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筋疲力尽地回了家,征求老公的意见。FQxSm老公觉得华丽的更适合她,她又问朋友,朋友说简洁的适合她。犹豫了好久,她最后觉得两件都不好看,于是把衣服退了回去,白白折腾了两天。几天后,她又同朋友去逛街,在一蓝一白两条裙子之间纠结了一个多小时最后都放弃,一起逛街的朋友终于崩溃了……她总是不确定买什么衣服合适,常常逛了一天都不知道该买什么好,最后总是朋友买什么她就跟着买什么,或者是别人说好的她就买。犹豫不决的绪,会对人造成精神上的折磨,使人无法正常思考。在今天,人们普遍认为可以供我们选择的机会增加了。但是与此同时,这些增加的机会也给犹豫不决者带来了压力。犹豫不决是一个人人生道路上的障碍,是人生征途上的拦路虎,犹豫不决的人往往有一种不现实的完美主义渴望,企图把握所有的因素。这让他们变得畏畏尾,害怕失败,害怕失去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他们尤其害怕放弃。梅梅性格比较内向,从小就是乖乖女,父母说什么就听什么。fQXsW.COM长大后,父母无法件件事都帮她做决定,这让她十分痛苦,她的生活陷入了无限的选择当中。有时买一件小东西都反反复复跑好几次,花上很久才能做出决定,而且还是个模棱两可的决定,那是因为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硬做个选择。小事都决定不了,大事就更是为难她了,在做一些重大决定时最后都是空想,没有胆量去做,但又不甘于现状。这些从小生活在家长包办的环境中,父母把本该由孩子决定的事替孩子做了决定,然后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执行即可。待到孩子长大成人之后,就会习惯于依赖别人的意见,而不是自己决定和判断,这样的人往往优柔寡断,不善于解决实际问题。法国心理治疗师克勒斯贝认为:“不能做决定的人,也许小的时候对父母的意志百依百顺,结果当他们长大时,就失去了听从自己需要的能力。”梅梅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的犹豫的性格,马上快30岁的她很着急,有时会因为这事整夜失眠,看见身边的朋友要不有了事业,要不有了家庭,要不就继续出国深造,而她现在什么都没有。该干些什么呢?创业呢?担心自己生意做不好。继续出国深造呢?她又恐惧国外的生活。在职场上打拼呢?她又不擅长与人交往。未来该怎么办?这是整天困扰她的问题。这样久而久之她越来越失去信心,要做一件事的时候总是想很久,久久不能下定决心,最后还是放弃掉算了,前怕狼后怕虎。虽然,她平时也很想去克服这种犹豫不决的恶习,做过一些决定,但很多都失败了。她曾经买了件绿色的衣服,朋友笑话她穿着像棵圣诞树。这让她对自己的决定更没了信心,也开始质疑自己是不是什么都做不了,做了就失败。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旦遇到类似的境,便产生消极的条件反射,踟蹰不已。她觉得自己现在十分痛苦,找不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走不出选择的阴影。犹豫不决的人往往内心脆弱,他们在意别人的评价,往往担心自己会遭到别人的嘲笑,所以更加小心慎行,生怕一个决定让人家笑话。这些人不仅在意被其他人称为“白痴”,还会想象出别人一定在背后捂着嘴偷笑,或是一定指着自己的后背说:“真是个愚蠢的人。”这些人渴望拥有、害怕失去,更希望选择完美,可选择的结果是未知数,最后什么都没有,于是患得患失。他们最怕后悔,所以不断比较,结果却是“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悔之晚矣”。他们希望别人帮自己做出选择,其最大的愿望是:“可不可以不选择?”要改变这种心理先要对自己有信心,培养自信自主自强自立的勇气和信心。提醒自己要果断,学会当机立断处理事,做了就不后悔。即使选择是错误的也是一次勇敢的尝试。先从一些小事开始,学习果断处事的习惯,好好地迅速地处理一件事,以后就能快速处理更多的事。同时,学会承担后果,不要回避责任,鼓起勇气承担起生活给你的责任,这时,你对自己会有全新的认识,也不会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处处依赖别人的观点,失去自我。其次是在处事时考虑要周全,避免错误的出现打击自己的信心,但周全不是琐碎而瞻前顾后,缩畏尾。29.第三章有这么一种人(8)一个人一生中要面临无数次选择,许多人几乎在每一次选择中都会犹豫不决,尤其是在做出一个重要选择时,更是十分艰难,甚至是痛苦的。Fqxsw.cOm***凡事深思熟虑的人,可能不容易出错,但易错失机会,而过于犹豫不决的话,可能什么事都做不成了。俗话说得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在患得患失之后你会现机会已经溜走了,那么,再埋怨和懊恼又有什么用呢?如果不考虑,就去做,那就是武断,如果想了又想,不敢下手,那就叫优柔寡断,同样一事无成。既然有选择,就有各种可能,所谓有舍才有得,适当时候我们必须放弃一样才能得到更多,当我们坦然面对这一切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自己替自己做主了。只要你过得比我好,我就受不了——嫉妒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地受到别人的嫉妒,或自己本身也在不知不觉中对别人产生嫉妒。嫉妒几乎人人都有,它是人们普遍存在的病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嫉妒是一种复合病态心理,有的人因为看到了别人的才华、背景、相貌、成就等都优于自己,很是羡慕,渐渐地心里开始不平衡,于是就产生一种包含着憎恶与羡慕、愤怒与怨恨、猜嫌与失望、屈辱与虚荣以及伤心与悲痛的复杂感。FqxsW.com当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时,心里就酸溜溜的不是滋味,看到别人的成就,他们想的不是“你好,我要比你更好”,而是“我不好,也不能让你好”。自己不如别人,就要拖住别人,要不就是设法陷害别人,以此来满足自己的心理。有一个好吃懒做的人,他每天什么都不干,所以日子过得很不好。可是他看邻居每天过得也很清闲,却衣食富足,他很是嫉妒。于是,他诚心地祈祷上帝,希望上帝能够给他富裕的生活。有一天他的诚意感动了上帝,上帝对他说:“现在我可以帮你实现任何一个愿望,你想要什么都行,但前提就是你要的东西你的邻居也会得到,而且是双份的。那个人听后兴奋了半天,但他仔细一想:“如果我要一座大房子,我邻居就会得到两座大房子;如果我要一箱金子,那邻居就会得到两箱金子;如果我要一个绝色美女,那个家伙竟然会白白得到两个美女……”他思前想后,不知道该要什么,要什么邻居都会比他多,他再也接受不了邻居比他过得好。最后,他一咬牙对上帝说:“唉,你挖我一只眼珠吧。”相信上帝听了他的话都会震惊吧,一个嫉妒的人,只因为不想别人比自己过得好,竟然想出如此损人不利己的办法。嫉妒心何等可怕,它会让人做出恶劣的事,它可使亲人、朋友、同事间的友谊丧失,感破裂,关系紧张,重者会造谣中伤,甚至导致攻击、破坏别人的行为。嫉妒的长期持续还可造成身心疾病。有一个人,非常嫉妒他的邻居。他和邻居家的男主人一个单位好几年,如今人家已经是科长,他还是一个普通员工;邻居家的房子比自己家的大,生活也比自己富裕;儿子学习又好,又乖巧。老婆时常抱怨他:“你看人家和你都是同一个单位的,为什么人家就能当上科长,你这么多年都白混了。”他也经常听见周围的朋友夸奖邻居家的孩子,相比之下,他觉得自己整天活在邻居的阴影下。于是,他看见邻居家有点好事心里就不痛快,他的邻居越是高兴,他越是不高兴。他心里太不平衡了,整天想着为什么他们家就不生点倒霉的事呢?每天都盼望他的邻居倒霉,希望有天邻居因为工作失误被降职,甚至盼着邻居得什么不治之症,邻居的儿子夭折……光是想想这些心里都觉得痛快。可是,每当他看到邻居时,邻居总是活得好好的,并且微笑着和他打招呼,这时他的心里就更加郁闷和生气,恨不得邻居家一夜之间失去所有,家人每天都以泪洗面。可是,现实让他很失望,就这样,他每天折磨自己,身体日渐消瘦,胸中就如同堵了一块石头,吃不下也睡不着。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了,决定给他的邻居制造点晦气。晚上,他在花圈店里买了一个花圈,打算趁没人的时候偷偷地给邻居家送去。当他走到邻居家门口时,听到里面有人在哭,此时邻居家的男主人正好从屋里走出来,看到他送来一个花圈,忙说:“这么快就过来了,不愧是多年的好邻居,真是非常感谢!”原来邻居的父亲刚刚去世。这人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嗯,应该的。”他见此况不得不随了礼,然后很无趣地回家了。30.第三章有这么一种人(9)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看见身边的人比自己优越,由羡慕转化为嫉妒。fQxSw.com在与别人的比较之中,他自己找不到平衡,因此,他只好希望对方越倒霉越好,这样心里才能舒服。而对方的生活并不会因此改变分毫,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折磨,而且折磨来折磨去,自己仍然一无所得,而对方的生活依旧精彩。巴尔扎克说:“嫉妒者比任何不幸的人更为痛苦,因为别人的幸福和自己的不幸,都将使他痛苦万分。”嫉妒者不惜牺牲自己也要迫害别人,但往往都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有只雄鹰,整天在空中翱翔十分得意。有一天,从远方飞来另一只鹰,飞得比它还高,周围的鸟都称赞它。原来的那只雄鹰心生嫉妒,它决定除去那只外来鹰,于是对猎人说:“你把它射下来吧。”猎人说:“好,可是我没有箭,你拔根羽毛给我吧,我好把那鹰射下来。”为了除掉那另一只鹰,别说是拔羽毛了,做什么它都会答应。嫉妒的鹰就从自己的屁股上拔了根毛给猎人。但是那鹰飞得太高了,箭根本没有射到。fQxsw.cOM猎人说:“你再给我你的羽毛,我再射一次。”于是,嫉妒的鹰又从自己的屁股上拔了根毛给猎人。可还是射不下来。猎人一次又一次用它的羽毛做箭,直到它屁股上所有的毛都拔没了,还是没有把另一只鹰射下来。可是,这只爱嫉妒的鹰却再飞不起来了。猎人转向它说:“没有射到它,那么我就抓你好了。”于是就把这光秃秃的、爱嫉妒的鹰抓走了。莎士比亚说,嫉妒是一个绿眼睛的妖魔。的确,嫉妒的人不能容忍别人,会用各种手段去破坏别人的幸福,有的挖空心思采用流蜚语进行中伤,有的采取卑劣手段。嫉妒是一种不健康但又常见的现象,因为这个世界有太多的诱惑让我们眼花缭乱,我们难免拿自己与他人作比较,当现自己在各方面都不如别人时,这种心理不平衡感就会油然而生。由于长期处于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中,绪上总有压抑感,久而久之可能导致器官功能降低,产生不良的身心反应。因此又可引起忧愁、消沉、怀疑、痛苦、自卑等消极绪。安妮与露西是设计学院的同学,两人入学后住在同一房间。不久后,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安妮活泼开朗,家境非常好,人又漂亮,周围人都很喜欢她。露西性格内向,沉默寡,出生在一个蓝领家庭,自幼聪明,许多人都夸她。可是,与安妮相比,露西逐渐觉得自己像一只丑小鸭,安妮却像一位美丽的公主,心里很不是滋味。她认为安妮处处都比自己强,占尽了风头,而她虽然与安妮是好朋友,也不过是在衬托安妮罢了。她越来越嫉妒安妮,有一次,安妮的设计作品获得了学校设计大赛一等奖,露西知道后,便将安妮的其他设计样品偷走,悄悄烧掉了。安妮现自己的画册不见后,向她询问,她便装着一脸无辜说:“我没见到呀。”这样背后捣鬼的事生了许多回。露西交了一个男朋友,是她的学长,两个人过得很甜蜜。但是有一天,她现安妮与自己的男朋友在一起说说笑笑,心里一阵酸意袭来。她心想,安妮很受男生喜欢,追她的人很多,可为什么偏偏抢自己的男朋友?她内心就像被针扎一样,开始和她男朋友频繁吵闹,也不再理安妮了。最终,男朋友与他分手了,她觉得一定是安妮拆散了他们,由嫉妒心生怨恨。一日,她趁安妮不注意,用水果刀捅向安妮……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会阻止自己上进,使自己遇到困难也无法解脱。嫉妒者不能容忍别人超过自己,害怕别人得到自己无法得到的名誉、地位等,在他看来,自己办不到的事别人也不能办成,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不能得到。大千世界,不平等的事天天都在生,存在着生长嫉妒的土地与温床。从羡慕别人手中玩具的孩子到历经坎坷的老年人,深受嫉妒心理之害的人并不少见。长久的嫉妒心不但危害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危害更大。嫉妒心强的人身心健康会受到严重损害,自己会变得绪失控、自制力差、心胸较狭窄,长期下去会形成心理疾病。其次,嫉妒会使人变得孤立无援,结交不到知心朋友。嫉妒心强的人往往事事好胜,常想方设法阻止别人展,总想压倒别人。身边的人都会躲开你,不愿与你交往,从而给自己造成一个不良的人际关系氛围,你会感到孤独、寂寞。31.第三章有这么一种人(10)各人有各人的长处,不能因为自己有所短而害怕别人超过自己,心生嫉妒,阻碍和陷害别人来达到自己的心理平衡。Fqxsw.cOm因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总有比我们聪明的人存在,我们不能总是想着和他们比心计。大思想家伯特兰·罗素说:“嫉妒尽管是一种罪恶,它的作用尽管可怕,但并非完全是一个恶魔。它的一部分是一种英雄式的痛苦表现;人们在黑夜里盲目地摸索,也许走向一个更好的归宿,也许只是走向死亡与毁灭。要摆脱这种绝望,寻找康庄大道,文明人必须像他已经扩展了的大脑一样,扩展他的心胸。他必须学会超越自我,在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学得像宇宙万物那样逍遥自在。”提高自己才是面对嫉妒应有的态度,不管是嫉妒他人还是被他人嫉妒,最好的方式就是努力提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告别嫉妒吧,把用于嫉妒别人的时间都用来提高自己,放宽心态,莫让嫉妒再伤害他人、损害社会、贻害自己的身心健康。你需要帮忙吗,你一定需要——好为人师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FQxSM在生活中,确实有许多人比自己有经验、有学问、有想法,许多意见值得我们参考,可以成为我们某些方面的老师。这些人将自己的看法喋喋不休地说给别人,觉得别人这里做得也不对,那里做得也不好,认为自己说的才是正确的。习惯于自诩为高人、行家、长者、过来人,因此总是忍不住想要去干涉别人。好为人师的人内心大概都觉得自己在某方面很有经验、很有心得、自我欣赏。结果让人反感,因为谁也不愿意别人总是对自己指手画脚。一只老山羊觉得自己活了这么久,见识过大风大浪,阅历丰富,凡事它都爱插嘴,给别人意见,讲些大道理。有一天这只老山羊正悠闲地在河边散步,看见一只口渴的乌鸦在河边饮水,便说:“你只顾在这里喝水,却完全不知道提高警惕,如果狐狸过来,你的小命就丢了。”然后,又严肃地讲了许多道理。乌鸦笑说:“谢谢,我会小心,多亏你提醒。”老山羊说完看见乌鸦还是没有动地方,于是老山羊又开口了:“赶紧走呀,我说的你怎么不听呢,一会儿狐狸出现了你跑都来不及了。”乌鸦无奈只好飞走,老山羊这才离开。结果,老山羊刚转身走开,乌鸦又飞回来对身边的松鼠说:“依仗自己胡子长就冒充什么都懂,自己那么有经验它的孩子怎么能在这里让狼给吃了呢?”好为人师者总是以教导者的身份自居,总是一副自己很懂的样子,在别人不需要的况下,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就像这只老山羊一样。好为人师者表面似乎是“助人”,大有救人出水火的高人形象,实则是干涉别人,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每个人不论年纪如何、地位高低,都会有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方式。所以,对待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即使你有经验、自认聪明,你也不能要求别人都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你可以向别人说出你的想法、建议,但绝不能强行干涉别人,是否采纳你的意见是别人的自由,不要强人所难,否则就是自寻烦恼。舒克是一家广告公司的经理,从事这个行业近10年了,平时他对工作非常认真。他不但对自己的工作一丝不苟,对下属的工作也是紧抓不放,他觉得下属的工作没有他的指导总是会出错,“你应该这样做”“这个图应该放在这儿”,不管什么工作,他都要教员工怎么做,不然就放心不下,就连不在公司时也要给下属把工作都面面俱到规划好,并要求其严格按照他的指示完成。时间久了,下属对他这种霸权主义的管理方式很不满。员工们无法按照自己的方式工作,觉得许多创意挥不出来,工作进行不下去。这位经理不但在本部门里充当大家的“老师”,竟然还到别的部门当起了老师,常常对其他部门同事的工作指手画脚,告诉别人这里应该这样,那里应该那样。他觉得自己从业这么多年,经验丰富,应该多给别人提提意见,而且最折磨人的是,如果他现别人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他就会质问别人:“为什么你不采用我给你的建议呢?那样效果会更好的。”一开始,别人会找一些委婉的借口,后来便不再给他面子了。有一次,当他又对别人的工作指手画脚时,别人生气地说:“既然你这么能干,那你去做好了。”久而久之,大家都很烦他,他觉得别人不理他是嫉妒他的才华。虽然他工作很努力,但在人际关系上,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工作效果一天比一天差。时间长了,上司就以他工作不力的名义摘去了他经理的头衔。32.第三章有这么一种人(11)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常会遇上一些好为人师的人。fQXsw.CoM***他总是觉得自己是对的、正确的、聪明的,别人是错的和愚笨的。这些人大多在潜意识里都喜欢教导和指点别人,大概那是一种很美妙的感觉,而每个人的潜意识里又都不愿被别人指点。世界是复杂的,每个人的境遇也是千变万化的,别人是无法了解全部的。在这种况下想当然地加以指点,结果往往导致听者的感觉是:“这哪跟哪啊?牛头不对马嘴!”从前有一位很有名的心理专家,最擅长分析他人的心理,他会随时随地分析别人,他最擅长的就是通过别人的画来分析这个人的心理。有一天,他举办了一场活动,许多人慕名前来进行心理咨询,其中有一位修行的禅师。心理学家像往常一样,让人们各自画一幅画,有的画了蓝天白云,有的画了花草树木,有的画了动物,有的画了一些圈圈点点……而只有那一位禅师,拿着笔在空中比画了几下,然后就将笔放了下来。fQxsw.cOM等大家都作画完毕后,心理学家走到那些人面前,并且根据那些人的画对每个人作了分析,给别人指出问题,然后给别人意见,你该如何如何……可是,当他走到这位禅师面前的时候,看见他面前放的依然是一张白纸,上面什么都没有,于是就问:“我不是叫你画一张画吗?你画好之后,我帮你分析你的心理活动啊。”禅师回答道:“我已经画了啊,只是你没有看见而已。”这时只见那位心理学家望着那个禅师桌子上的一张白纸,顿时哑口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本来是多元化的,因此事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太多好为人师者,那些喜欢自称专家、学者之人,或是因为过于自卑或是因为过于自信,都喜欢对别人指指点点,唯独没有对自己进行解剖。那种唾沫飞溅、振振有词、语气独断、咄咄逼人的人,更多只是想显摆一下自己。社区有位老张,非常热心,乐于助人。但是他这热心有点过,不管什么事他都上去帮忙,好为人师。他家刚买了台电脑,工作人员上门安装时,他跟着看了半天,还让工作人员教他怎么装电脑,他自己也试着装了一遍。从此就号称自己是电脑通了。有天邻居家的电脑出了点问题,要拿去店里修,他见到后说:“我先帮你拆开看看,没准是些小毛病,我就帮你修了。要是大问题再送去。”对方还在犹豫时,他已经把电脑拆开了,结果鼓捣了半天,不但没修好,反而把人家的电脑烧了。好为人师的人,他们总是自以为是,就要显得凡事比你懂得多,不会随着趋势的变动而改变。如果自认为是老师、自认为有所得而教人家,会出差错的。这个差错、这种罪过由谁来承担呢?当老师的人自然难辞其咎。所以,我们切忌自命不凡,觉得自己学有所得,就到处去指指点点。唐工是单位的炒股牛人,他入市早,赚了些钱,他得意地自称为炒股天才。不管在单位还是去市场买菜,只要碰到熟人,必定扯住人家聊股票,指点迷津。小赵是位刚入市的新股民,有时会虚心向唐工请教,唐工热心指点,先后向小赵推荐了五六支股票。结果,每支都让小赵赚到了钱。不用说,这些也都成为老唐自吹自擂的凭据。可是,即使有经验,也不能整天高谈阔论,许多想法都不着边际,别人若顺着他的思路走,每天能绕上地球好几圈。遇上人家赶时间,不幸被他拖住大讲股票,非得急死。有天,他又给别人指点股票,鼓动对方投资一支他看好已久的股票,对方一再质疑,唐工说:“信我没错,我有多年经验,再说你看我指点小赵的那几支股票,都很成功。”在唐工的忽悠下,对方将一年的积蓄都投资在这支股票上。然而,股市没有按唐工所说的走势运行,对方全被套住,亏损了一大部分。对方让唐工承担其损失,唐工却觉得这不合理,自己是提了意见,可是几句话的事怎么能让他承担责任,于是两个人闹上了法庭。本来是个帮助人的事,最后闹到这样的结局。33.第三章有这么一种人(12)《孟子·离娄上》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FqxsW.cOM***”意思就是说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当别人的老师,指不谦虚,喜欢以人师自居。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把别人当傻子,反而害了自己。助人固然是件好事,但有些人会为此误导了别人,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好为人师的人,去指导别人是在追求那种被别人感谢和仰视的感觉,为了享受在给别人解答时的那种居高临下的过程,无论他所给出的答案是不是正确的。好为人师者的根源在于过度自信,认为自己高明,自以为是,总认为他掌握着真理。古人训:“君子讷于,而敏于行。”其实我们很多人,总喜欢用自己的标准和看法来衡量别人,殊不知这样做,却是将自己给困住了。世上没有谁的话能一句顶万句,没有人能讲得句句是真理。学无止境,谁都不会是别人永远的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样的谦逊态度因此就显得难能可贵,懂得谦虚才是一种让人敬佩的美德。昨天是多么美好——好汉不提当年勇“我当年可是白手起家。fqxsw.COm”“看看你们,我以前一个人能够完成全公司的业绩。”“看看你们,我以前两个小时就能把这个图做完。”“我当年可是短跑冠军。”“我以前能轻松做五十个俯卧撑。”类似的话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听到,有些人动不动就把自己过去那点事翻出来跟别人说,一遍两遍就算了,他可能每见个人都会说一遍我当年怎样怎样辉煌,动不动就自我吹嘘,提当年的自己多么“有能力”,听得人家都烦了,他们自己却浑然不觉,依然讲得津津有味。丽丽今年都快四十了,还是单身一人。她人品不错,工作也不错,可不知怎么的,就是东找西拉到现在还是没嫁出去。可她人前人后总是说:“我当年可是学校里最美的女孩,追求我的人很多。我几乎每天都能收到不同人送的花。”有天她看见邻居家年轻的女孩打扮得十分美丽,一打听才知道那女孩被邀请去参加舞会。于是她又说:“我当年去舞会的时候,几个小时都闲不下来,总是有人邀请我跳舞,我那时常被评为舞后。”别人听了都敷衍地说:“真让人羡慕。”她便扬扬得意地笑笑。离开后,人们便议论,以前这样那样,为什么到现在还没嫁出去,现在也没见有人请她跳舞。丽丽用这种“忆过去”的方式来掩饰她的中年危机感和自卑感,排解她“人老珠黄不值钱”的郁闷。这种“想当年”的心理往往是人们在今天遇见了挫折和冲突时,以通过这种回避现实的防御机制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怀旧”在眼下是个时髦的词,但是沉迷于过去无法自拔而逃避今天,会导致人无法面对现实和适应社会,有碍人的自身展和身心健康。约翰来到了一家刚成立的公司做经理。过去他在一家大企业上班,能力还不错,经验也很丰富,但是大公司竞争太激烈,于是他选择了一家新公司,谋得高职位。来到新公司后,他有种优越感,总以一副我是在大公司工作过的人自居,动不动就说:“我们以前的公司怎样怎样……”公司的老总跟他客气道:“我们这个小庙可比不得你以前的大公司……”他给个竿就往上爬说道:“这个产品也不好,项目也差劲儿。”新公司几乎每一项策略都被他嗤笑,他嘴边总是挂着:“我以前怎样,开的产品如何好,管理如何成功……”可来新公司都三个月了,也没见他做出什么成绩来,却总是说自己当年多有能力,不免让人觉得他是在吹嘘自己。他天天跟同事讲,自己在前公司每次出差都住五星级酒店,补助还奇高,办公室每日供应高级饮品和点心……新公司正花大力气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偏偏办公室坐着这么一位阴阳怪气说怪话的,说小公司这不行那不行,以前他做过多惊天动地的事。时间久了,公司实在无法忍受他,与他解除了合同。总是活在过去的人,其实是对现在的自己没有信心,通过这种时间上的错觉和混淆化解自己内心的恐惧和焦虑。有些人在过去取得了一些成绩,也许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事。当这些辉煌不能再继续的时候,他们内心难免失落,一旦遭到不如意的事或挫折,他们从心里不能适应这种变化,便容易拿过去的经历来对比,以达到一种平衡。这种形显现在老人或是退休人群中的比例较大,“话当年”可以排解他们在今天找不到自我存在价值的忧郁沉闷。时代不同了,过去哪些是好的,仍应借鉴;哪些事过境迁了,就应该放弃;今天的哪些做法有问题,更应该想办法改进。34.第三章有这么一种人(13)龟兔赛跑的故事我们听过无数遍了,那只乌龟在兔子一时骄傲的况下赢得了比赛。FqxsW.cOM那么成功后的乌龟后来生了什么事,它每次比赛都能赢兔子吗?我们看看下面这个故事。赢了比赛的乌龟整天跟别人炫耀,看见别的乌龟比赛的时候,它便说:“你爬得还是太慢,想当年我都赢过兔子。”兔子赛跑竟然输给乌龟,它非常郁闷。许多天过去了,它约了一群兔子朋友喝酒解闷。一直喝到晚上,大家都醉了,头痛得要命。其中一只兔子建议买些治头痛的药来。这时,乌龟经过,于是说:“我去买吧,我会快去快回的,当年我不是还赢了兔子吗?”兔子们感到非常高兴:“这只乌龟最有恒心和毅力了,它也不会在中途躺下睡觉,我们就请它去药吧。”乌龟走后,兔子们躺下来休息,等待乌龟买药回来,不知不觉就睡着了。过了一夜,兔子们从沉睡中醒来,酒醒了,头也不痛了,但它们现去买药的乌龟还没有回来。第三天的清晨,乌龟才喘着长气回来了,嘴里含着一包药。兔子们责怪它说:“你跑到哪里去了?我们的酒都醒了,头也不痛了,你怎么到现在才回来?”有只兔子还笑话他说:“还说自己走得快,保证快去快回。fQXsw.CoM”乌龟生气地说:“我哪儿也没去,中途也没有休息,三天来累得要死,现在头痛的是我,药正好给我自己吃吧!”乌龟还是乌龟,虽然他曾经战胜过兔子,但是过去的成功是在某些条件下取得的,不代表成绩会一直持续。“好汉不提当年勇”的意思是说:“真正的英雄好汉,是不在人们面前夸耀自己以前是如何英勇的。”换句话说:真正的成功者,是不吹嘘以往的成绩的。昨天已经成为历史,成为过去,只有通过回忆来感悟。全球第二大软件公司“甲骨文”的行政总裁,世界第四富有者豪艾里森曾经说过一段令人深思的话。他说:“我有一位老师,已经年过半百了,在学术上的成就其实相当小,可他总是不忘提当年的辉煌:他曾经是国内某著名大学某著名学者的弟子。他在那两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字带给他的荣誉里生活了大半辈子,傲视众生,却无所作为,到最后连本带息一起吃光。”时间在无形之中蜕变了我们的灵魂,那曾经的身影再也回不去。过往的是是非非麻木着我们的心灵,都在影响着我们下一步的路。明天才代表未来和希望,更值得我们憧憬。总提当年的心理几乎每个人都会产生,我们过去取得的一些成绩确实值得我们骄傲。但正所谓过犹不及,因沉迷过去而认定今不如昔,生活在今天,志趣却滞留在昨日,一一行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这种怀旧心态,就会使人陷入病态。这些人对于现在和未来存在恐惧感,尤其是现今日的自己不如昨日,而对未来各种各样的变化充满焦虑。所以,能够掌控的只有过去。通过记忆,我们可以重新对自己进行评价分析,避免直接面对这不适应的现实,以至于陷于从前不能自拔。正常怀念从前的心理有一种寻找安静、维持心灵平和的积极功能。作为一种记忆功能和心理安慰的手段,它可能是新事物和旧事物的结合点,产生的满足感能使人生更加充实。留恋过去而徘徊不前,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必然导致落后的结局。如自己无法跟上现代展的节拍和速度,则可能变成沉重的精神羁绊,此时就要加以重视了。面对眼前的改变,也会造成人的心理失落,这时需要的是调整自己的心态去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了解并接受新生事物,顺应时代潮流,不能老是站在原地思考问题。我是幸福的公主哦——活在自己的幻想中在复杂的生活中,有时候人处在郁闷和压抑中,没有有效的解脱途径,他们只能在自己的内心中,不自觉地幻想。加上接受大量信息,难免会有诸多“想入非非”。爱幻想的人有许多,幻想也会随时随地出现,睡前,或闲暇,或看到某些场景,都会引起一些联想、幻想,这也被视为正常。喜欢幻想的人,开始的时候是幻想自己有很多钱、名车、好工作,还有一个红颜知己。人可以幻想,但是如果只愿意生活在幻想中,那么这就是一种悲剧。35.第三章有这么一种人(14)妍妍是个爱幻想的孩子,小时候看动画片的时候总幻想自己是里面的公主,而且会魔法。fQxsw.cOM幻想自己是机器猫,能够变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在她幻想的世界里她能够找到快乐,因为在幻想的世界里,她可以改变任何一件不想生的事,可以改变任何一件生了却无法改变的事。孩子爱幻想是天性,也提高了孩子的创造力。但是,过于沉迷于幻想的世界中,会让人脱离现实世界,形成一种病态。妍妍这么多年一直沉醉于幻想,不想被打扰地去幻想,因为每当回到现实就会使自己的心变得无比难过。时间久了,无法脱离幻想世界的她对现实世界失去了信心。上高中时,她成绩不好,上课时思想时常游离在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中,不是她不想听课,是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思想。老师一旦现她“溜号”时,就会叫她,让其专心听讲。当她决定好好学习的时候却现自己已经无法控制自己内心那种莫名的冲动,她不能像以前一样随时随地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觉得上学压力很大,也不自由,一度向父母提出退学的想法。Fqxsw.com生活中对一切的不满让她更无法自拔地活在幻想里,三年的高中时间就这样荒废了。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幻想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它主要受思维、感的支配。创造性的、积极的幻想往往包含着较重大的社会意义和人生意义。常幻想的人,都会遇到这种况,当他意识到幻想不好,想阻止自己的时候,往往这样想:“哎,幻想这个之后,估计自己就不会有什么想下去的**了吧,好,就把这段幻想继续完成,然后戒掉。”但是他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寻找到自己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意义,在幻想中寻找生活的乐趣。于是,当这段幻想结束的时候,他又遇到了新的兴趣点,然后,又继续幻想,认为幻想对人生很有益处,并坚信“惦记着好事就有好事来临”。对他们来说,当下最有意义的事莫过于自己无尽的幻想。小刚出生在一个小城市里,生活一直平平淡淡,也没什么爱好。上了大学后,他现周围的同学都有些兴趣爱好,他自己显得那么无聊。有天,他在同学那看见了李小龙的电影,一时间迷上了李小龙,从此,他开始幻想自己有天可以像李小龙一样成为功夫高手。于是,他买了各种关于李小龙的电影和书籍,整天看,学业也荒废了。在他的幻想中,他是一位功夫高手,是江湖大侠。他整天幻想自己有一天能够做些像大侠一样的壮举,突然有一天,他向学校提出了休学,说要去闯荡江湖一年,幻想着遨游江湖的骄傲和自豪。他只求实现自我的江湖梦,但父母强烈反对,他没能如愿,可一个个美妙的江湖构想仍然活在他的脑海里,只是迫于现实他无法实现,这种强烈的冲击使他得了抑郁症。沉浸在幻想中的人往往太过羞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怕被别人耻笑,更怕自己受到伤害。所以,对自己喜欢的事和人也只能深埋在内心。他们不止一次幻想过自己的未来,幻想着自己的未来是多么幸福,多么光彩耀人。在潜意识里面给自己创造出一个虚拟的空间,用来取代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但是,强行把他打回现实,他会觉得一切都是那么遥不可攀,觉得非常绝望,生活找不到意义,容易产生抑郁心理。小优从初中的时候开始,迷上了一部少女漫画,吃饭看,走路看,干什么都拿一本书在手上看。她沉迷于故事中,自己也很会编故事,编得节复杂。看完一节故事,她自己幻想后面的故事,刚开始很困难,必须集中注意力不被打扰才行,慢慢地就很轻松了,后来她开始把自己编进故事里面,再后来就不限于漫画了,许多她喜欢的电视节目或是一些故事,她都幻想自己是里面的一个人物。有时候,有什么难过的事或者有想不通的问题,她就会用这种幻想的方式去“解决”。常在心里设想种种美好的前景,或浪漫的奇遇。她甚至会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什么也不做,仅仅在想象成功时的荣耀。习惯了幻想,逃避现实的她一度因为幻想过度大脑太累导致恶心。而且出现记忆力减退的现象,精神不能集中,脑子动不动就分神,要么就呆呆的,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想什么好。36.第三章有这么一种人(15)人因受到一些刺激,现实况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便想入非非,求得幻梦中的精神满足。FqxsW.cOM当一个人幻想的症状处于一种病态的时候,一般幻想已索然无味,他就会去幻想自己有某种超能力。当这些已经不再能刺激他的时候,他又会产生新的想法,比如,自己是拯救世界的超人或是向贫苦人们施以援手的亿万富翁。当达到幻想自己成为主宰一切的神的时候,他又开始迷恋剧类的东西,然后把自己比作剧的人物,得到空虚的满足。FqxsW.com如果产生幻想的原因得不到解除,加上意志薄弱,这种病态幻想就很容易成为强迫幻想。当面对现实生活的时候,现幻想与自己相差太远,于是不得不又开始回到幻想中,自己想躲也躲不开。就像接待无赖的拜访者一样,尽管你不愿也得接待。如此反复幻想,直到有一天,他凄然地现自己的身体因为幻想而垮掉了才幡然悔悟。但往往这个时候他又觉得为时已晚,破罐子破摔,继续幻想。我们不能抹杀自己的想象力,当想象与实际联系、被合理演绎的时候,会对人生有一种张力,能牵引着个体向前展。但是,漫无边际式的幻想是荒诞的,容易让人产生逃避现实的心理,更严重的是分不清幻想和现实,如果你硬是将其拉回现实中,他的精神会出现崩溃的状态。适度幻想,能够促进自己追求美好价值的愿望和动机,为自己的现实生活奋进而服务。但是,要避免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在幻想中,脱离了现实。人多是因为理想与现实距离太大才“想入非非”的,而一味闷在心中,独自一人苦苦幻想,终究解决不了问题,只能白白地浪费青春和生命。可以将自己的想法、理想、追求、愿望说出来,征求别人的意见。然后,将理想与现实接轨,冲淡幻想的束缚和由此带来的苦恼。与其空想倒不如让自己在现实中多一点精彩,多点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阅历,让自己对生活、对将来的目标和选择有更新的认识。37.第四章原来是这样啊(1)乌鸦嘴是怎么练成的——罗森塔尔效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fqXSw.com***”这看似简单的玩笑话其实说得很有道理,当别人都说你行、你可以的时候,你的心会怎样?相信那种被肯定的感觉一定很美好吧。即使你能力尚且不足,你也会信心倍增,充满自信。这种力量是强大的,慢慢地你会现自己真的可以。这是一种“期望效应”,当他们期望你做什么时,你内心会得到一种积极暗示,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也就是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美国有位心理学家,名叫罗森塔尔。他对这种“期望效应”早有想法,于是拿小白老鼠做实验。一群小白鼠被随机地分成两组,他将第一组老鼠交给一位饲养员并告诉他:“这不是一般的老鼠,他们比其他老鼠都聪明。”然后他将另一组老鼠给了另一位饲养员,同时又说:“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让两位饲养员按照相同的饲养方式饲养这些老鼠几个月。FqXsW.cOm几个月后,他让这两组老鼠穿越迷宫找食物。结果现,他随意说聪明的那组老鼠,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另一组被他称为“智力一般”的老鼠,还在迷宫里面晕头转向地出不来。看了这个实验后,你也许觉得这纯属巧合,老鼠也不能听懂人说什么,哪知道人类对它们期望什么。于是罗森塔尔决定在人的身上再做个实验。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走进一个班,在名单上随意画了几个学生的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所中学,果然他指出聪明的那几个学生现在真的成了班上学习较好的人。老师很好奇,问罗森塔尔怎么知道这些学生智商高。罗森塔尔这时才说:“其实这几个学生是我随意挑选的,我一点都不了解他们。”老师听了很吃惊。罗森塔尔将其解释为“期望”的力量。他说因为这些老师相信他的判断,认定这几个学生比其他人都聪明,因此对这几个孩子有很高的期望。这些学生因为别人的期望而信心倍增,也认定自己聪明,严格要求自己,更加努力,最终成绩自然比别人要好。期待是希望人变得更为美好的一种意愿,让人感受到信任与希望。积极的期望会产生积极的行为和效果,一旦对一些人有了美好的期待,心底就流淌着丝丝暖流,体验到生命的尊严,有了前进的最佳动力。期望会变成一种鼓励,它可以点燃人们的信心和希望之火。在一个贫民窟里,有成天打架斗殴的黑人孩子,他们要不就旷课,要不就在学校里捣乱。老师和校长都拿他们没办法,如果管教他们,他们就会砸碎老师办公室的玻璃,报复老师,尤其是一个叫罗杰·罗尔斯的学生,他是这些孩子的“头”。这个学校几任校长拿他们都没办法。后来,来了一位新校长,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对这些孩子说自己会算命,能通过手相预测他们的未来。然后,他走到罗杰·罗尔斯的面前拉起他的手说:“我来看看你的手吧。”校长若有所思地看完以后说:“你小拇指修长,这表示你将来会是纽约州的州长。”这个孩子大吃一惊,因为他是班里的最后一名,是带头调皮捣蛋的学生。别人都说他以后成不了大事,甚至说他就是社会上的混混,从来没听过鼓励的话。这个孩子对校长说的话深信不疑,从那一天起,“纽约州州长”这个目标一直在鼓舞他。他以“未来州长”的标准要求自己,不再打架斗殴,开始好好学习。从那时开始,他一直努力奋斗着,时刻不放松。终于在50岁那年,他真的成了州长。这个人就是纽约第五十三任州长,也是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罗杰·罗尔斯。其实这位校长并不会什么算命,他利用的是一种鼓励的方法。当一个人获得他人的信任和赞美,受到别人的期待时,他便感觉获得了支持,从而增强了自信,并且为了达到对方的期望,他会更努力。对别人的鼓励是一种肯定,世界上每一个人都需要赞扬,如果没有赞扬和鼓励,任何人都会失去自信。人们的信念、成见和期望对一个人产生重要的影响。赞扬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一种神奇的力量,在很多时候,它能让一个人挥出超强的能力。38.第四章原来是这样啊(2)有一位年轻的歌手参加了一次唱歌比赛,面对三个评委,她有点紧张,刚开口唱了没几句,她看见有一个评委摇了两次头,她顿时一阵心慌:难道我唱跑音了?还是哪里唱得不好?她心里反复嘀咕着,都没心思唱歌了。fQxsw.cOM***第一轮比赛结束后,她表现一般,勉强进了决赛。其实她嗓音条件很好,但是评委的摇头给了她一个消极的心理暗示,她的潜意识接受了这些消极的暗示,并在适当的时候做出了反应。这些偶然的或无意识的消极暗示被感化和主观化了,让她在唱歌时失去了信心,也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了。三天后就要决赛了,她心里很不安,妈妈见此状况对她说:“以前妈妈也参加过比赛,还获得了第一名,你的嗓音就是遗传我的,甚至比我还优美。”听完这番话,她立刻放松下来,随口唱了一句,果然自己觉得歌声很是优美。三天后,她信心十足地参加决赛,结果唱得很成功,获得了第二名。鼓励和肯定是积极的心理暗示,别人的期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被期待者的未来。如果始终给人传递一种积极暗示,什么事都会出现转机,落后的人可能变得更加出色。fqxM人都需要被鼓励和肯定,尤其是家长和老师在培养和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学会欣赏孩子,要善于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充分调动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掘他们的潜能,对孩子的错误和缺点也要点到为止,不能抓着不放。如果你总是批评孩子的缺点,在无形中就会放大这个缺点,孩子就会失去信心,越会犯错,也就会出现“乌鸦嘴效应”。就是说如果你给他传递一种消极的不良暗示,事往往会真的变得很糟糕,因为不良暗示中包含有对人的贬低、轻视,容易打击别人的信心,它会让人产生自卑心理,乃至一事无成。楠楠最近很烦她的一个朋友,因为这个朋友是个“乌鸦嘴”,说她什么,什么就会灵验。有一天,楠楠早晨刚起来,朋友就说,你今天肯定上班迟到了,果然,楠楠紧赶慢赶还是迟到了。还有一天,楠楠回来对朋友说,自己今天接了个大项目,了奖金请她吃饭,结果朋友却说她那么懒散,这项目不一定能做成。楠楠心里没不服,她想:懒散和项目有什么关系?结果,这个项目跟了一半就被别的公司挖走了。回来后,楠楠很生气,说朋友是乌鸦嘴。更可气的是,这位朋友日日说她懒散,再这样下去,连男朋友都受不了她。没多久,楠楠的男朋友真的和她分手了。楠楠气得找她朋友说:“以后你闭上你的嘴,你说好的不灵,坏的灵。”楠楠的朋友说:“我说你是在提醒你,让你别再那么懒散,谁知道你不改正,反而更懒散了。”其实,这位朋友不是什么乌鸦嘴,而是她很了解楠楠,知道她的缺点,所以总是想提醒楠楠。楠楠整天被别人指着缺点说,她自己都没了信心,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变得更懒散。慢慢地,男朋友也无法忍受整天懒散的她了。朋友的乌鸦嘴能够灵验就是罗森塔尔效应。消极的期望会产生消极的行为和效果。别人说的消极的东西,必定会影响自己。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心理学家对一个死刑犯说:“我们执行死刑的方式是使你放血而死,这些血会捐给需要的人,这是你死前对人类做的一点有益的事。”这位犯人表示愿意这样做。犯人躺在在手术室里中的一张小床上,小床被帘子隔开,一只手伸到帘子外,他见不到帘子的另一侧生什么,只是听到护士与医生在忙碌着,护士问医生:“放血瓶准备5个够吗?”医生回答:“不够,这个人块头大,要准备7个。”护士在他的手臂上扎了一下,算是开始放血,并在他手臂上方用一根细管子放热水,水顺着手臂一滴一滴地滴进瓶子里。犯人只觉得自己的血在一滴一滴地流出。滴了3瓶,他已经休克,滴了没到5瓶他已经死亡,死亡的症状与因放血而死一样。但实际上他一滴血也没有流。我们每个人从小就遭遇过许多负面的暗示,别人越是打击你,你越是会失去信心。就像这个实验里的犯人一样,他接受了正在死亡的心理暗示,并相信这是真的,内心放弃了生命。可见,只要充满自信地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会顺利进行,事一定会顺利进行,相反,如果你相信事不断地受到阻力,这些阻力就会产生。有些人说话不讲究方式,对孩子、朋友、亲戚、同事说话时总是抓住别人的缺点,批评别人,目的是希望对方改正缺点,但是这种做法会伤害别人的自尊,结果适得其反。39.第四章原来是这样啊(3)无论什么时候,别人的赞许、期待、认可都是我们走下去的勇气,使人爆出内心的潜能,用潜能的力量告别烦恼。fQxsw.COm当别人给予充分信赖和期待的时候,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完成任务,任何困难都会得到解决,走向成功。相信好的事一定会生,就让我们内心充满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动力,就有了实现期望的可能,人也就会更努力,一切都会变得更美好。你越说,我越不想听啊——超限效应《大话西游》里面有个唐僧,整天絮絮叨叨,磨磨叽叽不停告诉悟空应该怎样怎样,悟空时常被他折磨得生不如死,而师父说的话,悟空从来不听,时常有想杀死他的冲动。相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会对此印象深刻,设想你身边有这样一个人,你也一定很难忍得下去,更别说听他的话了。“话说三遍淡如水”,没完没了说教,往往让对方产生听觉疲劳,甚至让人极度反感,会对你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行,这就是一种逆反心态。正所谓过犹不及,对一个人反复刺激过多、程度过深、持续时间过长,会引对方产生一种逆反心理的现象,心理学称之为“超限效应”。fqXSW.com超限效应往往生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例如:孩子贪玩不爱学习,家长会一次又一次教育孩子,要求其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并且交代老师,要求对其严格管教,老师也总是批评他。开始孩子内心会受到些刺激,但是总是听到这些管教之词,不仅起不到说教的作用,反而会造成孩子的反感,甚至会产生逆反和对抗心理。小军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从上高中开始就经常跟一群朋友上网泡吧,时常玩到很晚才回家。开始时妈妈耐心地劝他,希望他别整天上网,太耽误学习。开始时还起点作用,说的时间久了,一点效果也没有了。有一个周末,小军又去网吧玩,玩得高兴,忘了回家的时间。等想起回家的时候,现天已经黑了。他心里也觉得这样做很不对,想回家后立刻向父母承认错误。回到家,他进门刚要说自己错了,爸爸不由他说,上来就是一顿骂:“整天不好好学习,就知道上网,都学坏了,以后没什么出息……”小军听完爸爸的话说:“谁说上个网就学坏了,你们这是偏见,我就上网就没出息了。”说完后他摔门离开家,不但没听爸爸妈妈的话,反而去网吧的次数更多了。父母的“苦口婆心”,表现在对子女的弱点、缺点、过失和错误,进行没完没了的规劝、数落、指责和训斥等。对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对孩子的批评一定不能超过限度,总抓着一个错误不放。反复对同样的错误说教只会让孩子不耐烦,甚至会和家长对着干,最终让孩子产生厌学的心理。即使孩子犯了错误,指出其问题,适当管教是必要的,但是一定要注意方式,换一个角度和方法与孩子沟通,不要使用带有人身攻击或故意打击的语。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各种磕磕碰碰在所难免,这时需要家长给予及时帮助和鼓励,用鼓励的方式教导孩子改正身上的错误,要远远好过你用犀利的语横加指责。许多家长和老师习惯用命令的口气对孩子说话:“我说话你听到没有”“快学习去”“不要看电视了”,等等。这样的语气即使孩子按照你说的话去做了,也不会从心里意识到他应该这样做。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刚刚产生了独立意识,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了,可以随着自己的意愿处理事,并且希望别人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自己,不希望他们被过多干涉。如果老师和家长干涉过多或是太严格,加之面对学业和人际关系的压力,逆反心理往往比较突出。所以当家长数次用命令似的语对孩子说话时,孩子被“逼急了”会公然和家长对抗。倒不如家长和老师换一种方式,用一种商量的语气和孩子说话,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而避免逆反心理的产生。强强是班上的捣蛋鬼,学习也不好,还总是带头调皮。父母和老师都拿他没办法,不论你怎么说他,他都无动于衷,展到后来就在班级公然和老师顶嘴。强强口中总是说:“我偏要这样,你能把我怎么样?”天天听老师和父母批评的他说:“我都对他们有抗体了。”新的学期开始了,新的班主任对各个学生做了家访,强强的父母向老师反映了孩子的况,并要求老师对他严格一点。这个老师摇摇头说:“强强这样的年纪和心理,一味的批评和管教更不适合,我们换个方式和他沟通,可能效果更好。”老师给家长提出了一些建议后离开了。强强第一天回到家后就现了父母态度上的变化,不再像以前一样只问问学习况,然后就是唠叨,而是对孩子说:“你长大了,我们相信你能够管好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希望你和爸爸妈妈说。”他到了学校后,还是会调皮捣蛋,新的老师不但没辞犀利地批评他,反而对他说:“往往淘气的孩子都很聪明,我觉得你在新学期里会有好成绩的,你不会让大家失望的。”家长和老师教育方式的转变消除了强强以往的逆反心理,所以,他愿意听别人的意见改变自己。有些家长和老师批评学生之后,过了一会儿,又担心孩子听不进去,接着重复批评了对方一次……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批评、吹毛求疵、嘟嘟囔囔、喋喋不休会使孩子极不耐烦,容易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40.第四章原来是这样啊(4)逆反心理不仅孩子会有,人人都会有。FqxM心理学家费尼·贝克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在两个男士洗手间里做实验,都挂上禁止乱写乱画的牌子。其中一个卫生间挂着的牌子写着“严禁胡乱涂写”;而另一个卫生间挂的牌子上面使用的语柔和多了:“请不要胡乱涂写。”然后调查两个挂牌子的洗手间里被涂写的数量。结果挂“严禁胡乱涂写”看似是必须遵守的命令,但是反而这个洗手间被涂写的况更加严重。过度的行为不但不会起到想要的效果,反而刺激人们的逆反心理。过度的事物就像放多了盐巴的菜,不仅不再鲜美,甚至苦得涩。说话做事亦如此。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见超限效应:比如老婆每天说老公不要在屋里乱扔东西,可能起初几天还管用,过了一段时间,老婆的唠叨便失效了。时间久了,老公会产生逆反心理,随意乱放。母亲反复让孩子别看电视了,可孩子拿母亲的话当作耳旁风,趁妈妈不注意还是看电视,即使妈妈强行关了电视,让孩子回房间,他也不会回去学习而是做其他的事。fqxSW.CoM一个员工迟到了,领导批评他懒散,而且动不动拿他那一次迟到说事,开会的时候还当众批评他,不想这位员工是不迟到了,可是工作更拖拉懒散……这些场景反映的就是超限效应,当一个人犯了错误,周围人轮番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以至于他虽然认识到了错误也因为反感而不愿意改正,依旧我行我素,甚至“破罐子破摔”。即使希望别人能改正不好的习惯的愿望非常强烈,但如果不注意方法,忽视了被批评者的感受,也只能落个“事倍功半”的悲惨境地。有位非常能善辩的演讲者,正在台上激洋溢地演讲着。开始时台下还座无虚席,由于演讲家一时兴起,说起来收不住了,本来40分钟的演讲拖了一个小时还没结束,让人非常乏味。台下的听众陆续离开了,再后来由于他的演讲过于冗长,台下仅剩不多的听众也离开了,一个半小时后,台下仅剩一位养鸡的农夫。演讲家很感动,他觉得自己很受鼓舞,于是他问这位农夫:“老人家您还继续听下去吗?”农夫鼓励他说:“年轻人,我每天喂鸡时,即使只有一只鸡,我也会把它喂饱的。”演讲者听完后内心狂喜,继续他那滔滔不绝又乏味的演讲。又过了近一小时,他的演讲终于结束了,他十分诚恳地向农夫征求意见。老人说道:“年轻人,只需要喂剩下的一只鸡的时候,我是不会用完所有饲料的。”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参加了一场让人难以忍受的慈善演讲。开始时,他觉得牧师讲得精彩,十分感动,准备在演讲结束后捐款。可是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听得不耐烦了,于是决定减少所捐的数目。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听不下去了,1分钱也不打算捐了。熬了30分钟,牧师终于结束了“没完没了”的演讲,募捐活动开始了,马克·吐温被牧师的演讲搞得非常愤怒,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这就是超限效应的结果。恰到好处的演讲能博得满堂彩,而无味的演讲越是长越是让人乏味。所以,在劝说和教育别人的时候,“度”是关键所在。切忌化小为大、化短为长、化轻为重、大肆渲染、无限上纲。在受到别的指责和批评时,人就会产生一种失衡感,总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够恢复心理平衡,当受到重复批评的时候,人的失衡感就会加重。这时候还是反复刺激他,他便会产生逆反心理。所以,不论做什么说什么要见好就收,能少说的就不多说。尤其是在孩子的教育上,让他们学会自我教育和自我展,更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我们都说过犹不及,一个聪明的人是懂得如何把握进退高低的尺度的,这样方能收放自如。可见,我们在做任何事、说任何话的时候都应注意“度”。如果过了这个“度”就会产生“超限效应”,如果“不及”,又达不到既定目的。所以,说话做事是一种艺术,我们一定要掌握好分寸和尺度,才能恰到好处地达到目的,才能避免“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的超限效应。41.第四章原来是这样啊(5)哈哈,你被耍了——德西效应做好要奖,做错要罚。FqxM***人们普遍认为奖罚分明才是管理和激励别人的好方法。罚得过度会让人产生逆反和抵触心理。那么任何形式的奖励方式都是能够刺激别人进步的吗?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奖励的诱惑:“有付出必有回报”“好好做,你就会得到……”“完成这个项目,这个数就是你的奖金”“考100分,爸爸就给你买变形金刚”等等。有人说奖励是一种有意剥夺对某事兴趣的策略,也就是说当你用奖励的方式引诱人们去做某事时,那么他的动机就不仅是对这事有兴趣,也是为了奖励。奖励的刺激让人们对奖励产生依赖心理,或是受控于奖励,一旦奖励得不到满足时,人们就对事物完全失去兴趣,奖励也就失效了。电视剧《家有儿女》中有这样一集,三个孩子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爸爸妈妈看不下去了,决定让他们做点家务,体会一下大人的辛苦。于是,爸爸决定对他们实施“家务卡”的报酬形式,即每做一次家务,家长就给相应的“家务卡”,干得越多,完成越难完成的家务得到的家务卡就越多,到一定时间可以兑换成现金,觉得这种方法可以激励孩子热爱劳动。FqXsW.coM扫地、擦地、洗碗、洗衣服、倒垃圾、给姥姥捶背……这些都会得到家务卡,家务卡由姥姥负责放。“家务卡”的激励的确卓有成效,起初几天,孩子们做家务的热很高,总是抢着做这做那,而且完成家务的质量挺高,家里再也不像往常一样,一放假就被弄得一团糟了。爸爸妈妈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可是好景不长,爸爸妈妈现,地是扫了一遍又一遍,擦了一遍又一遍,衣服每天都洗,饭一天做好几次,爸爸见此况说:“这地挺干净的,怎么还擦呀?”孩子们说:“地多扫几次、多擦几回就能够得家务卡呀。”于是,爸爸下令说:“只能每天拖一次,衣服也不要天天洗,饭也每天只吃三顿,多做的都没卡。”孩子们一听就开始抢那些能得卡多而且轻快的家务干。三个孩子都开始抢着洗碗,这个能够达到获得家务卡的标准,连碗都打碎了。给钱做家务不是家长最初的目的,可是现在孩子们都是在为奖励而干活,爸爸妈妈决定取消家务卡奖励制度。听了这话,三个孩子顿时对家务都没了兴趣,吃晚饭的碗也没人洗了,家里乱了也没人收拾了,爸爸妈妈很生气,于是说:“就为了奖励做家务吗?我们干了这么多年的家务谁给我们奖励了?我们也不干了。”于是爸爸妈妈也生气回屋了,这时姥姥说:“你们都不干呀,我干,我都做了30多年了,我不在乎多干一次。”孩子们看姥姥去洗碗了,说:“姥姥做家务有人给卡吗?”姐姐这时说:“姥姥还在乎卡吗?”三个孩子似乎明白了什么道理,于是都去帮姥姥洗碗了。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的确,奖励是一种激励机制,获得奖励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然而,奖励如果运用不当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教育,容易扭曲孩子的价值观。这种激励方式是有害的,会让孩子“唯利是图”,也造成孩子做一切事都要讲条件的后果。对孩子实行鼓励教育是家长运用的广泛方法,但不能和金钱直接挂钩。这种奖励像慢性病一样,正默默地侵蚀孩子的精神。我们应对奖励滥用带来的负面效应给予足够重视,关注奖励运用的艺术,避免德西效应。所谓德西效应,强调的就是奖励制度如果滥用会就带来消极的影响。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在1971年进行过一次著名的实验。他让参加实验的大学生分三次解智力难题。第一次实验,所有的大学生不论题答得如何,都无奖励;第二次实验,他将大学生为两组,其中一组学生完成一个难题可得到1美元的报酬,而另一组学生和第一次实验一样,无论是否解题都无报酬;第三次实验,心理学家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原地自由活动,干什么都行,并观察学生是否有兴趣再做题。结果现,没有报酬的一组学生比有报酬的一组学生对解题更有兴趣,他们花了更多时间去做题。这个实验证明,在某些况下,当一个人在做一件事时,对其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不但不会增强其动力,反而会减少这件事对他内在的吸引力。这种现象被称为“德西效应”。这种现象常常生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上,“有偿教育”是有些家长惯用的方式,可是为什么最后都失灵了呢,甚至出现了副作用,答案就在这德西效应上。小的时候我们也经常会听父母说:“如果你考100分,就奖励你xx块钱”“你要是考试能进前三名,就给你买你想要的xx”“你如果能当班长,就带你去xx玩”等等。家长以为这种物质的外在刺激会让孩子更上进,更专心学习。可是,在长时间的物质刺激下,孩子将对学习的兴趣都转移到了物质追求上,对学习本身的目的都扭曲了。42.第四章原来是这样啊(6)有位班主任就采取奖励的方式刺激全班同学好好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fqxM***一年级的时候,对孩子的奖励是小红花、红苹果、五角星等,谁表现出色谁得的多。可渐渐地,学生对这些小贴纸失去了兴趣,觉得贴纸拿多了,就没有什么实在意义了,进取心慢慢下滑。所以,到了二年级,老师为了继续他的奖励方法,换了奖品,买了一些孩子喜爱的玩具、漂亮的学习文具等作为奖品。看见这些漂亮的奖品,孩子们可高兴了,为了得到这些奖品,大家又开始努力了。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进步的人才能得到这些。老师根据学生的总体表现,再要求他们与自身作比较,取得进步才给予奖赏。为了防止学生对这些奖品产生厌倦,老师会经常换奖品的种类,让学生不断地拥有新鲜感,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种奖励机制让学生生了一些变化,有些孩子确实进步了许多。这位老师很高兴,于是他想良好的学习氛围已经形成了,这些孩子也都爱学习了,他打算慢慢撤销这种奖励。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慢慢减少奖励的次数和分量。Fqxsw.com最初孩子们没有觉察出变化,良好的状态还能勉强维持一些日子,可是慢慢地,学生们开始生转变了,积极性渐渐消退,自卑心态重现,课堂上没有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动力,作业应付了事,书写字体显示出学生的烦躁心态,生字听写正确率明显下降……而且一些顽皮的孩子又重新活跃起来,追逐、奔跑、打闹、违纪、丢失东西的现象又再次出现。孩子们的转变就是过分奖励带来的消极作用,不但没能彻底改变学生,反而让学生误解了学习的目的,降低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凡事皆有度,过犹不及。物质奖励是苍白无力的,无法起到激励作用。当学生尚没有形成自内在学习动机时,教师从外界给予激励刺激,以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这种奖励是必要和有效的。但是,总是采用物质刺激,一味奖励会使学生把奖励看成学习的目的,导致学习目标的转移,而只专注奖励,还有可能适得其反。可见,在引导孩子的过程当中,老师和家长应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增进孩子对学习的感和兴趣,增加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动力,帮助孩子收获学习的乐趣,引导他们自主的良好行为,引导他们朝自我成长方向展。我们要避免总是用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教育孩子,这样做会使孩子迷失方向,感受不到在实现理想过程中的成功体验。我们要培养的是孩子努力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目标,这样,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才会产生乐趣,不会计较父母是否给予表扬或者物质奖励。“德西效应”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都会出现,就像有些公司经常采取一些物质奖励来刺激员工好好工作,可一些有能力的员工还是会被别的公司挖走。如果一个人本身对工作不满意,即使再多外在物质刺激也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如果长期采用奖励机制,一旦奖励机制减少或是取消了,反而让员工失去了对工作原有的兴趣。虽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由物质上所激的兴趣,一定是短暂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只指望靠外在物质刺激来激别人对学习、工作的兴趣,那就永远也培养不出对学习和工作真正的热爱。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培养其兴趣,才能真正达到鼓励别人的作用。我就是只有长处——木桶效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板和长处,人们都在挥自己的长处,避开自己的短处。长处起到决定成败的关键作用,专注于特长,成功便可以随之而至,而短处只要避开就好。人是一定有缺点的,如果说有人没有缺点、十全十美,那么那个人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对于某部分人来说,现自身的缺点比登天还难,或是他觉得自己身上都是小问题,不影响大局。其实,短处不仅要避开,更要弥补,不然连长处都难以挥。短处部分是一件事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部分。正因为意识到了短处对成功的巨大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把短处增长,只有这样才能成功。43.第四章原来是这样啊(7)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名为阿喀琉斯的战神。Fqxsw.COm他是希腊神话中的头号英雄,其母亲是海神的女儿忒提斯。为了使他成为战神,刀枪不入,自他出生后,母亲便把他的身体白天用神酒搽,夜里在神火中煅烧,并且抓着他的双脚把他浸泡在冥界的斯得克斯河中。但是因为在河水中浸泡时他的脚跟被母亲握着,没有被冥界河水浸泡,所以留下全身唯一致命的弱点,待阿喀琉斯长大后,在特洛伊战争中屡建功勋,所向无敌。但后来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听说了阿喀琉斯成长的经历,便知道了他这个弱点,在一次战争中从远处向他的脚跟处射暗箭。帕里斯是位神射手,很多希腊英雄如克勒俄多洛斯等都死于他的箭下,而这一箭正好射中阿喀琉斯的脚跟,于是这位大英雄瞬间毙命。卡耐基曾说:“人性的弱点并不可怕,关键要有正确的认识,认真对待,尽量寻找弥补、克服的办法,使自我趋于完善。”欠缺并不可怕,怕的是自己没有认识到,而一味地不懂装懂。对于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有自己的认识,如果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现自己的短处,就不能提升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fqxsw.Com那么你所有的努力最终只能是徒劳而无功的,更可怕的是,你还会浪费许多宝贵的时间。小龙是一个热爱篮球的小伙子,球打得不错,成为球队的核心。世界上没有全能的人,更没有全能的球员,这个小伙子的投篮很差。在一次考核中,十个球只进了三个,他并没有在意这个短板,因为投篮本身就不是他的强项,他擅长快攻和上篮。对于投篮也从没有加强训练过。他们的球队在比赛中屡屡获胜,于是代表他们市参加了全省篮球比赛。起初两场成绩还不错,可球队众多,高手云集。这一场比赛中,他们球队输得很惨,对方防守队员都高大威猛。在打球的过程中,小龙擅长的快攻和上篮也因对方的身高优势不能有全中的成绩,他快攻打不成,也很难突到篮下,只好在外围投篮,投了好几个球,可只进了一个,有些球连篮板都没沾上。频繁的快攻和上篮对体能的消耗很大,没多久小龙就撑不住了。他的队友打得也不是很好。可对手又投进好几个远投,拉开了比分,比赛提前进入到了垃圾时间。这场比赛的惨败使他们的球队在这个赛季无缘晋级,小龙这才认识到了他投篮命中率差的短处带来多可怕的后果,以前他从来不当回事,认为只要挥出长处即可。但是在有些况下,长处挥不出来,短处的坏影响就会被放大,导致整体失败。从那以后,小龙一有空就去练投篮,各种角度他都会一一练习,这期间还穿插一些素质练习如引体向上、俯卧撑、变速跑等。他也不再沉迷打比赛、炫球技,而是专心练习。教练一遍又一遍纠正他投篮的动作和技巧。他自己边体会边琢磨,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命中率果然提高了不少。经过近半年的苦练,他们又参加了一场高手云集的篮球比赛。这时的小龙对自己更有信心,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短处已经弥补了许多,这样长处也就更能充分挥。比赛开始后,他们果然打得很顺利,连着打进了好几个球,打得对方手忙脚乱,比分渐渐拉开了,小龙的手感越来越好,一连中了好几个远投,小龙还用他出众的弹跳和速度打进了几个漂亮的上篮。在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理论”,也就是木桶效应。古代时做的木桶因工艺粗糙,围成桶的木板参差不齐,那么它盛水的容量不是由这个木桶中最长的木板来决定的,而是由这个木桶中最短的木板决定的,“短板”的长度决定其整体展程度。盛水到一定的位置时,水总是从最短的木板处溢出,所以它又被称为“短板效应”。李经理是一家企业的老总,最近他管理公司很是头疼。最难管理的就是员工,优秀的员工天天喊着压力大,而且还总跳槽,拿着高工资还是不满意。有位员工平时工作很勤奋,成绩一直名列公司前茅,拿着公司最高的薪水,还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而他近来却对其他同事说:“现在我心理压力大,事事都得领先,处处都要冒尖,少了很多乐趣,失去了很多自由,像是被公司无形的鞭子抽打赶着向前,真累。我想换家公司。”表现一般的员工却总是抱怨待遇不公平,表现更是不积极。所以整个公司的业绩就得靠着那些能力强的员工完成,公司赋予的重任又让这些员工倍感压力。44.第四章原来是这样啊(8)公司作为一个整体,其中员工的业务素质、工作能力、敬业精神、勤奋程度等不可能整齐划一,在企业里每个员工都是一块木板,肯定有“长”有“短”,参差不齐,而且每块木板都会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FQxSW.cOm对一个整体来说,“长板”是必要的,能起到带动整体的作用,要充分利用加以肯定。但是,“长板”是不是越长越好呢?人们常常关注着木桶中最长的那块板,希望它越长越好,可是到最后,这块长板想保持“长”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于是被压垮了。“木桶效应”告诉我们即使“长板”再长,如果“短板”总是得不到重视和展,总是被人忽略,久之就会放弃了进取之心。忽略了“短板”,木桶所盛的水并不能看涨。也就是说企业的每个员工要能包容别人的缺点,挥自己的优点,相互协助,才能达到最佳储水量。否则,不利于整体均衡展。具体到我们每个人的展时,木桶效应仍然在起作用。人无完人,总会有缺点,而缺点就如木桶的最短板。一个人展的好坏就如同一个木桶的容水量,为了容纳更多的水,我们必须补短,均衡展。fqxsw.COm教育孩子更需要让其均衡展,作为老师,管理一个班级,而这个班级就如同一个木桶,要科学管理一个班级,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清学生群体中的“长板”和“短板”,然后采取科学的方法,把“短板”变成“长板”,从而使班级这个“木桶”的“存水量”达到最大值。在多个人的班级中,免不了会有学习落后的学生,老师应该全面正确地看待他们,不能仅看到“短”处而见不到“长”处,要善于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班主任在认清学生的“长短”之后,采取补“短”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整个班级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作为学生个人,众多学科,我们每个人重视的程度不同,导致了不同的成绩水平。而往往就是一些弱势科目,使综合成绩偏低,最终想取得的成绩没能实现。生活和工作中,许多人以为对自己有足够的了解,但是,许多错误的生恰恰因为对自己短处认识不清。一个人各个方面的能力平衡,全面展,他的价值才会高。一个团体也是一样,团体的各个成员都有能力,达到均衡,这样团队才有竞争力。一块“短板”并非十分可怕,我们只要足够重视它,取长补短,那这块“短板”就将变长,最终我们的木桶“容水量”也必将得到提升。贴上什么标签,就会变成什么人——贴标签效应现在有些人很爱评价别人,习惯把复杂的社会群体、复杂的个人乃至复杂的社会现象简单化,用一个名词代替,作为一种象征,称之为贴标签。在生活中,贴标签的况很常见,比如说名片,这就是一种标签,“xx公司xx部xx区经理xxx”,看到这样一张名片,你就会想到对方应该是一位擅长管理和营销的人,那么沟通交流的能力就很强。这是我们对一个相对复杂的人,用一种标签——名片,来表明他的身份,这个身份会给人一个惯有的印象。有位心理学家说:“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贴标签,也叫贴标签效应。“贴标签效应”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被心理学家利用。那时美国由于兵力不足,而战争又的确需要增加兵力。没有办法,美国政府只好决定让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斗。为了让由这些犯人组成的队伍在战场上能够成为一支有力的部队,美国政府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了战前的训练和动员,并跟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以便时时对其进行心理引导。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对他们不断“洗脑”,让其改过自新。尤其是让犯人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是如何好,如何接受教育,改过自新,成为军人等。专家们要求犯人们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三个月后,这支特别的部队开赴前线。到了战场,心理专家要犯人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如何服从指挥,如何勇敢等。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他们在战斗中正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听指挥,敢拼搏。战后,心理学家就把这一现象称为“贴标签效应”,也是一种心理暗示。拿破仑有句名:“将军穿上士兵的制服就会变成士兵,士兵穿上将军的制服就会变成将军!”当然,在这里“制服”并非指制服本身,而是给别人贴标签之意,暗示士兵会变成将军。45.第四章原来是这样啊(9)现在,各种名词满天飞,随便捞上一个给自己扣上似乎是很轻松的事,但是千万千万不要太率性而为。fqXsW.CoM尤其不要动不动就说自己是什么什么,因为,往往当你把自己或者别人看成是什么样的人,你或者是别人就会慢慢地变成什么样的人。不要轻易给自己贴标签,更不要轻易给别人贴标签。尤其是正在成长的孩子,对是非对错、好坏善恶等还没有一个成熟的辨别能力,外界的影响对他们如何看待事物和如何看待自己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孩子会很容易接受别人给自己的评价,产生一种认同感,并进而以此塑造自己的行为。这就是“贴标签效应”,就像有的家长说孩子是“好孩子”“聪明的孩子”,这给了孩子一种暗示,孩子也认定自己“聪明”。由于一些家长无意中给孩子贴上了不正确的标签,使他们的不良心理和行为不断地得到强化。就像有的家长说:“你这淘气鬼,从来都不听话。”或是:“你怎么那么笨,别人都会的你怎么不会。”在孩子的内心中便认定自己“不听话”“笨”“不如人”,造成孩子自卑的心理,阻碍孩子展。圆圆今年4岁,刚上幼儿园不久,有次圆圆的妈妈向老师询问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况,老师说:“这孩子很聪明,但是有一个习惯不太好,本来会做的事、会唱的歌,只要老师让她去前面做或唱,她就会找出种种理由拒绝,即使说服了到前面也是扭扭捏捏,或声音很低,或不敢朝前看。fqxsW.coM”圆圆的妈妈说:“是呀,这孩子从小就胆小,我有时还总说她扭捏,叫她‘胆小鬼’。”老师说:“不要随便给孩子一个代称,你总说她是胆小鬼,时间久了她胆小的症状会更加重的。”圆圆的妈妈这才认识到自己教育孩子的问题所在,一个无意中的称呼会给孩子带来这么大的影响。正在这时,孩子下课向她们跑来,妈妈对圆圆讲:“你看,老师正在夸你呢!说你上了大班后进步可大啦,越来越勇敢。老师说你唱歌很好听,都快成‘小歌星’了。”老师也连忙附和称是,圆圆的脸上露出了很得意的神,没想到后来妈妈这番话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从此以后圆圆果真变了样,过去那种忸怩的状态不见了,后来还代表幼儿园参加了全市师生声乐大赛。孩子像一张白纸,父母和老师与孩子接触时间较长,时时处处都在有意或无意地给孩子一些评价,这种评价出现的次数越多,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塑造作用越强,甚至会左右终生。有时一句话就是孩子的一生。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学习好,望子成龙的心可以理解,但有些家长为了刺激孩子,让其更进步,往往会不假思索地批评孩子,比如考试没有考好,妈妈就会责骂他:“你怎么这么笨呢?”而孩子接下来的考试还是没考好,妈妈更生气了:“一点进取心都没有,以后也没大出息。”可能父母会认为这样的批评对孩子会起到“激将”的作用,并不是真的认为孩子笨或没出息,但是,孩子听了后,会有受伤的感觉,他们会认为自己真的很“笨”“没出息”,甚至因此而破罐子破摔。所以,在父母给孩子贴上“笨”很“没出息”“没希望”这些负面标签时,一定要慎思而后行。尤其是当一个孩子犯错的时候,过多批评就好像给人贴上了一个否定的标签,会使人产生焦虑和自卑的心态,最终或许会使人走向消极的状态。曾有专家对少年犯进行过一次研究,结果表明,很多孩子成为少年犯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在小时候曾因偶尔犯错而被贴上了“不良少年”的标签,这种标签引导着他们,让他们愈来愈相信自己就是一个“不良少年”,从而走上让人心痛的犯罪道路。所以,对于孩子一定要给他们贴好标签,好标签,即好的结论能激励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负面标签,即不好的结论容易引导孩子在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方面更难改变。如果我们没有对一个人进行理性的判断,就随便贴了标签,这样可能会让我们不知不觉地在缺乏理性分析的况下盲目认定其简单的论断。其实,人也会给自己贴标签。例如在进行自我介绍时,说自己是公司员工、是学生、是医生,说自己能够自立,自己意志薄弱,自己受欢迎或者不受欢迎等。有人会说:“其实我不擅长……”这些想法就是自己给自己贴的标签。而且许多时候我们都会被这些标签所束缚。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人给自己贴标签习以为常,更有甚者也很随意地就给别人贴上这些标签。46.第四章原来是这样啊(10)齐齐天生个性胆小羞涩,自小不愿意和别人说话,上了高中后,由于压力较大,长期失眠引起了神经衰弱,同学说她得了“忧郁症”,齐齐就更自闭了。FqXsW.cOm***她平时只和宿舍里的一个女生交往,别的人很少接触,尤其是男生,她见面都不敢说话。别人开玩笑说她和那女生是“同性恋”,时间久了,齐齐也怀疑自己是否有同性恋倾向,为何她恐惧和男生接触呢?“忧郁症”“同性恋”这些词困扰了她很久,让她对自己的生活都失去了信心,她觉得自己是个不正常的人。于是,她去看了心理医生,她说:“我不但患了忧郁症,而是我怀疑自己是同性恋,我该怎么办?”医生说:“你为什么说自己患了忧郁症,还是同性恋?你说说你的表现。”于是齐齐说:“我因为学习压力大,所以经常失眠睡不着,而且心也不好,也不爱和别人说话,尤其是男生,我只和宿舍的一个女生经常在一起……”医生听完后说:“你的况完全是自己吓唬自己。就因为失眠便认为自己得了忧郁症,就因为害怕和男生接触就断定自己是同性恋。这样轻易给自己贴标签会给自己一个暗示——我真是那样的人,所以你的失眠久治不愈。处在青春期的女生因为个性内向都害怕与男生接触,但是内心是渴望的,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同宿舍的女生成了她的一个极好的替代与过渡,这是一种很自然的青春期现象,可你却为自己扣上了一顶让人望而生畏的帽子,反而让自己在正常的男女交往中更加放不开手脚了。FQxSM”听了医生的话,齐齐像是松了口气,她“忧郁”的状态渐渐好起来,学习也进步了许多,压力没那么大了以后,人也开朗多了,在与男生的接触中也不再那么畏惧了。很多人之所以是笨蛋,就是因为别人一直给他贴上了“笨蛋”的标签,所以他们一直把自己当成笨蛋。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杰瑞是一位快递员,他虽然每天工作忙碌,有时累得筋疲力尽,但是他对工作越来越有热。尽管他工作服上沾满了点点污渍,双脚也越来越疼,浑身没有多大力气,但还是会把手中的物品按时送到客户手中,当客户收到自己的物品时会微笑着对他说:“真能干。”然后看见杰瑞递上来的快递单上印有这样几个字:优秀员工为您服务。客户说:“原来你是公司的优秀员工呀,怪不得这么能干。”突然间,杰瑞那种疲倦感就跑得无影无踪了。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展。“坏”的变成“好”的,只需要替换标签,就能做到“欺骗”大脑,改写自我意识和个体特性。如果替换成一张积极向上的标签,用一个“好”的“标签”来激励别人和自己不断进步,这样强化了“好”的行为,就能让人充满正面能量,只要能正确地使用替换标签的方法,就能让大脑变得充满活力。你想一步达到目标?——登门槛效应俗话说,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事要一件一件地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向别人提出一些请求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非常高的要求,要求也多的话,很容易遭到拒绝;如果我们先提出一些容易的、较少的要求,对方会很容易接受,待到接受简单的要求后,我们可以逐渐增加要求的分量和数量,这样就很容易达到目标。心理学家称这样的现象为登门槛效应。在《伊索寓》中有这样一则故事,讲了一个聪明的乞丐去一个富人家讨饭。那天晚上,风雨交加,这个乞丐饥寒交迫地走在路上,实在是无法继续走了,于是来到了一家门面装饰华丽,看起来很富有的人家准备讨点吃的。于是他对看门的仆人说:“给我点吃的可以吗?”仆人看看他说:“滚开,不要来打扰我们主人。”乞丐听后说:“你让我进去吧,我在你们的火炉旁把衣服烤干就行了。”仆人想:“这又不用给他什么东西,这点要求不算什么。”于是就让他进去了,等乞丐把衣服烤干后对厨娘说:“可以借我用一下你们的锅吗?我想煮一点石头汤喝。”“什么是石头汤?”厨娘很惊讶,她好奇石头是怎么做成汤的,于是爽快答应了。于是,乞丐在路上捡了块石头,洗净后放进锅里煮,这时他又对厨娘说:“请给我点盐吧,汤里总得放点盐吧。”厨娘又给他一些盐,后来又在他一次次的要求下先后给了豌豆、薄荷和香菜,后来他又求得一些碎肉末。最后,这个聪明的乞丐把石头捞出来,扔到路上,然后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47.第四章原来是这样啊(11)这个乞丐之所以能够从被拒之门外到后来美美地喝上一顿,就是因为他开始提出了一个非常小的要求,在这个小的要求被接受了以后,再进一步向厨娘提出要盐、豌豆、薄荷和香菜,都一一得到满足后,最后竟然还得到了一些肉,美美地吃了一顿。fqXSW.com这就是“登门槛效应”,它是指一个人先向别人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得到同意后再一步步增加要求的分量,这样更容易达到目标。这个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做的“无压力的屈从——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工作人员随机访问一组家庭主妇,询问她们是否同意将一个小牌子挂在她们家的窗户上,这些家庭主妇基本都同意了。过了一段时间,再次访问这组家庭主妇,询问她们是否愿意将一个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牌子放在庭院里,结果有超过50%的家庭主妇同意了。同时,随机访问一组新的家庭主妇,直接提出将那个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牌子放在庭院里,结果只有不足20%的家庭主妇同意。这一效应的基本内容就是由低要求开始,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fqXSW.com面对一个很简单的要求时,人们很难拒绝,否则怕别人认为自己不通人;当人们接受了简单的要求后,再提出较高的要求,人们为了保持认识上的统一和给外界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心理上就倾向于接受较高要求。“登门槛效应”不但能够让别人更容易接受自己的要求,还能帮助我们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据说曾国藩年轻时并不是很聪明,其他人都能背好多篇文章,而他几天都在反复背一篇文章,等到一篇背熟以后再背另一篇。虽然速度很慢,但是记得很牢。有一天晚上秉烛夜读,一个小偷潜进了他读书的房间,想等他睡着了再下手行窃。可是曾国藩对这一篇文章翻来覆去地读。小偷等了几个时辰,曾国藩还是在背同一篇文章。最后小偷等得不耐烦了,从梁上跳下来,站在曾国藩面前,把那篇文章流利地背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可见这篇文章他背的次数之多,连小偷都学会了。曾国藩知道自己并不聪明,但他没有气馁,按照自己的计划一篇文章一篇文章地学习,花了比别人多许多的时间勤学苦读,最后终于金榜题名。虽然曾国藩的智力并不比常人高,可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所以每一步都迈得很稳,最后一步步走到他的人生巅峰。事要一点一点做,路要一步一步走,“登门槛效应”在生活工作中的各处都有实用。尤其是在孩子的教育上,教育孩子确实是一件大事,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也可以理解。所以,很多家长从小就对孩子高要求,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都优秀,于是家长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让孩子提前学习一些知识,或是让其多学些特长,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开端。小妞今年5岁,上幼儿园大班。父母费尽心力将她送到一个全市有名的幼儿园,当别人问起小妞爸妈,孩子在哪所幼儿园时,他们总是很骄傲地回答:在最有名的那家双语教学的幼儿园,而且幼儿园还举办了很多兴趣班。就在今年上半年,妈妈还给女儿报了奥数等兴趣班。别人问起小妞妈妈这样做是不是给孩子的压力太大了,妈妈说:“我也知道小孩子在幼儿园应该以玩为主,但是提前让孩子学点英语和奥数,培养她对英语的兴趣和数学思维,到上小学时容易跟上课程。”说到此,她还说了一个别的例子。隔壁家的儿子从小的教育方式就是“宽松型”的,从来没报过兴趣班,但现在孩子上初中了,学习成绩跟不上。这件事对小妞的爸妈触动很大,更不敢放松对女儿的“教育”了。过了不到一年,小妞的爸妈又把她转到学前班去了,认为孩子再有一年就要上小学,在幼儿园里也“学不到什么了”,所以要让孩子提前进入学前班,进行正规小学生活的预演。等到小妞上了小学后,开始时确实很轻松,但是由于之前爸爸妈妈给让她学的东西太多,她产生了厌烦心理,而且当要学的东西一点一点难起来以后,比正常一年级的孩子要小一岁多的小妞觉得很吃力,对学习的信心受到了很大打击。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静心等花开的过程,需要给他们无限的耐心和成长空间。教育一定要遵循孩子成长育的规律,才不至于事倍功半。孩子在什么年龄段学习什么课程应该与其身体和心智育相匹配,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设计孩子学习的课程,一步步开启孩子思维的大门。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不要违背孩子展的自然规律,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孩子的展,那样,只会适得其反,揠苗助长的故事也就会重演。对孩子的教育切忌急于求成,先给孩子制定一个短期的比较容易完成的目标,当目标完成后,他就会受到成功的鼓励,增强自信。48.第四章原来是这样啊(12)登门槛效应启示我们把简单的做好,一步一步增加难度,更容易实现目标。fqXSW.com***没有目标的人注定不能收获成功。但如果目标过大,超过一个人的承受范围,就会适得其反。要想达成大目标,就应学会把其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小目标,然后一个一个实现。这样,你可以不断地受到鼓励,继而产生更大的动力去实现下一阶段的目标。否则,如果很长一段时间你仍达不到目标,就会让你觉得非常疲惫,继而容易丧失信心,甚至你可能会认为没有成功的希望而放弃你的追求成功除了需要脚踏实地奋斗外,更需要精心设计,而且先有设计,后有行动。FQxSM古谚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做事要有计划性,有计划容易成功,没有计划就会失败。成功者的经验表明,做人前进一小步,就会推动事业前进一大步。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不可心存奢望,只有精通做人的道理,经受做人的历练,一点一滴积累学识和经验,储备做事的资本,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起点并不是成功的关键,人生的路很长,需要的是一步步地走好每一步。有计划地走向成功,你就不可无视自然规律,用心太急。揠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欲速则不达。”成功是积累的结果,“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千仞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很多成大器的人并不是天生具有过人的天赋,也不是靠别人给他很高的起点,他们大都是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事要一件一件地做。选择了目标和方向,关键还要循序渐进,不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49.第五章真的是这样吗(1)信不信由自己?——坚信定律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有句名:“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还站着的话。fqXSW.com”作为领袖,马丁·路德·金始终坚信自己会成功。为了这个信念,不论遇见多大的困难,他都没有过放弃的念头,努力多年,最终成功而至。信念是打开成功之门的第一把钥匙,很多人对理想没有坚定的信念,他们就不可能全力以赴,也就不可能迸出无穷的潜能。罗杰·吉尔伯特·班尼斯特说:“如果一个人可以在痛苦中坚信自己可以推进到更远的地方,这个人就能获得胜利。”从20世纪初开始,无数人梦想着完成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即4分钟内跑完1英里,但是无人能及。可是罗杰·吉尔伯特·班尼斯特坚信自己可以实现这个目标,并为此努力着。多少年来,这个“梦幻1英里”成为被田径运动员和心理学家研究的对象。该怎么样实现这伟大的目标呢?研究者认为在华氏68度的气温条件下进行,没有风,坚硬干燥的土地赛道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理想状态。fqXSw.cOm可是罗杰·吉尔伯特·班尼斯特在1954年5月6日,在每小时15英里的逆风中突破1英里跑4分钟大关。多少人认为不可能的事在罗杰·吉尔伯特·班尼斯特的脚下变成了可能,打破了这个信念障碍。成功不仅源于不懈的努力,心理作用才是一切皆有可能的关键。之前所有的专家都认为这个成就是不可能达到的,可是强烈的信念使他超越了“设限”,果然他做到了大家都认为不可能的事。班尼斯特在解释自己为什么要跑步时说道:“我们跑步是因为我们享受跑步的感觉,这几乎是不自禁的。社会和工作给我们强加越多的限制,那么跑步就越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感的释放,对自由的向往。人类的精神就是永不服输的精神。”生活中,有些人一旦遇到了挫折和失败,就想:“这下完了,完了……”然后他不断联想可能会出现的糟糕局面,陷入了无限的忧虑中。认为自己不行了、能力不够、肯定会输,对自己本身或自己的能力产生“自我设限”的信念,其中的原因可能是过去曾经失败过,因而对于未来也不敢寄望会有成功的一日。事实上,这种人的境况并不那么糟糕,只不过因为对自己没信心,才会表现出负面的绪。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是个天才,大家都称赞他的天资聪颖,又热爱计算机,能够创建微软帝国也是理之中的事。殊不知他为了成功实现自己的信念而勇敢地走上了一条前无古人的路。当盖茨第一次接触到“个人计算机”这个东西时他就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计算机将成为每个家庭、每个办公室中最重要的工具”这样信念的引导下,他们开始为个人计算机开软件。开始,他决心编写一套电脑程序,让普通人也能使用计算机,并且他马上着手去做。比尔·盖茨是个执着的人,他一旦想完成什么事,就坚信自己能够找出一条路来。经过几个星期的努力,他和另外一个朋友几乎没有休息,终于写出了一套程式语,因而也使得个人电脑问世。不久后,盖茨创建了“微软”,在他的领导下,微软持续地展改进软件技术,使软件更加易用、更省钱和更富于乐趣,这些成就最终改变了世界。三十岁的时候他成为一名家财亿万的富翁。的确,有把握的信念能够挥无比的威力。坚信不是一种空想,而是目标和行动的紧密结合。有了坚定的信念,有了必胜的信心,行动才会变得更有成效。没有坚定的信念,就意味着一开始就把自己打败了。比尔·盖茨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何来微软?每天的生活中,我们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都受到一定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的影响和制约。那么,当你对某件事抱着百分之一万的相信态度时,它最后就会变成事实。这就是坚信定律。世界排名第一的德约科维奇在法网男单八强赛中艰难战胜法国本土选手特松加,他在第四盘中曾经挽救过四个赛点。德约科维奇总是能在这关键时刻稳住自己,抢下赛点,最终取得胜利。记者采访他时问道:“当对手拿到赛点或者接近输掉比赛的时候,你当时想过应该怎么做吗?”德约科维奇说:“我想只有努力让心理强大,坚信你的击球。我打过很多类似于今天这场比赛的比赛,当我被对手拿到赛点时,我都努力挽救了回来。如果他获胜,他将无愧于这场胜利,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就是运动,在一些时刻,坚信会让心理变得强大,自然就会多一些幸运,从而拿到了最终的胜利。”50.第五章真的是这样吗(2)当记者问:“你觉得特松加打得如何?”德约科维奇说:“我不想过多谈论他,每个人都知道他在大满贯比赛的能力,今天他在两盘落后的况下完成逆转,和我一样拿下了一场艰难的比赛。fqXsw.Com***可以想象我们之间的半决赛也将是激动人心的。在这样的比赛中,你必须从第一分起就掌握主动,保持进攻性,必须从一开始就控制对手,不能让他掌握比赛的节奏,没人敢说自己是这场比赛最终的获胜者,因为这是大满贯的半决赛,一切皆有可能,但我会努力在场上坚信自己可以能为最后的胜利者。”德约科维奇的胜利就如同他自己说的一般,他始终坚信自己是胜利者,所以在多次危险时刻他都奋力一搏。坚信定律告诉我们,相信自己能够成功,那么你自己就一定会取得成功。为什么一个觉得自己很聪明的人,做起事来却遭遇失败?为什么一个教师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批评了多次,学生却没有进步?为什么大家都不看好的人,却最终取得了成功?一个人如果改变对事物和其他人的看法,事物和其他的人对他来说就会生改变……要是一个人改变他的思想,他就会很吃惊地现,他的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Fqxsw.COm要想美梦成真,先要从心里坚信这个美梦会变成真的,那么这个意识就会化作力量,跨越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成功也就有了保障。被誉为台湾“经营之神”的王永庆,15岁的时候便到茶园当杂工,后又到一家米店做学徒。第二年,他就用父亲借来的200元钱做本金自己开了一家米店。他对这家米店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也有很多美好的憧憬。面对激烈的竞争他一直都坚信自己能够经营好这家店。为了积累客户,他挨家挨户上门推销自己的大米,而且还免费提供给居民淘陈米的洗米缸使用。很快,嘉义县老百姓都知道了王永庆的米店,而且成了他忠实的客户。为了让自己的大米竞争力更强,他决定优化大米的质量。当时几乎所有店出售的大米里都掺有杂物,大家对此也都习以为常了。王永庆决定将这些杂物清理干净后再出售,别人还劝他说没那个必要,而且那么多杂物怎么能除干净呢?王永庆坚信,只要自己在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的杂物拣干净,人们肯定会更加喜欢买他的米。所以,他在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杂物拣干净,买主得到了实惠,一来二往便成了回头客。几番下来,起初王永庆的米店一天卖米不到12斗,后来一天能卖100多斗。几年下来,米店生意越来越火,王永庆筹办了一家碾米厂,从那个时候起,王永庆的命运生了变化。心变了,看万事万物的角度就变了,事自然就跟着变了,心变得坚定了,事也就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展了。如果遇见困难就灰心了,那想要做的事就永无实现的可能。想做成一个事,一定要有自己的信念,这个信念是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是人在生活中信奉的观点,是需要坚守的理念。没有信念,便没有思想,没有主见。一个没有信念的人,在生活中只能像风中芦苇墙上草,没有根基和方向,没有坚持与坚韧,完全听任风吹草动的摆布,受制于他人的忽悠,从而丧失自己的立场。有位著名的芭蕾舞者,在一次精美绝伦的表演后,有人问她:“都说一位优秀的舞者是有着常人没有的天赋,天生的艺术细胞。”这位舞者说:“我从7岁开始才学习跳舞,我热爱舞蹈,都说我天赋没有别的孩子好,我比同龄孩子都矮,但是我想坚信我能成为一位舞蹈家,所以我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时间和辛苦。”在练功过程中,当她劈叉总是不到位时,当她下腰总是失败时,当她拉韧带疼得不住流眼泪时……她都没想过要放弃,妈妈说她以后一定会是一位优秀的舞者,站在台上接受别人的掌声。“记得我刚学舞蹈那会儿,老师要求压大胯,也就是要求人平躺在地上,双腿弯曲向外张开,并且要求两个膝盖碰地。天哪!我到现在还依然记得那有多难,班上许多同学都疼得直哭,也是因为这次课许多人不再继续学习舞蹈了。我也哭了,但是我依然坚持学习。”她每天都坚持练习,今天做5组,明天再多做5组。慢慢地,她终于达到了老师的要求。她又打败了一个拦路虎!51.第五章真的是这样吗(3)如今,她不仅是位优秀的舞者,更是一位生活的巨人,她通过学舞,懂得了只要坚信自己能够做到,就如同获得了一种不轻放弃的力量,定会达成心愿。fQXsw.COm***在人生道路上,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一个人坚信自己能够成功,那么他是不会畏惧失败的;如果一个人有害怕的心态,那么他注定会失败。拥有信念,就可以绝处逢生;失去了信念,必然一蹶不振。那些出类拔萃的人,之所以会取得成功,不是因为他们有超常的智能,也不是因为他们不曾失败过,而是因为坚信失败不会是永远的,成功终有一天到来。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因果定律任何事——无论是好是坏,也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生都有其原因。有什么样的原因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原因和结果天生就是直系血亲,它们从不分离,这就是因果定律。“因果定律”是由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的,他说:“种下什么样的因,就会有什么样的果,这是亘古不灭的定律。”这就意味着,如果你很清楚自己渴望获得的结果或者成效是什么,那么,你就找到可以实现它的原因,从而达到目的。fqxSw.cOM“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逻辑反推一下,就是“种瓜得不了豆”或者“种豆得不了瓜”,这是农作物生长的普遍规律,同时也告诉了我们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成功不是奇迹,也不是运气。比你成功的人不一定比你聪明,他之所以干得很好,很大原因在于他们比你更出色地挥了自己的才智和能力,在于他们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比你更早学会了应用因果定律。收获结果必然要在许久前就种下因的种子。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三个人同时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允许他们三人每人提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于是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求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一位犹太人说,他想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监狱长一一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三年过后,到了释放的时间,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他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要了烟竟然忘了要火。接着出来的是那个爱浪漫的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有第三个。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可以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一倍,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斯莱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今天收获的成功是我们几年前种下的“因”,你今天的现状是你过去种下的因导致的结果。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们的选择决定的,今天我们的抉择将决定我们三年后的生活。有因果意识因果循环,有因才有果,无风不起浪。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最关键的原因。爱默生说:“因与果,手段与目的,种子与果实,是不可分割的,因为果早就酝酿在因中,目的存在于手段之前,果实则包含在种子中。大自然的法则是:从事工作,你将拥有权力,不工作的人,将没有权力。”生活就像一个魔方,很多事都生在人们的意料之外,很多人认为出人意料的事都是偶然生的,其实不然。只要我们仔细分析其前因后果,就会现它的必然性。从前,有一位个性冷酷的国王,在他国度里所有的地方都盖在厚厚的白雪之下,从来就没有花的芳香和草的翠绿。天天都忍受着冰冷世界的他十分渴望春天来到他的国家,但是春天始终不肯光临。国王也很不明白这是为什么。这一天,一位流浪已久的少女来到了他的皇宫的门前,恳求国王给她一点食物和一个睡觉的地方,她实在太饿太累了,已经没有力气走路了。但是这位冷酷的国王从来都不愿意帮助任何人,他叫仆人把少女赶走了。可怜的少女,一步一滑地在风雪中继续向前走,进了森林。在森林中,她遇到了一位厚道的农夫。农夫急忙把她扶进屋,让她睡在温暖的火炉边,给她盖上毛毯,然后用仅有的面粉为少女做了面包和热汤。当他把面包和汤端到少女面前时,才现少女已经死了。农夫看了很伤心,他把少女埋在了田野里,并把面包和汤放进去,还为她盖上了毛毯。第二天一早,奇迹出现了:其他地方仍旧是白雪皑皑,但是在少女的墓上,竟然开满了五彩斑斓的小花——这里的春天来了!原来,这个女孩便是春天的化身。农夫接纳了她,诚待了她,滋润了她,安息了她,于是农夫也便得到春天,享受到春天的阳光。52.第五章真的是这样吗(4)只要付出,一切都会有收获。FQxSM***农夫收获了春天是有原因的,他的种下了善良的种子。而那位国王永远会在冰雪的世界里生活也是因为他本身冷酷无。无论你付出得多么早,或者多么晚,就像你曾经种下了大量帮助别人的种子,当你遇到困难时,就会有人伸出援手。你帮助了某个人,那种子不是种在那个被帮助者的身上,而是种在了你的心中。所以,当这个种子成熟的时候,帮助自己的,常常不一定是自己曾经帮助过的那个人,而是另一个出乎预料的人。世界著名的钢琴家帕德雷夫斯收了两位半工半读的斯坦福大学生为徒,并准备带他们到重大的音乐会上去演奏。机会难得,这二人都很想去,但是帕德雷夫斯的经纪人告诉他们必须支付2000美元的酬劳。两名大学生通过各种努力赚钱,也只凑到1600美元。他们垂头丧气,将所做的努力如实告知钢琴家,把1600美元全数交给他,而且留了张欠条,承诺会将余下的400美元偿还。可艺术大师将欠条撕了,并将1600美元还给两名学生,并对学生说:“把你们的开销从中扣掉,你们每人再从中领取10%的报酬,剩下的再给我。fqxSW.CoM”两位学生都很感动,这次演出后,他们便失去了联系。直到多年以后,帕德雷夫斯遇见了大困难,那时波兰正在战乱之中,他需要大批物资来养活波兰人民。不可思议的是,波兰尚未提出请求,就有成千上万吨食物从美国运往波兰。钢琴家后来去感谢当时负责美国救济工作的胡佛。胡佛说:“我知道你们迫切需要帮助。可能您已经不记得了,当年我最需要帮助时,是您曾慷慨解囊,我就是当年您帮助过的两名大学生中的其中一位。”钢琴家多年以前播下的种子今朝获大丰收。一个人曾经种下的种子,需要通过某件事或某个人,来变成果实,而那件事或那个人,就是种子生长的阳光、雨露,换之就是种子生长的必要条件。成功者总是有其成功的原因,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因为生活并不会偏爱某一个人。任何事的生都有明确的原因,看到别人成就的同时,也要想想他为之付出的汗水与艰辛。当你如愿地赢得了胜利,你也要清楚自己为什么会成功。如果怀着极其强烈的同和悲悯之心,这个种子就相当强大,被人帮助的果实就会以很快的速度加倍回来;同样,当你伤害某个人时,如果是怀着极其强烈的憎恨之心,甚至是带着希望那个人从地球上消失的心,那么,自己被人伤害的果实,同样也会以很快的速度加倍回来。任何事的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有因才有果。换句话说,当你看到任何现象的时候,你都不用觉得不可理解或者奇怪,因为任何事的生都必有其原因。然而,在因果定律面前,现代人变得如同一群幼稚顽劣的孩童一样,自以为是娇纵任性而已,岂知结果却是饱受不堪喻的痛苦。观察当今社会实况,事实证明,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吞食因果,漠视因果,自食肆意造恶所带来的苦果。有篇这样的报道,有位23岁的青年,在机场大厅里对前来接机的母亲连刺数刀,致其当场昏迷。这件事一出,让许多人都为之震惊。对于为何会做出这样的事来,这位青年表示,是妈妈表示不会再给他钱,他说:“我妈当时说不会再给我钱了,还说要钱的话就只有一条命了这种话,我脑子一下子空白,冲上去就捅了她。”据报道,这位男青年在日本留学5年,从未打过工,学费和生活费都靠母亲每月工资来出。外界对此事反响不一,为何这孩子就为了不能继续得到钱就对母亲连刺数刀?有人说他是心理问题,有时说是社会问题,等等。他的妈妈从小就极其疼爱他,要什么就给什么,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在这许多年里,孩子都习惯了这种生活,从来没有想过独立是什么样子。久之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导致他听见妈妈将要让他自己面对生活的时候,便失去了理智。母亲只是不断地给予他金钱上的资助,从不引导他树立自食其力的理念,所以这个悲剧是早晚会生的。现在家长溺爱孩子的现象太普遍了,怕孩子吃苦,可是能有几个家长会想到今天的溺爱会给明天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当今世界人们日益深重的身心痛苦,溯其根源是由于没有意识到因果定律而带来的,母亲无意间给儿子种下的是好逸恶劳的种子,那么她得到的也同样是因好逸恶劳而带来的必然恶果……这是自作自受的因果定律体现。53.第五章真的是这样吗(5)在自然界和社会中,各种现象之间都有着普遍的联系,所有的现象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的,当原因和一切必要条件都具备时,结果就随之必然地产生了。Fqxsw.cOm***不想受因果定律的制约,这本身就是愚痴深重的表现,无疑是掩耳盗铃。实际上,因果定律存在于每个人的身心中,一刻也没有离开过,它不会因为人们的愚痴而失去。因为过去的种种奋斗,才有今日的幸福生活。当你付出了,收获就越来越多;当你知足时,幸福就越来越多;当你帮助人,人脉就越来越多;当你分享时,朋友就越来越多;当你搬弄是非时,麻烦就越来越多;当你抱怨时,烦恼就越来越多;当你逃避时,失败就越来越多……为什么你周围都是小人?——吸引定律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活磁铁,我们生命中的财富、成功、幸福、亲人、朋友都是我们吸引而来的,同样,一个人之所以失败、贫穷、引来敌人,也是因为他内心吸引的结果。你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是你吸引过来的,心中所想,终能变成现实,这正是吸引力法则。FqXsw.coM你所关注的事往往最有可能出现在你的生活当中,也就是你的意识和想法会吸引那些你所关注的事物。有心理学家说:“宇宙的意识源源不断,从天而来。我只需要从灵性出,把自己变成一个沟渠,静静地接受这一切,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人常常希望某些事,或者不希望某些事生,但是,因为你老是念叨,那些事很有可能被你遇上了,或者就生了。若要心想事成,那最关键要学会“心想”。那何谓心想?即意念,要真心诚意、全心全力地想,不仅仅在思想层面,你须打心眼里渴望这个东西,每次想的时候都会到忘我的境界。好事或坏事,因为你希望,或者你担心,而被你常驻心中,到了后来,它似乎就被你强迫地实现了。“心想”还得会想,会想就是面对现实,脚踏实地,想得合合理,有根有据。埃德温·巴恩斯有了个强烈的愿望就是和爱迪生一起共事。这个愿望在一般人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埃德温·巴恩斯根本就不认识爱迪生,爱迪生怎么会用他当助手呢?而且就算他可以去新泽西州奥兰治找爱迪生,他也没有足够的钱作为路费。这些困难一时间都解决不了,但是埃德温·巴恩斯整天都想着这个事,有天他突然现一列货车经过新泽西州,他想到自己虽然没有钱坐火车,但是他可以搭乘货运火车。他果然搭乘货运火车,然后步行来到爱迪生的办公室。千辛万苦找到爱迪生以后,埃德温·巴恩斯只获得了一份薪水微薄的工作。在别人看来,他不过是爱迪生事业车轮上的一个齿轮,但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理想。他一直努力着,几年后,他终于抓住推销口授机的机会,真正成为爱迪生的事业伙伴。吸引定律让我们认识到,所有事物,不管想要的还是不想要的,都是在吸引力法则的作用下来到你身边的。对梦想有多坚定,力量就有多大,不论什么时候只要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事都会向着好的方面展,也就意味着梦想可以实现,即使过程再艰辛,如果你有梦想,你就会一直有动力,吸引力会给你一切想要的东西。如果你想做成一件事,不能只靠空想和心愿。积极看待梦想,然后脚踏实地去做,会吸引你的成功条件,想什么也就真的会得到什么。如果你想要很多钱,或是你想要一夜暴富,而只是坐在家中等着天上掉馅饼,却没有行动的话,你的愿望必然实现不了。当你心中坚信自己总有一天会成为富翁,并积极地向着这个方向迈进,你就真的会拥有财富。当你想着一件好事的时候,各种有利因素就会被你吸引过来,你要学会利用这些有利因素,达成自己的目标。例如你想要一个老公、一段婚姻,当你确信你会拥有一个符合你想法的伴侣的时候,你必须达到这个伴侣出现在你生命时相应的状态。你希望他懂得浪漫,那么你出现的地方,就应该是咖啡厅而不是大排档了。换句话说,在吸引力法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是,你必须遵从你所希望的结果所需求的方式去努力,但它之所以不同于我们常说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因为这个法则告诉我们,你只需要遵循你内心想要的结果去行动,那些行动会引导你到达你想要的方向。54.第五章真的是这样吗(6)当一个目标确立时,你就能吸引能助你达到目标的人或事或环境,而且你还能和你志同道合的人结成同盟,彼此相互吸引,一起克服困难,实现目标。Fqxsw.cOm***我们常见的现象是有一些不相识的人自然地聚在一起,但有些人却始终游离于他们之外,想加入也难以如愿。如果抛开一些“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外部因素,那么这些人的靠近,多半就是品质相近。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必然会吸引一些同类人。于是人们现,在合作博弈中,已经和仍然在出现一个古老而崭新的现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人在一个论坛上做了一个小测试,主持人说:“请大家写下和你相处时间最多的6个人,也就是与你关系最亲密的6个朋友,然后再写下他们的职业,每个人的大概月收入,从他们的收入我就知道你的收入。为什么?因为你的收入就是这6个人月收入的平均数。”开始大家不信,结果出来后,基本应验了这个说法。进而这个结果给了大家结论:一个人的财富在很大程度上由与他关系最亲密的朋友决定。就像犹太经典《塔木德》中有一句话:和狼生活在一起,你只能学会嗥叫;和那些优秀的人接触,你就会受到良好的影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成为一个优秀的人。fqXsW.CoM每个个体都是相互依存的。一旦个体脱离群体就会无所作为。因为他必须和他人进行协作与协调,以满足适应环境的需要。如果你能够把握自己的目标,控制自己的想法,那你就可以逐渐把自己培养成一块“磁铁”,吸引那些与你意气相投的人来到你的身边。也就是说,每个人必须应用吸引力法则,营造和利用有利于自身展的环境并与能够形成同盟的同道之人相互吸引,彼此合作。要了解一个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就足够了,从中可以看到他的价值取向。通过对一个人交什么样的朋友,以及对朋友的态度如何进行观察,也就足以判断其人的好坏了。有的人常常与那些品质恶劣的人称兄道弟、形影不离,最后自己也被别人当作品质恶劣的人来看待,结果不仅自己的名声和形象受到严重影响,就连那些平时与自己志同道合的谦谦君子最后也对自己敬而远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