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他心的人,是整个世间的庄严,人、非人、天龙八部、护法神都会保护他。以前我看过一个光碟,有个法师说他依止过一位藏传佛教的上师,当时上师告诉他:“你要一心利益众生,不用担心自己,你的快乐诸佛菩萨会承包了!”这话虽然听起来怪怪的,但实际上的确如此。一个人生起菩提心的话,他脚下踩的微尘也会为天王所顶戴。为什么说一些上师的衣服有加持、头发有加持、舍利有加持?因为这个人的相续中有利他心。有了利他心的人,非人也觉得非常了不起,他所接触的微尘,都会恭恭敬敬地顶戴。有些上师具有菩提心,把他的一片衣服带在身上,邪魔外道和妖魔鬼怪也不敢害你,这在《地藏十轮经》等教言中均有记载。发大乘心的人无论住在哪里,都是当地的佛塔,非人会整天转绕他。有些大德到一个地方去,成千上万的人对他恭敬顶礼,人是这样,看不见的非人更是很多。相反,如果一个人表面上是大德、活佛,但自私自利心特别强的话,他的所作所为迟早会暴露无遗,人看不惯他,非人更是看不惯。在这个世间上,只要是为了众生而无条件地奉献一切,所有的人都会帮助他。有些人不管办慈善也好、传法也好、利益众生也好,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利财富,自己若任何目的都没有,很多人一定会对他伸出支援之手的。要知道,利他菩提心的威力和功德不可思议,这种心在谁的相续中生起来,不管他是什么身份,一定会当下获得成就。《妙法莲华经》中说,文殊菩萨常在龙宫传授大乘佛法,智积菩萨对此不太理解,认为法这么殊胜,龙族应该不是法器。但文殊菩萨告诉他,八岁龙女的根基很好,她已经生起了菩提心。舍利子听后有点怀疑,认为龙女是旁生,又是个女人,不可能成佛这么快。正在此时,龙女突然现前,拿着宝珠供养佛陀,然后问:“我这样供佛快不快?”智积菩萨和舍利子都说:“非常快。”龙女说:“我成佛比这还快。”她当下变成男身,前往无垢刹土示现成佛,相好圆满。可见,菩提心的威力不可思议。任何一个人,黑人也好、白人也好,藏族也好、汉族也好,老人也好、年轻人也好,谁要是生起这种心,虽不一定有八岁龙女那样的根基,但肯定能够很快成就。密宗大成就者的略史上,男众女众成就的相当多,他们都有殊胜的利他心,把对密法和上师的信心作为因缘,最后获得证悟的。因此大家应该充满自信,只要能摧毁自私自利心,愿意帮助众生、护持众生,就有了如来种性,最后离开人间时也不会有遗憾的!寅二(广说)分二:一、断除贪身;二、善用此身之方法。卯一(断除贪身)分二:一、贪执之过患;二、贪执不合理。辰一(贪执之过患)分二:一、真实宣说;二、旁述知足之功德。巳一、真实宣说:汝愈献殷勤,护此不净身,彼愈趋退堕,衰朽极脆弱。我们不要贪执自己的身体,越是对三十六种不净物组成的身体百般珍爱、殷切保护,它就越会脆弱无力,乃至对小苦也不堪承受。大家学了很多大乘论典后,应该清楚身体没什么可贪的,不管是皮肤、血肉、骨头,一一分析的时候,找不到一丝精华。如果用各种饮食、衣饰来百般讨好它,它就越来越娇气,越来越脆弱。有一件衣服的时候,它还很听话,有一种满足感,可是条件越来越优越时,今天穿一样、明天穿一样,身体的要求越来越高,就越来越不听话了。古人只有一件衣服,吃很简单的饭,完全已经足够了,但现在大城市里的人,吃饭的时候花样很多,每个菜要色香味俱全,这要花多少钱、花多少功夫啊?所以,内心的痛苦就自然增上,这一点你们应该清楚。龙猛菩萨说过:“不净自性身,脏满何不厌?”这个身体肮脏不堪,为何不对它生厌烦心,反而越来越爱执呢?现在有些人喜欢整容,本想越来越好看,没想到却越来越丑陋。美国有个人做了好多次手术,在我的记忆中,光是鼻子就动了六次手术,原来是典型的黑人,最后变成了白人,但现在越来越难看了,自己根本不敢出来。很多愚笨的人特别贪爱这个身体,花钱买各种化妆品使劲地用,可是用了以后又过敏,结果适得其反。当然,身体虽然很脆弱,但若心比较坚强,身体再脆弱也可以用得上。有个人叫谢坤山,他16岁时被高压电击中,从此失去了双臂、左腿,后来又失去一只眼。面对巨大的不幸,他并没有跨掉,而是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他用嘴咬住笔学写字、学画画,如今他的画得到了广泛好评,而且他还用嘴一口一口“咬”出了一部十余万字的自传。那天我去青海时,也遇到一个老师,他的双手没有十指,只剩个肉拳头。但这个人很坚强,每天用肉拳头夹着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教书。课余的时候,他还会写字、打电脑,教学能力非常不错,而且掌握了远程教育,27年来培养了许许多多的学生。与之相比,现在有些修行人,甚至出家人,心志特别脆弱,稍有一点头痛、肚子痛,就不能闻思背诵了,今天睡懒觉,明天睡懒觉,这样是不行的。身体虽然是一切痛苦的来源,正如圣天论师所说:“人苦从身生,安乐由他起,身是众苦器,汝何重此身?”但是依靠它却可以让我们获得解脱,所以应该合理利用这个身体。现在上上下下的人不贪身体是没有的,当然,我也不是说你们以后不用穿衣服,把虚空当作衣服就可以了(指裸体)。但对这个身体不要过于贪执,如果过于贪执,依靠它造下很多恶业,最后在轮回中也不得解脱。这样的道理,现在很多人都不明白。尤其是大城市里的人,一说不要贪执身体,就觉得这个人精神有问题,“不贪身体贪什么啊?该贪的就是身体!”这是一种愚昧无知的行为,大家必须要多思维身体的过患。身弱欲爱增,大地一切物,尚且不餍足,谁复惬彼欲?逐欲未得足,生恼复失意。身体如是脆弱下去,那它的贪欲就会不断增长。世间上也是如此,稍有智慧的人虽没有完全根除烦恼,但对财物、地位、名声不是特别贪。而那些脆弱的可怜人,内心的欲望永无止境,就算拥有大地上的一切事物,他还是不满足。佛陀在《父子相会经》中有个比喻说,不管有多少水流入大海,大海不会有满足的时候;不管有多少草木被火吞没,烈火不会有满足的时候,同样,愚人无论享受了多少妙欲,也不会有心满意足之时。这些人就像萨迦班智达所说:“若无知足求财者,恒令痛苦如降雨。”他们不会有真正的快乐,痛苦犹如雨水般不断降下。不说我们一般人,即便是统治整个四大部洲、与帝释天平起平坐的我乳轮王,也正是因为贪心不足,最后落到地上而悲惨地死去。(这个公案,在《释尊广传》中也有。)现在的人越来越没有满足感了。80年代时,修行人住的是草坯房,90年代住的是木头房,现在对装潢结构的要求越来越高,再过一个时代,真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而在家人呢,以前有自行车就觉得好富有,过段时间有摩托车才可以,现在还要买轿车,有了国产的就想要进口的,有了进口车以后,还想要飞机。以前法王去美国时,家家户户几乎都有轿车,觉得有轿车无所谓,有飞机才让人羡慕。法王有次也坐了私人的飞机,当时他老人家说:“这些人的贪欲之心若不摧毁,真的是特别可怜!”他们有了飞机的话,可能还要火箭、飞碟,欲望是永无止境的。民间有这样一个故事,用在这里不知合不合适?天老爷最初给人、牛、狗、猪分配寿命。首先给人25年,给牛40年,但牛说:“我要15年就可以了。”其他25年被人要走了。给狗40年,它也只要15年,25年又被人要了。最后猪也不愿活很长时间,只要了15年,25年也给了人。这样一来,人总共要了100岁。但在现实生活中,人的寿命虽然很长,可是属于自己的只有1岁到25岁,这段时候过得比较快乐。25岁到50岁之间,因为是牛的寿命,所以要承担工作、家庭等沉重的压力。50岁到75岁是狗的寿命,所以要经常看孩子、看门,过狗的生活。75岁到100岁是猪的寿命,那时候的人除了吃喝以外,什么事情都不做,在家里一直躺着。所以,人不该要那么长的寿命,因为根本没有什么快乐。人确实非常贪婪,我们藏地有种说法:“有草的时候,牦牛会发疯;有钱财的时候,人会发疯。”我以前放牦牛时,遇到草特别多的地方,本以为牦牛应该很听话,但它们好像发疯了一样,吃一点、吃一点就跑了,特别难放。人也是这样,按理来讲,有钱的人应该舒舒服服地过日子,但他们这里搞一个投资,那里接一个项目,一辈子活得特别累,人的欲望比其他任何众生都可怕。我们学了大乘佛法的人,到一定的时候,应当学会满足,不要贪得无厌,否则世上的一切财物让你一个人拥有,你也不会满足的。佛陀在《因缘品》中说:“天降粮食珠宝雨,多贪凡夫也难足。”现在人真的不知足,有了平房要楼房,有了楼房要别墅,有了别墅又有很多很多要求,特别痛苦。所以人要有一种满足感,生活随缘而转。当然,光有满足感还不行,一定要把自己的人身变得有意义,每天尽心尽力修一点法。尤其是在座的道友,理论上会分析还不够,因为这些在死亡时用不上。人越来越老的话,这种感受就越来越强——一定要边听佛法边发心、修行,把理论的东西随时用在实践上。不然,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追逐欲妙永远也无法满足,最终让自己万分苦恼。其实,世人所贪著的名、色、财,在圣者眼里一文不值,是非常肮脏的东西,一点兴趣也没有。有些人贪执的地位,有些人执著的财物,在圣者看来跟不净粪没什么差别。《君规教言论》云:“愚夫所贪之诸法,一切智者不贪执。”凡夫人整天像老猪一样贪执美色、佳肴、轿车、地位,以及漂亮的衣服,但这些就像小孩子执著玩具一样,在大人眼里根本不值得贪著,贪了之后反而有痛苦。这一点,道理上先要明白,明白之后逐渐修行,珍贵的菩提心才不会丧失,才会不断增上。因为菩提心无法增上的唯一因,就是贪执自己的身体,对身体有关的东西看不淡、看不破,认为这些很重要,而一旦修成了无我利他或知足少欲的教言,许多贪境就没什么可执著的了。我有时候非常佩服有些道友,他们看破了地位、财产、家庭,把什么都放下来,一心一意在这里闻思修行。在当今社会,这是非常难得的,有了这个机缘之后,希望大家要经常祈祷,不要退失这种信心。心的力量非常重要,如果退失了这种信心,以后不一定能呆下去,很容易随便离开殊胜的对境。尽管有些人没有这种缘分,一直在红尘里做各种琐事,但现在有了闻法的机会,也是多生累劫难以得到的,所以千万不要随意舍弃。凡夫人一点贪执都没有,完全像圣者一样见到任何对境都如如不动,这是很困难的事情。但一般来讲,学习很多佛法之后,所贪的对境是很少的。我有时候真的觉得很快乐,平时只有一杯茶,没有什么可贪的,感觉很不错。前段时间有个人跟我说:“我在商店里转了很长时间,也没给您买到任何东西,很惭愧!”我回答说:“我自己去也买不到什么,更何况是你了!”我们作为出家人,要求不是很高,但在家人可能就不同了,逛商店时买这个、买那个,什么都要想。但如果所求的慢慢减少了,内心会有不可思议的快乐。这并不是什么修证的境界,看了大乘教言以后,很多道理自然会明白的。如今依靠上师如意宝的加持,我们学院有很多修行人日日夜夜在闻思修行。最近这种气氛也非常不错,虽然冬天的天气很冷,但男众女众早上五六点钟就起来背诵,晚上很晚了还在一心专注经论。我有时候看到了,心里还是非常舒服,觉得这种人身是有意义的。我们人很快就会离开人世,若把精力全部用于世间的赚钱,到时会带着什么善根前往后世也很难说。所以大家有了机缘的时候,一定要祈祷传承上师,千万不要业际颠倒。凡夫人的心很容易变化,就像高山上的经旗一样,随着业力的风而飘动,因此一定要经常祈祷、自我坚强,这样修行才会成功!好,今天讲到这里。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1]一般而言,VCD的寿命只有10年左右,DVD的寿命是10-50年,但也要视光盘质量和保存环境等条件而定。思考题783、什么才是真正的依止上师?这与你以前的理解有何不同?你现在是怎么样依止上师的?784、为什么想要自己快乐的话,就不可以爱自己,反而要去爱别人?你对此有哪些感受?785、为什么说具有利他心的人,是整个世间的庄严?这种人承办各种事业时,与自私自利的人有何不同?原因何在?786、对身体保护得越周到,它就会越怎么样?作为大乘修行人,如何让这个人身变得有意义?请谈谈你自己的经历。第八品 静虑 第一百五十节课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顶礼文殊智慧勇士!顶礼传承大恩上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发完心之后,大家应该认认真真地谛听。巳二、旁述知足之功德:若人无所求,彼福无穷尽,乐长身贪故,莫令有机趁。昨天已经讲了,假如没有知足少欲的心,一个人即使拥有世间上的一切也不满足。那么今天以旁述方式[1]宣讲知足的功德:假如一个人对地位、财产、名声等一无所求,他并不是傻傻的,什么都不知道,他去求的话也有这个能力,但他不像有些人一样,科长求处长、处长求局长、局长求市长,一直贪得无厌,而是有一种满足感,那这种人的快乐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人应该有满足感,到一定的时候就可以了。前段时间我有一个学校的校长,本来学校的建筑还需要发展,但他很有满足感:“已经可以了,现在已经发展到最顶点了!”其实知足也是智者的行为。尤其是修行人,看破世间的琐事之后,应该随缘而去,无有所求。汉地有副对联曰:“事到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可惜很多人不知道这个道理,一直永无止境地往前跑,最终肯定会倒下去的。按照小乘的教言,少欲不贪是圣者的境界。你们也记得吧,学习《俱舍论释》时讲过,圣者有四种种性,一是以菲薄法衣而满足,二是以粗粝斋饭而满足,三是以简陋床榻而满足,四是喜欢闻思修行,这四者都是知足少欲的自性。圣者对住处、衣服、食物并没有过高要求,不像现在人一样,吃的是最好的,穿的是最高档的,住的是最豪华的。许多圣者住的是山洞、茅棚、草坯房,吃穿方面也很简单,然而他们内心至高无上的境界,普天之下有多少人能比及呢?假如一定要住高楼大厦、坐高档轿车,很多方面不断地希求,相续中的快乐就越来越少,因此一定要学会知足少欲。那什么叫知足,什么叫少欲呢?《涅槃经》云:“少欲者,不求不取;知足者,得少不悔恨。”少欲就是对一切没有特别的要求,任何时候都很随缘;知足是即使得不到自己的所求,也不会有悔恨、痛苦。其实,凡事不计较也是一种知足少欲,如《佛说大乘无量寿经》中说:“不计众苦,少欲知足。”有了满足感的话,纵然住在小小的草坯房里,内心也会欢喜无比。否则,就算住五星级宾馆,吃山珍海味,家有万贯黄金,心里还是很痛苦。我们对身体不要太过贪执,不要让它有增长贪心的机会,不然快乐不会有,修行也不会成功。小乘《毗奈耶经》和有关论典中说,修行人不能打扮,不能使用花鬘香水,也不能过于饱胀,必须过午不食……这些都是使身体不要贪得无厌的手段。如果过于贪著所求之法,将会招致各种痛苦。佛经中有公案说,有的人贪著衣服而转生饿鬼,有的人贪著法衣变成魔鬼,还有一个比丘贪执钵盂而转生毒蛇。在汉地,唐朝也有个华严宗的和尚,表面上严持净戒、广闻博学,什么功德都样样齐全,但他对财物的贪心很重。有次他生病时,一个小沙弥不小心将他的钵盂打碎了,他竟然气得病情加重而死去,死后转生为一条毒蛇,仍念念不忘对小沙弥报仇。所以我们生前应当淡泊知足,断除对财物、身体等的贪执,否则,临死时那种心念会特别强。人在死的时候,千万不能在他耳边提他喜欢的东西,应该让他看阿弥陀佛的像,听一些佛号,尽量把他的分别念转向善法。而不要在喜欢轿车的人旁边评论“什么车是最高档的,它是八缸、六缸、四缸”,这样的话,对他有非常大的危害!不执悦意物,厥为真妙财。我们不要执著悦意的事物,就像《佛子行》中所说,见到赏心悦目的对境时,应把它看作无有实质,犹如夏天的彩虹,如此就不会产生贪著了。有些人贪心比较大,看到商店有很好的产品,看别人开很好的车,看别人住很好的房子,就屡屡产生“这是我的该多好啊”的念头。这是贪心没有对治的结果,如果明白一切外物的无常性、痛苦性以及是有漏财产的过失,那么最初得不到不会痛苦,得到之后不会特别执著,一旦失去了也不会伤心。一旦达到没有什么可贪的境界,那已经获得了最妙的财富,即使你身无分文,也是真正的富翁。佛陀在《遗教经》中说:“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没有贪欲的人不管在哪个地方,城市里也好、寂静地方也好,不会整天愁眉苦脸,心情坦然、快乐、洒脱,没有畏惧、痛苦、担忧,就像日月在空中运行一样自在,脸上时刻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但是很多人由于看不破,对财物视如命根,给自己带来了不少痛苦。作为大乘修行人,一定要学会知足少欲。上师如意宝的《忠言心之明点》和许多圣者的教言中都有这样的教诫:修道的过程中,对财物和人首先要看破,不敢说完全断掉贪执,至少也不要欲望太大了。《法华经》云:“是人少欲知足,能修普贤之行。”一个人若能少欲知足,行持普贤菩萨广大如海的六度万行轻而易举,无有任何困难。但是不懂知足少欲的话,纵然表面上给人讲经说法,每天做各种善事,痛苦还是会接连不断地出现。看得淡、看得破,是人生中最大的快乐。莲池大师说过:“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有了知足少欲的功德,贪心、嗔心、欲望、担忧、烦恼及生活的压力,统统都会去除的。有些在家人说:“我们生活压力太大了,好重喔!实在撑不起来。”但如果有了知足的妙药,即便你变成路边的乞丐,也照样会很快乐。有时候看路边的乞丐特别快乐,每天到街上讨一点饭,吃饱以后睡得特别香。可是有些大老板,吃完饭后一直想:“我明天怎么跟别人说话?怎么样欺骗他?如何推销这个产品?要赚多少钱……”一晚上都在盘算这些,第二天已经没有精神了。可是老乞丐晚上睡得很好,早上起来身体特别棒。开玩笑!我们修行人千万不要特别贪,假如整天贪名贪财,不管你是仁波切还是上师,显现上你肯定不是圣者。以前有个老堪布讲经时经常说:“作为圣者,对有漏的财物像不净粪一样对待,根本不会去贪执。”可是很多人恐怕不是这样,一谈到钱财,表情就不同了,这是不合理的。尤其是山上的修行人,还是要尽量知足少欲。知足少欲不是让你有财产也苦行,天天舍不得吃,而是说不要整天想着发财,“我一定要修黄财神,发大财以后作功德”。(其实我看到很多修黄财神而发大财的人,根本不作功德,反而不断地造恶业。修黄财神成了他造业的因,这样也没有多大的意义。)现在有些人修房子的要求越来越高,当然如果你有能力,想住得稍微舒服一点,对我们欲界众生来讲应该可以。可是有的人今年修一间房子,明年修两间房子,后年修两层楼,以后再修三层楼……修行境界若与房子高度成正比,那倒是很不错,但财富越来越多的时候,有时候修行会越来越退步。这一点我就有深深的体会。以前自己刚来学院时,条件很差,除了能吃饱之外,基本上什么财物都没有,所有的时间都用在闻思修行上,可是如今根本做不到,所以财富对解脱有很大的障碍,到一定的时候应该知足少欲。所谓的知足少欲,不堕两边很重要。如果堕入一边,连吃的喝的也没有,每天都要担心“我等会儿怎么办啊?跑到别人家去吃有点不好意思”,这样也不行。原来有个和尚说:“不要紧!我学院里的朋友比较多,每天到一家做客,一个月三十个人就可以了。”但这样也比较麻烦。所以佛经里说,不堕两边即是修行的顺缘。如今很多人为了财富特别忙,根本没有修行的时间,但如果能知足少欲,这就是世间上最殊胜的财富。龙猛菩萨在《亲友书》中云:“佛说一切财产中,知足乃为最殊胜,是故应当常知足,知足无财真富翁。”现在美国有些大商人,有几十亿美金不满足,还要投资,搞各种各样的项目。其实人生无常,几十年来雾里云里,到死的那一天,这些根本没有意义,只是一个存款数字而已。有个明星曾说:“我的钱多也好、少也好,只是在银行里的数字变化,除此之外也做不了什么事。”那多可惜啊!你今天存上100万,明天减少100万,自己却无法享用,对世间也不做任何善事,真的特别没有价值。所以到一定的时候,大家应该了解财富的实质,明白修行才是一切当中最重要的。(有人说我开始的一两个颂词讲得特别广,到了最后就特别略。可能我刚开始有点兴奋,到后面就累了吧!)辰二(贪执不合理)分二:一、由于低劣故贪不合理;二、由于不知利害故贪不合理。巳一、由于低劣故贪不合理:这个身体特别低劣,贪执它很不值得。如果它像如意宝或佛像一样珍贵,那去贪执也可以,但若详详细细地观察,这个身体并没有可贪之处。可怖不净身,不动待他牵,火化终成灰,何故执为我?有些人可能想:“虽然不应耽著受用,但贪著身体是理所当然的。世间上有这么多人,哪有不保养身体的?天气冷肯定要多穿衣服,想尽办法来养好身体,这应该是需要的。”下面就对他进行回答:事实并非如此。暂时把身体当作修法的工具是可以,但如果拼命打扮身体、执著身体,这是完全不合理的。原因有三:1、“可怖不净身”:前面再三地分析过,这个身体的组成物质令人见而生畏,活着的身体和死后的尸体没什么差别,原来是皮肤、肌肉、骨头、内脏,死完了之后依然是这些。所以米拉日巴尊者说:“见而生畏之尸体,本为现在之身体。”假如有人觉得自己的身体不可怕,很可爱,那可爱的是哪个部分呢?你若觉得脸颊很好看,红红的,那把它割一块放在盘子里,你吃一下,或是让你最好的朋友、对你很有信心的人吃一口,看他害不害怕?所以,身体的上上下下没有一处是干净的,没有一处是不可怕的。现在很多人拼命去打扮、整容,主要是不了解身体的成分,不知道它是什么组成的,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因此在这上面一直很迷惑。2、“不动待他牵”:身体本是无情物,就像石块、木头、牛粪一样不能动,只有靠心的力量来牵引,才能走路、说话、睡觉等。所以身体跟尸陀林里的尸体没有差别,完全是依靠心识和风的因缘暂时显现的“起尸”,不应该去贪著它。3、“火化终成灰”:身体终将在火化场里变成一堆灰,因此是无常无实的东西。明白这三点之后,为什么还要贪执身体呢?虚云老和尚以前参的话头是“拖死尸是谁”,确实,每个人都有一个大尸体或小尸体,整天在拖来拖去,但这个到底是谁呢?就是“我”。“我”又在哪里呢?应该在这上面进行观察。前段时间我去汉地时,有些居士把一首歌改头换面,换成了无常方面的内容,说是:“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送到火葬场,全部烧成灰。你一堆,我一堆,谁也不认识谁,最后送到生产队里作化肥。”这种说法非常好,但世间人不知道这一点,觉得身体会永远陪着自己,有一点痛苦就忍受不了,四大稍微调和又特别快乐,根本不知道身体最后会变成什么样。龙猛菩萨说过:“身际如灰干际坠,终究不净无实质。”每个人的身体最终必将化为灰烬,或者终将干枯,身体支分也化为微尘,这样的不净物没有丝毫实质可言,故不应该特别贪执,而要依靠它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认真学习佛法。下午有个北京的居士给我打电话,她说自己54岁,每天都在不断地听课,《入行论》的前面内容听完一遍后,现在又开始重新听,同时天天念一万遍金刚萨埵心咒。她说自己年轻时不懂这些,现在明白了佛法的道理后,希望依靠这样的身体为众生做一点事情,毕生都奉献给佛法。虽然她是个普通的居士,但对出家多年的我来讲,确实很认同她的说法。假若特别保养这个身体,像世间人一样动辄花上几千块,也不一定有用处。一个女居士跟我说过,她每天要睡9到10个小时,目的就是为了减少脸上的皱纹,但反而越来越多了。这样的话,还不如把身体用于修行上面,一旦无常到来,医院里给你下病危通知,说你已经得了癌症,你也不会特别痛苦。因为这个身体就像是旅店,或者像衣服一样可以再换一个,若能这样对待身体,我们对生老病死也会有清晰的认识。不会像现在人一样,遇到一点挫折就接受不了,更不要说成佛度众生的大事了。学习大乘佛法,真的有无法言说的好处。华智仁波切专门写过《读大乘经典之功德》,我最近也在看。确实读了大乘经典之后,能明白很多取舍道理,本来是很危险的恶业,知道之后就不会造了。所以闻思还是非常有必要,大家一定要认认真真对待。无论生与死,朽身何所为?岂异粪等物?怎不除我慢?不管是从小到青年、中年、老年活着的身体,还是最后得重病离开人间的尸体,这个身体若没有用于佛法方面,则跟粪便、煤炭、石头、木块没有差别,对我又有什么用呢?它是一种无情物,不像心识一样能生生世世跟随我,我的心识前世变成牦牛,今世变成人,后世随善恶业转生到其他趣中,但身体却不能如此。比如我现在是人,每天在一个小屋子里生活,死了之后有可能在天界享受天人的妙欲,也有可能在一棵树下变成小虫,天天吃一点小土。业力是不可思议的,没有必要为了暂时的身体,让自己的心识造下弥天大罪。以前我们学院的嘎多堪布(现已圆寂),确实把身体当成粪便,并不是很重视,只要有一点吃的穿的就够了。穿的方面不讲究,吃的也是随随便便,近十多年的相处,我对他老人家的修行真的很随喜。我们接触的时间比较长,我刚来学院时,他给我们讲过《入行论》。那一代的老修行人,只不过把身体看作一件衣服,许多行为是现在世间人无法想象的。有些人可能觉得:“身体跟衣服是有差别的,衣服不会有疼痛,但身体稍微碰一下是很痛的。”那也不一定。如果你不执著身体,也不会有疼痛感;如果有了执著,别人把你的衣服烧了,你还不是心痛得要命,好像自己被烧了一样。其实没有我执的话,身体跟一件衣服没什么差别,应该把它用于行持菩提方面去。广钦老和尚说过:“我们要舍弃身体,为常住做任何一件事,若太爱惜身体了,即无法修福,反而被臭皮囊骗走了。”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教言。在座的道友,为常住也好,为所有的众生也好,应该尽心尽力地发心。听说有些发心人员熬夜到早上4点多钟,还没有睡觉,身体都垮了。但从佛法的角度讲,为众生这样牺牲也值得。如果发心时间过长而圆寂了,我们到时候会多念一点观音心咒(众笑)。外面菩提学会也有个别居士,为了大家的学习,发心特别大,哪怕一个人能生起一点信心、出离心,他们也愿意做很多事情。所以对身体这个臭皮囊,我们不要过于贪执,一定要逐渐断除我慢。这里的“我慢”并不是骄傲自满,而是指执著身体为我,认为“我的身体好棒啊”、“我的身材真不错”,甚至上面在讲《入行论》,下面还拿着镜子在化妆。证严法师在《静思语》中说:“众生有烦恼,是因为我执的关系。”的确,现在女孩子喜欢打扮,男孩子喜欢夸张:“我的身体好棒啊,要不要比一下?”这些都是我执在作怪。本来没有的却认为存在,这就是“慢”;本来身体没有什么功德,但偏偏特别贪执,这就是“我慢”。假如没有去除我慢,我们永远不会有快乐,离解脱更是遥不可及。作为大乘修行人,应该追随前辈大德的足迹,他们在深山里怎么样修行,我们也应该尽量效仿。很多人修行不成功是有原因的,一是心里对佛法有怀疑,对上师起邪见,被很多邪见和怀疑阻挡着;还有一个就是心力不够。如果心力特别强,像米拉日巴尊者、无垢光尊者那样把身体当成一堆草,且不说一生当中成佛,至少也获得了不堕恶趣的把握。奉承此身故,无义集诸苦,于此似树身,何劳贪与嗔?前面叙述了身体的百般过失,我们由于侍奉这个身体,毫无意义地积聚许多罪业。然而,此不净身犹如树木一般无有感受,不会因对它态度有异而发生变化,我们又何苦为了它而生贪爱、嗔恨呢?凡夫人对自己的身体特别贪执,无病无痛就欢喜,出现违缘就悲伤,其实对于这样的无情物,不贪不嗔是最好的态度。佛经中说:“不当取所爱,亦莫厌无爱。”心不要过于贪执什么,也不要过于讨厌什么,对任何事物要有平等心。倘若对身体太过贪爱,把一个大大的镜子放在家里,白天晚上照来照去,那没有任何实义。但也不能特别讨厌身体,穿的衣服破破烂烂,从来也不洗脸,脸上被灰尘积满了,这样惩罚也没有必要,应该把它当作暂时的修行工具。《妙法莲华经》云:“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福报浅薄的人贪执身体,因而被各种痛苦所逼迫,福报大的人就不会这样。其实一个人的修行跟福报还是有关系,福报不错的话,遇到大乘佛法一下子就接受了。有些居士或出家人,虽然遇到了大乘佛法,也遇到具有法相的善知识,但由于自己福报浅薄,经常在中间搬弄是非,自己也活得特别苦恼,甚至连圆满一个传承的时间都没有。其实这辈子完了并不是一了百了,来世还是存在的,所以即生中应该尽量做些有意义的事,到了一定的时候断除我执,把身体看作一棵树一样。就像释迦牟尼佛,旁边有多少天人赞叹、供养檀香水,他也没有任何贪执;有多少以提婆达多为主的坏人进行损害,他也没有丝毫嗔恨,这就是真正的无我境界。以前佛陀当忍辱仙人时,证悟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对身体无有丝毫执著,故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时,也没有痛苦的感受。我们的这个身体,从胜义角度讲是空性的,从名言角度讲是痛苦的本性,诚如月称菩萨所言:“如铁物熔化,岂性变液体?如是苦性身,岂能成乐性?”《中观四百论》中也讲了常乐我净——凡夫人的四种颠倒,比如觉得“我”是常有的,所贪的对境是清净的,这些都是颠倒的执著,一旦通过闻思修行除开了迷乱,就能见到万法的名言真相和胜义真相。胜义真相正如《般若经》中所说,是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这个我们暂且不谈,此处也没有特别宣说,但在名言中身体到底是怎么样的,这个问题一定要搞清楚。大乘佛教对我和我所剖析得非常细致,这些教言若没有记在心间,那么闻思修行也没有多大意义。这些道理并不是在我口里叭叭叭就过了,你们一定要对内容详详细细思维,看自己所想的跟经论所讲的是不是吻合。如果不谋而合,说明你的心与诸佛菩萨的智慧是相应的;如果有很多怀疑或不理解,就应该在善知识或道友面前辩论探讨,以解开自己心中的疑团。总之,我们一方面要祈祷十方三世诸佛,加持自己的正知正见和菩提心越来越增上,同时也要精进努力,否则这些境界很难生得起来。好,今天讲到这里。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1]因为这里主要在讲身体的过患。思考题787、按照小乘观点,什么是圣者种性?大乘又是如何定义的?怎样让自己具备这一功德?这样有什么好处?788、为什么说看得破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你对此有哪些体会?789、有些人认为不耽著受用是合理的,但贪著身体理所当然。对于这种想法,你怎么看?请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说明怎么样正确对待这个身体。790、名词解释:慢我慢791、很多人修行不成功,主要是因为什么原因?明白此理之后,你自己有什么打算?怎么样去帮助周围的人?792、请从名言和胜义的角度分别说明,身体的本质是什么?你依靠何种方法对此生起定解?第八品 静虑 第一百五十一节课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顶礼文殊智慧勇士!顶礼传承大恩上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继续学习《入行论》的殊胜教言,今天从第二个问题开始讲。前面说了,身体非常低劣,不应该贪执。但是许多人不知道身体到底有利还是有害,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就不应该贪著它了。巳二、由于不知利害故贪不合理:细心极爱护,或弃鹫兽食,身既无贪嗔,何苦爱此身?许多人把身体当成我所有,为它日夜操劳,产生执著分别念,从而造下无边的恶业。如果懂得身体的本质,就不会贪得那么过分了。那身体的本质是什么呢?下面利用智慧进行破析。所谓的我包括身体和心识,除去心识对身体剖析时会发现,我们活着时特别爱护身体,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用各种药物饮食来保养它,但它就像路边的石头一样,并没有因此而生贪;死了以后,把这个尸体送到尸陀林,被秃鹫、野狗、乌鸦等争吃吞食时,它也没有对这些动物恨之入骨。且不说藏地尸陀林的尸体,就算是汉地火葬场的尸体,它也不会跳起来对焚化工人进行报仇。身体本是无情物,没有主观分别意识,对保护者不会起贪爱心、欢喜心,对伤害者也不会生嗔恨心、报复心。既然如此,我们对它百般贪爱,为它而造各种恶业,又有什么必要呢?这一点,佛陀在经中讲得很清楚,后来的圣者们,如印度的龙猛菩萨、月称菩萨、阿底峡尊者,及藏汉两地的高僧大德,在有关教言中也讲得非常殊胜。有些人可能想:“身体虽然没有执著,但有人害它时我心里会不高兴,有人赞叹它时我心里很欢喜,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妄想分别在中间作怪,本来不是自己的东西反而当成自己的,本来不干净的东西反而执为干净的,这些都是颠倒的执著,我们应该尽力破除。其实小乘对身体的破析也非常究竟,他们说身体犹如水泡,看起来很美丽,但一下子就消失了,绝对没有任何实质。真正懂得佛理的人视身体如同破烂的衣服,何时捡起来、何时丢弃都是不执著的,一旦生病衰老、身体腐朽不堪,都会有面对的能力。这一点不用密乘大圆满或者大乘教言,小乘《阿含经》中也说:“色如聚沫,受如浮泡,想如野马[1],行如芭蕉,识为幻法。”这一点,一般的佛教徒都会明白。可是世间上的知识分子,虽然对很多物质的本体、作用、分类、现象等一辈子绞尽脑汁在研究,但对自己的身体剖析得不够。包括在医院里上班的医护人员,天天跟身体打交道,但只认为别人的身体无常、不清净,从来也没有想过自己的身体。这样一来,迷迷茫茫的现代人,对自己的身体非常贪执。(当然,对身体生嗔恨心的现象比较少,除了个别精神不正常、自杀的人以外,许许多多的人对身体非常贪执。)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资料上说,有个72岁的老太太,好像姓赵,到南京医科大学美容中心做祛除眼袋、脸部拉皮手术。早年她曾打过除皱针,但觉得效果不太好,这才在老伴和子女的支持下动手术。她康复出院的那天有记者去采访,她非常得意地说:“你看我的脸上有没有皱纹?我像不像是72岁?”但72岁的人做这些手术,在我们了解生老病死的人看来恐怕不值得,应该把钱用在放生或其他善法方面。也许脸上的皱纹没有了,但别的地方皱纹还有许许多多,一一改变是不现实的。佛法对于身体的破析,现在很多人都不懂,每天超负荷、超规律地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打扮。几年前我偶然看到某杂志上说,一个女工每月工资500元,却用300元买回一支名牌口红,令我感慨不已。古人素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说,人还是自然一点好。我们这里就有个发心人员,我有时候给他一些营养品,他连连推辞道:“不用不用!我喜欢自然,这些东西都不想吃!”假如不懂得身体的本质,一味想改变自然规律,那也不是很容易的。欧阳修在《秋声赋》中说:“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无论你如何粉饰自己,终将随着时光的流逝,红润的容颜变成枯槁面容,乌黑的头发转为星星白发。但如今的世道非常颠倒,有些人年轻时还有几根白发,老了以后故意去作特殊加工,头发越来越黑了;年轻时脸上还有一点皱纹,人越来越老时,脸上越来越“干净”了。很多人都希望时光倒流、青春永驻,但在佛教徒的眼里,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内心的修行境界,才是最永久、最真实的美,除此之外的修饰美容,根本没有丝毫意义。现在的社会上,一个人做了什么,大家都要争相效仿。包括我们出家人,也不要今天宣传一瓶药,说它对身体如何如何好,所有的人都去拼命买,但到底对身体有利无利也很难说。如今人内在的正知正念越来越少,外在的散乱危害越来越多,尤其是制造商们不信因果,为赚钱打非常漂亮的广告,里面有很多狡诈成分,但大家为了这个身体,不辨真假就蜂拥采购,这是非常愚痴的行为。对身体不应该如此贪执,当然,最关键的是不能依靠它造恶业,否则一定会自食其果的。在这些问题上,大家务必要注意!上面从贪嗔方面分析之后,下面从称赞和诋毁方面进一步分析:何毁引身嗔?何赞令身喜?身既无所知,殷勤何所为?身体不但对爱护、伤害无有贪嗔,对于诽谤、赞誉也是一无所知,不会有丝毫嗔恨或喜爱。纵然成千上万个人长期对它攻击诽谤,说它长得特别难看,造了恶业、犯了国法、违背了戒律,它也不会有不满的情绪。(因为身体完全依靠心的支配,如果它能有反应,那对尸体赞毁也应该有反应了。)不管有多少人说它如何好看,有了不起的功德,造了什么样的善业,依止上师、持戒清净,身体本身也毫无所动,不会有丝毫喜悦之情。大圆满等密法中也说,对这个身体赞叹或诽谤时,如果当下观察自己的心,很容易认识心的本性。可见,依靠这个身体,心里产生欢喜和嗔恨是有的。因为心识把身体执为自己,所以听别人说自己长得好难看,鼻子那么大,就马上闷闷不乐,非要跟他算账:“你为什么在这么多人面前说我,你管什么闲事!”反之,如果有人对这个身体百般赞叹,自己也会因此欣喜无比。听说有个饭店的老板娘经常赞美一个女顾客,说是来饭店的所有人当中,她是长得最好看的,于是那个人天天去那里吃饭。有些人听到赞叹自己时装作不高兴,但心里还是非常快乐的,赞叹和诽谤比起来,凡夫人肯定对这两个的感觉完全不同。以前有个人经常跟我说:“您如果在课堂上批评我,我一点感觉都没有。”后来我不敢点名批评,只是稍微说了一下,部分人应该知道是她,下课后她就特别伤心。有些人以为自己对什么都没有感觉,赞叹也可以、诽谤也可以,但凡夫人由于有我执的缘故,真对自己批评时,心里还是很难受。可是身体有没有感受呢?肯定没有。虽然《俱舍论》里面讲了身受和意受两种受,但身体的感受其实是意识在接受,如果没有意识,身体单独不会有感受的。因为身体只是四大假合,没有任何感觉,对它赞叹和辱骂就像空中的风一样无利无害。既然如此,世间上的芸芸众生,又何苦为了不受诋毁、受到赞叹而如是努力呢?我们从无始以来到现在,得到赞美就心花怒放,被别人造谣就特别伤心,生怕在人前抬不起头来。其实真正剖析的话,不管怎么样诽谤,对身体根本无有伤害,而心没有形状、颜色、本体,也不会受到伤害。既然对身无害,对心也无害,外界的毁誉对自己又起什么作用呢?(这一点,以后在《智慧品》中也会分析。)当然,平时洗脸刷牙,自己干净一点,这在戒律中也是允许的。不能因为这个身体没有感觉,就整天欺负它,穿得破破烂烂的,表演济公和尚。你没有达到他的境界之前,暂时也没有必要这样做。但是,也不要对身体太贪执,前不久有资料上说,台湾、香港、大陆的一些大牌明星,为了脸上不起皱纹,专门到瑞士打防皱针,一针的价格高达58万人民币。但有时候也不成功,反而使面部肌肉变得僵硬,甚至没有感觉,最后跟医院打官司。对身体的过于执著,来源于不明白佛教道理,假如知道身体里里外外是什么组成的,就没有心情这样做了。比如有一件破烂的衣服,能穿几天就可以了,没必要因为它烂了而特别伤心,想方设法非要补起来,毕竟它的质量有一定限度。尽管我本人没有什么修行境界,但别人说我肝不好、骨头不好,这里不好、那里不好,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个身体只是暂时借用而已,质量本来就是这样的。现在物价局对外面的物质评估得很不错,“这个值得多少钱,它质量如何如何,能使用多少年”,但对自己的身体,谁都不估价,从来也不想身体是什么样的质量,到底能用多少年。其实一观察的话,每个人的身体犹如水泡,依靠它行持善法是很好的,但没有必要特别爱护、执著,为它杀害无量众生,让自己越来越麻烦、越来越痛苦。然而许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尤其是科学发达的当今社会,各种各样的药物推陈出新,让人们的感官、心态备受刺激,最终毁坏了自己的今生,也毁坏了来世。在有些问题上,应该把佛教的慈悲观、无常观、因果观等殊胜见解利用起来,这样人活着才有意义、有价值。我们得一个人身不容易,白白浪费实在太可惜。龙猛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六情身完具,智鉴亦明利,而不求道法,唐受身智慧。”具足五欲六情的我们有明智的取舍智慧,不像牦牛和老猪一样,但如果没有求法修道,整天除了吃喝玩乐,什么都不做,那就唐捐了我们的身体和智慧,非常可惜!因此在短暂的人生中,大家应该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对自己的身体不要过于贪著或嗔恨,对别人的身体也应该用悲悯心来对待。佛陀在经中说,悲悯心是万法的根本,成佛的唯一因就是大悲心,以大悲心观一切众生非常重要。现在的世间中,无数人根本不知方向,漫无目的地疯狂追逐。有个美国波士顿的教授说:“过去有父母注意你,有老师、同龄人或其他人注意你,这就够了。但现在这不够,大家都希望吸引全世界媒体的注意。”2001年本·****制造“9·11事件”之后,全球都知道他这个人了。后来河南有个人也想出名,苦于别无他法,就自称是****的弟弟,叫本·拉图。现在很多人不顾一切地疯狂表演,就是为了换来几双眼球,不管是仰慕的、侮辱的、讽刺的,只要目光来了,目标就达到了。就像曹操所说:“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这些行为纯属裸体奔跑,作为佛教徒,一定要以正知正念来摄持相续,同时也要对这些可怜众生起悲悯心。有些人觉得:“你们出家人怎么会知道世间道理,这是不如法的!”其实麦彭仁波切的有些教言中讲过,若想获得佛菩萨果位,必须要精通一切知识,假如不懂得世间道理,就无法随顺世间人,尤其是正沉溺其中的可怜众生,如果没有在他们面前敲警钟,他永远没有自拔的机会。现在学习本论的在家人比较多,他们面对的是什么、应该修行什么样的法?这些问题大家也值得关注。若人喜我身,则彼为吾友,众皆爱己身,何不爱众生?如果说:“身体虽然对赞毁没有感觉,但还是应该爱护它。如果我打扮得很好,吃得不错,长得极为庄严,像天人一样好看,会有许许多多人喜欢我,成为我的好朋友。这是度化众生的一种方便,所以我打扮并不是没有目的,我天天穿得好、吃得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众生。”这个理由似乎比较充分。假如纯粹是让他人高兴,想利益众生,这也没什么不可以的,哪怕让众生产生一刹那的快乐,大乘菩萨也应该全力以赴去做。但如果你真有这么一番发心,那天下无边所有的众生,大至天人,小至蚂蚁,没有一个不爱自己身体的,你为什么不爱所有众生的身体呢?因为你爱护身体的唯一理由,就是要让众生欢喜,但众生欢喜的因不仅仅是你的身体,他们对自己的身体更是关爱,如此一来,你为何不去爱他们的身体呢?对牦牛或大象的身体也应该同样喜爱才对。但实际上恐怕不是这样,你只不过是说漂亮话而已,归根结底就是为了爱自己的身体,不是爱其他的众生。世间上有两种爱,一种是自私的爱,一种是无私的爱。自私的爱就像男女之间的感情,或者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有人说这种爱只是互相利用,用得着对方时,大家就其乐融融,一旦他失去了利用价值,或者对自己不好,马上开始反目成仇,甚至害他也可以,比如说他对你不负责任,那个时候杀他也没问题。这是不是真正的爱呢?肯定不是。如果是无私的爱,则会以对方快乐为自己的快乐,只要他快乐,自己怎么样都无所谓。佛教的博爱就属于这一种,不管是什么样的众生,都没有条件地让他快乐。这种爱真的非常伟大,世间上自私和小范围的爱是根本比不上的。以前观音上师说过,他跟美国一位官员的友谊应该是永恒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关心的是同一件事,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朋友关系会长久。而世间上有些朋友是互相利用的,对自己有用的人才交往,至于毫无帮助的人,他是连笑一下都吝于付出的。原来有个寺院的住持和一个统战部部长关系非常好,后来统战部部长下台了,利用的价值没有了,他们马上不联系了。有些人喜欢说:“没有你的话,我该怎么办?”表面上听起来很感人,实际上都是想着自己,这个道理上大家也应该清楚。对所有的众生一视同仁、平等关爱,这是佛教最了不起的情怀。虽然作为凡夫人,将每个众生当作自己或是母亲,刚开始的确非常困难,但我们还是应该坚持串习。人的心是可以逐渐转变的,到了一定时候,看见众生就对他生起爱心,他们受苦时自己也会心疼的,这说明你的菩提心越来越增上了。有了这个基础的话,修其他密法也会成功的。总而言之,爱自己身体的话,也应当爱所有众生的身体。前面从道理上也分析过,我们没有理由只爱自己的身体,不爱众生的身体,这只是无明烦恼在中间搞破坏。如果把爱只放在自己上面,对自己所拥有的对境拼命执著,这是相当不合理的。佛教的爱众生到底建立在什么样的层面上?大家一定要明白!卯二、善用此身之方法:故应离贪执,为众舍己身,此身虽多患,善用如工具。如上所述,大乘行人贪爱身体是非常惭愧的,当然害众生就更可怕了。有些人为了保护自己的身体,千方百计地杀别人、打别人,这是极其可怕的事情。以后金刚道友之间如果发生一些大事,作为凡夫人吵架还勉强可以,但打架的话,这个人绝对没有菩提心。因为你狠狠地打对方,甚至想害他、杀他,这样的相续中怎么会有菩提心呢?我们一定要断除对自我的贪执,把自己的身体或快乐布施给众生。以前我们没有做到这一点,为维护自己而害过众生,甚至杀过众生、吃过众生,那么明白大乘的取舍道理后,从现在开始一定要发誓:“有生之年再也不害任何众生,将自己的身口意及所拥有的一切,尽心尽力地布施给众生。”当然,完全像佛陀因地时一样,别人要什么就给什么,凡夫人可能有一定的困难,寂天菩萨也没有这个要求。但首先应该从道理上明白,然后再朝这个方向迈步。此处说身体虽有诸多过患,比如是贪心嗔心的所依,本身也极其不净、恐怖,但如果善加运用,也能成为解脱的工具。工具可包括船筏、乘骑,依靠这些能从此处到彼处,从此岸到彼岸。所以身体并非一无是处,它还是有一分价值的。《前行》引用过一个教证说:“获此人身宝,得摩尼难比,诸无厌离者,岂不见空耗?”人身宝比摩尼宝还难得,获得之后若没有厌离心、出离心,这个人身岂不是空耗了吗?昨天我去了菩提讲堂[2],人比较多,两个讲堂800个位置全部都满了,一个位置上可能还有很多人。当时有个人边喝酒边在网上提问,我觉得他特别可怜,一个佛教徒干这些事是非常惭愧的,但因为被无明烦恼蒙蔽了,他自己也是身不由己。现在很多人没有事情做了,尽干一些无聊的事,整日喝酒打牌、到网上下棋,我希望以学院为主的道友们,应该把时间利用起来,除了严重的病人以外,每天要有一些目标,尽量行持善法,不要浑浑噩噩的,有一顿饭就可以了。身体的过患在前面讲过很多,但诚如圣天论师所说:“虽见身如怨,然应保护身,具戒久存活,能作大福德。”身体虽像怨敌一样经常害我们,但如果用它来守持清净的戒律、行持大善法,那也应该长久存活,不要认为早点死了好。没有造恶业的话,还是应该多活一点,我也请求你们长久住世。但若整天造恶业,那没有必要活很长时间。月称论师在《四百论》的讲义中,用过一个很好的比喻:譬如昔日有大商主,他的儿子跟盗贼同流合污,犯了法,最后被关在监狱里。商主明明知道儿子的劣迹,但因为家业还要靠他继承,所以并没有舍弃儿子,还是对他很关心。同样,我们的身体虽然在往昔造了很多恶业,也有很多坏毛病,但也不应该舍弃它,假如没有身体的这个船筏,那解脱生死大海靠谁呢?《前行》中有颂云:“此身行善即是解脱舟,此身造恶便是轮回锚。”所以拥有这样的身体时,既要欢喜又要谨慎。讲了这么多,你们有没有感觉呢?觉得人身真的很难得,一定要把它善用起来。我们如果没有获得暇满人身,不可能接受释迦牟尼佛甘露般的教法,唯有人身才是真正的法器,旁生、饿鬼等是望尘莫及的。这一点在《华严经》中也讲得很清楚:“圆满佛法甘霖,流入具暇满人身者心田。”我们应该非常感谢上师,若没有上师讲这么殊胜的教言,我们就像幼儿园的孩子一样,根本不懂得取舍的道理。只有在上师的教导和关心下,我们才一点一滴地步入正途。对我而言,不管是哪个上师、哪个辅导员,凡是给我传讲过佛法的人,跟我父母没有差别,从解脱慧命的角度上讲,甚至远远超过父母。上师就是智慧身体的父母,作为一个智者,知恩报恩是很重要的。倘若懂得知恩报恩,就会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也会有白法天尊的护佑。而忘恩负义的人,世出世间的人与非人都会唾弃的。即生中得到了人身,大家应该生起欢喜心,佛陀在《中般若经》里面说:“任何菩萨自己行善并劝勉他人行善,即成为具义暇满人身。”你们无论是居士还是出家人,应该自己行持善法,也尽量让别人行持善法,这样的话,说明你活在人间是有意义的。不要说“我早一点死了好”,一定要多活几年,我在日记里也写过,我家乡有一个阿姨,我小的时候,她每天都要念1遍乔美仁波切的《极乐愿文》,磕100个大头。今年我在多芒寺看到她,她说自己从来没有间断过,30多年来一直默默无闻地修持。如今她老得很厉害,乡里专门为她这样的五保户安排了房子,但是她非要住在寺院里,说虽然没有人照顾她,可是行持善法很方便。所以每个人的善根确实不同,她这么多年不断地磕头、念诵,多活一天也是有意义的。这个身体虽然有时候生病,有时候生贪心嗔心,吃太饱不行、饿了也不行,穿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就像脓疱一样,很麻烦的,但依靠它也能做很多事情。试想,如果我们是狮子的身体,肯定除了造业以外,连一句观音心咒也念不来。今天大家都发愿十天念十万遍“嗡啊吽”,(外面的人我没有要求,)若没有这个人身,而是一个旁生的身体,念这些心咒是很困难的。尽管有些记载上说鹦鹉念佛、公鸡念佛,但这是比较罕见的。因此,对身体虽不要特别去打扮、特别去关爱,但若没有这个工具,获得解脱也不容易。从轮回的此岸越过生死大海,到达涅槃的彼岸,一定要依靠这个船只,没有它的话,不可能到达目的地。所以,大家也应该知道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好,今天讲到这里。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1]野马:指阳焰水。《大智度论》云:“炎,以日光风动尘故,旷野中见如野马,无智人初见谓之为水。”[2]菩提讲堂:上师不定期于此视频开示,主要是念诵传承、开示佛法、现场答疑。具体的开示时间、内容及UC进入方法,详见智悲佛网www.zhibeifw.com之通告栏。思考题793、世间人贪爱身体的新闻,你最近听到了哪些?对于这种现象,请以佛教的道理进行剖析。794、为什么说身体就像木头一样,对苦乐、毁誉无动于衷?明明赞叹或辱骂这个身体时,我们会或喜或怒,这是怎么回事?795、有人说自己爱护身体,是为了让众生喜欢,能与他们成为好朋友,这是度化众生的方便。对此你怎么看?796、世间上有哪两种爱?请分析母子、男女、朋友、佛陀的爱分别属于哪一种,并说明理由。797、身体既然是万恶之源,是否就意味着应该彻底舍弃它?为什么?请用教证和比喻加以说明。第八品 静虑 第一百五十二节课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顶礼文殊智慧勇士!顶礼传承大恩上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今天讲第八品的最后一部分。庚三(共同之事宜)分二:一、遣除教诫之障;二、精勤对治。辛一、遣除教诫之障:愚行足堪厌,今当随圣贤,忆教不放逸,奋退昏与眠。我们要精勤修持自他交换与自他平等,如果这种境界没有在心里产生,就不能称为名副其实的大乘修行人。往昔那些愚昧无知的行为,对我们希求解脱者来说已经足够了,假如现在还不满足,那简直是无药可救了。学了大乘教言和窍诀后应该知道,名闻利养等世间八法只是诱惑我们的幻象而已,究竟而言没有任何意义。岗波巴尊者说过:“不以殷诚之心致力于利他之事,却沉湎于自利和世间八法中,这就像一个瞎子在北部大草原的迷途上徘徊一样,实在是自讨苦吃。”无垢光尊者在《劝解脱文》中也说:“凡愚所执著的无义琐事,全部是痛苦之因,心识被迷惑的凡夫人理应当下醒悟,希求解脱之道。”我们无始以来的所作所为,没有任何实义,为得到暂时的利益,护持亲友、降伏敌人,搞生意、做买卖,这些统统是愚者的行为,假如还这样继续下去,将离解脱越来越远。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发下坚定的誓言:“从此之后,一切行为以解脱为主。”上师如意宝在生前时,经常在大众面前说:“世间道对我来讲不重要,我唯一希求解脱道,有生之年以讲经说法为主。就像霍西的堪布曲恰,他从小就开始讲经说法,一直到最后离开人间,也从来没有停止过。那么我也如是发愿。”当时上师一再这样强调,他老人家也的确是一生中为了众生付出一切,以讲经说法来利益众生的。在座不管是辅导员,还是非法师的道友,如果有能力、有机缘,一定要发愿以讲经说法来度过一生,因为我们上师就是这样发愿的。然而现在有个别法师,动不动就说“我已经讲经三年了,现在应该休息了”,这可能不太符合上师的足迹。我不知道自己能活多长时间,但只要有一口气,哪怕只有一个人听法,我也会尽心尽力用佛法饶益他。这个誓愿我以前发过,现在仍是这样。希望你们有能力的话,也要这样发愿;如果实在没有能力,也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长,比如懂医学、懂电脑,来利益众生。有些发心人员到了一定时候,觉得已经可以了,应该休息了,或者想换另一个行业。当然,若能更加利益众生,换一个行业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但关键要看哪种方式对众生的利益更大。我们发了心的人,纵然自己粉身碎骨,也应不顾一切地利益众生,这就是前辈大德们的足迹,他们怎么样将自己奉献给众生,我们也应该这样去做。学了这部论典之后,内心要有大的改变,如果有了大的改变,行为上也会有大的变化。所以大家一定要发誓,从今以后不再追求世间的名闻利养。当然,在家居士为了自己的生活,有些事情也不得不做,但在此过程中一定要不造恶业,尽心尽力地向前辈大德们的方向努力。若想真正放弃愚者的行为,追循大德们的足迹,就要认真忆念本论第四品《不放逸品》、第七品《精进品》所讲的教言,龙猛菩萨在《经集论》和《学集论》中也讲了很多不放逸的教言,若没有以这些教言经常勉励自己,今天是一个好人,心情好的时候想学习,但再过一段时间,不好的习气就萌发了。龙猛菩萨在《学集论》中说:“如我所说诸善法,谓戒闻舍与忍辱,以不放逸为根本,是名善逝最胜财。”持戒、广闻、布施、安忍等善法,全部是以不放逸为根本的,不放逸是佛陀最殊胜的圣财。然而现在的世间人,由于没有不放逸的教言,经常做些无聊的事情,看起来很可笑。美国亿万富翁赫尔姆斯利,临死时将1200万美元的遗产留给一只名叫“麻烦”的小狗,而她的大部分子孙连一分都没有得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她晚年孤独,只有爱犬一直陪在她身边。现在的人心变得越来越坏了,以前儿女孝顺父母天经地义,可如今子女在病榻旁照顾重病的父母,却被新闻媒体广泛地宣扬,说他如何如何孝顺,觉得是特殊事情,而儿女不孝顺才是正常现象。报纸、电视上报道的贪污,再也没有50万、100万的消息了,最少也是几千万上亿的人民币。学生不好好学习,老师不好好教书,很多人在网吧、舞厅里迷失了自己……在这种社会氛围下,不放逸的教言尤为重要。不放逸就是要谨慎小心,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对自己的家庭、工作都有利益,对生生世世的大业也非常重要。佛陀在《法句经》中说:“无逸不死道,放逸趣死路,无逸者不死,放逸者如尸。”不放逸的人能够趣入解脱道,而放逸者虽然活着,由于没有取舍的智慧,如同行尸走肉,跟死了没有什么差别。因此,大家在修行佛法的时候,一定要忆念前面所讲的教言。《法句经》专门有个《不放逸品》,希望各位稍微抽点时间看看。谨慎小心不放逸的教言,对每个修行人来讲至关重要,如果离开了它,自己可能没有控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