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Q目录 第一部 情绪中枢 第一章 情绪的功能 * 当激情淹没理智 * 理性与感性 第二章 情绪失控 * 神经总动员 * 情绪记忆的专家 * 情绪管理员 第二部 EQ的意涵 第三章 智人的愚行 * EQ与命运 * 另一种智力 * 情绪可以是聪明的吗? 第四章 认识自己 * 激情与淡漠 * 没有感觉的人 第五章 激情的奴隶 * 解析愤怒 * 怒上加怒 * 发泄有效吗? * 新忧解旧愁 * 换个心情 * 拒绝悲观的人 第六章 整体性向 * 糖果试验 * 潘朵拉的盒子 * 神驰 第七章 同理心的根源 * 敏感的孩子 * 情感失调 * 犯罪心理 第八章 社交技巧 * 感染力 * 基本社交智能 * 变色龙 * 「我们讨厌你」 第三部 EQ的应用 第九章 亲密的敌人 * 他与她 * 「你根本不了解」 * 婚姻问题模式 * 无言的对话 * 情绪决堤 * 男人,你的名字是弱者 * 爱也需要练习 第十章 用「心」管理 * EQ的企业成本效益 * 错误的激励方式 * 偏见的根源 * 对不宽容的人绝不宽容 * 沟通网、专业网、人缘网 第十一章 心灵与医药 * 情绪与健康 * 致命的愤怒 * 沮丧的代价 * 快乐的医学效益 * 人际关係的医疗价值 * 关怀的医学 第四部 改变的契机 第十二章 家庭的试炼 * 从心做起 * 打好EQ的根基 * 坏小孩 第十三章 创伤与二度学习 * 凝结的恐怖记忆 * 边缘系统的疾病 * 情绪再教育 * 创伤与复原 第十四章 性格不等於命运 * 从神经化学看害羞 * 无可救药的乐天型 * 童年是希望之窗 第五部 情绪识字率 第十五章 情绪文盲 * 世纪瘟疫 * 侵略性格 * 恶霸学校 * 向沮丧说不 * 忧鬱的年代 * 留白的青春 * 饮食失调 * 酗酒与吸毒 * 战斗不如止戈 第十六章 情绪教育 * 合作训练 * 一场打不起来的架 * EQ初阶 * 隐性情绪教育 * 情绪识字率 * 人格、道德与民主 EQ摘录1、每天的报纸无不充斥着粗暴的新闻,仿佛一股原始冲动到处失控乱窜。究其实这正反映出情绪脱序的广泛现象,任何人都不免有过这类情绪失控而事后悔之不已的经验,即使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也多曾耳闻目见。显示出我们的家庭乃至整个社会中,情绪表达与管理能力普遍低落。2、现在透过新的电脑照像科技得看到脑部的动作情况。人体最神秘的部位第一次摊开来检视,揭露了人在思想、感觉、想像、做梦时,那一团团复杂的细胞是如何动作的。脑部的情绪中枢如何让我们哭、让我们笑,激发原始爱恨的低级中枢又是如何被牵引。现在我们终于能为人类的不理性行为提供权威科学依据。3、我们如何能让下一代过得更好,有些高智商的人事业无成,而智力平庸的反而表现非凡,这要如何解释?”EQ”(Emotionil lntelligence)称为情绪智商,以下内容均为EQ的内容。这个新词涵盖自制能力、热情、毅力、自我激励能力等。我们可以将这些能力教给下一代,帮助他们发挥与生俱来的潜能。4、神经构造如何影响人生的基本技能:EQ。想想看你是个善于克制冲动的人吗?是否能看透别人内心深处的感受?是否有长袖善袖舞的才华。而其中的EQ是吾人最重要的生存能力。高人一等的情绪能力更成为决胜的关键。负面的情绪习惯对健康的危害绝不亚于抽菸,情绪平衡则是确保健康与幸福的不二法门。5、儿童时期的情绪学习经验可成为我们基本EQ建立坚固或沙质的根基。所以说童年与青春期是奠定情绪根基的关键期,对一生都将造成深远的影响。现代儿童的情绪问题比上一代严重。我们必须思索如何将理性与感性教育结合起来。我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自觉、自制、同理心、倾听的艺术、冲突的解决与互助合作等都将纳入正规教育。6、惟有用心才能辨识事物的价值。7、为子女牺牲奉献的情绪何以能经过进化的历程占据人类心灵的核心位置?人类在面临危险、痛失亲人、遭遇挫折、维系夫妻关系、建立家庭等重要情境,都不容理智独力担纲,必须仰赖情绪的指引。然而社会却过度强调智商的重要,忽略了情绪当道之际,再高的智力也是罔然。8、她为什么这样对待我?受迫害的一方,马丁则自觉受到不公平待遇而愤愤不平。问题婚姻中被受害情结与怨愤不平是两种典型的想法,而且会不断地火上添油,彼此伤害。一旦成为自发思想,会变得愈来愈罪证确凿:自觉被受害的一方会不断从配偶的行为中寻找证据,与其期望不符的行为一律加以忽略或打折。9、常持悲观想法的夫妻非常容易情绪失控,动不动就因配偶的行为感到愤怒、受伤或难过,而且从一开始情绪就受影响。结果当然较容易诉绪批语与轻蔑,对方也就更可能以防卫或冷战来反制。于是脑中可能浮起“她将要离开我”的自发思想,进而情绪失控,引发暴力行为。10、这些不当的心态会使得情绪失控的次数愈来愈频繁,残留的伤害愈来愈难平复,较能忍受愤怒与轻蔑,有些人只要听到配偶一句轻微的批语便立刻爆发。从技术面来说,所谓情绪决堤是就心跳加速的程度而论。在休息状态下女性每分钟心跳约八十二下,情绪决堤,于是他对配偶的忍受力几达临界点,防卫心理十分强烈,对任何攻击、侮辱或不公的待遇保持高度敏感,一有风吹草动立刻反应。假设在这种状态下妻子说:“我们应该好好谈一谈”,引发的反应可能是“她又要找我吵架了”,不免又是一波情绪决堤。情绪决堤的一方几乎无时无刻看到的都是配偶最坏的一面,对其言行举止做最负面的解释。小问题可以引发大争吵,不断地彼此伤害。丈夫比妻子容易因配偶的批评或负面讯息引发情绪决堤,促使身体分泌肾上腺素,情绪退潮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像克林·伊斯威特那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形象颇受男性欢迎,可能就是代表情感不易决堤的自制力吧。丈夫急于逃避争吵,妻子更加努力寻求沟通。丈夫也要明白,愤怒或不满不等于人身攻击,妻子的情绪表现有时只是强调她对事件的感受有多强烈。妻子更重视的是丈夫是否用心倾听并体会她的感受(丈夫尽可持不同的意见)。妻子听到丈夫轻率提出意见时,可能会解释成丈夫不重视她的感受。丈夫如果能耐心协助妻子走过盛怒期,会让妻子觉得贴心而受尊重,一般而言,妻子都会很快平静下来。给女性的建议是相对的,男性最感困扰的是妻子抱怨时太过激烈,因此妻子应特别注意不要做人身攻击,批评时要对事不对人,且不可流露轻蔑之意。盛怒下的人身攻击几乎肯定会促使丈夫采取防卫或冷战,结果只是更增怨怒。此外妻子在抱怨时不妨同时让丈夫知道这是一种爱的表示。夫妻一旦陷入情感失控的状态,是不可能解决任何问题的。父母的引导从孩子出生起就开始发挥影响力。知名的哈佛小儿科老人家贝瑞·布雷佐敦以一个简单的测验测试婴儿的人生观。他拿两块积木给八个月大的婴儿看,告诉他如何拼在一起。乐观的婴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他的反应是:拿起一块积木来咬,拿到头上前后磨擦,然后丢到桌上,看看你会不会帮他捡起来。等你捡起来了。他才愿意完成拼积木的任务。最后他会仰头看着你,明亮的眼睛仿佛在说:“赞美我的聪明吧!”这种孩子在生活中不断受到大人的赞美与鼓励,面对人生的挑战自是充满信心。反之,如果是来自一个暗淡、混乱、没有关爱的家,孩子拼积木时便显得毫无信心。事实上他们完全听得懂指示,也可以拼得很好,但做的时候就是垂头丧气得很,仿佛在说“我根本不够好。你瞧,我要搞咂了。”这种小孩未来往往抱持失败主义的人生观,从来不期待老师会鼓励或注意,也不认为学校生活会有任何乐趣,最后甚至中途辍学。这两种不同的心态,在孩子极小的时候便开始成形。布雷佐敦指出:“父母要知道如何能引发孩子的信心。好奇心与学习的乐趣,同时帮助孩子了解自我的极限。”这对孩子的人生发展是一大助力。他的建议是有科学根据的,愈来愈多的证据显示,学龄前形成的情感特质相当程度地影响进入学校后的表现。第六章举过一个例子,一个五岁的孩子如果能克制一次拿两个糖果的冲动,十四年后入学测验的成绩可能比别人高二十分。孩子在校表现的标准,不是看小孩累积多少知识,或比别人更早具备阅读能力,而是看其他情感与社会性的因素,诸如是有否有足够的自信与好奇心,是否知道何种行为较恰当并能克制不当行为的冲动,能够耐心等候、遵从指示及向老师求助,与其他孩子相处时懂得表达自己的需求。学习能力是一切知识的基石,也是决定孩子在校表现的根本原因。一、 信心。感觉能驾驭自己的身体、行为与周遭世界,相信只要努力就很可能成功,也相信大人会提供协助。二、 好奇。认为探索世界是好的,而且可带来乐趣。三、 意图。有发挥影响的意愿、能力与毅力,具体而言就是一种能力与效率感。四、 自制。具有与其年龄相称的自我控制能力。五、 人际关系。能与人达成起码的互相了解,据以建立人际关系。六、 沟通能力。具体与人交流观念及感受的意愿与能力,首先必须能信任别人,且从人际交往(包括与大人的交往)中获得快乐。七、 合作。能够在个人需求与团体活动之间取得均衡。假想一个两个月大的婴儿半夜三点醒来开始啼哭,母亲赶快将他抱起来,小宝贝满足地躺在母亲怀里吃奶,母亲慈爱的眼神仿佛在告诉他,即使是三更半夜被吵醒,母亲看到他还是满怀喜悦。半个钟头后,婴儿满足地沉入梦乡。再假想另一个两个月大的婴儿也是半夜起来啼哭,碰到却是个心烦气躁的母亲,因为她刚和先生吵完架,才睡了一个钟头。母亲匆匆抱起小孩说:“你给我安静点,我已经快受不了了。拜托,赶快睡行不行?”小婴儿必然立刻感受到气氛的异样。婴儿吃奶时,母亲根本不看他,只是木然望着前方,脑中还在反复先前吵架的情节,愈想愈气。婴儿感受到母亲的僵硬,跟着蹦起来,吸奶的动作也停了下来。母亲说:“只吃这么一点点?不吃就别吃。”接着便匆匆把婴儿放到床上,自顾去睡觉,任婴儿啼哭到疲乏才睡去。如果父母一再以同一方式对待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对自己及亲密的人际关系会产生极不同的感受。第一个婴儿学到的是:当他有需求时有人会注意到并帮助他,他的求助讯号是有效的。第二个学到的是:没有人关心他,别人是不可信赖的,他想要寻求慰藉但失败了。当然,多数小孩多少都尝过两种经验。但如果其中一种成为常态,将影响小孩基本的安全感、掌控感与对人的信赖感。据艾瑞克生的说法,小孩将养成对世界的基本信赖或怀疑。这种情感态度的养成开始得很早,进而在整个童年期逐渐成形。亲子之间每一次沟通都暗含情感的交流,无数次的交流便奠立了孩子EQ的核心。譬如说一个小女孩在玩拼图,半天老是拼不起来,便拿去问妈妈。妈妈的态度可能是欣然相助,也可能是简短一句“我在忙,别烦我”,小孩得到的便是完全不同的讯息。同样的讯息经过一再强化,孩子对人际关系的预期便会定型,进而影响生命的其他层面。若碰到不成熟、吸毒、沮丧、经常发怒、生活漫无目标的父母,对小孩的影响尤其大。这类父母根本无法给孩子适当的照顾,更遑论关注婴儿的情感需求,进而取得情感的调和。根据研究,忽略比虐待更糟糕。一项调查发现,在所有被苛待的孩子中,被忽略的一项问题最多,总是焦虑、注意力不集中、淡漠、有时太具侵略性,有时又很畏缩,有六五%升上二年级。小孩四、五岁时脑部会长到成人型的三分之二,其精密的演化速度是一生中最快的阶段,最重要的学习能力也在这个时期发展,尤其是情感能力的学习。这时候如遭受巨大的压力,将损伤脑部的学习中枢以及智力。这种伤害稍长后虽可稍微弥补过来,但影响仍是很深远的。五岁以前的情感经验对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一个小孩如果无法集中注意力,性格猜疑、易怒、悲观、具破坏性、常感焦虑、有各种恐惧的幻想、对自己不满意,未来面对人生的挑战将很难掌握机会发挥潜力,根本可以说已输在起跑线上。不当的情感教育对孩子会造成终生的影响,尤其是强化孩子的侵略性。说明了一个经常被父母随意打骂孩子本然的同理心遭到怎样的扭曲。孩子正是以父母对待他们的方式对待别人。有的父母虽不致虐待孩子,但常常恐吓威逼,严惩重罚,结果同样造就出缺乏同情心的孩子,人缘较差,较易沮丧,长大后较易违法乱纪。虐待孩子的父母小时候也是受虐儿童。多数父母会教导孩子关心别人。人在情绪激昂或面临危机时,脑部管理原始反应的边缘系统便会发挥作用。这时情绪中枢会诉诸过去经验中一再重复的习惯。因为极度的恐惧造成脑部化学物质的全盘改变。“太多的亲皮质素会使人过度反应。假设你是越战退伍军人,有创伤后异常症微状。第三个改变是负责分泌内啡肽以减轻痉的贺尔蒙系统也变得过度敏感,这是杏仁核与大脑下质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具强烈麻木作用的脑部化学物质有点像鸦片或其他麻醉品,量极大时,对痉的忍受力会大为提高。譬如说战场上受重伤的士兵手术时只需少量的麻醉剂,甚至比平民百性受轻伤时更少。创伤后异常症病患也有类似的情形,由于内啡肽的改变,患者再度遭受打击时可能会出现麻木不仁的现象:病人常无法感受快乐,表现出整体的情绪麻木,对别人、对人生都漠不关心。亲友可能会觉得这是同理心的丧失。此外,病菌人可能有解离的现象,譬如说无法忆起事件发生时最重要的几分钟、几个小时或甚至几天。神经系统的改变似乎也使患者更经不起打击。动物研究显示,幼时即使只是经验过轻微的压力,与未经压力的动物比较,长大后还是比较无法随打击(显示创伤后异常症病童及需及早治疗)。也正因如此,经历同样的灾难后,有些人会产生创伤后异常症,有的人却不会。这是因为杏仁核本已处于草木皆兵的警戒状态,一旦证实兵临城下,自然会发出最刺耳的警铃。经历重大打击的成人可能会发生心娄麻木的现象,抹去事件的相关记忆或感觉,小孩的反应不同。小孩较少变得麻木,泰尔认为这是因为他们会用幻想、游戏、白日梦来回忆或重新思索事件的意义。这样做的用意似乎是避免强烈的记忆过度积压,到后来一发不可收拾。“人的情绪机转一旦学会一招,便似乎终身不忘。”病人在这些情况下常感到强烈的负面感觉,如绝望、悲伤、愤怒、不平、紧张、恐惧、愧疚等。不管病人属于哪种情绪类型,这些问题多发生在极重要的人际互动上。害羞、大胆、乐观、忧伤。有些人似乎天生就像我姨妈一样乐天达观,有些人则生性险。这种区别似乎与前额叶左右边的活动有关,他发现左边活动量大于右边的人生性乐观,对人或人生的看法偏向光明面,遇到挫折也能很快站起来。右边活动量较大的人则易落入负面险的情绪,容易被困境击倒,常因无法摆脱烦恼而自苦。何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甚至是如何与人相处。有些肥胖的人无法分辨恐惧、愤怒与饥饿,把所有感受都视为饥饿,也因此每次心情不好就大吃大喝。多数小孩都会慢慢学会分辨自己究竟是觉得无聊、生气、沮丧或饥饿,而这是最基本的EQ,这类患者似乎正是缺乏这种能力。多数人在童年或青春期都曾经历这种孤单被拒的感受。人缘差的孩子常让人觉得无趣,自己也不知道如何让别人感受好一些。现在情绪教育的观念已逐渐在全美传播开来,自我科学班则是这方面的先驱。相关课程名目繁多,举凡“社会发展”“人生技能”“社会与情感课程”,应有尽有,也有的采用嘉纳的多元智能观念,名之为“个人智能”。其共同的主旨是将社会与EQ的提升视为正规教育的一部分,是每个小孩都必须学习的技能,而不是专为问题儿童设计的补救措施。另一个教学重点是情绪的管理,去了解情绪背后真正的因素(如愤怒是因为觉得受伤害),学习如何纾解焦虑、愤怒、悲伤等情绪。另一个重点是学习为自己的行为与决定负责,贯彻对自己或别人的承诺。同理心是很重要的社会能力,亦即要了解与尊重别人的感受与观点。人际关系是教学重点,学习倾听与发问的技巧,注意别人的言行与你的反应及判断有多少落差,学习不卑不亢的态度,学习与人合作解决冲突与协调的艺术。今天上课的主题的情绪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环:辨识情绪。老师前一日便函请同学从杂志中找出人像图片,说明人像脸部表现出何种情绪,并解释判断的依据。老师收完作业后在黑板上列出各种情绪:难过、忧虑、兴奋、快乐等。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挫折二字,同时问大家:“谁有过挫折的感觉?”所有人都举起手。“挫折感是什么感觉?”回答声此起彼落:“很累”、“困惑”、“头脑不清楚”、“焦虑”。接着老师又写下“火大”,“我倒是有过这种感觉:你们说,一个老师什么时候会觉得火大?”“同学都在说话时,”一个女孩微笑着说。安德鲁斯老师紧接着发给大家一张讲议,上面有很多男女生的脸,各表现出六种基本情绪:快乐、悲伤、愤怒、惊讶、害怕、厌恶,底下并注明脸部表情的分析。下面是一个例子。也许有人认为表情是人的本能,没什么好教的,但别忘了,情绪的误判正是EQ普遍低落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学校的小恶霸动打架就是因为误以为别人怀有敌意,一些患有饮食失调症的女孩也是因为不懂得分辨愤怒、焦虑与饥饿的差异。自我激励,克制做其他事的冲动等。该计划预先设计一套教材纳入既有课程中,譬如说一年级的国文课会读到一则青蛙与蟾蜍的故事。青蛙急于与正在冬眠的蟾蜍朋友玩,恶作剧要让他早点醒来。同学们便以此为素材讨论友谊及被作弄的感受,进而扩大讨论其他相关问题,如自我意识,关心朋友的需求,被作弄的滋味,如何与朋友分享心事等。年级愈高设计的故事愈复杂,读者讨论的问题也愈深入,包括同理心、尝试别人的观点、关怀别人等。就是对违纪同学的处罚方式提供意见。专家认为这不但有助于培养孩子啕冲动、表达感受与解决冲突的能力,也可让孩子了解,除了惩罚以久还有更好的管教方式。哈佛小儿科专家布雷佐敦建议父母可接受训练,对家中的婴幼儿进行情绪教育。透过前面提过的从头开始幼儿计划,有系统灌输情绪与社会能力,是很值得鼓励的。但成功的情绪教育必须紧密配合孩子的成长阶段。婴儿一出世便哇哇啼哭,显示天生具有强烈的感受能力。但人脑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会完全成熟,诚如第十五章所说的,神经系统的成熟阶段横跨整个童年以至青春期初期,届时孩子的情感能力才算完成发展。因此,婴儿与六岁孩童相较感受能力自是非常幼稚,后者与青少年相较自又相形绌。而成人往往对孩子的成熟度有错误的预期,忽略了情绪的发展有其生物时序。瘵例来说,一个五岁孩子在自夸自擂时可能被父母责备,其实谦逊的意识大约要到六岁才会出现。同逊、嫉妒、羡慕、骄傲、自信等,这些都必须建立在人我的比较能力上。一个六岁的孩子进入学校这个广大的社会时,同时也进入了一个比较的世界。除了外在环境外,认知能力的成熟也是引发这种比较心理的因素,这时孩子会从人缘、吸引力、运动能力等特质与虽人比较。或者当兄姐成绩特别优异时,也可能让弟妹在相形之下怀疑自己愚笨。在七到十二岁期间,“学校经验对孩子的深远影响将持续到青春期乃至长大后。孩子的在校表现攸关其自我价值感,再现较差的可能产生自我贬抑的心态,进而左右一生的发展。”如何才能从学校经验中得到最大的收获,汉保列举的条件包括“能够延迟满足,懂得待人接物,善于控制情绪及抱持乐观的心态。”一言以蔽之,就是具备高度的EQ。到了青春期,生理、脑部发展及思考方式都有很大的转变,也是发展情绪与社会能力的关键阶段。汉保观察二十岁以前的青少年指出:“多数孩子都是在十一到十六岁期间第一次接触到性、饮酒、毒品、吸烟等诱惑。”进入初高中便等于告别童年,也是情绪发展上极艰难的时期,姑不论其他个人部下,这时期几乎所有学生都胡自信低落与自我意识高涨的现象,他们的自我观感又往往是混乱而多变的。最大的挑战来自社交方面的自信,亦即对自己交朋友的能力充满怀疑。汉保指出,这具阶段成人特别应从旁协助他们度过交友的难关,培养自信。冲突解决课程主旨虽是预防暴力行为,连提瑞认为其功能绝不止于此。因为要防制暴力行为,需要的是全方位的情绪能力,包括认知自己的感觉,如何因应冲动或悲伤等。因此课程的主要训练内容还是加强的学生不仅打架口角的次数减少,彼此也更懂得互相关怀。假设学生在餐厅吵架,辅导员会找他们去谈一谈,采用的正是学生课堂上学到的冲突解决法。学生在游戏时引起纷争,老师也是用同一套方法协调。此外,我们也教导家长在家里用同样的方法教孩子。这种学校、家庭与生活教育的完全一致具有非凡的意义,这使得学校、家庭与社会的距离大为缩短,学生在校所学的情绪教育不致在毕业后全部还给学校,而能在实际生活体验中一再获得印证强化。领导人才社团,练习所谓的四步聚问题解决模式。所谓四步骤是:一,说出所遭遇的情况及你的感受;二,思考可能的解决办法;三,评估各种办法的可能后果;四,择一办法付诸实行。类似前面说的红绿模式,只是适用较年长的孩子。拉曼喜欢进行脑力激荡,设法解决中学生实际遇到的困扰,如交女友的问题及如何以免打斗等。要印证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不能限于课堂上,更要扩及自动餐厅、校外及家里。另一位学生与母亲关系极度恶劣,每次交谈必落得恶言相向,后来她学会平心静气与三思后后的道理。而是尝试班上教的一个方式——下结论以前先查明真相。情绪自觉更能察觉与认知自己的情绪更能了解各种感受的前因后果能认知感觉与行为的差距情绪的管理更能忍受挫折,更懂得纾解愤怒较少与人口角打架或破坏课堂秩序较少被休学或退学较少表现出侵略性或自暴自弃的行为对自我、学校及家庭较具正面观感较善于纾解压力较少感到孤单或焦虑将情绪导向正途更负责较能专注眼前的工作较能克制冲动成就测验成绩改善同理心:情绪判读能力较能从别人的观点看事情较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较懂得倾听人际关系对人际关系的分析与了解能力增强更懂得解决与协商纷争较懂得解决人际冲突沟通时更清晰有技巧在有太多的小孩子不善于纾荽情绪,无法专心,难以克制冲动,不负责任,不关心学业,这么多问题只要任何一项获得改善都有助于教育品质的提升。因此我们可以说,情绪识字班是幸教学品质的好帮手。虽说处于时兴预算精简的现在,斥资设立这类情绪识字班绝对是值得的。这一方面要归咎整个社会不重视儿童基本情绪技巧的教导,包括愤怒的处理、冲突的解决、同理心的培养、冲动的克制等等。童年是脑部成长的重要时期,正是培养健全情绪反应库的良机。尽管有些教育办人士相当重视情绪识字的问题,相关课程仍很稀少,多数老师、校长与家长根本对此一无所知。一些绝佳的课程设计都是在非主流教育体系中才找得到。当然,再好的课程设计。是否就像颜色有红黄蓝三原色,也有所谓原始情绪?如果有的话又是哪些?这一直是学者专家争议不休的问题。有专家建议以基本族类来区分,当然还有反对的声音。下面列举主要的分类方式:愤怒:生气、微温、愤恨、急怒、不平、烦躁、故意,较极端则为恨意与暴力。悲伤:忧伤、抑郁、自怜、寂寞、沮丧、绝望,以及病态的严重抑。恐惧:焦虑、惊恐、紧张、关切、慌乱、忧心、警觉、疑虑,以及病态的恐惧症与恐慌症。快乐:如释重负、满足、幸福、愉悦、兴味、骄傲、感官的快乐、兴奋、狂喜,以及极端的躁狂。爱:认可、友善、信赖、和善、亲密、挚爱、宠爱、凝恋。惊讶:震惊、叹为观止。厌恶:轻视、轻蔑、排拒。羞耻:愧咎、尴尬、懊悔、耻辱。有一种嫉妒是混杂着悲伤与恐惧,应该如何名之?又如希望与信念,勇气与宽恕,坚定与宽大等美德如何分类?还有怀疑、自大、懒惰、麻木、无聊等又归于何类?显然并没有明确的答案,关于情绪分类的科学争辨恐怕还要继续下来。情绪技巧的教育情绪的辨识情绪的表达评量情绪的强度情绪的管理延迟满足克制冲动减轻压力分辨情绪与行动的差距认知技巧的教育自说自话——碰到问题时先在心中与自己对话解读社会讯息——认知个人行为不能免于社会的影响,从整个社会的观点来检视自己。按部就班地解决问题——如设定下列步骤:克制冲动,订定目标,思考可采取那些行动,预期行动的可能后果。了解别人的观点了解那些行为是可接受的抱持下面的人生观自觉——如培养务实的自我期许行为教育非语行为——透过眼神接触、脸部表情、音调、手势等来沟通。语言行为——提出问题时要明确,面对批评做适当的回应,避免受负面的影响,用心倾听,协助别人,结交益友。自觉:自我观察并认知有寻些感觉;学习形容感觉的词;认识思想、感觉与反应之间的关系。决策能力:榫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检讨你的决定是以思想或感觉为基地;运用这个榫过程来拒绝性或吸毒等诱惑。情感的管理:倾听内在的自我对话,留意是否有自我贬抑等负面讯算;了解感觉背后的真正原因(譬如愤怒的背后可能是因为受伤害);找出纾解恐惧、焦虑、愤怒和悲伤的方法。压力的处理:学习运动、导引想象、松弛法等。同理心:了解别人的感觉并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理解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感受。沟通能力:谈论感情问题时更懂得倾听与发问;能区别某甲的真正言行与你对某甲言行为的反应或判断是不同的;清楚表达意见而不轻易责怪他人。坦诚:了解人际关系中坦诚与互信的重要;懂得选择适当时机谈论个人的感情。领悟力:找出自己情绪反应的规则;看看别人是否表现出类似的规则。接纳自己:以做自己为荣;认知自己的优缺点;培养自嘲的能力。责任感:学习负责;思索决定与行为的后果;认清自己的感觉与情绪;一旦做出承诺(如发奋读书)就要贯彻到底。勇于表达:不卑不亢清楚表达你的感觉或立场。合群:互助合作;知道何时该挺身领导,何时该追随别人的领导。冲突的解决:如何与同、父母或老师做理性的争辨;学习双赢的协商的技巧。儿童发展计划较负责较勇于表达自我较外向受欢迎较合群肯助人