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如果这是宋史-58

作者:高天流云 字数:11008 更新:2023-10-09 20:17:37

却不料下一瞬间,他突然间脸无人色,差点昏死过去。高天流云写历史——如是这是宋史(975)(2009-07-16 17:24:54)标签:长篇历史 高天流云 文化 分类:如果这是宋史一位舞女出场,唱了首新曲——“蜀国佳人号细腰,东台御史借妖娆。从今唤作杨台柳,舞尽东风万万条。”那是他写给露水夫妻杨台柳的,这位四川美女此时此刻就在他眼前唱歌!完了,来整风,却被粉红炮弹打中……还有什么脸说别人?他第二天就回了开封,向皇帝“如实”汇报,文彦博是位品正貌端的好青年,是帝国最需要的完美型人才!于是文彦博进京当副宰相。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文彦博做事的风格和能力。说能力,他远隔千里,能准确地知道皇帝的密探的准确位置,并且设计了那出好戏。说作风,他一没有威胁,二没花钱,只是与该调查员同乐了一下,就把危险变成了好运气。这很乖巧,但要是这样想,就把问题看简单了。这件事只是个苗头,以后在中央政府里都能出现了类似的好戏。我把它统称为“驱敌为奴大法”,就是要让敌人心甘情愿地为他做事。记住,是心甘情愿,绝不是普通的被要挟者恨得咬牙切齿,想杀之而后快的恶劣心理。那样太丑恶了,世袭士大夫的品味,就让文大人不屑用之。与之相比,夏竦坏得明目张胆,尽人皆知,实在是不入流。话说这两人当天在枢密院里亲切凝视之后,文彦博带着微笑来到了战场。他相信夏竦应该收敛些了,一来他不是明镐,没那么好欺负;二来明镐也没真得罪过夏竦,只是夏枢密看他不顺眼而已。就拿国家利益泄私愤!该杀,但千头万绪,先得把贝州城和王则搞定。这段日子明镐没闲着,他比最初那一个月动作更大了。修长城不行,他想到了挖地道。具体的做法是全力进攻北城,怎么热闹怎么折腾,在南城墙下却悄悄地挖了起来。但这不是一两天就能见效的,于是除了挖地洞,他开始策反。这个快,毕竟城里都是宋朝活得很安逸的良民,前面说过,这时候根本就没有官逼民反的事,这是“佛教造反团。”城里城外很快约好了日子,某天夜里,由一个叫汪文庆的人,带着几百个市民遛上了城墙,非常成功,他们把城楼点着了,再放下去绳子,眼看着官兵大批量往上爬,贝州就要光复了……且慢,佛教团员积极性就是高,一窝蜂地扑上来,别说攻进城,就连汪文庆都是跑得快,才撤下了贝州城墙。(976)(2009-07-16 17:26:36)标签:长篇历史 高天流云 文化就这样迎来了文彦博。人和人的命运就是这么不同,明镐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失败,一点实际功劳都没有,可各种准备都己经到位了。尤其是地道,几乎同时间挖好。文彦博下令,在闰正月初一的晚上,猛攻北城,同一时间精选了200名士兵,钻进了南城墙底下。没有任何悬念,王则等人在北城杀得热火朝天,南城门突然陷落,官兵像潮水一样涌了进来。要说王则就是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他都想出了一个怪招。他命令把城里的牛都集中起来,牛头冲南,成排站好。然后别管是牛尾巴还是牛身子,往上泼油,点着火了,放缰绳!这就是传说中战国时田单复齐的火牛阵。办法是好办法,可惜时代变了,宋朝人什么都见识过,还想用1000多年前的事来蒙人?一位宋军的阿兵哥在大群火牛面前举起了标枪,一枪扔过去,正中头牛的鼻子。顿时一片混乱,牛群掉头就冲向了王则。佛教造反团就这样死在了牛的身上。天亮后查点战场,该抓住的一个不少。按照平叛流程,到了这一步,除了安顿市民,恢复生活之外,军事行动就算大功告成了。但是不行,宗教这个东西太敏感,总会让人发狂的。具体地说,王则不同于以前的所有造反派,他的先期准备太充分了,整个河北路几乎遍布他的信徒。文彦博请求,就在贝州城把他砍头算了,要是按规矩运送京城,一路上风险实在太大。理智地说,这很必要,平叛的原则就是稳妥。可京城里传来了反对的声音。反对人,枢密使夏竦。居然还是他!有时事情就是这么的奇妙,明明知道做不得,可事到临头还是忍不住。仔细想,这事儿不是文彦博的威慑力不够,也不是夏竦又有什么新打算。正确答案是本性。就像那个老寓言,蝎子和天鹅是好朋友,说好了天鹅抓着它飞过大河去南方。事先约定,蝎子不许咬人,不然天鹅腿疼,结果只有摔下去。蝎子满口答应,可飞起来后,还是咬了一口……没办法,它咬习惯了。夏竦就是个天生的坏种。这件事告诉我们,生活中一但确认了谁的人品有问题,就永远绕着他走。本性涉及DNA,不是每个人都能改过自新的。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的闰正月,贝州叛乱平息,历时66天,首犯王则被押运进京,斩首处死。(977)(2009-07-17 17:30:26)标签:长篇历史 高天流云 文化 分类:如果这是宋史庆历八年的正月间,对宋朝来说,是个非常微妙的时段。好坏参半,苦乐难知,一共发生了3件大事,无论怎样分析,也只是“微妙”两字。第一件,贝州平叛。虽然过程曲折些,总算圆满结束。有功人员都升官了,文彦博荣升帝国宰相,一跃成为朝臣领袖。明镐慢一些,3个月后也被成为参知政事。这件事可以定义为好事。第二件,我们先要注意时间。这一年是闰正月,贝州平叛成功时,就在闰月里。也就是说,正常的1月份己经过去了。而第二件就发生在这一年的新年正月初一时。理论上它最早发生,之所以排到了第二位,是因为它没在宋朝国境内。它发生在西夏的国都兴庆府,传进开封时,己经是一个月以后了。事情从节日说起。话说当年整个东亚地区,包括西夏、辽国都各自有自己的年号,比如这一年就是西夏的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可它们都共用汉人的历法。即阴历。都要过正月初一,也有正月十五,那一天的元宵节各国通用。李元昊很快乐,河曲之战击败契丹之后,他的人生进入了纯粹的享乐阶段。还有什么理由不享乐呢?在他的周围,无论是世仇吐蕃,近邻回鹘,上级宋朝,还是主人辽国,都己经成了他的手下败将。十多年了,他把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都变成了他的丰功伟绩。这样的成就,考虑到之前党项人的家底,真是惊世骇俗。这里要说句公道话,他就是这一阶段的战神,不管过程怎样,不管成果如何,他决战决胜,把党项人这一种族的地位,拔升到了历史的最高点。于是就享乐吧。在这方面他的品味还是比较游牧的,他没有多花什么钱来装修房间,当然,这个爱好太烧银子,以西夏这时的家底,别说宋朝的顶级建筑,如玉清昭应宫他修不起。就连五代十一国时,南唐、南汉的那些宫殿,也不是他能梦想的。他喜欢骑着马,带着帐篷,和自己心爱的女人到处游猎。(978)(2009-07-17 17:32:54)标签:长篇历史 高天流云 文化 分类:如果这是宋史这个女人就是不方便在皇宫里出现的没藏氏。时光流转,温柔缠绵,在出事这年的前一年,公元1047年的二月六日,他们终于有了爱情的结晶。一个婴儿诞生在一条叫两岔河的岸边,是个男孩儿。李元昊给他起名叫“宁令两岔”。宁令,是党项语里欢喜的意思,两岔,是因地起名,谁让他生在了这里。当时谁也没有留意这个男孩儿对西夏意味着什么,对李元昊本人的命运会有怎样的影响。只不过是个孩子嘛……可要看这是谁的孩子,并且同类相忌,李元昊还有别的孩子!简短地说,他生过5个儿子,种种原因,包括他自己亲手杀掉的2个,最后只存活了一个。就是野利氏所生的太子宁令哥。宁令哥的命运,以他的婚礼为分界线,之前无与伦比的幸福,之后暗无天日的灰色。他的老婆变成他的“母后”,他的皇位也有了新的人选,就连他妈妈的地位都开始动摇,从前的卫慕氏就是最好的例子,无恩爱即无一切,连性命都可能保不住,还谈什么将来?种种苦闷,宁令哥心神不定,各种各样的想法在他心底里升起,但无论哪一种,都没有这个人带给他的震撼。一个微妙的小人物出场,就是这个人,让这件事变得凶险诡秘。他叫没藏讹庞,是两岔的舅舅,没藏氏的哥哥。同时也是西夏当时的国相。重要的位置,尴尬的身份,他有和宁令哥一样的不安理由,谁知道会不会有别的女人跳出来,比他的妹妹更加漂亮,成为李元昊的第9个春天呢?每个春天都可以孕育出种子,两岔不会是第一个,更不会是最后一个,李元昊才刚刚40出头,一切还都是未知数。他的地位,他妹妹的地位,有什么办法能彻底巩固呢?这是个问题,没藏讹庞想了很久,一个很大胆,很奇妙的构思逐渐生成。越想越妙,只要能达到第一个目标,那么整件事的结果,无论怎样都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979)(2009-07-18 17:21:14)标签:长篇历史 高天流云 文化 分类:如果这是宋史关键点在两个人,李元昊和宁令哥,这两人只要死了一个,对他都会很有利。但细想,里面有很大的分别。1,宁令哥死了。那么至少两岔的太子位置暂时成立,就算以后还有三岔、四岔直到N岔,都要十多年之后,才能变成麻烦。简言之,宁令哥死,会解燃眉之急;2,李元昊死。这事儿就有点悬。不是说西夏国势会剧烈动荡,连带着周边的宋朝、辽国,甚至吐蕃都可能起兵报复,而是说,李元昊突然死亡,留下了宁令哥,两岔会有机会吗?精密计算,成算不大。虽然野利族的势力大不如前了,可绝对不是没藏氏一个没名份的女人,再加上他这个国舅牌的相爷可以比的。所以李元昊可以死,但决不能留下宁令哥!只有达到了这个目标,两岔和他才能是终极受益者。那么继续想,怎样才能让这个思路变成现实?难道要让宁令哥去杀李元昊?……脑子里突然崩出来这个念头,一瞬间没藏讹庞被自己吓得毛骨悚然。咋想出来的,让儿子杀老爸。倒不是说杀不得,草原上这事很多,听说汉人们也很喜欢搞这套。只是第一道关就不好过,试问宁令哥不杀怎么办,稍微有点大脑就能看出来,这是为他人做嫁衣衫,对两岔有利。让宁令哥冒最大的风险,来实现让自己垮台的目的?世上有这样蠢的人吗?!但别急,惊恐过后,理智出现。问题——如果宁令哥发觉不对,和他老爸李元昊勾通,他能说什么?说没藏讹庞要害您,好让两岔当皇帝,他自己当摄政王?猜一下,这句话说出去之后,李元昊会怎么想。只要稍微有点记忆力,就应该想起不久前野利兄弟是怎么死的。没有任何谋反的事实,只要让李元昊起了疑心,就必死无疑。堂堂的西夏现任国储,和一个一岁大的婴儿争宠,让一个正牌小舅子当摄政王……这得有多大的想像力,才能想得出来。又得吃了多少药,才能相信呢?(980)(2009-07-18 17:28:21)标签:长篇历史 高天流云 文化 分类:如果这是宋史所以非常妙,没藏讹庞得出结论,只管去和宁令哥提,别怕任何风险。甚至最理想的结果,就是宁令哥去告发他,那样是达到目标的最快捷径。怀着这样的成算,他找到了宁令哥。之后发生的事,其实不能去怪这位太子有多脑残,的确很好笑,没藏讹庞一说他就答应了。至于为什么,一来是他的年龄。2年前他才结婚,在盛行早婚的古代,他能有几岁?二来是他的恐惧。而不是传统史书里强调的愤怒。老婆被抢,妈妈失宠,地位动摇,无论哪一点都的确让他怒火中烧,可只是这样,就能怒到提刀去砍他爸。他应该比李元昊还李元昊,真是太有性格了。怎么还能等到这时还不动手?真正的原因是他恐慌又无助。这点最要命,他怕,就像等死的犯人那样,眼睁睁地等着失去一切。这时没藏讹庞出现,带给了他唯一的希望,再失去,就彻底完蛋了。时间来到正月初一,那天李元昊在兴庆府皇宫的正殿上接受朝拜,传说当时红日初升,但是暗淡无光,就像一块血红色的云团虚浮在天空。朝臣一片惊恐,这是大凶之兆。可李元昊不介意。平生作恶多端,杀人无数,天阴了就当是上帝拉窗帘,有什么大不了的?他继续威风,继续享乐,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达到了狂欢的最高峰。他没意识到有半点的危险向他靠近,事实上也绝对没法事先察觉什么。因为凶手居然是皇太子宁令哥本人。从谋划到动手,宁令哥自己全程操办,不用任何帮手。没有预谋,哪来的泄密?这时别提没藏讹庞,这人很绝,他给宁令哥的所有帮助,只是一个退路——成功之后,马上到我家来。我以国相的权力,把你扶上皇帝宝座。除了这句话,他远远地闪到了一边,绝不掺合。(981)(2009-07-20 17:00:50)标签:长篇历史 高天流云 文化 分类:如果这是宋史元宵节之夜,李元昊喝得大醉。醉眼迷离中,他向后宫走去,那是他的私密天堂,从没有任何外人能够进去。这就造成了两个事实,他身边没有护卫,宁令哥不是外人。他的亲生儿子突然出现,拔剑就砍了过去。李元昊完全是凭着多年的战场本能闪了一下,可惜真是喝多了,90%的脑袋都躲开了,唯独他坚强挺拔的鼻子碍事。被宁令哥一剑削了下来。瞬间血流满面,剧痛中李元昊猛然清醒,他满殿乱跑,躲避危险。可危险比他跑得还快,宁令哥瞬间就消失了。他真的只是个孩子,看见父亲满身满脸的血,立即就吓慌了。他犯了第二个错误,这比他起心杀父还不可原谅。都见血了,怎么的也得当场杀死吧!没办法,年轻,可以蠢到无极限。他直接跑去找没藏讹庞,也不管是不是完成了合同。这回一路顺畅,狂奔到国相家。没藏讹庞很满意,前面说过,只要宁令哥动手了,就至少有十多年的好日子过。还等什么,他立即动手把末路王子抓住,冲进皇宫护驾,百忙中把宁令哥的妈妈野利氏也抓住,据说是第一时间全杀掉。至于为什么这样大胆,一来是忠心发作,无法抑制;二来杀人无罪,这是叛徒;三来李元昊己经挺不住了,他残存的最后一点理智仅够做出一个决定。这时的李元昊可以赢得我们的尊重,想想整个鼻子被削掉,那都是软组织,血是止不住的。大脑瞬间就缺氧迷乱,在这种没法克制的疼痛昏迷中,他都清醒地意识到了最严重的问题。自己必死,谁来接替他?他的国家,他的拓拔族由谁来保障安全?仅存的两个儿子,一个是杀父凶手,一个又实在太小,脑海里做最后的挣扎,一定要想出个人来!他想到了自己的弟弟委哥宁令。这个弟弟没什么才能,可至少是个成年人,不会让拓拔族的皇权旁落。(982)(2009-07-20 17:25:24)标签:长篇历史 高天流云 文化 分类:如果这是宋史这是李元昊的遗愿,这一时刻,让人想起了他的祖父李继迁。同样是死于剧疼,同样的担忧身后事,可李元昊在根本点上就没法达成愿望。他比不上李继迁。李继迁同样凶狠狡诈,但对身边人的压榨杀戮远没有他这样刻毒,小迁迁懂得有里有外。所以年幼的李德明能够当上党项之王,部族都能服从。可李元昊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容不下,至亲的生母、舅舅、妻子、亲信,都死在他的手上。临死前才想了还有个弟弟。这个弟弟在历史上名不见经传,能活到这时候,估计就是出类拔萃的乖巧加老实。这样的人,进一万步讲,就算当上了西夏国王,能服众吗?何况国王是要竞选的,这样的人根本没有竞争力。果然,李元昊拖了一夜,没见到第二天的太阳。他死后没藏讹庞以国相的权力,加宁令两岔的唯一皇子身份,窃夺了西夏大权。从此这个国家就进入了一个噩梦般的循环怪圈。几乎每一届的国王都长不大,国家大权80%以上的时间都掌握在皇太后、皇后、外戚的手里。李元昊的直系后嗣们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究其原因,可以精确归纳为两个字——“人品”。君以此始,必以此终。李元昊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可惜同样的战斗能分出不同的风格。这样也就决定了他个人和他所创造的国家的命运。之前的例子,我们举出李世民和赵匡胤。李世民扫平天下极其神速,几大战役干净利落,武功震动天下。所以唐朝的气魄是惊人的,无论在哪方面,都是壮丽之美。赵匡胤的强悍中有着平民的可亲,他深深地懂得做一个平凡人需要什么。所以宋朝得国很慢,终其一生都没能恢复唐朝的版图。但是每得到一片土地,都治理得细致入微,发展程度是李世民所不敢奢望的。这一点从他的战争手段就可以初见端倪,革五代之残暴,创宋朝之仁德。这不是句空话。以此回顾李元昊的一生,欺诈、残酷,无所不用其极,为了成功不择手段,于是他成功的成色也就没法看了。有个结论是很精彩也很好玩的——他生前所有的努力,死后全都归零。他所骄傲的,正是西夏所痛苦的。他的成绩,击败周边所有种族国家。但是除了回鹘之外,他没能压服任何一个。这就是个严重的后患。你生前或许能维持住这种优势,你死后呢?单以宋朝为论,他打了那么多的仗,得到的比他父亲留给他的遗产只多了个西夏国王的头衔,除此之外,再没其它。而宋、夏关系却彻底地破坏了,此后时好时战,没有半点的诚信概念。这是种进步,还是倒退呢?如果非得要强调独立与尊严,那么请问李德明,他的父亲就一定比他差吗?李德明当年一样的关起门来当皇帝,宋朝使臣来了只是换下黄袍就是了。李元昊打了半天,和宋朝皇帝通信,还得自称儿子或者下属,哪有半点的长进?!所以,要评价李元昊的一生,他就是个幸运的失败者。他幸运地生在了一个集体圈养的时代,无论是宋朝、辽国、吐蕃、回鹘,都是强弩之末,不是强盛时期了,他只要早出生30年,或者晚出生70年,以他的性格和能力,就只是个笑话,他会死得非常难看!理由之一就是吐蕃的赞普唃厮啰,他是吐蕃新生代结束混乱的一代领袖。只是以河湟一部的力量,就让李元昊几乎输光了家底。这就是他作为“军事强人”的成色……不必再列举了,我相信就连他的本国人都不会怀念他。打仗打得国内饥荒,内部肃清又那么残酷,让国人怀念他哪点呢?这真是个难题!好了,历史终于翻过了这一页,很没意思的一个人,和一些很没趣的操蛋事,悄悄地说,不再聊他,让我很快乐。(983)(2009-07-21 17:13:57)标签:长篇历史 高天流云 文化 分类:如果这是宋史这样的消息传进东京开封,宋朝双喜临门。这时没人去想,李元昊之死对宋朝真的是好事吗?提示一下,喂饱了的狼不再想咬人,换了只新的上来,一切就得重来。这就是前面提过的两个字,“微妙”。是好是坏,还不好说。接下来就发生了第3件事,这件事的微妙程度,是北宋史上最讳莫如深的。它起源于庆祝,赵祯很高兴,他要两过十五元宵花灯节,但是被曹皇后给搅黄了。她像是有什么预感,不希望这个时候京城里过度的繁华混乱。7天之后,就发生了北宋史上仅有的一次宫廷刺杀案。按照正史记载,这件事非常的简单。当天晚上,崇政殿的亲从官颜秀、郭逵、王胜、孙利共4个人,没有任何先兆,突然暴乱。他们穿越宫墙,直入皇帝的寝宫内院,快到大门时,才遇到了阻拦。阻拦的人是宫女和太监。这4个人立即大开杀戒,拔刀砍人。注意,4位赳赳武夫,手执利刃,居然没能把人砍死,是“伤内人臂”。只是砍伤而已。他们发现根本冲不进去内殿。进入内殿,一位非凡的女士第一次显得非凡。宋初第一军人曹彬的孙女曹皇后站了出来。要说很意外,这是仁宗的寝宫,绝大多数时间她都不在这里。身为皇后,她有自己的住处,而这时偏偏在。她首先听到了外面的嘈杂声,不同于其它的宫内人士,她立即就觉察出事情的危险系数。她做的第一件事是紧紧地抱住了自己的丈夫,不让他出殿查看,紧跟着命令紧闭殿门,不许任何人出入,同时要内侍们大声呼喊当时的大内都知王守忠派兵来护驾。当殿门外传来宫女们凄厉的呼号声时,殿内的太监们还不知所措,他们和皇帝本人,都是宋朝近100年以来,在深宫内院里长大的和平孩子,虽然知道世上有杀人这回事,却从来没有亲眼目睹过。有个太监居然说,大家别怕,这是乳母在殴打小女孩儿……(984)(2009-07-21 17:24:14)标签:长篇历史 高天流云 文化 分类:如果这是宋史曹皇后急了,她厉声呵斥——反贼就在殿外杀人,你还敢胡乱妄言?!她接下来又做了两个决定性的指令,让皇帝熬过了当晚最危险的时段。第一,马上去提水,小心反贼放火烧宫;第二,大家都过来,我亲手剪下你们各自的头发,明天行赏,以此为证。这两条指令非常英明,片刻之后,宫门外就火光四起,门内的帏帘都被点着了。这一幕,一定让赵祯回想起了近20年前的那场宫廷大火,那次他和刘太后险死还生,皇宫里一共被烧毁了8座大殿!宫女太监们都各尽死力,一直支撑到了宿卫士兵赶到。史书里记载,这4个反叛者3人被当场击毙,王胜逃到了皇宫的北城城楼,藏了一整天,终于被搜了出来。他的命运很干脆,同样被当场杀死,甚至乱刀分尸。最后是注解——卒不知其始所谋。没人知道这件事是由谁主使,由谁发起的。好了,在宋朝发动清查之前,我们可以就上面的史料,作出自己的判断。微妙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比如第一,只说了这4个人突然发难,并且穿越宫墙,杀到了皇帝的寝宫门前。这个说法有点过于彪悍,这是说只要是宫廷卫士,不管你身为何职,都能在夜间随便在皇宫内院走动?说一声穿越宫墙,那得是多少道关隘,多少个看守,能直到皇帝卧室的大门外,才被发现,被迫砍人?稍微有点理智,都知道这个玩笑开得太大了。必须得精确地掌握宫内所有宿卫的行动路线,换岗时间,才能一直潜伏到寝宫门前。再加上连杀人,再放火,来了个全套的打劫操练,这得有多少时间,都做完了宿卫士兵才赶到,请问为什么这么慢?并且最要命的,当场就砍死了3个,出手凶狠,完全不留活口。那个逃出去的王胜,是整件事里最后的一个线索,整整一天的时间啊,相信有关部门早就下达了追查的命令,可居然被乱刀分尸了!种种迹象都表明,这是有人成心让这件事变成死案,没法追查。问题出现,第一,这个人是谁;第二,之后还要不要追查,怎么追查呢?(985)(2009-07-23 17:22:22)标签:长篇历史 高天流云 文化 分类:如果这是宋史关于第一,实在是不好说。我想了很久,只有两个可能,并且共有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说,此人必在皇宫内部。很简单,事发到结束,整个过程都在皇宫内院,如果能有人在宫外遥控,在事发第二天,都能顺利砍死最后一个人证。那这人根本就不用派出这4人小分队来刺王杀驾。他随时都能走到仁宗面前,说你去死吧。皇帝就得去死,因为这人的威力太大了!这是第一个可能,至于第二个人选,现在先不说,以下的分析会让他一点点地浮上水面。我们先要展示的是第二,即要不要追查,怎样追查。这似乎是个玩笑,发生了这样的大事,宋朝建国百年以来第一次近距离谋反,难道还能不追究吗?答案是能。夏竦站了出来,他的原则是“不可滋蔓,使反侧者不安。”也就是说,别把事搞大了,让那些心怀鬼胎的人受刺激。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居然要照顾谋反者的情绪,怕他们急坏了!那也就是说,要养着他们,直到皇帝被成功干掉?参知政事丁度被气得哭笑不得,给了他16个字:“宿卫有变,事关社稷,此而可忍,孰不可忍!”很有力量,义正严辞,应该说,他的愤怒非常正确,领袖的安全高于一切,这是最基本的准则。可就是这么的奇妙,这样浅显的道理,他和夏竦从清晨一直争论到了中午,结果居然是他失败了。皇帝赞同夏竦,案子在小范围内处理,由侍御史(宫内办差)和太监们全权负责。也就是说,皇宫之外,所有朝臣,既无权参与,也没资格发言,只能知道个官方给出的答案。这让整个官场集体郁闷,尤其是御史台和知谏院方面,他们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皇帝会同意夏竦呢?他喜欢被刺杀,还是另外有什么原因?(986)(2009-07-23 17:25:35)标签:长篇历史 高天流云 文化 分类:如果这是宋史先说调查结果,要说办案人员还是很负责的。在所有线索都被斩断的前提下,他们来个地毯式惩罚,所有人都有罪!皇城司的人员名单就是失职者的名单,他们全被外放流配。这时问题集中到了一个人的身上,这人就是皇城司里,当天夜里当值的宿卫首领杨景宗。按说这是案件的直接失职人员,从重从严地处理,以儆效尤,这是没话说的罪有应得。但是皇帝不忍心。因为他是当年赵祯的“小娘娘”,杨太妃的从父兄弟。仁宗的心既软又念旧,为了怎么处罚,他亲自出面和御史台的外台人员来了场轮翻PK。简单地说,就是上至御史中丞,下至普通御史,先是把枪口瞄准了杨景宗,接着又要砍掉皇宫里的大太监杨怀敏。无论如何,至少要狠抓一批,严打一批,这样才能稍微起到点震慑的作用。想得没错,和前面丁度的看法一致。但奇妙的是,皇帝还是不喜欢。赵祯仿佛是个自虐者,就是要对刺杀他的谋反人展示笑脸。他和御史何郯的对话非常有趣,让人浮想联翩。何郯引经据典,开口就是上古的皇帝如何,现在的皇帝应该怎样,理论说了一大堆,最后结论是必须听他的。皇帝只回了他一句:“上古时谏官有磕头把脑袋都磕碎的,你能吗?”这就有些无厘头了,谈话突然被注水,皇帝在打岔。关键时刻来到,那就磕吧!成名立万不过是脑袋疼下,多好赚的买卖。可惜何郯变得更好玩,他突然间又懂得为皇帝着想了。他说,古代那么磕,是因为有昏君,现在我磕了,您会是什么?所以我不磕。您得理解,无论我磕不磕,都是为了您好啊。谈话就此结束,搞笑的对答,只能有搞笑的结果。皇帝和御史台各退了半步,两个姓杨的兄台被小降了一级,惩罚行动就算结束了。同时,这件北宋史唯一的一次皇宫刺杀案,也就此收尾。(987)(2009-07-23 17:27:07)标签:长篇历史 高天流云 文化 分类:如果这是宋史以上就是这件事的官方记录。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受害人仁宗赵祯,他没有表现出哪怕一点点的震怒、恐慌、追查的态度,相反一直在捂着盖子,就像很怕有什么被人看到一样。他怕的是什么?一个有趣的事实可以稍微地映射出点滴的真相。那就夏竦的结局。这个人在查案过程中,所提出的模糊理论,和皇帝靠得很近。接下来他又力排众意,和皇帝站在一起。那就是关于刺杀夜,谁的功劳最大的问题。皇宫里一个女人从此走上了前台。其实,这个女人早就己经在影响着宋朝局势了。提到她,在这个时段最好要跟两个人联系起来。一个是夏竦,一个就是文彦博。这两个在宋史里的评价走在了两个极端,但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都讨好这个女人。她姓张,出身很低,命运很苦。父亲是个早死的地方小官,她和母亲两人是名副其实的孤儿寡母。生活的压力,让她们走了歌舞场,可以说到了没法再低的底谷。但命运就在这时对她们露出了最意外的笑脸。她们献艺的场所很显赫,不是一般的歌舍勾栏,而是宋太宗赵光义最小的女儿,魏国长公主的家里。某一天,赵祯去看望姑姑,酒席宴上轻歌曼舞,他一下子就看中了这个美丽聪慧的小姑娘。于是她成了宋代的卫子夫。简单地说,在刺杀案发生前,她在皇宫里的名位很一般,只是美人。可实际的影响(注意,不是权力),早就远远地超过了皇后。一个小细节,文彦博之所以主动申请去攻打贝州,就是张美人悄悄地递出来一句话——皇帝很烦恼,谁能平叛,谁就是宰相。之后才有的文大人主动请缨。这时案发后,她被皇帝隆重地介绍给整个国家——是她,只有她,才在当夜拯救了我。(988)(2009-07-23 17:28:54)标签:长篇历史 高天流云 文化 分类:如果这是宋史这就让人不懂了,正史里都说是曹皇后一手搞定了危机,怎么突然间冒出个张美人?可皇帝不管,他在这时,并且在后来,都不断地在正规场合强调,那晚上真的危险,只有一个人始终陪在他身边。就是她,我的美人,尤其难得的是,她当时不在场,是主动来找他的。患难见真情,我非常感动!这个话说出去之后,夏竦立即就知道了前进的方向。他很有知识地说了8个字。“讲求所以尊异之礼。”当时在场的其他宰执大臣们一片沉默,懂的不说话,不懂的赶紧翻书。这时要介绍一下官场大排名,首相陈执中,次相文彦博,枢密使夏竦、王贻永,参知政事宋庠、丁度,枢密副使庞籍、高若讷。都是很熟的人了。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14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