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汹汹然的训斥从急电中一跃而出:“《湘江评论》火上浇油,惹得全国沸沸扬扬。再生不测,拿你是问!”张敬尧不觉头上也冒出冷汗,大吼一声:“来人!”于是乎,由张敬尧的舜、禹两兄弟,亲率着北军突袭承印《湘江评论》的湘鄂印刷公司。事发突兀,工人们来不及将《湘江评论》印版藏匿,可还是有人紧护着印版。张敬禹一枪撂倒护版的工人,喝斥道:“还想加印?混蛋!”贴身警卫一步过去,几脚将版子踩得满地开花。少顷,两北兵押着董事长过来。张敬舜一枪冲他头顶心打过,吓得董事长魂灵出窍。“再敢接印《湘江评论》这类谋反的东西,就崩了你的狗头!”*办公室,当然逃不过劫难。橱被砸翻,桌被打烂,书报狼藉一地。操场上,五千来份未及发出的《湘江评论》,连同*的文书、大印之类,已被付之一炬。呼呼作响的火焰,洞照天日。第四部分 第十一章:激扬文字(10)四周是被北兵驱赶来“观赏”的*成员与商专师生们。彭璜、夏曦、柳直荀、朱华贞、李思安等皆在人丛中。朱华贞忍不住几步冲上去,从火堆里扒出《湘江评论》。“嚓!”一只脚猛地踏住救下的《湘江评论》——“倒是有胆子!”张敬汤说着,一巴掌将朱华贞打翻在火堆边。待到朱华贞怒目回视,张敬汤骤然记起什么:“你?”李思安两步冲去,扶过华贞道:“不许打人!”张敬汤用枪管支过李思安的脸孔道:“噢,又来一个女造反。”说着,又扬手一击。“不许打人!”彭璜一冲而出。柳直荀也横身插进,责问着:“为什么打人?”师生们不平地涌动了。“就凭你们,也想造反?打!”张敬汤一声喝令,一帮警卫蜂拥而上。霎时间,扭的、挣的、打的、骂的,一场大乱。“砰砰砰!”一串对空的枪声响过,张敬汤的喝令又接踵跟上:“都给我跪下!”夏曦头一扬,回敬着:“没有这个习惯。”“我叫你习惯习惯!”一警卫随手用枪托砸去。柳直荀见状,身子一斜而出,一把攥住长枪。“找死!”一排北兵挡着人潮,圈内的警卫硬用枪口压住彭璜等几个领头的,抽着耳光。张敬汤逼住朱华贞,刚想往她脸上摸去,反被她刮了个耳光。一怒之下,张敬汤不由得横过手枪。李思安大喊一声:“同学们,张敬汤要杀人了!”一股同学闻风而动,往这边拥来。夏曦扬臂一呼:“爱国无罪!”满场呼应!张敬汤又冲天一枪,又一排士兵也随即扑到。彭璜、柳直荀、朱华贞、李思安等几个领头顶住,学生们也随之迎上。横枪的北兵与赤手的学子,两相对垒。“砰!砰!”张敬汤连发两枪,一指火堆,喝斥着:“这便是你们狗屁《评论》和*!谁不要命,我张敬汤今天就成全他!”湖南的民众,在“镇湘楼”的重压下,同样也“成全”了张氏一门的四条“汉子”:堂堂乎张,尧舜禹汤;一二三四,虎豹豺狼!风传的民谣,不胫而走,一时间,由长沙而整个湖南,妇老幼孺几乎都耳熟能详。张敬尧无论如何没有料到,消灭了一份《湘江评论》,会生出更多!真应验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话所道出的真谛。且看——湘雅医专的白衣学生,推出了《新湖南》(周刊);岳云中学打出了《岳云周刊》;修业学校的小学生们,散发出自编的《小学生》(半月刊);周南女校的女生们相继敲响了《女界钟》(周刊);高等工业专门学校“锻造”出了《岳麓周刊》。知情的新民学会会员,自然能从交相迭出的报纸、刊物中,看到笔耕不辍的毛泽东。其锋芒所向,直指不言自明的敌手……像《新湖南》,第七期以后,即由毛泽东主笔,内容大为改观,影响大为拓展,恰如张敬尧“发现”的:“怎么又是一份《湘江评论》?!”他实在觉得挠头了!而《新青年》,却在第七期力加介绍:……最要的如“社会主义是什么?无政府主义是什么?”洋洋数千言,说的很透。又有评假冒新招牌的“新中国”杂志,及“哭每周评论”、“工读问题”等,都是很好的。什么都可以牺牲,惟宗旨绝对不能牺牲。《湘江评论》的读者朋友依然能清晰地聆听到毛泽东的拳拳之声:“从来就没有几把火、几颗子弹,能把潮流挡住的;现在没有,将来也决然不会有!”1919年11月16日,*发出“重组宣言”。12月2日,*在教育会坪焚烧日货。12月6日起,一万三千余名大、中、小学生联合罢课;接着,七十三所学校一千二百余名教员全体罢教……示威、抗议的怒涛中,醒目的血书——横幅随口号齐齐出击!“‘张毒’不去,决不回校!”“时日曷丧,誓于偕亡!”毛泽东的拳拳之声:“张敬尧自己点起的这把怒火,终于在湖南燃烧了!”诚然,也有人怀疑,这赤手空拳的学生、教员,如何能斗得过手里捏着枪把子,想抓就抓,想杀就杀的大军阀呢?何况还是“张毒”!此人太毒,太以奸人、诈人、逼人、杀人为儿戏啦!在*内部,也反馈了此类的疑虑。12月上旬,在楚怡小学的“群英会”上,便横生出分歧。“学生停课久了,怕会……”有人主张复课。“是哇,万一‘张毒’翻脸……”李思安心下冒火道:“都什么时候了,还前怕狼后怕虎的!”蔡和森立时插上道:“还是润之说的那句话,我们是被张毒‘逼上梁山’的!”毛泽东倒并不如李思安他们冒火,他似乎联想起了什么道:“我10岁的时候,因为不满旧式、古板的教育,逃过一回学。我想干脆就逃到长沙城里去。从山里走呀、奔的,几乎在山谷里奔走了三天,居然是绕了几个圈子,不过才走出七八里!结果还是被家里的人找了回去。”第四部分 第十一章:激扬文字(11)“群英”们不觉乐开了。“哎,没想到回到家里,一直很凶、很霸道的父亲反倒对我有些体贴了,那教员也不再打我手板心,对我和气了不少。我的第一次‘罢课’还真成功了!”闻者莫不感到意外,此刻才悟出毛泽东的“醉翁之意”。毛泽东于是言归正传:“我们现在也一样。不能再犹豫,你一软下来,只会灭了自己的志气,长了张敬尧的威风;那他‘张毒’真以为可以独手遮天了!”犹豫的、担心的*代表也不觉认同了此理。“润之,你就布置罢!”毛泽东毫不迟疑道:“衡阳的吴佩孚,常德的冯玉祥,跟张敬尧面和心不和,我们要争取他们。”何叔衡一扬臂膀请缨:“我跟夏曦去。”“长沙通讯团?”陶斯咏随即应承:“我和直荀来。”蔡和森充满信心地表示:“我们去法国的,一定把火种也带上,来它个里应外合!”“好!”毛泽东长臂一挥,作了定夺,“上海的火,彭璜已经点起了;我率代表团去北京。我们八方出击,一定要叫这个‘张毒’变做一只过街的老鼠!”第四部分 第十二章:谁主沉浮(1)蔡和森果不食言,真还动员成了自己的老母亲赴法,还有青春不去的徐特立先生。此时的葛健豪已是54岁的妇人了,像这把年岁的要去法国“留洋”,虽没有作过详尽的比照,不能说是“留洋”学子中年岁之最,也绝对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的了。就是在21世纪的中国出国成为时尚的今天,也未见得有过知命之人奔花甲者出国求学的。无怪乎稍后的《大公报》作了如下的报道:近来吾湘界向外发展的势力很大。法国、南洋两方面去的人颇多,这是吾湘的一点生机……就中我最佩服的还有两位,一是徐君懋恂(特立),一是蔡和森的母亲,都是四五十岁的人,还远远地到法国去做工,去受中等女子教育,真是难得哩!1919年12月16日。在上海法文协会的长青树下,毛泽东紧拉着自己的老师徐特立与和森母亲的手,感慨难禁:“先生、伯母,不光我们湖南,就是中国,都会为你们骄傲!”“唷!我还差点子就动摇了哩!”葛健豪开心地自嘲着。相与欢笑。也确是真的。到了上海,葛健豪一度担心自己都五十有余,奔六十去的人了,万一回不来,那就归不了根了。葬在异乡他国,可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她想打退堂鼓,是儿子和森,没有让母亲敲响这面鼓。儿子的话也不错呀:“……一位中国老太,不远万里到外国去求学,这是别人未必能做到的,是最值得人们尊敬的事。”做母亲的爽然笑了。当然这里面也有向警予的得力鼓动与小女蔡畅敲边鼓的功劳。依依跟师长、伯母与和森、警予、蔡畅等一行第二批赴法学员道别后,等不及送行,毛泽东即率一行“驱张团”直趋北京。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一行“驱张团”终于来到北京。毛泽东顿如久别重逢一般,一出火车站,就禁不住放目环眺道:“北京,毛泽东又来啦!”毛泽东的第一项任务,便是看望已从西山卧佛寺转到东交民巷德国医院住院的杨昌济先生。“来了,好。”益见灰黑、羸弱的杨昌济轻揽着学生,言不多,目光却钟爱备至,“和森他们去法国了?”“临时推迟了,25号走。他,警予,还有徐先生都让我问候先生,都盼你……”杨昌济淡淡地一笑:“可惜你老母亲走得太早了,没有看见儿子们的事业。”“爹。”杨开慧轻轻呼止着老父。毛泽东泪眼汪然,心下内疚道:“家事、国事,真难两全哇!”“我虽未见过令堂大人,但从你日记、从你身上,我已看见了她;她老人家在九泉下,也会理解的。”毛泽东紧握住先生的手,感激地一摇,久久不松。翌日,毛泽东即去拜访了北大图书馆的李大钊先生。“好好!”李大钊很是赞成地点着头,依然热忱有加,“张敬尧怕是万想不到,你们新民学会会八方出击!哈哈。”“他给湖南带来的灾祸,太惨重了……”毛泽东思之怆然。李大钊想定什么,定睛注视着这名难得的学生领袖道:“润之,五四运动向全世界捅破了巴黎的分赃会议;而俄国,更了得!彻底撕破了日、美、英、法四个帝国的假面具。”“喔?”毛泽东心神霎时一提。李大钊从书橱里层取出一个羊皮纸袋,抽出一份邮件——《苏俄致中国人民及南北政府宣言》。“你看看,这便是工、兵当家的苏俄政府,这便是我们要为之奋斗的社会主义的劳农政府!”毛泽东迫不及待地浏览着、浏览着,两眼闪烁出饥渴而又敬仰的光电。我们且随着毛泽东的浏览,来介绍一下在人类历史上还未曾有过的《宣言》——一份新世纪的《宣言》吧:……废止一切中俄及其昔日之联盟所订之秘密条约;将俄皇政府自行掠取或与日本及联盟国共同侵夺者,概行交还中国人民;愿将中国中东铁路及租让之一切矿产、森林、金产及其它各种产业,由俄皇政府……等侵占得来者,一概无条件归还中国,毫不索偿;放弃庚子赔款之俄国部分;废弃一切特别权利,及在中国境内之俄国贸易区;……毛泽东激奋之情尽溢于言表:“哦,这世界上还从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好政府!非但不像八国联军那样,还把过去侵略得来的一切无条件退还?!”“跟现在的帝国列强,有着天壤之别!”李大钊镜片后的眼睛里折射出一种圣洁的光波,“你再看这里——‘如中国人民愿取得自由,一若俄国人民之有今日,并愿免蹈使中国成为第二朝鲜或印度之命运,则愿其了解足以作为其在为国家自由奋斗中之联盟与兄弟者,舍俄国工人农民及红军而莫属’。”毛泽东激奋之下,禁不住拍案而起:“这样好的朋友加兄弟,舍俄国其谁?!”李大钊深深颔首道:“俄国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毛泽东笃信不疑:“嗯。我们的明天!”李大钊渐渐将目光收回,看定忘情中的毛泽东,少顷,又道:“还是先来看看今天。你们湖南的张敬尧果然可恶,但段祺瑞更为可憎。”毛泽东听着,心里一记抽动。他随即悟出了李大钊先生话中的寓意。第四部分 第十二章:谁主沉浮(2)“驱逐张敬尧,不能半途而废。我们的视点,更要关照到全国喔。”李大钊一指《宣言》。毛泽东深以为然,明澈的目光再次投落到了《宣言》上。马不停蹄,毛泽东接着又拜会了北大文科学长陈独秀先生。久别重逢,陈独秀跟毛泽东笑谈得益发投机。“你这一‘大联合’。就‘联’到北京来了,手真不短哇!”毛泽东彬彬一笑道:“也是逼上梁山。不联合,赶不走‘张毒’;不联合,更赶不掉段祺瑞、徐世昌这帮大大小小的吃人军阀!”“对!很对!”陈独秀想到什么,顿时严肃起来,“民众要联合,而联合民众的领袖,首先要联合,作先锋、开新路。”虽则语焉不详,点而未透,但毛泽东还是捕捉到了某种讯息:“先生是想?”“我就去上海,到时候,少不了找你这位《湘江评论》的大主笔讨教喔。”“先生说哪里话?讨教的该是学生。”“哈哈,你这样的学生多几个,张敬尧、段祺瑞他们就大大的头痛啦!嗯,怀中先生平素不张不扬,眼力却深!”毛泽东顿时局促起来。“哈哈……”杨先生与先驱者们的支持,给了“驱张团”莫大的鼓舞,信心也强固了不少。在湖南,对他们这些赤手空拳的学子来说,要斗翻老牌军阀,毕竟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啊!在北京北长街九十九号福佑寺的驻地,“驱张团”差不多商议了一宵。睡不到两个钟头,大家就起身了。大雪纷飞,寒风入骨。毛泽东、彭璜、朱华贞、李思安等一行人,从寺里出门,一个个领教到了北方隆冬的吓人!李思安猛一个冷战,诅咒着:“这鬼地方,简直像冰窟!”她揽过女伴,两人互搂着取暖。他们径直又来到新华门——徐世昌总统府。早有防范的卫兵,一个个上了刺刀,虎视眈眈。“我们都来几天了,为什么徐世昌总统不理不睬?!”彭璜火气冲冲。依然充耳不闻。“好。张敬尧的罪孽,跟你们也讲过了,相信你们有心、有肝,也是出于无奈。不怪你们,我们就在这风雪地里坐等总统。”毛泽东说着,一屁股坐落到雪地石阶上。彭璜、李思安、朱华贞他们也一个个坐落到雪地上。卫兵们大是意外,不由得面面相觑。未几,但闻得阵阵脚步声传来,众人惊抬目:竟是邓中夏率着北大学生,扛着干草,掮着大衣,寻踪而至。“中夏!”毛泽东怦然心动。请愿人备觉感怀!“我们来作个伴!”邓中夏一招呼,同伴们垫草的垫草,送衣的送衣,大有安营扎寨之势。卫兵中也有人生出恻隐之心,刚想进内禀报,不意走出一个文官模样的人来,清清瘦瘦、冷冷漠漠。待见到眼下安营扎寨之势,他心下也不禁猝然一跳道:“本人是秘书长……”彭璜一挺而起,汹汹然出击道:“我们湖南学生背井离乡,几次请愿,你们为什么不见?湖南老百姓被张敬尧逼得都活不下去了,你们为什么无动于衷?”未及“谈判”,却已火炮连发,将秘书长轰得一时无以应对。“你们先写份报告上来。”秘书长显然在推搪。毛泽东见机咬住道:“给谁?总统?还是总理?”秘书长眼珠子往请愿代表一滑道:“给……靳总理。”“好。”毛泽东立即从内兜里掏出“报告”,“这是《上靳氏书》。”秘书长哪料到对手精明若此,欲拒不能,无奈接下。“何时回复?”“唔……一周。”“好,就一周。”毛泽东特意叮上一句。在归去的路上,李思安不无自谑地打着趣:“毛先生你这一坐,真吓了我一大跳,那不要把我们一个个都冻成冰棍呀?”“老乡变作冰棍,我们做主人的,这脸就没处搁了。”邓中夏一语,激起一阵嬉笑。一回到福佑寺,他们便生起炭火。炭火也似燃出了些许希望一般。“毛先生,你看我们能成吗?”朱华贞寄予了热望。“‘张毒’,是段祺瑞派的;徐世昌,也是段祺瑞一手扶持的……”毛泽东估量着,慢慢摆首。“那怎么办?”“斗!”彭璜毫不犹豫,“跟这班个没有心肝的军阀、这个没有正义的社会,没有什么好客气的!”毛泽东思量着判断:“要把‘张毒’的罪孽,公之于世;只要他身败名裂,就不攻自破。”“哎——对呀!”代表们听着在理。这该是上策!杨开慧手里拎着一摞书,熟识地跨门而入道:“润之,李先生来看你们了。”声落,人到。“李先生!”大家欠身而起,好不欣喜!李大钊环顾破庙,很是歉意:“委曲我们湖南的‘革命家’啦!”一围嬉笑。朱华贞雀跃着一下搂住杨开慧,如见亲人地一声叫:“开慧姐!”“唿,如今也成‘斗士’了!”杨开慧调侃着,书一提,交给毛泽东,“这是李先生带给你的。”毛泽东见书眼开,连忙拆开包皮,拣看着:《*恩格斯小传》、《列宁传略》、《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史》(柯卡普)……第四部分 第十二章:谁主沉浮(3)“哈呀,久闻其名,就是找不见书,这下好了!”毛泽东忘情的感叹,惊动了一边围聚着李大钊的同伴。“什么好书呀?”毛泽东随手递去两部,又扭过身来回谢:“李先生,你可是雪中送炭哇!”李大钊“当仁不让”,一指书册,镜片后的双目动情地闪烁着道:“这里面的‘炭火’一旦烧旺,那可不得了;一千个、一万个军阀都远不是它的敌手!”众人闻之省悟,兴味盎然地围观着“新炭”。在隔壁的小侧屋里,朱华贞、李思安几个女生与杨开慧在促膝倾谈。“你们是湖南的新女性。真羡慕你们!”杨开慧慨然不禁。“等伯父病好了,你就来。”杨开慧黯然神伤道:“爹的病怕是……”她泪光一荡,激出两汪泪水。少顷。杨开慧又强打起笑脸道:“你们能成,张敬尧准定长不了。”“你会算命?”“毛先生打仗,鬼得很,不打输的;要打,就赢。”“就是就是!”朱华贞深有同感,连口印证。一座开颜。已是凌晨。灯油将尽,变得乏力的火苗映照着忘情在书中的毛泽东。他忽然觉得有丝丝寒意,抬眼一看,竟有飞鸟钻到香案头,还跟他友好地啁啾着什么。“你跟我说什么呢?一定也是来支持我们‘驱张’的吧?”小鸟眨眨眼,又点点头,啁啾着又从窗洞里钻飞出去。“难怪!”毛泽东随手取过《社会主义史》,将书一竖,挡住了“嗖嗖”来风的破洞口。毛泽东的自述:“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并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共产主义中文文献。其中有三本书对我的影响尤其深刻,使我树立起对*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考茨基的《阶级斗争》、柯卡普的《社会主义史》。”一周以后,“驱张团”的志士们如约赶到新华门的总统府交涉。秘书长脸上堆出歉意道:“你们的报告已转送了,不巧,靳总理身子……”“你直说,还要我们等几百年?”彭璜大为光火。毛泽东看出端倪——不会有结果,忿而长手划道:“不靠神仙皇帝。走!”他们早有了二手准备。这“准备”就是先在湖南会馆向北京同胞揭示段祺瑞安置在湖南的心腹干将张敬尧的罪孽。会堂上横幅高悬:“在京湖南学生大会”。听着一个个学界代表的含血带泪的陈诉,台上、台下早已是同仇敌忾,一片抽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