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工作似乎是很值得做的,但我们应该知道这些古代的语源学,对于秦、汉时代原始科学的代表人物,或宋代的科学研究者们的思想,可能少有影响;像汉代栾大那样的方士或宋代唐慎微那样有理性的药物植物学家,亦无影响。在中国整个的信史过程中,有许多这种字的起源,一直都不为人所知。就以许慎公元二世纪时人来说,他是中国辞典编纂的始祖,他的《说文解字》是许多字典与百科全书的先导者,然而他对那些问题也是一样茫然。据我们所知,许慎从来未曾见过任何商代的甲骨文。许慎的《说文解字》只就小篆的构造加以解说。学者们如果想要辨认金文或甲骨文,则必得倚重许氏的书,以小篆和金文或甲骨文比较之。许慎解说错误的字不在少数,但是讲对了的字则更多。有些许氏的说法,以往被人认为荒诞,但是因为甲骨文的研究,反倒稳住了他的立论。我们研究这些文字的目的,在观念上,并不是因为它们的起源,在把这些宇使用于表达科学思想的过程中,会给予思想的本身有多大的影响。要紧的是因为这种特殊由“象意字”所表现出来的科学字汇,它们的起源对于中国的原始科学----------------------- 页面 157-----------------------157/234史的某一方面,一般地具有相当的意义。现代的学者们在了解商代文字的形制与意义方面,较之去古未远的汉代时人,实在超过了很多。这种结果,自然就是考古学进步的成绩了。就时代最早的通行印度雅里安语Indo-AryanLanguage的语根原始意义来说,在欧洲许多语言群language-groups还没有从梵语中分化出来以前——这种语根就是后来发展成为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或牛顿Newton这一辈人所使用的语言的主体——我们如果想对这些语根作探讨追究的工作,那么在需要用猜测的方法这一层上看,恐怕比之研究中国字本形时更甚。因为研究印欧语,从字的本身看,不过是应用数目有限的字母,以排列组合的方式构成字形,来代表古代当时的语音。但是研究中国字的情形便不是这样了。中国字的字音,虽然也只有用猜测的办法得之,然而因为字的形制是以图画象形为主,所以我们还可以从联想上寻绎它们的意义与相互的关系。如果在中国文字的用法上,没有“假借”字的问题,那么上面所述说的也就没有什么枝节或牵涉可言了。我们以前也曾提过,中国从很早开始,在文字的应用上有一种倾向,就是用某字表示某义的时候,这个字的作用其实只是表示那个意义的声音,而不是构成那个意义的本形本字。本字或许另有它的写法本形,也或许还没有及时诞生。所以,要决定某些字是否真有语意上的意义,有时是很困难的。这种纯粹的同音假借字,总而言之,对于三千年以后的现代文字学者来说,如果态度不慎,就会受到它们的捉弄,而误入歧途。为了便于比较中国文字的造字过程,我列出几个印欧语系Indo-European文字的语源。在pokorny 1的字典里,他把印欧语在分为梵语系与拉丁日耳曼语系之前的语根,揣测出来。我在研读之后发现,这些字的古义与从它们衍生出来的现行义,似乎没有太大的差异,虽则对未入门的人,这是不显然的。例如,英语作above,拉丁语作super,源于uper,三者意义相同;英语作wind,拉丁语作ventus,源于ue,意思就是“吹”;再如,英语作winter,拉丁语则作hiems,源于ghei,意思就是“冬”或“多雪”。还有些例子,虽然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仍然饶有趣味。如,“法律”一词,英语作law,拉丁语作1ex,来自一个古代的语根leg,意思是“收集”或“捆在一起”。拉丁语的lumen 与luna两字同是源于leug,意思是“光亮”或“使之光亮”。由这些看,所以我们未有大改进。有时有些有趣的情形:如拉丁语称“女人”为femina,起源于dhei,意思是“吸吮”或“被吸吮之物”,这与甲骨文用象意或象形方式表示出来的意味,可以说是相仿的。因为甲骨文的“女”字,从字形上看,仿佛也是用强调乳房或胸部部位的方法,来别于男性的。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印欧语群中藉以形成基本字词的那种思----------------------- 页面 158-----------------------158/234想过程,是难藉任何拼音字语根的研究来获得的。那些字决不会一概都以拟声的方法造成。我们或者可以敢说,象意字却保存了一些这类的造字思想过程,以便于我们察阅。在表2里所列出来的字的选择,因为是它们系基本的科学术语。这个表的第一项是各字的编号,其后依次为字义,字音,今字。第五项则为古字,或为甲骨文,或为金文,编为小篆。第六项为高本汉“增订汉文典”的登录号,其后为该字古义的解释。最后一项为学者姓名。这些学者,都是我们所采用各字解说的创立者。有时为了比较起见,西方学者的解说也是需要借重的。当我们把表2所列出的字加以研究之后,就会发觉那些在科学肇始阶段所需用的基本字词的构造,按象意字的造字原则,是一如我们所料的。在所有列出的字里每一字如有两种可能的解说,则并举之,不另编号。同音假借,亦列举两字,只有两个很简单的字见表十一中之第二十及二十一——“上”、“下”两字,可以视之为几何图形。有二十六个字是用图形来表示非人性的自然界物体,这其中有十一个是与生物学有关的,有十五个是关于无生物与宇宙方面的。有关人体及各部器官的,共有二十二个字这些字的形制对于任何初民都是很自然的,其中有七个字是与性及生殖有关的。人体的动作时常从字形上表示出来。有五个字是根据动作的方式与动向而造成的。另有二十三个字是关于工具与技艺方面的。工具方面,包括耕耘、编织、纺织、洗刷、讯号与计算等;技艺方面,连同典礼的应用活动,如祭祀的举行与舞蹈等,共有五个字。总计关于技术方面的专用字词,包括交通事类,占有二十八个字之多。还有六个字是表示社会生活的环境的。至少有八个字是同音假借,另有三、四个字是用来表示抽象观念的如:非2b、真19、少49、数78。只有一个字,至今还不能用考古学的分析方法去解释。当然,如果我们用数目更多的文字来作为分析研究的素材,那么各种字词在整体里所呈现的比例,必定有所不同,不过我们现在为欲表示所有象意字在初民日常生活中如何发展而最后达到抽象的意义,所以表2的字数可以说足够应用了。以上这一章算是把关于原始科学期与后来科学的思想想与实验方面的术语名词,作了一次引介的工作。附表2◇3、阴阳家自然主义派、邹衍、及五行说的起源与发展我们在这一节里将要说明的是:阴阳基本理论的起源与意义,以及“五行”。严格地说,我们应该先讨论“阴阳”的问题,因为在理论上,“阴阳”在自然界中,当是呈现在一种较基层的,而且它们也是古代中国人所能想到的“至----------------------- 页面 159-----------------------159/234理”。但是我们对于“五行”学说的历史渊源所具有的知识,较之“阴阳”,实在超过很多,所以为了方便起见,就先来讨论“五行”,我们在此得先行追溯一位名叫邹衍的思想家。虽然他可算得是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真正创始者,但我们在前文还未及多述。邹衍的生卒年代,我们已经无法确知。不过根据估计,他在世的时间,约当公元前350年至270年。如果他不是“五行”学说的唯一创始者,至少也是他把这类有关的思想加以系统化与确立起来的。这类思想原先特别流行在东方滨海的燕、齐两地,时代最多不会早过邹衍一个世纪。以上所述说的年代问题,当然与传统的看法不符。传统上,都奉《尚书洪范》为圭臬,以为“五行”学说肇始于斯,时间则在周初。不过由现代的研究显示,还是以我们所拟定的时代较为正确。邹衍是科学史家所尊敬的,所以我们应贯注于邹衍一生每一步有关的现存资料。我在此就把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引用出来。司马迁虽然把这个列传题为孟子荀卿,但是大部分是述说邹衍的事迹。《史记》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传云:齐有三邹子。其前邹忌,以皷琴干威王,因及国政,封为成候,受相印。先孟子。其次邹衍,后孟子。邹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于身,施及黎庶矣。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始终大圣之篇,十万余言。其语宏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先序今,以上至黄帝,学者所共术。大并世盛衰,因载其机祥度制,推而远之,至天地未生,窈莫不可考原也。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称引分天地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其术皆此类也。然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始也滥耳。王、侯、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其后不能行之。是以邹子重于齐。适----------------------- 页面 160-----------------------160/234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席。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作主运。其游诸候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于齐,梁同乎哉!故武王以仁义伐纣而王,伯夷饿不食周粟。卫灵公问陈,而孔子不答,梁惠王谋欲攻赵,孟辑称大王去邠。此岂有意阿世俗苟合而已哉。持方枘欲内圆凿,其能入手。或曰伊尹负鼎,而勉汤以王,百里奚饭牛车下,而缪公用霸。作先合,然后引之大道,邹衍其言虽不轨,傥亦有牛鼎之意乎。自邹衍与齐之稷下先生,如:淳于髡、慎到、环渊、接子、田骄,邹爽之徒,各著书,言治乱之攻,以干世主,岂可胜道哉。以下有两段专记淳于凳与慎到等人事迹,从略邹奭者,齐诸邹子。亦颇采邹衍之术以纪文。于是齐王嘉之,自如淳于凳以下,皆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览天下诸侯宾客,言齐能致天下贤士也。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邹衍之术,迂大而宏辩。爽也,文具难施。淳于髡久与处,有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凳。”※以上所引的这段《史记》,具有极大的启发性。我们从《史记》文中可以看出,阳阴家——邹衍的徒众后来被人这样称呼——虽然最近乎道家,但是具有一种特性,与上文已经研讨过的任何学派迥然有别。与道家不同的是;阴阳家——自然主义者,并不规避宫廷与国君的生活方式,相反地,他们似乎很自信地觉得自己掌握了有关宇宙的某些事实,国君们如有忽略这些事实之处,便会遭逢大咎。即使邹衍当时知道了原子弹的制法,他也不会以更坚定的眼光来注视那些诸侯国君们。所以有一段短暂的时期,这种原始科学的知识,在当时所能获有的重要地位跟声望,与现今科学家们的情形,似乎相去并不太远。因为自然主义者阴阳家们的“术”,大概决不是徒托空言的,如下文即将提供证据出来。邹衍在各诸侯宫廷中作客的情形,当是史实。《史记》所说,他在各国备受推崇,必是当时的实情。至于那个座落在齐国都城城门以外的“稷下”学院参阅《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邹衍似乎是那里资格最老的成员,或许因他是齐国人,劝齐宣王建立的。而在差不多与此同时的古代希腊的那些有名的学院,与齐国的稷----------------------- 页面 161-----------------------161/234下相仿地在历史上有同样的旨趣,这一点我们在本书已有叙述。除了前段提过的诡辩家淳于凳和另一些人大多是道家以外,当时的学者还有墨家如宋鉼者,和有一个时期那位伟大的儒家亚圣——孟子,也都是稷下的名流。庄周可能也在此列之中。“稷下先生”们,从称谓上可以看出,这些学士们的职责纯粹是顾问性的。他们戴着一种方形的“华山之冠”,并且可能也穿着与这种帽子相称的袍子。他们的论述,真不啻字字珠玑。学派既多,又复共处一堂,互相之间,必定会发生学术专用术语的借用情形;在《史记》叙述邹衍学术的时候,我们就看得出他用了墨家的术语“推”字来表示“归纳”的方法。司马迁对于邹衍的看法,多少有些苛刻;不过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就是司马迁是站在儒家的立场,打算恢复邹衍的地位。所以《史记》才表示,不论邹衍对于自然界的学术理论是如何的怪诞,毕竟还是“要其归,必止乎仁、义……。”等等。而在稍后的一段话里,他说邹衍的自然科学理论,不过只是标新立异的说法,用以引起诸候国君的兴趣,获取他们对他的信心而已,邹衍的最终目的,仍然是想把那些国君们纳入儒家的善行正道。这种看法,暗示了在司马迁的当代,阳阴家自然主义这一派,已经失去了他们本来的独立性。所有这一派实质上的学术,都转移给了道家,而他们的五行理论也成为各个学派所共有之物,儒家也是其中之一。由《史记》的叙述上看,好象阳阴家对于自然界所具有的兴趣,司马迁并不了解,所以他那些辩解之辞,实则是毫无需要的。当然,司马迁也不得不说邹衍在处世的技巧上,远较孔子为成功。总之,他是要表示出邹衍的学说,在某些方面,实际上是属于儒家的。那么,阴阳家认为自己所发现的那种重要得使他们能够藉以说服诸侯国君的“政治劫运”究竟是什么呢?我想最好还是看看邹衍自己的说解。清人马国翰的“玉函山房辑佚书”里,辑有邹衍或是他的门人著作的佚文见《玉函山房辑佚书》卷七十七,而且这些著作也都是汉代的书目编者所知道的,如“邹子”以及“邹子终始”等是。到现在这些记载还没有出现在西方文字中,所以我们就把这些材料全部引在下面,并加评注。1、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传说中的帝王及治乎洪水的水利工程师,参看本书第10章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赢海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