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异说三国-27

作者:胡觉照 字数:48081 更新:2023-10-09 20:00:52

第十二卷 第一百六十四章   次日关兴果与叶枫,邓芝一起出武陵西行,欲往成都。荆州去成都既可取道巴东白帝,也可过上庸,经汉中而入。叶枫声言李兰还有旨意让三人巡视上庸,新城等地防务,是以取道襄阳,径往上庸而来。  非止一日,一行人便将至上庸城下,远远却见一队人马尽皆着素,白盔白甲,似乎在为人戴孝。关兴怀中还抱着关统一起,见到之后,不禁皱眉,低声道:“真是晦气。”叶枫却是一脸嬉笑的看着邓芝,问道:“大人可知上庸守将是何人?”  “镇远将军霍弋。”邓芝出口之后,顿时有些省悟,心中着忙,颤声问道:“这是何意?”叶枫并不回答,只是向左右使个眼色,便有家将将邓芝拥簇在中间。邓芝头上即刻便大汗淋漓,伸手刚要拔剑,就觉着颈上一凉,早有家将用剑架在他脖子上。邓芝遂不能再动,只能长叹一声,自知今日必死无疑,但还是不甘心,双眼直望着关兴,希望他能出只字片言相救。  关兴先时并不明白,等见到一身披麻戴孝的霍弋之时,也才记起霍峻当初是死在邓芝的手中。这一段往事,关兴早有耳闻,原本还有些想为邓芝解围的心思,顿时一扫干净,等与霍弋见礼之后,便抱着关统离得远远的,生怕让小孩子染上血腥味。邓芝见都唯一一位可能救他的关兴也走开,更不作他想,索性闭目假寐。  上庸是蜀汉边防重镇,连接荆州与汉中两地,十分重要,守将霍弋也是刘备心腹之臣。李兰惟恐其对自己不满,是以想极力拉拢,不仅将霍弋升任为镇远将军,还打算送他一份厚礼,而这份厚礼就是霍弋的杀父仇人邓芝。刘备为了顾全大局,当年霍峻冤死之时,并没有责怪邓芝,赵云,后来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李兰现在却将刘备都没有能为霍弋达成的心愿完成,还怕其日后不对自己感念几分恩情?  霍弋也能明白李兰拉拢自己的心思,但是父仇不共戴天,不能不报,只好暂时欠下对方一个人情。早间听到叶枫派人传来的消息,霍弋便亲自捧着其父的灵位,出城来迎,等看到邓芝的时候,便按耐不住,将灵位转递旁边家将,径自来拿邓芝。  叶枫奉李兰之命,并不阻拦,任由霍弋将邓芝拽下马去。等到霍峻灵前,霍弋失声大哭,又狠狠地在邓芝膝后踢了几脚,让其跪下,喝道:“恶贼,你今日可还有何话说?”邓芝也算是有头有脸之人,且知求饶无益,便道:“当日我杀你父,今日你来杀我,岂不知异日是否还有人来杀你?”霍弋更是怒不个抑,用力一拳打在邓芝脸上,顿时满口鲜血。邓芝强忍巨痛,缓缓道:“成王败寇,自诸葛丞相败逃之时,我便知道命不长久,只是可恨临死还要被李兰所利用。”  霍弋随即一怔,也明白对方所言之意,突然拔剑仍到邓芝面前,道:“我本欲将你千刀完剐,现在还是让你自行了断吧。”邓芝拾起长剑,惨然一笑,便自刎与霍峻灵前,这到公案拖延近五年才算画上一个比较满意的句号。  叶枫站到霍弋身旁,看着邓芝的尸体,抱拳道:“恭喜将军大仇得报。”霍弋慢慢将佩剑取回,一边擦拭血迹,一边漠然道:“烦请转告李将军,此大恩大德,某没齿不忘。只要无碍国家大事,但有所命,某万死不辞。”叶枫跟随李兰这些年,历练不少,远非当年的蒙头小子,也知道邓芝最后的一句话对霍弋刺激较大,遂接口道:“李将军诚人君子,施恩不望报。当年令尊被害,李将军也多有责任,此番所为,情理应当,将军不必放在心上。上庸要紧之地,还望将军小心守备,勿为他国所乘。”  霍弋还剑入鞘,也不论对方所言真假,答道:“守土安民,乃某职责所在,但某守郡一日,便是大汉土地。”将“大汉”二字咬得极重,言外之意,也无非是李兰若想篡位,我霍弋即便受你大恩,也不会背叛先帝。叶枫自然能听得出来,微笑道:“有将军这等贤良之臣,国家无忧矣。”两人又客气一番,叶枫便要告辞。霍弋之所以在城外迎接者,也不愿让其入城一会,遂不多留,与之挥手作别。  关兴远远看着两人交谈,心中对李兰越发多了几分畏惧,敬佩。在李兰重新分化兵力之时,只有关平,李严,王平,霍弋不算其嫡系。李严之子拜在其门下,处处制肘;魏延重督汉中,与王平也互相交好;霍弋现在又受其如此大恩,只怕也不会再生有反对之心。除了关平,就算是李兰再有何过分举动,别人似乎都不会极力反对。关兴突然之间,感觉其兄所言,真是句句有理,看来日后与李兰只能是为敌了。  叶枫,关兴离了上庸,经汉中,巴西等郡,至雒城又遇桓易正奉李兰将令回成都。关兴又在关凤墓前痛哭一场,才与二人一道起程。及至成都,三人都不便休息,径直来大将军府求见李兰。  李兰这几日正为筹划南征劳神,听闻三人同至,心中大喜,亲自出门来迎。看到关兴怀中关统,李兰又不禁想起关凤,略显伤感,便要伸手去抱。关兴稍微迟疑一下,也就让他抱去,但看着李兰眼光中对关统的喜爱,又不似作假,前两日刚升起的要与之为敌的念头,又不由地有些动摇。  李兰虽然看着关兴神色之间些许异常,只道是他还不曾原谅自己,也不以为意,一边逗弄着关统,一边请三人入内。好在桓易,叶枫都不是外人,并不以为失礼,倒是关统年幼认生,到了李兰的怀中便“哇哇”大哭起来。李兰枉活三十几年,可从来没有带过小孩,笨手笨脚地哄了许久,也不见效,正打算还给关兴。容儿却也从后面走出来,见他窘状,遂含笑将关统抱了过去。或者女人都有天性的母爱,小关统虽然也与容儿生疏,哭闹之声却顿时大减,片刻便收住。    第十二卷 第一百六十五章   众人走到大堂之上,关统已经在容儿怀中“咯咯”的笑了起来。李兰大感纳闷,难道这小子这么小就能分辨出美女与野兽?容儿见桓易,叶枫都在,知道要商议南征之事,便想带着关统去后院。这事李兰却不能做主,转眼看向关兴,询问他的意思。  关兴带关统前来成都,本就是要让李兰抚养,便道:“姐姐临终之前想必已将统儿托付给将军,末将带他前来,便是完成姐姐的遗愿。”李兰时常念着关凤临终时候所说的遗憾,心中也正求之不得,急忙道:“我必待如己子。”容儿也十分高兴的将关统抱了下去,关兴却是多有不舍,目光一直送她二人出厅而去。  李兰稍微收敛心绪,将南方叛乱之事详细告知三人,连同孔明的猜测也都说出。三人与朝中百官反应一致,都询问孔明的消息是否属实。李兰也没有确凿证据,但话已经说出,便不能改口,也只得道:“确是密探报来消息,应该不会有所差错。”便又立刻转换话题道:“我意亲自带兵征讨,成都暂由正方主持,三位也都陪我出征如何?”  桓易,叶枫自是欣然领命,关兴却显得犹豫,不知该如何选择。不随李兰去,可这是国家之事;若随他去,等平叛之后,其功勋更著,难免不会生有异心,自己是否该留在成都暗中结交人物,以待他日?  李兰见其犹豫不决,完全不是当年听到有仗可打,便欣喜若狂的少年英豪,不禁也有些起疑,问道:“安国不愿随我前往?”关兴不愿立刻拿主意,遂道:“末将途中感有风寒,身体有些不适。将军起兵还有几日,可否等末将将养两日,在回复将军?”  关兴这随口撒谎不打紧,却把李兰唬得半死,在他的印象之中,关兴乃是英年早逝,急忙道:“天涯,却给他瞧瞧,看看可有大碍。”叶枫闻言便要伸手去号脉,关兴却慌忙将手腕避开,道:“不敢有劳叶神医,末将先行告辞,休息两日应该便无碍。”也不等李兰再多说话,匆匆出厅而去。  李兰大感没趣,却不禁还是有些担心,关兴若真是讳疾忌医,万一小病拖延变大,可就麻烦了。叶枫看出李兰的忧虑,宽慰道:“将军不必担心,关将军并非身体有碍,而是心病。”就算只是心病,却也要心药医治,李兰除非是让关凤复生,否则怎能解开关兴心中的郁结?自己先与关平为兄弟,后再得关兴以兄事之,现在却先后与二人不合,不禁想着小关统,日后长大会否也像他两位叔父一般?李兰哑然失笑,自己想得未免太远了,战事要紧,便不再言关兴之事,与桓易二人继续商议南征事宜。  却说关兴离开大将军府后,并不去馆驿安顿,而是来到张绍门前求见。张绍与关兴,乃少时玩伴,感情深厚,听说对方来到成都,顿时大喜,匆匆迎了出来。两人也有数年不见,如今各见长成,都是格外欣喜,叙礼完毕,便携手一道入内。两厢坐定之后,先都讲了些别来情由,又互相问候家人,末了关兴才拿出其兄书信,递与张绍道:“家兄有信与子非。”  张绍见其说话时的语态,心中早就明朗了几分,却故作不知,打开信后,仔细看了一遍,脸色渐渐阴沉下来。关兴见其脸色变化,心中更是慌乱,故意问道:“家兄信中所言何事?”张绍并不回答,只是连声叹气摇头。关兴急得整颗心都提到嗓子眼,却就是不能明言自己知道书信的内容,焦急地等着张绍说话。张绍唉叹半响,才缓缓道:“安国远在荆州,竟不知国之大事。上月陛下大婚,娶得便是舍妹。”  原来当年关凤因李兰缘故悔婚,关羽深觉愧欠张飞,是以言语之间,曾有让关兴娶其女之意。张飞也并没有推辞,双方都算是默许。可是接连两位家长都去世,这事才被搁置不提,而关平,关凤却是深知其父心意,偶尔也向关兴说及此事。关兴少时曾与张家走动,与其兄妹都十分要好,心中也就将其认定是自己未来的妻子,此番奉关平之命来成都,便是想要求亲,却不想发生这样的变故,心上之人居然成了高高在上的皇后。  张绍见其神色木然,遂将书信重新收好,道:“吾也深知二伯父与先父之意,曾力劝李将军不可,奈何李将军并不听我之意。”关兴听到“李将军”三字,身体又是一震,问道:“哪位李将军?莫非是李兰,陛下大婚,与他何干,这事也是他做主?”张绍更是重重叹息一声,道:“这成都城内,除了李兰,还能有谁?”瞟眼看关兴脸色微怒,便又继续道:“安国试想,古今帝王之中,可有在先帝孝期大婚的?此皆是李兰一人之意。”  关兴的脑筋反应不了那么快,并不曾将张绍的话听明白,便问道:“陛下大婚与他有何好处?”张绍看着关兴,脸色全是惋惜之色,道:“安国这些都想不透?难怪李兰不将你兄弟二人放在心上。陛下在先帝丧期大婚,便是大不孝之罪,李兰如此筹划不过是想陛下失去天下臣民之心。”关兴不禁勃然,起身喝道:“朝上百官就任其胡来,都不曾出言劝止?”  张绍见关兴喝喊起来,急忙示意其禁声,再仔细看左右无人,才道:“这正是李兰高妙之处,若是别家女子还就罢了。可百官谁不知我张家与你关氏两门,和皇室关系密切?李兰选舍妹为后,便是打着先父名头;且陛下被其逼迫,也不得不当庭应允,百官纵有不服之人,却怎能与李兰争辩?”说到此处,张绍不禁轻轻拿衣袖擦拭自己眼角的泪水,复道:“如此一来,小弟与舍妹便是后世史书上的千古罪人。”  关兴此刻已经对李兰诸多成见,听了张绍之言,便深信不疑,一拳猛然击旁边案几之上,顿时将这上好的楠木几砸成好几块。张绍也不禁被关兴神力所慑,居然都忘记了继续哭泣。关兴也不再说话,转身就要出去。张绍见其怒气冲冲,急忙上前阻拦,问道:“安国这是要何往?”关兴愤然道:“某现在就去杀了这个恶贼。”举步便行。  张绍哪里肯让他这样前往?将其抱住,道:“安国万不可卤莽行事,如今别说成都,就是荆益两州,都是李兰心腹,如此前去无异于飞蛾扑火。”关兴正是气头之上,而且向来不曾将生死放在心上,哪里肯听对方劝说言语?继续迈步,张绍不曾习武,气力远不能比,非但没有拦住,就连自己也被关兴带出厅外。  外面家将早奉有张绍之命,躲开很远,不然看到这等场面,怕不都会捧腹大笑?张绍见自己根本无力阻拦,便使出浑身力气,猛然抽了关兴一个耳光,只打得自己手掌发麻。关兴被这个耳光打得怔住,虎目之中突然也流出眼泪。他倒不会是因为脸上的疼痛,一则是伤于心上之人嫁作他人妇;二则是李兰在他心中兄长的形象,终于彻底告破,才会伤心落泪。  张绍看着自己一巴掌将对方打出眼泪来,也不知如何是好?只得拉着关兴再回客厅之中。两人再次落座,都慢慢收敛心绪,片刻张绍才道:“适才情急失礼,安国莫怪。”关兴心情平复之后,也知自己过于莽撞,微微点头道:“若非如此,某险些闯下大祸。”张绍也点了点头,忽然道:“想二伯父与先父追随先帝起兵,征战多年,才创下这番基业,怎能拱手让于李兰?关张两族深受皇恩,当尽力辅佐陛下,维护汉室正统。李兰想也明白其中之意,无不视我等为眼中钉,肉中刺。以舍妹为后者,还有拉拢之意,吾为大计而想,不得不虚以委蛇,以保平安。安国切不可莽撞行事,否则必招来灭族之祸。”  关兴深以为然,道:“某受教。”却又问道:“李兰如此权大,我等空有此心,却该当如何应对?”张绍低笑几声,道:“我等现在实力不济,自然小心应对,李兰总有疏忽之时,便是你我兄弟辅佐陛下,成就大事之日。”关兴沉默片刻,突然问道:“子非之意,陛下也参与其事?”张绍一时说漏了嘴,忙掩饰道:“陛下并不知此事,但辅佐陛下,铲除权臣,你我兄弟责无旁贷。”  关兴从小就知道效忠汉室,现在听对方这样说来,也不再多言,拔剑刺指出血,起誓道:“某与大哥都只忠于陛下,若有逆臣篡位,必当以死拼之。此事陛下知也罢,不知也罢,某都绝无二意。”张绍听后大喜,挽住关兴,道:“有安国此言,汉室有望。”关兴与他交谈这些时候,终于下定决心与李兰为敌,心中不免还是有些怅茫,不愿再多说话,便再告辞。  张绍也不强留,亲自送其出府,又再三叮嘱其不可莽撞行事,才回转厅中,却见李丰已经端坐在内。两人互视一看,都不禁放声大笑。    第十二卷 第一百六十六章   桓易回成都之后两日,李严也率军从白帝城赶到。李兰遂留下其镇守成都,再以桓易为前部,起川军三万,南征益州各郡。从征者有蒋琬,吴懿兄弟,李丰,叶枫,张嶷等人,容儿死活要缠着一起,李兰无奈,只好将关统又转交关兴照料,答应让她随行。刘禅也亲自到城南十里摆酒送行,以三牲祭过帅旗,几声炮响,大军开拔,一路往南而来。  非止一日,就至汉嘉郡内,马忠知其大军前来,急忙带人出迎,远远望见李兰旗号,便拜伏于道旁。李兰在军中得报,也急忙赶至军前,亲自搀扶而起,道:“胜败兵家常事,德信不必如何。”马忠再拜而起,泣道:“末将不听李参军忠言,以至兵败地失,愿将军责罚。”李兰又好言多加安抚,才问道:“贼势如何?”马忠答道:“前两日围城甚急,近日怕也是听闻将军大军前来,已经退回益州郡内。”李兰遂与之携手入城。  及至城内,马忠又将南中战事详细禀报。雍闿既死,蛮王孟获便统其众,又联合臧柯太守朱褒,越巂夷王高定二人一同反叛。只有永昌太守王伉据不从叛,于是孟获兵围永昌郡,而使朱,高二人来攻汉嘉郡。李兰只觉与所知历史无异,遂再三询问可有孔明等人消息,马忠都茫然不知。军马在城中休整两日,仍以桓易为前部,继续向南挺进,马忠欲立功恕罪,也随军征战。  桓易一路在前,离郡不远,就听探马回报叛军据险扎下两座大的营盘,看旗号是朱褒,高定二人。桓易不敢擅专,乃使人飞报后军李兰,自引兵结阵拒敌。派遣之人刚去,叛军营中就乱哄哄地响起一阵鼓声,再伴着大片狼嚎般的吆喝,就又数千蛮兵杀了出来。  看着对方衣甲杂乱,有的甚至赤身裸体;手上兵器也五花八门,更有少许木棍石器者。桓易征战多年,却很少见过这样的部队,不禁哑然失笑,回顾左右道:“这等军马,也能抗我天兵么?”复道:“本将前去取敌将首级,诸公也可并力向前。”不等对方站好阵型,便一骑当先,冲上前去喝道:“谁人前来送死?”  蛮军之中也冲出一将,身上兽皮铠甲,头上五花翎冠,也喝道:“来将通名。”桓易看着对方,不禁大惊,来将正是在白帝城负气而去之天翼。桓易本待喝骂,却见天翼不住向自己使眼色,心中顿时有几分明白,答道:“好教汝死的明白,吾乃大汉安汉将军桓易。”天翼也将姓名通报,便各自举起兵器撕杀一起。  两人大战之时,双方阵中都鼓声不断,交马之际,天翼低声道:“将军可先诈败而退,等李将军商议好计谋,某原为内应破敌。高定也是从他人而叛,望能免其不死。”桓易心知有他在彼,破敌必也,于是假意与之战有二三十合,卖个破绽,拔马而走,喊道:“吾不及汝,可敢追否?”便匆匆败回阵去,引军而走。天翼也并不追杀,引军回营。  当日天翼见李兰不肯为其复仇,一怒之下,带着部下转投南中而来。高定也是夷王,又喜其武艺,便将他收在帐下。后来也听闻赵云被杀,本有心再来寻李兰,一则去而复返,颜面上不好看;二则高定待之不薄,也不忍弃之。后来高定叛乱,天翼曾有劝阻,但孟获等人势大,高定不得不从,也只好随之征战。前者闻李兰兵至,又解汉嘉之围,皆天翼进言之功也。  天翼回营之后,高定见其获胜却不肯追杀,心中疑惑,遂问其故。天翼答道:“李兰素有智名,某恐其有诡计,故不追赶。”高定深然其言,便不以为意。旁边却恼了部下一将,名曰鄂焕,此人身长九尺,面貌凶恶,使得一杆方天画戟,有万夫不当之勇,在族中向来自负无敌,见天翼如此胆怯,不禁上前高声道:“李兰纵有诡计,某何惧之?来日定取他首级,献与大王。”高定素知其勇,甚壮其言。  次日川军果有人来挑战,鄂焕遂请命出战,及至阵前,见对方也换了一将,乃喝道:“来得可是李兰?”对阵乃是张嶷,听后哈哈大笑,骂道:“李将军何许人也,岂是你这等蛮夷之人可见?” 鄂焕却挥手道:“你且退去,只唤李兰来战,今日定要取他首级。”张嶷更是大笑不止,复喝道:“若是胜得本将军,再会李将军不迟。”遂不再多言,挺枪直取鄂焕。  鄂焕本只欲找李兰撕杀,见对方定要缠斗,也不得不举戟相迎。张嶷并无十分武艺,与之战有十数回合,便感气力不济,只得拔马而走。鄂焕却杀得兴起,哪里肯舍?带着部下随后追去。行不数里,却听杀声大震,左有桓易,右有马忠,两军杀出,劫断其归路,张嶷也复带兵回转撕杀,将鄂焕所部死死围在核下。鄂焕虽勇,却也挡不住三将,便被桓易生擒过马,余部降者甚众。  三将将鄂焕解至大寨,入见李兰。李兰使人解其绳索,正要开口询问,鄂焕却先问道:“你就是李兰?”李兰遂含笑点头,鄂焕又将他仔细打量一遍,道:“看你也不是很厉害,怎么会是他们的头领?”李兰哈哈大笑,也问道:“汝是何人部下?” 鄂焕如何回答,李兰又道:“吾素知高定忠义,此番叛逆皆是孟获等人逼迫。今释汝回营,望能好生劝解高定来降,免遭大祸。”  鄂焕为人可不会想的太多,微微点了点头,却又道:“投降你也不打紧,只是你需得亲自将我打败,否则我心里不服。”李兰闻言不禁再次失笑,若论武艺百八十个自己也不会是眼前这蛮子的对手,需得想个法子让其心服才好。鄂焕见他不语,轻哼一声,道:“只会磨嘴皮子,能有什么本事?让我带话可以,但绝对不会帮你劝大王投降。”桓易等人听他说的无礼,都有些动怒。李兰看着帐外,却计上心来……    第十二卷 第一百六十七章   此时乃是八月初,刚巧天气不错,外面阳光正好。李兰遂让众人与之出帐,寻得一处比较中意的地方,转谓鄂焕道:“虽然吾气力不如将军,但颇通些旁门之术,本欲与将军一战,恐又伤了和气,只好略微献丑。”鄂焕并不知李兰究竟要干什么,只是瞪着那双牛眼,眨也不眨的看着他。  李兰含下一口清水,闭目低吟两句咒语,猛然喷出,形成一片水雾,在阳光照射之下,隐隐有七彩之色。这只是用了小学自然书上所说的,喷水利用阳光折射,形成彩虹的原理。可是旁边众人哪里能明白其中原委?特别是鄂焕,顿时傻眼,拜伏在地,不住叩头道:“将军真是神人,某这就去劝大王投降将军。”  李兰心中一阵奸笑,却忙着将其扶起,道:“如此甚好,将军可速去。若高洞主来降,吾必保奏陛下,厚加封赏。”又让将阵上所擒降卒,也都尽数释放,鄂焕再三拜谢,才引人而去。看着桓易等将脸上也多有疑惑神色,李兰并不说破,让众人各自回帐休息,只等高定献来朱褒首级。  且说高定在营中得知鄂焕中伏被擒,方更信天翼之言,心中大为郁闷,不知如何是好,只得与天翼来帐中饮酒。天翼本想再劝其归降,又不知鄂焕生死如何,不敢擅自开口,都是默然不语。才饮得几杯,却闻报鄂焕无恙归来,二人都是大喜,急忙将其迎接入帐。高定劈头就问道:“闻汝被擒,却如何生还?”于是鄂焕将被放之事,详细说出,当然李兰的“法术”也都一字不漏的说了出来,最后道:“李将军劝大王早日归降,言愿意保举汉帝,重重封赏。”  古时对彩虹的说法不一,有言是神仙所驾之祥云,也有言是龙神身影的,不管怎么说,对一个能喷水成虹的人,高定心中也是十分畏惧的。更何况天翼也在一旁添油加醋,说什么中原人物,奇人异士甚众,李兰能掌管蜀汉大权,必然不是泛泛之辈,望大王三思之类的言语。高定平日就仰仗这两人,见其都有归顺之心,心中便有些意动,正犹豫之间,又有人来报,朱褒求见。  高定不敢怠慢,便使人请入。两厢见礼坐下,朱褒便问道:“鄂焕如何得回?”高定见其带人整装而来,心中便有几分不悦,如实答道:“李兰义而释之。”朱褒乃是蜀汉臧柯太守,既然反叛,再无回头之理,便道:“此乃李兰反间之计,欲挑拨吾二人关系,万不可轻信。”鄂焕在旁就要说话,却被天翼止住,高定遂答道:“大人言之是也。”朱褒也看出对方心中并不以为然,惟恐留久生变,乃起身道:“李兰不过徒有虚名,来日吾亲领大军与他撕杀,为鄂将军报仇。”高定也不挽留,亲自送出营外乃返。天翼再问其愿否归顺,高定却道:“且看朱褒胜负如何。”天翼知其心中还有犹豫,只得作罢,告辞回帐。  刚进帐中,里面已经坐有一人,天翼立时手按剑柄,却见乃是叶枫,不禁暗自松口气,笑问道:“你如何得来?”叶枫呵呵笑道:“将军释放鄂焕回营,我也杂在败军之中混入。”两人原本关系极好,多时不见,分外亲热,便不住交谈起来。片刻之后,天翼才问及眼下战事,道:“不知李将军可定下妙计?”叶枫连连点头,缓缓将李兰计谋说出。  次日,朱褒果然亲自引军到川军寨前挑战。川军仍是张嶷出战,大败而归,被其胜了一阵。朱褒心下大喜,当晚就在营中设宴庆功,还使人来请高定。高定碍于情面,不得不前往赴宴。席间朱褒部下都不住称赞其如何如何英勇,如何如何了得,才将川军杀败。朱褒也只是假意推辞几句,便也跟着自吹自擂。举帐歌功颂德之声,只将高定,鄂焕两人说得面红耳赤,无地自容。若不是天翼拉着,只怕鄂焕当时就要找朱褒比试一番。  宴罢回帐,高定仍不能释怀,复让鄂焕与天翼二人陪同饮酒,都对朱褒大是不满。只饮得数杯,高定突然手中酒盏落地,轻声呻吟出来。天翼慌忙上前,惊问其故。高定答道:“本王腹中绞痛,想是吃了些不该吃的东西。”天翼便言自己部下有一人擅于巫医之术,急忙使人去传唤。  不久叶枫匆匆赶来,高定却已经痛得死去活来,大汗淋淋。叶枫妙手回春,只拿出几粒药丸让其服下,片刻疼痛大减,不时便无异状。高定大喜,遂命人大加赏赐。天翼却有意无意问道:“大王是何病?”叶枫摇头道:“小人不敢说。”高定听得奇怪,问道:“但说不妨,本王绝不怪罪。”叶枫遂道:“大王不是生病,而是被人下毒暗害。”  高定还在疑惑之中,鄂焕却先大声嚷道:“此必是朱褒所为,今日请大王前去赴宴,就没安好心。”高定头脑也不比鄂焕强多少,根本不曾疑心是天翼与叶枫搞鬼,回想席上朱褒傲慢无礼,也不禁勃然,道:“本王念在旧情,不与他为难,不想此贼却先要来加害。罢了,不如就归顺朝廷,取朱褒首级献于李将军。”天翼,鄂焕两人早有此意,都出声附和。三人遂点齐兵马,径往朱褒大寨而来。  朱褒军马刚刚庆功完毕,都在营帐之中安息,更不曾提防高定部下,被其一拥而入。高定先使人随处纵火,自己却带着天翼,鄂焕二将直杀入中军,来寻朱褒。朱褒是夜喝得酩酊大醉,被左右叫醒之时,还犹自不知发生何事。慌乱上马,正欲高定,朱褒却还记得,醉熏熏地问道:“大王何故去而复返?”高定冷喝道:“特来取汝首级。”不等朱褒答话,背后转过鄂焕,纵马上前,一戟将其挑落马下,复一戟便取其性命。    第十二卷 第一百六十八章   朱褒营寨之中的喊杀之声,响彻十里之外,蜀汉军营之中也能远远见到冲天火光。桓易等人不知其故,惟恐其有异谋,皆来大帐寻李兰计议。李兰也早得探报,乃与众将登高而望,只见朱褒营中四处起火,且有军马相互撕杀。诸将看是如此,纷纷请战。李兰都摇头拒绝,心知己计已成,遂命人准备酒宴庆功。  约莫一个更次,远处交战渐渐平息,果然就有一条火龙蜿蜒望着汉军大寨而来。李兰乃谓左右诸人道:“诸公且随吾去迎接高定。”径自辕门等候。高定不时便带人至寨前,却见辕门大开,有小队军马在旁等候,心中疑惑不定,不敢再行。天翼也知其意,遥指李兰,道:“此李将军亲迎大王。”高定更是惊异,道:“他如此知晓本王来降?”鄂焕却在旁插口道:“李将军乃是神人,自然能算到大王归降。”高定愈是畏惧,急忙下马,只带天翼,鄂焕等数人快步上前,拜伏在地,高声称降。  李兰也忙下马上前,亲自搀扶起身,道:“大王来降,实是上从天意,下顺民心,乃大仁大智之举。”高定连声辞谢,复让鄂焕献上朱褒首级,道:“鄙族亦不愿与天朝为敌,奈何朱褒,孟获势大,不得不从。今蒙将军天威,斩杀此贼,日后断不敢再反。”李兰见到首级,知此二路叛军已经剪除,大是欣喜,急忙好言夸赞高定忠义,鄂焕神勇,与之并肩入帐。  帐中酒宴早已设好,众人依次入座,举杯痛饮,直至天明方散。朱褒所部降卒多是蜀军,又复编在营中。李兰奏请为高定亲汉夷王,使率部族回去,再以鄂焕为牙门将军,随天翼自留在军中征战。  李兰大军不费丝毫力气,就平两处叛乱,军马略微休整一日,因不知永昌战事如何,便继续南征。路上李兰不禁纳闷,多次询问天翼,鄂焕二人,根本不曾有孔明消息。而且孔明若真在南中,又怎会让朱褒,高定二人在前送死,不出谋相助,白白浪费兵力?难道是猜测失误,孔明本就不在此处?  及至永昌城下,叛军也是知道蜀汉大军前来,撤围而去。李兰又不曾撕杀,便入得城中。太守王伉亲迎其入府。诸将坐定之后,李兰便询问叛军情况。王伉所答,也就是孟获兄弟造反,如今见李兰大军前往,就往南退去,并无丝毫可疑之处。李兰更不死心,便明言道:“王大人这段时日拒贼,对方阵中,可见有孔明消息。”  王伉大吃一惊,半响才道:“并不曾有孔明消息,将军可是怀疑孔明就在叛军之中?”李兰点了点头,道:“不错,只是怀疑而已,既然没有,那便罢了。”王伉神色之间,还是不尽放心,再问道:“可是有人向将军禀报此事?”既然对方也不知道孔明消息,李兰便不欲多言,只是道:“只是猜测,不当真的。”遂不再提此话题,却又想着孟获南逃,应该除恶务尽,一直追杀,就必然需要吕凯的《平平蛮指掌图》,遂又道:“大人属下可有功曹名唤吕凯者?”  王伉额头汗珠滴落,起身答道:“确有此人,但与贼交战不幸身死。”李兰顿时大感可惜,当然不是吕凯其人,关键是那张图纸没了,连声叹息,看来自己到了三国真的还是引起了不少不变动,却又看王伉抖得厉害,不觉起疑,问道:“大人何故如此神色?”王伉擦了擦额头汗水,急忙答道:“下官保护吕功曹不利,莫非是大人贵亲么?”李兰顿时哈哈笑道:“大人误会了,吾只是听闻其名,并无他意。再说两军交战,死伤难免,怎能怪大人?”见其稍微安心,李兰也不禁暗自摇头,当真是官大一级压死人,想不到对方竟然如此畏惧自己。  既然吕凯战死,只能依靠眼前这人,李兰便又询问南方地势如何,可适合大军征战。王伉都小心回答,最后道:“南中诸郡刚定,人心不稳,孟获畏惧将军威武,引兵自去。正当赶杀残敌,但郡中粮草不多,若再行起兵南进,蛮荒之地,不仅不易筹粮,便是后方转运也十分困难,只恐军粮接济不上。”  李兰深深觉有理,便皱眉不语,思量计策。王伉便又进言道:“大军新来,何妨在郡中休整些时日,再分兵前往周围个郡,一则安定民心,二则筹备军粮,将军以为如何?”此计确实可行,李兰不禁点了点头,不管孔明在不在彼,自己都要小心行事,粮草更不能马虎,稍有闪失,几万人都有性命之忧。李兰便唤过桓易,马忠二人,各领兵马前往越巂,益州等郡筹粮,并且千叮万嘱小心,每日必派人回报军情,若遇到叛军,万不可交战,就地坚守待援。二将领命而去,李兰也向王伉告辞回营,就在永昌暂时驻扎下来。  接下来几日李兰也不敢丝毫怠慢,四下派侦骑打探孟获部族消息,但南方山林甚众,也打探不出个所以然来,反而更让他想起吕凯其人。如是三两日,李兰都只在营中,或巡视军队,或与诸将商议南进方略,或与容儿说笑交谈,打发时候,只等桓,马二将筹粮而来。除此之外,李兰还在不停的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孔明是否真的在孟获军中,不在当然就好解释;如果在,他却为何此现在都没有任何动作,竟然连高定,朱褒二军溃败,也没有丝毫的反应,着实有些异常。  李兰也曾想过,是不是孔明看着蜀汉军势强大,所以暂时避开,于是让桓,马二人带兵离去,既是筹粮,也是诱敌,只要孟获军队能出战,便可立即带兵赴援,也比跟着蛮军的后面,进入南方荒山野岭的好。可是桓易,马忠二人每日都有探马来报,并不曾有叛军的踪影,这就让李兰更加纳闷,难道孟获还真的被吓得躲进窝里了?    第十二卷 第一百六十九章   李兰的疑惑,很快便被解开了。就在桓易二人离开的第三日晚,李兰还在睡梦之中,就被外面的喊杀之声吵醒。等他起身的时候,容儿已经满副铠甲匆匆进帐,一脸惊慌地道:“蛮军已经杀进城了。”李兰身平遇到的偷袭不只一次,但这次却最是惊讶,城防上下自己天天巡视,怎么会被那些根本没有任何攻城器械的蛮兵,在不知不觉中攻进城来?  容儿根本不理会他心中的不解疑惑,也不等他再有时间穿衣,一把就将李兰拉起来。李兰在匆忙之间,只顺手拿起了一件长袍,便被拖出帐外。天翼,鄂焕早已经在外准备好马匹,李兰翻身上马,张口就问道:“叛军如何进城?”天翼也是茫然摇头,道:“末将不知,吴将军已经带人前去抵挡,但贼势甚大,将军还是先离开要紧。”  李兰也听得喊杀之声渐近,实在想不透其中原委,只得在天翼等人护卫之下,往北门而逃跑。途中又有张嶷,叶枫护着蒋琬,李丰等人逃来,李兰复问叛军如何进城,皆言不知,遂合兵一处,欲出城投益州郡去。及至城下,只见城门紧闭,天翼上前呼喝开门,左右便杀出两队兵士,却都是汉军服色,将李兰部下团团围住。李兰更是惊疑不定,便见王伉打马而出,笑谓众人道:“下官在此等候多时了。”  此话一出,李兰心中顿时雪亮,难怪王伉会据郡不反,不过是在与孟获演戏,来骗取自己的信任,现在却与蛮军理应外合。所以永昌郡才会久攻不破,今夜却毫不费力地就被孟获兵马一拥而入。张嶷在旁见情势危急,转对天翼二将道:“汝等护送李将军及蒋大人突围,某自断后。”乃大喝一声,率部下百余敢死之士杀向王伉。  王伉见其取向自己,急忙隐身在后,挥军围杀。天翼与鄂焕两人也急忙向外突围,王伉属下虽无这等猛将,但人数众多,一时不易冲破。李兰在乱军之中,虽有叶枫,容儿保护,也受得几处创伤,还好不曾伤到要害,只是十分疼痛难忍。远处杀声也渐渐靠近,王伉在后也愈是欣喜,高声喊道:“将军若是弃械投降,下官念在同朝之谊,可保你不死。”张嶷此刻已是满身血迹,伤痕累累,闻言不禁更怒,奋力靠向王伉。片刻时候,张嶷又力杀十余人,身前叛军都不能挡其锋锐,纷纷后退。  王伉看着张嶷不要命地向自己冲来,心中也是大为惊恐,又向后退了许多,不住呼喝部下上前截拦。左右心腹之人吃逼不过,都一齐上前,将张嶷一人围在核下。王伉见张嶷身上又伤了几处,渐渐宽心,复嬉笑道:“将军如此英勇,何必非要与李兰葬身此地?”张嶷使枪又挑落一人,反骂道:“堂堂中华之人,岂可失身从蛮夷之贼?吾誓杀汝。”  王伉哈哈大笑,不屑道:“只恐将军无此能耐。”言音刚落,便觉背心一凉,低头看去,却见胸前竟然多冒出一截箭头,还不及转身看是谁人所射,便一头栽到马下,落地身亡。紧接着,叛军身后杀出百余人,衣衫破烂,都是服刑囚徒,为首之人冲上前割下王伉首级,高声喊道:“王伉造反,汝等皆是汉军儿郎,何故从贼?”叛军之中有认识其人者,都竟相喊道:“是吕大人。”  来人正是郡中功曹吕凯,原是王伉属官,却不愿失身从贼,是以被其关押在牢中。后来王伉听李兰问及此人,遂起杀心,密嘱狱卒除之。但吕凯平日在郡,多有政绩贤名,狱卒不忍加害,匿藏还报王伉。今夜听得外面战事,知是王伉联合孟获造反,吕凯乃说动狱卒,打开牢房,将里面囚徒尽数释放,拼凑出这一支百来人的队伍,居然还真救下李兰等人的性命。永昌郡中军士,素知吕凯其人,又见王伉已死,顿时军心惶动,各自呐喊一声,便都尽数散去。  李兰不识吕凯,上前称谢并问其姓名。吕凯答后,复道:“此间情势危急,将军还宜先出城,安定之时,属下再行禀告其中原委。”李兰便命人打开城门,往北而去。出郡不数里,前面却又有蛮军拦路,李兰身边只有数百人马,且多有伤在身,实不能再战。吕凯又献言道:“离此地东南不远有一处,名曰牛头山,地势险要,足可守御,将军何不前往坚守待援?”李兰知其深明此间地理,遂从其言,且战且走。  及至牛头山上安扎,李兰回顾左右,不过五百余人,吴氏兄弟不知下落,身旁诸将都是伤痕累累,只有叶枫稍微好些,四下为人包扎伤口。蛮军冲杀几次,都被汉军以乱石,巨木击退,后来便不再强攻,只是牢牢将此山围住。  此山确实易守难攻,却有一点是吕凯始料不及的,山中原本该有的那处泉眼,却已经干涸,意思便是这五百多人,没有水源饮用。再想突围,可山下的蛮军已经聚齐,封住去路,遥望下去,约有万余之众,这五百多人还不够送去塞牙缝。  李兰无奈只好一面使人多寻巨石,多伐古木,严守路口;一面自己带人寻找水源。但众人之中都没有学过后世的水利地理,只是盲目的挖掘两日,根本不见半滴清水。在第二日,张嶷因为失血过多,又不能补充水分,昏迷不醒,浑身发热。叶枫虽有通天本事,却也难为无米之炊,只能摇头叹息。  李兰看过张嶷伤势,心中越发悲凉,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回转自己帐中。没有食物,还可杀战马充饥,但没有饮水,众人还能坚持多久?桓易,马忠所部离此地尚远,两三天之内,断然不能赶来救援。若明日再不能寻得水源,这五百多人还不得活活渴死?这几日的变故,越发使李兰相信孔明,就在孟获军中,否则哪能设下这样的圈套计谋?  容儿不知何时走李兰身旁,轻轻塞给他一个水囊,低声道:“这里还有些水,你喝点吧。”李兰听得大喜,便要拧开木塞,却转看容儿。这两日她也滴水未进,往日的十分颜色,现在也难剩下半分。    第十二卷 第一百七十章   李兰摇了摇皮囊,确实还有些水,却不愿自己饮用,递还容儿道:“你喝吧,我不碍事。”容儿微微笑道:“我已经喝了些。”这一笑不打紧,却将干裂的嘴唇撕破,渗出几滴鲜血。李兰看得更是心痛,便打开木塞,要喂她饮下。容儿却掩口避开,道:“这是天翼将军送你的,我才不要。”李兰哪管她说那么许多,将其搂住,命令的语气道:“你必须得喝。”容儿挣扎开去,低声道:“那是马尿,我渴死都不喝。”  李兰听后也大吃一惊,险些将水囊跌落,半信半疑地拿到鼻孔下面,果然有股腥臊之味,不禁苦笑道:“想不到我也有今日?”硬塞到容儿手中,道:“拿去让天翼他们饮用,我也不喝。”容儿接过之后,愣了片刻,忽然扬头大大地喝了一口,然后道:“味道还不错,你要不要喝?”李兰知她是想要劝说自己也喝,不忍违拂其意,缓缓伸手接了过来,心中默然叹息,暗自宽慰“大丈夫能屈能伸”,也跟着喝了一口,这三十几年都不曾喝过的“饮料”。两人都再互看一眼,都不禁掩口大笑。  笑声未断,吕凯便大步闯入帐中,见二人神态先是一怔,随即言道:“下官属下数十人,皆逃往山下乞降。”他部下原本就是那些临时拼凑来的囚徒,李兰并不为意,只是又少了数十人,营地便越发难守;而且再这样找不到水源,只怕连马都不会再撒尿。李兰快步出帐,登高下望,果然就见那几十人正拼死向蛮军营中跑去,并不住呼喊愿降。  天翼也赶到旁边,不禁大怒,随手便取过长弓,搭箭欲射。李兰伸手将他拦下,微微摇头,在这种情况之下,没有必要再拖人一起陪葬。那些囚徒跑到对方营内,过了片刻,想也孟获知晓山上情况,竟然让他们在辕门之外,以清水淋浴,而且不停向山上大喊招降,只看得山上众人眼中冒火。李兰也不由自主地伸舌头,添了添嘴皮。  山上的汉军多是天翼属下,五溪旧部,与李兰来说,并无十分关系,都不禁望向天翼。天翼从众人眼中,也能看出端倪,乃持剑喝道:“大将军斩杀赵云,为我等枉死族人报得血仇,如此大恩,血性男儿当以死报之。今若有人三心二意,吾手中利剑必先取其性命。”他与部下族人相处多时,深得其心,既然如此说来,众皆答言,欲效死力。  李兰也不是轻易认输的人,但此时此地,实在别无他策,而他更不是一个死皮赖脸不肯认输的人。孔明若真在彼,不过是想取自己的性命,而再次入主成都而已,定然不会与蒋琬等人为难,他也需要人来振兴蜀汉帝国。李兰转身回帐,吩咐天翼去请蒋琬等人议事。  入帐之后,容儿见李兰脸色沉郁,也知其心意,上前拉着他的手,道:“可否再等两日?桓将军知你被困,必会设法相救。”李兰摇了摇头,别说两日,就是再等一日,怕都不能坚持下去,自己还能有一口马尿润喉,那些军士怕是什么都没有,左右都是死,何必牵连众人?容儿突然靠在他怀中,低声道:“你再等一日,今晚我便与天涯下山刺杀孟获。”李兰将她扶正,道:“痴人,孟获本就武艺高强,还有那万余蛮兵,哪能刺杀得了?”又轻轻抚摩着她的脸庞,道:“曹魏江山不是一人之力所能颠覆的,你还是放弃这个念头,安稳地……唉!”容儿苦笑道:“为什么不说下去?你也知道,我不可能独自活下去是吗?”李兰知道多说无益,只是徒增伤感,遂将其拥入怀中。  天翼举步入帐,见二人如此,又急忙退出帐外,复道:“将军,末将求见。”李兰忙与容儿分开,唤其入内。众人才鱼贯而入,除张嶷重伤不醒,都齐聚帐中。李兰不想多费唇舌,直接道:“吾意已决,下山投降。”天翼等将刚坐下,闻言不禁又一齐起身。李兰不等他们开口,便挥手道:“以我度来,孔明必在南蛮军中,其意只是在我一人,与诸公无关……”  蒋琬自出征以来,很少与李兰交谈,平日商议军事,都默坐在旁,缄口不言,此刻却打断其说话,道:“将军还是肯定孔明就在叛军之中?”李兰现在哪里还有心情与他争论这个?只得道:“若孔明不在更妙。我降孟获,彼不过蛮夷头人,许以重利,必能释围。”要真是只有孟获造反,肯定没有政治要求,反而还容易打点些。  蒋琬却冷冷道:“堂堂天朝重臣,岂可降蛮夷之人?下官知将军好意,但将军可问帐中诸公,谁是贪生怕死之人?大丈夫死者死耳,岂有投降一说?”以李兰的思想,很难与这样的老夫子沟通,在他们心中,忠君报国,临死不屈,才是男儿所该为。可李兰却不想拉这么多人陪葬,更何况这样死了,帐中这些有名有姓的,或者能名留青史,可是外面那些士卒,能得到什么好处?李兰猛然起身,道:“此事不必再议,诸位立刻传令下去,准备受降。”又对李丰道:“就有劳你为使下山洽谈。”  李丰躬身领命,便要出去,蒋琬却突然拔剑,横于颈下,喝道:“站住。将军若执意要降,下官便以死劝谏。”李兰不想他会这般动作,急忙道:“大人三思。”暗中却向天翼等人使眼色,希望他们能侍机,将蒋琬手中长剑夺下。不想那几人都故意不曾看见,反而一起拜道:“请将军收回成命。”  李兰心中确实着恼,自己一番好意,全被当作驴肝肺,难道在他们看来,性命与名声相比,真的就一文不值吗?容儿正不想李兰下山送死,此刻急忙道:“蒋大人不必如此,将军不过是为诸位着想。既然都报必死之心,将军自然不会有投降之意。”又伸手碰了碰李兰。李兰无奈,只得点头答应,道:“那此事再议。”蒋琬才收下长剑,谢道:“将军英明。”李兰满是苦笑,挥手让他们都退去,看来自己注定要一个风光的葬礼,数百人殉葬。  众人离开之后,容儿便兴高采烈地抱住李兰,笑道:“恭喜你又能多活两天。”李兰点了点头,苦笑道:“也恭喜你。”只可惜两个人现在都嘴唇干裂,不然必会有消魂的深吻。既然大家动想当英雄,李兰也就暂时放宽心境,不再想那么许多。才与容儿交谈不过几句,却又见天翼匆匆跑进帐来,道:“蒋琬下山投敌了。”    第十二卷 第一百七十一章   蒋琬下山的消息,不仅让李兰大吃了一惊,孔明听到他在营外求见自己的时候,也觉得十分惊讶,还是准备亲自接见。杨仪献言道:“公琰前来求见丞相者,不过是心中猜测,并不能十分肯定丞相就在营中,大可不必前往接见。”孔明却笑道:“此事瞒得了一时,如何能瞒一世?如今李兰必死,吾还需公琰等人,才可重返成都,合当亲见。”遂不用杨仪之言,出帐来见蒋琬。  蒋琬确实不能肯定孔明就在叛军之中,但这几日的种种,再加上李兰一再的坚持,他心中也稍微有些怀疑,于是只身下山,来蛮军营前求见。蒋琬深受孔明知遇之恩,对其才智也十分敬佩,是以并不希望能见到孔明。可惜事与愿违,孔明当真带着杨仪一起,笑吟吟地迎了出来。蒋琬心中大为叹息,也不禁轻轻捏了捏怀中所藏的利刃,即便是恩重如山,但叛国反乱,人人都应该得而诛之。  孔明在走近蒋琬的时候,也发觉了对方的这点细微动作,稍稍地停下脚步,笑问道:“公琰别来无恙?”既然事实摆在眼前,蒋琬根本不屑再与其说话,自度两人距离较近,猛然从怀中拿出短刀,便扑身刺向孔明胸前。孔明行事向来小心谨慎,看到蒋琬脸色有异,心中早有提防。蒋琬却是生平第一次动刀子杀人,又杀的是自己一向敬仰的孔明,此消彼涨,根本不可能成功。  孔明从容躲开之后,杨仪急忙上前将蒋琬抱住,左右蛮兵也都上前帮忙,几下便将其绳索缚好。蒋琬饱读诗书之人,虽然恨极孔明,却也不愿开口喝骂,只是闭目待死。孔明不禁微微摇头,自己这着棋究竟走的是对还是错?遂挥手示意将其暂时押下。杨仪见孔明神色不悦,乃上前宽慰道:“公琰素来刚正,一时不能理解丞相苦心,容属下再去劝说一番。”孔明微微摇头,道:“还是吾亲自去吧。”  两人遂有一齐来到关押蒋琬营帐之内,吴懿却也一同关押在内。蒋琬见到吴懿之时,本欲攀谈两句,但见孔明接踵而至,便又将话咽下,闭目不语。杨仪见其嘴唇干裂,知是山中缺水,早准备好水囊,上前道:“公琰且先饮些清水,再听丞相详细说来。”蒋琬却将头别开,并不领情。孔明示意杨仪出帐守侯,再对蒋琬道:“吾与公琰多年深交,何以今日欲取我性命?”  蒋琬心中早就是熊熊怒火,不想其还会如此大言不惭地开口询问,遂睁眼骂道:“汝勾结蛮夷之人,欲乱大汉江山,难道不该死么?”孔明含笑摇头,低声道:“吾是与孟获结交,可是当真乱了江山社稷么?吾不来南中,孟获,雍闿,高定,朱褒等人就不会造反么?”南中各郡在刘备之时,素来与成都关系不好,幸得孔明安抚政策,才得和睦相处。朝政变更,李兰对南中策略如何,蒋琬不得而知,是以这几人是否会造反也就不得而知。  孔明见其不答,又稍微上前少许,更低声道:“李兰此番前来平叛,轻易就除去朱褒,雍闿,迫降高定,只要再安抚孟获,则南中可定。吾之所为,于国何害?”蒋琬满面惊愕,明知此是其推脱之词,但仔细想来,却并无半点可辩驳之处,顿时哑口无言。孔明又继续道:“吾与李兰之间,乃私人之争,岂能有害国家大义?吾此番南来,一则,除去李兰;二则,安定南中各蛮,此两全之事,公琰以为如何?”蒋琬茫然摇头,他并不知孔明所言,究竟是真是假,更不知道该信还是不该信,但心中却十分愿意相信。  孔明知道蒋琬已经意动,本要再继续劝说,帐外杨仪匆匆进帐,道:“丞相,孟获有请。”孔明寄人篱下,不得不对孟获忍让几分,既然对方见请,便不好耽搁,遂好言与蒋琬作别,出帐而来。仔细询问杨仪才知,孟获自视此战必胜,便邀请各家洞主在大帐之中,设下酒宴庆贺,孔明也在邀请之列。  孔明向来不喜欢这样的聚会,只是孟获既然使人来请,不去就显得与人不善,只得带着杨仪前往。等二人来到蛮军大帐之中,酒宴已经开始,其时南方各蛮尚未开化,虽然孔明在成都数年,也向南中派人贸易往来,教其耕织,但效果并不显著。孟获等人设宴,都是大碗烈酒,大块肥肉,中间还有十数蛮姑以刀盾起舞。  看到这些蛮姑只着小衣,短裙,将手臂,大腿全都显露在外,还不时的扭动要肢,引得帐中所以人众连声嚎叫,孔明不禁眉头大皱,便要转身出来。孟获在帅位早就看见孔明,乃起身喊道:“丞相既然进来,何故不饮几杯,便要离去?”  孔明见他出声喊自己,也不便就去,将脸上不悦神色收敛,举步上前,道:“吾偶感身体不适,惟恐打搅大王雅兴,故欲先告退。”孟获哈哈大笑,道:“丞相客气了。本王也知丞相不喜嘈杂,但今日不比往常,李兰受困山中,外无援兵,内无粮草饮水,不日便可生擒活捉。丞相又可入主成都,当多饮几杯,以示庆贺,万不可辞。”  孔明心知推辞不过,只得在下首端坐相陪,举杯与孟获浅饮几口,却目不斜视,并不观看场中的一众蛮姑。孟获与他说得几句,见其兴致并不如自己一般好,觉得无趣,遂不与之多言,再转头看向场内,将那双牛眼瞪得贼大,目光不住在那些蛮姑的胸部以及腰腿之间打扫。  酒宴渐进高潮,那些蛮姑也将腰肢扭得越发浪荡,还不时地发出一些淫声荡语,做出很多挑逗性的动作。满帐之中除了孔明,就连杨仪也看得目不转睛,连连吞咽口水。这些洞主在家中谁没有几个妻妾供其享受,而今在外征战日久,禁欲多时,现在都有些忍耐不住。孟获不住伸舌头添添嘴唇,却碍于家中河东狮吼的厉害,不敢丝毫造次。其手下诸将却都不能忍受,便有一位洞主先上前挑逗,跟着接二连三地上前,动作渐渐不堪。    第十二卷 第一百七十二章   蛮人不讲礼仪,对男女之妨,大不像中原之人,看得比较清淡。孔明却实在看不下去,便要起身离开。但帐中起舞的蛮女有近二十人,那些洞主人手一个,却还剩下几名,都不甘于寂寞,纷纷向着还不曾上前挑逗的孟获,孔明等人投怀送抱。  孔明为人向来不好女色,当年只看黄氏门第而娶丑妻,便是最好的明证。看着那些不尊教化的蛮女主动贴身上来,孔明眉头微皱,侧身退开。杨仪素知其脾性,急忙阻档在他身前,双手张开,喝道:“都退了开去。”  世上没有不沾腥的猫,也没有不好色的男人。这句话正是这些蛮女的座右之铭,根本不会因为这一两句的喝骂就退开,反而有人顺势就倒在了杨仪的怀中。杨仪却不比孔明的定力,随着孔明颠簸多时,他早已经忘记了女人的味道,被两名蛮女跌撞在怀中。接触着这些衣着暴露的软玉温香,杨仪浑身除了一个地方之外都酥软了去,虽然伸手推阻,却怎么看怎么象是在抚摩,而不是拒绝。  在杨仪被纠缠住的同时,孔明身边也靠过来了一名蛮女。眼见着对方就要倒入自己的怀抱之中,孔明本能挥手阻拦,可那蛮女纤腰一扭,轻巧地躲开孔明的手臂,很“自然”地就贴在孔明的胸膛之上。孔明一直碍于孟获颜面,不曾发怒,此刻却不禁勃然作色,使力便要将那女子推开。  就在这星光火石的一瞬间,那名蛮女手腕翻转,却是一柄既短且薄的匕首,寒光闪过,稳稳地插入了孔明的胸口。孔明这数月以来,一向小心谨慎,在孟获营寨之中,也并不曾公然露过几次面,今日是知李兰本困山中,必死无救,又有孟获邀请,才不得不前来参加酒宴。座中酋长洞主,也都是平日认识的人,都是孟获心腹。就此时此刻而言,孟获并没有丝毫加害孔明的理由,所以孔明入帐之后,并没有丝毫的防备。即便在刀锋刺入身体,寒意渗入肌肤的时候,孔明仍旧是满心的茫然,自己千算万算,却怎么也没有算到孟获会在这个时候向自己下毒手。  这突然的变故使得嘈杂的帐内,立时变得鸦雀无声。杨仪也从头脑发热变得神智清明,从后面推开了刺客,惶恐地扶着孔明,惊慌失措地问道:“丞相,您伤的如何?”大家自有大家的风范,孔明面对死亡,并没有象庸人一样惊恐,用手摁住伤口,看着鲜血从指缝之中流出,惨然向着孟获道:“大王现在对吾下此毒手,未免相煎太急。”  孟获根本不知其事,对着这样的变故也显得不知所以。听到孔明如此责问,才明白对方心中有所误会,孟获下意识地将怀中的蛮女猛力推开,高声喊道:“速将这些女的全都给我抓起来。”又吩咐左右,速去请军中巫医前来。在座的蛮将见孔明被刺,惟恐怀中的佳人也都变成索命罗刹,纷纷将那些女子推到中间,各自拔出兵刃戒备,有那心性狠毒之人,便已经辣手摧花,杀了数人。  “住手。”那女刺客一击得中,便不再赶杀,只是傲立在旁,见到旁人无辜受累,于是开口喊道:“刺杀孔明,乃我一人之罪,不必牵连他人。”孔明怀疑孟获也是瞬间之事。孟获虽然无谋却也不是傻子,现在杀了他只有百害而无一利,何况孟获要杀他大可正大光明地杀,没有必要摆下鸿门宴。再听到那女刺客如此说话,孔明又将目光移到她的身上,不住打量,终于开口问道:“吾与汝素不相识,何以不顾性命前来行刺?”  “你虽然不认识我,可是你即便锉骨扬灰,我都能认得。”那女子恨声说道:“你可还记得我夫君关索。”孔明终于恍然而悟,缓缓点了点头,身体微微晃动两下,已是支持不住,便在杨仪的搀扶之下,慢慢坐下。孟获随着孔明造反,便是受了他许下的许多好处,现在见其伤重,不禁想着到嘴的鸭子就要飞走,急忙也抢上前去探视。看到伤口离心脏偏有几分,似乎还可以挽救,孟获心中稍安,转头喝道:“把这此刻擒下,等丞相伤势好转之后亲自审问。”  那女子正是关索之妻,小关统的亲生母亲鲍三娘。她听到孟获之言,不禁冷笑道:“你以为我没有刺中孔明心脏,是让你来抢救的么?我与他有杀夫血仇,怎能让他爽快就死?这匕首早被我用毒药淬炼过,见血之后大约还能有三两个时辰可活。死并不难受,等死的滋味,丞相大人觉得如何?”孟获,杨仪都是神色大变,一起再仔细看向孔明手指间渗出的血迹,果然有些暗黑之色,隐隐还有些腐臭。杨仪乃是孔明嫡亲部下,性命前途都在他一人身上,若是孔明不测,杨仪的功名富贵也都云散烟消。想到多年来跟着孔明劳苦,眼看胜利在望,却又突然从高处跌落下来,杨仪心中怎能不怒?猛然站起身来,拔剑喝道:“我杀了你这贱人。”  “威公且住。”孔明的语气仍旧十分的平静,转问鲍三娘道:“你刚才说吾还能活几个时辰?”鲍三娘放声大笑,片刻才问道:“你也怕了?放心,至少还能有两个时辰等死。”孔明还不曾答话,孟获却先道:“你信不信在一个时辰之内,本王就能有手段使你乖乖地将解药交出来?”鲍三娘也反问道:“你信不信这种毒药根本无药可解?即便是有,你觉得我会给你机会来严刑拷打我么?”说着便将手中的匕首缓缓举起,再对着孔明道:“孔明,我先下去找索郎一起,在黄泉路上等着你。”  孔明知她心意,本要开口劝止,转念却想对方此番前来本就抱着必死之心,如今亲身将大仇得报,更不想落在蛮人手中受辱,便要自己了断。古时为夫寻节的女子不少,但象鲍三娘如此能为夫报仇,而又尽节者却不多。常言“人之将死其言亦善”,孔明不禁心中敬佩,乃道:“真乃女中丈夫。”鲍三娘淡笑道:“丞相谬赞,我便在下面恭侯大驾。”言语刚落,手中的匕首便很准确而快速地插进了自己的心窝。  孟获看着鲍三娘的身体扑倒在地,也将心中的恨意转成敬意,想不到天下除了自己家里的那位,居然还能有这样的刚烈女子,乃挥手示意左右将其尸体抬下,好生安置。那些洞主以及不曾被杀的蛮女也都退了下去。  在孔明看到鲍三娘自尽的那一瞬间,他的心中彻底的失望了,也明白了对方之所以要自尽,并不完全是为了不受蛮人之辱。鲍三娘是怀着满腔的仇恨而来,如果不是对自己的毒药有十分的把握,知道孔明必死无疑,又怎么会甘心先死?既然她感自尽在前,那也就是意味着孔明,随后必然会去黄泉路上相见。而她自尽也正是是要孔明彻底的绝望,在绝望之中慢慢地等待着死亡。  这一层意思杨仪也能想得到,他却没有孔明那份坦然,连声地催促询问巫医如何还不曾前来?孔明轻轻咳嗽几声,脑中不住地在想,两个时辰,在生命的最后两个时辰之内,自己究竟该干些什么呢?看着杨仪满脸的急切,孔明也知道其心中所想,关心的未必是自己的生死,而是他的美好前程。再看旁边的孟获,这只猛虎是自己引来的,一旦死去,岂不成了大害?  巫医匆匆地赶进帐来,仔细地为孔明察看了伤口,最终还是摇了摇头,只是为他止血包扎,对此毒却也无能为力。在这一刻,孔明的心中突然十分的明亮,暗笑鲍三娘错了,自己又岂是那些凡夫俗子,贪生怕死?在离死亡越近的时候,孔明只觉得越发的轻松,这么多年的争夺筹谋,算计别人,别人算计也确实累了,该是休息的时候了。  巫医还要再为孔明尽些人事,孔明却摇头拒绝,吩咐杨仪去将蒋琬带来。杨仪顿时明白了孔明的心意,其实他也想到这一点,却不敢明言相劝。现在既然孔明主动开口,杨仪自然是满心的欢喜,虽然极力地掩饰,但眉眼之间也不禁露出喜色,匆匆地奉命而去。孔明也看出杨仪的喜悦,世态炎凉,树倒猢狲自然都会散去,他心中也不以为意,转而向孟获道:“吾命不长久,大王欲将如何?”  孟获的心中确实也在深思这个问题,但始终没有答案,没有了孔明,即便将李兰困死在山上,他又如何能应付蜀汉的大军?孔明见他犹豫不答,便又道:“若有人能兑现吾与大王许下之诺言,大王又将如何?”孟获却没有杨仪的头脑,还不能明白孔明的心意,不禁问道:“谁人能继丞相之后?杨大人么,他的威信似乎还不足以入主成都。”  杨仪只是小小的丞相长史,与孔明相比,不论身份才能,都是天壤之别,怎能代之?孔明微微摇了摇头,道:“并非威公。”孟获更是奇怪,孔明与杨仪前来投奔,除了一些随从,并无他人,难道孔明手中还有旁的人才不成?孔明知道以孟获的死脑筋,怕是不能猜想到自己的心思,遂再道:“李兰若能答应吾许与大王的条件,大王将如何待之?”    第十二卷 第一百七十三章   让孔明亲口说出李兰的名字,心中也很是不甘。毕竟这么多年孔明与李兰之间虽然并没有什么表面上的争斗,但就在李兰投靠刘备的那一个夜晚,两人之间的较量便已经展开。夺荆州,西蜀中,取汉中,再战荆州,其后的法正谋逆,再后的刘备东征,两人都没有明显的胜负。只有在刘备兵败的那一刻,李兰才抢到了先机。孔明也知道刘备会败,却没有想到会败的那么快,那么彻底,以至于成都的局势还没有收拾稳妥,便要开始与李兰争夺大权。  刘备兵败,孔明便输了一分;东征失败之后,李兰再掌荆州军务,孔明又输了一分;刘备大败之后,不会成都,驻扎白帝城,孔明再输了一分;黄元叛乱,孔明无暇顾忌白帝城,再输一分;李兰抢先占据白帝城,掌握刘备,又胜一分;荆州李兰嫡系军马保全,而川军损失惨重,便又胜一分;李兰斩杀陈到,拉拢吴氏兄弟,再胜一分;李兰胆敢孤身前往汉中,劝服魏延,这一分胜得极其关键;李兰得以入主成都,掌握太子,又胜一分;孔明输了九分之后,不得不以言语激赵云前往刺杀,但失败身死之后,便让李兰胜全了十分。  孔明自知不能再挽回败局,只得放弃成都,与杨仪前来南中,冀望能以四两博取千斤。果然李兰一步一步地陷入了孔明精心布下的局中,就在永昌郡内,孔明终于最后一博翻盘,将李兰围困在山中。内无粮草,外无援军,不消两日,必然能将输去的全部都赢回来。可就在要庆贺胜利的时候,孔明却被人行刺,必死无疑。难道这就是天意?孔明确实不甘心认输,但在他必死之时,很自然就会想到身后之事,难道任由孟获叛乱,任由蜀汉衰落?  孔明虽然不是蜀汉帝国的君王,但蜀汉帝国的建立兴旺,与他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心中是不愿意在死后,见到曹魏的大旗,或是孙吴的大旗插在成都的城墙之上。反而更希望蜀汉的旌旗可以插遍大江南北,中原各地,在洛阳,在建业的城头,都飘扬的是大汉旗帜。能实现他这个心愿的,蜀汉朝廷上下,也只有李兰一人而已。常言道“天妒英才”,像自己一样的所谓英才,一天死一个便嫌多了,又怎能同时死去两个?既然自己已经是必死之人,何不放过李兰,让他继续劳心劳力,征战天下?  自武皇帝以来,大汉军队武力征战天下,对周边各蛮常常欺压凌辱,汉族官吏尽力收刮剥削,使得蛮人叛乱不断。孔明主政成都之时,刻意使人与孟获等人交好,着意安抚,深得其心。后之所以能挑动众人人造反者,便是孟获惟恐李兰主持蜀汉大权之后,恢复旧汉之制,欺压族人。孔明又许下不少好处,愿意将永昌最南数县,蛮人集聚之地,划与孟获自己治理,不设汉官,不驻汉军,诚如孟获所愿。  如今既然孔明行将大去,只要李兰能沿孔明对蛮旧制不变,应允这些条件,孟获也没有理由赶尽杀绝。只是李兰会答应么?孟获将心中的疑问说出,孔明却含笑不答,心中明白,李兰与自己一样,并不是顽固不化之人,要想蜀汉帝国自保,进而与曹魏,孙吴争夺天下,安定南方是必然的。李兰如果是稍有远见之人,就不拒绝孟获的要求。  蒋琬被请进帐中,看到孔明胸前包扎好的伤口,以及苍白的脸色,心中大是不解。孔明与孟获尽量少说话,以保持精力,见到蒋琬之后,才开言道:“委屈公琰了。吾现有一事托付,不知公琰愿否?”蒋琬受有孔明大恩,如果不是对方勾结孟获造反,他是万万不会生出任何不敬之心的,但有所命也都会欣然应允。现在却是此一时,彼一时,既然孔明已经是叛国之人,不论他再有何事,蒋琬都只能是默然不答。  孔明见他不应,遂又道:“吾不幸遇刺,命不长久,愿与经纬一会,望公琰转达。”说话之间虽然有些气力微弱,但语气十分平淡,根本不似将死之人。这本是孔明将生死看得极淡,蒋琬却怀疑其中有诈,冷笑道:“汝欲诱使大将军前来,这等伎俩未免儿戏。”杨仪见其不信,急忙上前道:“丞相所言句句是实,愿公琰信之。”孔明知道蒋琬必然不信,于是伸手缓缓将胸前伤口上包扎的白布解下,再道:“李兰被困山中,死之必也。吾何需再行此计?你大可回山将此意转告李兰,是否愿意相会,权在于他。只是吾最多还有两个时辰可活,事出紧急,公琰可速去。”不等蒋琬再有异议,挥手示意杨仪将其送出帐外。  蒋琬看着孔明伤势,着实不似作伪,但或者这是苦肉计也说不定,只是自己留在蛮军营中也无用处,不妨就此回山与众人同死,遂也不再多言,径自随着杨仪出来。及至辕门,杨仪亲牵缰绳,扶蒋琬上马,自己居然也骑上匹战马。蒋琬不解其意思,乃道:“威公送此便可,不必再送。”杨仪出帐之时,虽无孔明令谕,但自知其必死,欲再靠大树,是以打定主意,与蒋琬一同上山劝说李兰。他深知李兰与蒋琬未必相信孔明受伤是真,惟恐李兰错过这大好机会,从而也让他错过唯一能争取美好前途的良机。  孔明死后,李兰全掌蜀汉国政已是定局,杨仪一直是孔明心腹,现在只能乘机在此时向李兰示好,冀求再次受用。如果蒋琬独自回山,要么不讲孔明相见之意转达,即便转达也将苦劝李兰不下山应约,山上众人也不会轻易相信此事。只有杨仪才知道孔明将死是实情,也只有他才知道孔明邀请李兰下山是好意。虽然没有十分的把握可以劝说李兰赴约,但杨仪总要去试上一试,而且他十分清楚关索与孔明之间的联系,可以将事情的前因后果一一讲明,这样总比蒋琬一人上山效果好得多。    第十二卷 第一百七十四章   关羽在与刘备,张飞二人结义起兵之时,为断绝后顾之忧,曾与张飞互换斩杀对方家人。当时关羽之妻身怀六甲,张飞一时心软不曾下手,以至留下关索其人。后关羽功成名就,得掌荆州,关索奉母遗命,前往投奔,却被关羽拒之门外,不肯相认。关索幼年凄苦,原意欲投奔父亲,讨个前程。不想关羽抛妻弃子于前,为顾颜面拒绝相认在后,使得关索心寒意冷,后在关凤资助之下,展转入蜀,在成都刘备处讨得一校尉之职。关索本该是关羽嫡长之子,现在却是有家不能回,有父不能认,眼见关平,关兴二人都能封将拜爵,是以心中郁闷,常以酒解愁。  关索这样的身世,作为自然被当时别有用心的孔明看在眼中,加以留心。杨仪便奉命与之暗中交好,熟识之后,又常以言语激挑,使得关索心中的怨恨与日俱增,最终对关氏一门恨之入骨。当年关羽兵败入川求救,杨仪乃故意将其行踪告知关索,又劝言,若是关羽,关平等皆战死荆州,则关家爵位便非关索莫属。关索认父不得之后,心性早就大变,遂星夜兼程,来会关羽。  关索终不愿背杀父之名,最后再次恳求关羽相认。关羽却仍旧不愿自承往事,并喝骂关索,威胁若再有相见之日,必然将就地斩杀。关索闻之大怒,遂突然发难,偷袭关羽。关羽不意亲子加害,躲避不及,身受重伤,与马良死战得脱,后又逢高平追杀,以至身首异处。马良正是知道关羽乃是其子所杀,不肯使关氏家丑外扬,于是自尽李兰军中,临死仍将关羽之死归咎于高平。  孔明诱使关索除去关羽之后,便又要杀关索灭口。刘备东征之时,孔明乃使关索押送粮草,知其贪酒嗜杯,遂派人以美酒引诱,使关索延误时日,最终被陈到斩杀。当年关索在成都酗酒得罪官员甚众,与陈到也有过节,借机明正典刑,也无厚非之处。  关索在认父途中,与鲍三娘相遇钟情,结为夫妇。关索之事,鲍三娘也一清二楚,是以深恨孔明,千里追寻,最终刺杀成功,为夫报仇。  李兰听完杨仪的这一段离奇的叙述之后,才终于能将关羽,关索之死的种种疑惑解开。可是这样的一段不光彩的往事,是不会记录在蜀汉帝国的国史之中,关羽还是高平刺杀,而关索也还是延误粮草,被陈到处斩。李兰只是觉得有些寒意袭人,在名与利面前,即便是父子亲情也显得是那么的脆弱而不堪。  杨仪看着李兰呆立不语,心中十分的着急,从山下赶来,又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说的清楚,已经花去了一个时辰,真怕孔明不能坚持到与李兰相见,不能为孟获与李兰之见牵线搭桥,而李兰也被困死在此山之中。那么杨仪也就永远背负着叛逆的罪名,隐遁终身。  “大将军。”杨仪不禁低声催促道:“大将军还是不相信下官。”李兰不是不相信,而且即便不相信,他也还是要答应与孔明一见,因为李兰本来就打算以一己之性命,换取众人活命。只是杨仪并不知道李兰的心意,上来就将这些事情,滔滔不绝的讲了出来,反而浪费了很多的时间。李兰被他打断思绪,也记起孔明时候不多,随即与之一道出帐,见容儿,叶枫,天翼,蒋琬等人都在,遂吩咐道:“速准备马匹,吾随威公一同下山去见孔明。”  “不可。”蒋琬把孔明的失望,尽皆转变为对李兰的敬重,急忙开口相劝道:“大将军需防孔明乃是苦肉之计,欲诱使将军下山成擒。”众人皆出言附和。此时此景,李兰本就抱有必死之心,左右都是个死字,下山一趟又有何妨?遂不用众人之言,执意要行。叶枫等苦劝无功,便又争相与之同行。李兰虽不十分怀疑杨仪之言,但此行吉凶难料,也不愿众人冒险,只带容儿,蒋琬同去。容儿本有共死盟约,蒋琬又是孔明昔日部属,若能念及故旧之情,也比旁人好些。分别之际,李兰乃转谓众人,道:“此番若能无恙而返,则众人性命无忧;若实是孔明之计,诸公或战或降,均可自便。”他心中虽知天翼等人忠义,也不免再次提醒,希望他们能仔细斟酌,保全性命。  下山之时,李兰本意杨仪先行通报孔明,但杨仪惟恐李兰中途变卦,乃借故推委,只得使蒋琬先行。三人随后也不敢丝毫耽搁,匆匆而行,及至山下孟获营前,辕门之处早有不少蛮将站立等候。李兰仔细打望,却不见孔明身影,再看那为首之人头戴五彩羽冠,身着兽皮铠甲,身体魁梧,面目凶恶,心知便是孟获。  孔明此时身体里的毒性越发蔓延开来,已经不能支撑出迎,只能请孟获率人迎接李兰。这断时间之内,孔明也渐渐将李兰人物告知孟获,使其心中稍安。只要汉人不十分欺压族人,孟获也没有必要拿举族上下的性命来造反;更何况孔明再三保证李兰能答应他许下的诺言,孟获更是欣慰,听得李兰将至,便亲带其弟以及各洞酋长在大门迎接。  李兰也知对蛮族怀柔,安抚之略,遂远远下马,快步上前,行礼道:“大王亲自出迎,兰实不敢当。”孟获与孔明相处日久,这些礼节也见得过了,急忙还礼不已,再看李兰却比孔明更是年轻俊秀,不禁纳闷,怎么汉人越是文弱,却越是掌得大权?全然不像自己族中,惟有勇力者才能登上大王的宝座。  杨仪在后不见孔明,也十分着忙,不顾李兰二人客气,急切问道:“何以大王独自出迎?丞相大人伤势如何?”这也正好是李兰心中关切的问题,遂将正要出口的客套言语咽下,闭口不语。孟获也正向孔明与李兰洽谈,能保证他族人的利益,于是请李兰并肩而入,径往孔明营帐而来。李兰与孔明已经有多日不见,如今再见在即,也不禁心中惴惴,但看这次以蜀汉朝廷之兵来战南蛮,却仍中计被困,也就知道自己比之对方,仍旧是颇有不及的。    第十二卷 第一百七十五章   蒋琬并没有跟随孟获来迎接李兰,因为孔明已经毒气入髓,渐至迷离之境。蒋琬与之再见之时,才信其并非是在行苦肉之计,虽说对孔明所行深为痛恨,但见到对方现在的样子,多年知遇恩情不禁袭上心来。死者为大,既然孔明行将大去,蒋琬哪里还能顾念他的叛国之行,何况孔明早间言语并不大错,此番南来虽然是挑起了孟获等人造反,但却也成功的将雍闿,朱褒斩杀,将高定与孟获收服。对于蜀汉帝国来说,即将迎来的是一个安定巩固的后方,比之以前南方时叛时顺,不知好上许多倍。这里面李兰率军南征固然是功不可没,但孔明也未尝没有丝毫的功勋?  “公琰。”孔明的语气虽然还是那么的平淡,但声音已经十分的微弱:“照你所说,李兰在成都主政之时,并没有将吾之政略更改?”蒋琬连连点头,虽然孔明手段上有些过分,但他对蜀汉帝国的忠诚,是不用怀疑的。只是蒋琬知道,这样的一个有着经天纬地之才的人,是不甘心奉着别人的令谕行事的,他需要的是一个完全服从于他的集团,所以关羽,李兰等人都是孔明不能容纳的。反过来说,这样一个有才能,却又有傲骨的人,关羽,李兰甚至是先帝刘备,也都不会放心的与之共处的。人还是要平庸些好,就像蒋琬自己,没有孔明的政略,没有李兰的机变,所以孔明能容下他,李兰也能容下他。  蒋琬在这段时间里,将李兰在成都之事,简要告诉孔明。听到各种政务李兰都是沿袭自己的旧制不变,孔明心中也稍感欣慰,看来李兰确实不是一个普通的人,即便将自己当成了最大的敌人,却依旧敢起用自己的部属,沿袭自己的大政方略。所以孔明也越发觉得自己身平最后的一次决断也没有错,而且他也相信李兰一定会明白对待孟获等部族,应该是“攻心为上,攻城而下”,能够答应孟获的那些条件,从而安定南中各郡。而后内修明政,外整战备,只等天下有变,便可征战中原,这些美好的图景,却只能是在孔明的脑海之中浮现,而让李兰来实现了。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孔明感觉自己的生命也在一点一滴从身体中流失。或者自己不能再坚持到李兰前来,孔明示意蒋琬将他扶起,指着塌下道:“那里有我所注兵书二十四篇,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内有八务、七戒、六恐、五惧之法。可代为转赠李兰,以他之智,或者无用,但兵者常变,采各家之长,方能灵活以战,百战而不殆。等李兰功成之时,还烦其代为寻人传授。此其一也。孟获所患者,不过汉族官吏欺压,吾已许之数县自行治理,不设汉官,不驻汉军。望李兰能应允,则南方可安。此其二也。”  杨仪本唯唯应诺,此刻却不禁道:“土地乃国家有,大将军也无权赠与他人。”孔明淡笑道:“这便是你不能成大将军的原因所在,凡是岂可竟按旧制?李兰若也认为蛮人可欺,不愿割地以和,便落了下乘。此不毛之地,留兵少,则不足成事;留兵多,却空费钱粮;而且蛮汉习俗各异,稍有不慎,便能激起叛乱。不若就以孟获自行治理,年得其供,皆大欢喜。”杨仪饱读经书,对蛮人向来有鄙夷之心,总还是觉得使其自治有些不妥,但孔明之言却无可辩驳,只好点头记下。  孔明又道:“其三,先帝虽有江夏之败,但蜀中疲敝,曹魏势大,联吴抗曹之策万不能变。汝曾言李兰派使往江东求和,此诚合吾意。不过孙氏久欲得荆州,陆逊又有用兵大才,李兰也不得不防。其四,曹魏宿将物故大半,曹真,曹休等以亲见任,实无大才,但有宛城司马,必是劲敌。其拥兵宛城,已被曹氏猜忌,李兰可就此设计除之,则曹魏再无人能与李兰相较。”一口气说了这么许多,孔明便有些气力不济,不禁稍作休息,心中却是十分的遗憾,陆逊,司马都是当世人杰,自己却都没有机会与之争锋。  蒋琬恭敬地等候孔明气息平复,却久不见其说话,遂开口问道:“丞相只有这些嘱咐?”孔明心中尚且有言语告知李兰,但却不能由蒋琬转达,只得微微点头,道:“就这些,公琰可仔细记下,转告李兰。”略微迟疑片刻,便又问道:“公琰以心而论,吾与李兰,究竟孰优孰劣?”  蒋琬微觉愕然,刚才孔明的嘱咐,其实很多李兰都是很想到的,但孔明却仍旧要多说一次,无非是想让后人觉得,李兰即便成功,也是孔明临终遗计。人都是争胜之心的,特别是遇到了旗鼓相当的对手,孔明在蒋琬的人跟面,从来不会计较,但是对于李兰,他从心底里还是希望还分出高下的。蒋琬本不愿回答这样的问题,但见孔明殷切的目光,只得答道:“丞相才学远非他人能及。大将军虽也是人中翘楚,与丞相相比,终还是稍逊一筹。”  孔明听到这样的回答,心中欢喜,灰暗的脸上稍微多了几分神采,再问道:“公琰不是敷衍于我?”蒋琬摇头道:“琬从不言谎,丞相当知。以现在来看,大将军虽然得胜,不过时运而已,以计谋而论,岂非已是困死山中?而且大将军只是军略过人,于政见而言,却都以丞相为例,并无革新建树,便可分出高下。”孔明更是大喜,不禁微笑出声,蒋琬却又道:“只有一事,丞相却远不及大将军。”  “哦?”孔明笑容凝滞,淡然问道:“何事?”蒋琬适才之言,并非有心恭维,同样现在所言,也并非有心斥责孔明,只是凭心而论,遂答道:“大将军入成都之后,仍旧以琬等主理政事。若丞相当日能获胜而进驻荆州,可否仍旧以郭淮将军等引领荆州军务?”孔明闻言,默然良久,突然一口血污喷出,喃喃道:“吾实不如也。”    第十二卷 第一百七十六章   李兰来到孔明帐外之时,正好听见孔明询问蒋琬他二人的优劣,于是驻足不前,凝神细听。杨仪,孟获等人见其如此,也都不上前开口通传。等到孔明吐血之时,李兰才迈步进帐,急切问道:“丞相贵体如何?”杨仪此刻却不愿表现出对孔明的不忠诚,抢上前去与蒋琬一起搀扶,并为之擦拭血迹,神色表情关切之至。  孔明听到蒋琬那句本无心之言,却以为对方是在指责自己无容人之量,仔细回想起来,气急攻心吐血。不想这一口污血吐出之后,胸口的烦闷却稍减,又见李兰等人入内,孔明不由精神一振,转对众人道:“诸公且先出帐片刻,吾有话与李将军商谈。”孟获还道是要谈他族人之事,当即与众蛮将出帐。杨仪,蒋琬也都依命而下,只有李兰身后亲兵装束的容儿,迟迟不肯离开。  孔明遂开口道:“姑娘且宽心,吾已是半死之人,怎能伤害李将军?”李兰与容儿都是一惊,这几日的血战,容儿身上脸上都赃污不堪,只要不开口说话,根本不能看出其女儿之身。孔明知二人疑惑,复笑道:“姑娘外面虽然不能辨认,但进帐之后,目光一直不离李将军身上。眼光之中饱含缠绵情意,若非女子,岂不是李将军有……呵呵。”军中带有女眷,确实有些违背军纪,李兰也不便否认,转头对容儿,道:“你且先出去。丞相若有心至我于死地,你在不在帐中都无碍大局。”  等容儿出帐之后,孔明仍旧含笑道:“在此九死一生之际,将军仍能有红颜相伴,真是福分不浅。”李兰不愿与他尽说这些不相干的废话,乃开门见山道:“丞相使威公请前来,莫非只是说这些?”孔明在李兰面前并不愿意显露自己将死之事,强自打起精神,问道:“实在将军在帐外,可曾听见吾与公琰言语?吾似乎颇不如将军,将军以为如何?”  李兰笑而不答,缓步走到孔明身前,才低声道:“公琰之言,丞相何必放在心上。公琰与伯济自比,便是大大的错了。”孔明抬眼看向李兰,适才心中还自觉有些不如李兰度量,现在听对方提点,也不禁恍然。蒋琬与郭淮,有很明显的区别,蒋琬主理政务,而郭淮却是统兵大将。如果蒋琬也掌握着军队,李兰即便再是大度,也不会不加以贬斥防备。孔明方才被蒋琬逼问,一时并不曾想到这点,只是觉得李兰能继续任用他的部下,而他却不能再任用对方部下,自觉在气量之上,显然落了下乘。又加上疑心蒋琬责骂自己气量狭小,不能容人,是以孔明气急吐血,现在却豁然开朗,原来李兰与自己也不过是一路人,气色顿时好了许多。  李兰一直笑看着孔明,仔细算来他也才四十来岁,却已经两鬓见霜,乍眼看去便是年近花甲之人。看来智者劳心,远胜于愚者劳力,孔明常年施政为国,设计害人总是有代价的。见到孔明伤势不假,李兰便知其意,彼是想在死前将蜀汉举国之事托付于自己。所以李兰才愿意提醒孔明,自己与他本就是一路之人,并不见得雅量高致,对人也并非真诚相待,足可以肩担蜀汉国政。  孔明听到李兰如此一说,乃笑道:“将军诚不欺吾。适才吾已将诸事告知公琰,可转告将军,但有两件事,吾需得亲口转告将军。”李兰恭恭敬敬一揖到地,道:“还请丞相赐教。”孔明自知时候不多,也不愿去分辨李兰是真心,还是假意,并不先言其事,而是问道:“今吾放将军一条生路,更助将军安定南方,不知在吾身后,将军将如何处之?莫非仍旧背负叛臣贼子之名?”  人死为大,以前李兰对孔明确实存在不少恨意,但他并不是小肚鸡肠的人。且不说孔明现在相助于他,即便没有这些事情,李兰也不愿意让孔明背负骂名入土,遂不假思索,便答道:“丞相但可放心,身后之事,吾必尽心安排,使以公卿之礼安葬,至于叛乱等等罪名,皆可平复。”  孔明又略带疑惑地打量李兰,问道:“此将军肺腑之言?”见李兰点头之后,孔明不禁微微摇头,叹息道:“常年与将军交手,皆以将军有妇人之仁,果不其然。吾既已死,何需计较身后之名?忠臣良相也罢,乱臣贼子也罢,与我何干?反是将军,若不将吾之罪名公诸于世,将军如何使得朝中百官信服?吾若是忠臣,将军却如何自处?”  李兰一时不曾想到如此深远,听后便又躬身一礼,道:“丞相教诲的是。”孔明继续道:“吾死之后,将军可将各种罪行,广告天下,又有公琰为证。朝中如文伟,正方等人便不会再有异心,而尽心辅佐将军,克成大业,此一事也。”说完又微微停顿,便以眼色示意李兰附耳过去。李兰此刻对孔明不敢露出丝毫怀疑,毫不犹豫就靠上前,低声问道:“丞相有事情但请吩咐。”  孔明偷眼瞟向帐外,又极力压低声音,问道:“将军以为当今如何?”见李兰脸色有变,乃轻笑道:“吾此刻乃诚心欲助将军,将军切不可以谎言相欺。”李兰虽然知道孔明或者没有恶意,但他是必死之人,随便说什么都可以,自己却还要继续在刘禅驾下当差,不能随心所言。孔明见其仍旧沉吟不语,脸色微愠,冷然道:“事到如今,将军还是没有丝毫诚意,岂不让人心寒?”  现在不禁李兰生死,就连山上那数百口性命都或多或少的掌握在孔明的手中,原本相谈甚欢,万不能因为这一语失和,前功尽弃。李兰只得喃喃道:“当今主上少年……”孔明却打断他说话,道:“将军便要言不由衷了。先帝丧期,主上却仍娶立皇后,岂非大大的失孝?”见李兰不敢接口,又继续道:“吾久在成都,深知主上无能,将军若不能善自相处,只怕日后将军将处处制肘。”  刘禅是什么样的人,李兰可比孔明清楚的多,在历史上孔明与姜维的北伐有几次便是被他的诏书召回,以至于功败垂成。孔明的言外之意,便是想要李兰日后在两难之时,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被刘禅这个白痴约束。能将这样的话说出来,李兰确实能感受到孔明的诚意,眼光之中便多了几分感激。孔明见李兰听明白了自己的言语,也不禁面露微笑……    第十二卷 第一百七十七章   孔明死了,没有秋风五丈原,也没有鞠躬尽瘁,而是死在南中孟获的军营中,死在一名为夫报仇的英烈女子手中。或者他有着很多的遗憾,但毕竟是带着笑容离开的,他的笑容,直到入殓的时候,李兰都还没有完全的明白。这样一个智者的心思,原不是李兰能猜想的,可是那笑容之中,李兰总还是觉得有几分的诡异,莫非孔明在临死之前,当真还为自己设下了一道陷阱?不论怎么说,孔明终归是死了,继关羽,法正之后死了,整个蜀汉帝国终于只剩下李兰掌权了。在为孔明上香的时候,李兰的脑海之中,不自觉地想起了一句话:“世界终于清净了。”  遵照孔明的意思,李兰要将他的罪行公布于天下,所以在回成都之后,孔明的遗体是没有资格风光大葬的。但毕竟孔明在临死之前为李兰做了些事情,李兰不愿意让孔明的身后之事办得如此荒凉,于是争得众人同意,就在永昌城中,为孔明设下灵堂,祭奠一番。诸人自李兰而下,对孔明都有切齿之恨,但对其才学谋略,却都深有敬佩之情,是以这两日的吊唁都是真心诚意。  蒋琬将孔明遗命转告李兰,对于孟获的条件,李兰都无有不允。李兰也愈加地佩服孔明,两千年后有邓爷爷的“港人治港”,这个时代的孔明居然也能想到“蛮人治蛮人”。既然人情已经送了,不妨更加送得足些,李兰就将此议修成表章,使蒋琬先回成都报捷,并再奏请孟获为“顺汉蛮王”,统御诸蛮,下明诏,刻金印,爵位世袭罔替。反正只是空头名号而已,一不要权柄,而不要俸禄,李兰何乐而不为?  在李兰心中,根本没有汉蛮之分,而且更喜欢孟获等人豪迈开放的性格,几日相处下来,更比自命清高的孔明与孟获显得亲近许多。第三日,桓易引军而至,李兰心中更是安稳。此番南征,士卒死伤不重,战事也不十分激烈,既平定各处叛乱,又使孔明丧命,可谓大获全胜。李兰乃命吕凯为永昌太守,马忠为益州太守,自己便要择日班师回成都。  孟获闻李兰将去,再三邀请其赴族中一行,欲尽地主之谊。李兰也有心结交,遂欲带容儿,叶枫,桓易三人而往。或有劝其多带军马,以防不测者,李兰皆厉声斥退,乃曰:“孟王血性丈夫,与吾情义相交,何疑有他?”此言展转传入孟获耳中,孟获更是感激,遂与李兰在永昌之南,设高台结下盟约,立誓永不再反。立约之后,李兰等人随孟获至其寨中赴宴。  孔明不喜饮酒,不好歌舞,与孟获相处显得格格不入,而李兰既能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又能与孟获一起欣赏艳舞,对那些蛮女评头论足,让孟获大生好感。当晚孟获又在寨中摆下豪宴,与之共欢。由于李兰班师在即,孟获与一众蛮将都举酒来敬,李兰来者不拒,饮下二三十盏,就觉得头脑发晕,说话舌头都有些不能转弯。  酒至酣处,忽然有蛮兵在孟获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孟获原本正与李兰津津有味地看着场中歌舞,听闻之后,转谓李兰道:“将军稍待,本王失陪片刻。”李兰此刻有些迷糊,见着孟获离开,遂问其弟孟优道:“孟王何故而去?”孟优见兄长神色,已经猜到几分,却不能明言,乃举杯道:“家兄失礼,某代为敬将军一杯,以陪其罪。”李兰也不问许多,便举酒一饮而尽。  孟获片刻回转入座,神色之间颇有几分不自然,李兰却并不察觉,只是端着酒碗嚷道:“大王中途却席,理当罚酒三杯。”孟获陪笑几声,饮酒认罚,又与李兰一起观赏歌舞。李兰已是半醉半醒,身后容儿却早看出孟获有些奇怪,便乘斟酒之际,在李兰耳边低声道:“孟王只怕有些言语,你留心些。”李兰留心孟获,果然见其几番欲言又止,遂开口道:“大王莫非有事与吾商议?尽可明言。”  孟获确实心中有事,现在听李兰问及,犹豫片刻,忽然问道:“将军青春几何?”李兰微微一怔,一则不明白孟获为何问此,二则实在不知道自己的年龄该如何算法。李兰在后世活了二十年,又在三国混迹十余载,原说该三十有五,可是他的相貌不改,说出这个岁数,又得向孟获多费些口舌撒谎。孟获见李兰不答,恍然记起中原汉人的规矩多,或者年岁生辰是不能随便告诉旁人的,于是也不为怪,便又问道:“将军可有妻室?”  李兰更是茫然,不禁看了看身后亲兵装束的容儿,又想起去世的关凤,喃喃答道:“吾曾取有妻室,却不幸早丧。大王此问何意?”孟获顿时松下口气,笑道:“将军宽心,别无他意。”又伸手击掌者三。只见场中原本跳舞的蛮女左右分开,又有一名女子盛装而出,在众女拱卫之中,翩翩起舞。这名女子却是汉装打扮,姿容出众,在那些舞女之中,便如绿叶中的一朵绽放玫瑰,舞姿也远比那些蛮女轻柔优美。  孟获刚才的几问,再加上现在的美人献舞,李兰脑中突然有些明白,急忙对着孟获问道:“此何人也?”孟获哈哈笑道:“此乃小女,从小仰慕中原英雄人物,今日知将军前来,特献上一舞。将军观之如何?”李兰再看看场中的美女,实在难以想象孟获这样丑陋的蛮子,生出的女儿却出落成这般模样,不禁真心称赞道:“小姐美意,吾实不敢当。如此舞姿,若非有大王在侧相陪,兰几以为是在天上。”  孟获听到李兰如此夸赞,也抚掌大笑,向着女儿招手道:“倩儿,快过来与将军敬酒。”孟倩更不像中原大家闺秀一般含羞带臊,径自上前为李兰奉酒。李兰忙起身,还了一礼,道:“多谢小姐。”才将酒饮尽。孟倩连奉三杯,李兰接连喝下,只博得满堂喝彩。  等孟倩告退离开,孟获再问李兰道:“将军以为小女如何?”李兰虽然有些酒醉,却也不是傻子,早明白孟获的言外之音,笑答道:“小姐容貌绝世,兰惊为天人。”等孟获大笑之后,李兰便又问道:“不知小姐可曾许配人家。”孟获急忙答道:“不曾。”李兰遂起身举杯道:“既然如此,兰便有一事相求。”    第十二卷 第一百七十八章   孟获与祝融只有一女,名叫孟倩,二人都将其视为掌上明珠,极为爱护。这孟倩虽然也像族中其他女子一般,也喜欢舞刀弄枪,却更加的仰慕中原文化,以及那些闻名天下的英雄人物。此番蜀汉大将军李兰到族中做客,孟倩对他的名字早就有所耳闻,只是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名扬天下的大将军,居然是一位年轻俊秀的书生。孟倩有些失望,这不是她心目中的英雄,但看着李兰才席见谈笑风生,却又有些莫明的欣喜。  孟倩年方十七,是族中的第一美人,平日里有着不少的追求者,但她都没有答应。孟倩的心中隐约的希望是嫁到中原,嫁给一位四海知名的英雄人物,而不是族中的那些只知道喝酒吃肉,看女人跳舞的洞主酋长。孔明来到南方的时候,以他的名气,他的声望,孟倩也偷偷在后面看过,但是年岁看着比他父亲孟获还长。李兰却不一样,年貌相当。  知女莫若母,祝融夫人也知道自己的女儿对中原的神往,当看到孟倩不住偷看李兰的时候,也就明白了一个大概。但这样的成名人物,只怕早就应该是妻妾满堂,祝融夫人可以让女儿远嫁,却不能让女儿给人当妾,所以使人唤孟获退下来商议。孟获向来有些“气管炎”,听到其妻传唤,便急忙告退入内,却万万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差事。女儿想嫁给李兰还就罢了,居然还不能做小。像李兰这样的地位,怎么可能还没有成家?倒让孟获犯了难。谁知李兰此时居然没有妻子,孟获于是使其女上来献舞,再随意问问李兰的心意。但要将结亲的话说出来,孟获总觉得有些脸面上过不去,还好李兰聪明,似乎能明白孟获的心思,居然主动开口说有事相求,孟获心中大喜,遂答道:“将军有话但讲无妨。”  李兰淡笑道:“大王归顺朝廷,乃是天大喜事。若是两家结亲,岂非喜上加喜。”孟获哈哈大笑,不住点头道:“正是,正是。”容儿在李兰身后却是听得怒火中烧,偷偷伸手在他背上就狠狠拧了一下,把李兰疼得差点没有叫出来。李兰生怕后面的醋坛子打翻,连忙接着道:“吾帐下桓易将军,为人豪爽,武艺不凡,又不曾娶妻。吾有意代为提亲,不知大王意下如何?”不等孟获回答,又对着下首的桓易道:“桓大哥还不上来见礼?”  李兰不是一个贪心的人,别说容儿的容貌天下无双,绝非孟倩能比,就算孟倩姿色更胜容儿,李兰也不会为之心动,更不要说迎娶回家。但孟获既然有意如此,李兰也不能拂其美意,若是让他把结亲的话说了出来,李兰便不好拒绝,于是先开口代桓易求亲,即便不能成,也能堵住孟获的嘴巴。孟获满心以为李兰开口求亲,是为了他自己,等见到桓易上前行礼的时候,才恍然明白过来,急忙将桓易扶住,连声道:“将军万不可如此,此事还需再议。”  李兰见他如此,心中暗自好笑,脸上却故意显得不悦,道:“大王刚才亲口应允,现在却如此说来,岂非是看不起桓将军?”孟获原本是卤莽汉子,论智斗嘴,岂能是李兰对手?被这一句话顶得是哑口无言,嘟嘟囔囔,不知如何应答。李兰却不看他的窘状,乘机转眼向容儿暗送了一颗秋天的菠菜,以表明自己的心迹。而容儿此刻也明白了他的真情,抱以甜蜜的微笑。四目相对,心意即明,李兰也不愿再让孟获过分难堪,便要开言除去对方窘境,却不料后面环佩声响,便听有人喊道:“夫人到。”  原来祝融在后面见孟获窘迫,知道其言词木讷,遂亲自出来,行至李兰身前,见礼道:“见过李大将军。”李兰早闻祝融夫人的大名,知其武艺不俗,巾帼不让须眉,也急忙还礼,道:“夫人不必多礼。”却借机仔细打量一番,约莫三十来岁,长得却是风姿卓越,正是所谓的风韵犹存,也难怪能生出这般美丽的女儿。  祝融夫人却不似孟获,在后面早能看出李兰有意避婚,遂并不提及桓易,开门见山道:“小女有意寻觅中原豪杰之士,托付终身。李将军人物出众,又颇有令名,若蒙不弃,小女愿奉帚箕。”李兰却不曾想到她不孟获更加直诚,竟然毫不犹豫地将这门亲事在大庭广众说出来,自己仍是有心拒绝,岂不就将孟获一家三人的颜面踩在脚下?但答应下来,却又是万万不行,李兰与容儿次番共约生死,怎可再插入第三人?  祝融见李兰犹豫,也冷冷哼了一声,道:“将军莫非是嫌弃小女乃是化外之民,怕迎娶进门,辱没李氏门楣?”李兰“嘿嘿”傻笑两下,连声道:“夫人哪里话。”孟优在一旁也跟着起哄,带着众位洞主,举杯高声道:“李将军才干非凡,侄女容貌无双,这不正是你们汉家常说的‘郎才女貌,天作之合’么?来,来,诸位一起敬大将军一杯。”众人于是都七嘴八舌的叫喊起来,桓易也无奈地退到旁边,李兰转眼向容儿看去,只见她仰头望着星空,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孟优复见李兰迟迟不肯举杯,乃手持酒盏,亲自递到对方手中,道:“大将军请。”李兰木然接过酒杯,心道:时代就是不一样,居然还有人逼着自己来享受齐人之福。心中正没有主张,却又听后面有女声喊道:“不就是一破将军么?本小姐还未必愿意嫁。”接着孟倩从后面跑了出来,一把将孟优手中的酒杯打掉,道:“三叔,你乱说些什么?什么‘郎才女貌’,什么‘天作之合’?本小姐貌是有了,别人可未必有才。”李兰终于松下口气,既然她都不愿嫁,孟获夫妻还能瞎掺和什么?也就连忙顺着孟倩的意思道:“小姐说的是,吾才疏学浅,实在不能与小姐匹配。”  李兰虽然有过关凤,与容儿,但对女人的心思还是不能明白透彻,他不说这句话还罢了,顺着孟倩将这话一说,明着听来是在迎合孟倩之意思。但只要能有几分心思的人,都能听出他本意也是拒绝这门亲事。孟倩向来自负美貌,却不想第一次向男人示好,就是这样的结果,不禁又羞又气,只说了句:“将军说的是。”便跺脚跑了开去。    第十二卷 第一百七十九章   孟倩这样一跑开,可把做母亲的祝融心疼得够呛,狠狠地瞪了李兰一眼,匆匆追了出去。孟获见那母女二人离开,面上也觉不好过,猛然坐下,转对孟优冷然说道:“三第,带李将军下去休息。”孟优被侄儿打翻酒杯,甚是气恼,也对着李兰生硬地道:“将军请。”李兰看着他两兄弟面色都不善,心中也知此番太扫孟获颜面,遂微笑上前,在孟获耳边低声说了句话。孟获顿时不快神色大减,反而激动地握住李兰双手,道:“原来将军也是如此,唉……”李兰用力的点了点头,道:“大王要多加体谅,吾也是不得已。”孟获也连连点头,深表理解,又拉着李兰坐下,道:“来,再与将军多饮几杯。”李兰惟恐多喝再生变故,急忙推辞道:“适才夫人不悦而去,大王还是先入内,代为告罪。今日夜宴到此作罢,大王恩情,兰没齿不忘。”  孟获听其提及祝融,心中也有些着忙,便不再多留,仍旧使其弟带李兰众人下去休息。孟优虽不知其兄如何突然对李兰态度转变,但见他神色亲热,也不敢过于怠慢,急忙引着李兰等前去休息。山寨简陋,虽然李兰是贵宾,但住所也远不及成都大将军府安逸,只是竹色木香,别有一番滋味。桓易,叶枫都是将军身份,有房间安排,而容儿只是一名亲兵,就在李兰房间。等他人离开之后,李兰才笑吟吟地道:“我今日表现,可合你心意?”  容儿刚开始也以为李兰是开口为自己求亲,后来才知道其真正的心意,不禁心中大喜。不论她如何的心比天高,但终究只是命比纸薄的红颜女子,在这个男权社会之中,只要李兰肯点头,怕不是今晚就能与孟倩洞房?孟倩不论身份相貌,李兰答应这桩婚事,都是合情合理。想到李兰却是在极力推辞这门亲事,容儿的心里除了幸福,还是幸福。听到李兰问起自己,容儿却答道:“若不是我在身后拧了你一把,才不知道你接着会说什么呢。”  李兰哈哈笑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容儿,什么都被你猜到了。”说着有凑到容儿耳边,低声道:“一会儿你休息的时候,我就去找孟获求亲。等明天你醒来,生米都成熟饭了,哈哈。”容儿知他是在说笑,也故意道:“那可就随你大将军的便了,小女子可不敢多管。”说着作势欲去。李兰却哪里舍得?将其拉入怀中,笑道:“知足者常乐,有妻如此,夫复何求?”容儿也很温顺地靠在他的怀中,只觉得此时此地,就是人间天上。  两人相拥片刻,容儿忽然记起孟获之事,于是问道:“孟获原本极为不悦,你却向他说了句什么?竟然态度巨变。”李兰再次大笑,道:“依适才孟获神色看来,必是惧内之人。我方才也只是在他耳边说,自己与他一般,虽然暂未成婚,但未婚妻凶狠如虎,不敢在外胡来。如此一来,我与他同病相怜,惺惺相惜,孟获自然对我分外亲热些。”容儿听后也是大笑不止,最后却又问道:“我哪点凶狠了?”李兰眨了眨眼睛,诧异地道:“这可就奇了,我说的是我未婚妻凶狠,谁说是你了?”容儿顿时面上大羞,又不依不绕地轻锤李兰。  两人正亲热取笑,但见房门猛然打开,孟倩全身劲装匆匆进来,却又被房中两人的举动怔住,半响才冷笑道:“原来大将军喜欢的是男人。”原来孟倩离开之后,心中越想越是觉得不服,自己枉为族中第一美女,李兰居然对她不屑一顾,于是又折转回来,定要让他吃些苦头,才好稍解心中的郁闷。不想进门之后,却看见李兰和他的亲兵搂抱在一起,顿时明白其中的原委,原来李兰喜欢的是男人。  李兰现在解释也不是,不解释也不是,只好闭口不言,“嘿嘿”傻笑。容儿本不想孟倩再来纠缠,当下也不作解释,仍旧依在李兰怀中。孟倩看着李兰的笑容,更是怒气上涌,再骂道:“无耻。”这两个字却将容儿心中的那一点醋意激发,冷眼看着孟倩,问道:“你骂谁呢?”声音却并没有掩饰,孟倩听得是女儿之声,又不禁向她多打量了几眼,才问道:“你不是男人?”容儿伸手将头盔摘下,露出一头秀发,笑答道:“我不是男人,而是一个比你美得多的女人。”  容儿此刻的脸上还多少有些伪装,容貌并无十分之美。如果李兰喜欢男人也还就罢了,可还是喜欢了一个“自以为是”,却又容貌不及孟倩的女人。孟倩心中的怒气怎能消去,反唇讥讽道:“大将军就是这等品位,这样丑陋之人,在我族中,只怕随便也能找几千上万。”李兰正要开口,代为解释,却被容儿打断,道:“是啊,我们大将军就是喜欢汉女,不喜欢蛮子,你能怎样?”  “你说谁是蛮子?”孟倩向来崇敬中原文化,对“蛮子”两字十分的忌讳,现在被容儿当面说出,再按耐不住,上前两步,道:“汉人女子多美而文弱,你却又丑又弱,怎能与我相比?”容儿故意吃惊地道:“原来你还想与我比试几招不成?”孟倩受父母教授,武艺在族中也颇是不弱,不屑地答道:“正是。你敢么?”  李兰听二女越说越疆,眼看真的就要动手,急忙拦在容儿身前,赔笑道:“小姐得孟王真传,武艺不让须眉,就不用再比了。”孟倩只道是李兰怕伤了容儿,更觉得伤感,乃道:“放心,我不伤她便是。”容儿向来也十分好强,只是随着李兰,心性多有收敛,现在却被孟倩接二连三的讥讽挖苦,并且对方还对李兰有些不轨之心,是以不愿示弱,推开李兰,便道:“将军也可放心,我可不敢伤了小姐。”  孟倩听得动火,等李兰身体刚刚让开,便一拳击向容儿面目。容儿侧身闪开,也跟着还了一掌,两人就在这房间之中,大打出手,打在一起。李兰知道两人是动真格的,苦于自己不会武艺,不敢上前劝止,更不愿惊动旁人,只得心中连声叫苦,口中不住喊道:“君子动口不动手。啊,不对,女人动口不动手……”    第十二卷 第一百八十章   孟倩有父母指点,而容儿更是师从张辽,臧霸等人,两人武艺都在伯仲之间,这一场较量,除了将房间里的桌椅摆设,砸得希巴烂,互相之间根本就没有伤到一个手指头。还好桓易,叶枫两人知道身处异族之中,担心李兰安危,听到动响,便急忙赶来,终于将容儿与孟倩隔开,但都是怒目相视,蓄势再发。  南中安定与否,孟获一族至关重要,李兰知道孟获有女如此,便真有心结亲,在他心意之中,桓易乃是上上之选。现在二女冲突如此,李兰只是抱着息事宁人的心态,若再吵得举族皆知,孟倩颜面上便十分不好看。于是李兰轻咳几声,吩咐桓易,叶枫先带着容儿下去。容儿虽也十分气恼,但不欲违背李兰之意,只得与二人一道离开。  房中只剩下二人,气氛顿时显得有些尴尬,李兰一揖到地,道:“容儿得罪小姐,还望小姐大人大量,不要见怪。”孟倩重重哼了一声,突然问道:“我美,还是她美?”李兰自然不能如实回答,只得笑道:“各有千秋。”孟倩对着个答案也还算是满意,又问道:“你们汉人不是喜欢三妻四妾么?你为什么便不能娶我?”这话从孟倩口中说出来,更远比在祝融口中说出来,让李兰心动。李兰也确实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反问道:“小姐何至如此抬爱?你我只相识一日,只能谈及婚嫁?”  每个少女都有自己的梦,对未来的憧憬,孟倩仰慕中原,所以一心所想的便是要嫁一位天下闻名的英雄。而这么多年来,李兰只是唯一的一个合适的,所以孟倩便有了相许之心。但也并非是非嫁不可,若是李兰答应下来,孟倩或者自己还会犹豫几日。但李兰却婉言拒绝,对于从来没有被人说过“不”字的孟倩来说,反而激起了她的好胜之心。所以与其说孟倩想要嫁给李兰,还不如说是孟倩第一遇到了得不到的东西,于是要尽力地将他抢夺过来。不过孟倩少女的心,是不会明白这个的,她只是觉得李兰是自己想嫁的人,所以李兰也必须得娶自己。  孟倩走上前两步,仰头斩钉截铁地道:“只有我这样的美女才能配得上你这样的英雄,也只有你这样的英雄才能配得上我这样的美女。”面对这样一个如此自信,却又有资本自信的女孩,李兰只是摇头苦笑,再问道:“那你是嫁给我,还是嫁给我的名望?”孟倩微微思考片刻,复答道:“男人可以因为女人的美貌而娶她,女人为什么就不能因为男人的名望而嫁他?”这个看似谬论的言论,确实也有几分道理,男人喜欢自己的妻子漂亮,女人也自然愿意自己的丈夫名传天下。  李兰只得又问道:“那请问孟王有几位夫人?”孟倩如实答道:“只有我母亲一人。”随即又明白李兰之意,继续道:“那是因为他惧怕我母亲。”李兰轻轻摇头,道:“孟王武艺不在夫人之下,绝非是惧怕夫人,而是深爱夫人。爱而生敬,敬而生畏。”孟倩却从来没有听人说起过“爱”这个字眼,此刻听来,也只似懂非懂,问道:“那你也爱刚才的那位姐姐?”等着李兰点头承认,便又问道:“那爱是什么样的?就是怕吗?”  “爱情”这个词,博大精深,李兰却如何能与她解释清楚?想了片刻,才道:“爱不是怕,而是想念,无时无刻地想念。比如现在我虽然在与你说话,但我心中想的还是容儿。”孟倩恍然大悟,突然道:“那我也爱你,我从看见你之后,就一直想着你。”李兰听后,心中连声叫苦,差点就没有把头拿到墙上去撞,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再劝,却听门外容儿道:“好不知羞,女孩子家的居然对着大男人说‘情’呀,‘爱’的。”  “与你有什么相干?”孟倩听出又是容儿在针对她,本来消去的怒气却又窜升上来,转头便要再反唇相讥。可等孟倩的目光看到容儿的时候,原本在喉中的言语,竟都活生生的咽了下去,改换成两个字:“好美。”原来容儿下去之后,心中一直还想着被孟倩骂丑陋,于是尽去伪装,又向跳舞的蛮女借了些化妆之物,换上女装,将自己精心打扮一番,才又来见二人,有心杀杀孟倩的气焰。  容儿本就十分颜色,又得李兰情爱滋润,更显得美不胜收,再加上刚才的男装,反差对比太大,孟倩此刻只觉得眼前一亮,不自觉地竟然夸赞了一句,但说出口之后,就觉失言,急忙掩口不语,神色之间,十分尴尬。容儿得理不饶人,笑吟吟地走进来,娇声道:“蒙小姐玉口夸赞,妾不胜欣喜。”说着盈盈下拜,眼波流露,风情万种。不用说李兰早看得眼睛发直,连咽口水,就是孟倩也不禁真诚心折,再将容儿上下仔细打量一番,终是摇头轻叹一声,不复多言,径自出门而去。  容儿本来还想着再讥刺孟倩几句,但见对方神色黯然,也不便再开口,只是以胜利者的姿态,含笑望着李兰。李兰久不见容儿盛装打扮,此刻不禁心动,便要上前相拥。容儿却嬉笑避开,道:“大将军还是早些休息,明日还要回转永昌。”李兰也知此时此地,并不适合做自己心中想做之事,只得满脸失望地看着容儿离去。  一夜无话,次日李兰告别孟获等人,与桓易等返回永昌。临别之时,不见祝融母女,孟获也矢口不再提结亲之事,李兰心中方安。及至永昌郡内,吴懿等人已将部队整备妥当,又次日,李兰大军才起程班师回成都。  军马行出十余里,李兰在中军得报,前面有数百蛮兵阻路求见。李兰只道是孟获使人前来送行,遂带诸将前往,不料行至军前,却见孟倩一身男装,含笑立马于前。孟倩不等他先开口说话,便粗着嗓音,道:“小人等久闻大将军之名,情愿跟随大将军,吞魏灭吴,建功立业。”身后的那几百儿郎,也跟着大喊起来,声势倒颇为不弱。  李兰实在没有想到孟倩还会前来,只得苦笑问道:“怎么不见孟王?”孟倩答道:“父亲很赞成我等跟随将军,还让我转呈将军,望将军能收录我等。”李兰知道就算孟获不愿意,只怕也不能拿她怎样,只是轻弹了弹额头,片刻道:“既然诸位诚心来投,吾也不能拒以千里之外。”乃转对桓易道:“暂时就编入桓大哥麾下如何?”不等孟倩开口,又道:“既然要从军,便要奉军纪号令,若是不愿意在桓将军帐下,径可离去。”  “你。”孟倩瞪了李兰一眼,忽然笑道:“我知道你不想我去成都,我就是要去。好,我愿意在这个,环,还是方将军帐下。”李兰点了点头,遂不再多言,乃命桓易带众人下去安排。桓易也早过而立之年,却仍无妻室,是以李兰代为向孟获提亲,虽则是为他自己推辞,却也是有心想让桓易成家立业。桓易心中也有些明白李兰好意,而且孟倩容貌出众,也欣然领命而去。  看着桓易与孟倩离开,容儿打马上前,低声道:“这丫头还真不死心,只怕你是枉费心机。嘿嘿……”尽是满脸的坏笑。李兰却摇了摇头,道:“孟倩不过是心高气傲,不肯服输,对我并非真爱。与桓大哥相处日久,见其武艺人才,必会为之心动。”心里却暗自盘算着,如何传授桓易几招,也好能抱着美人归。    第十二卷 第一百八十一章   虽然离开了几个月,成都依旧没有什么变化。李兰班师回朝,皇帝刘禅亲自带着文武百官出城迎接,当夜又在皇宫设宴为之庆功。席间刘禅亲为李兰敬酒三杯,恩宠至极。朝中百官,文臣自蒋琬以下,武将自李严以下,无不开口为祝,直至三更方散。  李兰回转将军府第,远远就见容儿等在门前,不住张望。军旅之中,两人虽然常在一起,但毕竟人多且杂,不能过分举动,今日回到自己府邸,再无顾及,想到接下来的节目,李兰不禁面露微笑,下马迎上前去,低声问道:“可等的急了?”容儿却答道:“非我等你,是诸葛夫人求见,已等候多时。”李兰心中愕然,孔明棺木随军返回成都,黄月英想必早知其死讯,不在家中设灵祭奠,却来自己府中做甚?容儿也看出李兰疑虑,低声嘱咐道:“恐其来意不善,你还是不见的好。”  孔明在南中的消息,确实是黄月英告诉李兰,但其究竟是好意,还是歹意,却很难说。既可以说是提点李兰小心防备,也可以说是引诱李兰亲自南征。毕竟此次南征,若不是鲍三娘的“黄雀在后”,李兰怕已经埋骨他乡。如今孔明棺木刚回成都,黄月英便来求见,难保不是要为夫报仇。但李兰就此不见,也未免显得胆怯,乃笑谓道:“你随我同去,何惧于她?”遂与容儿一起来客厅会见黄月英。  虽然只是数月不见,但黄月英却显得苍老许多,一身白色孝服,更显得身体单薄。看着对方脸上未干的泪迹,李兰心中也有些歉意,这个“夫为妻纲”的时代,杀了一个女人的丈夫,无疑便是夺走了她的全部,孔明虽然不是自己亲手所杀,但多多少少总是有些责任的。黄月英见到李兰前来,起身微微一福,算是行礼。李兰也还了一揖,问道:“夫人来见,可是府上有难处?”  黄月英原还有些悲苦神色,此刻李兰问及,便压住悲痛,淡然答道:“有烦将军劳心,府中一切皆好。妾来此拜见,不过有些言语欲说与将军。”说完又将眼睛看向后面的容儿与众家将。李兰听出她言外之意,是要与自己单独交谈,心中微有不愿,乃道:“夫人有所赐教,兰必洗耳恭听。”黄月英何等聪明?也猜出李兰心中顾虑,复坐下道:“将军不必疑心,妾本无丝毫恶意。再者将军驰骋疆场多年,还惧区区一妇人?”  李兰也并不是易激之人,但既然对方已经如此说来,只得让身后家将退下,容儿却并不离开,以她的武艺,即便有所变故,也能抵挡片刻。厅中只剩三人,黄月英不禁多看了容儿几眼,忽然道:“夫人好容貌,将军好福气。”  黄月英长得不能说丑,只能说平庸,与容儿相比,自然是不用比较的。这话从她口中说出来,便有些自艾之意,李兰不知该如何接口,却又听她说道:“将军今日大乐耶?”如今的蜀汉帝国尽在李兰掌握之中,今日宴上确实是踌躇得志,但黄月英新丧夫君,李兰怎好就此承认?只得喃喃道:“陛下与诸位大人庆贺南征得胜,故而设宴。”黄月英微微摇头,道:“朝堂众人皆乐,却不知将军为何而乐也。”李兰更觉惊疑,抬眼看向黄月英,却见对方的一双眼眸也正看着自己,显得那么清澈明洁,似乎当真能看透自己的心意,不禁问道:“夫人试言之。”  黄月英稍微的顿了一下,才继续道:“今日若是孔明得胜归来,必不会似将军这般欢喜。孔明志在天下,将军却志在安逸。孔明若得掌大权,必然励精图治,更加兢兢业业,冀望日后争夺中原。而大将军却只是将孔明视为最大敌患,大权在握,只想偏安一隅,终此一生。所以今日之宴,大将军心愿既成,自是最乐。”  黄月英侃侃说完,李兰不由轻轻拍掌,苦笑道:“夫人知我甚也,吾不如丞相多矣。”黄月英惨然一笑,摇头道:“作为一个女人,我当然也希望夫君有雄心壮志,但更希望得到的是一个完美温馨的家。将军太谦了,你比孔明强出许多倍。只是将军虽然有意不与魏,吴为敌,但那二国,也岂能甘于三足鼎立?并非人人都似将军一般心意。”  这个道理,李兰自然知道,但蜀汉有山川之险,只要政局不乱,朝政不腐,自不畏惧魏吴来犯,自己也没有那份雄心要去吞魏灭吴,只是淡笑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黄月英再次打量着李兰,这样的男人应该算是异数,没有野心却身居高位,只怕不会有什么好的下场。黄月英缓缓从怀中几卷锦帛,道:“这几卷东西将军或者无用,且留下做个纪念。”也不等李兰去接,就随手放在旁边几上,然后站起身来,道:“时候不早了,妾便不打搅将军,告辞了。”  李兰实在不愿意与她长谈,也不开口挽留,亲自送其出府。及至门外,黄月英忽然问道:“孔明临去之时,可有言语交代?”李兰本要开口说“没有”,但见黄月英眼光中的期盼神色,不禁谎言道:“丞相也甚是挂念夫人,一再恳求兰多加关照。”黄月英又复轻笑,道:“孔明岂是如此儿女情长之人?”旋即又道:“当日妾告知将军,孔明身在南中,引将军亲自前往征讨,绝无恶意。”李兰本不该轻易相信她的话,但又不知为何,心中却愿意相信,抱拳道:“多谢夫人。”  黄月英轻摇螓首,道:“将军不必言谢,这只是我一点私心罢了。若孔明再能得掌权柄,又怎会再与我有欢聚之时?如今他却是那里也不能去,只能同我在一起。”听到最后一句,李兰心中猛然一震,道:“夫人……”黄月英却不等他多言,快步登车而去。    第十二卷 第一百八十二章   黄月英不是美女,但确实是才女,她留下给李兰的只是三副图卷,一副“连弩”,一发十矢;一副“木牛”,一副“流马”,都是运粮之物。精妙绝伦,便是后世学过结构的李兰看来,也叹为观止,自觉不如。有了连弩,蜀汉军队在对曹魏骑兵时,战斗力可大幅度增强;有了木牛,流马,则不惧蜀道艰难,可将川中粮草随大军而动。这都是蜀汉争夺天下,与魏吴抗衡的法宝。容儿却并不十分清楚画卷上图样的价值,只是看着李兰凝视不语,不禁低声问道:“夜已深了,你还不休息?”  看着手上的图卷,李兰愈加佩服这位奇女子,黄月英最后的那句话,已经隐隐透露出死志。李兰本有心追过府去劝解,但这个时代的女人大都要为夫尽节,自己又能有什么理由去劝说?孔明的死,李兰心中确实欣喜,但黄月英的死,李兰却感觉的有些遗憾,这样的人物,不应该如此轻生。此刻李兰已经没有了刚才的激情,只是让容儿先去休息,自己却还要在房中多坐片刻。容儿心中虽然有些不喜,却也不愿拂逆李兰之意,遂缓步离开。  是夜,李兰伤感于黄月英之死,并无睡意,便仔细钻研图上所画之物。但图纸上的物件构造精巧,又无详细解说,即便李兰有些功底,也是天明时分,才看出个所以然来。李兰刚起身活动筋骨,却见容儿端水入内,脸上颇有些倦意,想是昨夜也不曾安睡。李兰心中微感歉意,又不知如何说起,只得含笑相迎。  等用完早膳,李兰也不上朝,只是换件素色衣衫,径往诸葛府来。及至府门,就见外面两辆大车,上面各有一口棺木,一众下人正在最后收拾,便要起行。李兰心知黄月英必已殉夫,遂大步来到诸葛乔身前,问道:“伯松欲将何往?”诸葛乔却是认识李兰,虽然泪迹未干,却也急忙还礼答道:“母亲留有遗命,欲于父亲合葬隆中乡里。乔正欲前往求将军方便,不意将军亲来。”  南阳现是曹魏占领,孔明夫妻的遗体要运去安葬,确实有些不便。李兰感念黄月英赠图之慧,立刻答应下来,就即让人取来笔墨,写下文书,用上大将军印,交付诸葛乔,以便在蜀汉境内通行。诸葛乔拜谢之后,李兰又亲为孔明夫妇焚香,再护送灵柩出城,登城目送这一行车马远去。  李兰还在感伤孔明二人,却听身后有人道:“大将军原来在此。”转头看去,却是严鹏。严鹏奉命出使东吴,早已回到成都,和议之事,也使人传报李兰,但毕竟不曾当面回报。昨日李兰回朝,不得其便,今日一早严鹏便往大将军府邸求见,却家将告知,一路寻到城门上来。李兰虽然早知孙权答应与蜀汉屏弃旧时仇怨,从新结盟,但具体如何,还不曾细问,遂开口相询。  严鹏也细细将此番行程告知李兰,无非是说孙权也知蜀吴弱,而曹魏强,有心结盟,好使得天下三分,鼎足而立。这些也都在李兰的意料之中,孙权确实是明主,英主,明白蜀吴唇齿相依的道理,断然不会不同意两家和好。严鹏滔滔不绝,将此事说完,见李兰神色满意,遂又道:“此番结盟虽成,但下官江东一行,却颇有感触。”李兰不解其意,以目光询问,就听严鹏继续说道:“此番下官江东一行,领略吴中将相风范,孙权龙虎之姿,只怕绝非人下之人,他朝必然位登九五。若孙权也即皇帝位,大将军将若何以待?”  蜀汉自居正统,孙权称帝之时,朝廷之中也很有部分人觉得,要以叛逆对待,断绝关系。但孔明力排众议,还是主张与东吴友好相处,李兰也自然不会因为一个皇帝的虚名,跟孙权翻脸,遂笑而不答。以严鹏才干,自能明白其意,便不再问,又道:“还有一事,将军需得留心。陆逊自江夏大捷之后,深得孙权信赖,加辅国将军,封江陵侯,又刻吴侯印信交付,主领江夏诸郡防务。此人胸有百万雄兵,再得孙权如此看重,实是劲敌。”  李兰却仍只是笑吟吟看着严鹏,并不插嘴,待其说完之后,才懒懒道:“陆逊确是吾平生之敌。升平此次功勋卓著,吾当报奏陛下,厚加封赏。”严鹏急忙称谢不已,又随便说了几句,才行礼告辞。李兰一直目送严鹏离开,脸上微笑渐渐消去,目光中却显露出一股阴狠之意,良久才轻叹一声,再转看城外时,诸葛乔一行早已不知去向。  桓易领司隶校尉,负责成都防卫,听闻李兰一大清早送人出城,也急忙赶来,恰好听见严鹏与李兰对话。又见李兰如此,桓易也知其意,却不愿多提,上前改口问道:“陆逊之事,将军心中作何想?”李兰轻哼一声,道:“自古君臣互相信任,可有以臣代用君印者?孙权越是如此示意天下,宠信陆逊,只怕心中却越是猜忌。蜀吴结盟,江夏数郡驻军北调,吴军大半布防淮南一线,陆逊虽然总督江夏各郡,下辖兵马却远远不及淮南。若孙权真是重用陆逊,以其才干,大可入驻寿春,却为何要用新升任建武将军孙恒?”说完之后,李兰不禁感慨,遥望东南,喃喃道:“陆逊书生名气,却是大将风范,日后不知能否疆场拼杀。”  桓易深觉李兰所言甚是,便又迟疑道:“那方才……”李兰“嗤”了一声,道:“你道是严鹏看不出来么?我勿须对他事事坦诚,否则以他心性,反更疑我。就是这般有所保留,他心中才会安然。”桓易缓缓点头,却不禁又问道:“将军究竟意欲为何?”李兰只是摇头不答,而目光之中,杀意更浓,只将桓易看得心寒。  又过得片刻,李兰听得身后响动,转头复见叶枫匆匆跑上城来,恍然记起一事,急忙问道:“事情如何?”叶枫脸上顿时大有惭愧之色,埋头道:“我等去晚一步,马岱已先行遁去,不知所踪。”李兰低“哦”了声,木然道:“既然逃了,就随他去吧。孟起想也不愿马氏绝后。”  杨仪乃是孔明腹心之人,李兰自然要向他询问马超之事,证实马岱当日确实投于孔明麾下,谋害其兄。马超心知肚明,却又不愿伤害马岱,是以寄书李兰,望能关照其弟。李兰得杨仪供认,便有心要除去马岱。却是马岱知机,料想杨仪既降,其事必露,于是早一步遁逃。既然事情如此,李兰也不想逼迫过甚,遂命叶枫等人停止追捕。  朝阳初升,映着护城河水,李兰不由想起那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回三国来已十有五年,三国诸位英豪李兰也都领教过,周瑜,鲁肃东吴都督,张辽,曹仁曹魏名将,以及蜀汉的五虎上将,和刚刚远去的诸葛孔明。这些人中有李兰倾慕的,有李兰鄙夷的,有李兰亲近的,也有李兰仇视的,可现在都只是一副棺木,一坯黄土。疆场征战,刀光剑影;阴谋诡计,也是血雨腥风,不管怎么说,李兰最终活了下来。李兰很庆幸自己能见到了今天的太阳,心中却又不知明晨朝阳的光辉是否还能照在自己的脸上……    第十三卷 第一百八十三章   曹魏黄初七年(蜀汉建兴四年,吴主黄武五年)春正月,魏帝曹丕驾幸许昌城,三千虎贲开道,两万禁军护行,一路旌旗蔽日,沿途斧钺生辉。离城十余里,平原王叡引许昌众官出迎,跪于道旁,山呼万岁。曹丕原有皇后甄氏,后失宠被诛,其子叡也因而被疏远。今日来迎,曹丕并不十分欢喜,只在辇上随便叮嘱几句,便使其在前,一道望城而来。  许昌曾一度也都,城高墙厚,仅次于洛阳,长安等故都。这数年来与蜀吴无大规模的战事,天下安定,百姓乐业,听到两旁百姓高喊万岁,曹丕心中十分惬意,又因在辇上坐大半日,也觉气闷,于是换车就马,缓骑而行。道旁军士,百姓见曹丕出来,更是欣喜,将“万岁”两字喊得更加卖力。曹丕也更加得意,乃私谓身旁刘晔道:“如此百姓士卒,何愁蜀吴不灭?”刘晔也笑道:“陛下天威,孙权,刘禅望尘不及,海内一统指日可待。”曹丕闻之大喜,哈哈大笑,笑声未毕,却听得一声震天巨响。君臣二人寻声望去,只见远处尘土飞扬,人群慌乱四涌。  刘晔惟恐有人乘机行刺,急忙高声喊道:“护驾。”便有左右虎贲军士,手举盾牌将曹丕等人团团围护在中心。刘晔乃奏道:“外面凶险,陛下且回銮驾。”便要拥簇曹丕上车。不想曹丕确是英杰之主,乃高声道:“朕命系于天,岂惧他人?”又喝令旁边禁卫,道:“速去查明事情原委来报。”  那禁卫行礼完毕,尚不曾离开,却见曹叡带着侍卫前来。曹丕因其母之故,本就不十分喜欢,现在又发生如此之事,不禁恼怒,责问道:“究竟发生何事?”曹叡也看出父皇脸色不善,急忙下马伏地请罪,再三叩首道:“许昌东南城墙,无故崩塌,儿臣失察,诚惶诚恐。”城墙崩塌,可说是多年来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事情。曹丕听后更是不悦,只是阴沉着脸,并不说话,也不让曹叡起身,转而吩咐禁卫,欲亲自前往察看。  御马行至曹叡面前,曹叡膝行上前,劝阻道:“城墙崩塌,事因不明,凶险难测,还请父皇移驾城中。”曹丕又待要发作,旁边刘晔也明白曹叡心意,不肯要皇帝冒险,也跟着劝谏道:“王爷所言甚是,陛下万乘之尊,不宜行险。”刘晔向来受宠于曹丕,说话分量远比曹叡重得许多,既然他也如此开口相劝,曹丕也就不再坚持己意,点头勒马不前。  几人在此迟延片刻,外面的百姓却是越来越乱,声音嘈杂,人潮涌动。刘晔又谏道:“外面嘈乱,恐为蜀吴间细所乘,陛下还是登车入城,以保万全。”曹丕看着外面动乱,也觉得心中不悦,遂调转马头,准备登上龙辇入城。说时迟,那时快,曹丕骑马刚到车驾旁边,斜里突然一块巨型铁锥砸来,将其所乘坐的銮驾砸得希烂。一声巨响之后,木屑横飞,血沫四溅,曹丕虽然不曾受伤,却也被惊怔发愣,不知如何应对。还是刘晔一直跟在曹丕身后,急忙护驾在前,高喊“捉拿刺客”。  这一锥便与当年张良行刺秦皇无异,却是击中主车,但又是曹丕侥幸,不曾坐在车内,放才躲过这一劫。只是苦了车上御者,与那拉车的八匹骏马,无一不是筋断骨折,毙命当场。曹丕回过神来,顿时勃然大怒,厉声喝道:“抓住刺客者,不论百姓军士,皆赏金封侯。”周围禁卫早就向铁锥飞来方下追去,等到曹丕诏命传来,更是奋勇向前。但城外百姓众多,都为一睹大魏皇帝风范而来,却不想逢此大变,都慌乱逃避,不仅不能帮助官军捉拿刺客,反而阻塞搜寻。吵吵嚷嚷喧闹半日,竟无丝毫结果。  曹丕见不能将刺客捉拿前来,更是不能平静,将随驾众官,许昌属官都一一责骂,当场将许昌城守拿办。百官皆噤若寒蝉,不敢出言相谏。曹叡于是再恳求其父移驾入城,以策安全。曹丕却因城墙与行刺之故,心中不满,乃下令不入许昌城,就在城外扎下行辕。  行辕不时安扎完毕,百官齐来问安,曹丕却没有心情理会这些,仍旧在御营内发了一通脾气,责令三日之内捉拿刺客。众人退下之后,曹丕枯坐帐中,心中十分烦乱。当年秦皇暴戾,焚书坑儒,大兴徭役,才有博浪之锥,而曹丕自登极以来,自问施政清明,百姓安居,却如何也有人谋刺?曹丕篡夺汉室江山,本就立志为明君,为圣君,今日却与有数百年骂名的秦始皇一般,心中着实有些难以接受。  晚膳也不曾用多少,曹丕便登榻休息,白日这般受惊,晚上也久久不能入睡。睡着之后,也尽是些噩梦,要么梦见已故甄皇后,要么梦见二弟曹彰,都将曹丕满身冷汗从梦中惊醒。既然不能再寐,曹丕遂起身,招呼内侍问道:“现在是几更?”那内侍瞅了瞅帐外,答道:“约莫快至五更了,时辰还早,陛下还可休息些时候。”  曹丕却哪里还有睡意?便更衣起身,负手在帐内来回踱步。只走得几个来回,却又听帐外喊声大起,曹丕心中本就有些惊惧,此刻急忙吩咐内侍出去打探。那内侍出去片刻,回转奏报道:“御营南面一座营帐失火,夏侯将军已经带人扑灭,还请陛下宽心。”  “营中起火?”曹丕随即问道:“可有查明起火原委?”那内侍不好报忧,急忙道:“或者是营中之人贪睡,不曾照管好火烛,以致失火。”曹丕微微点头,如果御营之中,都有人纵火,岂不是将大魏的禁军,说得一无是处?恰好外面火势熄灭,夏侯懋兄弟执掌禁军,都前来问安请罪。曹丕免不了责骂几句,才问起失火原由。起火原委夏侯兄弟也不是十分清楚,但却为了推卸责任,只得说是营房之人,不曾看好火烛。曹丕本来心情不好,此刻听来,更是火上浇油,于是下诏将失火营帐有关守卫之人,皆推出斩首,才将怒气稍歇。    第十三卷 第一百八十四章   御营失火,比城墙崩塌更是大事,不等天亮,来问安的大臣就黑压压的挤满了一帐。曹丕却是因为晚上不曾安睡,天亮才去睡了个回笼觉,此刻正高卧榻上,内侍也不敢前往通报,只好让这些大臣在帐内傻等着。曹丕不出来召见众人,更加引起百官猜疑,都不禁低声私语,均知曹丕连番受惊,必然心中恼怒,惟恐祸及自身。夏侯懋乃故征西将军夏侯渊之子,曹操在时,念及夏侯渊之功,心中怜之,乃将女许配。曹丕又以其为亲族,使掌禁军,如此御营被焚,夏侯懋也恐曹丕见责,心中惶恐,素知刘晔深得帝心,又有谋略,于是靠上前请教道:“大人对昨日之事,有何见解?”  刘晔听得众官议论,自己却不开口参言,只是闭目养神,此刻听有人询问,睁眼见是夏侯懋,便要出言推辞,复听帐外有人喊道:“平原王到。”乃低谓夏侯懋道:“平原王久居许都,必能知叛党来历,将军可往问之。”夏侯懋深以为然,拜谢之后,便来迎曹叡。曹叡虽然不十分受宠于曹丕,但毕竟是王爷之尊,入帐之后,多有官员上前见礼,曹叡都是一一还礼,十分恭谦。夏侯懋等众官拜见之后,才上前道:“末将见过殿下。”  夏侯懋既是皇亲,又得曹丕宠信,曹叡自然显得格外亲热,连忙还礼不已。夏侯懋心中念着事情,只是稍微客气一番,便直截了当地问道:“昨日行刺之事,王爷可有眉目?”这话却没有压低声音,帐中众人都能听见,一时鸦雀无声,都齐齐看向曹叡,听他如何回答。曹叡看着众人眼光都集自己一身,乃淡然笑道:“事情已略有眉目,孤此来求见父皇,一则问安,二便是要禀告此事。”此言一出,不仅是夏侯懋,帐中百官都松了口气,只要能将叛党抓获,曹丕就有泄愤之人,便应该再不会再为难众官。  众人又等得半个时辰,曹丕终于起身,却传出话来,不愿召见百官,使内侍传命众人都回营侯命。曹叡因有事禀奏,随上前将原委告知那内侍代为转奏。果然片刻之后,内侍回转,传唤其入内晋见。曹叡不敢怠慢,整理衣冠便入内觐见。曹丕连番受惊,身体稍微有些不适,虽然起身也显得没有十分精神,心中更恨昨日刺客,定要抓获这些胆大妄为之人,将其挫骨洋灰,翦灭九族。如今听得曹叡有刺客下落,曹丕甚是欣慰,只等其大礼参拜之后,便急切问道:“汝所言可属实?那刺客是何人,现在何处?”  曹叡起身奏道:“父皇可还记得二皇叔帐下有一猛将,名唤周毅者?”曹丕努力回忆片刻,微微点头,道:“朕记得他随老二一起入京,但你二叔病故之后,便不见踪影。”随即问道:“你是说刺杀朕的,便是此人?”曹叡点头答道:“儿臣昨日在城中尽心察访,确实找到一处可疑房宅。儿臣赶到之时,却晚了一步,只抓着少许从犯,自言是三皇叔旧部,欲为之复仇。”  “好大的贼胆。”曹丕拍案怒道:“这帮叛逆定不能轻饶,汝可用心追缉。”曹叡俯首领命,复又道:“城中行宫已经布置妥当,不知父皇何时移驾?”曹丕心恶许都城墙崩塌,早无意于此,遂道:“朕身体不适,欲还洛阳,明日一早便起驾回京。”曹叡不便再劝,又下拜请道:“儿臣闻知昨夜御营起火,心中甚是挂念父皇,既然父皇明日回京。今夜儿臣愿在父皇帐外值宿,望父皇成全儿臣一番孝心。”这几句话说得极为诚挚,曹丕闻之不禁动容,起身亲自将曹叡搀扶起来,道:“吾儿有此心意,朕心甚慰。今夜就在营中宿卫,明日随朕一道回京。” 曹叡因其母之故,不得曹丕喜欢,离洛阳而在许都多时,如今能再返京城,心中大喜,再三拜谢,感激涕淋。  是夜,曹叡果然满身戎装,亲自在曹丕寝帐之外宿卫。曹丕坐在帐内,看着外面曹叡的身影,心中稍稍觉得有些歉疚。当年攻破邺城之时,曹丕私闯入袁府,见到甄氏美貌,便有心纳娶。而曹操见到甄氏的时候,也说道:“真吾媳也。”遂使曹丕纳之,当时也确实恩爱了些年,不想后来甄氏色衰,郭夫人争宠,曹丕竟将其赐死,由此也不喜曹叡。想不到此番曹丕巡视许都,能看到曹叡的这番孝心,回想起已故甄氏,怎能不有些愧疚?  夜渐深沉,内侍遂奏请曹丕休息。曹丕虽然没有睡意,但明日早晨要起程回洛阳,仍旧宽衣上榻。不料刚入睡不久,曹丕又被外面喧闹吵醒,心中恼怒,喝问身旁内侍,道:“外面何事杂闹?”内侍还不曾回答,就听曹叡在外面奏道:“父皇营中又有人纵火,儿臣这便过去查探,还请父皇宽心。”曹丕答应之后,又不禁心念微动,道:“吾儿也当小心安危,可多带禁军前往。”曹叡拜谢之后,匆匆带人离开。  御营之中连续两夜起火,曹丕大是不悦,难道大魏帝国的禁军就如此的不堪,禁军统领究竟在干些什么?遂吩咐内侍前去传召夏侯懋前来见驾。侍者领命离开,不料刚出帐就是一声惨叫,接着又听到些刀兵之声。曹丕顿时失色,刚想起“调虎离山”四字,就见有数人闯入帐内,定睛视之,为首之人正是曹彰部下爱将周毅。曹丕虽然后来谥为“文皇帝”,但也几分武艺,在对方入帐之时,便已拔剑在手,护卫在前。旁边几名内侍,也都拱卫在曹丕身前,其中一人刚要张口呼救,周毅却是眼疾剑快,将其喉咙割破。  曹丕虽然自知不是周毅对手,但毕竟是皇帝之尊,面不改色,泰然喝道:“周毅,汝乃大魏将官,何以行刺大逆之事?”周毅持剑在手,看着鲜血延剑锋滴落,冷然道:“君侯于毅有再生之恩,吾当以死报之。”又将剑尖指向曹丕,厉声道:“今汝死日。”待要上前,忽然旁边营帐被利剑划开,一人飞身入内,高声喊道:“休伤陛下。”复转身向曹丕道:“末将救驾来迟,还请陛下恕罪。”众急视之,正是将军陈晟。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35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