他也同样受苦,如此自己便觉得安慰些。我们会想:“你害我那么痛苦,我要惩罚你,给你一点苦头吃。只要你看到痛苦,我就会觉得好多了。” 许多人都相信这是幼稚的行为,但实际上,当你使对方痛苦时,他也会反击,好让自己舒胆些。结果双方的痛苦不断加深,谁都得不到好处。其实这时你们最需要的是慈悲与帮助,没有任何人应该得到惩罚。 当生气时,回到你的心,好好地照顾愤怒。如果有人让你痛苦,你就回到自己的痛苦,好好地照顾它。这时什么都不必说,什么都不要做,因为生气时的言语或行为,只会给彼此带来更多伤害。 大多数人都不会如此处理愤怒,因为我们不愿回到自己,只想抓住对方,好好地惩罚他。 想想看,如果你家著火了,最重要的事是回家灭火,而非追综火的嫌犯。如果只想去追打纵火嫌犯,房子很快不会烧光,这就太不明智了。这时真正该做的事是回去灭火。同样地,当你很生气时,如果还一直与对方争论,甚至想要惩罚他,你的表现就如同那个追综火犯的人了。熄火的工具 佛陀已经把熄灭怒火的工具传授给我们,那就是:念念分明地呼吸与走路、拥抱愤怒、深层地观照认知的本质,以及深入地看到对方深受其苦,也需要帮助等不同方法,这些都是由佛陀直接传授且是非常实际的方式。 所谓念念分明地“吸气”,就是清楚觉知空气如何缓缓地进入体内;而念念分明地“呼气”,就是清楚觉知身体正将二氧化碳排出去。当念念分明地呼吸时,你会感觉自己与四周的空气、身体,渐渐地联系在一起;因为注意力完全地放在呼吸上,你与你的心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只要一次念念分明地呼吸,就可以将你、内在的自己与周遭的事物,重新联系在一起。接着,再念念分明地呼吸三次,这种紧密地关系就可以维持下去。 不论何时,你若不是站着、坐着或躺着,就是在走路。但是,你要走到哪里去呢?其实,你已经到达,只要跟随着步伐,就可以走在当下,走到净土,走入天堂。当你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间,或从一栋大楼走到另一栋时,试着感觉脚与大地接触;当空气进入身体时,试着觉察身体与空气的接触。这能帮助你发现,在每吸一口气或吐一口气时,都能自在地走路。当吸气时说:“吸”,当吐气时说,“吐”,如此一来,随时随地都可以练习“行禅”。这就是修行,你随时都如此做,因而有能力转化生活。 许多人喜欢阅读宗教书籍或践行某种仪式,但是他们都不太想真正的修行。其实无论属于哪一种宗教,只要我们愿意身体力行,愿意真正地修行,所学习到的教导都具有转化内心的能力。修行可以将心中愤怒的火海,转化成清凉的湖泊,一旦我们内心得到转化,不只能停止受苦,也会成为身边的人快乐与幸福的泉源。我们生气时,看起来像什么? 当愤怒生起时,拿出镜子看看自己,这时的你一点都不可爱,脸上的肌肉紧绷,看起来就像颗随时引爆的炸弹。你可以看看正在生气的人,当看见她全身紧绷时,你会开始害怕,因为她内心的炸弹好像都会引爆。所以,在生气时,自己照照镜子,这会给你很大的帮助,它将成为敲醒你的正念之钟。当看到自己生气的模样,你就会生起想要改变的动力,知道必须做些什么让自己看起来漂亮一点。这时的你不需要任何化妆品,只要平和、冷静地呼吸,心存正念,保持微笑。如果你能如此练习一、两次,就会愈来愈漂亮。你只需要面对镜子,冷静的吸气,微笑地吐气,立刻就会感到如释重负。 生气虽然是种心理现象,但与体内的生化元素息息相关。因此,生气会立刻使肌肉紧绷,但是一旦知道如何微笑,身体就会开始放松,怒气也会渐渐消散。微笑可使正念的能量从内心生起,帮助你接受愤怒。 古代皇帝、皇后的臣子们都随身携带镜子,因为当皇宫贵族要召见时,他们都得看起来完美无瑕。为了保持这礼节,他们会随身携带装小镜子的锦囊。你也可以试试看,随身带镜子,偶尔看看自己正处于什么心境下,在念念分明地呼吸几次后,对自己微笑一下,紧张就会消失,而觉得轻松多了。用正念的阳光拥抱愤怒 愤怒就像是个大声哭闹的婴儿,痛苦而不断哭泣。所有的孩子都要母亲的拥抱,而你就是你的孩子——愤怒——的母亲。当开始练习念念分明地呼吸时,你就聚集了母亲抚慰、拥抱孩子的能量。然后,以后这个能量好好的拥抱愤怒,继续练习吸气、吐气,你的孩子很快就会得到解脱。 我们知道,所有植物都需要阳光的滋养,对光源也很敏感,凡是获得阳光拥抱的植物都会经历内在的转化。清晨时,花朵含苞待放,直到太阳生起,阳光开始拥抱它们,慢慢地进入它们。阳光是由微细的光子所组成,光子一个个、慢慢地进入花朵,直到整朵花都充满光子。这时,花朵便不再抗拒绽放在阳光下了。 同样的,身心构造也对正念非常繁感,如果正念拥抱身体,身体就会得到转化;同样地,只要正念能拥抱愤怒与绝望,它们也会得到转化。根据佛陀的教导与自已的修行经验,我们了解任何事物只要经过正念能量的浸淫,就会得到转化。 愤怒就像一朵花,刚开始时,你可能不了解它的本质或起因。但如果你知道如何以正念的能量拥抱它,它就会开始对你开启心房。你可以坐着,慢慢地数呼吸或练习行禅,慢慢地聚集正念的能量来拥抱愤怒。只要十到二十分钟,它就会自然界在面前释放开来,突然之间,你就会看到它的本质。你将发现,它之所以生起,可能只是因为错误的认知,或缺乏纯然的禅定功夫罢了!烹煮你的愤怒 为了让愤怒的花朵绽放,你需要保持正念一段时间。这就像在煮马铃薯,当你把马铃薯放在锅子里,盖上锅盖,放到炉子上,即使把火开到最大,如果只过五分钟就熄火,马铃薯并不会熟,你必须让火继续烧十五、二十分钟,才能将它煮熟。然后打开锅盖,就能闻到马铃薯的迷人香味。 愤怒也是如此,它需要经过烹煮。刚生气时,愤怒是生的,就像一颗生的马铃薯很难下咽,但是如果你知道如何照顾、烹煮它,愤怒的负面能量,就会慢慢地转化成具有正面的了解与慈悲。 相信我,你一定做得到,不是唯有菩萨才能做到,你也能将愤怒的垃圾转化成慈悲的花朵。其实,一般人在十五分钟之内就能成功地转化愤怒。唯一的秘诀就在持续地练习念念分明地呼吸与走路,以及慢慢地聚集正念的能量拥抱愤怒。 以柔软的心拥抱愤怒,因为愤怒不是你的敌人,而是你的孩子。就如同你的胃与肺,每当它们出了问题,你不会想丢掉它们。同样地,对待愤怒也是如此,你能接受它,是因为你相信自己能把它照顾好,并且将它转化成正面的能量。将垃圾转化成花朵 懂得使用有机肥料的园丁一定不会丢掉垃圾,因为她需要它。她可以将它转化成堆肥,堆肥又可以转化成莴苣、小黄瓜、萝卜与美丽的花朵。身为修行人,你就像是个懂得使用有机肥料的园丁。 “愤怒”与“爱”同样具有有机肥料的本质,它们都可以被改变。爱可以转情。这点你们都很清楚,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一段感觉刚开始时,我们会为对方付出许多爱,因为我们爱得如此强烈,甚至相信没有对方就活不下去。但是,如果未练习保持正念,大概只要一、两年,爱就会开始变成仇恨。我们对他(她)的感觉完全改观,会觉得厌恶而无法再一起生活,离婚便成为唯一的选择。爱情变成仇恨,花朵变成垃圾。如果这时你有正念的能量,就能看透垃圾的本质,然后对自己说:“我不怕,我可以把拉圾转变成爱情。” 如果你在心中看到产生垃圾的因子,例如害怕、绝望或仇恨,请不要慌张。身为懂得使用有机肥料的园丁、修行人,你可以面对这负面的情绪:“我觉察到心里的垃圾,我要将它转化成可以让爱重生的肥料。” 对修行有信心的人,不会想从一个困顿的关系中遁逃。当知道如何念念分明地呼吸、走路、坐下、吃饭,你就可以聚集正念的能量来拥抱愤怒与绝望,只要拥抱它,就可以让心获得释放,当你继续拥抱时,就能深层地观照它的本质。 所以,这样的修行有两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拥抱并觉察:“亲爱的愤怒,我知道你在哪里,我会好好地照顾你。”第二个阶段是深层地观照愤怒的本质,了解它如何产生。照顾你的孩子——愤怒 你必须倾听内心的愤怒,就像母亲随时都注意孩子是否一切无恙。如果母亲正在厨房工作,突然听到房里孩子的哭声,她一定会立刻放下工作去安慰孩子。虽然她可以继续待在厨房里做出美味的汤,但是,这汤绝对没有比孩子所受的苦来得重要,她必须放下汤,走进孩子的房间。她的出现就如阳光般地温暖孩子,温柔地有颗慈爱而柔软的心。这时,她会先抱起孩子,温柔地拥抱他,她身体的能量就会慢慢地进入孩子的身体抚慰他。同样地,当愤怒生起时也要这么做,你必须放下手边所有的事,因为此时最重要的就是回到自己,照顾内心的孩子——愤怒,没有任何事比好好照顾它更重要的了。 记得小时候你曾发烧吗?不论别人给你多少药,仍觉得很不舒服。直到母亲来到身旁,轻轻地将手放在你的额头上,才会觉得好多了!她的手就如天使的手,当抚摸你时,她体内股清新的能量、爱与慈悲,便进入你的体内。母亲的手就是你的手,她的手仍活在你的体内。如果你知道如何念念分明地呼吸,试着在此时将手放在额头上,就会发现母亲的手还在那里。你已经给自己带来相同的能量,那些从爱与温柔中生起的能量。 母亲不但会用正念拥抱孩子,还会专注地看着他。而孩子之所以能获得些许安慰,是因为母亲温柔的拥抱,就如同花朵得到阳光滋养。母亲抱孩子不是只为了拥抱,她还想知道孩子出了什么问题,因为她是个真正的好母亲,总能很快地找出孩子的问题,她是照顾孩子的专家。 身为修行人,我们也要成为照顾愤怒的专家,必须好好地照料自己的愤怒,且不断地练习,直到了解它的根源与运作方式。抱着你的孩子 当母亲念念分明地抱着孩子时,立刻就能找出孩子不舒服的原因,然后要解决问题就很容易了。如果是发烧,只要给些退烧药;如果是饿了,就给些温牛奶;如果是尿布太紧,就把尿布放松。 身为修行人,我们也要如此做,须念念分明地拥抱愤怒,心才能获得解脱。当我们不断练习念念分明地呼吸与走路,就像为愤怒唱了一首摇蓝曲,正念的能量会慢慢地进入愤怒的能量,就像母亲的能量会在拥抱中进入孩子的身体一样,就两件事完全相同。如果你知道如何念念分明地呼吸、微笑与走路,一定能在五到十五分钟之内,获得心灵的解脱。发现愤怒的本质 当生气时,我们会倾向相信愤怒是由别人所造成,而将所受的痛苦都责怪到别人身上。但是如果深入地观察就会明了,造成痛苦的主因,其实是内心那颗愤怒的种子,因为很多人面临与你相同的情况时,都不会那样生气,虽然他们也听到相同的话或看到相同的情形,但是心都能保持冷静而不被愤怒之火所转。为何你却那么容易生气呢?那是由于你内心愤怒的种子已成长茁壮,你从未好好照顾它,以致于让它获得太多的灌溉了。 每个人的意识里都深藏着愤怒的种子,但是有些人愤怒的种子,比正面的爱与慈悲的种子还强大,这可能与过去从未修行有关。当我们不断地滋养正念的能量,很快就会发现,原来造成痛苦与悲剧主因的并非别人,而是自己内在愤怒的种子,这才停止责怪别人,因为我们了解他人只不过是造成痛苦的次要原因而已。 当你有如此的洞察时,心就会得到解脱,而觉得比以前舒坦多了。但这时你生气时的对象可能仍在地狱之中,他(她)还不知如何修行。一旦你明白如何照顾愤怒,就会觉察到对方正在受苦,此刻便可将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帮助他,不要惩罚他 当一个人不知如何处理痛苦时,就会把它扩散到周围的人身上,当你痛苦时,也会让周遭的人感到痛苦,这是很自然的事。所以我们要学习如何处理自己的痛苦,才不会让它四处扩散。 假如你是一家之主,一定会希望家人都很平安——你很慈悲,不允许自己的痛苦伤害家人,而且你知道痛苦不是个人的事,快乐也是如此,所以会学习如何处理痛苦。 当人不知如何处理愤怒时,会很无助、痛苦,也会使周遭的人痛苦。这时你可能会生气而认为她应该得到某些惩罚——她曾经使你受苦,所以你想惩罚她。但是经过十到十五分钟的行禅与念念分明地观照,你开始了解她真正需要的是帮助而非惩罚,这是非常好的洞察。 这个人可能是与你很亲近的人,是你的妻子或丈夫。想想看,如果你不帮助他(她),还有谁能帮助呢? 你知道如何拥抱愤怒而觉得舒坦多了,但是当你看到对方还很痛苦时,就会有股想要回到他身边的动力,因为除了你没有人可以帮助他。你会充满想要帮助他的渴望,再也不想惩罚他,这是个完全不同的想法,你的愤怒已经转化成慈悲了。 正念的修行带给我们专注力与洞察力。洞察力是修行的果实,能帮助我们原谅、关爱别人。以十五分钟到半小时的时间,练习保持正念、专注、深入地观照,如此能将你从愤怒中释放出来,转化成为可爱的人,这就是佛法的力量与奇妙之处。停止愤怒的恶性循环 有个十二岁的小男孩,每年夏天都到梅村与其他年轻人一起修行,他与父亲之间一直有些问题。每当他犯错、跌倒或受伤时,父亲不但不帮助他,反而用各种难听的话斥责他:“你这个笨小孩!你怎么可以对自己做这样的事!”而这可能只是他不小心跌倒受伤了。因此,他从来不觉得父亲是个慈祥的好父亲,他发誓如果自己有孩子,绝不以这种方式对他,如果孩子因玩耍而受伤、流血,绝不对他大吼大叫,而立刻拥抱他,并试着帮助他。 隔年他又回到梅村,这次妹妹与他同行。有天妹妹和其他女孩子在吊床上玩,突然间摔下来,头撞在地上的石头,血流满面。小男孩突然怒火中烧,几乎要大声地责骂:“你这个笨女孩!你怎么可以对自己做这样的事!”他几乎要做出与父亲相同的事,但因他已在梅村修行两个夏天,能及时阻止自己。他不但未责骂妹妹,反而在别人帮助她时,开始练习念念分明地走路与呼吸,前后大约只有五分钟,就有新的体悟,他看到自己的反应、愤怒,还有从父亲身上所承袭的习气——他变得与父亲一样,成为父亲的延续者。虽然不愿这样对待妹妹,但是父亲传给他的负面能量如此强大,使他几乎就要做出与父亲相同的事。 对一个十二岁的小男孩而言,这样的觉醒相当难得。他继续练习行禅,突然间内心生起一股新的动力,想要藉修行来转化自己的习气,不再将习气传给孩子,他知道唯有修持正念,才能帮助他停止痛苦的循环。 他同时发现父亲其实也是愤怒的受害者,可能也不想如此对待他,但是父亲内心的习气同样实在太强烈了。当洞察父亲可能也是负面习气的受害者后,他对父亲的怒意完全消失,几分钟后,他突然很想回去邀请父亲一起来修行。对一个十二岁的小男孩而言,这实在是个了不起的体悟。做一个好园丁 当真正了解别人所受的痛苦,你就有能力转化那股想要惩罚他的欲望,然后只想帮助他(她)。这时你就知道自己的修行是成功的,你是个好园丁。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花园,修行人都得回到这花园,并好好地照料它。也许过去你让它荒芜了好长一段时间,但是现在,你应该对这花园的动静了若指掌,并整理得井井有条,重视美丽与宁静。如果你能好好的照顾它,很多人都会享受到它的美丽。好好照顾自己与身边的人 小时候,父母会教我们如何呼吸、走路、坐下、吃饭与说话,但是当我们成为修行人时,又再度经历重生成为具有精神生活的人。所以,我们得再学习如何呼吸,念念分明地呼吸;学习如何走路,念念分明地走路;也要学习倾听,念念分明地、充满慈悲心地倾听;还要学习说话,如何使用爱语、信守承诺。当你说:“亲爱的!我要你知道,我很痛苦、很生气。”这就信守了承诺。“亲爱的!为了我,也为了你,我很努力地要照顾好愤怒,因为我不想让情绪失控,那样会毁了我们。我会尽力改变自己,我正在练习从老师与师父那里所学的功课。”你的坦白会让至方对你生起敬意与信心。最后,“亲爱的,我需要你的帮助。”这是一个强而有力的声明,因为通常你生气时,只会不耐烦地说:“我不需要你。” 如果你可以发自内心真诚地说出这三段话,对方的心灵就能获得转化。不用怀疑它所带来的影响力,你已用行动感动对方,让他(她)也想与你一起做。她会想:“他这么诚实地对待我,信守他的承诺,又这么努力,我一定也要这么做。” 所以,只要你照顾好自己,也就照顾好所爱的人,只有好好地爱自己,才有能力去爱别人。如果不能照顾自己,你绝对不会快乐,如果内心无法平静,就不能让周围的人感到快乐,你无法帮助别人,也不懂如何去爱。你爱别人的能力完全视爱自己的能力有多少,以及是否能好好地照顾自己。治疗心理受伤的孩子 很多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受伤的孩,这些伤痕可能来自于父母,他们也许在童年受过创伤,由于不知如何治疗,只能将伤痛传给我们。如果我们不知如何转化与治疗内心的伤痕,也可能继续将它传给孩子、孙子。所以,我们必须回到内心那个受伤的孩子身边,帮助他(她)从伤痕中痊愈。 有时心里那个受伤的孩子会需要我们全部的注意力,他可能从意识底层出来,要求我们关心他,如果你念念分明,就会听到这孩子求助的声音。这时你就不会想去看美丽的日出,而会想回到自己,温柔地拥抱内心受伤的孩子。“吸气,我回到受伤的孩子身边;吐气,我会好好照顾他。” 要能真正地照顾自己,就必须回到内心照顾受伤的孩子。你必须练习每天回到他的身边,像个大哥哥、大妹妹般地拥抱他、与他说话,或以两、三页的信纸写信给他。告诉他,你知道他在那里,会尽最大的努力治疗他的伤痛。 当说到慈悲地倾听,通常会认为是要去倾听其他人。其实我们也要学习倾听内心受伤的孩子,因为他就活在当下,现在就可以治疗他。“孩子!我在这里,我已经准备好听你说话。请你告诉我所有的伤痛,我就在这里听你说话。”如果你知道如何回到他身边,而且每天如此练习五至十分钟,疗效就会出现。当去爬壮丽的山时,邀请他同行;当欣赏美丽的日出时,邀请他一起享受美景。若能持续几星期或几个月,心里受伤的孩子就能痊愈,而“正念”正是供给我们能量的来源。成为一个自由自主的人 每分钟的修行都在聚集正念的能量,正念并非来自身外,而是你的内心。正念的能量可以帮助我们活在当下,完全地活在此地、此刻。当念念分明地喝下一杯茶,你的身心就完全结合成一体,你是真实的,茶也是真实的。但是如果你坐在一家播放着音乐的咖啡厅,脑海里想着工作,这并未真的在喝茶或咖啡,你喝的就是工作与担忧。你一点都不真实,咖啡也不真实,茶或咖啡只有在你回到自己的那一刻,在你将自己从过去、未来与担忧中释放出来时,才是真实的。当你是真实的,茶也变得真实,而你与茶的接触也变得真实,这才是真正的“喝茶”。 你可以办个“茶禅”的活动,让朋友们有机会练习“活在当下”,真正的享受一杯茶与彼此的存在。茶禅就是一种修行,它能帮助我们获得解脱。如果你还牵挂、担忧过去,或担心未来,随时带着工作、害怕、焦虑或愤怒,你就不是自由的人。因为你未完全地活在当下,生命就不真的属于你,茶、另外一个人、蓝天或花朵都不是你的。所以,为了真真实实地活着,为了能深深碰触生命,你必须成为自由的人,培养正念可以帮助你获得自由。 正念的能量就是活在当下的能量,你的身心是合一的,当你练习念念分明地呼吸、走路,就能从过去、未来、工作中解脱,又重新而完整地活着,完全地活在当下,“自由”是让你接触生命、蓝天、树木、鸟儿、好茶与其他人的基本条件,所以练习保持正念是如此重要。而且,这不是件必须花好几个月来训练自己的苦差事,一小时的练习就可以让你更加有觉照力。例如喝茶时,训练自己念念分明的喝茶,当下你就是个自由的人;做早餐时,也可以训练成为自由的人。每天的每一刻,都是训练自己念念分明的活着、聚集正念能量的好机会。“亲爱的!我知道你在这里,我很高兴你在这里。” 我们常常忘了自己拥有什么,但是有了正念,就能清楚觉察到当下的所有事物,包括你所爱的人。当你告诉所爱的人:“亲爱的!我知道你在这里,我很高兴你在这里。”这表示你是个很自由的人,而且拥有正念,有能力珍惜与感谢在当下所发生的一切。在你活在当下,而且所爱的人就在你身边。 内心培养多少正念的能量,对你非常重要,因为你要用它拥抱所爱的人。当你深情地看着所爱的人,跟他(她)说:“亲爱的!你能在这里真好,我真高兴你能站在我面前。”不但你很高兴,对方也欢喜,因为他(她)让你的正念如此幸福地拥抱着。当能与另一个人如此相处,你会对那人生气机会就减少许多。 每个人都可以如此练习,且无须花八个月来完成,只需要每天花一、两分钟练习念念分明地呼吸与走路,把自己带回此地、此刻,让自己再次真正地活着。然后走向所爱的人,注视他的眼睛,微笑地对他说:“亲爱的!你能在这里真好。真高兴你能站在我面前。” 正念可以使你所爱的人快乐而自由。或许现在你所爱的人正被她的忧虑、愤怒与善忘所困扰,但是正念可以将与她从痛苦中解救出来。因为正念是佛陀的能量、开悟的能量,只要念念分明,佛陀就无所不在,随时都用爱的臂膀拥抱你们。第三章 真爱之语 我们要与家人、心灵契合的朋友一起修行,因为我们很难靠自己的力量获得成就,我们都需要盟友。在过去,我们与家人、朋友的关系可能是建立在使彼此受更多苦,以及与日俱增的愤怒上。但是现在,我们要开始改变,要以照顾好彼此的哀伤、愤怒与挫折而结盟,要共同商讨重建和平的策略。 先从与所爱的人谈话开始:“亲爱的!过去我们都让彼此受太多苦,而成为愤怒的受害者,为彼此建造了可怕的地狱。现在,我想要改变,希望我们能成为盟友,互相保护,一起修行。让我们一起转化愤怒,修持正念来建立美好的生活吧!亲爱的!我需要你的帮助、支持与合作。没有你,我真的做不到。”你必须把这些话告诉伴侣、儿女,而且就是现在!这番话将带给你们新的体悟,这就是爱。 你可能在听闻五分钟的佛法后,就获得某种体悟,但是你必须在生活中维持,如此才能把它带回家,应用在生活上。当这体悟在心中不断滋长,困惑与无知就会渐渐地随之消除,它不但会影响你的想法,也会影响身体与生活方式。所以,试着与伴侣、所爱的人沟通出维持和平的行动计划、正念消费的行动计划和保护彼此的行动计划,这对你们很重要。为了让这场对谈圆满成功,你们必须全力以赴,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如此才有可能让彼此停止受苦。现在,你要重新开始转化自己,但是如何说服对方一起努力,你得看你自己了。重新开启沟通之门 有位年轻的美国人,他与父亲已有五年不交谈了。有天因接触到佛法,对他造成很深的影响,彻底地改变他的生活,他想让一切重新开始,因而决定出家。他先与梅村的师父们共住了三、四个月,以强烈的动机证明自己可以成为出家人。从进入禅修中心的那天起,他就不断地练习念念分明地观照、行禅与打坐,与我们一起作息。 他不对父亲抱任何期待,就从自己做起。禅修的生活与内心的宁静,使他能每天心平气和地写信给父亲。在不期待父亲回信的情况下,将修行过程与每天所感受的小小快乐,全都写信告诉父亲。六个月之后,他打电话给父亲。在电话接通之前,他不断地保持念念分明地呼吸,以帮助他保持冷静。父亲对他的出家完全不谅解,因此开口的第一句话是:“你还跟那个团体在一起吗?还在当和尚吗?你将来到底会有什么出息?”年轻人回答他:“爸爸!现在我最关心的事是如何与你建立良好的关系,与你重新沟通,如何亲近你,这就是我唯一关心的事。对我而言,这比任何事,包括我的未来,都要来得重要。” 他的父亲沈默了很长一段时间,这位年轻的法师就持续地专注在呼吸上。最后父亲开口了:“我同意你刚才说的,这对我也很重要。”所以,父亲对他的感觉其实不是只有愤怒,这六个月来,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说了许多美好的事物,这些都滋养了父亲内心正面的种子。从那天起,父亲每天都打电话给他,他们又打开了沟通之门,现在,这对父子的快乐已是一件事实。和平之道,从自己开始 在我们于生活中有常常地改变之前,要先检视自己的饮食习惯与消费方式。我们必须以一种停止消费有毒物质的新方式生活,如此一来,才有力量使内在美好的特质重新生起,不再成为愤怒与挫折的受害者。 当沟通之门开启时,所有的事都变成可能,因此,我们应该把心力放在重建与别人的沟通上。你必须向对方表达想要和解的愿望,请他支持你,告诉他“我们之间的良好沟通,对我非常重要。我们的关系对我是如此可贵,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了。就这样清楚地告诉对方,并请他支持你。 你们必须开始协商出一个新的策略,不论对方能做到多少,你都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百分之百地投入。所有你为自己做的,都要为对方而做。不要等待或预防条件,或说:“如果你不试着做点什么来与我和解,那我也不要。”这样只会失败。和谐、和解与快乐,得从自己开始做起。 如果我们总是相信,只要对方未改变,事情就无转还的余地,这是错误的。我们总是有其他创造快乐与和谐关系的方法,而你就有开启的钥匙,走路、呼吸、微笑与回应的方式都很重要,你必须从这些方法做起。 沟通有很多种,最好的方式就是你不再生气,也不想责怪对方,能完全了解并接纳对方的想法。不要只用言语,也要以你的举止——爱的眼神与温柔的动作来传达。若让人觉得亲近你是件很愉快的事,事情就会有很大的转变,没有人可以抗拒与你接近,你成为一棵有树阴的大树、一条清凉的小溪,给人一种清新怡人的感觉,人类与动物都想亲近你。因此,当你真正地从自己做起时,就有能力重新开启那道沟通之门,其他人也会很自然地开始改变。订立和平条约 我们要告诉所爱的人:“亲爱的!过去我们让彼此都受了很多苦,因为我们都无法处理愤怒。现在,我们必须一起来想个新方法,好好地照顾自己的愤怒。” 佛法可以消除愤怒的心火、痛苦的热度,可以在当下带给我们快乐与宁静的智慧。因此,我们想出来的和解办法,也应该建立在佛法的基础上。 当愤怒的能量生起时,我们常会有股冲动,想去惩罚使我们痛苦的人,以发泄内心的愤怒。这是我们内在的一种习气,每当痛苦时,总是责怪他人带给我们痛苦。其实,我们才应该为自己的愤怒负责,但是,我们总是无知地相信,如果能说或做什么来惩罚他,就会觉得舒服一点。我们应该将这样的信念彻底连根拔除,因为生气时所说或所做的任何事,都只会更加伤害彼此的关系。所以,试着在生气时,什么都不要做。 当你说了难听的话,或做了报复别人的事,愤怒常常只会有增无减。因为如果你使别人受苦,那人也会说些或做些什么来报复你,他也希望这么做会舒服一点。冤冤相报的结果,冲突便继续扩大,即使同样的冲突一再发生,你们也都清楚每次的愤怒与痛苦是如何扩大,但仍然未从经验里有所学习。因为你从未发现,每次惩罚对方时,只会使情况更加恶化。 惩罚别人就是惩罚自己,永远都是如此。每当美国惩罚伊拉克时,不但伊拉克受苦,美国也受苦。同样地,当伊拉克想伤害美国时,不但美国受苦,伊拉克也受苦,这样的情况在世界各地都是如此。无论在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或在回教徒与印度教徒之间,或你在与另一个人之间,都是如此。所以,让我们醒过来吧!认清一项事实,惩罚别人并非聪明的方法。大家都是聪明人,应该好好地善用自己的智慧,集思广益,共同约定一个能照顾愤怒的方法,明白惩罚对方其实是不智之举。所以,你们要相互承诺,当生气时,不会意气用事地说话或做事,而会回到自己,以念念分明地呼吸与走路来照顾愤怒。 利用你们心情愉快时,签下和平条约——一纸真受的条约。这和平条约是完全基于真爱而签订,与政党之间所签署的政治条约完全不同,因为那完全是为了各自的利益,彼此之间仍充满怀疑与愤怒,你们的和平条约则是出于真爱的誓约。拥抱愤怒 佛陀从未要我们压抑愤怒,他教导要回到自己,好好地照顾它。当身体不适时,可能是肠胃或肝出了问题,这时就必须放下工作,好好地照顾自己。我们会做一些按摩,或以热水袋热敷,很细心地照顾身体。 情绪就像器官,是我们的一部分。所以生气时,也应该回到自己,好好地照顾它。我们不能说:“愤怒,走开!我不要你。”因为胃痛时,你不会说:“胃,你走开!我不要你。”因为胃痛时,你不会说:“胃,你走开!我不要你。”你一定会好好照顾它。同样地,我们也必须拥抱与照顾愤怒,要认知它的本质,拥抱它,然后对它微笑。念念分明地走路与呼吸的能量,可以支持我们这么做。快乐绝不是个人的事 在此,我不是要告诉你隐藏自己的愤怒。相反地,应该让其他人知道你在生气、受苦,这点很重要。当你对别人生气时,请勿假装不生气或不痛苦。如果那人对你很重要,就必须向对方坦承你很生气,且在受苦,你可以用很冷静的方式告诉他(她)。 在真爱里没有骄傲,你不能假装未受苦或不生气。由于自尊心作崇,而想向对方否认真正的感觉:“生气?我?我为什么要生气?我没事儿!”但其实你觉得糟透了,好像正被地狱的怒火所燃烧。你必须把这感觉告诉伴侣或儿女。我们常会想告诉别人:“我不需要你来使我快乐,我自己也可以过得很好!”当这么做时,你就违背原本说好要分享一切的誓言。 以前当你们还很甜密时,你会向对方说:“没有你,我根本无法生活,你是我快乐的泉源。”但是当你生气时,说的话却完全相反:“我不需要你!你不要靠近我!不要碰我!”这时你宁可锁上房门,表现出完全不要对方的态度。这是种非常人性而原始的反应,但并不是有智慧的作法,毕竟快乐不是你个人的事。如果你们当中有个人不快乐,另一个人就不可能快乐。1、“亲爱的!我很生气,也很痛苦。” 如果能对别人说:“亲爱的!我爱你!”,这是件美好。又重要的事。我们都会想要与所爱的人分享快乐、美好的感觉。但是生气、痛苦时,也应该让对方知道你的感受,你有权利这么做,这才是真爱。试着很平静地向对方说:“亲爱的!我很生你的气,现在我觉得很痛苦。”可能这时你的声音听起来很难过,但没有关系,就是不要说惩罚或责怪对方的话。“亲爱的!我需要你知道,现在我很生气,也很痛苦。”这是真爱的语言。因为你们誓言要以伴侣、夫妻的角色支持对方。同样地,父子、母女也都是彼此的伴侣,无论生气的对象是孩子、父亲或母亲,你都应该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你有责任告诉对方你在生气。当快乐时,你与他(她)分离喜悦;当痛苦时,也要将痛苦告诉对方。即使你认为痛苦是因他(她)而起,也必须信守承诺,冷静地告诉他(她),使用真爱之语是你唯一的条件。 你必须尽快告诉对方自己的感受,不要将愤怒、痛苦的感觉闷在心里超过二十四小时,否则就会累积太多而伤害自己。如果你怎样都不相告诉他,那就证明你对他的爱与信任非常薄弱。尽快告诉对方你的痛苦与愤怒,你的期限是二十四小时。 你可能觉得自己仍不够冷静,还很生气,而无法立刻告诉对方。这时你可以试着念念分明地呼吸或在户外步行,等你已冷静准备好与他分享感觉时,再开口说话。如果二十四小时的期限将到,而你仍然无法冷静,就把要说的话写下来。试着写张“和平纸条”交给她,并确定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她会收到,这点很重要。你们都要承诺,在生对方气时采取这样的行动,否则就违反所签上的和平条约。2、“我正在努力。” 如果你真的下定决心要做些改变,可以再进一步地告诉他;“我正在努力”,这表示你正努力地克制自己不要意气用事,正练习念念分明地呼吸与走路,练习以正念拥抱愤怒,用佛法的教导慢慢地转化愤怒。但如果你并未认真地练习,请不要随便说:“我正在努力”,只有在你生气,而又知道如何处理情绪时,才有权利说:“我正在努力”这句话将能激起对方对你的信心与敬意。“我正在努力”就表示你正遵守承诺,会回到自己,好好地照顾愤怒。 当生气时,愤怒就是你的孩子,要细心地照顾它。就像胃痛时要回到自己,好好的拥抱胃,它在此时就是你的孩子。胃是肉体的身行,愤怒则是内在的心行,照顾愤怒就必须如同照顾胃与肾一样。你不能说:“愤怒,走开!你不属于我!”所以当你说:“我正在努力”,就表示正在拥抱照顾愤怒。你练习正念的呼吸与行禅,藉此释放生气的能量,将它转化成正面的能量。 当你拥抱愤怒时,要深层地观照它的本质,因为你知道自己可能是错误认知的受害者。你可能误解了所看或听到的事,也可能对说过或做过的事抱持错误的想法,你的愤怒其实是来自无知与错觉。当你说:“我正在努力”,表示你明白有好几次都因错误的认知而生气,所以现在会很小心。你知道不该那么快认定自己是别人错误的行为或言语的受害者,事实上,可能是自己在内心建造了这座地狱。3、“请你帮助我。” 接下来,你可以很自然地说出第三句话:“亲爱的!请帮助我,我需要你的帮助。”这就是真爱之语。当生气时,你会很自然地想用相反的方式说话:“别碰我!我不需要你。没有你,我也可以把事情处理得很好。”但是,你已经承诺要照顾彼此。因此,当痛苦时,即使已经知道如何修行,你还是很自然地需要对方的帮助,请对他说:“亲爱的!我需要你的帮助,请帮助我。” 如果你能写下或说出这三句话,就真的懂得什么是爱了,你正在说爱的语言。“亲爱的!我要你知道,我觉得很痛苦。我正在努力,正试着不责怪别人,包括你。因为我们是如此亲近,曾经互相承诺,所以我需要你的支持与帮助,帮助我走出这生气、痛苦的心境。”当你以这三句话与对方沟通时,对方的心很快就能获得安慰与解脱,而你处理愤怒的方式也可激起对方与自己的信心与敬意,其实这并不困难。一起转化愤怒 如果我是对方那个人,在听到这三句话时,就会立刻感觉到你对我的忠诚与真挚的爱。因为你不只在快乐时与我分享喜悦,也愿意在受苦时让我分担痛苦。当你告诉我正在尽力时,我便对你生起信心,打从心底敬佩你,因为你是个真正的修行人,你对所学的,以及对师父的教导与同修的道友们都如此忠诚。当你练习说出这三句话时,就已在内心拥抱师父与僧团了。 因为你如此尽心,我很自然地也想要尽力,因而回到内心开始练习。为了让自己值得你这么努力,我也必须深刻地观照自己并尽力去做。我得问自己:“我到底说了或做了什么,让他这么痛苦?为什么我会这么做?”只是听了你说的话,读了你写给我的和平纸条,我就能重新找回自己。佛法在感动你之后,也开始常常地感动着我,现在轮到我来让正念的能量盈满自己的心了。 当对方收到你以真爱之语所传达的讯息,就会被你的爱、话语与修行所启发。当他了解你所说的话,许多的觉醒与敬意就会油然生起,曾想回到自己,重新思考是否做了或说了什么而让你痛苦。如此一来,你的修行就传递到他身上,他会看到你正在尽力,为了回应你也会很尽力,而轻轻地对他自己说:“亲爱的!我也在努力。” 这是多么美好啊!你们都在修行,佛法已经盈满你们的内心,佛陀正活在你们的心里。这时什么都不危险了,你们已经回到自己,为了能真正地了解事实而深入地观照它。在这观照的过程中,如果当中有人洞察事情的来龙去脉,就必须立刻告诉对方发现了什么。 如果你发现只是由于某种错误的认知而生气,就得立刻告诉对方,让她知道你因子虚乌有的事而生气,她并未做错什么,你生气是因为对当时的情况有所误解。你应该立刻打电话、传真或写电子邮件给她,因为这时她还在为你所受的痛苦而担心,如果你能这么做,她就可以放心了。 当她反省时,可能也会发现自己曾因不理性的想法或错误的认知,对你说了或做了某些事,因为很后悔,也想与你分离。“亲爱的!那天我不够留神,说了些不该说的话。由于我错误的认知,而做了件不太好的事,我知道自己不够小心,我不是故意要让你痛苦。我要向你道歉,我保证下一次会更成熟、更小心一点。”当你听到她这么说,痛苦就会立刻消失,而且这时你会打从心里敬佩她。现在,她也成了修行人,你们对彼此的敬意都开始滋长,而“尊重”正是真爱的基础。你的上宾 在越南的传统习俗中,夫妻之间应该相敬如宾。因为真正地尊敬对方,不会在对方的面前更衣,言行举止都充满敬意。如果你们对彼此的敬意消失了,真爱就无法延续。夫妻之间相敬如宾,是亚洲社会的一项传统,我相信西方国家也有这种想法,至少在过去的社会如此,如果没有这种相互的尊重,爱便很难持久,愤怒与其他负面的能量会慢慢控制两人的关系,使婚姻关系开始恶化。 在梅村所举行的婚礼上,新婚夫妻相互鞠躬以表示对彼此的恭敬。我们相信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佛性,都具有能开悟、长养慈悲与智慧的能力,所以要表达对彼此的恭敬。当你向伴侣鞠躬时,也向他(她)宣示你的爱;当你不现尊敬他,对他的爱便随之而逝。因此,我们要很小心地去滋养、维护对彼此的敬意。 使用这三句真爱之语,在冲突中认知自己的责任,都是向对方表达与滋养彼此真爱的踏实作法。不要小看这三句真爱之语的力量。口袋里的小石头 真爱之语中的每个微小粒子,都包含你对对方全部的爱,有了真爱,就可以面对所有的事。你可以把这三句话写在一张信用卡大小的纸条上,放在皮夹里,把它当作能拯救你的宝贝,它会随时提醒你记起你们之间的承诺。 有些人喜欢把院子里捡到的小石头洗净放在口袋里随身携带。每次把手插进口袋里时,就会碰到它,然后轻轻地握着,开始试着念念分明地呼吸,内心就能渐渐平静。当愤怒生起时,小石头就成了你的佛法,能提醒我们三句真爱之语。你可以轻轻握着它,平静地呼吸、呼气,并面带微笑,这对止息愤怒会有很大的帮助。你也许会觉得这方法有点幼稚,但它的确很有效。当在学校、工作或购物时,没有东西可以提醒你回到内心,因此可以把小石头当作老师、同修,它就是你正念的晨钟,能让你休息片刻,慢慢地回到呼吸上。 很多人会用念珠来诵耶稣或阿弥陀佛的名号,这颗石头与念珠是相同的,它能提醒你,老师、师兄、师妹们永远与你在一起,帮助你回到自己的呼吸,让爱在心中滋长而生生不息。这颗小石头能帮助你永远保持一颗觉悟的心。第四转 转化 我们内心的能量区 我们都知道当愤怒生起时,若采取任何语言或行动并不明智,因此,想克制自己的反应,须先从言行下手,其实真正该做的是:回到内心观照愤怒。 愤怒是心中的一个能量区,是属于我们的一部分,是个内心正在受苦而需要照顾的小孩。当生气时,我们最该做的事,就是聚集另一个能量来拥抱与照顾愤怒。第二个能量区是正念的能量,也就是佛的能量,它存在于每个人心中,我们都有能力藉念念分明地呼吸与走路来聚集它。所谓“佛在心中”,不只是个概念或理论,而是真实的存在,每个人都有能力聚集正念的能量。 “正念”就是活在当下,清楚地觉察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事。这个能量对于修行非常重要,它就如同慈祥的母亲,把自己正在哭泣的孩子——愤怒、绝望与嫉妒,拥入怀里,好好的照顾。 因此,我们有两个能量区,一是“愤怒”,二是“正念”,修行就是要以正念的能量觉知与拥抱愤怒的能量。这并非是压抑愤怒,你必须温柔地、慢慢地做,绝不能使用暴力。正念是你,愤怒也是你,不该把自己变成战场,不要利用某一方去击倒加一方。我们不要认为“正念”是好的、正确的,“愤怒”就是坏的、邪恶的,只要认知到“愤怒”是负面的能量,而“正念”是正面的能量,你要以正面的能量“照顾”负面的能量。自然的感觉 修行是根基于对“不二”(non-duality)的认识,我们内心所有负面与正面的感觉,都遵循自然的法则而生,都同样真实。因此,无须在内心打仗,只要拥抱与照顾这些感觉。你可能认为必须与邪恶的感觉对抗,并将它赶出心灵,但这是错误的。在佛教传统中,禅坐并非把自己变成以“善”击“恶”的战场,这点非常重要。你所要练习的,其实是转化自己。如果内心没有垃圾,就没有东西可作堆肥来滋养心中的花朵,所以,痛苦、悲伤的感觉正是你所需要的,也都是真实、自然的,可以转化并好好地利用它们。对相互依存的洞察 修行的方法是非暴力的,非暴力来自于对“不二”与“相互依存”的洞察,洞察所有的事物都相互牵连,无法独立存在。当你对其他事物使用暴力,便是在对自己使用暴力。只要仍未洞察“不二”,就会想使用暴力、惩罚、压迫或毁灭。一旦洞察“不二”的真理,就能同时对内心的花朵与垃圾微笑,并用双手拥抱它们,这洞见是你采取非暴力行动的基础。 当你洞察“不二”与“相互依存”的真理,就会以最和平的方式照顾身体,也会以非暴力的方式照顾包括愤怒的各种心行,同时温柔地对待兄弟姐妹、父母与周围的人。因此,“非暴力”很自然地就可以从这种新的态度中生起。一旦洞察相互依存的事实,就不会再将别人视为敌人。 修行的基础在对“不二”与“非暴力”的洞察,一旦有所洞察,就会懂得如何温柔地对待自己的身体、愤怒与绝望。愤怒的根存在于非愤怒的元素与生活方式中,如果我们对内心的每个想法、感觉都加以无分别地照料,就能避免负面能量的掌控,藉着减弱负面种子的能量,正念也能免于被淹没。以有智慧的方式表达愤怒 当愤怒生起时,要觉察、接纳它的存在,并了解它正需要我们的帮助。这时应该避免意气用事地说话或做事。相反地,要立刻回到自己,请正念的能量生起,让我们有能力拥抱、觉察与照顾愤怒。 我们也应该告诉别人自己正在生气,觉得很痛苦。“亲爱的!我要你知道,现在我很痛苦、很生气。”如果你是个好修行人,你还会再加上:“我正在努力地照顾愤怒。”最后第三句;“请帮助我。”因为对方与你的关系那么亲密,你真的需要他(她)的帮助。以这种方式表达愤怒是非常有智慧的,是相当诚恳、忠诚的,因为当你们则在一起时,已彼此许下承诺,要分享所有的无论是正面或负面的事物。 这种爱的语方与沟通方式,将能让对方对你生起敬意,并鼓励他也回头反省自己,试着与你做同样的事。他会看到如此尊重自己的感觉,而且当生气时懂得如何处理情绪。同时,由于你正努力地拥抱愤怒,就不再将对方视为敌人而想惩罚他,反而会把他(她)当作是一直支持你的朋友。因此,这三句真爱之语非常值得你试试看。 你得记得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告诉对方这三句话。佛陀说,比丘有权利生气,但是不能超过一个晚上,毕竟把怒气憋在心里太久实在很不健康。因此,不要把这种感觉憋在心里超过一天。你要冷静、充满爱意地告诉对方这三句话,一定要训练自己这么做。如果怎样都无法冷静下来,而期限又快到了,就把这三句话写在纸上交给对方。“亲爱的!我很生气,我觉得很痛苦。不知为什么你要对我做出这样的事,对我说那样的话。我要你知道我很痛苦,我正在努力地照顾愤怒。亲爱的!我需要你的帮助。”你我定要把这张和平纸条交给对方,而且确定他已收到。事实上,你会发现,在交给他和平纸条的那一刻,你的心已经得到些许解脱。相约在星期五晚上 你也可以在三句真爱之语的后面,再加上几句话:“这个星期五晚上,让我们一起坐下来,好好地观照整件事吧!”你可以在星期一或星期二就告诉对方这个想法,如此你可以有大约三到四天的时间,好好地练习如何是行和平对谈。而且在这三、四天里,你们都还有几机会回想造成冲突的原因,了解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可以自己决定要何时讨论它,不过我想星期五晚上是最好的,因为如果你们因此而和解,接下来就可以共度一个很美好的周末。 在约定好之后,你就得不断地练习念念分明地呼吸,并观照愤怒的根源。不论你是在开车、走路、做饭或洗东西,都要持续地以正念拥抱愤怒。这么一来,就有机会深刻地观照愤怒的本质,然后会渐渐发现造成痛苦的主因,原来是内心那颗生气的种子。你会那么生气,是因为这颗种子太常被自己与其他人所灌溉了。 愤怒以种子的形式存在我们的内心,爱与慈悲的种子也是如此。在我们意识中,总是潜藏著各种负面与正在贩种子。修行的目的,就是要避免灌溉负面的种子,而能辨认出正面的种子,并且每天持续地灌溉它们。这就是爱的修行。选择性的灌溉 你必须以“选择性的灌溉”(selective watering)来保护自己与所爱的人。对你所爱的人说:“亲爱的!如果你真的关心我、爱我,请不要每天灌溉我负面的种子。如果你继续这么做,我会很不快乐,如果我不快乐,就会使你不快乐。所以,请帮助我,不要灌溉我内心愤怒、不耐、苦恼与绝望的种子。我也向你保证,我会很小心地不去灌溉你的负面种子。我知道,只要灌溉,你的负面种子,你就会很不快乐,而我也会因此受苦。因此,我发誓,我只灌溉你内心那些爱、慈悲与善体人意的正面种子。” 在梅村,我们称这种修行为“选择性的灌溉”。如果你是个易怒的人,那是因为内心那颗愤怒的种子长期得到灌溉,是你允许它接受灌溉的。你从未与周围的人协议好只灌溉好的种子,并保护自己,如果你不保护自己,也就无法保护所爱的人。 每当我们拥抱愤怒,好好地照顾它时,心就能获得些许的解脱。如果我们继续深入地观照,就会渐渐得到一些新的体悟。第一个体悟可能是,心中那颗愤怒的种子实在太大了,它正是造成痛苦的主因。一旦看到这个事实,就会发现原来对方只不过是次要的原因而已,并非让我们生气的主因。 如果我们继续深入地观照整件事,就会清楚地看到那个使我们生气的人,其实也深受其苦。一个内心痛苦的人也会带给周围的人许多痛苦,因为他不知如何处理自己的痛苦,如何拥抱与转化它,所以痛苦只会不断加深,而身旁的人都不曾帮助他。我们都未做到选择性的灌溉,如果曾试着每天灌溉他内心正面的种子,他就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了。 选择性的灌溉非常有效,只要一小时就可以让事情产生很大的转变。如果你愿意花一小时灌溉别人内心的花朵,就可以让它重新绽放,而这并不困难。浇花 几年前,有对夫妇从法国西部波尔多到梅村参加佛法讲座。那天我们正在庆祝佛诞,我所讲的题目正是“选择性的灌溉”,当我讲课时,发现那位妻子坐在后面暗暗饮泣。演讲结束后,我慢慢地走近她的丈夫,告诉他:“你的花很需要你的灌溉。”他很快就明白我的意思。在回家的路上,他开始灌溉妻子内心正面的种子,他们大概只花了一个小时又十几分钟回到家,当打开家门时,孩子惊讶地发现母亲今天晚上很不一样,她显得神采奕奕、笑容满面,她已经很久没有如此了。 其实,这位妻子的内心有很多美好的种子,可是丈夫一直未察觉、灌溉它们,只是一再地为她的负面种子浇水,这完全是因为他不懂如何修行。他并非没有能力灌溉妻子的正面种子,其实他也可以做得很好,只是必须到梅村来,让我们提醒他修行的方式,以及心灵导师的鼓励。所以,大家一起共修是很重要的,你需要与僧团、师兄、师姊、朋友们一起修行,来提醒你这些已经知道的事。虽然佛法就在你心中,它也需要灌溉,唯有平日灌溉,它才会在你需要时显现在面前,而成为真实。如果你真的能灌溉所爱的人心中的正面种子,他就不会带给你那么多痛苦了。因此,你必须为自己所受的痛苦部分的责任。回家帮助他 在星期五的约会前,你一定要先深入地观照整件事,才能了解自己在这冲突中所扮演的角色。不要责怪对方,你必须先认知一个事实,内心那颗愤怒的种子才是造成痛苦的主因,而对方只不过是次要原因而已。 当你开始了解自己在冲突中所扮演的角色时,心就会获得许多解脱。你又可以念念分明地呼吸,能拥抱愤怒,并慢慢地释放内心负面的能量,只要十五分钟的修行,你就会觉得舒服多了。 但是,当你的心获得解脱时,对方可能还陷在自己的负面情绪中而痛苦不堪。她是你所爱的人,是你的花朵,你已经承诺要好好照顾她,所以对她有责任。你知道必须为她现在这样子负部分的责任,因为你未好好地修行,未照顾好花朵。有了这样的想法后,你会开始同情她,有股想回家帮助她的冲动。想想看,这个人对你那么重要,如果连你都不想帮忙,还有谁会来帮助她呢? 一旦生起要回到她身边帮助她的冲动,你就知道所有愤怒的能量都已转化成慈悲,修行已开花结果,那些肥料、垃圾都已转化成花朵。整个过程可能需要十五分钟、半小时或一小时,完全看你专心与保持正念的程度,以及在修行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智慧与体悟。 如果你在星期二就有新体悟,也认知到自己的责任,即使这时离星期五还有三天,为了不让对方再继续担心,你应该马上打电话给他。“亲爱的!我现在已经觉得好多了。我突然了解,原来我是自己错误认知的受害者,我很清楚地看到,是我让我两受苦的。请不要再担心星期五晚上的约会。”你会这么做,因为你爱她。 我们大部分的愤怒都是由错误的认知所引生。所以,观照痛苦的成因时,只要一发现生气是由于自己的误会,就得立刻告诉对方。因为事实上,对方并不想使你受苦,也不想伤害你,但是基于某个原因,你深信他要使你受苦。每个人都得练习深入观照心念,无论我们是父母、子女或伴侣。你确定自己是对的吗? 曾经有个男人必须离家一段很长的时间,在他离开前,并不知太太已怀孕,等到他回家时,孩子已经生下。他一开始就怀疑孩子不是他的,而且认定是常来帮忙邻居与他太太所生,他总是满怀疑心地看着小男孩,他恨他,因为在孩子脸上看到邻居的脸。有天,他的弟弟第一次来访,当第一眼见到孩子,就对他说:“他简直与你长得一模一样,根本就是你的复制品嘛!”这句话去除了他长久以来的错误认知,而这认知已经占据他的心达十二年之久,不但使他太太深受其苦,也让小男孩因父亲的怨恨而痛苦不堪。 我们常依着错误的认知在行事,其实不该如此确定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当看到美丽的太阳,你可能相信太阳就是现在这样子,但是科学家会告诉你,那是它八分钟前的样子。因为太阳与地球相距遥远,阳光需要花八分钟才能到达。又如当看着天上的星星时,你相信它就在那里,但事实上它可能在一千年、两千年或一万年前就已经消失了。 我们必须非常小心地看待自己的认知,否则就会因此而受苦。你可以试着在纸条上写着:“你确定吗?”然后贴在房间,这将对你有很大的帮助。你是否曾经注意到在大型医疗院所里,也开始挂上这样的标语:“即使你很确定,请再检查一次。”这是提醒病人愈晚发现疾病就愈难治疗的警语。虽然医院所关心的是那些潜伏的疾病,而非内在的心行,但我们还是能利用这标语提醒自己:“即使你很确定,请再检查一次。”我们常因错误的认知而使自己痛苦,也把所爱的人一起推入痛苦的深渊。因此,问问自己,你确定自己是对的吗? 有些人因为错误的认知而痛苦了十几、二十年,他们相信别人背叛或厌恶他们,即使对方可能只是出自一番好意。一个错误认知的受害者,不但使自己痛苦,也连累周围的人。 所以当生气、痛苦时,请回到自己,深入地检视认知的内函与本质,检视所相信的事。如果能去除错误的认知,祥和与幸福的感觉就会在心中浮现,而你又有能力重新爱别人。一起观照愤怒 当对方看到你在尽力检视自己生气的原因时,也会产生想要修行的动力。当她开车、做饭时,会问自己:“我到底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让他那么痛苦?”然后也会深入地照顾自己。她知道,一定是她做了什么事让你如此痛苦,而开始怀疑是否真的不用对你的痛苦负责。如果她发现其实就是她说的话或做的事不小心伤害了你,那么她就应该打电话或传真向你表达歉意。 如果你们都在深入观照的这个星期中有所体悟,就不用等到星期五才沟通,可以把星期五晚上当作特别的夜晚,一起坐下来享用一顿美好的晚餐,或喝杯茶,配上美味的蛋糕。你们可以为彼此真挚的爱情而庆祝。和对方分享每件事,即使是件很困难的事 如果你们都没有成功,那么星期五晚上就是练习倾听与爱语的时间了。生气的那个人有权利告诉对方他在想什么,如果你不是那个生气的人,就坐着静静的倾听,因为你已经允诺要来倾听,而不是立刻给对方回应。你慈悲地倾听,不评断、不批评或分析,让他放心地说出自己的感觉,并且从这过程中获得心灵的解脱。 如果你是那个生气的人,当向对方述说自己的痛苦时,有权利说出心里所有的感受,而且这是你的责任,对方有权利知道所有的事。你们已经答应对方要坦诚相对,就应该将所有的想法告诉他。但是有个条件,你必须以平静、充满爱意的语言表达。当你开始感到不耐烦,觉得快失去冷静与诚意时,请停下来告诉对方:“亲爱的!我现在无法继续说下去,我们可以找其他时间再谈吗?我需要再练习念念分明地走路与呼吸。现在我觉得不太舒服,我想我无法好好地说出爱语。”对方一定会同意将这个聚会延期,或许下个星期五再试试看。 如果你是那个倾听的人,也要练习念念分明地呼吸。为了能好好地倾听,你必须藉着念念分明地呼吸来清除内心所有的念头与想法,以慈悲心倾听,全心全意地帮助对方获得解脱。你的内心就有颗慈悲的种子,当见到对方如此痛苦时,它就会显现在你的面前。所以你要发愿成为观音菩萨——那个谛听众生之苦的伟大存在,也就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一定是个真实存在的人,而不仅是概念而已。有了慈悲心,你就不会犯错 你只有在忘记对方正在受苦时,才可能犯错。我们都很容易相信自己是唯一受苦的人,而对方正因为我们痛苦而幸灾乐祸,当你相信自己是唯一受苦的人,而对方都毫无感觉时,就会说出或做出卑鄙残忍的事。但是一旦你认知到对方也正在受苦,就能扮演好观音菩萨谛听众生的角色,会开始对他(她)产生慈悲心,而且能在倾听的过程不断地保持,你成了他(她)最好的心理医生。 当对方倾吐感觉时,他可能是很喜欢评断是非,或责怪、惩罚别人,他甚至可能是个尖酸刻薄、愤世嫉俗的人。但是由于你心怀慈悲,他的言语并不会影响你。慈悲的甘泉多么美好啊!如果你下定决心要长养慈悲心,就获得保护。对方所说的话不会激起你的愤怒或不耐,因为慈悲是愤怒最好的良药,没有什么比它更能治愈愤怒了。所以,培养慈悲心是种很好的修行。 但只有真正的了解,慈悲才可能生起。那么,到底要了解什么呢?我们要了解对方正在受苦,而自己必须帮忙,如果我们不想帮忙,还有谁会来帮忙呢?可能在你用心倾听时,会发现对方有很多错误的认知,但还是得继续保持慈悲心,因为你知道她只不过是个错误认知的受害者罢了。如果试着纠正她,只会打断她,使她无法继续完整地表达自己。所以,你就坐在她身边,专注地倾听,以所有的善意倾听,这将带来很大的疗效。 如果你很想帮助她改变错误的认知,就必须等待正确的时机。当你倾听时,唯一的目的就是让她有机会说出心理的感受。你什么都不必说,只要好好地倾听,因为今天晚上要让她说话的。过了几天,等她心情好一点之后,可以试着给她一些暗示,让她知道真的需要改变错误的认知。“亲爱的!那天你说了一些事,但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因为,……”请用爱的语言告诉她,如果需要的话,可以找个比较了解情况的朋友来描述当时的情况,这样才能帮助她从错误的认知中解脱。耐心是真爱的标记 愤怒是个活生生的感觉,它会生起,也需要时间平息。即使你有充分证据能向对方证明他的愤怒完全是来自于错误的认知,你还是不能立刻干预他的感觉。愤怒就像你的渴望、嫉妒与悲伤,也需要时间平息。即使他已经完全了解是自己的误解。也无法立刻平息怒火,就像把电风扇关掉,风扇仍会持续转个几圈才会停止一样,愤怒也是如此。所以,不要期待对方立刻息怒,那太不切实际了,你必须让愤怒慢慢止息,不要去催促它。 耐心是真爱的标记。父亲必须对儿女充满耐心,才能让孩子们感受到他的真爱。身为母亲、为人子女者,也是如此。如果要爱一个人,就要学会有耐心地对待他,如果没有耐心,就无法帮助别人。 他也要对自己有耐心,练习拥抱愤怒需要时间。虽然以五分钟练习念念分明地呼吸、走路与拥抱愤怒,可以给你很大的帮助,如果觉得五分钟不够,就花十分钟;如果十分钟不够,就花十五分钟。给自己足够的时间拥抱愤怒,不要心急。练习念念分明地呼吸与在室外走动,都是拥抱愤怒的好方法,慢跑则是另一种方法,这就像煮马铃薯,必须让火燃烧至少十五至二十分钟才能煮熟,你不能生吃马铃薯。所以,你必须把愤怒放在正念的火上烹煮,这可能会花十到二十分钟,也许更久也说不定。获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