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青年毛泽东-7

作者:赵遵生 字数:7546 更新:2023-10-09 19:58:37

黑色的魔箭,从东瀛日本岛国偷袭胶州湾。罗学瓒毛泽东清瘦的手,从德、奥、意国移入已然岌岌可危的中国山东,就此停住了。少许,一掌拍下:“分明是‘项庄舞剑’!”宿舍走廊里,但见他趴在值班小桌上,连地下都堆散着《民报》、《申报》之类翻摊着的报纸。“咿呀”一声响,从寝室里探出一个架着黑框圆镜的脑瓜,一副惺忪的模样问:“润之,天都亮了,还没睡?”“你看看,这个日本国,乘人之危!”戴眼镜的同学闻声一怔,披着长袍,疾步出门。他与毛泽东同班,周正偏长的圆脸,平头,身材短矮,一副落落书生情状。他叫罗学瓒,号荣熙,一师学生,时年21,后为新民学会会员。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1930年,担任*浙江省省委书记时,在杭州被国民党秘密杀害。“乘西方大战,顾不上中国,魔爪硬伸进山东。嘴里唱得好听,要德国交还中国的胶州湾!”罗学瓒顺势看定图中胶州湾,扶上眼镜,连连对照报纸,神情顿时变得凝重起来:“果然是乘虚而入。狡猾!”他口音重浊,一如其人之厚实。“无非是想取德国而代之,看来势,胃口远在德国之上!”毛泽东焦切的眼光又投落到地图上。陈昌“日本国怎么?”斜对过的房门一开,步出一位中等身材,白皙而又英俊的同学,声音煞是洪亮。他是二班班长,叫陈昌,号章甫。一师学生,时年20,后为新民学会会员。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之一。1930年,由上海去湘西贺龙部队工作,路经澧县,因叛徒出卖而被捕。他拒绝大地主的保释,在长沙作了最后一次令人慨然泪下的演说之后就义。罗学瓒递上报纸道:“出兵封锁了我们胶州湾。”长廊两头寝室里的同学被惊动了,一个个揉眼的、打呵欠的、披衣的、捏着书卷的……各种情状都有。萧三“出什么事了?”“怎么,真的世界大战了?”“呆子!”陈昌接过报纸,手一扬道:“同学们,小日本都打到我们中华民族家门口了,袁世凯居然还按兵不动!”“不至于吧?”不知何时,萧子升也加入到了人圈中。他一捋西发,一扬挺鼻道:“身为总统,若再视而不见,就是千古罪人。量他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哥,你也不要太书生气了。”插话的是萧子升的二弟。他前额高高的,一双纤细的手,颇富表达力。他叫萧三,原名萧子。一师学生,时年18,后为新民学会会员。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之一。中国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一位显然是热心文学的同学,椭圆的脸,斯斯文文,一扬手中的《唐诗三百首》侃侃而谈:“唐朝时,这日本国多少次派出遣唐使、留学生,渡海来拜师求学,如今居然打起先生来了?”他叫周世钊,字元。一师学生,时年17,后为新民学会会员。诗人、教育家。全国解放后任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副省长等职。“我看,袁世凯是不敢得罪日本的。”毛泽东依然寻究在自己的幽思中。“怕一个小日本?”“自从他派凶手刺杀宋教仁的丑闻被揭穿,就一意扼杀孙中山的讨袁革命,哪里还分得出手?真要分出手来,他怕也不敢得罪这帮帝国列强,只会……”像是应了毛泽东的后半截话,李佑文的驻军风卷而至。“干什么?干什么?*、造反呐?!”李佑文一脸凶光,“都给我散开,读书去!”北洋军如对囚犯,横枪驱散忧心国事的学生们。“旅长,报纸。”“唔?撕了!”毛泽东双目一斜,充满了鄙薄与愤懑。被驱散的同学无不在憋迫的沉默中。1915年1月8日,这又是不可忘却的一天。北风怒号,凉寒入骨。毛泽东着短裤,在浴室畔的水井头端起一桶井水,当头浇下,那沉滞的双眸,负着气、压着火,折射出深重的忧虑。冷水浴似乎已不仅是冷水浴,也不仅是锻炼体魄,此时此际似乎还成了一种忧思的寄托,一种情感的宣泄。冷水浴早先也进行过,大略是在拜谒了杨昌济先生后,这才成了他每天生活的第一课。从夏天开始,一年四季就从不间断了。张昆弟怎奈今日的冷水,怎么也冷却不了他深重的忧思。一旁的罗学瓒,擦了身,已穿上袍子,此时此际也是一脸沉重。“润之兄!”一声唤,快步赶来蔡和森,手里紧捏着一卷报纸。他旁边的一位同学,圆脸,微见棱角,五官清细,模样文静、内向,此刻也不能自已地显出忧切之状。他叫张昆弟,一师学生,时年21,后为新民学会会员。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之一。1928年,与贺龙一起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1930年于洪湖地区英勇牺牲。第二部分 第四章:何以报仇(2)蔡和森将报纸一亮道:“日本向中国提出了‘二十一条’!”毛泽东一声不吭,猛地擎起另一桶井水,又当头浇下。未知是水,还是泪,他眼里浮涌着闪闪的波光。罗学瓒架上眼镜,沉沉地一点头:“看到了。”一阵难耐的死寂。须臾,一串罕见的钟声“当当”鸣响。四人闻得钟声,心不禁一紧。这可不是上课铃声,而是一师在非常时期独特的报警讯号!踏着警钟的余音,毛泽东他们会合着各寝室、教室的同学,直奔大操场。领操台上,学监方维夏一扫平素的彬彬之气,掠出难抑的悲愤道:“先生们,同学们,日本提出‘二十一条’,要灭亡我们中国哇!”师生们即刻躁动开来。方维夏扬起一页油印的广告,接着道:“这是留日学生总会急电寄给杨昌济先生的《警告全国父老书》,披露了日本国的野心。他们不止要取代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还想染指内蒙古、东北和我国沿海的港口、岛屿……”徐特立在操场头里,一步跨上台阶,忿形于色地冲口喊出:“只要还是中国人,就断然不能同意!”“不能同意!”“滚它的‘二十一条’!”“把小日本赶回东海去!”“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方维夏征询着意见。“向政府请愿!”萧子升不甘人后,头一昂,响声提出。“对,请愿!”一些人应和着。毛泽东举手示意:“我提议,先礼后兵。”方维夏略一忖度,点下头问:“泽东君是说先跟政府交涉,表示我们的意愿?”“我们还不知政府的态度,先交涉为上。”蔡和森进而补充着毛泽东的提议。方维夏的目光转向徐特立与杨昌济等几位同行,征询着他们的意见。须臾,作了定夺:“好,我们就先礼后兵。”不敢有分秒的延误。方维夏、徐特立、杨昌济一行立马赶到都督府督军专室。方维夏郑重地将一特大函件递交给都督汤芗铭道:“这是我校全体师生的意见书。民族事大,主权至重,万不可步清朝后尘——丧权辱国!”汤芗铭眉端猝然一紧,不过迅捷地就浮映出拳拳的理解之状道:“汤某一定电告大总统。”“那就好!”徐特立有心敲实都督的许诺。汤芗铭转眼瞄住杨昌济,绕开难堪的话题道:“杨先生,在英国,汤某就久仰阁下和蔡元培、章士钊先生的大名了,此番学弟我走马湖南,实在想借重先生的学识和声威……”“国难当头,个人事无足轻重。”杨昌济软言截断对方欲出口的央求,“只希望‘老同学’能够力陈大总统——民心不可违哇。”汤芗铭深藏的眸子里寒光一闪,脸面上依旧拳拳可掬道:“一定,一定。”徐特立方想继续追问,一位文书官已匆步进来报告:“都督,各学校、社团……都派来代表,一定要……”汤芗铭问道:“唔。人呢?”“就在门外。”汤芗铭点点头,并无忌恼,跟一师三位代表致了意,便抽身出门。门外聚集着的各业代表,见都督亲自接见,禁不住纷纷陈言,问的问、说的说、呈函的呈函,一个个难抑激忿之情!汤芗铭巡顾着,倾听着,很是赞可:“湖南市民乡邻的爱国热忱,汤某今日算是领教了,可感可佩!诸位良苦用心,本都督一定电告大总统,相信民国政府,自会相宜行事。诸位代表请放心!”待到杨昌济回到板仓杨寓,不想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三位学生代表早就恭候在堂屋里了。他请三位学生代表来到书斋。不言自明,他晓得三位同学此刻的忧愤之心。寒暄是顾不上了,一落座,便直奔主题。萧子升习惯地一捋西发,一扬挺鼻道:“我还是那句老话,袁世凯未必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蔡和森大为怀疑:“他既然能跟孙中山南北议和,又出尔反尔,*孙中山,还有什么不敢‘冒’的?”“内外有别。袁世凯毕竟也是中国人!”“李鸿章不也是中国人吗?又怎么样?照样卖国!”杨开慧习惯地坐在门边小竹椅上,一声不吭地细听着,渐自领悟着小先生们的争执。慢慢地,她将沉静的目光,投向一直倾听不语的毛泽东。不期而然,杨昌济的幽幽视线也投落到毛泽东身上,他问道:“润之,你如何看?”毛泽东不张不扬地说道:“我捉摸中国的历史,有一个怪现象。大凡对自己同胞姐妹凶毒欺压的人,对外国列强往往是主和派、投降派,甚至是奴才。”一语出,闻者大是意外。杨昌济亦然。“怎见得?”萧子升反诘着,显然无意苟同。“近点的说,清朝的慈禧太后;稍远一点,宋朝的赵昀、赵;再远呢?春秋战国,也大有人在!”杨开慧大是新鲜,眨着眼,默记在心。“那袁世凯是必定卖国无疑?”萧子升将了好友一军。毛泽东目光一抬,如实剖白:“我也希望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袁世凯成不了佛。他是李鸿章。”蔡和森立时断言:“必是无疑。”第二部分 第四章:何以报仇(3)“先生看呢?”萧子升搬救兵了。杨昌济幽幽的目光捕捉着什么,思忖着缓缓道:“倘若润之不幸言中,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那内中就必定有鬼。”闻者倒不曾思及,各自一怔:“有鬼?!”师生们未完的讨论,带到了岳麓山刘家台子的蔡和森家——“沩痴寄庐”。穹顶是圆体状的墓庐式形态,青砖瓦屋,不像常见的人字形的砖木结构建筑,颇具个性特色。何叔衡、罗学瓒、陈昌、张昆弟、萧三等一帮热血男儿,围着毛、蔡、萧争说纷纭。“润之所见,算得上是惊人的发现,本人深表赞同!”陈昌洪亮的声音随手势一出,便是一派雄辩家的风姿,“历史往往有它惊人的相似之处……”毛泽东轻轻止住学友,依旧慢慢说道:“杨先生想得更尖锐。袁世凯若不是心中有鬼,何苦树敌天下,遭世人唾骂?”“这个大总统,是有鬼名堂!”何叔衡判断着。众人不觉陷入沉思,委实难究其详。“总不见得他是在做皇帝梦吧?!”萧子升一句戏言,引出一阵嘘声、笑声、骂声。清朝刚被推翻,民国才建立,民心所向,谁个还愿意回到封建的帝王时代去?蔡畅“喂,革命家们,晓得肚子饿不?”门口出现一位催唤吃饭的妹子。她面似和森,灵捷、早熟。她叫蔡畅,原名咸熙,和森之妹,时年15,后加入新民学会,系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全国解放后曾任全国妇联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大家正起身,被萧子升唤住:“慢,慢。嗳,和森,你先行一步,我们有‘机密要事’商量。”“唿,你也搞起‘鬼’来了?”蔡和森莫名其妙,偕同妹妹先自出去。萧子升放低声音提议道:“和森家眼下家境困难,兄妹上学,只有他大姐庆熙在医院帮忙,补贴一点。我们这一顿饭,会把他家吃个底朝天的!”毛泽东恍然大悟:“还是我们‘高材生’心细。”一摸兜,只有七个铜板,他悉数将它们放到了桌上。同学见状,纷纷掏兜,各倾其囊,大都是铜板、铜角子,只见着一道银光,从萧子升手里划出——一块“袁大头”!“唷!”“我今年就毕业,理该多贡献一点。”“哎哎,你们怎么忘了我何胡子了?我跟陈昌,可早当上先生了!”何叔衡说着,也摸出一块光洋,又从陈昌手里抓过一块,放到桌上。“何胡子就全权代表了。”张昆弟提议着。葛健豪何叔衡连连摆手回绝:“不不不,这可不是我胡子的本事!”他目光一睃,看定毛泽东,不待提议,就被毛泽东打住:“就让‘发起人’作全权代表。”“那我就当仁不让啦!”萧子升并不推诿。进到堂屋,萧子升便将一包“捐款”交落到一位妇人手心里道:“伯母,这是我们大家的一点心意。”“这如何要得?!”唤作伯母的妇人连连推辞。其端肃的脸庞,不乏少时“健豪”的风姿。她叫葛健豪,原名兰英,蔡和森之母。帮忙做饭的杨开慧,这时腾出身来,也端谨地送上三块银洋道:“伯母。”“哎唷,要不得,要不得!”“这是爹爹让交的,是饭钱。”杨开慧明事地诿“过”于父。蔡门的“小公主”在毛泽东的怀里一挣而起,嚷道:“外婆,要得要得;是杨老爹爹的,要得!”“小公主”名叫刘昂,蔡和森之外甥女,时年3岁。葛健豪眼里顿时泛起泪花。蔡畅感怀地揽过小自己一岁的开慧,感激之情难以言表。蔡和森除了感慨之外,不乏自责,一时锁眉失语。毛泽东敬重地搀过长辈道:“伯母弃富贵而不顾,来到长沙,一心支持和森、小妹读书求学,我们……感谢您——伯母!”周围同窗肃然起身,不约而同地鞠躬施礼:“伯母!”热泪滚洒而下,蔡母没有去揩擦。她似有许多话要说,但激动之中只道出了一句:“你们都是和森的好同学!……谢谢!”蔡母葛健豪实在是受之无愧的。她值得学子们敬重。毛泽东“弃富贵而不顾”的话,更不是空穴来风。她很崇敬秋瑾烈士,每每以秋瑾勉励自己,教育子女。辛亥革命使她更认识到读书求学问的紧要,不惜将几十年的积蓄——一包首饰变卖掉,送和森进省城求学。特别是当丈夫为了五百块银元而将蔡畅“出聘”给一个地主做小媳妇时,她气愤之极,决然地将蔡畅送到长沙的亲戚家里躲婚,逃过一劫。要不是做母亲的这一“果敢之举”,大略就未必有后来成为中国妇女运动先驱的蔡畅啦!有些故事,毛泽东、萧子升一班同学知晓一些,但更多的他们自然是不知道的。蔡母也不让和森、蔡畅与长女庆熙“瞎乱说,多出丑”。小女儿蔡畅见母亲只顾着“谢”,遂悄自抹一把眼泪,赶紧招呼大家:“快坐、快坐,没有好菜,随便吃。”陈昌衷情难抑道:“就是吃白米淡饭也香!何况还是蚕头饭。”“嗯,吃来果然分外香!”萧三如接对子,引出一片真挚的嬉笑。其实米饭里加蚕头、掺甘薯和青菜什么的,都是为了节省米,还可省些菜,那是穷人家里每每能见到的。富人家里若吃这个,那就会掉了“大身价”。第二部分 第四章:何以报仇(4)吃罢“蚕头饭”,一行热血男女,便登山——上岳麓。杨开慧上到山腰间,不觉鸟瞰起“沩痴寄庐”,很是羡慕:“咸熙姐,你们家真是风水宝地,出门就是岳麓山。”蔡畅逗趣道:“那你也搬来一起住吧,我们天天登山。”杨开慧笑了笑。忽然她想到了什么,问道:“你在周南女校,学的什么?”“体育。”“难怪。”“我哥说,身体不练好,不会有出息。”蔡畅慢慢注意到这位女伴登山的麻利来,“咦,霞妹,你一定也……登过山?”“小时候,天天上山扒柴。”“难怪!”蔡畅学着开慧的口气。开慧显然记起了什么,吁了口气道:“有一次扒柴,去拣一根碗口大的枯树枝,不小心滑下山……”蔡畅听了着实吓了一跳,一把拉住开慧问:“真的?别吓我!”杨开慧头微微一点。是哇,那年这一“滑”,滑得皮破血流不说,最后还跌落到深潭里,若不是被砍柴的老叟及时发现,说不定就此丧了命。蔡畅吓得撑开大嘴,追着问:“你……还敢上山扒柴?”开慧不以为意地一笑道:“我没有跟妈说,第二天照样上山。”“你爹呢?”“就是爹叫我不要怕的。”“哈,你们父女俩真行!”萧子升的一声呼喝,打断了蔡畅与杨开慧的悄悄话:“哎,你俩中邪了?放着现成的路不走!”众人闻声,齐齐斜首寻望——在相邻的岩坡上,只见毛泽东与蔡和森正攀行在没有路的陡壁间,乐此不疲,还冲着伙伴们招手笑笑。“你决定了?暑假就转学?”毛泽东不胜惋惜。蔡和森点点头道:“一师的课程太杂,不合我的脾性,不如上高等师范专修科,专攻文学。”毛泽东油然驻足,轻轻一叹:“你这一走,子升又毕业,我们才开始的……”蔡和森亦依依难舍。良久。毛泽东决然道:“得想个什么法子!”不期而然,寻究中的“法子”使他俩加速攀援,似乎能攀援出“法子”来一般。殊途同归,还是毛泽东与蔡和森别开蹊径,率先登上了爱晚亭。“你俩搞什么名堂?”萧子升以高年级生的姿态嗔怪着学弟。“想试一试,在没有人走的地方看看能不能走出一条活路来?”毛泽东似戏若真,借题发挥。“结果是:可行。就是多费点劲。”蔡和森打上句号。“有见地。大有见地!”陈昌连连颔首。罗学瓒扶上眼镜,心有所悟:“你俩什么时候变作‘哲人’了?”“你俩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何叔衡口一张,便带出浓浓的感情。“何胡子,这‘天造地设’可是指的有情男女,不是……”“谁规定的?男女平等!”一片哄笑。只有细心、内行的开慧从毛泽东登山的脚步、姿式发现了什么,微微一笑问道:“毛先生以前就登过山?”毛泽东头一点,同样地发现了什么,笑着反问道:“你也喜欢登山?”开慧轻“嗯”了一声。“呵呵,今天运气好,碰上个登山的女将!”经不住同伴们的盘根究底,毛泽东爽快地道出了自己在东山高等小学堂的“登山史”。毛泽东的两位兄长很小就先后病故。他小时候也很瘦弱,还多病,尽管跟母亲信神拜佛也不管用。是乡间的劳作,特别是在家门口池塘里学会的游泳,才使他瘦弱的身体慢慢脱离了病魔。登山是从上东山小学堂开始的。这里有一座美丽而神秘的东台山,山顶有一座七层白塔,丛林茂密,好多同学都喜欢探险——登山。毛泽东是其中最积极的一个。他早下了决心要把身体锻炼好。下了课,他们不是到圆池子里游泳,就是去登山。有时傍晚想山了,他一个人也会去登。有时候登上山顶还嫌不过瘾,下了山,再登上去。见着那曲折盘旋的石级,那石级畔的百姿纷呈的崖壁,那直刺青天的百年古树,他就有一种难言的共鸣,有一种对自己的激励,有一种心旷神怡的奇妙感觉。故而对毛泽东来说,登山是一种锻炼,是一次思索,也是一回享受。这跟一般人为登山而登山的情况可大不一样。杨开慧听得津津有味。她上山扒柴、玩,可没有考虑得那么多。不过她深有共鸣!只不过是她把“共鸣”藏在了心里,只是在双眸间偶有闪划而已。蔡和森几个就大呼赞同了!和森本也喜欢登山,在湘乡家里常有事没事就往山里钻,这回不意“登”出个知音来。还有张昆弟,虽登山不多,但此时却被毛泽东与蔡和森渐渐激出了“山情”。要不是活跃的蔡畅有了新的发现,他们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从“山情”里回出神来。“嗳,快看——”众人返首,见萧三仰起那高高的额头,赏顾着“爱晚亭”匾额,颇有李白“谪仙人”的风姿。毛泽东禁不住笑了:“我们未来的大诗人,怕是跌进唐朝杜牧的仙境里了。”“‘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萧三一吟而出,玩味着个中神韵。这座“爱晚亭”原本叫“红叶亭”,亭子建在清风峡峡谷的土丘上。每当深秋时节,峡谷中漫山是红叶,故有此谓,但总有失直白而流于俗气。直到清朝乾隆年间,有位叫袁枚的浙江诗人游经此亭,以为“不雅”,乃用唐朝杜牧《山行》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爱”“晚”二字冠之。第二部分 第四章:何以报仇(5)蔡和森别有所念:“‘爱晚’虽有诗情,我还是更喜欢云麓宫的对联,‘四面云山来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对联一说出,青年学子们赤纯的心顿被深深叩动了!他们洞察着“四面云山”,关注着“万家忧乐”,他们也正是缘此而走在一起的。“走!”自然而然,由蔡和森打头,一行热血男女又踅往云麓宫。对联果然醒目,直扑眼帘——四面云山来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一行登山人,莫不沉浸在登高望远,忧乐在心的思潮中……时下昏浊的中国,袁世凯意欲只手遮天的中国,多么需要对联所道出的这般胸襟哇!要不然,中国还有什么救?!“太阳旗!”杨开慧失声一呼,众人急急返首——鸟瞰下的湘江上,但见两艘挂着太阳旗的日本兵舰,长驱直入,如在无人之境。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6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