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服告诉他此刻无事,该说的都已经说了,请陆老板支持。眼下陪着坐坐电梯,表示感谢,同时惜别。 “我们明天下午离开香港。”他说,“就在县里恭候陆老板。” 陆金华道:“再说吧。” 他手机又响了,却不接电话,让铃响个不停。当着刘克服的面,他把手伸进西装上衣内袋,从里边抓出一个信封,随手塞进刘克服的上衣衣兜。 刘克服一愣,几秒钟后反应过来,赶紧伸手往外掏。对方反应更快,当场把他的手抓住了。 “刘局长左手啊?”陆金华问。 他指的是左撇子。刘克服点头:“我吃饭使这个。” 陆金华让刘克服少使点儿劲。右手可以拿,左手也一样。小意思。 “这个不行,不好意思。”刘克服说。 “别人的可以,陆老板的不行?”陆金华问。 “不是那个意思。” “如今见外了,不比以前?” 刘克服不禁笑,当即松手,不再往回掏。 “陆老板记性这么好。”他说,“只能谢了,回头我让他们给陆老板开张条,就加到捐款里。” 陆金华让刘克服别太麻烦。捐款他已经认了两万,到时候通过同乡会一起交,由他们开票留据,不用刘克服操心。他跟同乡会都说好了,捐两万,一分钱都不会往上加。刘克服不要给他节外生枝,免得大家脸面不好。 “这点小意思给刘局长买件衣服。”他说。 他看着刘克服身上的西装,脸上似笑非笑。刘克服注意到他的眼神,即拉拉自己的上衣衣襟,隆重推介:“这个跟陆老板不好比。但是陆老板肯定也有所不知,我这是国产名牌。” 他穿了件双排扣的西装,是雅戈尔的,几年前的产品。 陆金华指着刘克服的脚,问他皮鞋也是名牌吗?刘克服把脚抬起来,佯作观察状。这还看什么?普通皮鞋,模样尚新,却只属物美价廉一类,他心里明白。煞有介事自我欣赏几眼,他对陆金华摇头,承认自己的行头一向由老婆打点,衣服的牌子大体知道,鞋子一时还搞不清楚。 “刘局长明天下午走,上午可以去商场转转,就清楚了。”陆金华说。 刘克服称自己只怕没有机会。香港是购物天堂,什么名牌都有,可惜顾不上多借鉴。其他的不是问题,主要是时间。他们这回事多,明天上午还得见人。 “时间有问题,钱不是问题,这个我知道。”陆金华开玩笑,“刘局长钱多,黄表纸成千上万。” 电梯上不好多说什么,只能顺着人家的话开玩笑。刘克服告诉陆金华黄表纸不算值钱,贵气的要数纸钱。所谓“贵气”是刘克服和陆老板都懂的地方土话,指有价值。刘克服说,他们那里的纸钱比黄表纸贵气,数额大,每张印着十几个零,不上亿也上千万。如今数鬼银行最容易开,阎罗王最好糊弄。 “陆老板清楚,鬼银行不是我开的。”他说,“我管外经局,不是民政局。” “反正都是你们。”陆金华不听解释,“不要黄金圈,要黄表纸。” 刘克服建议继续探讨,也许可以找到一个办法。黄金圈大家都喜欢,陆老板要,县里当然也不会不想要。 电梯停行,已经到了底层。电梯门一开,外边站着几个人,有几个是等电梯上楼的,有两个是等人的,一见陆金华就迎了过来,原来是他的随员,在此静候老板。 刘克服跟陆金华握了手,干这种活得使右手,刘克服早已训练有素,不会搞错。 “县里领导特别盼望陆老板光临。”分手时刘克服再次强调。 陆老板还是那句话:“再说吧。” 送走陆金华,回到包厢之前,刘克服悄悄进了趟洗手间,把自己独自关起来,掏口袋清点信封。信封里装的是钱,港币。刘克服用右手捏钞票,左手点数,匆匆点过,不多不少,刚好四万。他只数一遍,确定无误,不再点第二回,对自己左手的几个指头充分信任。这四万港币放在一个信封里,被陆老板塞在刘克服的国产名牌西服上衣外侧左兜,清点后,刘克服把它移了个位置,对折起来,藏进左边内袋,这个内袋有保险装置,钉有一个纽扣,把纽扣扣好,小偷不易摸走。明天刘克服还在香港待半天,下午才离港归返。从香港到深圳,然后去深圳机场搭中国民航的班机回去,到家之前需要经历若干公共场所,可能与境内外若干小偷邂逅相逢。四万元如今虽然不算巨款,也值若干件名牌西装,普通皮鞋至少可以买一打。不能大意,送给小偷怪可惜的。 后来他总觉得陆金华这一沓钞票十分怪异。这笔钱显然是特意安排的,不多不少刚好四万,没涨出一个零头,也不少一个子儿。但是陆金华给钱的情况挺特别,如果刘克服没有起身送客,没有格外客气送进电梯,而且电梯里刚好没有其他人,这些钞票都不太可能塞进刘克服的西服口袋里。也许陆老板这笔钱是为另外一件什么事什么人准备的,忽然间心血来潮就塞进刘克服的口袋里?所以只好说这是天意,老天爷要给你送钱,哪怕你跑到香港,钱还会进你的口袋,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刘克服到香港是为招商会作准备的。本市五月十八日有一个招商大会,称“5·18经贸洽商会”,由市里统一举行,各县区共同参与。该招商活动已经办了十数年,早先定在四月,叫“4·18”,与“是要发”音韵相谐,很吉祥很美妙。但是后来有好事之徒挑毛病,认为该谐音不好,有“死要发”之嫌。死要发其实并不坏,活着能发财,死了还要发财,人生有这么美好的事情,谁不高兴?问题是人都怕死,提到死总让许多人感觉晦气,哪怕能发财。市领导出于对客商生命的热爱,也听从了许多人的意见,决定把时间推迟一个月,移到五月十八号,取“吾要发”之谐,为大家提供发财的机会,同时免去了死亡的顾虑,于是皆大欢喜。渐渐地“吾要发”成了本市招商的一大品牌,每年这个日子前后,各县区摩拳擦掌,竞相努力,力争大有成效,多谈成些项目,同时把其他县区比下去。 刘克服时任县对外经济贸易局局长,其局简称外经局,做外经贸具体工作,招商是他的主要业务。刘克服到香港来的任务是尽可能多邀请些客商参加5.18招商活动,特别是要请到一些大牌客商。同时尽量多组织项目,吸引客商兴趣,力争签约。刘克服的外经局并不只在五月十八日干活,其他时候睡觉,他们一年到头都在接触外商洽谈项目,办招商会只在推进项目,集中签约,同时也作集中展示。由于招商会是全市统一,各县区你争我赶,县里头头都怕落于人后,自然特别重视。这回到港作招商准备,县里派有分管副县长齐成亲自率队,刘克服等相关官员只是随员。领导事多,所谓百忙,齐成到港后开了一个见面会,拜访了几个头面人物,因事匆匆离港返回,剩下的任务交刘克服落实。刘克服一行在香港整整待了十天,该找的人一一找过,该谈的事大多谈完,拉住了若干港商,敲定了一些项目,然后打道回府。 陆金华是此行的一个重点。这位老板与本市本县很有渊源,他是市区人,父亲解放前开工厂,当资本家,解放后几经起落,“文革”中一家人下放到本县岭兜乡种地,当时他还是个小孩。后来陆父病死,葬在乡下,他本人则去香港投奔其大伯。他大伯在香港经营船运,很有钱。他在大伯扶植下,从搞包装袋起家,很快就有了自己的公司,如今已经颇具实力。陆金华在国内好几个地方投资办厂,他在自己下乡待过的岭兜乡经营一家水泥厂,还建了一家水电站和石材厂,是本县重点港商。本市搞经贸活动,他这样的客商自然应当是座上宾,主方一定要请,他也自当欣然光临。所以齐副县长到港第二天,就带着刘克服等人跑到香港北角,专程到陆的公司总部登门拜访、相邀。陆金华却含糊其辞,不明确答复是否应邀参会。待到送行吃饭时,刘克服再三邀请,他还不明确表态。为什么会这样?刘克服心里有数。 此刻陆老板正与县里洽谈一个项目,拟在县城附近建一片厂房,形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现代运动健身器材生产基地,生产的新型运动健身器材具有高科技含量,将尽数出口外销。县里对他这个项目很重视,全力支持,打算把城北一片山地给他,他却看中城西区域,提出要一块俗称“苍蝇巷”的地块。双方没有谈拢。 本县旧日有民谣,称“南门金,北门银,东门牛屎,西门苍蝇”,说的是县城各个角落的特点和地位,其中西部最差。这一带地势较高,位居城乡边缘,与乡村农田相接,早先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街巷,巷两边是平房,后边是田园,周围遍布大粪坑和猪圈,苍蝇最多,所以有“苍蝇巷”之芳名。改革开放之初,县城城区扩展,苍蝇巷被列入改造,确定划为乡镇企业区,当年费了很大力气,填了粪坑,迁了猪圈,修路拉电,办起了一些小作坊小工厂,曾经热闹一时。若干年后又陷衰败,因为规划不当和其他多种因素,没能发展起来。如今苍蝇巷一带基础设施残缺破旧,企业多不景气,到处污水横流,依旧满眼苍蝇。港商陆老板偏偏喜欢苍蝇,要把他的现代运动健身器械基地建在这里,认为昔日苍蝇巷有望发展起来,可以变成一个黄金圈。 陆老板慧眼独具,别人只看到满天苍蝇,他却看到满地贵重。让他在苍蝇巷投资办厂,创造出一个黄金圈有何不好?城西一带眼下非常破败,小工厂小作坊倒的倒散的散,只剩几家手工业小纸制品厂还在开工,生产销售的主要产品是黄表纸,以及城乡居民出殡上坟的各类用品,包括纸钱。这里有一种纸钱模仿美元样式,币面面额巨大,数以亿计,发行者号称“冥国银行”,俨然已成阎罗王的金融寡头,实际没有几个GDP。让陆老板在苍蝇巷化腐朽为神奇,把供奉鬼魂的黄表纸烧成本县人民的黄金圈,看起来好处很多,为什么不呢?县里却再三说服,婉言相劝,多方面进行比较,说明旧民谣有道理,城北地点最好,非金即银,建议陆老板按照原先安排,把厂子办到城北去。这里边有个原因:陆老板之前,县里已经答应把苍蝇巷给另一客商开发改造。陆老板不幸晚踩一步,人家已经占了先机。 陆老板非常执著,无论怎么解释,主意不改,只要那堆苍蝇,其他地方免谈。这就跟年轻人找老婆一般,情人眼里出西施,看中谁只要谁,拿谁换都不行,老爹老娘谁讲都不听。事情谈不妥,老板有意见,县里请他回来出席5.18招商会议,他不哼不哈。旅港同乡会为刘克服一行送别,他迟到早退,说是碰到麻烦事,其实事出有因,旨在表达不满。 他却给刘克服送了钱,表明意见归意见,交情归交情。四万港币不是巨款,也不算太少,刘克服一个小局长,不能盼望太多。刘克服一行往港联络招商之前,恰县里遭遇强寒流袭击,大批农作物受灾,情况相当严重,旅港同乡会组织赈灾募捐,慰问灾农,陆老板也认了捐,出两万聊表心意。相比而言,显然陆老板对刘局长比灾农心意更足一些。这笔钱除了陆老板刘局长你知我知,只有电梯稍微看到一点。以当时情况分析,不至于暗藏杀机,本款基本安全。 刘克服回到县里,隔天就找领导汇报。不巧副县长齐成到省里开会,要求刘克服直接找县委书记方文章报告。方书记是老大,说一不二,脾气不小,不好对付,小局长个个都怕,此刻事到临头,不上也得上,刘克服硬着头皮去找,果然出师不利。方文章一听陆金华没有请下来,张嘴就批。 “这点儿事也办不了,你们去干什么?香港很好玩?” 刘克服强调一行人谁都没玩,除了坐车就是办事。 “办成这样还嘴硬?” 刘克服不吭声了。 方文章也对陆老板不满,说陆金华喜欢苍蝇,总要讲点儿道理。如果可以办,哪怕已经卖给别家了,县里也会想办法把地赎回来,转给他陆老板投资办厂,打造黄金圈。问题是不可以,这事没法办。 刘克服说:“我看他很固执。如果不给,可能会走人。” “你这个外经局长怎么当的?”方文章批,“他要走人,撤你,你们一块儿走。” 刘克服请示:“能不能让我跟林渠他们商量商量?” 方文章眼睛一瞪:“你嫌自己麻烦少,还是嫌林渠麻烦少?” 刘克服不再说话。 方文章要求刘克服不放松,继续做工作。首先必须保证陆金华回来参加招商会,接着还要把陆金华这个项目争取下来,不能放过。 还没说完,他办公桌上的电话座机铃响。方文章抓起话筒,片刻间神情语音完全变了,不再像训斥刘克服那样满嘴喷火。 “是我。领导啊,有什么交代?”他问对方。 刘克服站直,这时挺为难。方书记还没发活,他不能离开。但是站在这里听领导打电话似乎也不合适。 “那个地方啊,”方文章对着电话笑,“老名叫苍蝇巷,一地破烂。” 他突然意识到屋里还有个人,于是抬手,指着刘克服,再指指门口。刘克服明白了,领导这是让他出去,人家有要事跟电话说,谢绝旁听。刘克服赶紧走出书记办公室,把门小心掩上。 他没离开,站在走廊外等候。除了因为书记没有发话,不好擅自逃遁,他心里也有些好奇,在屋里听了领导只言片语,知道书记突然接到的这个电话似乎跟苍蝇巷有关,以方文章的口气推想,来电话的人职位显然比县委书记更高。这是个谁?怎么也关心起一巷苍蝇来了?刘克服不禁猜想。 方文章这个电话足打了二十分钟。刘克服守在外头没有离开,其间有几个人过来探头探脑,都是刘克服一类县直机关中层官员。他们问刘克服,方书记在吗?刘克服告诉他们书记在里边打电话,想见领导请排队,大家级别相当,按先来后到排序,请排于刘克服之后。那几个人比较计较,不甘排名在后,均调头离开。 然后方文章打开房门,喊了一声:“小刘!” 看到刘克服还在,没有变成苍蝇上天翱翔,他表示满意。 “你还有点儿脑子。”他说,“事情没完。” 他对刘克服发布指令,口气完全变了。 “你找林渠商量一下陆老板这个事。”他说,“告诉他我让你去的。” 刘克服大觉意外:“方书记有什么具体要求?” 他不作明确指示,就是让刘克服先商量,深入探讨,然后酌情研定。 于是刘克服找林渠。当时林渠恰在苍蝇巷办公,让刘克服过去见面。刘克服坐上局里的普桑,立刻赶去。 林渠是县民政局局长,民政局有实权,自有一幢办公大楼,地点在县城新华大街上,里外装修都很好。林大局长怎么会跑到苍蝇巷那种破地方办公去了?有些特殊原因。 原来苍蝇巷有大片地盘是林渠的,准确说是归县民政局管辖。早年间苍蝇巷被辟为乡镇企业区时,当年的民政局长有远见,在这里插上一脚,占一块地盘,建了两家工厂,分别生产纸质和木质用品。生产木质用品的叫民政木制品厂,说法比较文雅,实际就是棺材铺,根据需要为各种死者打造棺材。后来因为殡葬改革推行火葬,棺材需求锐减,木制品厂不再做棺材,改做骨灰盒以及相关丧葬用品,以满足各类死者需要。民政局属下另一家企业生产纸质用品,叫民政纸箱厂,是一家福利性质企业,主要安排本县残疾人员就业。因纸箱包装行业竞争厉害,残疾人企业比不过健全人,该厂后来转产,虽然还叫民政纸箱厂,却不再生产纸箱,改产花圈、黄表纸等纸品,同时大量印制纸钱。类似产品的竞争也很激烈,该厂依靠政策扶持,勉强维持。近些年,苍蝇巷一带小作坊小企业多因产品销路困难停产,民政这两家厂子始终坚持生产,他们的员工工资很低,产品也有销路,因为人总是要死的,人死了都要治丧,用得着骨灰盒黄表纸以及花圈纸钱种种。 眼下民政部门的这两家厂子突然成为问题,尤其是民政纸箱厂。在陆老板提出打造黄金圈之前,早有一位客商独具慧眼,选址在这里投资,拟改造苍蝇巷,建造大片标准厂房,开发一片工业园区。旧城旧企业改造如今常见,改造中企业员工安置有些通行办法,苍蝇巷这里原有老企业基本倒光了,破产倒闭企业员工安置多是拿出一笔钱买断工龄,政府提供帮助,工人自谋出路,争取再就业。这一办法对民政纸箱厂却不好用,因为这里不比其他,集中了百来个残疾人。他们不接受主管部门提出的买断工龄方案,宁愿领取微薄工资,坚持上班印制纸钱,不愿失去工作。因为他们身有残疾,再就业格外困难。残疾人维护自身利益的态度很坚决,意愿很强烈,瞎子聋子哑巴驼背断手断脚聚在一起,情况有别于常人。 所以林大局长焦头烂额,蹲到苍蝇巷办公去了。“吾要发”在即,招商洽谈会要开了,县里计划于招商会期间跟投资商就改造苍蝇巷为工业开发园区正式签约,这就需要林渠做通所属企业残疾员工工作,把事情谈妥。林渠是老手,曾经当过信访局长,也在乡镇当过书记,很会软硬兼施,良民刁民都能对付,但是这回非常棘手,因为对方无论良刁,都是残疾人,人家认准一条,软硬不吃。 刘克服赶到苍蝇巷时,林渠正在纸制品厂的办公楼里找残疾员工谈话。刘克服到了工厂门外,这才明白为什么林渠要劳驾他亲自前来参观访问,自己不愿离开苍蝇巷半步。原来林大局长根本就出不来:工厂门被一辆载货小卡车堵死了,林渠的轿车被堵在厂内停车场里。 刘克服下了车,带着部下小陈步行穿过大门,进了福利厂。 进大门之前,他给妻子苏心慧打了个电话,苏心慧在单位里。 “我在苍蝇巷,这边恐怕麻烦。”他告诉苏心慧,“中午可能回不去了。” “知道了。我去学校接儿子。”苏心慧问,“怎么跑那边玩儿去了?” 刘克服说:“不好玩儿,回头讲吧。” 这时刚好走到大门口,经过堵门的货车边。刘克服抬眼一看,货车驾驶员坐在车里抽烟,也拿眼睛盯着他。驾驶员光头,长脸,长着一对招风耳,手中夹着一支烟,烟雾从他脸上飘过,他的一双眼睛在烟雾中灼灼发亮,眼神挺特别。 忽然那驾驶员把手一甩,手上的香烟从车窗飞出来,直打刘克服的脑袋。刘克服匆忙一闪,烟头从他耳畔掠过,打在一旁小陈身上。 小陈忍不住叫唤:“你干什么?” 那人不含糊,立刻回敬:“我干你妈!” 刘克服抓住小陈的肩膀,把他往前一推:“快走。” 此时此地不适合理论,刘克服迅速干预,扼杀可能恶性发展的言语冲撞,把自己和随员带离现场。 他们进了纸箱厂办公楼,不待上楼与林渠接洽,刘克服的手机响了。 “刘局长在苍蝇巷吗?” 是姚育玲,姚经理。刘克服不禁惊讶,这人真是顺风耳,消息真灵。刘局长一行二人刚刚光临苍蝇巷,不待办事,人家的电话就赶来了。 “姚经理有事吧?”刘克服问。 “陆老板交代我打一个电话,”姚育玲说,“谢谢刘局长。” 刘克服说:“谢什么,早呢。” “老板说要先谢,谢在前边。” 刘克服不由得想起香港中环那座大楼的电梯,陆金华不吭不声一伸手,从西装内袋里掏出了一个信封。 “事情办成了,老板还会再谢。”姚育玲补充了一句。 刘克服不禁哈哈,说自己运气真好。 2 刘克服跟陆老板之间曾经有过一笔老账,也是四万元,发生于内地,为人民币。 那是几年前,刘克服还在本县岭兜乡任职,当乡党委书记。手下管着近百名乡干部,为全乡四万多民众提供服务。乡级官员位居国家权力结构的底层,乡镇主管工作量很大,很忙,刘克服却乐此不疲,做得津津有味。 一天晚间,副乡长王毅梅告诉刘克服,有村民偷偷举报,“对象”回家了,今晚可能住在村里。刘克服精神一振,说那行,找。 当晚他们行动。乡政府开出两辆吉普,还有一辆面包车,拉了十几个人往山里去,其中有乡干部,也有村干部。山里道路差,加上下小雨,路滑,得注意安全,车开得很慢,速度简直有如牛车。走了三个多小时,将近午夜才到了地点。 那是一个小自然村,位于山坡上,进村有一条土路,可供拖拉机来去,乡里的吉普车底盘高,四轮驱动,也能爬上去。但是刘克服不让车走,说这种时候开车进村,动静太大,“对象”耳朵不会闲着,让人家听到了,咱们还见得着吗?于是乡干部村干部们一律下车行走,从山脚往坡上爬。天下雨,地上滑,黑天暗地,大家穿着雨衣,打着手电,踩着泥水,走得非常艰难。进村之前,刘克服把人员分成两拨,一拨跟着他守在村外,一拨由王毅梅带,绕小路到村后,那里有一条山路通向大山。王毅梅这一组人的任务是把住村庄的后通道口,他们得绕远路,不能从村里经过,免得造成惊动,前功尽弃,所以先走一步。刘克服带着他那组人以逸待劳,静悄悄一声不响,在村外坐了将近半小时,算一算时间差不多了,才动身进村。 那时已过午夜,小村庄非常安静,狗都睡熟了。顺山坡修建的农舍一间间全是黑的,只有村头亮着一盏路灯。 他们进了村,由村干部领着,直趋“对象”的家。村里的狗开始汪汪,山庄雨夜不再宁静。小村不大,狗没叫够,刘克服一行已经叩门了。 却没想扑了个空。“对象”不在,其家人从梦中醒来,面对雨夜三更突然造访的乡领导村干部,眼神茫然,什么都问不出来。 这是常事。乡干部听到的消息来自各种渠道,其中有一些可能准确,有一些则是讹传。有一些起初可能是准确的,但是后来发生了变化。例如今晚,有村民报称“对象”回家,可能不会错,报信者真的看到人家回来了。问题是人家后来又走了,没在家过夜,也没让旁人看到,所以乡领导村干部们只好白费工夫,扑个空。乡村工作,这类情况不足为奇,不能因为信息可能不准确,可能做无用功就不作为,待在宿舍里睡觉,因为大家就是干这种活的,事情摆在那里,不做不行。 扑空了能怎么办?只能跟“对象”家人讲点儿大道理,然后安排撤退。刘克服吩咐把山下的几辆车叫进村,通知王毅梅他们放弃,到村里汇合,准备下山。不料这时电话来了,是王毅梅。 “刘书记!人在这里!” “谁?” “就是她!在这里!” 十几分钟后“对象”随同王副乡长一行下山,与刘书记等人相逢于自己的家中。 这“对象”是谁?姚育玲,日后的姚经理。她挺着个肚子,身子已经显得笨重,腹中婴儿至少有四个月。姚育玲才二十八岁,身条瘦长,皮肤细白,模样很俏,不比一般乡下女子。这人已经育有一对双胞胎儿子,肚子又怀了一胎,属“计生对象”。拥有如此身孕,难得她身手非凡,一听村中狗叫,料想可能有事,被子一掀,衣服一披,爬起来就走,也不用手电,摸黑顺小路上山,打算一跑了之。没料到刘克服细心,早在山后布下伏兵,让她一头扑进王毅梅手里。 这时刘克服才感叹,不止为“对象”的身手,也为其家人的表现。刚才姚的丈夫坐在床上,一问三不知,让刘克服感觉自己确实搞错了,人家老婆根本没有回来。哪会想到几分钟前他们夫妻还一起躺在被窝里。 姚育玲一回家就生气,骂她自己的丈夫。 “不知道给领导泡杯茶?”她说。 她丈夫说茶有,没开水。姚育玲要去烧开水,刘克服劝她算了。 “赶快换件衣服走吧。”他说,“天快亮了,别耽误时间。” 姚育玲说:“我在家给领导泡茶。其他地方不去。” 刘克服让她看大家的鞋子:“不去好意思吗?” 当晚到来的十几个人,从乡党委书记刘克服到村干部,人人都是一双泥鞋。王毅梅最狼狈,她眼睛不好,在路上摔过跤,衣服裤子上全是泥,脸上还给石块划伤了。 姚育玲不听,当众抹起眼泪。刘克服让她丈夫劝劝,她丈夫倒好说话,指着老婆说哭啥呢,领导这么辛苦,算了吧。姚育玲冲自己丈夫骂:“你最没用!” 王毅梅劝说:“半夜三更,还下雨,刘书记带这么多人亲自来请,够大面子了。” 姚育玲还是不走:“你们要绑我吗?” 刘克服说如今上级有规定,计生要抓,不准乱来。姚育玲读过高中,当过小学校代课老师,不比其他人懂道理,该比其他人懂利害。今天这么多乡领导村干部一起来了,大家见上面了,说明有办法也有决心,总归要完成任务。不去肯定是过不去的。“我就是不去呢?” 刘克服说姚育玲的情况大家清楚,她自己更清楚。这样不行,对大家不公平,对她丈夫不公平,对她自己也不见得好。 她不说话。 劝告了一个多小时,最终说通,姚育玲坐上面包车,与刘克服一行一起离开村庄。 她在卫生院里做了人流。 两星期后,事情闹大了。 那天刘克服不在乡里,在县城参加乡镇书记乡长会议,他在会场上接到了乡办公室打来的一个告急电话:几分钟前,岭兜水泥厂开出一辆大卡车,载了一整车的人,离开厂区开上公路,朝乡集这边奔来。车上人主要是厂区保安队,都穿制服。还有一些外来民工,都穿工作服,戴安全帽。其中有些人身上藏了家伙,都是棍棒。 消息是乡办主任的侄儿提供的,那人在水泥厂当杂工,这几天临时充当卧底。刘克服要求乡办密切注视水泥厂动态,有情况及时报告,乡办主任布置了几条眼线,包括他自己的侄儿。这年轻人比较机灵,发现了情况,偷偷打了电话。 刘克服不觉手心出汗。 “知道他们要干什么吗?”他问。 办公室主任道:“说是要讨账,不能让人欺负了。” “讨什么账?” 厂里有人声称被欺负了。前些时候岭兜水泥厂有一个司机出车到乡上,与他人的车碰撞受伤。对方在乡政府里有人,说警察审理不公,偏袒对方,厂里员工非常不服。 “这是借口。”刘克服说。 刘克服断定这一车人来者不善。这时候能怎么办? 当时有一个副书记在乡里。刘克服打电话,命他马上安排与水泥厂联系,搞清情况,同时要他本人立刻赶到林业检查站那里,如果水泥厂那车人到,让检查站把他们拦下来,了解他们要干什么,劝告他们回去。有事可以商量,不得聚众胡闹。乡里这边也要作好准备。 “要不要告诉派出所?”副书记问。 “要的,让他们提防。” 副书记按刘克服布置给水泥厂方面打了电话。对方装傻,称厂里没有派车,也没有员工集体出厂活动。副书记心知有诈,不敢拖延,骑个摩托车立刻赶到林业检查站,时间刚巧,没等喝一口水,那车人到了。果然很不一般,成排的安全帽,样式很特别,看上去就像钢盔,人员中有的穿制服,有的穿工作服,每人还有一副墨镜,一个口罩,威风凛凛,看起来很不寻常。车被拦下来后,问他们上哪里。车上人不讲什么受欺负讨账,只说去赶集,兜风,逛商场买东西。逛商场干吗这种穿戴?人家不说,反问哪条规定禁止戴钢盔赶集兜风?副书记无话,看着那一卡车人往集里去。 他立刻把情报告诉了乡派出所,还给刘克服挂了电话。 “所里眼下没几个警察,怕是对付不了这么一卡车。”他说。 刘克服急了:“让警察小心,掌握局势,不要失控,不能硬干。” “我知道。”副书记猜测,“一车家伙会不会就是兜一兜,发发威?” “不管干什么,不得不防。”刘克服说。 刘克服在会场上坐立不安。两分钟后,他跑到外头,直接往乡办公室挂了电话,下达一个紧急命令,让乡政府值班人员立刻通知全体在家人员,关门闭窗,全部撤离办公室,集中到乡政府外边广场上,以防万一。 事后证明这一个紧急命令很及时。乡干部刚集中到外边,那一车人到了。卡车到乡集后哪里都没停,不去赶集,也没上派出所,开足马力直奔乡政府,一直开进乡政府大院,停在办公楼边。而后车上人一窝蜂跳下来,四散开去,发一声喊,办公楼上下顿时乒乒乓乓响成一片。只一会儿工夫,警察闻讯赶到,那些人已经全部回到卡车上,卡车开出乡政府大门,扬长而去。 此时乡政府里已经一片狼藉,大楼下边两层所有办公室门窗全部被从外部敲毁,碎玻璃片遍地都是。一些办公室靠窗摆了沙发茶几,肇事者敲破窗玻璃,把他们的棍棒从破窗伸进来,将茶几上的茶壶茶杯捅到地上,开水瓶也没放过。但是肇事者只从外部扫荡,并不破门入室。各办公室内部设施及文书档案均未损毁。 由于刘克服事前打电话紧急交代过,警察和乡干部均按兵不动,不作激烈反应,没有阻止肇事者进入,也没有拦截其离开。双方未曾发生直接肢体冲突。除了一地破碎,人员均无损伤。 当天中午,县里会议结束,刘克服马上找县委书记方文章汇报。乡里出了这种事,不报告当然不行。这时方文章已经听到了一点风声。 “怎么搞的!”他很不高兴,“到底是什么缘故?” 刘克服说情况正在调查。所传闹事原因是车祸处置不当,偏袒一方,欺负水泥厂驾驶员,可以肯定不是这回事,如果只是那个,不该闹到乡政府。以他推测,事情起因不会是别的,就是姚育玲流产。那天晚上动员姚育玲去做手术后,他已经估计对方会有反应,也作了防备安排。但是没估计到他们敢搞得这么大。 方文章看着刘克服,眼神很吃惊:“你小刘名堂大了。” 确实有些名堂。原来姚育玲很复杂,不是一个山庄小村的普通计生“对象”。那天晚间跟她躺在一个被窝里的山庄农夫是她的合法丈夫,除了这个男子,她还是所谓“陆老板的人”,为外商陆金华的特别雇员。 陆金华到本县投资办的第一个厂子在岭兜乡,是早年他一家落难下乡之地。岭兜有石灰石矿,有一家县办水泥厂,因经营不善面临破产,被陆金华买走,投了大笔钱作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起死回生。当年企业刚起步,需要料理的事多,陆老板经常出没于岭兜乡间。有一天黄昏,他的车开进水泥厂厂区,厂区道路迎面走来一群女工,是刚从工地下来的,个个蓬头垢脸,头上身上白花花全是灰。有一个年轻女工独自走在后头,一边走一边拍打身上的灰土,蓬蓬蓬拍起一团灰土雾,女工整个人罩在灰土尘里。陆金华见了,叫声停,轿车停在那女工的身旁。 陆老板把车门打开,问了一句:“哪个班的?” 女工回答,她在三工组二班。 陆金华也不多说,让女工上他的车。女工吃了一惊,告诉陆老板她刚下工,身上一身灰呢。陆金华却不计较,还叫人家上车。 “就看你这一身灰。”他说。 年轻女工乖乖上了车。陆老板把她拉到厂区自己的房间,让她洗澡,给她吃饭,当晚上床把她办了。 这女工就是姚育玲。姚育玲是岭兜当地人,读过中学,毕业后回乡务农,嫁到邻村,丈夫是她中学同学,在村里当会计,她婚后当过一年多小学代课老师。后来其夫因为账目有问题被免了职,她本人也因为生了一对双胞胎,养孩子累人,没办法再代课,只能辞了,回家顾孩子。陆金华的水泥厂扩产招工时,姚育玲让丈夫去应聘打工,赚几个工资,免得没钱给两个儿子买奶粉。她这丈夫却不是能吃苦的,到厂里一看,发觉这里的活又累又脏,还很拘束,真不是人干的。家有两亩地可种,为什么要来做这个?于是调头走开。姚育玲很生气,把孩子丢给婆婆管,自己跑来应聘,被录用到生产线上。几个月之后,居然又被陆老板录用到了床铺上。 陆老板人届中年,有钱,吃得好,营养足,正是生猛一族。这个老板好色,人比较花,除了喜欢钱,就是喜欢女人。陆老板一家原居香港,后来投资移民加拿大,搬到大洋彼岸去了,那以后陆老板说港商也是,说加拿大商也算。他太太带着儿女常年居住于多伦多,他自己经常于太平洋上空飞来飞去,毕竟远水不解近渴,必须就近挖掘,解决口渴。陆老板的公司总部设在香港,他在广东有企业,在本县投资办厂,在市区他老家也办有厂子。他在自己办厂的各个地方分别挖井,以供解渴。这就是说,他在不同地方各自录用了类似姚育玲这样的年轻女人,供其非法使用。陆老板虽出自资本世家,早年经历却比较坎坷,起于草根,所以颇具杂食性,在录用女人方面并不特别挑剔特别苛刻。他身边的女人很多样,太太留过洋,眼下带着孩子还在留洋,太太之外的其他女人中有大学生,有歌厅小姐,也有刚从水田里洗脚上岸,身上能拍出几两灰土的操作女工姚育玲。陆老板眼睛很毒,那么多蓬头垢脸的女工中,他不要别个,一眼看中了姚育玲,当时姚育玲跟前边灰头土脸一群女工看不出有什么本质区别,谁能想到后来她穿上职业套装,烫出一头卷发,吃得好睡得多加上不做粗活,忽然就变得细皮嫩肉,唇红齿白,姿色可人。坐在办公室打电话,哪里还有半点乡下婆操作工的影子,完全变了一个人。陆老板录用姚育玲的故事在本乡广为人知,早已成为街谈巷议的公共话题。陆老板并不在意,带着姚育玲四处走,出入各公开场合,周旋于县乡官员之间,从不感觉尴尬。对外商的个人私生活事项,眼下各级官员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宜多管。假设陆金华只是一个普通男子,即使掌握有他与有夫之妇通奸的确凿证据,女方及其家人不告,司法部门也不好发话,何况这家伙不普通,港商兼加商,有钱人,在本地投资办厂,为各级领导所看重。 但是姚育玲不一样,无论她变成什么人,跟陆老板有何瓜葛,她还是她,户籍在岭兜乡,是本乡某村民法律承认的妻子,刘克服必须加以关注的“对象”。 一个多月前,有一天乡领导开会,研究计划生育工作。分管副乡长王毅梅报告说,乡计生办接到电话举报,姚育玲已经有两个男孩,现在又怀上了。姚育玲的丈夫做过绝育手术,几年里他们没再有孩子,明摆的手术没问题,术后并未复通。眼下肚子鼓了,肯定跟丈夫无关,是野种。姚育玲在岭兜名声大了,她可以生野种,其他夫妻正经自家种还不能生吗?全乡百姓特别是育龄妇女都在看乡里怎么处理。 乡领导们面面相觑。 “情况准吗?”刘克服问。 王毅梅说,她让人悄悄查过,可能是真的。 “大家说说,怎么办?”刘克服问。 在场乡领导个个摇头,都说这他妈的,陆老板搞的吧?这事咱们能管吗? “不管可以吗?”刘克服反问。 刘克服让乡计生部门抓紧了解,把情况搞准,然后再考虑措施。由于可能牵涉陆老板,比较敏感,不要太声张,悄悄来。计生部门按照刘克服意见,多方了解,得知姚育玲不久前曾到县医院妇产科看过医生,他们赶到县医院,掌握了确切情况,姚育玲果然怀了孩子。计生人员给姚育玲打了电话,约她谈谈。姚育玲说自己住在厂里,让计生人员到厂里找她。第二天那些人专程前往水泥厂,姚育玲却没有露面,从此手机不通,音信全无,销声匿迹了。 刘克服断定她不会跑远,最大可能还是藏在水泥厂里。水泥厂是外资企业,没有企业老板同意,乡里不好进厂找人。但是姚育玲不可能寸步不离只待在厂里,她毕竟是本地人,山沟里还有一处旧农宅,住着她的合法丈夫,以及两个孩子。尽管傍上老板有了新欢,女人毕竟还是女人,她可以不在乎原配,却不会不记挂自己的儿子。 事情让刘克服料准了。姚育玲偷偷跑回家看孩子,让自己的合法丈夫顺便温暖一回,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却让刘克服找着请走,计划生育了。那一段时间陆金华老板远在加拿大,鞭长莫及,一时够不着。刘克服估计待到陆老板够得着时,一定有气要发,刘克服做了不少准备,除了准备跟陆老板讲理,还特别关照注意水泥厂动态。他却没想到对方的反应会如此激烈。 方文章听了刘克服汇报,有些难以置信。 “你干什么?自己带队上山?”他问。 刘克服承认。那天晚上天下小雨,半夜三更,他带着乡村十几个干部上山找“对象”,说服了姚育玲。别的对象不需要乡书记亲自找,这个人不一样。都知道她是陆老板的人,乡党委书记不敢去,谁还敢去? “你没想过后果?” 都考虑了。刘克服知道陆老板肯定恼火不已,但是不能因此就放任姚育玲。那样的话乡里还怎么去做“计生”?对别的“对象”太不公平了。 “蠢话!”方文章立刻训斥,“没这么简单!” 他批刘克服脑子发热,行事太急,走了极端。这种事本来可以用其他办法解决,不只是硬碰硬一条路。陆金华毕竟不是一般人,闹成这样怎么收拾?乡政府玻璃全让人砸了,这还像话,得怎么回敬?开一车武警上去,封厂抓人?由刘克服带队去够不够,是不是要他方书记亲自带队? 刘克服不服:“陆老板太不讲理了!” 方文章眼睛一瞪:“嘴硬!是你没用!” 方文章风格硬朗,情况一问,立刻着手处置。当着刘克服的面,他直接给陆金华打了电话,居然把刘克服的话直接搬了过去。 “陆老板你讲不讲理?”他问对方。 陆金华声称自己在广州,不知道方书记要讲什么理。方文章冷笑。 “陆老板可以不在现场,不可以不讲理。”他说。 他告诉陆金华事情很严重,无论有多少气要讨什么账,冲击乡镇政府机关都是不能允许的。陆老板应当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并不是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这件事需要严肃处理,首先看陆老板讲不讲理。主张讲理的话,他派一个人去跟陆老板讲。要是不打算讲理,陆老板尽管把这个人赶出门,大家走着瞧。这个人现在就站在他面前,跟陆老板是老交情,陆老板知道他。左手,牛筋,不怕死,陆老板可以跟他试试。 不等陆金华回话,方文章把手机关了。 “去找他。”他对刘克服下令,“给我搞清楚。” 方文章这个电话很要紧。陆金华财大气粗,在本地投资办厂,饱受追捧,已经有些忘乎所以,胆大妄为。刘克服一个小小乡书记惹他,他敢强力回敬,是料定上边领导眼热他的钱和项目,不至于因为乡政府的几块玻璃跟他翻脸。刘克服去跟他讲理,他不会太当回事。县委书记就不一样了,方文章直接打电话,态度强硬,陆老板不能不掂量掂量,不敢太逞意气,毕竟商人要赚钱,还得拜土地爷。 两天后刘克服带人去广州,找到了陆金华。他给陆金华带了份见面礼,是一盒录像带:陆老板手下到乡政府肇事时,乡干部已经全部撤出,却有乡广播站一个年轻人奉刘书记之命,冒着危险藏在楼下仓库里,拿一架家用摄像机从窗洞里拍下了那一车人肇事的全部过程。刘克服请陆老板欣赏录像带里的场面,他还提供事后拍下的照片,满地狼藉,触目惊心。 “你拿这想干啥?”陆金华问,“当证据告我?” 刘克服说:“老话说,解铃还要系铃人。” “哪个先找事?”陆金华说,“姚育玲就是你去抓的。” 果然不错。什么车祸处理欺负人不服气全是借口,让陆金华气不过的就是“他的人”姚育玲,可能还包括被流掉的孩子。 刘克服告诉陆金华,没有谁抓人,也没有谁被抓。那天晚间乡领导村干部完全按照政策,经过耐心说服,姚育玲听从了劝告。姚的丈夫也支持妻子去做计划生育。 “不知道她是谁的人吗?”陆金华大骂,“那小子哪里还能做种?他拿我的钱,什么都不是。” “现在我们只认陆老板是姚育玲的雇主。”刘克服说,“人家是她合法丈夫。” 陆金华一时语塞。 刘克服跟陆金华早就打过交道,陆金华到岭兜买厂起步时,刘克服刚到岭兜乡任职,当科技副乡长,因为水泥厂项目和后来的移民村搬迁,几番狭路相逢,合作中不乏相争,彼此秉性特点非常了解。陆金华钱多气盛,却知道刘克服跟人不一样,左撇子,吃软不吃硬,刘克服后边还有方文章,陆金华再横,此刻也不敢不讲理。他能如方文章电话里推荐的那样,干脆把刘克服赶出门去,大家走着瞧吗?哪里可以。这个时候继续僵持或者听任事态发展,对双方都不好,所以还得讲理。 那天讲完理,刘克服告辞。陆金华问了一句话:“刘书记你到底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