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品贤文谈人生

作者:佚名 字数:17368 更新:2023-10-08 19:11:42

序 一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正在形成社会风气和国民行动。“八荣八耻”作为一种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很好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精髓,因此深入人心。中华民族曾创造了“汉唐文明”和“康乾盛世”,中国文化曾长期辉煌于世,惠及千秋。进入近代,中国落后了,中国文化也经历了外族的入侵和本族的菲薄,使之含垢蒙尘。然而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文化是有着强大生命力的文化,她历经外族入侵而不衰,遭受本族菲薄而不萎,她正在大步走向世界,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世纪。  中国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构成其核心的“仁、义、礼、智、信、忠、孝、和、善、忍”等理念不仅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适用于华夏神州,而且适用于五洲四海。因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们欣喜地看到“孔子学院”在世界许多国家建成开学,传播中国文化。  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特别是某些年轻人崇洋媚外、妄自菲薄。他们对西方文化只知皮毛、盲目崇拜,极力追求的是个人价值、个性张扬、无情竞争、物质享受,却淡漠了伦理道德、忠孝礼让、节俭善良;只知道过洋人的“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而淡忘了我们自己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作为一个日益走向开放的民族,我们不反对引进有价值的“舶来品”,“洋为中用”,虚心学习,但我们绝不能忘记发掘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古为今用”,世代传承。实践证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可以在较短的时期内崛起,而一个民族的文化却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很久的历史才能积淀一定的文化,而文化一经形成将会影响巨大、流传久远。未来的中国何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必定离不开中国的文化,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民族是不可能在世界上拥有重要地位的。因此,我们必须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优秀文化。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如果要追求人生成功,就必须从做人开始,即“先做人,后做事”。正像叶建华同志在本书中所说的那样:“品德的修养是人生的基础。品德决定一个人一生行事是善是恶。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品德,那么学识和能力再好也不能益人利己。而且还有可能知识越多,害人越深;权势越大,破坏愈广。一个品德不端的人,很难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也许能够荣耀一时,但终究会贪赃枉法,误国害民,爬得越高摔得越重。所以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先学会做人。”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在2004年成立之初,任建新总经理就提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培育了“先做人,后做事”、“家和万事兴”、“不要带血的利润”、“细节决定成败”等理念,并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宣传、弘扬企业精神,并使之化为职工的实际行动。  《增广贤文》是一本流传广泛而久远的重要传统文化作品。不论您是否上学读书,也不论您是否作过专门研读,都会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频繁交流。如本书中引用的“爱人者,人恒爱;敬人者,人恒敬”、“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人而无信,百事皆虚”、“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人心齐,泰山移”、“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等恐怕是无人不知。这些贤文通俗易懂、充满哲理,是几千年中国文化积淀的精华。如果您无时无力钻研《四书五经》和《二十四史》,那么能够挤出一些时间研读、领悟《增广贤文》,也可得中国文化之精华、做人处世之要领。本书从“仁爱”等24个专题来品贤文谈做人,别具风味。书中还选取了老子、孔子、曾子、管子、晏子、刘邦、诸葛亮、朱元璋、曾国藩、乔致庸等历史名人的近百个典故和故事,读者可从这些圣人贤者的嘉言懿行中得到启迪。  叶建华同志曾从事过企业团委、工会、人事等部门工作,担任过《信息早报》社总编辑、蓝星文化产业总公司总经理和党委书记,现任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政策法规部主任。叶建华同志还是中共中央党校毕业的研究生,在职学习期间担任班长,他不仅认真履行班长职责,而且带头学习钻研,写出了许多有份量的论文和研究报告。《品贤文谈做人》是他继出版《贤文与股市》之后的又一力作。作为叶建华同志的研究生导师和朋友,我既有了先睹为快的便利,又有了最先受教育、受启发的机会。通过阅读书稿,顿生一种厚重与通俗共存、睿智与清新一色之感,相信此书能为知荣明耻做出诠释,使各界读者开卷有益。同时更相信本书会为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一定的作用。  韩保江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经济学博士) 序 二    十年来,我一直在补课。补什么课?中国文化的人生智慧之课。  修学中国文化是幸福的,但也是孤独的。因为中国文化的缘分,叶建华老师成了我修学中国文化的益友。叶老师的新作《品贤文谈做人》,我也就“近水楼台先得月”,有了先睹为快的便利。  什么是中国文化?尽管人人都会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真要说清楚中国文化是什么,若不深入研究中国文化并且长时间接受中国文化智慧的熏陶,很少有不错解或曲解的。其实,所谓中国文化,非常简单,就是做人的学问。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就是做人;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做事。只有先把人做好,才能真正把事做对。用《品贤文谈做人》做书名,并且以《增广贤文》为经纬,解读中国文化的做人智慧,足见叶老师修学中国文化的功力。  这两年,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关注和喜欢中国文化的越来越多。我也明显地感到,在自己身边多了许多像叶老师这样的中国文化之友。  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懂中国文化,却妄加指责中国文化的也大有人在。  熟悉《中庸》的朋友,绝对不会再认为中庸是不思进取的“平庸”,或者毫无原则的“折中”。《中庸》开宗明义就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古今中外,只有一个“道”,没有两个“道”。无论生活、工作还是学习,我们分分秒秒都不能离“道”。做人依“道”,说话讲“理”。幸福的人是顺道则昌的人;痛苦的人是逆道则亡的人。亡,不仅指死亡,而且痛苦烦恼、事与愿违等也是一种亡相。不仅古人要“遵道而行”,今天我们也要“遵道而行”,将来人们也还是要“遵道而行”。所以,中国文化不仅有强烈的现实性,而且还有深远的未来性。因为真理是亘古不变的。  我是心理老师,一次读书的时候,读到美国心理史学家墨菲说“心理学的第一故乡在中国”,当时我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美国人对中国文化那么熟悉?为什么中国人对中国文化还不如西方人了解得多?身为中国人,不熟悉西方文化还情有可原,可是不如西方人熟悉中国文化真要算“落后”了。  墨菲说的是事实吗?绝对是事实,中国的确是心理学的第一故乡。人,以什么为本?以心为本。做人,以什么为本?以正心诚意为本。“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其实就是修正我们的心。所以,中国文化是修身的学问,更是修心的学问。  周希陶是《增广贤文》的参订者。周先生在清朝也算是一位修学中国文化颇有成就的圣贤弟子。何以见得?只要读一读《增广贤文》就清楚了。有一次,我邀请叶老师来好心情工作坊,给我们讲授《贤文》的做人智慧。我太太听了以后,非常欢喜,感慨地说,要是早20年读《贤文》,自己的人生不知要少走多少弯路。从此,我太太只要一有空,就诵读《贤文》,而且常常是受益匪浅、赞赏不已。  修学中国文化,提升自己的智慧,既是圣人教育的目的,也是我们修学中国文化的目的。那么,我们眼下的智慧水平如何?读了叶老师的《品贤文谈做人》之后,我们也许能找到感觉。更难能可贵的是,本书纵观古今,为我们修学中国文化提供了榜样。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幸福人生,取之有道。那么,“道”是个啥模样?在《品贤文谈做人》里,叶老师用中国文化作颜料,从多角度描绘了“道”的模样,阐述了“道”的真谛。我相信,读者朋友一定会喜欢和受益于本书。  智 然  (心理学家、“好心情工作坊”创始人) 自 序    “我要成功!”“ 我要成功!”“我要成功!”这是我在应邀参加的一家国外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班上听到的,几百名学员听了主持人一番激动人心的演讲之后发出的震耳欲聋的呐喊。  我不否认自信对一个人成长的力量,但至少有两个问题是一些呐喊者没有弄清楚的:一是什么是成功?一些学员认为成功就是对金钱和地位的拥有,因此那些拥有财富的大款和身居高位的官员是他们心目中的偶像。其实成功的含义远不止此,有识之士普遍认可的成功标准除了金钱、地位之外,还应该包括幸福、快乐、身体健康及家庭和睦。二是一些学员不懂得成功的基础是做人。事业的成功是以高尚的人品为前提的。也就是说成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或者说一个人是否成功只有盖棺才能定论,大多数人都是行走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比如一些在位时权倾一方的高官,退位后东窗事发、送进高墙、老死监牢,这些人无疑应该被开除出成功的行列,那些以前崇拜他们的人也自然会唾弃他们。  品德的修养是人生的基础。品德决定一个人一生行事是善是恶。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品德,那么学识和能力再好也不能益人利己,而且还有可能知识越多害人越深,权势越大破坏愈广。一个品行不端的人,很难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也许能够荣耀一时,但终究会贪赃枉法,误国害民,爬得越高摔得越重。所以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先学会做人。  做人要有品德。品德有高低之分,每一个追求成功的人士,必须提高做人的品德,才能提高生活和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在这个个性张扬、人心浮躁、渴望成功的社会,我们应该吹入一丝清新之风,泼上一瓢醒脑之水,奉劝所有追求成功的朋友,应当从做人开始,从做一个合格的人起步。一个连路都走不稳的人是不能跑步前进的,即使勉强跑几步,也必然会摔跤,这就叫“欲速则不达”。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而充满智慧的民族,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我们的祖先总结了许多做人之道,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增广贤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典籍之一,内涵丰富,蕴意深远,对于当今社会的人们在做人处世方面多有借鉴意义。伟人毛泽东对《增广贤文》就爱不释手,一本《增广贤文》伴随他老人家一生,对其修身治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尤其难得的是,《增广贤文》通俗易懂,流传甚广。不管你是否受过高等教育,是否系统研读过《增广贤文》,但在日常生活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其中的词句,例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人而无信,百事皆虚”等,许多人都能够脱口而出,并深解其意。  为了与读者朋友共享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中汲取营养、增添智慧,为走向成功奠定基础,本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增广贤文》的爱好者,在《贤文与股市》一书出版之后,特以《品贤文谈做人》为题,从仁爱、好义、礼貌、诚信、孝心、节俭、谦虚、伦理、善良、宽容、忍让、感恩、清廉、淡泊、慎独、大局、奉献、原则、批评、让人、吃亏、不傲、守纪、爱国等24个方面,来分别探讨做人之道,希望与读者朋友共勉,提高做人的品德和品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每个华夏子孙都应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都应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而尽责,都应该在实践中探索做人之道。  本书将与您一道去欣赏和领悟我国古代贤哲的修身之道,当今成功人士的为人之策,国外名人学者的立身之术。相信读者朋友会从不同的角度受到启迪,受益终身。  叶建华  2006年10月  于北京春泥书斋 01. 爱人者,人恒爱;敬人者,人恒敬 —— 做人要有仁爱之心    汉文帝崇尚仁爱  唐太宗仁爱治国  疏广散财播仁爱  乔致庸利从仁爱来  丛飞爱心撼中国  救人一命荣华一生  讲究仁爱才算真成功  “爱人者,人恒爱;敬人者,人恒敬。”这句贤文意指一个人只有真诚地关爱别人,才能得到别人永恒的爱;一个人只有真诚地尊敬别人,才能得到别人永恒的尊敬。相反,如果一个人不爱别人,那么也不会得到别人的爱;如果一个人不尊敬别人,那么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尊敬。爱与敬是双向的,没有播种就不会有收获。因此这句贤文启迪我们,做人要有仁爱之心,正像一首歌词所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关于仁爱的格言警句,《增广贤文》中还有不少,如:  尊师以重道,爱众而亲仁。  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  千里送毫毛,礼轻仁义重。  仁能善断,清能有容。  骨肉相残,煮豆燃萁;兄弟相爱,灼艾分痛。  以积货财之心积学问,则盛德日新;以爱妻子之心爱父母,则孝行自笃。  这些贤文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做人要讲仁爱的道理。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对仁爱做出过深刻的论述,曾大力宣扬“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恕”之道。儒家思想长期占据我国历史的统治地位,仁爱是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仁爱思想被历代贤哲智士不断弘扬光大。仁爱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基础。仁爱讲究奉献,不求索取;仁爱提倡扶危济困,尊老爱幼。仁爱作为一种做人的美德,成为古今中外各界人士所崇尚的行为:  孟子曰:“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  佛祖释迦牟尼说:“恨不止恨,唯爱止恨。”  证严法师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可以爱的人。”  李嘉诚说:“慈善不是我的责任,也不是我的义务,而是我的生活方式。”  汉文帝崇尚仁爱  作为一国之君,如何治理百姓和国家,是历代都非常重视的问题。显然,以“仁爱”治天下是最符合儒家道德传统标准的。在《孝经·天子章第二》中,孔子就论述了天子如何以仁爱治天下的具体要求:“天子要对百姓仁爱,不施行暴政;要对百姓尊敬,不能傲慢。对百姓的仁爱和尊敬要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以德孝对待百姓,施行天下,这就是天子之孝。”也就是说,天子只有对百姓仁爱、尊敬,才能深得人心、巩固政权,这是天子最大的孝道;否则,百姓造反、江山改易,就会成为天子最大的不孝。因此,明智的帝王都把施行仁政作为自己的至高境界。  因“文景之治”而名垂史册的汉文帝刘恒,是中国历史上以仁爱治天下的典型。  汉文帝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早年被封为代王。当刘邦去世、吕后发动宫廷政变,刘、吕两大集团权力纷争的时候,刘恒的母亲薄氏带着幼小的刘恒,离开了宫廷这一是非之地,来到远离京城的代王封地。薄氏知书达理,深明大义,教育刘恒读诗学经,为人处世。刘恒从小就深受仁爱思想的熏陶,不仅学到了许多治国之道,而且懂得了许多做人处事的道理。  吕后驾崩,周勃、陈平率刘氏集团剿灭了吕氏全族,经过对刘氏集团人才的考核,最后决定拥立代王刘恒为帝。刘恒即位时,汉朝国力还很贫穷,大夫以下只有牛车坐。汉文帝施行仁政,终于使天下大治。具体措施有:  要求朝廷百官和地方守令重视农业,劝民农桑,薄徭役,减赋税,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汉文帝13年,还免除了全国一年田地租税,这在中国封建史上是很少有的。  鼓励人们向朝廷提意见,即使咒骂皇帝也不治罪,这在中国封建皇帝中也是极其罕见的;恢复春耕前皇帝亲耕的制度,为天下做出表率。  提倡节俭。汉文帝生活极为简朴,他在位24年,宫室、园林、服饰和御用器具没有什么增加。据史书记载,汉文帝为了节省黄金百斤,曾取消了建造露台的计划。汉文帝还穿粗糙的丝绸衣服,并规定宠妃的衣服不许拖地。  此外,汉文帝还废除了断肢、割鼻、刻肌肤等肉刑,减轻了笞刑,并要求官吏断案从轻,只求大指,不求细苛,使全国刑狱大减。  经过这一番治理,汉朝的生产得到极大的发展,府库充盈,政通人和,百姓乐业,汉朝的政权得到了巩固。文帝之后,景帝刘启继续文帝政策,父子共同开创了被誉为前汉盛世的“文景之治”,为后来汉武帝的改革创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据说汉文帝死前还告诫太子,自己驾崩时不要禁止百姓娶妻、祭祀、饮酒,不要万民恸哭,显示了仁爱贤明的帝王本性。刘恒死后,谥曰“文帝”。在历史上,死后谥号为“文”的皇帝并不多,因此有史学家评价400年的汉朝时,有“功莫大于高祖,德莫厚于汉文”之说。  唐太宗仁爱治国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明君,也是一位富有仁爱之心的皇帝。唐人吴兢编撰的《贞观政要》记载了几个事例,足以说明唐太宗是一位以仁爱治国的皇帝。  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臣说:“妇女幽禁在深宫中,情况实在可怜。隋朝末年,无休止地搜求选取宫女,以至于皇帝临时居住的离宫别馆,甚至不是皇帝驾临的处所,都聚有很多宫女。这都是浪费百姓财力的做法,理应废除。而且宫女除了洒水扫地以外,还有什么用呢?现在我打算放她们出宫,任由她们选择丈夫。这不仅可以节省费用,同时使百姓可以休养生息,而且也可使她们各自成全自己的性情。”于是后宫前后一共放出3000多人。  贞观二年,关中一带干旱,发生了大饥荒。太宗对侍臣说:“水旱不调,都是国君的罪过。我德行不好,上天应该责罚我,百姓有什么罪过,要遭受如此的艰难窘迫?听说有人卖儿卖女,我很可怜他们。”于是派御史大夫杜淹前去巡查,拿出皇家府库的钱财赎回那些被卖的儿女,送还他们的父母。  贞观十九年,太宗征伐高丽,驻扎在定州。太宗驾临城北门楼安抚慰劳将士。有一个士兵生病,不能进见,太宗下诏派人到他床前,询问他的病痛,又敕令州县为他治疗。因此将士都高兴地愿意随从太宗出征。等大军回师,驻扎在柳城时,太宗又诏令收集阵亡将士的骸骨,设置牛、羊、猪三牲为他们祭祀。太宗亲自驾临,为死者哭泣尽哀,军中将士无不洒泪哭泣。观看祭祀的士兵回到家里说起这件事,他们的父母说:“我们的儿子战死,天子为他哭泣,死而无憾了。”太宗征伐辽东,攻打白岩城时,右卫大将军李思摩被乱箭射中,太宗亲自为他吮血排毒,将士无不受到感动和鼓励。  李世民以仁爱治国,示范官吏、深得民心,无疑为唐朝的繁荣富强奠定了基础。  疏广散财播仁爱  有智慧的官吏,非常注重培养仁爱之心,广布仁爱之德。因为他们知道,具有仁爱之心容易得到上司的欣赏和百姓的爱戴,有可能官位长保,即使退位后也能得善终。一个官吏如果缺乏仁爱之心,不会有好下场。  西汉时,有位叫疏广的人,很有学问,曾在朝廷担任博士,后来还做过皇太子的老师,地位极其显赫。当他告老还乡时,皇帝和太子赐给他很多金银钱财。  疏广回到家乡后,把这些赏赐都分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乡亲们,既没有为自己购置田产,也没有将这些钱财留给子孙。有人劝他,但疏广却说:“这些钱财是皇上和太子赐给我的,我要将它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至于子孙今后的生活,不能依靠我,而要靠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他们如果有出息,就不需要我留给他们钱财,如果他们没有出息,我留给他们的钱财越多,就会害他们越深。你们说我还需要留钱财给子孙吗?”  疏广的一席话,说得在场的人无不点头称是。  乔致庸利从仁爱来  经商的本质是互赢互利,只有双方都从中得利,买卖才能长久做下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李嘉诚是当代华人的首富,也是当代的商圣,他曾这样谈论经商之道:“你我双方做生意,如果我赚你亏,你不会干;如果你赚我亏,我不会干;只有你我双方都能赚钱,生意才能做下去。其实经商的秘诀就是这样简单。”李嘉诚把经商之道说得多么通俗简单,不愧为当代华商之圣。  清代著名的晋商乔致庸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有一颗仁爱之心。乔致庸以天下之利为利,开票号实现汇通天下的目标,不是为了自己发大财,而是为了方便天下商人。开拓武夷山茶路不仅是为了自己发财,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解除广大茶农的生活之困。当有人出高价收购他经营的茶市时,他毅然撤出,这是一般的商人很难做到的。大灾之年,他开粥棚救济十万灾民,家人与灾民同锅喝粥,为了支撑粥棚几乎倾家荡产。  在乔家门前,常年拴着3头牛,谁家要用,只需招呼一声,便可牵去用一天;每年春节前夕,乔家大门洞开,乔致庸会拉出一扇板车,满载米、面、肉,谁家想要,只要站在门口招招手,便可随意取去。乔致庸就是凭着一颗仁爱之心,凝聚了一大批铁杆伙计,他虽然多次历经灾难,几乎家破人亡,但这些伙计却全力以赴、鼎力相救,一次次使他转危为安、化险为夷,没有伙计在危难时刻离他而去。这全是仁爱之心使然。  我们再来看看电视剧《乔家大院》里的祁县何家,因经营烟馆生意,赚了不少钱,但做的是缺德事,害的是老百姓,因此不得好报。何家少爷也因长期抽鸦片毁坏了身体,疾病缠身,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花了大笔银子娶回江雪英不久便一命呜呼,撒手人寰,万贯家财尽落他人之手,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丛飞爱心撼中国  2006年4月20日,资助贵州、湖南、四川等贫困山区178名贫困儿童、累计捐款300万元的爱心大使丛飞因病医治无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去世,年仅37岁。丛飞生前立下遗嘱,捐献出自己的眼角膜,将给4名患者带来光明,以他最后的爱心馈赠社会,使仁爱之心长留人间。  纪念丛飞的网站、丛飞纪念馆相继建立,网上追悼会召开,国家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向深圳民政局发去唁电,哀悼丛飞。丛飞的爱心感动了中国。  1994年8月,丛飞应邀参加重庆举行的一次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义演,从此开始了长达11年的捐款助学活动,并先后被授予“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深圳市爱心市民”、“深圳市爱心大使”等称号。  一次,丛飞在一个贫困山区演出,观众席上坐的是几百名因家贫而辍学的孩子,丛飞当时就毫不犹豫地把身上所有的2400元钱都放进了捐款箱。主持人告诉丛飞:“你捐出的这笔钱,可以使20个孩子完成两年的学业!”  丛飞当时觉得这是很有价值的事情。从此以后,他就开始不断地资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先后20多次赴贵州、湖南、四川等贫困山区举行慈善义演,为当地失学儿童筹集学费。  丛飞说:“在山区时,我被他们的贫寒所震撼,看到他们穿不上衣,吃不上饭,我心里就难受,而当我听到这些孩子有书可读时我就高兴。”丛飞还说,他最大的愿望是让孩子有书读,让社会少几个文盲,少几个法盲。正因为他爱上了这些质朴、憨厚、勤劳的山民,他的捐献才像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在一些城市的商业演出中,丛飞已经小有名气,每场演出的出场费达到一两万元,多的时候一个月收入可达十几万元,资助孩子们的学费,对当时身体健康的丛飞来说,完全可以承担。但2003年“非典”之后,丛飞的演出机会锐减,收入也越来越少,给孩子交学费时资金也紧张起来。当时,为了及时给100多个孩子交学费,丛飞从亲朋好友那里先后借了10万元,在开学前如期给孩子们送去。  从2004年春天开始,丛飞的胃部经常剧烈地疼痛,还时常吐血、便血,当时家人和朋友们都劝他住院治疗。可丛飞拒绝了,只在门诊处开了些口服药维持。2004年7月,丛飞如约来到贵州,给孩子们送去了下学期的学费。不过这笔学费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他再次从朋友们手中借来的。当时,丛飞已经背负上了17万元的债务。  丛飞的家在深圳罗湖区翠竹路东的新港鸿花园,一套五六十平方米的房子。房间内有半面墙的书柜摆满了奖状与照片,CD架上摆放着一些古典音乐与民族歌曲。  丛飞的妻子邢丹初期对丛飞的做法有时难免也不理解,会发些牢骚。2004年夏,丛飞带着她去贵州黔南贫困山区为他资助的孩子们送衣物和学费。深受感动的邢丹说:“那些孩子家里的贫困程度让我震惊,他们一年四季吃不起肉,玉米面还要掺上秸秆吃。许多人家五六口人冬天只有一床棉被。当看到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搂着丛飞的脖子一个劲地喊着爸爸,孩子的家长拉着丛飞的手默默流泪,那一刻,我真正理解了丛飞的付出。”  此后,邢丹辞去了空姐的工作,照顾着年幼的女儿睿睿,当起了全职的家庭主妇。  在生命的晚期,丛飞仍然惦记着他资助的100多个孩子,他们有很多还是小学生,如果不能继续读书,等待他们的将是无望的未来。他希望前来看望他的朋友“一定要多想想办法,让他们继续读书啊……”  这就是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丛飞,感动中国的丛飞!  救人一命荣华一生  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此虽为佛家用语,但在现实中确有应验。  我曾听我外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曾有一位教书先生,春节前夕向东家领取了一年的酬劳,高高兴兴地拿着银子准备与家人团聚。在回家的路上,教书先生遇到了一件令他为难的事情。他听见悲惨的哭声从一间矮小的茅屋中传出来,恻隐之心使这位教书先生不由自主地向茅屋走去。进门后,他看到一名妇女躺在门板上奄奄一息,一个男人和孩子正哭成一团。  教书先生从男人那里得知,躺在门板上的是他的妻子,得了急病,快要不行了,但因为没有钱请郎中治病,只有等死了。  教书先生一听,左右为难,如果把这些钱给了这家人治病,自己家的日子将怎么过?如果不帮助对方,就是见死不救,自己于心不忍。最后还是仁爱之心占据了上风,他毅然把自己的银子交给了这位男子,让男子快去请郎中救妻子的命,妇女这才得救。  教书先生回家后,妻子正盼他带回来辛辛苦苦赚到的银子,他自然交不出,只得如实告诉了妻子路上献银救人之事。妻子尽管很失落,但也对丈夫给予了理解。他们商量着如何过年,这时孩子们进来嚷着要吃肉。教书先生只好放下斯文,向一个亲戚家赊了个猪头,以打发孩子。妻子将赊来的猪头放入锅中煮了起来,满屋顿时弥漫着猪肉的香味,给几个孩子带来了一些安慰。  正当他们家准备切猪头肉过年的时候,赊给他们猪头的亲戚来了,说是他夫人觉得赊给他的猪头太便宜了,因此和他吵得不可开交,要教书先生帮忙把猪头还给他,否则他家过不了安生年。教书先生无奈,只有将煮熟的猪头还给了那个亲戚。  教书先生献银救人的义举在乡间广为传播,这时正值朝廷在全国各地选拔人才,教书先生被当地官府推荐给了朝廷,加上他又有真才实学,八年十载之后,当上了朝廷六品官员,家庭生活水平自然大大提高,不再为置办年货而发愁了。  这年又逢过春节,教书先生突然想起当年赊猪头过年的往事,感慨万千,欣然做打油诗一首:“想当初,可怜可怜真可怜,煮熟猪头还现钱;看今朝,有朝一日时运转,朝朝日日当过年。”  这个故事也说明了“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的深刻哲理。  讲究仁爱才算真成功  仁爱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也是世界各国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许多国外大富豪在创造个人财富的同时,也非常热衷慈善事业,将自己的财富施舍给需要帮助的社会大众。曾有人计算过,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目前的资产可以买31架航天飞机,或者344架波音747飞机,拍摄268部《泰坦尼克号》。但是事实上,富可敌国的盖茨夫妇生活很简朴,唯一可称得上奢华的只有他们位于西雅图郊区价值5300万美元的豪宅。不过据到过盖茨家的人介绍,这栋豪宅内陈设相当简单,并不是常人想象的富丽堂皇。盖茨曾说过:“我要把我所赚到的每一笔钱都花得很有价值,不会浪费一分钱。”  在过去的几年里,盖茨把他的大量个人财富捐献给了慈善事业。据统计,盖茨至今已为世界各地的慈善事业捐出300多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慷慨的富人。目前,以盖茨夫妇两人名字命名的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私人慈善组织,其基金规模是老牌的福特基金会的3倍、洛克菲勒基金会的10倍。盖茨在伦敦庆祝自己50岁生日的时候,对在场的记者表示:“我自己名下的巨额财富对我个人而言,不仅是巨大的权利,也是巨大的义务。我准备把这些财富全部捐献给社会,而不会作为遗产留给自己的儿女。”  有媒体报道,美国“股神”巴菲特2006年6月25日宣布,将自己85%的资产捐献给慈善事业。巴菲特的总资产高达440亿美元,意味着他这次将捐出370亿美元,一举超过盖茨基金会总额为290亿美元的善款,而且还要多出80亿美元,成为世界“首善”。更有意思的是,巴菲特与盖茨是好朋友,巴菲特所捐的370亿美元善款将大部分投入“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这又是巴菲特一次理智而富有创见的选择。  “子孙胜于我,留钱做什么?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这句贤文就是教育人们,即使拥有万贯家财,也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不要过多地留给后代。因为留下的不仅不是财富和幸福,而且有可能是毒药和祸水。每一个明智的、成功的企业家,最终必定是慈善家。中外企业家概莫能外。  文章分享  我与胡奎相识已久,每次参加“好心情工作坊”的活动时,都能见到他积极发言,而且每次都有新意和深意,常常受到朋友的掌声鼓励。  胡奎非常好学,对中国文化深有领悟,现任“中华和慧网”主编,兼任“北京人类大成教科文研究院”秘书长。据胡奎介绍,“和慧网”的创始人就是《第二次宣言》的作者,一位年轻的女士——王小平。说到这位女老板,胡奎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认为她是一位值得追随的奇才,而且对他的工作和事业也大有指导及帮助。  当谈到对自己的人生指导最多的人时,胡奎提到了恩师刘洪潮教授。他将自己的感受形成了文章,希望能与读者共享。  仁爱恩师,待生如子  文/胡奎  十年来,有一位老师在精神与人格上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他就是刘洪潮教授,原新华社高级编辑、国际内参编辑室主任,现任中国传媒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我的心目中,刘洪潮的名字意味着一种独特的精神与人格力量,意味着仁爱精神的化身。  1996年暑假,我到北京工人日报社实习,那时我还是武汉大学新闻学院二年级的学生。这是我第一次来北京,对我来说,这个暑假最快乐的事情和最重要的收获,就是拜访刘洪潮老师。  之前,我曾在学校里听过刘老师有关国际形势与我国外交问题的报告,那是我在大学里听过的规模最大、最隆重、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报告会,能容纳近万人的电影场全部坐满了,学校全体领导都出席聆听,报告会被大家的掌声一再打断并延长,期间下起雨来,但多数同学依然屹立雨中不肯离去。  我到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听刘洪潮老师的联系方法,一位同样崇拜刘老师的同学帮我找到了他家的电话。我们带着激动而又忐忑的心情打通电话,令人想不到的是,刘老师非常热情地答应了我们的要求。  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当我和那位同学首次走进警卫严格的新华社大院时,内心既兴奋又不安,刘老师将是我们接触到的社会身份和地位最高的人,他将怎样对待我们这两个没怎么见过世面的农村大学生呢?我们会不会出现太过冒昧或无知的言行呢?当我站在门口按响门铃时,我还在这么想。  门开了,迎接我们的是刘老师和蔼可亲如慈父般的笑脸,还有他爽朗的声音,他在开门的一瞬间便准确地叫出我们的名字,然后紧紧握住我们的手,他的夫人就站在他的身旁,带着慈母般的笑容。片刻之间,我们感到不是到了一位大名鼎鼎的教授家里作客,而是仿佛回到了久别重逢的父母身边。  我们从下午三点多一直谈到晚上,刘老师还热情地留我们住了一晚上。那天我们讨论了许多问题,那是我第一次如此深入广泛、无拘无束地和一位师长交谈,也是我感到最快乐、收获最大的一次交谈。  师母为我们精心准备了晚餐和早餐,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师母亲手包的锅贴饺子,那种清香爽口滋味,让我这个并不喜面食的南方人每每想到都仿佛胃口大开。后来我得知,师母的手指有疾,已不怎么包饺子,我们得到的是最高待遇。  此后几年,我只去过两次刘老师家,但我几乎每个月给他打一次电话,毕业后到福建工作期间亦如此。刘老师对我的电话从无厌烦。正是这些电话,帮我澄清了学习、工作、心理及感情上的种种困惑。当我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时,特别是感到自己的人格经受考验时,我常常会想起刘老师,于是我总是会获得一种精神的鞭策和启示。  2000年底,我到北京工作,开始有机会经常去刘老师家。在他的家里,我经常会遇到各种来访者,其中许多都是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们,他们经常三五成群地来他家请教问题,并且聚会,同时打打牙祭,一些女生在师母的培养下都成了做菜高手,男生们则成了洗碗高手。刘老师家的大门从来都是向每一个学生敞开的。为此他不得不牺牲自己研究和写作的时间,当然,偶尔和同学打打扑克牌,也是他极喜爱的一项休闲娱乐。  我无法统计像我一样得到过刘老师的关爱与帮助的人有多少。但我知道,刘老师是一个真正能做到“爱生如子”的人,他不偏爱某一个学生,而是爱着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一切可能的帮助。他也不独爱学生,而是从来都怀着仁爱之心面对每一个人。这使他几乎赢得了每一个与他相处和接触过的人的爱戴与尊敬,包括小区的保安一听说是来找刘老师的,总是充满热情面带敬意。  当我在“好心情工作坊”第一次听智然老师讲孔子的仁爱精神时,我脑子里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刘老师的形象,我认为他就是这种仁爱精神的化身,他是一个真正做到了“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乃至“待人如己”、“心底无私天地宽”的人,在这方面,他为我,也为所有受过他的教育的学生及后辈,提供了一个需要用一生去修炼和实践的高尚人格的榜样。 02. 好义固为人所钦,贪利乃为鬼所笑 —— 做人要好义    “好义”乃中华民族传统  王允义除董卓  关羽封金挂印辞曹营  洪战辉嫩肩抚养义妹  重情义为战友守墓一生  谨防走入好义误区  “好义固为人所钦,贪利乃为鬼所笑”这句贤文意思是说崇尚道义的人会受到人们的钦佩,而贪利轻义之人不仅会遭到人们的鄙视,甚至连鬼都会讥笑他。  有关“义”的词句,在《增广贤文》中还有不少,如:  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行义要强,受谏要弱。  礼义兴于富足,盗贼出于贫穷。  居身务期质朴,训子要有义方  以直报怨,以义解仇  贫士养亲,菽水承欢;严父教子,义方是训。  这些贤文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做人要崇尚“义”的基本要求。  “好义”乃中华民族传统  “义”的繁体字为“義”,从“我”、从“羊”,同“儀”。“义”字的含义非常广泛,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一是指礼节、仪式;二是指事之谊,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也即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三是指品德的根本和伦理的原则;四是指情谊、恩谊,如有情有义,忘恩负义;五是指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如义父、义子、义妹;六是指行为超出常人的,有正义感的,如义士、义侠;七是指不获取报酬的行为,如义演、义卖。我们经常用到的和“义”有关的词汇有仁义、礼义、义气、义愤、义举、义务等,常用的成语有义愤填膺、义无反顾、义形于色、义正词严、见义勇为等。  中国是一个崇尚礼仪的国度,被世人称为礼仪之邦。我国的圣人贤哲对“义”做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  孔子在评价何者为勇时说:“见义不为,无勇也。”即见义不勇为不能算真正的勇敢。孔子在阐述什么是富贵时又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这样的生活中也有乐趣。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在我眼里如同天上的浮云一样。”孔子在谈到如何理政时则说:“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即从政者只要推崇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  “亚圣”孟子也对“义”做出过许多阐述,他说:“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即“仁”决定着人心取向,“义”影响着人生历程。他还有一个经典的论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他提出的“舍生取义”的思想对后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我国的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学习的见义勇为、舍生取义、重义轻利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尤其是中华民族进入近代历史以来,之所以屡遭入侵而不亡,历经磨难而不衰,与众多的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而前赴后继、视死如归、舍生取义是分不开的。  王允义除董卓  东汉末年,皇室势微,地方势力兴起,相互割据混战,阴差阳错成就了西北军阀、大野心家董卓的霸业。自从董卓挟持天子、控制朝廷之后,开始党同伐异,滥杀无辜。这一日,他又给司空张温定了一个谋反罪,命养子吕布砍去了张温的头颅,百官大惊失色。  司徒王允是一位心忧汉室的忠臣,眼见董卓倒行逆施,心急如焚,但苦无良策。  一天晚上,王司徒独自在后花园叹气,府中一位名叫貂蝉的绝色歌伎听了,忙上前询问其为何叹气,并表示为了报大人的恩情,如果有用得到她的地方,她将万死不辞。  此时,一项妙计在王司徒心中逐渐形成。他看了看貂蝉,然后说:“想不到汉家天下的安危就在你一个弱女子的手中。”停了一会儿,他接着说:“董卓危害朝廷,而吕布作为一员骁勇大将却认贼作父,他俩有很强的势力,一时难以铲除。不过,他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好色。我想运用连环美人计,先将你嫁与吕布,再献给董卓,让他们反目成仇,好让吕布杀掉董卓。”  貂蝉说:“大人待我如同亲父,我当以死相报!”王允深受感动,拜谢了貂蝉。  第二天,王允给吕布送去金冠和明珠,吕布亲自到王府致谢,王允摆下酒宴款待他。宴会中,王允让貂蝉为吕布斟酒。这吕布本是一个好色之徒,见貌若天仙的貂蝉,早就被迷得魂不守舍,不知道自己姓什么。王允当即提出:“如果将军喜欢,愿意将貂蝉嫁于将军为妾。”吕布喜出望外,当即谢过了王允,急盼这好事早日到来。  过了几天,王允又请董卓来家中赴宴,董卓满口答应了。席间,王允又叫貂蝉载歌载舞地出来助酒兴。董卓见到貂蝉这个绝色佳人,禁不住连声赞叹。王允当即命人备好彩车,亲自将貂蝉送到相府服侍董卓,董卓称谢不已。  王允从董卓相府返回途中,被吕布一把揪住胸襟质问,王允解释道:“这是董卓太师将小女聘回,给你做媳妇呀。我这里还准备了一些嫁妆,等到小女到你家后即将送上。”  吕布听了非常高兴,忙向王允道歉。吕布来到相府打听消息,却总是不见貂蝉人影。吕布实在忍不住了,便来到堂中,询问董卓的侍女。侍女告诉吕布说:“太师正与新来的小姐在床上睡觉,还未起床。”  吕布听了又惊又怒,偷偷进入董卓卧房后窗窥探。貂蝉正在房内梳头,见了吕布,便紧锁眉头,做出忧愁悲伤的样子,并用香罗手帕频频拭泪,一边和吕布眉目传情。董卓见了非常生气,将吕布喝退。董卓得到貂蝉之后,被貂蝉的美色所迷住,足足有一个月没有出去。后来董卓偶患小病,貂蝉更是衣不解带,曲意伺候。  一天,吕布来到相府向董卓问安,貂蝉在床后探出半身,深情地望着他,然后又不停地流泪。吕布见状,心都碎了。董卓见吕布一直盯着貂蝉,忍耐不住心中的怒火,斥责道:“你竟然敢调戏我的爱妾?”马上让手下人将吕布赶走,并下令:“今后不许到这里来。”  吕布又气又恨,极不情愿地离去了。  一天,董卓病好,入朝议事,吕布执戟相随。吕布见董卓与献帝说话,便离宫来到相府,找到貂蝉。貂蝉见了吕布,哭着说道:“自从我见到了将军,就已经对您产生了爱慕之情,能嫁将军是我的心愿,谁料太师顿生邪念,将我奸污。我已不洁,愿死在将军面前,以明我爱君之心!”说着就要跳下荷花池,吕布慌忙将她抱住,两人偎依难舍。  董卓在朝不见吕布,心生怀疑,忙向献帝告辞回府,果然见吕布与貂蝉抱在一起,心中的怒火一下子喷发出来,抢了画戟就要杀吕布,吕布只得落荒而逃。  吕布走后,貂蝉向董卓哭诉道:“吕布调戏于我,我没有脸面见太师了。”说完又要寻死觅活。董卓好一阵劝慰才得以平息。从此,董卓发誓要把吕布杀掉。  时机成熟之后,王允又去吕布那里做了一番工作,使得吕布与董卓的仇恨不共戴天。  一日,王允和吕布商量妥当,在宫廷外面埋伏好精兵,让吕布趁机将董卓杀死,终于为朝廷除了一害。  关羽封金挂印辞曹营  说到崇尚道义,不能不说说三国时的“汉寿亭侯”关羽。在中国,孔子被封为“文圣”,关羽被奉为“武圣”。供奉文圣孔子的文宣王庙有很多,过去在各个城邑都有这类建筑,而供奉武圣关羽的关公庙的数量则远远超过了文宣王庙。在清朝时期,仅北京一地的关公庙就有 116座。而且有些关公庙的建筑规模也远远超过了祭祀孔子的文庙。例如在拥有2000余万人口的台湾,关公信徒多达 800万之众,几乎各家各户都为关公设香案,立牌位,挂圣像。台湾的关公画像年销售量,远远超过了神祇妈祖。在今天我国各地的许多酒店,也仍然供奉着关公的雕像,以求关公的保护。晋商也许是与关公同乡的缘故,只要晋商势力较大的城市,就有晋商出资修建的关公庙。晋商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兴旺几百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晋商普遍讲诚信,重义气,同乡之间的同行不是冤家对头,而是合作伙伴,一家有了难处,大家相互帮助。总之,关公成了许多中国人心目中的神,其地位非常之高。  那么,关公为什么会在中国人的心中有这么高的地位呢?这显然是值得今天的我们认真探寻和思考的。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应该与关公好义、重义的品德分不开,也正是这个“义”字引起了中国人的共鸣和对关公的崇拜。  关羽与刘备、张飞当年在桃园三结义,许下了同生共死的誓言,并且他们都努力实践着许下的誓言。《三国演义》中就花了很大的篇幅来介绍关羽重义轻利的义举。  例如,当关羽与刘备、张飞在曹操的追剿下被冲散之后,为了保护刘备的夫人,关羽在曹操部将张辽的游说下,与曹操约法三章之后依附了曹操。曹操为了收买关羽的人心,用尽请客送礼等各种办法,还相继给关羽送来美人、黄金、战袍、赤兔马,又利用手中的权力封了关羽一个“汉寿亭侯”。尽管这些物质利益很诱惑人,但始终未能改变关羽对刘备的忠义。当关羽打听到刘备的下落之后,毅然封金挂印,过五关斩六将,克服了重重困难险阻,终于兄弟相聚。这段历史在我国一直以来广为流传,令人肃然起敬、为之动容。  另外,关羽还不愧为一位光明磊落、知恩图报的君子。当年身在曹营时,他帮助曹操斩杀了颜良和文丑这两员敌军大将,而且当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大败之后,关羽奉军师诸葛亮之命把守曹操败退的必经之路华容道。面对落荒而逃、狼狈不堪的曹操,关羽念起了当年曹操对自己的恩情,冒着违令杀头的危险,放了曹操一马,由此足见关羽是一位有情有义的英雄。  洪战辉嫩肩抚养义妹  2005年有一位“感动中国”最年轻的获奖者名叫洪战辉,他以年少柔弱的身躯承担起了成年壮汉都难以承担的社会责任。11年来,在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做了只有大人才去做的事情。  “我真想做一回小孩,真的想!”这是洪战辉深藏在心底的梦想,他的这个梦想让人潸然泪下,因为这个梦想是他今生注定无法实现的。  12年前,洪战辉的父亲患了间歇性精神病,从外面捡回一个刚出生100多天的小女孩。一年后,因为痛苦和绝望,妈妈离家出走,那时洪战辉只有13岁。小战辉一边要扶养年幼的妹妹,照顾患病的父亲,一边还要打零工维持生活和自己的学业,他用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许多好心人劝他将妹妹送给别人,但小战辉把抚养妹妹当作一份神圣的责任,只要自己有一口饭吃,就有妹妹一口吃的,并发誓一定要把妹妹抚养成人。十多年来,无论小战辉走到哪里,他都要把妹妹带到哪里,不仅自己完成了高中、大学的学业,而且把妹妹带大并供她上学。  小战辉的身上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的事迹感动着千千万万华夏儿女。如果每个人都像小战辉那样,重义气、负责任,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和谐,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将会大大加快进程。  重情义为战友守墓一生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0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