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成功]蚁族-3

作者:廉思 字数:8898 更新:2023-10-09 19:49:10

饭后回到"聚居村",我看见一间房开着门,两个学生模样的女孩站在里面聊天。我上前自报家门,被很热情地请进了屋子。与上午那家相比,这间屋子宽敞明亮得多。床是上下铺,下铺刚刚铺好,格子床单,清爽可人。上铺是空的,搁了几件行李,立着几本有关汽车维修的书。床对面是一张写字桌,上面铺着桌布,简单干净。屋里的两个女孩都来自河南,是大学同学,在这里做邻居。她们搬来也就几个月的时间。本屋的主人瘦瘦小小,头发不长,就在脑袋后面扎了个很小的马尾,烫成很细很小的卷,染成了棕黄色。她穿短款羽绒服,牛仔裤,脚上一双小靴子,虽然毕业,却还是一副学生打扮。这女孩是1987年出生的,说起话来稚气未脱。答问卷时,她就像个小学生在做题目,认认真真,有问必答,对每个答案都仔细地推敲一番,不确定的时候,还会把自己的情况向我叙说一遍,然后问我:"你说是选哪项好呢?"有些问题她可能没有思考过,就会挠挠头:"这个问题没有想过啊……你别急,我想想啊。"第三编 走进"蚁族" 第62节:生存在北京(2)她是学文秘的,家在农村,从小被妈妈带大。现在她有个做汽车维修的男朋友,上铺的那些汽车维修的书就是她男朋友的。问卷做完,我起身告辞,她俩很不好意思地说:"能不能留下你的手机号啊?我们经常经过你们学校,有机会还想去找你们聊聊呢。"我遵命留下了手机号,两人很高兴:"我们刚到这里,不认识什么人,不然就多喊点人来帮你们做问卷了。大冷天的,多辛苦啊!"这两个女孩给了我很不一样的感觉。上午的调查对象,工作了五年多,经历了各种事情,早已告别天真烂漫,连填一份问卷都小心翼翼,尽量不给自己找麻烦。而这两个女孩呢,仍然保存着青春的朝气和待人的真诚。她们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过着苦哈哈的日子,倒是有着自己的乐趣。她们每月只有一千多块钱的收入,可也能省下不多的钱去逛街买漂亮衣服,收拾屋子整理房间。正因为心态不同,两处住所的氛围也天差地别。上午那间屋子黑暗而压抑,很久没有整理,可能主人忙于工作,根本无心打理;下午这间屋子却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情趣。天色渐黑的时候,我结束了一天的访谈。疲惫之余,脑海里不断闪现着访谈的情景。离开"聚居村"时,我回头看了眼这个地方。如今我们满怀斗志,可是三五年之后,当我们渐渐适应这样的环境,开始与现实妥协时,不知道还有多少精力留给我们的理想?没错,我们尚在读书,可三五年之前,他们正和我们一样。如今他们的理想被压在现实之下,他们很可能就是三五年之后的我们。第三编 走进"蚁族" 第63节:出村进村北京,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称,更多的时候,她代表着一种奋斗的信仰——题记出村进村我们的传统哲学是要求不计出身,可是一个人的出身往往是他一生的烙印。他的起点,他的观念,他的归属感,这些东西都影响着人的道路。这些离开老家,迁入北京农村的"蚁族"们,应当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我们都在思索。走出了老家的农村,又走进了北京的农村。他们始终在城市的边缘徘徊——题记1.同在北京两重天钱岳走入一个女孩的宿舍,我说明来意之后,她怯怯地问我:"大专毕业的算吗?"我连忙说:"可以的,您有时间接受我的调查吗?"她欣然同意。我挺喜欢眼前的这个女孩,文文静静,看上去温婉善良。我到她宿舍的时候,她正在吃早餐。她答应帮我填答问卷后,便放下手中的碗筷,拿起问卷和笔认真地看起题来。可能因为刚起床,她穿得很随意。简单的外套搭上一条睡裤,头发也没怎么梳,但是面庞的清秀却掩饰不住。我在一旁看着她填答问卷,随时提醒她需要注意的问题。她认真地听,然后点点头,低头继续答题。遇到不清楚的地方,她会主动问我。遇到需要回忆或者大略计算的题目,她都会停下来,用笔轻轻地敲敲自己的脸颊,然后仔细作答。她叫孙菲,北京人,农村户口。她有些话令我非常感动,她说她现在辛苦奋斗是为了三个目标:第一,让父母有富足的晚年生活;第二,为了自己的孩子以后能拥有更好的生活;第三,她才想到了自己。多么淳朴的女孩啊。辛苦奋斗最先想到的是父母和孩子。我想,她一定是个家庭观念很重的女孩,她一定渴望拥有一个可以为她遮风挡雨的港湾,可以给父母和孩子带来比她现在更好的生活。我问她:"你觉得生活在这里怎么样啊?"她腼腆地笑了笑,说:"挺好的。我都在这住了三年了。大专毕业后一直住在这。"小月河学生公寓的条件并没有让她觉得有多么不满。孙菲很知足。我在接触"蚁族"的过程中,没有遇见过"北京人"。北京的学生因有地域优势,往往会比外地学生状况好一些。所以,见到孙菲,我颇有些意外。由于家住农村,她从小便在很普通的学校读书,既接触不到"奥赛"也进不了市重点。但她对北京非常有归属感,她认为她的家就在北京。可是她显然没有像市区的"北京人"得到实际的优越条件。生活就是这么现实,出身的不同,可以影响我们一生的轨迹。同样是"北京人",她为了留在北京市区工作,不得不住在低廉的学生公寓里,与背井离乡的外地学生一样打拼。我常想,这么善良认真的女孩子,如果从小就在北京市区长大,现在她的状况会不会更好一些呢?可是生活容不得假设,出身亦无法选择,生活就这样一点一点地铺开,我们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孙菲对人对生活都非常平和,她满足现在的生活,也憧憬更美好的生活——生活的美好不是仅仅为了自己。我祝福她可以拥有她想要的幸福,因为她是如此善良美好,她理应得到幸福。第三编 走进"蚁族" 第64节:"马太效应"的真实触摸(1)不管梦想是否看得清,也不管期望是否扛得住,青春总要去尝试。绝不妥协——题记2."马太效应"的真实触摸王敏在调研活动的第一天,我们早晨7:30出发,赶往海淀区二里庄的小月河。北京冬天的早晨很冷,阳光稀稀落落地洒在行人身上,我多少有些茫然,不知道将在小月河看到什么。到达二里庄后,我们在公交车站向别人问路。从指路人的神情和语言中,不难知道这个地方的流动人口很多,作为大学毕业生的聚集地带,这里早已被人熟知。这条小月河岸边的公寓,总共住着数以万计的大学毕业生。我们根据路人的指引,找到了河岸边的公寓区。这里的公寓十分密集,名称各异。为了提高调研的效率,我们决定分头行动,开始寻找符合要求的调查对象。我们首先看中了一座名为"学生公寓"的二层小楼。这个二层通道楼是开放式的,住的全是女孩。楼下杵着一块标牌:女生公寓,男士止步。但是并没有保安或管理员监督这块标牌的落实。今天是周六,我们来得又比较早,很多女生都没起床,我们试图敲门进入,都没能成功。我打量了整个楼道,所有的宿舍都以楼道为中心,对称分布,分阴阳两面,每层有五十个房间,每个房间住着八个人。在这个其貌不扬的公寓里,住了八百人左右。我们在楼道里遇到一位刚洗漱完毕的女孩。我们向她讲明来意,她欣然表示愿意配合。跟随这个瘦小的女孩,我来到了她的宿舍。这个宿舍有二十平方米左右,四个上下铺的床位占掉了宿舍的大部分空间。宿舍的陈设十分简单,只是正对门的位置摆放着一张小桌子,桌子上摆放着水杯、饭盒、镜子等常用物品。由于空间太小,女孩们都将鞋盒、洗漱用品等堆在床铺下面,十几个水瓶和零散的脸盆摆放在门口。有七个床位挂上了床帘,试图在这个小房间中划出自己的私人空间。房间虽然狭小,倒还算整洁。这个瘦小的北方姑娘刚刚毕业,年龄与我相仿。与她交谈,能很明显地感受到学生气息。她大学毕业之后便留在北京独自奋斗,但工作不太顺心。当她说起她那些正在读研和在事业上有了很大进展的大学同学们,我能感觉到她内心深处的自卑。她对自己的现状十分不满意,却一时没有解决的良方。我说,那你的家庭经济情况如何?是否需要你独自在北京闯荡?她忙把我拉出寝室,做了一个不要说出来的手势。很显然,她不愿意向自己的室友暴露自己的家庭状况。可能她一直在自己的室友面前展示着良好的家庭背景。在后来的交流中,她将室友定位为"熟悉的陌生人"。家庭给自己带来的自卑感,是她的隐私,小月河的室友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关系并不稳定,她不愿与之分享隐私。在接近中午的时候,我们遇到了一个名叫张琳的山西女孩。她扎着马尾辫,高高的个子。我们见到她时,她正穿着一件厚厚的咖啡色羽绒服,坐在电脑前看着时下流行的韩剧。她已经毕业三年,一直以小月河为家。当我问及她的经济状况时,她告诉我,由于家里没钱,她大学的学费是靠助学贷款的,已经还得差不多了,而生活费则靠奖学金。如今她月收入两千多,她直言不讳地盘算了收支状况:"我在中关村上班,吃得比较贵,所以我每个月大概要吃掉近一千块钱,房租很少,其他方面也没什么开支,每个月我还能有余钱给家里寄回去的。"假如没有家庭的负担,两千元的收入足可以让她住到更好的地方去。但她是家里最大的孩子,不得不尽自己绵薄之力补贴家用。第三编 走进"蚁族" 第65节:"马太效应"的真实触摸(2)张琳毕业于一个普通的本科院校:"我是学计算机专业的,这个专业在北京就业的机会相对多一些,更重要的是我喜欢北京这个城市,所以毕业之后我选择留在北京发展。"不难看出,她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这个社会上,有的人靠关系,稍作努力便平步青云;有的人含着金钥匙出生,不需努力便能锦衣玉食。而像张琳这样贫困的大学生,只好背负着各种东西踽踽独行。这也许怕就是人们所说的"马太效应"吧。张琳是漂在北京的贫困大学生的一个缩影。他们没有强大的背景,囊中羞涩,也并非万里挑一的人中之龙。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人,靠一个普普通通的梦想支撑,默默地努力,想扎根于自己生活的这个城市。我只好默默地祝福她。吃过午饭,我们继续寻找调研对象。在一个住满八人的宿舍中,有五人是已经毕业的大学生。我们找到这间宿舍的时候,她们正聚集在宿舍里聊天,其乐融融,充满温情。得知了我的来意,女孩们很热情地招呼我坐下。这里我认识了一个安徽的老乡,这个直爽的姑娘直奔主题,指着一位室友说道:"你们这个调研能帮我们解决就业问题吗?马上就要失业啦!"她那位文弱的女孩呵呵呵地笑了起来:"我刚递了辞职申请。太累了,每天工作十个小时,工资还不能按时发,把人不当人看。"我对这个叫李欣的女孩产生了兴趣,请她谈谈她的工作经历。她说她毕业不久,却已经换了好几份工作。我说,工作不稳定,会不会对你的发展有不利的影响呢?她叹道:"走一步看一步吧,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李欣似乎并没有清晰的规划和方向。当我问及她们为什么选择小月河居住时,她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道:"便宜呗!"她们回答问题时都是嬉笑着的,但我依然能够感受到生活压力给这群追梦的姑娘带来的重负和无奈。这五个女孩全部是来自农村家庭,家庭经济状况不太好,有三人的学历仅仅是专科。逐年的扩招使得本科生和研究生泛滥,专科文凭已经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她们在择业的过程中一次次碰壁以后,只好将自己定位在比较低的工作层次上了。窘迫的经济条件,使她们失去了交友方面的优势。为了节省开支,她们的交际范围都很小,也很少进行交际性的娱乐活动。单薄的人脉关系又为她们的择业带来困难,从而使她们的职业生涯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我从女孩们的口中得知,小月河曾发生多起自杀事件。大家叽叽喳喳说道:"上次有一个女的,和男朋友争吵过后,扑通一声,跳到小月河里面了。"我问道:"那女孩多大年纪?"安徽女孩说:"和咱年龄都差不多,大学刚毕业!"第三编 走进"蚁族" 第66节:"马太效应"的真实触摸(3)李欣补充道:"自杀的人多着呢!有一个男的,被公司辞退了,在羊肉串店喝了不少啤酒,在小月河边站了几个小时,最后跳下去了,不过不是淹死的,是摔死的。"女孩们开始互相调侃:"以后想不开就跳小月河啊!"我知道她们只是说说而已。但我可以想象那些自杀的人是经历了怎样的失落才选择了轻生。他们是茫茫人海中之一粟,高等教育使他们对生活有了很高的期望,但当他们走向社会,发现学历和知识并没有给他们带来相应的优势。当压力和失落感使他们无路可走时,来自工作或感情的一次偶然刺激就可能造成轻生的悲剧。第二天,我们找到一家男女混合的公寓。在每一层楼上,既有男生宿舍也有女生宿舍。公寓门口的管理员盘查严格,我们假装成到这里看房的房客,混进了这所公寓。这个公寓布局混乱,初来乍到,有点找不着北。楼道很脏,公共卫生间发出难闻的气味。宿舍的门都破得很,有的甚至都没有锁,门上应当装锁的位置是一个个大窟窿,站在走廊里,可以清晰地窥探到屋内的情形。在公共洗漱间内,我遇到了张鹏。他是一位瘦瘦小小的男生,看上去更像一个孩子。他得知我的来意,便带我们回他宿舍详谈。张鹏宿舍里的家具很简单:两个上下铺的床,一个小桌子,房间很小,但由于家具不多,所以不显得拥挤。同住的三位男生都很热情,有两位尚未起床,仍然积极地跟我们打招呼。交谈中,我得知他们四个人中有三人毕业于同一个大学的同一个班,但是现在三个人的收入却有很大的差别。从调研工作的角度来看,他们三位是比较难得的样本,有助于研究同一起点样本的相关数据。上铺的孙宇一个月只有八百多块钱的工资,每天的工作量却非常大,也许应了"人穷志短"这句俗语,孙宇话很少,底气也不足。他对我们的调研表现出了极大兴趣,希望这次调研能够稍微改变一下他的生活现状。他觉得自己每个月八百块钱的收入符合自己的预期,但他希望以后的日子能逐渐好起来。当我问及他的家庭情况时,他苦笑道:"我家里有八个兄弟姐妹,爹娘务农,生活非常勉强。在这个城市里,我没钱没关系,自忖也不是人中龙凤,只好做个弱势群体了。"我问道:"在北京和家乡之间,你们为什么选择北京?"三个男生不屑地回答:"回家?我们家都是农村的,哪找工作去?"我这个问题仿佛问中了他们的心坎,他们开始抢着对刚才的回答进行补充:"农村提供的就业机会特别少。我们学的是保险专业,我现在做的是车损鉴定,北京的需求大。""家在农村,回农村能做什么?种地啊?"第三编 走进"蚁族" 第67节:"马太效应"的真实触摸(4)"我们上的都是二流大学,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省城,这文凭都没有任何优势,不如破釜沉舟,在北京拼下去了!"访谈结束后,我起身告辞。他们千叮咛万嘱咐,若有什么兼职信息,一定和他们联系。孙宇甚至自信可以代替我来搞这个调研工作。很显然,他们不但视我为可以倾诉的对象,而且把我当作可以信赖的朋友。尽管他们的言谈中,并不觉得自己值得关注,他们固执地认为这次调研只不过是"文人学者"们无聊之余的游戏罢了。我应该用"感同身受"来形容我这两天的调研。我想象着将自己置于他们的位置来看待生活、思考人生。我将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他们每一个人,因为他们是我的新朋友。两天的调研对我的触动很大,从他们的身上,我真实地触摸到了传说中的"马太效应"。我的十四个访谈对象只有一个是来自城镇,只有一个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没有过硬的家庭条件,也没有强大的社会背景。"多的就要给你更多,少的就把你剥夺掉",整个社会机制之中,他们的家庭背景成了他们起点上的软肋。他们中有的人从小就默默地奋斗,但这些奋斗却不能换来百分之百的果实。第三编 走进"蚁族" 第68节:后 记后记我们做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说这件事不大,是因为我们所关注的这个群体不是什么"名人大腕"、"小资一族",更没有什么"显赫身世"、"深厚背景",这个群体是个名副其实的"草根阶级"。说这件事不小,是因为这个群体,富有活力,满怀理想,他们曾被人称为"天之骄子"而寄予厚望,而目前他们那"向下的青春"正牵动着无数父母的心。这本书,表面看来,是由我们的团队一个个文字、一幅幅图片亲手码起来的。而实际上,这只是出版的结果,而在结果的背后,是一个群体的智慧和力量——是"蚁族"让这本书的每一幅图片都记录着历史,每一篇故事都充满着感动,每一个文字都蕴含着力量。而我们,只不过通过自己掌握的文字与摄影技术,予以记录罢了。不久前,有一部名叫《奋斗》的电视剧风靡全国,剧中描述了一群所谓"80后"青年的成长历程。我一直心存疑问,这些刚毕业就开上奥迪或奥拓的年轻人是否就是我们想象中的奋斗?这些看上去整天无所事事,打台球、泡吧的都市里长大的"80后"究竟在为什么而奋斗?其实在我眼中,住在"聚居村"里的"蚁族"正在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奋斗"的真正含义。刚毕业的他们面对生活显得捉襟见肘,但是这些能直面现实、接受现实的年轻人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他们有自己的理想,而且正在积蓄力量为实现这些理想而奋斗。我总在想,要是能把"蚁族"和他们的故事拍成电影或电视剧该有多好,那将是一部真正的《奋斗》。可惜我不是导演,我只能用文字和图片去记录他们的点点滴滴。我希望能通过我和我团队的研究工作,去探寻那些隐藏在"蚁族"内心深处的力量。当然,相对于这一庞大的群体,区区20万巨细混杂的文字可能难以显现其原貌。然未有涓涓溪流,何来历史长河之奔涌?两年的研究,自己垫了4万多,但收获了无尽的支持和朋友。这样的买卖,在许多人眼里,是亏大了,但我觉得——值。两年的研究,积淀了太多的温情、太多的谢意……首先要感谢我的博士后导师潘维教授,他渊博的学识和真知灼见,让我总能感受到一种别样的风采。潘老师是个极富个人魅力的人,在北大两年的博士后研究已经结束,但对于他,我总有难以割舍的情缘。衷心感谢研究中心凌岩老师,我总习惯称他为"智者",长年游走于学术圈内外,使他对问题总有一种独特的敏感与视角。从他那里,我总能得到关于人生的有益启示。本项目最初的启动资金,正是潘老师和凌老师资助我的。钱虽然不多,却表达了他们的深情厚谊和殷切期望。因此,本研究的每一步进展,都凝聚了他们的心血和创意。难以言传的谢忱,留给我的家人。由于经费不足,其中几次我都想要放弃,但每当这时,家人都毫不犹疑地给予我支持。这本书,浸透了家人的爱和期待。大爱无声,大象无行,我想说,没有家人的爱,我将一事无成。衷心感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王玲书记和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的高祥阳委员,你们在我迷茫时给我指路,在我困惑时为我解惑,在我前进时给我力量,在我失败时给我鼓励。你们不仅仅教会我知识,而且教导我做人。诚挚感谢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的赵鼎新教授、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的李强教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张静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的冯仕政教授。你们对本项目提出了许多中肯和宝贵的建议,让我们受益匪浅。尤其感谢课题组成员,你们为这个课题奉献了很多。你们都是我最亲密无间的兄弟姐妹,你们在这两年里给予了我太多的信任、支持与鼓励。你们中的一部分,或许会在岁月中流失,成为过往的记忆,但我只要知道,自己曾经和你们在一起奋斗过,战斗过,开心过,你们就将成为我生命中支撑一辈子的砥柱。深切感谢调研员和深访团队的同学。"蚁族"两次社会调查全部安排在冬天,在调研中,大家早上六点出发,晚上回到宿舍常常已是十一二点。而且一站就是一天,有时连记录的笔都被冻得写不出字来。但他们从未有人和我抱怨过,反而总是急切地问我:"能不能再多给我些调查问卷?""能不能再安排我去做个深访?"最后,我还要特别感谢每一位接受我们调查,与我们并肩前行过这段岁月的"蚁族"朋友,当读者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可能已经离开了"聚居村",但是他们的乐观、向上,连同他们的故事,却留存在本书的文字中,每每想到这一点,我总有无法言语的惆怅……其实,对于我而言,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个真实故事和鲜活日记的简单罗列,它更是一种经久不息的情感力量。"蚁族"各自不同的成长经历,他们的悲与喜、爱与恨,甚至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让我们深切关注,并将继续牵引我们的目光。值得高兴的是,在本书即将付梓印刷之际,我有关这一群体的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这为我下一步工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我希望通过我们这些微薄的努力,让社会上更多的人认识他们、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多少沉默者在历史长河中如过隙白驹。如果我们掌握了文字,而不去记录,实在是愧对那些可以记录却无法握笔的人。当然,作为同样是"80后"的我们,由于水平和能力所限,奉献的文本可能还不尽如人意,但是我们非常的真诚!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3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