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冷艳文士川端康成传-18

作者:轩渭渠 字数:12272 更新:2023-10-09 20:49:09

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这些少女的悲哀是非常真实的,没有一点虚伪的成份。这种美,表面上装饰得十分优美、风雅,甚或风流冷艳,内在却蕴藏着更多更大的悲伤的哀叹,带着沉沉而纤细的悲哀性格,交织着女性对自己悲惨境遇的悲怨。作家在这基础上,进一步暧昧对象和自己的距离,将自己的同情、哀怜融化在对象的悲哀、悲叹的朦胧意识之中,呈现出一种似是哀怜的感伤状态。可以说,这种同情的哀感是从作家对下层少女们的爱悯之心产生的,① 西乡信纲:《日本文学史》(中泽本),第25 页。① ④西田正好:《日本美的脉络》,第119—22 页。② 《日本美之展现》,《川端康成全集》,第28 卷,第433 页。③ 《不灭的美》,《川端康成全集》,第28 卷,第380 页。是人的一种最纯洁的感情的自然流露。《源氏物语》所体现的“物哀”、“风雅”,不也成了川端文学之美的源流吗?尽管川端受《源氏物语》的“物哀”精神的影响,多从哀感出发,但并非全依靠悲哀与同情这样的感情因素的作用,也有的是由于伦理的力量所引起的冲突结果导致悲剧。他塑造的某些人物,在新旧事物、新旧道德和新旧思想的冲突中酝酿成悲剧性的结局,他们一方面带上“物哀”的色彩,一方面又含有壮美的成份,展现了人物的心灵美、情操美、精神美,乃至死亡之美。这种“悲哀”本身融化了日本式的安慰和解救。像秀哉名人、波子这些悲剧人物,都表现了他们与家庭、与道德,乃至与社会的矛盾冲突,含有壮美的成份,自然而然地引起人们的同情与哀怜。川端的这种审美意识,不是全然抹煞理性的内容,它是有其一定社会功能和伦理作用的,这说明作家对社会生活也不是全无把握的能力。这是川端康成美学的不可忽视的一种倾向。如果忽视这一倾向,就不可能对川端美学作出全面的评价。当然,有时川端康成也将“物”和“哀”分割出来,偏重于“哀”,而将“物”的面影模糊,着意夸大“哀”的一面,越来越把“哀”作为审美的主体。他让他的悲剧人物,多半束缚在对个人的境遇、情感的哀伤悲叹和沉溺在内心的矛盾的纠葛之中。过分追求悲剧的压抑的效果,调子是低沉的、悲悯的。特别是着力渲染“风雅”所包含的风流和冷艳的唯美属性,并夸张审美感受中的这种感情因素,把它作为美感的本质,乃至是美的创造。因而他往往将非道德的行为与悲哀的感情融合,超越伦理的框架,颂扬本能的情欲。在他的作品中,《源氏物语》所表现的王朝贵族那种好色的冷艳的官能性色彩是很浓厚的。川端的这种审美意识,决不单纯是个人的感觉问题,也是时代所支配的美学意识,它具体反映了战后这个时代的社会困惑、迷惘以及沉沦的世态,作家将这种日本的“悲哀”、时代的“悲哀”,同自己的“悲哀”融合在一起,追求一种“悲哀美”、”灭亡美”。尤其在西方“悲观哲学”、“神秘主义”的冲击下,川端在这种日本美学传统的思想中,找到了自己的根据,从而也找到了东西方世纪末思想的汇合点,这明显地带上颓伤的情调。川端继承日本古典传统的“物哀”,又渗透着佛教禅宗的影响力,即以“生—灭——生”的公式为中心的无常思想的影响力,在美的意识上重视幽玄、无常感和虚无的理念,构成川端康成美学的另一特征。(二)美的幽玄理念川端康成深受佛教禅宗的影响,他本人也说:“我是在强烈的佛教气氛下成长的”①,“那古老的佛法的儿歌和我的心也是相通的”②,“佛教的各种经文是无与伦比的可贵的抒情诗”③。他认为汲取宗教的精神,也是今天日本人需要继承的传统。他向来把“轮回转世”看作“是阐明宇宙神秘的唯一钥匙,是人类具有的各种思想中最美的思想之一”④。所以,在审美意识上,他非常重视佛教禅宗的“幽玄”的理念。日本文学早在《万叶集》就已渗透一部分佛教的无常思想。散文文学诞生以后,以《源氏物语》为中心形成“物哀”的审美情趣所表现出来的悲哀① 《故园》,《川端康成全集》,第23 卷,第508 页。② 《临终的眼》,《川端康成全集》,第27 卷,第22 页。③ 《抒情歌》,《川端康成全集》,第3 卷,第473 页。④ 《初秋山间的空想》,《川端康成全集》,第26 卷,第77 页。感,也是以佛教的无常美感为中心的一种典型的“悲哀美”,它主要根源在“厌离秽土、欣求净土”的厌世观上。至中世文学,以《新古今和歌集》、《徒然草》为中心,使“物哀”加强了优艳的因素,比起“物”来,更重视“心”的表现,以寻求闲寂和空寂的内省世界,保持着一种超脱的心灵境界,构成中世日本传统美的主流——“幽玄”,但这不是强化宗教性的色彩,而是一种纯粹精神主义的审美意识,这影响到近现代日本文学,乃至日本人的传统的思维方式:孤独、解脱、幽玄,这些几乎变成了与洁癖、正义、安定的同义词。川端康成的文学与美学的形成,与禅宗的“幽玄”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具体表现在其审美的情趣是抽象的玄思,包含着神秘、余情和优艳三个要素。首先崇尚“无”,在穷极的“无”中凝视无常世界的实相。他所崇尚的“无”,或曰“空”,是不完全等同于虚无主义经常提出的主张,指什么都没有的状态,而是以为“无”是最大的“有”,“无”是产生“有”的精神本质。是所有生命的源泉。所以他的出世、消极退避、避弃现世等也不完全是否定生命,勿宁说对自然生命是抱着爱惜的态度。他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轮回转世的教诲交织出的童话故事般的梦境更丰富多采”①。所以,川端以为艺术的虚幻不是虚无,是来源于“有”,而不是“无”。从这种观点出发,他认为轮回转世,就是“生死不灭”,人死灵魂不灭,生即死,死即生,为了要否定死,就不能不肯不定死;也就是把生和死当作一件事,不能不把生和死总括起来感受。他认为生存与虚无都具有意义,他没有把死视作终点,而是把死作为起点。从审美角度来说,他以为死是最高的艺术,是美的一种表现。也就是说,艺术的极致就是死灭。他的审美情趣是同死亡联系着,他几占三分之一强的作品也是同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作家将美看作只存在空虚之中,只存在幻觉之中,在现实世界是不存在的。青少年时期,川端在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过程中接触的死亡实在是太多了,他在日常生活中“也嗅到死亡的气息”①,产生了一种对死亡的恐惧感,更觉得生是在死的包围中,死是生的延伸,生命是无常的,似乎“生去死来都是幻”,更加着力从幻觉、想象中追求“冷艳的美的生命”,“自己死了仿佛就有一种死灭的美”②。在作家看来,生命从衰微到死亡,是一种“死亡的美”,从这种“物”的死灭才更深地体会到“心”的深邃。就是在“无”中充满了“心”,在“无”表现中以心传心,是一种纯粹精神主义的美。因此,他常常保持一种超脱的心灵境界,以寻求“顿悟成佛”,寻求“西方净土的永生”,“在文艺殿堂中找到解决人的不灭,而超越于死”,③从宗教信仰中寻找自己的课题。川端小说的情调,也是基于这种玄虚,给予人们的审美效果,多是人生的空幻感。他说过:“我相信东方的古典,尤其佛典是世界最大的文学。我不把经典当作宗教的教义,而当作文学的幻想来敬重”④。可见他的美学思想受到佛教禅宗的生死玄谈的影响是很深的。但他毕竟是把它作为“文学的幻想”,而不是“宗教的教义”,尽情地让它在“文艺的殿堂”中遨游。① 《抒情歌》,《川端康成全集》,第3 卷,第484 页。① 《临终的眼》《川端康成全集》,第27 卷,第15 页。② 《天授之子》,《川端康成全集》,第23 卷,第564 页。③ 《创刊词》,《川端康成全集》,第32 卷,第414 页。④ 《文学自传》,《川端康成全集》,第33 卷,第87 页。由此可以说,“空、虚、否定之肯定”⑤贯穿了川端的美学意识,他不仅为禅宗诗僧一休宗纯的“入佛教易,进魔界难”的名句所感动,并以此说明“追求真善美的艺术家,对‘进魔界难’的心情:既想进入而又害怕,只好求助于神灵的保佑”;①同时他非常欣赏泰戈尔的思想:“灵魂的永远自由,存在于爱之中;伟大的东西,存在于细微之中;无限是从形态的羁绊中发现的”②。从川端的《十六岁的日记》、《参加葬礼的名人》,到《抒情歌》、《禽兽》、《临终的眼》等,都把焦点放在佛教“轮回转世”的中心思想——“生——灭——生”的问题上,企图通过“魔界”而达到“佛界”。与此相辅相成的是这种宗教意识,其中包括忠诚的爱与同情,有时依托于心灵,有时依托于爱,似乎“文学中的优美的怜悯之情,大都是玄虚的。少女们从这种玄虚中培植了哀伤的感情”③。 在他的审美感受中,自然最善于捕捉少女的细微的哀感变化,没人想象和幻想之中,造成以佛教无常美感为中心的典型的“悲哀美”。他的作品也自然更多地注意冷艳、幽玄和风韵,有意识地增加幻觉感,以及纤细的哀愁和象征;还常常把非理性贯彻在日常生活、常伦感情中而作出抽象的玄思。正是这种宗教意识的影响和潜隐,形成川端的“爱”的哲学和“幽玄”的审美情趣,它既偏重微妙的、虚玄的,又以冷艳为基础,带有东方神秘主义的色彩。川端美学之依据,不是理性,而是非理性,即以感觉、感受去把握美,认为美就是感觉的完美性。他常常把感性和理性割裂和对立起来,把创作活动视作纯个人的主观感受和自我意识的表现,孤立绝缘的心灵独白,以为主观的美是经过“心”的创造,然后借助“物”来表现的。这与禅宗的中道精神是相通的。由此他特别强调“色即是虚,空即是色”,①将“空”、“色”的矛盾对立包容在“心”之中,可谓“心中万般有”。所以他的小说作为矛盾结构,更多的是对立面之间的渗透和协调,而不是对立面的排斥和冲突,包括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生与死等等都是同时共存,都包含在一个绝对矛盾中,然后净化假丑恶,使之升华为美,最终不接触矛盾的实际,一味追求精神上的超现实的境界。实际生活对他来说,就像陌生的隔绝的“彼岸”世界,最后不得不走上调和折衷的道路。这是川端康成审美情趣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这样,对于川端的“幽玄”的审美情趣,如果剥去其禅宗“幽玄”的宗教色彩的外衣,也可以看出其“若隐若现、欲露不露”的朦胧意识的合理强调和巧妙运用。他按照这种审美情趣,着力在艺术上发掘它的内在气韵,造成他的小说色调之清新、淡雅,意境之朦胧、微妙,形象之细腻、纤柔,表现之空灵、含蓄和平淡,富有余韵余情,别有一种古雅温柔的诗情,让人明显地感到一种“幽玄”的美。在这里,也可以用我国作家郁达夫有关评价日本古典文学之美的一段话:“能在清淡中出奇趣,简易里寓深意”,“专以情韵取长”,“而余韵余情,却似空中的柳浪,池上的微波,不知其所始,也不知其所终,飘飘忽忽,袅袅婷婷;短短一句,你若细嚼反刍起来,会经⑤ 《日本文学之美》,《川端康成全集》,第28 卷,第421 页。① 《我在美丽的日本》,《川端康成全集》,第28 卷,第352 页。② 《美的存在与发现》,<川端康成全集》,第28 卷,第398 页。③ 《致父母的信》,《川端康成全集》,第5 卷,第183 页。① 《精灵祭》,《川端康成全集》,第21 卷,第61 页。年累月的使你如吃橄榄,越吃越有味”②,来概括川端康成小说之艺术美及其继承传统的“幽玄美”是再贴切不过的了。(三)自然美的形式从审美情趣来说,川端康成很少注意社会生活中的美的问题,就是涉及社会生活中的美,也多属于诗情画意、优美典雅的日常生活,比如纯洁朴实的爱情的美。他更多地是崇尚自然事物的美,即自然美。在审美意识中,特别重视自然美的主观感情和意识作用,他说:“看到雪的美,看到月的美,也就是四季时节的美而有所省悟时,当自己由于那种美而获得幸福时,就会热烈地想念自己的知心朋友,但愿他们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这就是,由于自然美的感动,强烈地诱发出对人的怀念的感情”;“以‘雪、月、花’几个字来表现四季时令变化的美,在日本这是包含着山川草木,宇宙万物,大自然的一切,以至人的感情的美,是有其传统的”①。他强调的不仅要表现自然的形式美,而且重在自然的心灵美。在《我在美丽的日本》一文中,他通过道元、明惠、良宽、西行、一休等禅僧的诗作,去探索日本传统自然观的根底。他引用明惠的“冬月拨云相伴随,更怜风雪浸月身”和“山头月落我随前,夜夜愿陪尔共眠”、“心境无边光灿灿,明月疑我是蟾光”的诗句,来说明他的“心与月亮之间,微妙地相互呼应,交织一起而吟咏出来的”,“具有心灵的美和同情体贴”。他“以月为伴”、“与月相亲”,“亲密到把看月的我变为月,被我看的月变为我,而没入大自然之中,同大自然融为一体”,甚至将自己“‘清澈的心境’的光,误认为是月亮本身的光了”。这种“看月变为月”的心物融合,可谓达到了“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境界。从这种自然美学观出发,川端在描写一般的、日常的、普通的自然景象时,经常是采用白描的手法;而描绘对象、事物、情节时,则更为具体、细致、纤巧、并抹上更浓重更细腻的主观感情色调。他写自然事物,不重外在形式的美,而重内在的气韵,努力对自然事物进行把握,在内在气韵上发现自然事物的美的存在。川端审视自然事物之美,首先表现在对季节的敏锐的感觉上。他的一些小说,是以季节为题,比如《古都》的“春花”、“秋色”、“深秋的姐妹”、“冬天的花”,《舞姬》的“冬天的湖”,《山音》的“冬樱”、“春钟”。“秋鱼”等等写了对四季自然的感受,忠实再现四季自然本身的美。而且以四季自然美为背景,将人物、情绪。生活感情等溶入自然环境之中,同自然事物之美交融在一起,以一种自然的灵气创造出一种特殊的气氛,将人物的思想感情突现出来,形成情景交融的优美的意境,使物我难分,物我一致,将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加强了艺术的审美因素。对自然事物的美,川端不限于客观再现自然事物的美,也不限于与人的生活思想感情发生联系,而且还与民族精神文化发生联系,使自然事物充满着人的灵气。这种灵气不是指客体自然事物,而是指主观的心绪、情感和观念,自然只不过是通过笔墨借以表达这种灵气罢了。譬如《千只鹤》中的茶道、《名人》中的棋道等就是与人心灵息息相通,与传统的文化精神息息相通,蕴含着人的复杂的感情和起伏的意绪。川端康成积极发掘传统文化的情② 《郁达夫文集》,第4 卷,第157—58 页,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3 年版。① 《我在美丽的日本》,《川端康成全集》,第28 卷,第347 页。韵之美,追求在这种美中传达出人的主观精神境界和气韵,形成他的审美情趣所独具的个性。第十九章——荣誉与无言的死— 荣获诺贝尔奖前后川端康成辛勤笔耕数十年,为日本文学的发展,为东西方文学的交流,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不仅在日本,在世界也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在日本国内,川端康成的名字早已记录在菊池奖(1944)、艺术院奖(1952)、野间文艺奖(1954)、每日出版文化奖(1961)的花名册上。1953 年被选为日本文学艺术最高的荣誉机关——艺术院的会员。 1961 年,日本政府为了表彰他成功地领导了国际笔会日本大会的召开,以及创作《禽兽》、《雪国》、《名人》、《千只鹤》、《山音》等作品的业绩,即“以独自的样式和浓重的感情,描写了日本美的象征,完成了前人没有过的创造”,授予他最高的奖赏——第21 届文化勋章,成为日本文化功臣, 1957 年,获联邦德国政府颁发的“歌德金牌”。1960 年获法国政府授予的艺术文化勋章。 1968 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968 年10 月17 日,在川端康成来说,是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傍晚,川端吃罢晚餐,刚站起来,就接到一家外国通讯社的记者挂来的电话,传达了瑞典文学院决定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的信息。不久,上百名的日本记者和外国记者闻讯蜂拥而至镰仓长谷的川端宅邸。川端身穿墨蓝色和服,在二三十个麦克风前轻声地回答记者提问,他谦逊地表示:“被提名为候选人的事,我虽有所闻,但我深知自己的作品分量不够,所以这一决定,我是万万没有想到的”①。以文化厅长官今日出海为首的文艺界人士也源源而至,送来了一束束鲜花和热烈的祝贺。直至夜半,空阔的川端宅邸大院仍然沉浸在欢快的气氛之中。这一喜讯,震动了整个日本文坛和舆论界。翌日,东京各大报刊都破例以头版头条报道了川端康成获奖的消息,连日来发表了许多知名作家、评论家的座谈记录和文章,连伊豆汤本馆的老板娘、《雪国》驹子的原型松荣、在京都写《古都》时所租房子的房东太太、茨木中学时代恩师也都在报刊上发表感想文,热闹了好一阵子。以此为转机,世界各地读者对日本文学刮目相待。日本人对日本文学也更加关心。他们似乎觉得这不仅是川端康成个人的骄傲,也是日本的骄傲。因为诺贝尔文学奖金自1901 年创立以来,除了印度诗圣泰戈尔以外,亚洲人就只有川端康成获得这种殊荣,使日本成为第一次跻身于诺贝尔文学奖的国家;因为“川端康成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确定了其权威性。诺贝尔文学奖的天窗被川端康成打开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天窗,经川端康成的手被日本文学打开了”②。也因为“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川端康成氏,对于日本的小说传统、世界最古老的传统列入世界作品群中具有重要的意义”③。据日本文艺界人士透露,川端康成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候选人而引起人们的注目,是在1962 年的事。是年3 月,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哈利?马① 转引自进藤纯孝的《川端康成传记》,第485 页。② 长谷川泉:《(川端文学——海外的评价)序》,第3 页,早稻田大学出版部1969 年版。③ 唐纳德?金:《川端和诺贝尔文学奖》(武田胜彦译),《川端文学——海外的评价》,第50 页。其逊访问日本期间透露:“有三名日本作家被提名为候选人”,但他没有明确说明三人的名字。后来有关人士才了解到三人就是川端康成、谷崎润一郎、西胁顺三郎。此后每年度川端和谷崎都被并列提名为获奖候选人。 1965 年,日本的候选人名单上又添了三岛由纪夫的名字。 1968 年度获奖呼声最高的是川端康成和三岛由纪夫两人。新闻广播电视部门都预先作好了充分的采访准备工作,所以消息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工具,瞬时传遍了日本列岛。10 月19 日上午,瑞典驻日本大使亲自造访川端家,正式传达授奖的决定,并当面递交了邀请川端康成参加斯德哥尔摩授奖仪式的请柬。来采访的新闻记者、来祝贺的客人,来看热闹的普通群众越来越多,据说已逾千人之众。人流把川端宅邸包围得水泄不通,通往川端宅邸的狭窄小路挤满了汽车,平时幽静的小巷沸腾起来了!警察局不得不派出数名警察来整理交通,维持秩序。这天,川端不时反复唠叨:“可不得了啦”,“太麻烦了!”有时又喃喃自语地说:“今天没办法啦。今天不能不见啊!恐怕也不能拒绝拍照了吧。”于是,他一批又一批地接见来客,一次又一次地站在麦克风前回答记者的采访和接受记者的拍照。站在一旁的北条诚看见川端康成异常劳顿,眼睑也红肿了,他觉得平日“讨厌人”的先生有这样的耐性,都替川端难过,担心川端的健康,便把川端康成领到书斋里去,然后对记者说:“请明天再来吧,先生已经睡觉了。”可是一眨眼工夫,川端又“嗯”、“嗯”地站在记者面前了。①连日来,不仅来访者多,杂事多,连一上街,川端康成也常常被日本的行人、不同肤色的外国客所包围,要求握手、签名,表示祝贺。有的外国人还用蹩脚的日语说“川端、川端,祝贺”。11 月29 日,由日本笔会主持,举办了盛大的祝贺会,热烈庆祝川端康成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日本首相佐藤荣作夫妇、瑞典驻日本大使夫妇也亲临道贺。川端康成平素以个性孤僻,沉默寡言着称,弄得他心力交瘁,在众多的贵宾面前,他站在讲坛上只说了一句:“我妻子在场,我可讲不出话来哟!”略去了致辞,便走下讲坛,混入人丛之中。 12 月3 日,离开镰仓家准备前往羽田机场飞赴斯德哥尔摩出席授奖仪式的时候,他突然露出不悦的神色,孤零零地冒出一句“随你们的便吧,我可不去了!”弄得大家莫名其妙。抵达羽田机场之后,川端仍然是一副不悦的、疲惫的脸色,在两间特地为他准备的候机室里来回转悠,突然间兴致地说:“啊,我渐渐变得快乐起来了。从明天起,就可以摆脱这些恼人的事啦!”这次旅行,随行人员有秀子夫人、女婿香男里、作家北条诚的女儿元子、石滨恒夫及其女儿春上,还有新闻记者。离开日本之前,川端还没有把授奖仪式上的讲演稿全部写出来,一到达斯德哥尔摩便忙于酬酢,有点空闲就“见缝插针”,伏案续写。1968 年12 月10 日,川端康成接受诺贝尔文学奖的仪式隆重而庄严地举行了。这天,瘦躯白发的川端康成穿着灰色和服裤裙,上身披着和服外衣,颈项套上带缓带的文化勋章,一身地地道道的日本式打扮。他在作为政府代表的文化厅长官今日出海和瑞典外交部礼宾官的陪同下,稳步走进音乐厅会场。满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和镁光灯的闪烁声,“人们对文学家似乎比对物理、化学的获奖者更亲切,欢迎”①。川端走到获奖者席未座,端端正正地坐了下来,“简直就像是一尊川端先生喜爱的明惠上人的座像”。瑞典皇家文学院常务理事、诺贝尔文学奖金评选委员会主席安德斯?奥斯特林致授奖辞,首先介绍了川端康成的优秀代表作品。他说:“川端初次发表了一举成名的、讴歌青春的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它描述一个青年学生的故事。主人公于秋季里,只身去伊豆半岛旅行,与一个贫困的、受人蔑视的舞女邂逅,萌生了爱怜之心而坠入恋海。舞女敞开纯情的心扉,对青年表示出一种纯真而深切的爱。这个主题,犹如一首凄怆的民谣,反复吟咏,在川端先生后来的作品中也一再改头换面地出现。这些作品揭示了作家本人的价值观。并且,历经多年,川端先生逐渐超越日本的国境,也在遥远的海外博得了名声。”他评价川端的三部获奖作品时说:“川端先生作为擅长于细腻地观察女性心理的作家,特别受到赞赏。他的这一优秀的才能,表现在《雪国》和《千只鹤》这两部中篇小说里。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作者的卓越才能;他赋予浓艳的插话以辉煌,还可以发现作者纤细而敏锐的观察力,他编织的故事是具有一定的神秘价值的、网眼精巧细致的工艺品。他的描写技巧在某些方面往往超过欧洲。川端先生的有些文章,令人联想起日本画。就是说,由于川端先生热爱纤细的美,并且赞赏那种洋溢着悲哀情调的象征性语言,用它来表现自然的生命和人的宿命的存在。如果能把表面行为的无常,比作漂浮于水面的水藻,那么川端先生的散文,可以说反映出徘句这种纯粹日本式的细微的艺术。有关日本人的传统观念及其本质,我们几乎一无所知,因此我们无法最终逼近川端作品的核心,但是一经读了他的作品,就会发现他在气质上与西欧的近代作家有某些相似性。关于这一点,我们心中首先浮现出的作家就是屠格涅夫。因为屠格涅夫也是一位感受性极其丰富的作家,在新旧世界交替的节骨眼上,他发挥其伟大的才能,带着厌世主义的倾向,详尽地描写了社会。“《古都》是川端先生的近作,也是一部最引人注目的作品,于六年前成书,已翻译成瑞典文。让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故事的梗概吧。被贫苦的双亲抛弃的幼婴千重子,由商人太吉郎夫妇捡来,并按照日本古老的规矩抚养长大。千重子是个多愁善感、人品诚实的姑娘,她常常暗自怀疑自己的身世。按日本民间习俗的迷信说法,弃儿会受到终生不幸的折磨,千重子又是个孪生女,所以多背负了一层耻辱的标识。一天,千重子与出身于京都郊外北山杉的年轻貌美的姑娘邂逅,她发现这个姑娘正是她的孪生姐妹。身强力壮的劳动者苗子,同娇生惯养的千重子,逐渐超越社会身份悬殊所带来的隔阂,变得和睦相处了。但是,由于两人的相貌惊人地相似,惹出了错综复杂的误会。整个故事的背景,选择在京都,描写了四季应时的节庆情景。而且从樱花争艳斗丽的春天到白雪闪烁的冬季,时间的跨度为一年。因此,京都城本身就成了主要的登场人物。昔日,京都是日本的首都,天皇及其臣下都住在那里。事隔千年之后的现在,京都依然作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浪漫的圣域被保存了下来,它还是艺术与炉火纯青的工艺家和能工巧匠的发源地。另外,今天它作为一个旅游城市,也受到人们的喜爱。川端先生以毫无夸张的感伤,令人感动的手法,敏锐而精心的笔触,表现出神社佛阁、工匠云集的古老市① 今日出海:《活生生的人》,《川端康成其人与艺术》,第148 页。街、庭园、植物园等处的风景,作品中渗透着浓郁的诗情。”其次,他总结川端康成的文学成就,突出地强调:“川端先生明显地受到欧洲近代现实主义的影响,但是,川端先生也明确地显示出这种倾向:他忠实地立足于日本的古典文学,维护并继承了纯粹的日本传统的文学模式。在川端先生的叙事技巧里,可以发现一种具有纤细韵味的诗意。它的起源,可以上溯到11 世纪日本的紫式部所描绘的生活与风俗的庞大画面。“川端先生经历过日本决定性的败北,可能认识到日本要复兴,需要有进取精神、需要发展生产力、开发劳动力等。但是,尽管处在战后强烈的全盘美国化浪潮中,川端先生通过他的作品,以恬静的笔调呼吁:为了新的日本,必须扞卫古老日本的美与个性中的某些成分。这无论从他描绘京都的宗教仪式,还是挑选传统的和服腰带图案,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他付出细心的观察。作品所表现的各式各样的情景,即使作为记录,也是珍贵的。不过,或许也有的读者愿意注意到这样一个特殊的细节:美国驻军在植物园内兴建简易营房,长期关闭植物园。植物园一经开放,中产阶级的市民就前来观看,看看极美的楠木林荫道是不是一如既往没有受到任何危害而被保存了下来?直到现在还能不能使熟悉楠木夹道的人惊目而视?“通过川端康成先生的获奖,日本第一次加入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国家的行列。这一决定从本质上说,有两点重要意义。其一,川端先生以卓越的艺术手法,表现了道德性与伦理性的文化意识;其二,在架设东方与西方的精神桥梁上做出了贡献。”安德斯?奥斯特林最后宣读了奖状题词:川端先生:这份奖状,旨在表彰您以卓越的感受性,并用您的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心灵的精髓。安德斯?奥斯特林代表瑞典皇家文学院致辞以后,瑞典国王陛下亲自向川端康成颁发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奖章、奖状和奖金证书。当大晚上,在瑞典当局举行的盛大的诺贝尔奖纪念宴会上,川端康成致答辞,全文如下:国王陛下皇家宫殿下诺贝尔财团理事长各位理事瑞典科学院各位先生女士们先生们这次我承蒙瑞典科学院的推荐,由国王陛下亲授1968 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这是我一生的光荣,由于诺贝尔奖具有最光辉灿烂的历史,它也奖给外国人,所以可以说它是博大的世界奖,况且日本近年来已有物理学的汤川、朝永两位博士获此殊荣。这项奖赏的创始人诺贝尔先生,曾用数国语言写过诗歌和散文,基于这种精神,诺贝尔文学奖也奖给诸外国的文学家,东方的获奖者是1913 年印度的泰戈尔,这次获奖,实际上是此后过了五十五年的今天才授给东方人的。由于国家语言的不同,要给外国文学授奖,是很难评选的,尤其是我的情况,是通过翻译来加以审查的,承蒙瑞典科学院的各位先生的英明决断,对此我深表敬意和感谢。相隔五十五年又给东方人授奖,我相信日本自不消说,亚洲各国以及操持着不为世界广泛知道的语言的各个国家,也一定会受到强烈的铭感吧。当我想到我获奖的幸运和获奖的喜悦,决不只是我个人的,而且恐怕也是对世界文学具有巨大而新颖的意义的时候,我的感动就变得更加深沉。今天晚上,诺贝尔财团为我们的获奖举行如此盛大的庆祝宴会,获此殊荣并作如上简略致谢的我,感到这可能甚至也象征着东西方的理解和友爱、世界文学的今天和明天,我心中就不胜感动,谢谢大家。①12 月12 日上午,川端拜访诺贝尔基金会。回到住地之后,继续写他的讲演稿,直到演讲会开始前一小时,他才匆匆完稿,弄得担任这次讲演翻译的赛登斯特卡(也是川端康成小说的翻译家)几乎要哭出来了。下午2 点,在瑞典文学院礼堂开始了题为《日本的美和我——序说)的讲演,他通过禅宗诗僧希玄道元、明惠上人、西行、良宽、一体宗纯的诗,芥川龙之介、太宰治的小说,《古今和歌集》、《伊势物语》、《源氏物语》、《枕草子》、的古典传统,以及东洋画、花道、茶道的精神,深入细致地介绍和剖析了“日本美的传统”。他站在讲坛上越讲越精神抖擞,话声比任何时候都高昂,仿佛疲劳困倦一扫而光,整个身心沉浸在日本传统美的享受之中。这篇讲演,也是一篇优秀的散文,翌年3 月,改题为《我在美丽的日本》,和寨登斯特卡的英译文一起,由讲谈社出版了单行本。晚上7 点半,川端还到日本驻瑞典大使馆出席了由大使夫妇主持的招待会。授奖正式活动日程至此全部结束。一回到旅馆,川端长叹了一声:“累了!”一仰脸躺下就入梦了。仿佛10 月17 日以来积下的劳顿一下子迸发出来了。川端康成在授奖活动结束之后,历访欧洲各国。这期间,他的家乡茨木市授予他名誉市民称号。翌年1 月他回到了日本,马上接受日本众参两院的祝贺。3 月,应美国夏威夷大学的聘请,作为客座教授赴美作短期讲学,并于5 月1 日和5 月16 日两天,在夏威夷大学和它的分校分两次作了题为《美的存在与发现》的讲演。访美期间,接受了美国文学艺术院名誉会员和夏威夷大学名誉博士的称号。6 月回国后,他居住了三十余年的镰仓市也授予他名誉市民的称号。9 月,作为文化使节,再次赴美参加旧金山举办的日本周活动,并作了题为《日本文学之美》的讲演。它同《我在美丽的日本》、《美的存在与发现》,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日本文学的传统美,成为川端康成的日本美论、日本艺术观,构成了他的独自的美学理论体系,在川端文学中独放异彩。在这些成绩、荣誉和地位面前,川端康成在《夕照的原野》—文中,是这样叙述自己的心情的:荣誉和地位是个障碍。过分的怀才不遇,会使艺术家意志薄弱,脆弱得吃不了苦,甚至连才能也发挥不了。反过来, 声誉又能成为影响发挥才能的根源? .如果一辈子保持“名誉市民”资格的话,心情就更沉重了。我希望从所有“名誉”中摆脱出来,让我自由。①① 根据川端香男里先生提供未全文发表过的川端康成手稿译出。① 《川端康成全集》,第28 卷,第364 页。在川端获得殊荣的背后,隐藏着难以言说的内容? .二 留下“无限的话”1972 年4 月16 日,川端康成突然离开人世。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三年多之后,川端康成采取自杀的形式离开人世了。这年1 月中旬,川端康成在逗子市小坪的玛丽娜公寓四楼购置了一套房间,作为自己的工作室。他通常每周三次,带着助手岛守敏惠到那里去写作,如是已经持续了整整三个月了。可是,4 月16 日那天,川端一反常态,下午2 时45 分,他对家人说声:“我散步去”,就只身外出,直到晚上9 时许,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2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