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经济]金融海啸与我何干

作者:韩秀云 字数:33721 更新:2023-10-09 19:50:53

金融危机的惊天秘密:金融海啸与我何干 作者:韩秀云 出 版:中信出版社美国金融海啸究竟来自哪里?金融海啸背后隐藏着怎样惊天的秘密?这场世纪金融灾难将走向何方?它对中国究竟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将如何面对?这里没有艰涩的表格、数字,没有难懂的概念、理论,用一个个鲜活的例子,通俗的语言,把经济危机变为一个个有趣的例子讲给读者听。没有扳起脸来的教条,有的是循循善诱的引导。本书分析了金融海啸爆发的深层原因,对政府、企业家、个人提出了应对经济危机之道。作者坚定“看多”中国,预言:中国将是第一个走出经济危机的国家。现在的美国,应该还在晚上八九点的时间,真正的夜幕,还没有降临。——摘自2008年6月《看不懂的中国经济》  前言  从2003年《推开宏观之窗》出版以来,我一直致力于在中国普及宏观经济知识。2008年《看不懂的中国经济》出版后,登上中国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并获得第一财经时报和搜狐网评出的十大商业图书奖。这让我感到,中国民众对经济学知识的需求也到了一个大爆发的时代。  随着美国金融海啸扑面而来,中国遭遇了企业大量倒闭、员工大量失业,股价、楼价和物价暴跌等一系列难题。《看不懂的中国经济》一书在2008年6月出版,那时以雷曼兄弟倒闭为标志的金融海啸还没有发生。现在我无论走到哪里,读者都在问:你在上本书中说,中国经济的每次大跌都在为它的大起做准备,中国经济还在大爆发之中。金融海啸这么严重,你还这么看好中国经济吗?  答案是,没有改变。  为什么金融海啸这么大的负面影响,我的观点没有改变呢?  有两点原因,其一是在之前已经把这个变化因素考虑进去了。每次大跌都在为大起做准备,这个"大跌"本身就已经暗示了导致经济下跌的"金融海啸"的来临,在《看不懂的中国经济》这样写到,"今天看到的美国,应该是晚上八九点的样子,夜幕还没有完全降临";其二是经济发展的趋势所决定。上本书中说了中国经济会继续大爆发,没有明确说明这个趋势是怎么来的。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大致的轮廓,美国建国200多年来,大趋势是一直在涨,涨了两百年,涨到了尽头,到2008年它开始真正的下跌;而中国恰恰相反,从19世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济跌了170年,改革开放30年,它才开始上涨,这就是趋势。  现在的问题是,即使再次肯定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我们还要面对近在咫尺的金融海啸,即使知道天会亮,但我们更关心自己是否会倒在黎明前的黑暗里。  全世界都在思考和寻找答案,这场金融海啸究竟怎么来的?目前的结论基本上是源于华尔街的"坏孩子"们错误地设计了一系列金融衍生品以及美国政府放松监管所致。  事实是这样吗?  我们不禁要问,美国的次贷产品、一系列金融衍生品的赤裸裸欺诈,导致美国和牵连全世界数以万亿甚至数十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为什么没有一个"罪犯"被送上法庭?这背后藏着怎样惊人的秘密?如果这样的"犯罪"得不到应有的惩罚,是不是必然还有下一次金融海啸的来临?前言(2)  如果我们找不到金融海啸真正的病根,就不可能有效治理当前经济中面对的问题,更不可能找到防止下一场金融海啸的有效手段。  比这个问题更让读者关心的是,美国的金融海啸和它的经济危机将会朝怎样的方向演变?它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它跟中国政府、企业、百姓之间有何干系?为什么美国那里出问题,我们这里迅速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未来这种负面影响还会持续多久?作为中国政府、企业、个人在这样一场世纪金融海啸中,该如何看待,如何应对?  这些都是迫在眉睫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还有一些问题,虽然没被人们意识到,却与我们的切身利益更加密切相关。  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升值、日本经济被击溃;1991年苏联解体、卢布暴跌;1992年英镑被袭击大败,被迫退出欧洲货币体系;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四小龙、四小虎被席卷一空、货币暴跌;1999年欧元诞生伊始就暴跌;2008年全世界同时掉进美国次贷危机的惊天陷阱。  那么,下一个会是谁?  中国经济必将再次大爆发,对于中国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和20万亿人民币的居民储蓄这只"笼中虎"来说,这究竟是"危"还是"机"呢?  面对这样一场世纪金融海啸,所有人都在分析和思考,我们究竟失去了什么和应该从中得到什么?  《金融海啸与我何干》将与您一起,共同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  韩秀云  2009年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之际第3节:金融海啸扑面而来(一)(1)  一、金融海啸扑面而来(一)  2008年,对于美国、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历史性的一年。这一年,爆发了以美国华尔街为中心的全球金融海啸!其速度之快、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危害之深,百年未遇。  这场金融海啸的爆发始于2007年。  2007年4月4日,美国第二大次级债提供商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申请破产保护。 8月6日,美国住宅抵押贷款投资公司(American Home Mortgage Investment Corp.)申请破产保护,这是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服务提供商。这两家公司为什么破产?因为一些信用等级不够的美国穷人也贷款买房,可这些人没钱,还不上贷款了。就这样,次级贷款的隐患陆续浮出了水面,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下跌。这两家公司持有大量的房地产抵押债券,这些债券的价值大幅下跌,它们不能在市场上顺利售出,导致公司现金流断裂,终于资不抵债而宣布破产。  这是金融海啸到来前敲响的第一声警钟,它向世人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那就是:美国近几年来一路高歌猛进的房地产市场开始下跌了。  然而,这个信号的发出并没有引起世界各国的警觉,原因或许在于这两家公司的规模还不够大,不足以影响到整个美国经济,更不会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全局。处理掉这点坏账,对美国而言根本就算不上什么!况且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都"相信",这点区区小事,美国政府和金融机构完全可以消化掉,他们有能力也应该处理好,外人不必担心。  没几天,关于次贷危机已经过去的论调陆续出笼。很多媒体都说,这完全是虚惊一场,美国不会有事的,这件事似乎已经过去了。  然而,好景不长。  2008年9月7日,美国财政部不得不最后宣布接管"两房"。  两房是什么?它们是美国两家最大的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一家叫房利美公司(Fannie Mae; Federal National Mortgage Association),另一家叫房地美公司(Freddie Mac; Federal Home Loan Mortgage Corp.)。这两家公司经手了大量的房地产抵押债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y,MBS)业务,规模大到5万亿美元,占到了全美房地产贷款市场总额的50%,也就是说美国次级贷款的一半都在它们手上。没想到,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了,房地产抵押贷款业务大量缩水,它们的损失超过149亿美元,公司股价在两年期间跌去90%,公司完全资不抵债,陷入全面崩溃的境地。如果美国政府再不出手相救,"两房"一旦破产,就意味着美国房地产市场瞬间就会发生雪崩,后果不堪设想。因为它们的规模太大了,手里的次级债券太多了。美国政府只得硬着头皮,顶着舆论压力接管这两只"巨无霸",使它们免遭破产的命运。  灾难向投资银行扑来  美国政府全力营救"两房",是为了以最快速度最大力度将次级债风波的损失控制住不要蔓延,但天不遂人愿,灾难随即迅速扑向华尔街投资银行。华尔街的第五大投资银行名叫贝尔斯登(The Bear Stearns Companies, Inc.)在2007年7月16日它关闭了手下的两家对冲基金,9月,爆出公司成立83年以来的首次亏损,公司股价暴跌。金融海啸扑面而来(一)(2)  2008年3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The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简称美联储)紧急援手,促使摩根大通银行(JPMorgan Chase & Co.)收购了贝尔斯登,将贝尔斯从死亡的边缘上拉了回来。  这时,美国金融机构的问题已经变得越发严重起来。表面上看,美国几家抵押贷款公司的"小规模"破产,大投行贝尔斯登被"顺利"收购,巨无霸"两房"又被美国财政部接管,似乎这一切都给全世界传递了一个信息:美国总会有办法的,再多的流血也会被止住,不会"死人"的,"天"是塌不下来的。人们遇到灾难时总愿意朝好处想。世人没有警觉,还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心想:美国这样的国家,它什么没有经历过?这些问题就不用咱们操心了,美国一定有办法摆平的,放心吧!  "天"真的塌不下来吗?  2008年9月15日,是历史性的一刻。谁都没有想到,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申请破产保护。在破产申请单上显示,公司负债达到6 130亿美元规模,而它的债权人总数超过10万。  雷曼在宣布破产之前没有任何先兆就一命呜呼了,就像心脏病人发作一样,没有给人留下任何抢救和准备的时间。它的债权人没有任何思想准备,雷曼兄弟怎么说死就死了呢?  雷曼兄弟已有158年历史,它躲过了无数次金融危机,又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可以说身经百战,屡战不死。能在华尔街投行占到第四的位置,这相当不容易。现在竟然倒闭了,欠债超过6 000亿美元。  雷曼倒闭的消息震惊了全世界!  美国这场旷世的金融海啸以此为标志,正式拉开序幕。  金融海啸的特征就是快、猛、狠!  华尔街已经开始失去控制,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市场的信心开始崩溃,全世界开始回过神来,原来,美国并不是无所不能。  这种信心的崩溃导致美国和全世界各国的神经开始脆弱到了极点,这个世界变得再也经受不起任何打击。  人们都变成惊弓之鸟,金融海啸还在继续蔓延。金融海啸扑面而来(二)(1)  二、金融海啸扑面而来(二)  2008年9月15日晚些时候,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Corp.)立刻发表声明说,它愿意以接近5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 & Co.)。当雷曼兄弟出事后,美林见势不妙,马上找到美国银行,愿意以最低的价格把自己卖掉。因为这时华尔街的股票市场只要一听到投资银行,谁都不相信。人们说,在华尔街能够呼风唤雨的雷曼兄弟这家巨无霸都倒下了,还有哪家投行能活着?所以华尔街的股市出现暴跌,美林的股票也跟着暴跌,如果没人接手,美林难逃破产的厄运。  紧接着,9月16日美联储声明,它向美国国际集团(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 AIG)提供850亿美元短期紧急贷款。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出面接管了AIG。AIG是美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一家保险集团,它可是美国人的命根子。  据我国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报道,当时华尔街的情形非常严峻,美国政府如果晚一天出手,AIG将亏损10万亿美元,如果再晚一天,AIG将亏损20万亿美元。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全球有太多的投资银行和机构投资者买了次级债后,都在AIG买了大量保险。一旦投资银行倒下,会引起投资者去AIG索赔,可AIG没有这么多的钱,它无论如何都赔不起。美国政府这时如果不救的话,这家巨无霸的世界性保险公司会和雷曼兄弟一样死得很惨。因为全世界有千百万人买了它的保险,一旦AIG倒下,这场金融灾难就会失控,因为它影响到的人太多了,包括中国买了友邦保险(AIA)的人们,所以美国政府才不顾一切去救AIG。  华尔街的投资银行接二连三地倒下,现在只剩下最后两家了,一家是高盛集团(The Goldman Sachs Group, Inc.),另一家是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它们紧急向美国政府呼救,否则它们的下场会非常难看。9月21日晚,美联储宣布,批准这两家最大的投资银行转为银行控股公司。就是让它们由投资银行变成商业银行,可以靠吸收存款来度过难关。  至此,曾经风光无限,令全世界顶礼膜拜的华尔街上的投资银行,作为一个历史名词瞬间消失了。金融海啸扑面而来(二)(2)  历史在2008年9月21日这一天,为华尔街的投行画上了一个惊人的句号。  这惊世骇俗的一幕,仅在一周内眨眼之间完成,令全世界目瞪口呆。这些曾经呼风唤雨的华尔街投资银行,令人高山仰止,怎么说不见就不见了?这不是太可怕了吗?世人仿佛做了一个噩梦,一觉醒来,华尔街投行的金融大厦不见了,这让人怎么能够接受?  看到那些曾经拿着高薪,在投行工作的高级白领们,端个纸箱子神情黯然地从写字楼里离开。他们失业了。这谁能相信?曾几何时,他们风光无限,今天怎么失业了?投资银行是赚大钱的地方,是现代年轻人找工作最向往的地方。那里挣着高薪,出门坐头等舱,住豪华宾馆,多么气派,多么令人羡慕。他们的失业,投行的倒闭令所有人都想不通,美国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让这些精英们失业了?简直太不可思议了!这一周考验着全世界人的神经。  美国的金融形势岌岌可危,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经过反复较量和争吵,终于在2008年10月3日晚,布什总统签署了总额高达7 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美国政府拿出巨额资金去救市,让世人松了一口气。不这样,美国还有多少金融机构将跟着倒下?  金融海啸的危害超越了人们的想象,这边的金融机构刚按下葫芦,那边的美国实体经济就起了瓢。三大汽车公司总裁在国会山听证会上说,如果政府不救它们,这三大汽车公司可能面临破产的命运。美国有三大汽车公司:通用(General Motors Corp., GM)、福特(Ford Motor Co.)、克莱斯勒(Chrysler LLC),这是美国的标志,也是美国的骄傲,更是美国的支柱产业。实体经济危在旦夕,三大汽车公司一旦破产,数百万汽车工人和汽车销售及服务人员就会失业,又将是一个惊涛骇浪。  这令所有美国人都傻眼了,美国金融出了问题,美国实体经济也出了问题,那美国后面的问题到底还有多少呢?  作为金融海啸的集中反应,全世界资本市场最具魔力的是美国股市,终于蹦不住了,即使是在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之后都昂扬向上的道琼斯指数,终于低下了高昂的头。在2008这一年中,美国股市"蒸发"了7.3万亿美元的市值,相当于40多万亿人民币,下跌幅度超过40%,损失之大,成为是美国股市历史上最糟糕的一年。美国人在股市中的财富急剧缩水,公司股价暴跌,引起美国社会的极大震荡。金融海啸扑面而来(二)(3)  2009年1月20日美国新总统奥巴马宣誓就职时,几百万人冒着零下10度的严寒,在瑟瑟寒风中参加黑人总统的就职典礼。他们希望新总统能给美国悲惨的经济带来起色,让美国人重新过上幸福生活。可见,金融海啸使美国人的心态开始发生了变化。  金融海啸扑面而来,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  冰岛是一个北欧小国,多年来它在全世界幸福指数的排名都是第一。2008年金融海啸冲击了它,冰岛的外债超过1 383亿美元,而它的国内生产总值才不到200亿美元。冰岛已经处于"国家破产"的边缘。冰岛每个国民的欠债超过20万美元。2008年10月26日,冰岛总理哈尔德领导的联合政府宣布辞职。  欧洲遭遇了金融海啸冲击,各国政府相继宣布向它们的金融业注入上千亿美元救援资金,以防止欧洲的金融业崩溃。  俄罗斯告急,卢布暴跌、油价暴跌,实体经济陷入困境,股市从2000点跌到500点,外债高筑。  日本的中央银行向金融机构大规模注资,但仍有超过30家上市公司破产摘牌。  中国的企业破产激增,出口锐减,失业人数急升,政府不得不紧急启动总额4万亿人民币的经济刺激方案。  ……  全世界都在惊呼,美国怎么了?美国金融怎么了?美国经济怎么了?  全世界的金融怎么了?全世界的经济怎么了?  这场金融海啸究竟怎么来的?  它的问题出在哪里?  它将奔向何方?  这场金融海啸与中国政府、企业和百姓究竟有何干系?  我们每一个人,又该如何面对?  这些问题,困扰着每一个深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中的人。金融海啸寻根问底(一)(1)  三、金融海啸寻根问底(一)  面对扑面而来的金融海啸,各国政府都毫不犹豫采取了各种紧急救援方案。那金融海啸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关于金融海啸的祸根,有人把责难推给华尔街的金融界"坏孩子"--那些投资银行设计次贷和一系列金融衍生品;还有人认为这是美国政府放松了金融监管导致。  说到次贷产品的设计,不得不先提到美国人的消费习惯。  美国人的消费习惯和中国人不太一样,他们是没钱借钱花,我们是有钱存着不花。美国人用透支的方式生活,就是今天借明天的钱花,可以说贷款无处不在。  他们的住房观念也和我们不同,前几年流行的一个段子说,一个中国老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在一起聊天。美国老太说:你们中国人一辈子都受穷,到老都没有房子住。我在年轻时就去贷款买了一套房,我一直住在房子里,我每月还银行贷款,还到六十岁时这套房子就归我了。可你们中国人从年轻时起就存钱买房,一直存,总也存不够,到六十岁终于存够钱买到房子住了进去,可是已经老了,没有多少时间享受了。我们美国人年轻时就享受了住自己房子的快乐,你们就没有。你们为什么不向我们学习呢?因为你们思想太保守了,所以经济进步慢。  这就是美国人典型的用贷款消费的观念。因为这个观念,美国经济的70%是靠消费拉动的,而美国人消费的绝大部分又都是靠借钱。  贷款消费成了美国人的习惯,那么次级贷款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为了保持经济发展的势头,美国政府在2000年前后开始刺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号召美国人买房。美联储也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断降息,贷款利率很低,买房确实很合适。  开始是一些信用级别高的人贷款买房,后来优质的客户越来越少了,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商业银行放宽了条件,让信用级别不那么高的人也能买房,把款贷出去,这才有生意做,才有钱赚,美国经济才能维持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时,银行开始动脑筋了,最好让美国穷人也能买得起房子。  这是一个庞大的需求,如果充分挖掘出来,市场可就太大了。但是,穷人买房的第一个障碍是没有相应的信用级别,不具备买房资格。  怎么办呢?商业银行贷款的规矩还在那里挡着。  没办法就想办法了,作假!  只要贷款人同意买房,虽然他一向信用很差,商业银行可以把他的信用记录填成优良,这样就可以办理抵押贷款,只要他签字同意到时候还钱就行。  贷款买房人想:给我贷款是件好事,可毕竟债是要还的,最后还不起怎么办?金融海啸寻根问底(一)(2)  商业银行说:你别担心,因为买房的人太多了,都是这样的,没关系。房价在不断上涨,你买的房产可以升值。比如,你买了一套30万美元的房子,首付10%,你交3万美元住进新房。几年后如果房价涨到50万美元,你把这套房子卖了,还上借银行的本钱加利息30万,剩下的20万就是你白赚的,多合适啊?  贷款买房人一听,这事太好了,像我这样信用级别不高的人,银行都肯借钱给我买房,马上有房住,将来房价涨了还可以卖掉赚上一笔,合适,干!  有人问,商业银行为什么要贷款给这些人呢?原因在于贷款利率的差别。商业银行贷款给信用级别高的人,利率是5%,而贷给信用级别低的人,利率是10%,这么大的利差对商业银行来说很有赚头。  商业银行在劝穷人买房时说:你们贷款买房吧,给你们特别优惠的条件,首付可以降低。30%首付没有,那20%;20%首付没有,那10%;10%的首付没有,那零首付如何?贷款人说,零首付可以,可我现在还不起月供。银行说没关系,你可以先住进去,三年后再开始还钱,只是利息高一点。这些穷人想了,只要我在购房合同上签字,同意买房,银行贷款给我,既不要首付,也暂时不需要还钱,还可以住新房。以后即使我还不上钱,只要房价涨了,卖掉房子还可以赚钱,这合适的事我怎么能不干呢?  结果,穷人就这样被说动了,他们都签了合同,同意贷款买房,次级贷款就这样产生了。  什么叫次贷?就是信用级别低的贷款,相对于优级贷款而言,所以叫次级贷款,简称次贷。美国在最近这几年中,大量信用不好的人都用这种方式买了房,其实他们付不起银行贷款本金和利息。  由于商业银行放贷给他们,买房的人便多了起来,房价自然就会往上涨。房价不断的上涨,刺激了那些当初还犹豫的人纷纷加入了次贷队伍,甚至是零贷队伍,就这样,年复一年地把美国的房价推向高潮。  一个美国说:我在监狱里,连10美元都没人借给我,但我出来之后,银行竟然愿意借我10万美元让我买房。事实就是这样。金融海啸寻根问底(二)(1)  买房的人很高兴,既可以住房,还可以等待房产升值。买房人没有风险。卖房人也没有风险,因为商业银行用贷款已经替买房人把钱付了,真金白银已经赚到了手。  这一切实在太完美了!  四、金融海啸寻根问底(二)  卖房人和买房人都皆大欢喜。商业银行想了,我把钱都贷给穷人买了房,全部风险都在我这里。第一,如果这些买房人以后还不上钱了,银行不就赔钱了吗?第二,如果将来房价跌了,买房人抵押在银行的房产就不值钱了,银行也要赔钱。这可不行,一定要想办法把风险转移出去。  怎么转呢?  干脆把次级贷款卖给投资银行。  就这样,商业银行把所有的房贷集中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按揭证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y, MBS)。他们告诉投资银行说,这里有一笔好买卖,平常按揭利率是5%,次贷的按揭利率是10%,我可以按6%的利率卖给你,余下4%的利差给你来赚,你坐吃利差,什么也不用干,坐地收银,如何?  投资银行一听合适,干!  于是,投资银行购买了这些按揭证券(MBS),把现钱给了商业银行。  投资银行拿过这些证券后,就开始设计了金融衍生产品。它们把次级证券(MBS)打了一个包,变成次级债(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CDO),卖给投行的大客户们说:"亲爱的客户,我们新推出一款非常好的金融产品--次级债券,银行存款利率只有1%,而这个次级债的利率是10%,如果现在投资买这项产品,每年能有10%的回报,可以赚这么多的钱,这多合适啊!"  就这样,投资银行从商业银行那里买了次级证券(MBS),然后打成包变成次级债券(CDO)往外卖,从华尔街卖到美国,从美国卖到欧洲,卖到亚洲、卖到日本、卖到中国,次级债券就这样卖向了全世界。  当投资银行往外卖次级债券时,投资者就问了,你这债券虽然有钱赚,但是如果有风险,买了以后赔了怎么办?要是砸在我们手里怎么办?当投资者对此表示怀疑时,投资银行建议说,如果不放心,可以给它上个保险。于是,投资银行又设计了一款产品,名字叫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就是说,买次级债券的投资者如果担心风险的话,可以买这个产品CDS,让保险公司来分担一部分风险。当然如果没有发生问题,保险公司就可以赚这笔钱。保险公司一听很愿意,看到房地产这么火,它们也想从中赚一笔钱。给次级债券提供保险,这种赚钱的机会不容错过。投资者担心风险,愿意拿出钱来买保险,把风险押给了保险公司,两全其美。比如,一个投资者买了50万美元次级债券,他到保险公司去买CDS,交了3%的保险费之后,如果这边债券出问题,那边保险公司负责包赔损失。金融海啸寻根问底(二)(2)  保险公司想赚钱,它们卖出CDS保险,让买次级债券的人放心,上面有人罩着,投资者放心买吧!次级债就这样大大方方地卖向全世界。  概括起来,首先是商业银行发放了次级贷款给穷人买房,商业银行担心风险把它集中起来变成按揭证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y, MBS)卖给了投资银行;投行把它打包变成债务抵押债券(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CDO)卖给投资者;买次级债券的投资者担心风险,又去买了信用违约掉期(CDS),保险公司最后给他们做了保。  美国国际集团(AIG)是美国乃至世界最大的一家保险公司,中国有一个友邦保险(AIA),很多中国人买了这个保险,友邦保险的总公司就是AIG。这家保险公司卖了大量的CDS,给很多买了次级债的投资者上保险,它们也想从中赚钱。就这样,次级债券顺理成章地卖了出去,越卖越火。  到这里基本是皆大欢喜。从地产商到买房者,到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到保险公司,到买次级债券的投资者,一路都是包赚不赔,越到后来越好,什么都不用干,坐着就可以赚钱。这太美好了,天上真的在掉馅饼了(就算是陷阱,也没有关系,反正风险转移走了,不在我这里)。  但投资银行并不满足于买卖次级债(CDO),这样赚钱太少,于是各种各样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品出现了。这些产品大量地运用了杠杆效应赚钱。  什么叫杠杆效应,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用贷款买房。如果没有杠杆,购房者用现金买一套100万美元的房子,如果房价一年上涨20万,他的投资回报率是20%。如果用了杠杆,比如说100万美元的房子他只支付了10万美元的首付。剩下的90万美元是他向银行以5%的利率贷的款。如果同样房价一年间上涨20万,这20万元减去需要支付的一年当中90万美元乘以5%利率产生的4.5万美元的利息(大致),他就相当于赚了15.5万美元,这个利润除以自己支付的本金10万美元,他的投资回报率实际变成了155%,远远高于没有借钱的买房方式所获得的20%的收益率。  在价格向上的时候,杠杆可以放大收益;在价格向下的时候,杠杆也可以放大损失。金融海啸寻根问底(二)(3)  如果没有用借贷的杠杆效应,100万美金全是自己出的,当房价一年跌了20万,除了纸面上的损失,他还住着这套房子,只要不卖房,这个损失就不会成为现实,很可能将来还要涨。他如果用了借贷的杠杆效应,当房价一年跌了20万,他的房子现价只剩80万了,但他抵押房子向银行贷款了90万,银行就会要求他追加10万。如果他追加了这10万美元,那么对于他一年的投资亏损是4.5万利息加20万亏损,实际亏损率变成了245%。如果他没有能力支付这10万美元,他的房子就会被银行收走,这个房贷就终止了。与其相关的MBS和CDO也就依次变成了废纸。  这是用房贷交易,大家比较了解的一种方式来解释杠杆效应,实际上对投资银行来说,它们是没有耐心通过这样笨拙和零散的方式去进行杠杆交易的。  投行和金融机构有一种叫做保证金制度,就是用1个亿可以做10个亿的生意,这叫10:1杠杆保证金交易。什么意思呢?保证金相当于做生意的定金,比如这批玉米值10个亿,但我交了1个亿保证金,我就获得了这批货的所有权。结果还没等到到期补齐另外9个亿去最后交货,这个货物几天后就涨了1%,我就有权利把这批货全卖掉,可收回来10个亿零1000万美金,除去1亿本金和欠的9亿美金,等于多出来1000万美金,这是赚的。但我只用了1个亿的本金,这赚来的1000万美金,相当于我本金1亿美金的10%。也就是说实际的货物市场涨了仅仅1%,而我的本金却获得了10%的收益率。这就是保证金交易制度的魔力。那么,如果做30倍杠杆的话呢,就可以赚3000万美金,收益率变成30%,如果做60倍杠杆的话呢,就可以赚6000万美金,收益率瞬间变成60%。。  在美国,大部分投资银行的杠杆率都在30:1,雷曼达到了60:1,房利美和房地美达到100:1,。利用金融杠杆赚钱的时候大赚,反之,赔钱的时候也大赔。比如两房用100:1的杠杆率做交易,本金是100亿美金,当它所买的产品价格与它判断相反的方向波动1%的时候,就意味着这100亿美金,瞬间就赔没了,赔率100%。  如此高的杠杆率,可想而知它们的结果如何。这就是为什么普通老百姓不能理解像雷曼兄弟、两房、AIG这样的巨无霸为什么赔得这么惨、倒得这么快的原因之所在。金融海啸寻根问底(三)(1)  有读者不明白了,问为什么华尔街投行要设计出五花八门的金融衍生品呢?因为谁都想赚钱,谁都不愿意承担风险,都想把风险转移出去。商业银行想赚钱,不想承担风险,把次级贷款加一点利息卖给投资银行,投行加价打包卖给投资者,它也不承担风险。投资者买到次级债后,也不愿意承担风险,去保险公司给它买了保险,这么多的次级债券,保险公司每年收很多保险费,这多合适。而且,美国的房地产市场这么火,次级债券肯定不会有风险,这个链条就这样形成了。所有人都认为,风险在别人那里,利益在自己这里。没有人想到"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祸"。  五、金融海啸寻根问底(三)  美国人的买房风险,华尔街不承担,投资银行不承担,它让全世界都替他承担。因为次级债券不仅卖给美国,而且卖到欧洲、卖到亚洲、卖到中国、卖向全世界,把所有投资者都绑在一起。  终于有一天,也就是2007年初的时候,贷款买房的人到银行说了一句话:"对不起,我失业了,我还不起银行贷款了,请把我的房子收走吧"。贷款人的这句话不要紧,由他开始,有太多的贷款人都跑到银行说了同样一句话:"对不起银行,还款期到了,可我没钱还贷"。  次贷危机就这样发生了,金融海啸从这里开始爆发了。  本来投资者买打包的次级债券,就像成箱买苹果,一箱箱搬回家之后,打开一看才发现,原来都烂了。  等发现买房人还不上银行贷款的时候,投行早已经把次贷打包卖给全世界了。各国的投资者本想买鸡生蛋,结果华尔街把全世界的钱一把都搂走了,这轮2000年启动的以地产业繁荣带动经济繁荣的游戏再也玩不下去了。  现在大家都怪华尔街的投资银行这帮"坏孩子"。  那我们该问了,这些坏孩子为什么没人管呢?家长干什么去了?  对不起,1999年11月,时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推动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个法案,永久性废除了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U.S. 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 CFTC)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权。之前美国对金融衍生品是有严格监管的,从此时开始永久性废除了。也就是说,不再对华尔街设计的金融衍生品进行监督,让它们放开手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没有限制也没人管了。金融海啸寻根问底(三)(2)  2003年,格林斯潘在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上作证时表示,金融衍生品工具可以把风险从风险厌恶者那里转移给风险偏好者,监管这些产品是错误的。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华尔街坏孩子们卖出来的坏苹果都是合法的。全世界买次级债券的人,现在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有多少银行,多少基金,多少国家的外汇储备,多少投资者都深陷其中,全世界为美国房地产的泡沫埋单。  时过境迁,2008年10月23日,格林斯潘在国会作证时这样说:"我犯了一个重大错误,我以为那些自负盈亏的组织,如银行和其他企业,他们能够很好地保护自己的股东以及他们的公司净资产。但事实并非如此。"  格林斯潘认错了,道歉了,这甚至被称为一个"伟大的道歉"。  因为格林斯潘曾经是世界的金融之神!  事情到这里似乎已经真相大白:金融海啸之所以发生,问题出在华尔街那帮坏孩子身上,是他们设计出一系列坑人的玩意儿。不过这些孩子虽然坏,但他们干的是合法生意,是美国法律允许的。这就怪不得投资银行了;要怪就得怪美国的法律。那又是谁允许他们这么干的呢?原来是格林斯潘。但格老早已退休,还能把他怎么样呢?对这样一个金融之神,一个勇于认错的老人,还能说什么呢?  反正美国的投行关停并转都已不存在了,始作俑者也下台了,于是,到这里故事应该结束了。  一切仿佛已经真相大白,世人得到的教训是:以后设计金融产品时别那么贪婪;还有政府应该加强监管,这样就不会发生下一次金融海啸了。  答案真是这样吗?  全世界所下的结论与反省到此为止,人们发现,既追究不了华尔街的责任--合法的,也追究不了格林斯潘的责任--卸任了,更追究不了美国政府的责任--换届了。一场给全球带来数十万亿美元财富损失的金融海啸,只能这样不了了之了。  金融海啸发生后,很多人在问:来得太突然了,怎么一点征兆都没有?这怎么可能呢?究竟是偶然错误导致了金融海啸,还是必然要发生的呢?如果格林斯潘当初不放松金融监管,如果华尔街投行不设计这些金融衍生品,就没有今天的金融海啸和全球经济危机了吗?金融海啸寻根问底(三)(3)  我们的问题是,金融海啸真的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错在疏忽监管吗?如果再回到五年或十年前,美国会加强监管吗?  事实上,不要说再回到十年前,即使现在,美国仍在走着放松监管的路子。布什总统7000亿美元就是计划,其中4000亿已经花了,大部分去向不明。所以不监管不汇报都是合法的。  金融海啸真正的祸根在哪里?  如果找不到真正的祸根,我们又该如何去有效化解这次和预防下一次金融海啸和经济危机?  金融海啸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祸起97亚洲金融风暴(一)(1)  六、祸起97亚洲金融风暴(一)  要问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祸根究竟在哪里,还得从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说起。  这是不是扯得有些远了呢?一点不远,不过才十年。因为不寻根溯源到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就不会明白2008年金融海啸究竟是怎么来的?  如果不能真正理解1997亚洲金融风暴,就不会理解时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和财政部长鲁宾等人,为什么会在1998年6月5日施压美国国会,冻结了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6个月的监管权力,并最终于1999年11月,推动美国国会永久性废除了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U.S. 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 CFTC)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权。  这一决定,最终让华尔街合法完成了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对全球财富的席卷,而这一决定的时间,与1997亚洲金融风暴,有着千丝万缕不为人知的联系。  在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发生前这一长串链条上,除了房地产商还辛辛苦苦盖房子干力气活外,其他从贷款商、买房者、投资银行到保险机构,基本上都是坐着签字划账,钱就到手了,赚钱很轻松。这种轻松赚大钱的方式似乎成了美国人的特权。因为制造业太难,干体力活挣钱太少。  其实,到20世纪末,再靠制造业赚钱已经很难。西方国家经历了上百年工业文明的发展,不断改进和完善,大到产业革命、技术革命、管理革命,小到产品改进、生产改进、流程完善、营销革命、客户导向等等,几乎无所不用其极,它们那里已经没什么空间,没什么前途了。产业革命、技术革命这样的重大突破,不是随时都可以发生的。  对美国来说,日本、中国、四小龙和四小虎等这些亚洲国家都发展起来了,它们也会制造工业产品,价格又很便宜。制造业总归是又累又不赚钱,那就让其他国家干吧!  美国是全世界最好的国家,有着最优越的政治制度、最强大的军事实力、最先进的科技水平,还有最顶级的金融人才,美国人应该过最优越的生活,要赚最容易的钱。这是发自美国人内心深处的呐喊。  如果美国自己创造财富有困难,又想轻松过好日子,没办法,那就想办法从别家"挪"一点来。  亚洲改革开放、技术进步,辛勤工作,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集中了30年的时间,也积累了大量的国家和民间财富。但是,如果以为辛勤劳动得来的财富就是你的了?其实不然。美国替世界制定一个新的游戏规则:不是所劳(体力劳动)即所得,而是所得即所得。  谁耕种不重要,重要的是谁去收割。  这听起来不合理,但是,20世纪末以来的经济运行,全世界基本沿着这条思路在走。这对理解将来发生的林林总总的看不懂,大有帮助。  你劳动,我收割,秋收的季节到了,收割机就会出现。  亚洲到了丰收的季节。  从20世纪80年代起,国际资本不断流向亚洲,经过二十年的高速发展,亚洲出现了经济四小龙:韩国、台湾、新加坡、香港;还有后起的四小虎: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它们的经济、政治、文化一派繁荣景象,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如果亚洲经济再这么发展下去,资金照这样速度流入亚洲,一个成熟的日本,四小龙和四小虎、一个新兴的中国加上一个后备的印度,亚洲将会变成怎样呢?  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夫妇在1982年出版的《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趋向》中指出: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是中国的世纪。这本书当时风靡全世界。后来的现实也向世人展现,果真如此!亚洲四小龙和四小虎快速发展,亚洲奇迹被高度关注,大有压过美国风头之势。  21世纪难道真的会成为亚洲的世纪吗?  美国哪里去了?  这个世界谁才是真正的老大?祸起97亚洲金融风暴(一)(2)  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韩国、菲律宾、台湾、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在60年代经济起飞初期,没有资金,美国给;没有技术,美国给,没有订单,美国给。是美国资金乃至世界资金、技术和项目的持续流入,才让东亚经济迅速崛起。美国是通过资本输出来扶植盟国并借机赚钱,亚洲国家发展制造业实现进口替代战略,靠产品出口去换取外汇,创造本地就业机会。  亚洲经济突飞猛进,发展速度在全世界独占鳌头,世界上各种赞誉接踵而来,对亚洲奇迹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西方国家都说太神奇了,数十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打破经济学的规律,亚洲经济创造了奇迹。在全世界一片看好声中,美国鼓动亚洲各国说,你们已经创造了这样的奇迹,制造业发展近三十年,比较成熟了,如果进一步开放金融管制,那美国乃至全世界的资本都会看好亚洲,你们前途远大。  一些东亚国家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纷纷放松金融管制,资本项下货币可以自由兑换,外国资本可以自由进出。这样一来,国外的资金、技术、项目加速进入,经济越来越热,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资本的本性是逐利的,哪里有利就会冲到哪里,谁都挡不住。  在亚洲奇迹的一片赞誉声中,各国的股市飙升、楼市飙升、币值飙升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到1997年,亚洲的股市有泡沫了,楼市有泡沫了,经济有泡沫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泰国纳华证券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证券公司,当时的市值可以和美国大投行摩根士丹利相媲美,这不是炒得太过火了吗?  是时候了,国际游资蜂拥而至,开始向亚洲大规模集结。  亚洲上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敲山震虎打欧元(1)  七、敲山震虎打欧元  97亚洲金融风暴让全世界目睹了美国金融霸权和美元霸权的强大和蛮横,也让世人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抵御以美国为首的国际游资集中的进攻。  欧洲坐不住了。  1998年5月2日,欧盟宣布了德国、比利时、奥地利、荷兰、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卢森堡、爱尔兰和芬兰11国成为欧元创始国。欧元将从1999年1月1日起,在欧元区内11个国家正式流通。  美元作为世界货币一元独大的地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欧元,成为美国迫在眉睫的战略目标。  如果说亚洲还是一个新兴市场,也是美国的传统势力范围,可以被美国玩弄于股掌之上的话,那么欧洲就不好对付了。欧洲历史悠久,家底雄厚,经验丰富,头脑也不轻易发热。一个联合的欧洲确实很难对付。如果说成立欧盟对美国的影响还不算大,现在要统一使用欧元,美元还能一家独大吗?  亚洲刚刚经历97金融风暴,各国经济都不景气,国际资金当然不愿意放在亚洲,它们只能在欧洲和美国之间二选一,或者两面下注。据统计数据表明,欧洲国家90%以上的贸易是靠内部交换完成的,不靠出口,也不需要在外面买多少东西。欧元升值不会象亚洲货币升值那样会打击出口,相反,货币的升值所带来的资金收益将成为全世界的一个吸金石。  同时,美国如果使用1997年在亚洲那套招数对付欧洲可行不通,因为90年代的欧洲经济不冷不热,又实行一篮子货币的联合浮动汇率,无法像对采用固定汇率的泰铢那样狙击欧元。  阻止欧元崛起成了美国的一个难题。  实在是"无巧不成书",1998年10月13日,欧洲境内的前南斯拉夫科索沃危机爆发。  说起科索沃,原是南斯拉夫联邦解体前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也是塞族人祖先的发祥地。人口约200万,其中90%是信奉伊斯兰教的阿尔巴尼亚族。阿族人于1991年单方面宣布成立"科索沃共和国",后来又组建"科索沃解放军",试图以武力手段实现民族独立,这当然是塞尔维亚不会接受的。1998年2月28日,阿族武装分子同塞族警察发生流血冲突。从此,阿塞两族矛盾升级,武装冲突不断。  西方国家坐不住了,它们十分恐惧,因为巴尔干历史上一直是欧洲的火药桶,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从这里引发的。怎么办呢?要是再这样打下去,科索沃局势一旦失控,就可能在巴尔干地区引发一场大规模武装冲突,这将危及整个欧洲的安全。  美国作为西方国家的老大,它不仅要担任维护全球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秩序的警察,还要扮演捍卫民主、人权与正义价值观的宪兵。碰上这么大的事,还得美国出来摆平。大家知道,世界上有一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武装力量集团,全名叫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过去专门对抗以苏联为首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冷战结束后,华沙条约组织解体,北约成了美国支配下的一支西方国家军事干预力量,两次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都有北约国家军队参战。敲山震虎打欧元(2)  科索沃局势非常紧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1998年7月5日,美国派出特使表态说,美国坚持科索沃在不独立的前提下恢复自治权的主张,这等于是北约组织在表态。然而,南联盟面对北约组织的军事威胁并不罢手,反而加大了武装打击和围剿的力度。  到1998年8月份,科索沃难民越来越多, 20多万人无家可归,西方国家担心由此引发大规模的难民潮。这时,联合国安理会做出决议,要求科索沃冲突双方立即停火,北约甚至威胁要对南联盟动武。后来迫于北约的军事压力,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宣布:全面履行安理会有关决议,南联盟从科索沃撤军,由国际社会派员监督,并尽早与科索沃阿族人就自治问题开展谈判。10月27日,北约宣布暂缓对南联盟发动空袭。  事情到此似乎结束了。  1999年1月1日,欧元顺利诞生。  开盘价1欧元兑1.17美元。就是说欧元比美元贵,掏1美元再加17美分才能换回1欧元。  欧元比美元贵,全世界看好欧元,美元做何感想?  1999年3月24日,科索沃危机不甘沉默,波澜再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空军开始轰炸塞尔维亚,科索沃战争正式爆发。经过73天激战,南联盟为了避免更大的民族牺牲,被迫接受联合国的调解方案,同意维和部队进驻科索沃,并最终让联合国托管科索沃。随后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美国率先承认科索沃是"一个国家"。  这个战争看起来是一次规模并不庞大时间并不漫长的地区性冲突,但作用却不小。  虽然各国原来普遍看好欧元,可是一打仗,还不到一年,欧元就一路暴跌,最低跌到0.82。也就是短短一年时间,变成了1美元反过来比1欧元贵了18美分。  难道欧洲经济在短短一年时间就真有这么大的落差吗?  显然不是。  科索沃战争的爆发把欧洲变成了一个不安全的地区,谁还敢把真金白银往火坑里投?资金不得不加速撤离欧洲和欧元,欧元一路暴跌。  敲山震虎打欧元,科索沃战争以正义的名义悄然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这时再回首,亚洲满目疮痍,四小龙、四小虎在痛定思痛;日本仍沉睡在二十年不景气痛苦之中;越来越硬的人民币还没有自由流通;苏联这个昔日超级大国早已解体,俄罗斯还处在国债危机当中;欧洲打来打去的,既不安定也不安全,欧元自然"靠不住",敲了科索沃的山,自然把欧元这只虎从1.17一路震到0.82。余下的还有澳元、加拿大元、瑞士法郎等等,不是规模太小,就是国家太穷,这些都不是考虑的重点。  这一看,就剩下美元了,还是美元好!  这不是明摆着吗?  世界各地麻烦不断,美国这边风景独好。  在信息高速公路的神奇演绎下,美国经济高增长,高就业,低通胀。  美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经济时代。  全世界资金走投无路,疯狂涌入了美国和美元。  美国神话开始在全世界蔓延。互联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1)  八、互联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如果说当亚洲和欧洲经济前途黯淡,资金选择美国是迫于无奈的话,那么互联网经济和纳斯达克市场的适时繁荣,则成为全世界资金心甘情愿、前赴后继、为之痴迷的一顿盛宴。  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了信息技术革命。  美国人的创新精神是世界一流。在传统产业、消费热点"利好出尽"的情况下,他们又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互联网,美其名曰叫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highway)工程。  互联网是克林顿时代大加推广的产物,当世界还在为传统产业竞争的时候,美国已经开始关注生物工程和信息技术(IT),美国不惜代价投入大量资金,对新兴产业给予大力扶住和支持。  90年代的美国向全世界各国展示说:看,最先进的高科技在美国,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来临了,抓住机会你们就能发大财。  美国在1971年成立一个纳斯达克(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 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Nasdaq)证券交易所,专门从事中小型公司上市股票的交易。美国有太多小公司的股票,它们不够在主板市场(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条件,因为能够在纽交所上市的公司都是世界级的大公司,没有几千万甚至上亿美元根本迈不过那道门槛。于是在70年代美国筹划了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让它来专门为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股票上市提供方便。  纳斯达克刚开始起步时特别慢,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到90年代,机会终于来了。由于美国高科技时代的来临,吸引了全世界的资金潮水般地涌入美国,涌入纳斯达克市场,到这里来淘金。  所有的风险基金都瞄准了网络和信息公司,据说,在美国硅谷道路两旁的大树上都蹲着无数风险投资人,他们听到一个好的投资项目,就从树上跳下来,慷慨拿出钱来投资。加州的斯坦福大学成为高科技信息产业的孵化地。互联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2)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斯坦福大学,雅虎创始人杨致远租了一间仓库,开始了他的创业历程。刚开始找到一个投资者,看了雅虎的项目不感兴趣,只想投很少的钱。后来,雅虎找到风险投资公司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对方拿出100万美元投入雅虎,没想到后来雅虎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市值达到4 000亿美元,红杉资本的100万美元投资赚了几百倍。这样神话般的故事深入人心,影响了全世界各国的投资者。  短短几年时间,纳斯达克指数狂蹿,随着无数高科技和网络公司的财富效应,人们开始疯狂了。  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资本市场,是一个时代的疯狂,一个疯狂的时代!  资金像潮水一样涌来。涌向美国硅谷,涌向纳斯达克市场。  提起微软公司(Microsoft Corp.)大家耳熟能详,它是高科技的典型代表。创始人比尔·盖茨的故事众所周知,他本来是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一年级学生,但他对计算机十分着迷,不顾家长反对,毅然从哈佛退学,潜心研究计算机软件技术。1975年,盖茨与合伙人保罗·艾伦成立自己的微型计算机软件公司,并在一家汽车旅馆的地下室里开始营业。1980年它与计算机巨人IBM公司合作。1981年8月12日,IBM公司向全世界宣布:新一代个人计算机IBM PC问世。在这项合作中,微软异军突起,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在IBM个人计算机大卖特卖的同时,随机捆绑销售的微软磁盘操作系统MS-DOS及一系列微软公司开发的应用软件也迅速进入一个无限广阔的大市场,并随着兼容PC机的发展,微软的软件广泛应用在各种兼容机上,从此微软走上一条光明大道,既不"微",更不"软"。盖茨说过:"我只想全世界每一个人,只要使用计算机的话,打开任何一部计算机,首先看到的一定是微软视窗(Microsoft Windows)"。全世界无论谁使用计算机,都必须给我交买路钱。微软公司从几百美元起家,发展到几千亿美元的资产规模,他的理想变成现实,微软成为信息技术(IT)产业的龙头老大,盖茨也成了世界首富,他在这个宝座上坐了13年。谁能相信,一个办了没几年的IT公司竟迅速超越百年老店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 GE),这就是网络时代创造的奇迹。互联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3)  美国很多的高科技公司通过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方式,把全世界的钱吸引到美国来。这些公司拿到钱后,开始经营它们的网络和高科技公司。  美国思科系统公司(Cisco Systems, Inc.)在纳斯达克市值最高时曾经达到6 000亿美元。  微软公司的最高市值一度达到创纪录的6 310亿美元,比当时俄罗斯一国的GDP总量还大。美国的一家公司就富可敌国!  规模大还不算,还要快。  1999年,美国加州的eCompanies公司以750万美元天价买下企业网business.com域名,创下单一域名拍卖价格最高纪录。当时,一家公司只要沾上.com,立刻就鸡犬升天。  中国公司正在加速融入国际资本市场,也搭上了这趟幸运快车。  中国有个互联网公司叫中华网,2000年7月13日成为首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网站,上市当天的股价从20美元一口气涨到67美元,超额认购40倍,创造了开盘当日股价就翻两倍的纪录。  另外一家名叫网易的网络公司2000年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董事长丁磊所持的股票市值瞬间就达到了60亿人民币,成为中国的网络首富。  上述公司还是有名的,赚钱还算是多少有些道理的。还有一些没有实力、没有名气的公司也混迹其中。  例如,一个来自中国的年轻人写他自己的亲身经历时说:"我当时正好加入了一家创业公司,这家公司经营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子商务软件。公司股票上市时只有十几美元,一年多后,公司的股价就升到几百美元。只有千把人的公司,股票市值居然超过了通用汽车公司。当时整个美国都感到了纳斯达克股市的滚烫,尤其是我们这些身在技术行业的人更是与股市一起疯狂,每天都在买进卖出股票,朋友见面不谈别的,只谈股票;不谈年回报20%的投资目标,只谈两个月股票价格肯定翻番;不谈公司的市盈率,因为那些股价飞涨的股票,这些公司都还没有开始盈利。许多人称,看着自己股票的走向,45岁以后就会有足够的钱过幸福的退休生活了。人就是这样,承认自己愚蠢的人不多,但许多时候的确会失去理智。后来,我曾工作过的这家互联网技术公司的股价从几百美元落到一文不值,最终破产。当互联网泡沫破灭后,我们这些曾经的纸上百万富翁大多数都赔了,从此见面不再谈股票,都不再提什么50岁退休以及两个月股票翻一番的事了"。伊拉克战争--一箭多雕(1)  这位年轻人的表白说明当时人们对高科技公司狂热到了何等疯狂的地步。  九、伊拉克战争--一箭多雕  当纳斯达克泡沫破裂之后,美国资本市场便失去了对资金的吸引力。亚洲经济却在此时逐渐复苏,欧洲已经恢复科索沃战后的平静,资金开始向亚洲和欧洲回流,流入美国的资金越来越少。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流入美国资金是7 000亿美元,2000年是3 000亿美元,2001年仅1 000亿美元。  为了减缓资金撤离,为了维持住美国资本市场的神话,甚至不断制造新的神话以求达到吸引资金的目的,美国,这个全世界商业信用的典范,从此开始走上了不断欺诈的歧途。  而2001年9月11日,一次偶然的事件,加速了一切厄运的来临。  自从1789年美国独立后,美国大陆本土近两百年几乎没有人死于外来袭击。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先当了两年中立国,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这边向英法国家卖武器,那边向日本卖钢铁和石油,赚得钵满盆盈。美国参战后,庞大的工农业产能被充分动员起来,开足马力加班加点,成了全世界"民主的兵工厂"。美国也一改过去贪婪自私的冷血形象,变得急公好义、乐善好施,美国军队作为解放者登上了欧亚非澳四大洲,其正义形象达到顶峰。1945年,美军的剩余物资在世界各大港口堆积如山。战争结束好几年了,战胜国和战败国人民还没吃完美援救济食品。美国出钱、出枪最多,收获政治利益最大,全球的经济和金融中心由伦敦、巴黎转向纽约。对许多小国来说,美国政治就是国际政治,美国一有风吹草动,马上就可能决定本国政治家的命运。新成立的联合国总部也落户在曼哈顿东河畔,美国就这样登上世界霸主的宝座。  尽管日本、欧洲、苏联、亚洲都可能对美元和美国的经济地位形成过挑战,但美国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安全神话却从来高枕无忧。  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2001年9月11日,以乌萨马·本·拉丹为首的基地组织恐怖分子劫持四架民航客机,其中两架撞塌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大厦,一架撞塌华盛顿五角大楼一角,另一架在撞向国会大厦途中因乘客奋起反抗而提前坠毁。伊拉克战争--一箭多雕(2)  恐怖主义袭击了美国本土。  美国惊呆了,全世界也惊呆了。三千多人死亡,比六十年前珍珠港的罹难者还多。美国人想,恐怖组织太可怕了,难道它们要把美国文明全毁了吗?炸了世贸大厦,等于炸了美国金融中心;炸了国防部五角大楼,等于炸了美国军事指挥中心;如果再把国会大厦也连锅端了,那美国两百年来引以为傲的民主招牌就给砸了。  美国人不能接受这一事实:美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被外国人用美国造的飞机杀死。美国人从来没受过这样的耻辱。  "9·11"恐怖袭击事件是一场人类的悲剧,纽约世贸大厦里的死难者都是无辜的。更严重的后果是对美国人信心的打击,它打碎了美国梦。美国人原来以为,美国人过着世界上最幸福的生活,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民主国家,美元是全世界的外汇储备,美国的一切都是全世界的榜样,美国这里不会有战争。"9·11"使美国人的信心开始崩溃了,原来以为美国生产的武器可以丢向世界各地,唯独美国是最安全的。这种观念被"9·11"彻底颠覆了,他们过去的想法全都被改变了。  "9·11"之后,美国紧急进入一级战备,马上成立了国土安全部,因为不知道恐怖组织后续还会发生什么样的袭击。卡塔尔的阿拉伯半岛电视台转播本·拉丹的讲话说:"如果美国继续对中东地区采取什么行动的话,基地组织还要炸美国"。这则消息让美国人听了非常恐慌,吓得很多美国人不敢坐飞机出门。  美国人提起飞机就怕。出于安全考虑,特工部门在每个航班上都安排了保镖,大批警察和侦探严防死守,日夜排查,生怕再弄出个"9·11"。  恐惧的蔓延,使美国投资环境大大恶化,世界各国投资者都不愿意把资金放到美国,因为这里不安全。  大家还记得,1999年欧元问世后就一路暴跌,那是因为欧洲有战火,存在不安全因素。这可真是风水轮流转。"战火"竟然以这种方式烧到美国本土上,这是许多人做梦都没想到的,美国人更不可能想到。"9·11"事件的损失还不至于影响美国的总体经济,但它却打破了"美国本土是全世界最安全的"的神话。当恐怖袭击的危险信号还在不断发出时,美国的驻外使领馆、在外商务和旅游人员都受到很大威胁,搞得人人自危,这种心理打击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也是致命的。  为防止恐怖袭击事件的进一步发生以及各路资金对恐怖组织的支持,美国加大了对资金流向的审查力度。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资金加速撤离美国,寻找安全的港湾。美国投资环境恶化导致资金开始大量外流,欧洲的资金、亚洲的资金、阿拉伯国家的资金纷纷流出美国。它们究竟应该流到哪里去呢?当然是选择政治安全、管理有效、经济转好的地区。  国际资金开始大量投向欧元。  欧元开始向上升,石油开始向上升,黄金也开始向上升。  因为投资者在想,如果美国不安全,美元就不可信,那就只能找欧元了。其实欧洲经济并不太好,为什么欧元还能涨这么高呢?就是因为世界各国都在抛出一部分美元买进欧元,把欧元作为它们国家的外汇储备。这样,各国在放弃美元的同时就选择了欧元,导致了欧元的迅速崛起。所以21世纪欧元升了起来,美元跌了下去。地产泡沫穷途末路(1)  十、地产泡沫穷途末路  伊拉克战争虽然暂时化解了美国的国内危机,但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美国资金流失,双赤字暴增,经济下滑的命运。  打仗是需要钱的。  当初打伊拉克的时候,美国的战争预算大约是500亿~600亿美元,当时以为能速战速决。结果从2003年到2009年,美国在伊拉克整整待了6年,究竟花了多少银子呢?超过8 000亿美元。伊拉克战争使美国国债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像两座大山,压在美国政府头上让它喘不过气来。  欠债早晚是要还的,可是美国拿什么来呢?  要想维持经济增长势头不往下掉,就要赶快想办法把双赤字这个大窟窿堵上。  通过前面分析看到,为了维持经济神话,美国无所不用其极,该想的办法都想尽了。  这一次,历史的重任落在了美国的房地产上。  鼓动美国穷人去买房,制造房地产繁荣。用制造一个更大的泡沫去堵另外一个泡沫留下的黑洞。  美国政府做出了选择,用房地产拉动美国经济,让美国经济继续保持繁荣。张眼望去,美国有3.5亿人口,还有很多人没买上房。先把有房的富人搜罗一遍,让他们最好再添幢别墅,让住小房的中产阶级换大房。可是那些还没有自家房子住的蓝领们呢?如果把他们都动员起来买房,这是多大的住房需求啊?于是房地产公司和商业银行到处找人贷款买房。地产泡沫穷途末路(2)  但是,尽管如此,房地产实体交易本身的规模,仍然是远远无法满足庞大的美国经济整体增长的需要的。  这要依靠金融表演,金融,已经成为美国的老本行。  于是登峰造极的金融创新应运登上了历史舞台,房地产成了幌子,与次贷相关的金融衍生品,成为这次历史的主角。  在本书第二章有过大致的介绍。  美国对商业银行贷款的规定一直非常严格,不允许贷款给信用程度低的人。可是在这轮用房地产拉动经济的过程中,美联储放松了对商业银行贷款的监管,允许等级不够的穷人贷款买房。商业银行把款贷给了没有能力还钱的人,让穷人贷款住进大房子。商业银行放出次级贷款之后,担心自己银行的资金流动性不够,于是商业银行把次级贷款变成抵押债券(MBS)卖给了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又打包变成次级债券(CDO)继续向外卖。  为了让买次级债的投资者放心,投资银行又设计出一种新的金融衍生品--信用违约掉期(CDS),凡是买次级债的人,都可以去保险公司买一个保险,一年交3%~5%的保险费,如果发行次级债的机构出了问题,就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在这样一根金融链条上,所有人都是赚钱的,买房人合适,卖房人也合适,商业银行赚钱,投资银行赚钱,保险公司也赚钱。所有这一切的前提是:银行利率很低,预期房价一直向上涨。  (这里没有回答,事实是,美联储发现经济过热,提高了利率,导致房价跌落下来,结果发生了次贷危机,进而出现金融海啸。)  在"9·11"事件发生之前,全世界都非常迷信美国。"9·11"之后大家多个心眼,感觉美国也不靠谱,于是出现了资金分流:各国把外汇资产一部分放在黄金上,一部分押在石油上,剩下的买了欧元。一个国家这样做没关系,如果全世界各国都这样做,美国的资金安全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说:好吧!美国只能通过房地产拉动这轮经济,让世界的钱再回到美国来。  资金就这样一圈一圈循环,能膨胀到什么程度呢,区区一个房地产繁荣又是怎样真正能够拉动美国经济的呢?地产泡沫穷途末路(3)  如果只算次级债本身,大致有总额4万亿美元的次级债券被卖了出去。五花八门的金融衍生品几乎无法计算。据中央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报道,仅仅是信用违约掉期(CDS)这一个交易品种,市场交易规模就达到了600万亿美金的规模。  大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也无法想象在疯狂的财富效应驱使下,全世界究竟有多少资金流向了美国。  通过金融衍生品把次级债推向全世界,把风险分散出去,这是一个完美的游戏:美国人民住房,全世界人民埋单。  只以雷曼兄弟为例,在雷曼兄弟倒闭前2个月,还在香港卖出了160多亿港币的债券,就在雷曼倒闭的前一天,欧洲银行一笔40亿欧元的资金刚刚汇进雷曼兄弟的银行账号。  在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英国银行家曾经问过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说:"你们美国出了这么大的事,为什么美国的银行没有倒下呢?"格林斯潘笑着说:"是欧洲的保险公司替我们埋单了!"意思是说,美国商业银行早就把风险转移到世界各地了。  美国已经习惯了把风险转移到世界各地,这次金融海啸当中,全世界各个国家的金融机构、实业机构、外汇储备深陷其中的资金不计其数。  但是,为什么把美国这次地产泡沫称为穷途末路呢?  除了美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已经没有,不得不用穷人透支信用的方式来买房拉动经济之外,关键是美国把几乎代表美国国家信用的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的信用也搭进去了,成了彻头彻尾的欺诈。  美国信用消失殆尽。五根脐带输血美国(一)(1)  十一、五根脐带输血美国(一)  为什么金融海啸从美国迅速波及到中国?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企业大量倒闭潮,农民工大量失业,经济下滑的现象迅速蔓延,以至于中国政府不得不紧急启动4万亿人民币的经济刺激计划?  既然1997年之后美国经济增长的势头和空间都在急剧萎缩,那它又是靠什么力量维持或者说延迟了十年的经济繁荣,以至于全世界都在惊呼,美国创造了低通胀、高就业、高增长的经济奇迹,还说美国打破了经济周期的理论。美国创造了世界经济新的神话。请问,这个神话究竟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以至于今天美国和世界都为之付出惨痛的代价?  要想知道美国金融海啸究竟怎样对中国产生了作用和影响,就要搞清楚它们之间是怎样的连带关系。  美国经济的长期繁荣得益于全球五根脐带为它输血,中国也不例外:一是农业赚钱,二是工业省钱,三是金融圈钱,四是国债借钱,五是文化吸钱。美国究竟是怎样靠这五根脐带养活了自己,而榨干了世界?  一、农业贸易赚钱  美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农业大国,也是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虽然美国只有3%的人口种地,97%的人的都从事工业、贸易和金融业。美国农业的机械化程度很高,一个农场主经营5000公顷的农场非常大,播种和收割都是用机器来做,机器播种,机器收割,自己忙不过来时请墨西哥人。农场主打的粮食供美国人吃饭富富有余,剩下的粮食卖给世界各国。  2001年中国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同美国进行谈判时,美国要求一件事,就是打开中国的农产品市场,让美国的粮食进到中国来。中国人自己种粮食,要美国的粮食干什么?我国代表说,我们这儿粮食很多,不需要美国的粮食。美国人说,不行,如果你们不同意进口美国的粮食,美国的议员不答应,不会投票让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大家看,美国粮食多的时候它要卖给世界各国,其中包括中国。它也让日本买它的粮食,日本必须打开国门,让美国的粮食进去,否则美国就不要日本的汽车。而日本坚决不进口美国的粮食,导致日美两国贸易争端很严重。多年来,由于美国利用技术优势和国家政策优势向全世界大量倾销农产品,各国农业受美国廉价农产品的冲击,很多已经崩塌。  美国农业发达,其中的大豆是美国最重视的粮食品种。以中国为例,1995年以前,中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美国靠巨额财政补贴生产的大豆进入中国市场。到2000年,中国大豆年进口量突破1000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但当时中国农民的大豆生产却没有补贴,这种不公平竞争的结果导致中国农民生产大豆越多赔得也越多,于是中国大豆生产逐年萎缩,大豆种植面积不断减少,而大豆进口数量却逐年攀升,使得中国大豆的产量从世界第一的位置变成第四,美国稳居第一的位置。世界其他国家的大豆生产更不是美国对手。五根脐带输血美国(一)(2)  粮食不仅作为粮食存在,还有特殊的用途和意义。  当石油价格涨到100美元以上一桶的时候,美国发现买石油不合适了。它可以用玉米发酵提炼乙醇,替代部分石油。美国用了30%的玉米提炼乙醇作为燃料,乙醇可以按一定比例掺入汽油作为汽车燃料,这叫替代能源。一旦美国粮食减少出口,国际粮食供应就紧张,国际粮价就向上涨。那些非洲国家的贫困人口便没有粮食吃了。  仅2006年美国就投入4200万吨玉米生产乙醇,这是什么概念呢?按照全球平均食品消费水平计算,它可以满足1.35亿人口一年的食品消耗。这不是纯粹的市场行为。 2007年12月18日 ,美国众议院通过了自1975年以来的第一个能源法案,要求减少石油进口,大幅增加乙醇等生物燃料的添加比例。目前,美国已经建成114家乙醇提炼厂,还有80家工厂正在建设中。美国能源署的官员发表声明说,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玉米仍将是美国乙醇生产的主要原料。于是,美国的玉米价格一路上扬,创下十年新高。这样的上涨使得玉米、小麦、大米等农产品价格都出现了连锁反应。  不仅如此,由于石油价格上涨,导致以石油为原料的农膜和化肥价格也跟着向上涨,结果一系列农产品价格都暴涨。因为美国国内粮食短缺了,它们用粮食去生产汽车燃料了,当然卖给其他国家的粮食就贵了。  2007年国际粮价上涨,实际是美国通过农产品向全世界输出了通货膨胀。  粮食上涨,物价就得涨,吃的东西一涨,跟吃相关的所有东西都得涨。  2008年9月美国发生金融海啸后,石油价格暴跌了,原来147美元一桶石油跌到40美元一桶。这时美国没有必要再用粮食生产乙醇做燃料了,还是直接买石油合适。这样一来,国际粮价迅速下跌。  国际粮价暴涨暴跌还有一个原因:世界上有四家最大的粮食供应商,它们的英文名字头一个字母缩写连在一起叫ABCD,这个世界80%的粮源由他们控制着。这四大粮食公司大量吞进粮食,等粮价涨的时向外抛,从中赚差价,粮价越高,它们赚钱越多。所以,当世界粮食偏紧的时候,很多人都怀疑这ABCD的四大粮商在底下大量收购了粮食,囤积居奇。由于它们控制了世界80%的粮食贸易,并垄断了粮食价格,这玉米和小麦的价格也由它们说了算。五根脐带输血美国(一)(3)  在2008年,四大粮食公司依然大量收购粮食,囤积居奇。没想,如意算盘打错了。金融海啸爆发,石油价格暴跌,美国不拿粮食做生物燃料了,囤在这四家的粮食怎么办?必须赶紧向外抛,这一抛导致国际粮价暴跌。  国际粮价暴跌当然影响到中国种粮的农民,也影响到种菜的农民。人们的预期变了,粮价既然跌了,别的也会跟着跌。去年买粮的价格多高,什么东西都在疯涨。今年中国的粮价、食用油价、菜价、肉价都相应地回落了。为什么引起连锁反应?猪肉价格向下是因为饲料价格向下,饲料价格向下是因为玉米价格向下,玉米价格向下是因为国际四大粮商抛售。  这就是金融海啸与中国农民相干的原因所在,也是为什么远在美国的金融海啸竟能如此迅速地波及到中国农民的原因。  读者也许要问,美国这么先进的国家,为什么它要控制世界的农业呢?大家想一下,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会因为买不到汽车、买不到电冰箱这样的工业品而发生政治动乱,但每个国家都会因为粮食危机而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2008年4月,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向全世界发出警告说,食品和能源价格的高涨将在33个国家引发社会动荡。  所以,农业贸易这根脐带对于美国来说是一箭双雕:一方面靠农业出口赚钱,另一方面扼住了许多国家的咽喉。"民以食为天"的真理在世界各国普遍适用,实际上美国也就达到了经济和政治上的最佳平衡。五根脐带输血美国(二)(1)  十二、五根脐带输血美国(二)  美国靠农业出口赚钱,工业进口省钱,但工业进口再怎么省钱,总归还是要花钱的。贸易逆差这么大的窟窿,靠什么补呢?靠金融圈钱。  怎么个圈钱法呢?  这个圈字,有四种含义:一是吸钱,二是洗钱,三是骗钱,四是卷钱。  一是吸钱  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股市,是全世界最有魔力的吸金石。  美国在纽约证券市场、纳斯达克市场创造了无数个财富神话。长达几十年的股指一路上扬,转眼间的一夜暴富,无所不用其极。全世界资金都被美国资本市场绚烂的财富神话所吸引,这一吸钱,股市一涨,大部分养老保险金也投入了股市,美国人把自己的未来几乎全部放在了道-琼斯指数上。你买,我也买;你信,我也信,这个几十年不倒的美国股票市场神话就这样诞生了。  世界各国数以万亿的资金换成美元,流进美国股市,成为支持美国经济繁荣、美元繁荣的一个支柱。所以这些年美国多少神话都可以破灭,哪怕美国公司不惜做假账,美国政府不惜启动战争,都不能让道-琼斯指数破灭的秘密就在这里。  二是洗钱  洗是什么意思?,不是黑道洗钱,而是洗牌的意思。全世界每天外汇交易市场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规模都在万亿美元以上,通过这些市场的频繁交易,人们看着美国每天发布的经济数据,看着路透社、彭博社每分钟发布的财经信息,不断做出买进卖出的交易指令。金融买卖的决定是靠信息做出的,信息掌握在谁手里呢?想想这个问题就明白了。所以买来卖去,就跟洗衣服搓来搓去一样,不知不觉,投资者的钱就"洗"到美国人的口袋里去了。为什么我国的中航油期货巨亏、铜期货交易巨亏、中信泰富外汇交易巨亏,这都是金融"洗"钱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三是骗钱  次贷,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吸钱和洗钱那套快走到尽头了,但金融衍生品属于真正的"高科技",投资者都搞太不懂,美国投行就骗。  华尔街投行设计的金融衍生品还不一定全是明目张胆的骗,关键是那些买房的信贷资料是假的,你不知道,很多债券的信用评级是穆迪做的,这你相信吧?但穆迪"把灵魂出卖给了魔鬼",你不知道。好了,现在你看到的是好的金融产品,赚钱的产品,买吧,全世界都来买吧!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产生了。数不尽的钱流进美国。全世界投资者都被骗得晕头转向,到最后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被骗了,也不敢说自己被骗多少钱,怕引起国内的金融恐慌。这下好了,如果美国实在补不上窟窿,就发国债去救市,再让全世界来买,多么完美的骗局!  四是卷钱  用什么去卷?当然用热钱去卷。  这就是1997亚洲金融风暴的由来。  既然是合理合法的,就可以不断重复上演。  我在《看不懂的中国经济》一书这样说:"热钱已经成为今天中国经济让人看不懂、不可控的一个重要外在因素,这几年中国金融资产的大起大落,不过是在金融没有自由开放的背景下国际热钱在中国一次小小的试盘"。五根脐带输血美国(二)(2)  于是我们看到了中国在2006--2007年暴涨、2008年又暴跌的一幕。  为什么中国的股市跌得一塌糊涂?为什么中国的楼市处于寒冷的冬天?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为什么2007年中国经济那么火?2008年跌成这样了?为什么2007年楼市炒得那么高,2008年又跌这样了呢?为什么物价2007年那么高,2008年又降了呢?  在那本书中,讲了两个关键点:  其一,大量热钱从国外流入中国,流进楼市楼价涨,流进股市股价涨,买个金矿金价涨,买个煤矿煤价涨。因为美国的大量热钱流进了中国,炒起了我国的楼市,炒起我国的股市,把我国经济炒得热浪翻滚。  其二,中国经济处于经济大爆发当中。中国经济近二百年来一直往下掉,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开始扬头向上,眼下正处在一个向上的过程当中。国际热钱当然要来追逐中国,因为这是价值的洼地,在中国买房合适,在中国炒股也合适,在这儿买矿也合适,在这儿做企业也合适,因为这儿什么都便宜。所以,国际热钱就从四面八方涌到中国来。  既然前几年中国经济大涨有国际热钱的进入,就不难理解当美国发生金融海啸,很多资金撤退回去"救火"的景象:资金一进中国,暴涨;资金一出中国,暴跌。  什么叫热钱?热钱就是这样,见到哪儿有钱它就冲到哪里,赚一笔就走,来得快去的快。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时候,就是国际热钱1000亿美元冲到亚洲各地,把钱套走了。世界上现在有10万亿美元以上的热钱,它们什么都不干,就干这一件事:哪里有钱就冲到哪里,哪里有肥肉就冲到哪里,抢一手就走。  这种蜂拥而来,席卷而去,已经成为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聚敛财富的常规武器。  但是,美国资金真的都撤了吗?中国股市在2000点的股票真的没人要了吗?中国这块"肥肉"也随着美国的金融海啸自动消失了吗?不是的。这些是后话,  上述分析让我们看到了美国金融资本如何给全世界完美地画了一个"圈",圈钱无数,维持了美国长达十年巨额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而经济却依然可以蓬勃向上的神话。企业家该抬头看路(1)  由此也看到了金融海啸与我国股市何干?楼市何干?美国起火,中国为什么冒烟呢?  十三、企业家该抬头看路  金融海啸突然降临,让我国很多企业家慌了神,成千上万家企业一夜之间倒闭。订单消失、消费紧缩、倒闭浪潮、失业大军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  这场金融海啸会持续多久?这种不景气局面会持续多久?企业该如何面对?这些都是摆在中国企业家面前的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一夜之间茫然不知所措的情形?  因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太多企业家只顾埋头拉车,不顾抬头看路,已经养成习惯。在开发中国这个原始的巨大市场所取得的种种成功和利润,让企业家们忘记了形势一天天在改变,风险一天天在临近。  太多企业家沉浸在刚刚建立成熟的赢利模式、生产模式、管理模式、销售模式、服务模式、订单模式等一系列成功经验里面,他们在展望美好未来,准备再坚持30年,就会一"发"而不可收拾。太多经济专家说,中国还有20--30年的经济高增长。照这样下去,我国的企业就会前程似锦,企业家就会变成千万、亿万富翁。大家看2006--2007企业过得多舒服,钱来得多容易,企业家认为他们找到了成功的诀窍,只要把成功的经验无限复制下去,财富则指日可待。  但危险正在步步逼近,人民币不断升值,出口利润空间被挤压;美国经济增长走向尽头,购买力即将消失;股市与楼市透支暴跌必然出现;财富效应消失,消费必然紧缩;信息透明导致竞争者蜂拥而至,成功经验被竞争对手无情复制等一切。当利润来得太快,钱来得太多的时候,一切的危险都被忽略和忘记,大家更相信眼前,看不到将来的趋势。如果说看到趋势,只看到机会的一面,而对风险的积累则置若罔闻,既缺乏思考,更缺乏应对的准备。当然危险发生,无从应对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  听很多人这样说,我们做企业干嘛还要懂经济呢?我只要懂生产和销售就可以了,不需要懂经济。  我想问的是,你是懂生产和销售,为什么你办的企业倒了呢?前一阵子股市有多火,为什么今年股市这么冷?前一阵子楼市都排队买,为什么今年售楼处门可罗雀?怎么没人排队买房了呢?股市是怎么从高点跌下来的呢?为什么过去你花钱不在乎,现在却要先算一算呢?一转眼,在城里你会发现,各种服务行业开始些不景气了。企业家该抬头看路(2)  所以,金融海啸虽然发生在遥远的天边,你以为八竿子打不着,其实它和你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那我们就要问了,它究竟和我们有什么关系?美国打一个喷嚏,全世界都感冒了。美国一生病,全世界都跟着吃药。凭什么呢?因为外出讲课,2008年8、9、10这三个月,我走了大半个中国,感受极为深刻,我看到了美国金融海啸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先在珠三角,然后到了长三角,逐渐向内陆走来,我看到有太多企业家现在经营困难,有的企业甚至亏损,有的企业甚至是破产关门了。  一个非常有典型意义的案例就发生在广东省的东莞市,那里是世界玩具制造业的中心。我到那里去讲课的时候分析了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讲完之后有一个企业家举手站起来说:老师我想问一下,我们东莞的企业不想等死,我们不想冬眠,想冬泳,你觉得可以吗?我回答说,可以,如果你真有一身好功夫,冬天-30.C时你有本事可以跳。但是,如果你过去没有练过,你没有这身功夫,-30.C你真要往冰水里跳,等我们把你救起来的时候,你已经冻成一条冰棍了。你这不是等死,你这一跳不是找死吗?一个那里最大的玩具厂,很有名的合俊玩具厂,把大量资金投进股市,结果巨额亏损,国外订单突然锐减,内忧外患下,迅速倒闭,多年的努力和积累转眼付诸东流。后来东莞市果然有太多的玩具厂商倒闭。  很多企业家心想,自己掌握这样一个先机:找一块地,盖了一栋楼,变成房地产商;或者找到一处矿,开始挖煤,变成了煤老板;找到一个项目,定好商业模式,组织好人财物开动生产和销售,他们从此就捧上金饭碗,以为这碗饭能一直吃下去。一个干家电企业,一直做家电,以为家电一直可以卖;挖矿的以为矿一直可以挖,建房的以为房子一直可以建。结果没有想到,遇上危机了。什么样的危机?因为时代在变,他们没看到前边有悬崖,马上可能要掉下去,没看到危险要发生。怎么会有问题呢?要知道,宏观大势变了,这个世界变了,你用老一套来经营现代的企业已经不行了。  如果你是出口企业,原来给美国加工的订单做的不错,可是新的订单不来了,为什么呢?因为美国发生金融海啸了。如果你知道消息,你就不要再扩张生产规模了。你知道世界经济形势都发生了变化,人民币实际在升值,美元实际在贬值,出口加工产品再就该赔了。企业家该抬头看路(3)  信息不对称才能赚钱  为什么很多出口加工企业倒下?就是产品利润已经很薄,产品卖出去的时候因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企业的利润空间被汇率变化吃掉了。你不懂这些知识怎么行呢?你光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没有看到宏观大势发生变化,怎么能在竞争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呢?  埋头苦干的企业家们,要充分意识到,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和金融时代。  信息不对称是个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如果一个企业能赚钱,能赚大钱,那是某人比你提前意识到了,抓住先机,他就赚钱了。  什么叫信息不对称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欧洲过去有一个非常大的家族,叫罗斯柴尔德家族,他们经营金融业,在不同国家都有自己的分支机构。几个兄弟分散到欧洲各个主要国家,有在英国、法国、普鲁士,有的在比利时。他们经营金融业,罗斯柴尔德一家人在不同国家都有自己的分支机构。在拿破仑时代,发生等了决定性战役,就是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  英国在与法国打仗时发了大量的国债,因为谁打仗都得需要钱,钱不够怎么办呢?英国政府说,没钱就发债吧!于是大量发行国债用于军费开支。大家知道,拿破仑是常胜将军,一场战役只要是他指挥,至少相当于多了十万人马。结果在滑铁卢的小土包上拿破仑竟然彻底被打败了。滑铁卢只是比利时的一个小村庄,离英国太远了,当时交通和通信都不发达。在伦敦的证券交易所里,大家都在等待战果,因为英国国债在这里买卖。罗斯柴尔德在那里有很多个席位。  如果这场战争英国胜利的话,英国国债价格就会飙升,因为战争可以结束,英国政府就有了偿债能力;如果英国打败的话,国债价格肯定跌,因为战争还得接着往下打,债也得接着往下支,政府什么时候才能还上也就遥遥无期了。罗斯柴尔德家早就派了的特使专门待在战场看战争的胜负,没想到,法军队打败,联军大胜,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帝国彻底灭亡了。特使日夜兼程,把捷报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这个罗斯柴尔德手里。  那天早晨,他听到消息后不动声色,命令他的席位上交易员大量抛出英国国债。其他人一看,都想他肯定先得到消息,英国战败了,所有人都跟着抛出国债。后来他使了一个眼神,当国债下跌到最低点的时候,他的人大量又买进英国国债。交易完成之后,英国政府才得到消息,公布英国胜利。别人全傻眼了,就在这场滑铁卢战役当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罗斯柴尔德占到先机,赚了一笔大钱。中国经济的未来(1)  这是在"古代",人们靠日夜兼程传递信息,才能做出决策。今天的电话、互联网瞬间就可以传递信息,市场行情也瞬息万变。企业家首先要意识到的,是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世界,改变了经营环境,尽管你本人很可能都还没上过互联网。  当互联网时代来临的时候,你如果还做传统的产业,你这时还不知道,网络上已经把所有价格和渠道都公开了,你想要的超额利润早没有了,因为互联网让信息对称了。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企业家的你必须要加强学习,你要知道什么是汇率,什么是利率。美国发生金融海啸后,你要了解,当利率一变化,美元跌人民币升,原来3%的利润率已经没有了,再出口的产品已经没钱可赚了。企业家到了必须懂经济,到了必须抬头看路的时候了。  十四、中国经济的未来  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怎样看,这是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我在《看不懂的中国经济》一书中,曾提出对中国经济未来的看法,认为中国经济处于大爆发之中。当美国金融海啸爆发后很多人问我,金融海啸这么严重,你还那么看好中国经济吗?  答案是肯定的,没有变化。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