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20150120054917588

作者:Yalom 字数:17820 更新:2023-10-08 21:08:57

《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给新一代治疗师及其病人的公开信》[美]Irvin D.Yalom 著张怡玲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推荐过这本书。我在帖子中介绍说:这是一位70岁老人写的书,这是一位会写故事和小说的人写的书,这是从几十年临床笔记中摘编出来的书。——一个大师级的治疗师希望把自己的经验传递给下一代治疗师。读过这本书以后,我一直想和这里的网友们一起享受前辈惠赠的礼物。但到今天,才静下心来,觉得可以开始这件事了。这本书由85个专题组成。它非常象85个帖子。阅读的过程中,我也很想如在这里一般,在这些精彩的篇章下跟一些帖。与其一个人闷在家里写读书札记,不如在这里与朋友们一起分享大师的礼物。让我们一起享受大师的厚礼!享受大师的礼物:一、 移除成长的障碍(1.1)--------------------------------------------------------------------------------一、 移除成长的障碍当我是一个正在寻找自己道路的年轻治疗师时,我读过的最有用的书是《神经症与人的成长》,作者是卡伦·霍尔奈(Karen Horney)。这本书里最为有用的概念是:人生而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卡伦·霍尔奈相信,如果移除了障碍,人自然地会发展为成熟的、充分实现自我的个体,就像一颗橡树籽成长为一株橡树。“就像一颗橡树籽成长为一棵橡树”,这是一幅多么自由而清晰的图像!它给了我面对工作的新视角,并永远改变了我做治疗的角度。我的任务是移除阻碍病人成长的障碍。我没有必要去做所有的事情,我没有必要灌输给病人成长的欲望,灌输给他们自我实现个体所具有的种种特点,例如好奇心、意志力、对生活的热情、关怀、忠诚等等。我要做的是确定障碍并且移除障碍。剩下的工作受到病人自身自我实现力量的推动,会自然而然地完成。读书笔记大师的这一开篇真是意味深长!霍尔奈说:人生而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在理论上,我比霍尔奈走得更远。我认为人的自我实现是一种本能的要求,他和“生本能”是同一个东西的两种不同表述。生本能强调生命具有维持并延续其存在的性质,而自我实现本能则强调生命自身所具有的目的性。“自我实现”,并不是象马斯洛说的那样,是在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之后才产生的高级需要,不是的;他是在个体的生命被创生时就先验地存在着的——“就像一颗橡树籽(需要?)成长为一棵橡树”。人们之所以追求较低层次需要的满足,是因为这种满足是自我实现的前提基础。相对而言,较低层次需要的满足,是工具,是手段,而自我实现才是目的。所有人,在本质上,都在追求自我实现;所有人,都处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那么,为什么人们对此有那么多的误解?甚至,马斯洛还把这种误解理论化;甚至,这种理论还被广为推崇呢?打个比方来说明这个问题:得到钱本身不是目的,要用钱换取的东西才是我们想要的。但因为那些东西大都要用钱来换,慢慢地,我们就把挣钱当成是目的了。正如有的人只顾挣钱而忘记花钱是为了什么,很多人在自我实现之途上,一再地陷入较低层次需要的自我满足,而“忘记”自我实现。(写到这里,我想起宠物市场上看到的那个在固定轨迹上不断奔跑的老鼠。)——这,就是“障碍”的本质。--------------------------------------------------------------------------------享受大师的礼物:一、 移除成长的障碍(1.2)--------------------------------------------------------------------------------我仍然记得一个自称怀有一颗“失败的心”的年轻女人,她的丈夫去世了,她认为自己永远不能再爱。处理失去爱的能力这个问题实在是很棘手。我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但要是让我去澄清和清除她在爱的过程中的很多障碍呢?这项工作是我可以做的。很快我发现爱情对她来说意味着不忠。爱上另一个人就是背叛了她死去的丈夫,就像在她丈夫的棺材上狠狠地敲入最后的钉子。如果她像爱亡夫那样深地爱上另一个人(她觉得若能称作爱就不应该比对她丈夫的爱少一分一毫),那就意味着她对亡夫的爱不充足或者有瑕疵。爱上另一个人是自我毁灭性的,伴随着爱的是无可避免的丧失,以及丧失所带来的撕裂性的痛苦。我们一起努力了很多个月来发现所有这些阻碍她爱上另一个男人的障碍。我们逐一地和这些不合理信念做斗争。在这个工作完成之后,病人自己的内部过程开始起作用了:她遇到了一个男人,她爱上了他,然后她和他结婚了。我并没有必要教会她如何去寻找、去给予、去珍惜、去爱,我也不知道怎么做才能教会这些东西。--------------------------------------------------------------------------------这个案例给了我们一个助人的思路。当一个求助者在我们面前,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些问题是:1、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他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为此他想要去做什么?3、他本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为此他可以去做什么?4、是什么在妨碍他?5、如何移去那些障碍他的东西?追寻第2、3两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协助我们回答第一个问题。在实际的咨询过程中,讨论第2个问题进行不下去的时候,可以转到第3个问题;讨论第3个问题进行不下去的时候,可以转到第2个问题。——这两个问题的交替转换,可以推动咨询过程的持续深入享受大师的礼物:一、 移除成长的障碍(1.3)--------------------------------------------------------------------------------关于卡伦·霍尔奈在这里多说两句:她的名字对大多数年轻治疗师来说并不熟悉。因为新一批著名治疗师越来越快地崛起,过去的著名治疗师迅速地被遗忘,所以我会不断地回忆过去那些光辉的名字,这倒不单纯为了表达敬意,更为重要的是我想强调今天的治疗工作是许多具有超凡能力的贡献者经过很长的时间积累而成的。美国对精神分析理论的一个独特贡献表现为所谓“新弗洛伊德”(neo—Freudian)运动。在这个运动中,一群临床心理学家和理论家反对弗洛伊德对驱力理论的重视,也就是说反对内部驱力的展现和表达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发展中个体的观点。相反,新弗洛伊德派成员强调,个体周围的人际环境会对个体造成的广泛影响,并影响着性格结构。最著名的人际理论家是沙立文(Harry Stack Sullivan)、弗洛姆(Erich Fromm)和霍尔奈(Karen Horney),他们的观点已经如此深入地融入我们的治疗语言和实践中,以至于我们没有竟识到我们可以算是新弗洛伊德者。莫里哀的小说《醉心贵族的小市民》的主人公约丹先生在得知“散文”(Prose)的定义之后,惊奇地说:“想想我一生都在说散文,自己却不知道。”一个较为完整的表述是:个体的人格是由遗传素质和环境因素共同塑造的。一些学者干脆把它理解为各占一半。如果说弗洛伊德过于重视以遗传为基础的内部驱力的作用,那么,对新弗洛伊德派成员来说,他们在强调社会文化因素的塑造作用时,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个体对环境作出反应的独特性。幸好,我们还有以尊重个体独特性为特征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享受大师的礼物:二、 避免直接下诊断(2.0)--------------------------------------------------------------------------------二、 避免直接下诊断(除非提供给保险公司)今天的心理治疗学生面对的是对诊断的过度强调。医疗保健系统的管理者要求治疗师迅速地给出诊断,然后进行一个与诊断匹配的短程焦点治疗。这听起来不错,符合逻辑而且有效率。但是和现实实在是没什么关系,这不过是实现科学准确性的一种虚幻的努力,既不现实也不受欢迎。虽然在有生理因素在内的严重情况(例如,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情感障碍、颞叶癫痫、药物毒性、因为毒性物质或变性因素或者传染性物质引发的躯体或者脑部疾患)下,诊断毫无疑问对治疗上的考虑起关键作用,但是,在日常的心理治疗中,面对困扰较为轻微的病人来说,诊断经常会起反作用。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治疗是一个渐进的深入展开的过程,治疗师应当尽量全面深入地了解病人。诊断会限制治疗师的视角,而且会影响治疗师把病人当作人来建立关系的能力。一旦作出某种诊断,我们倾向于选择性地忽略病人不符合诊断的方面,相应地过度注意那些可能会证实我们最初诊断的特征。而且,诊断可以作为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过程。治疗师把病人看作“边缘型”或者是“歇斯底里型”,并与他(或她)建立关系,可能会促进和推动病人表现出这些相应特质。实际上,对于因为医生的治疗而影响临床表征形成的这个问题已经在相当长的时期得到重视,包括现在对多重人格障碍的争论以及压抑早期性虐待经历的相关记忆的问题。同时,也要记住,DSM人格障碍的类目诊断信度是很低的。而且治疗师还没有注意到在第一次面谈后作出DSM—Ⅳ的诊断比经过多次面谈对病人有了更多了解之后要容易得多。这难道不是一种很奇怪的科学吗?我的一个同事对他的精神科实习生问的一个问题很明确地表达了这一点:“如果你在接受治疗或者你考虑接受治疗,你觉得你的治疗师能够用哪一种DSM—Ⅳ的诊断来充分形容一个像你这样复杂的人,”在心理治疗领域,我们需要很好的客观性,但是不需要过多。如果我们把DSM诊断系统看得过重,我们必然会损害到人性,损害到治疗本身的自发性、创造性和不确定性。请记住那些参与制定已被推翻的诊断体系的临床心理学家和现在DSM委员会成员一样有能力、骄傲和自信直接下诊断的后果(提要):1、限制治疗师的视角——会因此忽略不符合诊断的信息;2、影响治疗师把病人当作人来建立关系的能力——一旦做出诊断,对方就成为“待处理的对象”;3、诊断可以作为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过程——咨询师和求助者会共同为符合所做的诊断而“努力”。在自然科学当中,科学研究、科学实验、和科技应用的主体、客体和工具是三种性质不同的东西。但在心理学当中,主体、客体和工具都是人,并且处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当中。因此,心理学的研究套用自然科学的范式,一开始就是一种削足适履的做法。不幸的是,这一基本的事实和人们对于科学的信念不相符。享受大师的礼物:三、 作为“旅途伙伴”的治疗师和病人(3.1)--------------------------------------------------------------------------------三、 作为“旅途伙伴”的治疗师和病人法国小说家安德烈·马尔罗(André Malraux)描写了一个乡村牧师在听过几十年人们的忏悔之后总结了他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到的人类天性——“首先,人们要比想像中更不开心;其次,没有一个完全成长的人”。每个人,既包括治疗师也包括病人,都注定要体验生命的美好,也要体验其不可避免的暗黑之处:幻灭、衰老、疾病、孤独、丧失、无意义、痛苦的选择和死亡。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对这一点的描述最为彻底和阴暗:在青年早期,当我们沉思着自己即将到来的生活,我们就像戏院的孩子等着帷幕拉起,坐在那里兴高采烈,急切地等待着戏剧的开始。幸而我们不知道真的将要发生什么。如果我们能够预知,那么某种程度上孩子就像是被诅咒的囚犯,被判告给生命,而不是死亡,而且对于这个判告的意义毫无意识。还有:我们就像田地里的羔羊,在屠夫的眼皮底下玩耍。屠夫选了一只又一只作为他的牺牲者。在我们的好日子里我们根本就无法意识到命运可能为我们储藏的不幸——疾病、穷困、损毁、失去远见或者理性。虽然叔本华的观点因为他的个人不幸而被渲染得格外阴暗,但是我们很难否认每个有自我意识的个体生命所内蕴的绝望。我的妻子和我有些时候会自我娱乐,想像一组具有相似特征的人在—起开晚宴,例如一群垄断者、或者极端的自恋者、或者我们认识的被动——攻击性的人,或者相反,邀请一群我们遇到过的真正快乐的人参加“快乐”晚宴。虽然对于其他的小组,我们能毫无困难地找到一组我们认识的具有某种怪异特征的人坐满晚宴桌子,但是对于快乐的人,我们从未能想到一满桌人。每一次我们发现了几个性格上乐观快乐的人,然后把他或她放在候选人名单上,继续搜寻的结果总发现某一个快乐的客人最终会受到某种生活困境的打击,通常是严重的疾病或者是孩子和配偶的罹病。这个悲剧性的但又是现实的对待生命的观点一直影响着到我这里来寻求帮助的病人。虽然有很多词汇用来描述治疗关系(病人/治疗师,来访者/咨询师,被分析者/分析者、病人/促进者,以及最后也是最让人厌恶的——使用者/提供者),这些词中却没有一个准确地表达了我对治疗关系的认识。我倾向于把病人和我自己看成“旅途的伙伴”,这个词消除了“你们”(被痛苦折磨的人)和“我们”(治疗师)之间的区分。在我的培训中,我经常会听到所谓完全被分析了的治疗师这种说法,但是当我在生命之路上前行,与许多我的治疗师同事建立起亲密的关系,遇到领域中的许多重要人物,曾经被邀请为我的前治疗师和老师提供帮助,而且我自己成为了老师和一个上了年纪的人之后,我逐渐意识到这个说法的神秘本质。没有任何一个治疗师,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不被存在的内含悲剧影响。无论你体验到什么,无论你接受还是不接受,无论你坚持还是放弃,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我经常对别人、也对自己说的是:生活本来就是这样的!生活什么样?“每个人,既包括治疗师也包括病人,都注定要体验生命的美好,也要体验其不可避免的暗黑之处:幻灭、衰老、疾病、孤独、丧失、无意义、痛苦的选择和死亡。”——就是这样。昨晚收到朋友转发的一个搞笑的短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法,判处你终生快乐,剥夺郁闷权利终生,并处没收全部寂寞和烦恼。本判决为终审判决,你无权上诉!我给朋友回短信说:这样的判决太恐怖。理由是:只有精神病院里老在那儿傻乐的人才当得这种判决。讨论一下一个投缘的“旅途的伙伴”具有什么样的性质:1、保密:无须担心谈话的内容传递到任何的利害关系人。2、自由:无论“说”,还是“听”,还是“沉默”。3、平等:个体原有的“社会角色”不发挥任何决定性作用。4、安全感:没有旅行生活以外的利害关系。5、限于此时此地:在此前和此后对“我”都没有另外的影响。还有吗?——为了达到良好的咨询效果,心理咨询师应当努力创设具有这些特性的咨询关系。--------------------------------------------------------------------------------享受大师的礼物:三、 作为“旅途伙伴”的治疗师和病人(3.2)--------------------------------------------------------------------------------我最喜欢的治疗小说是黑塞的《卢迪老师》(Magister Ludi),里面有两位生活在圣经时代的著名医治者约塞夫(Joseph)和戴恩(Dion)。虽然他们两人的工作都十分有效,但是两个人工作的方法却大有不同。年轻的医治者约塞夫通过宁静的、受神感召的倾听治疗。朝圣者们信任约塞夫。痛苦和焦虑在倾入他的耳内之后就像水消失在沙漠中一样,悔过者在离开的时候觉得倾空了、平静了。另一方面,年长的医治者戴恩积极地面对那些来寻求帮助的人。他感觉到他们没有被忏悔的罪恶。他是一个伟大的法官、惩戒者、斥责者和矫正者。他通过积极的干预进行帮助。他把悔过者像儿童一样对待,提供建议,分配苦行进行惩罚,要求去朝圣,或者要求敌人彼此和解。这两位医治者从来没有见过面,他们作为竞争者工作了许多年,直到约塞夫的心灵开始烦恼,坠入了黑暗的绝望,经常为自杀的念头困扰。他用自己的治疗方法不能治愈自己,于是他出发去南方找戴恩寻求帮助。在朝圣的路上,一天晚上约塞夫走到一个绿洲休息,在那儿他和一个年老的旅行者进行了交谈。当约塞夫描述了他此行的目的之后,年长的旅行者自荐作为他的向导帮助他寻找戴恩。之后,在他们长长的旅途中,年长的旅行者把自己的身份告诉了约塞夫,他就是戴恩,约塞夫寻找的人。戴恩毫不犹豫地邀请年轻的、陷入绝望的竞争者到他家去。在那里他们一起生活和工作了许多年。戴恩开始请约塞夫作一个仆佣,之后让他做学生,最后两人成为同事。多年以后,戴恩病得很重,就要死去了,他把年轻的同事叫到床前聆听忏悔。他谈到了约塞夫早先经历的可怕的心灵疾病以及他寻找年长的戴恩寻求帮助的旅程。他谈到当约塞夫发现他的旅伴和向导竟然就是戴恩时,约塞夫是如何感到这件事就像一个奇迹。现在他就要死了,到了说出关于这个奇迹的事实的时候了。戴恩承认在那个时候与约塞夫的相遇对他来说也是一个奇迹,因为他当时也陷入绝望之中。他也感到空虚和心灵死亡,同样他无法帮助自己,于是动身去寻求帮助。在绿洲相遇的那一晚他正在寻找叫做约塞夫的伟大医治者的路上。--------------------------------------------------------------------------------黑塞的故事总是以一种超自然的方式感动我。这个故事对我来说深刻揭示了给予和接受帮助、诚实和欺骗、医治者和病人的意义。两个人以极其不同的方式获得帮助。年轻的医治者通过被培养、照顾、教授、辅导和教养获得帮助。而年长的医治者通过从追随者那里获得的子女似的爱、尊重和安慰获得帮助。但是现在回顾这个故事,我怀疑是否这两位受伤的医治者本能够更多地帮助彼此。也许他们错过了一些更深层次的、更加真诚的、更有力量的变化。也许真正的治疗在濒死的病床上才出现,当他们彼此袒露他们都是旅客、都只是人的时候才出现。20年的保守秘密虽然有所帮助,但是可能阻碍了更深层次帮助的出现。如果戴恩濒死时的表白发生在20年前,如果医治者和追寻者一起共同面对并没有答案的问题,会发生些什么呢?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是:每一个咨询师都可以基于一种特定的理论和方法(流派)去帮助他的求助者,但只有弥合了所有理论和方法的裂痕时,我们才能使自己获得最终的、最彻底的帮助。享受大师的礼物:三、 作为“旅途伙伴”的治疗师和病人(3.3)--------------------------------------------------------------------------------所有的这些和里尔克的《给一个青年诗人的信》相呼应,里尔克建议说:“耐心对待所有尚未解决的事情,努力去爱问题本身。”我要加上另一句:“也要努力去爱提问者。”如果我们学会“爱问题”,生活当中还有什么是令人遗憾的呢?如果我们学会“爱提问题的人”,生活当中还有谁是不值得爱的呢?让我们爱求助者提出的所有问题,也爱提出这些问题的求助者。让我们爱我们自己存在的所有问题,也爱存在所有这些问题的我们自己。人的一生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必然要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之存在与否、解决与否,原本可能与爱无关。生活本来就是这样的。但当我们有能力去爱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将闪射出怎样的华彩啊!--------------------------------------------------------------------------------享受大师的礼物:四、 让病人真正进入与治疗师的关系中(4.1)--------------------------------------------------------------------------------四、 让病人真正进入与治疗师的关系中许多病人在与他人建立亲近关系方面都存在矛盾,在治疗中通过体验到和治疗师的亲近关系能够对他们有所帮助。有些病人害怕亲近关系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身上有一些根本性的不可接受的东西,一些让人抗拒的、不可饶恕的东西。因此,治疗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让病人向另一个人完全呈现自己而仍然能够被对方接受。也有些病人逃避亲近关系是因为担心被利用、被控制或者被抛弃。对这样的病人,一种不带来任何预期灾难的、亲近而关怀的治疗关系同样能够成为一个难以理解的情绪体验。--------------------------------------------------------------------------------在心理咨询过程当中,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会太过分。培训心理咨询师的时候,我们通常会从咨询师的角度讲解应当如何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在这里,大师从求助者的角度,指出了两个妨碍求助者与咨询师发展良好关系的可能原因:1、他们觉得自己身上有一些根本性的不可接受的东西,一些让人抗拒的、不可饶恕的东西。2、担心被利用、被控制或者被抛弃。做到知己知彼,就容易了解工作应当从何处入手。--------------------------------------------------------------------------------享受大师的礼物:五、 提供支持(5.1)--------------------------------------------------------------------------------五、 提供支持接受高强度的私人治疗的好处之一是亲身感受到积极支持的重要价值。考虑这个问题:在结束治疗几年后,当病人回忆治疗中自己的体验时,他们会想到什么,答案既不是顿悟,也不是治疗师的解释。通常,他们会记起治疗师所说的积极的、支持性的话。我很强调经常性地向病人表达我对他们的积极想法或者感觉,这可能针对很广泛的方面,例如:病人的社交技巧、知性的好奇、温暖、对朋友的忠诚、口才好、敢于面对心中的恶、对于改变的坚持和投入、愿意自我暴露、对自己孩子的温柔、对中止虐待传承的努力(指的是打破虐待在家庭内部的代际传承)、决定不把“烫手的山芋”传给下—代(同上)。不要吝啬赞扬,也没有必要吝啬。有无数的理由支持治疗师表达以上的观察或者自己正面的情感。也要注意表示些“空洞”的赞扬——让你的支持就像你给病人的反馈和解释那样“一针见血”。记住治疗师有很大的力量,这种力量部分来自我们关注和分享病人最为私密的生活事件、想法和幻想。得到—个如此亲密的人的接受和支持对病人有着重大的肯定意义。如果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走出了重要的、勇敢的一步,那么表扬这一点。如果我和病人在过去的一个小时里关系如此开放而深入,以至于我会为这次治疗的结束而感到遗憾,那么我会说我很不愿意结束这次治疗。我也会毫不迟疑地用非言语的行为把这点表达出来——延长几分钟治疗时间(必须承认,每个治疗师都有一些这样小小的、秘密的逾规)。想想我们自己是多么需要从周围人那里获得精神的支持,就容易了解为求助者提供支持是多么的重要!一句肯定。一个赞美。一种注视。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不只是在咨询过程当中,让我们在生活中也如此地乐于付出!或许,我们没有更多的钱可以用来给予,但请无论如何,不要吝啬你的微笑和称赞。享受大师的礼物:五、 提供支持(5.2)--------------------------------------------------------------------------------通常治疗师是生活中重要事件和勇敢行为的唯一知情者。这种特权要求治疗师对事件的主角有所反应。当然病人可能也会向其他人透露自己生活的事情,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像治疗师那样对某些重要行为有着全面的理解和欣赏。例如,多年前一个名叫麦克的小说家是我的病人,有一天他告诉我停用了一个秘密信箱。许多年中他以这个信箱作为通信方式,与一系列婚外情女友联系,因此停用这个信箱对他来说是有重要意义的行为。我觉得我有责任表达自己对他勇敢行为的理解和欣赏。好几个月之后,他仍然无法摆脱最后一个女友的影像和对她的渴望,对此我提供了支持:“你知道吗,麦克,你所体验到的那种激情从来不会轻易消散。当然你会经常感觉到渴望,这是无法避免的,这是你本质中的一个部分。”“哦,你指的是我的一个弱点。我希望自己像个铁人,能够把她永远抛在脑后。”“我们把这种铁人叫做机器人。而感谢上帝你可不是一个机器人。我们经常谈到你的敏感、你的原创性。这是你最丰厚的资源,这就是为什么你写的东西那么有力量,那么多人受到你作品的吸引。不过这些特质也有黑暗的一面,它们带来焦虑,它们使你在经历这种情境的时候难以保持平静。”我们每个人都可能象这里的小说家麦克,在某一方面对自己有着“不现实的期望”,并且因为这种期望而贬抑自我。但我们极少幸运地获得支持,从而使我们完全地接纳自己的“本质”——人性的本质。我希望更多人能够从这个简短的案例里获得“自我支持”的能力,也希望有更多的人——特别是我们的心理咨询师,能够为身边有需要的人提供这种支持。享受大师的礼物:五、 提供支持(5.3)--------------------------------------------------------------------------------另一个重新建构的例子发生在我自己身上。多年前我因为读到一篇恶意的书评而感到沮丧,并且告诉了我的朋友威廉姆·布拉提(William Blatty),当时《召魂者》(The Exorcist)的编辑。他以一种奇妙的支持性的方式给予了反应,并且即刻让我感到轻松了很多,他说:“艾里,当然那篇书评会让你沮丧。感谢上帝它让你沮丧了!如果你不是这么敏感,你怎么能成为这么好的作家呢!”所有的治疗师都会发现自己支持病人的方法。我自己脑中经常浮现拉姆·戴斯(Ram Dass)描述过的一幅图像。那时他和一位印度的精神大师告别,他们已经一起在印度的一个阿什拉姆(印度教徒的一个乡间供沉思冥想的小舍)学习了很多年。当拉姆·戴斯表示很伤心,因为他并没有准备好离去,他还有很多缺点和不足的时候,那位精神大师站了起来,缓缓地、以一种庄严神圣的方式围着他转了一圈,最后非常正式地宣布:“我没有发现不完美之处。”我自己没有绕着病人转过圈,审视他们,我也一直认为成长是没有止境的,但是不管怎么说这幅图像一直指导着我对病人的评价。这是给予支持的另外两个例子。成长确实是没有止境的。但成长对于我们有价值,仅仅是因为我们此时此刻正成长着(进行时)。太看重成长的结果,而忽略了成长原本是一个价值实现的过程,我们就会受到“超价观念”的压迫。这时我们需要获得的支持是:过程中的完美。即:此时此刻的“我”是完美的。沮丧是好的,因为它对于此时此刻的我们显得如此必不可少(试着给出证明)。诸如此类。享受大师的礼物:五、 提供支持(5.4)--------------------------------------------------------------------------------支持也可能是对外表的评论:一件衣服、日光浴后的健康肤色、一个新发型。如果一个病人难以摆脱自己欠缺吸引力的想法,一种很人性的反应(当然你自己必须真的这样认为)是告诉他(或她)你认为他(或她)很有吸引力,你实在搞不清楚什么造成了他(或她)认为自己没有吸引力的。在《妈妈和生命的意义》这本书里讲述了这样一个与治疗相关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恩斯特·拉什医生(Dr.Ernest Lash)被一位非常有魅力的女病人难住了,她以一种非常明确的方式追问他:“我对男性来说是不是有吸引力?对你呢?如果你不是我的治疗师,你会不会对我有性相关的反应?”这些是终极噩梦般的问题,对于治疗师来说再没有比这些问题更为可怕的了。正是因为恐惧这些问题,许多治疗师很少暴露自己。但是我相信这种恐惧是无根据的。如果你从病人的最佳利益着想,何不简单地告诉她——就像小说里的主人公一样:“如果所有的事情都和现在不同,如果我们在另一个世界相遇,我独身,我不是你的治疗师,那么我会觉得你非常有魅力,而且我肯定会尽力更多地了解你。”这样说有什么危险呢?在我看来这种坦诚只会增强病人对你的信任和对治疗过程的信任。当然,也不排除治疗师可能进行的其他询问,例如,病人问这些问题的动机和时机(“为什么现在问?”这样的标准化问题)或者询问病人对于外表或者诱惑力的过多关注,隐藏其后的可能是与病人相关的更为重要的问题。--------------------------------------------------------------------------------这段文字不只是提供“支持”的其他例证,还提出了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给予支持与咨询师的自我暴露。大家一般都同意:咨询师的自我暴露,既非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大家一般也同意:咨询师是否暴露,暴露什么,暴露多少,不应该由咨询师本人的需要来决定,而应该由求助者的需要来决定。问题在于:1、咨询师可能正在利用咨询过程满足自己的需要,但他是不自觉的。2、当求助者的需要与咨询师的愿望发生冲突的时候,咨询师会陷于尴尬的境地。基本的原则仍然是:促进咨询关系,保证咨询过程的进一步发展是1、朝向求助者的心理健康方向;2、充分地考虑了效率和代价。享受大师的礼物:六、 共情:从病人的视角看世界(6.1)--------------------------------------------------------------------------------非常奇妙的是有些时期或者事件能够在人的记忆中扎下根,并且能够不时给人提供指导与慰藉。许多年前,我曾经接待过一位患乳腺癌的病人,她从青春期就开始和总是批判一切的父亲进行斗争。她希望两人能够有某种程度的和解,能够开始一段新的关系,所以她十分期待着父亲开车带她去大学这件事,因为这是—个两个人可以单独相处几个小时的机会。但是这次盼望已久的旅行却成了一场灾难:她的父亲总是在埋怨路边丑陋的、满是垃圾的小河。而她根本没有看到什么垃圾,相反看到的是一条没有受到污染、充满原野风味的小溪。她找不到任何方式能够回应她的父亲,最后只得沉默。结果整个旅途就是他们看着自己的车窗外,互不理睬。后来,她独自一人重游故地,非常惊讶地发现原来路两边各有一条河。“这一次我成了司机”,她十分伤感地说,“而从驾驶员的位置上看到的小河正如我父亲所描述过的那样丑陋而被污染。”但是当她学会从父亲的窗口看世界的时候,已经太晚了,她的父亲早就去世了。我一直记着这个故事,而且许多次我会以它来提醒自己和我的学生,“从其他人的窗口看。努力从你的病人的视角来看世界。”告诉我这个故事的女士因为乳腺癌不久就去世了,我很遗憾我不能够告诉她这些年来她的故事起了多大的作用,不仅仅对我,对我的学生,也对我的病人。--------------------------------------------------------------------------------这使我想起另外一个故事:有两个人在一个路牌下争论不休:一个人说这个路牌的颜色是黄的,另一个说是蓝的。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几近动起拳脚。幸好此时又来了一个人,他带着两个人看了路牌的这一面,又看了路牌的另一面。于是两人不再争。原来他们都是对的。根据我的经验,“共情”,是咨询心理学中最容易被了解、最容易被认同的,但恰恰是最难做到的。我时常会感到奇怪:为什么我们能够成就一些艰难的事情,但对很多容易的、简单的事情,却不能做好。或者,竟然做不到。一位朋友曾经告诉我,有位中医建议她每天吃七颗红枣,说对她的身体非常有好处。她一开始觉得这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后来也不觉得这事情难,但她就是没做到。享受大师的礼物:六、 共情:从病人的视角看世界(6.2)50多年前,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确定“准确的共情”是有效治疗的三个基本特征之一(另外两个是“无条件积极关注”和“真诚”),并且开创了心理治疗领域的研究,之后有大量的证据支持共情的有效性。如果治疗师能够准确地进入病人的世界,治疗就能够被增强。仅仅通过被充分认识和理解的体验,病人就能够受益很多;因此,对我们重要的是理解我们的病人如何体验过去、现在和将来。我经常强调要不断地检验假设。例如:“鲍勃,当我想到你和玛丽的关系时,我所理解的是:你说你相信你和她合不来,你非常想和她分开,你已经厌倦了和她在一起,你避免和她一起过夜。但是现在,当她正是像你所期望的那样做了,真的要离开了,你却又一次想要她。我想我听到你说你不想和她在一起,同时还听到你说当你需要她的时候,你不能忍受她不在你身边。我说的这些对吗?”这里举了一个“共情”的例子,它包括两项内容:共情的反映;对共情是否准确的检验。因为共情的难度,检验永远是必要的。如果检验结果证明共情反映有误,那么,求助者会予以纠正,这可以帮助咨询师逐渐达成“准确的共情”。即便共情本身是令人失望的,咨询师注意对共情加以检验,至少表达了他愿意和求助者共情的“愿望”。在检验中体现了一种真诚。共情有很多种。从某种意义上说,给予支持也是共情的一种特殊方式。没有以共情为基础的支持是虚弱的。这里的例子是一种“镜像式”的共情,他可以帮助求助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这就象镜子帮助我们看到我们不能直接看到的地方。享受大师的礼物:六、 共情:从病人的视角看世界(6.3)--------------------------------------------------------------------------------在治疗的此时此地准确的共情尤为重要。记住病人眼中的治疗和治疗师眼中的治疗有很大差异。即使是非常有经验的治疗师,也会一次又一次惊讶地发现病人眼中的治疗和他们眼中的治疗有多么地不同。以下的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我的病人可能会在治疗开始的时候描述一段针对上次治疗某件事情的非常强烈的感情反应,但是我会很困惑,根本不能想像上一次治疗究竟发生了什么会引起如此强烈的情感反应。在治疗师和病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是多年前引起我的注意的,那时我在做关于小组成员对治疗小组和交友小组体验的研究。我请许多小组成员填写问卷,内容是每次小组会面的重要事件,结果得到了丰富而多样的描述,与小组领导对每次小组重要事件的评估相差很大。同样,小组成员和小组领导所选择的整个小组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也存在着类似差异在文学欣赏课上,老师会说“一千个读者的心里,有一千个林黛玉(每一个都是不同的)”这样的话。一样的道理,同一个咨询过程,在咨询师心里和在求助者心里会有不同的反映。这种反映的差异常常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因此,准确的共情,是很难的。甚至于,是不可能的。但经验告诉我,当我们“尝试尽可能准确的共情”时,咨询效果就会产生。要知道,一对一的咨询过程当中,一定有两个“知觉系统”在起作用:一个是求助者的,一个是咨询师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全部的咨询技巧都在阐明一件事:咨询师如何“离开”自己的知觉系统,以及他如何“进入”求助者的知觉系统。从另一个意义上说,获得这种能力的过程,也是咨询师的个人成长过程。享受大师的礼物:六、 共情:从病人的视角看世界(6.4)--------------------------------------------------------------------------------在一个非正式的实验中,我又一次体验到了病人和治疗师的差异。在这次实验中,我和一位病人对每一次治疗分别写一份小结。这个实验的过程很有趣。我的病人吉尼是一个颇有天分的作家,但是当时不仅仅在写作上存在障碍,在所有涉及表达的活动上都遇到困难,在我的治疗小组待了1年也没有产生什么建设性的效果。她对其他成员很少暴露自己,而且对我又过度理想化,使得我们之间不可能有任何真诚地沟通。于是,当吉尼因为经济上的压力要离开小组的时候,我提出一个不同寻常的建议:我提供给她免费的个体治疗,作为附带条件,她对每一次治疗写一份随性的、没有任何拘束的小结,表达所有她在治疗中没有表达的情感和想法。我也对每次治疗写出我自己的小结,并且建议我们都把每周的小结交给我的秘书,每过几个月我们可以阅读对方的记录。我的建议有些过于武断。本来我期望的是这个写作作业不但能够让我的病人开始自由写作,而且能够鼓励她在治疗中更自由地表达自我。而且,我还希望或许她读了我的记录后能够增进我们之间的关系。我打算毫无掩饰地记录我在治疗中的体验:让我高兴、有挫折感、分心的地方。如果吉尼能够以更现实的眼光来看我,那么有可能她会对我去理想化,能够在更为人性的层面上与我进行交往。(另附一点,不过与我们对共情的讨论无关,这个实验发生在我试图发展自己写作技能的时候,我提出要和我的病人一起写的另一个动机就是这提供给我一个不同寻常的机会进行写作,给我一个机会能够冲破职业的桎梏,能够让我在每次治疗之后立刻记下所有冲入我脑内的东西,从而释放我自己的“声音”)。每隔几个月阅读对方的记录使我们发现:虽然我们一起经历的治疗的每一个小时,但是我们以不同的方式经历并记忆了治疗。例如,对于每一次治疗我们看重不同的方面。我的文雅的、超凡的解释她根本就没有听到。她所看重的是一些我很少注意的小地方:我对她衣着、外貌或者写作的赞扬、我因为迟到几分钟做出的笨拙道歉、我对她所说出讽刺的忍俊不止、当我们角色扮演的时候我对她的揶揄。”[① 之后,我在治疗教学中使用了这些治疗小结,结果发现他们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认为这些共同的记录有书信体小说的特点,最终在1974年,我的来访者Ginny Elkin(假名)和我共同将这些治疗记录出版成书,书名是《每天接近一点》(Every Day Get a Little Closer)。20年后,这本书的简装本发行。现在回想,书的副标题《被两次述说的治疗》似乎更为合适。]对于书面表达能力比较强的求助者,我也会让他跟我一起写咨询笔记,然后我们交换各自的笔记。对于促进咨询关系,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真的是这样:如果我拿自己的笔记和对方的笔记给第三个人看的话,几乎没有人会认为这是关于同一次咨询的记录。享受大师的礼物:六、 共情:从病人的视角看世界(6.5)--------------------------------------------------------------------------------所有的这些经验告诉我不要假设在治疗中病人和我会有相同的体验。当病人谈到他们在上次治疗的感受时,我一定会询问他们体验到了什么,而且一定总会知道一些新的、没有预期到的东西。共情已经成了一种如此普通而常用的词汇,就像流行歌手唱的那些陈词滥调一样,使得我们忘记共情过程的复杂性。真正了解另一个人的感受是极端困难的一件事情,太多的时候是我们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在其他人身上。当教给学生共情的时候,弗洛姆经常会引用泰伦斯两千多年前说过的一句话,“我是一个人,不要让任何人性的东西与我疏离”,然后他会敦促我们对自己敞开自己身上那部分对应于病人所提到的事件或者幻想,不管是这部分可能是多么可耻、狂暴、贪欲、自虐或者虐人。如果我们做不到这一点,弗洛姆建议我们要探究为什么我们选择关闭自己身上的那一部分。当然,对病人过去生活的了解会大大增强你从他(她)的视角看待问题的能力。例如,如果病人经历了一系列的丧失,那么他(她),可能会从丧失的角度看待世界。他(她)可能不愿意让你变得重要或者亲近,因为会担心另一次丧失的痛苦。这样对过去事件的探询可能不但对建立因果连环有重要作用,而且也可以让我更加准确地共情。“真正了解另一个人的感受是极端困难的一件事情,太多的时候是我们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在其他人身上。 ”所以,心理咨询师的一个必修课是:让自己臻于“无我”的状态。我只能想象无限地接近这种状态,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可以真正达到这种状态享受大师的礼物:七、教授共情(7.1)--------------------------------------------------------------------------------准确地共情不但是治疗师的重要特质,对病人来说也同样重要,我们必须帮助病人发展对他人的共情能力。记住我们的病人通常来做治疗是因为他们欠缺成功地发展和维持满意关系的能力。许多人不能够共情他人的情感和经验。我相信此时此地提供给了治疗师一个有力的途径帮助病人发展共情。所使用的策略十分直接:帮助病人对你共情,他们也就会自动探索生命中其他重要人物。在治疗中经常会看到治疗师询问病人他们的某句话或者某个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我只是建议治疗师把自己也包含在这个问题之中。当病人猜测我会如何感受的时候,我通常会仔细处理这个行为。例如,一个病人试图解释我的某种姿态或者评论,并谈到“你一定已经受够了给我做治疗”,或者“我知道你一定很后悔和我接触”,或者“我这1小时的治疗一定是你今天最不愉快的时候”。我会做一些现实检验,并且问“还有什么关于我的问题吗?”--------------------------------------------------------------------------------共情是人际交往的基本需要和基本动力。如果个体太过自我中心,就会失去共情的能力,并因之破坏对他本人来说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大多数情况下,个体对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是不自知的,所以我们听到了太多的对于他人的指责。“还有什么关于我的问题吗?”注意:这个问话可能存在于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形。一种是,如作者所说的一样,他在试图帮助求助者发展共情的能力;另一种是,咨询师把关注的重心转向了自己,试图解决自己的问题。享受大师的礼物:七、教授共情(7.2)--------------------------------------------------------------------------------这当然是很简单的社交技巧训练:我要求病人直接和我说或者向我提问,并且我试图以一种直接的和有帮助的方式进行回答。我可能会说:“你完全猜错了我的想法。我一点你所说到的感觉都没有。我一直很高兴和你一起工作。你表现出了很大的勇气,你努力工作,你一次治疗都没有落过,你从来不迟到,你抓住了很多机会和我一起分享很多亲密的事情。无论从哪个角度说,你都把自己的事情做得很好。但是我也注意到每次你试图猜测我对你的感受的时候,通常都和我自己的实际体验不大相符,而且错误总是指向一个方向:你认为我对你的关心原比我实际的关心少。”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7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